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安全管理

2024-06-01

文件安全管理(共8篇)

篇1:文件安全管理

课题:第四章 Windows XP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进一步理解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他们的命名规则。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粘贴多种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管理能力。

2、能够通过自己主动的分析与判断在众多的操作方法中,找出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移动和复制的多种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科学地管理文件与文件夹。教具:多媒体教室 教法:

1、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习惯。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利用word来创建空白word文件引入新课

一、新建文件和文件夹

任务:在D盘上创建如下所示的文件夹:D:AA D: BB D: CC D: DD 方法:(1)菜单:“文件”→“新建”

(2)快捷菜单:右击选定窗口的空白处,选择“新建”(3)工具创建法

(4)使用文件和文件夹任务窗格,可以利用创建一个新文件夹链接创建文件夹

二、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

任务:把D盘的D:下 AA文件夹更名“文档”,BB更名图片,CC更名MP3,DD改为影视。方法:(1)菜单:单击“文件” → “重命名”

(2)快捷菜单:右击对象,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3)鼠标单击两次文件或文件夹的“名字区”

三、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

任务:把我的文档中文件移动到D盘的D: 相对应文件夹中

1、移动、复制的概念:

(1)移动:将所选文件或文件夹从某一磁盘(文件夹)移动到另一磁盘(文件夹)中。(2)复制:将所选文件或文件夹从某一磁盘(文件夹)移动拷贝到其它磁盘或同一磁盘的文件夹(若是同一文件夹,则需注意复制时的文件名不同。)

2、复制、移动的基本原理:

(1)移动:选定对象--[剪切]CTRL+X--选定目标地--[粘贴]CTRL+V(2)复制:选定对象--[复制]CTRL+C--选定目标地--[粘贴]CTRL+V

3、操作方法:选定对象后讲解(1)使用任务窗格 :在文件夹窗格中单击“移动所选项目”或“复制所选项目”链接打开“移动项目”或“复制项目”对话框,单击目标文件夹,单击移动或复制按钮

(2)使用菜单:第一步“编辑”菜单—“复制”(或“剪切”)、Ctrl+C(或Ctrl+X)、右击选定对象选择复制(剪切),第二步选定目标地,第三步“编辑”—“粘贴” Ctrl+V

(3)鼠标拖动: ①同一磁盘中的复制:选中对象-按Ctrl再拖动选定的对象到目标地;

②不同磁盘中的复制:选中对象-拖动选定的对象到目标地; ③同一磁盘中的移动:选中对象-拖动选定的对象到目标地;

④不同磁盘中的移动:选中对象-按Shift键再拖动选定的对象到目标地。

(4)利用“发送”完成复制。移动与复制的区别:

1、从执行的步骤看:复制执行的是“复制”命令,而移动执行的是“剪切”命令

2、从执行的结果看:复制之后,在原位置和目标位置都有这个文件;而移动后,只有在目标位置有这个文件。

3、从执行的次数看:在复制中,执行一次“复制”命令可以“粘贴”无数次;而在移动中,执行一次“剪切”命令却只能“粘贴”一次。

练习:

1、在“本地磁盘D”驱动器中新建一个名称为“文稿”的文件夹。

2、打开“word”程序,创建一个word文档,并将其保存在“文稿”文件夹中,命名为“学习总结”。

3、在D盘中创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学习”,将“文稿”文件夹中的“学习总结”文稿复制到“学习”文件夹中。

4、将“学习”文件夹移动到桌面。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创建文件文件夹,文件和文件夹重命名,移动复制的多种操作方法。

作业:1创建文件夹有哪些方法?

2如何重命名文件?

3怎样移动文件?移动和复制文件有何区别?

后记及教学反思:

篇2:文件安全管理

教学目标:

1、熟悉文件与文件夹基本概念;

2、掌握文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删除、还原操作方法。教学重点:

1、熟悉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

2、掌握文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等常见操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复制与移动内在区别;

2、回收站的使用。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计算机中的数据通过文件的形式来表现,文件夹可以将这些文件分类保存起来。掌握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是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必要条件。

一、基本概念

1、文件:

文件是存储在磁盘上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是计算机组织管理信息的方式,任何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的。

2、文件名:

是存取信息的标志,文件名的长度最长可达256个字符,每个文件、文件夹除有一个名称外,还有一个形象化的图标。

文件的名可以由汉字、字母、数字等构成。文件名中不能出现的字符有:“ /

: * ? “ < >

| ”。

文件名=主文件名+扩展名

3、文件夹:

文件夹代表文件的目录。也可把文件夹看成是文件或其它文件夹的容器。

根据需要,可以将文件放在文件夹中,在文件夹中,可以有文件和文件夹,但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不能有同名同姓的文件或同名的文件夹。

二、文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剪切)

1、菜单法(“编辑”菜单)

2、右键操作法

注重讲出复制与移动的区别。

三、文件/文件夹的删除、恢复

1、菜单法(“文件”菜单)

2、右键操作法

3、快捷键法(“Delete” 键,删到回收站,“Shift+ Delete”键,则执行彻底删除)。提示学生要谨慎执行彻底删除操作,同时要养成不删除他人文件的美德。

四、上机活动安排

1、在桌面上创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

2、将桌面上“信息技术”文件夹中的“图片”文件夹复制到自己文件夹中。

3、将桌面上“信息技术”文件夹中的 “音乐”文件夹移动(剪切)到自己文件夹中。

4、将图片文件夹中的“漫画”文件夹删除。

5、利用回收站将已删除的文件进行还原。

五、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知识点:

