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机械市场分析报告

2024-05-20

石油机械市场分析报告(共8篇)

篇1:石油机械市场分析报告

一、中国石油市场情况分析

xx月份中国石油市场进口环比小幅下滑2%,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销售情况仍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同时,柴油批发毛利的小幅回升也印证了终端需求的复苏仍在继续。因此,需求复苏在岁末持续符合我们预期,而原油进口量的小幅下降反映出国内原油市场xx月去库存约1600万桶,超出预期(季节性库存下降约500万桶)。

二、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分析

预计20xx年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增长达48万桶/天,至1086万桶/天,同比增速达4。7%高于20xx年的3。4%,继续充当非OECD需求乃至全球需求增长的发动机。20xx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有三:

1)经济增速回暖,拉动需求增速回升,根据权威机构预测GDP将由20xx年的7。8%提升20xx年至8。1%;

2)下游企业的去库存接近尾声,有望于20xx年转而进入补库存阶段,进一步拉动对上游原材料油品的需求(如化工用油);

3)基建投资增速在20xx年有望进一步提升,拉动沥青等基建类用油的需求。20xx年中国原油进口增速提升,对海外原油需求进一步上升。

三、中国石油市场进口需求

基于测算,20xx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有望接近600万桶/天,同比增长接近10%,相比20xx年的6。8%有进一步上升。理由如下:

1)由于新建炼油产能的投产和石油需求回升,原油加工量年同比增长有望达50万桶/天,带动原油进口量上升;

2)新增的炼油产能需要相应的运营库存,进一步带动进口量上升;

3)地方炼厂加工原料的转变,中国化工集团获得20万桶/天的原油进口配额,将使得作为传统地炼原料的燃料油进口与原油进口此消彼长。

四、中国石油市场需求分析总结

战略石油储备的潜在注油需求有可能对我们的.预测带来进一步上行风险。战略石油储备二期,除了已完工的独山子和兰州项目,仍有约1。3亿桶的储油项目预计于20xx年完工,如果按照过去经验(平均在完工后半年内完成注油),有望额外增加大约24万桶/天的注油需求。20xx年成品油出口量有望增加,压制亚洲炼油毛利因为产能扩张超过需求的回升,我们预期中国炼厂的原油加工量上升幅度超过需求的增长,进而导致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相对过剩,并增加成品油出口的压力。我们预期中国成品油出口量的增加,将压制亚洲炼油毛利。

篇2:石油机械市场分析报告

型煤在中国的发展。经历过一个阶段,目前国内建成的型煤不少,倒闭的不少,在倒闭的同时新建的也很多。但我们认为型煤仍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我们这个产煤量世界第一的大国。经济发展需要型煤,市场需要型煤,环境保护也需要型煤!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发展型煤,首先必需认清这样一个事实:即煤炭销售价格中,块煤与粉煤之间的价差,烟煤的价差每吨一百元左右;无烟煤的价差每吨为一百多元。型煤要想获得市场,销售价格不仅不能高于甚至要与块煤有一定的价格差距,同时型煤必须是高质量的,才能在市场上赢得份额目前型煤的发展,仍处于低迷状态。

分析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技术上的。2.经济上的:3.市场上的;4.设备上的技术上的问题,仍集中在型煤粘合剂上,它是型煤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也是制约型煤发展的瓶颈目前市场上很难找到高效型煤粘结剂,同时能满足冷态,热态机械强度,具有热稳定性,防水性等一系列指标要有较高的成型性和施工性,而且还要不生产二次污染,不增加多的灰分,最好还要有固硫,助燃,防水等作用,同时粘结剂成本控制在四十元左右。这众多要求不但苛刻,有的还互相矛盾。

型煤产业处于低迷状态,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设备和基础投入过大,高额的烘干成本,管理成本等。使得只有几十元的利润空间被塞的满满的,甚至出现亏损,不可避免的被淘汰出局。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工业锅炉46万台,窑炉16万台年需锅炉型煤5000万吨有中,小化肥厂800多家,年需造气型煤6000万吨:民用型煤8000万吨;发达国家由于环保要求严格及劳动力价格高的原因,型煤产量剧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和民用也需要进口型煤。型煤市场很大,问题是我国型煤工业一方面没有形成规模产量;另一方面产品质量不高。从数量和质量是均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目前在型煤发展大潮中涌现的一批民营企业,已经露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些企业主要生产供取暖用的锅炉型煤。在采暖季节,这种型煤是供不应求的,他们走一条简化了的低成本设备路线,采用本厂生产的对滚式压球机设备,产量分别为4--15吨/小时多种机型价格由3000元--23000元粘合剂成本保持在每吨煤30元以内。型煤生产的几十元利润空间,被充分挖掘。其中一部分被投入在生产。所以只要有先进的设备,成熟的技术,经济上以及市场上的问题就会解决。这批企业就会很快投入工业型煤,造气型煤,焦碳粉成球的生产。

我们研究型煤粘合剂的宗旨是:在走烘干型煤道路的同时,闯出一条免烘干,低成本的粘合剂道路,为型煤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中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篇3:石油机械市场分析报告

产销小幅增长月度走势跌宕起伏

进入2015年以来, 我国收获机械市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稳定发展态势。市场调查显示, 前8个月, 131家规模生产企业累计销售各种型号收获机械50.2万台, 同比增长3.51%。

从月度走势分析, 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前8个月月度同比增幅均在上升通道中运行, 8个月月度销售同比走出“M”型。除1—2月的淡季同比增幅8.7%外, 其他月度同比均呈两位数的强劲增长。

