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部风险管理记录

2024-05-09

品质部风险管理记录(共6篇)

篇1:品质部风险管理记录

深圳市新众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质部2013年管理评审

报告 尊敬的公司领导、各管理人员: 据本部门从制程、成品和客户验货合格率数据图表,综合周、月报的统计来看,本部在今年的质量目标基本能达到制定目标值95%以上;但是来料检的品质状态不在一定的受控范围,合格率未能达标,合格率为:94.64%

回顾2013年发生过的几起重大品质事故有: 第一起:3月5日海能达投诉风扇模块卡扣 62024444000000产品来料与图纸实物不一致,漏工序,总出货数25pcs 不良数量20pcs 不良比例达80% 第二起:4月23日有智通2010-1111021-4交货96PCS,其中错混料2010-1111022的底板48PCS。第三起:5月7日智通投诉L120203A 盖板,齿侧面有粘刀、颤刀、啃刀、磕伤严重、表面划伤、齿面底部呈鱼磷状加工刀纹、齿根部接刀痕过大,丝印位置有碰伤、划伤。共交货808PCS,不良率为61.26% 第四起: 6月28日智通投诉L120203A-BOX 盒体C4区4-M2.0 深4.0mm螺纹中有一个螺纹深度浅实测:3.0-3.5mm 共累计交货1100PCS 不良数量400PCS,不良率为40%。一、来料管控检验 1.由于订单量稍有增多,相对2012年较忙,而我司面临着人员短缺,机床较少的问题,我司将部分产品外协加工,因智通产品对尺寸、外观和性能上要求是每年在加严要求。而外协产品尺寸不良、外观不良、漏工序更是屡次发生,虽然为我们分担一定压力,但同时也带来较大的风险。5、7、9、10月份来料不达标这几种是主要原因。2.外发后供应商发现问题未能及时与我司协调、沟通、信息传递不到位,导致我司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全检,返修。因外协散件较多,较杂,公司内部比较混乱,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检验指引》导致一部分产品未经OQC检验就出货多次出现尺寸不良,漏检。3.IQC在来料检验发现品质异常,本部将开出《质量问题通知书兼回答书》采购则需在第一时间把不良信息反馈给供应商,供应商需及时分析不良原因,并制定纠正和预防改善报告回复本司,但现在实际情况是回复率在1%-2%,反馈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部分供应商品质状态基本已经失控,重复性问题再发率高,4.供应商管理上薄弱,没有专门SQE,对供应商加工的产品质量失控问题采取的措施起不到改善,没有纠正措施或措施基本无效。深圳市新众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5.外发产品加工图纸回收率不

到30%,产品后工序完成部分在靠经验加工,漏工序,漏检问题频发。二.制程质量管控 1.随着市场大环境变化,订单量稍有增加,我司人力资源已愈发不足,现有新员工的不断增加,品质意识欠缺,需实施人员跟进培训,要求对产品基本质量有所了解,培养、引导、监督按正确的 作业方式进行。2.生产加工中培养操作员的自检,送检意识,并能多安排班组长与员工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进行培训,强化品质意识,明确生产《操作指引》,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规范作业,让操作员明了自检和首件确认的重要性,而非现场的随意性、缺乏正真的监管机制监督纠正导致恶习滋生蔓延循环。3 3件以上开出《品质异常反馈单》并向部门负责人提出上报,不良品进行隔离、标示、不良信息反馈到生产,责任人需分析不良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改善措施,品质人员跟进改善结果,现实异常单回复率为30% 4.异常问题纠正措施迟缓,时常整批加工完成后都任在调试或更改程序,异常问题没有及时的解决。5.今年我司主打产品属光模块为多,因客户对产品要求加严,其中以外观最为明显,我司与客户定义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控铣齿面台阶、粘刀、啃刀、压伤等不良现象频发,检验人员发现问题能力不足,对产品认知力度欠缺,结构了解不够清楚,发现问题后应变、解决方案不够完善,缺乏应有的原则性。三.成品检验 1.相比与往年,今年外发采购开发新资源较多,外协产品在递增,但品质受控不在一定范围。2 成品全检项目较多,如所有光模块外观、好易通面板需三次全检外观、智通产品螺纹通止规、料厚、平面度等系列问题,耗费较大人力,物力,据每周成品不合格数量统计,发现不良品全检挑选不良(返修,特采)上百件甚至数百件,平均每天最少需返修10-20件不良品,而其中部分次品经过一定的评估特采出货,存在较大风险,在有限的人数上使成品质量管控不能得到有效管控呈被动趋势。3.包装产品摆放过于随意、散乱;产品标示不够清晰、完善;包装时人员不够专业化、人少、货多。同款产品要经过多个人之手,不能做到专人、专职;从而屡次出现漏工序,错混料等一系列低级性错误。四:客诉及退货问题

深圳市新众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自5月7日至11月13日

历时6个月时间,我司加工ZT光模块系列产品盖板、盒体累计出货12864PCS,其中退货1109PCS,不良率8.6% ;其中90%不良为外观问题 ;后续工作重点需将产品外观作为重点管控,做到正真的“全员参与”。2..从全年的投诉退货情况来看,我司仍然需加强对出货前产品的检验力度,同时加大对包装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品质意识培训力度,并对出货前检验做为重中之重来处理。3.人员的分工和组织结构管理职能问题:今年制程人员比较稳定,基本能维持在每班两人,成品出货人员稍紧张,负责本司内部所有产品和外协产品,长期由一个人完成检验,而我司的流程结构是OQC检后直接包装出货流向客户,再无后续抽检管控流程,担任着OQC和IQC职责,需调整人员结构平衡分工作业。

五.品质存在的问题点及今后重点工作计划: 1.过程监控缺乏力度,新员工培训不足,对标准和程序认识不足,没有建立不良参照标准和品质控制警戒线 2.对各部对程序的执行监控不足,使体系缺乏严肃性,不能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纠” 3.对出货检监控不力,最终的不良流向客户产品有漏检、错检或未检出现象。4.对与品质异常改善和纠正预防措施跟进力度不足,导致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部门的重点工作计划: 以生产质量为中心,强化品质过程管理,细化生产数据统计,落实问题改善对策,防范问题再现。六.评审结论及改进建议: 1.自2011、2012、2013年管理评审中数据评估统计得出质量目标基本达标能满足95%,但我司订制的质量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竞争越发激烈的社会同行标准,也难满足日渐提高的客户质量需求,所以应该从内部着手对内要求更加严格,对自己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以满足客户需求。2.领导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策划、组织、协调、指导、沟通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我们的管理工作没有起到纵横衔接,ISO文件规范性执行力欠缺,没能做到作业的规范性。3.检验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因检验标准和判断方法描述的不够充分,特别是外观检验标准,用文字无法描述,所以导致判断的不一致。

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缺少必要的专业性人才。2.因地理位置较偏,缺少必要的激励政策,培养出来的员工到达一定的能力便另谋高就,导致人员流动性大 基于以上原因建议管理层: 1.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企业管理和产品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及执行力的培训。2.召开一次如何贯彻ISO9001:2008质量体系标准向管理者要效益的讨论会。3.建立正真的绩效考核体系 彭先云 2013.11.13

