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2024-05-12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通用12篇)

篇1: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新课程理念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道德学习,教材是学生道德学习的导引,是学生通向道德世界的桥梁。”这里体现出来的教师的功能是“帮助”,教材的功能是“导引”。这样,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教材为导引,以学生为主体,根本转变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尝试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环节的教学活动,力求在源于教材又走出教材,源于学生又高出学生的基础上,完成课堂道德学习和课外道德践行,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环节

一、课前自主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教会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包括阅读教材法、把握学习重点法、收集信息资料法、笔记法等。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会课外学习。教会学生学会留心周围的生活环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分析生活和社会问题,辨明是非,从而获得各种有益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比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时,我课前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向本校高年级学生了解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班集体中?”、“对自己的班级体有何感想?”、“自己曾对班集体做出什么贡献?”等,然后扬长避短,为本班创建新的班集体出一些金点子。结果,同学们就如何创建自己的班级体提出许多稚嫩而不乏新意的好点子,使得这节课上得充实而有意义。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掌握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同时也为课堂上展现自我、实现师生双边对话和探讨做好充分的准备。

环节

二、课堂合作学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而课堂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师生间合作学习,又是思想品德课的优选办法。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试用以下两种方式,效果很好。

采用“说、问、议”三字诀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1)“说”即“你说、我说、大家说”。

给学生主题,让学生说教材、说生活、说身边的事。如学习“珍惜新起点”这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体验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快乐,我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说说自己对认识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新朋友的真实感受,说说对新起点的打算、设想,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而后我给予鼓励、肯定、评价,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师生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拉近距离,让学生既说出了如何“笑迎新生活”、如何“珍惜新起点”,又较快地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2)“问”即“你问、我问、大家问”

课堂上,让学生就学习中的困难、教材中的疑难、生活中的困惑等问题自由发问,寻求帮助。如在学到“新学校、新同学”一框时,学生提出诸如“如何适应新学校、新环境”、“如何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在学到“创建班集体时”学生提出诸如“什么样的班集体才

是良好的班集体”、“怎样做才算是为班集体做贡献”。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以“商谈者”“对话者”的身份给与正面的启发和引导,或让班上的同学为他出点子、找答案。这样,大家在共同解决问题中既领会了教材有共享了学习成果。

(3)“议”即“你议、我议、大家议”

对于答案多元化或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辩论或共同讨论。如讲授“学习中的苦与乐”时,让学生分成两组作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学习学习苦多乐少”与“学习乐多于苦”,或分组讨论“学习的苦乐”。在活动中,教师给予总结,让学生懂得如何苦中取乐,如何在克服困难中不断超越自己获取快乐。

采用“今天你是主角”等方式,开展个性特长培养活动。

让每位学生轮流充当每堂课的“新闻发布”、“近日趣闻”教材“说”和“问”等的主角。这样做能避免课堂活动中忽略或冷落了基础较差、层次较低的学生,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锻炼学生的胆量。

这样的课堂学习,实现了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学会共享成果,学会表现自我。

环节

三、课后生活践行

这一环节主要是组织、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生活,在学中用,用中学,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写一写。如交友的体会,写进入新学校、新环境的感受等

试一试。如尝试制定某一计划或目标并付诸实践,尝试与同学完成一件事情等。

做一做。如课堂上讲到“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时,课后开展“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要求每位学生至少为班级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教师做跟踪记录,并予以公布表扬。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充分利用生活活教材,学以致用,并就社会现实做出道德判断或选择,学会分析生活,学会做人,从而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提高道德践行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篇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高密市姜庄中学王建令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设计应有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创设生活情境,生成基本问题。

达成的目的: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与本课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

2.自主合作学习,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达成的目的: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感性认识。

要求:充分发挥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给学生参与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动,构建对基本问题的理解,理解并解决问题。

3.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达成的目的: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要设计一定数量的训练题。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多样性、趣味性、层次性。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点拨和提升。

4.总结整理,反思提升。

达成的目的:反思学习过程,明确学习收获。

要求: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全面回顾学习收获。

各环节解析:

第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生成基本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产生策略,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最后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

