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2024-08-23

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共10篇)

篇1: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南华县沙桥中心学校王建聪

挫折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标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干扰,而使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教育的主体--学生,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直被父母呵护,爷爷奶奶宠爱,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这一代学生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对他们来说,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会深受打击。他们受挫折后常常表现为:攻击性行为、逃亡性行为、散漫性行为、固执性行为、以及各种报复行为。我认为在小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有必要的,让他们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在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增强挫折的能力,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挫折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家长与老师的重视。一些老师走的是一个极端,那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吓唬、逼迫学生,本意是想激起学生的进取心,但往往变成了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折教育实际就是“抗挫折教育”,在物质条件相对提高的今天,挫折教育可能更多体现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析一下心理卫生存在的普遍性以及问题的严重性以便引起广大教育同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他们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体受批评,产生不想学习的消极情绪;有的学生在某些课程中由于自身条件较弱,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同学体形较胖素质较差,没有自信,产生厌学心理,上课时不愿和大家一起做运动,这时需要老师多关心她,引导她,和同学们一起找她的优点,鼓励她,使她振作起来,帮助他树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诉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经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他终于有了进步。

其次有意识给学生创设挫折情境。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有必要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作为磨练他们,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我们现在的孩子太娇气,稍微有点挫折就不能忍受。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值得借鉴。有一定挫折情境,学生总会受到锻炼。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这就是一种锻炼。当然,并不是让我们的同学也这样,只是这不愧为一种锻炼的方式,不愧为一种手段。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使他们受益终身。

最后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让学生明白,在前进的过程总会遇到挫折。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顽强努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将挫折作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升到小学后,平时学习很认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为此,他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可是,升学成绩却不理想。从此,他一蹶不振,情绪十分低落。看到他这一切,我找他谈心,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必须勇敢地战胜挫折,站起来。我给他讲刘翔的故事,讲保尔的故事,经过多次谈心,他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上中学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有学生好胜心强,凡事想争第一,这样的学生最容易受挫折。

我觉得做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挫折教育: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减少受挫因素。

虽然轻度的、较少的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磨练作用,但对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会有伤害,是消极的,应想方设法避免。创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是减少挫折的首要条件,要求教育者做到:(1)对学生的期望符合实际,要求不能过高过严;(2)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温暖,不讽刺挖苦,不谩骂体罚;(3)教师要有一份公心,对各类学生,一律公平对待。

2.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要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教育,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挫折。例如,讲授课文时,利用课堂内外的内容教育学生: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疑问后,就有许多人责备他违背了人类的真理,是胆大妄为。伽俐略处在重重包围之中,可谓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他却振作精神,用自己刻苦勤奋、不具权威的精神,通过多次实验,取得了胜利。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集体辅导。

(1)开展优点启发活动,培养自信心。活动中由其他同学找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点,尽可能的把优点展开,让其释放光芒。培养自信心。(2)开展优秀人物伴我行活动,进行榜样示范。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一旦有了榜样,他们会模仿榜样的行为去做,并进行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利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人物在挫折中成才的事例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在逆境中振作精神,变压力为动力。选取的榜样,要有远有近,才有说服力。遭受失聪挫折而努力奋起终于成为世界著名大音乐家贝多芬,半身瘫痪、身残志坚,以顽强的毅力战胜挫折,精通多门外语,掌握许多医学知识,出版多部著作,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张海迪,这是远的榜样,令人心灵震撼。同时,我们生活中间许多战胜挫折的事例更具有生动的教育意义。如下岗工人重新找到生活的坐标,高考落榜者自学成才等等。

4.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3)创设挫折环境,磨练坚强意志。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我们要专门设计一些军训、越野、远足等,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练意志,增其所不能。学科教学亦然,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时,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一次失败,让其在挫折环境中磨练意志。我们每个同学都会遇到挫折,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以后妥善加以引导。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认定方向,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就会成功。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想,这句话永远鞭策着我们前进。

总之,做为教师只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发展,才会使我们的教育越办越有特色。

篇2: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舒成林

摘要:现在的孩子大多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这群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的小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他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承受挫折的思想准备。针对个体的这些差异,学校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可逐步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以促进其身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挫折教育 学校 方式 意义

一、分析小学生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差的原因

现在农村的孩子的父母大都外出务工,基本上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所以老人围着“小皇帝 ”,“小公主”转,而且由于父母不常年不在身边,所以对孩子经济方面诸多纵容。在家,唯恐孩子受一丁点儿委屈,处处包办代替,他们成了不折不扣的“小皇帝”,家庭宠爱造成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现一些小学生因一点小事不如意或受点委屈就伤心落泪、萎靡不振,一次考试落后就自暴自弃,被家长、教师批评几句就远走它方。这群祖国的未来,如果挫折承受力差,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那么这个重任他就难以肩负了。究竟造成小学生挫折承受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呢? 1.家庭方面

