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调整论文

2024-05-27

组织结构调整论文(共11篇)

篇1:组织结构调整论文

浅议经济结构调整与调整治理结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影响经济基础,当下调结构的重点经济结构调整,很有迫切性,但治理结构不调整,经济结构调整阻力就很大,中央说了简政放权,很有必要,但真正实施难度大。那一级政府不把自己的大印看得如此宝贵。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难道都是政府的红头文件发展起来的,靠的民间自发而起,逐步形成了当下规模,形成了规模之后各级政府都极力在报告中宣传如何引导规范民营经济发展的业绩,实际上没有政府的监管,企业生意照做,钱照赚,浙江市场的发展就是一个明证,相反,在地方政府干预多的地方,要么经济不发展,要么已有的发展势头也在干预中消失,我们的裁判员怎么了,市县领导下民企指导工作,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鼓励“做大做强”,没有经过市场洗礼的人们说的是不负责任的话,为的是是自己的GDp业绩。没有想怎么让企业自己去市场一搏,看准的项目,经过道道审批,几年一过早就失去了机遇,相反,各项规定,各项收费、让企业压得喘不出气来。

国进民退是最二个重大的结构调整,大宗资源都掌握在国企手中,无论从日常的通讯、水电等必要支出、到银行融资成本、石油天燃气等基础性资源,民企的议价能力几乎没有,造成了成本负担的上升,而国企呢不少进了世界五百强,有多少中国民企制造业能进入呢,五百强的中国企业结构说明了我国垄断行业的崛起,我国制造业的衰落,垄断行业的利润是建立在众多企业被迫承受的高成本基础之上的,煤经营准入放开之后,煤价就下跌,说明了什么,只有打破垄断,才能降低企业的基础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政府能不能换一种管理方式来管理经济,确立合法基础之上企业自生自灭,只要不违法、不破坏环境、不对人生有重大伤害,让其自由地设立与终止,这就是良好的治理结构,同时打破国企垄断,降低企业成本。求得良好的生存环境。

篇2:组织结构调整论文

一、调整目的:精简机构,最大可能的达到人员的最优配置,改善自管会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二、组织结构:主席一位,副主席两位,设管理部、外联部、权益保障部、文宣部和办公室

三、部门职责:

1.管理部:建立两只督查队。一队负责检查宿舍安全情况、安全宣传、回访等;一队负责公寓园区内的宣传和整理工作,包括横幅拆挂、摆点批准、公告栏整理等。如有特殊活动,例如寝室文化节、消防知识大赛,则由部长及副部长另行调配

2.外联部:职责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为自管会活动开展外联赞助活动,为自管会较大型活动培养自己的主持人;对外:建立与学校其他组织的良好关系,包括北津学院,与其他高校的相近组织建立合作联盟关系,提升自管会自身形象和 影响力

3.权益保障部:主要管理自管会失物招领活动,及其他有关宿舍区学生权益的活动

4.文宣部:主管所有自管会宣传工作,包括横幅、海报、板报、喷绘设计及网络宣传工作,还有大型活动的门票、请帖的设计制作

5.办公室:统筹自管会全局的工作,主持召开例会并做会议记录,制作自管会经费账目表,下达各项通知

四、各部门人员安排情况:

1.管理部:部长1人,副部长2人

2.外联部:部长1人,副部长2人

3.权益保障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

4.文宣部:部长1人,副部长2人

5.办公室:部长1人,副部长1人

五、对未来组织结构的设想

篇3:造林树种结构调整

1.1 传统造林树种结构单一

传统造林树种以单一的纯林为主, 大面积单纯的杨树、柳树、红松是历史上植树造林工程的主要痕迹, 这种单一的结构会直接导致造林工程种质资源上的比例失调, 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病虫害面前没有必要的防护功能, 一旦发生危害将迅速蔓延成严重的、大面积的林业灾难。

1.2 造林树种结构经济性不强

传统造林树种以落叶松、杨树、柳树作为主要的工程树种, 基本没有生态功能强、观赏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林木树种作为工程目标树种, 导致造林树种上存在经济性不强, 林分水平低, 储蓄能力差等各类问题, 难以形成综合优势, 制约了造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造林树种结构分布不合理

