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硕士简历

2024-09-10

工科硕士简历(精选8篇)

篇1:工科硕士简历

简历

◆个人信息:

名:

出生年月:1 籍

贯:

机:

别:男

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政治面貌:团员 电子邮箱: 研究方向:新型惯性器件及高精度导航系统 学

校:哈尔滨工程大学

◆教育背景及等级证书:

 2009.8—2013.6

哈尔滨工程大学

自动化

本科

 2013.8—至今

哈尔滨工程大学惯导所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保送)硕士  2011.5

金工实习

 2013.1 中国北车集团参观实习 2013.1 大连船舶重工参观实习  英语六级证书

 计算机国家二级证书  嵌入式助理工程师证书

 2014.11-中船重工重庆前卫科技集团装备所(国营662厂)实习工作

◆简介:

 具有丰富的比赛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获国家级奖励10项,省级奖励8项,校级或其它奖励13项,涉及自动控制、嵌入式系统、数学建模等方面。多次参加学生科研立项,多次获学校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学习良好,保送本校研究生。担任班科技委员,担任E唯科技协会组织部部长,科技部副部长期间,被评“全国十佳社团”。为人踏实上进,办事沉稳,多次组织活动。 N个月在500强企业的实习经历  丰富的项目经历  30余项竞赛获奖  多家著名媒体报道

◆论文、发明专利:

 2013.12 MEMS陀螺稳定平台滤波及控制方法研究 

 2013.12 发明专利

一种电子导盲犬机器人

专利号201410105381  2014.05 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电子水泡的自动调平三角架

专利号201410352966 ◆项目经历:

 AUV国际水下机器人  导盲犬机器人

 基于MEMS的微型仿生机器鱼

 基于工控机的柔性控制系统及微力矩测试应用(本科毕设) 双足机器人(狭窄足印型、交叉足印型) 四旋翼飞行器  摄像头传感智能车

 深圳人口与医疗需求数学模型分析  基于光纤陀螺的稳定平台项目

简历

 单轴转台多对极旋转变压器角度测控系统  光纤捷联系统温度影响分析(硕士毕设)◆主要项目:

 基于光纤陀螺的稳定云台项目

2012年

项目介绍: 两轴光纤稳定云台系统,利用亨通光纤陀螺和32对极旋转变压器进行轴角速度和位置的检测。通过对32对极旋转变压器设计激磁模块、信号调理和软件解算,实现精确测量。对光纤陀螺的数字信号进行滤波,解算角速度信息,形成双闭环控制系统,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模型实现惯性空间稳定控制。

 导盲犬机器人

2011年

项目介绍: 新型导盲辅助机器人,应用MEMS加速度计,红外传感器、语音发声模块、摄像头采集、电子罗盘、GPS定位等多种传感器融合,进行坡道检测、道路寻迹、人机交流、定位定向导航,实现了低成本与高效率导航设计,多次获奖,被多家电视及报纸媒体报道。

 基于工控机的柔性控制系统及微力矩测试应用

2012年

项目介绍:采用研华610L工控机,阿尔泰PCI模拟和数字采集输出板卡,用VC++语言开发交互界面的一套柔性系统。通过数据采样、模型辨识、参数匹配,结合控制算法进行输出控制,达到通用测试的效果,使测试系统搭建方便快速,在8路信号微力矩测试系统中有应用验证。

◆专业技能:

 理论技能:

 掌握自动控制和机器人系统的设计,掌握多种控制算法和滤波算法,能用MATLAB和Simulink进行数值计算和控制仿真;

 掌握捷联系统、GPS/INS组合导航理论,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和标定方法,针对光纤陀螺和MEMS传感器的系统设计。

 工程实践能力:

 运用CCS进行TMS320 C2000系列DSP调试及软件开发;  运用Qartus/Nios进行FPGA调试及软件开发;

 多种微处理器和单片机使用:

51、飞思卡尔、MSP430、STM32;  信号处理及实时硬件系统开发经验;

 掌握模拟、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分析能力,能设计各种常用电路和标准接口; 用C、C++、VC++、verilog HDL等语言开发的经验。

◆获奖情况:

1.2012 AUVSI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 全球第四

2.2012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信息创新作品大赛 三等奖

3.2011 第七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东北赛区 二等奖

4.2011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双足竞步机器人(交叉足印)三等奖(第一作者)5.2011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空中机器人四旋翼组 冠军 6.2011 黑龙江省航空航天航海车辆模型锦标赛 三等奖(第一作者)7.2012 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 一等奖(第一作者)8.2012 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吉林站)一等奖(第一作者)9.2012 东北三省数学建模大赛 二等奖(第一作者)10.2012 第八届“博创杯”全国嵌入式物联网大赛东北赛区 特别奖(第一作者)11.2012 第八届“博创杯”全国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 全国总决赛 二等奖(第一作者)12.2012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医疗与服务机器人 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一作者)