从联合收割机市场分析, 前8个月累计销售21.12台, 同比增长7.32%。其中谷物联合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共累计销售16.91万台, 同比增长4.51%;其他联合收割机累计销售4.21万台, 同比增长20.29%。

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比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市场调查显示:小麦、水稻和玉米3大粮食作物联合收割机市场依然是2015年市场的需求主流。截至8月底, 谷物联合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分别占联合收割机市场54.69%和25.38%的份额, 较之2014年同期回落0.39个百分点和1.81个百分点。其他作物的联合收割机市场占19.93%, 较之2014年同期上扬2.2个百分点。

需求南下鄂皖区域集中度提高

近年, 我国联合收割机市场区域需求进一步向南方转移。市场调查显示。前8个月, 联合收割机市场需求区域主要集中于安徽、山东及河南等7大市场, 其需求量均超万台, 累计销售15.77万台, 同比增长46.64%;占比74.68%, 较之2014年同期上扬9.65个百分点。

从各区域占比的同比增幅分析, 市场热点南下鄂皖趋势十分明显。湖北市场表现抢眼, 占比的同比增长2倍多, 安徽占比的同比增长29%, 销量同比增幅高达64.88%。河南市场表现也较为突出, 销量同比增长32.89%, 但江苏和山东市场销量出现7.4%和1.92%的小幅下滑。

近年, 我国收获机械市场经过多年的高位运行后, 市场保有量激增, 市场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 同比增幅自2012年以来, 连续下行, 2015年延续了往年的下行走势, 但依然保持小幅增长的特点, 维持这种走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第一, 刚性需求拉动。我国收割机主流市场虽然日益饱和, 但市场容量不容小觑, 尤其是玉米收获机和水稻收割机市场依然具有增长空间, 高位运行和增幅趋缓成为未来市场的基本特点;第二, 区域市场的拉动。2015年主流需求区域市场同比出现大幅度增长, 尤其是湖北和安徽等市场出现飙升, 支撑了整体市场的上行;第三, 结构性调整推动市场扩容。近年, 我国联合收割机市场大型化趋势日渐增强, 市场由小到大变化的步伐加速, 导致市场扩容。

价格波动大凸显下行走势

从前8个月的市场价格走势看, 我国收获机械市场价格较之其他农机品类波动较大, 并且呈下行走势。这主要受上游原材料降价影响;另外, 生产商与经销商受国二升国三的切换之影响, 基于去库存考虑, 市场出现促销甚至抛售情况, 导致价格下行特点更加突出。

从近4年收割机市场的价格走势分析, 市场进入2013年, 价格保持在高位上运行, 之后的2014年、2015年基本沿下行通道逐年走低。

竞争激烈主力品牌掌控市场

2015年收获机械市场的竞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首先, 竞争激烈, 生产企业众多。全国规模收割机生产企业即有131家, 而前8个月市场需求50.2万台, 平均每个企业的仅能分得不足4 000台的份额, 即使知名品牌, 所占比例依然微不足道;其次, 技术研发能力成为竞争的焦点。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在产品研发上开始发力。

从联合收割机市场竞争分析, 排名前7的品牌前8个月累计销售各种联合收割机12.84万台, 同比增长10.89%;占比79.1%, 较之2014年同期提高0.29个百分点。

从主力品牌的表现分析, 福田雷沃依然占据较大份额, 累计销售4万余台, 同比出现小幅下滑;中联重科、江苏沃得和久保田等品牌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增幅分别达到了127.1%、106.11%和55.5%。

出口小幅下滑凸显小型化

进入2015年以来, 我国收获机出口出现结构性调整, 突出表现为出口额小幅下滑, 出口区域集中度下挫等特点。

一是出口额小幅下滑。前8个月, 我国累计实现出口额1.37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8.70亿元) , 同比下降1.99%。从收获机出口的6大品类看, 除联合收割机同比小幅攀升0.22%外, 其他品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度滑坡。

二是出口区域集中度小幅下挫。从2015年前10个国家出口表现分析, 截至8月底, 实现出口额1.16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7.36亿元) , 同比下降3.15%, 占比90.84%, 较之2014年同期下挫3.17个百分点。

三是“量增额降”。海关统计显示, 前8个月, 我国累计出口各种品类的收获机械30 872万台, 实现出口额1.37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8.70亿元) , 同比分别增长6.04%和-1.99%, 出现“量增额降”的现象。

四是出口波动较大。回顾2011年以来的农机出口额的走势, 不难发现出口额同比增幅波动较大, 彰显年周期性特点。由此判断, 我国全年的收获机械出口额或将出现周期性小幅滑坡。

五是收获机械出口小型化趋势凸显。从出口额占比看, 联合收割机占据90%以上的出口额, 单台均价下降900美元 (约合人民币5 713元) , 而出口量同比增长6.88%, 凸显小型化趋势。从出口品类看, 草料打包机, 包括收集打包机出口量同比增长370.17%, 但单台均价下挫2 065美元 (约合人民币13 110元) , 小型化特点更加突出。

