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市场分析

2024-06-08

中国种业市场分析(共9篇)

篇1:中国种业市场分析

中国种业:以优质服务争夺终端市场

2006年种子市场竞争最大的特点是:竞争焦点由以品牌为导向转向以服务为导向,由品种竞争转向渠道竞争;营销方式由传统坐商转向行商或游商,千方百计出新招争夺终端市场。例如网络直销、品种评比、现场观摩、高产示范等。

谁在优质服务上取得主动权,谁就能赢得农户的信赖并扩大终端市场。

点评:在计划经济时期,一般每年从10月开始,客商临门,生意兴隆,到春节时种子即已告罄并开始盘点庆功了;进入市场经济,种子连年供大于求,营销模式创新在种子推销和宣传中愈来愈显示重要的地位。2006年种业老板争夺终端市场在服务方面采取了许多新招,例如开展良种入户高产竞赛,组织农民技术培训,良种送进千乡万户,邀请种粮大户现场参观,把种子交易延伸到乡、村一级,有的公司甚至可以让满意种子进村入户,把技术随种子送至田头地边,让农民看得见、信得过。发生了质量或技术问题,技术人员及时服务到田间。

以内蒙古丰垦种业公司开展良种入户玉米高产竞赛为例。该公司联合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春季制定方案,夏季检查落实,联合测产验收,评选出高产农户以及技术推广人员给予奖励,最后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震撼人心的宣传深入千家万户。可以认为,以种子公司为主体的良种入户模式,是育种、营销、技术推广“三结合”的一个发展方向。

篇2:中国种业市场分析

1.中国种子集团公司2.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3.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4.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5.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6.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四川国豪种业有限公司8.黑龙江北大荒种业集团有限公司9.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10.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三北种业有限公司12.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13.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14.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15.辽宁丹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16.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17.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8.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19.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20.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21.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22.江西省种子公司23.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24.新疆康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5.成都市种子总公司26.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7.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8.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9.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30.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1.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32.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33.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34.重庆市种子公司35.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36.山西天元种业有限公司37.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8.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39.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公司40.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41.内蒙古大民种业有限公司42.四川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43.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

44.河南省滑县种子公司

45.铁岭郁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46.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

47.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

48.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49.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

篇3:中国种业市场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下,伴随中国入世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和加快。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如孟山都、杜邦、先正达等均早已入驻我国,以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资金先后进入我国育种行业和种业市场,其带来技术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如何在新时期认清当前新形势,研究出应对新问题的政策、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农业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使我国种子产业进入了一个有法可依、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1]。

种子市场正在形成一个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型综合市场局面。认真审视研究目前我国种业市场的发展格局和现状,对于分清形势、加强种子管理、做好统筹等工作十分必要。该文拟对当前国内种业市场新形势作一简单分析,明确当前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国内种业市场现状

我国种业市场由计划走向市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具体表现为5个方面:一是市场潜力巨大,但种子商品总量低。目前的商品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二是社会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偏低。2000年统计数据表明,种子产业年销售额200亿元,种子行业增值额约150亿元,贡献率达30%~40%,但大田作物毛利率仅15%~30%,严重偏低。预计未来10年将达到800亿元,毛利率也将上升至40%。三是种子供应量大,但优质新品种少。水稻种子主要以杂交稻和常规稻为主,分别占45%和55%。目前,市场上的种子品种仍无法满足生产需要,高产、优质、专用、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种较少。四是市场经营主题多,但竞争力较低企业少。由于国有种子公司长期垄断市场,出现了“多法人、小规模、少网络、低效益”的现象[2]。全国有近7万家国有种子公司和生产经营实体,平均年销售额仅为450多万元,年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的种子企业不到100家,超过1亿元的仅7家,市场份额小于2%,净资产都不超过10亿元。五是市场秩序开始建立,但市场运作效益偏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必将进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也必将放开种业市场,成为世界种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种子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难以很快适应,其走出国门显得非常困难,再加上我国种业市场本身不健全、不规范,严重阻碍了市场本身的发展[3,4]。

认清这些基本特点有助于规范种子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适应国际种业贸易发展需要,采取必要应对措施,为“十二五”我国种子行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参考。

2 种业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目前,我国种子市场竞争无序、竞争过度,国营、民营、个体3种类型的种子企业竞争激烈。从当前种子市场看,国有种子公司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民营企业的崛起并没有给其带来太大冲击。国外种子企业纷纷入驻中国,他们基于对中国市场的考虑:国内种子市场发展已相当成熟,农民也由盲目购买转向理智选购;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带来了种子企业的变革,国有改制、民营异军突起,使市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国有企业由单一的政府调节向市场调节转化,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使种子企业数量增加,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艰难。

农村是种子企业竞争的主战场。如登海种业、奥瑞金、丰乐等,一方面具有效益较好的产权品种经营,另一方面创造大陆品种边际效益,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后起的种子企业没有过多的品牌,以低价吸引顾客,靠促销及返利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且气势逼人。国有企业的地位岌岌可危,因而不得已采取低价手段或同样的力度促销、返利,希望能借此推动种业市场的销售[5]。相比之下,大企业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势,而小企业的发展经营日趋艰难。

