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儿童童话睡前故事

2024-09-01

3岁儿童童话睡前故事(通用14篇)

篇1:3岁儿童童话睡前故事

和好朋友们去森林里野炊回来之后,小狐狸萌萌就发现,自己的帽子不见了,它到处找也找不着。

它来问那天一起同行的小绵羊:“小绵羊小绵羊,是不是你拿了我的帽子?”

小绵羊说:“不是我拿的!你可不能随便冤枉人!”

它又问小猴子:“小猴子小猴子,是不是你拿了我的帽子?”

小猴子委屈的说:“我没拿!我拿你的帽子干什么呀!”

它又来问小猪:“小猪小猪,是不是你拿了我的帽子?”

小猪挠挠头说:“不是呀!不是我!”

小狐狸萌萌很生气,它觉得一定就是大家拿的,于是它和大家大吵了一顿,好几天都不理大家。

过了几天,小狐狸萌萌有一次在衣橱里翻衣服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帽子,原来真的不是朋友们拿的,而是自己粗心大意收起来了呀!

它立刻跑出家门,找好朋友们道歉去了。

篇2:3岁儿童童话睡前故事

皮皮答应了,说:“我会帮你种好的,赶快去看你的外婆吧!”

小猪感激的说:“太谢谢你了!”然后就走了。

过了几天,忙完了小猪的甜玉米,小猴子才想起自己的`事情,它提着玉米种子,准备出门去,这时候,小羊来了,它说:“皮皮,你可得帮帮我,我准备考试了,可是那么多草籽不能不种呀!还得麻烦你哦!可以吗?”

小猴子皮皮也欣然答应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熊也来了,它说:“皮皮,我家最近准备盖新房,你最爱帮助别人了,可以帮我种西瓜吗?”

小猴子皮皮微笑着说:“好的!放心!我一定帮你种好!”

小熊听了,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

小猴子皮皮一直帮助别人,自己的甜瓜一直没种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什么也没有。

它难过的想:“自己该吃什么呢?难道要饿肚子了吗?”

篇3:3岁儿童童话睡前故事

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下文简称《指南》) 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 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 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 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 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这段话非常清晰地说明了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对全面发展的价值。

故事, 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尤其小班的孩子, 因年龄关系.对老师有着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听老师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 故事教学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但长期以来, 故事教学偏重于按“故事讲述、提问-故事讲述、提问-完整欣赏故事”这种“三步曲”式程序进行。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 呆板的教学方法, 只重视教师的传授和灌输, 忽视了从幼儿语言学习的心理规律和发展需要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 忽视了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发展幼儿语言。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中, 我发现艺术教育以它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 也探受孩子们喜欢。把幼儿园故事与艺术教学整合构建, 不但使幼儿能习得故事中优美的语句和词汇, 还能获得深层次的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促进幼儿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简单介绍一下我个人对“故事教学与艺术教学整合构建”的认识与实践。

一、幼儿园故事教学与艺术教学整合构建的依据

《指南》要求3~4岁幼儿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 会看画面, 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 发生了什么事等, 并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 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要求4~5岁幼儿能大体讲出所听故事的主要内容, 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 大致说出故事的情节, 还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 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要求5~6岁幼儿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 或续编、创编故事, 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还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早期的阅读理解经验将为儿童未来的阅读理解能力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纲要》中也指出互相渗透的各领域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艺术活动中同样蕴含语言教育的价值。“让艺术作品说话”也是培养幼儿语言的重要方式, 在艺术教育中, 音乐可以说是一种唱出来的语言, 每一段音乐就是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而美术呢, 也是一种画出来的语言, 每一幅作品也都是一个完美的故事。故事与艺术教育中的音乐和美术, 都是以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一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都具有自己审美独特性, 各自所包含的内容也联系紧密, 尤其美术教学中的绘画与故事教学, 音乐教学中的创编舞蹈与故事教学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生理学与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半球 (左脑) 控制人体右侧器官并主管语言和逻辑思维功能力, 右半球 (右脑) 控制人体左侧器官并主管立体图像、音乐艺术和形象思维功能。大脑的半球的功能尽管有所不同, 但它们并非互相割裂。它们之间由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连接起来, 大家息息相通, 密切联系, 互相合作, 整个大脑也只有在两半球共同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行故事与艺术教学的整合构建整合有效促进大脑左右两半球紧密合作, 增进其发展功能。从而为幼儿心理活动、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幼儿同故事教学与艺术教学整合构建的措施

1. 合理运用故事教学与艺术教学内容自身的联系性进行整合构建。

幼儿园故事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讲述故事、情境表演、复述故事等。而艺术教学主要包括音乐和美术教育的内容。音乐的教学内容又主要包括歌曲、音乐辩析、音乐欣赏、舞蹈、打击乐等;美术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绘画、手工、欣赏等。根据故事与艺术教育的审美特性及其知识体系, 教学目的投活动设计的基本过程, 我找到了幼儿园故事教学与艺术教学整合构建的结构“网路”, 然后采用分科与综合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出不同系列的教学活动。

