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2024-08-21

中学生追星现象调查(精选6篇)

篇1:中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学生追星现象调查》展示汇报阶段设计

活动目标

1.给学生一个倾吐真情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心目中“星”的形象,用生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独特的感受,能写出有一定见解和感染力的文章。

2.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名人,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活动重难点

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认识人,近距离地感受人,有感情地理解人,有创意地表现人。

活动准备

1.课外阅读名人传记,教师可适当作一些推荐。如: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中外名人传记、名人传奇、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名人传、院士自述、获诺贝尔奖科学家传记、十大元帅的故事、体育影视名人故事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2.收看电台、电视台播放的有关名人的节目录音、录像,如东方之子、人物访谈、艺术人生等节目。

3.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活动内容给小组命名。

4.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

5.每组准备一个档案袋,记录每组的活动过程和成果以及每位同学的活动表现及成果。

活动过程

环节一:活动导入:

组织学生观看以下的视频内容:纪录片《霍金与<时间简史>》、《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片段。

环节二:偶像风采展

1.小组成员搜集本组偶像的照片、简历、编写偶像突出贡献简介、用于交流的故事、佚闻、诗文(可自己撰写)、相关歌曲等。

2.依据所搜集的各类资料制作成幻灯片播映交流。3.全班共同评价,选出优秀表现奖。环节三:名人故事录

1.小组交流每人搜集的名人故事。

2.小组将搜集来的名人故事进行整理、汇编成册。并在每一篇后面写上自己选择这位名人故事的理由。

3.将每组整理汇编成册的《名人故事录》进行展示、评价并评出优秀奖。环节四:追星演讲会

1.结合活动方案,搜集查找众“星”(科学之星、文学之星、艺术之星、爱国之星、非典之星、助人之星、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的资料,然后集中从众“星”中选择一“星”,深入研究。(提前布置)

2.对相关资料进行再处理:把资料中最能打动人的内容进行重点处理,并且深入分析自己喜欢他(她)的原因,写完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看看对明星的认识和理由是不是太肤浅了,还有什么亮点可以挖掘的„„

3.小组成员交流后,最后确定演讲代表,小组合作撰写演讲稿。(课余完成)4.召开演讲会,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讲,以演讲情况、小组合作情况及主题是否鲜明进行评价。

5.比赛后把演讲稿再进行修改,然后汇编成册。环节五:成果展示

1.每组派出一名鉴赏能力比较好、处事公正的代表作评委会成员,组成评委组。(提前布置)

2.每小组派一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示区前,回答评委组提出的问题,对本组展区的主题设计、环境布置等作简要的解说。

3.由评委组根据各组展示的主题设计、环境布置等给各个展区作出评价。环节六:创意写作园

选取你最想写的一个名人,作以下创意写作:

为他(她)写一句话新闻(写你认为他或她最值得关注的事); 为他(她)画像;

为已故的他(她)写墓志铭; 为他(她)写简历; 为他(她)编写微型剧本; „„

结束语:在我们心目中,名人并不是,起码不应该仅仅是让人家知道名字的人,能真正称得上名人的人,一定是以自己超人一等的才华和超人一等的努力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过超人一等的奉献的人。

人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祝愿同学们都能成为21世纪的明星!

篇2:中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剖析

姓名及学号:何金(12015241055)党璞(12015241053)

马强(12015241087)李伟(12015241066)

所在院(系):阿拉伯学院

专业班级:15级(3)班

指导教师:南 洋

日期:2015年12月1日

大学生校园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一、调查主题:

对于大学生校园追星情况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背景:

从60年代全民景仰的雷锋到今 天炙手可热的“超女”,所谓偶像,历经了几十年,虽然有所变化,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稳固如初。也反映着人们的心理状态。时代的变迁,人事的转化,都使 世界发生难以预料的改变。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所崇拜的偶像必然是他们所追寻的目标。大学生的认知与价值取向,决定 了其大学阶段乃至终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感性的偶像崇拜,会威胁甚至是扭曲大学生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为此,我们课题组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

三、大学生追星情况调查概况:

1、调查内容:

(1)大学生喜欢的明星的类型(2)大学生迷恋明星的程度(3)大学生追星的途径(4)大学生追星的利与弊(5)大学生追星的原因与目的

2、调查目的:.偶像崇拜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 要内容,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当前在校大学生偶像 崇拜现象,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关注主流,最后针对追星文化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以引导正确的追星文化价值观念。