1、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概念

2、文件/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剪切)

篇3:文件安全管理

一、关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提出, 主要传播于欧美国家, 由各国学者不断丰富, 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 引起广泛关注。其基本内容是: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 体现了文件生命运动全程的整体性;文件的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体现文件生命运动全程的阶段性;在不同阶段的文件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存在内在的对应关系, 体现了文件运动阶段内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的特点。

二、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 做好涉密文件动态管理

1.前现行文件阶段的管理

前现行文件阶段是正赋予涉密文件现行价值的阶段。在此阶段, 发文单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等相关国家规定, 结合事项的性质和特点, 由承办人对文件的秘密等级、保密期限提出具体意见, 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涉密文件按要求在特定位置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其制作要在经过保密部门批准的定点部门进行, 制作过程要求在涉密计算机、涉密打印机、涉密复印机上操作, 严禁在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操作, 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页、废件及时销毁;涉密文件的发放要根据工作需要, 严格控制并明确发放范围, 认真核对、记录文件份数和发送单位、领取人等有关信息。

2.现行文件阶段的管理

(1) 涉密文件接收。接收文件时, 由专人负责核查密封标志、密级和份数等信息, 对涉密文件作手写登记, 详细、准确记录文件编号、来文时间、来文单位、文件标题、文号、密级、份数等信息, 机密级和秘密级文件除作手写登记外, 还需建立电子档案, 备案留查。

(2) 涉密文件的阅知和办理。文件的运转采用以文件传递人员为中心的辐射式传递方式进行, 即文件批阅人、阅知人和办理人都必须通过文件传递人员进行文件传递, 不得空传、横传, 以免发生文件的失控管理;文件传递人员要严格按照文件批示传递, 严格控制涉密文件的知悉范围, 不得让无关人员阅知涉密文件;绝密文件批阅地点符合相关国家规定, 并实行“双人双锁”管理;阅知类涉密文件阅后尽快退回, 需办理的涉密文件按要求尽快办理, 办结的文件按规定退回或存档。这一环节对涉密文件的安全管控需求高, 对涉密文件流转过程全程监管技术和方案也层出不穷, 如RFID (射频标识) 技术或条码技术的使用。

(3) 涉密文件的复制。原则上, 涉密文件不得复制, 对于机密级和秘密极文件, 确因工作需要, 需要复制的必须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不得改变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到经过保密部门批准的定点复制单位进行复制;各定点复制单位要履行登记手续, 复制件加盖复制机关、单位的复印戳迹, 并视同原件管理, 不得再次复制。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不得复制和摘抄绝密级文件。

3.非现行文件阶段的管理

非现行涉密文件阶段是指文件现行价值完成, 现行效用消失, 不存在文件生命运动的阶段, 但此时, 涉密文件依然存在继续向前运动的条件。按美国著名学者谢伦柏格提出的“双重价值”理论, 此时, 文件的第一价值 (即原始价值) 正逐渐衰退及至丧失, 第二价值 (即从属价值) 显现。这一阶段要突出涉密文件提供利用、发挥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 更要作好涉密文件的使用、复制、存放、归档、清退、销毁等操作。

(1) 使用。涉密文件严格控制使用范围, 按照批准范围提供利用。

(2) 复制。确因工作需要, 需要复制的, 按照现行文件阶段涉密文件复制管理办法操作。

(3) 存放。涉密文件资料要选择安全保密的场所和部位, 配备如文件保密柜等必要的保密设备。定期对保存的涉密文件进行清查、核对, 发现问题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离岗离职前, 需将使用和保管的涉密文件全部清退, 并办理移交手续;绝密级文件必须存放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要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要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 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配备、使用必要的技术防护设施、设备。

(4) 归档。当涉密文件的现行业务价值丧失, 具有档案价值的文件按要求办理交接手续, 移交档案馆。档案馆按照涉密文件保存的环境要求保存, 其保管要体现出既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又便于使用的方针。对于保密期限已满的文件, 一般情况下自行解密;需提前或延长解密的要按有利于国家安全和利益原则及时变更保密期限。

(5) 清退和销毁。需清退的涉密文件, 按上级管理部门时间和操作要求办理清退;无需清退, 经鉴定没有保存价值的涉密文件, 要履行清点、登记手续, 经机关、单位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 送交专门的涉密载体销毁机构销毁。任何个人不得私自销毁涉密文件, 涉密文件销毁实行两人监销。

三、涉密文件动态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的应对策略

1.涉密文件前现行文件阶段

对涉密文件的初稿、讨论稿或征求意见稿等各种文件材料, 要严格按照保密规定定密, 标出密级、保密期限、印制份数和退还时限, 并确定发放范围。禁止多印私留。在文件拟制过程中产生的底稿、校对稿, 文件打印、复印过程中产生的废页、残页, 有保存价值的按相关保密规定存档, 无保密价值的要登记销毁。

2.涉密文件现行文件阶段

一定要注意做到:涉密文件的送转要经过机要渠道, 不可按普通邮件邮寄;对于绝密文件要及时派专人送取, 不可找他人捎带;上级业务部门给下级业务部门发放的涉密文件要通过机要室或保密室, 不可直接下发到下级业务部门;涉密文件不可在各业务部门之间横传, 送转文件时, 承办人要在“收 (发) 文件登记簿”上签收, 寄往外地的涉密文件要按保密规定, 用专用信封封装, 在“机要送 (转) 登记簿”上登记, 填写发文回执, 经机要室或保密室通过机要渠道寄出;举办涉密会议或保密培训, 发放涉密文件要领取人登记签字, 会议或培训结束后, 及时将会议或培训期间发放的涉密文件收回, 如不需收回, 领取人要按保密工作相关规定保管涉密文件。

