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法人章程标准

2024-08-27

事业单位法人章程标准(精选7篇)

篇1:事业单位法人章程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章程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省政府有关政策制定。

第二条 单位名称:xx省文化厅机关服务中心。

第三条 单位住所:xx市历下区历山路112号

第四条xx省文化厅机关服务中心是经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xxx】125号)批准设立的事业单位,隶属xx省文化厅管理。

第五条 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登记或者备案。

第二章 事业单位的宗旨和业务范围

第六条 单位的宗旨:为进一步提高省文化厅机关行政效率,保证政令畅通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七条 单位的业务范围:从事机关后勤工作,为机关办公和职工生活提供服务。

第三章 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及法定代表人

第八条 xx省文化厅机关服务中心设置行政科、财务科、车管科三个科室,各科室的主要职责是:行政科负责厅机关行政后勤等管理服务工作;财务科负责厅机关、服务中心财务及资产等管理服务工作;车管科负责厅机关车辆调度、维修及保险等管理工作。

第九条 单位的拟任法定代表人,经xx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核准登记,方取得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资格。

第十条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事业单位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责任人。

第四章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第十一条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认真做好本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科室和个人。

第十三条 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第十四条 优化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第十五条 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用于本单位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盈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事业单位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办法

第十六条 本单位因宗旨业务已经消失、事业性质改变等原因,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立、合并、撤销的,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在申请注销登记前,应当在举办单位和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清算期间,事业单位不得开展有关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十八条 单位终止后的资产收归国家所有,并按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事业单位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章程由本单位修改,经举办单位同意,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审核后,方可生效。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章程由本单位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章程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主管部门签字盖章生效。

负 责 人 签 字: 主管部门(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篇2:事业单位法人章程标准

第一条 本单位名称为 (单位名称) 。〔名称应当符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

第二条本单位是经 (审批机关) 批准,由 (主管部门) 举办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是 (登记管理局) ;业务主管单位是 (主管部门) 。

第四条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应当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向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登记或者备案。本章程中的各项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第二章 宗旨和业务范围

第五条 本单位的宗旨:

第六条 本单位的业务范围:

(一) 。

(二) 。

(三) 。

〔必须具体明确,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须知》“宗旨和业务范围用语”填写。有业务主管单位的,应与业务主管单位确认的业务范围一致〕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本单位 (决策机构或领导和决策形式) 。其主要职责是(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一)修改章程。

(二)业务活动计划。

(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四) 。

(五) 。

(六)提出终止动议。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八条 (举办单位) 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本单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二) 。

(三) 。

(四) 。

篇3:论我国事业法人的公法人属性

一、从事业单位到事业法人

事业单位也好, 事业法人也罢, 在中国这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目前数量已超过130万, 从业者2900多万, 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都集中在各类事业单位, 拥有近3000亿的国有资产, 其经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体, 遍布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作为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社会组织体, 在从事业单位到事业法人的过程中, 其又有着自己特殊的发展轨迹。

(一) 事业单位及其特征

一般认为,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关于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事业单位”这一名词, 并一直沿用至今。接下来, 1963年7月22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 (草案) 将事业单位界定为:“为国家创造或者改善生产条件, 促进社会福利, 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 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从此以后,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 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为社会大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任务都没有发生变化, 而其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第一, 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性。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的核心特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这一点可以说是一种共识, “提供公共服务意味着事业单位是服务性的、持续性运作的实体组织, 这一特征将其与党政机关、企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区别开来”。 (2)

第二, 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益性。缘于事业单位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属性, 事业单位无疑是公益性的社会组织体。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虽然相关的管理机构对事业单位范围的界定和事业单位管理的内容与方式也在逐步转变, 比如开始强调举办主体和所有制, 但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一直都是明确的。

第三, 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范围的集中性。事业单位的行业领域相对稳定, 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为主要的领域。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之初和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均把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集中在科教文卫等行业。

(二) 从事业单位到事业法人的蜕变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在我国并不是必然具备法人资格的。如果不是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事业单位和事业法人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联系。在计划经济时期, 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机关管理, 其产生、设立、运行都是由政府控制, 不需要也不可能独立和社会发生关系。事业单位所有的责任都由政府承担, 其仅仅是完成政府规定的任务, 执行政府的指令。这种情况下, 事业单位进行的民事活动是极其有限的。