篇2:品质部风险管理记录

录 一)品质管理职能。。。。。。。。。。。。。。。。。。2 二)如何编制品质部文件?。。。。。。。。。。。。。。2 三)如何进行品质培训?。。。。。。。。。。。。。。。3 四)如何检查属下的工作?。。。。。。。。。。。。。。4 五)如何开品质会议?。。。。。。。。。。。。。。。。5 六)如何编制检查记录?。。。。。。。。。。。。。。。5 七)如何做好样品管理?。。。。。。。。。。。。。。。5 八)如何检查及填写检查记录?。。。。。。。。。。。。6 九)如何填写异常报告?。。。。。。。。。。。。。。。6 十)如何做好生产首件的管理?。。。。。。。。。。。。。。。。。。6 十一)如何进行计量仪器的管理?。。。。。。。。。。。。7 十二)品质看板。。。。。。。。。。。。。。。。。。。。。8 第 1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一)品质管理职能 1)品检:品质检验: 进料检验、制程检验(首件检验、巡回检验、定点全检、自检、互检、性能检验)、出货检查等检验活动的实施。2)品管:品质统计: A)进料检验不合格率、制程检验不合格率、出货检验不合格率、分析不良率等发生频率前3位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B)报废率、损耗率,对超过控制标准的进行统计分析; C)对不良率超过10%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纠正措施; D)所有原因分析、纠正措施主导部门为责任部门,品质部协助。E)统计分析不良发生频率有向上趋势的(不良可能未超过目标),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防措施。3)品保:品质保证: A)品质部标准制定、出货检验的实施、品质稽查;

品质稽查:定期的对品质管理体系进行检查,检查员在巡查时,确认操作员是否依流程、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并在“检查记录”中记录。C)出货检验的实施:站在客户的立场对出货产品进行检查实施。4)其它职能 A)计量仪器的管理;(本公司为行政部)B)外协厂的产品检验及过程控制; C)协B)助采购部进行供应商评审、供应商辅导、; D)协助业务部进行合同订单评审; 第 2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E)协助技术部进行产品开发或样品制作(产品的试验测试); F)对我司质量管理有重大影响,与我司有长期供应关系,对其品质管理体系进行辅导; G)对公司员工进行品质政策、品质管理流程、品质标准、品质观念进行培训; H)主导公司QCC品质圈的活动。

第 3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二)如何编制品质部文件? 1)制定进料检验作业流程、制程(首件、巡检(分车间,如有机、五金、木工、包装、)、自检、互检、定点检验(安全、管理所需)作业流程、成品检验(入库前--组装过程、包装过程,出货前

检验工作顺序及接口、相关记录、异常处理要求)作业流程、呆滞料检验作业流程、外发加工厂检验流程、不合格维修检验作业流程。2)制定抽样检验的标准。3)制—出货检验)检验(定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标准包括书面的、实物(样本)、图片。4)制定样品(批准、标准、登记、保存、更新)管理的标准。6)关键规定:

A)检验合格后,相关人员(采购、仓库、生产、生产计划)如何才能确实知道品管部已检验合格的信息; B)检验不合格后:相关人员如何才能确实知道相关检验不合格的信息; C)报表通知?看板通知?电话通知?电脑通知?口头通知?放置于合格区?标识? D)检验不合格处理:每一次不合格处理标准是否已规定;准退货、什么时间退货、谁返工(如是我司返工供应商不合格,如何扣款?)、谁追踪、及谁再检验,谁重新检验、完成时间的要求。E)重点:不合格的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人员,可用看板、可用电脑、可用联系单。7)如何编制进料检验文件? A)列出所有材料的清单,将其归为不同的数别,如:

第 4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五金类

电器类(开发、插头、电源线、电容、电阻、功率计、发热管、线路板)、电镀类:外观、盐雾实验、(铁、铜、钢、锡、锌等原料及螺钉、螺母、垫圈等五金配件); 木材类(叶片、木)塑胶类(叶片、注塑件、扎带)化学品类(油漆、胶等)包装材料类(外箱、彩盒、泡泡膜、PE袋、纸片、胶带、条形码、标贴等)。B)同一类针对共性部份(规格、外观、尺寸、功能性能、安全性能)制定标准。C)材料不同的部份要分别列出标准,每完成一项在√”。8)制定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标准。方法同上。9)制定检验仪器、工具的使用操作规定 A)列出检验仪器、工具的清单。B)每一种工具制定操作标准、保养标准,每完成一项,在清单上打“√”。10)编写检查文件的方法? A)应让相应的检验员自行编制(自行编制自已会执行到、编制检验也是一种培训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过程),相关人员进行会审,主管进行审核; B)制定标准时,可先列出几个题纲清单上打“(型号规格、尺寸、性能、安全性能),然后进行填空; C)运用标准:如标准色板。D)可用效果替代的方法,代表标准的方法。第 5页,共 19 页。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三)如何进行品质培训? 1)培训内容包括: 公司品质政策、公司组织结构(职位关系)、职责、标准、仪器操作、记录填写、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统计方法、异常报告填写、工作报告。新进人员培训方法?

2)制定新员工培训记录表 序 时间 内容 教材 培训导考核方考核结考核人 师 式 果 品质主管 3月1日公司品质政公司组品质主口试 1(1H)策、公司组织结构管 织结构(职图 位关系)3月1-2职责、标准 职责、品质主笔试 品质主管 2 日 标准 管 3月3-5仪器操作 检验仪品质主现场操品质主管 3 日 器操作管 作 指导书 3月5-19工艺流程、工艺流生产班现场操生产班组 4 日 生产过程、程 组长 作 长 产品认识、操作指生产设备认导书 识 第 6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序 时间 内容 教材 培训导考核方考核结考核人 师 式 果 3月20统计技术、品质主管 品质主现场操 5 日 记录填写、管 作 异常报告填写、工作报告 3月20-4每一检验岗检验标岗位检现场操品质主管 月8日 位学习三天 准 查员 作 品质主管 4月9日 心得报告 品质主笔试 7-----管 2)换岗的培训 工作不忙时,有计划让检查员在不同岗位学习,并进行考核。

第 7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换岗培训安排表 姓名 进指车间指导车间指导车间指导车指车指总考人 人 人 间导间导考核料 导 1 2 3 人 人 人 核 结 4 5 果 日期 李逵 日期 王进 日期 刘五 3)定期的培训 A)列出一年品质部培训计划:

包括:培训主题、参加人员、达成的目的、讲师等等。4)培训的注意事项:

培训要有教材、考试要有试题。第 8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何检查属下的工作?

四)如

1)每天早上有一个品质早会,内容:

A)昨天工作完成情况? B)昨天发生品质问题? C)昨天(以前、以后)检验欠的标准?或是标准错误? D)检验样品(欠?不正确?未标识?未批准?未归位?)E)上级的工作指示? F)部门间沟通、协调的事项? G)昨天存在检验方法、检验流程、安全、纪律等问题? H)记录填写、异常报告填写存在的问题? I)工作安排及今天工作

2)处理好早上该处理的事项(部门沟通知、报告签收、发、报上)后,到工厂所有的岗位巡检一次,巡查内容: 各生产、检验注意事项? J)表杨

是否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检验员的工作情绪是否正常?是否有激情的工作?是否需要协助? 检验员检验工具的使用?是否按操作指导书操作检验仪器?是否按规定保养检验仪器?检验佼器使用后是否及时归位? 是否按定及时填写检验记录、异常报告(记录是有人事时地物,一眼就可看清,可追溯)? 原物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按规定放置?是否有异常? 第 9页,共 19 页。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效率、方法是否正常?