以上这种现象表明,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规模竞争,品牌和服务在目前还未被人们充分重视和利用。而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无疑这两者是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

3 种子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种子企业虽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农民的购种习惯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密植品种将是趋势。种子市场渠道发展趋势是从市级到县、乡、村,未来发展重点应是示范型零售商。

近年来,种子市场有被种子企业忽视的趋势,即有些企业正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有些甚至直接跨过乡级,开发村级网络,开设专卖店。未来重营销策略的公司将取代粗放型开发企业。将来县级或地级经销商只是配送商或配送中心。伴随农民文化程度的提升,购种也将从盲目型转变为理智型。重质量、重服务的种子企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导者。

4 种子企业面对新形势的应对措施

4.1 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宏观管理

根据我国种业市场现状,特别是针对新情况、新局势,需从产业发展自身优势进行再思考、再认识,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忧患意识,精心策划,加强宏观管理。既抓好经济发展总量问题,又体现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学会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种业经济工作,逐步转换现实优势,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提高竞争优势。联系种业市场实际情况,学会用新的理念思考和研究种业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把握经济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大力破解种业发展难题,实现从数量到质量和效益的转变,从而推动行业经济全面发展[6]。

4.2 抓好品种基础,规避种业风险

种业风险是指在种业经济中由于特定环境、特定时期导致种子企业、行业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育种缺陷、开发应用缺陷、种子质量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企业管理和决策风险、自然气候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种业风险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需加强防范意识。目前,对国内大多数种子企业而言,品种优势仍然大于品牌优势,大公司也存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品种销售较好的现象。自然条件、市场和渠道多样性要求主体多样性,这是各大公司纷拥而上搞育种的原因。加上基础不一,水平、方法参差不齐,结果也大相径庭。育种工作受限范围大,因而需和市场一样放开,扩大交流,取长补短,节省资源,提高效率。抓好品种是基础,由此进一步有效规避种业风险。我国企业尤其要针对近几年种业市场的供需实际,逐步学会预测掌握市场变化规律性和不确定性,不断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适应企业生存发展需要[6]。

4.3 保证生产顺利,营造销售艺术

生产是经营的基础和保障,没有生产,企业就是无源之水。目前,许多小公司在生产上的风险大于经营,抓好生产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培育生产基地。稳定的生产基地对种子企业来说具有战略意义,这需要更多投入,让基地农民感到有利可图,让农民自己愿意和公司合作,保障这一基础,才能落实管理,充分保证质量、产量[6]。可采取多种合作形式,松散与集中互补,率先占一席之地。二是市场调研与科学预测,避免押宝式生产。对市场品种生产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三是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学会应付各种自然变化,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企业经营的难点和最终归宿点都是销售。销售策略应领先一步,销售是把适宜的品种以恰当的方式卖出,这必须结合当地的种子销售方式、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捕捉问题并作相应调整。一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是有限的,共同的利益和市场地位是结合点。只有不断营造销售的艺术氛围,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最终得以完美实现。

4.4 构建集团优势,狠抓市场监管

目前,我国种子企业需要“放眼世界、认清形势、发挥优势、构建集团”。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走战略联盟之路,使企业做实做强,达到“双赢”目的。一是建立企业联盟,在市场竞争方式上,应改变过去以价格竞争为主的营销策略,逐步形成“双赢”的竞争意识,以有优势、有实力的企业为主,自愿建立必要的联盟,形成互惠互利的战略联盟,即“合作竞争并存”,加速行业集中度,避免恶性竞争。二是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即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种子质量保障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和依法维权谈判能力,建立良好的发展基础,提升综合素质[6]。三是建立品牌优势。根据各区域的发展实际,利用相关媒介,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突出亮点,使产品特征逐步深入人心,扎根市场,变品牌的营销活力为企业的发展动力、发展实力。

从长远看,我国种业市场需健全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各级主管部门做到“三结合”。一是日常检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多次违规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二是种子源头监管与终端市场监管相结合。积极与工商等各部门配合,打击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三是建立品种退出机制与案件通报制度相结合。对重大违法案件实现通报制,通过媒体曝光,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4.5 提高管理效益,加强文化建设

管理就是把各个环节串在一起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各环节效率,体现管理总体水平,高的管理水平可以出现乘数效应。从各方面来看,管理机制对效益的贡献率最大。种业人员流动性大,而机制合理、管理得当的企业就会健康发展[7]。当前种业在管理中强化服务,是一个潜在的增长点,只有注重服务,才能使工作更接近市场,并更快、更准地找到企业立足市场的方式、方法。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规划、发展、管理和运作都需文化来驾驭。企业文化是对未来事业把握的思想动力和行为规范,只有依据自身情况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总结,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中国种业市场虽面临竞争过度局面,挑战巨大,但机会犹存。今后2年将是种子企业重新整合的时期。好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差的则遭淘汰。表面上看是规模与价格之战,实质是管理、人才及品种之战。企业只有意识到发展培养综合管理人才及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在千变万化的种业市场调整与整合形势下,使企业始终立有一席之地,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与壮大。

摘要: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作为粮食产业的源头支柱——种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针对新时期中国种业市场实际情况,从种业市场现状、市场面临的问题、市场潜力以及种子企业应对措施等方面逐一分析,并对整个市场进行了趋势预测,以为行业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种业市场,现状,机遇与挑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树易,张守强.我国种子企业现状与发展要素[J].种子科技,2009(1):9-11.

