法制建设年实施

2024-08-26

法制建设年实施(通用8篇)

篇1:法制建设年实施

××公司法制建设三年规划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司“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国资委《国有企业法律顾问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切实落实依法治企方针,以加强企业法制建设为主线,以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和内部法律监督机制为核心,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大力促进企业依法决策和依法经营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公司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构建和谐矿区、打造平安优强幸福企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工作原则

公司应当按照《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保障企业法律顾问依法执业。

企业法律顾问应当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执业;

2、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依法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4、以事前防范法律风险和事中法律控制为主,事后法律补救为辅。

三、总体目标

公司法制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法制建设,到2014年,全面提升局属各单位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把法制建设纳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在企业内部全面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迈入依法决策、依法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健康轨道,为实现“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为构建平安和谐矿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实现总体目标的要求:公司全面建立法务总监制度;企业规章制度、重大合同、重大涉法事项决策的法律审核把关率达到90%以上,逐步实现100%;力争杜绝因违法经营发生的新的重大法律纠纷;力求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基本建立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形成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新局面。

四、目标实施计划

(一)2012年法制建设目标

1、机构建设。各公司、厂、矿应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单独设立法律事务机构,并配备具有法律素质、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法律专业人员。其他各单位应配备一名法律联络员。

2、制度建设。完善企业重大涉法事项联审联签制度、合同管理办法、合同履行跟踪管理办法、对外担保管理办法、涉法经济纠纷处理办法、法人授权委托代理制度、企业商标、专利及工

业产权等无形资产管理办法等。

健全企业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审查制度。对企业重大投融资决策、资产处置、对外担保,企业设立、分立、合并、破产、解散、租赁、招投标及改制、重组等重大经济活动,法务部门参与决策论证、制度设计、方案审查以及文件把关等。

健全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协助局有关部门开展“六五”普法宣传与教育。重点抓好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管理人员、法务人员经济法律知识更新与培训,使有关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处理复杂法律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使其成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表率。协助局有关部门开展全局职工普法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积极营造依法决策、依法治企、依法经营的企业法制文化氛围,使全体职工逐步形成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逐步养成按章操作的行为习惯。

(二)2013年法制建设目标

全面落实法务总监和法务机构的各项职责,重视发挥法务总监及其法务机构的作用,重点是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并对该项工作进行检查。探索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探索尝试符合煤炭企业实际的法律事务管理新制度、新方法,树立典型和样板。进一步规范企业涉法事项审查程序,做到依法办事,依规章制度办事。进一步发挥法务总监、法律顾问及其他法务人员在企业经济建设中防范法律风险的作用。

(三)2014年法制建设目标

形成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处理各种经济纠纷和法律案件、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局属各单位设立独立法务部门的比例达到90%;全局法务人员专职率达到80%;法务人员具有执业资格率达到70%以上。

五、组织领导

公司成立法制三年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同志为直接责任人,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完成法制三年规划的各项目标。

××公司法律顾问处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篇2:法制建设年实施

“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今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第四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理念,增强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认真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办人民满意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学校特制定法治文化建设具体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推进依法治校,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先导性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文化内涵,把法治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和师生生活之中,有效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功能。不断提高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全面实现“六五”普法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工作

1、加大校园遵纪守法文化氛围的建设。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定期张贴宣传标语,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与教育。

2、积极组织在全校开展法治漫画、书法、摄影等系列法治文艺作品展示活动,通过展示活动的开展,扩大法治文化宣传效果,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宣传氛围。

3、深化“法律进校园”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法制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安全”征文等活动,把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宣

传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确保法制教育的全员覆盖。

4、上好法制教育课,要求每月授课一次,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教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模拟法庭等主题教育和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利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各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参与性强的校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规范行为;通过建立“家长学校”、设立家校联系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6、每学期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组织学生以法律与社会生活为主题,寻找典型事件或人物,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认识到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假期法制宣传日和平时集中学习时间,有计划地安排师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交通法》等法规,展开广泛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师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通过运用与青少年相关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形象生

动、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

7、举办法制图片展活动。组织学生制作一批图文并茂的法制漫画图片,在学校展出,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并写一篇观后感。

