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训练四——构思法

2024-05-27

初中作文训练四——构思法(共11篇)

篇1:初中作文训练四——构思法

作文综合训练童年快速构思法

教学过程 :

一、明确本次作文指导目标

用“你最喜欢的哪一个人生阶段”、“为什么”导入 新课,激发写作兴趣。

二、“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指导。

( 1 )教师板书示意图框架,学生思考回忆,注入有关信息点:

画图形式: a 、将“童年”定为中心,分别画出“时间”“地点”“人”“事”

“物”“景”“形式”各线

b 、学生联想、回忆、筛选,优化后注入有关信息点,完成构思图。

( 2 )学生自由发言——“童年”系列可取之景,可状之物,可叙之事,重点:趣事,有意义的事,难忘的事。

三、师生讨论,完成构思图

四、赏析、借鉴

1 、发放资料《童年琐忆》(记叙文)构思提纲及结构思路图。

2 、学生赏析,评价。

3 、教师归纳明确。

本系列写作指导的`迁移法——可适用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构思形式,并列举一些可举一反三的作文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回忆》、《怀念》等。

五、实践、知识迁移

1 、学生根据命题《童年拾零》或《童年趣事》,借助有关图形,快速构思。

2 、理清思路后,快速连缀成文(第二课时)

篇2:初中作文训练四——构思法

教学目标 :

1 、适应中考要求,加快记叙文写作速度,提高写作效率。

2 、通过示范指导,以画构思图的形式,进行童年系列快速构思,并借助有关图形,理清思路,快速连缀成文。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2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明确本次作文指导目标

用你最喜欢的哪一个人生阶段、为什么导入 新课,激发写作兴趣。

二、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指导。

( 1 )教师板书示意图框架,学生思考回忆,注入有关信息点:

画图形式: a 、将童年定为中心,分别画出时间地点人事

物景形式各线

b 、学生联想、回忆、筛选,优化后注入有关信息点,完成构思图。

( 2 )学生自由发言童年系列可取之景,可状之物,可叙之事,重点:趣事,有意义的事,难忘的`事。

三、师生讨论,完成构思图 ,(见附板书设计 )

四、赏析、借鉴

1 、发放资料《童年琐忆》(记叙文)构思提纲及结构思路图。

2 、学生赏析,评价。

3 、教师归纳明确。

本系列写作指导的迁移法可适用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构思形式,并列举一些可举一反三的作文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回忆》、《怀念》等。

五、实践、知识迁移

1 、学生根据命题《童年拾零》或《童年趣事》,借助有关图形,快速构思。

2 、理清思路后,快速连缀成文(第二课时)

篇3:运用思路标志法构思作文

思路标志法是一种作文的构思方法, 即用极简单的字词或短语、符号把思路提纲标志出来。标志的符号、文字越简单越好, 无需别人明白, 只要自己看懂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思路堵塞写不下去, 或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的情况。

下面以题目“窗外”为例, 谈谈如何使用思路标志法构思作文。

首先, 引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

1、缩小它的范围:窗外的人、景、事、物。

2、确定它的内容:教育、科学、文化、思想、卫生、环境、亲情……将自己感受最深、影响最大、最有话写的内容确定下来。

其次, 画思路标志图:

例一:如果要写一篇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作文, 就画如下思路标志图:

窗外——雨——鸟叫——树——鸟巢——保护——母亲 (爱)

画好思路标志图后, 就可以根据图上的字词一气呵成写出这篇作文了。

雨点狠狠地砸在地上, 发出劈啪的响声, 我正在屋里生闷气, 想起今天下午发生的事:妈妈和我逛商店, 我看见一条漂亮的裙子, 妈妈嫌贵不买, 我气冲冲地跑回了家。

我越想越难过, 望着雨点砸在窗上我也懒得去关窗门。突然一阵叽叽喳喳夹着惊慌的鸟叫声传来, 我走到窗前往外一看, 只见窗外那棵大榕树上有个鸟巢, 里面有几只初生的小鸟, 也许害怕, 也许饿了, 也许想妈妈了, 它们在惊慌地大叫。过了一会儿, 一只大鸟飞到鸟巢边, 嘴里还叼着一条虫, 小鸟们看见妈妈, 一下子停止了叫声, 母鸟把虫子分开喂给它们吃。雨越下越大, 母鸟张开了翅膀遮住了它的孩子们。风开始大了, 树上的鸟巢摇摇欲坠, 显得很不安全, 那只母鸟似乎也注意到了这点。我开始焦急起来, 这样下去……我决定去救它们, 正想离开窗边, 只见母鸟飞了出去, 我想:它为什么出去?难道只顾自己, 要抛弃它的孩子?我正在猜疑, 突然看到母鸟飞到了巢边的树枝上, 嘴巴紧紧叼着巢, 不让它摇晃。看着这一幕, 眼泪盈满了我的眼眶, 多感人的场面啊!这时候老天好像也被感动了, 风停了, 雨住了, 一道美丽的彩虹挂上了天空。

看着窗外的这一幕, 我想到了妈妈。妈妈就像那一只母鸟一样, 她爱我, 保护我。平时, 好东西让给我吃, 家务活不让我干, 我生病时背我上医院, 通宵守在我的病床边, 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地赚钱供我读书。可今天, 为了一条裙子, 我却……我多么自私啊, 想到这里, 我猛然转身, 打开门, 向妈妈跑去……

例二:如果我要写一篇以正确教育子女为主题的作文, 就画如下思路标志图:

窗外——公园——母子——摔倒——拒绝——站起——国家——正确教育

画好思路标志图后, 我们就可以根据图上的字词提示写出这篇作文了:

我的窗外是一个公园……每天黄昏我都喜欢站在窗前, 欣赏公园里的美景。今天做完作业, 我习惯性地走向窗前。

我往窗外一看, 只见公园里有很多人……突然, 一对母子映入我的眼帘:小孩正在学走路, 走了没多远, 就摔倒了, 大哭起来, 妈妈站在原地, 一个年轻人飞快地跑过去, 想扶起他。妈妈摇摇手制止了。孩子见没人理他, 就自己爬了起来, 向妈妈走来。妈妈欣慰地笑了, 用赞许的目光望着儿子。

看到窗外的这一幕, 我心里一动。我国现在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任性、骄纵、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他们……我国要想繁荣富强, 就必须提高国民素质。孩子是国家的希望, 振兴祖国的重任也就落在孩子们的身上。如果我们……所以我们的父母们应该像这位年轻母亲一样, 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们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培养他们独立、自强的个性……

由此可见, 运用思路标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构思方法。但是运用思路标志法要注意:标志必须简洁, 最好是字或词, 标志必须有提示作用, 否则就不能做到既能节省时间, 又能一气呵成地写出作文。

