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读后感

2024-05-20

五年级作文读后感(共14篇)

篇1:五年级作文读后感

《怪雨伞》这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选的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是著名作家孙幼军写的书。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追心记》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里充满了想象,可有趣了!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吧!

我当时看到《追心记》心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心怎么追呢?为什么要追心呢?心干嘛要去追呢?这些问题马上浮现在了我的大脑。

《追心记》里讲了上课铃响了,四(3)班班主任李老师正在教室里批改作文,听见铃响她忽然有点不放心。“这堂是算术课,是新来的老师。”李老师心想,“不知道孩子们听课情况怎么样。”突然李老师发现赵小冬正两眼发直,在那儿出神!李老师着急的喊:“又跑啦!”正在教学的王老师摸不着头脑:“什么跑啦?”“赵小冬的心呗!”李老师说“这不,刚上课,他的心就跑了,整整一堂课什么也没听进去,晚上写作业又抄别人的,不行,我得把他的心追回来,工夫不大,跑不了太远……”说着,李老师和王老师一起去追……费尽千辛万苦,终于下课了,赵小冬的心又回来了。

有一次我在上数学课的时心也跑了,我跑回家看电视了,去了横店水世界,还去了电影院看了电影,最后坐着火箭去了月球,火星……下课时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却回答不出,以后我的心就再也不会逃走了。用心做好每件事。

篇2:五年级作文读后感

杨伯峻译: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钱穆译:“先生说: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好人,也能真心地厌恶人。”刘宝楠《论语正义》:“凡人用情,多由己爱憎之私,于人之善不善,有所不计。故不能好人恶人也。”

但我认为能好人能恶人不只是简单的喜爱厌恶,不只是浅层意义上的情感归类;而更加偏向于对道德高低的评判,对人心善恶的裁定。

儒家思想则是从“仁”据“礼”,讲“义信”守“德智”的,究其根本仍为“仁”。仁是发自内心的律己恕人,有一颗是非之心,观社会百态不为外物所诱,看世间万貌总持一颗善恶之心。个体组合成群体成社会百态,但个体有千差万别才丰富多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衡量是非好坏的标准,因此仁者求己,不仁者从人。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好人也都能恶人,因为每个能称之为人的人都是有思想情感的。这正是人性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假如人人都没差别,都均等情感,都一样的情绪,那就不会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了。关键在于好人能否公,恶人能否正。是否掺杂了个人的情感在自己所表达的好恶里,是否有一个始终如一的,平等不破的处事原则,是否能做到真好和真恶呢?为仁者可以,不仁者始终不能如一。当然了,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衡量标准,任何事都不能一棍子打翻,但最根本的仁是不变的。

为仁者不止是三个字,更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人待人处事,面对生活最起码的核心和根本态度所在。倘若一个真正的仁者,是不会以物喜因己悲的。因为在仁者心中任何相同或是类似的事情都会有同一种或是十分相近的看法和标准,但并不是机械的,片面的对待所有事物。正是这种比较明确的个人思想,比较公平的,能被世人所接受的评判标准,才得以为仁守礼。

和仁者不同的是,不仁者总是忽变忽倒,居无定法。就好像一团乱糟糟的麻绳,看见一个头绪就想从中解开一团乱,连最基本的观察和思考都很鲜有,更不用说一个最适合的解决办法了。到头来只能是越解越糟,最后到了一个死胡同,自己也不能解决了就开始人云亦云或是乱说一气,根本不了解原委就敢拍案定板,丝毫不计后果。

为仁者总是少数,所以才倍感珍惜。因此子曰:“苟志于人矣,无恶也。”一个人立志成为一个仁人,对事用仁心,对人用仁义,总是没有坏处的。

能好人,能恶人。不因利己即好人喜物,不因害身则恶物厌人。能好能恶不是想好就好想恶就恶。一个人触犯了道德底线,法律尊严,即使以前再喜好也不能偏袒于此。也就是说不能凭个人最最主观的看法去看待一个人一件事,要遵从仁德礼义的标准,要有范围有规范的好人恶人。反之,一个人

知错则改,静思悔过,后践行德义,当然应该好之乐之。可能会有不可原谅的错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但就其弥补的做法和措施是应该被人所好的。当然,人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大部分人不能做到这样的好恶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另一方面,并不是一切符合仁德思想的人都应该被所有人原谅。毕竟人的七情六欲里面有恨也有恶。不能去干涉每一个保留恶的权利,因为每个人都被赋予选择主动权。从主观上讲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偏向某一个事物的某一方面,可能有感情,亦或是有利益纠葛导致了去憎恶某一个事物的另一个方面,这应该要摒弃的。

还有,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也就是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贫困之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环境的长期不变或是频繁更换都有可能导致仁者好人恶人的衡量标准发生改变,也就难免会有偏颇之时。那样就不能为仁拥德了。

读《论语》就像是在上孔子的中文说教课一样,有的句长,有的字短,但其中蕴含的道理都是深奥的,甚至有的可以说是晦涩难懂。与这位老圣人对话可以知国之事的硝烟弥漫,可以知社会事的纷繁复杂,可以懂人性的深奥难料。《论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读完的,更不是三年五载就能读透彻读明白的,即使都能明白参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是很困难的。

篇3:浅析五年级作文教学

关键词:五年级,作文习作,教学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门支柱科目, 写作, 也称书面表达, 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 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情况, 写作问题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开展的难点所在, 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低下, 无话可说等状况, 作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笔者认为, 五年级的写作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与初中阶段的习作来说, 是一个基础过渡的重要环节, 因此, 做好五年级作文教学工作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重大责任。