1965年国家编委《关于划分国家机关、事业、企业编制界限的意见 (草案) 》中具体规定“凡是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文化生活等服务活动, 生产的价值不能用货币表示, 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单位, 列为国家事业编制。”这一规定从国家编制的角度缩小了事业单位的外延, 逐步将事业单位从行政机关和企业中分离出来。

客观上讲, 过去由政府包揽一切的事业体制, 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 对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我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这种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政府职能不断调整和转变, 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伴随着国家权力的社会化, “看得见的手”所触及的范围不断缩小。与此同时, 由于实际需求的增长, 事业单位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职能, 与市场打交道越来越频繁, 事业单位体制的问题便逐步的暴露了出来, 而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事业单位的行政隶属性与其独立法律人格之间的矛盾。1986年,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呼唤, 《民法通则》正式颁布实施, 并打打破了事业单位与事业法人之间的障碍。《民法通则》第五十条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 从成立之日起, 具有法人资格, 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 经核准登记, 取得法人资格。根据《民法通则》精神, 1998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事业单位开始并逐步的向事业法人过渡。

从本质上讲, 事业单位和事业法人只不过是同一种社会组织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形态。但这却是一个质的飞跃, 事业单位由政府的附属物 (有的学者称之为“二政府”) 转变成为了具备独立法律人格的法人实体从而具备了更加自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 事业法人, 而不是事业单位法人

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15条中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依法具有法人资格, 1998年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3条中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根据这两部法律法规的规定, 很多学者将事业单位和法人连在一起并称之为事业单位法人。严格来讲, 这是错误的,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特有产物, 而事业法人则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而产生的具备独立法律人格的新型社会组织体。两个概念所代表的完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组织体。将这两个概念连在一起不仅忽略了这两种社会组织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同时也造成了这两种社会组织在形式上的混淆。

二、我国事业法人的公法人性质

1986年的《民法通则》将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机关法人作为我国四种法人类型之一, 其仅仅肯定了事业法人作为民事主体而独立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但是它并没有界定事业法人的这一组织体的法人性质。作为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社会组织体, 事业法人在自身性质和相应的治理模式上必定不同于我国的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以及机关法人。根据我国事业法人的任务属性及相关国家的立法实践, 在理论上, 我国的事业法人应当归入公法人的范畴之中。

(一) 大陆法系国家公法人理论

在法学理论界, 虽然一直以来, 公私法人的划分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一般认为, 公法人与私法法人的划分源于公私法的划分, 最早见于罗马法, “公法是调整罗马帝国的利益, 私法调整个人的利益”。 (3) 现在, 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 公法人是以公共事务为目的并依公法规定成立, 而私法人是以私人事务为目的并依私法而设立。作为一种立法技术, 公法人产生于近代。“19世纪的法律技术取得较大的进展, 法人的观念广泛应用, 开始扩张到行政方面, 出现了公法人机构。然而, 公法人的大量出现, 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是出现大量的新兴公共事务不宜由传统的行政方式处理, 如国有化企业的经营, 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 不得不设立一些新型机构, 于是公法人的组织形式广泛流行”。 (4)

由于各国国情和法律文化传统的不同, 公法人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亦有很大的差别。如德国的公法人包括公法社团法人 (含国家、地方自治团体和其他公法社团) ;公法财团法人 (含各种基金会) ;并增加了公法设施法人, 即一种人与物结合的行政手段。而在法国, 由于受到传统单一制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 其公法人包括一般公法人和特殊公法人 (公务法人) 两种, 前者主要是指:国家、一般的地域团体 (市、县、省) , 特别的地域团体三类;而后者基于一种分权的技术、以实际的功能为考量, 将某些业务人格化的手段。即“某特定的行政事项或业务一旦人格化以后, 便脱离庞大的行政母体, 拥有独立的财源, 人事管理权限, 可以作更有效的经营管理, 避免一般行政上的官僚习气, 僵化手续和保持一定程度的精神自由”。 (5)