8、积极利用开学、期末、重大节假日和“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安全日、“12.4”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宣传日和法律宣传月、宣传周等平台,组织开展好集中宣传,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法律六进”工作制度,推进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

9、完善学生德育导师制,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把依法执教和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列为教师年度考核内容

三、主要措施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把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员力量以及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2、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合力,推动“法制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

3、建立考评体系。根据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把学校开展法制文化建设的活动情况(专题会议、实施方案、年度计划、方法措施、考核评价、成效总结等)形成文字材料,学校存档并上报有关部门。

四、活动安排

活动分为三各阶段进行:

安排部署阶段:(2014年3月26日至4月30日)制定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方案,安排部署“法治文化建设年”的相应活动。

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5月3日至9月30日)学校按照《 “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各项活动。

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对学校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认真总结,上报书面总结材料。

收成完小

二○一四年4月30日

附:

收成完小“法治文化建设”活动行事历

收成完小

篇3:新中国法制建设六十年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 在立法上虽然摒弃了旧法, 制定了一些新法, 但是数量太少, 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4点:一是国家对法律重视不足, 人治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二是对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认识不清, 重政策、轻法律的情况长期存在;三是过高估计政治运动的作用;四是对六法全书废除太彻底。六法全书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所制定法律的总称, 涉及的内容广泛, 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调整。对其予以彻底废除, 就会造成由于法律少而影响依法办事的正常开展。法律少怎么办?只好按政策。关于这些, 董必武同志说过一段话:“各级司法机关办案, 有纲领、条例、命令、决议等规定从规定, 没有的, 照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办理。”

1956年,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 国际形势突然发生变化, 国际共产主义遇到了严峻挑战, 在东欧相继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致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作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决定, 并于八届十中全会正式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表现在法制建设上, 即为1958年元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要人治, 不要法治”的观点。

从1957年下半年起, 随着法律虚无主义的盛行, 我国法院、检察院受到了很大冲击, 相当一批业务骨干和经验丰富的法院领导干部被错划为右派, 大批审判人员被调出法院, 许多人民法庭和检察机关被撤销。1959年, 我国各地的律师工作机构也被撤销, 推行不到两年的律师制度在我国遭到了废弃。1960年冬,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合并于公安部, 实行合署办公, 由公安部党组统一领导。1966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通过了“五一六通知”, 文化大革命正式爆发。在这一时期, 法律在全党全军乃至全国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中国的法治处于不完备、不健全的状态。

1978年, 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变革, 中国法治也由此进入了一个重建与迅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16字方针。1982年新《宪法》的制定,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随后, 以宪法为统领的法律体系逐渐形成, 法学教育初具规模, 法律逐渐从书本走进生活, 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立法侧重点的不同, 可以以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为界, 把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在1978年到1992年这一时期, 人们开始用理性的目光审视如何正确理解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法学界讨论较多的也是民主和法制的关系问题。立法工作以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法律为主, 很少涉及经济制度。这一阶段, 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 其速度和规模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二是废除了国家领导干部终身制, 实行任期制;三是开展了大规模的普法教育活动;四是加强行政立法和执法, 使政府法制建设步入正轨;五是在司法领域引入了民主机制;六是法学教育得到恢复, 并有很大的发展。

1992年,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指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随后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基础上, 作出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重要决策。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需要规则和秩序, 需要法治。于是,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决策一经作出, 围绕确立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立法工作就大规模展开。中国进入了法律革命的新时期。这个阶段首先面临的重大任务是大规模的立法活动。按照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 到2010年, 我国要基本上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同时, 又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使法律真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为此, 党和国家于1996年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并于1998年在宪法修正案中将其写进了宪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将民主法制建设放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首位。2007年十七大报告继续强调要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为了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中国正在进行司法体制和国家机构职能的转变。自1998年以来把政府职能转变提上了日程, 制定《行政许可法》大量减少了行政许可的范围, 确立了行政程序不可违反的原则, 使行政许可受到严格的控制, 同时, 还引入了听证制度、复议制度。司法改革上, 侧重审判方式的改革, 侧重审判过程的公平和正义, 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开始向当事人主义靠拢。执法上, 更加强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意识上, 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