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宠爱”孩子的父母。由于父母自己常年不在身边,觉得亏欠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老人对孩子更是“关爱有加”,他们希望把世上的一切幸福和欢乐都给孩子,把一切不幸和痛苦都揽到自己身上,不让孩子经历失败,看到失败,但求“小花”们在温馨安逸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宠爱,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从没有大声斥责过,所以感情比较脆弱,娇嫩,遇到挫折就难以承受。2.阅历简单

小学生年纪小、社会经验少、接触的环境单纯,生活阅历简单,生活的道路大多平坦,很少有失败苦闷的生活体验。因此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惊惶失措,束手无策,很容易被挫折所压倒。3.学校方面

学校是这些农村小学生学习活动、成长受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学校对学生的这方面教育至关重要。来自学校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挫折要远远多于其他方面,比如:考试不及格、名次下降、上课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完不成作业等。另一方面,如果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就会寻求帮助,让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久而久之,形成定势,当自己面对困难,就无所适从。同时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己经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但还处于摸索状态,所用力度还不够,所以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不知如何处理,找谁诉说,没有及时的疏导,就会产生强烈的受挫感。4.生理方面

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能力差,造成学生性格上胆怯、脆弱、经不起困难等。有时候还会受到同学们的取笑、挖苦等等因素都可能致使小学生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在 1 自卑自弃中产生消极悲观心理。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挫折教育根本实质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小孩在不断碰到失败,感受失败,克服失败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心胸开阔、灵活勇敢、坚毅顽强对抗挫折的品质。

二、挫折教育的意义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所以挫折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挫折。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得到成长,得到成熟。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深感痛苦。所以,对我们来说,挫折有时就是一笔财富。爱迪生在晚年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挫折对我们是有某些积极意义的。

1、挫折教育能够增长小学生的聪明才智。

小学生本来生活阅历就不丰富如果再让他们避免生活中的挫折教育那么他们就无法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人只有经历过挫折,他才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然后找出改进的方法,让自己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发挥。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那么思想就会很肤浅,就会停滞不前。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我们人类就是在挫折里一次次地得到成长,一次次地克服困难,一次次地创造出奇迹,挫折不仅激发出我们的智慧,也让我们的智慧,也让我们更加成熟。

2、挫折教育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勇气。

一个人有了勇气,就能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才能不在困难面前低下头。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经历挫折,可以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失败,不怕困难。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经过了上千次的失败,如果他没有勇气来面对这些挫折的话,那么就不会有电灯的发明,而我们人类也只能继续生活在黑暗中了。

3、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大都容易粗心大意、骄傲自满、以自我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并且不是以真正打击学生为目的,而只能是通过这种挫折教育,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帮助正确认识自己,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戒骄戒躁,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4、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象是温室里的“花朵”,无法禁受外界的风吹雨打,一点点的挫折就足以让他们难以爬起来。

三、而在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那些呢?我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正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和坚强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对它笑, 就对你笑, 你对它哭, 他也对你哭。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挫折是正常的。歌德曾说过:“倘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滋味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也曾走过一段艰难坎坷的道路,英雄、伟人也都经历过挫折的考验,教师将这客观存在的事物讲给同学们听,使他们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人生 2 哲理,要同学们正确对待。例如:课文《鲁滨孙造船》描述了鲁滨孙一个人在孤岛上,为了到对面的大陆去,有了十几天的时间来修理以破了的长舢船,在无果之后,不怕困难,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克服一切困难,最终造了一条很大的独木舟。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七律.长征》也讲述了红军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的故事。教师可以在这些地方让学生明白要正视挫折才可能取得成功。