篇4:初中作文训练四——构思法

关键字:初中作文;构思训练;方法;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作为构思,是学生在作为写作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以及自身的经验知识,结合自身的形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作文创作思考,从而构建起一篇文章的写作轮廓的过程。这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再创造过程,是检验并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他强调:“执一不二,光知守不知变,不求变,不善变,是极不适宜于做人之道的。”因此,在初中作文构思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以标新立异的方式来构件写作框架和组织语言,从而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构思的重要性及构思训练的必要性

1.构思的重要性

作文构思过程是语文作文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学生的构思能力直接决定的作文的成文质量。学者古尔德在一项研究调研中,统计发现研究表明,无论是口头作文还是书面作文,被试者的写作速度都大大低于正常说话、写字的速度,而多的那部分时间被用在构思上,被用于构思的时间大约占写作时间的三分之二。松桥(Matsuhashi,1981,1982)曾经观察过写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停顿,总结出这样的信息:构思时间占写作总时间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适当的停顿对写作者组织信息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将这些信息纳入到文章的上下文中,使文章内容更有条理性。弗劳尔(Flower,1981)曾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作者做出研究,的研究发现,成人在写作的时候更愿意花一些时间去思考,他们揣摩读者的想法,构思文章的结构,在构想的过程中就可以删除或者添加一些观念;但是年幼的写作者则更体现在想到哪写到哪,他们不善于去除那些文章不需要的观念。这些研究,充分证明了作文构思的重要性。

2.构思训练的必要性

贝雷特和斯卡莫里亚的研究表明,年轻的写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很少花时间去构思文章的整体结构,只是单纯的提笔就写,随着写作时间的增加,他们的构思活动才会逐渐出现,显而易见,这种构思并不成熟。成熟的写作者他们会习惯性的运用构思,写作前先仔细的推敲题目,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然后构想文章的整体结构,列出大概的框架,再逐步的进行填词加句。这种构思过程就会更加完善。众多的研究结果都证实了构思在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构思训练则更显得刻不容缓。

二、作文构思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构思训练的具体方法

(1)第一步:引导学生推敲题目的内涵,明确主题———展开一篇文章的写作首先应该明确这篇文章应该写哪方面的内容,达到怎样的目的。写作并不是单纯的凑字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构思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现明确题目的含义。这一训练步骤可以细化为确定文体,划定范围,明确写作要求,并确定写作者自己想要达到怎样的写作效果。在训练之初,学生可以先讲自己对题目的见解记录下来,假以时日,便可以形成自觉思考的习惯。

(2)第二步:对记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確定题材———确定好中心之后,就需要相关的资料来反映论证这个中心。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只有脑海中有足够的材料,才可以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有力的支持。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推荐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增加学生的积累。

(3)第三步:训练学生编写简要提纲。凭空想象的东西总是很不真实的,教师要多加引导学生在正式写作之前简单的罗列下提纲,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不容易出错,思路更加清晰。

(4)第四步:训练学生对材料和中心的结合组织能力———确定好了中心,找到了合适的材料,接下来就是讲这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文章的写作有很多有效的小技巧,比如文章的开头方式就有开门见山式、制造悬念式、优美抒情式等,不同的开头方式,文章的写作顺序就会有所不同,先让学生掌握这种小的技巧,然后确定文章主体部分的顺序、过度和论证方式,然后把第二步中整合的材料分清详略,确定顺序,采用合适的过渡方法。最后就是结尾的写作方法,有启发式的结尾,号召式的结尾,总结式的结尾,自然式的结尾等,结尾的方式也是跟整个文章的主题和写作顺序有关系,教师在平时课堂上多对这些写作的方式技巧进行讲解举例,让学生真正掌握不同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引导发散思维,构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行为的心理准备。意识来源于大脑,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让学生从“不想”到“想”。虽然每一个人是思想都会有所差别,但是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在心理特征上都会有一定的共性,教师要利用这个共性,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施。积极的态度可以使大脑更加活跃,大脑的活跃往往就会刺激学生本身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和思路,将这种想法和思路进一步的发展和实施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想像和联想的过程,将这种想象与充足的论据写在纸上就是一篇好的文章。在培养学生构建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而不是过多的参与,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导者,大胆的进行发挥,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就足以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高尔基就说“想像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2)鼓励学生发展个性。陈钟梁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上曾说过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不同的特色和写作风格,创造出更多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孙洪亮.作文构思训练要培养转化思想[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1)

[2]常延斐.新课标下初中作文分阶教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1

篇5:想像作文构思训练

记实是写作的一种能力;写虚也是写作的一种能力,而且是更为重要的能力,而合理想像又是其主要途径。本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依据课堂提示展开合理想像,拓展情节,并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构思一篇记叙文。训练重点是想像思维能力。教学方式是演示、口述、写作、评改相结合。训练内容是以一张试卷的故事入手,自拟题目构思一篇记叙文。

导写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试卷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是什么?这是大家最熟悉的卡通电视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大头的试卷。(展示试卷)多少分?(91分)(再将试卷倒过来)多少分?(16分)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以大头的这张试卷为切入点展开合理的想像,构思一篇记叙文,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力求文章语言生动,情节完整合理,记叙要素齐全。

二、构思指导,要点梳理

1、立足现实,发挥想像。

学生自由讨论:这张倒置的试卷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谁的面前?前后可能有什么事发生?

教师引导: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大头没考好试,回家后想用这种方法对付家长、蒙混过关。下面同学们就回家前后的情节展开想像。

2、学生讨论:

回家路上,大头看到了什么景色?心情如何?教师播放电视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可爱的小屋的背景画面,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描述出大头的外貌特征以及他家小屋门外的景色。(学生写作,教师点拨。)

3、投影显示:人物描写要点一。

要点一:

怎样写好人物的外貌:

①人物的外貌指长相、表情、衣着等。

②写外貌要抓住特点,抓住与别人不同的地方、特殊之处。

③不是为了勾画人物的外貌而写外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也就是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4、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大头外貌特征:头大、眼大。小屋门外的景色特点:小路弯弯,树木葱葱,草地茵茵,阳光灿灿,小鸟叽叽。那么大头走在回家路上的感觉和往常是否一样?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不一样,今天这一切在大头心中都失去了光彩。(学生口述回家路上这一情节,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

5、教师引导。

路再长总会有个尽头,事再难也总得去面对。大头终于到家了,想像一下大头到家后的情景,要特别注意表现人物在特定场合、特定氛围下符合其性格的动作、语言。(学生自由发挥,口述情节,互相评改,推敲合理性。)

6、投影显示:人物描写要点二、三。

要点二:

怎样写好人物的语言:

①言为心声,语言能揭示思想,表达性格。

②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点,要让人物说实在的、有用的话,不说无意义的、多余的话。

