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母爱

2024-08-28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母爱(精选9篇)

篇1: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母爱

自己的母亲都是最自己最好的人,同学们,请不要唾弃你的母亲,因为,她不管怎么做,一切一切都是为了你好!都是为了你的将来,为了你的以后,为了你的生活,为了你更棒的成长!所以,请珍惜自己的妈妈!要对她好!长大后的我们会发现,其实,母亲是不求回报的!她只是一心为了你。

“妈妈”,一个多么伟大的词啊!让人听了,就会充满力量,充满感动。母亲,她不图回报,宁肯自己白了头发,也不愿让你受到任何伤害。有些同学,就因母亲责怪他几句,就不高兴了,请记住!你长大后,才会明白,她说你,她责怪你,对你都习惯、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请不要反感,她那是在帮你,只是也许她教育的方式不太正确罢了,可是,她都是为了你!

假如有一个饼,你的朋友会给你一半,你的爱人只会咬一口,然后剩下的都给你,而你的母亲,会说一句:“吃吧,妈不饿。”然后,就把一切都给你。

请记住吧!母亲!

篇2:成长中的教育家就在我们中间

第一句话:为什么要培养“成长中的教育家”?

温家宝总理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我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将近30年, 感觉到当下被誉为教育家的人很少, 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把教育家“神秘化”;二是“理论脱离实践, 实践缺乏理论”。我认为, 一个人只要热爱教育, 并终身从事教育, 既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又有国际视野, 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一体,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就是成长中的教育家。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友谊校100周年纪念会上, 我了解到, 哥伦比亚大学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成长的摇篮, 胡适、陶行知、陈鹤琴、张伯苓等均毕业于此。这一下子触发了我的灵感, 教育家并不是培训出来的, 但是通过培训, 优秀的校长可以加快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校长, 优秀的教师可以加快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教师, 优秀的局长可以加快成长为教育家型的局长, 优秀的教科研人员也可以加快成长为教育家型的教科研人员, 何不把具有教育家潜质的教育工作者送往哥伦比亚大学进行深造学习呢?为此, 就和一些有识之士共同提出了“成长中的教育家”培训计划构想, 并得到了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先生和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赞同。一番策划之后, 首期“成长中的教育家”培训班应运而生。

从2011年8月到2012年12月, 首期“成长中的教育家”培训班的30多名学员参加了高端培训 (教育之上看教育, 教育之外看教育, 教育大家看教育) 、国外考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题研修) 、影子培训 (到中国名校挂职锻炼) 、课题研究 (实行双导师制) 等四个环节的培训任务。回顾这一充满新意、挑战的任务, 看到学员们在思想上、学术上、情感上、眼界上、能力上的多元收获, 看到一批名校长经过培训和锻炼脱颖而出——有的著书立说;有的到全国多个地方应邀讲学;有的被提拔重用, 到了更重要的岗位上;有的精心办学, 在当地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校长……这一切, 使我感到欣慰, 感到激动。实践证明, 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破冰之航。

第二句话: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长中的教育家”?

在总结首期“成长中的教育家”培训计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应广大有志成长为教育家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我们决定举办第二期“成长中的教育家”培训班。与首期培训班相比, 本期培训班有三项大的变革:一是扩大了培训范围, 从小学扩展到初中和高中, 参训学员包括校长、教师、教育局长和教科研人员等, 为促进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和共同成长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二是增加了培训环节, 在首期“高端培训、国外考察、影子培训、课题研究”四个环节的基础上, 特别增加了“书院游学”这一环节, 旨在进一步增强学员的人文素养;三是培训方式更加灵活, 学员既可以参加“高端培训、国外考察、书院游学、影子培训、课题研究”全部培训环节, 也可以参加其中一个或几个培训环节, 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参训人员的不同需求。

今天的高级研修班, 作为“高端培训”环节, 拉开了第二期“成长中的教育家”培训班的序幕。从我们印发的培训指南中大家可以看到, 我们所请的教育界、文化界、金融界的专家都是其领域的顶级权威。他们高屋建瓴, 底蕴深厚, 视野宽广, 理念前沿, 相信一定会给大家以很好的思想启迪。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我们会在每一场专家报告之后,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互动时间, 大家可以当面向专家提出自己的问题, 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另外, 我们还准备在8月18日下午, 专门安排一个学员发言环节。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听, 认真记, 认真思考, 认真提问, 认真讨论, 认真发言。

随着第二期“成长中的教育家”培训班大幕的开启, 培训班其他几个环节的培训也将陆续展开, 希望大家积极报名参加, 通过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明确成长中的教育家型的校长、教师、教育局长和教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成长途径, 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前进的方向, 坚定成为成长中的教育家型的校长、教师、教育局长和教科研人员的信心和决心, 找到成长的阶梯和成功的钥匙, 争取早日跨入成长中的教育家的行列。