一、有效结合生活现实,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写作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缺乏充足的社会经历, 在习作中难免会感到无力, 因而, 作为语文教师, 要引导学生的习作从生活开始, 从身边的事物和人物开始。首先, 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回忆生活。生活不缺乏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来说, 习作不是缺乏素材, 而是缺乏观察。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回忆, 如在写《我的__》 (写一个人物) 这篇作文时, 很多学生看到题目无从下手, 因为爸爸、妈妈、老师等人物在生活中出现得太频繁, 学生除了能对这些人物做简要的介绍以外, 会认为没有什么素材可以去深化人物的形象, 这时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如一个学生准备写《我的妈妈》, 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你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啊?她跟三年前相比现在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妈妈做得最让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呢?你有没有对妈妈做出什么事情至今很后悔的?……”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扩开思路, 进一步开展写作。其次, 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发散思维。在写作过程中, 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虽然很普通很平常, 但通过思维发散, 仍能成为很好的习作素材。如在以“我发现了美”为主题习作时, 窗外正是夕阳西下之时, 我顺机引导学生:“窗外的夕阳美不美?”当学生们回答:“美”时, 我问到:“美除了这些自然的景色美, 还有什么美?”当学生回答到:“还有心灵美”时, 我问:“那么, 我们的这个主题是不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始写呢?比如, 现在的夕阳, 它是不是也像我们人类一样, 经历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呢?那这个夕阳是不是你们的爷爷奶奶所处的阶段呢?夕阳这么美, 你们有没有想到爷爷奶奶的美呢?……”以此循序渐进,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联想、发散思维, 打开学生的思路之门, 让学生能愉快地选材习作。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素材, 为写作储备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到年龄和生活环境的限制, 因而较狭隘, 作为教师, 要牢牢把握学生习作的素材资源问题, 丰富素材的储备。

首先,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的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组成, 家庭生活上的体验是由家庭环境因素决定的, 作为教师, 我们无法改变, 因而我们要从学校生活上努力, 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秋游、春游等, 丰富阅历, 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如让自然科学教师带学生种植树木、让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歌唱比赛等, 同时还可以将语文教学带进生活, 如建议国庆长假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 开拓视野。

其次, 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 提高写作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时, 并非没有素材可写, 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组织语言去写, 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进一步开拓眼界和思维, 增加语言的积累, 才能逐步改变这种有话说不出的状况。1.在语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 遇到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简要的赏析, 明白这么优美的内容描绘的是什么, 具体内涵是什么, 加深学生的理解, 并要求学生会背诵, 并最好是能熟练运用;2.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多看书, 如《儿童文学》《小学生天地》《读者》等书籍,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并有针对性地摘录书中的优美句子、片段, 并加以背诵和运用, 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 提高写作水平

想象让语言插上翅膀, 爱因斯坦曾说, 想象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通过想象, 有限的知识能朗阔万物, 是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 总会感觉想表达的总是不能深刻表达, 写作出来的内容不具体、不形象, 感染力和表现力都不强, 因而,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写作教学中, 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描写蒲公英时, 让学生通过对蒲公英静态和动态的仔细观察, 并加以想象, 学生写道:“像一个个毛茸茸的足球”“飘飞起来, 就像漫天飞舞的白丝带, 又像是一片片浪花”, 通过这种简单的想象加以点缀, 整个句子、片段的表达便显得更加形象具体, 文章的表现力凸显。

篇4:浅析五年级作文教学

关键词:五年级 作文习作 教学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门支柱科目,写作,也称书面表达,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情况,写作问题一直以来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开展的难点所在,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低下,无话可说等状况,作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五年级的写作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写作与初中阶段的习作来说,是一个基础过渡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五年级作文教学工作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重大责任。

一、有效结合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写作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充足的社会经历,在习作中难免会感到无力,因而,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的习作从生活开始,从身边的事物和人物开始。首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回忆生活。生活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来说,习作不是缺乏素材,而是缺乏观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回忆,如在写《我的__》(写一个人物)这篇作文时,很多学生看到题目无从下手,因为爸爸、妈妈、老师等人物在生活中出现得太频繁,学生除了能对这些人物做简要的介绍以外,会认为没有什么素材可以去深化人物的形象,这时教师便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如一个学生准备写《我的妈妈》,此时教师要善于引导:“你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啊?她跟三年前相比现在有什么变化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呢?妈妈做得最让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呢?你有没有对妈妈做出什么事情至今很后悔的?……”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扩开思路,进一步开展写作。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发散思维。在写作过程中,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虽然很普通很平常,但通过思维发散,仍能成为很好的习作素材。如在以“我发现了美”为主题习作时,窗外正是夕阳西下之时,我顺机引导学生:“窗外的夕阳美不美?”当学生们回答:“美”时,我问到:“美除了这些自然的景色美,还有什么美?”当学生回答到:“还有心灵美”时,我问:“那么,我们的这个主题是不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始写呢?比如,现在的夕阳,它是不是也像我们人类一样,经历了出生、成长、成熟、衰老四个阶段呢?那这个夕阳是不是你们的爷爷奶奶所处的阶段呢?夕阳这么美,你们有没有想到爷爷奶奶的美呢?……”以此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联想、发散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之门,让学生能愉快地选材习作。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素材,为写作储备资源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到年龄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因而较狭隘,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习作的素材资源问题,丰富素材的储备。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小学生的生活主要由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组成,家庭生活上的体验是由家庭环境因素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因而我们要从学校生活上努力,丰富学生的体验。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秋游、春游等,丰富阅历,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如让自然科学教师带学生种植树木、让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歌唱比赛等,同时还可以将语文教学带进生活,如建议国庆长假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开拓视野。

其次,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写作的语言运用能力。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时,并非没有素材可写,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组织语言去写,只有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进一步开拓眼界和思维,增加语言的积累,才能逐步改变这种有话说不出的状况。1.在语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简要的赏析,明白这么优美的内容描绘的是什么,具体内涵是什么,加深学生的理解,并要求学生会背诵,并最好是能熟练运用;2.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多看书,如《儿童文学》《小学生天地》《读者》等书籍,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并有针对性地摘录书中的优美句子、片段,并加以背诵和运用,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提高写作水平

