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风险制度

2024-06-03

交易风险制度(共6篇)

篇1:交易风险制度

本文由cming0974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关联交易的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中国石 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石化财务”)的关联交易,切实保证 公司在石化财务存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结合证券监管机构的相关要 求,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公司与石化财务进行存款、贷款、委托理财、结算等金融业务应当遵循 自愿平等原则,保证公司的财务独立性。

第三条 公司与石化财务的关联交易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等监管机构的各项要求,在签订相关的关联交易协议时,公司董事应审慎决策,并严格履行决 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第二章 风险控制措施

第四条 公司在与石化财务开展关联交易之前,应认真查阅石化财务是否具有有 效的《金融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如无相关证照或相关证照 已过期,公司不得与其开展各项业务。此外,公司应取得并审阅石化 财务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 计的年度报告,由公司财务部门对年度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评估,在 确认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方可与石化财务开展业务。第五条 在公司存款存放在石化财务期间,公司应定期取得并审阅石化财务的财 务报告,由公司财务部门对存放于石化财务的资金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在评估后形成评估报告,并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在公司半年 度报告和年度报告中对评估报告的内容进行披露。由公司推荐的石化 财务的董事应对公司存放在石化财务的资金风险状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 公司应定期了解石化财务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关注石化财务是否存在违 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规定的情况。公司应要求石化财务每季度结束后二十个工作日内向公 司财务部门提供石化财务的各项监管指标情况,如发现石化财务的主 要监管指标不符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并可能导 致重大风险的,公司不得将存款存放在石化财务。第七条 公司可不定期地全额或部分调出公司在石化财务的存款,以测试和确保 相关存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第三章 风险处置预案

第八条 公司建立针对在石化财务存款的风险处置预案,在发生以下情况时,由 主管财务工作的公司领导督促公司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全额或部分调出 在石化财务存款、暂停向石化财务存款、要求石化财务限期整改等风 险应对措施,切实保证公司在石化财务存款的安全性:

(一)石化财务主要监管指标不符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 第34条的规定并可能导致重大风险时;

(二)石化财务发生挤提存款、到期债务不能支付、大额贷款逾期或 担保垫款、电脑系统严重故障、被抢劫或诈骗、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涉及严重违纪、刑事案件等重大事项;

(三)石化财务有价证券投资业务蒙受巨大损失,亏损额已达到石化 财务注册资本的50%;

(四)发生可能影响石化财务正常经营的重大机构变动、股权交易或 者经营风险等事项时;

(五)公司在石化财务的存款余额占石化财务吸收的存款余额的比例 超过证券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六)石化财务因违法违规受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他监 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七)石化财务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进行整改;

(八)公司董事会认为其他可能对公司存放资金带来安全隐患的事项;

第四章 其他

第九条 由审计机构在为公司进行年度报告审计期间,对公司与石化财务的关联 交易进

行核查并出具意见。公司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 披露义务。第十条 本制度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颁布执行。第十一条 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相关部门对本制度进行解释。3

篇2:交易风险制度

一、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业务管理制度

二、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控制制度

四、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五、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员工个人交易制度

六、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司投资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实现基金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根据相关法律,结合公司业务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开展的各类投资业务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投资原则及标准

第三条 投资原则

(一)投资策略定位于对上市前的成长优质企业股权进行投资,追求与被投资项目公司共同成长,并为基金投资人获得满意回报。

(二)考虑到风险投资的风险较大,在投资方向上将优先选择财务指标符合上市要求且具有较大增值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确保投资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第四条 投资资金的分配

合理分配各期募集资金,以确保公司能获得持续而稳定的投资收益。

第五条 投资限制

(一)不得投资于非股权投资领域(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除外);

(二)不得投资于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

(三)不得为非所投资企业提供担保。所投资企业要求担保的,应按股份比例承担担保责任,且须经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同意;

(四)不得直接投资于经营性房地产业务;

(五)不得从事未经投资决策委员会(或董事会)授权的其它业务。

第六条 投资标准

(一)选择投资的项目应在行业内具备核心竞争优势,例如一定的市场占 有率、技术优势、新商业模式、具备稀缺资源优势或准入资格等,并至少具备 以下五点:

(1)发展战略清晰、未来增长可预期;(2)清晰且经检验的有效盈利模式;(3)稳定、专业、可沟通的经营团队;(4)法人治理结构清晰;

(5)具有完整财务、税务记录,无潜在损失。

(二)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投资价格合理;

第三章 组织管理与决策程序

第七条 公司投资管理业务的运作部门主要包括:投资立项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以及综合管理部。

第八条 投资立项委员会是项目立项的评审决策机构,由公司董事总经理、执行董事组成,对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立项评审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两次,对时间要求紧迫的立项项目,可灵活掌握。

第九条 投资立项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对立项审核工作负有勤勉、诚信之责;

(二)对投资经理经筛选后提交申请立项的项目进行审查、评估,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立项的决定;

(三)组织项目的审慎调查工作,对上报投资决策委员会的项目文件进行 初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十条 投资立项委员会由3人组成,项目立项由立项审核委员采用记名投票方式表决,每人1票。每次参加投资立项会议的委员为 3名,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2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2票为未通过。立项审核委员可以投同意票、反对票,并简要说明原因,不允许投弃权票。因故无法参加立项评审会议的委员可书面提交表决意见。

第十一条 投资决策委员会是公司投资业务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投资决策 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委员由公司投资决策委员 会决定产生。每次参加投资决策会议的委员为5名,表决投票时同意票数达到4 票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到4票为未通过。因故无法参加投资决策会议的委 员可书面提交表决意见。

第十二条 投资决策委员会的职责为:

(一)制订、修改公司的投资策略与投资政策;

(二)审核立项申请文件(提交的文件),出席投资决策委员会小组会议,独立发表评审意见并客观、公正地行使投票权;

(三)对拟投资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审,作出批准或不批准投资的 决定;

第十三条 综合管理部是投资立项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是公司投资管理业务运作的后台支持部门。

第十四条 综合管理部的职责为:

(一)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项目立项会及投资决策会;

(二)管理项目资料和会议文件;

(三)其他与项目投资管理相关协调支持工作。

第四章 投资业务流程

第十五条 项目的投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初审、立项管理、审慎调查、投资决策、协议的起草和执行、跟踪管理、投资退出等步骤。第十六条 项目初审

投资经理负责收集项目方提供的《商业计划书》及其他相关信息材料,对 项目进行初步筛选、评判,提出可否跟进的初审意见。

第十七条立项管理

立项是审慎调查前的一项工作。对具有进行审慎调查价值的项目,投资经理应填写《立项申请报告表》,连同项目方提供的《商业计划书》等有关资料,报公司立项会审批。

投资经理将项目基本情况向立项委员会委员进行汇报,评审委员应对立项会所评审的项目出具书面的评审意见,经委员一致认可的项目即可开展尽职调查工作,若委员对项目最终持否定意见,则该项目终止。对未通过立项的项目,应将资料交由综合管理部归档。

第十八条 审慎调查

对经立项会批准立项并决定进行审慎调查的项目,由执行董事组织项目组进行项目的审慎调查与评估。在完成项目现场的审慎调查后,项目组应制作完成《项目审慎调查报告》及《项目投资建议书》。