篇3: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母爱

母亲在28岁时便做了寡妇。办完丧事后,母亲说服外祖母带孩子回老家的想法,决定带我和弟弟留在北平。自此之后,我们的生活,很快在她的节哀之下,恢复了正常。

晚上的灯下,我们并没有因为失去父亲而感到寂寞或空虚。母亲没有变,碰到弟弟顽皮时,母亲还是那么斜起头,鼓着嘴,装出生气的样子对弟弟说:“要是你爸爸在,一定会打手心的。”跟她以前常说“要是你爸爸回来,一定会打手心”时一模一样。

就这样,三年过去了。

三年后的一个春天,我们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被我们称为“韩叔”的客人,本是父亲大学时代的同学,又是母亲中学时代的学长。有了这两重关系,韩叔跟我们也确实比别的客人更熟悉些。

他是从远方回来的,得悉父亲故去的消息,特地赶来探望我们。

不久,他调职到北平,我们有了更多的交往。

一个夏夜,燥热,我被钻进蚊帐的蚊虫所袭扰,醒来了。这时我听见了什么声音,揉开睡眼,隔着纱帐向外看去,我被那暗黄灯下的两个人影吓愣住了,我屏息着。

我看见母亲在抽泣,弯过手臂来搂着母亲的,是韩叔。母亲在抑制不住的哭声中,断断续续地说着:“不,我有孩子,我不愿再……”

“是怕我待孩子不好吗?”是韩叔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母亲停止了哭泣,她从韩叔的臂弯里躲出来:“不,我想过许久了,你还是另外……”这次,母亲的话中没有哭音。

我说不出当时的心情——是恐惧?是厌恶?是忧伤?都有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情绪,它使我久久不眠,我在孩提时代,第一次尝到失眠的痛苦。我轻轻地转身向着墙,在恐惧、厌恶、忧伤的情绪交织下,静听母亲把韩叔送走,回来后脱衣、熄灯、上床、饮泣。最后我也在枕上留下一片潮湿,才不安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看见对面床上的母亲竟意外地迟迟未起,她脸向里对我说:“小荷,妈妈头疼,你从抽屉里拿钱带弟弟去买烧饼吃吧。”

我没有回答,在昨夜的那些复杂的心情上,仿佛又加了一层莫名的愤怒。

我记得那一整天上课我都没有注意听讲,我仔细研究母亲那夜的话,先是觉得很安心,过后又被一阵恐惧包围,我怕的是母亲有被韩叔夺去的危险。我虽知道韩叔是好人,可是仍有一种除了父亲以外,不应当有人闖进我们生活的感觉。

放学回家,我第一眼注意的是母亲的神情,她如往日一样照管我们,这使我的愤怒稍减。我虽未怒形于色,但心情却在不断地转变,忽喜、忽怒,忽忧、忽慰,如一锅滚开的水,冒着无数的水泡。

当日的心情是如此可怜可笑。

母亲和韩叔的事情,好像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这件心事常使我夜半在噩梦中惊醒。在黑暗中,我害怕地颤声喊着:“妈——”听她在深睡中梦呓般地答应,才放心了。

其实,一切都是多虑的。我从母亲的行动、言语、神色中去搜寻可怕的证据,却从没有发现。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母亲是如此宁静。

一直到两个月以后,韩叔离开北平,他被调回上海去了。再过半年,传来一个喜讯——韩叔要结婚了。母亲把那张粉红色的喜帖拿给我看,并且问我:“小荷,咱们送什么礼物给韩叔呢?”

这时,一颗久被箍紧的心一下子松弛了,愉快和许久以来不原谅母亲的歉疚,两种突发的感觉糅在一起。我跑回房里,先抹去流下的泪水,然后拉开抽屉,拿出母亲给我们储蓄的银行存折,怀着复杂的感情,送到母亲的面前。母亲对于我的举动莫名其妙,她接过存折,用怀疑的眼光看我。我快乐地说:“妈,把存折上的钱全部取出来给韩叔买礼物吧。”“傻孩子。”母亲也大笑,她用柔软的手捏捏我的嘴巴。她不会了解她的女儿啊。

这是15年前的事了,从那以后,我们宁静地度过了许多年。间或我们也听到一些关于韩叔的消息,我留神母亲的情态,她安详极了。母亲的老朋友们都羡慕她有一对好儿女,唯有我自己知道,我们能够在完整无缺的母爱中成长,是靠了母亲曾经牺牲过一些什么才得到的。

【素材分析】世界上最深最细的爱当是母爱。母亲,为着儿女,保留着丈夫在时的表情与语言,多年如一日,目的是不让孩子空虚而寂寞;为着儿女,林海音的母亲牺牲了再婚的权利与幸福,目的是不让孩子孤苦与伤心。母亲一心想让孩子拥有完整无缺的爱。这种爱,是无私、伟大的,往往只有母亲才可以做到并奉献出来。

