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政治复习课《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的教学反思

2024-08-23

关于高三政治复习课《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

篇1:关于高三政治复习课《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的教学反思

关于高三政治复习课《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的教学反思

卢云辉

一、政治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

高三的政治复习课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 养、道德觉悟要提高。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

二、掌握良好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用好学案对高三复习来讲特别重要。具体做法是:

首先,在上课前,先把学案发给大家,学生根据学案检测自己知识掌握程度,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有遗漏,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其次,针对所带班级学生情况,注重基本知识的复习,哲学的概念、原理、方法论要求人人过关。通过提问背诵、当堂默写等方式,使学生准确的掌握基本知识。

再次,要讲出知识的规律。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三、通过随堂检测了解学生水平,和学生沟通

我们的学案上附有基本知识检测题、高考点击、单元过关检测这些栏目,复习之后当堂完成,对回答得好的或是有进步的,及时加以鼓励。一般上次犯过的错误下次都会牢记在心不会再犯,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有条理,能明显看到学生的进步,心里很有成就感。同时,我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亲密了很多!

四、养成写教后记的习惯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外,还必须增强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及时反馈和及时积累的习惯。还要更多地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根据学生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觉得有一个习惯很好,那就是——写教后记的习惯。教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

篇2:关于高三政治复习课《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理解:(1)列举实例表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说明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过程与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近代革命的事实以及现阶段我国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行为习惯以及了解中国国情,从而激发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第一点理由:

所谓实际,包括事物的状况、属性和规律。认识了这些,按它的要求行动,事情才能办好。教材主要是通过列举各方面的实例来表明这一观点。道理不难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并由学生举出他们了解的当地实际事例予以说明。在理论上要注意,客观实际包括客观事物的状况、属性、规律等内容,但不必去解释属性、状况、规律的含义,学生自己体会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第二点理由:

要分为两层来说明问题。一是制定路线,二是执行路线。

关于第一层可以这样处理:第一步,联系民主革命的史实,对比错误路线与正确路线的具体内容;第二步,启发学生进一步分析两种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由此明确制定路线与从实际出发的关系;第三步,先由学生谈谈什么叫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什么叫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再对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作出适宜学生接受的解释,不宜采用新的哲学概念。比如可以这样讲解: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的实际。不同的国家、单位、事物是有差别的,人们的主观认识要着眼于这些不同之处,从具有不同之处的实际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同一个国家、单位、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第二层以教师讲述为好。要以当地发展经济的实例为基础,联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通过分析指出执行方针政策也要从实际出发。在理论上不要提出新的概念(如个性、共性),可参照上述关于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思路来处理。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的第三点理由:

教材主要运用第一、二节的基本原理来阐释这一理由,这又一次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第15段是第一框题的理论核心,是前十几段的理论升华。因而要着重进行理论说明。教材的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人们活动中要处理的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想问题就是主观、意识在实践基础上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办事情就是主观、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所以,人们活动的过程就是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意识发生了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意识,同时意识又可以正确反映它和反作用于它。教材从世界的本原和意识的性质、作用两个方面,提出从实际出发的哲学原理根据。

篇3:高三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三政治 复习课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05-0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教育教学反思,有助于反观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笔者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经历了几个月的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发现通过反思总结前一阶段的情况,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明确方法提供借鉴。

一、反思高三政治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反思教师的教

1.教师的复习理念。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强调,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与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甚至影响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发展。尤其是在高考复习的关键阶段,教师的复习理念落后,复习效果则事倍功半,影响学生的复习成效。在一线的高三复习教学中,一方面,相当多教师还存在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的错误,认为过去的经验就是现在最好的方法,参考答案就是权威,抹杀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发散思维等潜力,忽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成绩至上观念,认为学生通过复习成绩必须达到要求,否则很难在高考中取胜。殊不知,学习、复习都是学生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无论如何前途都是光明的,只是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暂时在过程中进展较为艰难,但不能因此否定或者歧视后进生。

2.教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尤其在大容量、短时间内的高三政治复习课中,适时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复习效果。通过访谈和观察发现,目前高三复习课上不少教师采用的依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盲目灌输,试图把所有的知识点、试题考点全部给学生讲完讲透,把所有高考考点全部灌进学生的大脑里,然后要求学生争分夺秒地“死记硬背”,奋战题海。这样的复习课,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感到迷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用谈对知识和问题的思考;奋战题海也是机械而盲目的训练,导致学生思维僵化,难以发散,不会思考问题,不会通过大脑思考加工材料,生成新的观点。新课改下的高考注重对考生学科能力的考查,最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观察、分析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经过大脑的逻辑思维加工生成观点,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方法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指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记忆知识,培养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学科能力,让学生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成长。

(二)反思学生的学

1.学科理论性强,学生复习难度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其知识体系中包含着各种抽象的概念、原理等,尤其像经济生活和哲学生活中的抽象概念,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高中生不容易理解。这些内容知识容量又大,学生要在短暂的高考复习中记忆是比较困难的。

2.学生失去复习兴趣,被动学习压力大。教师落后或不当的教育理念,会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这一门课失去兴趣,对教师的复习产生排斥。加之一些教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不当,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不会理解、识记、运用知识。不断地堆积知识却又难以消化,一味地死记硬背,让他们倍感压力和无助。到高考复习后期进入瓶颈期,如果复习得不到有效地突破,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内心十分焦灼,非常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策

面对复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必须通过反思,寻找复习新对策。下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更新复习理念

教师的教书育人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国家社会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甚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摒弃,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时俱进更新复习理念,深入研究新课改下的高考理念和要求。