检验的3)下班前巡查 A)当天的检验报表是否依规定填写完成?是否有汇总,有分析? B)样品、检验记录放置在指定位置? C)检验工具、设备是否按要求保养(关机)、归位? D)检验的材料是否归位?

4)检验记录的监督: A)检验总量对不对:有多少批入厂,应有多少检报告;生产了多少产品,每一类应有、首检、巡检;有多少批出货,应有多少份成品检验报告。B)对不合格项重点审核,每岗位抽2份认真检验,发现问题,追溯之前的所有报表。C)每天问每一位检验员一个问题,不合格,培训纠正。第 10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何开品质会议?

五)如1)开会之前做好数据统计交与会人员准备原因分析及措施。进料检验合格率?不合项统计:不合格对本公司造成影响(交期、损失)?不合格包括那些供应商(是多次发生)?不合格是否开出供方品质异常纠正措施报告? 首件检验不合格统计?

巡检不合格统计?不良率超过10%统计? 维修产品不合格统计? 报废统计分析?数量? 出货检验不合格项? 验货不合格统计分析? 将其数据交相关部门? 2)相关部门收到不合格统计分析数据,进行不合格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 3)会议参加人员:总经理、品质部、采购、生产及与议题有关的人员(可能包括业务、技术等等)。4)主持人:品质部,品质责任部门报告(开会前已做好)发生原因及采取措施并定案。5)品质部记录会议记录,部报告问题,包括:事项、措施、责任人员、完成时间、追踪人等。6)每议题规定时间,会议不超过一个小时。六)如何编制检查记录? 1)检查记录包括: 第 11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检验记录表中注明“样品)。

进料检验记录、首件检验记录、巡检记录表(各车间)、维修记录表、出货检查记录表。性能、安全、特性及全检记录表、样品检验记录(也可在进料

2)检检查重复的内容可尽量电脑打印出来,以便填写时,方便(只填写数据就可,不必填写标准、检验方法,减少检查员的负担)。3)审核签名尽量把职位写出来,签名的人

名的位

置第 12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客户提供的样品、生产首件品;

2七)如何做好样品管理? 1)品质部管理的样品包括:供应商提供并确认的样品、)样品经批准,标识(样品标示卡或在样品签名),记录(样品清单)、保第 13页,共 19 页。管、报废管理。3)编制并填写样品清单; 4)样品编号,便于查找。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八)如何检查及填写检查记录? 1)先做好检验准备工作? A)先查看生产计划:今天需检查的产品(进料:进料的产品;制程:计划生产的产品;成品:计划出货的产品。B)准备相关检验标准、样品、工具、检查记录、抽样标准。2)先填写与产品品质无关的信息:如:检查日期、生产车间、班组、产品名

称、型号规格、检查人员、操作人员、机台号等信息; 3)依相关进行检验,每检验一项,则填写一项。绝对不可以先检验完成后,再填写记录。4)要填写检测数据,不可以只填写“合格”。

第 14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九)如何填写异常报告? 1)必须清晰的填写: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生部门、发生人员、发生机器、发生物料、发生数量、不良描述(不良严格程度(比标准相差情况),不良比率、发生供应商、是第一次发生,还是多次发生。2)此料是急料还是非急料? 3)不良之建议处理方法?使用此料可能发

生的风

第 15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何做好生产首件管理?

十)如

首件管理包括:(1)物料到厂后,确认物料生产第一个;(2)产品从未生产过,第一次上线生产的首件;(3)以前已生产过,但BOM做了一些修改、再次生

产时第一次上线;(4)以前已生产过,过了一段时间,再次生产时第一次上线;(5)每天上班生产第一个;(6)调整机器后生产的第一个;以上六项管理方法如下:(1)物料到厂后,确认物料生产第一个 物料进厂后,上线前二天,由生产课人员依BOM表清单,领取生产物料各一个,进行装配,日期 单号 外观 装配 性能 检验结果 检查人(2)并填写《上线首件检验记录表》。上线首件检验记录表

产品从未生产过,第一次上线生产的首件 生产后首件后,经生产课、品管课、技术课共同确认。(3)以前已生产过,但BOM做了一些修改、再次生产时第一次上线; 生产后首件后,经生产课、品管课、技术课共同确认。(4)以前已生产过,过了一段时间,再次生产时第一次上线; 生产后首件后,经生产课、品管课共同确认。(5)每天上班生产第一个 生产后首件后,经生产课确认。(6)调整机器后生产的第一个 生产后首件后,经生产课、品管课共同确认。第 16页,共 19 页。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第 17页,共 19 页。

生产首件应作批准、标识,放置在生产线指定位置。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十一)如何进行计量仪器的管理?

1)列出计量仪器的管理清单

序 仪器计量型号入厂使用使用状态 供应上次下次检编号 仪器规格 日期 部门 人 商 校正校正验名称 时间 时间 人员 每月对计量仪器进行检查一次:检查内容:仪器在不在(是不是正确的编号?)?、是不是清洁、外观没有损坏?精度是否准确、测量是否没有问题? 2)依上面编制保养标准定期进行计量仪器的保养。3)计量仪器使用、保管重点: A)使用前和使用后,均要用干净的布擦干净; B)定期检查螺丝是否合适?定期上滑润油; C)每次使用放在原包装盒中(用后归位); D)不可放在振动的机器上; E)不要放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潮湿、有腐蚀气体的地方(如盐雾实验机要思考:卷尺使用技巧:前面有点松,如何办? 第 18页,共 19 页。单独分开);

如何做好品质管理?

十二)品质看板 1)进料检验信息看板: 重点内容:不合格率、不合格项、地点:原料仓入口处。

篇3:品质部风险管理记录

朱镕基同志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院总理期间, 适逢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他直接主持了中国的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与流通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在他的主持下, 完成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艰苦谈判, 扩大了对外开放。也正是在这个时期, 我国有效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 实现了经济“软着陆”;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扭转了通货紧缩趋势, 保持了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一) 1991年4月, 朱镕基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 就着手清理三角债工作。当时企业间连环拖欠货款形成巨额债务链, 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此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所进行的清欠工作主要是清理流动资金, 收效不大, 甚至出现前清后欠、边清边欠、越欠越多的情况。朱镕基同志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后指出:三角债的主要源头是部门、地方和企业为追求增长速度而盲目上建设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缺口大, 造成对生产企业设备、材料货款和施工企业工程款的大量拖欠。因此, 他提出从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入手清理三角债、顺次解开债务链的新思路。实践证明, 抓住这个源头, 收到了投入1元清理4元拖欠的效果, 使经济运转恢复正常。

(二) 1992年春节前后, 邓小平同志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特别是抓住时机, 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发表了重要谈话。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 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 但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片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朱镕基同志及时察觉并指出了当时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1992年3月25日, 朱镕基同志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市代表团讨论会上的发言中, 强调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精神, 不要片面追求高速度。当时有人认为这是同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唱反调。朱镕基同志感到有很大压力。不久, 邓小平同志看到了这篇发言的录音整理稿, 予以充分肯定。中共中央决定将这篇发言印发各地区、各部门, 并刊载江泽民同志在发言记录稿上的批示:“朱镕基同志在人代会上海代表团会议上的发言, 有内容、有重点、有分析、有办法, 抓住了小平同志最近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 使人很开脑筋, 值得一读。”

