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电影推荐

2024-08-24

二战电影推荐(共9篇)

篇1:二战电影推荐

电视剧记忆的证明战争与回忆

电影就好多

拯救大兵瑞恩

漫长的一天

不分电影电视剧的话

中国:

《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紫日》、《屠城血证》、《平原枪声》、《鬼子来了》、《白求恩大夫》、《三毛从军记》、《永不消逝的电波》、《平原游击队》、《东进序曲》、《抓壮丁》、《国际大营救》、《狼牙山五壮士》、《回民支队》、《两个小八路》、《三进山城》、《鸡毛信》、《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小兵张嘎》、《吕梁英雄》、《古刹钟声》、《南岛风云》、《野火春风斗古城》、《血战台儿庄》、《敌后武工队》、《红樱桃》、《山顶上的钟声》、《黄河少年》、《血性山谷》、《燃烧的港湾》、《破袭战》、《大刀记》、《中华女儿》、《上饶集中营》、《51号兵站》、《新儿女英雄传》、《帝国谍战》、《豹子湾的战斗》、《金玉姬》、《北派功夫》、《川岛芳子》、《黑太阳731》、《南京大屠杀》、《英烈千秋》、《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 苏联: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解放》(连续剧)、《空降兵》、《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连续剧)、《攻克柏林》、《宣誓》、《自己去看》、《他们为祖国而战》、《普通一兵》

俄罗斯:

《星》、《布谷鸟》、《星星敢死队》

美国:

《U-571》、《太阳帝国》、《紧急下潜》、《守卫莱茵河》、《最长的一天》、《全速返航》、《突出部之战》、《加里森敢死队》(连续剧)、《太平洋航空作战》、《反攻缅甸》、《终止战火》、《大逃亡》、《虎!虎!虎!》、《目标东京》、《细细的红线》、《十二金刚》、《胜利》、《塔斯克基飞行员》、《东京上空三十秒》、《深水之敌》、《凯利的英雄们》、《起义》、《柯莱利上尉的曼陀铃》、《飞虎群英》、《他们视死如归》、《瓜岛日记》、《硫磺岛的沙滩》、《走向永生》、《生死之间》、《哈特的战争》、《上升潜望镜》、《孟菲斯美女号》、《宁静的午夜》、《沙漠之狐》、《碉堡》、《第17战俘营》、《深水之下》、《灰色地带》、《熄灯号》、《英国病人》、《火球前线》、《阴谋》、《雷玛根大桥》、《战斗在地狱》、《遥远的桥》、《突击隆美尔》、《魔鬼军团》、《反攻巴坦》、《美国大兵乔的故事》、《最后的逃亡》、《卡萨布兰卡》、《血战大西洋》、《撒哈拉》、《凯恩舰叛变》、《红一纵队》、《透亮》、《幼狮》、《抵抗》、《安其欧》、《全力以赴》、《是生,还是死》、《罗伯茨先生》、《天堂知道,阿利森先生》、《列车》、《战斗!》(连续剧)、《纳华郎大炮》、《麦克阿瑟》、《高空十二点》、《血染雪山堡》、《战俘快车》

英国:

《慕尼黑协定》、《桂河大桥》、《从桂河返回》、《逃往雅典娜》、《米尼弗太太》、《只有老鹰敢去的地方》、《633轰炸大队》、《蚊式空军中队》、《鹰已降落》、《夜间的狐狸》、《钢琴家》、《击沉俾斯麦号》、《铁魔战将》、《墨菲的战争》、《不列颠之战》、《河畔之战》、《铁十字勋章》、《恩尼格玛》、《二人参战》、《海狼》、《从纳华郎来的特种兵》、《前进道路》、《三岔路口》、《伦敦上空的鹰》

联邦德国:

《斯大林格勒》、《潜艇》、《希特勒的少先队员所罗门的故事(欧罗巴,欧罗巴)》、《锡鼓》、《女王密使》

日本:

《山本五十六》、《决战冲绳》、《军阀》、《啊,海军》、《间谍佐尔格》、《联合舰队》、《太平洋之岚》、《逝风残梦》

芬兰:

《冬季战争》

南斯拉夫: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大与小》、《开往克拉列沃的火车》、《复仇者》、《夜袭机场》

阿尔巴尼亚:

《宁死不屈》

法国:

《虎口脱险》、《钻石利剑》、《最后一班地下铁》、《逃出法兰西》、《第7连到哪里去了?》、《第7连被找到了》、《第7连在野外》、《阿门》、《老枪》、《克莱恩先生》、《一路顺风》、《喋血情》

意大利:

《阿拉曼之战》、《伦敦上空的鹰》、《爱琴海地狱》、《当钟声响起》、《卡萨布兰卡快车》、《暗杀隆美尔》、《自杀突击队》、《该死的战斗》、《逃亡者的长夜》、《战魔》、《突击队员》、《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最激烈的战斗》、《休战》、《美丽人生》、《戴罪立功》

捷克斯洛伐克:

《冰点战场》

捷克:

《深蓝世界》

罗马尼亚:

《多瑙河之波》、《最后一颗子弹》、《复仇》

爱尔兰:

《暴动战俘营》

篇2:二战电影推荐

在华沙、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我们逛了几家超市。在欧盟各国中,东欧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相对较少。中国与欧盟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德国双边贸易总额达1777.5亿美元,超过了中国与东欧诸国双边贸易额总和。其中,中波为161.9亿美元,位列第一;中保最少,只有区区18.6亿美元。上述数据,与我们进入东欧诸国超市的印象基本相一致。在我们所去过的超市中,来自中国的商品似乎并不多见,不会遇到在美国动辄会买到“Made in China ”的商品的情况。中国商品在华沙超市尚不时可见,而在索菲亚则几乎不见踪影。看来,中国与东欧各国的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东欧诸国的大街上,商业广告本来相对就较少,远逊于国内的各大城市。但是,我们还是捕捉到了一些来自中国企业的广告。其中,华为电脑、手机的广告出现得最多;其次,就是联想电脑。这也与这两家企业近年来走向世界的步子相吻合。至于其他中国企业产品的广告几乎没有见到。在华沙,充当地陪导游的中国留学生Lily告诉我们,近年来华为手机是讲究实惠的华沙人首选,其次才轮到韩国的三星,而横扫世界的iphone则几乎没有市场。当然,这种现象也与华沙人的经济收入不无关系。

在东欧各国首都,几乎都能见到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营业机构以及广告。中国的银行一般都开设在市中心繁华地段,广告牌也都高高竖起,十分引人注目。金融服务总是与经济发展、贸易交往同步发展。中国的银行开始进入东欧,传递了中国与东欧各国贸易发展的信息。