(1) 故事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构建。故事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中, 每一个故事都可创编成一幅甚至几幅画面。如故事《四个好朋友》的活动中, 我们把故事中的小动物都做成了可操作性的手指偶, 让孩子带在手上边讲故事边操作, 使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在这种手、口、脑并用的活动中, 孩子们轻松自如地掌握了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及人物对话.还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灵活运用。美术教学中, 故事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形象的理解, 提高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如画《小蝌蚪找妈妈》, 首先听录音故事, 然后根据故事的情节进行构思自由想象大胆作画。

(2) 故事教学与音乐教学的整合构建。活动一, 如故事《三只羊》系列活动可设计为活动, 新授故事。理解内容、丰富词汇 (以语言教学目标为主) ;活动二, 复述故事, 欣赏乐曲《小山羊》 (以语言教学目标为主) ;活动三, 语言、音乐综合数学活动在音乐伴奏中进行自发的故事表演 (以音乐教学目标为王) ;活动四, 在语言、音乐综合教学活动中寻找故事的乐趣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找节奏, 以培养音乐节奏感为主) 。

(3) 故事教学与歌曲教学的整合构建。儿童歌曲中, 歌词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首儿歌, 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就已学习了词语的发音、吐字等语言技巧。我们把歌词编成故事不但能激发幼儿情感, 活跃孩子们的思维, 丰富他们的想象, 还能使故事内容在他们头脑中呈现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 更好地感悟作品。如歌曲《小马》、《袋鼠》在活动中我都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 孩子们对歌曲中小动物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为后面的创编舞蹈动作奠定了基础, 也加强了幼儿对歌曲的记忆。还有歌曲《好妈妈》、《办家家》、《好娃娃》都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难以忘却。

(4) 音乐欣赏与故事教学的整合构建。音乐欣赏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存在一定难度, 然而在欣赏的过程中, 把音乐情绪用故事的形式再次展现在孩子面前, 孩子们的兴趣焦点定能迅速集中, 如音乐欣赏《大树妈妈》、《小燕子》。活动一, 以故事的形式欣赏歌曲内容;活动二, 创编舞蹈《大树妈妈》或《小燕子》。

2. 将故事教学与艺术教学的整合构建和美化、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

故事教学与艺术教学的整合构建并不是上几堂课就能完成的, 而是需要老师在日常生活和活动的小事中, 引导幼儿不断地感受、表现、创造艺术美, 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幼儿园的环境时时刻刻都在对每个幼儿发生影响, 因此, 我们十分注重环境布置教育化、知识化、艺术化、形象化。根据季节与故事教学的内容, 春季我们布置“春风吹杨柳飘”、“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青蛙呱呱叫、小蝌蚪找妈妈”、“勤劳的小蜜蜂在忙采蜜”等内容的画;到了夏天, 我们换上了“树上知了叫, 红太阳当空照”、“爱清洁的小白鹅在水中游”;秋季我们换上了“水果列车庆丰收”、“蘑菇生日村”;冬季我们换上“我们爱锻炼”、“雪花飘舞迎新年”、“爆竹声辞旧岁”等等, 让幼儿不仅从环境布置中学到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美的熏陶, 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故事能活跃孩子们的思维, 启迪孩子们的想象, 因此, 我们为幼儿购置了人手本中外著名童话故事书设立了开放式图书角。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随时取阅图书。同时我们还设立了表演区在故事与现实之间为幼儿架起了一座桥梁完成知识的迁移, 从而真正使孩子们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用”。艺术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不但能启迪孩子们的想象, 还有利于促进孩子们创造力的发展, 从而提高欣赏美、评价差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开展美术活动, 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美术材料, 允许孩子们除参加集体活动外, 任何时间都可以去玩去画。音乐能够充实生活、愉悦心情、激发感情、鼓舞意志、陶冶情操, 于是, 我们把音乐有计划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如早晨幼儿入园时, 在幼儿自由活动时, 在幼儿吃点心和午餐时, 在幼儿刚上床睡觉时和起床时, 在各个活动环节衔接处, 我们都分别播放相应的幼儿音乐, 让幼儿生活在美的旋律中, 从小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通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 我班的孩子们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兴趣广泛, 性格活泼开朗;思维敏捷, 学习能力增强;独立性强, 各种习惯良好;求知求美, 情感积极健康;能言善辩, 语言表达丰富。

让我们一起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 做到对每个年龄段的目标了然于心,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 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明灯。

摘要: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遵循正确的原则。故事教学与艺术教学科学整合构建可以克服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习方式, 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这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下文简称《纲要》) 体现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幼儿,故事教学,艺术教学,初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何丽平.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进行全面语言教育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5.

[4]徐艳贞.早期阅读背景下幼儿前书写教育活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7.

篇4:睡前3个小动作年轻15岁

睡觉之前,可以躺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小运动,放松一下你的身体,对身心健康也是有好处的哦!