德国和法国的理论是公法人理论的一般支撑, 事实上, 与我国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法人化改革更为接近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理念”催生的民营化改革浪潮中, 基于对于传统科层制行政组织形式在公共服务领域所导致的僵化和无效率的批判而建立的新的扁平式的法人化行政组织形式, 这种行政组织形式便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公法人。即某些公共服务即不适合完全由私人承担, 但是由于科层制下僵化的行政机关执行显然没有效率或者不合适, 于是在公共行政改革的浪潮下, 公法人这一立法技术便巧妙的用于其中。典型的代表是日本的独立行政法人。

(二) 我国事业法人的公法人性质

我国的事业法人广泛分布在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科研等社会各个领域, 承担着部分行政权力和大量公共服务职能。通过上述对于事业法人存在基础的分析, 我们知道, 在市场经济下, 一方面, 事业法人所承担的这些公共服务职能, 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既不适合采取完全市场化的企业法人 (即私法法人) 的方式去经营;另一方面, 在巨大的财政压力及行政机关官僚式治理模式的僵化和无效率面前, 由政府机关包办这些公共服务任务亦更加不能尽如人意。因此, 我国的事业法人必定不同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法人以及作为政府主体的行政机关, 在实行大陆法传统的国家, 这样的社会组织体一般被认定为上面论述的公务法人。

当前我国的事业法人已由最初的政府机关附属物转变为社会公共行政的一部分, 其本身应该成为具有独立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并受相关法律法规规制的社会组织。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多以中间人角色对社会进行管理, 制定公共政策, 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并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然而由于社会生活复杂化和专业分工的细化, 以及行政成本的增加, 公共服务的职能的承担则越来越多的转移到了事业法人身上。其实, 从事业法人和公务法人和自身而言, 它们的性质、宗旨、活动内容和活动范围都存在很多相同和相似性。它们都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能够独立承担法人所具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服务公共利益为目的, 属于非盈利性组织;它们的活动受到公法的严格约束, 活动内容和活动范围都有明确的要求和限制。因此, 根据我国事业法人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 我国事业法人的性质应该定位为具有独立法律人格并受公法规制的公法人。

摘要:事业法人是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四种法人类型中的一种, 作为向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社会组织体, 事业法人在自身性质和相应的治理模式上必定不同于我国的企业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以及行政机关。事实上, 根据我国事业法人的任务属性及相关国家的立法实践, 在理论上, 我国的事业法人应当归入公法人的范畴之中。通过这样的认定, 不但使我国的事业法人在理论上具备了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 更使得我国这一庞大的社会组织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广阔和自由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事业法人,公法人

参考文献

①由于经济、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历史文化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 既没有“事业单位”概念, 也没有类似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西方担负类似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分别为法定机构、非营利组织和独立法人等。

②赵立波, 《事业单位改革——公共事业发展新机制探析》.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第14页。

③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第5页。

④王名扬:《英国行政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88页。

篇4:事业单位法人章程标准

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的意义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要求。2003年以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行政化现象,管办不分、效能不高、活力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等。上述问题制约着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和公益文化服务的有效提供。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实现管办分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一是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自主权,把行政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职责交给决策层,以激发文化事业单位活力;二是扩大社会参与,通过吸收文化事业单位外部人员进入决策层,扩大参与文化事业单位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三是规范运行机制,明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完善文化事业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文化目标的实现。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也是推进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作为推进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作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配套文件之一。这份文件对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组织实施等,作了系统论述。一些省市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工作也已开展,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部分,这些文件和试点经验对推动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法人治理结构的先进做法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普遍做法,有成熟的运作经验。以英国为例。196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大英博物馆法》,明确规定大英博物馆理事会是大英博物馆的法人团体,拥有管理大英博物馆的权力。大英博物馆理事会成员除了首相任命的少数人选外,其他理事均为相关领域的社会精英。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有五项,一是选聘博物馆馆长,并报请首相批准;二是公布博物馆年度财政收支状况;三是制定博物馆管理政策;四是制定博物馆发展规划;五是监督博物馆长的职能履行等。再如,我国台湾的两厅院(类似于内地的国家大剧院)目前实行的是行政法人制度,由董事会,艺术表演委员会,监事会组成。两厅院实行董事长负责制,董事会负责执行演出计划,具有决策权;艺术表演委员会由相关专家组成,主要对每年的演出计划进行审定;监事会则负责监督运行情况。这些公益性文化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成功做法,对我国公益性文化单位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极具借鉴价值。

