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课程工作总结

2024-08-29

美育课程工作总结(通用8篇)

篇1:美育课程工作总结

艺术之花开满丹中校园

各位领导、兄弟学校: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站在这个讲台上。首先。感谢领导对我校美育教育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同时也感谢各兄弟学校、同仁的抬爱和关心。

学校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怡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全面发展。同时美育教育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学校综合教育的成果体现。现将我校美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教育发展概况

丹桂中学地处古蔺县东部偏远乡镇,与贵州茅台接壤,是古蔺县教育局直管的初级中学校。教学质量是我校生存之本,荣誉之光,历史上的中考四连冠以及今年的再回榜首充分说明了我校对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学校狠抓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中获得了不少殊荣,为推动学校的发展和品牌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我校继续加强美育教育树立了信心和增强了动力。

丹桂中学始终坚持以“文化铸就品质,创新培育人才”为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全方面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各种文体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美育教育,从而达到治德、树德、陶冶高尚情操的育人目标。

二、活动特色

1、课程安排

为了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学校三个年级均开齐、开足了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增强了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陶冶了艺术情操。同时学校还增设了书法、阅读课,学生在学习之余练练字,看看书,既充实了学生课余生活,又提升了文学修养。

2、美育氛围营造

为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走廊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策划。我们根据校园布局,在相应位置增设了三字经、经典礼学故事的壁画和勤俭节约的公告、学生文体活动图片展和作品展的橱窗。为达到美育活动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生的文体氛围,学校加大了对优秀艺体学生的考核和管理,每一学年都会对优秀艺体生进行表彰鼓励,并将活动成果制作成橱窗、展板的形式进行展览,鼓励同学们学习赶超。

在教学楼走廊里,我们悬挂了一批文化图,让文化礼仪教育走进学生日常生活。教室内,各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管理理念对班级文化进行了精心打造,使得整间教室整洁规范、美观大方,同时又蕴含着浓浓的班级文化底蕴。

3、美育活动开展情况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春学期开展文化艺术节,秋期开展体育活动和一二九合唱比赛的传统模式。

春季学期学校开展传统学生文艺演出、手工艺作品展、演讲比赛和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春天的气息里,让学生们享受音乐、舞蹈带来的魅力;欣赏充满激情的个人演讲比赛,参与手工艺术作品的创作,感受书香墨趣,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中。通过一次次文化艺术的洗礼和感染,陶怡学生的情操,获得精神食粮。学生通过艺术的熏陶、活动的参与,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从而端正了学习的态度。在秋季学期学校有层次、有计划的开展学生文体活动。分年级组织了男女生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50米短跑、400米中长跑和1500米长跑。结合“一二、九”运动开展合唱比赛,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在对学生进行爱国意识教育的同时对学校音乐教学进行了一次检阅。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田径、篮球和美术兴趣班,把美育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每年通过年级篮球赛事的举办为选拔保持篮球队队员奠定基础,同时学校积极组队参加全县的各种文体比赛的活动,将每次比赛当作练兵和检验美育成果的契机。在去年古蔺县中学生篮球比赛中,我校获得了男子组第三名,今年我校的男、女两支队伍均以较好的成绩出线,并在决赛中获得了第五名。历年来我校均组织参加了古蔺县中学生艺术节并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还通过黑板报比赛和书法绘画比赛有效地推动了我校美术教育的发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次展示才能的机会。

三、美育工作的瓶颈和工作方向

美育教育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尽管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由于我校场地有限,没有跑道,学生人数较多,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差,教学器材少。每次活动参与的人数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其次,丹桂地处古蔺山区,冬天来得早,能够利用的好天气比较少,想开展的美育活动不能充分开展,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活动经费受限。活动的开展需要很多经费的投入,尤其是到县里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舟车劳累,经费较多,使得我校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有计划地开展相关工作。

第四,艺术教育者的差缺,尤其是音乐教师。我校现有24个教学班,但是只有一名音乐老师,并且身兼他职。多数艺体老师还担任班主任,兼任其他学科教学,工作的重心自然有所偏移。

第五、经验的不足。我们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是在自身基础上构思形成,我们等于是在闭门造车,缺少经验交流学习的平台,渴求能获得指导、学习的机会。

近年来,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美育教育方面虽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疑惑和不解,敬请大家给予指导和帮助。我深信,在大家的共同指导和关心帮助下,我校将会继续坚持以“文化铸就品质,创新培育人才”为办学理念,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抓好学校艺术教育、美育教育,以现有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基础,以篮球、合唱两项活动为突破点,力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美育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平台。

篇2:美育课程工作总结

学校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怡学生的艺术情操,促进全面发展。同时美育教育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学校综合教育的成果体现。

1、课程安排

为了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学校三个年级均开齐、开足了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增强了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陶冶了艺术情操。同时学校还增设了书法、阅读课,学生在学习之余练练字,看看书,既充实了学生课余生活,又提升了文学修养。

