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

2024-08-21

茶园(共14篇)

篇1:茶园

太安镇凤凰茶乡茶园荣获“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

记者从太安镇获悉,近日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公布2016“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获奖名单,我区太安镇“凤凰茶乡茶园”作为重庆市唯一代表榜上有名。这也是继“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八张国家级名片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殊荣。

凤凰茶乡海拔950—1068米,茶园面积达3000亩,是重庆市最大的高山连片茶园,山峦叠翠,莽莽苍苍,20多个大小山丘,九沟十梁,每个山丘、每条沟、每道梁,都有茶园,一垄垄茶田层峦叠嶂,翠绿流淌。因此,当地百姓又称其为“万亩茶山”。

凤凰茶乡春有采茶节,夏有帐篷节,秋有乡村旅游节,每年组织举办三峡茶文化节、三峡帐篷节、三峡乡村旅游节、乡村手工艺大赛、杜鹃花节、油菜花节、风筝节、下村赶场等活动,形成了乡村节会活动品牌。精心设计扎稻草人、舂米、码土砖、织筲箕、滚铁环、坐花轿等20余个项目让游客参与其中,加上采茶制茶、山歌对唱、古树祈福、品桂花酒,游人把酒喝茶尽言欢,欢歌笑语满乡间。

据了解,“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评选活动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中国合作经济学会旅游合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经过市县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层层晋级,最终我区太安镇凤凰茶乡茶园,从120余名参选主体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称号。

篇2:茶园

谈冬季茶园管理

从茶树修剪、茶园土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防冻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冬季茶园的管理,以期指导冬季茶园科学管理.

作 者:方胜伟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人民政府,安徽休宁,2454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S571.1 关键词:茶园   冬季   管理技术  

篇3:普通茶园如何转变成有机茶园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化肥、农药的不恰当使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加剧,使土地持续生产能力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污染物质的迁移与恶性循环,使食品、水源、空气受到污染,直接危害到人们健康,人类生存受到挑战。

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相继建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应的法令法规,严格限制化学产品在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使用范围与数量,大力倡导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没有污染的天然有机食品;同时,为保证有机食品的安全生产,还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

如今我国已有100多个农副产品通过国内外有关颁证组织的有机认证,如豆类、蜂蜜、谷物类、茶叶、中药材、奶制品等,主要出口到欧盟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

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的标准不同,标准的要求也不同。无公害茶和绿色食品(A级)茶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也允许使用少量化肥,但产品中农药残留必须符合我国和欧盟规定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有机茶和AA级绿色食品茶生产过程中则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肥料和除草剂等,只能使用有机肥料,并采用生物措施和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虫草害。

2 常规茶园要怎样转换为有机茶园

2.1 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

茶园生产管理者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换方案。该方案包括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3年的历史情况;

2.1.1 道路系统的设置

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互相连接成道路网。

2.1.2 排水系统的设置

园地范围内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可建立茶园移动式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

2.1.3 荒芜和失管茶园3年以上,应经过至少12月的转换期。

因此,荒芜和失管茶园如有证据表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也应经过至少12个月转换期。

荒芜和失管茶园未达不到3年,则必须满足转换3年的要求。

2.2 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2.2.1 在发展新茶园和改造低茶园时,应因地制宜地有目的保留部分林木植被,在山顶、山坡梯田之间保留一定数量的自然植被。

在低纬度、低海拔区茶园中适当种植豆科植物和遮阴树,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与风蚀、改善小气候,提高茶叶质量。有计划地在基地周边的上风口营造防护林带,尽量保护好基地中的生物栖息地,即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又能更多更好地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自然资源,增加基地的生物多样性,美化茶厂的环境,同时获得较高的生物生产力。

2.2.2缓冲带可以是一片耕地、一条河流或一痤水库、一片丛林或树林,也可以是一片荒地或草地等;

物理障碍可以是一堵墙、一个陡砍、一个大棚或一座建筑等。也可以有机茶园外围茶树自然生长来形成隔离带,这在云南、广东和海南等热带地区使用较多。也可以在有机茶园的周围种植一些作为,但这些作物一定要按照有机方式种植和管理,收获的作物也只能作为常规产品销售,并且都需要有可供跟踪的完整的记录。

2.3 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

*在丘陵山区茶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对这种坡地茶园应修筑水平梯田,降低坡度,

*实行等高种植和合理密植,

*对梯田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种植或可供茶农食用和当地销售的当地作物,如豆类、花生等。这样可以减弱地面土壤侵蚀,增加水分渗透,稳定土壤温度和湿度,增加土壤肥力与生物活性,促进茶树生育旺盛。

2.4

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防治,减少茶园病、虫、草害的计划及生态改善和具体计划和具体措施等。

2.5 同时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记录档案。

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并保留所有的农事活动记录档案,供认证机构根据标准和程序进行核查。

有机茶园基地生产建设田间档案内容如下:

2.5.1是地块分布图,清楚地显示出茶园各个地块的大小方位、边界、缓冲区及相邻土地的状况,显示茶树、建筑、树林、溪流、排灌系统等。

2.5.2是茶园历史记录,详细列举过去3年每个地块每年的投入物(肥料和农药等)及其投入的数量和日期。

2.5.3 活动记录,农事活动记录是实际生产过程发生事情的详细记录、天气条件、遇到的问题和其他事项

2.5.4 当年投入物记录。详细记录了外来投入物物品、种类、来源、数量、使用量、日期和地块号等。可以从收据和标签上加以鉴别,记录应和地块号相关联。

篇4:径山古茶园

径山为浙西天目山的东北余脉,因有路径可通天目山而得名,雄伟峻拔,气势非凡,苏东坡有“势若骏马奔平川”之句。径山群峰罗立,古木参天,翠竹掩映,四季青翠,风景宜人。早在唐天宝元年(743),法钦禅师就在这里结庐开山,种茶供佛,从此径山成为绝胜觉场、名茶产地。在南宋时,径山寺被朝廷敕封为御前皇家功德院,评定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之首,殿宇辉映,楼阁林立,僧众三千,时有“东南第一禅院”之称。历代无数高僧、墨客、茶人、学者、权贵、名流无不心向神往,留下许多名篇华章、轶事佳话,造就了融名山名寺、高僧名士、禅学茶艺、诗文书画于一体的径山文化。