在从华沙到克拉科夫的途中,我们竟然看到了路边有一家“义乌小商品批发”的广告牌。车速太快,来不及看清广告牌后面店铺的情形。但毫无疑问,义乌小商品早已走向了世界,并且也已经走进了东欧各国。在华沙城郊的路边,我们还看到悬挂着诸如“中国服装批发”、“中国百货城”和“皮鞋店”之类的汉字店招。从门口停的不少汽车看来,这些商店的生意应该不会太差。在许多旅游景点,街边货摊陈列的的木刀木枪、卡通娃娃之类的儿童玩具相当眼熟,显然是来自中国的小商品。我们买得最多的是印有各地名胜的冰箱贴,虽然没有注明产地,恐怕也是出自中国的某个乡镇企业。

目前,在东欧各国都有不少中国商人,多者数万人,少者也有数千人。可惜,我们整日都在旅游景点转悠,没有见到前来经商的同胞。

华沙因有肖邦铜像而被称之为“肖邦公园”的瓦津基公园与中国的渊源颇深。18世纪下半叶,中国风一度流行于欧洲皇室和贵族阶层。当时的波兰国王将从瓦津基公园通往夏宫维兰诺夫宫的道路命名为“中国大道”,全长5千米。目前,公园正在原址重建1100米长的“中国大道”,我们路过了其中尘土飞扬的一段,见到了一块由中国五矿集团树立的金属铭碑,上书“中国大道由皇家瓦津基博物馆的赞助单位出资复建”。最近,工程正在加紧进行,恐怕是为了迎接习近平主席访问波兰。

近年来园方还与中国北京的恭王府管理机构合作,在院内修建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由于公园太大,我们没有逛到那里,无缘一睹来自中国的楼台亭阁。此外,据介绍,1958年至1970年间中美大使级会谈地点就在瓦津基公园的梅希莱维茨基宫二楼会议室。

尽管近年来前往东欧的中国游客日益增多,但是各个旅游景点一般没有中文说明,这不免给中国游客带来很大不便。但在布达佩斯巡游多瑙河的船上,扩音器里传来了中文解说,这使我们颇感意外。多瑙河上大桥横跨,两岸建筑林立。简短的中文解说,让我们得以见其景,闻其名,知其事,明白了许多关于多瑙河的事情。

在保加利亚玫瑰谷的卡洛菲尔小镇,我们参观了保加利亚著名诗人、革命家博特夫纪念馆。在那里意外地看到一尊中国人为诗人树立的雕像。雕像下面有用中波两国文字书写的碑文:“赫里斯托 ・ 波特夫是一位传奇的保加利亚革命诗人和民族英雄,他的诗歌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真实感情,充满了与外国侵略者不懈斗争的革命精神。波特夫用他对自由和人权的热情激励着他的追随者们,最后他兑现了誓言,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理想。”立碑者署名为“袁熙坤”。

归来后在网上查到,这位袁熙坤先生是著名画家、雕塑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曾创作几十座世界名人雕塑作品。20袁熙坤先生为波特夫创作了一尊雕塑作品,安放于北京朝阳公园国际友谊林内。当时正逢中保建交65周年,正在访华的保加利亚总理参加了塑像揭幕式。卡洛菲尔小镇的那尊雕像或是根据北京的那尊作品翻模铸造的。

在保加利亚帕韦尔巴尼亚小镇路口,有一家出售手工针织衫的小店,女店主正坐在门前的小桌旁用金属针编织围巾。我们上前与之交谈。她听说我们来自中国上海,马上就告诉我们,她女儿正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留学,学的是美术设计。语气中充满了母亲的自豪与骄傲。小店橱窗设计也不落俗套,看来是出自那位在中国留学的女儿之手。

在保加利亚玫瑰节巡游的队伍中,忽然远处传来一曲耳熟能详的中国吹奏音乐,旋律悠扬,技巧纯熟,中国味十足。等队伍走近,方才看到吹奏乐器的是个洋小伙,他手里拿的竟然是中国的唢呐。阳光下,金色的唢呐金光闪烁,高亢激昂的中国音乐给满街带来了欢乐。巡游队伍匆匆走过,无从上前与之交谈,很好奇这洋小伙在哪儿学的这套本事。

说到中国元素,自然少不了中国餐馆。在国外旅游,最担心的是吃不上中国饭菜。但是,此次东欧之行,我们绝大部分都是在中餐馆就餐,吃的是正宗的中餐。

篇3:基于图数据库的电影推荐系统设计

在淘宝购物时,当点击一件商品后,会在网页上出现很多同类商品的图片,还会附加“看过该件商品的人还看过些什么”,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方式。这样的推荐方式也可以用到其它地方,比如美国超市里奶粉和啤酒的搭配,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件商品能被有效搭配,究其原因就是相似度。因为在美国,买奶粉的基本是奶爸,美国男性喜欢喝啤酒,这种相似度使得这两种搭配给商家带来了商机。当需要将某些数据与另一些数据建立关系时,首先需要存储这些数据,然后建立数据关系,在关系数据库中,用外键将不同的表格联系到一起,当关系较多时,数据库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当对某个关系进行操作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不能完全依赖于关系型数据库,可以把目标转向NoSQL。

1 NoSQL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被赋予了更大的价值。面对庞大的数据,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存储,其次才是如何挖掘、如何分析,最后得到需求价值。对于数据存储,选择一个好用的数据库是关键。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伸缩性不强,不能有效处理阻抗失谐带来的问题。NoSQL的出现并没有取代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只是采用了一种非关系型的方式来解决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问题。[1]

NoSQL是一项全新的数据库革命性运动,其核心是运用非关系型的数据存储。需要注意的是NoSQL不是NO SQL,而是Not Only SQL,意思是“不仅仅是SQL”。两者显著的不同点是NoSQL不使用SQL作为查询语言。目前,NoSQL数据库有很多,如Cassandra、MongooDB、Neo4J和Riak等。

2 图数据库

作为一种通用的数据结构,图可以用来表示数据对象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2]。图数据库用图来存储数据,是最接近高性能的一种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结构方式之一[3]。

图数据库可存放实体及实体间的关系,实体用节点来表示,实体间的关系用边来表示,众多的节点和众多的边可连接成图。常见的图数据库有Neo4J、Infinite Graph、OrientDB、FlockDB等,比较常用的图数据库是Neo4J。

2.1 Neo4J

Neo4J是一个可扩展的和高性能的数据库,适用于企业部署,具有以下特性:

(1)真正的ACID事务,Neo4J在修改节点或向现有节点新增关系前,需要先启动事务。

(2)高可用性。

(3)可以扩展到数十亿的节点和关系。

(4)通过遍历高速查询,可以从指定的起始节点开始,以任意的深度来遍历图。

(5)使用声明查询语言,使用Cypher查询语言来查询图,还可以按照节点属性值查询图、遍历图或通过“语言绑定”浏览节点关系[4]。

2.2 余弦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算法

在使用图数据库设计电影推荐系统时,首先应了解两种算法,余弦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算法和KNN(k-Nearest Neighbors)算法。余弦相似度又叫余弦距离,使用向量空间中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来衡量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大小。如果两个向量方向一致,即夹角接近零,表示这两个个体非常相似;夹角越大,表示这两个个体之间差异越大。余弦相似度计算如公式(1)所示:

等价于公式(2):

通过余弦相似度计算,可得出一个[-1,1]的值,当值为-1时,A和B为负的完全相似;当值为1时,A与B完全相似;当余弦值为0,则表示A与B基本没有相似点。

2.3 KNN(k-Nearest Neighbors)算法

KNN (k-Nearest Neighbors)算法,也称最近邻居算法,是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算法。K表示最接近个体的K个数据样本。KNN算法和K- Means算法不同,K-Means算法用来聚类,判断哪些是比较相近的类型,而KNN算法是用来归类,将一个样本空间中的样本分成几个类型,然后给定一个待分类的数据,通过计算离个体最近的K个样本来判断这个待分类的数据属于哪类。可简单理解为由那些离个体最近的K个点投票来决定待分类数据归为哪一类。KNN分类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先计算待分类样本与已知类别训练样本之间的距离,从中找出距离最近的K个邻居,再根据这K个邻居样本所属的类别来判断待分类样本数据的类别,K个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此类别[5]。Wikipedia上的KNN词条经典图,如图1所示。

3 基于图数据库的电影推荐系统设计

由于图数据库存储、处理数据的方式与数据结构中的图结构非常相似,不同实体可以用不同的节点表示,节点可以有类别信息,节点之间的关系直接用有向边或无向边表示,这样一组复杂的数据就可以用简洁直观的图结构来存储和表示,有利于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电影推荐系统中,面临着多种实体以及复杂的实体间关系,如用户、电影、导演、演员、电影类别等信息;实体间关系有用户对电影的评分,电影与导演及演员的协作等关系,相比其它数据结构和关系来说更为复杂,所以本文使用图数据库来存储和处理数据。

本文中的数据主要来自MovieLens的数据集,这是一个在推荐系统领域相对权威的数据集,但由于数据量较大,下文中将使用一个从MovieLens中精简出来的数据集来阐述使用Neo4J以及一些经典算法组成的推荐系统算法。所使用的简化数据集如表1所示。

以上初始数据集在Neo4J中的显示如图2所示。

算法过程如下:

(1)根据用户电影评分记录,使用余弦相似度算法计算相关用户(即看过相同电影的用户)的相似度。

(2)根据用户之间的相似度,使用KNN算法计算待推荐用户的k个最相近用户,并且将这些用户看过但自己没看过的电影作为待推荐电影。

(3)计算相关用户对待推荐电影评分的平均值作为该电影的推荐值。

(4)根据待推荐电影的推荐值排序获得推荐列表。

使用以上算法步骤,构建初始图结构的cypher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m1:Movie{name :'Toy Story',year:'1999-03-31'})

CREATE (m2:Movie{name:'GoldenEye',year:'2003-05-07'})

CREATE (m3:Movie {name :'Four Rooms',year :'2003-10-27'})

CREATE (m4:Movie{name:'Get Shortly',year:'2003-10-27'})

CREATE(m5:Movie{name:

'Copycat',year:'2003-10-27'})

CREATE (p1:Person{name:'Keanu Reeves'})

CREATE(p2:Person{name:'Laurence Fishburne'})

CREATE(p3:Person{name:'Carrie-Anne Moss'})

CREATE(p1)-[:RATED{rating:3}]->(m1)

CREATE(p1)-[:RATED{rating:4}]->(m2)

CREATE(p1)-[:RATED{rating:5}]->(m3)

CREATE(p2)-[:RATED{rating:4}]->(m3)

CREATE(p2)-[:RATED{rating:3}]->(m4)

CREATE(p3)-[:RATED{rating:1}]->(m2)

CREATE(p3)-[:RATED{rating:2}]->(m3)

CREATE(p3)-[:RATED{rating:1}]->(m5)

计算用户相似度后的图数据库结构如图2所示。建立余弦相似度的cypher语句如下所示:

经过后续算法处理,假设对Keanu Reeves推荐,得到的推荐列表如图3所示。所用到的cypher语句如下:

通过以上两种算法,最终系统向用户推荐了两部电影Get Shortly和Copycat,如图4所示。只要选择评分最高的那一部即可。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过载导致用户查找信息时难以获得真正想要的信息。为此引入图数据库,采用图数据库来进行存储,将余弦相似度和KNN算法应用于电影推荐系统,方便用户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影,也有利于商家推荐影片。

参考文献

[1]STRAUCH C,SITES U-L S,KRIHA W.NoSQL databases[J].Lecture Notes,Stuttgart Media University,2011.

[2]INOKUCHI A,WASHIO T,MOTODA H.An apriori-based algorithm for mining frequent substructures from graph data[M].Principles of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Springer.2000:13-23.

[3]NEO4J汉化团队.Neo4j简体中文手册v1.8[EB/OL].http://docs.neo4j.org.cn/index.html

[4]PRAMOD J.SADALAGE M F.NoSQL精粹[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篇4:“二战电影”的背面

正文:

电影史和政治史是相辅相成的,一部电影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政治变幻的艺术体现。在历史的某些时刻,电影会成为一种宣传、教化的工具。 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也来回顾下那段历史时期的另类电影史——法西斯的纳粹德国是如何以电影为工具大搞宣教的。

二战爆发之后,各交战国的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电影当作一种强有力的宣传手段,对内用以鼓动士气,对外用以耀武扬威、打击敌国嚣张气焰以及在国际上争取同盟军。在各交战国进行军事较量的同时,电影外交的较量也在展开。另一方面,电影在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革命性进步之后,宣传威力已非一战期间的无声片所能比拟。

在苏联、美国的战时宣传片、带有政治意味的电影的另一面,是纳粹德国的政治宣传电影。艺术家或许有罪,但是艺术无罪;电影导演或许有罪,但是电影无罪。重点已不在电影本身,而在于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对于纳粹德国政治宣传电影,普通影迷可能看得不多,除了莱妮·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昆汀·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中用戏谑的手段套拍的短片《国家的骄傲》倒是让人印象深刻。纳粹德国拍的并不全是“法西斯”电影。换而言之,也就是宣传纳粹的主旋律电影的数量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对电影审查的控制或许希特勒和戈培尔还不如列宁和斯大林。当然,在那个年代,那些官方意识形态的文艺作品,受着纳粹政府和墨索里尼执导拍摄出来的宣教电影,一定沾染上“法西斯的元素”,这是需要大力批判的。