3.涉密文件非现行文件阶段

涉密文件借阅须经相关领导审批, 按涉密文件等级和阅读范围办理借阅手续, 按保密要求规定归还时限, 不可在个人手中长期存放涉密文件。借阅人要在“涉密文件借阅登记簿”上签字。借阅密件要在归还时限内归还, 归还时认真检查核对文件信息, 办理归还手续。涉密文件复印要经过相关领导审批, 做好登记等相关复印手续, 复印件视同原件保管。涉密文件的销毁要严格审批手续, 对销毁密件逐一登记, 待销文件要按保密规定, 专人护送, 专车押运到指定地点, 并由两人以上监销。

涉密文件是国家秘密的重要载体, 也是各级部门实施领导、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其所载信息一般都具有准确性、可靠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保密工作的重要对象, 也是窃密者的重要目标, 所以做好涉密文件的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是一项防范性、持久性工作, 其功能是潜在的, 隐性的, 其最大成绩就是“确保安全, 不出问题”。文件工作者要明确文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了解不同阶段保密工作的要点, 严格遵守国家各项保密规章制度, 以实现对涉密文件的全程监管和全面管理, 防止和规避涉密文件失泄密事件发生。

摘要: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文件的运动规律。从这一理论出发, 涉密文件生命周期分为前现行文件阶段、现行文件阶段和非现行文件阶段, 探讨涉密文件在各阶段的管理和保密工作要点, 对涉密文件动态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才能实现对涉密文件的动态管理。

关键词:文件生命周期,涉密文件,现行价值,管理

参考文献

[1]黄霄羽.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对机关文件管理的启示[J].档案学通讯, 2003 (5) .

[2]李珍.浅谈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依据[J].巢湖学院学报, 2003 (6) .

篇4:脱机文件管理好

允许使用脱机文件

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文件共享交流是常有的事情,为了提高交流效率,很多用户动足了脑筋,总结出了很多共享交流心得。不过,一些共享交流技巧,在网络传输不稳定的工作场合下,根本无用武之地,因为每次进行文件共享交流时,客户机都要通过网络重新访问共享内容。有鉴于此,Windows 7系统开始支持脱机文件功能,利用该功能,客户机只要访问过一次共享内容,就能自动在本地硬盘生成副本信息,日后即使网络不通,共享交流也能照常进行。但是,在使用共享脱机文件之前,我们必须进行如下操作,来让系统允许用户使用脱机文件:

首先依次点击“开始”|“运行”命令,弹出系统运行对话框,输入“gpedit.msc”字符串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展开系统组策略编辑界面。从该编辑界面左侧显示区域,找到“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网络”|“脱机文件”节点选项。

其次用鼠标双击目标节点下面的“允许或不允许使用‘脱机文件’功能”组策略,切换到如图1所示的组策略属性对话框,检查“已启用”选项是否处于选中状态,要是没有被选中,那就意味着Windows 7系统不允许用户使用脱机文件,只有重新选中它,再按下“确定”按钮,才能保证Windows 7系统在访问共享文件夹后,自动将副本内容存储到本地系统硬盘中。

创建脱机文件共享

一般来说,开启了脱机文件功能后,只要本地系统与远程共享主机相连,那么打开的就是远程共享主机中的内容,如果断开共享网络连接,也能访问共享内容,原来在脱机连接时,远程共享主机中的内容会在本地硬盘中创建好副本信息,这个时候访问的就是副本内容。当本地系统再次与远程共享主机连接时,修改后的共享内容就会自动与远程共享主机中的内容保持同步。

在Windows 7系统中创建脱机文件共享连接时,先将本地计算机正确接入到单位局域网,通过网上邻居窗口或网络窗口找到远程共享主机,用鼠标右键单击共享文件夹图标,点击快捷菜单中的“属性”命令,切换到共享文件夹属性对话框。

选择“共享”选项卡,在共享选项设置页面中按下“高级共享”按钮,弹出共享文件夹高级属性框,按下“缓存”按钮,展开如图2所示的共享文件脱机设置对话框,将这里的“用户从该共享打开的所有文件和程序将自动在脱机状态下可用”选项选中,同时一并选中“已进行性能优化”等选项,确认后退出设置对话框。之后,我们就能发现共享文件夹图标上,自动标有脱机文件标志。

当本地计算机与单位局域网的共享主机处于断开连接状态时,我们将无法访问共享内容,所以,还需要在网络连接正常的情况下,为脱机共享文件夹在本地系统硬盘中创建一个共享访问快捷方式。在进行这种操作时,可以用鼠标右键单击之前已经设置为脱机的共享文件夹,点击右键菜单中的“映射网络驱动器”命令,切换到网络驱动器映射设置对话框,设置好合适的磁盘分区符号,假设这里将“X”盘符分配给网络驱动器。设置操作结束后,打开Windows 7系统的计算机窗口,我们将能看到一个“X”盘,用鼠标双击该分区图标,就能快速访问到脱机状态下的共享文件了。