3、目标群体:

在校大学生

4、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

人员安排:何金马强(调查问卷及党璞 李伟(数据分析及调查报告)

步骤:

①.准备阶段:方案制定调查问卷制定

②.实施阶段:问卷调查分发填写、上网查找追星资料

PPT制作)③.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并分析攥写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

何金 党璞 马强 李伟

5、调查方法:

采取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报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在线调查。

6、调查时间:

2015年11月18日—2015年12月01日

7、样本数量:

共有68位用户参与本次调查,共收到各产品有效问卷68份。

四、调查问卷分析:

根据调查的样本统计,在调查中女生占55.88%,男生占44.12%,。受调查的学生中,86.76%的人有崇拜的明星,半数以上的人崇拜娱乐明星,其次崇拜体育明星的人较多,而崇拜学术明星、商业名流的人较少。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人对明星的崇拜保持在一个理性的程度上,盲目追星的人较少。但作为家长,对学生们的追星行为持反对态度,一多半的家长反对学生追星,只有少部分家长支持学生追星。当今社会,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同学们了解偶像的渠道大多数也是通过互联网,77.94%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追星。通过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追星可以愉悦身心,学习明星的优良品质,从而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但同学们也认为浪费时间和金钱,甚至迷失自我,因此大多数人认为要理性地追星。

同时,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同学们身边很少存在有正面引导合理化追星的组织和团体,因此,也有同学希望学校可以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和社团引导大家正确追星。

五、调查结论总述:

追星是广大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和情感宣泄的需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的重要转型时期,性的发育正走向成熟,但性意识仍是朦朦胧胧,对异性产生好感,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异性的影子。在年轻人的眼里,明星是快乐的使者,是美的化身,是最有成就的典范。他们都向往梦幻般的青春,生活在自己虚拟的世界中,幻想着自己成为了明星,成为顶尖人物,并以此成为生活中的目标。

另外,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升学的压力,学生相互竞争的压力。课后家长安排的各种辅导等,压得很多学生喘不过气来。当明星以光彩夺目的形象展现于大众,进入他们生活后,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去崇拜,与明星一起疯狂,一起宣泄,以满足心理的需求。

追星热还是社会诱导的结果。有的商家和“星”们的经纪人利用各种手段,对“星”们大肆包装,以追求最大的利益。这些“星”高高在上被推了出来,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经受不住诱惑,出现了种种偏差。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与自居作用。在青少年时期,伴随生理发育的日渐成熟,个体的心理和社会性开始趋于成熟,但又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强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这一时期人们的突出特征。偶像崇拜是通过心理上的自居作用来达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当作他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的一种寄托。当代流行文化明星们所表现的特征——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事业的成功、社会知名度、丰厚的收入、优越的生活条件等等,都会强烈地吸引着青春期青少年,明星的作品如歌曲等,能够不同程度地对青少年起到特有的共鸣、宽慰、激励、引导、娱乐乃至宣泄作用,从而形成“爱屋及乌”的效应。

崇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在追星关系中,这种单方面的付出能够令人感到心情舒畅,情绪平和,有益健康。但是继续一边倒的单方面付出很有可能导致追星者变得病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认识价值观,能够正确地看待偶像的形象,因此,偶像在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中都起到了正面引导的作用,他们能够从偶像的事迹中得到鼓励和慰藉。

我觉得,追星不仅仅是去仰望明星与偶像的耀眼之处,而是应该以他们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朝一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其实都还是有梦想的,我们的梦想或多或少都能从偶像身上找得到。崇拜偶像,不仅是找他合影留念,为他呐威助阵那么简单,而是要崇拜他向上拼搏的精神面貌和他不畏艰难的恒心与毅力。

将这种力量转换成正能量,激励自身前行!