想象让语言插上翅膀,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通过想象,有限的知识能朗阔万物,是推动知识进步的源泉。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总会感觉想表达的总是不能深刻表达,写作出来的内容不具体、不形象,感染力和表现力都不强,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写作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描写蒲公英时,让学生通过对蒲公英静态和动态的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学生写道:“像一个个毛茸茸的足球”“飘飞起来,就像漫天飞舞的白丝带,又像是一片片浪花”,通过这种简单的想象加以点缀,整个句子、片段的表达便显得更加形象具体,文章的表现力凸显。

总而言之,小学五年级的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值得每一个小学语文工作者深思的重要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环境限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仔细观察素材,历练出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同时也要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丰富学生的生活,并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增加自己的语言素材的积累,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写作插上翅膀,形象化、具体化、饱满化习作内容,提高写作水平,实现小学五年级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

篇5:作文读后感五年级作文

其人凌姓,生于1945年,故起名“解放”。以红学会员身份赴沪研讨,时年37岁。此后《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大部横空出世,“二月河”之名“一不小心”就红了。

接触此书时已是末,初见便一并收入囊中,当时《乾》作只有前四部可售,余二部什么时候补齐的倒忘了。一遍读完后感觉《康》篇如演义,情节平淡,没有读第二遍的兴趣;《乾》篇细致琐碎,过犹不及,反乏味道;惟《雍》篇恰到好处,为君为政为民为生意味深长,可为历史可为小说可为处世哲学,可作人生教科书,不忍释卷,这一阅有十数年。

当然也有不足处,比如与历史细节的不合,文本中前后有不连贯甚而相悖处。小处随意,无妨大局,不必计较,更不必去研究作者的历史观、价值观的取向了,书卷文章娱我心胸,不做学问。

又有电视连续剧。人大多喜陈道明的康熙,我独钟《雍》剧中焦晃的康熙,或雷霆斥太子,或温情对弘历,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之气,又不落不食人间烟火的俗,实实到位,真真经典。一查方知,焦老爷子乃早年间的“莎剧王子”,难怪根底这么深厚。

篇6:五年级读后感作文

读完《金色德蓝岛――度亡经传说》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金色德蓝岛――度亡经传说》这本书写的实在是太精彩了:当我读到硕果果被关在又黑又冷的地下牢房里时,不禁暗自哭泣;当读到辰玄野自称为“至高无尚德蓝岛迷倒八方英雄无敌宇宙总统领长”时,不禁哈哈大笑;当读到英俊的路德维希王子被大嘴花吞吃进去时,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读这本书时,你会深深的沉浸在故事的场景中。

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硕果果,她是一位特别沉着、勇敢的小姑娘。她敢抓起毒蛇扔到草丛里;她敢于在关键时刻给水里的双头大蟒蛇以致命一击;她敢在危机时刻与石头人进行搏斗……假如把我当成是书中的硕果果,我真的不知道遇到这样的困难时会不会退缩?遇到危险时能不能勇敢的去面对?能不能用我的智慧去化解危机?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像硕果果一样的人。比如演员舒畅,她就是我们吉林人。她拍过很多让大家记忆犹新的影视剧,比如《孝庄秘史》中的董鄂妃、《金粉世家》中的八妹、《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姥。有一次导演带她们去雪山上拍戏,可不幸遇上了暴风雪,如果在雪山上等雪停再下山很可能会被冻死,如果坐缆车下山很可能出现事故,就在大家两难选择的时候,舒畅冷静的对大家进行安慰,并告诉大家不要害怕,让大家相信她的选择――坐缆车立即下山,大家听从了她的建议,最终缆车安全的下了雪山。舒畅与硕果果一样,都是沉着、勇敢、不退缩的人。

篇7:五年级读后感作文

《城南旧事》这本书用纯真的笔调把我们带进了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在记叙中作者抒发了对童年的想念和对人间的真善美的呼唤,这本书不但写得生动,而且每个故事都令我思绪起伏。

这本书由五个故事组成:《惠安馆》,《我们去看海》,《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文中主要以小英子的成长为串联,用孩子的眼光来旁观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用了许多好词好句来写,还写得很具体,看得我都有些伤感。

《城南旧事》还做到了故事里有酸甜苦辣咸,不止一个味道,让我越看越起劲。《惠安馆》中疯姑娘秀贞和可爱的妞儿最终惨死在火车轮下,让人心痛不已;还有兰姨娘,她的母亲为了她那生病的哥哥,三岁就把她卖掉了,十四岁时又被卖到北京做青楼女,后来她嫁给了施太爷做姨太太,然后她认清了施太爷骨子里对她的轻视和封建大家族的本质,选择了离开,最后才在英子家结识了青年德先,走向了幸福的生活;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又让我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一种复杂的爱意……

篇8:五年级作文读后感

为了提高白云园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的作文课写作能力, 我们设计了基于Moodle平台的合作学习案例。活动主题围绕“电影影评”展开,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亲身体验、交流互动、归纳概括等方式, 锻炼自己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提高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品的鉴赏能力、文学作品及DV的创作能力等综合素养。最终的成果表现为形成题材不限、文体不限的书面或视频成果。小组的交流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在阶段性成果汇报中, 通常是每小组推荐代表人对小组制作的PPT影评进行答辩, 由全班推选的答辩委员对作品进行提问;合作学习的后半学期由每小组自己设计剧本 (包括角色、台词等) , 用DV进行短剧表演, 学期末请家长参与打分。教学活动时间设计为2013年2月至6月的春季学期, 使用平台为开源的Moodle平台, 主要硬件包括机房的台式电脑、电子白板、平板电脑、DV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影评类文章的写作架构和写作技巧;通过欣赏、感受、探究活动, 能够从情节、主人公的不同国度文化背景、表现手法、不同导演风格、不同题材配乐等角度进行影评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在Moodle平台上进行自主和小组协作学习, 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观察归纳的能力。能够利用身边的工具 (平板电脑或者DV等) ,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剧本创作和微视频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电影作品的魅力, 提高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平台

Moodle是开源的系统, 它支持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在本教学设计中, 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师范写、学生仿造作文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Moodle平台在网络环境下与语文写作课程进行整合。利用情景预设、讨论和协作等来刺激学生作文创作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对象