篇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第三, 要解决师资问题。因为,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奇缺, 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特别在边远的农村初中已经到了严重脱节的程度, 一所学校仅存一名最多两名的专职思想品德教师。他们无法在学校内进行本学科的正常教研活动;无法抽出时间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他们只能每年被学校领导安排到初三毕业班去“把关”。由于初一、初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基础没打好, 所以这一、两位专职教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 要在一年内补上前两年的知识缺口又要完成初三的教学任务确实是非常困难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同样需要基础, 因此, 端正观点重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充实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师资力量, 是农村初中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综上所述, 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必须要解决转变思想品德教师的观念问题、教学的模式问题、教师的业务培训问题和师资问题。除此之外, 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我相信不管怎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敢于去面对、努力去解决, 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随着社会的进师谢谢您, 知道您为我们好, 但我不想学, 他们兴奋, 积极上进。教师的斥责埋怨等于

随着素质教育政策的落实,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沿袭了几千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模式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 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 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 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农村初中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因为试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而且大部分题源来自于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对于地处乡村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感到陌生, 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农村学生对城市生活的体验很少, 特别是农村初三的学生, 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 而且有些家长根本就不重视孩子的学习, 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孩子们无暇顾及国家的新闻细节。因此, 造成农村学生视野比较狭窄。一到中考试场, 看到试卷题目, 只能做些书上已经准备好了的死答案, 至于联系实际能谈出自己的看法的学生那就微乎其微了。而要改变这个现状, 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 改变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树立与时俱进的适应农村教学的新观念, 探索出适应农村实际的教学新路子。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 又要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农村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 敢走新路, 敢为人先, 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接班人。

第二, 要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学中解决并重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必须摒弃惰性, 树立创新意识。创新要勤奋, 要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实践, 惰性是创新的绊脚石。教师只有克服惰性才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只有根据教材的内容, 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 进而积极参加创新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 不会在联系实际的问题上傻眼了。

篇4: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六环节教学法

首先,把全班进行分组,一般分8个组,每个小组6~7名学生,分组时注意各组整体水平平衡。接着,按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课时计划制定学习任务并分配给各学习小组,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一学期主持课堂展示的机会是三次。各学习小组接到任务后,进行小组内部分工,做好准备。每堂课由一个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展示分六个环节,分别是热点述评、才艺展示、知识点讲解、练习巩固、知识拓展和点评打分。具体环节如下:

一、热点述评

学生选取发生在身边(深圳市)或者影响很大(全国或者全世界)的事件(如跟我们学习内容相关的时事更好)进行评述。要求:课件述要简洁,评要恰当;时间5分钟以内;项目分满分10分。采用这一环节目的是:1.让学生带喜闻乐见的事件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对身边事、国家事、世界大事“事事关心”,做一个亲社会的公民;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学年实验下来,光明新区的震惊全国的滑坡事故、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巴黎的恐怖分子袭击事件等这些身边事、国家事、世界大事第一时间出现在课堂,成为比较理想的教育资源。学生的评述,加深了学生对事件的了解和认识,也开阔了视野。

二、才艺展示

才艺可以是唱歌、舞蹈、器乐等个人才艺,或者某方面特长。可以当堂表演也可录播;要求:时间是5分钟以内;项目分满分10分。

采用这一环节的目的是:1.才艺展示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头脑得到适当的放松休息,有利于接下来的课堂学习;2.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尊自信,通过同学的点评反馈,能更好地了解和完善自我。

一学年实验下来,学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大家可以想象得到的唱歌、跳舞、弹琴、书法、相声、小品、武术、魔术等,还有五花八门的如制作点心、骑车、微电影、动漫、配音、舞狮等。才艺表演,有现场表演的,也有录播,学生一般都会加上动漫作为背景,配上音乐。我们经常惊叹于学生的创造力,后生可畏。有位平时比较安静的学生,把校歌和学校十周年校庆的图片结合在一起做了个宝安实验学校校歌MV并放到腾讯视频上,大受欢迎,家长和学生都加以点赞,并在微信圈里传播。这件事后,这位学生的自信明显增强,学习的状态也变得更好了。学生都很喜欢这一环节。这一环节后,大家情绪高昂进入本节课教学内容展示。

三、知识点讲解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这一环节是重点。要求:知识点以思维导图形式进行归纳并作讲解;时间是10分钟,项目分满分15分。

一学年实验下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借助网络,比较好整理出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但也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归纳不全面、讲解不透彻等,但这一做法成功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探究,这比学生被动学习还是强很多,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明显。要注意的是,教师备课时要多做预案,及时参与课堂,帮助主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深化和补充。

