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大气压

2024-05-27

实验探究题大气压(通用8篇)

篇1:实验探究题大气压

趣味实验探究

——大气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也受到重力,也象液体那样具有流动性,那么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有压强吗?

2.实验注意事项

①管子倾斜水银柱竖直高度是否发生变化?

②管子直径加粗,管中水银柱高度怎样变化?

③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吗?

1.气压增加,沸点升高;气压减 小,沸点降低

2.高压锅可以提高锅内气压,提高沸点

在液体和气体中。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

动手做一做

观看杜老师的两个演示实验,思考其中物理道理?

六、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个容器里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例1】

连通器原理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证明。现在请你顺着下面的思路来试一试:如图所示的连通器是一个U形的玻璃管,里面注入水。设想(想像)在最低处取:一个小液片AB,左支管中水柱高为h左,右支管中水柱高为h右,则:左支管中的水对液片的压强p左=______,对液片的压力方向向_______;右支管中的水对液片的压强p右=_______,对液片的压力方向向_______。讨论:如果h左>h右,则p左=_______p右,液体会向_______移动;如果 h右>h左,则p左_______p右,液片会向_______移动;如果液片不移动,则说明p左____p右,从而有h左=_______h右。

课堂练习【例2】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设计者是()A.奥托•格里克

B.马德堡

C.托里拆利

D.伽利略

【例3】

由于空气也受______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_______方向都有压强。

【例4】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

【例5】

著名的____________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例6】

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实验,大气压值约为__________帕。

【例7】

在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中,所用玻璃管的粗细与测量结果______,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 果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_____,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______。

【例8】

假如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管内上方为真空,大气压可支持约_________米高的水柱。

【例9】

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取决于()A.外界大气压强

B.外界大气压强玻璃管的粗细 C.外界大气压强和液体密度

D.外界大气压强和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例10】

把装满水的量筒倒置浸入水面以下,用手抓住筒底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之前,量筒露出水 面部分()A.是空的 B.有水,但不满

C.充满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篇2:实验探究题大气压

[提出问题]

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

2mL

水,振荡并观察现象。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从环保、操作等角度分析)。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

2mL

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

CO

②该气体是

O2

合理?

择的理由。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2mL

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气泡,木条复燃

该气体为氧气

2.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0.2g

加入5mL

6%的H2O2

溶液中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

固体剩余物中的MnO2

H2O2

分解有催化作

0.2gMnO2

5mL

a

(H2O2

溶液的质量分数)的H2O2

溶液中

平稳反应,放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

MnO2

H2O2

分解有催化作用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1.0g

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

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

残余物

固体剩余物中无

b

【实验分析】

(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内容:a、b;

(2)实验

2的目的是;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

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查阅资料】

Ⅰ、KMnO4

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6KMnO4

2K2MnO4+K2Mn4O8+4O2↑

②KMnO4

KMnO2+O2↑

Ⅱ、相对分子质量:(KMnO4:158

O2:32)

(4)16gKMnO4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发生反应①,生成O2的质量为

;若同时发生反应①②,生成O2的质量范围是。

(保留二位小数。提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①a:6%

b:KMnO4

分解后的产物中没有

MnO2

②和实验

进行对比,确定

MnO2的催化作用

③可能是分解后产物中其他物质起催化作用

③6.48g

2.16g

2.16g~3.24g

3.张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一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泡产生,木条

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反应速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锰

实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

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明显现象

解的催化剂

实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请你帮张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1)在张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2)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

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

铜片变黑

(填甲、乙、丙)的错

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

可能

气中的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

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取下胶塞后的现

乙的猜想正确

封好胶塞,并加热,趁热取下胶

象:

塞,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主要现象

取少量原料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

溶液变浑浊,且有明显放热

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试剂

A

无明显变化

向白色固体中加入试剂

B,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试剂

A

白色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试剂

A

变浑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有少量气泡木条不复燃

氢溶

很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Al2

O3,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的气泡木条复燃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操作