③要具体、简洁,可配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要写出人物说什么和怎样说。

要点三:

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

①要符合人物身份。同一动作,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做起来应有区别。

②要选择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动作来写。

③要准确运用动词,写出做什么、怎样做。

为帮助学生很好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可将学生想像出的情节当堂表演。动作表演设想:

一生扮演大头,一生扮演围裙妈妈或小头爸爸。大头敲门,早已准备好了饭菜的妈妈(爸爸)开门,大头闪出一份91分的试卷……之后,父母或暴跳如雷,或更加关心,或……

学生自由发挥,推敲情节,叙述故事的发展,交待事情的经过。(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评改,教师点拨评价。)

7、教师点拨,引导。

事后,大头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想了些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大头内心不安,自责自悔或心安理得,破罐破摔……

8、投影显示:人物描写要点四。

要点四:

怎样写好人物的心理:

①心理描写能表达人物语言、行动都难以表达的复杂内心,是绘神的好方法。

②要善于对人物心理进行合理的想像和联想,设身处地地体验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③心理描写要真实、细腻,符合当时的情景。

④心理描写要写出波折,写出冲突,写出变化。

三、拓展创作,完成文章,修改定稿

1、提倡运用好词。

写作中尽量要求学生多用好词,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运用:

忧心忡忡得意洋洋垂头丧气局促不安高谈阔论出乎意料六神无主忐忑不安费尽心机九霄云外闷闷不乐愁眉不展

2、写作要求。

篇6:作文构思法

考场作文特别强调主旨的显豁集中和思路的一目了然,因为高考阅卷老师不清楚考生的作文功底,短时间内又难以细细揣摩文章。平时作文,有些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但是高考场上这样做是不够明智的、甚至是比较危险的。假如文章含蓄得来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需要反复推敲,甚至几个老师讨论一番才能确定,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容易操作的模式,基本上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入格成型”,在基本“入格”之后再求变化,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写法。

一、问答式

这一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作答的方法。如学生习作《没有付出,哪来成功?》。开头第一句就发问:成功是什么?然后从三个方面作答: A、来自自然界的回答 B、来自人间的回答

C、现在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

在“来自自然界的回答”中,种子以付出代价而破土成长作答,母蚌以忍受痛苦而孕育珍珠作答,蜜蜂以辛勤劳动而酿成花蜜作答;在“来自人间的回答”中,贝多芬以战胜病魔而坚持创作作答,奥运健儿以敢于拼搏而为国争光作答。最后,“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成功是不容易的,没有付出,便没有成功,没有巨大的付出,就没有巨大的成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天边又怎么能出现彩虹?没有付出,哪来成功?作者就是以这种“一问多答”的形式把文章组织得井井有条的。

二、关键词式

一篇文章总有几个关键词,用一系列的关键词来串联文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一式跟问答式很相似,作者也是在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只不过回答的是几个关键词。如学生习作《用真心建关系》。本文开头即提出问题:都说世界是一张网,网着你,也网着我,那么,究竟是什么编织了这一张网,又是什么维系着你和我?然后用三个关键词领起三个文段来回答: A、金钱? B、诚信。C、真情!

作者在回答中断然否定了金钱,充分肯定了诚信,而对真情则大力提倡。思路极其清晰,做到了一目了然。又由于巧妙利用了标点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直观的长处,文章平中见奇,新颖别致。

三、条件式

即以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话题展开,形成分论点来构成文章的轮廓。如2005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说“安”》。开篇从“修身”切入,引出本文中心:“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接着又用条件句分段提出四个分论点: A、志者,必先安心。B、治者,必先安心。C、智者,必先安心。D、知者,必先安心。

然后层层递进的展示了自己的心中“安心”四境:欲成大事者之心,要安于既定目标,不屈不挠;掌权治国者之心,要安于国事,心系苍生;大智大慧者之心,要安于淡泊,不为荣辱所扰;渡人自渡者之心,要安于恬淡,宽宏豁达。在每段末尾又以“心如磐石”、“心若冰清”、“心比镜湖”、“心似苍穹”四个比喻句概括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

四、诗句式 这一式议论、记叙都适用。就是用若干有概括力的名句来支撑整个文章的结构,分别领起几个部分,构成主主干。如2002年吉林高考佳作《名句书写情志,人生重在选择》就是如此,全文选取的名句如下:

A、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B、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C、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四个名句均是大家熟悉的,从屈原、李白到于谦、林则徐,这些熟悉的人物及其至理名言,均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屈原选择正直爱国,李白选择高傲豪放,于谦选择清廉执著,林则徐选择忠诚勇敢,他们的选择成就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和辉煌的人生。四则材料直接证明了”人生重在选择”。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里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气息

再如2004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只是从《琵琶行》中选取若干诗句领起全文: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间关莺语花底滑

D、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E、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F、座上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文章精巧构思,以古代名篇《琵琶行》作为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同时将考生的成长过程结合到了一起,将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事情写得诗意盎然,而且脉络也十分清晰,一目了然。

五、纵向式

这一式主要针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它从话题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入手展开,形成几个同时涉及两个概念的首括句,从而构成整篇文章的框架。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是如此:

A、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B、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C、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这篇作文非常规范。观点鲜明,从三个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议论中肯,层次清楚。

六、横向式

这一式适合于“关系型”话题“纵向式”展开有困难的情况,也可称为“分总式”,即将话题涉及的两个概念分别展开之后,再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例如2005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历史的笑容》就是如此,全文由三个小标题领起的若干个语段构成主干: A、关于忘记 B、关于铭记

C、云在青山月在天

作者思路一目了然,以简洁而富于诗意的文笔,再现了屈原、王勃、苏轼三为历史人物坎坷的命运,屈原不会忘记,只铭记了恶浊伤痛而陷入倦怠;王勃选择忘记,轻狂放纵而成为预知死亡的才子;苏轼善于忘记也铭记,善于选择,自得其所,乐观旷达而善终一生。最后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会忘记,会铭记又如何?只有会选择,才能歆享人生带给我最大的乐趣。这种方式最为直观,也最容易操作,但局限性也比较大,适用面不太宽。

七、倾诉式

这一式比较适合于抒情叙事的文章。根据话题限制和表达的需要,选定特定的对象进行倾诉,特别容易感人。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芬香永存》就特别具有代表性。本文撷取四个小材料勾勒成文,而这四个材料分别由四个深情的呼告语句领起: A、妈,你走后我变乖了。

B、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C、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

D、妈妈,您走了,„„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

而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是为了“纪念”已在天堂的母亲。全文所写不过是些家常琐事,但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在经历失恃之痛后突然长大了的坚强的主人公形象。母亲走了,作者生活中赖以依靠的那棵树倒了,于是自己便长成了一棵树。