四、练习巩固

展示者主持课堂练习,进行问答、讨论和探究。时间15分钟以内,满分15分。

一年实验下来,展示者都能通过课堂互动、提问、讨论、表演等方式巩固和深化知识,能借助网络和小组合作力量准备正确的参考答案。这一环节要注意的是老师要及时点评,纠正学生各种错误认识。

五、知识拓展

学生搜索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古今中外著名故事或者案例(法律部分),与同学们分享。要求:必须与所学知识相关,故事有启发性,有自己的感悟。时间5分钟以内,项目满分10分。

采用这一环节的目的是:1.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用中外优秀文化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一学年实验下来,大多数学生能搜索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古今中外著名故事或者案例(法律部分)并制作成課件加以展示,经典故事能打动学生情怀,这一环节学生也是比较喜欢的。

六、对展示组进行点评并打分

非展示小组内部讨论后派一代表对展示者进行打分。

要求:评价要客观,语言简洁得当,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进行评价;时间大约1分钟。老师根据点评人点评情况给点评人所在组1~5分加分。

采用这一环节的目的是:1.让评价民主化和人文化;2.让展示者听到更多声音,通过别人的评价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了解自己;3.提高学生评述水平。

一学年下来,学生点评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每次点评,相当于一场当堂作文,有些点评水平高的,一到他点评时,全班静悄悄,同学们眼睛睁得大大的,是尊重,更是学习。

我们开展六环节教学,解放了学生,学生解放了思想,他们发问、讨论、探究,解决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困惑;学生展示了自己强大的创造力,强大的创造力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每一堂课都不一样,每一堂课都有期待。看着学生展示越来越自信,质量越来越高,而点评越来越精彩,我们确信,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改革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篇5: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而且其作用日益凸显。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教育的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执行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政治信念 情感教学 职业道德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日益受到重视,而情感教育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了。那么,在新的时代、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教育,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育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而我们的教育对象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知识面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社会缺乏足够的关注,故对所学的思想品德课知识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畏难心理,厌学情绪。特别是中考所占的分值小,要求识记的内容多,每年考试的范围经常变动,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和主动性。几年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教师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首先必须“动之以情”、“寓教于乐”。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情感艺术,枯燥乏味地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说教,又怎能激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情感呢?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又怎能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的呢?因此,我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创设多种情境,注重情感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热爱和尊重学生出发,以积极的情感,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和手段,去激发和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振奋学生的精神,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学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感染,进而形成情绪记忆,促成信念的产生,行动的转化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呢?本文就此问题中的教师因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旨求抛砖引玉。

二、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所谓信念,就是一个人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它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精神支柱。政治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化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教学之中。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才能向学生托出一颗赤子之心;当阐述马克思主义真理时,才能吐露出自己虔诚的信念;当讲到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巨大变化和描绘伟大祖国宏伟蓝图时,才能怀着一种由衷的喜悦和自信;当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时,才能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等问题上,旗帜鲜明地袒露自己的态度,才 1

能在教学中怀有浓厚而炽热的情感,散发出巨大的潜移默化的能量去感染熏陶学生。相反地,在讲到“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是虚伪的、不真实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等问题时,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自身对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态度,那只能是机械地平铺直叙地照本宣科,强塞予学生。有些教师对上述问题甚至持怀疑的态度,不难设想,“自己不信,何施人信”。这样的教学是难以打开学生的心灵,激发其内心的情感,达到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崇高理想效果的。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思想、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同教师的教育活动紧密相联的,具有自身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它要求教师的理想信念、言行举止、品格仪表、情感智慧等都能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时时处处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道德,首先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说得好:“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爱自己的学科,是良好教育的前提。因为只有真诚的“爱”,才会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使整个教学活动富有情绪色彩。生动的讲解,恰切的比喻,激昂的表情,深情的语言„„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理智感,使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活动更加活跃,从而启迪学生的智力。

其次,要求教师真诚地热爱学生,时时处处以关心爱护的情感对待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品行、智能方面不断提高,建立起平等、民主、友善的师生感情,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的心理定势,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信息和提示的要求,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达到师生互动,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步提高的目的。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轻视、鄙夷、训斥、粗暴等情绪,便会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憎恨,学生一旦对你有了成见,就会对你的教学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即使正确的意见和要求也会遭到拒绝。可见,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我们教育中是具有何等的重要!再次,还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业务,与时俱进,不断进取,自我“充电加氧”,拓宽和加深知识面,充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居高临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地把真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广博的求知欲望;同时,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学习现代教学论,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使教育活动处于情理交融的交汇点上,从而将“理”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观念,形成他们的道德感。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学的艺术。

