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教学方法

2024-05-13

阅读课教学方法(精选8篇)

篇1:阅读课教学方法

高一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优化读书效益 教学重点:

探索营造“书香校园”、发挥读书育人功能的具体方略 教学难点:

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调动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带学生到阅览室阅读《欧亨利小说选》《傲慢与偏见》《青年文摘》《天文家的故事》等等书籍

课后要求学生交读后感 教师心得: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阅读课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该课型普遍高耗低效,处置随意,经常被忽略、遭怠慢,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术界关注不够,不少一线语文教师待之草草了事。这可以说是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的一个缩影。阅读课当前现状与其实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它们理应受到与身份相应的待遇。本文客观分析、细致研究了阅读课,认为在新课标背景下,只有认真理清阅读课的教学思路,精心设计一节课和一单元的整体结构,阅读课可以达到有效、有用、可控的效果。

教师处理阅读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按讲读课上,二按自读课上,三上成训练课。其五,学生对阅读课的认识和表现。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很大, 但总体上不重视。主要表现出四种倾向:被动接受,毫无目的;浅尝辄止,不加思考:身在教室,作壁上观;无可奈何,机械学习。其六,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效果及现状。由于必修课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又侧重于精读课的备课、讲授,忙于抄教案、改作文。阅读课教学便走向边缘化、形式化,效率较低,效果较差。这种状况还在持续着。强调各种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重在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达到独立阅读的要求,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此,我呼吁,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橱窗、每一个标记都浸润书香的味道。全校各班级都可利用图书角交流书籍,利用黑板报推荐优秀作品,利用“读书论坛”交流读书心得。学生会还可以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畅谈读书体会。

有效、有用、可控的阅读课是教师认真负责、精心设计,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晶。新课标下,教师要迎立潮头,做新课标课堂的勇敢践行者。

篇2:阅读课教学方法

一.词汇教学与高中英语阅读课

如果没有词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无从谈起,因此要学好英语,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关键。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基础。无论学生的语法多么熟练,发音多么纯正,没有词汇都无法进行有效地交流。这点也不可避免的体现在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中。阅读课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形式。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特定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文章综合信息的能力等。

除需要提高阅读能力外,在中学的阅读教学中,也必须重视词汇教学。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新课程的教材中生词量大,大部分生词都被涵盖在了每单元的阅读文章中,这足以说明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过程中词汇的重要性。要大量阅读必须拥有大量的词汇,要拥有大量的词汇必须大量阅读。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在教学实践中词汇量的大小从侧面上决定了阅读理解的程度。对于阅读理解题,一句话或一篇短文中。只要有几个生词很可能就会影响一句话或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词汇量小不仅限制着阅读的速度和质量,最重要的是影响学生们阅读的信心。相应地,词汇量越大,阅读面越广,视野就越开阔,阅读理解的准确度也随之提高。阅读兴趣也就越大。在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分值正稳步提高,在高考中已经占到40%。

二.当前高中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的问题

词汇教学是贯穿于整个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词汇处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但是,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词汇教学相对较少,很少受到重视或没有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对高中英语30多节阅读课的数据分析,发现其中只有两节课直接涉及到了词汇教学,连总数的10%都不到。

进行观察后发现.课堂教学过程基本都是由以下环节构成:lead-in-+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是直接进入reading环节,整个reading的过程基本不涉及到词汇教学。这些课堂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从课本后面的《各单元生词和习惯用语》中,可以看出几乎每篇阅读材料都有超过20个生词。在所有阅读课堂所没有涉及到词汇教学的阅读课型案例中,生词在上阅读课之前都经过“处理”。其中有25节也就是近90%的是通过“早读学生预习”的:有2节,即7%的案例是在“第一课时wanning-up”中解决的。还有l节没有做任何的处理,即3%的案例“是学生自己预习解决的”。

从观察的结果看。大部分的老师都是通过早读解决生词的。“早读解决生词”的方式有如下几种:一是老师或录音材料领读正音。然后学生自读,记忆,占71%;二是学生自己先试读,然后老师或录音材料领读正音,然后学生自读,记忆,占ll%。三是老师领读并讲解部分单词,占4%;四是完全有学生自己预习。占14%。