第十九条 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委员会采用会议方式,全体委员均须表决。自所有投资委员接到全套评审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召开投资决策会议,并形成《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核意见表》。项目在通过决策之后的后续入资过程中,若因客观原因遇到与投资决策会议表决之时发生预设条件的重大变化,应撰写书面报告并提交投资决策委员会重新表决。

第二十条 合同的起草与执行

投资决策委员会做出项目投资决议后,由项目小组根据投资决策委员会决议以及公司律师起草的投资合同标准文本与拟投资企业及其原股东进行合同条款的磋商,洽谈投资协议。在起草完项目合同后,投资经理需填写《合同审批表》,按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要求,一并逐级上报审批,并提交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署。《合同审批表》应列明:投资金额、投资方式、违约责任条款、管理约束等项目投资的保护性条款的简要内容。

投资合同签署生效后,由投资经理负责合同的具体履行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应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 跟踪管理

公司对所投资项目原则上通过委派产权代表进入被投资企业董事会或监事 会,并由投资经理配合进行项目投资后的管理工作。产权代表及投资经理的主要职责为:

(一)依照《投资合同》的规定,负责监管投资资金到位;

(二)督促被投资企业及时出具有效的出资证明或股权证明;

(三)监督被投资企业章程的修改和工商、税务登记手续的办理;

(四)监督被投资企业融资资金的使用,如与资金使用计划有重大变更,应及时向公司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定期将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呈报公司,并向公司书面汇报被投资 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填写《企业季度情况报告表》;

(六)代表公司参加被投资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或监事会会议,不得缺 席,并按照经批准的表决意见进行表决;

(七)向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八)完成公司安排的其他保障公司在被投资企业内利益的工作。

第二十二条 投资退出

投资经理提交《投资退出方案书》,由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批同意,并组织实施,项目退出后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为保证公司规范化运作,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促进公司诚信、合法、有效经营,保障客户及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公司及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本基金管理人建立了科学、严密、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1.公司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

(1)保证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性;(2)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实现公司稳健、持续发展,维护股东权益;

(4)促进公司全体员工恪守职业操守,正直诚信,廉洁自律,勤勉尽责;

2.公司内部控制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覆盖公司的所有部门和岗位,渗透各项业务过程和业务环节,并普遍适用于公司每一位职员;

(2)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组织体系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都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3)相互制约原则:公司设置的各部门、各岗位权责分明、相互制衡。(4)独立性原则:公司根据业务的需要设立相对独立的机构、部门和岗位;公 司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必须权责分明;

(5)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6)成本效益原则:公司运用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 效益,力争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

3.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

公司制定了合理、完备、有效并易于执行的制度体系。公司制度体系由不同层面的制度构成。按照其效力大小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公司章程;第二个层面是公司内部控制大纲,它是公司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和依据;第三个层面是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第四个层面是公司各机构、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制定的各种制度及实施细则等。它们的制订、修改、实施、废止应该遵循相应的程序,每一层面的内容不得与其以上层面的内容相违背。公司重视对制度的持续检验,结合业务的发展、法规及监管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风险控制的要求,不断检讨和增强公司制度的完备性、有效性。

4、控制活动

公司对投资、会计、技术系统和人力资源等主要业务制定了严格的控制制度。在 业务管理制度上,做到了业务操作流程的科学、合理和标准化,并要求完整的记录、保存和严格的检查、复核;在岗位责任制度上,内部岗位分工合理、职责明确,不相容的职务、岗位分离设置,相互检查、相互制约。(1)投资控制制度

①投资决策与执行相分离。投资管理决策职能和交易执行职能严格隔离,实行集中交易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平的交易分配制度,确保各投资组合享有公平的交易执行机会。

②投资授权控制。建立明确的投资决策授权制度,防止越权决策。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制定投资原则并审定资产配置比例;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委员会确定的范围内,负责确定与实施投资策略、建立和调整投资组合并下达投资指令,对于超过投资权限的操作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交易部负责交易执行。

③警示性控制。按照法规或公司规定设置各类资产投资比例的预警线,交易系统在投资比例达到接近限制比例前的某一数值时自动预警。

④禁止性控制。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规定,禁止投资受限制的证券并禁止从事受限制的行为。

⑤多重监控和反馈。交易管理部对投资行为进行一线监控;风险管理部进行事中的监控;监察稽核部门进行事后的监控。在监控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将及时反馈并督促调整。(2)会计控制制度

①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应的操作和控制规程,确保会计业务有章可循。②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③公司真实、全面、及时地记载各项业务,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确保信息资料的真实与完整;建立完整的业务台账系统,并通过业务台账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交叉印证,防止出现帐外经营、账目不清等问题。④制定了完善的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制度。

⑤公司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强化资产登记保管工作,确保公司及客户资产的安全完整。(3)技术系统控制制度

为保证技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公司对硬件设备的安全运行、数据传输与网络安全管理、软硬件的维护、数据的备份、信息技术人员操作管理、危机处理等方面都制定了完善的制度。(4)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了科学的招聘解聘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确保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5)监察制度

公司设立了监察部门,负责公司的法律事务和监察工作。监察制度包括违规行为的调查程序和处理制度,以及对员工行为的监察。

5、信息沟通

公司建立了内部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与业务汇报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公司员工及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充分了解与其职责相关的信息,信息及时送交适当的人员进行处理。目前公司业务均已做到了办公自动化,不同的人员根据其业务性质及层级具有不同的权限。

6、内部监控

公司设立了独立于各业务部门的稽核部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评价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完备性和有效性,监督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

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安全运作和管理,加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范和控制投资项目运作风险,根据《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试点指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股权投资业务是指使用自有资金对境内企业进行的股权投资类业务。

第三条 风险控制原则

公司的风险控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覆盖股权投资业务的各项工作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2)审慎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部门组织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3)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贯彻到业务的各具体环节;

(4)有效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员工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5)适时性原则: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变化,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6)防火墙原则: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在业务、人员、机构、办公场所、资金、账户、经营管理等方面严格分离、相互独立,严格防范因风险传递及利益冲突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第二章 风险控制组织体系

第四条 风险控制组织体系

公司应根据股权投资业务流程和风险特征,将风险控制工作纳入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之中。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共分为五个层次: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控制部、业务部。

第五条 各层级的风险控制职责 董事会职责:

(1)审议批准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基本制度,决定风险控制委 员会的人员组成,听取风险控制委员会的报告;

(2)审议单笔投资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40%的股权投资项目;

(3)决定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4)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其职责包括:(1)组织拟订公司的风险管理基本制度;

(2)对单笔投资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40%的,应当提交董事会审批的股权投资事项进行合规性审核;(3)监督和评估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风险控制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

投资决策委员会职责:

对单笔投资额不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的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不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的40%的股权投资项目的投资和退出作出决策。风险控制部是公司内专职的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责包括:(1)独立于业务部开展风险控制、合规检查、监督评价等工作;(2)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出具合规意见;(3)对投资协议进行审核;

(4)在出现重大问题时及时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报送相关专项报告。业务部职责:

具体负责项目开发、执行、退出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业务部负责人作为股权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部门内部的风险控制执行工作,并负有及时报告、反馈项目投资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和风险问题的职责。一般情况下,项目组配备一名具有项目公司所属行业相关背景的人员。

第六条 为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公司设立独立于项目组的后台管理和监督部门。

综合管理部负责股权投资项目的文档管理、印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董事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的会议筹备,以及相关会议资料的管理等。

财务部负责股权投资业务的财务核算和资金划拨,为股权投资项目分别设 置账户、独立核算、分账管理。

第三章 风险控制流程

第七条风险管理的业务流程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风险报告五个步骤组成,是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及防范措施的重要基础。

第八条 风险识别指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内部及外部风险的来源进行辨别。

第九条 风险测量是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及发生概率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

第十条 风险分析主要对风险的驱动因素进行归因分析,并评估其影响,提出避险建议和措施。

第十一条

风险控制是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措施。

第十二条 风险报告是指业务部、风险控制部根据职责范围和报告体系定 期或不定期向主管领导提交的与风险评估分析相关的报告。

第四章

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十三条 股权投资业务面临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等多种风险。

公司运营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对各种风险进行必要的识别、评估及分析,履行相关的风险控制职责。

第十四条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项目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并且会影响项目公司的估值和退出方案的实施,从而转化为投资失败风险。项目公司所属行业的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税收政策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项目投资前后技术、市场、产品、客户发生不利变化,并导致项目公司偏离投资方案、估值整体下降,造成无法退出或亏损退出。

第十五条 合规性风险

项目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证监会的监管要求,对法律法规等理解有误、故意违反则将出现合规风险;项目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要求,对法律法规等理解有误或故意违反则将出现合规风险。

第十六条 法律风险

与被投资方、合作方、项目管理人之间的合同协议存在缺失导致出现不利于我方的诉讼。

第十七条 操作风险

股权投资业务包括投资项目的选择(即项目开发、初步审查、项目立项、尽职调查、投资决策、项目实施)、投资项目的管理和项目退出等业务环节,在上述每个环节均存在操作风险。主要可以归纳为决策失误、投资失控、员工内部欺诈、被投资方和合作方的外部欺诈、尽职调查存在缺失、资金划拨差错、项目公司经营管理不善、项目跟踪缺失、项目公司报告不畅等风险,其中,决策失误、投资失控是重大风险。

第十八条 市场风险 由于股权投资业务从项目投资到投资退出往往要经历宏观经济、项目所属行业、产品市场、证券市场等的波动,导致项目公司估值、项目退出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退出方案无法实施或投资目标无法实现的风险。其中,对以上市为退出方式的项目,证券市场整体下行的系统性风险是难以控制的。

第五章 风险控制

第一节 合规风险的控制

第十九条 公司对股权投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全面和重点分析和检 查,控制投资业务的合规性风险。

第二十条 公司通过以下手段对合规风险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

(一)为保证股权投资业务合法、合规,制定、审查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

(二)制订、审阅股权投资业务的相关合同、协议,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三)监督股权投资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执行;

(四)确保股权投资业务投资决策服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第二十一条 公司通过以下手段对投资项目进行事后控制。

(一)制定股权投资业务的合规检查制度;

(二)对股权投资业务运作和内部管理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并向公司通报;

(三)检查相关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确保资产管理业务遵守 公司内部制度。

第二节 市场风险的控制

第二十二条 市场风险的控制措施主要体现在投资立项环节上。

第二十三条 公司制订项目立项标准。立项标准应该参照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符合公司关于投资范围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业务部应当根据立项标准和投资范围,对备选企业进行筛选形成项目池。项目人员应当在广泛收集项目方提供的商业计划书及其他相关信息材料的基础上,对入选项目池的项目进行初步评估和风险收益分析。符合立项条件的,根据公司规定申请立项审批。

第三节 法律风险的控制

第二十五条 风险控制部应当对公司签定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进行审核,防范法律风险。

第二十六条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风险控制部提供法律方面的专业支持。必要时,可申请引入外部中介机构提供法律服务,防范法律风险。第四节 操作风险的控制

第二十七条 公司制定专门的项目管理和投资决策制度,明确项目投资的业务流程和具体要求。

第二十八条 为维护公司的权益,项目投资的范围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不得将公司资产用于资金拆借、贷款、抵押融资或者对外担保等用途;

(二)不得将公司资产用于可能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

(三)单笔投资额不得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的30%,如果突破30%,需提交股东审议;

(四)单一投资股权不得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的40%,如果突破40%,需提交股东审议;

(五)不得将公司资产投资于股东或其控制的企业;

(六)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约定禁止从事的其他投资;

第二十九条 尽职调查的风险控制

(1)公司建立尽职调查制度,规范尽职调查的工作内容。项目组在尽职调查期间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程序,记录尽职调查工作底稿,形成相关报告。(2)项目组开展尽职调查工作期间,项目负责人必须对拟投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3)项目组应当对尽职调查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完备性负责。

(4)项目组认为必要时,可申请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参与或独立进行调查工作。

第三十条 投资决策的风险控制

(1)投资决策委员会对项目投资或退出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投资决策委 员会成员独立发表审核意见;

(2)投资决策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委派专人或聘请外部专业机构进驻现场 进行独立的尽职调查,提交独立的调查报告;

(3)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的项目投资和项目退出必须经投资决策委员会通过。单笔投资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40%的项目,应当经过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提交董事会审议,并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提交股东审议。

第三十一条 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 公司建立对已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机制。

(1)项目组负责项目投资后的跟踪管理,具体包括:定期实地回访项目公司;定期收集项目公司财务资料、行业发展情况、企业财务状况;定期对项目公司进行重新估值;定期对原定退出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重新评估等。

(2)项目组负责每月度、每半年度完成项目公司一般估值工作和全面估值工作,编制《月度项目情况报告》和《项目股权价值评估报告》(每半年),并向主管领导提交估值报告。

第三十二条 公司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对投资项目重大风险事项的处置进行决策。项目组在跟踪过程中发现公司在项目公司中的权益发生变动、或者项目公司的财务指标恶化、亏损等重大事项的,项目组应当及时报告。相关规则另行制定。第三十三条 公司建立项目退出审批机制,对项目退出进行决策。

当项目达到预期投资目标或出现重大紧急事项需要退出时,项目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退出方案,报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议。单笔投资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的30%,或者单一投资股权超过被投资公司总股本40%的股权投资项目,应当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审议。

退出方案未通过审议的,项目组应当研究并重新设计退出方案,直至项目实现退出。

第五节 其它环节的风险控制

第三十四条 对财务与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公司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制定规范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配备专职的财务核算人员。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及要求使用资金、单独开立银行账户。

第三十五条 对人员管理的风险控制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应当专职。

第三十六条 公司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机制,对公司风险进行隔离,防范利益冲突,规范关联交易。

第六章 风险控制报告

第三十七条 风险控制报告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性报告两类。

第三十八条 风险控制部定期对公司业务运作、日常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与评价,在每年度4月底、8月底前向公司领导上报年度或半年度风险控制报告,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十九条 公司发生或可能重大事项的,风险控制部接到报告后,根据重大事项报告的相关规定向公司领导报送临时性报告。