日后,在不同的工作场合下,访问脱机文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例如,当将本地计算机连接到单位网络中时,那么访问“X”盘时,访问的其实是远程共享主机中的内容,当本地计算机从单位网络中断开连接时,那么访问“X”盘时,访问的其实是共享文件在本地硬盘中的副本内容,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分辨清楚,才能合理使用脱机文件提高工作效率。

调整脱机文件位置

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大家常常会感觉到C盘分区空间容量会越来越少,这将会严重影响系统工作性能。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在缺省状态下,Windows系统会将脱机文件保存位置指向本地硬盘的C盘分区,时间一长,C盘分区空间自然会大幅度地减少。为了不让脱机文件功能占用C盘分区空间,影响系统工作性能,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操作,将Windows 7系统的脱机文件缓存位置转移到“E:\111”文件夹中:

首先以系统管理员身份登录Windows 7系统,依次选择“开始”|“运行”命令,在弹出的系统运行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命令,单击“确定”按钮,切换到系统注册表编辑界面。找到该界面左侧显示区域中的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CSC\Parameters节点,检查该节点下面是否存在“MigrationParameters”双字节键值,如果没有找到该键值时,可以手工创建好该键值,同时用鼠标双击之,打开目标键值的编辑对话框,输入数值“1”,确认后退出设置对话框。

其次打开DOS命令行窗口,使用“cd”命令将当前目录切换到“c:\windows\system32\migwiz”,再执行“migwiz.exe”命令,打开Windows系统轻松传送向导设置框,选中“外部硬盘或USB闪存驱动器”选项,按下“这是我的旧计算机”按钮,选择“自定义”选项,定义好需要转移的内容,这里我们只要选中脱机文件选项,之后点击“下一步”按钮,插入优盘后就开始转移了。

返回系统注册表编辑窗口,找到该窗口下的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CSC\Parameters节点,检查该节点下面是否存在字符串键值“CacheLocation”,如果找不到该键值时,可以手工创建一个,同时用鼠标双击该键值,切换到该键值的编辑对话框中,设置好脱机文件新的保存位置,比方说,如果希望将脱机文件保存到“E:\111”文件夹中,只要将“E:\111”路径填写在这里即可(如图3所示),确认后退出设置对话框。

nlc202309030505

将Windows系统重新启动一下,进入DOS命令行窗口,使用“cd”命令将当前目录切换到“c:\windows\system32\migwiz”路径,再次执行“migwiz.exe”命令,打开Windows系统轻松传送向导设置框,依照提示导入新的保存路径,同时进行文件转移操作,这样脱机文件的保存位置就能指向新的路径了。

解决脱机文件冲突

使用脱机文件功能访问共享文件的好处,主要是不管本地计算机是否连接到网络中,都能在本地系统中修改编辑共享内容,修改编辑的结果也存储在本地硬盘中,而其他用户也能通过网络修改远程共享主机中的相应共享内容。远程共享主机中的某一文件夹,还能与其他的计算机建立脱机访问关系,这样,当其他计算机与远程共享主机相互连接时,共享内容就能自动进行同步,不过这也容易造成脱机文件相互冲突。

这个时候,脱机文件功能会自动解决好共享内容的冲突。要是共享文件夹中只是增加或减少了文件,那么系统会自动以多的为标准,要是在脱机状态下编辑并修改了相同的共享文件,那么对应文件不同版本的冲突,会被脱机功能自动识别出来,同时会弹出提示,要求用户究竟选用什么版本的内容保存到远程共享主机中,提示内容包括哪个文件版本比较新,文件保存在哪一台计算机中,文件最后保存的时间是什么等。如果选中提示对话框中的“保存这两个版本”选项时,那么最新版本的文件将会被自动重新命名,新的文件名称一般为原始文件名称加上编辑修改过的那台计算机名。

保护脱机文件安全

由于在脱机连接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访问之前调用过的共享文件。如果脱机文件功能被一些不怀好意的用户偷偷利用,他们只要打开脱机文件夹窗口,就能将一些十分重要的隐私信息从脱机文件夹中带走,这样就会发生安全泄密事故。为了保护脱机共享文件夹安全,我们应该对该文件夹进行加密保护,限制普通用户去随意访问其中的内容,下面就是具体的安全保护措施:

首先依次选择“开始”|“控制面板”选项,切换到系统控制面板窗口,将该窗口默认的查看方式调整为“小图标”方式,同时双击其中的“同步中心”图标,进入同步中心窗口,点击左侧显示窗格中的“管理脱机文件”按钮,弹出脱机文件设置对话框。

其次选择“加密”选项卡,进入加密选项设置页面(如图4所示),按下“加密”按钮,那么Windows 7系统就会利用内置的EFS加密功能,为脱机文件夹提供安全保护了,此时外人即使和我们使用相同的计算机,但只要他们使用与自己不一样的账号登录Windows 7系统时,就不能悄悄访问到脱机文件夹中的隐私信息。当然,这里的加密功能,只对本地硬盘中的脱机内容有效,而不会对文件的网络版本有效。

如果本地计算机中安装的Windows系统不支持EFS加密功能,那么打开脱机文件设置对话框时,我们将看不到“加密”选项卡。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临时关闭共享文件夹的脱机访问功能,以彻底保护隐私信息的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只要先进入脱机文件设置对话框,选择“常规”选项卡,按下对应选项设置页面中的“禁用脱机文件”按钮(如图5所示),确认后保存设置即可。