目前我国公益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走在前列的省市有深圳市、成都市、温州市、铜陵市等等。深圳图书馆早在2008年就开展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2010年建立了由政府部门代表、社会人士、行政执行人等11人组成的理事会,负责确定深圳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行使深圳图书馆重大事项议事权和决策权,促进了开放民主的治理取向,形成多元规范的监管体系。

温州市图书馆理事会,共有理事13名,理事的组成是:文化教育界代表3名、工商企业界代表3名、卫生界代表1名,普通读者代表2名,图书馆志愿者代表1名,市文广新局的代表1名、2名图书馆职工代表,理事长由企业界的人士担任。理事每届任期为3年,不因理事资格另外领取薪酬。为充分征询和吸收读者意见,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在图书馆设立理事接待日,每位理事轮流接待。理事会的权力,据公开的材料说,理事会对图书馆各项工作事务享有发言权、表决权、监督权、选举权等各项权利。图书馆的工作计划、财务预算、领导班子人选、薪酬分配方案、重大项目等,都需要理事会表决并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理事通过方可实施。

充分发挥法人治理结构作用的有效途径

我国公益性文化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机制作用,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建立理事会。《决定》指出,要“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理事会一般由政府有关部门、举办单位、事业单位、服务对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组成。《决定》特别强调,要“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同时,应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职责任务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特点,兼顾代表性和效率,合理确定理事会的构成和规模,亦要明确理事的权利义务,建立理事责任追究机制。

充分搭建管理层。管理层作为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由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层对理事会负责,按照理事会决议独立自主履行日常业务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和一般工作人员管理等职责,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事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由理事会任命或提名,并按照人事管理权限报有关部门备案或批准。事业单位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命和提名,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制定规范和章程。事业单位章程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载体和理事会、管理层的运行规则,也是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管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章程应当明确理事会和管理层的关系,包括理事会的职责、构成、会议制度,理事的产生方式和任期,管理层的职责和产生方式等。事业单位章程草案由理事会通过,并经举办单位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备案。

建好各项制度。科学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关措施能落实到位。此外,还要研究制定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准则,进一步规范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完善文化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履行章程情况的监管。建立文化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社会对文化事业单位的监督。

总之,建立完善的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进一步落实自主权,激发文化事业单位动力和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识之一。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项系统细致的工作。既需要下放政府对文化事业单位的具体管理权限,减少对文化事业单位具体事务的干预,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独立法人的地位,使事业单位自主管理微观运营事务;也需要强化对文化事业单位的宏观管理,加强绩效管理和目标考核,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效率,确保实现文化事业单位的公益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化馆

篇5: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章程示本

(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本单位的名称是(按照民政部门核准名称填写)。

第二条 本单位举办者是×××××××,利用非国有资产(或国有资产不超过投资的1/3)、自愿举办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单位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单位设立的目的是:××××××××

第四条 本单位自觉接受成都市民政局和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单位的住所地是:成都市××区(市、县)××街道号×幢×楼×房间号,邮政编码:××××××。

第六条 本章程中的各项条款与法律、法规、规章不符的,以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为准。

第二章举办者、开办资金和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单位举办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本单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二)推荐理(董)事(以下简称理事)和监事;

(三)有权查阅理(董)事会(局)(以下简称理事会)会议记录和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

第八条 本单位开办资金:元。

第九条本单位的业务范围:

(一);

(二);

(三);

…………………………………………。

第三章组织管理制度

第十条 本单位设理事会,其成员为(奇数)人。理事会是本单位的决策机构。

理事由举办者(包括出资者)、职工代表(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及有关单位推选产生。

理事每届任期 5 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理事会成员为5-25人;特殊情况设定3年或4年的,应当在章程中明确〕

第十一条 理事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一)修改章程;

(二)业务活动计划;