第四十条 风险控制报告中应明确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或补救措施等内容。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二条

第七章 附则

本办法由风险控制部负责解释。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基金制度建设,规范基金信息披露工作,特制定稳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条 信息披露原则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第三条 信息披露内容基金信息披露实行定期披露、临时披露。其中定期披露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治理信息、管理信息、项目信息、财务信息、募集信息、重大事件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等。临时披露的信息包括:项目动态信息、突发事件信息、重大事件及重大人事变动公告、临时财务信息等。

第二章 信息披露的时间和形式

第四条 披露时间。定期信息以半年为披露时间节点,临时信息随时披露。第五条 主要形式。以邮件形式发至各基金合伙人。管理人留存纸质文件备案。第六条 信息披露流程。基金经理拟定报告公司董事上核查、签字基金经理发送报告。

第三章 信息披露格式

第七条 日常信息(word文档)第八条 财务信息(excel表格)第九条 要求

(一)充分认识信息披露工作的重要性。公信力是基金的生命力,信息披露工作是公信力建设的根本举措。要把信息披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二)明确责任,要按照层级负责和谁经办谁落实的原则,责任到人。对外披露信息时,提供信息要及时、准确、详实。对披露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受到合伙人质疑的,将追究直接落实人的责任。

(三)加强对信息披露制度实施情况的总结。要在信息披露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补充,逐渐形成带规律性和比较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推动基金信息披露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同时,信息披露工作情况将纳入基金经理工作年终考核中,奖优罚劣。

第四章 附则

第十条 本办法由公司负责解释。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员工个人交易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公司投资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树立公司员工的良好职业形象和维护公司声誉,规范公司员工的执业行为,根据相关法律,结合公司业务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开展的各类投资业务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员工个人交易原则及标准

第三条

员工应自觉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接受并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监督与管理,接受并配合协会的自律管理,遵守交易有关规则、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业公认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第四条 员工应当维护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利益,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行业声誉。

第五条 员工应具备从事相关业务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通过所在机构向协会申请执业注册,接受协会和所在机构组织的后续职业培训,维持专业胜任能力。

第六条

员工应保守国家秘密、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客户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对客户服务结束或者离开所在机构后,仍应按照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承担上述保密义务。

第七条 公司员工不得进行与履行职责有利益冲突的交易。遇到自身利益或相关方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或可能发生冲突时,应及时向所在机构报告;当无法避免时,应确保客户的利益得到公平的对待。

第八条 机构或者其管理人员对公司员工发出指令涉嫌违法违规的,公司员工应及时按照所在机构内部程序向高级管理人员或者董事会报告。机构未妥善处理的,公司员工应及时向中国证监会或者协会报告。

第九条

公司员工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一)从事内幕交易或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活动,泄露利用工作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或其他未公开信息,或明示、暗示他人从事内幕交易活动;

(二)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和信息优势,单独或者合谋串通,影响交易价格或交易量,误导和干扰市场;

(三)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做出虚假陈述或信息误导,扰乱市场;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所在机构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五)从事与其履行职责有利益冲突的业务;

(六)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贿赂或对其进行贿赂,如接受或赠送礼物、回扣、补偿或报酬等,或从事可能导致与投资者或所在机构之间产生利益冲突的活动;

(七)买卖法律明文禁止买卖的证券;

(八)利用工作之便向任何机构和个人输送利益,损害客户和所在机构利益;

(九)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毁损交易记录;

(十)中国证监会、协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条 公司员工应主动倡导理性成熟的投资理念,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导向,自觉弘扬行业文化,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履行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服务社会和投资者。

第三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私募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业务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向投资者提供的产品或相关服务,适用本办法、本公司其他业务规则及相关行业自律组织有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规定。

本公司可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产品或服务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坚持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

第三条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实施不能取代投资者本人的投资判断,也不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固有风险,相应的投资风险、履约责任以及费用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第四条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一)了解投资者的相关情况并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

(二)了解拟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

(三)向投资者提供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或服务,并进行持续跟踪和管理;

(四)提供产品或服务前,向投资者介绍产品或服务的内容、性质、特点、业务规则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者教育;

(五)揭示产品或服务的风险,与合格投资者签署《风险揭示书》。

第五条 本公司可对参与的投资者设置准入条件。

投资者准入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状况、证券投资知识水平、投资经验等方面的要求。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对投资者准入条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六条 本公司的投资者按照财务状况、证券投资知识水平、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情况,成为合格投资者。

第七条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本公司业务规则另有规定外,公司向投资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应当履行以下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

(一)对于投资者,应当全面履行本办法规定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

(二)对于本办法投资者,应当履行揭示产品或服务的风险、与合格投资者 签署《风险揭示书》;

第八条 投资者要求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公司认为该产品或服务超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应当向投资者警示风险。

对于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或公司业务规则规定的产品或服务准入条

件的投资者,公司应当拒绝为其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

第九条

公司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公司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第十条

本公司对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职责进行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引导公司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

篇3:交易风险制度

证券市场的特征之一就是价格具有波动性。 如果市场的波动性过大,系统风险就会加大,股票价格就会失真,同时也会使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从而使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失去信心。因此,市场的稳定是政府部门和证券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和重点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至今,虽然仅仅发展了20余年,但是股市已经经历了6轮的暴涨暴跌,不仅暴跌次数多,而且暴跌周期长。目前,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投机心理严重,惯于短线操作, 追涨杀跌之风盛行,暴涨暴跌频繁发生,个股大起大落更是司空见惯。股价异动作为资本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特别是股价的暴涨暴跌所引起的股价异动风险不仅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给投资者的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因此,对股价异动现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对于股价异动风险( 股价暴跌风险和股价暴涨风险) 的研究,学者们主要是在理性均衡的框架下探讨公司层面的特征对于股价异动风险的影响。他们在 “理性经济人” 的框架下,从财务报告透明度( Hutton et al. ,2009) 、避税( kim et al. ,2011 ) 、盈余管理( Francis et al. ,2014 ) 、 会计稳健性( Kim and Zhang,2014) 等角度对公司层面的股价异动风险进行了研究。然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人的非理性行为在经济系统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过度自信作为一种心理特征,在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中,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中普遍存在( Graham et al. ,2013) 。因此,本文试图从管理层过度自信的角度出发,探讨管理层的心理特质对于股价异动风险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者们发现,上市公司股价的平稳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环境,因为它不仅可以促进投资者交易水平、降低金融运行风险,而且还可以增强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金融交易制度作为金融生态环境的一个方面,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股价的稳定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学界围绕金融交易制度,特别是涨跌幅限制制度的深入讨论并不多见。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从交易制度和行为金融的角度入手,深入考察管理层过度自信、涨跌幅限制制度对于股价异动风险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假说发展

