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原则与方法

2024-08-26

高校教学原则与方法(共6篇)

篇1:高校教学原则与方法

专题六

高校教学原则与方法

2011级 高教 吴冬梅

概念

原则与方法

原则: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要求)

方法: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由教学原则指导)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高校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规律和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在总结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的特点而制定的,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高校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

第一节 高校教学原则

一、高校教学原则的内涵与制定依据

(一)内涵:是根据教育规律和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在总结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的特点而制定的,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二)制定依据(三个基本参照:社会要求、科学理论、经验总结 121潘)

1、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来剖析教学理论、分析教学实践,使教学原则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

2、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原则是将理论形态的规律转化成对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是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对教学工作的概括和总结。

3、先进的教学经验

 继承和发扬古代的教学原则中的合理部分,借鉴国外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吸取有益的东西,丰富和补充教学原则体系。

 综合运用当代国内外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吸取其长处。

 认真分析当今世界各国教学实际发展动向,总结优秀的教师教学经验。

4、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学生个人的需要)教学原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目的的统一,它必须反映社会对教育的一定要求,服务于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5、高等学校的特点

区别于一般的教育原则。高校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如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二、高校教学原则体系(P210-213薛)高校教学原则是教学原则的一个下位概念,它具有一般教学原则的特点,所以说中小学教学原则中也有同样适用于高校的教学原则。(内涵的发展与变化)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1、内涵: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先进性,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武装学生,又要把马克思主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实施要求:

(1)教师努力钻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2)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起到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内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是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2、实施要求:

(1)要加强理论的教学,把理论知识教透教活

(2)为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机会和园地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薛、杨)

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潘132)

1、内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实施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2)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严格要求

(3)运用启发式教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1、内涵:是指教学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共同特性,坚持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实施要求:

(1)了解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2)根据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教育目的社会需要)

(五)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

(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 128潘 杨,角度)

1、内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能力,通过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独立的学习更多知识。

2、实施要求:

(1)重视基础学科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

(2)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能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1、内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2001年 薛(指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进部分科研工作,这既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问题与科研能力的手段,也是促进教学内容随学科发展而不断更新的重要保证。——杨德广169)

2、实施要求:

(1)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3)使学生掌握有关科学研究的信息,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训练(潘)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知识)系统性与(认识的)循序渐进规律相统一的原则(潘懋元 王伟廉杨德广)

1、内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把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结合起来,是教学既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又能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2、实施要求:

(1)处理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课程之间的关系,使之既成系统又成有一定弹性

(2)根据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进行教学

(3)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高骛远、不求甚解的心理倾向,树立认真踏实的学风(杨169‘142潘’)

㈧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原则(潘,王志端)

高等教育=专业性的教育(“T”型人才)

“—”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两者的结合,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这类集深与博于一身的人才。

1、内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还强调知识能力基础的宽厚与广博。

2、实施要求:

(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2)了解本门课程在课程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已达到培养专门人才最佳知识能力结构的目的(3)对学生进行专业目的性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小结:以上各教学原则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各项原则,发挥原则的整体作用,以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把教学工作推向前进。

三、反思

教学原则是个历史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教学实践经验日益丰富,会不断地发展变化。

教学原则要在具体的教学案例(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分析加深理解,提出的原则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适性,在实践中贯彻的如何,受哪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何改善还有待深究。

第二节 高校教学方法

一、高校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一)涵义:是指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二)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大学教学方法既具有一般教学方法的共性,又具有体现大学教学特点的个性。”

1、教学方法的一般特点

实践性 耦合性 多样性 整体性 继承性 发展性

2、高校教学的特点 教学任务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3、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湖南大学 姚利民):(1)以启发式为主,避免单纯的讲授法;(2)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3)选用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和研究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4)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相互渗透、结合和高度一致

(5)教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相一致,科学方法体现在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中,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科专业的科学方法。

二、高校教学方法的类型及选用

(一)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

1.按时间先后分为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方法、调查法)和新型的教学方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潘 叶P217-236)2.按照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相统一分为课堂教学法、自学与自学指导法、现场教学的方法、科研训练法(薛,P215,潘)

PS:“高校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是融合在一起的,某种教学形式也就是相应的教学方法,高等教育学不可能也不必要像普通教育学那样,把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分开阐述。”

3.按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分为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师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

张文静

4.按照教学工作任务分为传授知识的方法,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巩固知识、技能的方法,检查知识、技能的方法(教学方法还是高校教学方法)5.按照获取知识的途径分为口授法、实践法、直观法

6.按照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序和水平分为认知法、复现法、探讨研究法

国外

“现代教学论中暂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法” 1.桑代克9种教学方法 2.拉斯卡

3.巴班斯基三类

4.佐藤正夫三种基本类型

(二)具体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自学与自学指导法:包括读书指导法、复习、课外作业、辅导等 现场教学的方法:包括参观法、调查法、实习法等 科研训练法:包括平时的科研训练、论文与设计等

我国高校越来越提倡讨论法、研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与工作接轨教学法等

1、案例教学法

⑴ 内涵: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也是考察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的方法。⑵ 内容

步骤

236叶)