白云园小学五年级3班, 总共23位学生, 男生13位, 女生10位。全班共分为6个小组, 3~4人一组。本班学生家里普遍都有电脑, 都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通过开学两周在Moodle平台上练习, 他们已经基本会利用平台提交作业、发表文章以及对他人文章进行评论, 同时利用Moodle平台上的Wiki功能, 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同学文章进行集体创作, 进行交互协作学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思考能力, 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作文创作。结合学生以往的作文写作情况来看, 他们一般喜欢选择记叙文题材, 字数一般在400字左右 (个别学生达不到) , 完成一篇400字普通作文的时间一般在40分钟。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表述层次比较低, 表达方式不够细致。比如, 在说一个人比较害羞的时候, 他们都直观地写出“害羞”二字, 而不会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达, 如“低头玩自己的纽扣”等。

●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学生按兴趣分组, 制作电影小报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住址 (尽量在一个小区, 便于交流) ,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 3~4人一组, 并且聘请学生家长作为辅导老师。让学生在寒假里至少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 并把自己的感受以一份电影小报的形式呈现。

第二阶段:初次影评写作, 组内协助修改

(1) 每位学生分别在Moodle平台的作业模块和公共讨论区模块提交寒假欣赏的电影的观后感。作业模块供教师批阅评价和写评语, 公共讨论区模块是全班同学对其他同学的文章进行评论。

(2) 每个小组在Moodle平台的Wiki协助区上传一篇组内同学文章, 小组内部每位同学对其进行修改标注。

第三阶段:学习鉴赏角度, 二次影评写作

(1) 教师课堂播放有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的视频, 学生讨论各自的兴趣点及想法, 最后写下自己看了电影的感受、看法。

(2) 小组讨论: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可以是自己对电影的评论, 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典型人物的塑造, 人物对话、台词、导演风格、配乐或和其他电影比较等。

(3) 全班交流。

(4) 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 上传到Moodle平台上。互相评价。

第四阶段:学习写作方法, 确定作文结构

(1) 学生推荐各自喜爱的影评作品, 上传到Moodle平台上, 分享大家带来的不同的影评作品。讨论, 找出写影评的方法, 每个人选择自己的写作点, 列提纲, 讨论, 找素材, 剪裁。

(2)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电影和影评, 看了这么多影评, 你想如何评论李安所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3)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对写作方法、技能进行讨论及比较。

(4) 组内讨论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点确定作文题目, 根据作文题目列出作文结构, 并上传至Moodle平台。

(5) 小组讨论作文并在Moodle平台上修改完善作文结构。

(6) 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介绍, 做PPT, 介绍自己的想法, 上传到Moodle平台。

第五阶段:三次影评写作, 组间答辩讨论

(1) 根据文章结构, 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2) 学生形成书面成果, 这个可以是多种题材的。比如, 小论文、研究报告、散文及诗歌等, 在平台里相互学习、修改作文。

(3) 根据学生的进展和兴趣, 共同决定是否需要对成果附一些照片、视频和录音等, 以及是否需要对大家的成果进行分类, 是否加前言最终形成一本书或者网站, 等等。

(4) 推荐三位学生进行答辩, 全班或推选答辩委员对他们的PPT进行提问, 三位学生及其小组的同学可以回答。

第六阶段:学生主题创作, 彰显综合素养

(1) 学生选择主题, 设计剧本 (角色、台词) 。

(2) 用DV小组表演。各个小组各显其能,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演。 (1) 配音, 如《海底总动员》一段惊险的视频; (2) 续写, 如《猫和老鼠历险记》; (3) 改编, 如《喜羊羊和灰太狼》; (4) 短剧或微视频表演, 如“我的妈妈”。

(3) 请家长参与评价。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 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创新性,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课教学中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在辅助学生对影评知识的理解和学生自我认知的建构上都能取得颇佳的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亮点。

其一是互动性。在作文写作中, 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写作, 而且几乎不对作文进行第二次修改, 但把作文课放到Moodle平台上, 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 从课堂表现来看,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乐于创作、愿意创作。其次, 每个同学发表作品后, 其他同学都可以进行评价, 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与评论。最后, 在作文的修改过程中, 除了每位同学都能对作文进行评价外, 还可以对作文本身进行修改, 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自己增加删除的部分, 学生的每次修改都能在文章中呈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而且在Wiki功能区的修改情况也能清楚地记录学生的进步过程, 在给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外还能让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其二是生活化。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 写作内容越贴近生活, 就越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过多的命题作文和条条框框, 只会让学生懒于动笔, 不愿表达。所以提高学生写作欲望, 消除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畏惧感, 最重要的是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大胆写作。本教学设计取材来源于电影, 通过影评情境的创设, 自然能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 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本,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配音、续写、改编或微视频表演等。这种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 通过活动的途径, 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感, 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9:如何辅导五年级小学生写作文

一、多观察,多比较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

家长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累,这就是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

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顺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因此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较为常见的草莓时,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因此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致、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与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能从中得到提高。

如何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中,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____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二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與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息: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所以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搞好作文训练,就必须抓住生活这个“泉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事、物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

(作者单位 山东省微山县马坡镇石里小学)

篇10:五年级作文读后感

今天我有幸读了一篇小说《稻草人》,它的作者是叶圣陶,这是一个以稻草人为线索的,非常有想象力的故事,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篇是非常有哲理的文章,可是书中却没有一处不让人感受到悲伤的一面。

