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形

2024-05-27

刑事诉讼中,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形(精选5篇)

篇1:刑事诉讼中,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形

刑事诉讼法,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诉人可以建议法庭延期审理。但是公诉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建议延期审理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每次不得超过一个月:

1、发现事实不清、证监局不足,或者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

罪嫌疑人。需要补充侦查或者补充提供证据的;

2、发现遗漏罪行或者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虽不需要补充侦

查和补充提供证据,但是需要补充、追加或者变更起诉的;

3、被告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或者提供重要线索,需要补充侦

查进行查证的;

4、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或者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出意见的;5、6、7、公诉人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证明,需要调查核实的; 需要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公诉人出示、宣读开庭前移送人民法院的省局以外的证

据,或者补充、变更起诉,需要给予被告人、辩护人必要时间进行辩护准备的;

8、被告人、辩护人向法庭出示公诉人不掌握的与定罪量刑有

关的证据,需要调查核实的。

篇2:刑事诉讼中,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形

笔者对江西省某基层法院近年来决定延期审理的刑事案件作了一次统计,发现该院延期审理的刑事案件占了已审结刑事案件的5%左右。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关于延期审理规定的篇幅并不多,加上审判人员对于如何把握延期审理的适用条件、诉讼文书的制作等方面认识不一,故司法实践中在适用延期审理程序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笔者想就如何正确理解及完善延期审理程序作一粗浅探讨,以供大家商榷。

对现行的延期审理规定的认识

所谓延期审理,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到影响进行审判的情形,决定休庭,顺延时间继续审理。延期审理后的开庭时间,在影响进行审判的情形下消失后确定,但不能超过法定的办案期限。

一、延期审理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在“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编章中规定了延期审理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

1、延期审理适用的条件

《刑诉法》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了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形: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二)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三)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此外,《解释》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对于辩护人依照有关规定当庭拒绝继续为被告人进行辩护的,合议庭应当准许。如果被告人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的,合议庭应当宣布延期审理,由被告人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由人民法院为其另行指定辩护律师。”《解释》第一百六十五条还规定:“被告人当庭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的,应当同意,并宣布延期审理。被告人要求人民法院另行指定辩护律师,合议庭同意的,应当宣布延期审理。”

2、延期审理的具体操作程序及法律后果

《刑诉法》及《解释》对延期审理的适用程序作了如下规定:(1)《解释》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和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应当提供证人的姓名、证据存放的地点,说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要求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理由。审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认为可能影响案件事实认定的,应当同意该申请,并宣布延期审理;不同意的,应当告知理由并继续审理。依照前款规定延期审理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延期审理的时间不计入审限。”(2)《刑诉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依照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二项的规定延期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解释》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的,合议庭应当同意。但是建议延期审理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法庭宣布延期审理后,人民检察院在补充侦查的期限内没有提请人民法院恢复法庭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人民检察院撤诉处理。”(3)《解释》第一百六十五条还规定:“……依照本解释第一百六十四条、本条第一、二款规定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或者辩护律师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时间不计入审限。”(4)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通过并施行的《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对延期审理的法律后果也

作了明确规定,其第九条规定:“下列期间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的时间;

(三)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

(四)刑事案件二审期间,检察院查阅案卷超过七日后的时间;

(五)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院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从上述规定看出,延期审理的法律后果包括三个方面:

1、人民法院一旦作出了延期审理决定,则延期审理期间(视情况决定,最长一个月)不计入审限;

2、当影响审判进行的原因消失后,法庭应当及时开庭,恢复审理;

3、在刑事公诉案件中,人民检察院至多可以建议延期审理两次;如果人民检察院在法定的补充侦查期限(即每次最长一个月)内没有提请人民法院恢复法庭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人民检察院撤诉处理。

二、延期审理与中止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在司法实践中,不少人会将延期审理与中止诉讼等同起来。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二者予以分析比较,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延期审理程序。所谓中止诉讼,又即中止审理,是指在诉讼进行中,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使诉讼程序暂时停止。待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经当事人申请或经人民法院依职权恢复诉讼。《解释》第一百八十一条明确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自诉人或者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审理。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笔者认为,延期审理与中止审理之间有共同点,表现在:

1、二者客观上都表现为审理活动的暂时停止;

2、二者都属于程序方面的规定,均是由人民法院决定作出的;

3、延期审理的期间与中止审理的期间均不计入审限。当然,二者亦有区别,表现在:

1、引起的原因不同。前者是由于当事人或诉讼参加人的自身因素或诉讼活动引起的,影响了继续开庭;而后者是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

2、二者发生的阶段不同。前者发生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而后者发生在宣判之前的诉讼过程中。

3、二者的载体不同。人民法院同意延期审理的,应当作出延期审理决定;而人民法院同意中止审理,是以裁定的形式。

对现行延期审理规定的反思

一、现行的延期审理规定与其它法律渊源是否相冲突的问题?