(三) 1992年下半年, 中国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同时也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较猛, 银行信贷和货币投放压力增大,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 交通运输紧张, 产成品库存增加, 以及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等问题。特别是1993年第一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15.1%, 3月、4月物价涨幅突破了10%。1992年10月20日和1993年4月1日, 朱镕基同志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两次经济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中, 强调要注意防止经济过热, 指出:“当前各种矛盾集中表现为金融形势紧张, 究其根源是投资规模过大, 问题在于经济结构没有改善, 隐患是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对于通货膨胀应当防止于‘青萍之末’, 不能等到它严重发展后再去治理, 那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1993年6月9日, 朱镕基同志受李鹏同志委托, 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总理办公会议, 针对当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加剧的严峻形势, 研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措施。他经过反复考虑, 在会上提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十三条应急措施, 同时又指示国家计委补充几条行政性措施。会后, 国家计委补充了三条意见, 形成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 (即“十六条”) 初稿, 经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后, 于6月24日以中央6号文件下发。这个文件对当时扭转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软着陆”, 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 扭转金融和经济紧张形势的关键, 是整顿金融秩序。1993年7月2日,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朱镕基同志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7月7日, 国务院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朱镕基同志在会上的讲话中, 就认真贯彻中央6号文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作了具体部署, 特别是明确提出对银行系统领导干部“约法三章”的严格要求:第一, 立即停止和认真清理一切违章拆借, 已违章拆出的资金要限期收回;第二, 任何金融机构不得擅自或变相提高存贷款利率;第三, 立即停止向银行自己兴办的各种经济实体注入信贷资金, 银行要与自己兴办的各种经济实体彻底脱钩。这些措施对扭转货币供应失控和金融秩序混乱的局面产生了重大作用。

1993年7月20日至23日, 国务院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朱镕基同志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整顿财税秩序, 严肃财经纪律, 强化税收征管, 加快财税改革”的任务, 同时提出财税部门干部职工要严格遵守的“约法三章”:第一, 严格控制税收减免;第二, 严格控制财政赤字, 停止银行挂账;第三, 财税部门及所属机构, 未经人民银行批准, 一律不准涉足商业性金融业务, 所办公司要限期与财税部门脱钩。

1993年7月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 金融部门贯彻中央6号文件精神, 收回违章拆借资金迅速取得成效, 但也出现了银行只收不贷, 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生产困难的问题。为摸清实际情况, 及时采取对策, 朱镕基同志于7月29日在南京市主持召开有江苏、浙江、安徽省政府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研究解决三省资金紧张问题。他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解决资金困难要堵邪门, 开正路。讲话提出了解决资金紧张的八条措施, 并决定中央银行贷给苏、浙、皖三省专业银行50亿元, 由它们有重点地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朱镕基同志随后从8月初到11月末, 先后到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研究, 并主持召开了八次资金调度会议, 研究掌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银根松紧的程度, 具体调整贷款规模, 解决各地流动资金紧张问题。

(五) 根据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央决定从1994年开始加快进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一系列改革。针对原有税制税目繁多、征管混乱、企业难以公平竞争的弊端, 1994年全面实施了以公平税负和简化税制为核心的重大税制改革, 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 营业税、消费税为辅的流转税体系, 并对所得税进行了归并整合。这一改革为分税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分税制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制度。分税制改革是财政体制的重大改革, 也是难度很大的一项改革。为顺利实施分税制改革, 1993年三、四季度, 朱镕基同志率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到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与地方负责同志交换意见。广东省在此前实行财政包干体制时地方财政留成比例较大, 因而对实行分税制有很大顾虑。1993年9月12日至16日, 朱镕基同志在广东省就实行分税制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并与广东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座谈, 深入交换意见。他在广东调研时指出:“目前中央财政十分困难, 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如果不适当地集中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中央财力, 日子就过不下去, 最终全国都要受害, 都搞不下去。”“必须按照国际惯例, 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财税改革。”他回到北京后, 致信江泽民、李鹏同志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汇报了与海南、广东两省负责同志商谈的情况, 反映广东省希望中央在税收返还基数年、企业减免税的处理等问题上给予照顾。为减少新体制出台的阻力, 顺利推行分税制改革, 朱镕基同志建议对这些作出让步, 并提出了妥善解决的方案。由于这样做既坚持改革的原则, 又采取适当让步等灵活办法, 从而化解了矛盾, 为在全国顺利实行分税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制改革,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部分。1993年12月3日, 朱镕基同志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把金融改革作为1994年改革的第一项任务。他指出:“金融改革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把人民银行总行变成真正的中央银行。二是现在专业银行中的政策性业务分离出去, 把专业银行办成商业银行;同时, 另行建立政策性银行。三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1994年8月15日, 朱镕基同志在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行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推动金融改革跨出关键性的一步, 并对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的改革进行具体部署。1994年还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了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朱镕基同志一直关心证券期货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他在肯定证券期货市场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一再强调要防止它脱离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出现过度投机。在1992年8月13日召开的部分省市股票市场试点工作座谈会上, 他强调要加强股票市场的监管工作, 保证股票发行和上市公司的质量。1992年10月, 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随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规章, 初步确立了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1995年12月19日, 朱镕基同志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考察时, 提出了证券期货市场发展“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

(七) 1993年11月, 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突然暴涨。当时粮食库存充足, 粮食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粮价暴涨主要是受到群众对通货膨胀心理预期的影响, 粮食市场有人乘机炒作, 哄抬粮价。粮价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朱镕基同志在12月12日, 就调运和抛售粮食以平抑粮价问题一天之内连续三次作出批示。12月18日, 朱镕基同志正在安徽省作调查研究, 接到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粮食价格的紧急请示, 当即下决心动用国家专储粮, 向市场抛售, 要求国有粮店挂牌降价, 尽快将粮食价格降到合理水平。12月25日, 朱镕基同志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平抑粮油价格、稳定市场供应会议上的讲话中, 进一步作了全面部署, 很快扭转了粮食市场的形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朱镕基同志主管经济工作以后, 始终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稳定粮食生产和供应, 他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上下了很大功夫。《实录》中有多篇文章是围绕这个问题的。1994年5月27日, 朱镕基同志在全国粮食价格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粮食价格和购销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 放而有管、管而不死、购销方便、调度灵活的现代化的粮食市场;不能把放开价格理解为放开不管。1995年2月27日, 他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 也可以说是它的灵魂, 就是粮食的定价要符合价值规律。”“定购粮的定价原则有三条:一是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要有利于缩小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 三是要让城市人民能够承受得了。”实行粮食价格和购销体制改革后, 粮食形势好转, 产量连创新高, 1996年突破了1万亿斤大关。1997年1月13日, 他在《粮食丰收之后怎么办》的讲话中强调, 要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价粮, 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朱镕基同志根据在安徽等地的调查研究, 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概括为“三项政策, 一项改革”。1998年6月3日, 他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是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的余粮、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的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这三项政策, 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步伐。”直到2000年3月19日关于“粮食保护价必须高于种粮成本”的批语, 朱镕基同志仍然强调“任何政策措施都不能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0年5月25日, 他在全国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针对1995年以后我国粮食连续五年丰收, 一些地方出现农民卖粮难、市场粮价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减少农业投入等新情况、新问题, 指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主要是中央关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强调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要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