【速用名言】

1.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法国文学家 雨果

2.慈母爱子,非为报也。——西汉思想家 刘安

篇4: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母爱

关键词:优秀习惯,个人,学习成长,作用

1 优秀习惯的内涵 (概念、内容) 及其影响因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在某种程度上阐明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纵观古今中外, 那些伟大的成功人士身上都有着良好的习惯和品格。换句话说, 正是这些优秀的习惯铸造了他们美好的品格, 促使他们能够高效处理身边的各种事宜, 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以及应对各种突如即来的意外和变故;正是平时积累养成的这些优良习惯, 促使他们养成了自己完备的自我觅食系统和感知系统, 使他们临危不乱, 有着惊人的毅力和定力、还有那打不死的勇气和魄力。可以说,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以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成果为指导, 站在时代的高度, 研究习惯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我们在个人成长、学习过程中, 自觉地、科学地、有序地养成良好的习惯、推动个人成长与完善是大有稗益的。

1.1 习惯的内涵

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习惯于做艰苦工作。它不只是一个人外在的行为表现, 更是其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化。所以,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自我成长和完善的核心和基础。

从内容上, 习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 可将其分为:生活习惯 (卫生) 、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从性质上, 习惯又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吃它的亏, 想改也不容易。”由此可见, 优秀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 我们每个人千万不可忽视这股正能量。

1.2 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

习惯的养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主要有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因素。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 所处环境的变化及其思维的逐渐成熟, 其各个时期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

1.2.1 家庭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行为举止, 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及其环境, 在很大程度上, 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孩子尚未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时, 孩子会照着父母的行为举止来做。孩子处于幼年时期, 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有时候, 我们会说:“从一个孩子的身上, 就能够看到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这也足以说明父母对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1.2.2 学校教育

包括学校办学理念、师资、学习环境、设备和资源等。当一个人进入学校开始接受规范化的教育时, 其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受到学校因素 (包括教师、学生、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在学校期间, 基于共同的学校理念、教师资源、教学环境, 学生与老师之间, 与同学之间, 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相同或者相似的行为习惯。

1.2.3 个人方面

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脾气、性格、意志力等。当个体开始拥有独立的思考时, 个体本身的特质对其习惯的养成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比如, 一个人如果重复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因此而养成一个习惯是轻而易举的。相反, 则会比较困难。

1.2.4 社会因素

这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比较动态多变, 社会价值观、消费观, 社会制度、法律法规, 社会环境、文明风尚等都可能会影响个体习惯的养成。

2 优秀习惯对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2.1 优秀习惯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谈到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作用时,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形成品质, 品质决定命运。”这一富有哲理的论断, 道出了“习惯”的重要作用——习惯决定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叶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 在他有关教育教学的论著中, 涉及“习惯”的表述, 就有百余处之多, 可见他把养成各种良好习惯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证明, 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约占75%, 智力因素约占25%。而优秀的习惯则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方面。所以, 培养优秀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完善是不可缺少的根基和源泉。

2.2 个人的学习和实践

笔者回顾了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 发现好习惯成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并受益终身生。优秀习惯的养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卫生、时间管理等)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 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如果健康的身体是1的话, 那么其它的都是1后面的0, 没有1, 后面的0也就毫无意义了。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个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2) 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活到老, 学到老”不再是一句口号而已。每个人都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形成完备的自我觅食系统和感知系统。通过大量的阅读、观影、看表演等多种途径, 不断地自我喂养, 养大自己的脑容量。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 走在时代的前列, 掌握主动权。

(3) 良好的写作习惯。阅读和写作, 就像呼吸一样。如果只有吸入, 没有产出, 阅读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生命如果不能流动, 也就失去了能够持续的活力一样。一定要养成写作的习惯, 日记也好, 周记也罢, 或者博客, 但是一定要坚持写, 就像定期阅读吸收养分一样, 也要定期清理垃圾, 梳理思绪, 让自己保持持续活力的状态。写作能够让人沉着、冷静, 使人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思考。从高中开始, 笔者一直坚持写日记, 直到现在, 还在保持着。只有我自己知道, 它真正带给我的启示和力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 习惯, 尤其是优秀的习惯对于个人的学习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 我们正处于高速发达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 每个个体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对于适应今后激烈竞争的社会, 法治社会、高科技社会, 无疑是拿到了第一张通行证。

参考文献

[1]刘相全.家庭教育在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吉林教育 (教科研版) , 2007 (5) .

[2]赵献坤.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影响.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07 (9) .