纵观建国六十年来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 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成功经验是:

第一,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我们党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 不断总结经验,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把对国家事务的主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变成人人都要遵守的法律和国家意志。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 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 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 实现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

第二, 坚定不移地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是一致的。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 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根本着眼点是为了保证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 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 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联系人民群众, 坚持走群众路线, 广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4:法制建设年实施

2003年成都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严谨务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继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法规司后,北京、吉林、江苏、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7个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成立了专门的法规处;安徽、江西、重庆、四川、宁夏、新疆等省区发展改革委也充实了法制机构的力量。

二、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发展改革系统的职能行使和具体工作方式都提出了全新挑战。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的准备工作作为2004年的工作重点,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组织了对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形式,先后举办了两次《行政许可法》学习讲座。同时,在两个月内举办了9期培训班,对全委干部进行了分层次轮训。各地发展改革委也采取召开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举办培训班、编印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培训。

二是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实施机关。共取消11项审批项目,下放4项审批项目。在保留的40项许可项目中,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12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以国务院决定方式公布的17项,与其他部门联合实施的11项;清理出以司局名义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9个,一律改为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名义实施。各地发展改革委都对本委负责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机关进行了清理,纠正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做法。

三是清理并完善了行政许可规定。经过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需要制定和修改的26件与行政许可有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对有关行政许可规定进行清理,提出了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建议,并对本委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四是建立健全了实施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办公制度的暂行规定》以及相关格式文本,确定了行政许可项目相关材料的公示场所和方式,印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研究起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各地发展改革委结合本委实际,制定了行政许可受理、告知、公示、审查与决定、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

三、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立法步伐加快,完成数量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务院2004年立法计划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境外投资管理条例》、《规划编制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订)》已上报国务院审议。《电力法(修订)》和《政府投资条例》正在抓紧起草。部门规章立法计划完成率大大超过2003年,目前已完成11件。从地方立法看,有关法规性文件数量也明显增加,在以工代赈、项目稽察、项目代建制、创业投资、特许经营、规划编制、价格管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立法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二是政府投资立法取得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投资司共同起草的《政府投资条例》是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主要职能法律依据的一部重要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们又对《条例》作了重要修改。目前,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关立法的前期研究开始启动。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能否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如何用法律制度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启动了对这项法律法规制度的研究。

四、《招标投标法》贯彻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加大

一是起草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针对招投标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强招投标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改革部门在招投标行政监督中的职责和地位以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积极研究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二是全国招标投标协会的筹建工作基本完成。

三是招标投标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

四是招标投标规定清理取得阶段成效。在前一阶段清理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目录。目录公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废止的13件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不符合形势要求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公布了清理结果。

五是加强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

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计划实施

按照国务院关于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一项重要任务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近几年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初步摸底,总结了5年来依法行政的实施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的初步意见》,就做好《纲要》的学习贯彻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正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六、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增长较快。截至10月,已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起,行政应诉案件1起,超过2003年全年办理的15件总量。针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们一是坚持依法办案。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权限。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对于发案率较高的信访、举报、咨询类复议案件,加强了与申请人的沟通,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三是做好分析总结。《行政许可法》颁布后,为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和诉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及时分析《行政许可法》对我委工作的影响,找出容易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提出了防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七、“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2004年,我们对“四五”普法以来系统普法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总体上看,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按照系统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路子,较好地完成了"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全系统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八、法规协调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办理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有关部门送来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规章205件,办理委内征求意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7件,办理人大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7件。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三条:一是准确把握征求意见范围。二是严格审核内容。主要从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意见,涉及行政许可,还要从设定和实施许可的规定方面把关。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对于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或改革发展方向的意见,及时沟通;对委内不同意见,积极组织协调。

九、法制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立法工作制度。为了提高立法质量,根据《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实施了《规章制定办法(试行)》,对规章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送审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委内立法程序进一步规范,法规文件的审查力度明显加大。

二是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起草颁布了《行政复议规定(试行)》和《应诉工作暂行规定》,对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法规司和有关司局在办案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司局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常年法律顾问制度。为了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各项工作中的参谋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聘请了两位知名专家作为常年法律顾问,为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重要文件起草以及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咨询。为了使法律顾问制度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专门起草了《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办法》,对法律顾问提供咨询意见的范围、方式、时限等作了规定。