案例的编选——组织案例讨论——案例评价

首先,教师精心准备和提供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如美哈佛大学每年要投入大批的教师来编写案例;

其次,教师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独立做好准备,然后再进行讨论;

最后,教师指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和提高性的教授。

评价 优点:

1.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学相长,师生各得益彰 缺点: 1.传授知识上缺乏系统性

2.案例自身有局限性 3.案例教学复杂、耗时 学导式教学法

⑴ 涵义: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过程。

-----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方法,由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等几个环节组成,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引导下,自主研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做实验、搞设计,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⑵ 内容: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是:自学(预习、阅读、感知--听报告或看演示,尝试练习,发现难点)--→解疑(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精讲(教师提示重点,做示范或演示)--→-演练(作业练习、实验操作、小结反思;教师检查评改)。这四个环节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和综合的过程。⑶ 评价 优点:

第一,增加了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掌握了自学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形成了自学习惯。第三,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第四,对学习态度和性格产生了影响。缺点:缺乏系统性,费时

3、研究性学习方法72条

⑴ 涵义:是指教育者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⑵ 内容:

① 选择研究的课题或对象 ② 制定方案,实施研究 ③ 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④ 总结评价 ⑶ 评价 优点:

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刺激教师的教学模式的改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 1 难以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2 教师和学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

教学方法的分类系统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的分类是以 功能的不同为主要依据,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从一定的功能需要出发选择相应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立教学方法的分类系统本身就是为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服务的。

(三)选择依据(薛P215)选择与运用(潘 232)1.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方法总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不同的目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2.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在文、理科之间,文理科内部各分支学科之间,以及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在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显著的差距,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相适应。化学实验法,数学练习法等。3.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确定一样,要受学生发展水平的制约。只有采取了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所具备的条件

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实际经验、对教学内容的准备以及教师的个性品质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5.教学环境、教学时间和教学技术

教学所具备的物质条件,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效率效果。6.教学方法的类型和功能

不同的教学方法功能和局限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性优势,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高校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

(一)高校教学方法现状

1、总体特征

教学方法不被重视,教学方法改革难以突破,教学方法问题严重。“最高的专业奖励是与学术成就出版成果而不是与教学业绩挂钩”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关于高校教学方法的其他研究,如研究了不同科类高校、不同层次高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方法等,研究了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优势、缺点、采用策略, 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对高校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质量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现有研究从整体看,对教学方法改进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比较少,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少,因而教学方法研究进展缓慢,教学方法改革突破难,有必要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方法的研究。

2、具体问题

⑴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多,忽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⑵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运用单一的讲授法多,而运用多种有利于大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少 ⑶在课堂讲授中,注入式多,启发式少,讨论式少,学生参与度低 ⑷注重集体教学方式,忽视个别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进行因材施教 ⑸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有机结合

(二)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1、改革动因

⑴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变化

⑵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⑶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教学时间和内容矛盾越来越尖锐,要求提高效率,要求改变低效率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

⑷教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运用,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增加,促使教学方法与之适应

⑸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改革阻力

⑴ 教育思想观念

⑵ 制度与管理

⑶ 教师(教学主客体能力不足,与时俱进的适应性差)⑷ 学生

⑸ 高校扩招(投入欠缺,精力不足)

3、对策

从目前来看,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第一、教育方法的功能定位上,由教给知识向教会学习转变 第二、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推行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第三、教学方法结构上,由讲授为主转向以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与研究为主

具体对策:

⑴ 是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坚持主体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研究能力;⑵ 是废止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提倡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方法;

⑶ 是实行师生互动,课内外结合,集中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结合;⑷ 是理论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

⑸ 是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来选择与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多种教学方法所构成的方法体系的综合整体功能;

⑹ 是把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统一起来,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法时,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应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把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将教法与学法进行统一设计和安排,使学生获得与教法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⑺ 是全面培训教师队伍,通过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的学术水平来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

⑻ 是积极改革教学制度与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与教学方法改革相适应的教学制度与管理体制。

篇2:高校教学原则与方法

目前高校辅导员除了具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外,还承担着大量的班级事务性管理工作。面对繁杂的班级事务,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是辅导员需要探讨的课题。本文对管理班级事务性工作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高校辅导员是班级事务管理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往往被形容为“千条线一根针”,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级的管理工作和辅导咨询等工作,还要应对校院系各种各样的临时琐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到辅导员这里汇总、分流,令辅导员感到千头万绪、应接不暇。面对这些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地对班级事务实施管理,是辅导员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班级事务的原则

辅导员在管理班级事务时,一定要清楚班级事务管理的目的,帮助学生去完成大学阶段必然会经历的事情,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做该做的事情。

1 根据辅导员在不同性质的班级工作事务中的角色,进行不同的定位

当协助校院系完成各类任务的时候,辅导员应该是服务人员的角色,做好服务工作和桥梁沟通工作;当辅导员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大学事务的时候,辅导员是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是领导者,甚至是一个不容反驳的指挥官;当辅导员辅导学生组织开展特色活动的时候,辅导员只是起到辅导和咨询的作用,学生是真正的主角。

2 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时,一定要做到规范、有序,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