唐朝中期以后,得陆羽《茶经》推波助澜,烹飲之风大行天下,禅僧、士林、宫廷的茶宴、茶会、茶社开始兴起。到宋代,北苑团茶作为皇家贡茶名冠天下,飲茶法从唐时“烹”为主变为“点”为主,“分茶” “斗茶”之风盛行朝野市井。随着禅宗临济宗在江南地区的兴盛和佛教的世俗化,禅院在僧人坐禅修持、僧堂仪规和接待檀越、交结信众过程中,无不依普请之法参用茶事,茶宴、茶会、茶礼融入僧堂生活和禅院清规,成为禅僧必修课和基本功,径山茶宴应运而生。

自唐代径山寺开山祖钦师植茶采以供佛,径山茶宴就初具雏形。据嘉庆《余杭县志》记载,径山“开山祖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这就是径山茶宴的起源。当时禅僧修持主要方法之一是坐禅,要求清心寡欲,离尘绝俗,环境清静。静坐习禅关键在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而茶提神醒脑、明目益思等功效,正好满足了禅僧的特殊需要。于是飲茶之风首先在禅僧中流传,进而在茶圣陆羽、高僧皎然等人的大力倡导下在社会上普及开来,“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飲者”。陆羽当年考察江南茶事时,就曾在径山东麓隐居撰著《茶经》,至今留下“陆羽泉”胜迹(在今双溪)。

宋元时期,径山茶宴作为普请法事和僧堂仪规被严格规范下来,并纳入《禅苑清规》,臻于禅门茶礼仪式和茶艺习俗的经典样式,并发展到鼎盛时期。到了宋代,品茗斗茶蔚然成风,制茶工艺、飲茶方法推陈出新,茶会茶宴成为社会

径山古道

The inscription on the wall marks an ancient Jingshan path

径山寺新貌 A view of restored Jingshan Temple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during the Song (960-1279) and the Yuan (1279-1368).

Master Faqin came to Jingshan in 743. He built himself a shelter, started a tea farm, and practiced Buddhism.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ea w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master’s Buddhism practice. The temple came into being and the reputation spread.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it was designated as the tem-ple for the royal house and called Jingshan Wanshou (meaning Lon-gevity) Zen Temple. It was officially designated as the number one of the ten Buddhist temples in the south.

Tea was more than a way of life since day one with Master Fa-qin. Zen monks needed to sit and meditate for a long while. A cup of tea helped them calm down and sustain their energy for keeping concentrated on their spiritual inquiry. Tea sipping became popular first among Zen monks. This practice became widespread with the promotion on the part of Lu Yu, who wrote Book of Tea. During one of his field studies across Zhejiang, he stayed near Jingshan Hill.

Tea evolved to play a central part in the Buddhism practices at Jingshan Temple. A set of complex tea rituals was developed and integrated. Monks needed to master the tea-related commandments and daily routines. Tea rituals were also developed to entertain visiting monks, pilgrims and disciples. Over centuries, initial rules concerning tea at Jingshan Temple grew into “Commandments of the Zen Temple”, stipulating procedures and a complete list of dos and don’ts concerning how tea rites should be observed and con-ducted at the temple. This set of tea rites went to Japan and grew into the Sado or the way of tea,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by monks of Rinzai Sect in Japan.

In the past, the tea party was held at Bright Moon Hall for visit-ing VIPs such as court ministers, nobles, venerable monks, and celebrated scholars. Such a ceremonious reception differed in scale and process from those held by and for monks at the temple. At a reception for secular VIPs, monks acted as hosts and VIPs guests. They sat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a seating plan developed and abided by at the temple. On some occasions, however, guests and seculars could be mixed in seating.

Ordinary tea parties were small in scale and did not qualify to be held at the Grand Brightness Hall. Tea could be served at Zen rooms, guest rooms and monks’ dorms.

Bright Moon Hall is spacious with large windows. The simply furnished hall opens to a view of shady trees, peaks and the sky, creating a sense of serenity and majesty. In front of the hall is a small pond dug by a monk hundreds of years ago. □

篇5:茶园承包经营合同

乙方:茶叶生产经营户

为加强五云茶叶集团流转茶园的经营管理,建设生态有机茶园,保障茶叶食品安全,实现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经双方讨论协商。甲方将所属茶园承包给乙方管理。为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特订本合同如下。

一、承包茶园范围

1.甲方将浉河区 乡 村 亩茶园承包给乙方。

二、承包期限

乙方承包茶园期限为叁年, 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三、承包费及其支付

1.根据茶园分类情况,乙方按每年每亩100元交纳茶园承包费。

2.承包费1年一交(第一年免交),乙方应在每年4月26日前一次性交清当年承包费或提交价值相等的鲜叶。

四、甲方权利义务

1.甲方按合同约定及时将承包茶园交与乙方管理,并保证其合法有效性。

2.甲方有权对乙方茶园管理活动进行指导、服务、监督、协调。

3.甲方采用多种形式对乙方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茶农种植管理技能。

4.甲方按优惠价供应乙方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及生产机械器具。

5.甲方按市场价收购乙方符合等级标准质量要求的鲜叶。

五、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应按甲方提供的茶园生产管理技术规范进行茶园管理,实施修剪采摘施肥锄草活动,提升茶叶品质,提高产量。