那么,占71%的第一种方法——学生自读掌握生词的效果如何呢?我们在某校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4,reading:A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课后词汇表中涉及到本阅读文章的生词共有35个,包括打三角符号的词三个(三角符号表示该词不在大纲要求内)。这三个有三角符号的词分别是:crack,survivor,miner,其实这三个词都是高频词。该校早读为20分钟。在早读开始时,先由老师领读一遍,然后学生自主预习记忆。整个早读20分钟,教师都在教室观察,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2个小时之后,在英语课上,对这35个生词进行了听写。听写的方式是由教师读英语单词,请学生写出英语单词并注出汉语词义。两个班级共96人。

三.有效提高高中阅读课词汇教学质量的对策

阅读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技巧。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和掌握语篇所承载的语言知识。但是,为了更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理解文章,在课堂预习、学习词汇的基础上,在不分散阅读中心的前提下,课堂中适当的词汇教学是必要的。对于那些就学生的认知水平讲比较难的,学生通过上下文很难猜测其词义的词汇,或是阅读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在课前可以采取合适的方法先行处理。根据词汇的特点以及他们在阅读材料中的必要性.可以灵活应用适当的方法。

1.如果需要处理的词汇较多,可以对需要强调的词汇集中强化。因为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将需要强调的词汇和其英语解释(explanation/definition)同时出现,让学生做配对练习。这样不仅复习了词汇,也训练了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2,reading:弧eRoad To Modem English的教学中,由于本单元生词较多,可以在课前用配对的方法进行集中强化。

2.图片帮助法。对于一些用文字解释比较麻烦,或用文字解释很难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词汇.可以借用图片帮助。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2,reading:neRoadTo Modem English为例。像identity和lorry这一类的词用英语释义比较麻烦,可能释义比原词更加难懂,而用汉语解释则失去英语词汇学习的特点,如果用图片帮助释义则有很好的效果,学习记忆的效果也会很好。学习identity完全可以用一张身份证,而lorry则可以用一张卡车的图片,这样学习者就会很容易的记住这类词汇。

3.句子语境暗示法。将比较难的单词放在比较简单或能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句子中,让学生推断词义。这样学生对词汇的使用将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2,reading:TheRoad To Modem English的生词actually为例。Actually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词汇,用英语释义法比较困难,而如此抽象的词汇使用图片帮助法等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可以用句子语境法在读前解决。

4.猜词游戏。猜词游戏可以用在阅读之前,也可以设计专门的环节进行。课堂中常用的有词语接龙,背猜单词,词义竞猜等方法,对学生加深理解词义有较明显的效果。如词语接龙,可以让一组学生报中文,另一组学生讲出英文,然后互换的形式来进行,以巩固词义。背猜单词,词义竞猜则可将学生分为两大小组,然后报出单词中文意思,让小组成员抢答出正确英文单词,以正确率高那组获胜。通过游戏的过程记忆词汇,能使得学习过程更为轻松愉快,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生词填空。老师将课文改写,其中设计一些空格,让学生在这些空格中填上合适的本单元生词。这项活动主要在读后活动中使用,有时用来检测学生预习生词的效果也很有效。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Reading:A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如需复习cracks,smelly两词时,可设计如下填空让学生在读后进行巩固:Fromthe——of wens a gas come out.

6.分散突破。将比较难的词汇分散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可使难点分散突破。如将对文章理解有困难的词汇,分散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此方法在课堂具体实施时可与以上五种方法相结合,根据阅读文章的重难点灵活运用。

阅读教学的原则

探索学生的背景知识

学生的背景知识影响阅读理解(Carrell, 1983, Carrell and Connor, 1991)。

教师可通过设置目标、提问、要求学生预测阅读内容、讲授文章结构等方法激活学生背景知识。

如果学生对阅读文本不熟悉,教师应当提供背景知识。

构建强大的词汇基础

作者认为,基础词汇应该公开讲授,低频词则应当通过文本训练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推断词义。

Levine和Reves(1990)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阅读学术文本时更容易猜出专业术语的意思,而非普通词汇。

Nation (1990, p4)建议教师在讲授词汇前,问三个问题:

1)我学生需要了解哪些词汇?