篇5:音乐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一、实施音乐教育促进右脑开发,有助于儿童左右脑的和谐发展,有助于他潜在智力的开发

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金的美国斯佩里博士在大脑功能和结构的研究中有重大发现,他的研究证明:独立的大脑左半球同抽象思维、言语、书写、计算、分析等活动有关,它分管说、写、数学计算等功能;而右半球则在具体思维能力,如对空间的认识能力,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整体综合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方面胜于左半球,也有的专家把人的右脑称之为“音乐脑”。人的创造力既与左脑功能相关,又与右脑功能密切联系,只要大脑左右半球得到高度发展,两半球的活动紧密配合,人的创造力就能得到高度发展。现在儿童期的器乐,舞蹈教学,以及奥尔夫教学等都可以锻炼儿童左右手的协调配合,身体的协调运动,从而促进儿童的左右脑的平衡发展。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实际上阐明了手和脑的相互关系,大脑思维发达必然促进手巧,反过来手巧必然促进大脑思维的发展。音乐教育就是一种“手巧”与“心灵,交互促进的过程。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音乐教育尤其是钢琴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下面就以钢琴教学为例:钢琴演奏,是由人的“眼、脑、手、耳、脚”五个器官同时协调调配合来完成操作任务的“精细工作”。复杂的手指活动可使音乐脑(右脑)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由于手指的活动所产生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剧增,需要大量的脑突触来承担这一工作,久而久之,右脑的新生脑突触就会不断增加,而脑突触的多少最终决定着人的智力水平和智力方向。可见,学习钢琴演奏可以开发人脑,提高人的智能,使左右脑平衡发展。而只有当大脑右半球的潜能也得到充分开发,左右半球合理利用、和谐发展时,人才更具创造力,才能更聪慧。可见,钢琴教育不仅对加强素质教育而目对开发智力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智育的发展,这一点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而且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如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二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马克思称“音乐是人类的第一语言”,他曾倡导人们要培养一双音乐的耳朵。的确世界上众多的杰出人物,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如马克思、爱因斯坦、爱迪生、泰戈尔等等,都具备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欠缺了音乐这一科,是难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各方而得到平衡发展的。

二、实施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的心理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的结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加工对象,一般不是现成的东西,它需要通过大脑中的想象使其具体化,这种想象便是形象思维。音乐在社会发展进程里,占据着不可低估的位置,它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雨果也曾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人类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力。对儿童实施音乐教育,可以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音乐描绘的是抽象的形象,从事音乐就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表达音乐的内涵,而这种想象力,同时就是大脑的一种创造思维。在早期儿童教育中要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就要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就像陈云仙老师在钢琴课堂教学中所举的一个例子:在弹到低音区的时候,要启发儿童想象是大老虎来了;在演奏高音区的时候,就想象小鸟在飞,这样既让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又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从而促使他创造力的发展。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的创造力的最初源泉。

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创造性活动,是创作者在理性(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较多地运用感性(形象)思维进行的“一度创作”。音乐表演(演奏、演唱)被称为“二度创作”,表演者是在音乐原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对原作进行深人的理解和把握,把原作创造性地再现出来,这当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结果。音乐欣赏则被称作“三度创作”,是欣赏者通过对表演者二度创作的作品的感知,结合自己的经历、阅历、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在音乐的作用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艺术画面和独特的情感体验的结果。因此无论是演奏还是欣赏都能够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儿童发育的早期阶段就应该让孩子接触音乐。

与钢琴教育一样,一段好的舞蹈音乐也具有十分丰富的教育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想象去不断加深对舞蹈音乐,舞蹈语汇,舞蹈作品的理解,这对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大有好处。而儿童的想象力,理解能力是多方面的,用舞蹈语言表现思想和情绪,也是一种表现能力。儿童通过舞蹈教育,形成一定的表演技能,可以用自身的舞蹈语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这是音乐与肢体语言的结合,更能够从多方面启发教育儿童。儿童舞蹈教育近年来,培养了许多学校舞蹈骨干人才,这些学习舞蹈的佼佼者在学校一般都是文化课学习的优秀学生。舞蹈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作用于儿童的智育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的智育水平。

三、音乐教育也能促进儿童非智力性因素的发展

非智力性因素是指人的自制力、专注力、适度感、分寸感等等,也就是人的发散性思维。音乐给孩子们的愉悦感使孩子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赋予音乐以极大的热情,这种热情使得学生带着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求知欲,专注、扎实而富于耐心地去学习音乐知识。譬如,歌唱中如何发声、如何咬字、如何表达歌曲的情感,学习器乐演奏的识谙、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舞蹈表演训练中的姿态的把握,动作的学习等等,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坚毅力、分寸感、适度感、想象力等。久而久之,就会磨练出学生攀登高峰的坚强意志、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从容不迫的良好气质。同时,也促进了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篇6: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母爱

班导师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因是: (1) 除任课老师外, 班导师应该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大学班导师不同于中小学的班主任, 大学生班导师的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柔性, 能够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班导师是他人生路上的朋友和导师。 (2) 班导师是让学生集体和谐相处的纽带, 是大学生离开父母自理学习和生活的隐性依靠, 在独立的学习和生活中, 他们也需要认可, 特别是班导师的认可。 (3) 班导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 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动态, 能及时施教。总之, 在大学生生活中, 班导师是最了解学生和最能及时与之沟通而学生又最容易接受的人。