八、聆听式

根据需要,在文章中虚拟若干“发言”对象,而将作者自己放在聆听者的位置来展开思路。如2001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感悟生命》,作者在开头以简洁的语句明确点题之后即以虚拟的“发言”对象展开:

A、友人告诉我:生命是崎岖坎坷的,路上有着荆棘、沼泽,也有鲜艳的花果。B、老师告诉我:生命是一场充满着遗憾,又满是拼搏的较量。C、父母告诉我:生命是一盘漫长的棋局。

然后更以自然界里的“风”、“雨”、“雷”、“电”甚至“小草”、“花儿”等告诉我生命的真谛,将“感悟生命”展现得特别充实丰满,气势也格外酣畅。

再如2001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所欲有甚于生者》。作者开头以排比的形式引出话题,以“凝望历史时空,有些人选择了坚毅,有些人选择了奋起,甚者选择了死亡。他们用行动注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总领全文,然后以前贤们向我“宣称”的形式展开主体段落:

A、坚毅者宣称,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B、奋起者宣称,生活的道路上险象环生„„面对困难,唯有奋起,才能成就不朽之伟业。C、死亡者以其不死之灵魂向我诉说着生死大义。

最后以”坚毅者、奋起者、死亡者用其心灵的妙语启迪着世人,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坚毅与刚强,选择珍爱与无私正是最好的选择。即便是死亡,也会赢得身后一片洁白”作结。作篇以”选择”贯穿始终,首尾圆合,天衣无缝,令人击节赞赏。

九、比喻式

就是将话题展开成为若干个比喻句,并以这些提纲挈领的比喻句作为全文的骨架,再充实成文。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忙,不亦乐乎》就是这样。

这篇文章标题即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将,把“忙”与“乐”联系起来。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主体部分巧妙的将它分解成为三个分支: A、忙是问号。B、忙是省略号。C、忙是惊叹号。

在这三部分中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深刻地阐明人生忙,忙要像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层层递进,脉络清楚,每一部分略举几个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以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收束有力。

十、小标题式

这一式操作性极强。就是给文章的各个相对完整意义的段加上一简洁的标题,以揭示或提示段落的内容,从而使文章要点清晰、层次分明。运用小标题,不仅仅使文章结构起了变化,而且对形成文章的思路,精心安排篇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2003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情与理》。文章三个主体段落分别以三个小标题领起: A、渴望真情 B、超越感情 C、驾驭感情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了极有代表性的8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态度,得出结论: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再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全文主体部分也是用三个小标题来支撑:

A、巾帼不让须眉。B、巨匠打造经典。C、英雄爱国无敌。

以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古代先贤志士以“无愧于天,无悔于心”作为自己人生选择的标准,铺写他们选择的结果—“塑造的是干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写得****恣肆,读来荡气回肠。

十一、蒙太奇式

即由各个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组合而成,操作简单,运用也比较广泛。如200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该文将60年前后对比鲜明的三组画面组合在一起,具体如下:

A、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 B、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 C、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

画面之间,用简短的议论点睛扣题,巧妙过渡,跨越时空限制,将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凝聚瞬间,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十二、反复式

能够体现作者重要观点的语句在文中关键位置反复出现,以显示行文的脉络,能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妙。2003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就是如此。作者巧妙化用名句,改一“愁”字为“情”字,赋标题以新意。并以此作为全文的议论中心和行文的线素。主体部分用“怎一个“‘情’字了得”领起。以祁贺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典型例子,证明“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以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他在“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的事例,有力的证明了“‘认知’”高于‘感情’“的观点;以汉代历史学家陈寿抛开个人的爱恶,歌颂“仇人”孔明,大讲实事求是的例子,再次证明观点。

全文结构清晰严谨,一句“怎一个‘情’字了得”出现六次,或拟做标题,树旗明旨,亮出观点;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领起下文;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点睛扣题。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红线,有机地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贯而成。

十三、判断式

这一式使用得较为普遍,操作也比较简便。就是将话题分解成为几个判断句,然后以这些判断句为提纲,充填具体内容敷衍成文的方法。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用旁观的眼神》。文章在首段尾句点明文章中心:请用旁观的眼神!文章接着然后将此主旨句分解成为若干个判断句:

A、用旁观的眼神看别人,是意识的清醒。B、用旁观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

C、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用旁观的眼神,才能„„

然后用唐对魏徵、鲍叔牙与管仲等六个历史上典型事例,从正面阐释,再接着讲唐玄宗、晋武帝的所作所为,从反面论证。本文所用材料虽多,沙及到的时间虽长,但均能以“用旁观的眼神”统率,故纵横捭阖,收放自如,难能可贵。

十四、否定式

有时从正面难以突破,不妨绕道而行,从反面展开,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写出新意。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转折》就是如此。这篇文章将话题“转折”展开成为三个句子: A、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B、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尊严。C、转折,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前进。

这三个句子提纲挈领,构成整篇文章的“骨架”,主体部分以“鲁迅为了救国而弃医从文”、“韩信为了鞭策自己而受胯下之辱”、“张文举为实现人生的目标而弃文从书法”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加以论证,思路非常清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十五、假设式

围绕话题,用若干假设句作为骨架来支撑整篇文章。这种提纲挈领的句子既可放在段首,也可放在段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这里举一个放在段尾的例子——《我若为官》。具体如下:

A、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B、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C、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必为周公之官!

作者先指出作为封建官吏王忠肃公坚拒家人的请求要挟,拒不调婿的难能可贵,然后独句成段,鲜明表态: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紧接着进一步分析王公在公与私、理与情的矛盾面前毫不为亲情所动,秉公执法,刚正廉洁而千古留名情况,再次表态: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当为王公之官!最后在列举周总理生活简朴,严格要求子侄而赢得广泛敬仰的例子后,郑重承诺:我若为官,不为则已,为则必为周公之官!全文的这几个假设句均独句成段,旗帜鲜明,掷地有声,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穿过针眼的母爱

母亲走进来,手里捏着一根亮亮的针:“穿了几次也没穿过去,真是老喽!”母亲一边感叹一边把针递过来。

我没理她的话,阴沉着脸,僵硬地接过针。只一下,线便爽快地穿针而过。我放了足够长的线之后才把针递给母亲,心想,线长点儿总可以用的时间长点吧。

可没过多久,母亲又进来了:“再穿一次吧,线完了。”

我满心的火气:“妈,你烦不烦呀?我正写文章呢!那么长的线怎么才一会儿就用完了?”