首先躺在床上,把腿抬起抬起,进行由上往下地按摩。腿持续抬着不要放下,或者L字形地贴墙躺着,这个动作可以帮助瘦除小腿赘肉。

然后平躺,两腿分别悬在半空90度的位置,45度的位置,以及30度的位置,每个角度大约停留30秒到1分钟,或者你可以坚持的极限。这个动作可以塑造大腿的肌肉。

你还可以趴在床上,两腿缩在胸前,胸部贴着大腿根,双手伸直夹在耳朵旁边,手肘以上到手掌贴在床上。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排除宿便。

二、热水泡脚,行气助血

脚是离人体心脏最远的部分,不容易得到氧份与血液,加上现在是冬季,就更容易被寒冷刺激到血管,使血管收缩,供血艰难。

但是,足部又是人体穴位的又一集中区域,如果供血不足,会影响到肝脏、肾脏等多个部分的正常运作。所以,睡前用温热的水泡一泡脚,对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多有好处。

特别的是,可以在泡脚的水中加入中草药,因为脚上筋脉穴道较多,可以很好的吸收水中的药物成分。如果你想通过泡脚达到减缓腰腿冷痛,可以放入当归、川芎;若是要减缓头晕目眩,则可放入菊花、夏枯草;如果是要祛燥去脚气,那就放入艾草等。

三、五指成梳,留住秀发

我们知道,头部集中了人身上好几个重要的大穴,通过梳理过程中的刺激,可以起到按摩作用。

首先用梳子把头发梳通,从前额开始,由上往下梳,力道适中。

再用手指,轻轻按摩着头皮,用手指分别从耳根、颈部发根及前额发根部位向头顶梳拢,再集中搓揉头顶。如此反复30次以上,感到头皮麻麻地为止。

这样的动作可以帮助疏通大脑的血液,使脑部得到充足的氧份。从而达到提高记忆力、保护发根、巩固毛囊、消除大脑疲劳等功效。

篇5:3岁儿童睡前童话故事

可是旅行怎么能没有充足的食物呢?

小螳螂犯了愁。

小蜜蜂说:“小螳螂,我的花蜜采的太多了,分给你一点吧!”

就这样,小螳螂的食物问题解决了,它背着花蜜,高兴的出发了。

走啊走,走啊走,走了很长时间的小螳螂觉得很累很累,它走不动了,在一棵巨大的蒲公英旁坐了下来,蒲公英问:“你要去旅行吗?我正好也要去,我可以载你一程。”

就这样,小螳螂抓住巨型蒲公英的茎,晃晃悠悠出发了。

蒲公英把它放在一条小河旁,就和它说再见了。可是自己不会游泳,要怎么过河去呢?

这时候,一只小乌龟正在河边晒太阳,它说:“小螳螂,我正好要去河对岸,你坐在我的背上,我顺便带你过河去。”

就这样,小螳螂坐在乌龟巨大的壳上,朝着河对岸进发了。

篇6:3岁宝宝睡前童话故事

很久以前,在遥远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栖居着一种名叫马克里的怪兽。

马克里的整个面部与马酷肖,但是身材比马更大,更高。它长着不相称的长脖子和一对竖起的耳朵。马克里以草为主要食物。不过当它在草地吃草时,身体则向后倒着走。因为它的上唇长得很长,如果像其它食草动物一样朝前行走,那么长嘴唇就会把草蒙盖住。

马克里还有四条不能弯曲的长腿。当它发困时,只能站着睡觉。马克里跑起来,扬开长腿,如风驰电掣一般。任何猎手都未能把它捕获。猎人们曾骑上跑得最快的烈马追赶它,在它经常出没的地方设下埋伏,然而所有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猎人们无意中发现了一只正在酣睡的马克里。他们惊奇地发现这只马克里正倚着一棵树,站着睡着了。猎人们竭力不惊动这只敏感的动物,悄悄地走开,商量用妙计捕捉它。

第二天清晨,猎人们回到原来的地方,把马克里倚着睡觉的那棵树锯了几个豁口。傍晚,他们在不远的灌木丛中设下埋伏。

篇7:3岁宝宝睡前童话小故事

小松鼠笑了起来说:“我这可不是买的,是我生下来就有的,这个大伞就是我的尾巴。”

说着,小松鼠把自己的尾巴收起来展示给小白兔看,小白兔被小松鼠的大尾巴吸引,好奇的问“小松鼠姐姐,你的大尾巴还有什么作用?”

小松鼠骄傲的说:“用处可多了呢!尾巴是我们跳跃时稳定身体的工具。我们的身子要向右边倒时,只要把尾巴向左一摆;要向左边倒时,只要把尾巴向右一摆,我们就不会摔倒了。”

小兔子感叹道“哇——真厉害!”

小松鼠继续说:“在冬天寒冷的天气里,我们用它包住身子,尾巴便成了我们御寒的绒衣。”

小兔子突然哭了起来,小松鼠莫名其妙的说:“亲爱的小白兔妹妹你为什么哭?”