2.乙方必须采用甲方提供的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 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严格执行采摘安全间隔期规定,保障茶叶食品安全。如甲方供货不足乙方可从市场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肥料农药。但须向甲方备案。

3.乙方所采收的鲜叶优先出售给甲方,非经甲方同意不得售给第三方。

甲 方: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

乙 方:有限公司茶园管理部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看过茶园承包经营合同的人还看了:

篇6: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低产改造的原因分析

茶园低产改造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通常由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而造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土壤瘠薄、茶树营养不良

昌宁县现有茶地总面积9.92万亩,其中有近30%的面积是属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遗留下来,这一部份茶园分布面较广、相对零星分散、多数建在高山坡地地带,有的种在30度以上的陡坡,水土保持力差、土层瘠薄,茶树营养跟不上。土壤瘠薄主要由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是高山陡坡土层浅加之种植前未作深耕,茶树扎根不深、根系分布浅仍致根系裸露,因而影响地上部分生长;另一方面是土壤管理不善,本身园地坡度较大,种植方式又不尽合理,施肥水平低乃至根本不施肥,而茶园无合理的排灌水系统,土址冲刷严重,加之种植年限长、土壤理化性状变劣等造成土壤瘠薄,引起茶树生长不良。

2、树势衰老、生长不良

低产茶园茶树生机一般不旺,其树势衰老可分为老茶园和未先衰老茶园两大类型,其中老茶园类茶树树龄大其骨干枝衰老或干枯,枝干上寄生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多,有的出现两层楼树冠,输导根的比重增大、吸收根减少,根系分布范围缩小并在更新枝基部形成新的根群;侧枝育芽能和弱、对夹叶多、采摘期短、轮与轮之间间歇期长,开花结实多、茶树生命活动逐渐减弱。未老先衰茶园则是因土层瘠薄,施肥水平低,间作不合理,管理粗放、病虫为害或因投采过早、采摘过度等原因所致,虽然树龄不大但茶树矮小、骨干枝不粗、分枝纤细、生长势差、产量低,此类茶园约占12%。

3、茶园群体结构不合理

在现有低产茶园中,有很大程度是因群体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如茶园中茶树零星分散、缺株断行严重,茶树树冠覆盖度小、土地利用低、光能利用率低。如有的茶地亩有茶树在500―800株,且茶树树冠覆盖度不到50%,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利用和亩产出效益的发挥。其次茶树品种混杂,茶叶采期不一致、品质良莠不一等也是影响产量收益的原因之一;因此淘汰低劣类品种也不容忽视。

二、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改造低产茶园必须坚持三改一管相结合:

1、改园:主要包括坡地改成水平梯地,不规则型单株改成条形合理密度种植;建设园、块道路,营造荫蔽、防护林带,合理配设发展茶果林肥复合生态型茶园。

改梯是改园的基础工程,目的在于提高茶园保水保肥能力,有利培肥土壤,达到长效高产。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必须改成水平梯,梯面宽1.5―1.8米,改梯时实行生土垒埂,熟土覆面。

改植包括稀改密、不规则种植改成条型规范化合理密植,方法有:一是随改梯时移植原有错位茶树,并在移植中少损伤树根,主根留1.5市尺以上,地上部份重修剪,栽时土壤分层压实;时期最好在雨季进行,如是旱季改可先留土堆保树,到雨季再作移植。二是补植空缺地段、实行开槽挖换肥土,槽宽60―80厘米、深5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35―45厘米,塘距45―50厘米,每塘施肥1―2市两,植茶1―2株。

2、改树:改树主要有台刈、重修剪、深修剪几种

(1)台刈:是在离地15―20厘米处将上部茶树全部剪去的方法,时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剪后两个月可发新梢5―30个,在其中选留壮枝3―4个,经二、三两次定型修剪后投入采摘。此方法适用于密度低、树势衰老的茶园。台刈后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封园蓄养。

(2)重修剪:是在离地45―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的方法,适用于茶树徒长枝多、树幅小、寄生物多、病虫较重的园块,时间以5月中旬最佳,剪后两个月可抽新梢10―20个,长4―40厘米,经适度疏枝蓄养和提高剪位10―15厘米修剪一次后投入采摘,此方法是具有一定密度的茶园清除寄生物和病虫,培养理想树型树冠,增加采摘面的理想方法,也是目前较多用的改树措施。

(3)深修剪:是对茶树具有一定幅面、茶蓬内徒长枝、鸡爪枝多且蓬面参差不齐,轻修剪不能形成平齐幅面时采用的方法。此方法介于轻、重剪之间,是根据树况,有的枝条达重剪、有的只作轻剪而同时使用于一株茶树的方法;具有改造树型树冠、增加萌发能力、清除病虫作用。时期在夏、秋茶萌发前进行。

3、改土:改土应以深耕、客土为主要内容的进行培肥土壤

(1)深耕:以树冠外沿直下处为中心,深耕30厘米,逐步扩大深耕面,时间以8月至9月中旬前最佳。

(2)客土:指从茶园以外运入的肥土。常用的有肥塘、沟泥、山基土、蚂蚁堆土、草皮土等,亩次施用量不低于2500公斤。在实际运用中将客土运入茶园加入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混合堆制30―40天后再施用效果更好。