一、班导师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 大学是一个崭新的环境, 是一个告别单纯的学习, 步入复杂而多彩的社会的过渡平台, 无论学习生活还是人际交往, 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生活, 脱离了父母和老师对生活和学习的安排, 很多人会突然之间感到茫然, 变得无所适从。在这种状况下, 只靠辅导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他们只是接触学生干部, 安排具体的活动, 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接触每个具体个人, 只有班导师才有条件做到这一点, 这就需要班导师尽职尽责, 利用有限的时间去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否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 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及时的心理沟通和疏导, 会让大学生们在经过几年大学生活之后, 能够以成熟的心理、成熟的处事方法、成熟的生活态度平稳地走入社会, 开始人生的漫漫旅途。

百年大计, 教育为先, 教育出什么样的素质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关键, 只靠单纯机械的课堂讲授而没有系统、细致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正当青春, 个人心理和行为有待通过实践和人际交往的磨合逐渐理性化, 最终走向成熟。班导师应针对班级发生的大事小情, 认真帮助学生们分析、辨别, 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 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 帮助他们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班导师需要配合学校、系里组织的各种课内课外活动, 针对具体情况, 利用业余时间在班级内组织一些比如社会热点讨论, 生活热点点评等, 激发他们的热情, 陶冶他们的情感, 锻炼他们的意志, 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信念, 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班导师在大学生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生中心任务就是学习, 也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样性, 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 还要掌握社会知识, 不仅要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更要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动态, 关注和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 才能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这也是班导师工作的重要部分。

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 觉得好不容易才脱离了高中学习的“苦海”, 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整个人都松懈下来, 整天无所事事, 缺乏自制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导致学习上倦怠、生活上懒散、精神上空虚消沉, 自我要求降低, 独立自主能力差, 种种不良习惯给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要扭转他们的这种精神状态, 光靠学校的硬性规定是不够的, 更需要班导师的耐心帮助和引导。要经常针对不良现象给予批评, 同时和学生们一起分析问题症结所在, 制订相关计划, 让活跃的同学带动问题同学多参与到班级或校内的各种学习和活动当中, 从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入手, 逐渐增强他们的学习和参与意识, 最后变成自觉学习和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参与各种活动得到锻炼的成就感, 同时让班级干部负责监督。给班级干部进行明确的分工, 应该经常查课、记考勤、定期开班会、讲评学习情况、进行考前纪律教育、考后及时总结等, 促使学生重视学习, 教育学生珍惜大学时光, 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 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 多培养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压倒一切的观点, 动力有了, 主动性就出来了。同时, 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勤奋学习、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信念, 这将是他们在大学里所收获的毕生财富。

三、班导师在学生业余生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活分为学习生活和业余生活两部分。业余活动应该是一种大学的隐性课程, 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途径。大学是大学生走入社会舞台的接入点, 步入社会光靠学习是不够的, 在大学就应该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 这需要大学生和社会互动, 利用业余时间, 引导学生走进社会, 参与实践, 逐步适应社会生活, 为他们今后顺利就业和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导师对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和监督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班导师应多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 多关心国内外大事, 同时, 在班级定期组织一些辩论会、座谈会, 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从正面了解他们的精神需求, 然后尽量为他们创造所需条件, 鼓励他们多参加诸如读书活动、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技能大赛、创业设计等校园文化活动, 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激发出学生学习及生活的主动性、创造性, 使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达到塑造健全人格, 养成优良品格, 找到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实践证明, 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上, 班导师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班导师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校优良学风的最终形成。高校要想在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一手抓, 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 创建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离不开班导师的细心工作。一个认真负责的班导师,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会用爱心和责任感, 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 延伸知识, 熏陶思想, 充实精神生活, 从而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篇7: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母爱

关键词:专利战略成长

一、企业专利战略

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运用专利法律制度,以充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获得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遏制竞争对手、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专利的取得与运用为核心而进行的整体性、长远性的筹划以及为此采取的一系列与手段的策略与手段的总称。

对于企业专利战略的确定来说,专利情报调查是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助于决定企业专利申请的方向及价值,也有助于企业专利保护的资料收集。具体包括以下以几点:

1、申请专利前,检索已有技术,避免重复,提高科研起点;

2、反击专利纠纷中的原告;

3、无偿使用外国技术、失效的中国专利;

4、在技术贸易、产品出口中摸清对方底牌;

5、了解竞争对手科研、市场动向。

二、专利策略

随着中国入世,全面以专利为核心的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接轨,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双面夹击,一是我国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以有效专利形式保护自己,二是国内企业不得不承担尊重他人专利的义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纠纷。

那专利获得的策略有哪些呢?

