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法教学反思

2024-05-24

二分法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二分法教学反思

二分法教学反思

篇一:二分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既是一堂新课又是一堂探究课。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教学出发点,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去取得成功,顺应合理的逻辑结构和认知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视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溶入渗透,满足学生渴望的奖励结构。整个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训练了他们用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他们的转化类比思想。

(2)注重将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与现实生活中案例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注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注重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篇二:二分法教学反思

我就我本人对“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这节课做一下自我反思。

我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先回顾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然后给出几个方程让学生求解,其中包括课本例题的方程,然后引出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 二分法,然后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同学们理解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条件理解并不透彻; 对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思想理解比较肤浅,仅仅是好像知道二分法,但是并不知道二分法具体该如何使用。

经过学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对这一节课进行反思,这一节课我个人认为进行得太过机械化,学生对二分法的理解上依旧比较模糊,不能很好的对二分法进行把握。整节课采用了灌输的思想进行教学,生硬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给同学们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进行探索,反而得到的教学效果比较差。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在灌输,而是在点燃”,因此,对于本节课应该把握其核心,即如何有效实施二分法,课堂的中心应该放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实施过程上,并解决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上。课堂应该教师引导让同学们主动探索讨论,发挥其创新性,从而总结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我想这样达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篇2:二分法教学反思

发展视域内的二分模式:批判与反思

源于旧哲学和传统发展观的二分法模式阻碍着对发展的合理理解。文章把二分模式初步分为强一元论二分法、弱一元论二分法和二元论式二分法三种,指出它们的逻辑缺陷与不足;还探讨了更多是与常识思维相应的二分法在学术界流传的缘由,以及二分法与日趋分化、复杂化的.现代世界和现代思维方式的不适应性。合理的发展解释必须超越简单性、等级性的二分模式。

作 者:刘森林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 广州510275刊 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40(4)分类号:B024关键词:二分法 发展 胚胎隐喻 强一元论二分法 弱一元论二分法 二元论二分法

篇3:《二分法查找数据》教学设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学生学会了V B中数组的基本操作及顺序查找的算法思想。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笔者设计了“人与电脑竞猜商品价格”的游戏, 引导学生从游戏中掌握二分法查找的思想, 完成本课的学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二分法查找的算法思想, 学会使用二分法查找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并应用二分法查找数据的过程, 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上机完成“人与电脑竞猜商品价格”等V B程序设计, 体验编程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分法的基本算法思想及相关程序的实现。

难点:如何使用二分法在数据组中查找数据, 并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室、动画演示课件、V B程序、3~5件小商品实物。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经常看电视上一些“商品猜价”的节目吧?下面, 老师请两位同学到前台配合我玩一个关于价格竞猜的小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给大家展示一件商品, 告诉第一位学生具体的价格, 并告诉第二位学生该商品大概的价格范围 (1 0 0元~3 0 0元) , 让第二位学生猜价, 第一位学生对第二位学生的报价给出“高了”、“低了”或“正确”的提示。

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游戏。

教师让第二位学生讲述自己判断商品价格的过程, 从而引入二分法。

设计思想: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通过价格竞猜的小游戏, 初步感受编程设计方法——二分法, 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2. 自主探究初识“二分法”

师:二分法查找中对被查找的数据有没有要求呢?从被猜商品的价格范围1 0 0~3 0 0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有序的数列, 也就是说, 被查的数据必须是有序的, 否则二分法查找无法进行。第二位学生猜数的具体过程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呢?

生:第一步:将100设为下界, 300设为上界, 取上下界的中间元素2 0 0与实际值2 2 5进行比较, 2 0 0比2 2 5小。第二步:将2 0 0右边相邻的数2 0 1设为下界, 上界还是3 0 0, 取上下界的中间元素2 5 0与2 2 5进行比较, 250比2 2 5大。第三步:将249作为上界, 下界还是201, 取上下界的中间元素2 2 5与225比较, 正确, 即猜中。

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完整, 教师可以补充。

师 (强调) :这是二分法查找的具体情况, 那么推广到一般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用三种方式讲解。

(1) 用自然语言描述:设置4个变量, l o w (下界) 、h i g h (上界) 、m i d (中间元素) 、r e a l (实际值) , 设置下界l o w=1 0 0, 上界h i g h=3 0 0, 取中间元素mid= (low+high) /2, mid=200, 比real (225) 小, 左侧舍弃, 取m i d右侧数据作为l o w, 即l o w=m i d+1, 再取m i d= (l o w+h i g h) /2, 比2 2 5大, 右侧舍弃, 取m i d左侧数据作为h i g h, 即h i g h=m i d-1, 以此类推, 如找到, 则结束。