[2]柴玮.种业市场的发展格局及管理对策[J].种子世界,2002(1):4-6.

[3]李小梅,霍学喜.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J].中国种业,2008(2):7-9.

[4]柴玮.种业市场的发展格局及管理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01(12):4-5.

[5]柴玮.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种业稳定持续发展——对我国种业市场宏观管理的思考[J].中国种业,2008(11):9-11.

[6]乐明凯,李春生.探析粮食危机背景下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的发展[J].中国种业,2009(7):5-7.

篇4:外资加速抢滩中国种业市场

1外资加速布局大田种子

2009年秋收一结束,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农民于海和乡亲们就开始订购来年春耕种子。由于他们要买的是外国公司“先玉355”玉米种子,不仅要提前半年预定,每袋还得交80元订金,并且必须给经销商身份证复印件。尽管如此,“先玉335”仍然供不应求,高峰时甚至有上百农民排队购买。

吉林省农科院副院长罗振峰认为,“先玉355”的热销,只是国外种子公司进军我国大田作物种业的一个缩影。在经营蔬菜、花卉等小作物成功后,外资目前正积极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根据记者调查,目前在水稻、小麦、玉米这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种业面临的外资竞争压力最大。以“先玉355”为例,它几乎占到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10%。据业内人士介绍,继“先玉355”后,美国杜邦集团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锋公司”)还计划推出“先玉696”、“先玉508”等一系列品种,预计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国外品种影响大、推广速度快,现已在我国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基本完成了布局。

2外资“钻空子”获取我科研成果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对外资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方面的监管仍然是空白。外资正抓住当前的监管“空子”,采取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参股等方式,意图攫取我国科研机构成果。

拥有“先玉335”的先锋公司,已与北京未名凯拓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暨国家作物分子设计中心,共同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农业生物技术研发机构。据了解,未名凯拓公司由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北京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北京农林科学院组建,在水稻功能基因、作物抗旱和抗盐能力、植物遗传转化、生物能源等研究领域拥有丰硕成果。

在先锋公司与我国科研机构合作后,2009年2月,瑞士先正达种业公司与安徽省农科院达成一项为期18年的合作协议。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雄厚的育种能力,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员赵刚认为,当前对我国科研单位参与国际合作的监管处于“灰色地带”,相应的政策界限比较模糊。一些国内科研机构为了经费,在与外资合作时“饥不择食”,可能导致我国一些科研成果被外资利用。因此,我国很多科研机构与外资签订合作协议时都有“合作双方有科研成果优先使用权”的类似条款,外资企业拥有生产条件和丰富的市场资源,因此大多能抢在国内科研机构前头使用科研成果。

3外资加速并购我种子排头兵企业

为了迅速占领中国种子市场,外资还把目光瞄准了我国的优质民族种子企业,不断加大并购力度。2002年末,先锋公司与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的序幕。2006年,先锋公司与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种业——先锋海外有限公司,与敦煌种业的合作,为先锋公司在中国生产杂交玉米种子打开了大门。

作为我国水稻种子市场排名第一的某公司,也已进入外资的并购视野。此外,世界排名第三的瑞士先正达种业公司通过收购河北省三北种业的49%的股份,拥有了三北种业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和一系列优良的玉米品种,并可直接使用三北公司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的营销网络。

根据我国现行对外商投资有关规定,外商投资我粮食(包括马铃薯)、棉花、油料种子开发生产时,要求中方控股。当前国内企业也外资合作时,大多采用中方控股51%,外资控股49%的比例。业内专家认为,我民族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后,名义上是中方控股,但核心技术、高层管理人员等都掌控在外资手中,合资企业实际由外资操控。外资企业在完成并购排头兵企业后,我种子产业中小企业在外资挤压下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几乎没有能力与外资抗衡。

4外资垄断种业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调查发现,外资的进入确实带来了一些优质种子。但是,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外资对我国种业的冲击也不断显现。外资在控股我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大幅提高种子价格,甚至出现了“1克种子1克金”的天价种子,我国农民饱尝了国外高价种子的苦果。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副主任国家进告诉记者,以甜辣椒为例,国外种子公司生产1粒种子的成本只有1分钱左右,但在中国市场要卖1元左右,比黄金还要贵。此外,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的“189”番茄、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每克的价格都在100元以上,由于市场已被国外公司垄断,农民只能被迫接受。

篇5:中国种业市场分析

当前是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来看,没有现代种业就没有现代农业,发达的现代农业都离不开强大的现代种业,种业创新已经成为农业创新的前沿和关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做大做强现代种业”。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更加确定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将种业摆上了突出位置。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中央和国务院对种业的地位、作用给予了明确定位,给现代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水产种业是现代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现代水产种业,提高良种综合生产能力,对促进养殖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渔业,提高渔业效益,促进渔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支持现代种业发展的机遇,借鉴农业中其他产业部门种业创新成果和建设经验,发挥后发优势,争取从高起点上跨跃式发展。