母亲歉意地笑道:“你穿的线太长,我剪掉了一截。”母亲看我的脸色不好,连忙接着解释道:“线太长了,做活时会结疙瘩,反而更麻烦。还是短点儿,干脆利落,缝起来也快。”

然后,母亲摊开手掌:“喏,这回你一次把这些针都帮我穿上,省得一会儿又得叫你。”

我这才看到,母亲的手掌里有一堆亮亮的银色,大约有十几根。母亲兀自在那儿说着:“你看你,天天在凳子上坐着,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啥样的身子骨能经受得了这个呀?给你缝个海绵坐垫,坐着舒服一些,也免得生褥疮……”

我的眼睛一热。

双腿瘫痪之后,我就只有靠写稿子来寻找我的人生价值了。在人生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只有用笔去找。而这样的路,不知道最终能走到哪里,但我知道我必须努力。我几乎天天熬夜,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母亲的劝告从来不曾入耳。只是等身上长了褥疮之后,躺在床上不能再坐起来,才发现成了母亲的麻烦。母亲细心地照顾我,没有一句怨言。

可是我呢?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我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我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是,母亲并不放弃,还在执著地努力,想要穿过来。

我把针一根根地穿好,并排别在线管上,这次,每根针上我都只留了短短的线。

回头再看自己的文章,想到母亲的话,我蓦然明白了自己症结所在:写文章是不是也像母亲手里的针一样?穿的线太长,也会结疙瘩的。

篇7:作文训练2构思与提纲

一、仿写训练:1.在下面的横线上仿照加点语句,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琴声悠扬,在静静的夜空中,一会儿如缕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一会.........

儿。

2.下面是一首《祖国颂》的长诗节选。读后仿照相应的句子,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比喻恰当,整体结构一致。如果我是一只小鸟,①,为你唱起一千支一万支歌;如果我是一粒种子,也要播撒在你温暖的土地上,②;③,也要融进你广袤的胸怀,去催动繁荣富强的浩海瀚波。我深深地恋着你呵,我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

二、谋篇布局训练:1.片断组合式:选择几个不同的材料内容,对它们进行片断叙写,然后组合在一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可用小标题、序号等形式隔开,前面最好还要有开头语,如题记之类,后面要有一定的结束语或者尾声。

2.诗文组合式:在文章前或者后加上行数不要太多的诗歌,行成一种诗与文的完美结合的文章。

3.精美图画式: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用精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能够打动人吸引的精美图画,然后再依托图画展开文章。

4.人物对话式:大量使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展开文章的情节。这种形式运用得好,的确能给人以条理清楚、结构明晰的感觉(主持人谈话录的形式)。

5.对照烘托式:在文章中把两件相关或者相对的事通过描写的手段放在一起,起到一种比照烘托或者对比的作用,达到更好表现主题的效果。

三、原题回放:记忆,没有重量。它却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襟怀去拥抱整个世界,又可以使人的心眼狭隘得并蒂难容。记忆没有色彩。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灵苍白,幽暗,又可以让人的内心世界绚丽、辉煌。记忆没有标价。它却既可以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又可以使另一个人的灵魂贬值到零点以下。

请以“记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纲:

1、标题

篇8:浅谈初中作文训练法

【关键词】教师要求 表达 激发兴趣 训练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44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学生怎样写作文,写好作文,这与老师的指导有着重要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作为教师的我,想结合近些年来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一些训练学生写作文的教学法和同行们进行交流、探讨,望多多指正。

一、对教师的要求

语文老师不会写作文,是否存在于语文教坛之怪现状。有报道说,上海市举办一次师生“同题”作文竞赛,教师作文总体水平竟不及学生,评委们着实大吃一惊。这样一来,由于多数语文老师缺少写作经验,不能体会写的酸甜苦辣,于心灵深处感悟生活,阐释人生,他们在指导、批改、讲评作文时,就只能“公式化”、“雷同化”,而无法予以学生新的角度和新的视界。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今天,学生思维活跃,见多识广,求知欲旺盛,教师只有具备各方面的兴趣和修养才能多途径、多种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而拉动整体作文写作水平。

二、让学生努力学会表达

表达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作文就是书面表达。要想书面表达精彩优秀,我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1.用心体验生活,表达生活。

比方说:让学生用几句话表达出今天的天气状况。我让学生做准备,天气状况的几个方面如:天空的太阳是否存在、什么颜色、天空是什么色彩、云彩、风、还有今天的心情。这样先打腹稿,在表达中注入写作技巧的训练。对一些违纪,日常行为差的学生,如:犯错的瞬间、知错了、老师批评时的心情等,估计同学们的心情,或是心理报告。这样既认了错,又提升了认识自我的表达能力。

2.對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和书中真实对话,为写作文积累素材。

课本教学是教学的主战场,课文的内容中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学生去感知,去归纳,成型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技能。课文读完后,我总要问,你读了这一课后说一说你知晓什么?哪怕懂得了一个词语都谈出来。同学们对这个程序很感兴趣,一般都有二十多个同学主动站起来谈话,有关于主题的、自动检索的、结构上的、内容上的、开篇结尾过渡上的、一些词句精彩的,或是质疑的,或是层次结构上的,写作手法上的等等。每堂课的学习前的这一程序,使老师省力不少,学生发现一些东西,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表达能力和写作积累能力都尽在其中展现。

3.积极争论表达见解从而锻炼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老师应最喜欢“扯筋”的人,在我教的班上,那些“扯筋”的同学最喜欢我,因为我总和他们好几个回合的扯下去。可以说无论是和学生车轮战、一对一的争辩中,学生们都获得了知识,训练了表达从而提高创作的能力。作文课上,我设置一正一反两题,小组间对垒,如“老实人吃亏,老实人不吃亏”,“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富裕的家庭环境好,富裕的家庭环境不好”,“学生穿时装显出青春气息,学生穿时装是一种堕落”等等。那辩论场面之激烈,那思想的交锋之敏锐,令人想象不到,有时我不禁想,也许那些扯筋的学生天生善斗吧。

4.鼓励口头作文即兴演讲,将合作运用到实际。

作文运用到实际那就是演讲。先打好草稿再交流,我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加上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去口头表达如叙述一些经历、一个场面、一个细节、一次家庭的吵闹、一次小纠纷、说明一个物件、介绍往返家里走的路线、谈谈对生活的向往、说说你的心愿等等,再让学生评说,老师点评,让学生展露辩论的天赋,可有稿讲,可即兴讲,特别是即兴讲具有挑战性,初中的学生不完全能出口成章,可以在一个学生断线的思路上,接着由另一个学生阐发,直到满意为止。

三、激发作文兴趣,为写作文消除心理障碍

要使学生不把作文当成苦差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十分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1.要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生动具体,而有感染力的引导,使学生主动在前面讲的表达中去写。

2.目标勿高,保持兴趣。教师不要动辄限定作文字数和质量规格,还要在半小时或一节课内完成。教师应从班级基础出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及表达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氛围,消除作文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竞赛加分等手段促使学生写作心境处于最佳状态。