故事讲述了在宁静的夜晚,稻草人在冷风中所看到的优美的景色:大片大片的金黄的稻子迎风摆动,发出“唰~唰~”的声音,稻草人十分的高兴,想着可怜的主人终于能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快快乐乐。稻草人仍在遐想······可是,不幸来临了。一直小蛾飞了过来,它是稻子的天敌,他不仅吃了好多的稻子,而且还产了好多的子。过了几天,虫子长得又肥又大,把主人的稻子全吃光了,稻草人十分惋惜。这时,他又看见了一个孩子和渔妇,孩子生病了,面黄肌馊,渔妇钓了一条鱼,并把它放在了一个没有水的桶里,准备明天吃。渔妇还答应给孩子煮碗粥喝,可是因为天太黑,而且困意十足,不小心睡着了。晚上,一位可怜的女子因为心情不好,跳水轻生了。第二天,桶里的鱼死了,那个孩子更憔悴了,那位女子的尸体也浮在了水面上,稻田没有了,只能听到轻轻的哭泣声。

这都是一个晚上所发生的事情,稻草人全都看在眼里,只可惜他一点忙也帮不上,只能看着一个又一个的悲剧发生。他想帮忙,想去杀死稻子的仇人——小蛾,他还想给那个孩子粥吃,他还想帮鱼儿脱身,她更想阻止女子的轻生,可是却换来的是无限的悲剧······

田野是很美丽与多趣,然而现在的田野也是无时无处不表现出可悲的事实。《夜莺的歌声》有感

读了夜莺的歌声我觉得我比夜莺弱多了!我们的年龄大约一样,可是一个约十几岁的小男孩竟然可以打败一小队进自己村庄的德国兵,这些事可能是已经安排好了。可是大人不一定可以做到,但他竟然可以做到,还是个机智、聪明……的孩子,还会用夜莺叫一边骗德国兵一边给自己人发信号,军官几次骗夜莺说一些赏他的话又问谁教你做的,军官问变些就是想丛中骗小男孩这样可以让小男孩说漏嘴,可是小男孩一次也没有被军官骗到,后来孩子把军官和军官的人带到了游击队员那去,孩子说法也很细心不紧张慢慢说,所以孩子不会说漏嘴,后来德国兵被游击队员一个一个的打倒下又发出呻吟声来,树林里都是叫喊声和悲伤声,聪明的小男孩第二天又穿回那件和树叶差不多的绿色一衣,因为小男孩又要保护自己的村庄了!因为课文说了!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回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通向村子的几条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那小男孩有耐心又勇敢,遇到危险不退缩,含着冷眼向前走不放弃。

让我感受到了每个人都是个勇敢,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很勇敢的,只是自己看不到别人勇敢的时候,小男孩也很勇敢,德国兵知道如果带错路了就把他的头拧下来,小男孩一点也不怕,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把话实实在在的一字不漏的说出来的,小男子遇到危险不退缩。

篇11:五年级读后感作文

老师推荐《三国演义》这本书给我们看。因为我们家只有少儿版的《三国演义》,所以妈妈去图文大厦给我买的书,因为我的妈妈怕我读成人版的《三国演义》看不懂,所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青少版的三国!

我一拿到书首先就看了《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主要讲的就是张飞和刘备在一个榜文前结成的兄弟。(刘备:身长七尺五,两耳垂到肩上,双手长过膝盖,是汉朝中山靖王之后,景帝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家里全靠他编制草鞋赚钱度日。张飞:身高八尺,豹子头,圆眼睛,满腮的胡须像钢丝一样竖着,声音像洪钟,样子十分威武。姓张名飞,字翼德,做着卖酒、屠宰猪羊的生意。)然后他们两个到酒店饮酒,然后看到了关羽。(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因乡里恶霸仗势欺人,他一怒之下杀了恶霸,逃到外向避难已有五六年了。)然后他们三个到了桃园,结成了兄弟,就成了“桃园三结义”。

这是我印象里最深的一个故事,因为然后我就越来越看不懂,所以我就看得很慢。

篇12:五年级读后感作文

在高耸入云的泰山山路上,体魄强壮的挑山工们肩上担着重物,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挑山工每走一步都是很艰难的,而且路程比游客多行一倍!但是挑山工花的时间并不比游客多,真是不可思议。莫非挑山工们会腾云驾雾?不,其实挑山工们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尽管慢,却目标专一,坚持不懈。

我以前在学习上,与挑山工相比,真是相差甚远,在我读二年级时,我对数学是充满了信心,每次上数学课都可以看到我这双小手高高地举起,考试我都能考出优异的成绩。可是现在,我失去了往日的热情,渐渐的对数学失去兴趣,每次上数学课都不敢举手,考试成绩也只能勉强中上,作业每次都会有错误的。

但今天又想起了《挑山工》一文时,我惭愧地感到自己对待学习的随便,没有一个目标,更没有不断攀登、坚持不懈。

篇13:“咏梅”诗词教学(适合五年级)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 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选文缘由

诵读咏梅的诗词能滋润人们的心灵。本课所选的三首“咏梅”诗词是诗词中的经典,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蕴含着作者的志向。通过诵读品味,能丰富儿童的语言积累,提高人文素养,培育精神力量。三首诗如凌寒傲放的梅花一样,冰肌玉骨,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第一,具有意境之美。意境就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以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为例,是“读陆游咏梅诗,反其意而用之”。“百丈冰“”花枝俏“”山花烂漫“”丛中笑”构成了优美的意境。这首词词中有画,极富形象美。首句以恢弘的气势描绘了梅花的生长环境,人们仿佛置身于风雨飞雪的动画之中。“花枝俏”又把人们带到高高的悬崖边,极度的严寒中竟可欣赏到梅花绽放的身姿!这是一份怎样的惊喜,又会让你产生多少美妙的联想!冬去春来“山花烂漫”,梅在“丛中笑”,又把人们带到了漫山遍野,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姹紫嫣红中,仿佛依稀听到梅花的笑声。

第二,具有语言之美。三首诗词语言各具特色。陆游孤寂抑郁,王冕简洁明快,毛泽东昂扬向上。以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为例:美在音韵,全词押“ao”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动听;美在情态,一个“俏”字乃神来之笔,梅花英姿焕发,极端藐视困难的情态,淋漓尽致;美在衬托,“百丈冰”衬“花枝俏”,“山花烂漫”衬“丛中笑”,突出了梅坚强不屈、谦虚无私;美在变化,从雨雪到梅花,从悬崖到山花,季节交替,时空转换,纵横交错,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景象壮丽,气派雄浑。其表达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第三,具有情感之美。言为心声,诗以言志。三首诗词都洋溢着浓浓的情感。毛泽东的《咏梅》借梅花抒发斗风雪迎春归的战斗豪情。陆游的《咏梅》借景抒情,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着孤独、忧愁的悲情。“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写尽了他一生的凄苦,他忧国忧民,至死也决不改变报国的信念和不屈的品格!情感含蓄、深沉、热烈,激荡着我们的心灵。王冕的 《白梅》以梅自喻,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映照出那些虽身处逆境却守志如玉的儒生的情怀。

美哉,梅诗!