4、加强改造茶园的管理

(1)蓄养:台刈茶园,必须封园蓄养一年以上,并进行合理的疏枝留养和进行第二、三次定型修剪。重修剪茶园要封园蓄养二个茶季,配之第三次定剪。深修剪茶园要蓄养一个茶季。恢复投采后要坚持合理采养,做到春茶留鱼叶,夏、秋茶留一叶采,严禁采二台叶。

(2)肥培管理:肥培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施入足量的氮、磷、钾及必要的微量元素肥。年施肥2―3次,亩施纯氮15公斤、磷5公斤、钾5公斤、饼肥100公斤;种植绿肥在其生物产量最高时期翻埋施入茶园。管理主要应包括每年中耕除草2―3次,防病治虫2―3次,严防人畜及其他残害,封园期间专人住园看管护等。

(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良种茶园

结合低产茶园的改造,实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良种茶:

1、梯形茶园改种换植:

(1)一次性全面改种换植:即将原梯内的茶树全部挖除后,按新建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新植无性良种茶。

(2)逐步淘汰法改种换植:即暂时保留原有茶树,在茶行侧面按新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种植无性良种茶,待新植茶投采后逐步挖除原茶树。

2、不规则型茶园改种换植:

篇7:浓郁茶园香作文

精英班 柳林小学六年级 郑雅淇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里,茶香扑鼻,茶花烂漫,又到了采茶的季节。而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品了茶,感受了茶的芬芳。

我的茶是玫瑰。四朵玫红色的玫瑰花骨朵静静地躺在那里,艳丽极了,嗅一嗅,还有淡淡的芬芳清香。

这时,老师提着一壶热水走了过来。热水注了下来,四朵玫瑰花打着旋儿,在热水中飞舞。滚烫的热水冒着烟,伴着翩翩起舞的玫瑰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此时此刻,玫瑰花像一个美丽的仙女,慢慢地降落到了一片湖泊中。很快,玫瑰花浮出了水面,出水的那一瞬间,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美丽极了。

然而神奇的是,我杯中的水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变色,其他同学杯里的水,有的透出淡淡的黄,有的透出浅浅的绿,有的是浓郁的褐色,而我的,却如同白开水一样,丝毫没有任何变化。

过了好久,我杯里的水终于慢慢开始变色了,慢慢变成淡黄色,又接着变成深黄色,还略微带一点红。而与此同时,玫瑰的颜色也在逐渐变淡,最外层的.几片花瓣,也变成了白色。此时,教室里弥散着浓浓的茶香,这茶香如春风拂过草原,带着凝露的味道,如春风掠过花香,散发着百花的芬芳……同学们静心习作,如同浸染了这香气,也传递着阵阵清香。

玫瑰艳丽的颜色在渐渐隐退,而茶却越来越香了。我明白了,原来,想要回报是必须有付出的。玫瑰花用美丽的颜色和容貌换来了清香的茶水,我们如果想拥有美好的未来,就必须要付出辛勤的劳动。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我们如果能熬过苦,就能品尝到清香,人生也会因此变得丰富和有意义。

教师评语:瑰丽动人的玫瑰花茶,忍受了热水的洗礼,付出了美丽的容颜换得茶水的阵阵清香。这似乎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感悟的角度很独特,尤其结尾的语句,富有哲理。语言更是细腻秀丽,亦如笔下的玫瑰花茶般芳香四溢。

篇8:茶园

1 文化属性确立

茶文化在茶园文化景观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地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 在文化上也会有一些差异。由于文化的定义比较大, 涉及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这些因素又以各地区在饮食文化和风俗文化的差别较大。茶文化作为饮食文化的一种, 因此在各地区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 各地区在建立茶园文化景观时, 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地的文化背景, 而不能仅仅将其作为普通的休闲建筑, 照办其他现存的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具体而言, 在进行茶园文化景观时, 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 茶园环境的自然属性, 在建立茶园文化景观时一定要结合选址地周围的实际环境, 使茶园景观与周围的环境相匹配。否则, 设计的茶园景观与周围环境的自然属性相互冲突, 不利于发挥茶园景观的作用。一个与周围不相称的景观, 对于游客也没有任何吸引力;第二, 我国的传统文化。茶文化最早起源于我国, 然后传入到其他国家, 在这些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应的茶园景观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那么我国在进行茶园文化设计时, 不能照搬别人的茶园景观设计。而是要结合我国的茶文化背景, 否则, 一味照搬别人的设计, 只会导致自身的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不伦不类;第三, 地方文化属性。我国的茶园文化设计首先要考虑我国的茶文化,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个地区在建立当地的茶园文化景观时, 要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只有综合我国的大文化属性和地区文化属性, 才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园文化景观。文化属性是支撑茶园设计的核心要素, 脱离了文化属性的茶园设计都很难经得起推敲, 最终也会被淘汰掉。以汉中西乡茶园文化设计为例, 汉中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也具有得天独厚的神态环境, 这为汉中西乡的茶园文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汉中西乡在开展茶园设计时结合汉中丰厚的文化历史, 在充分利用好汉中的生态背景条件下, 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汉中西乡茶园文化景观。这为该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动力。

2 自然属性

在茶园文化景观当中, 自然景观是最重要的元素。因为我们虽然可以通过设计建立一些外在的景观, 但是却无法建立自然的景观和风貌。因此, 我们在建立茶园文化设计时, 一定要发挥自然景观在这当中的重要作用。外部景观设计对于自然景观来说只是起辅助作用, 是在自然景观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 通过外部景观的点缀修饰作用, 让自然景观或者茶山的文化属性表现的更明显。在茶园文化景观当中, 自然景观以自然乡村风貌和天然茶山为主。自然因素对于茶园景观的设计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 因此在进行自然景观设计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 在进行茶园文化景观设计时, 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土地的基质, 不能脱离实际而主观臆想的去设计。否则, 设计出的景观设计, 在原有基质上无法实现, 或者与原有的自然景观彼此冲突, 这样导致最终的茶文化景观设计效果很差, 也会与最初的设计动机相去甚远。