( 一) 涨跌幅限制与股价异动风险: 抑制效应v. s. 推动效应

当前学界在检验涨跌幅限制制度的实施效果时,主要是从波动性溢出效应、延迟价格发现效应和价格阻碍效应等方面检验股价反映,尚未将研究拓展至股价异动风险。涨跌幅限制的实施对于股价异动风险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方面,涨跌幅限制制度的实施对于股价具有 “抑涨抑跌”的作用,也就是说,涨跌幅限制这一交易制度会降低股价异动风险。吴林祥和徐龙炳( 2003) 研究发现,涨跌幅限制没有扭曲价格行为,并且显著减小了股价过度反应的程度。Deb et al. ( 2010) 研究也发现,该限制政策有效地避免了股价的剧烈波动,也使影响股价的信息得以在投资者之间充分消化,从而避免了投资者因为一次性接受过多的消息而出现过度反应的情绪,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 Dark,2012) 。另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它阻碍了交易的连续进行, 人为地阻碍了消息的充分反应,使得信息不能被市场迅速扑捉,从而使得股价震荡风险增大,进而降低了市场效率,延迟了市场价格发现的及时性, 使得投资者行为更加短视( Chen,1993; George and Hwang,1995) 。还有一部分学者研究发现,涨跌幅限制制度降低了市场的信息效率,使得股票自相关系数显著增加,增加了股价变动的趋势性( Kim and Rhee,1997; 屈文洲,2007; 柴宗泽, 2009) 。从这一角度来看,涨跌幅限制的实施对于股价具有 “助涨助跌” 的作用,也就是说,涨跌幅限制这一交易制度会放大股价异动风险。

综上,涨跌幅限制制度对于股价异动风险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这一交易制度可以减少市场投机行为的发生,进而可能降低股价面临的异动风险( 暴涨和暴跌风险) ,即存在抑制效应; 另一方面,由于涨跌幅限制制度的存在人为干预了股价的走势,反而降低了市场的效率,也可能增加了股价面临的异动风险( 暴涨和暴跌风险) ,即存在推动效应。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其他条件不变,涨跌幅限制的实施会对股价暴跌风险产生影响,对影响的方向不做预计;

假设2: 其他条件不变,涨跌幅限制的实施会对股价暴涨风险产生影响,对影响的方向不做预计。

( 二) 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股价异动风险

以往的文献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可能更倾向于过度投资( Heaton,2002; Malmendier and Tate,2005 ) 、采取更为激进的财务政策( Ahmed and Duellman,2012) 。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于股价异动风险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 1) 过度自信会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确认模式。 管理层往往采用较为激进的会计确认方法,这使得好消息更早地反映在会计盈余中,而坏消息的确认则更加缓慢,造成公司业绩繁荣的假象,从而一方面促进了股价的上扬,但另一方面,随着坏消息在企业内部逐渐累积,又为企业面临暴跌风险埋下了隐患。 ( 2) 过度自信也表现在管理层对信息披露的决策上。以往的文献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可能更倾向于过度投资。对于一些净现金流为负的投资项目,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往往忽视下属的反对意见,坚信其决策的正确性,低估失败的可能性。他们认为,在自己长期有效的管理下,这些投资项目最终会创造价值,产生收益。因此,即使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暂时为负,他们也会隐瞒负面消息,有选择地披露消息向外界传达对公司未来前景的乐观预计,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导致股价面临暴涨风险。但是,如果持续放任净现值为负的项目存在,一旦投资项目失败,最终会导致公司业绩逐渐下滑,使股价面临较高的暴跌风险。( 3) 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容易发布乐观型的盈余预测, 但是,随后的真实盈余却很难达到预测值,此时, 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会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来进行盈余管理( Hribar and Yang,2010) 。这再一次说明,过度自信管理层的不理性行为,会使公司股价面临较高的异动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 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股价暴跌风险越高;

假设4: 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股价暴涨风险越高。

( 三) 管理层过度自信、涨跌幅限制与股价异动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如果涨跌幅限制的实施,可以降低股价异动风险,那么,在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公司中,股价异动面临的高风险由于受到涨跌停板的限制,股价的过度反应会得到有效遏制,使得信息在投资者之间充分消化,从而降低了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有效地保护了投资者。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涨跌幅限制的实施可以抵消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于股价异动风险产生的正向影响。但是,如果涨跌幅限制的实施会增加股价的异动风险,那么,在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公司中,管理层的非理性行为将和涨跌幅限制实施产生非效率后果相叠加,这会导致公司股价面临更大的股价异动风险,也就是说,涨跌幅限制的实施会增大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于股价异动风险产生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两个竞争性假设:

假设5: 涨跌幅限制的实施可以降低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于股价异动风险( 股价暴跌风险和股价暴涨风险) 产生的正向影响;

假设6: 涨跌幅限制的实施可以增加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于股价异动风险( 股价暴跌风险和股价暴涨风险) 产生的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 一)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系统。由于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别于1991年8月17日和1992年5月21日取消了价格涨跌幅限制,本文的研究初选区间始于1993年,并对样本作了如下筛选:( 1 ) 由于ST、 PT股票的涨跌幅限制为5% ,考虑到特别交易的股票会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删除了ST、PT的公司;( 2) 为保证超额周收益率估计模型的可靠性,删除了一年中周收益率观测值低于30个的样本; ( 3) 删除了金融类公司; ( 4) 删除了计算其他控制变量缺失的样本。最后本文共得到1993 - 2011年19 102个观测值。本文所有的数据处理均采用软件STATA11. 0进行。

(二)变量设计

1.股价异动风险

根据以往文献,首先根据模型( 1) 进行回归:

其中,rj,t、rm,t分别是股票j在第t周的周回报率和市场周回报率,εj,t为公司个别回报率的回归残差。

然后计算Wj,t= ln( 1 + εj,t) ,将残差对数化, 以排除市场周期对于股票回报的影响。

最后,以Wj,t为基础,构造以下两个变量:

( 1) 股价暴涨风险( JUMP) 。如果该周的周回报率大于临界值,则定义该周为股票暴涨周。临界值= 所在年的周回报率均值减去3. 2* 周回报率的标准差。如果某只股票在第t年中经历了1次或1次以上( ≥1次) 的股票暴涨周,就表示该股票在该年内发生过暴涨,定义JUMP = 1,否则为0。

( 2) 股价暴跌风险( CRASH) 。如果该周的周回报率小于临界值,则定义该周为股票暴跌周。临界值= 所在年的周回报率均值减去3. 2* 周回报率的标准差。如果某只股票在第t年中经历了1次或1次以上( ≥1次) 的股票暴跌周,就表示该股票在该年内发生过崩盘,定义CRASH = 1,否则为0。

此外, 根据前人的研究( Kim等,2011, 2014) ,为了力求稳健,在本文的主要结果中,同时考察以3. 09个标准差( JUMP1、CRASH1) 和3. 2个标准差( JUMP2、CRASH2 ) 为基础度量的股价暴涨风险和股价暴跌风险。其中,3. 09个标准差对应的是在单尾检验中,任何一周暴跌或者暴涨的频率为0. 1% ,也就是99. 9% 的置信度对应的临界值; 3. 2个标准差对应的是在双尾检验中, 任何一周暴跌或者暴涨的频率为0. 1% ,也就是99. 9% 的置信度对应的临界值。

2. 管理层过度自信( OVER_ CON)