进口额大幅增长指向经济作物收获机

2015年收获机械进口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 我国累计进口各种型号收获机械3 190台, 同比下降6.31%。2015年收获机械的进口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 “量降额增”。与出口相反, 2015年的进口市场呈现进口量下降, 进口额增长的特点。进口量同比下降6.31%, 进口额同比大幅度攀升至45.8%。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 进口各个品类的占比发生变化, 棉花采摘机进口额同比大幅度增长至125.91%, 占比高达57.29%, 较之2014年同期增长了20.32个百分点, 从而改变了整个进口格局;其二, 从单台进口均价分析, 由2014年的单台均价7.81万美元猛增长至今年的12.16万美元, 单台提高了4.34万美元。进口金额占比较大的根茎或块茎收获机、棉花采摘机和其他未列名收割机单台均价分别提高了4.49万美元、4.42万美元和6.95万美元, 同比增长93.37%、13.88%和77.18%, 进口大型化的特点十分突出。

第二, 走出进口低谷, 增势显著。从近5年的进口走势分析, 在经历了2013年同比大幅度下滑后, 连续两年出现两位数增长, 2015年的增幅之大出人意料。这反映了国内收获机市场需求转型的突出特点, 在谷物、玉米收割机市场需求渐趋饱和的情况下, 市场需求正加速向经济作物转移, 而国内生产企业并没有准备好这种转型, 尤其是产品的准备, 导致经济类作物收获机械猛增。

谷物轮式收割机市场小幅下滑

大型化趋势凸显

谷物轮式收割机市场是3大粮食作物收获机市场饱和度最高的市场,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更新, 需求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十分突出。市场调查显示:前8个月, 我国累计销售各种型号谷物轮式联合收割机4.5万台, 同比下降8.23%。

从需求结构分析, 呈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 大型化趋势凸显。6 kg/s以下喂入量机型销售量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尤其是5~6 kg/s (包括5 kg/s) 喂入量的机型大幅度滑坡。

第二, 主流机型集中度高。虽然需求大型化趋势突出, 但主流机型集中度很高, 出现此消彼长的走势特点。市场调查显示, 2014年, 5~6 kg/s喂入量机型作为主导机型, 当年占比66.61%, 2015年该机型一落千丈, 占比下挫59.37个点。与之相反, 6~7 kg/s喂入量机型出现飙升, 占比高达71.94%, 较之2014年同期飙升了51.18个百分点。

竞争格局稳固

谷物轮式收割机市场的集中度居高不下。市场调查显示:前8个月, 前5大品牌累计销售4.05万台, 占比89.96%, 较之2014年同期提高了0.84个百分点。谷神和谷王2大品牌同比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但谷神依然以51.9%的份额占据半壁江山, 谷王也以21.6%的市场份额占得次席, 形成“二马分肥”的竞争格局。

从竞争特点分析, 2015年的谷物轮式收割机市场的竞争主要围绕以下3点展开。

一是品牌竞争。谷神作为我国谷物轮式收割机市场的领头羊, 市场保有量居高不下, 品牌影响力成为支撑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二是喂入量竞争。近年, 我国谷物轮式收割机市场快速向大喂入量挺进, 谁抢得上市场先机, 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三是市场终端竞争。近年, 我国主流品牌通过体验式营销和建立农场等各种营销手段, 抢占农机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等农机消费群。

区域集中度提高

从区域需求分别分析, 谷物轮式收割机需求区域主要集中在鲁、豫、皖、冀、苏和陕6大区域。市场调查显示:前8个月, 6大区域累计消费各种型号谷物轮式收割机3万余台, 同比增长6.43%, 占比66.83%, 较之2014年同期提高9.21%。

从各个区域的表现看, 山东和河南依然是谷物轮式收割机的主销区域, 前8个月均超过9 000台, 同比分别增长12.47%和15.25%, 占比较之2014年同期分别提高3.83%和4.08%。河北和陕西同比出现较大滑坡, 分别下滑15.93%和35.38%, 占比下挫0.75和1.1个百分点。安徽和江苏增势强劲, 同比分别增长14.44%和17.36%, 占比较之2014年同期提高1.77%和1.37%。

履带式谷物收割机市场增势强劲

在3大粮食作物联合收割机市场中, 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是唯一呈现强劲增势的市场。市场调查显示:前8个月, 累计销售各种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7.05万台, 同比增长18.81%。

大喂入量领舞市场

从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市场主流需求依然以全喂入为主, 不过半喂入收割机市场走出多年跌跌不休的泥沼, 出现较大幅度攀升。市场调查显示:前8个月, 我国累计销售各种全喂入收割机6.7万台, 半喂入收割机0.36万台, 同比分别增长18.3%和29.28%。

全喂入收割机市场需求主流聚焦于4 kg/s和2.5kg/s喂入量2大机型。其中, 4 kg/s喂入量机型领舞市场, 前8个月, 该机型累计销售3万余台, 同比大幅度增长123.67%, 占比高达45.99%, 较之2014年同期提高21.56%。2.5 kg/s喂入量机型销量也达到了1.7万余台, 同比增长20.79%, 占比24.45%, 较之2014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小喂入量和较大喂入量的机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喂入量小于2 kg/s和大于5 kg/s的机型同比分别下降10%和38%, 占比分别下挫2.44%和7.23%。

履带式全喂入收割机市场爆发主要来自于以下原因:第一, 市场连续多年的下跌, 形成需求凹地, 2015年正是这种能量的释放;第二, 2015年正值更新高峰年度;第三, 湖南和江西等南方稻区受油菜收获面积扩大及旧机更新需求增长影响, 销量保持高位;第四, 受国Ⅲ和国Ⅳ切换的影响, 许多品牌动用多种促销手段, 加大销售力度, 拉动了市场飙升。