备课构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词两首和古诗《白梅》。

2.理解“俏”“笑”“香如故”等词的含义,进入意境,体会作者像梅花那样坚贞不屈、高洁傲岸的情怀,积淀自己坚强的品格。

3.学习借助注释、诵读、写作背景读懂诗文的方法,掌握诵读诗词的方法。

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读”,诵读是学诗词的最佳路径。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线,披文得意,缘意学文。

一、感知——粗通诗意

放声朗读,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疏通阅读障碍。通过正音、标停顿符号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引导发现词的特点,了解诗意,为品读打下基础。

二、品读——丰满意象

带领学生亲近文本,品味词句,丰满意象,才能真正读懂诗意,领悟诗情。

1.默读批注,自主探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潜心会文,探索发现,交流收获。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感受,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2.想象画面,移情体验。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抓词句,让学生披文入情,根据文字想画面,感受冰厚天寒,再看视频体会梅花生存的艰难,变抽象为具象,诵读入情。

3.推敲“诗眼”,丰满意象。“诗眼”是诗词的灵魂,传统语文教学重视“炼字”。 推敲“诗眼”,可将语感、思维、审美训练等熔于一炉,具有多种功效。品“俏”,体会造字含义,想象、再现梅花外形,感受梅的坚强及诗人的赞美之情。品“笑”,从“笑”体会到梅花的不争春、谦虚、高兴。再质疑:“梅已凋零,为什么还笑?为谁笑?”通过讨论、个性化的朗读展示,体会梅花乐观、博大的胸怀。

以上方法,让静止的文字变成灵动的画面。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诵读时必能情动而辞发,其言皆出吾口,其情皆出吾心了。

三、比较——领悟意蕴

领悟诗词意蕴,是诗词教学的重要目标。毛泽东《咏梅》是读陆游同题词而写的,作者都是托梅寄志,但语言风格和思想境界不同。前者是积极乐观的,充满了昂扬的斗志,表现了宽广博大的胸怀;后者是悲观忧愁的,无力改变环境,只能坚守自己的情操。

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写作背景,领悟诗词意蕴,感受诗人的情怀。比较阅读能开阔视野,有助于提高理解、接受和运用的能力。

四、积累——诵读梅诗

诗歌是言志咏情之作,其优美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竭的文化财富。传统的诗词教学特别强调“诵记”,因为朗读多了,口诵心惟,自然会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规律。教学时,可将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诵”———独诵、齐诵、默诵、背诵。

课例呈现

一、背诗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听说过“花中四君子”吗?

生:梅、兰、竹、菊。

师: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一首咏梅词。(板书:卜算子·咏梅)“卜 ”是多音字,在这里读第三声“,子”也读第三声。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我们学过带“咏”字的古诗有《咏鹅》《咏柳》等“,咏”是什么意思?

生:赞美。

师:作者为什么咏梅?

二 、 疏通障碍,粗通诗意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作者为什么咏梅。

(出示课文,生自由读,师纠正读音,指导读正确。)

师:这首词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生:题目不同,古诗只有一个题目。

师“:卜算子”是词牌名,人们根据词牌名来填词。“咏梅”是题目。你还听说过哪些词牌名?

生:沁园春 。

生:满江红 。

生:水调歌头。

师:词和古诗比较还有什么不同?

生:字数不同。以前学的古诗是28字或20字,现在学的字数不同,有的句子长,有的句子短。

师:说得非常好!一首词分为上下阕,或称为上下两片,因为字数不同,所以也叫长短句。

师:一起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

(生齐读)

师:按照诗的节奏读会更有韵味。(出示标有停顿符号的课文)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指名读)

师:这首词里的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不怕困难,坚强。

生:梅花很乐观,可以形容毛泽东的胸怀。

师:说得有道理。

三、品读诗句,丰满意象

师:毛泽东为什么要咏梅?他赞美梅花的什么?

(一)导学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借助课后的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在你认为重要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想想这些词句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也可以在旁边简要地写出自己的看法或者疑问。

(二)批注

(生自主批注阅读,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上阕

1.丰满意象,体会“天之寒”。

师:谁愿意交流读书收获?

生:我批注的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我感受到梅花是报春的使者,但不骄傲,非常谦虚。

师:(板书:谦虚) 抓住一句诗,一个词就能读出梅花的精神。

生:我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感受到了在悬崖百丈冰的寒冷天气里梅花还在开放,说明梅花很有骨气。

师“:百丈冰”是什么样子?能想象画面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课件出示悬崖百丈冰图)

生:天冷极了,悬崖上结了厚厚的冰。

生:我想到了冰天雪地、冰封大地、滴水成冰。

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木凋零,大地毫无生机。

师:能说说你的感觉吗?

生:寒冷刺骨 。

生:冷冰冰的,不敢触摸。

师:一般的植物在这种环境下能生存下去吗?这句话该怎么读,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冰之厚,天之寒?

(生动情朗读“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示范朗读)

(生齐读,受老师的感染,顿时情绪激昂,充满赞叹之情。)

2.品味词眼,体会“梅之俏”。

师:上阕有一个字把梅花写活了,具有人情味,你能找出来吗?

生:送、迎。

师:谈谈你的想法。

生:风、雨把春天送走了,梅花把春天又迎来了。

师:体会得很好!这两个字让我们感受到风、雨、梅花皆有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俏”如画龙点睛一样,把梅花写活了。“俏”写出了她不怕寒冷的气概。

师:大家看这个“俏”字。(教师板书:俏)“俏”是单人旁,一般形容什么的?