(2) 动画演示:教师用F l a s h动画形象模拟这一过程,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法查找的算法思想。

(3) 用流程图描述:教师可以用投影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流程图。

反馈练习:教师在1 0 0~3 0 0之间任意找一个数, 让学生回答具体的查找过程, 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二分法查找的算法思想。

设计思想:组织学生展开“头脑风暴”, 讨论二分法的具体查找过程。由于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也具备一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可以促进他们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教师通过三种方式的讲解, 使得教学重点分步突破, 教学难点也得以分解。

3. 协作学习比较效率

教师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根据流程图, 分小组合作探究用V B编程实现在2 0 0~3 0 0之间用二分法查找数据的算法思想。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观察、控制、协调和答疑。

各小组完成探究任务后, 均推选一名代表将该组完成程序的编程思路讲出来, 组内成员可以补充。若仍有不完善的地方, 其他组学生可以补充。

设计思想:教师给出流程图, 可以照顾到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使他们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完成任务, 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合作学习的形式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既尊重了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 又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成为课堂的主人。

师:刚才大家已经编程实现了二分法查找算法, 现在我们将该程序另存为一个新文件, 将其修改为顺序查找算法。在这两个可以实现查找算法的程序中各增加一个计数器, 再用它们查找同一个数据。请大家观察、比较两个程序中计数器的大小, 看看哪一种查找算法的效率高。

生:二分法查找的效率要比顺序查找的效率高很多。

设计思想:将二分法查找算法改为顺序查找算法, 可以让学生复习回顾顺序查找算法的编写。通过比较两种算法效率的高低, 增强学生优化算法思想的意识。

4. 实践操作知识迁移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程学习网站下载并运行“人与电脑竞猜商品价格”程序 (程序中没有“低了”按钮的程序代码) , 理解程序代码的含义, 并尝试写出其“低了”按钮的程序代码。

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及时发现与解决学生上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参与帮助辅导, 争取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任务。

设计思想:通过让学生写出“低了”按钮的程序代码,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5. 知识梳理练习拓展

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归纳本课学习的内容和知识, 如什么是二分法、二分法查找的基本算法思想、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的区别是什么, 并整理相关学习笔记。

教师设置一定的实践练习, 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体验二分法查找的思想。

篇4:二分法教学反思

1.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的基本思想.

2.能够借助科学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给定方程的满足一定要求的近似解.

过程与方法:

体验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的探究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内部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及其认识该联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初步认识算法化的形式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多处启发学生利用直观想象分析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2.通过让学生概括二分法的思想和归纳二分法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用二分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

1.对二分法基本思想的理解.

2.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给定方程的近似解的步骤和过程的掌握.

3.对方程的近似解与缩小函数零点所在范围的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1.对精确度概念的理解.

2.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的概括和理解.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迅速阅读91页中外历史上求解方程的发展过程及成果.

提出问题:

1.函数y=f(x)有零点与方程f(x)=0有实数根是什么关系?

答:函数y=f(x)有零点?圳方程f(x)=0有实数根.

即解方程就是寻找函数的零点.

2.如何判断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函数y=f(x)是否存在零点?

答:若f(a)·f(b)<0,则y=f(x)在[a,b]内至少有一个零点.

3.如何判断函数f(x)=lnx+2x-6的实数根的个数?

即判断函数f(x)=lnx+2x-6的零点的个数。由上节课内容知:

因f(2)>0,f(3)<0则在区间[2,3]内有零点,而且该函数在定义域(0,+∞)内是增函数,所以它只有一个零点,即该方程只有一个实根。

4.你能求出方程lnx+2x-6=0的根吗?

如何寻找方程lnx+2x-6=0的近似解呢?

即求函数f(x)=lnx+2x-6的零点x0近似值,由前面复习可知零点x0∈[2,3]区间内,显然如果能够将零点所在的这个范围尽量缩小,则在一定精确度要求下,就可以得到零点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将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化,为引出二分法做铺垫.

思考:你能有什么方法来缩小零点所在的区间呢?

……

如果重复上述步骤,那么零点所在的范围会越来越小,这样在一定精确度下,我们可以在有限次重复相同步骤后,将所得的零点所在区间内的任意一点作为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特别地,可将区间端点作为零点的近似值.

概念:精确度?着

给定?着>0区间a-b<?着内含有零点,若(a,b)或(a,b)内任一个数或区间端点都可以认为是方程的一个近似解,通常取区间端点为近似解.

*若取?着=0.1则由2.5625-2.5=0.0625<0.1

则2.5625可以是方程的一个近似解.(只需运算四次)

*若取?着=0.01则由2.5390625-2.53125=0.0078125<0.01

则可取2.53125为方程的一个近似解.(需运算七次)

二分法: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二

分法.