十、系统交流进一步加强

《法制工作与建议》是全系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利用这份刊物,及时反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立法、执法、普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法制工作的情况;编发了北京、江苏、云南等部分省市发展改革委法制工作中一些经验材料;刊登了地方有关同志的文章,使这份刊物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省市之间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桥梁。

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大局,认真做好各项法制工作,努力使发展改革系统的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从具体工作层面而言,初步考虑概括为:贯穿一条主线,搞好五个结合,着力抓好六项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搞好五个结合,就是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前后结合、左右结合、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全面做好系统法制工作。一要搞好虚实结合。既要围绕发展改革大局需要,开阔思路,拓展领域,从战略高度上研究思考如何把实践中成熟的作法和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抓住一些有利于我们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实事,使工作有“抓手”,有依托。二要搞好远近结合。既要集中力量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认识法制工作的规律,考虑法制工作的特点,从长计议,作好工作规划,完善工作制度,使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的进程有序推进。三要搞好事前事后结合。既要推进立法,也要加强执法;既要抓好立法时的审核把关,又要搞好法律法规规章颁布后的备案审查;既要重视普法,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发展改革系统干部的法制观念,熟悉法律法规和规章内容,为依法行政奠定基础,又要建立事后监督机制,执行好行政复议制度,以案说法,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四要搞好左右结合。既要立足本委,找准定位,加强与业务司局、处室之间的配合,将法规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法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要注重与各级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其他部门和人民法院之间的联系沟通,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要搞好上下结合。既要集中精力履行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的工作职能,又要增强重视发挥全系统的积极性,集中全系统的智慧,提高全系统法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创造条件,加强合作。

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篇5:法制建设年实施

方 案

市直各有关单位、大通镇:

为了深入推进“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市委宣传部、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决定,以第十一个全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营造普法宣传的声势,广泛开展惠民、便民的法制宣传活动,同时选择在大通镇组织市直各有关部门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做好这次宣传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时间:11月29日上午(农历十一月初

五、星期二)如遇雨天则取消当日活动,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二、活动地点:大通镇(逢集)政府门口西侧。上午8:30分到达大通镇,按照宣传台上的单位名称摆好本单位的咨询台布,放好宣传资料,车辆停放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三、参加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公安局、交警大队、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公证处、法援中心)、妇联、总工会、团市委、供销总社、市直党工委、民政局、工商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水利局、住建局、规划局、环保局、农委、国土局、文广新局、卫生局(市医院、中医院、天康医院)、质监局、人社局、药监局、安监局、教育局、计生委、林业局、科技局、城管执法局、商务局、体育局、经信委、粮食局、广电总台、交通运输局、市消防大队、人行天长支行、供电公司、新华书店等43个单位。

四、具体要求:

1、参加“送法下乡”活动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好本部门专业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各带宣传资料2000份,同时要准备好咨询台布(咨询台布1.8×1米,红布白色字,上写:咨询台,×××单位)。有条件的单位要准备相应的展牌、实物、器材以及图订等,进行现场讲解,如商品实物的真假比对、音像资料的现场播放等。

2、参加咨询单位要由一名分管领导带队,2名业务骨干人员参加,为群众答疑解难。参加单位自带车辆并注意安全工作。

3、大通镇政府要做好活动现场的组织安排工作,做好活动宣传、场地安排、交通疏导、后勤保障等工作。

4、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安排制作彩拱门,主题标语为“天长市第十一个“12·4”法制宣传日”,副标语为“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5、大通镇负责安排咨询台桌、椅和电源插座,台桌长不少于1米,彩旗20面以及宣传标语等。并组织各村(社区)的干部、村民组长、农民代表参加,镇班子成员全部参加,交警、城管和派出所干警参与维持现场秩序。

6、送法下乡活动从上午8:30到10:30分结束。

7、市电视台、《今日天长》、政府网站、政法专网应当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工作。

附“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标语

2011年11月18日

2011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标语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2、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3、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4、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5、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学校建设

6、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7、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8、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9、学法律。讲权利。讲责任。讲义务