当然要遵守学校的总体要求,遵循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同时也要认真思考,融合进个人对班级的期望理念,成为班级工作的灵魂。

3 培养班级优良的风格、习惯,让班级事务管理顺利起来班级日常事务繁多,辅导员需要做好应对不同工作的准备,更要为自己班级的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使各项事务工作完成得更加顺利,也令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⑴ 培养班级积极进取的好习惯

人在20 岁之前是养成习惯的时期,而20 岁之后是在按照习惯行事,班级也是如此。所以在班级形成之初,就让它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工作开始之前先进行计划,班级制度的制定和严守,良好的宿舍风气,每位同学都看重学业,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意识,力争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远离恶习,学会独立,尊重师长等。

(2)培养班级积极进取的学风

军队中的士气很重要,班级里风气很重要。如果班级形成了积极进取的班风,那么当院系要举办文体活动的时候,大家都会踊跃报名,积极表现自己的才艺,努力争取最佳成绩为班级赢得荣誉。当然在其他活动中也是如此。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会使每个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走,班级的合力会更大,各项任务也会更容易完成。

(3)培养班级的“性格”,控制班级的情绪

明事理的人更受欢迎,他们更有大局观,更加容易合作,更懂得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班级平和的“性格”,会更有效地避免滋事闹事,避免偏激行为,甚至是危机事件的发生。

另外,在一个比较宽松温和的环境中,学生抑郁的机率也会变小。

(4)让班级成为雷厉风行的实践主体

任务紧急时要抓紧完成,机会降临时要及时把握,灵感到来时要尽快落实,让班级成为雷厉风行的实践主体,而不仅是美好蓝图的设计师。

大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进入社会的必要准备。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增进同其他班级、院系学生的交往,学习他人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激发创新火花。懂得如何做人和如何处世的学生,更会成为班级日常工作的润滑剂和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二班级事务分类及不同类型班级事务的管理

与辅导员的三种不同角色对应的是班级三类不同的事务,协助校、院、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指导大学生完成大学阶段的各项事务,以及辅导大学生开展适合自己班级特点的各项活动。

1 辅导员协助校院系完成各类任务

校院系有大量工作需要在辅导员的协助之下完成。主要包括日常教务管理、学习管理、参与校院系各种文体活动、参与院系党团工作的统筹、配合校院系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等。在进行这类工作的管理时,辅导员主要起到协助和桥梁的作用。帮助校院系去管理班级学生,处理相关事务,是事务的代理人而不是策划者。

(1)日常教务工作

日常教务工作不一定需要辅导员亲力亲为,但一定要将桥梁和协助作用发挥好。主要包括学籍注册、选课、成绩管理、补考等工作。日常教务工作本来应该由学校教务人员、任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是学生的主业,教学管理是班级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面对这类工作,辅导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提高工作的主动性,掌握教学活动安排的时间,加强同教务员、任课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委员及其他班干部的作用。

(2)学习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班级学风建设、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等。这类工作本应该由指导老师完成,但由于指导老师对学校活动了解较少,而且能为班级管理付出的时间也比较少,所以实际上很多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都落到了辅导员的肩上。辅导员不应该计较分工问题,要遵循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协助其完成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

(3)参与学校各项文体活动

学校为活跃校园气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发挥学生各方面才能,会组织“新生杯”各项比赛、运动会、大学生第二课堂、周末文化广场等文体活动。辅导员根据相关活动要求及时通知学生并认真组织所带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同时,还要注意鼓舞学生的士气,树立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并借机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4)安全教育与稳定工作

稳定工作主要是围绕贫困生、新生、毕业生开展的各项工作,包括节假日安全教育和关怀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等。稳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

2 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必经的大学事务工作

这类事务主要包括学生在大学时的必经事务,如新生入学报到、新生军训工作、“奖勤助贷补”工作、毕业生文明离校、班级制度建设和团支部建设等。在这类事务中,辅导员既不是协助者的角色,也不是辅导者的角色,而是活动的直接负责人。整个活动是在辅导员的直接带领下完成,并确保事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3 辅导学生开展各项班级活动

辅导学生完成的班级事务,主要包括宿舍文化建设、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班级文体活动等。在这类事务中,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和参与的主体都是学生,而辅导员只是活动过程中的辅导者,为活动提出建议和接受咨询,要避免直接指挥。

(1)宿舍文明建设

宿舍文明虽然是大事,但是宿舍里的事情,还是要更多地依靠宿舍长和同学们自己来协调比较好。当宿舍出现问题的时候,辅导员要当好公正的裁判进行必要的教育。

(2)各类实践活动

在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也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学生本身对实践活动也有更高的诉求。辅导员一方面要做好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辅导,同时也要帮助同学了解多种实践渠道。如寒暑假社会实践、同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兼职活动等。

(3)班级文体活动

开展班级文体活动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辅导员要提醒班委有计划地安排班级文体活动,并向班委讲清活动的目的,协助班委号召同学参与。辅导班委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具体的统筹及活动的安排交由班委完成即可。

三提升班级事务管理的有效性

1 正确的做事顺序

班级事务管理的目标是完成任务,而不是迎合辅导员或班委的`兴趣爱好。所以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工作顺序,而不是先完成本人喜好、最熟悉或者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事务。