归纳:对于给定精确度?着,用二分法求函数f(x)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是:

1.确定区间[a,b],验证给定精确度.

2.求区间的中点c.

3.计算f(c)

(1)若f(c)=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2)若f(a)·f(b)<0,则令b=c(此时零点x0∈[a,c])

(3)若f(a)·f(b)<0,则令a=c(此时零点x0∈[c,b])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a-b<?着,则得到零点近似值;否则重复.

例题讲解:

例1.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2x+3x=7的近似解(精确度0.1)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掌握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

课堂练习:利用计算器,求方程lgx=2-x的近似解(精确度为0.1)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须注意的问题:

(1)要看清题目要求的精确度,它决定着二分法步骤的结束.

(2)初始区间的选定一般在两个整数间,不同初始区间结果是相同,但二分次数却相差较大.

知识应用:

例2.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障碍,这是一条长10 km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的查找,困难很多.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子,10 km长,大约有200多根电线杆子呢,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学数学的成就感。

课堂小结:

1.精确度的含义.

2.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

3.生活当中处处皆数学.

课后作业:

教科书第91页3.4

篇5:二分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意境,积累美的语言,美的感情,在写作中得到启示“能够敞开心灵,随意抒发”。

2、积累关于泰山更多的文化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继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习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采用动情朗读和发挥想象来感悟、背诵文本。

3、搜集资料,课后办手抄报来达到课外延伸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意境美,体验作者敞开心灵所感受到的别样风景。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学重、难点:享受景物的自然美,领悟它的文化美。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美的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自然万物给我们带来的恩泽。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可以是词语、句子、优秀的段落或者是文章、人物。)(学生畅谈)

二、我的采蜜集。

1、请将《天边》这篇优美的散文自己动情地读一读。

2、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3、品读你认为美的语句。

4、畅谈自己美好的想象世界,可以写在小本本上。

三、读读背背。

1、师生交流有关泰山文化方面的资料。

2、熟读诗句,教师适当点拨、补充此诗句的出处和写作背景使学生理解诗句,感悟诗中所蕴涵的情感。

3、链接关于泰山的其他诗句,丰富学生的积累。

南天门距南岳镇十八华里,自南岳庙后登盘山路逶迤而上,经半山亭,过邺侯书院不远,就到了云笼雾罩的南天门。南天门下方,有船状的卧龙石,名飞来船,衬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风破浪,而南天门的石牌坊,就是高耸的桅杆。牌坊分中门和左、右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字迹端正醒目。南天门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岭,山阳为前山,山阴为后山。南天门又是连接主峰的纽带,紫盖峰在东,烟霞峰在南,天柱峰在西,碧罗峰在北,它们从各自方向环抱过来,伸展开去。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为三个“十八盘”的尽处,海拔1460米。南天门,是对“北天门”说的;“三天门”则是对山下的一天门和中麓的中天门(二天门)说的。南天门建于元初,由岱庙住持道士张志纯创建。上有一阁,名“摩空阁”。门的两侧有石刻楹联一副,上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下联: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泰山图志》中说:“磴道盘空,朝天有路矣。”游人至此,顿觉凉风习习,寒气袭人,不禁想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泰山》诗中“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诗句。明朝王思任也有至此“生平雪三伏之仇,亦一快事”之语。因此,游人在登临“十八盘”时,应尽量慢走,不要让身上出汗,以防登上南天门后被冷风一吹感冒。门外西侧石棚内有自然石碑一座,全文为杜仁杰撰文,严忠范书。该碑刻制于元世祖开国之前的中统五年(1264年),距今已经有七百多年。该铭文词古雅,书法端严。文内对当时的社会颇为不满,因此清乾隆年间在此建台时,把它埋于土中。1956年重修台基时发现此碑,为了不使石碑被风雨侵蚀,在路西新建石棚一座,加以保护。南天门内有庙一座,原为“关帝庙”,神像早无,1965年翻修后,改为铁瓦,名“未了轩”,取唐朝诗人杜甫《望岳》诗中“齐鲁青未了”句之意。

李白《游泰山六首》中时有名句。如“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写登上南天门的感觉。如“攀崖上日观,伏槛突击东溟;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写观日出,把实景和想象揉合在一起,形象生动。如山巅夜色,天真、飘逸、浪漫、风流,一片天籁,使读者心往神驰!