2、多渠道地教育、熏陶,加强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

挫折教育在引导学生正视挫折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教师可在平时的教育中教给学生对抗挫折的方法,如选择性忽视、选择性重视、改变愿望满足方式、降低自己的理想 愿望与要求等等;也可在班队课上给学生们讲伟人或名人们是如何对待挫折的给学生树立榜样,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如:让学生看世界名著(如《鲁宾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轮椅上的梦》等),从名著中学习如何对待挫折;唱励志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真心英雄》等,通过音乐的熏陶,使学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定期有选择地播放《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和《鸡毛信》等歌颂少年英雄的影片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深入挖掘前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借助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各种战胜挫折的成功案例,让学生重新认识挫折,了解到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革命家 科学家 企业家等都是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最终才获得成功 从而使学生在鲜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学会如何应对挫折 只有教会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才能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信就是信任自己, 就是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自信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首先,信任每一位学生, 学生会因教师的激励而迸发出前进的力量。其次,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施以良性刺激,积极扶植。最后,适当鼓励, 及时评价。自信心的形成离不开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进步应当及时肯定和充分鼓励, 并经常地给学生良性心理暗示:比如 “ 你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等。只有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自信, 才能适应现代生活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四、挫折教育中的新策略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儿童教育比作一块大理石 ,他说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塑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 ,二是学校 ,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 ,四是儿童本人 ,五是书籍 ,六是偶然出现因素。单从排列顺序上来说 ,家庭无可争议的被列在首位。因此 ,我们也可以分辨出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可以采取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可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挫折是磨练意志,提高适应力和竞争力的利器。家长端正了挫折观点后,要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遇到困难要有意识锻炼子女,甚至有意识地给子女制造一些“挫折”,不断地磨练他们。在我们中国独生子女多的这种特殊情况下,老师要开展挫折教育,必须要与家长商量,取得他们的同意、支持、合作,解决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后顾之忧。否则,许多挫折教育的行为训练,老师将会冒很大的风险,以至怕这怕那,缩手缩脚,最终肯定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误会”训练,提升承受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青少年自杀案例中,有70%以上是由于他被别人误会了,冤枉了,而无处“伸诉”,结果以结束生命这个极端而错误的做法来表清白。由此可见,青少年在心理承受力上,确实需要提高。对“误会”处理、适应训练,势在必行。它采用有意创设一个“误 3 会”训练对象的方式,让他感受到被误会的情绪,继而训练才指导他放松,正确对待别人的误会。

2、提供体验机会 ,放手锻炼学生。

让学生到真实情境中去体验 ,以感性的接触获得自我教育的源泉 ,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而真实。如果把他们带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一起在烈日下劳作 ,就会加深他们对“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的含义理解,体会父母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当然 ,学生的挫折体验应该主要在他们自然生活成长的环境中进行 ,如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各种竞赛、家庭生活等。应该让他们尽情展示盒锻炼自己 ,师长只需要在一旁适当指导。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应该独立充分相信他们的潜力 ,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问题 ,不要剥夺他们体验失败的权利。当然 ,为学生提供挫折体验时 ,一定要注意不要的限度 ,考虑到他们的挫折阈限 ,以不伤害他们的身心发展为前提。

篇3:浅谈对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策略

1. 批评前要深入调查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 学生的行为出现过错, 往往事出有因, 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之前必须深入调查。首先, 要了解问题产生的过程。对学生过错事件的来龙去脉, 要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弄清楚。所谓“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比如对学生吵架或打架这种事情, 如果只听一方, 或只听班干的描述, 就匆忙下结论, 往往会造成误判, 造成“冤案”。其次, 要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思维习惯的支配, 而一个人思维习惯的形成, 往往和环境有关, 所以要弄清问题的根源, 有时还需要从学生成长的环境入手。通过调查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 可以帮助分析出他们成长的过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最后才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

2. 批评不忘尊重学生

班主任应该时时牢记, 在批评学生的时候, 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不能伤害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首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 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性格开朗、心胸比较宽广的学生, 教师可以选择在教室或者办公室进行批评, 因为这种性格的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相反, 有些性格内向或逆反心理很重的学生, 如果在公众场合受到批评, 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很大打击, 从此便记恨教师, 疏远同学, 这就与批评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其次要给学生面子。批评学生时, 若涉及隐私方面的内容应该单独交谈, 以免损伤学生的面子。另外, 还应尊重学生的意见。有时候学生犯了错误, 他们会请求老师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 这时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 在私下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今后就会努力去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3. 批评要注意语言艺术

不少教师在学生做了错事时, 常用责问、训斥的语气, 尤其是碰到调皮的学生违反纪律时, 更是大动肝火, 拍桌子, 摔本子, 结果是给学生看了“免费表演”却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谓“有理不在声高”, 只有掌握批评教育的语言艺术, 这样说出来的话学生才易于接受。具体来说, 批评时要做到以下“三多三少”: (1) 多肯定, 少否定。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 最好不用或少用“不准”“不行”“不能”这些词。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因此, 在批评学生不足之前, 应真诚地赞扬他的进步。 (2) 多间接, 少直接。学生大多喜欢听表扬话, 不愿听直接批评的话, 因此在批评时, 不妨通过间接的方式, 巧妙地指出其“美中不足”。比如, 批评教育一位只顾学习, 不愿关心班级活动的学生, 老师可以对他说:“你学习很努力, 成绩也不错, 如果你能多团结同学, 多关心班集体, 相信你会更受同学欢迎。”这样的间接提醒, 比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 学生也乐于接受。 (3) 多理解, 少指责。针对学生的过错, 班主任在批评前, 应先冷静地了解具体情况, 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例如, 老师可以用“你的做法我能理解”“我过去也犯过类似的错误”等语言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 等学生心平气和后, 再指出他们所犯错误产生的不良后果。当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 班主任可以帮助和商讨纠正的方法。比如可以用“你想过没有?”“你看这样行吗?”等语言, 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为他着想, 从而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4. 批评不要“翻旧账”