三、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也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思想感情所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是一种艺术,同一语言用不同的讲法,可以使人们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也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知识和理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积极活动是连接语言和思维的桥梁”。“求知兴趣的首要和头一颗火花,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材料,对被分析的事实采取的处理方法之中”。“教师的言语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传授教材内容时,恰到好处地付之以情感语言,灵活地掌握语言的轻重缓急,或轻快舒展,或紧张急促,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庄重。这样使语音铿锵有力,语调曲折跌宕,节奏抑扬顿挫,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形成感知教知的最佳效果。如果一个思想品德教师缺乏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表现力,而是机械生硬,平铺直叙,一个频率地讲课,定会使学生大脑活动功能受到抑制,产生沉闷、呆板、厌倦或不耐烦等消极情绪,课堂上要么昏昏欲睡、死气沉沉、一 2

问三不知;要么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甚至故意讲话捣乱等。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和表现力,来表达课文内容和内心的情感,让全体学生在45分钟内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和情绪体验,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还要求教师善于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促使学生智能发展的动力。诚然,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较为抽象、难懂,既没有诗歌、散文的声情并茂;也没有音乐的悦耳动听;更没有美术作品的诗情画意„„,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环境,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等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设置直观形象的情境,展示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动、形象、真实的故事、案例,能使学生以趣入境,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音乐、诗歌能起到以情入境,渲染气氛、深化课题、调节大脑和情绪、激发学生心灵的情感,受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寓言、漫画、典故、谚语、幽默小品等能唤起学生以奇入境,产生好奇的心理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求知欲望的升华;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设疑提问,又能达到以疑入境,勾起学生的悬念,形成疑惑、矛盾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迫切释疑解惑的求知思维,使课堂教学任务顺利而有效地完成等等。可见,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力做到生动、形象、有趣、含情、幽默,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形成轻松、愉快、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其景。长期陶冶感化,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型公民。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年代,如何面向全体,发展个性,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原则,充分运用现有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情感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资料索引或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5期第41页。

篇6: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为此浅谈教学反思点滴体会。

1、坚持学习。

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

篇7: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摘要:现在的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十分注重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现在的教学理论认为,只有做好了情感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文主要是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来谈论初中的老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道德情感教育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行加强和改进,是全党乃至全社会共同的任务,而学校则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现代教育中,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且要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要加强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1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道德教育的现状

1.1情感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标准中,非常注重情感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这说明,在新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要求教师要积极发掘情感因素的作用,还要能够深入探索和研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培养的规律和途径。

1.2初中生思想情感的特点

初中生的思维是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是肤浅的,也是笼统的,并且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他们的理性情感比较弱。同时,这个年龄层次的孩子有了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意,并且他们不再以父母或者是老师的看法作为自己评价其他人、事、物的依据,他们愿意自己独立地去评价其他的人、事、物。

初中生的这些变化,是一种进步,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感。

1.3初中生思想情感的缺失及其影响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授课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过分注重提高孩子们的道德认识以及指导孩子们进行道德行为,却并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换句话说,对于学生的道德情感的教育只停留在表象,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层次,即便学生知道了怎样做,但是他们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和认同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很多是个这些青少年都是做一套做一套。

由于道德情感教育的缺失,首先很多学生在完全明白“大道理”的同时,并不能够对自己严要求,在很多方面会“越轨”。这样一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或者说,整个思想品德的教学都是失败的。

2如何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道德教育

2.1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核心力量。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老师必须具有的素质和美德,也是从事教育工作人员职业的天然要求。

每一位学生在心里都会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对于学生来说一种鞭策和激励,可以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老师应该将自己的爱心平等地倾注到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让学生可以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在老师的爱护下成长。

老师要想对学生在爱心,首先就要允许学生有缺点,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更不能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也不能够太过于苛责学生,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弄清楚行为的目的何在。在此基础,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之处,了解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伤害。

除此之外,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老师都应该平静地处理问题,对学生要坚持正面的教育,当学生获得了进步或者做了好事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表扬。好的教师有能力让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信心的、都是在不断进步着的。