从全喂入收割机市场的技术路线看, 纵轴流产品成熟度好, 可靠性、作业效率相比其他产品都具有明显优势, 销售比例快速增长;双滚筒及传统产品受作业效率及切碎效果等因素影响, 销量快速萎缩。

值得注意的是, 2015年半喂入收割机市场经过多年的萎靡之后, 显露曙色。半喂入收割机市场启动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影响。

第一, 连续多年的市场低迷, 为市场的增长预置了空间;第二, 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崛起, 他们更加关注机收损失率, 而半喂入收割机损失率低成为部分农机大户的首选;第三, 在一些区域, 半喂入收割机的跨区作业也受到欢迎。

区域集中度大幅度提高

市场调查显示:前8个月, 前8大主流区域, 累计销售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4.85万台, 同比增长34.57%, 占比68.81%, 较之2014年同期提高8.06个百分点。从区域个案分析, 8大区域的同比增幅均超过两位数, 其中, 湖南和江西2大区域销量均达到了1万台以上, 同比分别增长36.43%和14.53%, 占比较之2014年同期分别提高0.99%和0.61%。

主流品牌呈现增长

履带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市场主要集中于沃得、久保田、中联重科和福田雷沃重工4大品牌。市场调查显示:4家累计销售各种型号机械5.3万台, 同比增长60.64%, 占比75.88%。

从各个品牌表现分析, 沃得和中联重科同比增幅均达到3位数, 分别增长116.94%和136.23%, 久保田增幅也达到32.03%。

玉米收获机市场小幅增长

需求结构微调

玉米收获机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 市场需求与2014年基本持平。市场调查显示:前8个月累计销售各种玉米收获机5.36万台, 同比增长0.26%。

从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2015年市场最大的变化莫过于3行和4行机型的切换, 出现此起彼伏的现象。3行机累计销售不足2万台, 同比下降20.43%, 占比36.84%, 较之2014年同期下挫9.58个百分点。与之相反, 4行机销售1.8万余台, 同比增长44.71%, 占比34.03%, 较之2014年同期提高了10.45个百分点。

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市场依然下行, 累计销售0.25万台, 同比下降16.72%, 占比下调0.97个百分点。

2015年玉米收获机市场小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5点。

第一, 刚性需求有所减弱。玉米收获机市场经过2012年以来连续3年的高位运行, 市场保有量激增, 部分区域市场, 如山东和黑龙江等地趋于饱和。

第二, 产品创新力度小, 市场新驱动力未形成。市场由摘穗式的联合收获机向籽粒收获机市场转型条件尚未成熟, 形成市场暂时的“空窗期”。

第三, 补贴政策转移, 导致驱动力削弱。玉米主流区域, 如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地补贴重点由玉米收获机向深松机转移, 导致玉米收获机补贴资金不足。

第四, 新的热点市场尚处于导入期。近年, 我国玉米收获机主流市场主要集中于黄淮海和东北区域, 而种植面积较大的西南等其他区域市场并没有形成主流需求。

第五, 国三切换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许多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基于能否拿到补贴的顾虑而采取缩减生产规模, 采用降价促销等手段, 导致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明显。

主流区域需求增长

玉米收获机市场的区域变化呈现出2个显著特点。

第一, 区域市场集中度提高, 2015年玉米收获机市场需求区域聚焦7大区域市场, 累计销售4万余台, 同比增长17.33%, 占比76.03%, 较之2014年同期提高了11.06个百分点。

第二, 主流区域呈现此消彼长的特点。从主流区域市场表现分析, 山东为玉米最大需求区域, 但同比增幅下滑11.29%, 占比17.59%, 较之2014年同期下降2.29%。河北、吉林、河南、辽宁、内蒙古和安徽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分别为23.98%、22.79%、40.41%、31.50%、70.81%和12.38%。

市场集中度小幅下降

2015年玉米收获机市场主流品牌的市场竞争集中度出现小幅下降。市场调查显示:前8个月, 8大主流品牌累计销售各种型号玉米收获机3.89万台, 同比下降1.22%, 占比72.61%, 较之2014年同期下挫1.09个百分点。

从需求个案分析, 福田雷沃重工独执牛耳, 累计销售8万余台, 同比小幅增长0.07%, 占比15.09%。常林、中联重科和勇猛出现同比大幅度上扬, 分别增长28.18%、73.99%和40%, 占比较之2014年同期上扬1.46%、2.69%和1.48%。国丰小幅增长2.38%, 占比增长0.12%。其他品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篇4:存量工程机械市场分析