简历

13.2012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双足竞步机器人(狭窄足印)三等奖(第一作者)14.2012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旅游机器人 三等奖(第二作者)15.2012 “美新杯”全国大学生传感器与物联网大赛黑龙江赛区 一等奖(第二作者)16.2012 “美新杯”全国大学生传感器与物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 一等奖(第二作者)17.2010 第十六届哈尔滨工程大学“五四杯”科技竞赛 三等奖 18.2010 第二届机器人游校园竞赛 三等奖

19.2010 第二届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杯”科技竞赛 二等奖(第一作者)20.2010 第二届极速挑战智能汽车大赛电磁组 优胜奖(第一作者)21.2011 第三届极速挑战智能汽车大赛摄像头组 一等奖(第二作者)22.2011 第十七届哈尔滨工程大学“五四杯”科技竞赛 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3.2012 哈尔滨工程大学数学建模竞赛 二等奖(第一作者)24.2010第五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东北赛区 优秀志愿者 25.校二等奖学金一次 26.校三等奖学金两次 27.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一次 28.研究生二等奖学金一次 29.科研立项结题证书 30.英语四、六级证书 31.计算机二级证书

32.嵌入式系统助理工程师(由中国电子学会颁发)

篇2:工科硕士简历

论文从最初的选题开始到随后的顺利完成查阅、收集信息以及实证调研和数据统计等过程,到最后的撰写与修改,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我在此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达出最真挚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XX教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本文,从论文选题、文章框架、研究方法等撰写论文的全部过程中X老师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并不断引导和启发我,开阔我的思路,在我出现疑难的问题的时候为我答疑解惑,老师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再次感谢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父母的辛勤的付出为我创造出了更好地学习条件,是你们的支持我才能取得今天的好成绩,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辜负您们的培养。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爱人,如果不是你默默揽下所有压力,一直以来不懈的支持,我想我可能不会这么安心的学习和书写论文。

篇3:工科硕士简历

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年限的变化论争已久。早在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属所的高级工程师吴成勋就提出对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年限做出一定的调整。接着在198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斗教授又写信给何东昌, 他极力主张缩短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 尤其在工科领域内, 这种改革显得更加迫切。接着在1995年到1998年间, 理论界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有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文章20余篇。1999年, 本科生招生的幅度提高, 研究生的数量也持续增长。研究生数量的增多, 也让缩短工科研究生的培养年限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许多高校也在进行实验性的实践。两年学制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由于培养质量过短而导致的工科研究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根据这一问题, 又有了弹性学制的变化, 对于能够在两年内毕业的工科研究生, 则让其毕业。对于不能在两年内完成学业毕业的工科研究则可延长其学习时间。

二、变化的原因所在

1.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元化发展的需要。随着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 我国研究生的数量已是十年前的一倍多。如此庞大的研究生受教育群体, 也带来了多元化发展的变化。以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数量也比较少。但是当下的研究生数量多, 培养模式也比较多, 有在职研究生, 也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委托培养研究生, 也有自费研究生;有学术型研究生, 也有专业型研究生等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以有很多的差别,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工科研究生的数量也在增加, 所以针对工科研究生的特点, 其培养模式也一定要有自己的调整。让培养年限变为两年制和弹性制, 是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元化的需要。

2.就业市场的需要。因为工科一些自身的特点, 在社会经济大潮中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由于培养年限的限制, 工科的高级人才远远供不应求。我国处于工业化时代, 工程类的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和培养年限产生了矛盾。我们的经济建设中需要大量的高级工科人才, 根据这一需求, 我们调整工科研究生的培养年限, 让更有才华的人能早一日走向工作岗位, 早一日用自己所学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与建设做贡献。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缩减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年限, 是就业市场的需要。这也是一个良好的标志, 表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能和用人市场更好地接轨, 调整自己的节奏以更适应对方的变化。