传统造林工程单纯追求功能性, 导致用材林面积、防护林面积、积碳林面积出现了分配不合理、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特别是重复的造林造成了林木间年龄差距过大, 导致造林工程生产效率严重不足, 社会上林业资源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 出现了功能和价值、发展和目标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1.4 造林树种结构覆盖性不足

传统造林工程没有从地域分布和结构构成上做到合理分布和科学覆盖, 导致在宜林区域造林重复, 而在偏远荒山荒坡却存在覆盖不足的问题。从大的区域上看, 传统的造林工作和方式没有针对性地对造林树种进行差异性使用, 忽视了功能性树种对生态改进和环境提升的价值, 出现了造林工程的盲区, 造成造林树种结构和覆盖性的实际问题。

2 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2.1 制定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基本原则

第一, 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生态性原则, 调整造林树种结构过程中要以生态建设、环境修复为前提, 通过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建立防护体系、生态体系, 使林业工程通过林木生长建立起良好的生态和环境链条, 取得林业工程更加丰富、更加稳定的效果和质量。第二, 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经济性原则, 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工作要符合林业资源开发和市场运行的规律, 要始终站在确保经济可行性上做文章, 提升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工作的经济价值, 满足社会对林业工程的各类需求和目标。第三, 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多样化原则, 要借用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良机实现林业工程树种的多样化, 适当提升经济型、功能型树种的比例, 力促林业工程实现多功能、多结构、多样化发展的目标。

2.2 把握造林树种结构的基本情况

一方面要结合造林区域的地理特点, 这是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第一个基础性环节, 要以区域文化、经济和社会条件作为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前提, 掌握造林工程外部环境和条件的信息, 进而确定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方向和策略。另一方面要把握造林树种的种质特点, 这是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根本出发点, 要掌握历史林业工程存在的问题, 通过造林树种种质优势的发挥来进行整个工程的功能调节和价值调整, 改善造林树种结构, 构建完整、稳定的造林树种结构。

2.3 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要点

第一, 要加强对病弱林业工程的树种调整, 可以结合纯林改造、病虫害治理等相关工作, 对病弱林木进行伐除处理, 开辟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的新空间, 针对病弱林业工程的成因, 采用生态性、系统性的措施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第二, 要重视调整造林树种结构过程中的灌木树种的应用, 要立足于林业工程生态建设, 在乔木纯林中大量引入灌木品种, 利用灌木速生和郁闭性高的优势, 加大榛子、胡枝子等低矮灌木的应用范围, 使林业工程整体上迅速成型, 功能上初具规模, 保障对林地防风固沙、造林地水土保持、土壤条件改良等系列目标, 在尽早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的同时有效确保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效率和功能。第三, 要在调整造林树种结构过程中大力开发功能林和经济林, 要统一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工作与经济林建设、功能林建设, 采用换头、扦插、嫁接等针对性技术, 改进传统纯林经济性不强的实际问题;发动附近居民的积极性, 对林业工程进行有效补充, 利用田间地头的土地资源建立起功能型果园和观赏林木, 同时依靠杨柳和松槐等传统树种建立起新时期林业编制、加工、养殖等新产业, 进一步优化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工作的效率和进程。第四, 要在调整造林树种结构过程中做好伴生树种的应用, 从植物学、生态学的高度调整好林业工程主要树种之间的比例关系, 利用伴生树种生态、生长、功能上的优势, 提高林业工程生态和价值目标, 更好地、全面地实现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目标。第五, 要做好调整造林树种结构过程中的细节工作, 要将病弱林改造、林业经营、林木采伐等具体工作整合与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大体系之中, 使造林树种结构做到更新速生、高产优质, 有效保障林木生产力和调整龄组结构等具体目标。

2.4 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生态搭配

要将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科学搭配造林树种结构作为一项中心性任务, 在促进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多样化的同时, 提升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生态性。一方面, 要加强造林队伍的管理, 构建更大的造林工程平台和组织, 以更大的体系和更高的层次提升造林工程管控水平, 实现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生态优化。另一方面, 要加强林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生态理念和环境意识, 使他们能主动将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目标和任务放在生态重建和生态系统完善上, 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细节与要点。此外, 要开发生态益生型功能树种, 要结合本土树种的适应性优势和外地树种的生态性优势, 培育林业工程新型的工程性树种, 做好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生态搭配和经济搭配, 促进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合理性和林业工程的完整性。