当学生犯错误时, 有的教师喜欢“翻旧账”, 把学生以前所犯的错误数落一番。结果是教师越说越生气, 学生也越听越来气。学生虽是未成年人,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虽然教师希望通过一次批评就把学生所犯错误的严重性讲全、讲透, 让学生以后永不再犯,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以即使学生犯的是同样的错误, 教师也要尽量用不同的方式, 或从不同的角度去批评指正, 不要让学生产生厌烦、反抗心理。在学习过程中, 总有学生偶尔会犯一些无心的过错, 如忘记佩戴校徽、来校迟到等, 学生本身当时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教师适当地提醒一下就行了;如果错误较为严重, 教师也要听听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如果一味地辱骂、指责, 那么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他可能已经准备改正过错, 但是教师仍死抓不放, 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得理不饶人, 干脆与老师“对着干”。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改正的时间, 不“翻旧账”, 点到为止, 这样批评将更加有效。

5. 批评要有关爱和宽容

我们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 批评学生的时候, 怎样对学生有利, 我们就怎样做, 只要让关爱贯穿在我们的批评之中, 我们的批评就有良好的效果。另外, 班主任在批评中要懂得适时宽容, 原谅学生的错误。学生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修正错误中成长的。作为班主任, 我们就是要不断地提醒和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从而让学生不断进步。在批评中, 教师要尽量宽容学生。例如教师步入课堂, 学生们还在喧闹不止, 这时我们可以什么话也不说, 只是静静地站一会儿, 学生们自然就会安静下来;教师讲课的时候如果有学生“搞小动作”, 我们可以暂停讲课, 望“搞小动作”的学生一眼, 他们立刻就会回过神来, 重新投入学习……诸如此类的批评, 尽管无言, 但是却有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批评, 完全考虑到了学生的感受, 完全出于对学生的关爱。当然, 宽容绝不是纵容, 该严肃批评的还是要严肃批评。但更多的时候, 我们还是要在批评中多一些关爱和宽容,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6. 批评要与时俱进

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今天的学生跟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大不同。“90后”的中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结交新朋友。而我们有些教师思想观念陈旧, 把学生上网、上QQ当成洪水猛兽, 横加干涉和禁止。这样, 只会让师生间产生隔阂。要加深了解, 教师也要不断学习, 在思想观念方面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要实现几个转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上, 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转化;在教育模式上, 由单向灌输向双向沟通转化。同时, 在批评的方式、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 比如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 将网上疏导与网下引导相结合。又比如, 在有条件的地方,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QQ群, 加强师生的及时沟通。当学生出现过错时, 虽然师生都在学校, 但要沟通却需要时间约定, 而QQ网上交流就方便多了, 只要有时间在网上就可以进行交流对话。对于学生出现的小问题, 即使双方不能同时在网上, 班主任也可以给学生留言, 提醒学生注意改正;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 通过QQ及时汇报给老师, 从而让问题尽快得到解决。一个与时代接轨、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教师, 会让学生刮目相看。而教师一旦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威信, 就能让学生乐意接受对他们的教育, 教育也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篇4:浅谈对学生挫折教育的一点认识

一、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存在于社会和人生之中。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外来的战争侵略、文化侵略、经济的侵略,国人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因此,我们要自强要发展。人生也亦如此,经历一些小小的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要善于发现挫折中存在着价值,挫折的到来是对人生的挑战,是锻炼人的契机,要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它,成为勇者。

二、开展活动,磨练学生意志

在我国,许多家长都不肯接受对孩子进行艰苦磨练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之一。在国外,许多豪门子弟从小就不允许躺在家长创造的安乐窝里,让孩子去擦皮鞋、捡破烂,去打工挣钱。中国的家庭这种情况几乎很少,除非是流浪儿,特别是当前的独生子女,家长唯怕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如某个学校组织一次校园劳动,本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可劳动时孩子在一边吃东西、玩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边劳动,让教师哭笑不得,本是一次很好的劳动教育机会却在家长“帮助下”而适得其反。尽管社会上存在着偏见,作为学校除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外还应该积极地创造、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如何生活和生存,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做好迎接各种挫折的心理准备,会避免一个高才生不会生活,承受不了压力上吊自杀的悲剧发生。