3.研究生招生扩大, 质量有所下降, 要求学制更自由。随着研究生的扩招, 工科研究生学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两年制在一些高校开始推行起来。但是两年制的推行, 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那就是缩减了一年的培养年限, 很多工科研究生基础知识并不牢固, 又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 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更多的前沿理论的多角度关注。同时, 我们要注意到, 因为研究生扩招, 降低了很多标准。这样很多在本科阶段知识掌握并不是很好的学生, 也有机会读研究生。这就造成了一种很不好的现象, 那就是本来本科时基础知识就不扎实, 在两年制的学习中, 又因时间不够, 不但没有时间去弥补过去的知识漏洞, 新的知识的学习也出现很多漏洞。这样在新旧知识的学习中存在过多的盲点, 其实并不能保证这种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科毕业生。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可以推行弹性学制, 就是让一些基础知识扎实, 同时又有实践能力, 能作为一名合理的工科研究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两年毕业。同时, 针对一些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 可以适当地延长其学习时间, 这样可以充分地让他们去弥补之前知识的漏洞。这种弹性学制是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后, 针对生源的质量不同而提出的针对方案, 在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 也更有灵活性。

4.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哪些地方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还应该先回答一个问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改革主要是针对问题而言的, 所以先搞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我们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问题有外在的研究生教育投入问题, 也有内在的结构失衡问题。因为外在的投入不足, 造成了很多优秀的寒门学子学业受到影响, 甚至中断研究生教育。也因为外在的投入不足, 研究生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内在的结构失衡也有多方面的表现, 有地域失衡, 有学科失衡等等。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越来越多元化, 所呈现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们要调整工科研究生的培养年限变化, 以适应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三、变化的意义所在

1.标志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国际接轨的决心。英美国家的在职研究生很多是1.5年或者1年就毕业的。而很多学术性比较强的博士研究生要五年以上才能毕业。我们注意到, 他们的培养年限是很弹性化的, 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培养模式。在职研究生深造的目的性很强, 就是对职业的一种辅助罢了, 所以如果让他们过长时间待在学校学习, 反倒会延误正常的工作。而学术性的研究生,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学术研究, 所以需要更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力, 让他们待在学校很长的学习时间, 对他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很好的帮助。这些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也越来越引起我国的注意, 在很多的国内高校中, 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教育的学制已经不同了, 这表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和国际进行接轨。

2.更注重人才与就业市场的接轨。从前文中我们知道工科硕士研究生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减小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年限, 让更多优秀的工科研究生早一日走向工作岗位, 早一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这种调整也说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对就业市场的变化是很敏感的, 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接受之间的接轨。

3.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探索、学习以及总结经验、纠正失误中日渐成熟。我国的研究教育走过的路和西方发达国家比不算长。欧洲早在19世纪就有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模式, 而我国的相关教育起步还比较晚。但是在这不长的历史中, 不管从相关理论界还是从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中, 我们都却经历了许多的探索。在探索中有错误, 有迷茫, 当然更有成长。从工科培养年限的变化中, 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正在摸索中不断成熟。和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国际名校比, 在培养模式上, 还很太多欠缺, 但我们要坚信, 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成果, 终有一天会和这些名校一样出色的。

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年限的变化势必造成学生心态的变化。从前的三年学习时间现在变为两年后, 无形中会增加其学习的压力。学生们一定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及时与导师沟通, 增加自己的学习效率和与人协作解决困难的能力。

摘要:随着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和其与市场经济轨道更严密的结合,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也发生了调整, 调整的方法主要是缩短和弹性的变化。这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工程学研究生培养的效率, 让工程学的毕业生更适应用人市场。但这一调整也会带来多方面的不适应, 应该调整心态更好地适应这种培养年限的调整。

关键词: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反思

参考文献

[1]查建中, 冯磊, 何永汕.中国工程生源的需求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2) .

[2]刘献君.结合社会需求, 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J].中国教育报, 2007, (4) .

篇4: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探析及建议

关键词:学位制度;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建议

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任务,是我国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观念、体制、培养模式正处于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出现的问题,提出及时有效的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学位制度及培养模式

1工科学位

美国高校的工科教育基本都集中在工程学院进行,其学位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大类,贯穿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如图1)。

我国工科学位制度大体上吸收了美国学位制度的基本特点,一直沿用由学士、硕士到博士这样一种递进式关系的总体思路。经过近30年的实践与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没有形成像美国那样完整的序列。只是于1997年单独设立工程硕士学位,还没有设立工程学士、博士学位与工学序列对应。

2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区别

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的本质区别在于工学与工程的不同。科学家(包括工程科学家)的使命在于认识和研究已有的世界,工程师的使命则是改造现实世界和创造未来世界;科学家主要在实验室工作,工程师则在工程第一线从事创新。因此,我国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必是迥然不同的(表1)。

二、当前我国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学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急速扩大,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满足了人们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减轻本专科扩招后所产生的就业压力,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是,规模的扩大往往会导致培养质量的下降。笔者认为原因在于:

1学生因素

第一,自我感觉良好,目光短浅。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是研究生,有优越感,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这个他人包括其他外校和社会上的一些人,以至于学习、科研、工作停滞不前。