白兔指了指身后的短尾巴说:“我也想有一条大尾巴。”

篇8:3岁儿童童话睡前故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太谷县第一幼儿园的1 333名入园儿童, 男698名, 女635名。

1.2 方法

1.2.1 测量方法

根据儿童体格发育测量的标准方法[1], 准确测量儿童的体重、身高, 体重测量用杠杆式体重计, 读数精确到0.01 kg, 身高使用立式身高计, 读数精确到0.1 cm。

1.2.2 评价方法

将每一儿童的性别, 出生年、月、日及体重, 身高测量数据输入WZR-EI型儿童保健电脑 (苏州市东昊医用电子仪器厂生产) 逐项评价。

1.2.2. 1 体格发育评价

采用国际通用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 (NCHS) 标准, 按离差分级法 (分上、中上、中+、中-、中下、下6个等级) 评价个体儿童的体重、身高等级。

1.2.2. 2 体型评价

根据儿童的体重、身高判断儿童的体型属于匀称型、粗壮型、纤细型或待定。待定由检查医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进一步诊断。

1.2.2. 3 营养状况评价

体重正常:按身高的体重≥-2SD~<20%中位数。

肥胖:轻度≥20%中位数~<30%中位数;中度≥30%中位数~<50%中位数;重度≥50%中位数。

营养不良:低体重按年龄的体重<-2SD。发育迟缓:按年龄的身高<-2SD。消瘦:按身高的体重<-2SD。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体重、身高超均值 (中位数) 情况

调查儿童1 333名, 体重超均值人数785名, 超均值率为58.89%;身高超均值人数687名, 超均值率为51.54%;男女儿童超均值情况见表1。

体重、身高超均值率均为男童大于女童, 体重男女童差异有显著性, 身高男女童差异无显著性。

2.2 体型

调查人数1 333名, 匀称1 248名, 占93.62%;粗壮64名, 占4.80%;纤细21名, 占1.58%, 男女儿童的体型构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电脑评价为“待定”的均经检查医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未发现特殊异常体型) 。男女儿童体型构成情况见表2。

例 (%)

2.3 肥胖、营养不良检出情况

调查人数1 333名, 体重正常1 198名, 占89.87%。肥胖121名, 占9.08%, 其中, 轻度94名, 占7.05%;中度21名, 占1.58%;重度6名, 占0.45%。营养不良14名, 占1.05%, 其中低体重3名, 消瘦4名, 发育迟缓者7名。男、女儿童肥胖、营养不良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3。各年龄组儿童肥胖、营养不良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4。

例 (%)

例 (%)

注:χ2、P为3岁~组与4岁~组比较检验值;χ21、P1为3岁~组与5岁~组比较检验值;χ22、P2为3岁~组与6岁~组比较检验值;χ23、P3为4岁~组与5岁~组比较检验值;χ24、P4为4岁~组与6岁~组比较检验值;χ25、P5为5岁~组与6岁~组比较检验值。

由表3、表4可以看出, 男女儿童间肥胖、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肥胖儿的检出率男童高于女童, 随年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 以6岁~组最高;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 随年龄的增大呈下降趋势。

3 讨论

本次调查应用WZR-EI型儿童保健电脑对1 33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发育评价, 从整体来看, 该群儿童体格发育水平有半数以上超过了WHO推荐的NCHS标准, 这与本地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家长育儿知识水平提高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有关。但从其他方面分析, 体重在正常范围的占89.87%, 有9.08%的儿童发生肥胖, 1.05%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体型匀称的占93.62%, 有6.38%的儿童体型呈现粗壮或纤细型。

3.1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数家庭达到小康水平, 物质不断丰富,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儿童营养供给充足, 生长环境优越, 抵抗力增强, 患病减少;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 孩子患病能得到及时救治, 从而减少了疾病对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 促使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儿童肥胖问题成为全球比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2], 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肥胖, 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而且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成人疾病过早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次调查3岁~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9.08%, 其中, 中、重度肥胖率达2.03%, 值得关注。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摄食过度及不良的饮食行为, 有学者认为:儿童的肥胖与婴儿期的喂养行为存在一定关系[3]。婴儿期过度喂养, 过早添加辅食, 儿童期过食、贪食加上家长无原则逼迫式的劝食, 均可成为肥胖的原因。同时, 肥胖与饮食行为密切相关, 如进食的次数增加、食物选择重肉轻蔬、不良的烹调方式等都会增加热量的摄入。其次不良的生活方式, 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缺乏体力活动, 使热量消耗减少, 多余的热量转变成脂肪储存是导致肥胖的另一个原因。儿童体育活动少, 运动量小, 以车代步, 加之看电视、玩电脑、玩游戏等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增多。

3.2 本次调查中有1.05%的儿童发生营养不良,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对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相对较高, 喂养不当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临床证实:较大儿童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4], 如果婴儿期母乳不足, 又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人工喂养调配不当, 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等, 久而久之导致儿童消化吸收功能减弱, 加之不良的饮食习惯, 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不吃早餐等均可引起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可引起贫血、微量元素缺乏, 抵抗力下降,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 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3.3 肥胖、营养不良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越早干预, 矫治效果越好。因此, 笔者认为预防小儿肥胖与营养不良均应从婴儿期开始, 提倡母乳喂养, 按时合理添加辅食, 平衡膳食, 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肥胖的预防着重于改变家庭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养成戒绝晚餐过饱、吃夜宵、进食过快的不良习惯, 少吃煎、炸、快餐等高能量食品, 避免看电视、玩游戏时间过长等。营养不良的预防应着重于祛除病因, 积极防治原发病, 调整饮食, 及时补充各种营养素, 避免挑食、偏食。与此同时, 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良好的运动习惯是保证幼儿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因素[5], 应鼓励儿童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如晨跑、跳绳, 小年龄儿童可以原地跳、兔跳;适当参加各种兴趣班如跆拳道、游泳、舞蹈等, 增强儿童体质, 预防疾病,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刘湘云, 陈荣华, 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第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3.