(三)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四)增加开办资金的方案;

(五)本单位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六)聘任或者解聘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指正职)和确认由主要负责人提名聘任或者解聘的本单位副院长(或副校长、副所长、副主任等)及财务负责人;

(七)罢免、增补理事;

(八)内部机构的设臵;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

………………………………。

第十二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次会议〔至少两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召开理事会会议:

(一)理事长认为必要时;

(二)1/3以上理事联名提议时。

(三)决定工作计划、预决算和总结

(四)章程的修改;

(五)本单位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

()单位其它重要事宜。

第十三条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2名。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以全体理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或罢免。

第十四条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长不能行使职权时,由理事长指定的副理事长代其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 召开理事会会议,应于会议召开10日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一并通知全体理事。理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理事代为出席理事会,委托书必须载明授权范围。

第十六条 理事会会议应由1/2以上的理事出席方可举行。理事会会议实行无记名1人1票制。理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理事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七条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会议的理(监)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本单位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理事会记录由理事长指定的人员存档保管。

第十八条 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九条 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理事会负责,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单位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的决议;

(二)组织实施单位业务活动计划;

(三)拟订单位内部机构设臵的方案;

(四)拟订内部管理制度;

(五)提请聘任或解聘本单位副职和财务负责人;

(六)聘任或解聘内设机构负责人;

………………………………………。

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如未进入理事会的,应当列席理事会会议。第二十条 本单位设立监事会,其成员为(奇数)人。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并推选1名召集人。人数较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不设监事会,但必须设1-2名监事〕

第二十一条监事产生机制采取由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视情派遣及在本单位从业人员中选举产生或更换相结合。

本单位理事主要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第二十二条监事会或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本单位财务;

(二)对本单位理事会、主要负责人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三)当本单位理事会、负责人的行为损害本单位的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

…………………………………。

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三条监事会会议实行无记名1人1票制。监事会决议须经全体监事过半数表决通过,方为有效。

第二十四条 本单位涉及下列事项,须事前(中、后)向成都市民政局和业务主管单位报告:

(一)接受境(内)外捐赠资助的;

(二)发生突发事件、事故、问题的;

(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事项的;

(四)被政府相关部门通报、查处、处罚的;

(五)组织、举办跨区域性的学术交流(研讨)、推介、展览的;

(六)组织出境考察、交流的;

(七)理事会换届;

(八)其它需要请示报告的重大事项。

第四章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五条 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为。

〔法定代表人一般为举办者、理事长或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

(三)正在被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通缉的;

(四)因犯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或者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的;

(五)在民间组织担任主要负责人期间该组织被撤销登记的,自该单位被撤销登记之日起未逾3年的;

(六)任非法民间组织负责人或参与非法民间组织,其骨干人员,自该组织被取缔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七)非中国内地居民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及劳动用工制度

第二十七条 本单位经费来源:

(一)开办资金;

(二)政府资助;

(三)在业务范围内开展服务活动的收入;

(四)利息;

(五)捐赠;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八条 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盈余不得分红。

第二十九条 执行国家规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第三十条 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一条 本单位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接受成都市民政局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二条 本单位按照民间组织年检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检查。

第三十三条 本单位劳动者的工资、社会和医疗保险及其它福利待遇按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30日内,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七章 终止和终止后资产处理

第三十五条 本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开展活动的;

(三)发生分立、合并的;

(四)自行解散的;

……………………。

第三十六条 本单位终止,应当在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三十七条 本单位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成都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剩余财产,完成清算工作。

剩余财产,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清算期间,不进行清算以外的活动。

本单位应当自完成清算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十八条 本单位自登记管理机关发出注销登记证明文件之日起,即为终止。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章程经×年×月×日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理事会。

第四十一条 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参与表决的全体理事签名(如人数较多可另附页):

篇6:事业单位法人章程标准

江苏省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章程示范文 本 说 明

一、根据1998年9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此章程示范文本。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章程示范文本,旨在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制定章程提供范例。

三、“【 】”内文字为制定要求,“, ,”内文字为可选项。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单位的名称是。【全称】

第二条 本单位是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自愿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单位的宗旨:。