我国水产种业的持续发展有力保障了水产养殖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了渔业的增产增效和渔农民的持续增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水产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种植业和畜牧业相比,有专家估计至少有二十年的差距,与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水产种业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这与我国水产养殖大国的国际地位不相匹配,与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渔业要求不相适应。水产种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种业生产理念落后。从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其生产理念大致经过了苗种生产、良种生产和现代种业3个发展阶段。苗种生产关注的是量的增加;良种生产关注的是质的提高;现代种业的理念是数量、质量和产业化、商业化的统一。良种生产突出要求把握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优质亲本的选择和培育,好种才能出好苗;二是防止近亲繁殖,避免近交衰退。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虽然生产的产品依然是苗种,但苗种的内涵已有质的飞跃,此苗种非彼苗种。我国水产种业企业生产理念整体上还停留在最初的苗种生产阶段,生产的唯一目标就是繁殖出苗种,不考虑苗种的质量。换句话说就是重数量、轻质量,没有良种意识。

二是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种业生产准入门槛低,各地在核发苗种生产许可证时掌握的标准不统一,种业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竞争力不强。原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装备落后,综合生产能力低,经济实力差。苗种场基础设施和装备更加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缺乏良种生产的保障能力和抵御自然、市场风险能力,市场竞争不是靠提高质量而是靠低价倾销。

三是遗传育种基础工作薄弱深度不够。我国虽然在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涉及面也面比较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上看基础工作仍然薄弱,深度远远不够。对多数养殖生物种群遗传结构与变异、特异性遗传标记等方面的研究欠缺。一些主要养殖种类的遗传背景不清楚,缺乏核心养殖种类的原产地、原始种群、种群分化和现有基因库的统计数据。水产育种材料的收集、研究和整理、筛选等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科学性。这对于水产良种培育的持续开展十分不利。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现有科研育种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遗传育种主要靠科研和教学单位,商业化的水产种业科研机制尚未建立,种业企业还没有成为品种创新的主体,育种进展缓慢,尤其是生殖周期长的主养种类的遗传育种没有突破性进展,致使对产业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重大育种成果不多。四是种业监管有待加强。种业监管法律框架虽然形成,但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些还很薄弱。核发苗种生产许可证时对发证条件控制不严,尤其是对亲本来源、质量标准的审核流于形式。部分苗种场假借自育自用逃避许可监管。发证后的监管工作没有形成制度。种业企业应当建立的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非常薄弱,生产、用药和销售“三项纪录”普遍不健全,滥用药物、甚至使用禁用药物的现象依然存在。水产种苗产地检疫还未全面启动。市场监管和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种业发展新形势需要,违法生产经营及不公平竞争现象较为普遍。

项目在此背景下提出。

项目必要性:

1.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水产苗种是渔业养殖生产的源头和基本生产资料。加快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的发展,对加快现代水产种业建设与提高水产原良种覆盖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正处于“十二五”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现代水产种业体系逐渐形成的时期。随着国家原良种体系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成,特别是水产遗传育种中心逐步正常运转,我国现代水产种业的基础条件已初具规模;传统选育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日趋完善,以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为代表的现代育种技术也逐步推广应用,现代种业发展的技术条件已具备。

加强现代水产种业培养是推动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物质保证;是保护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是适应国际竞争和开拓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项目建设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发展养殖,种业先行”是种养殖业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我国的海、淡水养殖经历了天然采苗——人工育苗——全人工育种——现代化水产种业的逐步形成,才使鱼类养殖业得以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重要地位,指明了现代种业发展方向,提出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育繁推——科工贸一体化的种业发展新思路,无疑这也是水产种业一次非常难得的转型提升良机,需要产学研共同把握、加速推动发展。

鄂政发【2014】13号文“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中推进措施

(四):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种业。

3.项目建设是解决社会部分就业的需要

本项目建成后,新增劳动定员主要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管理人员可在武汉市人才市场上招聘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解决目前社会存在的就业问题,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缓和富余人员安置的矛盾,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市场分析:

1.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水产原良种工程的建设,我国水产原良种普及和推广程度不断提高,养殖能力明显提升,推进了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

(1)水产原良种体系初步建立

十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先后投入16亿元实现水产良种工程,到2010年底,共建设17个水产遗传育种中心,65个水产原种场,301个水产良种场,15个苗种繁育场,27个引种保种中心,3个水产种质检测中心。基本形成了由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原种场、良种场等组成的全国水产原良种繁育体系框架。

(2)良种供应能力明显增强

现代化的良种保种、选育和繁育基础设施,为养殖业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养殖业良种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良种供应能力明显增强。截止目前,全国共有63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400多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水产原种和良种供应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原良种覆盖率达到了55%。

(3)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通过水产原良种工程的建设,大幅度改善了水产原良种保存、繁育和选育基础设施,17个国家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和63个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的建设和逐步运行,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实现及遗传育种、苗种扩繁等提供了科研平台。在现代水产种业体系的带动下,自主培育了一批生产性能优良、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育种理论和技术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水产育种水平,到2011年底,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产新品种共109个,许多品种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

(4)重要种质资源得到保护

通过水产种业体系的建设,特别是水产原良种场的建设,使“四大家鱼”、中华鳖、中华绒螯蟹、中国对虾、牙鲆、梭子蟹等许多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国家设立的282个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和丰富了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材料,为水产种质创新和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5)初步建立了水产种苗生产保障体系