3 结语

新时期要转变林业工作的传统思路和轨迹, 以树种结构调整作为林业工作的新热点, 探寻造林工作新目标, 用树种结构的科学调整为路径, 进一步整合造林树种之间的生物、生态关系, 构建造林工程和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在高效进行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的同时, 完善传统的林业工作, 为新时期林业工作模式创新和水平提升提供基础。

摘要:传统林业工程中出现了林木生长受限、病虫害危害严重、林木难以成材、森林防火困难等具体问题, 因此, 要从林业建设中找出实际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分析造林树种结构调整的原因, 提供调整造林树种结构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为造林树种科学性和效率性的提升做好基础性研究。

关键词:林业工程,树种,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李君, 瑙珉, 谢怀慈, 等.河套平原区盐碱地造林方法及树种选择试验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5, (06) :121-123.

[2]王庆红.大连市生态林造林树种选择及配置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 2016, (02) :318-319.

篇4:组织结构调整论文

于是,这些“同行”也会“憧憬”:“要是组织结构不那么频繁调整,我们的工作就好做了”。包括一些业务部门的各级经理也会说,“组织结构经常调,做流程有什么用,跟都跟不上”。

看来,我们要静心来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第一,组织结构为什么调整?能不能不调?我们给出的理解是:组织结构是企业响应外界竞争态势、结合自身能力所做出的一种应战姿态,只要外界竞争态势在变化、只要公司自身能力在变化,组织结构就不可能不调整。

有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正常人本来在用自然的姿态走路,手、脚、身体的各个部位(好比组织结构图中的总部、分支、各种部门)都处在正常走路的姿态,忽然一个社会不良少年来堵截,那么这个时候手和脚的位置就变化了,必然做出“防卫应战”的姿态;如果这时候再来几个不良少年(好比外界竞争态势向坏的方向变化),那么“防卫应战”的姿态也会变化,以前手、脚、身体的各个部位只防卫一个方向就好了,现在还要准备腹背同时应战。如果这时又来了几个路人作为正义方的帮手(好比外界竞争态势向好的方向变化),那么正义方这个人的姿态自然又会变化。这个姿态还和这个被堵截的人的体质有关,他可能是拳击冠军、也可能是孱弱老夫(好比企业的自身能力不同),那么做出的姿态当然也不同,拳击冠军可能是弹跳挥拳状,孱弱老夫可能是抱头缩颈状。

同时需要备注一下的是,我们以上的讨论都不包括那种因人设岗的组织结构调整,无论是安插一个亲信裙带,还是仅仅为了个人权力欲望而整合一个部门,都不放在本文围绕“竞争态势”以及“自身能力”谈组织结构调整的范围内。

第二,组织结构调整意味着什么?我们给出的理解是:组织结构一旦调整,意味着公司高层对流程管理专职人员发出了一个非成文的强烈信号,“请给我把流程进行批量调整!”。

当外界竞争态势变化,高层需要立即做出响应,组织结构的调整就是一种快速响应,把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重新配置,进入应战状态。这就好比不良少年围攻时,“大脑”需要快速调度手、脚,甚至心跳、肺活量、血压,全身的各个部门都迅速调整,进入应战状态。我们人类的机体经过亿万年的丛林生存是如此训练有素,以至有时候都没有感觉到是大脑发出了指令,手脚就开始下意识地迅速进行备战。对于企业也是一样,当要应对外界竞争态势时,高层没有时间把一份份流程文件调出来,把一个个流转、一个个职责做修订,他哪里会做这种陷入文件堆的事情!他做的是:

· “快,增加一个部门!”

· “赶紧,去掉这两个管理层次,组织结构从5层扁平化成3层!”

· “你们能不能再加速推进,把这两个部门合并!”