敌人电影

法西斯的本质,让那些纳粹控制下的影片带有令人作呕的特质。而以宣教为目的拍摄出来的电影,自然也是如此。宣教的一个方面,就是丑化敌人以及潜在的敌人。对于纳粹来说,明确的敌人就是盟军;而另一种潜在的敌人,就是犹太人。这样的电影,在纳粹方面被称为“敌人电影”。1939年,希特勒把“全面灭绝”作为“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确定后不久,戈培尔就下令并主导拍摄了五部以排犹、丑化犹太人为主题的影片。

《犹太人苏斯》改编自一本在1933年被焚毁的,但却被戈培尔别有用心保存的禁书。虽然原著所描述的只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悲剧故事,但是戈培尔交给威特·哈兰的剧本却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在电影中,犹太人苏斯把高利贷放给一个穷困潦倒的公爵。随着利息越来越高,苏斯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权势,并且开始在公爵的庄园上建立“犹太国”。他在建立自己的“帝国”期间,犯下了无数诸如强奸、虐待、折磨等等罪行。影片公映的1940年,有2000万德国人被要求观看这部电影,其中包括全体的盖世太保。影片对“排犹法案”进行了完美的图解。在电影公映之后,维也纳的犹太人遭到了青年的毒打,而且“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员开始走上街头,直接虐死犹太人。

此外,还有一部名为《永远的犹太人》的纪录片,导演弗里兹·西普勒遵循了和威特·哈兰同样的逻辑,把犹太人描述成了没有家人的野鬼,在基督教的国度里宣传肮脏的生活习惯,而且还随处散播疾病。这部纪录片是无法站住脚的,因为影片的事实根据只是一些空想家的闲谈,很多片段都是从故事片中断章取义地攫取的,根本无法被当作严肃的纪录片来看待。不过,影片的宣传作用却非常明显。

除了不断地攻击犹太人之外,纳粹的“敌人电影”还把盟军,尤其是英国和苏联,当作敌人来攻击。赫伯特·塞尔皮在自己的《卡尔·比勒斯》中,丑化了英国的秘密警察,形容他们是使用残暴手段打击非洲殖民地上的民族英雄的伪君子。Karl Ritter(卡尔·利特)在《红色恐怖》(G.P.U.)里,把苏联的共产主义和暴力行动联系了起来,GPU——也就是苏联的秘密警察,成为了一个暗杀组织,他们的目的就是杀光所有苏联统治世界道路上的阻碍,进而实施苏联统治地球的计划。利特拍摄了大量的带有商业和娱乐元素的宣教影片,诸如《爱国者》、《蓝十字勋章》等政治战争电影。这些影片拥有主流的商业电影的情节,最终的结论却充斥着谬误。利特是一个把电影的宣教作用看得很明确的导演,他曾经表示说:“德国电影的道路将没有任何妥协,其结论就是每一部电影必须致力于服务我们的社群、民族和我们的未来。”

美化雅利安人

在打击“敌人”和“排犹”之外,纳粹意识形态的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表现德国人的伟大、希特勒的伟大以及纳粹的正确。1934年,纳粹通过电影法,规定官方必须参与从电影剧本到演员挑选、影片拍摄的全过程,以“防止与当时国家精神相背离的情节主题出现”。

1936年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禁止了电影批评,理由是它“展现犹太人性格特征”。电影评论重新定义为“影片观察”,成为宣传部指令的附庸。从此,戈培尔正式成为了第三帝国最高阶的制片人和导演,即使只有总数的六分之一的影片具有纳粹意识形态和法西斯的内容,但这期间拍摄的所有电影都遭到了官方的审查。

1933年,31岁的莱妮成为了希特勒的御用摄影师,拍摄了表现纳粹党召开年会的短纪录片《忠诚的胜利》。一年之后,她又在纳粹纽伦堡大会上拍摄了长纪录片《意志的胜利》。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纪录片,它的成功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纪录片艺术特性上的成功。这部记录帝国代表大会的纪录片被里芬斯塔尔拍出了史诗的维度和气魄。无论是构图、剪辑、配乐还是塑造人物上,本片都堪称完美。

本来是法西斯头目的希特勒在镜头下俨然成为了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德国人民的引路人和救世主。第二个方面在于它所记录下来的“事实性”。影片拍摄完毕之后,就成了德国对内的宣传工具。可是在那些反对希特勒的国家,电影工作者也把《意志的胜利》中的片段剪辑到自己的反德宣传片中,因为从来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如此深刻且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希特勒的荒诞与法西斯的本质。

《意志的胜利》拍摄出来之后就《奥林匹亚》,它成为了社会的文献——在二战结束后,它的珍贵性和独特性就愈加明显。这部影片无意中揭示了它所记录对象的两面性——那种掩藏在古典主义礼貌外表下的野蛮的法西斯主义。在1936年,莱妮拍摄了一部名为《奥林匹亚》的记录奥运会的纪录片。影片耗资同样不菲,而且规制异常巨大,仅仅是后期剪辑就耗费了两年的时间。这部电影更加形而上、抽象。莱妮在片中专注地创造了一个各个国家之间“团结严肃紧张活泼”的比赛氛围,用造型对传统的古典美学进行了致敬,而对政治上的宣传没有那么上心,也没有仅仅只是拍摄雅利安人的成绩——这也使影片的宣传目的大为减弱。此外,《犹太人苏斯》的导演威特·哈兰拍摄的《统治者》和《科尔贝格》等影片,直接把人物套用在希特勒以及鼓动人民参展的热情上。在《统治者》中,他借主角之口,说出了对希特勒的崇拜:“一个天才领袖,无需任何导师的执导”。

还有很多故事片也对纳粹政权和希特勒进行了美化,《机智的希特勒青年》是个中代表作。片中的主角,是一个想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的青年,但是他那个酗酒的共产主义父亲却不允许他这么做。在经过抗争之后,他成为了希特勒青年团的一员,但却被共产主义者残忍地杀害。而在《霍斯特·威塞尔》当中,柏林被描绘成了一个被犹太人和共产主义分子攻陷的城市,她沦陷在腐朽的生活之中。影片根据德国纳粹活动家霍斯特·威塞尔的生平改编而来,他痛恨犹太人的戏剧、痛恨爵士乐、痛恨英国啤酒。在历史上,霍斯特·威塞尔是最早因为纳粹事业而被杀害的人,他本人还是纳粹党歌的作者。这样的政治宣教影片,也是为了鼓舞士气而存在。战争在这些电影里并不是死亡和悲剧,而是一种战友间兄弟般的情感的描述和无需流血就能胜利的战役。