2.2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

教师对学生的耐心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进行培养的重要条件。

一个人的言行,不但受着这个人的认知的影响,也是受到这个人的情感来调节的。如果教师在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的时候只是枯燥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提出一个空洞的要求,是无法保证学生能将这些理论知识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的,更不可能做到言行一致。

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做长期的大量的努力,让学生可以在情感上产生非常深刻的体验,这样才可以在内心产生力量,并形成一种意见,从而将自己的理念认识转为实际的行动。

尤其在教育一些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也不愿意遵守纪律的学生时,这些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是很坚强,做事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耐心和信心,有些学生还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老师在教育他们的时候,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持久的耐心。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老师,是不会歧视和抛弃这些孩子的,而是会用自己趋势的爱心去关心这些孩子,老师持久的耐心会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愿意接纳老师的教育最终取得学习及其他方面的进步。

2.3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老师要向学生显示出自己的诚意,因为诚意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进行培养的基础。教师要想自己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就不能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对立的位置上面,教师应该与学生坦诚相见,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不能够显示出:“我是老师,你什么都得听我的态度。”

同时,老师还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学生想法中的闪光点要加以赞扬,对于学生所提的有借鉴性的意见可以采纳并且用在实际的教学或者生活当中。

2.4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把握好原则

原则性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并进行培养的前提。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不能够毫无原则性,在与学生情愿交流的同时也要注意原则性。这个原则指的是学生的任何行为都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以学习为首要任务,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

由于初中生处于思想的萌芽期,所以他们的思想情感上面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比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较先进的思想情感和较落后的思想情感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相互作用,会阻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作为教师,要能够在学生迷茫的时候给他指引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应

当坚持原则性。唯有坚定不移地将原则坚持下来,才有可能将这些思想彻底地为学生们所接纳,并且将相关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对自己严格要求。

老师要坚持原则性与不讲人情是两回事,不讲人情,指的是做事情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只一味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当学生犯了错误也不问缘由地责备学生。

讲究原则的老师,在不能认同学生的想法,或者是在纠正学生的想法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感受,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时候会向学生做出解释,并且愿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同时,讲究原则的时候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并不会不顾情面地批文批评学生,会非常耐心地向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在知道学生的想法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结束语: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做好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首先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情感,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来,从学生的情感特点出发,这样,才能够真正抓工作的要点,将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篇8: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设计得好, 可以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教学中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正处于性格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纯理论的讲授, 更重要的是要将道德行为规范与学生的行为实践相结合, 也就是说要将思想品德的教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来学习, 可以改变传统思想品德课说教式的教学,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 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知识, 用知识来指导实践, 更利于学生将道德标准内化为行为实践, 从而真正实现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如在学习《消费及消费者权益》时, 我在课前收集了我们身边的消费行为, 如超市销售过期产品, 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来导入新课, 让学生针对这一消费行为展开讨论。这样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源于生活, 同时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时事热点导入, 引发学生的关注

思想品德课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这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社会接轨。利用时事热点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的关注, 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将思想品德课新知的讲授与社会所普遍关注或关心的话题联系起来, 以备受关注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开发学生的智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时, 教师要做到张弛有度, 要做到导之有法、导之有度, 要以时事热点顺利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上来。

三、多媒体导入,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 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特点, 可以滚动的文字、优美的图片、形象的图像、动听的声音、动态的画面来传递信息, 让静止的文字教材丰富起来, 立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移到课堂上来。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与注意力在所学内容上, 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产生身心愉悦之感,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如在学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 这个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 凭借教师的讲解与教材的文字与图片,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特点, 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与文字资料, 制作成课件, 向学生形象直观立体地展现出来, 从而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 使学生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此时再进入新课的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问题导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的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当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时, 会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进入“愤悱”状态, 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这正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特点, 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富有艺术性、挑战性与探索性的问题, 以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如在教学《网络交往新空间》这一内容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已广泛地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评论网络呢?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较为熟悉, 学生对此有太多的感触。问题激起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主动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发表了个人的独特见解,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阅读文本, 展开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谈话式导入,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