2、美育氛围营造

为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走廊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策划。我们根据校园布局,在相应位置增设了三字经、经典礼学故事的壁画和勤俭节约的公告、学生文体活动图片展和作品展的橱窗。为达到美育活动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学生的文体氛围,学校加大了对优秀艺体学生的考核和管理,每一学年都会对优秀艺体生进行表彰鼓励,并将活动成果制作成橱窗、展板的形式进行展览,鼓励同学们学习赶超。

在教学楼走廊里,我们悬挂了一批文化图,让文化礼仪教育走进学生日常生活。教室内,各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管理理念对班级文化进行了精心打造,使得整间教室整洁规范、美观大方,同时又蕴含着浓浓的班级文化底蕴。

3、美育活动开展情况 新学期学校开展传统学生文艺演出、手工艺作品展、演讲比赛和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春天的气息里,让学生们享受音乐、舞蹈带来的魅力;欣赏充满激情的个人演讲比赛,参与手工艺术作品的创作,感受书香墨趣,遨游在艺术的海洋中。通过一次次文化艺术的洗礼和感染,陶怡学生的情操,获得精神食粮。学生通过艺术的熏陶、活动的参与,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从而端正了学习的态度。

近年来,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美育教育方面虽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但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疑惑和不解,敬请大家给予指导和帮助。我深信,在大家的共同指导和关心帮助下,我校将会继续坚持以“文化铸就品质,创新培育人才”为办学理念,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抓好学校艺术教育、美育教育,以现有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基础,以篮球、合唱两项活动为突破点,力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将美育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平台

铁力市第四中学

2018年10月

2018年9月18日

三楼美术室

铁力四中美术社团活动

2018年10月13日

三楼美术室

篇3:从“校本课程”说美育

去年底参加河北省“校本课程”学术研讨会, 感触颇多, 众多地域性文化遗产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而得以认识、保护和传承, 民族文化血脉得以延续。

毋庸讳言, 一些地区、学校在认识、设计、实施校本课程上存在着不同的误区。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点:一是过分强调校本课程内容的典型性, 却忽略了典型性的历史成因, 无视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结构对文化遗存的影响与作用。二是过分强调了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 却忽略了美育。

当我们将教育的本质以智育和美育两个层面进行把握时, 发现校本课程极容易达到美育的“教育目标”。其原因有二:第一, 校本课程突破了学科的界限, 往往是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呈现, 可以弥补学科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局限;第二, 校本课程以美育为最高的教育追求, 可以用具体存在的事实解释一定社会形态下道德观念、文化追求、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统治阶级的政治取向和普通百姓的精神追求的。比如, 邯郸学步桥小学以成语“邯郸学步”开发校本课程, 虽然, 故事发生在邯郸的学步桥, 但我们对成语“邯郸学步”的关注重点已不是那座具体的“学步桥”, 而是桥上发生的故事所留给我们的思考。这是一个美学的, 甚至是哲学的问题。通过这个课程资源形成的校本课程, 以“桥”为支撑点, 将教育目标归结到科学、美学乃至哲学的层面上, 无疑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

但有些很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优势资源, 在把握和利用上却有很大的难度。例如, 蔚县剪纸、武强年画、太行山的红色教育等。其难度存在于三个方面:怎样把握认识这些特色资源的视角;怎样选择切入的方式和节点;怎样设定教育目标。尤其是设定教育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成败。目标定得过低、过实, 或过高、过虚都将导致宝贵特色资源的浪费。

任何一件文物都可能出现赝品, 但赝品之所以是赝品, 原因何在?就在于赝品不可能复制当时社会形态下的那种情感和文物一路流传所蕴蓄的那种岁月感。一种优势的校本课程资源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追求或强迫学生去模仿先辈的形式、方法, 甚至是观念, 无疑是制造赝品而已。我们应当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解读这种优势课程资源形成、发展和存在、衰退的机理, 以及从实用到审美, 进而明了其与道德、文化、政治、经济和教育的逻辑关系, 从而设计出通过智力教育、技能教育达到美育的教育目标。

篇4:高职院音乐美育课程的构建

关键词:音乐美育 位置 目标 课程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音乐美育课程处在学校教育的边缘化状态,至今没有自己的学科体系。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培养目标上看,学校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实训,而忽视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校园文化氛围看,高职院的文化底蕴,人文环境相对较弱;从学制学时上看,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受限制。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指导方案”的下发,应该说迎来了美育发展的好时机,它表明艺术美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在一定程度上进入教育部的法规,表明艺术教育正式进入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因此,当前对如何在高职院实施音乐美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问题上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美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21世纪的音乐美育是以人文素养的提高为其目标的一种“人的教育”、“人格的教育”。因此,音乐美育的具体实施,也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要合乎规律的在高职教育中搭建起音乐美育的平台。使音乐美育的功能最大化。本文就高职院音乐美育的课程构建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关于高职院音乐美育课程的位置