三、注重典型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

每个生活群体都存在着可学的各种榜样,自立、自强和生活的磨难做斗争的英雄少年随处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和发现,把他的事迹作为集体的亮点,寻找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其真实性、可见性效果更为显著。还可选些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历史上著名英雄的成长中的典型范例为榜样,让学生明白任何一名有成就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的学生时代远比现在艰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知难而进,不断进取而取得的,特别是那些家庭出身贫困的成功者,受别人欺负,遭别人白眼,受他人嘲笑,他们就是顶着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顽强拼搏最后取得成功。他们就是在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品质,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此,人从小就应该向科学家、英雄及同龄英雄少年学习,努力培养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坚强的意识品质,这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四、帮助学生提高对挫折的应变力和战斗力

人生中遇到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自然的和人为的等。无论来自何方都要冷静的正确分析,以一种什么心态和方式方法对待,勇敢的迎接挑战。当高考落榜时,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根深蒂固的观念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如果能这样去想,考生不可能百分之百都上大学,且考大学并不是唯一出路或从零开始重新树立信心,大学梦仍会实现,即使考不上大学,学会一技之长同样对社会做贡献。有许多企业家,他们本身并不是走出大学校门后而当上企业家和经理的,他们是靠自己的奋斗和拼搏取得的业绩,又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积累了知识和经验,使自己更加成熟和完整。

有的挫折是来自自然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环境的破坏有的无法抗拒,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大自然带来的人类所不能及的破坏也应该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心理准备,也属正常,要正确面对迎接挑战。

有的挫折来自人为的。当自己无辜被冤枉时内心是很痛苦的,这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只有正确对待,学会忍耐,既不能悲也不能怨,要在以后寻找机会弄清事实,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和处理,告诫学生不惧怕挫折,这也是教育者的职责。

五、强化教育、提高学生内在力量

挫折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教育的方法多样。在学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育的同时,要增加其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此问题的正确认识,让家长也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学校和社会达成共识,步调一致,这项工作才不会打折扣,才能顺利开展下去。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人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在人不断经受挫折中锻炼出来的,从而成为强者。因此,在遇到困难、打击、不顺心时都应该坚强面对,勇敢地想出办法去战胜,把自己真正地锻炼成为一个强者,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祖国需要的有用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浦江县郑宅中学)

篇5: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龙珠中学 袁内军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存在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现代中学生应当而且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心理素质是影响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当前的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他们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这一联系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性格与其思想品德的相互关系之中;心理健康促使人的智力发展,心理不健康阻碍人的智力发展;在理想美、思想美、品德美、性格美、情感美的内容中,很多都是人的心理健康特征所应包括的内容,没有健康的心理,就谈不上学生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健康的心理应包括下面五个方面:一是有与自己年龄阶段特征相符合的自我意识水平和智力水平,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有自尊心、上进心和自信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爱学、会学;二是情感健康,情绪比较稳定,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遇事比较冷静,处事比较谨慎,同情老幼弱小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三是有与自己年龄阶段相符合的自制力,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注意力比较集中,活动性的兴奋或抑制处于正常状态;四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自利,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友好交往,与人为善,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依赖别人,不屈从别人,不嫉妒别 人,也不固执己见;五是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变化了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东西,能够承受日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

什么是健康的心理是我们从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而确实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则是我们工作的落脚地和归宿,那么,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根据笔者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以来的经验,本文认为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

虽然我国早已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但因各种原因,大多数学校口头上高喊素质教育,因受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仍然实施应试教育。由于升学率、平均分两根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必不可缺的游戏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没有保障,连正常的星期日和假期也可能被挤占,影响青少年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失去自尊、自

信,出现心理障碍,厌学逃学,低自我评价,低自我意识,甚至对给予其伤害的教师产生报复行为。同时也造成许多心理疾病,如恐学病、逃学病,学习反复受挫后的精神抑郁、孤僻等等。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不少大学生轻生的事例就足以证明。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育,更要培养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

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不同的时代赋予人才不同的内涵。如果说,古代社会看重的是人的体力,近代社会所看重的是人的技能,那么,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将越来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质。在信息化、市场化的更加复杂的未来社会里,是否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独创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品质,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情感,将是人才的重要内涵之一。如今,在美国的著名企业里,选拔人才不仅看专业水平,而且要进行专项心理测试。在国内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亦十分看重人才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品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柳斌同志指出:“心理素质的培养要普遍加强,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教育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需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显然,这里非常强调心理健康。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中学生(12、13——

