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024-08-28

乘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精选6篇)

篇1:乘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乘车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45~46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经历从现实世界到符号世界的过程,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发展数感。

2、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经历从现实世界到符号世界的过程,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发展数感。

2、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上车时人数增加要用加法,下车时人数减少要用减法。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吗?公共汽车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连加。

1、看画面思考图意。

师:小朋友,从刚才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画一画刚才图片中乘车的情景。

“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我先摆2根小棒, 再摆3根小棒, 最后摆2根小棒。2根小棒加上3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 再加上2根小棒就等于7根小棒”。“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先画○○、在画○○○、最后画○○,我一共画了7个○”。

2、表演方式:把讲台当做汽车,几名学生做乘客。原来车上有2人,三家店车站到了前门有3名乘客上车,后门有2名乘客上车,现在车上一共有7个人。板书:2 3 2 7 提问: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 2+3 +2 = 7 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为什么加3又加2呢? 如果只看算式,怎样算能得出7呢?分小组讨论。算式2+3=5 5+2=7 师:用几加2?5是怎样得来的?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3个整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它们的和加第3个数。

3、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三、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连减。

1、现在又一辆公共汽车开过来,请大家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乘客?七里庄车站到了。请学生用画圈的方式来表示车上的人数变化。

2、表演:后门有4名乘客下车,前门有1名乘客下车。)问:请大家注意,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个人?

提问:谁能把到七里庄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

8-1-4=3 或 8-4-1=38、、1、4、3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8-1-4=3中为什么减1又减4呢?(车上下去1个人就减1,又下来4个人再加3。)

算式8-4-1=3中为什么减4又减1呢?(车上下来4个人先减4,又下去1个人就减1。)

3、如果只看算式,怎样计算呢?分小组讨论。反馈板书:8-1-4=38-4-1=3 学生说计算过程。

8-1-4中先算8-1=7,再算7-4=3 8-4-1中先算8-4=4,再算4-1=3

4、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的?(从左边算到右边)

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加减混合。

1、我们的公共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请同学们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小朋友?公主坟到了,后面下来了5个人,前面有1个人上车。

谁能把到公主坟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反馈板书:9+1-5=5 9-5+1=5 2、9+1-5= 9-5+1=怎样计算呢?

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第一个算式先算前面的9+1=10,再算10-5=5,所以9+1-5=5。第二个算式先算前面9-5=4,再算4+1=5,所以9-5+1=5。师: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的?(从左边算到右边)

3、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师: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

师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五、练一练

1.P46第1题是什么意思?怎样写算式?

六、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篇2:乘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会算此类题目

2、能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具)准备 教材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2个

1个

3个

4个

7个

生1:我是数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2+1+4

1、独立思考,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

2、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先上来1人,2加1等于3,再算后上来的4人,3加4等于7

先算总共上来了多少人,1加4等于5,再加上原来车上的2人,5加2得7

3、看图,交流图意:公共汽车上原来有2人,到第一站牌是上来了5人(先上3人,后上2人),到第二站台时上来了2人,又下了3人。

4、积极思考,汇报问题:

到第一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

到第二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

5、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2+3=5

2+3+2=7

6、小组讨论,列出算式7+2-3,交流算法。

先算7+2,得9,再减去3,交流算法

坐公共汽车应该先下后上,所以我先计算7-3,得4,再加上上来的2人,4+2,得6

7、认识加减混合运算

与学生做“开汽车”的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教师后面有2个学生。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

教师报站,停车,先上来了1个学生。汽车再启动,教师问:上来了几个乘客?

汽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

接着,又上来4个学生。老师问:又上来了几个同学?

汽车上一共有多少同学?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列出算式吗?

以前我们学习的加法题都是把两个数相加起来,这道题是把3个数加起来,算式中用了两+,像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1、提问:上面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2、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对以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课鼓励其借助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第一个问题怎么解决?怎样列式子计算?

6、到第二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呢?怎样列式计算?你能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对于提出第二种意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同时渗透公共意识教育。

7、小结:像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个算式7+2-3,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叫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连加的方法

训练学生看图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连加、加减混合要有序运算

三、试一试

四、全课小结

先读一读算式,根据上面逐步计算的思路尝试解决,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汇报:先算7-2得5,再算5-3得2

听讲,认识连减运算

学生汇报自己在这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同学们咱们学习了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个算式7-2-3,大家能不能解决它?