国家和地方从水产原良种场的建设和管理着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开展了苗种质量检验检疫,确保水产苗种生产的合法性和科学性。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水产原良种生产秩序的建立与完善,提高了水产苗种质量。

2.水产种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1、政府应将出台发展水产(鱼类)养殖种业的相关政策,包括种业规划、提高组织化程度、品牌上市和奖励制度等;

2、种业是相对独立的机构,重点优化和扩大原、良种场建设,建成基础性、公益性强的产业体制;

3、走工业化育苗——育种——扩繁一体化道路是大势所趋;

4、建立区域性可控性强的专业化、工厂化苗种生产中心和产业平台是今后发展种业的必然选择;

5、全国南、北、中沿岸带将建设约千个种质保护和繁育示范平台;内陆水域江、河、湖泊、高原冷水域及热带暖水域也应分别建设种质库和繁育示范平台。

3.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产品总量就位居世界第一,2002年中国的水产品出口创汇总额又超过泰国,处于世界领先。水产生产的快速发展,总量的大幅增加,使中国的水产品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国内市场基本达到供求平衡,某些品种已供大于求,水产品销售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呈现出“饱和型市场”和“买方市场”;而水产品出口又遭遇绿色壁垒的制约,再加上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出口困难重重。而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消费市场的持续低速发展将会使水产品销售市场雪上加霜。但是,在一些局部领域,如发达国家出口市场,小品种市场,深加工市场中水产品还有显著的增长。中国的水产品生产是出口和内销同时并举,而且国内市场的容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几年,中国的水产品批发交易发展迅速,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也较快。除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外,大多数大中城市也都相继建立起了适合本地特点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此外,水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也较快,如中国水产商情网络、沿海国有海洋捕捞信息网络、长江流域主要城市水产品信息网络、14个大中城市水产品信息网络、中国水产品信息网络等,对水产品市场信息交流、扩大产品销售等都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另外,生鲜超市的出现,为水产品零售业添加了新的渠道,而且,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生鲜超市购买水产品,因此,目前,生鲜超市在水产品零售中的作用不断上升。

目前,中国重要的水产市场多集中于主产区和主销区,而辐射范围较小的区域性水产品市场则尚在发育中,这使得中国水产品流通领域中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布局,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水产品的流通。

因区域资源、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问题,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农村的水产品市场很不发达,人均水产品的占有量和消费量都很有限。目前中国农村人均鱼虾消费量只有4公斤左右,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农村的水产品市场会得到进一步发育,9亿多的农民,若达到年人均10公斤水产品的消费量,将有500多万吨的消费空间。

随着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快速发展,小品种本身所独有的个性化特征,它口味的刺激性、产品强烈的差异性、食品与生俱来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消费者对水产小产品的追捧程度,超过对一般水产品的追求,形成热卖态势。水产小品种与大众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格局正在形成:楚河汉界,两军对垒,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对水产小产品给予了正确的定位。

总体来讲,中国国内的水产品市场在传统中竞争较为激烈,同时,在高端市场还出现了外资抢占高端市场的新动向,使竞争趋势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各水产品生产企业在成本化、差异化方面作了很多创新性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大规模生产(大面积养殖),在水产品安全、小品种水产品开发、营销方式上的个性化发展,这大大增强了中国国内水产品流通市场的竞争力,中国国内的水产品市场已经开始步入了差异化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年产值已超过5600多亿元,尽管规模庞大,但是还称不上水产养殖强国,育种水平总体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良种生产主体规模小、实力弱,难以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引进品种核心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扭转,种业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做大做强民族种业刻不容缓。加快推进养殖业良种工程建设,壮大良种生产主体,加大保种育种经费投入,培育自主育种和创新能力、逐步降低对国外品种的依赖,是提高养殖业良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公司简介:

武汉市溢通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风景秀丽的梁子湖畔,于2012年注册成立,是江夏区集农业养殖,旅游休闲观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知名的民营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水产开发。在梁子湖畔的仙人湖拥有乌龙泉街5500亩的水面。其中封闭式大湖水面4300亩,此水面东临梁子湖青山村,南临沿湖村,西临晒咀湖,北临建设村,与乌龙泉街四个行政村接壤;自建方格式精养鱼池1200亩。两水面虽隔开,又可融为一体,距纸坊城区26公里,离纸贺公路土地堂镇仅2公里。

此水域水质优良,区环保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类水质,现在,每年为市场提供鳜鱼,青鱼,红尾鱼等名贵水产品450吨。

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水产专家,江夏区著名水产专家张才干,区水产局技术推广站站长戈光华等技术人员20余名,公司现有职工87人。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省水产研究所长期合作,他们为公司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

公司正在流转400亩面积,力争在二年内建成10亿尾(武汉第一)名贵鱼种的孵化池,走自孵自养,自供市场的种养销一体化道路,除自用外,并可将余下的5亿尾鱼苗投向全国养殖基地。