2)他们如何才能学会这些词汇?

3)我如何检测他们是否学会了这些词汇?

为理解而教学

监控学生的理解对于成功阅读至关重要。该监控过程包括,帮助学生检验阅读预测是否准确,当学生无法理解意义时,是否作出调整。

作者认为,学生应当与同伴或教师讨论,他们采用了什么策略来帮助自己理解。

Beck, Mckeown, Hamilton和Kucan(1997)建议采用“质疑”作者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且该方法应当在阅读中而非阅读后使用。该方法要求教师演示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问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作者在这里到底想表达什么?作者暗示了什么?作者在说什么?作者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否解释清楚了?”等。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教师必须平衡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理解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流利阅读,而非快速阅读。作者认为这里的标准是,学生每分钟阅读200字,能理解70%的内容。

要让学生逐渐摆脱对词典的依赖。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分析和合成阅读的内容,而非把目光聚焦在表面的词汇上。

教师要记住:阅读的兴趣在于拿到一本书能够读懂,而非挣扎在阅读的各项任务和练习中。

教授阅读策略

策略性阅读指的是学生不仅知道使用什么策略,也知道如何利用和综合利用各种策略(Anderson,1991)。

一个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边读边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听别人的阅读思维过程来学习如何阅读,教师也可以进行演示。

鼓励学生将策略转换为技能

策略与技能的区别是:有意识的使用则为策略,无意识的使用为技能。当学生有意识地学习和练习具体的阅读策略,这些策略就已从有意识转向无意识,从策略转向技能。

在教学中构建评估

量化评价包括阅读理解测试,已经阅读速度的数据。

质性评价包括让学生撰写阅读日志,填写兴趣调查和阅读技能的使用情况等。

教师要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篇3:新课标下牛津英语阅读课教学探究

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 选好合适的阅读材料

首先要难易适中,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估学生的水平, 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锐气和积极性。其次应长短适中, 课堂教学必须要考虑阅读时间。文章太长, 当堂课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单调, 学生容易疲倦。一般初一的学生限制在50字左右, 初二200字左右, 初三300字左右。最后要有可阅读性。文章要贴近现实, 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要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时代性, 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善于把握文章的中心, 抓住关键词

初中的英语文章不是很难, 要善于找关键句, 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往往就是关键句, 可以帮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 理解文章的主题。

1. 培养学生默读文章和问题的习惯, 学会回答浅层问题

默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加快主要信息的捕捉能力。一般情况下, 同学们做阅读理解文章时, 习惯先看文章内容, 再看问题。实际上, 这种阅读习惯不太科学, 如果一篇文章太长, 在阅读完文章后, 再去看问题找答案, 一是可能对文章的细节记忆模糊, 答题时就会出现偏差。二是找不准问题答案的确切位置时, 还要从头再看一遍文章, 考试时间不允许。如果养成先看问题, 再边看文章边找答案的习惯, 既能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又能节省答题时间, 一举两得。

2. 把握文章中明暗线索, 回答深层问题

对文章事件发展的描述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明线;文章中流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往往是文章的暗线, 抓住暗线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深层问题。

3. 阅读时要注意培养语感

语感好的人, 理解力就强, 读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语感的培养要靠平时留心词语的搭配, 即惯用法, 必要时可用笔划一划或记下来。读完每篇文章, 都应总结归纳, 积累了多少单词、惯用法和句型, 这样语感自然就会好起来。

4. 读完一篇文章后, 要学会回味文章

读完一篇文章, 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中心思想、人物事件、论点论据要做到心中有数, 要学会概括文章, 复述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形成完整的印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 这是思考后的成品输出, 是学习后的成果展示。

三激活想象, 展开讨论

虽然是阅读文章, 但如果仅将它单纯地作为任务来教学, 不免有些枯燥, 而如果将其转化为现实教学的形式, 就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愿望。比如在上某篇阅读课时, 我问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一些歧视残疾人的现象或帮助残疾人的好人好事?在学生集体朗读该文章后, 我将他们分成几组, 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 接着进行小组练习, 最后让学生自由训练并进行小组讨论, 由于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全班学生都很兴奋, 讨论气氛热烈, 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文章中的句子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深挖主题, 拓宽思路

首先, 要仔细研究, 找出文章主旨。文章是作者传播信息或信念的载体, 要体会作者的深层含义,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其次, 要换位思考, 别出心裁。看问题要多角度、多方位。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 会有不同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位聋哑人, 你会有何想法?如果你写一篇关于聋哑人的文章, 你会写怎样的内容?