(八)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朱镕基同志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气力。1994年,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这一年11月4日, 朱镕基同志在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 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并强调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 搞好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1995年3月9日, 朱镕基同志在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辽宁省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中强调, 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只在产权上做文章, 并要纠正企业为把银行债务冲掉而假破产的做法, 企业破产拍卖所得要首先用于安置企业职工。1996年3月24日, 朱镕基同志到山东省诸城市考察。他在讲话中肯定诸城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精神, 同时也强调小型国有企业改革不是“一卖就灵”。关于“卖企业”问题, 朱镕基同志在1997年9月26日, 1998年4月25日、6月6日又作了三次批示, 精神都是一致的。

(九) 1997年11月和2002年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两次对金融改革和发展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997年11月18日, 朱镕基同志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分析了当时金融领域隐患和风险不断积累的突出问题, 总结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对深化金融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问题作了全面部署, 宣布国有银行和人民银行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同时布置了清理整顿金融市场的任务。2002年2月5日, 朱镕基同志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根本原因是银行体制陈旧, 经营机制落后, 内部管理松懈。他提出, 要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 具备条件的可以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

(十) 1998年3月17日,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朱镕基同志为国务院总理。新一届政府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此前, 朱镕基同志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调查研究, 提出了改革力度比较大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经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后组织实施。经过改革, 撤销了9个工业部门, 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 机关工作人员减少近50%。3月24日, 朱镕基同志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 对与会人员提出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不能搞特殊化;要恪尽职守, 敢于说真话;要从严治政, 不怕得罪人;要清正廉洁, 惩治腐败;要勤奋学习, 刻苦工作等“五条要求”。并且对与会人员国内考察、出席会议和参加事务性活动提出了“约法三章”。1999年3月5日, 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十一) 1998年上半年, 正在蔓延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逐渐加大。中央果断地把宏观调控重点从治理通货膨胀转向扩大内需和抑制通货紧缩趋势, 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转向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扩大内需的方针, 并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发1000亿元财政债券, 相应增加银行贷款, 用作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1999年3月以后,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外贸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下降, 消费需求不振,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 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和通货紧缩的趋势。1999年7月15日, 朱镕基同志在《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制止经济增长下滑趋势》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力度, 重点是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增加社会需求, 还要努力扩大出口, 积极利用外资;同时, 加快结构调整, 稳步推进改革, 确保社会稳定, 扭转通货紧缩的趋势,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1998年到2002年,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共发行长期国债6600亿元, 带动银行配套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形成了3.28万亿元的投资规模, 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 使水利、交通、通信等建设显著加强, 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也多渠道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 扩大了消费需求, 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对此, 朱镕基同志在2002年12月25日接见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中作了全面的总结。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货币纷纷大幅度贬值, 对中国出口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1998年5月以后, 中国出口持续负增长, 国外舆论普遍预测人民币将大幅度贬值。1998年6月26日, 朱镕基同志在会见美国财政部部长鲁宾的谈话中明确表示:“无论贬值会给我们带来多大好处, 我们也不能那样做。对别人损害太大, 最后也会损害我们自己。”在随后继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几年间, 中国一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 赢得了亚洲和全球舆论的广泛赞誉。事实也证明, 这个决策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

(十二) 1998年7月至8月, 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 九江长江大堤溃决。朱镕基同志多次亲临抗洪一线视察并指导防汛工作。8月8日至9日, 朱镕基同志到湖北省直接指挥防汛抗洪工作。他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关于长江抗洪工作的决定精神, 强调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十三) 1998年7月, 针对走私活动猖獗的严峻形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雷厉风行地深入开展反走私斗争。7月15日, 朱镕基同志在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对在全国迅速开展大规模的反走私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作了部署, 强调要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要深化改革, 建立反走私新体制, 组建国家缉私警察队伍, 建立以海关为主, 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联合缉私, 对查获的走私案件由海关统一处理的制度。针对当时一些地方党政军机关和执法、司法部门所办公司和挂靠公司走私问题, 朱镕基同志指出要“着重打击法人走私, 特别是要打击那些有特殊背景的法人走私”, “党政机关和军队、武警部队是吃‘皇粮’的, 绝不能经商办公司”, “各地的党政军机关和执法、司法部门都要坚决清理所办公司及其挂靠公司, 并限期同所办公司和挂靠公司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

(十四) 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是朱镕基同志在新一届政府成立时提出的五项改革中的一项。早在1991年, 朱镕基同志在东北地区调研时, 看到居民住房十分困难, 就提出要研究住房制度改革, 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此后, 他在多次讲话中提出, 要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通过国家、集体、个人一起拿钱, 来解决住房问题。1994年8月4日, 朱镕基同志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就根据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4月2日关于房改政策的谈话和上海市在1990年至1991年搞房改的经验, 强调了城镇住房商品化和建设“安居工程”等政策。同时, 他指出实行住房商品化要有一个过程, 要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 要让老百姓买得起, 要多建普通住宅, 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项目。在三年多的改革实践基础上, 1998年上半年, 朱镕基同志主持制定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于1998年7月3日下发。《通知》指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 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 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同时提出, 要调整住房投资结构, 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 (“安居工程”) , 加快解决城镇住房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新建的经济适用住房出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 按保本微利原则确定。

2002年1月9日, 朱镕基同志主持召开总理办公会议, 研究加强城乡规划管理问题, 针对当时在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浮夸、铺张和不顾实际情况之风, 指出要制止城市建设盲目扩大的势头, 城市建设要先规划后建设, “工作重点要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 像修上下水道、解决城市交通等。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是重点, 不是去盖那些高楼大厦”。2003年2月1日, 他到北京市看望工作在一线的公安民警和公交职工时, 指出改善城市交通“一定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 不要放在发展小汽车上面去”。

(十五)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是新一届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锐减, 加上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国内产能过剩, 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供大于求。这种状况使历史包袱沉重而且经营机制转换又未到位的国有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 大批企业停产或半停产, 上千万职工下岗。针对这种状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用3年左右时间, 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朱镕基同志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大有希望》等讲话中, 对当时国有企业面临困难的原因作了全面分析, 强调在国家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需求的同时, 要坚决制止重复建设,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改善国有企业的宏观经济环境;强调必须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 使企业富余人员能够分流;强调办好企业的关键在领导班子, 不要由行业主管部门管企业, 要通过稽察特派员等制度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监督。朱镕基同志指出:“整个这一套办法, 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搞好国有企业的道路。”1999年7月15日, 朱镕基同志在省、部长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支持国有企业脱困的三项重大措施, 即“债转股”、用国债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企业上市融资。在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和改革目标的同时, 朱镕基同志力推打破国有企业行业垄断的改革, 通过改革政府机构以实现政企分开, 并在电力、电信、石油石化、航空、军工等系统推动分拆重组, 打破这些领域独家垄断的局面, 推动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十六) 建立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 也是一个具有开拓创新性的重大改革任务。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擅自破产、兼并和下岗职工无人管等问题, 1997年1月6日至8日, 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再就业工作会议, 提出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朱镕基同志在到会讲话时指出, 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就没法分离和安置富余人员, 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需要搞再就业工程。1998年3月25日, 朱镕基同志在东北地区就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 对于符合政策的下岗职工, 一定要保障其基本生活。从1998年开始, 为保障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逐步建立了“三条保障线”, 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1月13日, 朱镕基同志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讲话, 要求把“两个确保”落到实处, 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000年5月26日, 朱镕基同志主持召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座谈会, 他在讲话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重点、范围、目标和要求。