第二,心情浮躁、急功近利。目前学生读研动机趋于复杂,功利性过于严重,过分忽视本专业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方面,造成研究动力不足。

第三,我行我素、敷衍了事。不少同学读研只是为了选个好导师,以至于方便将来推荐工作。对于自己的学习、科研工作都采取敷衍的态度,认为只要能毕业就行。

2导师因素

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激增,导师队伍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有:导师知识老化、兼职过多、政务缠身、非业务活动频繁等。许多教师忙于项目、发论文,忽视了对学生的培养。很多导师在外面谈好项目让研究生来做,然后自己再去谈其他的项目。因此大部分研究生在遇到问题时,最通常的解决途径是与其他学生交流,或者设法自己解决,长此以往,不免滋生不满情绪。

3学校因素

第一,硬件方面。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决定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资体制。尽管国家近年来增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增加的投入远远跟不上发展的实际需要,办学条件改善落后于扩招速度,难以满足扩招对教学资源的要求。由于校舍紧张、实验设备短缺、教学经费不足、师资紧张、管理体制不适应等原因,许多学校不得不扩大班级规模,将小班课改为大班课,一个导师指导十几个研究生。这些应急措施和不正常现象都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二,软件方面。工科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要求研究生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锻炼,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应在本科的基础上跃上更高的层次。而一些高校关于研究生的课程本身非常少,再加上导师经常忙于项目,因此课堂学习收效甚微。培养实践能力本质上是培养研究生面向社会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研究能力。目前我国研究生实践环节的能力培养大多还是局限于传统实验教学中的操作性能力、满足于动手操作和验证理论的模式。虽然较多的研究生已经参与了导师的项目,但大多是横向课题,常常重复别人的东西,且反反复复地做,很难有新的收获,有所创新。如果是纵向课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不够。

(二)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联系教育界与工矿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工程部门的桥梁,日益显示出在消除“产学研”相割裂方面的重要作用。尽管工程硕士在所有专业学位教育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如培养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1生源问题

工程硕士出现生源紧缺并不奇怪,尤其是高校林立的地方,这是由于:

第一,培养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工程硕士的声誉受到一定损害。现在有很多单位都把扩大招生规模作为创收的一种有效途径,无形中展开了生源的争夺大战,甚至不惜降低录取标准,对工程硕士的声誉必然有一定的损伤。

第二,部分企业负责人存在人力资源使用上的短期行为。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却忽视了科学技术只有武装到人才能形成真正的生产力。甚至认为,人用完了可以再聘,无须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

第三,招生考试与工作繁忙的矛盾。许多企业其实非常注重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也希望派遣企业的骨干员工参加工程硕士培训,但这些骨干员工由于岗位重要,很难集中时间进行迎考复习,多是无法通过“GCT”考试。

2培养质量问题

第一,生源质量。培养单位没有固定的生源渠道,其招生受到企业需求的制约,学校没有什么过多的选择。

第二,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工程硕士来源于不同的企业,原来所学专业不同、有着不同的工程背景、不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各人基础不同,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同,统一的培养方案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人不同的需求。对于培养单位来说,其教育的重心是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工程硕士培养尽管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但还不足影响到改变其学术性培养模式的地步。不少学校仍然沿用现有的在校工学硕士的教材,注重理论教学、“纸上谈兵”多,结合企业实际少。

第三,师资力量。工程硕士的授课教师是有特殊要求的,但多数工科院校长期以来采用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导致许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专业面窄、知识单一、通用性差。尤其是许多青年教师科研课题少,缺乏工程实践背景经验,让他们面对来自不同厂矿企业、具有不同背景的“行家”,的确为其所难。

第四,管理制度。工程硕士培养是非全日制教育,这些“进校不离岗”的学员在工作与学习上存在一些矛盾,特别是企业管理与技术骨干,大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

作上,投入的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他们之中不少是异地生源,由于距离原因,和老师联系不便,相互沟通交流减少,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第五,质量评价。由于工程硕士培养是有偿教育,且有些学员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他们往往都掌握着较多的资源,这使得工程硕士质量评价更容易受到非学术因素的影响。因此,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论文水平质量不高,但学校要考虑将来的生源和各种关系,导致论文评审、答辩不够严格,影响学位授予质量。

3学位及认可程度问题

社会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大差异。有些人认为工程硕士学位低于工学硕士学位。源于工程硕士的入学考试易于工学硕士,录取率大大高于工学硕士,教学、管理以及论文要求等均低于工学硕士,且工程硕士只颁发学位证书而没有毕业证书。使人们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的同层次看法产生怀疑,造成有些企业单位对工程硕士学位另眼相看,甚至不予承认。