17、18岁)正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情感、认知水平、价值观等都会有巨大的变化,称为“黄金岁月”;同时,又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初发期和多发期,称为“多事之秋”。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的人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只有17%的人心理完全正常。这些心理问题包括:

1、学习困难;

2、人际交往困惑;

3、青春期心理问题;

4、自卑、孤僻、任性、封闭、脆弱等人格缺陷;

5、成瘾、多动、逆反、偷盗等行为问题;

6、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困惑等等。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为中学生提供系统、有效、全面、科学的辅导和帮助。

四、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1、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如果个体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则最易于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发生不道德行为。所以,要防止或消除非道德行为,从根本上说,就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出现了性的需要;其次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两种需要与他们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常常产生矛盾。于是便形成了他们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心理特点。而这些特点又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以从矛盾中解脱出来。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六、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不断提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从学校方面看,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试考试,学生分数排位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从社会环境方面看,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篇6: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单位:明光市紫阳中学 姓名:孙仲辉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中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中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此外,没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目前从事儿童精神科工作的医生整个中国也还不到100名,社会资源配置的不足也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瓶颈。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对少数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的系统工程。而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将中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在家庭、社会活动的全方位,才能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良好的效果。

在学校教育方面,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可避免地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和调整。如我是这样处理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我班上有一个学生,从小右腿就有跛,走路一拐一拐的。他的很多时光是在伙伴们的嘲笑中度过的,自卑始终困扰着他,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停滞不前。我也曾叫他的母亲家长会后单独留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太严重了!”对此,他的母亲也倍感无奈,我看在眼里,暗想对策,等待捕捉教育时机。一天,学校举办运动会,班里的同学都积极报名参加各项比赛,惟有他坐在一边默默无语。“小敏,老师替你报了名参加长跑比赛!”我在他写作业时轻轻地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他惊呆了,神情呆滞地想了一会,然后放下手中的作业本低下头默默地抹眼泪,我顺手摸了摸他的头说:“试一试,就试一试,好吗?”“可我没有跑鞋!”他为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没关系,我去给你借!”谁知天公不作美,一直下雨。第二天早上,我在校园一角看见他,为了给他借跑鞋淋成重感冒的我咳嗽着捧着跑鞋对他说:“穿上,去吧,不管结果怎么样,老师都会为你骄傲的!”孩子在我的陪伴下第一次走上了人生赛场,在我一声声的咳嗽中,孩子的眼睛湿了,他心里仿佛涌出一股力量在催他:跑啊,快跑啊„„跑着,跑着,他忘记了自己的缺陷,在同学们惊奇的目光中他向终点跑去。

奇迹出现了,孩子在全校得了第三名!同学们跑过来,簇拥着他,给他鼓掌,他却站在领奖台上放声大哭起来。哭着哭着,他又笑了,他看到了台下的老师在向他挥手,突然他大声地喊:“老师,我赢了!”孩子渐渐地长大,他不再自卑,他的成绩也一天天进步。

篇7: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虎门镇中心小学 周桂芳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个人前途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加之社会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人们特别是学生群逐渐出现了一些心理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自身经历和学习体会,简单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据国内大量调查表明: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当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嫉妒、自我中心、任性、孤僻、逆反心理、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等。另据调查,约有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杭州有个9岁的小学生,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一次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也是小学生)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名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我曾教过的一位男学生,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喜欢上课打闹,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的纪律。私下了解原来这学生只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于是,我经常鼓励他要自信自强,告诉他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希望他能争气。这位学生发觉到自己在群体里的重要性,从此他变得非常的乖巧,并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中的事务,成绩更是有明显的进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有三个方面意义。

一是可以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是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处于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时,才最容易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道德规范,适应社会,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品德。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青少年,往往易于接纳不良的品德或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从而逐步形成不良的品德。

三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的生活与发展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地生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作预防性辅导,及时治疗,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

从家庭方面来看,离婚率的不断升高,家庭气氛压抑,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更别说“单亲家庭”,“问题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学生的分数排位和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

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心理去认识社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

三、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需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不健康状态。个体在一般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个体一旦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挫折、欲望不能满足、受到威胁等,会使人心理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如果单靠自我无法调节,就得通过他人疏导,使之消除心中的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或者他人疏导恢复正常状态,则会出现心里不健康状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人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与异常行为,使学校、社会 的正常治安和秩序得到维护,也保证了学生家庭的幸福。