集中管理脱机文件

为不同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夹开启脱机访问功能后,脱机文件默认保存的路径会不同,这无疑为用户的高效管理带来了麻烦。如果要经常查看脱机文件,不妨巧妙利用Windows 7系统的库功能,来对脱机文件进行集中管理。

首先创建脱机文件库。依次点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选项,打开Windows 7系统的资源管理器窗口,用鼠标右键单击该窗口左侧区域的“库”选项,逐一选择快捷菜单中的“新建”|“库”命令,将新创建的库名称设置为“脱机文件”。

其次要让隐藏的脱机文件显示出来。在Windows 7系统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依次选择“组织”|“文件夹和搜索选项”命令,切换到文件夹和搜索选项对话框,点击“查看”选项卡,打开如图6所示的选项设置页面,取消选中“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选项,同时将“显示隐藏的文件、文件夹和驱动器”选项选中,确保后保存设置操作,这样就能正常访问脱机文件夹中的内容了。

下面添加脱机内容到Windows 7系统的“脱机文件”库中。打开系统资源管理器窗口,找到需要添加的脱机文件夹,用鼠标右键单击之,选择右键菜单中的“包含到库中”|“脱机文件”选项,就能将目标内容添加到脱机文件库中了。日后,通过Win7系统库功能,就能高效地访问和管理脱机文件了。

篇5:《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教案分析

章节名称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计划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西安交大版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第3节的学习内容。这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作为计算机的使用者,也必须学会合理安排和有序、有组织地管理自己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所以本节的内容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学生条件比较优越,对计算机的理解与使用已经超出了本节课的要求,而有的学生条件较差,可能对于计算机也只是课堂中的接触。考虑到学生个体计算机水平和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分组、分层学习的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他们的命名规则;

2、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移动、复制、粘贴、删除等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管理能力;

2、能够通过自己主动的分析与判断在众多的操作方法中,找出最方便、快捷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及

解决措施

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删除、移动和复制的多种操作方法。学生在了解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他们的命名规则后,让学生尝试一些基本的操作,小组间、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能够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及

解决措施

学会科学地管理文件和文件夹。学生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理解后,能够正确判别文件和文件夹,在实践操作中才能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正确、科学的操作和管理。

教学设计思路

一、情境导入

二、新授课

三、学生活动

四、展示成果

五、归纳总结

六、拓展知识

依据的理论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分组协作、分层教学、赏识教育等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一般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文件和文件夹

理解

多媒体

PPT展示

良好

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初步掌握

演示、任务驱动

分组协作、分层教学

良好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掌握

计算机

分组协作

独立操作

良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我的书架

课间

布置任务

完成任务

为新课准备

家中的 房间

5分钟

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熟悉的,你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要把房子分成不同的房间,通常,根据我们不同的生活需要分割成卧室、客厅、厨房等。

想象一下,如果一座房子就是一个房间,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所以我们会把家分成几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相应的生活用途,同时每个房间还会有些柜子,存放着相关的一些物品。当我们买回一件新衣服时,我们就会考虑把它放在衣橱里,而不是放在厨房里。这样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地就找到了。同样道理,我们的计算机存在很多文件,为了方便管理与查找,我们就要将这些文件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文件夹就像是家中的房间。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比如用来存放图像文件的文件夹,用来存放声音的文件夹,用来存放的文件夹等等。每个文件夹下还可以建立子文件夹,就像房间中的柜子一样,同样可以存

学生互相交流、探讨

导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家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较容易地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件与文件夹的 操作

5分钟

任务一: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开通网络资源,交待访问方法,展示任务内容。

2、了解学生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3、学生通过上机操作进行自主或合作学习。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监控学生操作,并提出合理建议进行指导,鼓励先完成的学生对本小组的其它学生进行指导。

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同学间开展互助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并上机操作。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情与协作学习能力。

任务二:文件的移动、复制、更名、删除、开通网络资源,交待访问方法,展示任务内容。

2、了解学生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3、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并上机操作。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监控学生操作,并提出合理建议进行指导,鼓励先完成的学生对本小组的其它学生进行指导。

4、讨论移动文件与复制文件的区别。

学生上机练习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5分钟

任务三:

1、教师通过电子教室远程启动该软件,讲解清楚操作方法。告知学生完成任务即可看到笑话、漫画或听音乐等。

2、教师通过电子教室监控学生操作情况,适时加以指导,对操作慢的学生进行引导。

自主学习

小组互助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

成 果

评价

3分钟

给学生一些修改完善的时间,帮学生找出问题所在,这样对学生会有更大的启发。多赞扬、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评选“最佳个人”与“最佳小组”

学生对自己的展示成果进行自评,请同学互评。

学生评选出表现最突出的个人与小组,培养学生的成就

归纳总结

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涉及的操作进行小结,告诉学生今后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要利用这些操作,将电脑中文件进行归类管理,便于自己查找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明确归类管理文件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加深学生的理解

4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供几个Internet网站,让学生去寻找文件与文件夹操作的其它方法。

或同学之间交流文件与文件夹操作的其他方法。

教师指学生上网杳找学习或同学间互相交流。

拓展学生知识空间

①注重了学生对信息表达能力的培养。强调不仅要学生会做,还要学生会说,说自己的操作,训练学生准确地表达。

②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建设自己的“家园”。

③注重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④注重评价。不仅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还引导学生从反面评价,让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认识评价,在评价完成之后能够让学生及时地针对评价去完善。