(十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历经十多年的曲折历程, 其中与美国的谈判最重要也最艰难。朱镕基同志1999年4月访问美国期间, 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与美国总统克林顿进行了直接谈判, 充分阐明我方的立场和诚意。1999年11月13日和11月15日, 朱镕基同志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关键时刻, 两次会见美国贸易代表团。《实录》收入了他与巴尔舍夫斯基等人的这两次谈话, 生动记录了朱镕基同志亲自与美方进行谈判的具体情节。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 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十八)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一直是朱镕基同志十分重视的问题。2000年3月13日, 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安徽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 在农村实行“费改税”, 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个根本性政策;为慎重行事, 先在安徽省搞试点。农村“费改税”以后, 只要是收费都一律不允许。为避免把收费转移到税负上, 朱镕基同志提出要下大力气抓精简机构、抓转变干部作风, 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

(十九) 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战略部署。2000年1月, 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 朱镕基同志任组长。在2000年1月22日召开的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上的讲话中, 他指出, 今后一个时期, 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力争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已经决定对西部地区实行重点的倾斜政策, 在建设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同时制定了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 先后决定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一批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工程项目。

(二十) 进一步完善财税改革, 是朱镕基同志提出的新一届政府五项改革任务之一。实行分税制改革后, 个人所得税全部划分为地方税, 企业所得税按企业隶属关系分别划归中央或地方收入。这种划分方法, 不利于制止重复建设和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也不利于中央调剂地区之间财力差距。2001年11月27日, 朱镕基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 经过反复考虑, 并经中央同意, 决定企业所得税不再按隶属关系划分, 全部和个人所得税合在一起, 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中央多分享的收入, 全部用于支援西部地区开发。这项改革是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延伸和完善。

(二十一) 朱镕基同志十分重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他多次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问题始终是我们经济工作的生命线”。2001年, 为解决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泛滥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决定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 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调整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将国家新闻出版署调整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将这三个市场监管部门升格为正部级。同时, 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办市场彻底脱钩。2001年7月13日、7月27日和12月13日, 朱镕基同志分别参加这三个部门的干部座谈会, 他在讲话中指出:强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 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大举措。

(二十二) 朱镕基同志十分重视加强审计和舆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作用。1998年12月15日, 他在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时的讲话中指出, 审计部门要站在国家和法律的立场上, 对外公布和报告审计结果, 谁干预就处理谁。2002年1月4日, 他在听取审计署工作汇报后指出, 要建立审计公告制度, 使审计工作发挥效果, 起到威慑作用。为表示对舆论监督的支持, 1998年10月7日, 他专程到中央电视台, 看望了《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工作人员, 并题词:“舆论监督, 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2001年12月6日, 朱镕基同志在新华通讯社总社各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再次强调, 对不良现象要进行揭露, 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也才能使人民群众看到信心。

(二十三) 2003年1月27日, 朱镕基同志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 回顾五年总理任期的工作时说:“这五年, 形势的确很好, 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好, 但是绝不可以盲目地乐观, 然后就浮夸, 就折腾。我们历史上有过这种教训, 形势发展都是有周期的。我们不要走历史的老路, 这就是我留给同志们的一句话。只要在这个问题上不出毛病, 其他问题上就好办了, 就不会形成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不可收拾的问题。”

篇4:品质部风险管理记录

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穿透千年的深远影响,他凝华厚重的思想精髓,这些能否在一部影片中得到真实呈现?这对挑战者们提出了绝对的考验。

2008年夏天,“一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电影”——《孔子》正式开机,随着这部的大片的即将上映,一部紧紧跟随其后的纪录片也渐渐浮出水面。大片值得完全的期待,抛开斥资1.5亿元人民币不谈,我们也好奇大片是如何“炼成”的:接受使命的制作团队有着怎样的能力?那些宏大场面和精彩镜头的背后,究竟要经过怎样的精心筹备和千挑万选?在和《孔子》纪录片导演吕朝一的对话中,真相即将大白。

早在五年前,吕朝一就为电影《无极》拍摄纪录片,也因之与摄影师鲍德熹相识,凭借优秀的记录拍摄获得认可后,在这部鲍德熹任摄影指导的《孔子》里,因为之前的经验积累,大家很自然地继续合作。“我非常愿意拍这些优秀电影的纪录片,因为这些大片的制作班底都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最好范例。”

吕朝一早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作为一个优秀的电影摄影师,他并不执著于拍摄一部纯粹属于自己的纪录片。拍大片的纪录片,就是希望把好的电影的制作方式介绍给观众,介绍给电影同行。吕朝一深信,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部片子,就会有进步或者想法,而不是要拍一个所谓的“自己”的片子。

“其实,这部纪录片,我更想把它做成一个电影(《孔子》)的说明书。”和鲍德熹的再度合作,使他再次深深地被这位摄影大家对影像的控制能力所吸引。从去年10月进剧组至今,鲍德熹的摄影理念无时不刻浮现在他的脑海中,“第一次看他拿测光表,我吓了一大跳。非常简单,他就直接一测,基本数值已经可以算出来了。我们在电影学院的时候,恨不得颠来倒去地测量很多次才敢拍。而鲍老师的眼睛完全就是计算器,就是测光表。”

但这种对眼睛的训练,必须依靠用心和仔细的研究。从初三开始,吕朝一就买了一本学摄影的小薄册子,而这本书,他一直看到了大学。“你必须够用心,才能够用会一样东西。曲艺行讲究‘熏、过、溜’,‘熏’就是熏陶,‘过’就是教你一遍,‘溜’就是你还要自己再去实践,拍纪录片就是个‘熏、过、溜’的过程。”看大师们的拍摄过程,用心体会,就是“熏”。

纪录片的完成依靠两部机器:佳能XL H1S和XL H1A,确保多角度完成拍摄。

因为接受过严格的摄影训练,吕朝一在开拍前总要进行细致的影像测试。而这两款机器在影调的设置上,得到了挑剔的摄影师的称许。“这两款机器在影调的控制上,让用惯了大机器的人很顺手。因为它们具备很多细腻的调节性能,比如色彩的处理,摄像机的色彩编码上任何一个细节都会使它的颜色发生变化,而XL H1S和XL H1A可以通过微调各种参数值,实现3种色彩矩阵、2种Gamma曲线、黑电平延伸、水平方向细节、锐度、降噪、色彩增益、色彩相位和主色彩调整等功能,它的β和拐点非常实用,不需要更多的操作,用这种集中选择就可以做得很好。”

在拍摄之前,吕朝一通常会做几个场景的模式。“如果是一个暗调子的,那我可能要扩展一些暗色调的空间,让它的宽容度更高一些,有时会扩展一些亮度,做了这种场景的模式记录之后,再拍时就很容易地通过选择这些模式,自动进入我想要的拍摄模式。”

有了“左膀右臂”的拍摄机器,再加上制片方给吕朝一准备的400盘磁带,一切就绪之后,摄影助理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发明,把一个薄薄的金属片稍微做了一些改动,固定在摄像机的热靴上面,一个外接麦克就此诞生。

《孔子》里面专门为了拍摄宏大的场面搭了一个绿屏,据吕朝一介绍,这个120米宽,10米左右高的绿屏,全世界只曾经出现在《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中启航的镜头里。同样,《孔子》中的大绿屏也是用40多个集装箱垒起来的。