四、口语交际——话春游。

(一)导入:播放课件,情景再现。

1、师导:春天,到户外去踏青,去郊游,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2、看,你还记得这次次经历吗?(播放学校春游的照片和录像。)

(二)调查介绍,交流看法。

1、咱们学校组织的春游你参加了吗?你当时的心情、感受如何?说说你的所见所闻。

2、可是,为了安全起见,有些学校禁止班级组织学生春游,你认为这种做法可行吗?你是怎样看待春游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春游的看法,师巡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注意交流过程中讲话要有礼貌,态度自然,要说普通话,意思表达得要清楚。)

(三)小结拓展,课外延伸。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整理成一篇文章,写到小本本上。还可以交与校长或寄给教育局领导,反应“群众”意见。

五、我的小笔头。

(一)激情导入。

1、师:你去过哪一个旅游胜地?你最想去哪一个旅游胜地?

2、可以回忆你去过的印象最深的旅游景点,没去过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物进行介绍,这节课咱们就来写一篇游记或导游词。

(二)交流过程。

1、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的有关最值得材料,准备了吗?(准备了)赶快拿出来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2、小组交流。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大家的精彩回忆和搜集、查阅的相关照片、资料。出示要求:

(1)整理相关资料。

(2)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介绍,注意突出重点。

(3)将你的所见所闻或所得说具体,然后请同学提提建议。

3、选派代表全班交流。

4、师生共同总结如何将本次作文写好,注意事项。

篇6:古德诺——政治-行政二分法

古德诺总体上关注如何才能既实现民主治理,又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民主与效率要兼顾,而其认为方法是政治与行政的协调。他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要实现这两者的协调,就包括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和行政的适度集权。

他认为,政治对行政的某种形式的控制是政治与行政协调的基础。控制方法有:A、通过法定制度达到;B、通过法外途径,如政党体制来实现。古德诺认识到,“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其关键是要找出控制的恰当限度。他认为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应当限于对狭义的执行性机构进行,然后再通过控制这种机构的高层高官即可(政治性任命官员)。

政治与行政协调的道路之二是行政的适度集权。古德诺认为,协调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而且还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美国是将“分权”理论精神贯彻得最为彻底的国家,它不仅将国家作了横向的划分,使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分立,相互制约,而且还使中央与地方分权——联邦制与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在古德诺看来,这种分权虽然有其可取的一面,但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弊端。其中之一就是导致政治与行政的失调。即:中央徒有国家意志表达的权力,但这种意志的执行则在相当程度上仰赖于地方,而地方如果不受中央的控制,在执行时则可能歪曲这种国家意志,使之屈从于地方利益的需要。为避免分裂,中央政府便会通过加强立法(因为行政权在地方手中)来限制地方权力,保证统一。而地方则会使用消极的不执行权来对抗。而如此一来,一方面国家的意志无法贯彻,另一方面宪法所规定的地方自治权实际上也受到了侵犯和否定。在古德诺看来,这正是美国的情形。因此,古德诺主张行政权的必要集权。

古德诺着重对政治与行政的协调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协调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其思想和观点都较为深刻。对今天的政治学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总体上看,古德诺的行政学研究与威尔逊的研究有相当一致的地方,他也是站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一边,主张行政权力的集中,批评了美国建国之初被奉为神圣的某些思想原则。因此,与威尔逊一样,古德诺的研究也明显地带有某种批判精神,他把注意点放在影响行政变革的政府制度上,而没有真正地深入到行政管理内部的那些技术性细节上去。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所代表的利益造成的。总体上,行政学研究在古德诺、威尔逊等行政学创立起这里,仅仅只是完成了一个起步,它的深入、全面、系统的展开则是他们之后的下一代的课题。

6.古德诺行政学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美国,欧洲的政府体制与管理现状)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政治发展的趋势有:(1)行政权力的膨胀,如英,美等国的国会权力削弱、首相或总统的权力相应增强。(2)国家机器进一步加强,欧美各国均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军事和警察组织,强化了国家机器的镇压职能。(3)政府结构日趋完善,如英美等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使用专家对政府机构进行科学管理。(4)政治民主进一步扩大。欧美各国在加强国家机器、稳固自己统治的同时,也逐步放宽加大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5)英美法三国的两党制度或多党制度正式形成,意大利、德国也存在着稳定的政党政治活动。

同时,19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社会不公加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强,无产阶级的斗争活动和斗争水平也日益提高,从而迫使统治集团进行社会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急需解决;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进行社会调整提供了科技力量;社会财富的增加为进行社会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出于这些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的调整,包括劳工立法,大力发展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立法,如食品饮料卫生,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

在此背景下,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一门科学来指导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以是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行政学应运而生,在威尔逊对政治学这门学科作出奠基后,紧接着古德诺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上一篇:经典文艺晚会主持词下一篇:爱,是什么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