所谓谈话式导入, 就是围绕特定的话题, 在师生间展开交谈, 从而引申到新知的讲授上来。这也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勇于参与。如在教学《网络的利与弊》时, 现在的学生对互联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网络展开讨论,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 纷纷发表了个人见解。此时我引导学生展开网络利弊的讨论, 将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方, 让双方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 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学生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我再加以点拨与引导。这样的导入轻松愉悦, 在师生的交谈中顺利地进入了新知的学习, 而且在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而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了对网络利与弊的认识, 从而会对自己的网络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9: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也称为即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近来观摩了不同级别的思想品德优质课比赛,听了专家评课,发现一节课一般分三至五个环节。如《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分为:环节一,视频导入,引发思考;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三,活动探究,情景演练;环节四,归纳小结,感悟提升。在湘教版《珍惜我们的生命》一课,教师这样安排:环节一,生命之美(导入新课);环节二,生命之贵(提出问题);环节三,生命之坚(观看材料讨论);环节四,生命之责(分析、感悟);环节五,珍爱生命(理解收获)。这些环节一般分为导入、合作探究、互动、感悟收获等等。那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应注意什么呢?

一、导入环节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设计得好,可以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

新课导入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思维活动激活,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如设计的问题要引起学生思考,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健康上网 文明交往》一课中,教师列出一些有趣的QQ签名,并提问:同学们有QQ农场吗?你们的网名是什么?有几颗星了?这样课堂气氛一下被激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要结合本课内容,又要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学生注意。导入在时间上不宜超过三分钟。导入后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维目标,让学生更明确学习方向。如一位教师在《战胜挫折》一课中做了以下展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后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知识目标: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教师简要介绍后,师生带着目标进入下一个环节。

二、让学生“动”起来的环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指导行动。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一)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有的老师由于怕浪费时间,不愿组织小组活动,或怕活动场面过于活跃难以控制等。然而让学生动起来,取得的教学效果会好些。一位教师在上七年级《劳逸结合》一课时,让两个小组参与活动,在两个沙盆中把沙装入一个保鲜袋,看哪组装得多而且快。结果有一组因袋子超重破裂开来,而退出比赛。这时教师叫停比赛,问学生:两组同学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回答:努力装更多的沙进袋子里。教师继续问:袋子破了的那组算成功吗?他们努力了吗?为何没达到目标?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了结论,超出了必要的限度会适得其反,进而明白劳逸结合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脑子动起来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 “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因此我们设计问题时必须联系生活,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讲。例如在《感受责任》一课中,教师选取播放温州动车事故视频。让学生看到事故现场有不同身份的人出现,有车上工作人员、乘客、消防人员等等。向学生提问:这些人分别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学生综合各种回答能认识到在社会中不同角色应承担相应责任。教师接着问:你在一天当中会有哪些责任?当你与不同人打交道时角色会有哪些变化?又承担了哪些责任?学生能从自身出发,感知多重角色多种责任。又如在八年级《偶像与自我》一课中,对于偶像李宇春的情况学生争相发言谈体会,有的说她长得漂亮,有的说她长得帅气,有的说她歌唱得好。教师再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她?学生讨论热烈起来,有从审美方面来谈,有从时代发展个性自由方面来谈,有从个人奋斗成功方面来谈,有从平民成功的亲近感来谈……总的来说讨论很成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主流见解。

(三)紧靠教材,让学生动手整理知识

很多上研究课、公开课的老师都会花大量精力去补充素材,为的是新奇,为的是与众不同。回归到我们的现实,常态课中理所当然应以教材为主,讨论思考都应以教材的内容来展开。例如在七年级《家庭保护,学校保护》中的“辍学风波”“上课的权利”等事例相当贴近学生实际,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对家庭和学校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责任有更深的认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是认知深化的过程,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如有教师形成了一定模式,本课收获:1.新名词 ;2.主要观点 ;3.我的感悟 。

让学生整理后,当场让两三个学生把自己的成果读出来。接着教师对其进行点评,让学生达成共识。

三、 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完成理解感悟的任务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应用能力,起到深化认识的作用。如在学习七年级《秩序与规则》一课时,笔者结合时事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1.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改变上述问题?2.需要一种什么规则来维持秩序?谈谈对此类规则的认识?多数学生能引用到“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秩序”“规则有强制性,要改变这种无序状态,必须靠强制性规则,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规则必须接受惩罚”等知识来回答。又如在学习了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后,笔者设计了这样题目:在备受关注的李某某强奸案中,因李某某未满18岁,司法机关宣布不公开审理。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学生能根据所学思考后作出回答。

在每一节课,最好都留有几分钟,由教师精心选择一些与本课有关的素材,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组织者,把学生引领进入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学生是主体,他们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评。从时间上看,导入用时约3分钟,学生“动”起来环节约25分钟,后10分钟是课内思考交流和练习的时间。科学的时间分配,能很好防止拖堂现象。设计各个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取舍一些内容,以保证能完成教学目标。