10、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

1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教育

篇6:路政大队法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交通的战略方针,促进路政管理事业在社会主义法制化的轨道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我大队与公司签定的《目标责任书》中法制建设的内容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以党的十七大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交通部关于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依托,以公

司下发的《目标责任书》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依法行政,全面提高执法队伍时整体素质,推动我路政大队行政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轨道。

二、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 杨德忠

副 组 长: 王有先温中华张平

张文宝贾国强李峰

董富春蔚建国张永红

成员: 周利霞逄磊刘长立

荆文平董旭鹏李志权

法制专员: 马建树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路政大队综合办公室。

三、工作目标

针对当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完善监督,“创建文明行业”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特色的路政大队,具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道德;具有依法行政,文明管理的业务技能;具有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纪律作风的“四有”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措施和工作内容

加强法制建设必须本着实事求是、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1、加强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涉外性、政策性和导向性很强的工作,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具有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力。这就要求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道德、技能业务、作风纪律等方面素质,是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2、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我们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问题,采取措施,促使执法人员不断提高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3、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有责权明确的领导责任制度;二是有实事求是的活动规划和工作标准体系;三是有切实可行的活动措施、严谨周密的监督保证制度、有生机活力的激励制约机制;四是有必要的物质保证。

4、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坚持每月学习一次法律知识,尤其是《行政许可法》、《干部法律知识读木》、《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的学习,将这些学习列入专项检

查,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依据。

5、领导组组长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法制建设全面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限期整改。

6、领导组办公室要定期向领导组汇报近一段时间来法制建设进展情况,组织好法制建设的会议。

篇7:法制办关于实施作风建设工作意见

法制办关于实施作风建设工作意见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部署,根据市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结合市政府法制办具体工作实际,提出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意见:

一、作风建设目标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以开展“优质服务推进年”活动为抓手,以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群众为重点,创新思路,提升效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法制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二、作风建设任务

1.提高思想认识,在机关作风建设上出实招。一是针对机关作风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完善全办作风建设意见。认真贯彻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精神,围绕“优质服务推进年”的工作要求,把作风建设综合考评中反映的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在提高行政效能的基础上,做好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大文章。二是把作风建设作为硬指标纳入全办目标任务体系。为了强化本办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全办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经办领导班子研究,把作风建设“软”指标作为硬任务,列入全办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与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工作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三是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作风建设考评内容。作风建设的成效要体现在完成目标任务的效能和质量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反映作风建设的效果,通过对完成目标任务情况的考核,评价作风建设的效果。

2.创新服务理念,推进政府法制

工作机制创新。一是把落实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检查融入指导服务之中。把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优质服务推进年”的工作重点,切实增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减少检查考核,采取单项评优和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基层检查的负担,增强具体业务工作指导和推进力度。结合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开展案卷评优活动和专项培训,既要落实依法行政具体工作任务,又要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作用。二是改进立法工作方式提高政府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通过完善社会公众对立法工作的参与机制、市人大、市政协提前介入法规规章起草工作机制和协商工作机制,完善重要立法项目实施情况后续评估机制,倾听社会各界意见,集中民智,增强立法的质量和社会效果。三是扩大行政复议受理渠道,构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新机制。推行网上受理制度、行政复议转送制度,不

断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建设,改进行政复议办案方式,推进行政复议听证和协调办案等制度落实。探索完善行政复议建议函制度、重大案件报告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学法研案制度、复议机关与司法机关沟通联系制度。探索建立处理行政争议的协调、和解、调解机制,通过网络、媒体、信箱等形式,及时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制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3.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执行力。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处室作风建设评比活动。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强化抓工作落实的力度,扎实开展好处室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办文、办事、办会等基本工作制度,加强处室工作绩效考核,完善处室评议内容,更好地发挥处室评议活动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中的作用。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工作,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南京政府法制网”的功能,除实现与全市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政务

公开网络平台对接外,实现依法行政数据统计信息化、网络化。增加和完善网上受理复议申请、立法征集意见、网上行政执法管理与培训等互动功能,为全市各级政府及其法制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机关作风建设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坚持落实机关作风建设人人有责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人人有目标、层层有责任的责任体系。强化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工作体系。坚持把工作业绩作为检验机关作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把作风建设纳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实现作风建设与工作职能履行同步推进,相互促进。http://