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物质

MgSO4

Na2SO4

(NH4)2SO4

H2SO4

溶解度

35.1g

19.5g

75.4g

与水任意比互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

溶液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①成立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原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并跟标准比色卡对照

溶液

pH

小于

猜想③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猜想④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

式)

(2)

剩余固体成分中

一定含有碳酸钙.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猜想(B)正确

猜想(C)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

入,静置,观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观察

结论:

猜想成立;否则,另一位同学猜想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

燥的pH

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

(填“>”、“=”或“<”)7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

A,B,C

三支试管取样,然后各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A

B

C

A

中的物质是食盐水

B

中的物质是稀盐酸

C

中的物质是澄清石灰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

M

溶液于试管中,向其

中滴加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

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

A、B

两支试管中,A

中加入

CaCI2

溶液,B

中加入

A

中产生白色沉

淀,B

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成立

篇3:密度探究性实验题解题方法导航

一、固体密度测量方法

1. 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密度:

我们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用刻度尺测固体: 长( a) 、宽( b) 、高( c) 、直径( d) ,利用几何知识求出体积V( 如长方体的体积V =abc、正方体的体积V = a3、圆柱体的体积V = Sh等) . 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 = m/V求出物体的密度。

2.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不溶于水) 密度:

( 1) 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即ρ物> ρ水) : 1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m; 2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系住被测物体慢慢浸没水中,读出被测物体和水的总体积V2; 4由ρ = m/V求出被测物体的密度

例1五一节,晓丽老师在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 ρ金= 19. 3×103kg / m3) 。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 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 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组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 1) 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B____(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

( 2) 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端调节,直到指着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 3) 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___g; 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____cm3

( 4) 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____g /c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

( 5) 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__________。

解析: ( 1) 在测量固体的密度时应先称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再测量待测物体的体积( 防止水对物体质量大小的影响) ,所以测量顺序应为: A、B、E、D、C。

( 2) 调节天平在水平面上平衡时要将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调节,图甲中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所以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 3)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指示的数值之和,所以饰品的质量为: 182. 6g;

饰品的体积等于量筒中两次液面示数的差,所以饰品的体积为:10cm3

( 4) 由密度公式ρ = m/V可得饰品的密度为: 18. 26g /cm3

( 5) 要想测量饰品的体积,必须将饰品浸没在液面之下,同时将饰品放入量筒后,量筒中的液面又不能超出量程,所以适量的含义是: 水要浸没饰品且饰品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

答案: ( 1) E、D、C( 2) 右( 3) 182. 6g; 10cm3( 4) 18. 26g /cm3( 5) 适量的水是指水要浸没饰品且饰品放入后不能超过量程.

( 2) 物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即ρ物< ρ液) : 由于物体放入水中后漂浮于水面,不会自动沉入水中,要想把物体全部浸入水中,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针压法”: 即用一根大头针的针尖或横截面积很小的铁丝将待测物体压入水中; 根据量筒中液面的变化测出物体的体积.助沉法: 在待测物体的下面用细线系住一密度大于水的物体( 如: 小石块等) 先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把密度大于水的那个物体完全浸入水中,测得液体体积V1,则该测物体的体积V物= V2- V1,其它的实验步骤和方法仍和ρ物> ρ液的固体密度测量方法一样。

二、液体密度的测量

用烧杯取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为V. 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求出被测液体的密度。

例2小明用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老醋的密度。

( 1) 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

( 2) 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 测量步骤如图12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 填字母代号) 。

A.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

B. 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

C. 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

( 3)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 老醋的密度是____㎏/m3。

【解析】( 1) 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所以左盘高,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 在调平过程不能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 2) 要正确测量醋的密度,需先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

( 3) 由图知,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总= 50g + 20g + 10g + 2. 4g =82. 4g

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剩= 20g + 10g + 5g + 2. 4g = 37. 4g