生:形容人,美好的人。多指小姑娘。

生:在词中是写梅花俊俏。

师:诗人用赞美人的一个词来写梅花,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什么情感?

生:说可爱的小姑娘俊俏,说自己特别喜欢的人。

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师:作者仅仅是喜欢梅花俊俏的外表吗?

生:不是,更喜欢梅的坚强不屈。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既读懂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又读出了文字背后蕴含的感情。(板书:坚强不屈)

师:(激情渲染) 寒冬腊月,百花消逝,竟然还有梅花傲冰斗雪,凌寒独放!大家看,这就是俏丽的梅花!(课件出示各色梅花雪中绽放图片,让学生欣赏。)你想到了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句?

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师:你们还会背关于梅花的诗句吗?

生:我也想到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师:同学们,我也喜欢梅花。

(师出示《梅花魂》节选句子: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生朗读)

师:(出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句话该怎么读?读出你心中梅花的样子。

(生自由练读,感情朗读,加手势动情朗读。)

师:发自内心的赞美。“已是悬崖百丈冰”要读出“冰之厚、天之寒、梅之坚”“,犹有花枝俏”要读出梅花的俏丽。“俏”字,语调可以上扬些。

(师示范朗读,生动情朗读。)

3.朗读上阕,背诵上阕。

(四)学习下阕

过渡:上阕,诗人赞扬了梅花的俏丽顽强,下阕中的梅花又有着怎样的品格?

(指名读。品读交流。)

师:下阕词中的梅花又有着怎样的品格?

生:是谦虚的,她即使俏丽,但也不与百花争春。

(师板书:谦虚)

生:梅花有乐观的精神。“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味着梅花将要凋零,她还在丛中笑。

师:是的,正像这位同学所说的那样,百花盛开,梅已凋零,有的可能已经化作泥土了,失去了往日俏丽的容颜,为什么还笑呢?为谁而笑?(板书:笑)

生:为春天的美好,为百花齐放而笑。

生:为战胜了严冬,迎来百花盛开,高兴地笑。

生:觉得自己终于成功了,幸福地笑。

生:梅花为百花笑,梅花像父母和老师一样默默为我们做着奉献。

生:梅花好像爸爸妈妈,我们是山花,当我们灿烂地开放时,父母都老了,看到我们长大了很开心。

师:我很感动你们有这么多的体会,由梅花想到了为我们奉献的父母,会读书。大家给她掌声!(板书:奉献)唤醒百花齐开放,化作泥土心亦甘。

3.朗读再现画面,背诵下阕。

四、对比品味,领悟意蕴

师:毛泽东真不愧为一代伟人,仅用44个字就把梅花写活了,写出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积极乐观、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么,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我们会获得哪些阅读感受呢?

师:读陆游《卜算子·咏梅》,对比读两首词有什么区别?

生:相同点是题目一样,格式一样。

生:毛泽东是“俏也不争春”,陆游是“一任群芳妒”,这两首词里的梅花都一样,不争春,不嫉妒,都很谦虚。

生:相同点都赞美梅花。毛泽东赞美梅花勇敢顽强,不与百花争春。陆游赞美梅花不与百花争艳。

生:都是借物喻人的,都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师:都写了自己的情怀抱负,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板书:托物言志)

师:陆游的梅花怎样?能否抓住关键字词理解?

生:愁,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惆怅。

师:是啊,读了陆游的词我们感到很寂寞忧愁。我们看看他的写作背景(课件出示陆游资料),请一位同学读读。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师:写梅就是写自己,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生: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用梅花的处境表达自己的处境。

生:表达自己的悲苦命运,是悲观消沉的。

生:他要像梅花那样不屈服,即使凋零落地成泥,也要保留自己的香气。

师:不同流合污,保留清香之气。这香气是什么?是一种精神。会背陆游的《示儿》吗?《示儿》是他85岁时的绝笔诗,至死不忘报国。陆游笔下的梅是忧愁的,但也是不屈服的,虽然身处逆境,但决不同流合污。一起带着感受读。

(生感情诵读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

师:毛泽东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梅花的呢?

(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师:为什么写梅?

生:因为梅花不畏困难,不畏艰险,他鼓励全国人民战胜困难。

生: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师:正像词中所写“: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的梅花给人以力量、希望,给人以信心,所以词前写“反其意而用之”。他一改陆游笔下梅花孤独忧愁的形象,以坚强乐观的姿态傲立世界,表达了宽广无私的胸怀。

五、个性吟诵,积累梅诗

师:同样是写梅花,由于诗人的时代不同,经历、性格不同,表达的思想境界也不一样。两首词该用怎样的感情诵读?自己读读试试。

学生交流:

陆游:低沉、抑郁、忧愁,虽饱受摧残,仍保留自己的气节。

毛泽东:语调激昂、明朗,积极乐观、自信的。

(让学生自由朗读,尽量都背下来。)

师:梅花清雅高洁、坚贞不屈,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北宋诗人林和靖种梅、赏梅、写梅,终生与梅花、仙鹤相伴,人称“梅妻鹤子”。而王冕的《白梅》则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

师:学习诗词可以借助注释、品味诵读、了解写作背景的方法来读懂诗词的含义。

(生自学、交流、背诵《白梅》。练习背诵三首诗词。)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学语言最经典的方法是回到语言中去诵读。教学中我以层次性、多样性的诵读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诵读,再现语言美。语言是诗词的载体,学习语言“第一是靠积累,第二是靠语感”。但是,如果一遍一遍机械地读,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诵读要讲究方法,披文入情,缘文得意,倾情诵读。教学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先让学生从整体感受梅花的形象,再通过诵读表现心中之梅。我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百丈冰”和“花枝俏”,从“俏”字表面的外形之俏,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品格之俏、诗人赞美之情。在诵读的过程中,交流感受,表达感情,积累语言,提升能力。