鲍德熹设计好镜头后,美术指导再把这个镜头做一个实景,在前期的设想中,所有的置景、镜头如何运动,都已经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摄影指导还要为后期片子大量的CG画面把关,这都需要前期的控制和拍摄准备,于是在吕朝一的镜头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对接镜头,一组前期对着绿屏的“想象”式拍摄,对接一组由CG部门后期制作完成的“理想”镜头。“这会非常直观,我们可以看到的拍摄现场和电影最终呈现时的对比,这完全是一个团队每一位的精心制作的结果,包括各种电脑特技合成、服装、道具、美术……电影拍摄的过程本身就是很有戏剧效果。”

电影的拍摄和制作部分本身自然是很重要的,占整个纪录片的70%——80%,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内容,比如对孔子的一些了解和介绍。但主要还是在表现整个电影团队对孔子的精彩诠释。“纪录片每天都在赶制作团队的时间,这需要你对整个流程有清晰的了解。现在拍的是绿屏,但将来合成的背景,需要和CG部门进行沟通,在纪录片里,一定会有一个呼应前期拍摄绿屏的画面补上来,彼此呼应。

当你置身在电影的整个制作过程里,每组不同任务的团队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拍摄题材:导演组、摄影组、CG组、服装组、制片组……从电影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一部影片慢慢地开始形成。“我的纪录片不是描述某个人的生活,而是在说一部电影的传奇,它怎么形成你所看见的电影院上映的风貌的。”

篇5:物业管理品质部报告

六月份品质检查报告

编写部门:

检 查 人:

检查时间:2012年6月26日~6月30日

目录

一、前言…………………………………………………………………………

二、策划方案……………………………………………………………………

三、检查情况综述…………………………………………………………………

(一)现场检查整体情况……………………………………………………………

(二)分组检查情况…………………………………………………………………

1、业务接待、内务组………………………………………………………………

2、秩序维护、工程现场一组………………………………………………………

1)秩序维护部工作方面……………………………………………………

2)工程部方面工作…………………………………………………………

3、保洁、绿化现场二组…………………………………………………………

1)保洁检查问题概述…………………………………………………………

2)老小区楼道保持整洁干净…………………………………………………

3)新小区保洁检查情况………………………………………………………

4)检查中共性问题……………………………………………………………

5)绿化检查概述………………………………………………………………

四、检查分析………………………………………………………………………

(一)本次检查各项目扣分情况…………………………………………………

(二)检查分析与建议……………………………………………………………

五、结束语………………………………………………………………………

2012年6月份品质管理检查报告

一、前言

根据公司2012年管理目标,品质管理要求及品质部6月份检查工作计划,同时为了规范公司管理,提升公司服务质量,由XXX、XXX、XXX、XXX……等10人组成品质检查小组于2012年6月23日至2012年6月28日,从业户接待、现场(保安、保洁、绿化)、工程设备、财务、行政等五个方面工作对下属XX人家……XXX大楼等15个项目的客户服务中心进行了2012年半品质检查。检查方式是以资料核查、现场验证为主,以客观公正为原则,展开了为期4天的检查工作,本次检查整体情况如下:

二、方案的策划

1、本次检查的目的是:规范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2、本次检查的重点是:现场管理、计划完成情况、接待及回访工作。

3、本次检查方式:现场查看、资料验证、随机回访业主、分组记录、集中评审的。

三、检查情况综述:

检查组在各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各组分别对现场的公共设施设备养护情况、保安现场工作情况、环境卫生情况、公告宣传栏等进行了查看、对客户服务中心的日常记录资料情况、文件资料归档情况、以及客户服务中心内务所涉及的二级财务管理、仓库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核对,每项目检

查结束后均与项目负责人就检查中问题现场沟通和确认,同时在本次检查全部结束后,品质部将汇总情况逐一发到各项目,由各项目负责人对自身检查结束予以最终确认,有异议的在规定有效时间内与品质检查组进行核对与沟通,截止2012年7月15日止,在公司大力支持和各项目负责人积极配合下,本次检查工作顺利完成,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略)

四、检查分析

(一)本次检查各项目扣分情况

(略)

(二)检查分析与建议

(略)

五、结束语

此次品质检查涉及到各项目的各项工作,发现的问题也较多,但检查仅仅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服务更加规范,所以各项目负责人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应予以重视,除予以整改外,还有待于加强项目自查和考核,以达到公司的基础服务标准要求。本次检查若有不足之处,请予以谅解!

杭州XXX物业有限公司品质部

篇6:品质部奖惩管理制度

一、编制目的

1.根据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加强质量控制、减少质量损失的要求。公司下发质量奖惩制度加强质量过程控制,并根据部门质量指标分解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本奖罚制度申明:奖罚只是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才是目的。

3.奖惩原则: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鼓励上进,鞭策落后;奖罚公平、公正、公开;合情、合理、合法,以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为主、经济惩罚为辅。

二、适用范围

适用各部门质量管理以及考核的各个环节。

适用于公司各个岗位的全体人员。

三、质量处罚要求

1、公司典型、重大质量问题的定义和考核:

1.1重大质量问题的定义:造成质量损失额300元以上或对公司的月度及年度质量指标影响较大的质量问题。

1.2典型质量问题的定义:公司各部门发生的由于质量意识薄弱或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违反本部或公司相关管理流程而造成的对其他人员有教育意义的质量问题。

1.3公司各部门典型、重大质量问题考核:

根据对公司质量指标影响的大小,各部门出现典型、重大质量问题的,对直接责任人处以100―500元处罚;相关责任检验处以50―200元处罚;班组长及工艺人员处10―50元处罚。另重大质量问题责任人及相关人员按8:2承担废品损失。

2、公司内、外批次性质量问题的考核

2.1批次性质量问题的定义:内部发生的故障数量,整批数量3件以上(不含3件)出现让步、报废或返工返修等质量问题,界定为批次性质量问题。

2.2公司内、外批次性质量问题的考核:

注:内部由加工者发现并上报提出的质量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后果和损失大小,可适当减轻处罚(按原考核额度的50%―100%执行)。

3、其它相关质量问题考核

3.1不合格审理单份数的考核:

对于生产过程中由于质量问题产生的审理单(公司内、外超差代用、返工返修、报废的)按5元/份执行考核(由于技术原因,工艺设计或客户同意加工的审理单除外)。

3.2重复性质量问题的考核:

重复性质量问题的定义:1.对于近期(一个月内)曾经出现的质量问题,经本部通报、警示后,不进行控制或不看通报警示,造成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的.。2.对一年内造成质量损失较大,或该问题多次强调要求加强控制,而在实际生产加工中仍然出现问题的。

对于出现重复性质量问题的,除按照相关制度考核承担废品损失外,另外根据质量损失情况给予责任人200―500元考核,责任检验给予100―300元考核,班组长、部门主管及相关工艺给予50元/批次考核,质量工程师给予20元/批次考核。

3.3顾客抱怨问题考核:

对于出现顾客抱怨的质量问题,不论情节严重,除按照相关质量制度承担所有废品损失外,均对相关责任人给予300―500元处罚,如果为重点用户产品如:重点客户、外贸、航天用户,因对刀件问题以及批次性质量问题影响公司声誉的,则对直接责任人给予500―800元处罚,造成批次性问题的,相关检验、质量工程师、工艺人员、班组长及部门主管均要承担质量管理处罚。给予50―100元处罚。