量筒中的醋的质量为m = m总﹣m剩= 82. 4g﹣37. 4g = 45g

醋的体积为V = 40cm3

所以醋的体积为ρ = m/V = 45g /40cm3= 1. 125g / cm3= 1. 125×103kg / m3

【答案】( 1) B; ( 2) BCA; ( 3) 1. 125×103。

巩固练习大展身手

1、一种由贵阳味莼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味莼园”酱油,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杨浩同学观察到这种酱油的瓶壁上标有“净含量: 500毫升”字样。于是他想: 如果这种标注是准确的,则只需用一架天平和一个能够装得下酱油的空瓶即可测出酱油的密度:

( 1) 他的实验步骤是: ( 用相关字母表示出所测的物理量)

1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

( 2) 则测量酱油的密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 3) 实验后杨浩同学分析到: 即使瓶上标注的体积非常准确,以上方法由于_____的原因仍会给实验带来较大的误差。如果要进一步减小测量误差,则只需将空瓶换成_______即可。

2、贵州凯里是少数民族苗族的故乡,盛产苗银制作的银饰,小丽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苗银的密度。

( 1)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 2)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苗银块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苗银块的质量为)______g。

( 3) 他发现苗银块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苗银块的体积:

a.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苗银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苗银块;

b. 先往量筒装入3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苗银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

( 4) 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苗银块的密度ρ为______g /cm3。

( 5) 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苗银块的瓷片密度值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

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 1) 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 2)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

( 3) 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2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ρ矿泉水=______; 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简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 1) 、( 2) 的基础上,只对步骤( 3) 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的步骤( 3) 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容: A。____;+ B。______________ .

4、在“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 1) 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 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 2) 天平平衡后,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人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此时测出小石块质量为52g;

( 3) 用细线拴好小石块,放人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结果如图18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

( 4) 该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 /m3.

5、妈妈在做菜时问小刚,你知道花生油的密度是多少吗?

( 1) 小刚想: 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__的。

( 2) 小刚带了一些花生油到学校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玻璃杯中盛上花生油,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06. 2g( 已填入表中) ;

2把玻璃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的一部份( 如图a) ,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并填入下表中;

3把玻璃杯和剩余的花生油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砝的位置如图b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油的质量填入表中;

4计算出量筒中花生油的质量和密度,填入下表中。

6、某一金属球,疑似铜球,其质量为890g,体积为120 cm3,判断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若为空心,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球的质量变为多少?

7、一块质量为 18kg 的冰块,它的体积是多少? 它全部熔化成水后的质量是多少? 水的体积是多少? ( 冰的密度为 0. 9 ╳ 103kg / m3)

8、有一种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 02g。为了测量它的体积,把它放入一盛满水的量筒中,测得溢出的水质量为1. 8g,求制作纪念币的金属密度。

9、有一块质量为9g合金块由甲乙两种金属组成,其中甲金属密度是2g /cm3,乙金属密度为5g /cm3,合金金属密度为3g /cm3,求组成这块合金的甲乙两种金属各自质量。

10、郑小胖家的一只瓶子,买0. 5kg酒刚好装满. 小胖用这只瓶子去买0. 5kg酱油,结果没有装满,小胖以为营业员弄错了. 现在请你思考一下,到底是谁弄错了? ( 通过计算说明)

【参考答案】

1、( 1) 1用天平测出一瓶原装酱油的质量m12将瓶中酱油倒入空瓶中,用天平测出空酱油瓶的质量m23算出酱油的密度 ( 2) ρ = ( m1m2. ) / V ( 3) 酱油倒不干净量筒

2、( 1) 平衡螺母 ( 2) 32 ( 3) 4 ( 4) 8 ( 5) 偏小

3、( 3) ρ = ( m1- m2) /V

A、将量筒中部分矿泉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B、读出量筒中剩余矿泉水的体积V'。

4、( 1) 右 ( 2) 取下最小砝码,移动游码 ( 3) 20( 4) 2. 6×103

5、( 1) 正确 ( 2) 58. 2; 48; 60; 0. 8

6、空心; 910g

7、0. 02m318kg0. 018m3

8、8. 9g / cm3

9、m甲= 4g; m乙= 5g

篇4:杠杆探究实验题赏析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1(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 边旋一些(左/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1(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1(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

组实验更好,理由是 .