由前述规定不难发现,只有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才规定了延期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限,这其中包含了因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等,法院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而《刑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对此并无涉及。相反,《刑诉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该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并且,《规定》第33条也规定:“……根据上述规定(指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精神病鉴定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外,其他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侯审或者监视居住。”

下面,笔者试举一例谈谈自己对上述规定的理解。在某故意伤害案的审判过程中,被告人或辩护人对被害人的伤情申请重新鉴定,法院予以准许,在此情况下,若直接依据《刑诉法》的相关规定,则应当对该鉴定时间计入审限,但这样一来,案件容易超审限;但是,如果变通去适用《解释》的相关规定,由人民法院作出延期审理决定,则按照相关解释的规定,该鉴定时间不计入审限。

笔者以为,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上述相关解释实际上是考虑到审判实践上的原因,通过延期审理的形式,规避《刑诉法》中关于除精神病以外的鉴定时间都应计入办案期限的规定,达到刑事案件不超审限的目的。当然,从广义上来讲,《刑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均属于法律渊源,均具有法律效力;但《刑诉法》毕竟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其法律地位显然要比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高。故笔者认为,现行的延期审理规定与其它法律渊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二、自诉案件以及二审程序中是否存在延期审理问题?

从《刑诉法》的篇幅设置来看,该法将有关延期审理的规定设置在“第二章(第一审程序)第一节(公诉案件)”中;《解释》也将有关延期审理的规定设置在“

九、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中。那么在二审程序或者自诉案件中,是不是也存在延期审理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从延期审理的概念来分析,在二审程序或是自诉案件的审判过程中,亦会存在影响案件审判的因素,从而休庭,顺延时间继续审理案件。如:自诉案件当事人或公诉案件被告人、辩护人等对司法鉴定提出异议,申请重新鉴定;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等等。因此,在二审程序或是自诉案件中,也存在延期审理的问题。

三、检察人员在庭审时间确定后、开庭审判前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的,法院应否同意的问题?

司法实践中对该问题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应同意检察机关提出的延期审理建议。理由是:第一,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检察人员在“庭审时间确定后、开庭审判前”这一阶段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而提出延期审理建议的,不符合现行延期审理的概念和适用条件,即其不是“在庭审过程中”提出延期审理的建议;第二,如果同意检察人员在“庭审时间确定后、开庭审判前”提出延期审理的司法建议,则不利于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判断及监督制约。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应当同意检察机关提出的延期审理建议。理由是:第一,提出延期审理建议的时间不能机械、局限地理解为“开庭审判时”,既然人民法院已经确定开庭时间并通知相关人员出庭,这就表明刑事案件早已进入审判程序;第二,刑事案件在开庭前被发现需要补充侦查,这种情形在客观上确是属于影响案件审判的因素,若不顺延庭审时间、而是继续如期开庭审理案件,再由检察人员“按部就班”地当庭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容易造成庭审“走过场”的现象,不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也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第三,人民法院对这种情形同意延期审理,完全符合设立延期审理程序的立法精神。笔者持后一种观点。

四、如何制作延期审理的相关诉讼文书?

《解释》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对于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宣布延期审理,这就存在一个是否要制作延期审理法律文书的问题。实践中对此认识不一,有的认为,只有非当庭宣布延期审理的才要制作延期审理的诉讼文书,而当庭口头宣布延期审理,在庭审笔录上应当有所反映,无需再制作延期审理的诉讼文书;也有的认为,为了突出庭审活动的严肃性,让当事人有据可持,应当制作延期审理的诉讼文书。笔者持后一种观点。但是,究竟该如何制作延期审理的诉讼文书?该诉讼文书应当具备哪些要素?延期审理的起止时间应否在诉讼文书上体现?纵观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刑事诉讼文书的格式,居然找不到有关延期审理及恢复法庭审理方面的诉讼文书的格式,这就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延期审理诉讼文书,如:有的审判人员采用延期审理决定书的形式,有的采用函或通知的形式。此外,对于恢复法庭审理应采用何种方式?现行法律对此规定还是一片空白。基于各地理解认识不一,各地的做法就不同。有的直接发出开庭传票或出庭通知书,不另下发恢复法庭审理的诉讼文书;有的先制作、下发恢复法庭审理的诉讼文书,再按法律程序通知相关人员参加诉讼。笔者所在法院即是采用后一种方式。完善延期审理程序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完善刑事诉讼中的延期审理程序,当务之急是修改和完善刑事诉讼方面的立法。