辅导员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对每天所要处理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类, 今天可以完成的工作和今天必须完成的紧迫工作,不要拖到明天完成。如果某一阶段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那就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进度表,保证各项工作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

2 留出足够的时间处理虽不紧迫但却更重要的事务

辅导员和班委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很多,有些事务性工作虽然不紧迫,但却很重要。为使班级管理更加有效,辅导员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为班级工作进行长远谋划,不能一直处在应急状态。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班级工作的方向、班级队伍的建设等重要事务进行整体规划,不要孤立地去处理一件件事情。

3 做一个清醒的管理者

辅导员要清楚自己工作的目标和工作对象。一个班级要有整体的管理目标,一项具体的事务也不例外,否则辅导员就只是在处理事情,而不是在管理。为每项活动作出更详细的计划,计划中不仅包含活动预期效果,还包含活动整体环节,活动总负责人以及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活动预期进度,活动预算,活动当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等。做计划的过程是对事务进行可行性分析的过程,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理出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使后续的工作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总之,大学班级事务管理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辅导员不仅要有慧眼识人、善于发现人才的能力,还要有知人善用、不拘一格培养使用人才的良策,造就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激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将班级管理纳入到班级队伍建设的全过程。高校辅导员在确保自己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并不断总结交流经验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借鉴国际名企当中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来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打造一支高绩效、高素质的班级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杨丽梅. 高校辅导员与班级管理[J].网络财富, (11).

篇3:高校教学原则与方法

高校辅导员是班级事务管理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是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往往被形容为“千条线一根针”, 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班级的管理工作和辅导咨询等工作, 还要应对校院系各种各样的临时琐事,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到辅导员这里汇总、分流, 令辅导员感到千头万绪、应接不暇。面对这些工作, 做到有条不紊地对班级事务实施管理, 是辅导员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班级事务的原则

辅导员在管理班级事务时, 一定要清楚班级事务管理的目的, 帮助学生去完成大学阶段必然会经历的事情, 用有针对性的方法, 做该做的事情。

1根据辅导员在不同性质的班级工作事务中的角色, 进行不同的定位

当协助校院系完成各类任务的时候, 辅导员应该是服务人员的角色, 做好服务工作和桥梁沟通工作;当辅导员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大学事务的时候, 辅导员是活动的主要负责人, 是领导者, 甚至是一个不容反驳的指挥官;当辅导员辅导学生组织开展特色活动的时候, 辅导员只是起到辅导和咨询的作用, 学生是真正的主角。

2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时, 一定要做到规范、有序, 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

当然要遵守学校的总体要求, 遵循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 同时也要认真思考, 融合进个人对班级的期望理念, 成为班级工作的灵魂。

3培养班级优良的风格、习惯, 让班级事务管理顺利起来

班级日常事务繁多, 辅导员需要做好应对不同工作的准备, 更要为自己班级的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使各项事务工作完成得更加顺利, 也令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⑴培养班级积极进取的好习惯

人在20岁之前是养成习惯的时期, 而20岁之后是在按照习惯行事, 班级也是如此。所以在班级形成之初, 就让它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 工作开始之前先进行计划, 班级制度的制定和严守, 良好的宿舍风气, 每位同学都看重学业, 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意识, 力争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远离恶习, 学会独立, 尊重师长等。

(2) 培养班级积极进取的学风

军队中的士气很重要, 班级里风气很重要。如果班级形成了积极进取的班风, 那么当院系要举办文体活动的时候, 大家都会踊跃报名, 积极表现自己的才艺, 努力争取最佳成绩为班级赢得荣誉。当然在其他活动中也是如此。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会使每个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走, 班级的合力会更大, 各项任务也会更容易完成。

(3) 培养班级的“性格”, 控制班级的情绪

明事理的人更受欢迎, 他们更有大局观, 更加容易合作, 更懂得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班级平和的“性格”, 会更有效地避免滋事闹事, 避免偏激行为, 甚至是危机事件的发生。另外, 在一个比较宽松温和的环境中, 学生抑郁的机率也会变小。

(4) 让班级成为雷厉风行的实践主体

任务紧急时要抓紧完成, 机会降临时要及时把握, 灵感到来时要尽快落实, 让班级成为雷厉风行的实践主体, 而不仅是美好蓝图的设计师。

大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 更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进入社会的必要准备。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增进同其他班级、院系学生的交往, 学习他人经验, 弥补自身不足, 激发创新火花。懂得如何做人和如何处世的学生, 更会成为班级日常工作的润滑剂和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二班级事务分类及不同类型班级事务的管理

与辅导员的三种不同角色对应的是班级三类不同的事务, 协助校、院、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指导大学生完成大学阶段的各项事务, 以及辅导大学生开展适合自己班级特点的各项活动。

1辅导员协助校院系完成各类任务

校院系有大量工作需要在辅导员的协助之下完成。主要包括日常教务管理、学习管理、参与校院系各种文体活动、参与院系党团工作的统筹、配合校院系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等。在进行这类工作的管理时, 辅导员主要起到协助和桥梁的作用。帮助校院系去管理班级学生, 处理相关事务, 是事务的代理人而不是策划者。