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器材的使用及其实验步骤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又体现出过程和方法的目标的检测.

在问题的设计方面,通过“如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能通过观察图像得出“杠杆左低右高”的信息,跳出了传统实验题靠背步骤、背原理、“照方拿药”得高分的怪圈.根据观察得出的信息,提出如何通过调节“左端”的螺母实现杠杆平衡问题,它考查了科学探究活动分析和推理能力.在第2小问要求同学们“选择哪种方法更好”,突出了同学们探究活动的感悟和体验,全面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最后1小问,要求同学们对两种方法做出评价,考查科学探究的要素问题.

答案 (1)右;(2)二;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取力臂.

例2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N、l1=20cm、F2=4N和l2

=30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 .理由是: .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 .

(4)如图2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端将下沉.

分析 该题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问题情景是“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这种设计打破了“听实验”就能解答题目的弊端,不经历实验过程、不能真正理解实验的同学是难以得分的.这体现了物理命题能力立意的导向.

答案 (1)左;(2)不能得出探究结论;因为一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3)杠杆在水平位置的实验方案好,便于测量力臂;(4)右.

我们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制订计划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本题突出了科学探究中评价这一要素.

要正确解答评价问题,必须了解什么是评价,什么是科学探究的评价,如何评价.

评价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要素,它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结论的正确与错误、证据能否支持结论等等.

要答好探究实验评价问题,应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探究实验活动的安全和规范性;(2)实验步骤顺序的合理性;(3)记录数据和收集证据的真实性;(4)数据处理方法的科学性;(5)证据支持结论的可靠性等.

篇5:实验探究题大气压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两个未贴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存放银白色金属片。到底它们是哪两种金属?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2)在进行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可能是锌银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

是。

(3)小明同学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X、Y的活动性。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ABCDE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②。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装置相连并产生什么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说出它的一个重要用途。

3.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新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说明情况________(填序号)是不可能小红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在同学们的合作下,他们顺利完成了探究任务。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溶液,由

【反应与体会】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6.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0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Na202能跟C02反应生成0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用X表示);它也能跟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式为:2Na202+2H20=4NaOH+0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③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④若A装置产生的C02中混有水蒸气,要检验干燥的C02能否与Na202反应生成O2,以上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

(2)为探究X是哪种物质及其有关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实验。

①有同学猜想X可能是酸、碱或盐中的一种。通过对物质组成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X肯定不是酸和碱,理由是。

②同学们通过讨论和实验证明了X是Na2C03。以下是他们设计的有关Na2C03性质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卷首资料

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水煤气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某水煤气样品可能含有CO2、CO和H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水煤气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一:(1)将该水煤气样品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看到____ __,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2.实验二:(2)为了证明该水煤气样品中含有CO,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该气体样品中含有CO。

请回答:

A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硬质玻璃管内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3)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

(3)小张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密,做了如下图的改进:则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以肯定该水煤气样品中一定含有CO。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

(1)为避免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一氧化碳,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C装置中NaOH的作用是。

(2)实验开始时,应(填“先加热再通CO”或“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反应方程式

为。

(4)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请写一物质的化学式)。

9.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ABCDE

(1)仪器A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仪器B的作用是。

(3)仪器E中的现象是。

(4)若仪器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若仪器D增重a 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篇6:实验探究题大气压

从近三年平凉中考化学试题来看,综合性实验探究作为压轴实验题,考查的专题都是科学探究,考查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初中化学实验的全部内容,量大、面广、点多,给复习备考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这样的题目以简答题的实验报告的形式出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中考成绩,也关系到备考的成败。在分析试题时我发现,近几年的综合性实验探究题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条件、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2.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实验探究

例1:(猜想与假设)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C2H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大家做出以上推断的理由是————。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例2:(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物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I.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II.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I,他的实验是———。

3.常见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方法的实验探究

例:(实验探究)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4.生活化学(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应用;硬水和软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的实验探究)

例:(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倒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