4.大力弘扬务实为民的作风,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大力弘扬务实为民的作风。全办人员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始终保持正派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倾听民声、关注民生和解决民忧上来。坚决反对各种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要始终保持机关干部清廉务实的本色,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坚持办内事务公开。落实财务公开制度,严格执行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在机关各项重大事项中坚持公开、民主,坚持公务活动清廉制度,树立机关良好形象。三是认真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开辟网上监督渠道,定期征询意见,听取群众评价,及时查找存在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警示教育。落实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廉政建设的有关内容,结合领导干部典型案例的分析,加强警示教育,使各级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把作风建设作为评价党员、干部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管用的评价标准,形成有效的

激励机制,开拓机关作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本办机关作风建设组织机构。办作风建设领导小组以李恕同志为组长,徐功华同志为副组长,各处处长为组员的作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坚持定期召开作风建设形势分析会,查找薄弱环节,提出整改落实意见。做好每月对照作风建设完成目标任务的督查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落实,在全办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职能处室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

2.抓好制度落实。抓好决策公示制、预告制、通报制、重点岗位轮换等制度的落实。加强对相对薄弱处室的重点指导,形成责任明晰、上下协力、整体协调、同步推进的机关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责任到处,落实到岗,作风建设考评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内部争先创优的工作机

制。

3.加强工作绩效考核评比。制定法制办处室工作绩效考核评比标准,对列入法制办工作目标任务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对落实日常工作制度情况进行考评,加强办内各项检查评比活动。以作风建设的实效,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府法制工作的落实。

篇8:法制建设年实施

十年来, 邯郸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坚持以国家、省政策为指导, 认真贯彻《条例》, 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的总目标和生态立市、绿色赶超的总要求, 以扩大“用散”、城区“禁现”、推进依法行政为核心, 以执法检查、强化监督管理为抓手, 以服务创业、服务基层、服务事业为宗旨,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和“和谐发展、依法兴散”的理念支持下, 团结一心, 开拓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拼搏,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散装水泥供应量大幅提升, 预拌混凝土跨越发展, 预拌砂浆有效启动, “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初步构建。

管理和发展需要《条例》强力支撑。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部, 西依太行, 东接华北平原, 位于晋冀鲁豫四省区域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心, 它依靠丰富的矿山资源形成了自己的主打产业, 成为全国重要的水泥生产集散地。从邯郸市散装水泥发展事业来看, 邯郸市散装水泥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 据有关数字统计的情况显示, 从1985年正式开展工作至2000年累计推广散装水泥358.36万吨, 散装率不足12%;2004年, 邯郸市散装水泥使用量60万吨, 使用率为23%, 分别居河北省第五位和第八位, 而在这一年里就有约33.21万吨袋装水泥和80万立方米砂石等建筑材料运进市区。城市交通压力增加, 运输过程中的破损、撒漏等造成环境污染, 现场搅拌混凝土造成噪音污染。散装水泥使用率低下与该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美誉格格不入。

作为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主城区人口超百万的较大城市之一的邯郸市, 改变这种现状, 就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在邯郸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积极推动和配合下, 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了《邯郸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 并于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邯郸成为了继济南、南昌后第三个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水泥使用的城市。《条例》规定, 市主城区环城路内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混凝土累计使用总量在300立方米以上, 或者一次性使用混凝土量在50立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 应当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

《条例》使得执法依据更加充分有力, 市散办的执法主体地位在得到进一步明确的同时, 还增加了处罚力度, 散装水泥事业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一组数据显示:在《条例》的推动下, 邯郸市“十一五”规划期间散装水泥供应量由2005年的44.52万吨猛增到2010年的140.32万吨, 每年都保持在10%增长;散装率由2005年的24%提高到2010年的50%, 比“十一五”规划规定的目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据测算, 在“十一五”期间, 全市累计推广散装水泥544.8万吨, 共计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8.96万吨, 减少粉尘排放2.46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7万吨。综合利用粉煤灰69.6万吨、超细矿粉104.3万吨、其它工业废弃物35万吨。散装水泥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成就巨大。