三、建议

(一)加强工学硕士研究生班级管理建设

相比本科生而言,研究生课程不多,没有专门的教室,学生住宿分散,同学问联系较少。加强研究生班级的建立不仅便于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增进研究生彼此间的了解,对他们今后学习、工作以及人生规划都有重要帮助,从而可以适当消除学生的焦虑不安、患得患失等不良情绪。

(二)建立起适应专业化培养的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传统师徒关系的维持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在大部分学科专业中,必须建立起适应专业化培养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像早期的普通高等教育也转变为今天大规模的专业培养一样,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必然过程。现在有很多人称导师是“老板”,研究生和导师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进入到教育教学中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三)建立研究生多类型培养模式

由于工程类学科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如何体现“学术型”和“专业型”等多种培养模式或者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但结合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状况,在研究生培养的具体环节上作一些调整则是完全可行的。例如,对于“专业型”研究生是否可以强化实践性、职业性教学环节的比重,而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则可以在加强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

(四)把握工程硕士培养的生源质量关

招生是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入口。首先,要扩大宣传。可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中去,宣传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报考。其次,严把招生关。要严格报考条件,把那些符合报考条件的工程技术骨干招进来;要严格专业综合入学考试,强调覆盖面;要加强面试和录取工作,面试应结合具体的工程问题,着重考察其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把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学员录取进来。

(五)规范培养过程

首先,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环节。课程开设可根据学员单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安排,但主要的课程教学环节一定要保证在校内进行。通过教学、实验、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给工程硕士学员补充知识、技术手段、检测手段等,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其次、要有合适的教材,教材的选择既要注意与本科生教材的不同,又要照顾工程人员的实际应用。

(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篇5:工科硕士简历

一、课程特点和现状

硕士研究生已接受过系统的本科教育,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研究生培养是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以及在导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使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负担某一工作的能力。因此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应避免“本科化”,不再是单纯地的讲授专业词汇以及逐字逐句翻译并讲解句子结构、语法等,更多的应该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独立查找阅读本专业英文原版教材、著作、文献,以及提高科技英文交流和论文写作的能力。根据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专业英语为40学时,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较好的专业英语翻译、流畅地写作英文科技文章以及与同行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其具体要求是:掌握本学科常用专业词汇与词组;能熟练阅读和理解本专业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能借助工具将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汉英互译,译文通顺,能正确表达原意;了解科技论文的结构与各部分的特点,能用英文书写科技论文。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听懂和理解对方,同时还要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使对方听懂;其次此外,能看懂英文专业文献并能用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书写研究成果并发表相关的专业学术论文。作者在加拿大游学多年回国后即承担担任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有关工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的文章已有很多,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应用以及教学经验和在教学与教学改革中所做的一些研究,着重对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提出一些建议和探索。

二、能力培养

1.阅读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工科研究生专业英语课一般开设在一年级下期,这时研究生大多已进入课题选题的阶段,少数同学已确定课题并开始实验。这时,学生已接触了大量的英文文献。面对大量的科技文献,同学们需要改变常规的将英文文章逐句翻译成中文的做法。我们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英文科教文章的基本结构,让同学通过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促进学生迅速地理解和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成果。专业英语语法和专业词汇是阅读和翻译的核心。我们通过介绍专业英语的特殊语法现象,剖析专业英语的词法、句法特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专业英语比较典型的特点是长句和从句多,句子结构复杂,词意变化较大,难以理解和准确翻译。有从句的句子一般比较长,从句有时存在多重嵌套,增加了阅读和理解分析的难度。硕士研究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分析复杂句子,灵活取舍词意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教学中选用英文原版科技论著为教材,在文章讲解的过程中介绍一些长句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并进行必要的训练,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外,专业英语词汇的显著特点是词义多,词义灵活。因此,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单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引申。要达到熟练阅读专业文献的要求,词汇量非常重要。对于研究生来说,英语的语法知识相对比较牢固和扎实,只要具备了较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掌握了足够的专业词汇,熟练阅读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经过了十几年基础英语学习,同学们的阅读能力相对都还不错,但很多同学到了研究生阶段仍然不敢开口说英语。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是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侧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而忽视听、说、读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因此会造成学生的发音不准确,甚至认识的单词不会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朗读能力与准确翻译原文能力的训练,从矫正专业词汇的发音、纠正翻译中的错误着手,帮助学生扩大专业词汇量,巩固语法,熟悉专业术语,提高听、说、读、译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自信心,消除对晦涩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抵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篇6:工科个人简历