五学会逻辑推理, 调整阅读心态

在实际阅读中, 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 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 通过语篇逻辑关系, 研究细节的暗示, 推敲作者的态度, 理解文章的寓义,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 (中心思想、加标题等) 和推理判断题, 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必须忠实于原文, 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 立足已知, 推断未知, 不能凭空想象, 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其逻辑推理, 不能就事论事, 以偏概全。只有深层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 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在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imply、suggest、indicate等, 学生阅读时要多加注意。

总之,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的教学, 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 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 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本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老师要起主导作用, 注重把握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篇4:浅析英语阅读课教学

一、课前预习,激发兴趣

英语阅读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对课堂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帮助。课前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大概地了解,把自己看不太懂或还不明白的单词或句子做上标记。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有目标地去听教师讲解课文。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收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或资料,在收集过程中,学生也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Touch the World中,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海伦的资料,包括她的简介、主要作品及大家对她做出的评价等,这样,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学习起来就显轻松。

二、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好的导入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阅读课的导入方法也很多,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歌曲、借助于幻灯片等。通常,教师再配合恰当地提问,巧妙设计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在问答过程中,还使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Touch the World中,由于海伦是一位又聋又盲的残疾人,笔者就设计一个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问他们Can you see anything? Where is your book? 再让学生捂住耳朵,问他们Can you hear me ?然后让学生放下双手,接着再问学生: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can not hear or see anything?此时,学生们往往会回答:unhappy。这时,就可以导入新课中的内容,告诉学生:There was a girl who lost her sight and hearing when she was very young. But she became an educator. Do you know who she was?由于导入的作用,许多学生对阅读内容充满了兴趣,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就很轻松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转移到新课上来了。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全文

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对整篇课文有一个初步、整体地认识,能理清文章的大意,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可提些浅显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例如,在Touch the World中,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How did her teacher teach her?

2.How did Hellen Keller lost her sight and hearing?

3.What did she do after she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在学生回答此类问题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答案。这样,既读懂了课文, 又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教师精讲课文, 把握细节

这一步是阅读课的主体,通过老师的点拔,学生应把握好课文的细节,并能理解各个知识点,做到灵活运用。教师也可以通过提一些细节性较强的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或把语言点融入到具体的问题当中,从而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课文。例如,在Touch the World中,设计问题如下:

1.When was Hellen born?

2.When did she lost her hearing and sight?

3.Did Hellen go to the university?

4.Did Ann use some special ways to help Hellen? What are they?

接下来,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组来回答。

五、领悟内涵,得到启发

在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一起去探究文章的深层内涵。例如,在Touch the World中,当学生学完此课后,要让学生通过了解海伦的生平简介,学习海伦身上那种对任何事情都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让这种精神时刻激励学生。

六、适时复习和练习

教师可以利用下课前几分钟的时间,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一下回顾,并作出总结,既检查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又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地复习和练习,起到了一个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课堂内容的作用。

总之,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取得更大成功。

篇5:阅读课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我们对于阅读的复习指导,似乎总是停留在做题——评讲这样过于简单低效的模式中,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难点,阅读方法的指导还是相当重要的。阅读在于实践,方法在于总结,于是,我试图在复习课上通过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然后引导学生对症下药,总结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我发现学生在提取和整合信息方面,没有比较清晰的思路,能够完整做答的寥寥无几。针对这一情况,我搜集了学生做过的题目类型,分析他们答案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去归纳出一条较为清晰的思路,最终设计了一节关于“阅读解题策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复习课。课堂中,学生通过了解题目类型,归纳错因,然后在实践中总结做题方法,并学以致用。