篇10: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文/杭 冰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新课标中又安排了很多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新课标;思想品德;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初中思想品德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

我校一直以来都是贯彻落实“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1.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以学案为主。

3.交流展示学习内容。

4.课堂研讨部分。

5.当堂达标(巩固练习)。

6.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小组互助式教学:以学案为主,先自学,后对学案研讨。这就需要教师先了解课标要求,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案,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书写能力,必要时要展示到黑板上进行强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当然要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特别是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讲清楚,这样效果就会好很多。

例如,有一课是讲男女学生之间如何正确地交往,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我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做好笔记,笔记主要记在书上即可。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

如果课上不进行交流展示、当堂达标(巩固练习),学生做题时的答案有很多口语化,不注重语言,知识零乱。而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经过调查,才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比留作业要好很多。学生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和拓展。只要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有意地渗透某些课程与中考之间的关系。

篇11: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河北省肃宁县南于庄中学

王素婷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还要转变教师角色,变教为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储备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思想品德

学生

主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要发展离不开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是抓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初中品德教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积极探索其新的教学方法是面临的形势,更是我们的职责。新课程改革为思想品德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我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下面浅谈一下我本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看教师,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不断提高素养,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在实施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各种挑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就要求教师:

(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

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有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我在参加继续教育的同时,还经常在上网充实各种知识,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空间,和许多同行交流教学经验。

(二)、勇于反思。将每一节课的心得体会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包括经验、教训和不足,甚至每节课的精彩之处也都记录在案,不断的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课程。

(三)、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尤其尊重学生的观点——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我们要仔细分析,适当的予以鼓励表扬,品德的某些观点应该是开放性的,所以在某些答案方面允许各抒己见,不能硬性统一。

例如在讲到八年级《财产留给谁》一节时,假如你中彩票三十万元,你如何分配呢?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异常热烈,有的同学说用这些钱中的一部分捐给希望工程,然后开一个服装厂;还有的说买一辆车,剩下的存进银行;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雅安地震后,灾民生活很困难,我会把所有的钱捐给雅安灾民。”这位同学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二、要转变教师角色,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授--受”关系,学生成了消极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融

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要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关系。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我们的作用更重要是激发学生的潜能。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对视来实现交流。教师不是简单观看,而是参与者,引导者。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少年能自强》一节时,我让几名学生组织了主题班会。组织者积极设计班会内容,搜集自强的名人故事、名言、歌曲,并布置教室,我肯定了他们的方案,并添加了几条建议,然后放手让他们去组织。学生表现很积极,全体学生勇于参与,非常热烈。学生们宣誓今后要做生活的强者。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而我却做了一名观众。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成了主体,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效果差。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创造自由欢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扩展课堂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这一章节时,因为初中生基本处在只花钱、不挣钱的阶段,开始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先组织学生调查家庭的消费结构,让学生了解到父母辛苦挣钱的不易,逐渐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合理消费。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不差钱》、《钟点工》等与消费相关的小品,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在恰当的时候引出相关的学习内容,明确细分问题,让好、中、差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使全体学生在与同学和教师的愉快、融洽的交流过程中,不断掌握了基本的课堂知识,更学会了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当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之后,定会因此而产生成就感,那么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便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打破传统的教师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毫无顾虑地提出问题,打破教师一言堂。

(二)、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对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毫无价值,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而应给予必要的引导,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提倡先思后问.鼓励学生不耻下问,一题多问等,教师作恰当适时的点拨,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切记一棒子打死。

(三)、引导学生自己解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独立回答的,教师决不能代替,回答不出的可给予必要的启发,可以采用同学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同学之间更易引起共鸣。解疑使学生有了合作探究、相互学习的机会,合作探究教会了学生的协调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培养了团队精神。相互学习使其进取精神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在必要时,作以点评,归纳或总结。做到引导答案,一树多果,画龙点睛。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刻苦钻研,积极探索,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开放思维,不断创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现代化服务。参考文献:

(1)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教育发展研究。(2)丁志旺.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改革[J].考试周

篇1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

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得愉快,学得得轻松,是每个老师追求的目标。学生爱听故事,我喜欢看故事,简单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受《小故事,大智慧》的启发,我把平时看过的有些经典故事及时记录下来,结合初中思品学科的内容,运用到课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上课轻轻松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选择其中四则趣味故事教学案例,并谈谈在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我则恰恰相反