3.创造成功体验,保持兴趣。教师要挖掘捕捉每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大至节段篇,小至字词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对学困生要前后比较看进步,他们从不交作文到交作文都是一种进步。优秀作文要通过公开评奖,刊登在黑板报,或推荐给学校等手段促使学生更加努力,文质兼美又具有一定社会现实意义的优秀作文,由学校向报刊投稿,参加各种竞赛激发学生竞争心理,也使他们从小做社会的小主人,投入生活,热爱生活。

四、解决内容难,杜绝假大空

1.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围绕作文教学内容结合其他学科实践活动,安排班队活动。

(1)学校艺术节,集会,大型活动。

(2)进行思想教育的心理主题班会活动。

(3)随季节走进大自然活动如寻找春天秋游等。

(4)节日活动,如3·12植树节五四青年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等活动。

(5)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家务活动,饲养小动物种菜及小制作等。

(6)学生活动,如作业展评,作文比赛朗诵比赛一堂有趣的课办板报手抄报等。

(7)评议班级偶发事件。

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学、自治、自理,这些活动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丰富了学生生活。学生练笔,言之有物。

2.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初步进行练笔。如学生先看图议论课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美术书中图画结合练笔,联系社会课中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把活动分具体,督促其参加实践,通过思想政治课如《身残志坚的学生》的学习来写人,联系体育科学游戏写体育竞赛等等。

篇9:作文构思训练要培养转化思想

解答数学问题时,有时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或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问 题变得简单容易。掌握这种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对我们进行作文构思训练也不无启发。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而事物的发展过 程就是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这一原则也存在于作文构思乃至于整个写作过程之中。清人沈德潜在《说诗zuì @①语》中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里说的是炼字过程中对立面的转化。构思 过程也存在这种转化。作文构思的实质是对写作素材的改造和制作,而要完成这一改造制作过程,必须离不开 对材料实施转化。就中学生进行的作文训练而言,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题目只能提供对立面中的一 个方面,构思时必须涉及对立面中的另一个方面,因此,实题要虚做,虚题则要实做;原因要化为结果,结果 则要追溯原因;等等。可以说,转化,是作文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而作文构思训练必须包括辩证转 化思想的训练。

训练转化思想必须掌握转化的技巧。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一问题。

一、实与虚的转化

“实”就是具体地、直接地写;“虚”就是抽象地、间接地写。作文训练中的“实题”提供的多是具体的 人物、事件、实物等方面材料,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老师的眼睛》《教室里的欢笑》等,写此类题目若是 一味求“实”,不注意“实中有虚”,则表达上易呆板,也缺乏积极的思想意义或必要的思想深度。故“实题 ”一定要“虚做”,或揭示具体事物的本质,或揭示具体事件的意义,或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或回避正面实 写,代之以旁敲侧击。如《在阳光下成长》,可由“阳光”联想到“父爱”“母爱”“师爱”“友爱”,而不 能只在“阳光”本身做文章。又如《××比赛》这类题目,若是正面描写比赛场面,做到“实中有虚”,揭示 比赛意义,未尝不可;但有的同学写跳绳比赛,却回避了正面实写,而是写一个“潜补队员”因给同学看衣服 不能观看比赛,只能听到赛场传来的阵阵的欢呼,揭示他想看比赛但又不玩忽职守的矛盾心理,如此化实为虚 ,更耐人寻味。

写“虚题”则要“实做”。虚题提供的是抽象概念或思想,如《尝试》《机遇》《选择》等。学生写这类 题目多喜欢空发议论,缺少具体实在的描绘。写这类虚题,应该先明确“虚题”包含着什么抽象思想或感情, 再围绕这些思想感情写一些具体材料。如写《尝试》,可先明确题目中包含的“大胆尝试才能成功”“尝试不 能怕失败”,写一件或几件事。

二、褒与贬的转化

刘禹锡的《陋室铭》看题目是在贬陋室之“陋”,但文中大部分篇幅都是在写“陋室不陋”,这种化贬为 褒的写法令人感到独具匠心。《妈妈说谎了》这个题目,固然可以批评妈妈的缺点,但为什么不可以写妈妈为 了高尚的动机撒了一个令人感动的谎呢?

不仅“贬题”可以“褒做”,褒题也可以“贬做”。如《老师,你对我太好了》,题目是个“褒题”,但 有的学生写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对“我”特别好,结果使“我”和同学们之间产生了隔阂,同桌疏远了“我 ”,“我”好苦闷、孤独。文章写得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三、散与聚的转化

有的作文题目提供的是几种看起来互不相干的材料,可称之为“散题”。如《羊肉、菜汤和考试》《小桥 、男孩和我》《爸爸、妈妈和裙子》。这类“散题”须“聚做”,也就是通过各种联想,合乎情理地将其联成 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小河、男孩和我》,有的学生写:“我”过小河时发现一位老大娘也在过河,她拄着拐 杖,站立不稳。“我”想帮一把,但又不想麻烦自己。此时,对岸的一个小男孩冲进河里,扶大娘过了河。这 种化散为聚的训练,同时也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聚”题则要“散做”。写《我的班级》,就应该从构成班级的各个要素如同学、老师、教室、学风等几 方面展开,否则,很难使文章具备充实的内容。当然,“散”中也要有“聚”。

四、因与果的转化

如《妈妈不在家》,可把题目看作原因,文章可把重点放在写“结果”上。这是化“原因”为结果。又如 《他终于受到了表扬》,题目是“结果”,作文时要重点写原因。有些现象既可以看作甲种现象原因,又可以 看作乙种现象的.结果,可以既写原因又写结果。

五、长与短的转化

“短”题指时间跨度小的题目,如《难忘的一刹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老师讲错了时》等,此类题 若只写一“刹那”,或某一“时刻”发生的事,思路将难以展开。因此,这类“短”题应该“长”做,也就是 对短题进行“延长”。如鲁迅小说《社戏》,真正写社戏的文字只有几段。小说大部分篇幅是对“社戏”这条 “线段”作的“延长线”。向前延长,主要写“我”如何来平桥村,如何与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及小 朋友们如何帮助“我”说服家里人去看社戏;向后延长,主要写“偷豆”和六一公公“送豆”等几件事。文章 的主题主要靠这些“延长线”而不是靠“社戏”来体现的。

“长题”则要“短做”。“长题”指时间跨度大的题目,如《初中生活琐忆》《我的少年时代》等。长题 短做的办法是:先确立一个中心线索,再围绕这一线索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时段写一件或几件事。当然,长与 短都是相对而言的。《我的星期天》可以当长题写,也可以当短题。