本文参考Ahmed and Duellman ( 2012) ,采用过度投资来度量管理层过度自信,具体度量方法如下: 如果企业资本支出率( 资本支出/上一年公司总资产的账面价值) 高于行业中位数,则令过度自信虚拟变量为1,其余为0。其中,资本支出等于企业长期资产支出减去无息长期负债的差。

3. 涨跌幅限制( P_ LIMIT)

根据我国涨跌幅限制政策实施情况,本文将1993 - 1996年设为涨跌幅限制实施之前,P_ LIM- IT = 0; 1997年及之后设为涨跌幅限制实施之后, P_ LIMIT = 1。

4. 控制变量

根据以往的研究( Chen et al. ,2001; Hutton et al. ,2009; Kim et al. ,2011,2014) ,本文分别控制了如下控制变量: 投资者异质信念( DTURNt) 、公司规模( SIZEt) 、市账比( MBt) 、股票回报率的均值与标准差( MEAN_ RETt; SD_ RETt) 、盈利能力( ROAt) 、财务杠杆( LEVt) 以及行业及年度虚拟变量。控制变量具体计算方法参见表1。

四、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假设1和假设2,分别构建模型( 2) 和( 3) :

其中,CRASH、JUMP为因变量,P _ LIMIT为自变量,Control Variables为诸控制变量。

为了检验假设3和假设4,分别构建模型( 4) 和( 5) :

其中,CRASH、JUMP为因变量,OVER _ CON为自变量,Control Variables为诸控制变量。

为了检验假设5和假设6,构建模型( 6) 和( 7) :

其中,因变量为CRASHt、JUMPt,OVER _ CON为过度自信变量,P_ LIMIT为涨跌幅限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s为诸控制变量。此处主要考察的是 β3,如果 β3显著为负,表明涨跌幅限制的实施会减弱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股价异动风险的正相关关系; 反之,如果 β3显著为正,则表明涨跌幅限制的实施会增强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股价异动风险的正相关关系。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分年度股价暴跌风险、股价暴涨风险以及股价异动风险( 如果公司发生过暴涨或者暴跌,就认为该公司发生过股价异动事件) 比率的描述性统计。从Panel B和Panel C可以看到, 在1993 - 2011年全样本中,大约12. 8% 的公司经历股价暴跌,25. 0% 的公司经历暴涨。总体而言, 发生股价异动事件的比例平均为36. 6% ( 见Panel D所示) 。在1996年之前,股价暴跌的平均比例大约是22% ,而暴涨的平均比例是51. 3% ,而在1996年之后,股价暴跌的比例大约在12% ,而暴涨的比例在24. 8% 左右。总体说来,公司经历暴涨的次数高于经历暴跌的次数。实施涨跌幅限制制度以来,我国个股股价发生暴涨和暴跌的次数比政策实施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初步表明,涨跌幅限制的实施降低了股价的暴跌风险和暴涨风险,也就是说,涨跌幅限制与股价暴跌风险、股价暴涨风险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本文还对变量进行了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2,结果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股价暴跌风险和股价暴涨风险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初步验证了假设3、4,但由于没有加入其他控制变量,还需要进行深入检验。

表3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不难看出: 与前人研究相比,本文的CRASH1t、CRASH2t统计均值与潘越等( 2011) 的研究基本一致; 其余控制变量大体与先前研究一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个别变量的标准差较大,为了避免异常值的影响,在具体回归时,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 和99% 的水平上进行缩尾( winsorize) 处理。

( 二) 分组分析

本文首先按照涨跌幅限制实施前后分组,检验股价面临的暴跌风险和暴涨风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结果见表4。从Panel A中可以看出, 涨跌幅限制实施后,CRASH1t的均值由0. 181降为0. 126,且两者的差异在1% 的水平上显著( t值= 4. 58) ,这表明涨跌幅限制实施之后,股价暴跌风险降低了,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类似地, JUMP1t的均值由0. 47降为0. 24,且差异在1% 的水平上显著( t值= 14. 81) ,表明涨跌幅限制和股价暴涨风险也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在中位数检验中,本文也发现了类似结论。从Panel B的结果来看,当股价暴跌和暴涨风险以3. 2个标准差为基础计算时,得到了与Panel A一致的结论。由此表明,在实施涨跌幅限制制度之后,无论是股价暴跌风险还是股价暴涨风险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即涨跌幅限制之后,股价面临的暴涨和暴跌风险降低了。

注: 此表中的CRASH1、JUMP1是用3. 09个标准差计算的股价暴跌风险、股价暴涨风险; CRASH2、JUMP2是用3. 2个标准差计算的股价暴跌风险、股价暴涨风险,下表同。

注:*、**、***分别表示双尾显著性水平为10% 、5% 、1% ,下表同。

( 三) 多元线性回归

1. 涨跌幅限制与股价异动风险

表5报告了涨跌幅限制与股价异动风险的多元回归结果。Panel A中,因变量是以3. 09个标准差为基础计算的股价暴涨风险和暴跌风险。列( 1) 中,本文考察了涨跌幅限制( P_ LIMITt) 与股价暴跌风险( CRASH1t) 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 P_ LIMITt的系数为- 1. 256,且在1% 的水平上显著( Z值为- 11. 56) ,这表明,在控制了其他效应的基础上,涨跌幅限制制度实施后,股价面临的暴跌风险下降了; 列( 2 ) 考察了涨跌幅限制( P_ LIMITt) 与股价暴涨风险( JUMP1t) 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P_ LIMITt的系数为- 0. 752,且在1% 的水平上显著( Z值为- 9. 00) ,表明股价面临的暴涨风险在涨跌幅限制实施之后呈下降趋势。 此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以3. 20个标准差为基础( Panel B) ,重新计算了因变量,列( 3) 、 ( 4) 报告了这一结果,与列( 1) 、 ( 2) 的相应结果保持一致。综上所述,涨跌幅限制对股价暴涨风险和股价暴跌风险均存在抑制效应。

注: 列( 1) 、( 2) 、( 4) 、( 5) 均为Logistic回归,相对应地,括号中的数值为Z值; 列( 3) 和列( 6) 为Chi - square test差异检验; 此外,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回归中使用到的主要连续变量按1% 进行了winsorize处理。Z值已经过公司层面的Cluster调整。年份和行业已控制。

相较于股价暴涨,股价暴跌更加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大量的金融学文献发现了股票波动最大的方向是下跌而不是上涨( Bekaert and Wu,2000; Wu,2001) ,并且股票暴跌的时间较暴涨时间更长。 相对于股价暴涨,股价暴跌使得中小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故监管层对于股价暴跌也更为关注。因此, 本文进一步考察了涨跌幅限制对于股价暴涨风险和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在前述回归结果的基础上, 本文对列( 1 ) 和列( 2 ) 的P_ LIMITt回归系数进行了差异检验( 见表5) ,可以发现,列( 1) 中的P_ LIMITt系数( - 1. 256) 小于列( 2) 中的P_ LIMITt系数( -0. 752) ,卡方检验( Chi - square test) 显示,两者的差异在1% 的水平上显著( chi2 = 11. 27,P = 0. 0008) 。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对列( 4) 和列( 5) 的P_ LIMITt系数的差异检验上( chi2 =10. 00,P =0. 0016) 。这说明, 涨跌幅限制实施后,股价暴跌风险和暴涨风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股价暴跌风险的下降程度要高于股价暴涨风险的下降程度,即涨跌幅限制对于股价暴跌风险的抑制效应更加显著。