(1) 日常教务工作

日常教务工作不一定需要辅导员亲力亲为, 但一定要将桥梁和协助作用发挥好。主要包括学籍注册、选课、成绩管理、补考等工作。日常教务工作本来应该由学校教务人员、任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是学生的主业, 教学管理是班级日常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面对这类工作, 辅导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掌握教学活动安排的时间, 加强同教务员、任课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委员及其他班干部的作用。

(2) 学习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班级学风建设、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等。这类工作本应该由指导老师完成, 但由于指导老师对学校活动了解较少, 而且能为班级管理付出的时间也比较少, 所以实际上很多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都落到了辅导员的肩上。辅导员不应该计较分工问题, 要遵循为学生负责的原则, 协助其完成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

(3) 参与学校各项文体活动

学校为活跃校园气氛,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发挥学生各方面才能, 会组织“新生杯”各项比赛、运动会、大学生第二课堂、周末文化广场等文体活动。辅导员根据相关活动要求及时通知学生并认真组织所带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同时, 还要注意鼓舞学生的士气, 树立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并借机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4) 安全教育与稳定工作

稳定工作主要是围绕贫困生、新生、毕业生开展的各项工作, 包括节假日安全教育和关怀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等。稳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

2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必经的大学事务工作

这类事务主要包括学生在大学时的必经事务, 如新生入学报到、新生军训工作、“奖勤助贷补”工作、毕业生文明离校、班级制度建设和团支部建设等。在这类事务中, 辅导员既不是协助者的角色, 也不是辅导者的角色, 而是活动的直接负责人。整个活动是在辅导员的直接带领下完成, 并确保事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3辅导学生开展各项班级活动

辅导学生完成的班级事务, 主要包括宿舍文化建设、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班级文体活动等。在这类事务中, 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和参与的主体都是学生, 而辅导员只是活动过程中的辅导者, 为活动提出建议和接受咨询, 要避免直接指挥。

(1) 宿舍文明建设

宿舍文明虽然是大事, 但是宿舍里的事情, 还是要更多地依靠宿舍长和同学们自己来协调比较好。当宿舍出现问题的时候, 辅导员要当好公正的裁判进行必要的教育。

(2) 各类实践活动

在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也更加重视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 学生本身对实践活动也有更高的诉求。辅导员一方面要做好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辅导, 同时也要帮助同学了解多种实践渠道。如寒暑假社会实践、同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兼职活动等。

(3) 班级文体活动

开展班级文体活动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辅导员要提醒班委有计划地安排班级文体活动, 并向班委讲清活动的目的, 协助班委号召同学参与。辅导班委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具体的统筹及活动的安排交由班委完成即可。

三提升班级事务管理的有效性

1正确的做事顺序

班级事务管理的目标是完成任务, 而不是迎合辅导员或班委的兴趣爱好。所以在工作过程中, 一定要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工作顺序, 而不是先完成本人喜好、最熟悉或者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事务。

辅导员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 对每天所要处理的工作任务进行分类, 今天可以完成的工作和今天必须完成的紧迫工作, 不要拖到明天完成。如果某一阶段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 那就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进度表, 保证各项工作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

2留出足够的时间处理虽不紧迫但却更重要的事务

辅导员和班委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很多, 有些事务性工作虽然不紧迫, 但却很重要。为使班级管理更加有效, 辅导员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为班级工作进行长远谋划, 不能一直处在应急状态。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班级工作的方向、班级队伍的建设等重要事务进行整体规划, 不要孤立地去处理一件件事情。

3做一个清醒的管理者

辅导员要清楚自己工作的目标和工作对象。一个班级要有整体的管理目标, 一项具体的事务也不例外, 否则辅导员就只是在处理事情, 而不是在管理。为每项活动作出更详细的计划, 计划中不仅包含活动预期效果, 还包含活动整体环节, 活动总负责人以及各个环节的负责人, 活动预期进度, 活动预算, 活动当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等。做计划的过程是对事务进行可行性分析的过程, 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理出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 使后续的工作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总之, 大学班级事务管理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学习成绩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辅导员不仅要有慧眼识人、善于发现人才的能力, 还要有知人善用、不拘一格培养使用人才的良策, 造就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 激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将班级管理纳入到班级队伍建设的全过程。高校辅导员在确保自己思想政治素质过硬, 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并不断总结交流经验的同时, 更应该学习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 借鉴国际名企当中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来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 打造一支高绩效、高素质的班级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杨丽梅.高校辅导员与班级管理[J].网络财富, 2010 (11) .