《条例》的实施对邯郸市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据统计, 截至目前, 在主城区预拌混凝土使用率高达95%以上, 预拌砂浆使用率达20%, 均位列全省前列。散装水泥的各项工作始终名列河北省前茅的出色业绩, 也给邯郸市散办带来了各种荣誉, 截至目前, 已经连续14年荣获“河北省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十五”期间全国散装水泥先进单位。

从记者采访中了解到, 邯郸市散办抓契机, 促宣传。充分利用每年的全国节能和散装水泥宣传周, 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一是在人民路、滏东大街、联纺路等主要街道路口宣传橱窗滚动播放以“推广散装水泥, 减少粉尘污染。”为主题的图片文字。二是印制有“推广散装水泥, 减少粉尘污染。”“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改善环境质量。”等内容的适合广大市民、学生、农民工使用的雨披、遮阳帽、汗衫、购物袋;印制宣传册、宣传单。三是到有关部门赠送宣传品, 增强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深入到重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发放宣传品, 增强有关人员和农民工进一步了解发展散装水泥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是减少粉尘污染的重要措施;深入到社区发放宣传品, 使广大市民了解发展散装水泥和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是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深入到小学发放宣传品, 使广大小学生从幼小的心灵开始认识到发展散装水泥和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对减少粉尘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有重要意义。

扎实推进城市砂浆“禁现”工作。从2003年国家出台《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 (商改发[2003]341号) , 市散办积极协调社会各界人士,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预拌混凝土行业, 使全市的预拌混凝土企业由2005年的5家发展到现在的60家, 搅拌运输车1100辆, 混凝土输送泵车100辆, 混凝土输送泵800台, 年产能力达1800万立方米。十年来, 全市累计生产供应预拌混凝土1695.57万立方米, 综合利用粉煤灰169.6万吨、超细矿粉204.3万吨、其它工业废弃物135万吨。有效地净化了全市的生态环境。

2007年, 出台《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 (商改发【2007】205号)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迟迟没有推广应用起来。随着城市治理空气污染, 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 “禁现”工作也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 预拌砂浆作为继预拌混凝土之后的又一新型绿色建筑材料, 已逐步被业内所认知。

预拌砂浆的推广, 一是依靠政策。市散办积极会同市建设局有关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 联合起草《关于加快我市预拌砂浆推广工作的实施意见》, 并经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快我市预拌砂浆推广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11]247号) , 为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础。二是积极培育生产企业。积极协同市建设局组织有识之士, 到外地学习考察预拌砂浆生产线, 以及施工现场使用情况, 坚定他们投资预拌砂浆的信心。2012年7月, 成功举办邯郸市恒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预拌砂浆投产暨邯郸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启动仪式, 为邯郸市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为减少重复投资, 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组建了邯郸市鸿跃预拌砂浆配送有限公司, 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市主城区预拌砂浆生产能力达到210万吨, 运输储存配套能力达到2100吨/日。三是组织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全市建设、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100余人进行砂浆基本知识、砂浆应用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培训, 并组织到生产现场观摩, 使理性和感性认识得到同步提高。四是完善配套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规划布局和备案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邯郸市施工扬尘整治工作方案》、市建设局印发的《关于取缔砂浆现场搅拌的通知》中均明确了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时间、“禁现”范围、应采取的措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 为全市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工作, 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基础。特别是《河北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的颁布实施, 为全面推进预拌砂浆应用, 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五是组建联合服务大厅。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 成立了邯郸市预拌砂浆联合服务大厅, 旨在更好地规范全市预拌砂浆运营市场和物流配送, 接受用户的投诉和协调处理。截止目前, 邯郸市主城区已建成投产预拌砂浆生产企业7家, 已有近140个建筑工地使用预拌砂浆, 安放预拌砂浆存储罐300个, 合同签约率达到90%左右, 累计使用预拌砂浆18万吨, 据测算:推广应用预拌砂浆18万吨可节约标煤1800公斤, 减少粉尘排放7560公斤, 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6 200公斤, 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16 200公斤。为城市建设、节能减排作出新的贡献。