1、对技术领域保护形式进行选择,考虑必要和适合申请专利的技术

所谓基本专利,是指开拓了一个新的技术领域的专利,在研究开发活动中具有奠基性、首创性的专利。基本专利是企业专利战略的基础,基本专利技术越多,对于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而言具有重大作用。

对构成自己关键技术,竞争对手不易掌握,竞争对手不易通过“反向工程”等方式掌握的技术,企业可将之作为技术秘密加以保护。

对于自己难以取得专利,而竞争对手可能纳入保护范围,有关技术持有人可通过将该技术公开,使之丧失新颖性,从而使竞争对手也无法取得专利,或者即使其申请了获得专利,也可申请宣告该专利无效。

2、纵向的专利申请

国际市场上,许多跨国公司企业都十分重视纵向专利的申请。他们将专利申请纳入科研开发全过程,企业在研发过程中设立若干个专利监控点,每个专利监控点都要求根据科研开发的不同阶段出具专利(知识产权)状况报告,并由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对项目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工作进行评价,提出是否申请专利的结论。

3、对基本专利形成外围专利网战略

国际市场上的许多大企业大公司,在拥有基本专利后,通常会围绕该基本专利不断进行深入研发,形成发射状的外围专利技术网,几乎覆盖了该技术领域,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可想而知。

4、专利申请的选择

如果一项发明既可以申请发明专利,也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则可任选一种或同时申请两种专利。一般来讲,可先选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这样,一方面尽快获得专利而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该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然后再提起发明专利申请,以获得较长时间的保护和提高发明创造的声誉。对于既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以申请外观专利为宜,因为两种专利的保护期限相同,而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手续简单,费用较低。

三、专利实施战略

专利实施战略是指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进口专利产品,使用专利方法及使用、销售、进口依照该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它包括以下一些战略:

1、独占实施战略

该战略又称专利技术垄断,即专利权人独自享有该专利,不对外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达到合理垄断某一特定市场的目的。同时对于专利的侵权行为,利用法律手段迫使侵权人支付赔偿金,也可获取意料之中的巨大利益。

2、专利技术交叉许可、协作战略

企业之间以输出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换取另一相应技术的对等交换战略,或将相互拥有的专利权拿出来合作,这一战略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专利资源为己谋利。在当今资源共享的大背景下,这也不失为一个经济的战略。此策略通常在企业间的专利比较接近,而专利权的归属又错综复杂或相互依存的情况下适用。

3、专利技术有偿专利和许可战略

目前,我国处于技术引进阶段,很多企业的专利策略终点还在于引进国外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加以消化、创新。这一策略适用于国内少数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他们在技术上具有优势,可以通过专利技术的许可和转让,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专利技术转让许可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核心专利的控制,以使用关键技术限制竞争对手,使其受制于自己。

4、专利引进战略

有些企业经济实力较弱,在技术上又不具有垄断优势或不具有研发基本专利的实力,于是,采用技术引进来增强竞争力这一方法,可以避免企业从零开始研究所花的巨大成本及时间上的损失,而且可以通过对引进技术的二次开发形成自己的外围专利来开拓自己的市场,打破竞争对手的专利垄断。

5、利用失效专利战略

专利权有一定的保护期限,保护期限一旦届满,该技术及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对一些快要到期或提前终止但仍有价值的专利,自己购买不划算,可以先做好该项目的前期开发工作,待他人专利失效后马上实施。实际上,许多专利的技术内容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是极具开发价值的。

6、专利和商标搭配战略

如果某一企业知名度不高,而专利引进人的知名度很高,则可以在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专利时,可以同时使用自己的商标,以此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反之,在引进他人专利时,如果对方是知名企业,则可以同时引进其商标,取得该商标的许可使用权,这更有助于提高本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知名度。

7、技术标准战略

技术标准影响整个产业,制定技术标准战略的实质是制定竞争规则,制定市场控制权,大大提高竞争优势。专利标准化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专利标准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将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最大成功。

8、專利防御战略

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专利权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其他企业或单位的侵害发身纠纷时,寻求解决的策略。对于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确定。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种途径:

(1)自行和解;

(2)行政调处;

(3)专利诉讼;

研究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产权结构调整。有助于企业充分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和控制无形资产的流失。

篇8: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母爱

一、“我”是毛毛虫, 怯怯地触碰“新基础教育”

记得去听一位老师的课。在我眼里, 这是堂“好课”, 整堂课流畅精致、多媒体设计精美、师生配合也很默契、活动形式多样……真是很完美。

但我眼里完美的课, “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的老师们却提出了许多质疑, 似乎很有道理, 又似乎难以接受。我不禁问自己, 如果是我, 当时已经是区“教学能手”, 区评教一等奖、市评教二等奖获得者, 我能承受这么多的质疑和批评吗?然而, “开放”、“生成”、“主动”……这些零星的话语, 深深地吸引着我, 让我想要去和“新基础教育”亲密接触。

“新基础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全新的, 作为学科负责人, 我只有硬着头皮率先尝试, 凭着自己对“新基础教育”的粗浅的理解不断摸索着。但是, 受习惯势力的影响, 虽然整天念叨着“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心下移”、“开放教学”、“动态生成”、“资源回收与提升”……在课堂上却生怕“还”了以后, 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实验遇到了空前的困难, 我自己感到焦头烂额, 我的同伴们也只能束手无策地干着急。我像只毛毛虫, 徘徊在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之间。