篇4:高校教学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原则

中国分类号:G40—058. 1

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科技水平乃至综合国力。教育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提高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高等教育领域,评价现已成为一种精致、复杂的组织控制工具和管理手段,避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偏离预设的培养目标,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寻求教育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没有评价的管理是一个开放式的管理系统,无反馈机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不科学、不健全的管理。同时评价亦被视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开放性的组织学习活动,通过系统地、经常性地运用评价手段进行学习,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价值。如何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原则及方法作初浅探讨,以期对相关工作有所启示。

一、教学质量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是对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根本保证。教学质量评价原则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概括和界定。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大学精神的理解和功能的认识不同,赋予大学的使命不同,因而对大学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也不同,教学质量评价原则具有历史演进性,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

(1)复合性原则。按照知识传授、思想引导、能力培养、性情陶冶、心理调适等复合性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

(2)内涵性原则。内涵性是指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等,形式性是外在表现,评价大学教学质量时更应强调其内涵性。

(3)个性化原则。教学质量评价应体现灵活性,以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形成教师教学的特有风格。

(4)学术性原则。教师采用研究和探索性的方式授课,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能力。

(5)民主性原則。包括学术的民主性、教学内容选择的民主性和教学方式的民主性。

(6)创新性原则。教师要摒弃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陈旧思想观念,改革传统落后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7)长远性原则。在评价教学质量时,要看教师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什么基础,特别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起到什么作用[1]。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要真实全面地收集评价信息,不能凭空臆断,要客观公正在地做出评价结论,不掺杂个人感情。

(2)一致性原则。必须对所有的相同评价对象采取同一标准,对所有的评价对象确定相同的评价时段。

(3)全面性原则。既要全面科学地设计评价指标,又要收集评价对象的全面信息,不能仅凭一时一事就下结论。

(4)目的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和鞭策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5)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和方法的选择,既要力求客观和全面,又要符合实际,简便易行[2]。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一般方法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不同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S.Bloom)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学生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前瞻式”的,概括性水平不如终结性评价那样高。要重视评教的形成性功能,及时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特别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人员要因势利导,帮助教师与学生分析原因、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年、学期或阶段末进行的覆盖面较大的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果,以对照教学目标、指标体系,检查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对评价对象做出鉴定或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回顾式”的,重视的是行为、行动结束后的成就,而忽略行为、行动的过程。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两种基本范式。需要明确和澄清的一点是两种评价方法都是科学的方法,都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决不能认为定性的方法等于主观思辨或主观臆断。“定性评价是一种基于对其质的一定观察或经验做出的对其质的方面的判定。”

随着对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的精确度越来越高,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降低了定性分析的随意性,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有效评价方法。尽管如此,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因素并不能量化或不能很好地量化,用定量评价方法也就不能完全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师教学质量。

定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教育的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是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规范化,它包括一套价值标准和教育行为规则,是社会关系的比较稳定的、持续的组合。

(3)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根据所选取用于对照的价值标准的不同,教学效果评价可分为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绝对评价是根据既定的客观标准,把评价对象与这一标准进行对照,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相对评价是将评价对象与其所在的同类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比较而作出价值判断的方法。这种方法以统计学中正态分布原理为依据,一般采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评价结果。

三、结语

教学质量是教育科学领域中最为理论化和概念化的主题之一。自有教学活动以来,就涉及到如何评价的问题,教学评价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话题,同时又是一个内涵日渐弥新、人们津津乐道的时代课题。与普通中小学相对程式化一点的教学活动相比,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建构性和创造性,教学质量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它既没有明确的外延,内涵也相当的复杂,具有鲜明的模糊性,有许多特征是无法用固定标准来衡量的,这就给理论研究和实际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只要确定了科学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相信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会变得越来越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宽亮.简论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原则[J].运城学院学报,2007.

[2]胡绍元.新建师范本科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6.

篇5:综合编排教学法的原则与方法

[作者]  王枫林

[内容]

众所周知,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壁毯,以其丰富的色彩、精美的图案和独

特的编织方法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综合编排教学法正是受到这种壁毯的编织

方法的启发而产生的。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是1990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

英语教学研讨大会上由丽贝卡・奥克斯福德、大卫・李和罗宾・斯卡色拉(Re

beccaOxfo-rd,DavidLee,RobinScarcell

a)三人率先提出,随后由17位经验丰富的外语教学专家和外语教学理论研究

人员共同研究,他们在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专题小组,并在40多所大学建立了

试验点。在众多师生的积极配合下,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系统的调查数据,经过

多次反复的试验与改进,使这种教学法逐步完善起来。

本文将对综合编排法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作一介绍,供我国外语教师借鉴与参考。

一、教师与学生

美丽的壁毯,要将各种颜色的毛线,按照设计的图案编织而成。在综合编排教学

法中(以下简称编排法)也是一样,要将不同的学习成份――语音、词汇、语法、

篇章结构、文体特征和文化知识等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听、说、

读、写四种能力,达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目的。由于语言学习是涉及大脑、心

灵、身体和感觉的过程,涉及到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心

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诸多相关领域,因此,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与

他们的学习目的与动力、学习能力与方法,教材、环境以及心理影响等许多因素

紧密相关的。这种学习必须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努力才能完成的一种动态过

程,其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帮助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编织壁毯时,织机质量

好坏,图案设计、色彩搭配以及编织技巧是至关重要的一样。

1.对教师的要求:

1)关心学生。

采用编排法教学,教师要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对学

生的关心出自于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前途的关心。在教学中要对他们进行全面

细致地观察,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内心活动,分析他们的情感和行为,知道他们的

需求和愿望,找出他们的学习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在情感上支持和鼓励他们,

同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选用合适的学习材料,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发挥学习潜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2)专业水平高。编排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教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反映

在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法方面,同时也反映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