六、宽与窄的转化

宽题指内容上空间范围大、数量多的题目,如《我的老师们》《父辈》《我们这代人》。“宽题”不能当 “窄题”写,否则会离题,如《父辈》不能写成《父亲》。但要注意“化宽为窄”,办法很多:可以用分解法 ,如《眼病的防治》,可分解为“近视的防治”“远视的防治”“红眼病的防治”等几个“窄题”;可以采用 赋例法,如《父辈》,就可以自己的父亲为例,剖析父辈在价值观念上与年轻一代的差异。

“窄题”是指空间范围小、数量少的题目,如《记一辆纺车》《角落》等。写此类题目要善于“拓宽”, 办法之一是“滚雪球”,即以题目中的材料为中心,增加一系列陪衬内容。如《范进中举》以范进为中心,增 加了胡屠户、张乡绅等众多陪衬人物。办法之二是“串线式”,即以题目为线索串起众多人物,如《七根火柴 》。

七、有与无的转化

《我的星期七》,题目令人不可思议:有星期日,哪来的星期七?有的学生写每逢星期日老师就补课,父 母也抢时间辅导,结果星期日成了星期七。经过文章合理的解释,荒唐转化成了合理,类似题目如《冬雷阵阵 》《夏天的雪》《黑色的阳光》《哥伦布给我的一封信》《我长了三头六臂后》等等,都可以这样处理。

“无”可以生出“有”,其实,“有”也可以生出“无”来。作家王蒙曾谈到一篇意大利小说《朋友们》 ,写一个人死了,很多人都盼他活过来,这本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现象,但小说接下去写朋友真的活了过来, 朋友们却没有一个招待他,甚至连女友也拿剪子扎。生活中许多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作超常假设,常常可以创 造许多富有神奇色彩的情节。这不是“有中生无”吗?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一是要注意命题必须能激发学生“转化”的要求;二是要加强构思过程指导。

字库未存字注释:

篇10:创新作文构思训练课堂实录

1.本节课用游戏形式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作文素材整合能力和构思能力;

2. 通过游戏师生交流、讨论,营造民主和谐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

3. 引导学生搜集素材,掌握作文构思的方法,并能够运用。

二、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展示信息,播放背景音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讨论交流

三、 教学过程

(一) 趣味游戏,激发思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做个游戏,游戏名称叫做“闯三关”。下面请同学们进入游戏的第一关——巧问妙答。请看大屏幕:

游戏一:巧问妙答

A. 袋子里装有红豆和绿豆,赵大爷将袋子里的豆子倒在地上,红豆和绿豆就一下子自然地分开了。这是为什么?

B. 5岁的小明从未见过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边防部队的军官。一天,小明跟随妈妈去汽车站接爸爸,汽车一到,车上走下来三个军官模样的人,小明一眼就认出了谁是爸爸。这是为什么?

师:请大家先讨论A题。

生1:因为红豆和绿豆分别被粘成了红豆饼和绿豆饼,所以两块饼一下子就自然地分开了。(有些同学发出笑声)

生2:因为袋子里的红豆和绿豆分别只有一颗,所以倒出来时一下子就分开了。(学生鼓掌)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有道理,从其他同学的表情、动作和神态中,我知道了谁的答案更好。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来自于我们在思考时要善于突破固定的思维定式:不要老是想着袋子里的豆子一定很多,其实袋子里的豆子也可能只有两颗。

下面请同学们突破思维定式,思考一下第二题可能会出现哪些原因。

生3:小明看过他爸爸的相片,所以认识。(有学生摇头)。

生4:他爸爸下车时走在最前面,因为他爸爸的官最大。(学生哄堂大笑)

生5:车上走下来的三个军官中,有两个是女的,那位男士自然是小明他爸喽!(不少学生点头)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6:他的爸爸负伤了,坐在轮椅里,这是他妈妈告诉他的。

生7:他爸爸的个子最高或最矮,而小明知道他爸爸的身高,所以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的答案丰富多彩,说明你们很善于思考,而且找准了一个思维的目标:他的爸爸一定有与其他军官有不相同的地方。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哪位同学的答案相比较而言是最好的呢?

生8:生5的回答最好。(学生齐说)

师:是的,生5突破了固定的思维定式:军官不一定就是男的,很有可能另外两位是女的,所以小明一眼就认出了爸爸。由此可见,突破思维定式,可以让我们的思考进入一个崭新的自由的天地。因而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定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式,突破习惯性思维,逐步培养发散性思维,这样我们的写作才会有新的创意。

(二) 打破常规,积累素材

师:下面,我们进入游戏的第二关——“浮想联翩”。请看大屏幕:

游戏二:浮想联翩

流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10分钟之内,请你猜想并说说“为何流泪”或“为何有泪痕”的原因。

(播放多媒体背景音乐,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各自写下答案,老师开始提问)

生1:我想有以下原因:a. 他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着急地哭了;b. 他考试成绩不好,被父母打了或骂了,心里很伤心;c. 最疼爱自己的奶奶去世了,他感到很悲痛;d. 他的要好的同桌误认为他偷东西;e. 父母出门了,他独自一个人在家里过夜,心里很害怕。(不少同学表示赞同)

生2:a. 她心爱的宠物狗被邻居家的狗咬伤了;b. 爸爸和妈妈离了婚,他感到十分孤单;c. 他看了一部令他非常伤心的电影;d. 他看了一本令人动情的感人至深的小说。

生3:a. 他看到中国篮球队以54∶10赢了韩国队,非常兴奋和激动;b. 他的一篇文章在《作文报》上发表了;c. 丢失了一个多星期的宠物狗终于找到了;d. 他中了500万元的特等奖彩票。(学生鼓掌)

师: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来看,你们的思路显得很开阔。实际上,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就是悲伤之泪和喜悦之泪。但是,似乎我们的思维还是拘泥于一种定式。请看大屏幕:

素材一:悲伤之泪

夫妻离别;挚友辞行;亲人遭遇车祸而丧生;孤儿在除夕之夜特别寂寞;死囚在牢狱中悔恨;被父母无端打骂;名落孙山、榜上无名;看了一部十分伤感的悲剧……

素材二:喜悦之泪

复读三年的他(她)终于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运动健儿拼搏多年获得了奥运会金牌;中国足球队站到了世界杯的领奖台上;摸到了50万元的特等奖彩票;失散多年的亲人又相逢;农民终于盼到了久旱后的甘霖;第100次投稿终于发表;第101次求婚终于被接受……

师:“素材一”和“素材二”只是限定在心理、情感这个方面,同学们能否再突破这一定式,想一想:他(她)流泪是否还有非心理情感的因素,比如生理方面的等等?