二、“我”是那只蛹, 急切地冲破束缚自己的茧

在我极度彷徨的时候, 得到了课题组老师的悉心帮助和指导。

“相约星期二”, 课题组老师总是坐在教室, 课后不厌其烦地听我反思, 为我指点;在“跟踪”的那段日子里, 课题组老师整整一周“蹲点”在我的课堂, 给我对症下药。每次走进教室, 看见李伟胜老师已早早坐进教室, 整堂课时而专注地记录, 时而观察学生表情, 时而关注学生练习……

李老师每天听两节课, 一节是我的, 另一节是组内青年教师小赵的, 为此, 每天备课组老师都要花上几个小时设计教案, 试图在课堂上真正地体现“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我们的课已开始呈现结构、开放, 已有丰富的资源生成。我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暗暗高兴。但课题组老师在肯定我们进步的同时, 一针见血地给出了诊断:教学有结构意识, 但是缺少递进;问题有开放, 但流于形式;资源生成丰富, 但没有提升。我更加深入地学习“新基础教育”的理念, 更加急切地改变着自己的教学行为。

中期评估之后的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我对各种课型有了清晰的认识。我承担的是单词新授课型的研究, 之前, 我也对新授课型的特点进行简单归纳:根据教材的特点, 新授课以词汇和简单的句型教学为主, 在一定的主题下, 学生通过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学会主动发现、探究, 使学生达到识记和理解新的知识, 并初步掌握一些在所涉及的话题范围内所需要掌握的简单技能。

在听了左老师的几次评课后, 我同时也分析了新授课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 在学习新内容时注意分析学生的“前力”, 尽量以旧带新;2) 新内容不要老师逐一呈现, 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3) 低年级学生基本不作语法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梳理、观察、领会语言规律;4) 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机械操练、有意义操练和交际性运用, 注意依层次递进。

其实, 在专题研讨之前, 自己也在思考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但总是对学生不放心, 不敢放手, 特别是在一年级的拼写方面更是不敢尝试, 左老师在备课时问我能不能让学生拼拼看, 我还有点犹豫, 通过研讨课, 认识清晰了, 在低年级, 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单词进行拼写是完全可以的, 要逐步培养根据发音规律进行拼写、记忆的能力。

中期评估后的几次研讨质量和氛围比评估时又上升了一个台阶。专家的魅力使我们对个体、对教研组乃至对整个基地学校学科组的进一步提高满怀信心, 并且做好了要继续花更多时间付出更多努力的准备, 不断提升的准备。

在承担“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研讨课的同时, 课题组老师又“逼”着我发言, 让我学会看问题……在第二次听了我的课后, 徐冬青老师悄悄地对我说:“你的课我满意了, 下次我要听你的评课!”我的评课也能让徐老师感到满意吗?每次研讨活动之前, 我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会整理好自己学校相关主题的研究内容, 我会在教研组先讨论相关内容的教案, 我会预先考虑需要提出的问题等等, 尽量使自己的每一次评课发言都是有质量的。当我看到课题组老师微微点头时, 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发展和成长的同时, 难免会有怀疑和困惑, 我常常对自己不确定、不自信。袁德润老师经常鼓励我:“你的课就是应该有你自己的特色!”正是这样的鼓励, 使我不懈地追求和努力, 不曾停止前进的脚步。在“新基础教育”精品课展示和成型性结题研讨中, 课堂上思维的推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三、“我们”是翩翩的蝶, 翻飞在“新基础教育”的乐园

当我逐渐浸润在“新基础教育”的实践中, 很多研讨活动我都被同伴们推到最前面, 即使是外出听课、评课我也是抢在同伴的前面。可是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课题组老师的指点使我茅塞顿开, 学校英语学科的“新基础教育”不是我一个人的研究, 而是团队的研究。

“新基础教育”不仅追求个体的生命成长, 更追求群体的和谐发展。从“我”到“我们”, 这是最美丽的蜕变。实践也证明了, 只有在群体中教师个体的生命才能得到健康成长, 同样, 也只有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得到健康成长的条件下, 教师群体的和谐才不是一句空话。

而从“我”的成长转变为“我们”的成长, 则要我自己明确组长角色, 发挥指导、引领和辐射作用。我依然带头参与研讨, 备课组长们也勇挑重担, 老师们也不甘示弱。

于是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明确了发展目标, 梯队发展目标出来了, 每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一梯队要明角色、明责任, 强学科素养、强引领策划, 成为“新基础教育”的品牌教师乃至课题组老师型教师, 在英语教学改革中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共同策划和开展学科改革的研究实践;第二梯队要明育人价值, 强课型研究能力, 成为“新基础教育”的骨干教师, 在研讨和课型研究中承担重任;第三梯队要明职业价值, 明理念, 强学科基本功, 成为“新基础教育”的合格教师, 积极参与学科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我逐渐发现, “新基础教育”的研讨活动不再是我孤军奋战了, 老师们开始主动要求承担研讨, 对“新基础教育”的执着, 使我们像一块块吸铁石, 彼此紧紧相吸, 团队研讨氛围愈加融洽。原来我们需要课题组老师的督促和领导的要求, 现在转变为迫不及待的追求生命成长的内需。在“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现场活动中, 我们教研组讨论时问题清晰、针对性强、研讨氛围热烈积极、关系融洽、重建思路清晰, 研讨质量高, 同时还提出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可行的后续工作内容, 对推进和扩大教研活动的效应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在评估中获得教研组团队一等奖。