注: 列( 1) - ( 4) 均为Logistic回归,相对应地,括号中的为Z值; 此外,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回归中使用到的主要连续变量按1% 进行了winsorize处理。Z值已经过公司层面的Cluster调整。交乘项的Z值已经过偏效应调整( Ai and Norton,2003) 。

2. 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股价异动风险

表6报告了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股价异动风险的多元回归结果。在列( 1) 和列( 3) 中,管理层过度自信变量( OVER _ CON) 的系数分别为0. 408和0. 478,且分别在10% 和5% 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越高,股价暴跌风险越高,假设3得到验证; 在列( 2) 和列( 4) 中,管理层过度自信变量( OVER_ CON) 的系数不显著,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不会引起股价暴涨风险,回归结果不支持假设4。

3. 管理层过度自信、涨跌幅限制与股价异动风险

表6还报告了管理层过度自信、涨跌幅限制与股价异动风险的多元回归结果。Panel A中,因变量是以3. 09个标准差为基础计算的股价暴涨风险和暴跌风险。列( 1) 中,主要关注的是交乘项O- VER_ CONt - 1* P_ LIMITt的系数,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该交乘项的系数为- 0. 352,Z值为- 1. 90,在10% 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表明,涨跌幅限制减弱了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股价暴跌风险的正相关关系。可能的解释是,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会采用更为激进的会计确认方法,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确认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好消息会较早地得到确认,反映在会计盈余中,而坏消息的确认则相对缓慢,从而使坏消息在企业内部逐渐累积,股价暴跌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列( 2) 中,交乘项OVER_ CONt -1* P_ LIMITt的系数不显著,这表明,无论是非过度自信的公司,还是过度自信的公司,涨跌幅限制对于股价暴涨风险的影响无差异。Panel B与Panel A的结果类似。综上所述,涨跌幅限制制度,可以有效治理管理层过度自信所引起的股价暴跌风险,但是对于管理层过度自信所引起的股价暴涨风险,作用不显著。

六、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3。( 1) 管理层过度自信代理变量。余明桂等( 2006) 的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短期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短期负债率是管理层过度自信的一种表现。因此,采用企业的短期负债率作为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又一代理变量,前文的结果依然稳健。( 2) 控制投资者情绪指数。陈国进等( 2010) 认为,我国股市处于发展阶段,投资者尚不成熟,尤其在我国证券交易所初创时期,股市暴涨暴跌频繁,故本文考虑,1996年后股价的暴涨暴跌风险有所下降会不会是由于投资者的行为更加理智所导致的。为此,参考易志高和茅宁( 2009) ,以封闭式基金折价、股票交易量、IPO数量以及上市首日收益、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新增投资者开户数量等6个指标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子变量; 随后,对6个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最后得到投资者情绪指数,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带入前文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投资者情绪指标后,结论依然稳健。 ( 3) 股价暴跌风险的替代变量。在稳健性检验中,利用股价暴跌风险的另外两个代理变量考察涨跌幅限制对于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

七、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1993 -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市场19 102个观测值的实证研究,本文发现: 涨跌幅限制的实施有效地抑制了股价面临的异动风险,并且对于暴跌风险的抑制作用强于对暴涨风险的抑制作用; 管理层的非理性行为也会对股价异动风险产生影响,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股价暴跌风险越高,但是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于股价暴涨风险的影响不显著; 涨跌幅限制可以有效治理管理层过度自信所引起的暴跌风险,但是对股价暴涨风险的影响没有差别。

篇4:浅析套利交易风险

摘 要:本文阐述了期货交易潜在风险,论述了期货套利交易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跨市场套利风险、套利交易风险控制以及套利交易的交易误区;掌握套利交易原理,研识套利交易风险,制订套利计划,选择入市、出市的时机,确保套利交易有理想收益。

关键词:期货;套利;风险

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是期货套利交易的两类风险,由全局性事件所导致的投资收益减少,影响整个期货套利市场的价格波动,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总收益均产生影响的风险为系统性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利率汇率风险、基差风险等;而由于局部性事件所导致的投资收益减少,但对对套利操作成败影响较大,套利者可以采取有效的投资策略和来弱化这些影响,这一类风险称之为非系统性风险例如资金风险[1],信用风险等

1、套利交易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有如下的表现特征:(1)是由共同因素导致的;(2)全体市场参与者都会受影响,但不同的套利品种对其反映敏感度不同;(3)不能用投资分散的思路来消除此类风险;(4)与套利交易的投资收益正相关。

由利率变动所带来的投资风险称之为利率风险,利率的变化会引起套利投资成本的变化、利率的变化直接引发期货和现货市场升贴水的变化;基差、而升贴水的异常变化对常见的套利交易模式的套利效果也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法律或行业管理政策在也会对投资者的套利交易过程引发较大变化。

2、套利交易非系统性风险

以下几种风险属非系统风险(1)信用风险 对指套利投资者来说,在跨市套利交易或跨品种套利中,我国禁止未经允许的境外期货交易,目前大多数企业和投资者只能采用各种变通形式通过注册地,这样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2)交易风险 投资者在套利头寸的建仓、平仓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特别是在市场行情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引起价格起伏波动太快,导致整个套利操作的混乱,直接影响和改变套利投资的结果;(3)价格风险 由于进出口政策和税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基本面出现重大变化使不同品种之间的正常比价关系受到破坏,由于资金管理不当,在价差变化脱离正常预期范围产生巨大的浮亏时无法补足资金则必须止损[1];(4)资金风险 套利投资一般是双向持仓,资金占用比较大;当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为控制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对客户交易账户发出资金追加通知时,双向套利账户未能得到政策规定的保护和照顾,同时持仓数量较大时可能出现被迫减持头寸,最终会损害套利交易的投资收益。

3、跨市场套利特有风险

跨市场套利较其他套利特有的风险包括汇率风险,若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有利,跨市套利比值缩小,有利于正向跨市套利者,贬值则相反;税率风险,包括关税与增值税,关税的调整影响到进口成本及正常的比价关系;两地合约升贴水变化,升贴水变化直接影响到进口实物交割的成本或者迁仓收益和亏损;外汇管制风险,本币和外汇资金出入境是否流畅,汇率波动是否有利[2]。

4、套利交易风险控制

对跨期套利风险控制一般不做跨年度的跨期套利,由于各年度商品的供求影响因素不同,跨年度套利风险较大;不做非短期因素影响的正向套利,套利是根据中长期价格关系寻找短期的价差投机机会;不做流动性差的期货合约,流动性较差的合约在平仓时不一定能及时平仓;需要考虑资金的机会成本和借入成本大小,实际套利投资中,两个交易账户必须有足够的保证金,保证金的存在增加了利息成本,也降低了收益率。