男 23岁 香港人

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1-2年

期望薪资: 3000-5000元

工作地点: 广州 - 不限

求职意向:商务司机 | 销售助理 | 检验检测员 | 其他生产/制造职位 | 机电工程师

诚信正直 责任心强 善于创新

工作经验

(工作了2个月,做了1份工作)

裕华酒楼

工作时间:7月 至 209月[2个月]

职位名称:服务员

工作内容:负责厨房的上菜调配,材料的配送

教育经历

至今在校 广东工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证书奖项

篇7:不错的工科研发简历

求职意向

个人资料

学 历:硕士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手 机:XXXX电 邮:XXXX

邮 编:XXXX地 址:XXXX

教育背景

XXXX(学校)自动化 硕士(免试)2005/9~2008/7

平均分:89/100 班级排名:5/26南京

XXXX(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 学士2001/9~2005/7

GPA:3.27 全院排名:第三南京

获奖情况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全校两支获奖队伍之一)2004/5 优秀毕业生(奖励全校前5%的学生)2005/6

三好学生校一等奖学金(全班唯一获得者)2004/11

优秀学生干部校二等奖学金(奖励全校前5%的学生)2003/11 优秀学生干部校三等奖学金(奖励学校前10%的学生)2002/11 个人技能

英语六级(CET-6)四级(CET-4)

计算机全国二级(C)江苏二级(C)江苏三级偏硬

其它有驾照、能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

社会活动

院学生会 副主席2003/9~2004/3

成功组织英语四级讲座(150人参加),同学反响很好

举办新年舞会(100人参加),很受同学欢迎

院新生班 助理班主任2003/9~2004/9

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28人)管理、活动组织工作南京 在班级同学的配合下,第一学年班级被评为校优秀班级

班长 团支部书记 学习委员2001/9~2003/9

组织28名同学爬紫金山,增进了解和友谊南京

组织28名同学去国防园进行学习,被评为院最佳团日活动 以上工作 培养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增强了组织、协调、沟通、管理和决策能力

项目经验

第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队长

组织团队进行材料收集/市场调研/方案论证/参赛答辩2004/3~2004/5 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策划经验和方法南京

锻炼了管理和指导团队成员协同工作的能力

积累了团队建设的宝贵经验,加强了管理和决策能力

上海旋极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嵌入式技术部实习生2007/7~2007/11

应用ARM、UC/OS-II技术,设计制袋机控制系统上海

对MODBUS协议进行研究应用

深入了解LPC2290、UC/OS-II操作系统、MODBUS协议

积累了一定ARM开发经验,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田中机电(南京)有限公司 研发部实习生2006/11~2007/7

运用DELPHI7.0, 独立完成复印机收费卡系统上位机设计 南京

熟练掌握DELPHI7.0及SQLSERVER2000相关知识

积累了相关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的经验

提高了沟通能力及资料检索、分析、整理能力

自我评价

真诚、开朗、专注、负责

优秀的思维、沟通和持续学习能力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修改意见:

你的简历格式可以再调整一下,把内容再重新调整一下,把简历放到一页之内,你现在两页简历,重要的内容全部在第二页,这样很不好。以下给你一些具体的意见:(1)简历格式你的简历格式采用表格来布局,虽然打印出来的时候,表格的线看不出来,但是电子版下,表格的边框线还是挺影响页面美观的,至少眼睛看着挺累。建议你不要用表格来控制布局,其实不用表格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的。还有,就是页面的页边距,可以适当再调整一下。使得页面可以在1页之内把所有内容承载下来。缩小页边距之后,建议打印一份出来看看,看看是不是所有内容都在1页的打印页内。(2)简历明细顺序你的简历明细顺序也设置得不合理。把获奖情况、个人技能、社会活动放在了项目经验之前,而根据你的简历内容来看,你应该是应聘电子技术研发类的职位比较合适,而应聘这样的职位,项目经验是最重要的,这么重要的经历怎么能放到后面呢?建议你按照以下的简历明细来安排顺序:求职意向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联系电话、Email及联系地址)教育背景工作及实习经历(2个公司的技术研发实习描述放这里)项目经历(作为工科硕士,我想这里可以把你在学校的研究项目或者论文情况做个描述)社会实践(学生会、创业计划竞赛等经历放这里,当然,如果创业计划竞赛与你的专业、技术研发相关的话,可以考虑放到工作实习经历中去,对创业计划竞赛的背景、团队描述得不够具体)所获奖励或证书外语及计算机技能(3)关于求职意向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打算应聘技术研发类的职位,但根据我对你简历的判断,应聘研发类是你这份简历的强项。明确这个前提的话,无论是在描述教育背景还是实习经历、项目经历,就要把相关的信息突出出来。例如前面提到的把2个公司的技术研发经历往前提,而不是往后放。(4)关于教育背景描述得比较到位,没什么问题。(5)关于工作实习经历的描述虽然是IT类的实习经历,我的建议还是老一套:牢记实践经历描述的“PAR”原则,就是: P——Problem A——Action R——Result 你现在的描述可以再具体一些,最好是能把工作业绩描述清楚。你的2个公司的IT研发经历,至少我看了之后就不太明白,到底你设计×××系统、×××收费卡系统有没有被公司采用?有没有投入实际生产?我觉得这个描述很重要的。还有,对×××技术、×××协议的研究,这样的描述显得空洞,不如换个思路来描述,例如:在设计×××系统的时候,哪部分设