篇9: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母爱

【摘 要】每一个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要能意识到其实自身才是学生性格形成、意志锻炼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所以在担任班主任时要细细地去品味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引导他们,然后慢慢地驾驭他们,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培养。同时在班级的管理当中,班主任应该适时的放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人格 能力 沟通交流 自身特点

班主任在学校里就像母鸡守护小鸡一样呵护着孩子们的安危,处理各种各样的大小事情,陪吃午饭,陪睡午觉,有时觉得班主任就像超人一样,早到,晚回,还必须循循善诱,所有的安危系于班主任一身,所有与学生沾点边的事情班主任必须面面俱到。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怎敢让学生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学生又怎么会有人格上的成长?为了学生的一切,笔者想说,班主任不该全盘兼顾,班主任应该适时放手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学生良好的人格!

一、班主任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在学校中最小的主任莫过于班主任,最辛苦的主任莫过于班主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有很多感触,在疲惫与辛苦的同时还有许多收获。班主任不仅要教好书、管理好班级,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

班主任就好像是花园的园丁,学生就好像花园中的小苗,每一位学生其实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老师要细细地去品味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引导他们,然后慢慢地驾驭他们,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培养,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不断地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在班级的管理当中,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能力上很是欠缺,从学生们整理书包、收拾课桌上的书本上就能看出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弱,所以,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适时的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成为班级的小主人,让学生尝试组织班级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各种环境下角色的转变体会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尝试班级管理中的点点滴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班主任的助手,都能担任班级的副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尽一份责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干,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关心班集体,让学生通过角色的转变来集体管理好班集体,使学生体会管理工作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通过这样的管理尝试,不仅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让班主任从劳心劳肺的班级管理中解放出来,从而使班主任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班级管理更出色。

三、班主任与学生间真诚的沟通交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要与学生真诚的沟通、交流。班主任老师可以跨下台阶和学生站在同一个阶梯上去思考问题,师生间的距离靠近,在处理问题时就更为容易,以诚相待,提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在班级管理上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展示每个班主任自身的特点

熟悉金庸小说的人知道,每一个武功绝学者都有属予他的剑派或武功心法。例如降龙十八掌是乔峰的名片,北冥神功让我们想到光头虚竹,而说起段誉就会想起他那转瞬间腾挪千里的凌波微步。武林绝学者尚且只能发扬本门本派的优点,小小的班主任如果穷其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学习别人,奢望综合他人的优点于一身,是否也会像岳不群一样时时刻刻死死捂着自己的致命缺点,却在声嘶力竭时把自己的缺点又暴露无遗呢?这肯定不是一个渴望成功的班主任想要的结果,这肯定也不是一位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希望要的班主任,所以这一定也不是教育界的专家、领导们希望探索的结果。那么还是发扬每个班主任自身的特点吧。

以学科为例,专攻汉语言文学的班主任肯定可以在班级管理时融入自己的文学特色:时时点拨班级里的孩子们用心感受方块字的结构以及他们的神奇与美妙;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孩子们写现代诗写古典诗,并且可以在班会课时以演讲的形式拿出来让一部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欣赏、品味。在给一群孩子做班主任时,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注意把自己的文学功底慢慢地渗透给学生,那么在孩子们最美好的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就会慢慢地感受世界除了学习的现实还有精神的花园。

同样,体育老师做班主任,就可以在一场场球赛,一次次比赛中,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坚持、拼劲这些在每一次人生历练中的重要性。那么男生女生分分组,拉倒操场上,来一场比赛,打个双腿直抖、筋疲力尽,过后让他们谈谈体会,相信,在一次次实战训练中,孩子们会有切身的体会,这样的体会,能够在他们成年后每每有退缩时都会泛上心头并鼓励他们前进。同样,其他各门功课的老师做班主任,都有着他们各自的优点。

如果每一个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能够意识到其实自身才是学生性格形成、意志锻炼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那么在一个学校内就会形成百家齐放般欣欣向荣的局面。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母爱】相关文章:

我们在成长05-14

2我们在成长04-09

科学我们在成长04-18

我们在这里成长06-24

我们在党旗下成长07-18

我们在这里成长作文08-28

我们在成长作文字04-09

我们一直在成长作文05-18

我们在阳光下成长06-24

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08-07

上一篇:医疗机构网络安全制度下一篇:党员双向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