六、建议:

1、社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要充分注意社会文化环境和大学生的心理,不要“一巴掌打死”,要循序渐进。从现实和书本中加强对社会文化的研究,把握好学校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对各种文化判断优劣,决定取舍。

2、家庭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深远,家长对于子女的追星行为不要“打压结合”,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有问题尽快协商解决,3、“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大学校园文化要健康向上,重文化、学术氛围。老师不仅“解惑”,也要“传道”,对学生灌输优秀的思想品德。提高教师素质和管理水平,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比较准确的判断能力,师生之间多做沟通。

4、大众媒体站在时代的潮头上去推出名副其实的各界明星而不只是娱乐明星,遏制媒介商品化刻意制造刺激性节目的势头,在时髦,早恋,色情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年代,及时的进行疏导和控制,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明星崇拜。大学生情绪和思想尚不够稳定,容易发生越轨行为,媒体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

篇3:中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 随着高考3+X模式在全国的实施,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了一个新课题。但是, 根据观察, 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长期存在着偏科现象。众所周知, 学习偏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中小学各门学科都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 都应学好才行。一条项链, 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 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同样, 学习上的弱科往往决定着整体成绩。学习上的偏科如不及时改正, 将最终导致中考、高考的失败, 甚至对以后的就业也有重大影响。然而, 中学生偏科现象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如何矫正学生学习偏科的不良习惯呢?为了准确而又全面地了解偏科现象的成因、时间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 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从而帮助中学生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出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 以有效地指导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调查与数据统计

由于时间的关系, 我们只能利用暑期培训班和补习学校, 在各组员的努力下, 完成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工作, 并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数据统计, 得到了真实、翔实的数据。本次调查在浙江省白鹤、天台、永康、乐清等中学共发放问卷298份, 回收295份, 有效问卷295份。具体数据统计如下:

(1) 关于文科和理科的优势

(2) 关于喜欢的学科

(3) 关于不喜欢的学科

(4) 关于自身对学习方面是否存在偏科现象的认识

(5) 关于偏科有否对自身影响的认识

(6) 对偏科现象存在原因的认识

(7) 关于对偏科现象的态度

(8) 关于对待偏差科目的态度

根据以上的数据统计结果,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大部分的男女生都认为自己比较擅长理科。 (2) 从学生对各门科目的喜恶上看, 总的来说, 化学、数学、体育等理科类和艺术类学科较受喜爱, 政治、英语、语文等文科类学科不受欢迎;男生对理科类学科和体育学科较为喜爱, 对文科类学科不喜爱较多;而女生对文理科、艺术科的喜爱程度相当, 较平均。 (3) 大多数中学生认为自身存在偏科现象, 且大部分同学认为比较严重。 (4) 绝大多数女生认为偏科现象或多或少对自身有些影响, 而有较多男学生认为偏科现象根本不会影响自己。 (5) 中学生偏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身原因, 自己本身对某些科目就不感兴趣, 未能有效地全身心投入到对这些科目的学习中去;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原因, 原本有些科目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而该科教师却由于讲课形式枯燥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学生对该科兴趣大大降低, 尤其是男生对这方面感觉比较明显。 (6) 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将偏差的科目补上来, 且想采取上课听讲和自己努力的同学最多。

三、成因分析

从以上统计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 中学生偏科现象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学生自身的原因。在众多的调查对象中, 无论男女生, 都认为自己比较擅长理科类科目, 这也许是因为理科类科目不具有文科类科目那样较强的主观性:结果是唯一确定的, 不用去猜测出题人的意图, 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不致使人有“无处下手”、甚至是“措手不及”的感觉。而在对学科的喜恶的选择上, 性别就有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男生对理科类学科和体育学科较为喜爱, 对文科类学科不喜爱较多, 主要原因可能是男生生性好动, 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而女生由于生性平淡, 对文理科、艺术科的喜爱程度相当, 较平均。这也许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男女生的性格、兴趣有所差异造成的。

(2) 教师教学的原因。原本有些科目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而该科教师却由于讲课形式枯燥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学生对该科兴趣大大降低。学生偏爱某一学科的老师, 能提高该科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该科学习成绩, 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 形成良性循环。反之, 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 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 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 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导致恶性循环。对于这个成因, 尤其是男生感觉更加明显些。

(3) 社会环境的原因。从统计结果中, 我们能看到:虽然相比起上面两个原因, 认为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偏科的学生较少, 却仍有不少数量的学生有此顾虑。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多少是对当前“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的无奈。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对学习科目的导向作用, 使很多同学造成有意偏科, 或是主动偏科。