从城市到农村摸索前行。2006年9月25日, 商务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在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的指导意见》。市散办认为, 发展散装水泥的主要目的是要提升建设工程质量, 节约资源和能源, 保护生态环境, 而这些都是一个整体工程, 不能仅局限于一城一隅, 农村推散工作也应该及时提上日程。2010年初, 在邯郸市搞建筑施工的4位“领队”发现了农村推散中的商机, 他们经过市场调查和研究后, 向市散办提出投资商品混凝土业务。当时, 市散办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是农村“发散”模式多样化的呈现, 是向纵深推进的好兆头。于是散办还专程带领他们赴山东等地实地考察、学习。2010年5月29日, 这家由4名股东出资150多万元组建的邯郸首家也是河北首家的农村预拌混凝土配送中心——东尚壁农村预拌混凝土配送中心鑫达配送中心建成运营, 该中心从建场筹建到试生产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农村混凝土配送中心的成立, 被当时河北省业内认为是“全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之路的又一次探索, 标志着河北省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工作向高层次迈进。”市散办为此积极争取提供了1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补贴。

从试点到推广的全省典型。东尚壁村的农村混凝土配送中心当时配备的设备有Js750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Pl1200yiv配料机、60储料罐、螺旋输送机等, 并配有输送泵1台和自己改装的可输送30米高的混凝土输送泵车1辆及3~6立方米混凝土搅拌运输车10辆。按当时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这些设备是非常先进的, 可以说是全国不多见。配送中心的成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也引起了建房者的关注, 这使得当地预拌混凝土的使用量连年上升。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1.2万立方米, 2012年2.3万立方米, 2013年3万立方米, 2014年预计5万立方米。据测算, 如果邯郸以每个配送中心年产达到5万立方米计算, 那么散装水泥使用量将达到2万吨, 可节约标准煤166.25吨, 减少粉尘排放79吨, 减少有害气体排放57.4吨, 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2 500吨, 创造综合经济效益225万元。同时, 可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提高建筑质量,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了解, 在2011年, 河北省散办就曾把邯郸市农村预拌混凝土配送中心经验向全省推广, 要求各市开展试点建设, 推行邯郸市农村使用散装水泥的新模式。目前, 邯郸市各县城乡结合部都建有一家农村预拌混凝土配送中心, 已成为农村发展散装水泥新的增长点。

东尚壁村的农村混凝土配送中心的成功归纳为两方面原因:一是老百姓的质量意识提升, 特别是汶川地震的影响, 使人们意识到了建筑质量的重要性。二是市散办为老百姓算了一笔账, 让老百姓看见了实惠。市散办提供给记者一张以2010年当时市场行情为基础的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为例的农村建房现场搅拌和配送混凝土参数对比表。通过此表可以看出, 配送混凝土不但没有增加费用, 反而为建房者节约了1552元建房成本, 这还不包括现场搅拌混凝土中造成的一些原料的浪费等。从施工过程上看, 采用配送混凝土方式加上专业化施工队伍统一组织的方式, 使建房者可以省心、省钱、省力。

通过4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 目前, 邯郸市的农村推散工作已经达到了成熟期。下一步将着力引导和推动企业在规模、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 这是农村推散工作发展的要求,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今后和未来、发展与方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环境气候也成为人们不得不更加重视的问题,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乃至全球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 在建筑业中, 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将推广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禁止施工现场使用袋装水泥及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作为我国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 加强文明施工力度, 改善城市施工环境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紧迫问题。

2014年1月1日, 《河北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施行。该条例规定设区市、县城区的建设工程项目使用散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 使得原来的政府规章升级为法律, 这是河北省散装水泥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 标志着河北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发展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新模式。下一步, 将根据《河北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要求, 报市人大对《邯郸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进行修改, 把预拌砂浆条款列入之内。

为了能长远地解决邯郸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问题, 目前, 市散办正在按照科学性、前瞻性、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邯郸市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2014-2016年发展规划, 通过对以前工作的梳理总结, 理清方向和思路, 为邯郸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 发展散装水泥与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融为一体。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是散装水泥发展的继续和延伸, 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 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力, 更为建筑质量提供了稳固的保障。

上一篇:有关拼搏努力作文下一篇:银行面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