而负责流程管理工作的主管副总、总监、经理、专员必须意识到:

· “增加一个部门”,就意味着在所有相关流程中,加上这个部门来执行的活动。

· “去掉两个管理层次”,就意味着在所有相关流程中,删除这些层次原有的活动。

· “把两个部门合并”,就意味着在所有相关流程中,把这两个部门执行的活动的执行主体改为合并后的那个新部门的名称。

这是一种流程的批量调整,高层在做组织结构调整的时候,就已经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只不过他自己都未必意识到。强烈的信号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调度全员进入一种新的姿态来应战;另一个是启动了流程、制度、绩效、薪酬、内在业务核心能力和人员技能等等连锁效应的批量调整。

这里就必须要提醒一些事情了:

我们要提醒高层,请意识到,在你调整组织结构以后,组织结构图和相应的人事安排是变了,但这只是手脚的姿态做了表面的变化,到底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争,还需要流程、制度、绩效、薪酬、内在业务核心能力和人员技能等等连锁效应的批量调整都做到位。这就好比,哪怕孱弱老夫也做了一个“弹跳挥拳”状,表面看是象拳击冠军了,而到底能不能战胜不良少年,最后靠的还是肌肉力量和平日的训练积累。

我们要提醒高层,请意识到,在你调整组织结构以后,请留下足够的时间給流程、制度、绩效、薪酬、内在业务核心能力和人员技能等连锁效应的批量调整,投入足够的资源来开展这些工作,甚至是自身亲力亲为来参与。否则的话,就成了组织结构变了而内在实力没有变,徒有一个“弹跳挥拳”状的花架子罢了,万一招惹了不良少年来更下狠手,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地抱头缩颈少招些拳脚呢。

我们要提醒高层,请意识到,如果你只调整组织结构,不去清晰解读和层层宣贯为什么调整,那么你作为“大脑”的作战意图是得不到“手脚”的理解和配合的。组织结构越庞大,“手脚”这些分支距离“大脑”就越远,于是员工说“哦?组织结构又调整了?调就调吧,和我有什么关系”。结果,大脑去应战了,手脚原来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整个就是一个摆着要被挨打的事儿。

我们要提醒高层,请意识到,如果你作为司令官调兵遣将,那么一定要給自己配备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系统运作部门”作为参谋部。作为司令官,看的是大势,这里上两个师,那里调一个旅,司令官不需要知道每个师里面的每个士兵长什么样,也不需要知道每个旅里面的每个排长用什么枪。但“用兵一时”之前必须有“养兵千日”,每个师里面的每个士兵是否掌握作战技能,每个旅里面的每个排长是否擅长战术配合,是必须由一个“管理系统运作部门”把作战计划部门、军事训练部门、后勤补给部门等统统集结在一起,平日高强度科学训练、模拟演戏,一旦司令官下令,来则能战、战则必胜。所以,当高层做出组织结构调整时,身边如果有一个“流程管理部”或者“运营改善部”紧随其后,做好流程、制度、绩效、薪酬、内在业务核心能力和人员技能等等连锁效应的批量调整,那么高层打赢这场商战把握就大多了。

我们要提醒“同行”,作为负责流程管理工作的主管副总、总监、经理、专员,不能憧憬“组织结构不要变就好了”,我们需要时刻准备着,等待那声“集结号”,一旦组织结构调整,就快速开展流程、制度、绩效、薪酬、内在业务核心能力和人员技能等等连锁效应的批量调整。同时,不能埋在文件堆里做事,而是要面对“变革涉及的人”去做事,要把“增加一个部门 ” 、“去掉两个管理层次” 、“两个部门合并”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集结起来,研讨需要进行哪些批量调整和变化,做“会议室”模拟,如果这些人模拟能把新流程走通,那么出了会议室的门以后,变革就在发生了,补齐流程文件只是同步的事情,而不是都坐等流程图做好了再开始应战。

篇5:组织结构调整论文

所谓战略性,就是意味着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是长远的、根本意义的调整,且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协调性、开放性、绩效性和可持续性.