教育部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指导方案”指出:“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重专业轻通识的倾向,音乐美育课程是游离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之外的,基本是可有可无。从课程体系这一层面看,这是一种传统的结构性弊端。因为,课程体系的构成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缺陷,高职院需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是不能缺少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的。音乐美育课程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元素,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激励创新精神有重要作用,被纳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

从音乐美育实施的渠道看,音乐美育在高职院应该是多渠道的,可开设音乐美育公共课程,音乐社团活动,音乐传媒活动,音乐专题讲座,院系音乐活动等,由于“音乐包含着人类情思的喜怒哀乐,是人类精神的产物。它是一种非视觉表象的美,是用声音构建的艺术。人们用心,用情去倾听,去品味、寻求其美的感悟。”[1]音乐作为审美教育。需要建设一个与之相对接的课程体系才能顺利实施。因为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训练思维品质,完善人的素质的最有保证的模式,离开了这一模式,教学目标很难实现,音乐美育也就形同虚设。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缺少对音乐美育课程的规划设置,即使有也是单一的,缺少系统性。音乐美育往往是用来应对比赛及完成演出任务,忽略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学科特点。即时性、功利性太强。这样,虽然也能产生一定的育人作用,但更多的是影响了音乐美育的广泛深入的开展,使得音乐美育一直徘徊在高职院的课程体系之外。以活动的形式作为音乐美育的主要渠道,只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忽视了艺术教育的公平和普及,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都应享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权利。素质教育的“三全”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教育全过程,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依靠校园的应景的音乐活动是无法达到“三全”的,要重视并确立音乐美育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应有的位置。

二、关于高职院音乐美育课程的目标

关于高职院音乐美育课程的目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指导方案”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音乐美育的课程目标和公共艺术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这里,指出了公共艺术类课程的目标,强调了公共艺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参与性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把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目标,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一根本宗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首先,是人文素养的维度。人文素养现在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的重视,这种重视应该来自以人为本及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理念。同时,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专业性人才发展到高素质的人才。人文素养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它的诸多构成中,审美素养当是最重要的修养。一个不懂审美的人,缺少正确的审美评判能力和高雅的审美品位的人,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形象、气质,更加会影响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及创新精神。二是多元文化的维度。音乐美育是一种多元文化教育,在教育中通过音乐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更多接触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和不同种类的音乐文化,从而建立起一种宽容的文化心态,培养学生在多元化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宽容的审美心理、开放的文化心态作为一种观念与态度,不只局限于审美领域,作为一种价值观它将影响着人的各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音乐美育不仅使学生从多元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创造性、兼容性。同时也接受人类文明的传承,发扬人类文化艺术。三是创新精神的维度。“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是《方案》中要求的目标,音乐美育课程在这方面有特殊的优势。音乐由于它的创作元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非具象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人们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及对音乐内含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人的形象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人具备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即时的、冲动的捕捉音符的变化并突破时空的局限,让思维不受拘束的自由驰骋。可以认为,这种使人不断产生创意,产生直觉和灵感的过程也是创新思维从自然到必然的发展过程。《方案》中强调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不仅符合音乐美育课程的本身特性,也是对人才素质培养要求的积极探索。四是实践性的维度。音乐美育课程要围绕《方案》中、理论性、实践性、参与性强的要求设置,把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艺术教育的文化意义与职能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知识文化体系,审美价值观念,凭借对真善美的弘扬与对假丑恶的否定,来对世界文化进行吸收与融合,以达到把人塑造成和谐全面发展的人的最终目的。

三、高职音乐美育课程分类和设置

“美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艺术教育,技术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而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人的基本素质教育。”[2]根据美育这一特性,高职院的音乐美育的课程更多是要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音乐美育的美化心灵、和谐情感、尙美创美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特征,真正将音乐美育转化为育人的生产力,产生一种“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力量。

因此,它的课程设置、分类、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应该与音乐专业教育和传统音乐教育有所不同,既有别于艺术院校的专业艺术教育的强调音乐技能,又有别于传统音乐教育的侧重愉悦。高职院的音乐美育课程可设为公共选修课和部分专业限选课,具体分为理论、鉴赏、技能三种类型:音乐美育的理论性课程性质是通过音乐美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审美趣味和审美素养,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美化自我的意识。鉴赏型及技能型课程主要是通过审美实践训练 ,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培养敏锐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理论型课程可以设置为《音乐基础理论》、《中国民族音乐》、《西方音乐》、《音乐美学》、《流行音乐》、等。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美的法则,了解音乐艺术产生的条件与过程,剖析音乐审美的奥秘,感受音乐美育的价值功能,提升学生的价值评判能力,为学生打开音乐审美的通道 。