我国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有着比较大的差别。从气候上看, 南方地区湿热, 雨水量较为充足, 而北方地区则相反, 北方干燥寒冷, 相对降水量较少。截然不同的气候对应的差别较大的自然风貌。由于南方雨水充足, 所以在土地上主要是水田和茶园。在自然景观上, 则表现为数量众多的茶山。北方由于雨水量匮乏, 在土地耕作上以旱田为主。在自然景观上则表现为茶田与旱田共存的局面。从降水量这一因素就可以看出, 气候的差异对于自然风貌的影响。不同的自然风貌, 也就需要进行不同的茶园文化设计。因此, 这也要求我们在进行茶园文化设计要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的自然风貌, 设计茶园文化景观。通过设计出凸显当地特有的茶园景观, 不仅能表现当地的茶园文化, 也有利于表现当地的自然风貌。

3 景观形式展示

在进行茶园文化景观设计时, 要考虑的因素较多。要想设计出的茶园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 对于我们的要求则更高。这主要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完善:一是通过良好的规划, 确保茶树的种植布局合理;二是茶园文化景观的设计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而是要与周围的动植物群落保持和谐共处的布置。这就需要我们在茶文化景观设计时, 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 在良好的大局观的指导下, 设计出规划区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的整体布局。

在进行茶园文化景观设计时, 我们首先要充分了解景观的分类。单从结构上分类, 景观不外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其中自然景观我们已经在前文提到过, 它容易受到各地区的气候、降水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自然景观主要包括:茶田、茶山等农业景观。在进行相应的设计时, 还要充分考虑规划地的自然景观, 因为如果茶园文化景观的设计不能喧宾夺主, 而是要更好的体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因此, 必须弄清楚两者之间的指导与从属的地位关系。在设计茶文化景观时所涉及的人文景观主要是为了突出规划地所特有的茶文化以及当地的特殊文化。这种人文景观不仅包括我们常见的各种历史建筑以及山水风貌, 还包括规划地所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通过在实际茶园文化景观时设计的人文景观, 增加茶园文化景观的特色与魅力, 同时对于宣传当地的文化也大有裨益。

从景观是否纯天然进行分类, 景观又包含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在进行茶园景观设计时, 必然要综合使用这两种景观, 如何使得这两种景观搭配得当、交辉相印, 需要设计者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茶田在景观中无疑是属于自然景观, 如何在构造茶园时, 通过构造的人造景观更好的凸显自然景观的特色, 需要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茶园文化所包含的“雅”的意境, 另一方面要确定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之间的主次地位。毫无疑问, 与人造景观相比, 自然景观更能凸显当地的文化内涵。因此, 在进行具体的茶园文化景观设计之时, 需要确定以自然景观为主导的思想, 通过人造景观的搭配, 使得设计出的茶园文化景观能更好的凸显当地文化。只有这样, 设计出的茶园文化景观才能更具特色, 也更能吸引游客前来欣赏。这对于宣传当地文化, 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与经济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的说来, 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就是要在茶文化为主体的前提下, 将当地的文化特色与实际的自然景观糅合在一起, 通过设计的文化景观更好的宣扬当地文化, 凸显美丽的自然景观。只有结合规划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设计出的文化景观才是最适合当地的茶园文化景观。如果各个不同的地方, 都采取生搬硬套的模式, 按照同一个模板进行同样的茶园文化景观设计, 那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以地方文化为内涵, 是为了使当地文化更好的为世人所知。

4 科学的施工过程

在进行具体的茶园文化景观施工时, 需要实施多方面的工程。如果施工过程不得当, 对于良好的景观设计理念的落实效果也会打折扣。茶园工程包含的工程较多, 需要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茶园工程中的土方工程为例, 该工程不仅工程量偏大, 任务也很重。如果在施工之前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旦在某一个施工环节出现纰漏, 导致整个施工过程需要返工, 对于整个茶园文化景观的设计也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 在进行茶园文化景观设计需要对茶园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施工过程, 才能更好的完成茶园景观的设计。

5 综合管理规范

在完成了茶园文化景观的施工过程之后, 并意味着茶园景观设计工作的完结。还要通过在具体的茶园文化景观经营管理过程中, 通过对茶园的精心养护和管理。使得茶园文化景观的外观能够较好的延续下来。在具体的养护过程中, 茶园景观的养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土质情况, 以及对于景观植物的一些特殊要求等因素, 对包含茶树在内的所有景观植物实施施肥、修剪等养护工作。茶园的管理工作较为繁琐, 它主要包括对茶园景区的看管、景观设施的维护工作, 以及对游客的服务管理工作等。通过规范的管理工作, 有利于提高茶园文化景观的管理水平。在这种高水平的管理前提下, 才能让游客更好的欣赏到设计者精心设计的茶园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李帆, 石锦安.乡村景观与生态茶园构建模式探讨——以雅安和龙茶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 (27) :14873-14875

[2]胡赛强.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J].茶叶科学技术.2010 (03) :45-49

[3]蒋秀碧.论我国茶文化及其社会功用[J].时代文学 (下半月) .2009 (11) :205-206

[4]邱海蓉, 冯中朝.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 (学术版) .2009 (01) :271-274

篇9:故乡的茶园

小时候,老屋背后的大山深处,绿油油的茶树一层层镶嵌在梯田状的山坡上,目光所及,苍翠欲滴,微风掠过,清香扑鼻。

每年谷雨前后,母亲便背着竹篓,带领我们上山采茶去。雨过天晴的路面还有些泥泞,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小心翼翼地前行,时而拨弄路边的草丛,时而采摘山头的野花。清新的空气伴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瞬间忘了爬山的艰辛。