篇8:工科硕士简历

目前国内研究生的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是, 我们自己培养的研究生掉价贬值很严重, 尽管获得了学位, 但用人单位并不太欢迎, 所以不论是企业还是科研院所, 优秀人才都需要从国外引进。

教育部明确规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特别是要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是为了培养品德良好,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目前教育结果并非这样, 没有达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究其原因,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能再停留在以理论知识学习、研究为主的模式上, 不能再模糊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及工程锻炼环节, 要扎扎实实从科研意识训练、科研方法训练、工程能力锻炼、文献综合训练、实际调研训练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因此本文结合我校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现状及培养过程, 着重探讨如何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等, 以期为我国工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提供参考。

一、研究生实践、工程能力培养方面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献学习能力、课题设计能力、实验操作及组织实施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科研基金获取能力。但近年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教育资源发展相对滞后, 以及我国招生制度的特点, 学生基本上是从校门进校门, 很少甚至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及在企业锻炼的机会, 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明显出现不足。而这些能力对于一名工科的研究生来说, 尤为重要。没有亲自实践有些课题或者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会得到更全面的答案和发展。

笔者根据近几年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 结合本校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及培养内容设置, 探讨其原因, 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实践性内容太少。

工程能力是工科人才的“看家本领”, 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能力的“必由之路”。目前, 学生实践教学难, 主要是培养单位大都在培养方案中对理论教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而缺少或者模糊了对实践能力培养和考核的具体要求, 这样一来缺少实践是没有好处的。同时研究生教育是个体教育, 高校使得学生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目标无法具体实施。

2. 仪器设备使用太少。

实验仪器的使用是科研的基本手段和必要条件。从我本人接触的研究生来看, 大多数学生对常规的实验仪器的操作不熟悉, 有些学生甚至不会, 而学科的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 基本上不认识, 因此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深入程度及进展速度。所以对于工科的研究生, 要进行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培训, 一些高档的、先进的仪器对学生要开放, 进而培养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为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3. 科研训练太少。

目前研究生的主要精力仍在书本理论上的多, 仅有的科研训练主要在后期学位论文研究, 而工科学生脱离了实践、脱离了工程, 就相当纸上谈兵了。

机械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要达到具备一定的工程能力, 能独立从事该行业的科学研究, 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要达到这些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工程锻炼来培养。

4. 工程锻炼少。

前面也提到扩招后学生人数多, 而高校资源有限, 难以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工程锻炼。大多数高校都与一些研究所、企业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但由于缺少校企合作方面良好的机制, 同时考虑到安全等问题, 据调研省内研究生校外基地的利用均不理想, 学生很难到校外基地进行学习、锻炼和提高。

以上分析了目前工科学生培养过程中在工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生管理的经验, 提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锻炼和培养。

二、提高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目前硕士研究生已不再像以前那样稀缺, 与本科生一样成为社会发展的大众性劳动力, 所以不管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研究生, 最终都要走上社会岗位, 真正地接触工程, 解决工程问题, 因此不能停留在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构建合理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设置具体的培养过程,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硕士研究生打下基础。根据广泛的社会与岗位调查, 图1是构建的机械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能力体系。对于一名工科硕士研究生来说, 在毕业时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和独立科研的能力, 否则难以胜任社会岗位。

研究生学业一般都是在高校完成的, 在校期间主要有理论学习和学位论文两个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在高校, 实验教学是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同时实践教学是在培养理工类研究生, 尤其是工程类人才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探讨实践环节的设置, 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内容的设计对提高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 要明确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该完成的实践活动及考核标准。目前好多高校也设置了如“企业实习”、“工程实践”、“调研报告”等模糊化的课程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实际操作时, 这些环节往往形同虚设, 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例, 在实践教学方面, 可以针对各个培养方向进行实践环节的设置。随着扩招, 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入校时知识、能力均比较弱, 建议在一些课程中设置一定的基础性实验, 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 进行原理、规律的验证,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在理论课程学习结束时设置多个设计性试验, 让学生自行选择, 自行设计试验内容及试验过程, 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表1是我院机械工程硕士点提供给学生选择的部分综合试验, 这些实验由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学生提供设备、仪器以及所需的元器件, 由学生创造性地独立完成。