生4:有。例如他得了红眼病,刚点了眼药水,眼睛被药水刺激得很疼痛。

生5:还有:眼药水留在眼角,也像是泪水;早晨来学校时身上沾了雾水或淋了雨,水珠挂在眼角也像泪水。

生6:他吃了辣椒会流泪;他嗅了洋葱会流泪;他的眼睛里吹进了沙子会流泪……

师:回答得都很好。把同学们的答案归纳一下,就可以得到我们的“素材三”了!

(大屏幕显示:)

素材三:非心理情感之泪

才吃了麻辣火锅;嗅了洋葱;汗水流进眼角或雾水润湿了睫毛被误认为泪水;眼睛里掺进了沙子或被风吹了;才点了眼药水;患了眼病很疼痛;受到强光的刺激;伤口发炎疼痛;被鱼刺卡住了喉咙;鼻咽部呛了水……

师:其实,同学们所联想到的还是局限于一个定式圈里,也就是说认为他(她)仅仅是人,除了人类可以流泪外,那么非人类是不是也可以流泪呢?

生7:树叶上沾着露珠和小草上残留着雨水也好像它们在流泪;用刀刻划树皮时,会流出很多树汁,也像是流泪。

生8:天空下起了雨,是天空在流泪;蒸饭时锅盖上凝结了水珠,是锅盖在流泪;小猴挨了打,会呜呜地流泪;还有鳄鱼也会流泪。

师:看来呀,同学们也是非常善于突破定式圈的。好吧,让我们来看“素材四”。

素材四:非人类之泪

树叶上挂满了露珠;屋檐下的冰凌融化;下酸雨是地球环境遭到破坏,大自然在流泪;树皮被刻划后流出汁液……

师:只要我们敢于突破思维定式,从而打破一个又一个定式圈,我们就可以像登高望远一样,看到一幅又一幅更加美好的风景。

(三) 交叉整合,构思指津

师:下面让我们进入“游戏三”,共同闯闯第三关“奇思妙想”。(大屏幕显示)

游戏三:奇思妙想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四个素材中任选两个,借助联想、想象、推测、猜想等思维方法,将它们整合起来,并提炼出一个主题来进行构思。

素材A:亲人遭遇车祸而丧生;

素材B:农民终于盼到了久旱后的甘霖;

素材C:失散多年的亲人又重逢;

素材D:小蚂蚁的巢穴被雨水冲了。

(播放多媒体背景音乐,同学们互相讨论、思考,交流各自的构思)

生1:我选的是素材A和素材C。构思的是一对孪生兄弟,小时候在一起玩耍,非常要好,弟弟不小心走丢了。若干年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弟弟被送回家,得以与家人重逢,他的父亲非常兴奋,亲自驾车上街买菜,想好好地庆祝一番。可是由于太激动,驾车时将油门当成了刹车,突发车祸,父亲丧生了。我的创意是:人有旦夕祸福,小心乐极生悲;对待世事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

篇11:作文教学应重视构思训练

一.什么是构思训练

“构思”是作者在头脑内部建立文章的心理图式的心智活动过程,即作者根据所给定的题目或写作要求,在头脑里确定所要表达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这些信息,把这些信息组合成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的表征系统或叫文章的心理图式。“训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构思训练”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获得作文构思能力。

二.构思的重要性及构思训练的必要性

1.构思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作文构思是作文加工的必要阶段,是作文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加工过程,对于作文成品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古尔德(Gould,1980)在对被试用于构思时间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口头作文还是书面作文,被试者的写作速度都大大低于正常说话、写字的速度,而多的那部分时间被用在构思上,被试用于构思的时间大约占写作时间的三分之二。松桥(Matsuhashi,1981,1982)观察了学生在写作时发生的停顿,结果发现,构思时间占写作总时间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这种停顿有利于作者组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纳入适当的上下文中。弗劳尔(Flower,1981)的研究发现,成人写作者舍得花时间思考,他们推测读者的需要,构想写作顺序,在构思阶段就删除或添加一些观念;而年幼的写作者则是简单地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他们不能自动地去除那些不符合题目的观念。

这些研究,充分证明了作文构思的重要性。

2.构思训练的必要性

贝雷特和斯卡莫里亚(Bereiter&Scadamalia,1987)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写作者很少有人运用构思这一策略,他们只会拿起笔来就写,随着写作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构思活动才逐渐出现,但也只是局部的构思,而成熟的作者会自觉地运用构思策略,写作前仔细推敲题目,认真考虑写作目标,并舍得花费时间用于构思特别是全局性构思。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了构思训练的必要性,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构思的重要性,更要对学生进行构思方面的训练,才能充分发挥作文构思的作用

三.对学生进行构思训练的具体方法

1.第一步:训练学生解析题目,明确中心——明白要写什么

写作不是信口开河,不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构思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析题目,在进行训练时,这一训练步骤可以细化为确定文体,划定范围,明确写作要求,并确定自己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在训练之初,要求学生一定要用笔记下自己的思考结果。假以时日,就能过渡到一种自觉的思考。

2.第二步:训练学生展开回忆,概括材料——明白拿什么材料来反映中心

中心一旦确立,下一步,就要启发学生激活自己的记忆,提取与中心相关的一系列材料,把能够想到的所有材料都用笔罗列出来,并且要进一步思考,进行取舍,哪些材料特别能反映中心,哪些与中心关联并不紧密,然后划去无关的材料。

3.第三步:训练学生对材料和中心进行组织——确定怎样用材料反应中心

对材料的组织包括:确定文章开头的方式,文章的开头方式一般有开门见山式、制造悬念式、优美抒情式等,要求学生进行选择并记录下来;确定文章主体部分的详略、顺序、过渡,把第二步中所概括的材料拿来分清详略,确定写作的先后顺序,想想过渡的方法;确定结尾写法,结尾方式可以是启发式(抒发自己的一个感悟);可以是号召式(从中心生发出的热情的号召);可以是总结式(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可以是自然式(自然结尾,余韵悠长)。要求学生选择并记录下来。

4.第四步:训练学生整理思考结果,编写简要提纲

以上的三步思考结束后,学生的本子上一定是凌乱不堪的,训练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结果,编写出简要提纲,就能将他们的思考结果进一步简明化,会更有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写作。

总而言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总是强调写作技巧的传授,也要重视写作构思的训练,因为它对于写作来说实在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拿出专门的课来作为构思训练课,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构思方法的具体的指导,是会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初中作文训练四——构思法】相关文章:

创新作文构思训练06-28

初中作文训练系列06-25

初中作文描写训练06-25

初中作文序列训练06-25

初中作文训练叙事06-25

初中作文写作训练06-25

初中作文训练序列06-25

初中作文训练集锦06-25

初中作文训练计划06-25

初中作文系统训练04-12

上一篇:语文第六单元测试试题下一篇:礼让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