5.金属、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例:小明和小红取含有碳酸钙的沉淀物进行实验:取少量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此可见,中考化学综合性探究实验的考查,绝不会脱离课本,而是对课本内容的升华和拓展。因此命题时必然会从课本的重点、难点内容出发,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衔接。

二、中考化学综合性实验探究题复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考考查的内容源于教材,又稍高于教材。而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经常存在对基本操作的细节把握不准确,对化学基本原理掌握和运用不够扎实和灵活以及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问题。若要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就必须兼顾以下三点。

1.对课本基础知识再巩固

中考探究性实验题都是以课本实验为原型,经过改造、拓展、深化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其考查核心通常是实验双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这类试题往往给学生的感觉是似曾相识,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得分容易满分难。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复习内容,以填空题的形式为学生重现课本实验内容,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主动构建知识网络,感悟和体验实验细节,以提高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解释结论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由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不平衡,在教学和复习中往往存在分层教学的矛盾:照顾好学生,其他学生就会跟不上进度;过分强调基础,好学生又吃不饱。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设计自主复习方式,在学生重温课本内容提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现并大胆提问,师生共同探讨,促进复习效果的提高。

3.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创新、思维能力

篇7: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特点,注定了考试命题必需围绕实验探究这上根本主题。那么,在新课标视角下实验与探究题有哪些特点,由这些特点引发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呢?

【关键词】实验探究;题型特点;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各科目的教学要求已由传统的“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方向转化,初中物理学科也不例外。近年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指挥棒”的中考招生考试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物理试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以考实验的题型及命题的角度为亮点。“过程与方法”以及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特点,注定了命题必需围绕实验探究这一根本主题。物理中考试题中的实验与探究题题型所占分值远比课改前要多,内容在不乏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基础上,使经典内容题型不断创新;增加的实验探究题(专题),成为整个中考试题的亮点。可以说,把握好实验探究题型的教学,将使自己的学生在中考中能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新课标视角下实验与探究题有哪些特点,由这些特点引发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呢?

1.由“三维培养目标”想到的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理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将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它体现了能力本位和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它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新课课程标准下“实验与探究”题型的特点

2.1 以科学探究为主线,突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例1 小华总结两年来所做的探究实验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需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显示出来。

例如:图1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木板上做____________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间接显示摩擦力的大小;乙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间接反映出来的。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往往采用控制变量法。

例如,要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压力,同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做实验时我们改变压力的具体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研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___________并让它们从_______________由静止滑下。

这类题目提醒学生,要学会从看似不同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点,体验归纳这种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时涉及到物理学中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既关注学习方法,又注意

研究方法,这是题目的创新之处。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两个:探究滑动摩擦力实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这都是物理中比较重要的实验,一般中考卷几乎都会涉及到。

2.2 以科学探究为背景,强调对应用能力的考查

例2:在《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中。下表给出了实验中所用到的导体情况,选择了A、D两根导体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_____是否有关;选择C和_____两根导体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的两根导体是_____(填写导体代号)。

本题是以《研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它是物理学研究问题采用较多的一种探究方法,也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且有效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大多蕴含着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且一般只用来定性地研究问题。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见到、熟悉再到试着做,从而掌握这种研究方法,让他们认识到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推理的产物。使他们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揭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为将来进行定量研究在方法上给学生打下基础。

2.3 加强科学、技术和社会(即STS)相联系,使学生了解科学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类:接受、反应、价值评估、组织和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布卢姆等人指出,在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之间做出划分,是为了便于分析,完全带有主观任意色彩。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每一种情感行为都有某种类别的认知行为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新物理教学要使学生能从情趣中学习物理,考试题型也如此。

新《物理课程标准》十分突出一个重要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它力求贴近生活,强调物理教学的内容、教学空间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熟悉的环境,能使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保持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而且能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对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否能把物理概念和规律同具体的生活情境有机地联系起来,是题目的难点所在,也是课标新增加的内容,已逐步成为考试的热点。