【宗旨应当充分体现单位设立的目的,必须载明,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信守职

业道德,提供诚信服务等。】

第四条 本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全称】

本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是。【全称,适用于非直接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本单位接受登记管理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第五条 本单位的住所是。【载明江苏省××市,县,】 第二章 举办者、开办资金和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单位的举办者: 【所有举办者的全称】。举办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本单位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二,推荐理,董,事【以下简称“理事”】和监事, ,三,有权查阅理,董,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会议记录和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 ,…,。

第七条 本单位的开办资金: 万元人民币, 出资者: ~出资金额: , ……

【开办资金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为多个出资者,应分别载明每位出资者的出资金额。】

第八条 本单位的业务范围: ,一, , ,…,。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九条 本单位设理事会~其成员为 人。理事会是本单位的决策机构。理事每届任期 年~任期届满~可以连选连任。

【理事会成员一般在3,25人之间,单数为宜,理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4年。】 第十条 理事的资格: ,一,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热心公益事业, ,…,。第十一条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会成员由举办者、出资人推荐并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本届理事会推选产生新一 届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由理事会表决通过, ,四,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非直接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须先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十二条 理事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罢免和增补理事, ,三,聘任或解聘本单位行政负责人及其提名的行政副职、财务负责人, 【行政负责人是理事会聘任的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可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实际情况表述为,院长、校长、所长、主任、团长、馆长等。】 ,四,决定重大的业务活动计划, ,五,审定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六,决定内部机构的设置, ,七,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八,听取、审议行政负责人的工作报告~并对其工作进行检查, ,九,决定本单位的变更、分立、合并或终止等事项, ,…,。

第十三条 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 名【根据本单位情况确定具体职数】。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以全体理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或罢免。

第十四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 次会议【至少2次】。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主持。有1/3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的理事可推选召集人。

第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由1/2以上的理事出席方可召开。理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理事代为出席理事会~委托书必须载明授权范围。

第十六条 理事会决议须经全体理事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 章程的修改, ,二, 本单位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

第十七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会议的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本单位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理事会会议记录、纪要应当存档保管。第十八条 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九条 本单位行政负责人为专职~对理事会负责~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本单位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的决议, ,二,组织实施本单位年度业务活动计划, ,三,拟订本单位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四,拟订本单位内部机构设置的方案~协调内部机构开展活动, ,五,拟订内部管理制度, ,六,提请聘任或解聘行政副职和财务负责人, ,七,决定各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或辞退, ,…,。

本单位行政负责人不是理事会成员的~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条 本单位设监事 名。监事在举办者,包括出资者,、本单位从业人员或有关单位推荐的人选中产生。本单位理事及其近亲属、行政负责人及财会人员不得担任监事。

【监事,监事会,中应当至少有1名举办者以外的人员。监事,监事会,中的从业人员代表由本单位从业人员民主选举产生。】

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3名以上监事可设监事会。】 第二十一条 监事,监事会,的权利和义务: ,一,列席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本单位财务情况, ,三,监督理事会、行政负责人遵守法律法规和章程的情况, ,四,有权对理事会、行政负责人损害本单位利益的行为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向登记管理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情况, ,…,。

第二十二条 监事会决议须经全体监事过半数表决通过~方为有效。【适用于设监事会的单位】

第四章 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三条 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为。【理事长或行政负责人】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担任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一,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社会组织中担任负责人的~且对该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社会组织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五,非中国内地居民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担任的其他情形。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五条 本单位经费来源: ,一,开办资金, ,二,政府资助, ,三,在业务范围内开展服务活动的收入, ,四,利息, ,五,捐赠,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六条 本单位的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本单位的资产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除用于合理的工资薪金、福利支出外~资产及其孳息不得用于分配~增值部分不得分红。

第二十七条 捐赠人有权向本单位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本单位应及时据实答复。

第二十八条 本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依法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单位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本单位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第二十九条 本单位在进行年度检查、变更法定代表人等事项时~进行财务审计。

第三十条 本单位应当合理设计慈善项目~符合本团体宗旨和章程的有关规定。优化实施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慈善财产使用效益。

本单位建立健全慈善项目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对慈善项目的立项、审查、执行、控制、评估、反馈等环节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要求~设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行使项目管理职责。