篇6:中国种业市场分析

谈会在河南扶沟召开

2017年5月26―27日,由新华社经济信息社和扶沟县人民政府主办,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扶沟县蔬菜生产管理局、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协办的“2017年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论坛暨豫艺种业园区联盟交流座谈会”在河南蔬菜第一县――扶沟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有2个主题,一是“机遇、挑战、路径”,二是“农业园区、路在何方”,旨在围绕蔬菜产业供给侧改革和当前蔬菜产业和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讨农业园区如何抱团取暖,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

5月26日晚,参加此次会议的农业园区企业负责人、扶沟县各乡镇分管蔬菜工作的领导、技术部门负责人、部分农业高校的专家等150余位代表,就当前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讨论,其中几个园区单位的负责人就各自园区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等与参会的代表进行了分享,从园区的定位、3~5年的发展规划、人才管理、新优品种选择、品牌建设、品质管理、产品销售、合作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马长生董事长发表了“农业园区、路在何方”的主题演讲,从“园区定位及品种选择”、“预见性和远见是蔬菜园区效益的关键”、“适度规模和优质安全标准化”、“农业园区要避免低档次竞争”、“打造园区品牌及设计合适的盈利模式”、“现代技术和现代设备的使用”、“做好园区管理需要综合能力”、“园区合作联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8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园区的发展之路,引起与会代表的共鸣!代表们积极响应豫艺种业发起的建立园区合作联盟的倡议,纷纷表示要加入这个联盟。

5月27日上午,“2017年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论坛”隆重召开,会议由扶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胡东辉主持,出席大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周口市人民政府杨峰副秘书长,扶沟县人民政府张颖波县长,扶沟县蔬菜生产管理局陈发忠局长,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农业事业部李连敏主任,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河南中心刘文化主任,新华社智库分析师王伟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原首席专家、中国蔬菜协会张真和副会长,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中国蔬菜流通协会陈明均副会长,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马长生教授,河南农业大学李胜利教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张慎璞教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杨红丽教授。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部分农业高校的专家学者、部分农业园区企业负责人和扶沟县各乡镇分管蔬菜工作的领导等近200余人。周口市人民政府杨峰副秘书长首先致辞,他对各位代表莅临扶沟参加“2017年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论坛”表示热烈欢迎。扶沟县人民政府张颖波县长致辞,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了扶沟县的蔬菜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邀请有识之士到扶沟投资发展,并预祝“2017年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论坛”圆满成功。随后,张真和副会长作了“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比较与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他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蔬菜产业的现状,并对如何突破现状给予了指导意见。陈明均副会长作了“中国蔬菜流通现状与政策建议”的报告,他从多角度分析了蔬菜产业产能过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指出蔬菜流通环节多、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背后的政策建议。27日下午,与会代表们还参观了在河南农业大学扶沟蔬菜研究院基地展示的1 000余个豫艺种业优良瓜菜新品种,他们均对大棚中种植的如‘彩虹瓜之宝’‘国豫2号’‘锦霞8号’‘玲珑瓜之宝2号’等西瓜品种,‘豫甜脆’‘豫甜蜜2号’‘金凤凰’等甜瓜品种,‘椒之玉2号’‘白雪公主’‘墨秀8号’等辣椒品种,‘豫艺亮晶晶’‘豫艺卷珠帘’‘豫艺黄宝石’等小番茄品种赞不绝口。

代表们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将会进一步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技推?V体系的建设。同时,通过蔬菜产业发展论坛这个平台,扩大和深化与全国各地农业科技单位的交流合作,为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争取更大的收获。

篇7:三元种业饲料业

(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饲料分公司北京市三元绿荷饲料厂)

三元种业建成投产的自动化综合饲料厂是目前中国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饲料加工基地,配备了行业知名品牌的配合饲料和预混料等六条生产线,引进了国际发达国家(英国AB公司)的谷物蒸汽压片生产设备,采用中央控制系统,混合机变异系数小于5%,主要生产牛料、鸭料、猪料及各种预混料,可年产全价配合饲料33万吨、玉米蒸汽压片6万吨、预混料3万吨,全年生产饲料量可达42万吨。饲料产品主要分为预混料系列、全价颗粒料系列、浓缩料系列、精补料系列、膨化料系列、压片料系列等六大系列三十个品种。其牛料“三元绿荷”牌饲料,沉淀和总结了规模化奶牛饲养管理的宝贵经验,汲取和提炼了“中以”、“中加”奶牛项目多年合作的技术精华,浓缩和凝聚了三元几代养牛人的智慧结晶,由专业营养师针对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和泌乳水平的营养需要,科研攻关调制而成;科学系统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全面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保障产品质量优质稳定,能有效维护奶牛健康状况、增加牛奶产量、提高牛奶质量、增强免疫力、改善繁育性能,已销售辐射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并连续三年荣获饲料行业“二十强企业” 和“影响力品牌”称号。

其拥有的中心化验楼配备了多种大型分析检测仪器和相关的辅助检测仪器,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仪(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原子吸收光谱仪、近红外分析仪、全自动能量测定仪、全自动凯式定氮仪、纤维分析仪、脂肪分析仪、多功能酶标仪等高端设备,主要承担原料和成品的质量检测及检验化验、饲料产品和新项目的研发,制定和修订原料标准、产品标准、企业标准等任务,全面保障着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正在努力通过ISO/IEC 1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实现不仅作为企业内部 “保证饲料质量安全,保障畜禽健康养殖”的检测中心,对外也能成为行业一流的饲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篇8:中国“种业人”,中国“种业梦”

所幸, 我们有一批甘于坚守奉献、勇于登高望远的“种业人”, 就如我们本期介绍的卢洪、贾赣萍和归黎明, 他们或是从国外育种公司回国、投身国内育种业的“海归”高级人才;或是在育种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经营水平上了一定规模的土生土长的育种精英;或是“半路出家”、子承父业、在这个领域埋头苦干、闯荡出自己一片天地的种业“大拿”。正是有像他们这样千千万万的中国“种业人”, 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种植业输送优良的种子资源, 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不断地攀登育种科技研发的高峰, 让我们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提升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要向他们致敬!