作 者:陶宜旭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刊 名: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篇6:公司组织结构调整改革会议讲话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公司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对我公司机关部室组织结构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统一认识,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造纸自××年初运行以来,经过广大干部职工不懈的努力,生产经营各条战线各个环节在企业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有的运行机制、机构设置对我们公司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和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时间推移,因为历史的、内部的、外部的各种原因影响,公司现有的运行机制、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结构配制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逐渐表现出了严重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

一是存在许多部门职责不清、定位不准,机构和岗位设置不科学、不准确、不规范,有的部门人浮于事,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推诿扯皮责任不清现象。

二是由于用人机制僵化,有一部分干部员工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压力,没有动力,没有活力,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同时由于机制及观念的原因公司在员工教育培训上、人才引进上投入不足,也不同程度造成公司各类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三是在目前的人事管理体制下,或多或少的存在劳动报酬分配不合理现象,赏罚不清现象,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干活的不如不干活的拿到的报酬多,干活多的不如干活少的拿到的报酬多,干的好不如干的差的拿到的报酬多的怪现象。

四是在管理分工管理职能上存在不顺畅不合理不到位的问题,不能很好的明确和理顺管理和被管理、监督和被监督、考核和被考核、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以上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严重影响和挫伤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益非常不理想,在这些问题上公司领导班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促进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公司经研究讨论决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以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为手段,对公司机关部室的设置和人事制度进行改革,以使公司真正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运行。

我代表公司(总经理)就这次改革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原则要求讲几点意见:

一、这次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

这次改革目的在于通过改革调整理顺有利于公司出效益、出效率、出人才,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做到人员的合理使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我们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做好各部室负责人以及各部室人员的配备工作,实行定岗定编定薪,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企业效益需要,也是使我们公司渡过暂时的困难期更好生存下去的需要。我相信这已经是我们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充分的理解这一点,而且大家也都认为,要趁着我们还有能力和条件内部自行调整自行完善的时候尽快进行改革,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改革势在必行,这应该是我们的主动选择。

二、这次改革对各项工作的要求

各级领导干部各级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确保这次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次改革是我公司人事管理及组织机构的一项重大变革,涉及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加强领导,严明纪律,保证职工队伍稳定,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这次改革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敏感性,涉及到多方面工作格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把改革作为公司当前的工作重点来抓,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细致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改革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各级管理人员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在改革期间要一方面做好本职工作,坚守工作岗位,防止在此期间工作出现失误,在此期间如出现玩忽职守、工作失职、不负责任的情况公司要追究当事人和其上级领导责任。另一方面要做好自己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岗位的应聘准备工作。

三、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

这次机关部室人事制度改革后劳动用工实行全部聘用制,在充分考虑工作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劳动强度、其他企业通行做法及公司实际的情况下,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尽可能适应市场化需求薪酬分配制度为重点,通过重新确定工作职能、职责,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从而合理调配和使用优秀的人才,优化各岗位人员结构,强化岗位职能管理,使之达到工作职责制度化、工作效率最大化、人员组合最佳化的目的。

主要工作任务是:通过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岗位职能,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才流动”的良性激励竞争机制,努力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其才干的制度环境,建设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起以聘用制为主要形式的正常化、规范化的用人制度和以岗位工资为基本形式的多元化的合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薪酬分配制度。

这次改革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认识上高度重视,要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广泛的正面的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讲清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实施办法,使广大干部职工消除顾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关心理解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参与改革;使每一位公司员工都有平等竞聘的机会,使每一个打算参加竞聘的人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报名应聘,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篇7:组织结构调整论文

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及对策探讨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分析研究之二

基于煤炭行业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与主要产煤国家的差距,提出了调整煤炭行业结构的途径及重点,并探讨支持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作 者:张烁 严天科 李德波 作者单位:国家煤炭局规划司刊 名:中国煤炭 PKU英文刊名:CHINA COAL年,卷(期):26(6)分类号:F4关键词:行业结构 结构调整 途径

篇8:组织结构调整论文

关键词:产业调整升级,职业教育,专业布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青岛未来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的具体思路是:继续把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作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然而, 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必须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化, 才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并使职业教育获得大发展。

1 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要性

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 区位优势明显, 是中国北方最具发展潜力的港口城市。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 近几年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但是青岛和全国绝大多数的城市一样, 传统产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产业调整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产业转型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二是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因此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消除不利因素, 促进经济增长。青岛的产业结构调整, 是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应对国际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必然选择。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系着经济发展质量。在现实经济体系中, 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利用效率不同, 生产要素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流动, 从需求萎缩的产业向需求扩张较快的产业流动, 使不同产业此消彼长。产业结构的这种调整能够减少瓶颈, 分配资源给生产率较高、适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产业。