[2]张华明, 王培玉.中国学龄前儿童健康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31) :4483-4485.

[3]曲敬师, 李玲, 赵冬梅.5岁以下儿童肥胖与婴儿期喂养行为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 17 (5) :577-579.

[4]沈晓明, 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72.

篇9:5岁儿童睡前童话小故事

小小的,两只蚂蚁。漂亮的,聪明的,是白蚂蚁;丑的,笨笨的,是黑蚂蚁。

像往常一样,这天两只蚂蚁分头外出觅食。

白蚂蚁发现一个漂亮的玻璃瓶,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糖果。瓶盖紧紧的,没有一点缝隙。白蚂蚁围着玻璃瓶转着圈,用牙咬,用手抓,玻璃瓶却纹丝不动。

白蚂蚁想离开又不甘心,很快太阳就落山了。

“好漂亮的瓶子!”忽然听到叫声,白蚂蚁转过头,看见黑蚂蚁拖着一只死苍蝇走了过来。

白蚂蚁笑着说,“瓶子当然漂亮了,怎么样,有兴趣用苍蝇和我交换吗?”

“啊,你不是开玩笑吧?”

“当然不是开玩笑,我的朋友。”

于是,白蚂蚁拖着苍蝇走了。黑蚂蚁来到玻璃瓶面前。它把玻璃瓶咬得滋滋响,可玻璃瓶仍然一动不动。

黑暗笼罩了大地。黑蚂蚁一边哭,一边用力地咬着。

“喂,你哭什么,害得我睡不着觉。”一只黑盔甲虫从石缝中钻出来,样子很凶。

“对不起,我也不想哭,但我推不动这个瓶子……”

“呵呵,你这样一个小东西居然想搬动这样大的玻璃瓶。”甲虫笑得直揉肚子,“这样吧,我教你一个法子,你把瓶子下面的石块移开,就能搬动了。”

黑蚂蚁觉得这个方法太棒了。它向玻璃瓶下面的石块发动“攻击”。用牙咬,用手抓,用脚扒……渴了喝点露水,饿了吃点草叶,它忙得忘记了休息。

过了几天,一个石块松动了。接着,玻璃瓶翻倒了,顺着小山坡滚了下去。

黑蚂蚁急忙跳到玻璃瓶上面。玻璃瓶越滚越快,黑蚂蚁稳稳地坐在上面,就像骑着一匹奔驰的骏马。

咚咚咚,玻璃瓶直接滚到了家门口。瓶盖掉了,五颜六色的糖果都滚了出来。

篇10:5岁儿童睡前童话小故事

小狗的主人,是个不爱干净的男人,他把家里弄得乱哄哄的,到处都是老鼠。小狗经常和这些老鼠打得不可开交。这个男人,有双大靴子,有小狗的两倍大,是深棕色的。

一天,主人出去了,把靴子放在门口,老鼠看见了,想:哎呀!我正愁没东西给我磨牙呢!这不正好有个靴子吗!我可以去磨磨牙,多好的机会!于是老鼠就过去了。这时小狗正睡觉呢!

嗯,味道真不错!”那只老鼠说,小狗的耳朵可是很灵的,老鼠没磨几下牙,就把小狗吵醒。老鼠竟浑然不觉。“什么声音?怎么这么吵啊?觉都不让人睡!”狗狗向四周看了看,没有任何东西,于是,它的目标转向了靴子。老鼠这才发现小狗正盯着它呢!老鼠撒腿就跑,小狗追了上去。

一场“狗鼠大战”正在进行中。老鼠一看事情不妙,便跳进了靴子里。小狗在旁使劲地推靴子,不行,靴子太重了。小狗灵机一动咬动靴子的鞋带,使劲拖,“啪”!靴子倒了下来。老鼠无路可逃,被小狗捉住了。

篇11:6岁儿童睡前童话故事

秋天来了,风儿用力地吹着。吹落了一片又一片黄叶儿,吹散了一朵又一朵云彩,也吹熟了一树又一树的水果。

风儿吹过高山、田野和小河,还匆匆忙忙地从小蟋蟀的门前经过。小蟋蟀呢?跟着风儿的脚步匆忙赶去为小蜗牛的生日弹奏乐曲。

当最后一丝凉风为小蜗牛送上生日的祝贺后,小蟋蟀也急匆匆地赶到了小蜗牛的家。小蟋蟀的琴声凉丝丝的、甜润润的……飘到了小蜗牛的触角上。小蜗牛轻轻一晃脑袋,琴声落到了小螃蟹吐的泡泡上。小螃蟹一吹,乘着泡泡的琴声刮到了河面上。水里的小鱼儿翘起尾巴一摇,又跑到了小乌龟的背上。小乌龟慢慢地挪着步子,乘着泡泡的琴声还是滑了下去。着急的大龙虾钳子一伸,失望地说:“哎呀!不好。泡泡破掉了,琴声也听不清了。”

小乌龟连忙驮着小蟋蟀停在大伙儿中间,又一支歌儿愉快地飘出。

这时,天边的最后一抹云霞也消失了,河面一片黑暗。小蟋蟀的歌声忽然间颤抖起来,“咦?难道是小蟋蟀累了?”捉害虫迟到的小青蛙问,“我一路循着琴声赶来,一天的疲倦全都消除了。谢谢蟋蟀弟弟!”