的确,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 我们有这样一批甘于奉献、埋头苦干的“种业人”, 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此, 要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种业仍然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 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上还有巨大差距, 在政策环境方面存在不足。

从育种技术手段来看, 跨国种业大公司在分子育种领域尝试了大概25年, 成熟使用该技术大约15年, 而我国种业公司的分子育种还未进入系统化发展阶段。从研发投入水平上来看, 杜邦先锋公司和孟山都公司2013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亿美元和15亿美元, 而国内种业公司, 与国外公司相比投入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而且在种业人才的待遇和科研氛围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有差距, 并不一定是坏事, 关键是我们要怎样面对这种差距。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还是增强紧迫感、奋起直追?中国“种业人”再次用实践给出了答案。像卢洪一样, 我们有一大批具有高学历、在海外大型跨国育种公司工作经历的科学家正在投身中国种业, 他们将国外先进的育种理念、育种技术、育种流程、育种平台引进国内, 使得近些年来我国的种业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并通过搭建科研公共服务大平台, 为我国的育种公司提供最前沿的育种科研服务, 为我国育种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 国家对种业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加强, 尤其是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把我国种业定位为“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 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机制, 对我国种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实现中国“种业梦”, 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一批批的中国“种业人”。他们或是像卢洪那样的海外高知人才, 将国外最先进的育种技术带回中国, 引领种业的发展方向;或是像贾赣萍、归黎明一样, 延续着传统的育种、制种方法, 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种植业输送优质的种子资源。先进理念、现代技术手段也好, 本土技术、传统经营模式也罢, 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力量捍卫着中国的种业安全、粮食安全, 助力着中国“种业梦”的实现。中国的“种业人”要基于当下, 为我国种植业提供质高量足的种子资源, 更要着眼长远, 利用现代化的育种手段, 提高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篇9:中国种业市场分析

“双重利益”怪圈阻碍种子研发

河南省农业大学下属有河南农大种业有限公司,甘肃省农科院下属有甘肃省农科院科技开发公司,吉林省农科院有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国内大学教授办公司、做董事,科研院所搞商业、做运营成为普遍现象,科研人员不仅要懂研究,还要懂市场,出现了一大批“万能专家”。

记者在吉林省一些农业科研单位采访时发现,一线科研人员所占比例普遍很小,科研人员精力无法集中,高技术人才十分匮乏,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副所长张三元介绍说,长期以来由于经费不足要进行生产经营,有近一半的科技人员从事后勤、管理及开发工作,一线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只有四分之一左右,而这些科技人员又要拿出一大半的精力搞创收,根本就很难踏下心来做研究。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种业研发投入方式、品种审定及评价机制,客观上造就了科研队伍与企业并存的“双重利益集团”,大学院士办公司表面上是产学研结合了,但因其成果不能流动,实际上反而强化了产学研的分离。

投入方式上,甘肃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常宏介绍说,我们目前育种科研经费主要投向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家都在搞但水平都不高,互相重复很难拿出真正有分量的成果。据了解,我国现有400多家公共科研单位从事种子研发,但由于缺乏统一布局,育种任务分工不明确,低水平重复、选育品种雷同现象严重。根据现行农业基建投资体制,项目建设主体只能是农业事业单位,企业不能承担,导致部分项目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品种审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中心主任、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说,现行制度存在很大的“灵活性”,由于一些潜规则的存在,我们通过审定的往往并非最好的品种,一个品种要想通过审定至少需要10万~20万元公关费用。“我国每年审定通过的相当数量的国审、省审新品种,其遗传背景相似,同质化品种多,个性化品种少,主要就在于其背后巨大的利益推动。”他说,“在审定通过的新品种中,只有10%能用于生产,而这10%当中又只有10%有竞争力。”他认为,由于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中考核评估标准有问题,过度强调以发表SCI论文等,研发出的新品种中被淘汰的可能是好品种,而通过审定的却不一定能真正在实践中取得好成绩。

美国先锋公司中国区总裁刘石认为,目前国内科研单位培育出的品种,通常有两条出路:一是转让给企业,另一个是自己卖。他们卖给企业的很多都是二流品种,一流品种留着自己卖,往往导致真正具有市场营销能力的企业拿不到好品种,而业余的人把持着最好的技术资源,有一些好品种也推广不出去。

“企业队”与“国家队”的不公平竞争

业内人士认为,科研单位拿着国家的钱,搞出成果后参与商业化竞争,一方面弱化了其自身创新能力,同时也抑制了企业投入研发积极性,科研单位与企业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机制,企业只能从科研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购买品种,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难以做大做强。