鉴赏型课程可以设置为《民族音乐鉴赏》、《西方音乐鉴赏》、《中外名曲欣赏》、《影视音乐欣赏》、《流行音乐欣赏》等。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对它的理解经常是通过欣赏活动达到的,因此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创造音乐的过程。“作为一门与心灵有着更密切关系的艺术,音乐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一种独异性:它的媒介是独特的,它的存在方式是独特的,它的欣赏方式也是独特的。”[3]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认为,音乐是唯一最充分对“生活和性格”进行模仿的艺术。[4]“贝多芬人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孔子则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这些名言不仅让人们看中音乐在艺术中的位置,更看好音乐对人生地影响。欣赏类课程能使学生更多更深的贴近这一站在艺术金字塔顶峰的艺术。

技巧型课程可以设置声乐课程与器乐课程二类,包括《歌唱技巧》、《合唱》、《钢琴》、《小提琴》、《合奏》、等。具体课程可据各校音乐师资的专业方向和学校文化特色而定。

技能型课程是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掌握表演技能的最直接的课程,不仅有特色,而且有趣味,可以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提升艺术品位。并学会展示自我为生活积累资本。同时优化校园文化,营造学校的人文环境。

高职院音乐美育课程地构建虽然迟缓但已启动,要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一根本宗旨,不断的进行认识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构建起音乐美育的课程体系并使其真正步入学校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希茅.傅利民. 音乐美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仇春霖 .大学美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万书元. 艺术美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5:乡土美育课程资源的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育的目标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等四大板块。根据教材的相关课时,探索开发美育乡土化课程资源,加强四个课型的学习,创新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美育 乡土美育课程资源 创新教学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在核心素养教育的推进中,美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其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养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非常显著。而美术课堂教学正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于实现美育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特色文化”。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是学校乡土美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潜能。何谓“乡土美育课程资源"?其是指本乡本土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间艺术、民俗?L情、人文历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些都是形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最具特色的美育课程资源。[1]

那么,怎样充分利用其优越性,开发为校本美育课程进行教学?如何将这些丰厚的乡土课程资源有机地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我想,此应该是作为美术教师们所必须共同关注的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当今学生美育培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研究。[2]

一、“造型?表现” 领域的学习:开放课堂教学,描绘生态美景,开发乡土美育课程资源

“注重美育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乡土美育的特点是它来源于本土的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切身生活,教师要大胆合理地创新使用教材,开展本地乡土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堂搬进大自然,利用地理优势以生态游、人文游的方式进行写生教学,引导学生把美育活动与周边环境、生活经验相联系,启发学生观察、感受本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拍照写生等多种方式参与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乡土美术素材进行探究与表现的兴趣,拓宽其视野,提升其感悟程度,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本土艺术的独特魅力时,对浓厚的本土文化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培养其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的热爱情感,使本地的乡土文化进一步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体现中学美术课程的人文素养。

[案例]笔者在教授《画家乡的风景》时,适逢清明时节,就结合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完成本课教学目标:“观察感受人文自然景观之美,描写自然风光的景象”。在教学实践中,选取了涂岭樟脚古民居群作为教学素材。因樟脚村落间不但有古民居建筑,而且还有金钟潭、大溪涧、观音山寺、陈平山烈士纪念碑和故居等景观、名胜和教育基地。作为美术教师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介绍樟脚古民居的人文历史文化,与学生一起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欣赏乡村田野的风光、古老的小桥、潺潺的流水、葱翠的山林、巍巍的大山……,一幅幅家乡美景尽显在眼前,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唤起了学生热爱家乡、表现家乡的欲望,而创作出一幅幅造型优美、色彩亮丽、表现家乡特色的美术作品。此教学案例中,笔者以现场活动的体验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以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樟脚古民居群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同时,学生通过实地的考察、采风中,可以培养出美术素养外的其他综合能力。

二、“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善于实践应用,提高创新能力,开发乡土美育课程资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充分利用本土的地域特点,进行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把乡土资源融入到美术学科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探究大量的美术教学资源。生活中的羽毛、麦杆、稻草、树枝、泥沙、贝壳……这些自然资源材料具有简便性、实用性和乡土性,是学生设计美术作品的最好素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去思考、观察、发现身边的各种乡土自然资源,鼓励学生应用这些自然资源进行考察、搜集、想像、组合、创造等一系列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美在于发现”的观念,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操。[3]