3.几点思考

3.1 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理论主要以哲学认识论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依据,阐述知识、技能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有效教学的一般过程、模式、原则和方法,它对于知识的心理本质等具体问题的回答是笼统、含糊的,用这种教学论指导教学设计,常常导致教学目标的笼统、含糊,于是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只能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论基础上的教学论反映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明确陈述作为教学目标的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然后对学习结果的类型及有效学习的条件进行分析,由此而导出教学的过程、方法。因此,现代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习,让自己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传统教学模式尽快过度到“学有定律,教有优法”这一科学的教学模式。

3.2 转变消极观念,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俗话说:“眼过三番,不如手过一遍”,与其搞大量实验探究题的“题海战术”,不如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探究教学,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识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新物理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学习。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方式,也是教学内容,是这次课改的核心内容。从初中物理新教科书内容来看,除了原有体现科学探究教学内容的实验外,还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转化为新教材的探究性实验,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探究内容,其形式不仅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还有家庭小实验、小制作、调查与研究等。新教材也针对了农村学校缺乏专门物理器材而列出了有效利用家庭、生活中废旧物品开展实验的做法。因此,教师不应总是埋怨器材不足、实验场所缺乏等客观因素,消极对待科学探究,而应充分挖掘并且利用这些科学探究的素材,广泛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懂得认识未知事物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3 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物理新课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承。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适当地降低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定量要求少了,对解释现象、科技、人文的意义等要求多了,同时又增加了一些了解性知识。对学生的知识难度要求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科学素养要求高了。它淡化了不同科目之间的区别,有意识地突出了不同科目之间的相互渗透,因而对物理教师的素养要求更高,知识面要求更广,使物理教学的难度更大。中考物理题中的实验探究题,以新课标为命题指导思想,它的特点折射出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及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的要求,使我们看到了教改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必需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更加重视实验探究的教学,并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导向素质教育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2] 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3] 《物理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8:例谈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一、提出问题

1. 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 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 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例1利用家庭生活用品可以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食盐、食醋、纯碱均为家庭厨房中的物质, 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完成的实验为 () 。

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B.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鉴别食盐和纯碱%

D.制出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食盐的主要成分为Na Cl, 食醋的有效成分为CH3COOH, 纯碱的主要成分为Na2CO3;检验Cl-需要Ag NO3和稀硝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 CO3和Mg (OH) 2, 用食醋可以除去;用食醋可鉴别食盐和纯碱;用食醋与纯碱可制CO2, 故答案为A。

二、猜想与假设

1. 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的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

2. 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例2在实验室里, 小侯同学对一瓶盐溶液进行探究实验, 首先观察到该溶液澄清透明, 然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取两支洁净的试管, 分别倒入少量该盐溶液。

第二步: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投入某种金属, 发现有新的固体生成, 同时得到浅绿色溶液。

第三步: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氯化钡溶液, 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加入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 小侯同学做了两种猜想, 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分析:加入Ba 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 则这种沉淀可能是Ba SO4。加入金属后, 溶液变为浅绿色, 说明加入的是Fe, 生成的是含Fe2+的盐溶液。

答案:Ba SO4、Cu SO4、Fe、Ag Cl、Ag NO3、Fe。

三、制订计划

1. 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 提出活动方案, 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2. 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 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例3已知在稀硫酸中存在H2O分子、SO42-离子和H+等粒子, 稀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你认为是稀硫酸中的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 (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

思路:探究实验设计, 变量控制是关键。如何控制好变量呢?首先, 要研究清楚影响的因素 (变量) 有哪些?然后选定一个变量 (被测变量) 进行测量, 将其他因素或条件设置成相同的。一般有几个变量即要设计几组实验。

解析:本题是有关物质性质 (H2SO4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的探究实验。题中已给出可能的因素有三种, 严格意义上讲, 应设置三组实验, 每次控制两个变量, 对比一个变量。本题要求假设一种粒子 (一个变量) , 则只需二组或一组实验即可。

设计方案一:取稀HCl、稀H2SO4和稀HNO3于三支试管中,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变红, 则三支试管中均有H+和H2O;另取少量蒸馏水,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不变红。