上完陡坡,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垠的绿,茶园似一块翡翠镶嵌在群山的怀抱。隐约可见三三两两的采茶女身穿蓝衣,头戴斗笠,面带笑容,正动作娴熟地将一枚枚茶芽采下放进背篓里。我们很快加入到采茶的队伍中,只见母亲的双手在茶树与竹篓之间不停地穿梭着,双眼在茶树上寻找新鲜的叶子,左手右手交替,熟练地采下放入身旁的竹篓。

那时的我跃跃欲试,母亲怕毛手毛脚的我弄坏了茶叶,忙叮嘱道:“儿呀,尽量采摘那些嫩绿的叶子和刚长出来的茶芽,那些大片深绿色叶子是‘粗茶’,就先不要采了。”我吐了一下舌头,忙学着母亲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采摘起来。“茶树青青绿叶娇,我和茶树一般高;茶山层层彩云绕,我和彩云一样飘;采哟采哟采哟采哟……”幽静的山谷里回荡着我和弟弟稚嫩的嗓音。

晌午时分,竹篓终于满了,奶奶和大姐在山下扯着嗓子大声喊我们回家吃饭,我们便背着沉甸甸的竹篓蹦蹦跳跳地打道回府。对于儿时的我来说,陪母亲上山采茶既是一种劳动的锻炼,更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回到家后,母亲先把采摘回来的茶叶用井水洗净晾干。吃过晚饭后便摆好工具,叫上父亲一起来做茶。母亲把茶叶倒进早已烧热的铁锅里,一边用炒茶帚在铁锅中旋转炒拌,使茶叶均匀受热失水,一边用手有节奏地来回揉。经过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茶叶便可出锅,屋子里便迷漫着馥郁的茶香,沁人心脾,妙不可言。

茶叶做好后,母亲总会用刚烧开的山泉水沏一杯新茶给父亲喝,父亲便毫不客气对茶的成色、味道、火候等逐一进行点评,每次点评的结果都能让母亲笑逐颜開。而我总是缠着父亲分一小杯给我尝鲜,父亲却总是戳戳我的小脑袋说:“小馋嘴,喝一小口就得去睡觉,明儿一早还得上学呢!”

时光荏苒,我在和母亲一起上山采茶的时光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十二岁那年,我到乡里读初中。碰巧的是,学校后面的山上也有一大片茶园。每年谷雨时节,学校便组织我们采茶。几百人的队伍分散在茶园中,远远望去,宛如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绽放其间,又似一颗颗七彩玲珑的宝石散落于碧绿玉盘,清风拂过,掀起层层绿色的波浪。

班主任黄老师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组,让我们开展采茶比赛。班里有一个叫春霞的女生,不仅人像名字一般圣洁无瑕,还长着一双灵巧的手。听同学说她家承包了一大片茶园,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她采茶,她便当之无愧成为我们男生的临时“教练”。只是很少做细腻活的男生们一个个笨手笨脚,惹得女生们娇笑连连,娇喘吁吁。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姐妹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哟咿哟……”不知哪位大胆的女生突然亮起了歌喉,欢快而悠扬的歌声顿时飘荡在茶垄上空,我们的心情也随着这优美的歌声从书山题海的压抑中解脱出来,让人好不舒服和惬意,那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三年初中生涯就在这种欢快的氛围中匆匆而逝。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县一中读高中,春霞却因家庭贫困辍学出外打工了,大学毕业后我也背着行囊去了他乡寻梦。

“喝茶醒神,读书清心。”旅居他乡的日子,在看书和写作的间隙,我总喜欢泡上一杯家乡父老乡亲寄来的春茶,或细细品啜,或一饮而尽,顿觉神清气爽,倦意全无,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浓浓的乡茶散发出的清香,飘着父老乡亲的纯情和善良,凝聚着父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牵挂。茶香中,我仿佛看见满头银丝的母亲正披着晨雾、背着竹篓在茶园里忙碌着、忙碌着……

篇10:御海湾茶园简介

御海湾茶园位于北沿海路旅游线上,距海不足百米,在中国万里海岸线上绝无仅有,被称为“中国近海第一茶”。

茶园面积200亩,建有茶厂、茶馆、饭店、宾馆。这里依海靠山,背风向阳,土壤微酸,雨量充沛,周围翠松环抱,清洁无污染,光照时间长,受紫外线照射量大,气温低生长慢,茶树全部是成龄高产茶,叶质坚韧,这样的地理和生长环境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

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投资3000余万元,开发了“茶寿道”、“鱼古亭”、“沧桑亭”、“海底泉”等多处景点,集赶海拾贝、采茶、炒茶、品茶、购茶、餐饮、住宿、茶艺表演、茶文化于一体,将茶园与旅游紧密结合,丰富了日照民俗旅游的内容,同时也解决了周边1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为大力发展优质茶园,扩大中国近海第一茶园规模,经街道领导,管区,村两委干部大力支持,积极入户做群众工作。共签订土地流转协议86户,流转土地面积150亩。于今年五月份种茶,现在长势良好。

篇11:家乡的茶园作文

柳絮纷飞,溪水清流,春姑娘嫣然而至。我踏着清晨的朝阳,爬上了大金山,便径直地走向目的地—茶园。一条石子路蜿蜒而上,贯穿了整个茶园。整排整排的茶树长势喜人,齐我肩膀,周围并没有杂草,显得整洁有序。