四、建议对策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成因, 我们小组成员经过讨论, 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1) 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偏科往往是学习没有兴趣,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纠正偏科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用目标激发兴趣, 用兴奋形成兴趣, 用优势引导兴趣, 用意志强化兴趣, 用成功来激发兴趣。要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偏科现象, 并认识到偏科对自己或多或少有些影响, 而且有靠自己努力解决偏科问题的想法, 这是值得欣慰的。但还是有些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实际生活中用处不大”, 甚至认为偏科“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这些想法令人担忧, 尤其是小部分男生更要重视学习的态度问题。

(2)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对偏科学生的尊重和接纳, 是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的重要条件。我们要改进教法, 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加强思想教育, 培养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要降低要求, 减轻作业负担,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如今的网络上有人这么说道:“不偏科不成才。”但是, 也不得不承认过早的偏科是没有益处的。就某方面来说, 学习在更多的时候不仅仅是一场智商的较量, 更多的是情商的较量, 比的是耐力和耐心。为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不但要刻苦学习, 还要战胜各种精神领域的障碍, 以愉快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因此, 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上某门课或某位老师的课, 只有通过与老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提升自身素质, 才是最终的胜利。

摘要:针对中学生偏科这一普遍现象进行研究, 从教师、家庭、社会及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中学生偏科现象的成因, 并针对这一现象讨论, 提出了一些意见, 旨在帮助中学生从人才成长过程中探索出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 以有效地指导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篇4:中学生追星现象与课堂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62-01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一是音乐教师热衷教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流行音乐。随着社会发展潮流变更,19世纪,我国音乐家黎锦晖首先将流行音乐带到中国,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全面繁荣的时期,它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而且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对中学生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就拿刘德华那首《中国人》来说吧,这首歌表达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情结,抒发出一腔爱国热情,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而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所以,能够正确看待流行音乐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让流行音乐成为中学生“解压”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周杰伦是学生非常追捧的一位台湾歌手,在他的音乐中多元化音乐元素的结合是较大的一个特点,乐曲中有古典音乐元素、流行音乐元素、民族音乐元素,且能使这些风格迥异的元素统一。怀着与学生共同探讨周杰伦音乐的想法,我决定在初二上一节“周杰伦”音乐谈。课前我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周杰伦的歌曲。那节课,学生们纷纷讲述了自己喜欢周杰伦的原因,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他的歌曲风格多变,有的是说唱风格,有的是爵士风格,有的是中国民歌风格。”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在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作者的才气,周杰伦是一个集作曲、作词、制作、演唱为一身的多面手。”有的学生说:“在周杰伦的歌曲中没有其他流行歌曲的矫揉造作,他的歌词简单而朴实,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也有的学生说:“周杰伦的歌曲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能大胆使用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他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惊讶的是学生并不只是喜欢周杰伦那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而是从音乐的角度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学生通过音乐课堂教学获得了感知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知识和分析音乐的能力;不再是盲目崇拜,随意“追星”,而是有了自己独特的个人感受和见解,具有了一定的判断艺术美与丑的是非标准。

二、防堵不如疏导

流行歌曲已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感情纯真的好的音乐作品,对于流行歌曲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进行筛选,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于“疏”教师可采用和学生一起学唱的方式,共同探讨歌曲的风格类型、乐曲旋律特点、所使用的乐器、歌词的写作、演唱者声音的技巧等。“堵”则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则可将“流行乐”的效应为我所用。初中音乐教材上的欣赏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师生共同探讨二者的音乐风格差异,体味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同时使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久而久之,学生对课本上的歌曲会渐渐喜欢,并会主动去了解和接受它们。

三、深入拓展流行歌曲中的课程资源

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教师应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学校的礼堂、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都应成为挖掘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可利用这些设施:

1.课上举办“流行歌曲风格”主题辩论,在思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2.上好每一节音乐鉴赏课,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音乐,主动的去探索、去辨别、寻找音乐中的真善美。

3.课间通过学校广播站,把课堂中出现过的好的音乐作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4.课外组织校园艺术节、合唱节、学生歌咏比赛、把词曲俱佳的音乐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达到辨别美丑的目的。

5.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发现和挖掘艺术人才,以少数带动多数的拓展思路,形成校园健康、文明的艺术氛围。

6.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大量歌曲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音乐的“二度创作”。

总之,挖掘和开发这些音乐课程资源,最终目的是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音乐课堂也将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乐园。