“青蛙大哥,我……我……不是累……是怕黑。”小蟋蟀哆嗦得连话都说不好了。大龙虾挥舞着钳子笑得直拍肚皮,说:“我从来没听说过有怕黑的蟋蟀,可真有意思啊!”

小乌龟晃晃背上的小蟋蟀说:“周围有大家保护你,不会有危险的。”

小蟋蟀忙叫住小乌龟说:“乌龟哥哥,你别晃,我好害怕。”小蜗牛赶紧向乌龟背上爬去,说:“别害怕,我来陪你。”小鱼儿也游上前去安慰他。大龙虾见小蟋蟀真的很害怕,立刻停止了笑声道歉说:“对不起,蟋蟀弟弟。”

小青蛙说:“我先唱几支歌儿安慰蟋蟀弟弟,你们大家再想想办法。呱呱呱,蟋蟀弟弟别害怕。呱呱呱,河面上有大家……”

一直没有出声的小螃蟹悄悄地回到了家,拿出自己上次远足时兔子姐姐送的南瓜灯。

心想:自己一直没舍得用,现在能帮上大家多好啊!小螃蟹的两只大钳子举着南瓜灯,一步一步回到了蜗牛家。

“呱呱呱,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河面。蟋蟀弟弟再也不用怕黑啦……”小青蛙顾不上一天的疲劳,蹲在蜗牛家门前的荷叶上不停地唱着歌儿。

“瞿瞿,瞿瞿……”小蟋蟀的琴声又响起来了。

小蟋蟀开心地说:“螃蟹哥哥的灯光明亮又温暖,小伙伴的爱驱走了黑暗。”夜深了,大家都在小蟋蟀的琴声中静静地睡着了。小螃蟹举着灯对小蟋蟀和小蜗牛笑了笑,他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篇12:3岁儿童童话睡前故事

近年来, 儿童社会技能发展问题是儿童发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许多研究者对儿童社会技能发展及其培养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社会技能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社会关系的好坏。 [1]具体来说, 儿童社会技能直接影响其同伴关系、社会支持、身心健康、学业成就和未来的社会适应。 [2]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家长和幼儿园对3岁~6岁儿童社会技能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儿童社会技能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研究表明, 儿童社会技能缺陷从其方向性上讲主要有两种: 社会性退缩型和社会性攻击型。前者表现为孤立、害羞、被动等, 不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观点, 从而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后者表现为有攻击性、好动、不合作, 倾向于用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

二3岁~6岁儿童社会技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王美芳认为, 社会技能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 运用已有的社会知识, 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积极交往以实现自己或他人互动目标的行为方式。[4]从发展的角度看, 儿童社会技能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社会技能的行为成分, 主要指儿童社会技能的具体行为表现;二是社会技能的认知成分, 主要包括对社会交往的归因和人际问题解决策略;三是社会技能的情绪成分, 主要包括与社会交往有关的情绪体验。三种成分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构成社会技能的有机整体。儿童的社会技能随着行为控制水平、认知水平、情感情绪的成熟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5]笔者认为, 目前3岁~6岁儿童社会技能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 社交技能缺乏

陈帼眉认为, 儿童社会交往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同伴关系、交往中的友好行为和文明行为习惯, 其中3岁~6岁儿童交往能力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和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6]研究表明, 受欢迎儿童比不受欢迎儿童对社交问题能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7]当儿童与同伴之间出现交往问题时, 社会交往技能水平高的儿童会想出更好的解决冲突或矛盾的方法, 比起只懂得运用攻击、敌对等方法的社交技能水平较低的儿童, 他们更受欢迎。研究还表明, 被忽视儿童发动交往的有效性明显不如其他儿童, 被拒绝儿童解决冲突的适当性低于正常儿童。 [8]由此可见, 社会技能水平低的儿童因缺乏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 很难进行有效的交往, 也不会利用适当的解决冲突的方法和途径。

(二) 适应能力差

研究表明, 社会技能水平高的儿童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并且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9]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到走进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一个阶段环境的改变, 刚开始都会使人感到不适应。但是, 社会技能水平高的个体往往由于善于与人交往, 能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而那些社会技能水平低的个体往往由于不善于与人交往, 不能融入新的环境, 不知道如何去获得别人的帮助, 从而导致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或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

(三) 情绪应对能力缺乏

儿童缺乏社会交往技能, 一是会影响其与父母关系的发展, 当与父母意见发生冲突或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时, 儿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甚至觉得父母不疼爱自己, 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二是会影响其与教师的关系, 当教师的做法与自己的愿望相背, 或者偶尔没有关注自己时, 儿童会觉得教师不喜欢自己, 讨厌自己, 进而产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厌恶, 甚至故意和教师作对, 扰乱课堂秩序;三是会影响其与其他幼儿的关系, 表现为儿童不会处理与同伴的关系, 当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 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善于用友好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甚至可能选择攻击对方的方式。