2009年10月21日, 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方案》, 旨在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根据这一方案, 青岛市将在两年内对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物流业等八大产业进行优化调整。

为此, 青岛市将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 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好的高端产业和产业关键技术项目, 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2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给青岛职业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

(1) 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需适应产业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 职业教育赋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工作母鸡”, 是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传统产业也需要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 没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支撑, 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劳动者素质提高方面起到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2) 解决产业工人结构性矛盾,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我们知道, 任何一次技术进步都将淘汰一些就业岗位, 同时在其他相关领域必然要创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人力资源供给能否满足技术进步和产业调整升级的要求, 主要取决于新的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升级与劳动者实际技术升级之间的时滞长短。职业学校只有面向市场, 正确解决产业升级与人才升级的关系, 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获得发展。青岛市要在2012年前, 对职业学校布局调整, 构建职业院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蓝领”人才。

(3) 解决产业工人供求失衡, 需要建立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 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既需要大量掌握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员, 又需要一大批具有现代制造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现在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劳动者数量供大于求、高技能岗位求大于供并存的矛盾局面。只有切实解决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 才能使新技术、新装备得到更快更好地应用和推广, 才能使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青岛的职业教育以培养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为重点, 通过调整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 形成与青岛经济结构更加匹配的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通过异地置换、撤并薄弱偏远院校等方式, 整合职业院校资源, 使职业院校向市区和中心城区集中。鼓励企业大力开展以在职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教育培训, 不断推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改革, 有效延伸职业教育。

3 青岛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专业调整紧跟“蓝色战略”

(1)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相适应, 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策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青岛市的产业结构愈来愈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信息密集型转化, 必然需要大量的技术型、管理型和技能型劳动者。青岛市职业教育将从2010年起结合学校布局调整, 围绕加快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 大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 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 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把青岛打造成服务半岛、辐射山东、影响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2)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结构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专业结构合理化, 专业设置市场化。专业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接口, 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首要环节。专业结构必须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专业的设置应该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有助于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以发展的、动态的观点来分析本地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 特别注意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它的变化要求设置专业。

青岛市市内四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围绕全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和“三个基地、三个中心”的发展战略, 满足先进制造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需求, 服务全市着力推进的重点产业。其中, 市内四区职业学校要重点发展的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会展业等“九大产业”和总部经济, 满足中心城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五市职业学校则要在兼顾一产专业的基础上, 加快汽车、船舶、化工、现代农业等专业建设。学校之间要减少重复设置, 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 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

(3) 课程内容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课程内容综合化、实用化。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 既要理论联系实际, 又要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 针对企业岗位的需求现状, 增强专业教育的知识含量。产业结构调整毫无疑问会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产生影响, 并使职教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实用化转变。由于在企业第一线的工作者所面临的往往涉及到各种学科理论, 因此, 职教课程内容须反映出综合化这一特征, 要以综合课程为主,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 同时尽可能地与社会认可的证书接轨, 青岛市将成立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 属全国首创。主要负责青岛市所属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技术鉴定考核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教学内容与鉴定内容的衔接, 而且将为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增添更大成功把握, 让学生增加更多的就业竞争优势。

总之,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职业教育要健康地发展, 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适应高科技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适应本地区产业结构对各类人才规格的需要, 只有主动适应市场, 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内容, 才能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底萌妍.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2) :97-98.

[2]韩云洁.探析产业结构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 2007 (6) :83-84.

[3]唐燕萍.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职教论坛, 2000.12:21-23.