由资源跨区域优化转向资源自保求活

2011年存量工程机械市场运行具有六个主要特点:一是东部工程机械存量正集团式转向中西部;二是工程机械“水保基”集群正在加大分流“铁公机”集群的过剩存量;三是二三线城市不断接纳一线城市过剩存量;四是工程机械即收拢五指集中出击,又上山下乡分散游击;五是存量工程机械增速放缓,单位效益总体下滑;六是工程永远是工程机械的掘金地。分析2011年,存量工程机械市场的运行态势和六个主要特点,可以看出2011年工程机械业户对变化的市场做出了快速、积极的应对,即存量工程机械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应变。主观上主动应变,其实也是客观形势在主导,是市场无形的手在发挥作用。进入2012年,市场无形的手仍在无所顾忌的发挥着作用。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国GDP增速为7.6%,跌破8%,连续六个季度放缓。六个季度,即一年半。这表明自2011年第一季度起,我国GDP增速一直在放缓,而且从2010全年GDP增速10.4%,直降到7.6%。有市场分析人士说:“客观形势比人强”。不论是政府的有形之手、还是工程机械业户劳动的手,都不可能比市场的无形之手更有力量。从华南、西南、华北、东北存量工程机械运行的态势看,由于近年工程机械的快速扩张,市场存量已见饱和。本已饱和的市场再逢GDP连续十六个月减速,而且是由10.4%的高台跳水至7.6%低位,可谓雪上加霜。存量工程机械面对的局面,就不仅仅是饱和,已经是过剩或严重过剩。在经济增速高台跳水的情形下,过剩已经封堵了存量工程机械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的空间。终端业户也不得不舍弃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应变之策,转向以资源保值为主的艰难自保求活。目前,不止工程机械终端业户在艰难求活,就是工程机械行业内的许多著名代理商、制造商也在断臂求生。裁员、降薪、放假、减缩产能等等不只是个别情况。在工程机械业户看来,求活是本能,求活是一种积极的生存态度,求活需要智慧。

由“活儿”排队等车转变到车列队候活

齐齐哈尔市工程机械业主李臣,有多年从业经历,现拥有3台起重机和1台挖掘机。据其介绍:前几年养车,是“活儿”排队等车,现在则变成了车列队等活。调查表明,在城里列队等活的工程机械主要是挖掘机、汽车起重机、轮式装载机等。这类工程机械用途广泛、开进快、保有量大,便于上街排队候活;而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等用途更专一,有的还要分解开进,所以基本不上街候活,多在闲置地待机而动。

由于本调查是小样本调查,可能数据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但这改变不了存量工程机械惊人的闲置率。本调查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施工旺季,各类存量工程机械的闲置率在30%以上,有些地区某些机种闲置率接近70%。据某工程机械业主介绍,2012年第二季度其所在地区汽车起重机平均四天能干上一天活。显而易见,2012年工程机械排队候活,是工程少而存量工程机械过剩的直接结果。

由排队买车转向排队卖车

工程少而存量工程机械过剩的另一个直接结果,是工程机械排队进入二手车市场。几年前排队买车,变成了2012年排队卖车。因为没有活干,有相当多的工程机械业主决定卖掉爱车。2012年初,一位在广州广汕路从事工程机械租赁和二手交易的业主说,由于广东工程建筑市场萎缩,进入新一年,工程机械设备大量涌入二手交易市场。“开进来的二手车已排成队,生意却没得做,市场很冷”,这位从业者如是说。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持续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遭遇工程开工不足,以及产能过剩、社会保有量过剩等多重风险。2012年,对于许多融资租赁和银行按揭业户而言,工程机械已从过去赚钱的爱车,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因为没有活干,如果不能为手里的爱车找到买家,那么爱车每天都会吃掉真金白银。然而,进入二手车市的工程机械很难找到买家。这就是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的真实情景之一。

租金由步步高转向节节下滑

一家一户、个体分散经营,是当前我国工程机械经营模式的主流。千家万车真实反映出我国工程机械终端业户的现状。千家万车规模小、反应快,在市场遭遇风浪时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而随时随地采用价格竞争的特性亦很突出。过剩的工程机械保有量,自然开启了价格竞争之门。所以,由租金步步高转向租金节节低,也是工程少而存量工程机械过剩的结果之一。租金节节低,最受考验的就是融资租赁和按揭贷款业户。这些业户还款压力大,是价格竞争的策源地。一位汽车起重机业户用自己的亲历,解说了租金下降带来的收入变化:我的一台25吨汽车吊,曾经一天赚到1万多元。今年,一个星期也赚不到一万元。据对华南、西南、华北、东北工程市场的调查,以20吨汽车起重机为样本,2012年的包月租金约为2万元;挖掘机小吨位包月租金约3万元、最低的有低至2.5万元以下的,中大吨位包月租金约5万元以上。对以上几个地区的调查数据做比较发现,西南地区的租金相对于华南、华北、东北要高。有权威人士,对工程机械的租金做了如下的分析:单以包月和每小时租金来看,同比下降幅度并不大,但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尤其是计入人工费和油价的上涨因素,工程机械租金正在逼近地板价。分析工程机械租金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2011年以来的、不可避免的调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来得猛烈;这次调整在2012年上半年未有结束的迹象;可以预期的形势还将复杂化。

由过度盲目投资转变到更为理性投资

市场人士指出,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让存量工程机械业户流失,更让工程机械潜在客户持续观望。2012年,投资人买入工程机械的意愿很低。这表明,没有赚钱效益的市场,盲目投资也没有了市场。曾经的过度盲目转变到更为理性投资。在市场千家万车一片自保求生的低迷氛围里,也有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生机来自工程机械长期的理性投资业户;也来自由盲目转变为理性投资的业户。前者,在危机时仍敢于出手购入工程机械;后者以自己理性的眼光看待目前的困境,没有被动的自保求生,而是在稳住自己的阵脚时稳中求进。据调查,2012年敢于出手购买工程机械的业户,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长期坚持理性投资;二是在工程项目中,在矿山、采石场、建材加工厂等企业有施工作业合同等;三是自有资金充足或有可靠的融资渠道,有中长期投资计划;四是对工程机械市场发展趋势、运行规律有清醒深刻的分析;最后是面对时下工程机械厂家推出的优惠价格,敢于拍板出手一搏。