[案例]笔者在教授八年级下册《变废为宝》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周边的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让学生认识各种表现手法和体会不同特色的乡土美术特征,理解乡土美术之艺术美。回归课堂,引导学生认识、感受、利用各种废弃材料,因势象形,积极想象,并进行拼贴、插接、拼摆、编织、雕刻、扎捆等手法,创造出一件件或夸张或写意、而具有装饰和实用价值的美术作品。如:有的作品利用废弃的瓶罐进行装饰的工艺饰品、有利用各色碎毛线粘成色彩艳丽的花卉图、有泥土塑型机智的动物、有碎布做成绚丽的瓶花、树皮制作古朴的农房等等,令人叫绝。这些随处可见的废弃物品的再利用,深深地吸引了每个人为之探究、创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充实了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其实,富有生活气息的美术课程自然更容易唤起学生们的共鸣和参与,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材料去发现美、表现美,以培养其对美的欣赏、感受、创造能力。[4]

三、“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崇尚文化遗产,品味艺术魅力,开发乡土美育课程资源

“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对本土民间美术了解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创设问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审美情操。对于本土的历史名胜和文物古迹,教师要事先收集民间遗存的美术实物、有关视频图片及相关的资料等,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通过分析和引导,以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了解本地民间美术的特点、寓意及其继承性,启发学生发现平凡的乡土资源中,有着底蕴深厚的特色文化。因此,挖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进行授课,更会让学生充满着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的学习热情,使之深深地感受到乡土资源之艺术的美,从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案例]在《文明之光》欣赏课的教学中,笔者就以当地的沙格灵慈宫作为教学素材。“沙格灵慈宫”的建筑是一种殿宇构架式的独特民间艺术,其作为弘扬妈祖文化而推进海内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更是凝聚海峡两岸同胞感情的纽带,因此,灵慈宫存在的人文历史价值以及美术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的。教师在授课中,通过网络资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辅助教学,先介绍灵慈宫的人文历史文化,而后再从建造工艺的角度去欣赏雕艺非凡的龙石柱,最后从美术教育角度学习殿顶屋脊上剪碗雕塑的造型艺术等一系列的问题创设,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去探究学习,主动去发现、了解、探索乡土美术的?N类、特征、风格等;激发他们对本土人文历史、文物古迹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样的教学远远高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课程内容,能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教育素养以及社会历史的责任感,使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四、“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建立学科联系,提升综合能力,开发乡土美育课程资源

“美术课程应加强探究性和综合性学习”。通过以本地乡土文化的综合性美术活动,建立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对乡土资源进行挖掘、分析与整理,扩大美术课程的学习范围,加强美育与生活的联系,拓宽美的欣赏渠道,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把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浓厚的美育氛围,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审美素养,完善综合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案例]笔者在《画家乡的风景》教学中,以樟脚古民居群实践采风的系列活动作为授课题材,拓展教学活动,结合学校艺术节举行“家乡之美”书画摄影作品展,展出的作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用画笔描绘村民春耕劳作时的作品;有重彩樟脚古民居建筑群、观音山寺的景观作品;有把樟脚古民居村中的山川河流、田野树木的自然风光拍摄成艺术作品;还有与其他学科联系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性活动,拓宽美术教育的学习范围。如与生物学科相结合,组织学生研究植物的种类、贝壳的形成等相关知识,开展“生物标本艺术作品展”;与地理、历史学科结合开展实地考察和访问,引导学生采集相关资料,把学生在采风活动中描绘、撰写的亲身体验及其调查报告进行展示等;与语文学科结合采风后进行描绘家乡美景的征文比赛、古民居群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欣赏的活动;与体育、音乐课相互呼应,研究民间板花灯游乡间祈福舞蹈艺术的活动;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研究先进的网络资源传播美术作品等等。在艺术节活动中,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现自己特长和参与的舞台,使学生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家乡之美,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怀。

总而言之,农村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保留和蕴藏着的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文物古迹以及传统的民间工艺等,为美术课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宝贵资源,给美术教育创新一个广阔的美育实践天地。为此,开发乡土美育课程资源,创新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创新教育,要把本地乡土文化根植于下一代人的胸怀中,使学生在美育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人文素养,发展个性,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篇6:谈老年美育课程中手工课的引入

谈老年美育课程中手工课的引入

将手工课程引入到老年美育的教学中,是全面发展老年人审美活动能力的一项创新性设想.一是无论从家庭、学校、社会上来说,实施手工课程带来的.意义深远并可行的;二是从老年美育的特点上来分析,手工课程引入确有必要性及即时显效性;三是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习性和全面发展上,比起其他课程,手工课程更容易被接受和发扬并得到传播.