(四) 自我控制技能缺乏

自我指导技能是儿童的认知性自我控制技能之一。 [10]相关研究表明, 儿童会经历从大声的自我言语的外部言语阶段到内化的自我言语阶段这样的过程, 通过儿童言语的自我指导能使儿童在行动之前停下来想一想, 从而避免冲突的发生。社会技能水平低的儿童, 缺乏自我指导, 在行动之前很少或根本不会停下来去考虑行动的后果, 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

(五) 高度自我中心

皮亚杰认为, 3岁~6岁的儿童在认知发展上正处于“前运算阶段”, 自我中心是这一阶段突出的特点。自我中心的儿童不能区分你、我、他的真正内涵, 只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 而不会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 不能区分自己的看法和他人的看法。学前儿童社会性技能缺乏, 不只表现为不能客观地站在他人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而且表现出自私。特别是攻击性强的儿童表现得更为明显, 他们往往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一旦和同伴发生矛盾便倾向于用暴力的手段去发泄, 不会顾及到被攻击者的感受, 高度地以自我为中心。

三3岁~6岁儿童社会技能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社会技能培养的认识程度不够

3岁~6岁儿童出现社会技能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社会技能培养的认识程度不够。班杜拉认为, 儿童的社会行为是直接学习、模仿和强化的产物, 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与榜样有直接的关系, 为儿童提供良好社交行为榜样是父母与教师的责任。 [1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称《指南》) 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指导和训练。然而,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和教师往往忽视了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 认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能学会许多社会技能, 不需要专门指导。其实, 受认知发展的有限性,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交往问题, 环境适应问题等, 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树立良好的榜样, 帮助儿童渡过难关,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社会技能逐步得到发展。

(二) 单一的家庭关系使独生子女缺乏丰富的交往环境

家庭环境的变化使现在的家庭关系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家庭亲子关系变得单一, 缺乏一定的交往环境。实践表明, 由于没有兄弟姐妹, 独生子女相对比较自私, 很难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和以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相比, 独生子女物质环境相对较好, 但缺少了与兄弟姐妹交往的经历, 而这些经历往往对儿童的交往技能、认知技能以及和情绪有关的技能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三) 幼儿园关于儿童社会技能培养的课程欠缺

幼儿园课程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来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指南》中规定的社会领域的内容是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方面来论述的。目前, 许多幼儿园在设置课程时, 关于培养儿童社会技能的课程安排比例较小, 更多地注重儿童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习得, 不少幼儿园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去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 加上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社会技能培养的意识相对薄弱, 因此3岁~6岁儿童社会技能发展容易出现问题。

(四) 幼儿园课程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

虽然幼儿园教育活动要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目标, 但是很多幼儿园在进行教学时往往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 甚至以幼儿掌握了多少汉字, 会背多少首诗歌, 认识多少个数字等为标准, 致使“小学化”现象严重。幼儿期是个体人格和良好品质培养的重要时期, 《指南》指出, 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养成, 积极主动、不怕困难、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品质, 这些品质影响着幼儿人格的发展, 人格发展不健全或者有问题的幼儿, 在行为表现、社会认知、情绪应对上更容易出问题, 从而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3岁~6岁儿童社会技能发展问题的对策

《指南》中指出3岁~6岁儿童应该具备以下社会技能:一是人际交往方面, 包括愿意与人交往,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关心尊重他人;二是社会适应方面, 包括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因此, 促进3岁~6岁儿童社会技能发展, 要做到:

(一) 提高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社会技能培养的认识

儿童的社会技能是儿童进行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能力。 [12]《指南》指出, 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 也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和对待他人, 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 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对社会技能缺乏的儿童, 首先, 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要善于与其进行沟通, 听取孩子内心的想法, 然后做出正确的指导和评价。其次, 忧虑、烦恼、厌恶、愤怒等不良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 就会抑制合理的社交行为, 引发不正常行为。 [13]因此, 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儿童用合理的方式如痛哭、喊叫、有趣的活动或游戏等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体验。提高成人对儿童社会技能培养的认识, 就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儿童, 努力为儿童创造温暖、和谐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 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让儿童在充满安全和信任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 提供学前儿童自由交往的机会和方法技巧

1.提供学前儿童自由交往的机会。单一的家庭关系致使儿童的交往环境贫乏, 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是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 儿童与同伴的交往也对儿童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和教师要为儿童创造交往的机会, 让儿童体会交往的乐趣。比如,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进行交往, 在带孩子出门游玩、去朋友家做客或有朋友来访时, 要鼓励孩子多说话, 乐于与人交谈; 鼓励孩子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亲近和进行游戏, 感受和同伴一起玩耍的乐趣, 等等。

2.教给学前儿童交往的方法技巧。《指南》指出, 成人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 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当幼儿想加入同伴的游戏却被拒绝或者不知道怎么办时, 可以让幼儿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跟大家一起玩, 和大家一起分享, 让同伴能乐于接受他, 也可以让幼儿扮演某一个角色加入到同伴的游戏中去。当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或矛盾时, 要帮助幼儿冷静下来, 了解事情的经过, 对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 帮助幼儿运用移情换位思考, 鼓励幼儿的分享、合作、互助等亲社会行为, 教给幼儿交往的规则和处理问题的技能。还可以结合图书、动画片以及一些小故事, 和幼儿讨论哪些行为受别人欢迎应该学习, 哪些行为不受别人欢迎应该抛弃, 总结一些经验和规则, 能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榜样。