⑤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然后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生一节课,让学生一辈子都受用。

篇6:安全管理文件目录

一、安全规程.........................1二、预案准备文件...............................1三、事故调查规范...............................2四、标准化管理............................2(一)电力标准..............................2

(二)水利标准..............................3①部属水利...........................3

②农村水电...........................3

五、劳动保护(职业病危害)管理........................4六、政府文件.........................5七、单位制度.........................5八、精细化管理............................5九、其它..........................6

十、安全文化.........................6

一、安全规程

1.(1)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气部分(2008)

2.(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水动部分(2008)

3.(3)机电前四总合安规

4.(4)电气安全规程100题

5.(5)机械安规100题

6.(6)检修运行安全知识题目

7.(7)基本安全常识

8.(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GB 26164.1-2010)

9.(9)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 26860-2011)

二、预案准备文件

10.(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1.(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令17号2009.5.1)

12.(3)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1.4.1)

13.(4)湖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4.(5)湖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三、事故调查规范

15.(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599号2007.6.1)

16.(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释义

17.(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总局令42号2011.9.1)

18.(4)[参考]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2005.4.1国网公司)

19.(5)[参考]国电公司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2000)

20.(6)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599号2011.9.1)

21.(7)[参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电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程

四、标准化管理

2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一般知识

23.(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24.(2)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

25.(3)安全标志使用导则(并入GB-2894)

26.(4)图形符号 箭头及其应用(GB-T1252-1989)

27.(5)图形标志 使用原则与要求(GB-T15566-1995)

28.(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D31-GBZ158-2003,2003.12.1)

29.(7)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安监总局16号令2008.2.1)

30.(8)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安委[2011]4号,2011.5.3)

(一)电力标准

31.(1)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1999.9.16)

32.(2)电力行业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

33.(3)办安全83:关于印发《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细则(试

行)》的通知(2011.9)

34.(4)电监安全21号:关于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

35.(5)电监安全23号:关于印发《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的通知(2011.8)

36.(6)电监安全28号:关于印发《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11.9)

(二)水利标准

①部属水利

37.水安监[2011]346号:水利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2011.7.4)

38.(1)水安监[2013]189号: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暂行办法(2013.4.10)

39.(2)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40.(3)(附件1)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试行)

41.(4)(附件2)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试行)

42.(5)(附件3)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试行)

43.(6)(附件4)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格式)

44.(7)(附件5)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表

45.(8)(附件6)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报告(格式)

②农村水电

46.(9)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办法(暂行)(2013.9.28)

47.(10)[作废]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2006)

48.(11)(附件1)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暂行)

49.(12)(附件2)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格式)

50.(13)(附件3)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申请表

51.(14)(附件4)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报告(格式)

52.(15)(附件5)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式样)

53.(16)(附件6)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牌匾(式样)

54.(17)农村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流程图

55.(18)农村水电站岗位设置及定员标准(2003.12)

五、劳动保护(职业病危害)管理

56.(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主席令28号1995.1.1,2009.8.27修订)

57.(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人常会2008.1.1,2012.12.28修订2013.7.1)

58.(2,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535号2008.9.18)

59.(2,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主席令80号2008.5.1)

60.(3-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2009.10.1)

61.(3)[替代]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T11651-1989)

62.(4)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2005总局令1号2005.9.1)

63.(5)湖南省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和劳动防护用品经营备案管理办法(2006.6)

64.[作废]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令23号2009.10.1)

65.[作废]企业职工奖惩条例(1982.4.1)

66.(6)(安总局36号)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1.2.1)

67.(7)(安总局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12.6.1)

68.(8)(安总局48号)职业病危害申报办法(2012.6.1)

69.(9)(安总局49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2012.6.1)

70.(10)(安总局50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2.7.1)

71.(11)(安总局51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2.6.1)

72.(1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18-2007(2007.10.1)

73.(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人常会2002.5.1,2011.12.3174.(14)职业病目录

75.(15)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0)

76.(16)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总局令30号2010.7.1)

77.(17)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375号2004.1.1,2010.12.20修订)

78.(18)工伤赔偿标准(2012)

79.(19)湖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2004.4.1废止,2014.4.1)

六、政府文件

80.(1)三文一条例摘录合编(2010)

81.(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010)

82.(3)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2011)

83.(4)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2010)

84.(5)湘潭市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2010)

85.(6)湘潭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2010)

86.(7)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0)

87.(8)湖南省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暂行规定(2013.2.1)

88.(9)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企

[2012]16号)

七、单位制度

89.目录

八、精细化管理

90.精细化管理

91.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浅析企业精细化管理

92.(1)“国家标准”相关知识

93.(2)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2011.6.18)

94.(3)安全法修正稿201

495.(4)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96.(5)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2008第516号令)

97.(6)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国发[1995]25号)

98.(7)如何应对《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废止(2008)

99.(8)安全知识小读本(2014)

十、安全文化

100.安全文化的基本知识

101.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

102.企业安全文化的涵义及功能

10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104.浅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105.中国安全文化诞生的历史背景

106.以安全文化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107.从杜邦公司看安全文化

108.杜邦安全文化理论

篇7:安全管理机构任命文件

古煤西〔2014〕1号

古蔺煤矿(西段)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任命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各科室:

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经公司董事会决定,现将我公司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以及人员调整任命情况通知如下,希望和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相互配合,确保我公司隐患整改安全工作及复工复产验收工作顺利开展。