战后及其他

如果除掉政治以及法西斯的色彩,仅仅站在电影的角度来看这些德国影片,还是有点意思的。备受批判的《犹太人苏斯》,在造型、舞美、服装设计上,在当时都是一流的水准。整部影片情节推动迅速,剪辑到位。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对反派的塑造手法异乎寻常。在影片中,最终极的反派就是那个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在影片开始,导演威特·哈兰就一直把犹太人当作最极端的反派来塑造,从不同的方面,来描绘犹太人的可恶和可恨。这是一种妖魔化的叙事手段,被当作影片的重心贯穿始终。在把犹太人妖魔化之后,导演就为主角的暴力行动找到了一条合法化的外衣。

所以,在影片结尾,在处死“犹太人苏斯”的时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与合理。其实,这样的表现手法,在今天的电影圈内并不罕见。很多战争片、谍战片、动作片,甚至是超级英雄电影中,导演还是一样妖魔化反派,合理化主角的暴力行为,并让观众认为反派死有余辜。

在二战结束后,很多导演和影片都被审查与禁演,但是威特·哈兰却是其中唯一一位因为战时的导演工作遭到起诉并被审判的导演。他自称为“迷失的艺术家”,他也是纳粹暴行的受害者,如果不拍电影,一样会被戈培尔枪毙,而且“大家都在替魔鬼做事,谁都有责任”。经过这样的自辩和两次审判,威特·哈兰被无罪释放。而《犹太人苏斯》则因为有证据显示,曾经被用来激励秘密警察逮捕犹太人,而被判为“反人类”的电影——这是战后唯一一部被判有罪的电影。

拍摄了《红色恐怖》的卡尔·利特的是纳粹时期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流亡到了阿根廷。莱妮·里芬斯塔尔被盟军反复抓捕和释放,还曾被关进疯人院,1952年终因她并非纳粹党员而无罪释放。1953年,她拍摄于战争时的影片《低地》终得上映,影响平平。1955年,她的《奥林匹亚》登陆美国纽约并广受好评。“纽伦堡三部曲”仅存的《意志的胜利》(其他两部为《胜利之日》和《信仰的胜利》)至今仍是影视学院的教学材料。而纳粹主导的UFA电影公司被东德接手,改为德意志电影公司(DEFA)。1991年,东西德合并后,UFA重建,现在是贝塔斯曼旗下的负责电视节目制作的子公司。

篇5:关于二战电影随笔作文

辛德勒……这个历史证明了一切……

无法想象,当辛德勒荡尽家产换取名单的时候,悔恨、决心、痛苦、自信……所有这些矛盾的纠缠着原本就自私的心……无法想象,在这样刻骨焚心的忍受命运的同时,辛德勒的选择经受着多少利器的折磨……无法想象,假如我出现在辛德勒的名单上,我该怎么面对自己接下去的生命……看着自己的亲人,残酷地离去……

有人说,时代改变了一切。多少人为了适应这个时代,而丧失了自己做人的原则;又有多少人为了活下去,而用自私、虚荣、权利麻痹自己;只有多少人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坚持自我?更确切地说,是人,改变了这个时代。任由腐朽、肮脏装饰。而真诚、真挚却低调支持着这个世界。

我清楚地记得,我对一个朋友说过:“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只要自己问心无愧,我们对得起任何人。”回答让我无法辩解:“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那我们在乎什么。”

现在我能回答了,再需要我们适应的社会,我们也同样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在这个熟悉的社会中变得陌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眼光,如果每一种都要在意的话,那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一个人的世界并非孤单无助,而是我们无法坚持,我们拼命地告诉自己要适应这个社会,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世界吞没——没有气息,也毫无意义——到那时,你认识自己吗?

辛德勒,一个缔造自己命运的人。在别人眼中,他象征着权利、金钱、邪恶,同时也象征着正义、上帝……然而他的选择让任何人都无法解释,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能解释,辛德勒的名单能解释……

篇6:二战电影推荐

是天才必有过人之处,片中的小图灵隐忍又坚强,将那份不可言说的情愫与自己的天赋结合,年纪虽小,但其在数学 、密码学上的才能已若隐若现。镜头切换,青年的图灵意气风发,带着所有恃才傲物的人才有的桀骜, 向英国政府的军官毛遂自荐——“我知道你需要我多过我需要你。”这是有底气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二战中,参与破译德国密码工作的图灵大放异彩,当别人绞尽脑汁思考密码时,他却另辟蹊径,研发了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去帮助破译Enigma,饱受质疑后最终为盟军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才能。在此感谢本尼迪克特的演技,将一个天才的不善交际,结巴偏执表现的惟妙惟肖,更把一个天才对天赋的执着与灵光一现的刹那光火再现的栩栩如生。

是天才更有与不同之处。因为从小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受人欺凌。小图灵对解救自己的克里斯多夫萌生出超越的友情的依恋,在俩人上课传的纸条上一笔一划写出对应的 I LOVE YOU,而这份因克里斯多夫的离世无疾而终的同性之情,最终像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定了图灵一生的性向,为他后来的不幸遭遇埋了伏笔。有时候我们很难说到天才到底是因为自己在某方面的缺陷感到自卑而在其他方面拼命发展最终成了天才,还是说因为一个人在某方面天赋异禀招来一些庸人放大他们在别处的小缺憾以试图解释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和自己为何平庸以彰显万物有序、上帝公平。这部电影让我很容易想到其他电影里的天才,比如说 《心灵捕手 》中那个外表玩世不恭,内心没有安全感,喜欢在别人离开之前先离开别人的数学神童;又比如说 « 她比烟花寂寞 »里让人既羡又怜的杰奎琳杜普拉。这些天才似乎有一个共同之处 :一方面,过人的天赋已经为他们铺好了一条康庄大道,只等他们一路走开,享受鲜花荣誉和别人钦羡的眼光;另一方,天赋又像是一个美丽的诅咒,在内心深处,他们画地为牢,蜷缩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别人进不来,他们也出不去。

影片里,图灵与JOAN CLARKE在一起的片段显得节奏欢快,色彩明艳,差点让我以为这会是一个金童玉女珠联璧合的欢快结局,一度还在心中起疑图灵什么时候换了性向。但导演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当图灵像JOAN坦白自己是同性恋时,这位聪慧的姑娘说出的话在我心中激起涟漪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对方,我们可以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去生活,你不会是个完美丈夫,我也没有打算当个完美的妻子……我们心灵相通,因为我在乎你,你也在乎我,而且我们比其他任何人更能懂对方,这比大多数婚姻都好的多。”虽然这对白没有让两人关系峰回路转,但却道出一个真谛:对一段男女关系来说,肉体的吸引也许会厌倦,精神契合却妙不可言。“ 相看两不厌”——所谓 soul mate, 大概是说,除去性吸引力,你依然是完美伴侣。