果方面。采用此方法的教师应注重研究教学理论和方法,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和

行为。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材,使

课堂教学保持活跃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把“输入”变为“吸入”,不断向新的

水平发展。

2.教师的作用:

1)信息收集者:

教师注意收集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信息,观察、分析和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不断

改进教学。

2)决策制定者:

教师能根据变化不同的教学需求作出决定,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

法,提高教学质量。

3)课堂交流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能根据教学安排,设计形式不同的课堂交流活动(如同桌对话、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交际机会。

4)真实语言输入的提供者:

教师通过阅读材料,播放录音、录像,办讲座,邀请外国朋友参加活动等形式,

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输入,帮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运用语言。

5)辅导者和朋友:

教师努力做好学生的辅导员和朋友,与学生建立感情,使他们获得学习安全感,

树立学习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

法。

6)反馈信息提供者:

教师通过收集信息,检查教学情况,定期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他们评估自

己的学习,找出成绩和不足,以便从学习进步中受到鼓舞,并找出不足以便改进。

7)多种文化学习的促进者:

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编排法教学尤其突出这一点。教师要

善于指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了解英语国家人民

的社会和生活情况,进行多种文化的比较,为更有效的语言学习和交际扫清障碍。

3.对学生的要求:

在编排法教学中,学生不应是被动的语言知识吸收者,而应是积极的参与者。他

们对自己的学习有相当大的主动权,能向教师提出建议,帮助教师选择具体的教

学方法,并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同时,还能主动向教师提供有关学习进程的

详情,便于教师收集信息,总结和改进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许多

学生在开始阶段可能对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动作用不足,习惯于被动地听讲和作笔

记,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由被动改为主动的重要性,取得学生的

合作,这样才能以新的教学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

编排法的教学形式主要将伴随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的间接教学法、以教师为中

心的直接教授法和学生自我指导学习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1.伴随学习法,属于自然法的一种,在80年代非常流行。方法是让学生沉浸

于目的语的环境中,重新创造出儿童学习母语的条件,让学生直接学习目的语。

编排法吸取伴随法的作法,注重创造学习语言的环境,强调口语和实践练习,使

用各种直观教具和视听设备,以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帮助学生自然

地吸收和学习语言。

2.以学生为中心的间接教学法,方法是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目的是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

要求和学生的心理与需求,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以

[1] [2] 下一页

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吸

引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有意义的交际情景中去,努力发展交际能力。这种教学

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交际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们在课堂上是以间

接讲授的方式教学。然而,所进行的课堂活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依照教学计划

和需求精心设计充分准备的。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始终密切注意活动的进展,随时

向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给予鼓励和帮助。每项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还安排总结

和评论,使学生更加明确谈活动的目的和完成情况,从中领悟应掌握的知识。

3.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授法,方法是教师直接讲授语言知识,这在编排法中

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方法要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协调配合,教师讲

授的比例应小于学生活动的比例。

4.学生自我指导学习法,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前三种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和

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方法要求学生自己设立课外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

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进步。例如:自己选择定期读物,写读书报告。参加各种

课外活动,如听录音、看录像、与外国朋友交谈等,或参加深外学习小组活动等。

通过学生自己搞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创造语言环境,提

高学习能力。总之,综合编排法通过以上四种教学法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更有利

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传授学习

方法,并随时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积极主动地投

入学习。经过师生双方的努力,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教学原则:

1.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编排法的研究者认为,传统教学法把语言作为知识来传授,不能培养学生使用语

言的能力;直接法、听说法等把语言作为工具,学生在课堂学习语言,把句型背

得滚瓜烂熟,但在实际活动却不能正确运用。在这一形势下,海姆斯(Hyme

s1972)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认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

言交际能力。编排法赞同这一观点,坚持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并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语篇能力和技巧能力。

1)语言能力:指能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

知识,并能正确运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活动;

2)社会语言学能力:要了解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社会观察,它和社会是紧

密联系的。要与他人交际,就要了解交际的社会环境,知道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

发出的言语必须与说话人和对话人的身份相称,因双方的社会特征(如社会阶级、

职业、年龄、性别等)而异,还要因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具体场合使用不同的语体。

3)语篇能力:要懂得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交际总是离不开交际的参与

者,离不开谈话的主题、时间、地点等情景。因此,一定的言语活动总是处于一

定的语境中,离开了语境,就很难确定语言单位的交际功能。要帮助学生具备一

定的口头和书面语篇能力,了解口头交际的各种形式的 篇章的不同结构,通过阅

读不同主题、内容、体裁和风格的语篇,并在交际活动中实践,这样才能在交际

时正确地运用语音,说出符合语义、语用和逻辑的言语。

4)技巧能力:指具备交际的技巧。研究者认为交际技巧是受到诸如社会知识等

因素影响的。例如:掌握谈话技巧,谈话者能记住问候语等开场白以便继续对话,

在谈话中知道如何停顿,如何点头或插入“um”、“ya”等音使对方明白谈话

内容的反应。怎样使谈话顺利地进行下去,何时恰当地改换新的谈话题目,如何

结束谈话等。

2.教师教学原则:

1)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语境的相互交流的机会,通过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把外