本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慈善受益人。本单位管理人员的利害关系人不得作为受益人。

本单位开展重大慈善项目~应当由理事会表决通过~且同意的人数不得低于到会理事人数的2/3。

本单位的重大慈善项目包括: ,一,年度慈善项目计划, ,二,超过 万元的慈善项目,...................本单位开展重大慈善项目之前~应当及时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备,适用于有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

项目资金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按照捐赠协议专款专用。

慈善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要自觉接受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履行信息公开义务~接受社会监督。

本单位要加强慈善项目档案管理~保存慈善项目的完整信息~做好慈善项目的建档归档工作。【本条适用于慈善组织。】 第六章 劳动用工制度

第三十一条 未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理事和监事不得从本单位获取报酬。第三十二条 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合理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本单位的财产。

第三十三条 本单位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制度按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年度检查、重大事项报告及信息公开

第三十四条 本单位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办法》的规定~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年度检查。

第三十五条 本单位按要求履行重大事项报告和信息公开义务。第八章 终止和终止后资产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本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开展活动的, ,三,发生分立、合并的, ,四,自行解散的, ,…,。

第三十七条 本单位终止~应当在理事会通过终止的决议后15日内~成立清算小组~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剩余财产~完成清算工作。清算小组一般应由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理事会确定的相关负责人、债权人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共同组成。【非直接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清算小组,完成清算工作。】

第三十八条 清算工作的顺序: ,一,退还应退的服务性收费, 【主要指已经收取但因注销而无法继续提供服务的服务性收费,但不包括举办者的投入和接受的社会捐赠。】 ,二,支付本单位职工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等费用, ,三,偿还本单位债务, ,四,处理剩余财产, ,五,开展清算审计, ,六,撰写清算报告。

第三十九条 本单位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如遇民事诉讼的~由清算小组代表本单位参与民事诉讼。

第四十条 剩余财产的处理: ,一,优先支付清算工作费用, ,二,办理税务注销、银行销户等手续~结清税款、利息, ,三,在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非直接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须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下】将剩余财产捐赠给与本单位性质、宗旨相同、相似的社会组织~并向社会公告。【适用于非慈善组织。】

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当按照章程的规定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似的慈善组织~章程未规定的~由民政部门转给相同或者相近的慈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适用于慈善组织。】

第四十一条 本单位应当自完成清算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章程经 年 月 日第 届第 次理事会会议表决通过。第四十三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理事会。

篇7:事业单位法人章程标准

为切实做好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根据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的标准,制定如下细则。

一、考核原则

(一)坚持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按百分制对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的考核项目进行评分,然后按得分区间确定该事业单位法人的信用等级。

(二)社会化考核原则。对部分不能或不宜由事业单位法人自己提供信用情况的考核项目,由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各方提供其信用状况作为评定依据。

二、评分区间

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得分在90分以上的,评为A级;75至89分区间的,评为B级;60至74分区间的,评为C级;在0至59分区间的,评为D级。

三、评分项目和分值

(一)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基础信息(15分)

1.单位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和举办单位;

2.开办资金、经费来源、开户银行和银行帐号;

3.审批机关、批准文号和执业许可证书;

4.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和从业人数;

5.分支机构简况;

6.宗旨和业务范围;

7.单位牌子及印章备案情况。

本项满分15分。凡在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全部内容与现实情况相符的本项得15分。

财务不独立(无独立帐户、不进行独立核算)的扣8分。

应具有执业许可证而尚未取得的扣l5分,且直接评为D级。已经取得执业许可证书,但因严重违规被相关管理部门取消执业资格的扣l5分,且直接

评为D级。

其余内容与现实不符的每项扣6分。

(二)业务活动(2O分)

1.遵守宗旨和业务范围情况;

2.开展业务活动能力(包括行业资质能力)以及效果;

3.合同履行情况;

4.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情况;

5.依照规定接受和使用捐助、资助情况。

本项满分2O分。凡能遵守《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所规定本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具有开展规定业务活动所需能力,能够正常开展业务,严格履行合同,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情况,依照规定接受和使用捐助、资助情况的本项得20分。