至于影片为什么叫《模仿游戏》,谁模仿了谁?影片的最后也许可以让我们找到答案,三条时间线的最后一条线里,被审讯的图灵对警察说出这么一番话:这是个游戏,一个模仿游戏……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最本质的区别是,人有不同的想法,机器却没有。有趣的是,如果某个东西与你的思考方式不同,那是否说明它不会思考?你看,我们允许人类之间有种种差异,你喜欢草莓,我讨厌滑冰,你喜欢看书,我对花粉过敏…… 如果我们不会因为大脑运作方式的不同而质疑思考的方式,我们为什么不能对一个由铜线和钢铁铸成的大脑,抱有同样的态度呢……你怎么评价我?我是一个好人?坏人?有贡献的人?还是一个罪人 ?依我之见,图灵研发的人工智能机像人类一样去思考,这是模仿游戏表面的含义;另一面,在当时的英国,同性恋被认为有罪且伤风败俗。酒吧里图灵的同事对他说,你不能告诉任何人你是同性恋,这是个秘密。于是图灵一生都在模仿其他异性恋的人,可不幸还是因此遭受迫害。回到刚才图灵的那段对白,“你喜欢草莓,我讨厌滑冰”,性取向无非也是一个喜好的偏向,或天生或被后天经历影响,但这都是非理性且个人无法控制的事情,有的人对同性砰然心动,就如同你因为异性魂牵梦萦,你能忍住热恋时不对异性喜欢的无可救药吗?可惜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渺小的相似,又惯于把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当准则,我始终认为不管是大到社会风气、文化文明,还是小到人际关系、相处之道,真正的成熟应该是兼容并包,求同存异。承认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理性批判,才能越宽容,越繁荣。

篇7:二战电影推荐

在《金陵十三钗》公演前两天(XX年12月14日),北京青年报c3版刊登,读家莲珥题为“筋骨不错,内力销欠”的文章。文章指出影片不足之处,现摘录几段:

一句话点评:小说借由战争这一极端环境对女性这一性别的思考和颂扬被人道主义与战争反思所替代,因此观者才觉得整部影片煽情太过、压抑太过、未留出口。

张艺谋肯花两个小时的银幕时间来品这故事的味道,但可惜最终也只借用了骨头,却将骨髓剔出,又填入新的作料去烹饪一道好莱坞菜单上常有的“人道主义+反战”的浓汤,实属可惜。

然而所道“可惜”者,则在于张艺谋为赶“战争史诗电影”这早非时髦的时髦而延展了电影的宽度,代价则是不得不牺牲和消减了本可深挖的原著所天然带来的厚度。

中篇原著的主要篇幅集中在女学生与秦淮女子的多次短兵相接中,她们之间复杂而暧昧的关系不断流动变化,直至高潮。

而张艺谋的这版电影虽筋骨不错,却也只能说是短一口气的战争史诗,没修炼好内功的江湖把式。

我认为,《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是让国人永远记住那段血的教训和对战争的反思,而不是以女学生与秦淮女子多次短兵相接为主调。

我还认为,可以对影片技巧做探讨,但不要说得那么不中听。

莲珥是专业影评,细读了严歌岺的原著,还能结合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与之对比,确实是读家。而我和媳妇是普通观众,以前都没听说过严歌岺,当然也没看过《金陵十三钗》,所以,就我们这类的观众来说,看到中国军人与日军的巷战,热血沸腾激情亢奋;看到灭绝人性的日军凌辱中国女学生,五内如焚心如刀割;看到风尘女子从逃命躲到教堂,却最终舍身相救女学生,肃然起敬泪盈眼眶。有这些就足够了。

篇8:二战电影推荐

关键词:协同过滤,数据稀疏,电影推荐系统

0引言

协同过滤算法是推荐系统的主要算法。本文简单介绍了协同过滤算法,表明数据稀疏是协同过滤算法的一个主要问题,解决数据稀疏问题可以提高协同过滤算法的可靠性及准确度。针对数据稀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将前人对协同过滤算法的改进用于电影推荐系统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数据稀疏导致的推荐系统可靠性不高的问题。

1协同过滤算法与数据稀疏问题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主要有3种推荐算法:基于用户(uers-based)的推荐算 法和基于 项目 (itembased)的推荐算法[1]。协同过滤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冷启动问题、数据稀疏问题、实时性问题、空间扩展问题。 冷启动问题是数据稀疏问题的一个特例。本文采用基于用户的推荐算法。

基于用户的推荐算法是通过分析不同用户对物品的评分,通过模型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然后基于用户的相似度进行推荐。

首先输入用户资料,建立用户资料数据库。同时通过收集用户的历史行为和评分行为,将这些行为转换为用户对物品的评分,建立用户评分矩阵。

然后建立最近邻集,针对目标用户和数据库中的所有用户进行计算,找到相似度较高的用户建立最近邻集。计算用户之间相似度的常用方法有Person相关系数(见式1)、余弦相关性 系数 (见式2)和修正余 弦相关性 系数[2](见式3)。

其中,sim(Ui,Uj)表示用户i和用户j的相似度, Ri,y、Rj,y表示用户i和用户j对项目y的评分,表示用户i和用户j的评价均值[3]。

最后得出推荐结果。根据建立的最近邻集,计算评测值(见式4),根据评测值大小进行推荐。

根据上述步骤可以 看出,用户的评 分决定用 户相似度。所以,用户的评分数据稀疏会导致用户相似度误差很大,推荐系统的可靠性不高。解决数据稀疏问题是提高推荐系统可靠性的关键。

2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

数据稀疏是影响协同过滤算法的主要问题。解决数据稀疏问题的基本方法有简单填充法、基于聚类的方法、相似度传递法等。对稀疏矩阵进行填充是这些方法的核心思想。

本文运用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改善数据稀疏问题。改进算法的思想是改进填充数据稀疏矩阵的数值,提高协同过滤算法的可靠性。首先在最近邻集中计算目标用户与最邻近之间的相似度,每个最近邻用户都产生一个预测值[4],如式(5)所示:

其中,Ria,y表示目标用户a的最近邻i对项目y的预测评分,Ri,y表示用户i对项目y的实际评分,分别表示用户a和用户i的评分均值,sim(i,a)表示用户a和用户i的相似度。由此得到一个预测评分矩阵,在此基础上根据式(6)得到评分矩阵。

3实验结果

现通过实验来验证改进策略的有效性。实验所用数据来自Movielens数据集,实验所得数据是改进策略的精度值,如图1所示。图1表明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的精度值在0.8~1之间,比较稳定,误差不大。精度值的数值较高,说明该算法具有有效性。因此,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误差小、稳定性高,且具有有效性。

4电影推荐系统模型

通过对现有电影推荐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结合上述改进算法,本文设计提出 基于协同 过滤的电 影推荐系 统模型,如图2所示。