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大和说,我国种子企业改革到现在还没有进行彻底,全国县一级、市一级种子公司约一半仍是事业单位,县市级以上种子公司,目前有财政供给的,有差额供给的,有自收自支的,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化的体制,导致各类型企业在市场上没有同一个起跑线,没有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市场混乱价格大起大落。他说:“我们每年用于种业研发的费用大致在1000万元左右,与国家给科研单位投入的巨额经费相比,人家相当于零成本和我们竞争。”

据了解,我国90%以上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即使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也投入不足,跨国公司一般科研投入占销售额的10%左右,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只有2%~3%。

张世煌分析认为,我们目前的体制,还没有明确区分公益性与竞争性研发的合理分工与互补关系,提倡商业育种并不是鼓励大学教授办公司。从产业角度看,科研人员搞商业运作很难取得成功,因为他们并非根据市场经济原则,而是用公共资金做竞争性研发,经营效率较差,产业地位不高,只是一个利益群体,而不会有市场地位。他认为,目前科研单位与企业并存的双重利益格局,不仅抑制了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和积极性,长远看也不可能支撑产业发展。以玉米育种为例,至今没有一家科研单位办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成为种子产业的支柱企业,绝大多数只是解决了科研人员部分工资和奖金来源,稳定了科研秩序。

对于国内种业市场,刘石分析说,在国外,基础科研都是国家来做,应用科研由公司去完成,中国市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既鼓励所谓的公司做,但同时国家也在做,他认为这种政策是不成功的。他说,这种政策首先导致国家资产合理变成了个人财富,科研单位搞出品种后卖掉,钱是自己的,课题组主要负责人提成,其余的就变成了小金库,同时在市场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最终使整个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改革三项机制理顺研发体系

专家认为,科研人员做市场,一方面分散了其科研精力,制约了其创新能力,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产业发展壮大。应尽快改革种业研发投入方式、品种审定及评价机制,约束、控制、引导科研人员专心搞研究。

投入方面,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项目承担机制。农业部有关专家认为,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提高种业发展能力的项目应以企业承担为主,如改良分中心项目应由大型企业承担,以提高企业的育种创新能力;良繁基地项目可由种子管理部门监督实施,与种子企业签订协议,交由企业长期使用;二是从待遇层面解决科研人员后顾之忧。

品种审定机制上,张世煌建议,首先应从操作层面确保品种审定的公平、公正,避免暗箱操作,打破“潜规则”。据了解,我们的品种测试选择不同的点,一般要经过两年,看看产量、品质,通常小组里第一名、第二名,专家们一商量就可以通过了,测定数据的主观性很大,而国外如先锋公司选种时采用暗箱选择,测试过程中全部机械自动化,电脑数据自动生成选择结果,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做法,让真正好的品种能够脱颖而出;其次,品种审定方式上,全部采用“审定制”并不科学,建议保留“注册制”,大企业可以自己审定品种,审定后自己去注册,出了问题企业自己负责,企业出于自身发展考虑自然会打破现存“潜规则”,同时也能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否则现在一出问题就是国家买单,并非长久之计。

评价机制方面,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种子处处长吴晓玲说,评价体系的问题并非育种研发一个领域的问题,目前我国所有的科研投入都集中在短、平、快,着急出成果,基础性研究没人愿意搞。吉林省农科院院长岳德荣建议说,要扭转这种导向,必须从机制层面变革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指挥棒”,不能简单地以育成某个品种论英雄。他介绍说,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出现,背后普遍存在一个研发链条,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应以其实际贡献率为准,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大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积极性。

探索投入“双轨制”规范市场竞争

专家认为,要规范国内种业市场,必须理清种业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建议把国家育种科研经费分成两块投入:一部分投给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公益性、基础性研究,另一部分投给企业用于商业育种,探索“双轨制”的科研育种经费投入新机制。

王大和说,农民对于品种的需求,企业最清楚,企业的销售人员和农民联系最紧密,中国东西南北差异性很大,哪个区域需要什么样的品种,他们心里清楚却没有能力培育那么多品种,他认为,国内的种子企业要做大做强,关键是需要很多品种的支撑,而现在依靠企业自己根本做不到。“国家的投入应该分成两块,一部分给国字号的科研队伍,但一定要把前端的研究和后段的实验推广、包括品种、实验、表现性及产量等后期工作留给企业。”他说,“相应的投入也应该配套一部分给企业,加快企业品种选育的多样化进程,也加快企业获得支撑的一个平台。”

刘石认为,中国种业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价格机制,行业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是限制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他说,“种子这个行业风险性很高,市场上一旦有风吹草动,你生产的可能就是报废的产品。”他认为,国内种子企业本身经营风险就大,还要面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根本就无法做大做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中国种业市场分析】相关文章:

中国种业08-27

种业发展与分析08-13

种业市场营销发展探讨论文04-25

种业市场营销发展探讨论文提纲11-15

种业科技05-08

水稻种业05-11

蔬菜种业05-28

种业质量07-08

种业保护07-10

种业基地07-19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介绍信样式下一篇:学生拒绝使用手机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