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指出:像这样连续计算两个减法的算式,就叫连减运算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探索,认识并掌握连减运算

进一步巩固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3+2=7       7-3+2=6     7-2-3=2

篇3:乘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

2.

(1)一共有( )只动物,的右边有( )只。

(2)从左数, 排第( ),排第( )和第( )。

(3)从右数,在第8只动物下面画个△;把右边的3只动物圈在一起。

3.

4.

比少( )个,比( )( )个。

5.我今年( )岁,3年前我( )岁,2年后我( )岁。

6.我们班有( )个小组,从前往后数我坐第( )位。

二、细心算一算(12+8+8=28分)

1.看谁都算对。

2+4= 5Ha2= 5+2= 7Ha2Ha4=

3Ha3= 4+5= 10Ha6= 2+3+5=

5+3= 7Ha0= 0+8Ha3= 9Ha6+6=

2.

3.龟兔赛跑。

三、开心玩一玩(9+8+6+4=27分)

1.分水果。

2.小马过河。(按得数从大到小连上线。)

3.捉迷藏。(桃子后面藏着什么数?)

4.按要求画珠子。

(1)一共有7颗。

(2)再画7颗,一共有……

四、专心解一解(8+4+4+6=22分)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2.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解答。

飞走了( )只。 又飞来了( )只

3.

(1)原来有萝卜多少个?

(2)再拔掉3个萝卜,还剩多少个?

4.

(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篇4:乘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2页,第73-74页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根据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难、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根据图意找出规律,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么我们的小耳朵仔细听,小脑袋认真的想,把你们做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好不好?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里,他奶奶家里有很多小动物,每次去小明都会帮助它们解决很多困难,你们愿意去帮助小动物们解决困难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连加

1)、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了?出示课件。

课件显示课题连加连减和绿绿的草地爬动的动物的背景吸引学生注意。

继续放幻灯片,先出现3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师: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草地上有3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师:说的非常好。谁来提个问题? 生: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小鸡? 师: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生:3+2+2=7草地上一共有7只小鸡。

师课件演示先算3+2=5再算5+2=7.,说明从左到右计算。2)、课件出示5只小猴,来了2只小猴,又来了1只小猴。过程如上。

3)、课件出示天空中飞来了3只小燕子,又飞来了4只小燕子,又飞来了2只小燕子。

过程如上,学生兴趣很高,发言踊跃。小结:

“连加”。(板书: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连减

1)、屏幕上出现7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两只。师:谁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两只,还剩几只? 生:7-2-2=3还剩3只小鸡。

2)、课件出示8只小猴,走了2只,又走了1只。过程如上。

3)、课件出示9只小燕子,飞走了4只,又飞走了2只。过程如上。小结:

像这样的连着减的计算叫做连减。(板书:连减)计算时,同连加一样先计算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最后算出结果。

3、动手操作

1)、师:拿出你的水彩笔,左边放3根,中间放5根,右边放2根。生摆放。师巡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全班学生摆放完毕。师:看看你摆放的水彩笔,谁说一说并提出问题?

生:左边放3根,中间放5根,右边放两根,一共有几根水彩笔? 生:3+5+2=10一共有10根水彩笔。

2)、指示学生拿出9根水彩笔,拿走4根,再拿走一根。生摆放。师巡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全班学生摆放完毕。师:看看你摆放的水彩笔,谁说一说并提出问题?

生:有9根水彩笔,拿走4根,再拿走一根,还剩几根水彩笔? 生:9-4-1=4,还剩4根水彩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送小动物回家

2、米奇小小文具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篇5:乘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我觉得是注重计算顺序的指导,我采用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使学生对算理掌握得比较扎实。课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广泛提问,以致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多学生能看懂题意,会叙述,做题效果好。

在教学连减时,学生根据连加的运算顺序自主探究连减的`运算顺序。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各种方法,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在练习的处理上,注重把握练习的层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

篇6:乘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65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上一篇:一份发人深省的中考“答卷”下一篇:质量工程师模拟考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