总之,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严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一个人是否有健康快乐人生的关键,而这正也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篇8: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一、要在课堂教学渗透素质教育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 而是以学生为本, 做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 为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容易产生自信和兴趣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思考、探索, 培养学生的自信。在讨论、回答问题时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 从中找到成功感, 逐步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现实中确实有不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一次表扬或者自己参加过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活动, 从而在性格上变得开朗大方, 甚至改变他 (她) 对学习、对人生的态度, 也有学生因为自己的看法被老师否定、或遗忘, 从而变得自卑沉默寡言,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

二、在德育管理中渗透素质教育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健全的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在德育工作中渗透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首先, 丰富校园文化内容, 体现人文精神。为学生创设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是渗透素质教育的前提。校园内的黑板报、各种张贴、文化长廊以及一切隐性教育的设计, 都要体现素质的培养, 让校园中事事、处处皆能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素质。其次, 尊重、信任、关爱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中, 师生间能否有效地进行沟通, 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 班主任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 要尊重、信任、关爱学生, 创设亲切、安全、平等的沟通氛围, 要非常注意自己说话的技巧, 注意谈话的艺术, 要改变过去学生站、听, 教师坐、讲的谈话形式, 要专注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支持学生一步一步地矫正自我。尤其是对问题生的教育更要慎重, 尊重学生的素质, 小心轻放学生的心。记得我在教初三时一位姓张的学生的事例令我终生难忘。刚开学他给我的印象就是懒散, 上课不听课、作业不完成, 然而我尊重他, 关爱他, 逐步拉近与他的心理距离, 终于打开他的心锁。他说:“我为什么要认真读书, 反正我考得再好, 你们老师也认为我是作弊得来的, 只有不合格的成绩你们老师才会相信。”我听了大吃一惊, 家访后才知道张同学很聪明, 就是贪玩, 初二下学期才知道升初三了, 在家里才用功学习, 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实工作中, 凡是缺乏良好师德、素质, 压制、讽刺、挖苦学生的教师是不受欢迎的, 这些人与学生、甚至与家长的关系往往比较紧张, 主要是对素质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因此,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必须学会尊重, 掌握沟通的技巧。再次, 开展专门的素质教育团体辅导活动。活动是模拟的生活情境的教育,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 引导学生坦露心声, 交流经历和体验, 以学生自身的资源, 以对方为镜, 师生、生生互助互促, 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同时, 将素质教育渗透与团委会、学生会、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相结合, 通过同辈素质的相互感染, 都能起到两者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要引导教师注重自我修养, 提高素质魅力

教师素质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影响源, 正所谓性格产生性格, 素质产生素质。教师的素质魅力能令学生处处学习、事事模仿, 因此, 教师要严于律己, 自信、敬业、进取, 言传身教, 成为学生的素质楷模。家庭是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也是形成素质成长的关键影响源。心理健康教育的许多事实告诉我们, 问题学生的后面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学校应通过专家讲座、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访、印发素质教育资料和培训等多渠道与家长沟通, 指导家长了解素质教育的意义, 掌握素质教育的技巧, 以自己的言行和家庭氛围持之以恒影响子女, 保持与学校教育一致, 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熏陶、浸润下健康成长。在高素质的家庭中生活的学生, 他们的素质和综合素质往往比一般人高, 可见家庭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回顾我多年的教学生涯, 现实有力地证明了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 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生发展的需要。因此, 每个教育者都应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己任, 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健全素质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摘要:心理专家提出了心理压力等五个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给教育者以启示:通过教学、德育、教师、家庭的素质教育和渗透, 培养受教育者的应付技能, 增进自信心, 获得社会支持, 就能维护和增进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

篇9:浅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体会

【关键词】品德教育 耐心 方法

学校品德教育素质的怎样就是衡量本学校的社会位置,对社会的影响,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体制…等的重要标志。目前在校把学生培养在品德方面健康的人是每位教师和学校的不可推迟的使命。

目前虽然在学校抓好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但是部分学生还存在通过电视,网上看了以后学过的坏习惯。所以我们要重视在这种情况上要仔细探索,找出原因教改他们,让他们培养在品德方面健康的人。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政治方向,世界观,品质等三方面。 其中品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全世界和人生的基本看法,它指的是人们对全体事物态度和看法。

品质——就是爱集体和全心全意的為人们服务的革命精神。这就是品德的根本标志。

因学生生活的时代,遇到的社会环境,积累的生活经验不一样,所他们的发展也不一样,品德状态的反应也有异的。因此教师必须抓好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的起点。在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从这种方法中选用。一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就算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有个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最高形式。

虽然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促进健康品德教育,但是不重视教育方法,形式,一部分学生的品德发生许多问题。

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学生基本情况.