和煦的春风拂过茂密的茶园,所有的茶叶应声而舞,仿佛是熟睡的小孩儿被母亲唤醒,并慢慢脱去墨绿的棉袄,换上嫩绿的单衣。小芽儿也渐渐冒出,显得很羞涩。这些小芽儿还被包裹在一层薄薄的`、朦胧的白毛,仿佛一个小毛绒球,又轻又柔,让人忍不住地想伸手触碰它。我轻轻捏了一个小芽儿,放在手心,轻舔一下,顿时青草的香味弥漫至舌尖。一阵轻风吹来,小芽儿便同时轻颤起来,好像受了冻一般,冷得直哆嗦,顿使人心生爱意。这些小芽儿像蜻蜓一样落在树枝上,再仔细一看,小芽儿一个挨着一个,仿佛是在讲悄悄话,举行浙秘密会议。放眼看去,又像是绿色的湖面上泛起涟漪,让人不禁想靠近它,感受它。

茶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许多绿色的精灵,反映这迷离的阳光,反倒出金光闪闪,之前的绿海此时成了金海。一朵茶花十里香,风吹雨打,枝叶更加繁茂。踏破风吹一股香,深吸一口气,茶叶清香扑鼻而来,顿使人心旷神怡。我在茶园间迎风奔跑,耳边的沙沙声,满目的绿色,那清香扑面而来,沁入我的心田。置身茶园,仿佛我自己也化成一棵茶树了。

篇12:家乡的茶园作文

春天来临,百花齐放。茶花也不例外,一阵风吹来,茶花穿着雪白的连衣裙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为春姑娘献舞呢!茶杆上长出了许多嫩绿的新叶,那片片新叶像是一只只小精灵一样,坐在枝头,好像正在休息欣赏美景。过不了几天,茶园就变得更加热闹了。满山都是那些勤劳的茶农。到了假日,小伙伴们也挎上小竹篓帮忙采茶叶了。

夏天,远远望去,那无边的茶园一片碧绿,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茶叶地旁边有一条小路,路旁长满了绿色的草,还有朵朵野花点缀在其中。给夏日里的茶园增添了独特的美景。

秋天到了,因为茶农们将茶杆都剪断了,所以茶园光秃秃的,像是被秋姑娘摘掉了绿色的帽子似的。发黄的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地毯,好像在静静等候冬姐姐的到来。

冬天,大雪纷飞,尖山成了雪的世界。这时你到茶园去看,大雪像是给茶园盖了一层棉被似的。枝桠间零星的叶子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一阵风吹来,叶子抖动了,仿佛在发抖呢!

篇13:茶园物语

道路两旁的梧桐飒飒作响,合欢和紫薇扦插其间,秋风起时,银杏叶子铺得满地金黄,南方红豆杉却依然魁梧挺拔,间或还有鹅掌楸的绿,玉兰的白。

我的19岁是一道分水岭,在那之前它叫浙江林学院,之后叫浙江农林大学。我更偏爱林学院这个名字,一股莽莽的气息扑面而来。

已然旧梦“林学院”

初次来到临安,恍然间产生了置身于十年前杭州的错觉。公交车的引擎声原始而嘈杂,座位褪色得厉害,车身极矮,站起来很容易撞到头。正式的车站和车牌是不存在的,一路颠簸,终于来到学校。

临安的冬天异常寒冷,昼夜温差近十度。下雪的冬夜,我独自一人拎着家中厚厚的行李在汽车站下车,空旷的马路上的士车排成一列,司机们纷纷走过来揽客,“来来来,到林学院,拼车了拼够四个人就走”。临安的出租车一般不会打表,乘客不是上帝,拼车收费由司机说了算。

我对这类霸权主义绝无好感,也不愿拎着大包小包挤公交车,宁可选择多走几步路到灯光昏暗的三轮车聚集地。我也就在那个时候培养出了三轮车情结,因为它是遍布在临安各个旮旯的交通工具,普通至极却颇有萍水相逢的况味。住校之后,回家不过两小时车程,却时常冷不防与孤独感撞个满怀,不得不承认,成长的结果不过是对一个人的生活习以为常。

南方湿冷严峻的夜里,寒风中衬出不同心情的脸。三轮车座上插着双手抽烟的大叔提过我的行李随口问道:“你是林学院的学生吧,到大西门还是小西门?”他还不知道,林学院已经是旧梦了。

同是江南,杭州的一江一湖刀光剑影先声夺人,临安的一车一驿路遇坎坷热情相助。小人物的质感,让我很难忘。

忍耐温存一晌眠

南门附近的“仙女湖”并不是浪得虚名,漫步在岸边总能和一群步调细碎盈盈浅笑的姑娘们不期而遇。她们大多把细软的长发绾在脖颈后面,茶色小袍映衬出江南女子的娴静内敛。裙摆有些颀长却迤逦得刚刚好,光洁的胳膊从宽松的袍袖露出来,挎着一只精巧茶篮。拂袖之间,一抹淡香悄无声息地袭来,优雅地坐在早已摆好茶具的茶桌前,随着古乐的律动,缓缓表演茶道,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

旁边是日光照射下的东湖面,不时有水鸟掠过湖面,惊起圈圈水纹扩散开去。岸边植满了茶花、含笑、鸢尾、罗汉竹或其他不知名的植物,一到春天赶庙会似的热闹起来,繁盛的红色、白色和绿色撞在一起,美不胜收。

她们并非学校请来的茶道师傅,而是文化学院里引人瞩目的美人。茶文化是学校里最有名的一个专业,在浙江省排名第一,只招收省内的女生。她们要学习古代茶文化、茶艺礼仪、形体学等各种课程,一颦一笑流露出的温婉清丽绝非一日之功。

当时选择专业时考虑到自己是理科生,选择茶文化可能会比较吃力,再加上就业的现实问题,所以选择了前途看似远大的集贤学院。现在,只能在赶去各类生化试验室的途中有意选择这条蓊蓊郁郁的小径,幻想一下自己穿上这身茶袍的样子。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不知这些姑娘是否曾在梦中遇到过手持折柳的公子,忍耐温存一晌眠。

木本植被深深浅浅的绿

高考之前,我不知道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分数线之间还有一个提前批次,可以享受分数和学费的优惠,但是专业限制在农林渔牧之内,因为很多学生吃不了频繁实验和实习的苦,宁愿高分低就辗转到别的大学。

成绩出来之后,那个不尴不尬的分数让我很为难,妈妈拿着一张浙江农林大学的宣传册对我说,提前批又如何,不如我们试试吧?