英国作家萧伯纳是一个富有民主精神的人,他关注社会问题,同情穷苦人民,在自己的作品中不遗余力的抨击那些为富不仁的大亨,政客和贵族.因此因果所谓的上层人士对他有恨有怕.一次,他到伦敦的一条林荫小路上散步,映面碰上了一位大腹便便的富商.富商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驴子让路.”萧伯纳微笑着说:“我则恰恰相反”,说着笑着退到路旁

点评:自尊即自我尊重,指即不向别人卑躬屈漆,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自尊的人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与人相处,要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多一些宽容、豁达、开朗,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不要斤斤计较,但是对于别人恶意的侮辱和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捍卫自己的尊严。人格尊严不可辱!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我们要做一个自尊的人,绝不可以丧失人格,也绝不可以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故事的选择要针对主题,突出课本中的重点、难点,为理论观点服务。我们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选择萧伯纳的事例极好的证明了人格尊严不可辱的观点,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二、见到你很高兴

美国前总统卡特竞选时,大批记者蜂髶而至,烦不胜烦,一位爱事的女记者访问了卡特的母亲。女记者问:“你儿子说如果他说谎话,那么大家就不要给他投票,你敢说你儿子从来没有说过谎?”卡特母亲回答说:“那倒不一定„„”女记者很兴奋,忙问:“是什么?”卡特母亲微微一笑: “就像当你进来的时候我说的一样:见到你很高兴!”

点评:总统的母亲言外之意,其实她并不欢迎记者的采访,但是作为总统的母亲接受访问有时是必不得已的。总统母亲一语双关,即表达了对记者问题的不满,又保护了自己的儿子。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不说谎话。但讲诚信要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社会生活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诚信做人的根本不能丢,即遇到问题要坚持诚信的原则,不能因为人情、利益上的关系而放弃原则。另一方面,对待不同的人与事,运用诚信的智慧也是诚信做人所不可缺少的。比如涉及隐私问题、面对坏人、恶人我们能否实话实说?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信的原则,它体现着做人的智慧。

故事点评要及时到位,发挥画龙点睛功效。故事讲完,有些学生还没反应,老师三言两语,稍加解释,学生才恍然大悟。卡特母亲面对不怀好意的记者微微一笑、一答,充满诚信的智慧。

三、我们和小偷谈判

吴仪在担任中国外经贸部长时,为了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展开系列谈判,至今许多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当她与美国进行知识产权谈判时,由于当时中国仿冒风气正盛,美方当场讥讽吴仪道:“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吴仪她机敏而犀利地还击说:“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如此硬朗机智的作风,是我国外交史上的典范。

点评: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美国代表出言不逊,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心,虽然吴仪给予有力的反击,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但其中无疑暴露出一个事实:我国社会公众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许多别人的成果习惯拿来使用,君不见国内盗版音响制品、印刷品屡禁不绝,市场假冒产品屡见不鲜,这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损害了中华民族的长运利益。中学生可以创造智力成果,享有智力成果权,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拒绝盗版,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重树良好的国际形象。

典型故事富有启发,让人清醒。这件中国外交史上的成功案例在我们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值得我们反思:为什么美国代表称我们“小偷”?从中及时教育学生:我们要努力创造自己的知识成果,也要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

四、驴子得救了

一头老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要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哀嚎。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老驴,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里。这头驴子了解自己的处境,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脑瓜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竟然慢慢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的惊讶的表情中快步跑开了!

评析:人生难免有挫折,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生活中不总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但那往往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如同材料中驴子的情况一样,在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时而也会陷入枯井,被各种各样的“泥土”倾倒在身上。面对这种境遇,不同的人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人,急躁、烦闷、不安、怨天尤人,其结果只能是被落下的“泥土”所覆盖,成为挫折的俘虏;另一种人,则是挫而不折,乐观向上,轻轻地掸去落在身上的“泥土”,开拓进取,并从中炼就了坚强的意志品质。

寓言故事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巧用它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以加深学生对观点的理解。这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是什么?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激烈的讨论中不仅切入主题而且还得出结论:遇到挫折必须冷静看待挫折、乐观对待挫折、坚强战胜挫折。

上一篇:微电影公司创业计划书下一篇: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