(三) 增加学前儿童社会技能训练课程内容和时间

幼儿园有关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课程主要体现在社会领域课程上。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幼儿园社会课程的数量还不足, 因此有必要增加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和时间, 把发展儿童社会技能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另外, 学前儿童的课程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 除教学活动外, 应积极发挥游戏和日常生活在发展儿童社会技能方面的作用。比如, 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榜样角色扮演观察和学习到的社会技能, 当儿童表现出的行为和榜样行为越来越接近的时候, 给予及时的积极评价, 并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社会技能。

(四) 重视学前儿童人格的培养

幼儿园重视对学前儿童人格的培养,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 教师可以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等语言活动中加强对学前儿童的人格培养, 向他们讲述一些做人的道理、基本的社会规范, 让儿童知晓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还可以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供幼儿模仿学习。其次, 要适时地多表扬和鼓励学前儿童的积极行为, 给予积极强化。对学前儿童的积极肯定会强化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抑制不良社会技能的发生, 促进其积极健康人格的形成。

社会性技能是人的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技能发展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14]因此, 要加强3岁~6岁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 促进其社会性不断完善, 并奠定其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显军, 李丹.创设生态环境, 培养中班幼儿社会技能[J].学前教育研究, 2008:7.[2]

[4][7][8][9][10][12]王美芳等, 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与培养[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3:4-95.

[3]周宗奎.儿童社会技能缺陷及干预[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3, (4) :36-37.

[5]周宗奎.儿童的社会技能[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126.

[6]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624-635.

[11]赵海燕.1-6岁儿童社会技能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57.

[13]周运浓.儿童社会技能缺陷与教育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 :74.

篇13:10岁儿童睡前童话小故事

“嗯,这一对大角好让人心烦呀!”小鹿对自己说。

是啊!特别大的角会有特别多的麻烦。

大家都到小兔家去做客,只有小鹿进不去,因为他的角太大了。

他去街上玩,还没走多远,很多卖东西的就追上来,“喂!你这个小鹿怎么乱拿我们的东西啊!”原来小鹿一边走一边把人家挂着的商品勾走了。

有一次,小鹿摔了一跤,大角插进了泥地里,它四脚朝天躺在那里,直到朋友们来救他,才爬起来。

“大角真不好,他到处惹麻烦。”小鹿这么想着伤心地哭了起来,哭着哭着,小鹿睡着了。

小鹿醒来的时候,看到很多小伙伴围着他,开心地朝他笑。

“你们是在笑我的大角吗?小鹿说,大家听了她的话,笑得更厉害了,原来小鹿的角上晾着很多东西,有小猫的蝴蝶结、小松鼠的围巾、小兔的手帕、还有鼹鼠的手套、小猴的鞋子、小熊的小背心。

小猫拿出一面小镜子给小鹿,“你自己看看吧!”

小鹿朝小镜子里一看,惊奇地叫出声来。

大家说,“小鹿你的大角真有用,我们都需要它。”

当然啦!小鹿的大角可不只是用来晾东西的。有一次两只小鸟在小路的大角上做了个窝,他们说,“以后你们到哪,我们也到哪!”

还有一次,天气太热了,小鹿在大角上撑开一大块布,小伙伴们都到小鹿身边来乘凉。

最棒的一次是圣诞节,大家都往了他的大脚上系礼物,大角的礼物就叮叮当当响,小鹿觉得自己就像一棵圣诞树,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篇14:10岁儿童睡前童话小故事

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只小猴子,它的名字叫小猴子。它在森林里的树枝上来回跳跃,轻松自如,可是它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学会飞翔。它常常看着鸟儿自言自语地说:“天那么蓝,云那么白,如果我会飞,就可以和白云玩捉迷藏,就可以投入蓝天的怀抱了。”

有一天,它坐在树下说:“要我我能飞该多好呀”。一只秃鹰飞过来,小猴子看见了大声地说:“白头秃鹰,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飞的吗?”“拍一下翅膀就可以了,不信你看”秃鹰拍了一下翅膀,果然,秃鹰展翅高飞起来。它走后,小猴子拍了一下手臂,可是它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小猴子思考着,也许我应当做一对翅膀。于是它收集了很多羽毛,做了一对五彩翅膀。它爬上了小土丘,嘴里念念有词:或许,我可以借助上升的空气来飞。

它站在小土丘的处,风来了,它往空中一跳,可是风没有带它飞起来。它只往上了一点点就随着土丘滚了下去,它悟着头,闭着眼睛,等待着疼痛来临。它突然感觉下上升的空气使它滚下的速度变慢了,它竟然在空中了,往下一看,原来它滚下了山谷。它有些害怕,可是害怕又有什么用呢!要赶紧想办法,于是它静下心来,同时张开了双臂,慢慢地它感觉到空气把它托了起来。渐渐的,渐渐的,它好像飞了起来。

但是它是在往下飞,它不可能往上的。尽管有翅膀。再这样下去,就要跌落谷底了。情急之中它想:我还是做我自己吧!于是它一把抓住崖边的一棵树,往上一荡,又抓住了另一棵树,再把自己一甩,就轻松地把自己送上了崖顶。

上一篇:培养技术下一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