2. 实验仪器的使用能力。

工科的学生, 实验仪器的使用是科学研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基础。学校在满足科研需求及教学运行的条件下, 应该将学科平台、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 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实验室资源,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研究能力、科学方法搭建平台, 进而培养优秀的工科硕士研究生。

一方面要求研究生要积极主动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 协助实验老师完成实验的准备工作;其次在进行设备操作培训时, 研究生务必参加, 熟悉了解新仪器的使用;将研究生学习的地方安排在各个实验室, 通过眼看、脑动达到熟练使用仪器, 可以让研究生负责一两台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只有在熟悉设备性能和使用规范后, 才可以有效地服务于科研项目和学位论文的研究。

3. 工程综合实验设计能力。

从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看, 一个工科的硕士研究生很难独立设计课题中需要的实验, 导师们一般把实验过程及内容构思制定好, 学生只是遵循导师的思想、验证一下罢了。和本科生不同的是, 硕士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特别是工科的研究生, 参加工作后要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所以在校期间一定要想法设法进行主动学习和思考, 作为高校,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必须设置一定的自学验证环节, 增强学生自行创新实践环节、构思实验内容的一些培养环节。我院在培养机械工程硕士生时, 设置了一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 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 自行设计题目和内容, 几年下来, 这门课程学生反映效果最好, 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

要设计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 学生必须阅读大量的资料文献, 有扎实的理论作为支撑, 构思、创建具有工程意义的实验。在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正确认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 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指导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前期知识积累, 资料查新, 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造性试验。在了解一些新型的仪器设备后, 通过独立查阅资料, 设计相应的方案和具体的研究过程, 经导师审阅指导后, 进行操作, 并撰写研究报告,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使所学知识得以应用, 理论联系了实际, 学到了很多课程之外的知识,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可以将书面知识和实验技能转化为科研能力。

4. 参与科研项目。

参与科研项目, 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层次, 更深入地了解项目的背景及实施目的, 使学生可以得到综合的训练和工程经验。同时也让学生发现自身科研素质的很多不足之处, 在以后的学习中, 更加注重自己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校自2012年开始设立了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 每年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立项。学生自行选定研究课题, 经专家评审后予以立项, 每个项目给予4000元的经费资助, 先后有12名学生获批, 涉及到60人参与。由于申请课题源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从选题、立项、撰写申请书、确定研究目标、内容和任务, 与导师共同设计和实施技术方案, 到完成科研项目, 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实践证明, 对在校硕士生设立基金的方式, 一个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另外提高了自主学习、自主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 学生切身经历了科研过程, 体会到什么是科研, 会发现很多不懂的和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科研经历可以使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上。而这样的科研经历, 为学生学习的课本知识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使他们在科研的过程中去寻找一种如何能更好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科研中的方法, 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

另外一方面, 导师要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 精心指导, 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高校, 导师们的课题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基础性研究, 一类是工程技术类。对于基础性的研究, 学生往往要进行多次试验研究;对于工程类的, 大多数都是解决企业难题,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工程, 有更多的机会与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交流, 不管是哪种课题, 导师都有责任, 有意识地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工作, 学生也应该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这样的任务,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地得到锻炼。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发展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5. 校企合作工程锻炼。

高校设备数量有限, 通过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一方面助推企业研发能力提升, 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改革开辟了新途径, 有效解决了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落实问题。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高效发展也有利于研究生的锻炼。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 参与企业的科研创新、技术攻关及技术改造。让学生实践操作。

我们与周边企业建立了9个不同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提出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邀请企业导师进行实践指导。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企业某个车间实习, 或者参与企业某项技术改进, 将实践活动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 极大地提高了硕士研究生的工程思维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在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学科平台上, 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开展了工程训练, 结合实际操作、现场教学等方式, 使研究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想、现代化工程意识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 同时, 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相互协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工科硕士生的工程能力、研究能力是其生存的基本技能, 所以各个有硕士点的院校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 要开展确实能提高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的环节, 保证我国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 一旦就业, 要能真正地胜任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学艺, 颜凤, 钟佩思.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7) .

[2]吴元欣, 王存文.校企协同, 构建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 2013, (03) .

[3]魏永霞.论新形势下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再定位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1) .

上一篇:《童年》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_作文大全网下一篇:沉痛悼念父亲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