齐齐哈尔工程机械业户郑衍华,是属于稳中求进的后者。目前,郑衍华不仅自己拥有起重机车队,还带动亲戚乡邻购买了20多台品牌起重机。由于理性购车,以高效优质赢得客户,2012年上半年,郑衍华的多台起重机均签下施工合同,并且常年备有一台起重机专为长期主顾提供应急服务。郑衍华说,停着一台车,看起来少收了,其实有利于改善车队的整体技术状态,更在主顾中建立起优质服务、随叫随到的信誉。信誉好回头客多,抗风险能力就强,收入稳而高。

工程永远是工程机械的掘金地

篇5:农业机械市场分析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有条件的垦区等,以高效、创汇的外向型和城郊型现代化农业为主线,重点发展种植、养殖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产后处理及加工、保鲜、储运机械化,为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和出口产品提供服务;

中部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突出发展农业产前、产后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为大型商品粮、专用粮、饲料粮基地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及加快发展畜牧业和食品加工业提供服务;

南方水稻主产区以水稻全程生产机械化为目标,以水稻机插配套育秧技术示范为突破口,带动水稻机插秧,扩大机收,形成水稻种植、收获、产地烘干及加工全程机械化服务链,为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质量和效益提供服务;

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积极发展牧草生产机械化、秸秆青贮加工机械化和棉花、甘蔗、甜菜、果、菜、花等生产、加工机械,为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提供服务。

二、从地形与耕种面积来分析农业机械的分布情况:

中部、东北部以及西部地区,主要以旱田为主,耕种面积大,适用的农机多以大马力,大转弯半径,牵引力大的大中型农机为主。

南部及西南部地区,主要以水田为主,耕种面积多为一块块小耕地。适用的农机多以小马力,小转弯半径的中小型农机为主。对农机的要求是,机械化程度高,灵活轻巧,便于操作。

部分产品市场分布信息:

拖拉机

黑龙江、河南、山东、河北等农业大省的拖拉机需求量仍然领跑全国;在买家用户询价的品牌企业中,中国一拖、福田雷沃等拖拉机大型生产企业占据了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从询价用户对于拖拉机产品马力段的需求来看,40-80马力段的拖拉机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占据农民用户询价购买的比例达到了1/3;在用户询价的具体拖拉机产品上,90马力拖拉机位居需求首位,占据了拖拉机询价10%以上的份额,55马力拖拉机占据了中拖的首位,也占到了9%以上的份额;而在所有询价的拖拉机产品中,25马力拖拉机排在了所有询价拖拉机产品的第四位,位居小拖产品的首位。通过对于用户需求分布的分析,企业能够准确判断出市场的需求趋势。

我国拖拉机生产和消费仍然处在比较初期的多层次阶段,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层次落差非常大。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拖拉机制造企业有18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9家,占总数的20.63%;民营企业144家,占总数的76.19%;三资企业6家,占总数的3.17%。在这189家企业中,其中有179家企业生产的1250款产品入选了2010年全国各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在众多的拖拉机企业和产品中,农民用户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大,但是从我们针对农民用户询价的产品所分布的企业来看,农民用户选择拖拉机产品的品牌集中度是非常高的。

收获机械

黑龙江、河北、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农业、农机大省和粮食主产区的收获机械市场需求旺盛,这与目前农机消费市场分布的特点完全相符;黑龙江市场是收获机械生产企业的必争市场,从黑龙江地区市场来看,目前主要是约翰迪尔、久保田、福田雷沃等十来家主流企业瓜分这块市场的蛋糕。排在黑龙江省其后的是河北省、湖北省、河南省和山东省。

当前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在整个收割机消费市场的比重居首位,其次是玉米收割机,排名第三的是半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

玉米收获机销售区域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和京津等中原市场,以及黑龙江和新疆市场,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

水稻收割机的市场分布:

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主销区域为传统的南方水稻产区,但现在也逐步延伸至稻麦轮作区,甚至一些机型还进入了东北市场,并有不错的表现。

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首先在经济较发达的江苏省起步,目前已逐步扩展至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和江西等水稻主产区

牧草、青贮机械

河南、山东、河北等小麦、玉米主产区为主要青贮机械机械需求区域 集约化草场需要大量的牧草机械

在西部地区,重点围绕草场的建设和保护,积极发展牧草生产收获机械化。这对我国牧草机械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广东省的农机类型:

大中型拖拉机(少量)

小型拖拉机(大量)

大中小型配套农具

农用排灌机械

联合收割机

机电脱粒机

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

农用运输车

云南省的农机类型:

大中型拖拉机(少量)

小型拖拉机(大量)

配套农机具

农用运输机械

排灌机械

农机副产品加工机械

联合收割机

篇6:国际农业机械市场分析

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土地耕种就是全人类的一项基础工作。但如今各国在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品种上却有很大不同。在很多发达国家,由于小型农场已经转变 为农业公司,因此只有不到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这主要是由资本投资、技术进步、集约型农业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造成的。

北美、西欧和某些太平洋沿岸地区农业收入充足,而且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在贷款时有足够保障和资金支持。而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情况则正好相反,农业收入仍然很低、资金匮乏,很多地方还在使用手工犁进行生产。

具 有讽刺和悲剧意味的是,如果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率能够提高的话,这些国家将从中受益不少,但是现在却拿不出进行资本设备投资的资金。但是,目前这种情形 正在发生积极改变,不少国家的经济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因此,尽管发达国家在全球农业机械市场上仍占据了较大份额,但是在2005~2010年间,美 国、日本和西欧的市场增长速度将放缓(年均增长1.0%~2.3%)。而亚太、拉美、非洲/中东和东欧四大区域的增长将明显提速,其中亚太地区将实现年均 增长7.9%、拉美地区6.2%、非洲/中东地区5.5%、东欧地区5.8%。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将是中国,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1%。