从课堂实施情况来看,整节课的目标明确,比较能做到“以学定教”。但难度偏高,缺少训练的坡度,一些中下生还不能领会这一方法。我安排的两篇阅读,量较大,一节课要去完成还是比较困难的。在接下的课堂实践中,我还会不断尝试,不断改善。

篇6:阅读课教学反思

莫乎于情”感人心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每节课上,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情感去融化语言。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同时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语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但是在语言和动作上我需要进行提高。

二、创造“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尽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总结阅读方法时,课前让学生进行收集,有许许多多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三、多一些感悟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篇7:阅读课教学反思

进入秋天后,我们以秋游活动能够为切入点,进行了“秋天的花”、“秋天的树”、“秋天的衣服”为主题的线性活动。其中,由于天气慢慢转凉,孩子们穿衣服的量开始发生变化,基于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能够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为出发点,我们生成了关于“衣服”的小主题,通过一系列的线性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产生了兴趣,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关于衣服的基本知识。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积累足够的生活经验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本节课中,我将带着孩子学习裁缝店的一些知识,了解裁缝制作衣服所需的工具和过程,最后通过一个美工活动,自己动手尝试制作衣服,体验当一名小小裁缝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结合参观裁缝店的经验,认识裁缝店里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

2、经过讨论和梳理,了解裁缝制作衣服的基本步骤。

3、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制作衣服,体验当一名小小裁缝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

各种材质的半成品衣服、剪刀、针线、双面胶、装饰用的彩纸、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裁缝店里的东西

1、引题:有几个小柠檬给柳老师发了照片,你们知道他们是在哪里吗?

2、师(组织讨论):你们知道裁缝店里有什么工具?这些工具都是做什么用的?

3、结合PPT认识这些工具,介绍它们的用途。

二、步骤梳理——裁缝如何制作衣服

师:有了这些工具,裁缝店里的裁缝就可以制作衣服了,那你们知道裁缝是怎么制作衣服的吗?(组织个别交流讨论)

结合PPT介绍裁缝制作衣服的基本步骤。

三、尝试制作——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

出示老师已准备的半成品衣服,简单介绍如何将它们完成的方法。

第一种:裁缝师傅已经帮我们画好,请小朋友剪出来贴好、装饰好。

第二种:裁缝师傅已经帮我们画好裁好了,请小朋友们将两片衣服缝起来。

第三种:请小朋友自己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

幼儿分三组进行美工活动,尝试体验当一名小裁缝的乐趣。

篇8:阅读课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之困惑

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影响教学生成的有效性。其一, 课件冗繁, 事无巨细。有的教师似乎想把所有的活动都要转化成大屏幕上的文字或图片, 教师的能动性被现代手段牢牢束缚, 作茧自缚。其二, 密集传授, 事倍功半。由于教师减少了板书, 节约了时间, 于是尽量扩大课堂容量, 以体现对教材挖掘的深度, 结果,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只好实施密集、高频的地毯式知识轰炸, 传统的“一言堂”演化成了“电灌”。学生完全沦落为盛装知识的容器, 教师利用鼠标控制教学,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囫囵吞枣, 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似是而非。教师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譬如, 有这样一节高一的英语公开课, 主题是保护环境。按计划这是一节阅读课,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为了体现示范性及前瞻性 (即时刻瞄准高考) , 教师压缩学生自读时间, 学生阅读草草收场, 对语言点教师则进行细致入微地解释, 并配以历年高考题讲解, 努力渗透高考意识。将语言教学变成了词汇、短语、句型教学, 完全放弃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结果, 只见树木, 难见森林。而且, 由于容量太大 (几乎在45分钟内完成了两堂课的任务) , 整堂课气氛异常紧张, 如放电影般老师只是将鼠标点点点而学生只能把眼睛眨眨眨。气氛压抑沉闷, 学生晕头转向, 知识如过眼烟云, 了无印象。

二、如何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 新课改理念解读

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认为,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重视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层次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教师必须得驾驭它, 而不是反过来被先进的手段束缚住手脚, 南辕北辙。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师生双方愉悦的双向活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而不该造成师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阵地。