篇5:中学生追星现象总结

我们小组研究的是中学生追星现象。明星会有光环,但会有过时,所以可以培养不过时的星,明星可以诱人,但会过时,所以可以培养不过时的星。

在每个人的心中,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偶像,有名人,有球星,有歌星等等。特别是近两年来的超男超女,不知疯狂了多少人。站在舞台上的帅哥靓妹,更是迷了不少的中学生。因此,有许多中学生看到他们在舞台上闪闪发光,不知有多么羡慕,对这么新鲜的事,而那些风华正茂的中学生,难道对此没有感觉吗?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fans,粉丝等等。也就是所谓的追星族。也就因为要追星,不少中学生浪费时间,浪费钱,还耽误学习。为什么他们如此的爱追星?追求自己的偶像?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让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果:有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偶像,因为他们觉得,在这个年代,能够有自己的偶像,对于中学生追星现象是很正常的,而你没有自己的偶像,不能成为追星族一员,那才叫不正常。而且当别人在谈论某个明星时,你说你不知道,别人会说你落后,跟不上时代。为了赶上潮流,不少中学生都通过上网,买报刊等等方式来了解明星。因为有些学生太过于盲目的追星,他们不得付出代价,使学业一落千丈。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里,出现这样的情况比我们的小镇多。作为中学生,他们如此盲目的追星,作为家长,他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小孩追星现象的呢?因此,我们也通过网上了解到一些家长的观点。60%的家长表示赞同,30%的家长表示不同意,还有10%的家长不作答。而那些同意孩子追星的家长表示:对待孩子追星,重在引导。的确,作为家长,如果你就这么坚决的否认小孩追星,破口大骂,这样不但不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反而让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做什么事情总是很冲动,总想有自己的主张,不想别人来干涉。如果父母不让他做的是情,而他们偏偏要做。要想让自己的小孩不能太盲目的追星,关键是有家长的正确引导。通过上网我们了解到北京是的一位家长,他的小孩也是追星族的一员,面对自己的小孩追星,他的态度不是坚决的否认孩子是错误的,认为孩子追星就当作他在欣赏别人,而欣赏他人,只要适可而止,我们为什么要阻止他呢?为此,他也经常和自己的小孩谈谈哪位名星。只要是不影响学习,他还经常陪孩子看一些关于明星的节目。这样不仅能丰富他的课余生活,缓解小孩在学习上的压力,时间久了,孩子有时侯碰一些问题,也会同他一起讨论就像好朋友一样在一起聊天。可见,对中学生追星现象,家长能够正确的引导自己的孩子,同孩子一起偶尔谈谈明星,不但放松了孩子的压力,也让父母在工作上减少压力,还让一个家庭永远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我们还通过查资料,了解了专家观点。来自北京大学中文学院语文研究中心的苏教授对中学生追星现象的观点:一要选准明星;二要明白羡慕和欣赏明星的哪些方面;三是追星要合时合理合情,盲目追星浪费时间精力,更为荒废学业。还有来自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吴教授观点,初中时期的学生精力旺,活力强,动力足,对于多梦季节的青少年,追星也是一种探求新生活的方式,我们校园教育不能仅仅看到学分,而要注重素质上的问题。还有一些专家认为追星热彰,显素质教育魅力;追星,要学习明星身上的素质,而不是迷恋明星本身。

还有一些关于教师的观点,有人说,开明的教师教出开心的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做真人,千学万学求真知。”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更要牢牢把握青春岁月,追星要有选择地学习他们,万不可脱离自身实际盲目模仿某明星,因为任何一个“自我”都与众不同。建设祖国需要各类有用人才,但愿初中学生朋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大调查,我们想告诉中学生朋友,追星是可以的,但不要太盲目的追星。因为我们知道,好的偶像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人不断进步。成功时,想偶像,提醒自己再接再厉,沮丧时,想偶像,会鼓励自己不要泄气﹑继续努力。所以中学生朋友,如果你是“追星”族的一员,我们相信,如果你看到我们的“中学生追星现象”调查总结,一定给你很大的启发,怎样才能做到不盲目的追星。如果你不是的话,我们也希望你除学习之外,你的课余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可以了解一下自己的偶像,学习他们的那种气质,相信你会更加的快乐。

在此,我们祝我们的中学生朋友,在学习上有好的发展,在课余生活也要过得充实,充满快乐。

心得体会:

自评: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某些问题我还是一知半解,但是一路过来,组长不断地为我分析使我豁然开朗.这次能够顺利完成,不是因为我个人能力,而是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下才能够圆满完成.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不仅让我了解了社会,也加强了我的社会能力,而且也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让我学会了与

组员合作.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组员:吴丹丽

自评: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虽然我表现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已经尽力了.我认真得思考,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知识.使我自己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对各种知识有所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最重要的是团结就是力

量的精神,使自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组员:王武

自评;在这次研究性过程中,我在组员帮助下,终于艰难的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在组员帮助下我的知识得到更加广泛的认识,还得到丰富经验,还让我明白团结

就是力量.组员;吴君

自评;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虽然担当我们学习小组的组长,但我还是有许多事情不了解,所以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不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其他组员帮助,让我们顺利完成这项活动,在这过程中,它不仅使我知识得到积累,还

提高我组织能力,使自己今后在社会中怎样去更好的融入这个大家庭.自评;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让我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体会到相互交流的好处,体会研究过程中的乐事与责任.也有过一些困难,但在各个组员中是没什

么大不了的事情.最后战胜困难,完成这项活动.组员;陈雪

自评;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组员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在和组员相处过程中,我的知识得到了丰富,经验得到了积累,缺点得到

了改正.组员;吴淑素

篇6:中学生盲目追星的现象

“追星”在现代已然成为了潮流,在中学生中,这一现象更是普遍。曾经发生过的两件新闻至今都令人们忍俊不禁,一是港星刘德华在内地拍摄电影时,一位中学生为了一睹其尊容,实现“零距离”接触的梦想,竟然在他下榻的宾馆内的床底下,忍着饥饿“潜伏”了17小时,吓得这位“影帝”、“天王”尊容失色,差点夺门而逃;二是几位女中学生为了争得影星胡兵的亲笔签名,不惜以酒相拼,岂知不胜酒力,结果几位酩酊大醉。作为追星一族的中学生,现在居然痴迷到如此地步,这究竟是何种“魔力”在作祟?这是否预示着中学生的信仰缺失而导致盲目迷信?社会是否该检讨一下,我们为中学生营造了何种娱乐氛围?

中学生正处于懵懂的青春期,对于社会的理解还只是一个混沌的概念,他们的认识水平也流于表面和肤浅,对未来也充满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而娱乐圈的偶像多数是以他们亮丽的外在美作为自己最大的取胜资本,成群的少男少女成为他们的“俘虏”就不难想象其原因了。但是,那些偶像明星们为之自信的经过精心包装和设计的外在美又有多少是真实的成分呢?偶像对中学生追星族思想和行为的牵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甚至会影响到中学生追星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崇拜的偶像所代表或所提倡的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自然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宣扬颓废、消极、没落的东西对正处在接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的中学生追星族来说,其负面的影响可能会非常的大。

对于中学生追星现象,许多社会学专家认为,我们应该从社会这个层面上思考产生的根本原因,不能一味责怪中学生追星族的狂热行为,在这方面社会是责无旁贷的。当务之急,是要对中学生追星族的“狂热症”开出“良药”:

首先,盲目追星阻碍了中学生的正常发展,使他们个性得不到发展,甚至迷失自我本性。当前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爱模仿,没有社会阅历容易产生幻想和不切实际的目标。前几年发生在美国丹佛市的校园枪击案,难道这不是青少年因崇拜、模仿希特勒而酿成的吗?香港的同党烧尸案的青少年不也是仿效电影《古惑仔》中的英雄人物而做出如此乖戾的行为吗?面对这种盲目崇拜而导致的不良事实,我们的社会应该予以正视。

其次,盲目追星不符合当代中学生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所承担的基本任务是学好文化知识,培养良好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修养。由于青少年追星的盲目性,他们往往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去追星,这就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生活。有一次张学友到上海演出,其门票达到数百元一张,一女生因买不到门票而在门口痛哭了一夜。这对于以学习为主的中学生来说是否应该?中学生追星该讲究“度”,超过这“度”,追星就变得弊大于利。

再次,盲目追星妨碍了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学生追星有可能导致盲目迷信成为一种狂热崇拜。这是一种信仰危机,是中学生正常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迷失。

上一篇:浅述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危机与各国社会主义体制下一篇:国旗下演讲感恩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