套利交易必须坚持同时进出,开仓和平仓都要同时进出,如果没有同时进出,套利就成为了投机,一旦价格不利,会出现较大的亏损;下单交易时明确指出价格差,套利的关键在于合约价差变化,与价格水平没有关系;不要在陌生市场做套利交易,做套利对商品本身没有需求,所以必须了解商品基本情况;不做超额套利,套利交易要比投机套利保证金低,如果超额套利,价差不利发展亏损较大;不要锁单保护已亏损的单盘交易,亏损是正常的,亏损时要忍痛了结,不肯服输的投资者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损失。

5、套利交易的交易误区

交易误区有建仓套利头寸的动机不正确,降低风险与无风险等同,即和单向投资交易比较套利风险要小的多,不过不代表没有风险,有时甚至比单向投资风险还大;在极限价格区域套利就一定安全,套利建仓一般是在临界值或极限价位,从历史角度来说比较安全,但是对于未来不一定安全,有一定风险;高价建卖仓,低价建买仓,套利中“高”、“低”是相对的,如果简单地高卖低买,后来高的继续走高,低的继续走低,就会出现大量亏损;建仓数量以及以后顺利平仓等问题较少考虑,很难实现理想中的套利效果[2]。

期货交易是规避实体经济风险的工具,套利更将促使现货市场合理分配实物资产资源,随着期货市场的日益规范和发展以及对国外成熟期货市场认识的加深,人类固有的投机逐利心理使投机者非常的关注期货投资,并积极的参与交易,由于大量投机者的参与,使得套期保值者从股票市场带来的风险得以转移,市场的流动性增加,投机者的参与才使得期货市场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间获得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套利交易存在强烈需求,能够较好的利用套利需要掌握套利交易原理,能合理应用期货市场的基本分析及技术分析,制定有效的套利策略:从研究套利对象的特性,制订套利计划,选择入市、出市的时机,确保套利交易有理想收益。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约翰·墨菲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地震出版社.2002年.P:1-238

篇5:巧用提存,规避交易风险

但是两家公司在商量过户细节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双方互不熟悉对方的情况,且考虑到1500多万元人民币的支付风险,在支付房款和房地产权证过户这两个环节上无法达成共识。后来,他们来到金华市正信公证处寻求帮助。

在了解到双方这一情况后,该公证处公证员郑文君建议,甲、乙公司可以在签订房产买卖合同的时候就将房款提存的条款写入合同。甲公司首先将购房款提存到正信公证处,在双方约定的前提条件满足后,也就是甲公司在乙公司的配合下,将房产证、土地证过户到自身名下后,由乙公司到公证处提取房款。

两家公司都认同公证处自身的公信力,所以认可了这一建议,因为甲公司将房款提存到公证处后,就不怕出现乙公司在收到房款后不配合办理房产过户的情况,也不需要担心因乙公司的其他纠纷导致房产被查封而无法过户的情况发生;而对应的,对乙公司的利益也有很好的保障,不用担心在配合甲公司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后,甲公司不愿意支付购房款或者无力支付房款的情况发生,即使交易不成,也便于解决。如果交易不成,双方解除合同,向买受人退回提存款,对各方都没有损害。就这样,通过提存,双方顺利地办结了交易。

有关人士指出,市场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很多事先未曾预见的情况都会出现,例如由于租金、房价的上涨出现的租金、房款拒收现象都完全可以通过提存的方式改变承租方、购房方的被动局面。在买卖合同、股权转让等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提存这一法律利器消除双方的忧虑。

■点评:提存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04条确立的一条清偿提存的原则性规定: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债务人履行义务,债务人将履行的标的物向有关部门提存的,应当认定债务已经履行。因提存所支出的费用,应当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财产收益归债权人所有,风险责任由债权人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第四款规定,债务人依法将标的提存,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即告终止。根据提存的目的和功能,公证处受理的提存事项一般可分为两类:清偿提存和担保提存。前者指当债务人因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债权人履行给付债务时,债务人可将有关债之标的物提交公证处,由公证处负责收存并交付给债权人,从而引起债务清偿和债之标的物风险转移的法律后果(但鉴于公证处的保管条件受限制,目前仅受理钱款的提存)。后者指公证处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或依约定,对担保人交付的担保物(或担保物的替代物)进行寄存、保管,以保证债务的履行和替代其他担保形式的活动,债务人先行提存,有利于消除当事人双方的不信任感,促使双方签订的民事协议及合同的履行。

篇6:黄金外汇交易的风险认识

随着黄金外汇进入中国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为投资者熟悉,但却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可(特别是股票投资者)。从我与许多投资者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只要我一提到黄金外汇投资,投资者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黄金外汇的风险很大。对此我一直不是太理解。

我一直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投资都会有风险的存在,做实业也好还是做虚拟投资也好,风险都是无处不在的。对于风险的理解,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样,但个人认为风险与收益是资产管理的两个对立面,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只有收益的投资项目,也不存在没有收益只有风险的投资产品。风险与收益是永远共存的。

对于风险,我们没有办法去完全的规避它,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怎么去控制风险,将它控制在一个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用这个可以接受的风险来赚取更多的收益。

对于黄金外汇保证金这个投资产品来说,100倍的杠杆放大效应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大的提高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黄金外汇保证金交易应当是一个赚钱非常快的投资产品,在欧美已经开展了好多年,从1990年开始在日本兴起,到今天黄金外汇保证金交易已经成为了日本主要的投资产品之一,与股市一样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现在的香港和新加坡投资者也已经越来越喜欢这种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交易产品了。但黄金外汇进入中国之后,却没有很快的得到中国投资者的认同,这中间可能有许多的因素存在。

一是现在的中国投资者还没有做空(买跌)的习惯和意识。因为中国的股票是没有做空机制的,其实如果我们去细心的观察市场,我们会发现,价格下跌的速度要快于上涨的速度,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寻找做空的机会。二是中国的投资者一般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对于投资的方法和纪律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特别是投资风险的控制意识,说得更直白一点,中国许多的投资者更多的是跟风或是听从别人的建议,缺少自己的想法,这种现象集中的体现在中国的股市上,这类投资者基本上是什么都不懂的,无论是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上。一般是别人说什么好就买什么,这样的交易在一波大的牛市里当然是能获利的,一旦遇到震荡甚至熊市可能就会血本无归的。黄金外汇的风险控制机制比股票要灵活很多,比如止损,止赚的设定很轻松,加上追踪止损功能,可以说是为短线投资者控制风险量身打造的便捷工具。而即时的交易制度和可做空的机制应当说是可以让投资者能在第一时间内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如果投资者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能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资金管理方案去执行,在这个市场是交易应当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许多新进入这个市场的投资者产生亏损的原因无怪乎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意的进行交易,在做一笔交易之前没有做出仔细的分析,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操作。二是没有严格的止损习惯,错了之后不愿意承认错误,要知道市场永远是对的,错的只是我们自己,不要去幻想市场会跟随你的想法去发展。错了就错了,不要一错再错。三是过度的交易,频繁的出入市场。多做多错的规律适应每一个投资产品。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我们所

上一篇: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长话短说下一篇:感恩国旗下讲话稿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