(二) 创设丰富的课堂预设,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基于对别人教学成败的思考, 为了体现新课改思想, 我在准备New Zealand (Unit 18 Senior 1) 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认真分析了本节阅读课的特点。本文是说明文, 除了对新西兰的地理位置、气候做说明, 还对新西兰的特色, 如温泉、港口、海滩及特有的动植物进行了简洁的描述, 为大家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且文章对新西兰的历史通过时间顺序, 由最早的居民讲述到新居民, 由国名的改变反映历史变迁。整篇文章段落清晰, 主题明确。若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无法使学生形成对新西兰地理位置的清晰印象, 更谈不上直观感受新西兰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 尽管教学能按部就班展开, 但却平淡无奇。而制作课件,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我在课件里编辑了许多幅优美的风景图片, 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精心链接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们沉浸在湖光山色长天白云温泉飞瀑的自然美景中他们流连忘返, 感受异域风情, 品味新西兰人享受自然的从容,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美, 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幻灯片的首尾链接轻音乐———《蓝色天际》和《北国之春》, 创造了一个宁静、舒缓而愉快的课堂氛围。这些设计都是服务于全局的预设。当优美的音乐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引人入胜的美丽风光让他们身临其境时, 课文似乎不再抽象晦涩, 他们开始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从教学效果来看, 这一视频短片帮助学生完成更复杂程度的理解, 换句话说, 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 搭建了一个梯子, 减轻了心理负担, 使学生比较乐意而又轻松地摘到树上的桃子。这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 更是一种学习哲学。该理论最早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 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 即建构了新的认识图式。”因此, 他们常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而不是:“你知道吗?”在他们看来, 如果学生解释不了他是怎么知道的, 就说明他实际上没有学会, 他很容易会忘掉。由此他们认为, 知识是靠学生建构的, 而不只是靠教师教会的。

(三) 教学设计要主次分明, 条理清晰

本节课, 我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辅以听力训练。在进行略读时, 我同时播放课文录音, 之后安排任务让学生完成段落与主题之间的连线搭配。接下来是学生逐段自读, 我给他们较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认真阅读、积极探讨, 同时也帮他们解疑释惑, 精炼讲解重要的语言点, 保证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从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及复述课文的情况, 可以发现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比较好。在通过阅读完成语言输入后, 及时布置作业———写一篇介绍中国的短文, 提醒学生运用所学句型, 达到熟练巩固的目的,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 这是语言的输出, 也是对本节课的延伸拓展。

(四) 师生角色定位要准确

我认为应该让阅读课回归本真, 而不是被同化为词汇、句型或语法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应作领路人、宏观调控者, 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这样才会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勇于接受知识的挑战。而将知识掰破嚼碎才教给学生, 只会导致他们产生懒惰、消极、厌学的情绪。“If you tell me, I'll forget.If you show me, I'll understand.If you involve me, I'll learn.”正说明了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 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将如何教转变为如何指导学, 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 较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激发起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效果比较好。

(五) 不足反思

在施教过程中及课后与学生交流中, 我仍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及需要完善之处。

教材及课件处理方面:1.若将段落与主题连线题改为填空题, 可增加难度, 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思考。2.在课件中再插入其他音乐文件, 学生阅读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 这能更好地调节学生情绪, 创造愉悦的读书氛围, 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课文, 提高阅读效率。

课堂管理方面:1.播放幻灯片时, 需要拉上窗帘, 室内光线很暗, 容易带来视觉和精神疲劳, 也会有个别学生趁机作乱, 影响课堂秩序。2.由于课间换教室, 许多同学匆匆忙忙赶来, 只带课本, 忘记字典, 给阅读带来不便。3.由于课堂中对学生的提问不是很多, 同学们感到师生之间关系不如平常上课融洽, 在教室上课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自然, 感觉课堂教学灵活性差。4.学生记笔记有困难。

这些自己发现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特别留心, 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率, 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道义.浅议优化学习方式.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7.

[2]罗少茜.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价——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上一篇:优秀散文陪读路上下一篇:关于加强“工业支撑”,推进“工业强县”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