之后,我被第一志愿林学院录取,经过几轮笔试和面试,最终成为了集贤学院的一份子。这个刚成立起来却占尽一切学习资源的精英学院中,哪里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竞争无处不在,早上六点就有人起床去操场晨读,晚上九点还有人坐在图书馆埋头学习,让我觉得仿佛置身高三,如履薄冰。

不幸被末位淘汰制淘汰出去的室友说,这段经历很艰难但很宝贵,有遗憾但无法挽回。我想,凡是横亘在记忆中的慰藉大抵都和失意有关,惟愿能够珍惜。

每次去杭州,我都会油然而生一种在大城市里踽踽前行的危机感,我在比较中愈发认清自己对临安这片小土地所滋生的依赖。倘若没有那些来自外界的压力,不用考虑生计和面子,林学院也许早就成为梦想捍卫者们的圣土净地。

这两年杭州兴建地铁,连带着临安也沾上整改的光,街道上熟悉的站牌没了踪影,公交车也焕然一新,机械化的拖拉机像挖掘起这个城市的经脉一样来往运送着钢筋水泥,我依然习惯隐藏在小镇安然静谧的时光之中。

学校里植了更多的木本植被,颇有层次的绿海浪般侵袭——浅色的森林绿、鲜嫩的苹果绿、温和的灰湖绿、清脆的葱绿、柔软的橄榄绿、深沉的墨玉绿、明快的松石绿……对于绿色的感知不知不觉竟变得微小而细腻。叶子绿得油亮,漏下的光线日益稠密,一如我们对它的挚爱一样。

关于它的记忆,也许有朝一日会随着清晨隐忍的雾气消逝在无法直视的烈日晌午之中,跟任何一个平淡的尾声一样渐弱直至休止。

篇14:低产茶园的改造

茶园形成低产的原因有树龄过老、建园基础差、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表现在茶树个体生理机能严重衰退、群体结构差,集中反映在单产低下。

二、改造技术措施

1.园改:园改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根据茶园坡度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对30度以上的陡坡低产茶园退出造林,对30度以下的坡地茶园改为梯式。如造成梯层不等高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砖、草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低外高,梯面向内倾斜,达到小雨水量不出园、大雨水量不冲园,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蓄水提高茶园保水保肥保土能力。缓坡茶园改为等高种植,同时修筑好道路和排灌系统。改园还要补植缺丛,以采用大茶棵补缺效果较好,如果无大棵也可用茶苗补缺。

2.改土:改良土壤是改造低产茶园的中心环节,对茶树长势差的低产茶园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目前政和县东平镇低产茶园主要是长年失耕、土壤板结。一般要求行间挖深至50厘米的施肥沟,重施有机质肥料,如猪牛粪、草木灰、绿肥、饼肥等,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施土杂肥或猪牛粪3~5吨,或饼肥150~250公斤加过磷酸钙150~250公斤,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山上的杂草进行覆盖。对土层浅、质地差的低产茶园采用培客土、培土结合施有机肥的方法,加深活土层,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以建立深厚的土壤耕作层。根据茶树喜温喜阴的特性,在茶园适当套种绿肥、铺草覆盖,改善土壤和茶园空气条件,为茶树生产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3.树改:根据各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形成原因,可分别采用台割、修剪和种改。

(1)台割。对树龄大、树势衰老严重、有明显寄生苔藓或地衣、育芽无力、产量明显下降的茶树,在春茶采摘后或在大寒前后,在离地面5~10厘米处砍去,及时清理树桩,增施有机肥。

(2)修剪。深修剪,对树冠上面分枝细而密、“雞爪枝”多、新梢长势减弱、产量逐渐下降的低产茶园进行深修剪,在春茶后剪除“鸡爪枝”层10~20厘米,当年秋茶多留少采,以恢复树势。重修剪,对树势呈半衰老、产量显著减少的茶树进行重修剪,春茶后剪去树木的1/3或1/2,当年夏天、秋茶后打顶养篷,年底可复壮树势。

(3)种改。对树龄长、树势严重衰退的茶树或品种混杂、萌发迟、品质低劣的茶园,应当挖掉,重新栽种适宜的良种,如“政和大白茶”属于迟熟品种,产量低,而“福安大白”、“福云6号”、“935号”等则是早熟品种。

三、加强改造后的茶园管理

1.加强肥培管理:改造后的茶园,一般春夏茶萌发前及时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每667平方米施15~25公斤,以满足茶树改后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

2.加强树冠管理:培育宽阔的采摘面,剪、养、采结合,一般台割更新茶树,都要进行1~2次的定型修剪,重修剪的茶树也要进行一次轻修剪,以整形树冠,培养一个良好的树冠结构,在这一前提下,实行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打顶养篷、采密养稀、采大养小的措施,经1~2年的养采时间,就可正式投产。

上一篇:等级评审汇报材料下一篇:小学生书籍是人类朋友热爱读书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