篇9:电商巨头近期组织结构调整的解读

百度:2011年7月,百度对内部职能结构进行了大调整,对公司销售体系、商业运营体系、用户产品与技术体系、商业产品与技术体系(含云计算及无线技术)四大业务体系进行整合,并开始尝试实行高管轮岗制。

2013年6月,百度组建“前向收费业务群组”,新成立“搜索业务群组”,将原先业务合并为移动云事业部、国际化事业部及LBS事业部。

2015年2月,百度进一步变革职能结构,将业务整合为三个事业群组,即移动服务事业群组,新兴业务事业群组和搜索业务群组。

京东:2015年8月,京东集团宣布针对原采销体系组织架构进行了事业部制调整,成立3C事业部,家电事业部,消费品事业部和服饰家居事业部。

阿里巴巴:2013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调整原有业务决策和执行体系,成立战略决策委员会(由董事局负责)和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由CEO负责)构成,由9位执行委员分管25个事业部。

以上调整,我们进行这样的评述,仅供大家参考:

百度是从技术起家的公司,原来的业务就是以搜索为主,最早的组织以技术系统和商务销售的条线切分融合,形成了一个简明完整的运营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公司相应业务的扩充,组织演变上与业务收入相关的部门越来越多,经营驱动力对组织的形塑改动的烙印十分明显。2013年6月的调整主要反映了业务收入的压力,分别从业务类别(前向、搜索、移动、LBS)、地域(国际事业部)等方面努力扩大业务;最近形成的移动、搜索、新兴业务三大事业部,又一次进行技术和业务的集中,既回到巩固看家护院的搜索业务,又想加大力度抓住代表未来的移动业务,而把其他业务整合在一起还是在于抓大放小。总体上的思路还是技术决定未来,不是单纯靠商业经营和拿来主义,体现了老的不能丢,新的要领先,技术要优势,商业要收入这样的矛盾。

京东是先从家电品类加上专属优势物流的电商模式起步,建立了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和物流仓储平台的家电采购、销售为主体的组织体系,原来是一个直线职能制的经营组织。随后依靠原来的系统,进行了品类的扩充,随着品类的增多、规模的扩大,不能仅仅依靠家电单一品类,而其他品类也在不断壮大,由此原来的组织需要容纳这些发展变化,因此向品类事业部演进,分别成立了3C、消费品、服饰家居等事业部。总体的思路是复制叠加和精益管理来驱动发展,问题在于这种叠加复制有没有极限和边界,他们会在何时何处出现。

阿里巴巴一直以来是抓需求、抓机会的经营导向模式,能赚钱、能做大就上,技术为经营服务,合资有利可图先做再说,开疆拓土也不局限在原有的领域内,经营上一直红红火火,组织建设以个人魅力结合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统领各路集团军,支持不同领域各成体系圈地组团发展,短期之中形成围绕核心的独立环状结构。之后2009年到2013年阿里巴巴将之梳理成线,成为具有相关性的条状板块;直到2013年开始上下分层,等级和权力凸显,发力管控,强化整合,既有上市公司需要完善治理的契机,又有巩固既有版图,内化核心团队和管理体系的企图,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僵化和活力的总体平衡。

因此,近期电子商务行业的巨头进行组织调整,首先还是一种战略聚焦的需要。各家本就各有擅长,原先的逻辑不可能彻底放弃,新的形势又不得不兼顾,只有不断调整组织,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这一个途径,所以模式也好、技术也好,组织还是一个最好的抓手;其次,提升效率。当今的电商虽然还是大佬的江湖,但放眼望去,已然是一片风起云涌,大佬们虽不至于蝇营狗苟地斤斤计较于分分毫毫,但也不像以前无所大碍地野蛮发展,大佬之间的楚河汉界近在眼前,小弟们的纷扰蚕食已在当下,如何提升收入、盈利水平,也是除了战略谋划之外的硬比拼,来不得半点含糊,管理出效益必须贯彻在组织上;最后,强化内部。巨头的惶恐有时不仅仅是在外部,打得下江山还要治得了江山,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但就像我们前面谈到的,如果几个要素要兼收并蓄等量齐观,什么样的组织也只能徒有其表。因此,打江山的基因要保留,守江山的效率要提升,靠的还是自家的团队。适时改造组织,使之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而是时时走出光明走出康庄大道,也是目前组织调整带动团队建设的题中之义。