一、成立古蔺煤矿(西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领导组

长:罗

强(法人代表)

副组长:陈云刚(矿长)

成员:罗 江(技术负责人)、朱启江(安全副矿长)、陈美德(生产副矿长)、周 勇(机电副矿长)、陈庆(通风负责人)、廖 礼(地测负责人)

二、机构设置

科:

1、安全管理科:

长:熊华虎

成员:勾世强、梅贵均、陈

盛、2、通风科:

长:罗宗甫

成员:贾登钊、陈 哲、陈 飘、陈云蔺

3、生产技术科:

长:罗 江

成员:杨 庆、廖 礼、陈 羽、罗 孟。

4、机电运输科:

长:周 勇

成员:江 亮、刘富远、胥 旭、刘 刚、谢 祥

5、生产调度室:

任:陈荣其

成员:陈

庆、勾世良、罗文章、罗文昌

队:

1、采煤队:

长:罗 江

副队长:罗文发、胡 德

2、掘进队:

长:陈

副队长:蒲先洪、勾利刚

3、机电队:

长:江

副队长:刘富远、胥 旭

4、运输队:

长:刘 刚

副队长:谢 祥、易佑谦

5、通风维修队:

长:刘 吉

副队长:陈应飞、陈 勇 特此通知!

古蔺煤矿(西段)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决定

调整

任命

送:古蔺县安监局

石屏乡人民政府

古蔺煤矿(西段)办公室留底

篇8: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初探

关键词: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管理

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及其环境中形成, 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 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 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在信息时代, 电子文件不仅是机构正常运行的信息支持和保障, 而且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凭证, 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文件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重要性愈来愈突显, 尤其是电子文件存载的信息涉及个人、党政部门、各系统乃至国家的利益, 使得科学地实施安全管理, 保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由此, 本文联系实际, 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1 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子文件在为人们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 也具有易被远程控制与改动、信息易于流转和消失、必须利用相应设备才能读取等先天性的致命弱点。这给电子文件信息安全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由于种种原因, 当前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发展不统一、不协调、不平衡,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安全知识了解不够

主要表现在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及相关知识不甚了解。一般来讲, 传统的纸质文件只要避开天灾人祸, 遵守保管保护要求, 就能长期安全保存, 电子文件则不然。由于电子文件本身的特性, 对其更改可以做到不留任何痕迹。不仅如此, 在一些场合电子文件无需或是无法打印成纸张, 譬如大型数据库、音频、视频、超媒体、三维设计图、博客、即时通信等没有纸质对应物的文件类型, 却是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唯一凭证, 相关文化的唯一载体。电子文件虽说具有存储密度大、传递速度快、共享程度高等优点, 但必须依赖、依附于软硬件设备。当设备将信息记录于存储载体后, 就离不开设备, 只能上机读取。除电子文件容易被更改之外, 信息与载体相分离、数据丢失、病毒侵害、载体保管及使用期限等因素也影响了其有效使用与安全保存。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文件的安全完整应该包括内容、结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等真实、可利用、无缺损。元数据指描述电子文件数据属性的数据, 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背景信息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这一点社会知晓面还不够, 尚需进一步深入人心。

1.2 安全意识不强及制度缺位

主要体现在未充分认识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 日常管理简单随意, 无章可循。有一种传统思想认为, 纸质文件、文档最重要, 而电子文件、文档就无足轻重了, 这无疑是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逻辑思维。制度缺位上有一个原因, 就是国家关于电子文件技术应用标准尚未出台, 标准不统一造成诸多不便, 如行业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与电子文件 (档案) 管理系统不兼容, 电子文件格式不同且无法转换等。其实, 从电子文件形成、处理、收集、积累、归档到电子档案的迁移、转换、调阅、保管等各个环节, 都存在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据了解, 现实中因为电子文件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制度缺位, 造成安全隐患比比皆是。像有的没有实行专人管理, 专人负责, 电子文件形成后就不管了, 需要用时到处找;有的没有及时、规范地对电子文件进行整理、鉴定和归档, 电脑升级换代后内容就没有了;有的没有按要求记录和保存元数据和背景信息, 一份电子文件经多次流转、修改后出现多个不同版本;有的仅用计算机起草和打印文件, 打印出纸质文件后, 电子文件未保存, 或因存储载体用于存储其他内容而被删除;有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信息存储随意, 上机查阅无序, 电子文件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1.3 软硬件离安全管理有差距

电子文件信息安全需要有关软件、硬件安全达标, 才能保障正常运行和流转利用。当前, 由于机构各异、经济条件限制、发展不平衡等原因, 一些机构存在软件、硬件跟不上安全管理的问题。突出的像一些长期接触电子文件的民营打字社、文印中心其安全管理无人顾及, 连起码的安全设备设施都没有。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要求保持电子文件内容、内容的载体和显示内容的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平台的一致性, 既要考虑到介质载体的寿命, 又要考虑到软件、硬件条件问题。譬如软件设施必须适应技术安全要求, 能够实现严格的权限控制, 保障合法用户可以电子文件进行创建、归档、利用, 同时避免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入侵破坏和非法拷贝。像硬件设备设施必须对电子文件存放的载体如光盘、移动硬盘、U盘进行科学的保管保护, 做到防光、防尘、防高温, 远离强磁场和有害气体等, 并且环境温度保持在17—20℃之间, 相对湿度保持在35—45%之间。不具备相关软硬件条件, 自然信息安全隐患多、风险大。