诵读,还原意境美。把握诗词的意境,再现意境,是诵读诗词的关键。学习陆游《卜算子·咏梅》,没有精耕细作,而是从整体入手,比较两首咏梅词,了解写作背景,体会不同意境,轻声吟诵,还原意境。学生的语调顿时变得低沉、抑郁,清峻寒冷、惆怅之情不觉油然而生。词人的苦闷、忧愁,词人的报国无门,词人至死不渝的崇高气节,也深深地烙印在孩子们心上了。

诵读,激发情感美。两首咏梅词,在学生心中荡漾起浓浓的诗意,教师深情款款:“梅花清雅高洁、坚贞不屈,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到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在旷远静寂的冰天雪地之中,一树寒梅,傲然兀立,千般风韵,万种精神。此时已无需多讲,熟读成诵即可。

诵读,是一条诗意的河,泛舟河上,倾听着语言的心跳,体验着诗人的情怀,浸润着梅花的清香。语文教学,就应当这样———诗意、激情,充溢着创造的幸福和丰收的喜悦。

课例评析

本课的教学以“咏梅”为专题,安排了三首诗词的学习,其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精心筛选,有机整合。诗词,是每个人心目中最美的语言。王炜老师用心做适合儿童的诗词文化教育,努力寻找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所在,力求推荐给他们的是“经典”的“儿童化”的精神食量———以“咏梅”经典诗词之美,怡情冶性,培植儿童的家国情怀。在课前,她精心筛选经典诗词,用心整合,形成了“咏梅”古诗的小汇聚。主要目的通过诵读诗词,感受梅之品质,让学生形成语感,并在涵泳中滋养精神。王老师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和提炼是符合学情的,既选准了核心的文化元素,又考虑到儿童的阶段水平。这样安排,是有价值的,是符合组文阅读特点的。

第二,突出重点,扶放结合 。 王老师组诗教学是讲究策略的 ——— 突出重点,扶放结合, 比较阅读,领略异同 。 方法引领学一首,放扶结合带一首,方法运用联一首 。 其教学流程:以诗带出词,以词拓展词,以词学习诗,比较阅读,领略异同,熟读成诵,形成积累 。 这样教学,增加了儿童诗词阅读的数量,扩大了诗词学习的知识面,丰富了诗词的文化内涵,实现了诗词教学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 所以说简单 、 质朴 、 实用的教学策略以及清晰的教学思路,使得这堂课上学生读到了一组诗词,学得轻松愉快,课堂容量饱满,内容充实,效率很高 。

篇14:五年级作文读后感

关键词:小学;作文修改;能力培养

一、传统作文修改模式

写作,作为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展现,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形式。正所谓“人如其文”,就是说一个人的人品、心胸、性格如何,从他写出来的文章就可以窥见一二。根据新课改的内容要求,对于五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标准:(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生活实践体验中累积写作素材。(2)写作内容真实合理,又要富有创造性,不能千篇一律,要富有自己的个性。(3)在格式和基础方面,文章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4)要根据作文内容表达的需要,合理地分段表述,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具有一定的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自我反省修改,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6)具有一定的鉴赏文章的能力,能找出一篇文章中出彩之处以及表达不合理之处。

虽然如此,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与要求还是有差异的。在作文教学中,经常是“师改生看”的传统评改模式,即教师一个人批改出整个作文,写出对该篇作文的评语,学生在拿到作文本的那一刻也只会关注教师的评语,看看对自己的评价如何。这种传统的评改方式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对作文批改提不起兴趣,作文评语千篇一律。而学生呢,在看到每次都一样的评语觉得十分受打击,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和关注,渐渐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让作文的教学变成了教师和学生都痛苦的事情,根本达不到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锻炼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情,养成了写作文敷衍了事的习惯,就算要自己去修改作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这是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阻碍。

二、培养方式

对于传统评改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日趋显现,为了能够适应语文新课改目标,使小学生真正能够意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也为了培养小学生思维、理解和文字表述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作文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1.转变传统观念

因为学生都是“奉命作文”,认为只要写好了、写完了交给教师就可以了。至于内容如何,写得怎么样,学生根本不关心。作文发下来后,学生只看重关心分数评价等级,并不重视教师对自己作文不足方面的指导评价,对写作缺乏兴趣,学习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就一定要从根本上让学生重视,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把批改作文这一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要学生自己参与到作文修改的活动中来,树立修改作文、批改作文的意识,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看法,培养写作兴趣,体会写作的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写作,乐意写作,不再敷衍了事。

对于教师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精力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但是往往收效甚微。所以教师也应该转变对作文的教学态度,将修改的作文交还于学生,让学生学会在修改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取长补短,并适当地给予建议和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首先就得消除学生想改不敢改的心理。因为受传统批改模式的影响,学生可能会觉得自己学得都不好,没有去帮同学修改文章的资格,或者是怕改得不够好同学会责备他,教师也会批评他。为了消除这样的心理,在修改作文前可以向学生多讲讲案例故事,例如托尔斯泰先生改稿、贾岛的“推敲”,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之后,才会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除了树立自信以外,培养学生对作文修改的兴趣也同样重要。好的评语会让学生分外开心,可是新颖又独特的评语就像是一份意外的礼物。在作文修改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评语对比、榜样激发等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对作文批改的接受与参与感。

3.训练强化

正所谓“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所以修改作文的能力并不是经过一次或者几次训练,就能使学生在面对一篇文章时能立马给出非常完美的修改,这样的能力似乎连教师都很难做到。因此,对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逐步培养出学生对修改文章的正确认识、心理和正确修改文章的习惯和方式为主。除了修改作文的正确符号、方式等这些基本修改文章的知识以外,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和自身学习能力来发掘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不是为了要教师“享清闲”,反而是更加考验教师能力的环节,教师只有把握了正确的作文教學方式,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参考文献:

孙晓芬.王芙蓉.浅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J].新课程研究,2008(09).

上一篇:社区端午节的方案下一篇: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