作 者:岳瀚槭  作者单位: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76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G40-014 关键词:老年美育环境   老年美育特征   全面发展审美活动能力  

篇7:美育课程工作总结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大小、心理素质、接受能力的不同,对语文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挖掘。通过营造友好、宽松的课堂氛围,提供一个创新性的语文意境是当前语文教育革新的重要目标,更是开展语文美育教学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美育;课堂

语文是一门以科学为指导的严谨的教育学科,更需要通过教育来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艺术境界。这里所说的艺术来源,来自于对文学的创新和挖掘。

一、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所谓语言美,就是指通过作者的创新风格、写作手法来体会文章的意境。但是在众多的文章当中,每位作者的写作方式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所以对文章所运用的语言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豁达的、直率的、粗犷的、幽默的、低沉的、委婉的、绮丽的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语言形式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美妙,通过了解语言的形式美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会品味文章的点睛之笔。例如,《风景谈》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像这种优美的语言学生应该学会品味,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涵养。

二、再现作品的意境美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要有优美的语言,还要有令人回味的文学意境,这才是文章的精髓。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对文章中意境的挖掘,并培养对意境中美感的发现能力,例

如,在教《长江三峡》一课时,作者有针对性地对三峡两岸的宏伟景观进行烘托,通过绮丽的山水美景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大好河山热爱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置身山水之中,通过乘船来体会作者的那份感情,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归纳文章的结构美

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要避免俗套现象的发生,因此,把握文章结构是学习的重要环节,结构美对文章的重要意义也被凸显出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更加重视对文章结构的梳理,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来挖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同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品味文章来领悟语文的学习思路和规律。例如,《阿Q正传》一文,作者通过类比三角形,将文章用三角形的结构形式呈现出来。在表达文章对称美与整体美的同时,更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受新时代新鲜元素的影响,一个优秀的人才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挖掘文章的人情美,再现文章的意境美,总结文章的结构美,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含义,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胡兴武.高中语文课程渗透美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作者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

篇8:音乐艺术课程的美育功能

刘克兰教授著的《现代教学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第52页中提到: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中小学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任务中, 使素质教育诸方面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并把教学的基本任务概括为:1、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发展智力, 培养创造能力 (智育) 。2、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德育) 。3、提高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 (体育) 。4、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 。5、加强劳动技能教育 (劳) 。[1]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而音乐又在美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为音乐教学活动中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 贯穿着美的规律。而音乐教学就是发现美, 揭示美的过程, 不断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并且好的音乐能够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爱上, 完美, 激动, 无法言语, 感动到死”是很多人对久石让动漫交响音乐的形容, 脱离影像的音乐, 给人最强烈的感受还是优美的旋律、多彩的和声、画面感与色调感的相得益彰。并富有上升到艺术高度和人文高度的空间。所以本文以久石让的动漫交响乐为例, 首先谈一下在音乐教学中, 应该怎样欣赏一部交响音乐, 其次探讨一下音乐的美育功能。

一.正确鉴赏久石让动漫交响乐

(一) 交响乐基本知识

交响乐:一词源自希腊文, 原意是“一起发声”。后来指不同性质的乐器一起工作共同完成一部音乐作品。[2]它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流动所产生的音响来创造艺术形象或意境,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并对人类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和鼓舞作用。交响乐具有音乐艺术所共有的审美特征, 是艺术审美的主要对象之一。[3]交响乐的体裁分为组曲、序曲、协奏曲、交响诗和交响曲。

交响乐中的乐器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弦乐器包括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拨弦乐器包括 (竖琴、吉他) ;击弦乐器包括 (钢琴、羽键管琴) 。在交响乐队中, 弦乐器是以核心力量的角色出现的, 其音色、力量、表现、情绪感染等都是音响乐队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是音乐的土壤。管乐器分木管乐器 (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和巴松) 以及铜管乐器 (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打击乐器分有调打击乐器 (定音鼓、管钟、木琴和钟琴) 和无调打击乐器 (小鼓、大鼓、三角铁等) 。[4]

音乐创作往往是艺术家把自己在具体的审美感受中积累和蕴蓄的情感, 通过艺术传达自然的流露出来。抽象的音乐表现直接唤起欣赏者具体的情感体验和想象, 情动神摇, 心弦震鸣, 这是音乐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音乐的要素有旋律、节奏、和声、色彩、调与调式, 而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音乐的魅力体现在旋律。一部音乐作品无论大小, 其全部思想与表现内容均由旋律陈述出来, 旋律是由高低不同的音的有秩序地组织排列变化构成的一条运动线。旋律分为水平式的旋律 (该旋律线情绪平静、舒缓、节奏均衡) ;上升式旋律 (一般表现激动的、兴奋的心情) ;下降式旋律 (一般与缓和、松弛、悲伤等情绪有紧密的联系) 。[5]

(二) 鉴赏久石让动漫交响乐

将久石让的动漫交响乐旋律共同的艺术魅力可以概括为“平缓中带伤”和“激情中释放”。

1.平缓中带伤

真实的音乐源于人类的状况, 并直接表现内在的灵魂的状态[6]。不管是《天空之城》还是《幽灵公主》, 久石让每部动画片的主旋律中都带有一种让人感动的气质, 这种感伤让人沉醉其中, 不由自主, 而这种感伤的情怀来自于音乐温柔的述说出了人类心底之处的灵魂之音。