5结语

篇9:二战电影推荐

【关键词】 二战电影;士兵形象;战争苦难;反战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2016年3月29日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新安保法案使亚洲人民不但警惕日本政府的右翼倾向,又深思日本国内的战争记忆状况。战争记忆为文学、话剧和电影提供了叙事的话语空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电影资料的应用,“把电影当成文献来研究,或让电影充当历史代言人,……也已经是一个‘广泛认可’的事实”[1]16-21。电影作为受众广泛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这一文类的加入如此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于‘时间’的记忆,因此也就在改变着现实本身”[2]129-133。受日本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右翼势力的左右,日本二战电影以自己特有的记忆方式提供的战争历史影像严重缺乏反战意识呈现,并且躲避了对战争责任的承担和认可,这必将严重影响日本国内对战时民族形象的认知,导致观众对战争的理解误差。

一、战时的“好战”影像

日本在二战期间拍摄了大量的“国策电影”,这些电影由宣传国策、美化侵略的电影公司制作,这些公司“执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并导入政府的资金”[3]105-109。“国策电影”如“满影”理事长甘粕正彦在满洲最大的电影杂志《电影画报》所言:“电影在战时……使之充分的活跃去宣传国家的威力, ……籍使前线和枪后相结合, ……电影是负着使国民全般协力的觉悟和爱国的观念旺盛的任务……”[3]105-109因此,日本战争时期的电影中充斥着“好战”“敢战”“勇战”影像,侵略意识浓重,典型作品有《夏威夷大海战》和《上海陆战队》。

《夏威夷大海战》是为了纪念1941年的偷袭珍珠港以及马来海海域的胜利而制作的,由海军省直接下命令,东宝公司负责拍摄。影片宣扬“信念战胜一切”的理念,每一个海军航空兵都是乐观昂扬的,他们的笑声几乎溢出了画面。影片中的几处场景描绘深刻地反映了此时日军的战争魔鬼形象:朋田在梦中看到两个姊妹头戴彩带期待其带功返乡,并对母亲说一定要等到他建立功业;在马来海战中发现英军攻击目标时,驾驶员告诉队长现在的燃料只够回去用的了,队长说现在还不要想着回去,驾驶员笑着说,那样的话燃料还足够呢……

摄于1939年的《上海陆战队》更是鼓吹日本官兵如何团结、英勇、敢战:岸部队长目光坚毅、处事果断,经常鼓励士兵的斗志;一名日本军曹虽然胳膊受伤但拒绝转移,从担架上滚落仍手握步枪要求参加战斗;一名士兵孤身坚守阵地,当他看到岸部队长增援后,欣慰地笑着倒了下去……

因此,这个时期的日本二战电影以鼓动性和欺骗性为宣传宗旨,具有浓厚的侵略意识,通过表现日本士兵英勇善战影像来鼓动战争,欺骗日本民众奉献生命。

二、占领时的“情感化”影像

美军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后,1945年9月22日成立了盟军最高司令部信息与教育局,负责对日本进行意识形态改造,以根除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其对电影剧本进行严格审查,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一律要求抨击战争,如电影《拂晓脱逃》“在剧本阶段就被审阅部门三令五申,作者为此反复做了修改,一年以后,经修改的第八稿才获准正式投拍”[4]81-86。此时的日本二战电影以“情感化”影像来展现日军的“不屈”,尤其是战争加爱情的呈现,与其说影片具有反战色彩,不如说破坏了日本士兵对爱情的向往。

1947年日版的《战争与和平》反映侵华战争导致小柴健一妻离子散,以为健一死亡的妻子町子嫁给了伍东康吉,但在空袭中康吉受到了刺激变得失常;《拂晓的逃脱》中三上和爱人春美在逃跑时被军官用机枪杀死在黄沙飞舞的大地上;《上海之女》中的真锅中尉倾心于担任重庆特务工作的李克明的养女李莉莉,当李莉莉受牵连被汪伪政府特务押赴刑场时,真锅中尉忍不住跑到她的跟前,一同被射击死去。因此,与其说健一、三上、真锅是战争的受害者,不如说他们是爱情的殉难者,爱情让观者动容,弱化了他们对战争责任的反思。

作为此时具有强烈反战色彩的《拂晓的逃脱》,其中塑造的日本士兵三上,由日本早期影坛的美男子演员池部良饰演。他身高1.75米,长相英俊,在电影中表现出一种腼腆、稍有忧郁的神态,从而获得春美的芳心。影片表现了三上在国军进攻日军驻所时受伤而偶然被俘,在国军的诊疗所中,被俘虏的耻辱使三上愤怒地打掉了春美递来的水杯,他以绝食、撞墙来表达回归日军驻所的决心。影片最后定格在三上和爱人春美在逃跑时被军官用机枪杀死在黄沙飞舞的大地上。三上和春美成了这场战争最大的受害者,他们的爱情纠葛遮蔽了侵华的全面影像。

三、1950至1970年代的“疯癫”影像

20世纪50年代之后,日本挣脱了美国对其文化审查的束缚后,各大电影公司纷纷解禁战争题材……于是,“战争片超越了战时时空对影片意识形态以及类型上的约束,一味追求市场效应”[4]81-86。首先出现了以“疯癫”示人的杂糅了喜剧的侵华战争电影,以《独立愚联队》《独立愚联队2》为代表。

《独立愚联队2》除以戏谑的方式表现左文字小队抢劫日本军用物资、冒充来视察的中佐、士兵打架闹剧等外,仍不忘调侃中国军队,如小队行军时,前方发现中国女兵在运输物资,而同时他们的左侧是中国军队,于是日本小队开始留着哈喇子追赶中国女兵,而中国军队开始与之赛跑。当跑得筋疲力尽之后,日本小队竟以裤裆布为白旗与同样挑着白旗的中国军官见面,双方致以军礼。

中国军官问:你们为什么跑?

日本军曹:跑步。

中国军官:因为你们跑所以我们追。

nlc202309081005

日本军曹:你们追我们才跑,不想输。

中国军官:这样太傻了,我们可以谈。下次战场决胜负。

然后问日本军官:你是不是马拉松的选手。

……

当中国军队包围左文字小队,用喇叭向其喊话要求投降时,左文字小队的一个士兵听出喊话的是自己见过的一个妓女,叫合子,他轻而易举把她拉到自己的队伍中来。与其说《独立愚联队2》嘲弄了侵略战争的荒诞本质,不如说它是用日本军人寻找荣誉军旗的喜剧故事来娱乐国内观众。

1967年的影片《日本最长一日》展现了日本上至天皇、下至普通士兵惜败的情形。电影中几处场景刻画了日军是如何困兽犹斗的:

场景一:在阿南陆相办公室,一名课长要求其辞职,那样内阁就会崩溃,终战手续就会停止。军队掌握政权,战争才会继续下去。

场景二:厚木基地司令所,小菌大佐说,就算那些重臣下什么样可耻的决定,我既然当上这个司令,就会在这个厚木基地战斗到底。

场景三:横滨警备队长佐佐木大尉对预备役学生兵说,以前开始忧虑的事态终于来临了,为了继续战争,我们站出来的时机终于来临了。

陆军省内军官的哭泣声、疯狂飞舞的战刀和剖腹时低沉吼叫更像在追溯日本军人武士道精神最后的辉煌,更像在激励日本国民继续战斗。

不管是喜剧化、荒诞化日本士兵行为的设计,还是对困兽犹斗的日军上上下下的疯狂行径的表现,都是在呈现别样的战争镜像:没有发生战争,我们是被迫参加战斗的。

四、1980年代至2000年左右的“困惑”影像

1980年代以后,随着视觉技术的发展,日本二战电影在进一步追求多样化时,许多影片再现了鲜血迸溅、尸横遍野的战场情景,增强了观众对战争的残酷性的认知。而且,影片中强调了对日本军人精神世界的刻画,尤其从战争对士兵情感、心理影响的角度来审视战争,视角独特,反思意识强烈。1982年的影片《大日本帝国》通过塑造有些懦弱、对战争充满困惑的士兵影像再现了当时日本人眼中的太平洋战争。

《大日本帝国》是导演舛田利雄和笠原合作拍摄的战争三部曲之一,描述了日本昭和16年到昭和20年之间的南方战线中的几个年轻人如何由人变成战争恶魔的故事。影片细致展现了小林幸吉由初上战场的懦弱、困惑到变为战争恶魔的历程。小林幸吉是一名理发师,在上战场的前一天与美代子结婚。在结婚仪式上,他紧张地不停擦拭额头上的汗水,显得非常稚嫩与单纯。在遭受轰炸的战场上,惊恐的小林和两个战友抱着大树,手里紧攥着佛珠,口中念着:“妈妈,美代……”在遭遇英军士兵时,他的手哆嗦得厉害,以至没有扣动扳机。当小林射杀一名英国士兵后,听着哀嚎声,他瘫坐在地上。当中队长杀死一名女游击队员时,小林说:“我们为了把他们从盎格鲁撒克逊手中解放出来而战,这是为什么?”影片颇具意味的场景是,英军诈降后的反击造成中队长死亡,悲痛促使小林愤怒地砍杀英军俘虏;美军轰炸塞班岛时,小林发现炮火中有两个孤零零的小孩,他们的妈妈已经被炸死了。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当小林负伤疗养时,他对美代说:“战友还都在前线作战……跟死去的战友相比,还奢望更多的幸福,对不起战友的在天之灵,现在我每天双手合十向死去的战友祈求饶恕我的罪过,我的归属应该是前线……”因此,小林的懦弱、困惑并不是来自对战争的悔悟,他没有一丝负罪感,充满他内心的是复仇心理。因为当影片展现给观众的是被烧焦的日本士兵尸体、哀嚎的日本儿童、恋人的痛哭挣扎、悲怆的老人企图自杀、战友的头骨被当作皮球时,小林他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战友和亲人们才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这也是疯狂屠杀的动力。

另一个角色江上是京都帝国大学的一名学生,他被征兵军曹拉出教堂羞辱,征兵军曹质问他:与他同年纪的人都一一上战场死了,而他却在唱什么赞美歌曲?可以说,江上是被迫参军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小林所见相反,江上所在部队的大门士官杀死了帮他们运输粮食的原住民,江上强烈拒绝杀死恋人——菲律宾原住民玛利亚,可当大门士官警告他“究竟是那个女人的命重要呢,还是同吃一锅饭的至今同甘共苦的部下的命重要?”时,他犹豫了,亲眼看着玛利亚被拉走枪毙。

假设这一时期的日本二战电影充满反战意识的话,也是建立在同情受战争损害的日本士兵、日本儿童和日本妇女的基础上的,而非珍惜受侵略国人民的生命。

五、新世纪以来“被伤害”的影像

新世纪以来,日本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反映二战的影片上映,但除去少数作品,许多影片都过度地宣泄被害意识。[4]81-86假设《大日本帝国》是以日本妇女、儿童为战争的“被伤害”形象,那么《男人的大和号》《芋虫》等影片则聚焦于二战末期,通过塑造“被伤害”影像来宣泄日本的被害意识。

《男人的大和号》中神尾告诉妙子:他也怕死,可是哥哥、妈妈死了,东京、大阪几万人都死了,为了不让日本人再死,冲绳算什么,就是地狱他也要去。在大和号即将沉没时,内田和神尾都已受重伤,但内田却把逃生机会留给神尾,把神尾推下大海逃生,内田仍然继续战斗到与舰艇同时沉没。可以说影片极力宣扬了大和号所谓的战友之爱。影片《芋虫》中黑川变成了一块躯干,没有腿和手臂,头部严重烧伤,丧失了语言能力,但他却仍然保留着旺盛的口欲和性欲。

也许聚焦于二战末期日本帝国主义的穷兵黩武才能凸显日本的被害意识,因为以仅有的大和号战舰去挑战美军舰载机群、以恶魔般的零式战机去撞击美航空母舰等所谓的壮举更能颂扬日本士兵的赴死精神,也能迷惑后人,加强日本在二战中受害的形象。通过“被伤害”的影像,这些影片宣传的是美国等盟国的反攻给日本人带来的极大伤害,而非日本发起的战争给他国人民造成的伤害。

综上,从《上海陆战队》到《大日本帝国》,以及《男人的大和号》重点展现了日军在团结友爱中是如何顽强、如何英勇地献身于天皇和国家;从《拂晓逃脱》到《日本最长一日》,以及《芋虫》承续了日本是唯一个被伤害的国家影像。友爱和被伤害主题贯穿了整个日本二战电影史,却轻易地遮蔽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人民所受的战争灾难,否定了自身的侵略者行为。以中国电影《屠城血证》《南京 1937》《南京!南京!》为映照,日本二战电影呈现了一种断裂的战争记忆方式,不但误导了日本国内民众,更伤害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感情。

随着具有二战经历的一代逐渐离去,记忆之争已经开始。当世界电影大师以精湛的作品否定战争、反思法西斯侵略历史时,日本二战电影却拘泥于自身的记忆偏好,这必然要被历史所抛弃。

参考文献:

[1]李道新.抑制的精神创伤与断裂的历史记忆[J].当代电影,2015(08).

[2]彭涛.主旋律电影再塑集体记忆的方式[J].江汉论坛,2011(10).

[3]王艳华.“满映”与电影的国策思想宣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4]晏妮.战争的记忆和记忆的战争[J].当代电影,2015(0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二战电影推荐】相关文章:

二战优秀电影06-09

观二战电影的感悟06-30

二战电影观后感400字04-12

二战06-30

二战时论文05-16

二战纪念城市07-27

二战史研究综述04-24

一战二战知识点04-07

希特勒二战范文05-22

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05-19

上一篇:我院召开2010年运动会总结表彰大会下一篇:课文《笋芽儿》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