首先,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平等观,包括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教师不能用权威去压抑学生的发展,也不能歧视暂时成绩不好或者是其他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辩证地看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来鼓励学生开发自己的潜力。尤其是面临人生重要抉择的高三学生,他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若因成绩不理想或表现不突出而被朝夕相处的教师或同学歧视、嘲笑,那么这会加重其负担和压力,造成心理或行为的失常。

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并结合具体实际将经典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复习课中去。如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c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单纯地产生于主体,也不是单纯地产生于客体,更不是单纯地靠老师传授而获得,而是建构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而这个建构的过程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主要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等四个基本要素。这既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又给高三政治的复习课指出明路。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与“会话”,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有效地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将知识内化,实现“意义构建”,从而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把握复杂的知识,使他们的学习过程走向思维具体化。这一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有效过程,是学生思考、思想火花碰撞闪现的过程,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政治复习课上不再枯燥无味,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学理论外,教师还可以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这对自己的复习课将有很大的帮助,对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也非常有利。

(二)教师积极探索学科方法,改进复习策略

现代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和充实自己,改进自己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也需如此。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培训、与同事合作学习,探索新的复习方法。例如,目前比较流行合作探究法、学案导学法、思维导图复习方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不同的学科复习方法。笔者目前在高三一轮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采用较多的是思维导图复习方法。

思维导图又被译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思维地图,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Buzan)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发挥人体左右脑的功能,开发人的全脑。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体现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思维网络,提高复习动力和效果。特别是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这一方法的使用可将政治课中学生认为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和逻辑可视化。有利于课堂复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内在潜能。它既符合新课改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又能满足高三政治复习课的需要。

现在高中普遍具备多媒体设备,运用思维导图复习,通过多媒体软件或白板制作,可以让学生自主调动大脑,动手自主学习,将知识系统化的同时发散思维,联想、创建新的知识体系,这在高三一轮基础知识巩固和二轮的专题训练中都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

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每一种复习方法的使用都必须根据具体的课堂,这也要求教师必须适时反思,善于抓住课堂灵感和学生的反应,不断改进复习方法。

(三)师生共同探讨

高三复习课时间紧任务重,但作为教师不能盲目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向学生学习,了解学生的困难及需要,明确具体学情才能更好地使用具体的复习方法。如建立反馈机制,在某一时期内教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处理,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教师要适时考查学生,吸收学生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找出前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笔者在一定时期会用一些时间做这些工作,这从学生身上学到不少东西,有一些是作为教师所忽略的而学生却比较关注和在意的,这时作为教师就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

此外,教师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强化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并有效带动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学会反思,加强思考和感悟,有助于其学习、进步,从长远看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更好地发展。

反思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能力,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业务水平。高三政治教师学会科学地自我反思,有助于提高高考复习的成效,有助于高考学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标杆,教师会影响一代学生的思想、思维和成长,学会反思,从反思中突破,在反思中提升,于教师自身、于学生、于教育事业都将是宝贵财富。

篇4:关于高三政治复习课《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的教学反思

一、正确处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时至今日,素质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积极的改变,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的现状是,尽管在观念层面上,素质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然而在操作层面上,应试教育却仍大行其道。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将来能够考上大学;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高考考出好的成绩,能够到理想的大学学习。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而应试教育又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从当前的教改实际出发,正确处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目标。提高学生素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一个各方面素质都较高的学生,在高考应试中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如今的高考,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过程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考实际上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在日常教育和课堂教学中迁移默化逐步提高的,学生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和培养形成的。

二、正确处理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新课改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由“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将厌学转变为乐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满堂灌”,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但在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种倾向,就是完全否定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有的教师不考虑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死板的套用一种模式。规定教师课堂讲授不能超过20分钟,每节课必须有学生质疑、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环节。这种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顾教材的具体内容,片面追求教学模式的形式主义做法,是违背辩证法的,也是违背新课改精神的。

我们知道新事物否定旧事物,是辩证的否定,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仅要否定旧事物中消极的不合理的东西,而且还要继承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东西。新课改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否定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合理的成份,并不是全盘否定。所以不能把教师课堂讲解都看成是“注入式”、“满堂灌”。事实上教材有些难懂的章节,是需要教师反复讲解的。如《经济生活》中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教材写得少,涉及的知识点却很关键,可学生难理解,采用教师讲解,教学效果会好一些。当然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为主体,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绪,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和问答式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举事例、列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果在45分种时间内,教师讲,学生质疑、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走了这么环节,学生真正消化理解的时间却很少,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

“满堂灌”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满堂灌”的结果:一边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一边是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昏昏入睡。如果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引导得法,语言幽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就不能称之为“满堂灌”。有人曾说,听好老师课堂讲解是一种艺术享受,这话不无道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在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教材的具体内容等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正确处理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该讨论就讨论,该讲解就讲解。只要符合新课改精神,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要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好方法,切不可图新颖,走形式,搞极端片面性。

三、正解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课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于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教学情景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模拟现实情景,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送给学生,还可以自由拆卸,自由放大或缩小,且不受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有效地解决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应在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应用。但目前许多学校在多媒体教学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彻底否定传统教学手段的倾向。不少教师运用多媒体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认为只有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黑板上写字是传统教学手段,是落后的,是应该彻底否定的。实际上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可能引导逐层分析,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得出结论。教师通过板书,还可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通过板书随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释疑解惑或者组织同学讨论。课堂上教师必要的板书、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与学生问答都是不可少的,也是任何多媒体课件无法替代的。因此,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都是教学的手段,目的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各种手段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肯定多媒体,否定传统教学手段,或只认可传统教学手段,排斥多媒体都是片面的。我们只有正解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将多媒体与其它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地产公司财务分析下一篇: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