需求和供给

某 一地区或国家农业生产比重较大并不意味着会成为农业机械的大市场。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常见,这些国家用人力和役畜进行农业生产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实际上,全球农业产值最大的5个国家中,有4个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农业机械使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印度的农机化差距最大,该国 6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仅为20%。在上述四国中,多数基础型的农业个体收入有限,甚至连最低端的机械设备也买不起。但是 这些国家的农业部门团体正在兴起,一些本国的设备制造商已经在市场上立足。印度的Mahindra & Mahindra公司是这些企业的佼佼者,其目前是全球第四大拖拉机制造商,并且有可能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商。

2005~2010 年,全球农业机械需求量将实现年均4.8%的增长,到2010年市场总额将达到890亿美元。受美国市场疲软影响,这一时期的增速将比2000~2005 年的增速有所减缓。2005~2010年,希望有利的经济条件能够促使发展中地区农民和农业生产收入增长,从而使农业机械的需求实现增长。在亚太、拉美、东欧、非洲/中东地区,使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帮助农场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很大。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和小型农场的结盟将会促进对新产品和自动化投资的增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小型农场将会选择低价和二手设备,而这必然会使新设备的销售受阻。

2005年,全球农业机械市场需求总额702亿美元,除西欧和日本在农业机械进出口贸易上实现顺差外(西欧顺差21亿美元,日本顺差8亿美元),其他地区均为逆差。

全 球最大的农业机械生产国有美国、中国、德国和意大利,每个国家2005年的出货总额都超过了45亿美元。排名其后的是印度、法国、巴西、加拿大、韩国和英 国,每个国家

2005年的出货总额也超过了15亿美元。主要发达国家的制造商都有一个巨大和多变的国内市场,都拥有技术、管理和营销等专业技能,并做好了 进入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准备。但是制造商们都在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且/或者与当地制造商建立伙伴关系。亚太和拉美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 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都对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北美地区

美国占据 了这一地区农业机械市场85%的份额,而加拿大不管是从人均还是从GDP占有率来看都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墨西哥2005年市场总额为7亿美元,爷具有 相当的市场潜力。美国农业以多种农作物生产和家畜养殖为特征,并对商品价格和农业收入较为敏感,拥有成熟的农业机械市场。收获机械和其他机械在 2000~2005年间销售良好,但预计未来数年内将出现显著减缓。美国主要设备制造商有AGCO、Deere & Company、Caterpillar和其他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本土拥有尖端的产品线并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子公司。

西欧地区

西 欧具有传统的工业设备生产实力,目前这一地区是世界第三大农业机械市场,并在农业机械进出口贸易中拥有较大顺差。西欧主要设备制造商有CNH Global(意大利)、CLAAS(德国)和Same Deutz-Fahr(意大利)。巨大的国内市场份额、强大的工程技术实力以及强烈的地区间竞争都对多种类先进农业机械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与美国和日 本的商家一样,西欧制造商都具有尖端的产品设计和广阔的产品门类。同美国一样,西欧国家政府传统上都给予了农民强劲支持,因而其国内农业机械市场不断壮 大。

2005年西欧农业机械市场需求中,法国占25%、德国占20%、意大利和英国分别占18%和7%。除意大利农业机械进出口 贸易为逆差外,其余国家均为顺差。法国是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农业机械市场。小麦、黑麦、燕麦、土豆、乳制品和葡萄酒生产在法国农业中占据主导地 位,是世界第二大食品出口国。德国CLAAS公司在法国拥有子公司,并且拥有Renault Agriculture公司80%的股权。Group Exel Industries是一家生产喷雾器的法国企业,其产品在法国同类产品市场中占比达到50%。

亚太地区

2005 年,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需求来自亚太地区,总额约为240亿美元。但是从单位美元农业产值需求和人均需求来看,这一地区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仍是许 多国家的支柱产业,在GDP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与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亚洲国家的农业部门将从工业化进程中受益更多。

目 前,亚太地区农业机械市场需求中,中国占48%、日本占17%、印度占13%、韩国占8%、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分别占4.5%和2%。尽管其他国家经济在 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农业,但贫困、官僚政治、低投资额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却成为了其购买农业机械的绊脚石。尽管如此,已有当地和外国制造商在建厂和发展 营销网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总体而言,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印度和韩国的经济前景相当看好。

拉美地区

这 一地区主要的农业机械市场是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在2005年地区市场份额中分别占比49%和27%。巴西在农业机械生产上占据主导地位,2005年出口总 额20亿美元,顺差达到5亿美元。巴西是拉美地区唯一一个在农业机械进出口贸易上实现顺差的国家,其产品除销往邻国外,还远销到澳大利亚和意大利。大多数 主要制造商都在巴西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当然当地企业同样不可小觑。有些大企业在当地拥有多条组装生产线,如Deere & Company公司在巴西的第三家工厂已经建成。在发展中国家中,阿根廷是对使用农业机械热情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本国产品难以满足农民需求。其他有能力生 产农业机械的国家还有智利、秘鲁和委内瑞拉,但也仅限于产品配件及简单工具等低端产品的生产。