每一种声音都是生命的一面, 每一种声音都带着故事, 这些声音交汇, 表现得极其复杂, 一个乐队能够表达的, 也许没有生命的长度, 但至少在尝试接触生命的深度。[7]钢琴是色彩乐器, 是淋漓尽致地能够丰富表现人内心世界的乐器之王, 而钢琴配以大提琴的饱含苍茫, 隐藏锋芒, 或配以中提琴的略带忧郁和感人的气质以及小提琴的悠扬, 轻柔, 足以以一种安静、低调而明晰的方式走进人的内心深处。生命的音乐在这两大交响乐的乐器主力部分得以充分展现。

比如《幽灵公主》, 交响乐的第一乐章, 先是一声很轻的鼓的波动, 接着是大提琴低鸣地旋转而出, 在大琴的断歇之中, 一切都沉静到了心底。而随着小提琴的带动, 主旋律便油然而生, 而这旋律带着述说一叹三调, 将本无感应的心激荡起来, 魂牵梦回, 源自心底深处的低鸣与起伏便穿透着宿命的音符展开而来。“悲”, “哭泣”, “向谁倾诉”, 是所能感受到的最贴切的形容。而随着最后一乐章的展开, 则是钢琴的柔美气质划破长空, 配以小提琴的轻柔音质, 安抚着人类受伤的心灵, “安慰”, “原谅”, “包容”, 则是在音乐结尾之处告诉人们的答案。

再比如《风之谷》, 前奏, 钢琴带着独有的温柔, 清脆而缓慢地走近人们心中, 旋律安静, 却任然带着一点点倾诉, 甚至是一点点的挣扎, 而小提琴的悠扬飘荡和着钢琴的降调与旋律的下降, 同样让人们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除此之外, 玫瑰花般浪漫醉人的忧伤如《哈尔的移动城堡》, 或梦想遥不可及地却拼命想去抓住的忧伤如《天空之城》等, 所有的音乐旋律中共同的魅力似乎是来自于表现人类灵魂深处的伤, 这种伤是人类所苦苦追求的希望, 是人类不曾满足的愿望, 或是失望更是失去, 总之, 大师以音乐表现的特有方式或安静, 或缓慢地, 或温柔地, 或深沉地, 或包容地述说着人们心中的那个带有宿命般伤感的灵魂。

2.激情中释放

如果说“平缓中带伤”是平缓安静的带有述说性的旋律中所特有的魅力的话, 那么这里的“激情中释放”是指交响乐所有乐器在具有强烈节奏感的旋律中制造出来的一种气势, 这种气势释放着人们内心的情绪, 释放着人们的空间想象力。

如《天空之城》, 随着主旋律的展开, 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交互配合, 悠扬而明快。让人似乎像是飞翔在天空中俯瞰着大地, 看见了美好的田野, 和谐而充裕的绿色世界, 心情是那么愉快而自由。随着旋律的变换和走高, 各种乐器的交互演奏, 似乎像流水一般一瞬间倾泄而下, 节奏非常强烈。顿时让人情绪变得高昂、激动、震撼, 似乎看见了太阳的光辉, 看见了城堡迎着光芒出现在云的上空。而随着一组大号乐器的吹响, 我们仿佛接近了天空之上的那座城堡, 仿佛听到了关于天空之城的故事, 见证着那个悠久的传说, 目睹着城中的那些祖先们遗留的痕迹。随着主旋律的再度出现, 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伴奏, 以及强烈震撼的打击乐器的交织, 一切都带着一种希望与向上, 一种激情与坚定, 很辉煌也很壮阔, 似乎述说着人类曾激情地追寻着未知与梦想, 热烈而悲壮, 荡气回肠。

同样的《千与千寻》在旋律演绎的变奏与高潮部分, 悠扬明快而舒畅, 使人们在海阔天空的自由境界之中释放情怀, 无限开心;有着展望和希望, 高扬地飞翔。而《龙猫》在急促而优美的旋律中人们开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 与山水为伴, 找寻着童年的纯真。

总之, 在交响乐的协同气势之中, 把人们的想象力推到一个高潮, 空间的万物, 自然的万界都可以任你自由地驰骋, 而情绪, 或快乐, 或悲伤, 被毫不做作淋漓尽致地释放着。

二.久石让动漫交响乐的美育功能

(一) 旋律塑造和谐人格

人格系统内的各元素可以通过音乐美育加以塑造, 人格是一个包含多种精神元素的内在系统, 它的元素有道德, 智慧, 意志, 情感, 责任, 学识, 尊严等。其中, 道德, 意志, 情感, 智慧是最本质的, 当各元素的独立运行和关联运动都趋于和谐, 人格系统也趋于和谐了。[8]

久石让的旋律总是静动结合, 而音乐描绘的图景来自于大自然, 美好而向上, 不仅引发出藏在人灵魂深处的感动, 还张扬出生命本身所追求的激情与释放。交响乐奏响的和谐而优美的旋律之音塑造着听众的人格, 并力图带向一种生命的和谐。