部世界带进课堂,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习语言。

2)教师尽可能多使用自然、真实的语言、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

3)教学以意义为重点,学生在活动中着重理解谈话人或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信

息、感情和意图等;

4)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语言、参加谈堂和课外交际活动,勇于表达自

己的思想,发展交际能力;

5)教师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培养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

化,更好促进交际。

3.教材选用原则:

在编排法中,教材是语言输入的来源,它们必须经过精心选择以适应学生的学习

目的、训练计划、兴趣和难易程度等方面。与其它教材不同的是:它们不是独立

存在的,而是伴随大量形式多样化的交际活动共同组成;它们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其中的内容。选用教材时可参照以下原则:

1)教材通过以各专题为中心,配合相关任务活动为基础的内容,提供语言交际

的机会。例如“广告”专题,选择一些广告作为阅读材料,然后进行同桌或小组

讨论。模仿设计和绘制广告,还可配合课外市场调查、进行商品比较,征求消费

者意见等相关活动,把这一专题学好;

2)教材充分体现真实语言,配以大量插图、复印资料和视听材料,增强趣味性

和真实性,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促进理解、思维和交流;

3)教材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训练相结合;

4)教材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内容;

5)教材适应个体学生的不同需要,包括能力水平、学习方式和技巧、兴趣、目

标和文化等方面,按难易程度分级;便于评估自己的进步;

6)教材促进学生自我指导进行学习,配有适当的参考资料和辅导材料,帮助学

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便于自我评估。通过以上几方面的介绍,可以看

出综合编排教学重视培养语言的交际功能,在教学上吸取其它教学法的长处,综

合加以运用,并保持自己的特点,在教学改革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和努力,值得

我们借鉴与参考。

篇6:高校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教师在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时,严格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新课程标准,在本着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力求制订出符合教学实际的内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1.健身性原则。健身性是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首要特征,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没有实际锻炼价值,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这样也就失去了体育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因此,健身性是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标准。

2.教育性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有一定的锻炼价值,还应有教育意义。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使选择安排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规则等有机的结合,寓教育与活动中,达到教书育人、增强体质的目的。

3.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体育运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重要的发面,如果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没有趣味性,体育教学就会失去吸引学生的动力。坚持趣味性原则,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中得到锻炼,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发挥体育锻炼的特殊功效。

4.安全性原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体育运动损伤了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那就违背了体育教学的宗旨

5、可操作性原则。新课程改革给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拓宽了范围,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情选择一些乡土气息浓厚的、可操作性强的民族活动走进课堂,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合理有效的补充。

教学中,教学原则的选择利用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灵活机动地选择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原则,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修改、搭配,以此来保证体育课堂的教学效度。

二、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在小学阶段搭配教材内容,要优先考虑小学生所处于的特殊发展阶段,小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现自己;有效注意时间短暂,兴趣转移快,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在短时间内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本着先难后易,先新后旧,先灵敏、速度后力量、耐力等方式进行因地制宜、科学统筹、合理搭配。

水平一阶段的学生教学内容以基本活动为主,如队列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与滚翻、攀登与爬越、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内容,与相应的游戏教材搭配起来易于被学生接受。这样被游戏化的教学,符合该阶段水平的儿童特点,使其能长久地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水平二阶段的学生主要以跑、跳、投、体操、武术、小足球、韵律活动等内容为主,同时辅以相应的民间体育活动、体育健康常识、学校特色等内容并采用游戏和趣味性较强的比赛相搭配。

水平三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发展学生速度、柔韧和灵敏素质为主,同时选择搭配加速跑、跳远、体操、武术和球类等项目,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掌握一到二项健身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为终身自觉从事体育锻炼夯实基础。总之,合理搭配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会有所不同。讨论中,很多教师都能够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同时在教学中也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地域特色。尽管影响教学的因素很多,只要选择搭配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都是成功的体育课堂,是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最好方式。

三、构建教学内容的注意事项

小学生兴趣广泛但不稳定持久,同一内容的练习,时间久了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进而产生怠倦心理,随之也会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构建教学内容时应从以下方面引起注意:

1.对教材进行科学细致的加工,以充满趣味性、游戏化的方式来适合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水平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为队列练习、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滚动与滚翻、攀登与爬越、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特点进行加工,使不同的练习内容得到有机结合。如投掷内容,教师以“移动篮筐”的比赛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每两个小组用一只小篮球进行比赛,两组各有一只废纸篓或两个学生手牵手形成“球筐”。各组规定一人拿筐,可以在规定的场地内自由移动,随时准备接同伴投来的球。经过转换方式进行教学,相信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在集体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在传授技术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如:投掷项目的安排,在水平一阶段设计投纸飞机,投小沙包等,水平二与水平三阶段再进行投掷垒球等。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情境教学,来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这是保持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3.加强对运动技术的分析,帮助学生认知动作并合理运用。小学阶段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同一形式的练习内容也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教学中教师安排的学练过程要有层次,使不同差异、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练习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如跳跃项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水平分别设置出40厘米、50厘米、60厘米等多种不同的高度,给不同素质能力的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真正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上一篇:心理部培训策划书下一篇:能力倾向测试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