东欧地区

这 一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拉美地区相当,预计市场需求将从2005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1亿美元。但是东欧地区5.3%年均增长率低于其他发展中 地区,这主要是由于西方投资者对这一地区,尤其是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有所担忧。东欧地区最大的两个农业机械市场是俄罗斯和波兰,此外捷克、匈牙利、罗 马尼亚和乌克兰的市场也具有吸引力。

2005年,俄罗斯在地区市场份额中占比27%。俄国内拥有众多可用耕地,可种植多种农作物 和养殖多种家畜,因此其先进农业机械市场潜力巨大。尽管目前俄罗斯农业机械产值(约6.5亿美元)仍难以达到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的水平,但当地和外国 制造商已对相关领域,特别是播种设备进行了大量投资。波兰在地区市场份额中占比12%,目前波国内新的农业机械制造厂数量快速增长,这些工厂中既有如 Zaklady Ursus(拖拉机主要制造商)公司的本土企业,也有来自西欧和美国的企业。

非洲/中东

这 一地区是仅次于亚太地区的世界第二大人口稠密地区,包含了约70个国家。尽管有些国家相对实现了工业化,有些国家是拥有石油的富裕君主制国家,但是多数国 家仍非常贫穷,并且人口增长迅猛。这一地区最大的两个农业机械市场是土耳其和南非,分别占市场需求的21%和17%。尽管土耳其以工业化为发展重点,但农 业部门在土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该国农业活动仍以小型和乡村农场经营为主。土耳其农业机械市场总额为5亿美元,设备多为本国企业所生产。南非农业机械市 场总额为4亿美元,该国农业机械进出口贸易逆差明显,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篇7:石油机械市场分析报告

报告

全球新设备销售已进入微利时代,国际上许多知名的设备制造企业已把获利空间转移到了后市场。后市场主要指设备的延伸服务,其中二手设备占很大的比重,而我国二手机用户很有可能是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发展中的基础客户群,工程机械的再制造也将为二手市场的迅速发展提供源动力,工程机械二手机和再制造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双向流动将成为发展方向。

我国二手工程机械市场总体发展概况

金融危机之下,出口下滑,而部分企业对出口依赖程度高,在国内寻求市场成为二手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渠道,在此种情况下,二手工程机械内需回升趋势势如破竹,二手工程机械发展回暖迹象明显。二手工程机械行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手机械装备交易开始日益活跃起来,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二手机械行业来说,商机已经成熟。二手机械设备以其价格便宜、性价比高的独特优势逐渐得到工程承包商的认可,社会需求量剧增。

目前,国内二手机械设备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进口二手挖掘机总量仅为几千台,而目前全国每年入境的二手挖掘机就超过两万台,相当于国内挖掘机年销售总量的1/3,二手市场需求之大可见一斑。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建立了一批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如西北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北京宝联达工程机械交易市场等。很多代理商、甚至制造商也开始了二手设备业务的拓展之路,如卡特彼勒、小松就推出了经厂家认证的二手设备。国内制造企业也开始自主或委托代理商进行二手设备业务拓展,尽管规模有限,但势头强劲。众多围绕大型品牌生存发展的产业链下游中小企业对二手设备需求量逐年递增。“发展以二手机械设备为主题的交易市场平台能极大满足本地机械消费群的需求,特别是本地中小企业”,上半年落户佛山的顺联二手设备交易广场机械城副总经理冯景胜介绍说,“现在国内大型的二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屈指可数,因为建二手市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即发展时间够长、地理环境够好、客户群够多。”

全国2009年实现二手工程机械销售额约369亿多元。上海二手工程机械市场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第一;天津二手工程机械市场实行销售收入2.5亿;广东二手机械市场销售收入2.2亿,还有武汉、河北、河南、陕西、贵州、山东、北京、东北、辽宁、云南、江西、湖南、浙江、广西、江苏、甘肃、四川、宁夏、重庆、湖北、深圳等二手工程机械市场都有相应的二手吊车、二手挖掘机、二手压路机、二手装载机、二手汽车吊、二手推土机等二手工程机械销售,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红红火火。

篇8:石油机械市场分析报告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行业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1季度,纳入统计的27家主机制造企业,共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43 851台,同比下降41.20%,销量接近于2010年1季度水平。其中,1月共计销售5 205台,同比下降52.34%;2月共计销售15 451台,同比下降24.09%,环比上涨196.85%;3月共计销售23 195台,同比下降46.43%,环比增长50.12%。2月数据公布之后,市场曾一度出现回暖的说法,但1季度数据公布之后可以发现形势非常严峻。

出口情况

根据分会统计,2012年1季度共计出口各类型挖掘机械1 687台,同比增长87%。其中,1月出口365台,同比增长61.5%;2月出口448台,同比增长111.32%,环比增长22.74%;3月出口874台,同比增长87.96%,环比增长95.09%。

2012年1季度出口机型中20 t增长最快,超过了400%,其他机型也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分机型销量分析

2011年、2012年1季度各机型销量统计见表2,2011年各季度及2012年1季度各地区不同机型销量分别见图4~图13。从表2中可以发现2012年第1季度,除40 t外的其他机型均出现了负增长,其中22 t变化率最大,第1季度同比下降了60%还多。40t级大型挖掘机销量增长,同比变化22.74%。

挖掘机械出勤情况统计

通过对挖掘机车载GPS定位记录,对比2011年第1季度,虽然出勤率无明显变化,但各机型日均工作时间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未来目标市场预测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关于父亲节的400字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