3.4内部审核发现问题的考核:

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公司文审及内部审核发现问题的,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对主要责任人处罚50―200元,对相关责任人按10―30元/项处罚。非管理问题只处罚直接责任人。

3.5工艺纪律检查情况考核:

3.5.1质量工程师每周工艺纪律检查次数不得少于2次/周,工艺组及检验组每周工艺纪律检查次数不得少于5次/周,不足次数的按相关绩效考核执行。

3.5.2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把工艺纪律问题分为四大类,工艺纪律检查问题分为一般项、重要项、关键项、重大项四大项,一般项考核为10―20元/次;重要项考核为20―50元/次;关键项考核为50―300元/次;重大项直接内部下岗学习15天到1个月。违反工艺纪律造成后果的,按照2.2条款执行。工艺组或检验组工艺纪律检查中发现违反工艺纪律的对主管该班组的班组长处以5―10元/次处罚。质量工程师检查工艺纪律发现问题的,对责任人进行双倍处罚。一个月内多次检查,没有出现过违反工艺纪律的情况,对负责所在班组的班组长奖励50―100元。

3.6、对刀件问题考核:

3.6.1现场检查违反公司内部对刀件管理制度的,对相关责任人按工艺纪律问题进行考核。

3.6.2对公司内部由后工序加工人员发现的过漏加工、错加工以及对刀件、料头等按照每件10元考核相关责任人,同等奖励发现者。

3.6.3对交付客户后发现的过漏加工、错加工及对刀件、料头等所有不合格零件按照每件20元/件考核相关责任人,考核金额不超过300元;重点客户或客户强调控制的产品给予50元/件考核,考核金额不超过500元。多次强调不进行控制的重复性问题加倍处罚。造成客户抱怨的按3.3相关条款执行。

3.7、原材料管理问题考核:

3.7.1公司内部检查发现库房保管员、调度员和生产现场违反《原材料管理制度》要求的按照每项20元/项考核相关责任人。造成后果的,直接按照错混料处罚责任人200―500元/项,同时承担废品损失。

3.7.2不按照,《原材料管理制度》要求,对发放、接收材料进行确认,造成质量问题,或质量问题无法追溯的,根据就近发现就近处理的原则,按照相关条款对责任人进行考核。

3.7.3材料库材料或牌号发错,加工者不按要求对材料进行确认,造成零件超差或报废,将对加工者、材料库人员、首件检验的检验员各进行50元/次考核;同时材料损失由材料库承担。

3.8、工艺技术问题考核:

3.8.1工艺编制问题考核

注:

1.造成零件批次性质量问题的对责任编制者进行100元/次考核,对校对进行50元/次考核。

2.工艺文件实行谁编制谁负责的原则,对工艺文件错误的更改、工艺文件问题的完善等问题,统一由编制者负责完善。对造成质量问题的按相关制度进行考核。

3.8.2工艺文件

工艺文件每丢失一份,按50元/份进行处罚,同时必须2日内写出事件经过。对造成工艺文件模糊不清、丢失少页、路线卡残缺不全的责任人,给予10―100元处罚。

3.8.3工艺更改

对处理工艺更改过程没有按照《工艺更改处理制度》执行的,质量部检查发现的给予20元/次考核。公司检查发现的给予50元/次考核,由于没有及时更改造成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的,按照1.3、2.2、3.8.1等相关条款处理。

3.8.4工艺更改及数控程序更改监督由工艺室组长负责监督,并把检查情况报质量部统一出检查通报,检查周期为2次/周,由质量工程师检查发现问题的将根据问题影响按10―20元/项考核工艺组长。

3.9、其他特殊情况的考核:

3.9.1质量不诚信的诸如:私自借换原材料、质量记录不如实填写、质量问题私自处理等,对责任人直接考核200―500元,由此造成质量问题的另按照相关条款处理或内部下岗学习一个月。

3.9.2低级错误考核:

1.低级错误的定义:不执行或违反公司管理制度、不看图纸、错混料问题、不查看工艺、看错图纸、看错卡尺、分中错误、坐标输入错误、不用工装量具随意加工等造成严重质量问题的。

2.低级错误问题的考核:对于出现低级错误造成质量问题的,对责任人给予200―500元考核,其它相关责任人给予100―300元考核,情节严重或多次(2次及2次以上)发生低级错误问题的给予调岗、内部下岗、或提交厂办处理。

四、质量奖励部分:

4.1一次提交合格率=不合格批数/提交零件总批数(其中不合格批数是指:超差代用、返工返修、报废、超出试切件数量报废及补料产生审理单数)

个人一次提交合格率完成指标≥90%的,本部每月按加工者给予计件工资5%的质量奖励。

注:个人工时未达到公司最低标准400个工时的,不参与奖励。

4.2预防成批和重大质量事故奖

各部门岗位人员发现技术文件错误或其它问题的,避免重大质量事故(避免200元以上的损失)发生的,予以一次性奖励200―500元。

4.3质量改进奖

对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存在质量隐患的或对生产工艺过程、工艺难点、关键工序、提出合理化建议,被正式采纳的,根据效益大小给予20―200元的奖励,对于重大的改进项目如:加工工艺或流程制度改进,经本部验证效果比较明显的最高给予200―800元奖励。

4.4现场问题奖

4.4.1现场工艺技术问题奖

对指导生产现场生产加工的工艺,发现工艺方案不合理或尺寸标注、量具错误、图纸错误、原材料错误、工装错误、刀具装夹错误等,不会造成零件报废的,对提出人一次性给予10―30元/次的奖励,并对责任人同等处罚;可能会造成零件报废的,对提出人一次性给予50―100元的奖励,并对责任人同等处罚。

4.4.2质量记录填写问题

对零件检验记录表填写不全、填写错误等问题,根据问题造成的影响,对发现者按10―20元/次进行奖励,同等处罚责任人,检验承担监督职责,当月无质量记录填写问题的,奖励检验人员各20元。

4.5班组质量之星奖

每月质量工程师对班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对评比得分最高的授予质量之星,班组长给予200元奖励,班组成员给予50元/人奖励。对评比最差的班组,组长扣发当月组长津贴,班组成员取消5%的质量奖励。

五、各类问题的反馈与闭环:

5.1对现场反馈工艺方面的问题,由质量工程师把问题反馈单发放到工艺组长处,工艺组长负责安排工艺员对问题进行整改,并负责填写归零验证依据。此过程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每拖期一天罚款10元。

5.2其它问题由质量工程师将反馈单转到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处,各负责人负责问题的归零整改,并按照表格填写归零验证依据。此过程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每拖期1天罚款10元。

5.3根据公司‘精益求精,造精品机械;追求卓越床一流品牌’。的质量方针,以及工序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0%,产品出厂合格率100%,顾客满意率90%以上的质量目标。由质量部按照此制度对各个部门及人员进行考核,以实现公司整体质量的提升。

六、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质量部。

6.1本制度自xx年xx月xx日起执行,原规定同时作废。

6.2所有质量奖罚制度中出现的质量奖励、处罚,由质量部出具依据,奖励以现金和工资发放的形式,罚款在本月工资中扣除。

上一篇:写我溜冰的作文下一篇:给朋友的大暑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