篇10:产业结构调整材料

„„乡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5万人,耕地6.2万亩。境内有宁洛高速出入口,西有利楚路,交通条件较好。近年来,该乡利用近城傍郊的区位优势,强力优化一产,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力促农民增产增收,重点抓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于2011年规划建设了3万亩的绿色果蔬产业园,目前,全乡有蔬菜大棚1.2万亩,露天蔬菜、果园、苗木、药材9500余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总地亩面积的35%,并初步形成了西瓜、辣椒、葡萄、苗木等规模品种种植,初步成为利辛城北绿色菜蓝子和果园子。

基础设施完善,规划科学合理。该乡近年来利用“一事一议”的优惠政策,在县水利局的科学规划下,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治理一片成一片。通过近四年的推进,全乡标准农田治理面积已达4.2万亩,区域内初步实现“沟、渠、田、林、路、井、站、涵、桥、闸”十位一体。规划的绿色果蔬产业园内供电、路网完善,并经省农科园设计了各产业种植区,布局科学合理,为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基础。

农业招商成果丰硕,结构调整良性发展。通过优化环境,提供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二年来共引进农业项目12个,分别是双飞蔬菜种植合作社、顺意蔬菜种植合作社、芜湖祥宽花木公司、星华果蔬有限公司、北京庆仕隆蔬菜物流公司、阜阳恒诺农资公司和腾翔牧业公司、阜阳阳光药业、天普生态发展公司等种养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亿多元。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目前拥有“文州”、“绿色双飞”和“双飞兄弟”三个注册商标,绿色农产品和有机蔬菜认证正在申请中,农业结构调整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措施得力。一是强化结构调整的硬件环境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利用各项支农资金和农业扶贫资金实施道路、供电、供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在项目确定后,以最快的速度把土地流转给种植企业。为了保证第一时间供地,我乡各村均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由合作社把土地先集中起来进行合作化经营。三是重点培育新农民,利用专业技术培训,把农村剩余劳力培育成种菜能手和技术能手,为各农业项目输送所需的技术工人,把传统的农民变成了新型的农业产业工人。农民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通过劳动获得每月15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一般用工为每天每人50元),平均每年可以实现务工10个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绿色果蔬产业园内规划建设2—3个大型标准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配套沼气池,实行“猪—沼—菜”循环种养模式,解决经济作物所需的有机肥料。

不断拓展新产业,实现持续增收。一是大力开发休闲农业项目。充分发挥现有农业资源,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依托绿色蔬果产业园,打好“组合拳”,大力开发“农家乐”、农业观光、绿色蔬果采摘等休闲农业项目,打响休闲农业品牌,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是应用科技、打造品牌。要以科技为先导,加快农业新科技的应用推广,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种养销专业大户,创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打造绿色食品基地。三是做活农产品深加工文章。着力培育蔬果休闲食品、脱水蔬菜加工等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篇1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由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了需求约束。在此形势下,农业进一步发展,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改革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较快的调整,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关系相比,却总是慢半拍。特别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变,我国农业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转变,农产品出现供给过剩,农民收入增加受到“卖难”和价格下跌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变得非常突出。

二、政府与市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特别是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要求对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完全是政府的行为,是通过中央计划、层层下达任务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的诱导机制实现的,是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和自下而上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经营能力十分有限,市场发育离成熟完善的程度还相差甚远,加之农业特殊的产业特性,致使广大农民很难顺利实现结构的调整。这表明,目前微观决策与宏观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障碍。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关注我国农民人数众多、经济容量狭小和抵御风险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既要看到市场化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利益,也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个体小农的冲击。

因此,在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问题,并在政策安排上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提出以下几点:1.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调整总量供求关系。2.保持农民利益,妥善处理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3.加强信息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得到优化调整,取决于产品和要素的价格信号是否真实、准确,即在发展市场农业的过程中,价格信号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的核心因素,进而是引发结构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变化的基本动因。

三、进一步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1.扩大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农产品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缓解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矛盾。通过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的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优质率和产出率,使我国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取得较好的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2.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逐步优化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国土荒漠化趋势加重,自然灾害频繁,都是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很大关系。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在粮食充裕情况下的一时安排,而是长远的战略性措施。

3.调整农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除了要从全国着眼农业总体结构外,还必须从各个地区着手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既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和劣势,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较为有利的地位,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全国农村产业结构,并且促进和保持农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区域优势没有很好形成,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上一篇:消防模拟演习通讯稿下一篇:爸爸读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