1.向善的旋律

《乐记》中记载, “乐也者, 圣人之所以乐也, 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 其移风易俗。”

身为音乐家, 只能像一面镜子般在音乐中反映出真正的自己, 任何矫饰、虚伪或不诚实, 都会从他所弹奏的音乐中反映出来, 对音乐家来说, 那是一种耻辱。只有真实地把音乐中特有的生命力传达出来, 才是有意义的。[9]久石让的旋律没有丝毫的做作, 而是干净而纯粹地反映出人们灵魂深处的感动, 有着让人流泪的力量, 这种淡淡的忧伤带有一种善良, 一种包容, 一种成全, 抚慰着人的内心, 成全着那份美好。正如《千与千寻》中, 千百颗承受重压深陷角力的心灵, 在音乐中寻找到回归天然纯朴童真向善的通道。

2.激发人情感、想象和意志的旋律

音乐在所有的语言中是最富有想象力、最扣人心弦的, 音乐可以触及人类温暖的心灵深处, 开启人们想象世界的源头。[10]音乐还能自由地抒发着人们内在的审美情感, 塑造人们的意志品格。

久石让成为与宫崎骏合作最多的作曲家, 他的音乐总是充满梦幻色彩, 给听众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比如听《天空之城》, 在大气磅礴的音乐旋律中会有似乎目睹到天空中的太阳或城堡的意象, 听《千与千寻》, 会有一种走进神秘与诡异的未知世界的意象, 或者漂浮于蓝天, 沉浸在深蓝的海中的畅快。还有, 音乐才子周杰伦在访谈时, 也说过, 他最喜欢听《龙猫》, 因为一听到旋律就会感受似乎回到了单纯的童年生活, 在田野在雨后无忧无虑地奔跑。

同时久石让自己也说过, 他希望自己能始终保持一颗童心, 永远对生活充满好奇。并希望观众能在听到音乐时, 能够增添勇气, 获得一些积极的东西。

总之, 久石让的旋律抒发着人们内在的审美情感, 可以说是自胸中流出, 用心去歌唱, 表现哀愁、悲伤、犹豫、惶惑、疾愤之情, 但其基调与主导倾向又是自由的、开朗的、愉快的、昂扬的、舒展的, 它倾诉着人们美好的童趣, 描绘着海阔天空的壮丽蓝图和充满绿色生机的美妙的自然, 又绝不追求纯粹官能的刺激与靡靡之音。他的旋律富有生命的激情和勇力, 带来希望和向往。

3.引发人们思考的旋律

尼采把音乐看做最有深度的艺术, 一个人越是音乐家就越是哲学家。[11]当我们诠释一首乐曲时, 我们的处境就如同在一个极其广大, 又深不可测的世界中探寻, 为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找到答案。[12]

久石让用旋律述说着, 而我们通过他的音乐思考着, 每首交响曲的结尾都是一种答案, 或许是激情地高扬, 或许是平静的安抚, 在悲伤中听懂心灵的渴望, 在悲壮中成全生命努力后的辉煌, 在悠扬起伏、如泣如诉的美好旋律中, 人们豁然开朗, 似乎什么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音乐已经替人们进行着最后的选择。

所以久石让的交响乐那美妙的旋律陶冶人的性情, 影响和改变人的性格, 驱除着人的痛苦, 恢复着心灵的和谐。

三.结论

久石让的音乐旋律魅力不仅体现在“平缓中带伤”, 还体现在“激情中释放”, “平缓中带伤”的旋律使人获得向善的感动, 在感动中抒发了压抑在人们心底深处的灵魂之音, 培养了人们的道德;而“激情中释放”的旋律使人们的情绪得到淋漓尽致地释放, 干净, 透彻, 毫无做作, 在情绪的释放中, 在旋律所创造的自由的想象空间中, 人们获得了心灵的和谐, 获得了重生后的自由。通过这个例子, 我们不仅理解了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怎样教学生欣赏一部交响乐, 不断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另外还分析了音乐的美育功能, 促使学生的德、智全面发展, 塑造学生的和谐人格。

参考文献

[1]刘克兰: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贺春华:西方交响音乐欣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3]沈文洁:交响乐艺术形象塑造的审美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 .

[4]贺春华:西方交响音乐欣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21-25.

[5]贺春华:西方交响音乐欣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3.

[6]斯蒂芬·戴维斯:音乐的意义与表现.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151.

[7]王志兵:像大提琴一样思考.剧影月报, 2006 (2) .

[8]童江梅:论音乐美育对和谐人格的培养.新东方, 2006 (12) .

[9][美]露丝·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0][美]露丝·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1]尼采:悲剧的诞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激励孩子积极向上的经典语录下一篇:医疗服务价格自查报告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