2 关于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路径探索

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 目标是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可用性, 内容主要涵盖二个方面:一是指电子文件的使用价值不受到破坏和损失, 即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不因文件的删除、篡改等而受损;二是指电子文件不被非授权用户使用, 确保安全无流失, 不泄密。笔者以为, 要解决上述问题, 应该从制度、人员、技术、设施等层面入手, 立足实际, 多措并举。

2.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的前提是有制度约束。要建立健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使工作有章可循, 有序开展。一是要明确职责。要划分职责范围, 形成安全风险评估制和责任追究制, 严格实行上岗资格审查。责任要明确到人, 可考虑与个人职位晋升、绩效评比挂钩。二是要规范整理。电子文件应根据制度、规定要求, 按类别、年度、保管期限、密级等实施分类排序、集中整理, 保证文件内容、结构、元数据和背景信息的真实完整, 标识登记并制作机读目录。三是要科学保存。归档的电子文件应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 一式三套保存。一套供查阅利用, 一套封存保管, 一套送国家综合档案馆保管或异地保存。之后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在计算机上彻底删除。电子文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 标签内容需填写编号、名称、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及需保持的环境。四是要优化载体。采用的存储载体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软磁盘易损、容量小, 不能作为长期保存的载体。五是要依规借阅。因工作需要而使用时应填写《电子文件借阅登记表》。允许在遵守档案、保密规定和相应权限范围内使用拷贝件, 但不得外借已封存的电子档案。六是要跟踪管理。相比纸质文件载体, 电子文件载体材料寿命要短得多, 一般仅为5-15年。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抽查, 出现问题及时补救、复制。对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 抽样率不低于10%。对存储在磁性载体上的归档电子文件, 应每4年转存一次, 原载体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当系统、设备需要更新时, 文件应及时迁移和备份。

2.2 加强相关人员管理

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过程中, 仅有制度是不够的, 还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教育。首先, 要强化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 提升他们对计算机安全防护等专业知识技能的认识,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与此同时, 应当进一步让机构负责人认识到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价值, 认识到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其次, 要完善工作台帐。通过设置操作日志、工作记录, 详实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工作内容等加强人员管理, 证实电子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建议条件允许的机构为每一份电子文件建立相关记录, 记载文件的形成、签署、管理及使用情况。再次, 要统一程序和要求。譬如一般情况下, 相关人员在电子文件制成一经定稿后不得进行任何修改。特殊情况时如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电子文件须更改的, 要经过必要的批准手续。最后, 要抓好行政督促。电子文件由文件形成机构收集整理, 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指导与督促。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紧密围绕电子文件归档验收、档案规范化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等主题, 始终贯彻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原则, 进一步加大相关人员知识宣传和教育培训的力度, 统一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 指导与督促各机构改进、提升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水平。

2.3 强化安全技术保障

要确保电子文件信息安全, 必须对计算机实施安全配置, 以不断升级的安全技术作为运行保障, 加强对电子文件信息和载体的安全检测。以下介绍五种适用的安全防范技术。一是签署技术。对电子文件进行签署的目的在于证实该文件确实出于作者, 其内容没有被其他人作任何改动。主要包括证书式数字签名和手写式数字签名。二是加密技术。在多数情况下, 信息加密是保证电子文件机密性的唯一方法。由于可保证电子文件内容的非公开性, 目前加密技术正普及推广应用。据美国犯罪现场鉴证科调查显示, 在所有安全技术应用中, 以数据加密传输和加密存储为基础的技术应用所占比率分别为66%和47%。三是身份验证。为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系统对电子文件或数据访问, 有些系统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如文件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员代码证。四是防火墙。作为一种访问控制, 它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外界之间设置障碍, 一定程度上可阻止对本机构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 阻止涉密信息被窃取。五是防写技术。目前许多软件可将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在此状态下, 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 而不能作修改、复印和打印。此外, 应对新的技术变化, 要选择优秀的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 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与破坏。

2.4 完善基础设施及管理系统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建设, 是实施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如智能化、综合性的数字档案馆, 拥有对盗窃、火灾、水灾实现控制的安防系统及防光、防磁、防尘、防高热、防有害气体等设备设施, 还能保证温湿度适宜的电子文件保管环境。又如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依托成立本地区电子文件中心, 通过在线接收、离线接收等方式, 对接收范围的各机构电子文件进行集中保存、异地异质备份等。电子文件 (档案) 管理系统为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和利用而生, 是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 (档案) 管理系统能对电子文件整个生命周期及其应用进行监督管理, 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形成、登记入库, 通过技术鉴定和内容鉴定生成档案, 根据信息格式和文件密级进行归档存储, 可对电子文件进行检索、在线阅览、下载等操作。同时, 鉴于当前电子文件 (档案) 管理系统建设欠完善, 以及国家关于电子文件技术应用标准尚未出台的现实, 建议各机构先参照国际标准, 尽量使用兼容性强、适应范围广的软件设施, 以利于将来本机构同全国统一标准接轨使用, 保障电子文件信息安全。

据业内人士介绍, 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在国际上也是一个刚起步的课题。就国内而言, 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还远未达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实践没有止境, 探索也没有止境。本文针对电子文件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的初步探索聊作抛砖引玉, 期盼电子文件安全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程云珠.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的安全性原则[J].武汉:论文之家, 2009.

上一篇:奋斗议论文高三下一篇:考试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