弄清该学生的家庭,学校,班里,跟别人交往,参加各种活动,跟师生团结,最好来往的朋友等情况,然后选择教育方法。

2.了解学生年龄段,性格。

教师绝不要同样对待学生,应采用一个钥匙开一个锁子的方法,因为年龄不一样的学生的性格也不一样,能接受的教育范围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跟学生年龄和性格来进行教育。

3. 尊敬,爱护和相信学生,重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学生一般希望别人对自己相信和得到别人的友谊,特别是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大大提高他们自信,也很听老师的教育,所以给他们准确评价时,他们得到认可自己,诚信提高向上兴趣。

4. 重视言行一致。

教师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说谎,因为小学生在各方面吧教师做自己的榜样,做事一般模仿教师,因此教师要现实一点做学生的真正的模范,。

5. 教育过程应耐心一点。

教师应耐心,冷静一点认真听学生意见,不要影响自尊性,不要歧视,小学生自尊性比较强,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无论遇到学生的任何烦恼绝不会急躁,要耐心对待学生。

6.要适当的要求学生。

教师不要过分要求学生使他们感觉到精神压力;对女生进行教育时邀请女教师来教育或者设当时间安排座谈会创造交流经验的机会。

7.密切配合集体教育和分别教育。

教师应注意集体教育与分别教育相结合,利用有效地办法来教育,影响及改变。

8.善于解决学生思想内部矛盾。

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长处,改变缺点,解决他们思想内部的矛盾。应利用适当的夸张,鼓励,批评相结合的办法。

9.始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与继续性。

利用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家庭,社会同样影响的方法。教师应把学生 看成亲人一样聊天,跟家长进行定期交流意见,不要拖延交流期间也不要短暂。

10.重视座谈的形式,内容,时间和位置。

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应听家长意见,跟他们座谈时应注意短的短但是有意义的说话方法来消灭家长和自己之间的差别

11.重视结合课内容进行教育。

在课内容中经常遇到不同级的教育方式。教师应主动的举各种例子,与课程相结合进行教育。

12.重视换环境教育。

同样的环境,位置和同样的教育方法很容易产生学生的讨厌,可能把他们变成教育没有用的状态,尽量不要对别人暴露学生的坏方面,不要委托别人来劝学生。否则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风越来越弱,可能发生学生把教师别在眼里的情况。

篇10:浅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论文

很多教师都会感叹:“唉,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这句话从某个程度上说,有其合理性。因为现在的不少学生的心理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心理上的问题比以前的学生都要复杂多了。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学生走上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要能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心理上困境,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困境是如何形成的。我觉得当代学生的心理困境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赏,才能被评为好学生,考上好学校,长大了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由于老是担心成绩不好,不少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无法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第二,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由于教师、父母对学生缺乏理解和沟通,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

第三,家长疏于管教子女。很多家长由于本身婚姻的不和谐,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以为有钱给子女用就是疼子女、爱子女,从没想过,子女需要倾诉、关心、支持,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忙很辛苦了,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外国的含蓄,从不轻易透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学校,你们教师就必须帮我教好我的儿子(或女儿),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着他(她),我忙都忙死了。家长管教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教育更为重要。

第四,现在在校学生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了家长的“小太阳”,家长对子女往往有求必应。而且由于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小孩,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

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简要地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素质就难以发展到较高水平。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这个素质教育就是不完整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做法:

1、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老师,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有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要如何树立楷模,我认为老师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其次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老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最重要一点是要讲诚信。不能夸大或缩小事实,不能答应学生的事情不做,更不能在学生面前无所顾虑地讲话。

2、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教育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结合各学科教学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科渗透。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在小学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新课程的理念最重要的有几点:一是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二是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特别是班级的“后进生”,应该给他们机会在课堂上展示,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三是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善于观察学生,引导学生。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对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个重要的保证。

(2)用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十分重大。校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项设施,从绿化、净化和美化等角度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通过组织开展各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创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班队活动,或组织举办夏令营,到教育基地锻炼,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科学管理。

(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有益补充。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生理年龄特点,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跳绳、赛跑、接力、下象棋、转呼拉圈„„就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心灵受到了陶冶,能力得到了提高。

(4)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传统的班级管理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班级管理必须要有“创造性”,有“创造性”的班集体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更能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只有人人为班集体争光,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让学生彻底树立“我是班级小主人”的思想,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学校要努力构建家校“心育”良好环境,实施学校、家庭同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密切家校沟通联系,及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并与家长配合,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保证学生良好的情绪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家长和教师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大合力。

3、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如:(1)学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2)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学习用笔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允许。

4、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高峰期,他们在自我调控,适应环境,承受挫折方面能力明显较差,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在学习、生活、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困扰多数属于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上一篇:项目维稳预案下一篇:小区物业工程部个人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