设计方案二: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蒸馏水和Na2SO4溶液, 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说明水和SO42-均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所以是稀H2SO4中的H+使石蕊试液变红的。

四、进行实验

1. 能积极地参与化学实验。

2. 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3. 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例4将等体积未知浓度的KCl溶液和Ag NO3溶液混合, 有白色沉淀生成, 充分搅拌静止后, 此时混合溶液中是KCl过量, 还是Ag NO3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确定是上述哪一种情况?请你写出探究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解析:

步骤一:加入Ag NO3有白色沉淀, 说明KCl过量, 若无沉淀生成可能Ag NO3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已加Ag NO3, 且Ag NO3是过量的, 若要鉴别Ag NO3是否过量应另取原混合液。

答案:步骤一: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 逐滴加入Ag NO3溶液。

步骤二:另取原混合液的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 逐滴加入KCl溶液。⑴有白色沉淀生成:Ag NO3过量。⑵无沉淀生成:恰好完全反应。

五、收集证据

1. 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

2. 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3. 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 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 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例5铬 (Cr) 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 具有良好的光泽度和抗腐蚀性, 常用来镀在其他金属的表面上。铬同铁、镍组成的合金可以制成各种性能的不锈钢。某校化学研究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 过程如下:

[做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1) Cr、Al、Cu金属的密度;

(2) Cr能否与酸反应;

(3) Cr、Al、Cu三种金属的导电性。

[设计实验]同温下, 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 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 观察现象。

A.除去氧化膜, 利于直接反应;

B.使用表面光亮, 易观察现象;

C.使金属温度相同, 易反应。

[记录现象]

六、解释与结论

1. 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2. 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 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 得出正确的结论。

4. 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 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提出问题]这种黑色不溶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这种黑色不溶物可能含碳。

[解释与结论]因此小亮得出结论:

解析:将一块生铁与稀盐酸反应, 观察到生铁表面出现气泡, 同时发现反应后的液体中有黑色不溶物。可提出 (这种黑色不溶物是什么?) 依据所学知识 (生铁中含有碳元素) 和实验现象 (得到的是黑色不溶物) 进行假设和猜想 (这种黑色不溶物可能含碳) 。依据碳在空气中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这一性质, 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并进行实验, 最后的解释和结论也应从实验中得出。

答案:气泡、二氧化碳 (CO2) 、澄清石灰水、含、不能。

七、反思与评价

1. 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2.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 对探究活

动进行反思, 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3. 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例7在工业上, 精炼铜、镀铜以及制造各种铜的化合物时, 都要应用硫酸铜, 某工厂用硫化铜 (Cu S) 制硫酸铜, 拟选择两个方案。

方案 (1) :Cu S是在硫杆菌 (催化剂) 的作用下跟空气中的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 SO4。

方案 (2) :高温煅烧硫化铜, 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跟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从环保角度考虑, 发现方案 (2) 生成了会污染空气的SO2, 而方案 (1) 只生成了一种产物Cu SO4, 是一个绿色方案, 故应选择方案 (1) 。

实验方案评价的方向比较多, 一定要从题目要求的角度, 如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可操作性等展开评价。

八、表达与交流

1. 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2. 与他人交流讨论时, 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例8皮蛋味美营养好。小军购得一包标有如下说明的药剂:

为研究皮蛋的腌制机理, 小军认为首先要研究浸泡液的成分。实验时, 先取适量的上述药剂溶于足量的冷开水中, 过滤, 取滤液。

⑵滤液中除一定含有Na OH和Na Cl外, 还可能含有什么溶质?这是小军将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若你是小军, 请你对该滤液中可能存在的溶质做出一种猜想, 并开展探究。

解析:配料中的三种物质都溶于水, 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我们可以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能否发生反应, 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由于三种物质的量没有确定, 因而不能确定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应根据反应物的量推测滤液中的溶质。

答案:⑴Ca O+H2O=Ca (OH) 2;

上一篇:2020年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下一篇:小班科学教案《磁铁找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