有不遵守宗旨和业务范围情况(即不按规定开展业务或超范围开展业务)视情节轻重扣10—15分,且只能评为B级以下。

开展业务活动能力下降(包括开办资金比《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所载明的数额减少5O%或行业资质降低两种情况),但基本能正常开展业务活动的扣10分。

无正当理由,不能正常开展业务活动6个月以上的扣20分,且只能评为C级以下。

有严重债务风险(指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债超过总资产的10O%、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负债超过总资产的100%、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负债超过总资产的70%),但仍在正常开展业务的扣15分,且只能评为C级以下。有严重债务风险,已不能正常开展业务的扣20分,且直接评为D级。

有不履行合同行为,但尚未构成违法(如故意违约并承担了违约责任)的扣8分。有不履行合同行为,经结案判定已构成违法(如合同欺诈)的扣20分,且直接评为D级。

评定前2年内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已结案)扣20分,且直接评为

D级。

(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监督管理(25分)

1.年检情况;

2.变更登记情况;

3.法人代表培训情况。

本项满分25分。凡能按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监督管理,无违规违纪行为的本项得25分。

因事业单位自身原因当年未按要求进行年检或变更登记的扣12分,且只能评为B级以下。连续2年以上未按要求进行年检或变更登记的扣25分,且只能评为C级以下。

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无正当理由未按要求参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相关培训的扣5分。

评定前因失信行为受到登记管理机关“限期改正”以上处罚,改正错误后不满3年的扣15分,且只能评为B级以下。评定前因失信行为受到登记管理机关“限期改正”以上处罚后不满2年或已满2年仍未改正错误的扣25分,且只能评为C级以下。

(四)接受其他有关管理部门监督管理(25分)

1.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情况(含评价情况);

2.财政、审计、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监督管理情况;

3.相关专业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情况。

本项满分25分。凡能按规定接受其他相关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无违规违纪行为的本项得25分。

当年被主管部门考核评为差(或不合格)的扣l0分。自本次评定期向前追溯连续2年以上被主管部门考核评为差(或不合格)的扣20分。

评定前因失信行为受到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处罚,改正错误后不满3年的扣15分,且只能评为B级以下。评定前因失信行为受到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处罚后不满2年或已满2年仍未改正错误的扣25分,且只能评

为C级以下。

(五)其他能反映事业单位信用状况的内容(15分)

1.银行信用情况;

2.内部管理情况;

3.外部评价情况。

本项满分15分。凡在业务活动和社会服务中诚实守信、严格自律、内部管理科学有序、外部评价良好、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本项得15分。

有银行或其他金融方面不良信用记录(指恶意拖欠、逃废银行或其他金融债务)的扣15分,且直接评为D级。银行或其他金融方面的失信行为尚未发生,但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评为有较严重以上信用风险的扣l2分。内部管理混乱的扣2分。

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法人有相关信用等级评价的,被评为失信(或相当于失信)以下的扣15分,且只能评为C级以下。

因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受到投诉且被核实的扣5分。因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被投诉,情况属实而不进行改正的扣1O分。

四、计分方法

(一)各评分项目进行扣分时,扣完本项全部分数为止,不出现负分。

(二)同一扣分项目,若同时符合多项,按最高分值项扣除。

(三)同一加分项目,受不同级别表彰奖励的,只保留最高级别加分项;受同一级别多次表彰奖励的,只加一次分。

五、说明事项

(一)事业单位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指已在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并领取了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事业单位。

(二)至评定起始时间止,设立登记(备案)时间不满3年的事业单位法人,其信用等级最高可评为B级。

(三)评定期起止时间。每个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定期的起始时间为评定前市事业单位法人信用等级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所发通知上指定的时间,终止时间为本次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正式批复时间。

(四)信用信息的时限要求。各评分项目中涉及信用的发生时间除有明确要求外,均限定在上次评定期终止至本次评定期起始的时间段内。

(五)开办资金。开办资金即事业单位法人当前能用于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全部净资产(或所有者权益),一般指事业单位法人当前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合计或所有者权益合计。

上一篇:宠物犬品种介绍下一篇:语句的衔接与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