首先,应该修改完善《刑诉法》中关于延期审理的法律概念,将延期审理定义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遇到影响进行审判的情形,人民法院决定顺延时间继续开庭审理”。这样一来,就使得检察人员在“庭审时间确定后、开庭审判前”这一阶段提出延期审理建议有法可依,也有利于人民法院提高诉讼效率,减少诉讼成本。

其次,应该完善《刑诉法》的篇幅设置,考虑到现行刑诉法将延期审理的规定设置在“第二章(第一审程序)第一节(公诉案件)”中,建议在“自诉案件以及二审程序”的规定中增设“延期审理的适用,参照一审程序中的有关规定”的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在自诉案件以及二审程序中决定延期审理出现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

再次,建议在修改《刑诉法》时增设 “延期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限;延期审理不得超过一个月;延期审理及恢复法庭审理一律要作出书面决定”的内容。理由是:既然出现法定情形影响案件进行审判,则人民法院在法定审限内必然难以审结案件,作出这样的修改,既尊重客观事实,保证了人民法院的办案期限,又对案件的审限有一定约束,还避免了现行司法解释与《刑诉法》存在的冲突。对延期审理及恢复法庭审理要求一律作出决定书,将案件的进展程度给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一个书面交待,既便于社会各界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也有利于体现法律的严肃性、统一性。

要完善刑事诉讼中的延期审理程序,笔者认为还应规范相应诉讼文书的制作。

首先,应当明确延期审理的案件,无论当庭宣布延期审理与否,一律要制作书面的诉讼文书。该诉讼文书统一采用决定书的形式。笔者认为,延期审理决定书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首部(标题即延期审理决定书、案号)、正文(须写明案由、延期审理的原因、法律依据、决定延期审理的时间)、尾部等。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当庭宣布了延期审理,则尾部所署日期为庭审的时间;如果是合议庭在庭审后评议决定延期审理的,则尾部所署日期为合议庭评议的时间。

篇3:刑事诉讼中,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形

关键词:追诉时效;立案;逃避侦查

追诉时效,是指依法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过法定追诉期限的,不得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追究了刑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1]虽然追诉时效制度的存在有其价值,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过了法定追诉期限的案件都不需要再追诉,出于对想方设法逃避侦查犯罪分子的打击以及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我国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了两种不受追诉时效期限限制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第一种情形比较普遍也容易产生分歧,以下文案例进行探讨。

一、基本案情

2005年1月12日晚,行为人张三伙同他人,采取翻墙爬窗的方式进入某公司盗窃财物,之后逃跑,经鉴定,系盗窃数额较大。该公司负责人于2005年1月13日报案,公安机关在当天予以立案,并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提取手印一枚。经指纹比对,发现张三有重大作案嫌疑,于2012年4月6日将其传唤到案后破案。张三另因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期间在当地盗窃作案6次,于2006年10月30日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2009年6月24日刑满释放。

二、分歧

①何为追诉?②上述案件是不是已过追诉时效?③如果已过正常的追诉时效,那么是否属于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情形?

三、评析

1.关于追诉

追诉时效制度是对追诉权行使的时间限制,而追诉就是指国家机关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具体刑事诉讼程序,那么如果国家机关在超过一定期限以后再对犯罪分子进行以上追诉活动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这一点非常明确,但是如果在追诉期限内相应的国家机关就已经开始行使追诉权了,只是还没到审判完毕,是否还要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应当是指整个求刑权的完成,也就是对犯罪分子审判完毕,如果犯罪分子在整个刑事诉讼进程中均未出现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而追诉时效期限已过,法院尚未对其进行判决,那么就应当终止审理,这是追诉时效制度存在的价值。但是,如果犯罪分子一旦在侦查阶段已经立案后开始逃避侦查的,就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该种不受限制应当延长至整个审判阶段,即使之后其没有逃避审判的行为,这是对犯罪分子意图逃脱司法制裁的惩罚,是为了达到特殊预防的目的。

2.案例分析

本案案发时间是2005年1月12日,盗窃数额较大,故该案的追诉期限为五年。本案中张三在2005年1月12日实施盗窃后,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期间又盗窃作案6次,也就是其属于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也就是从2006年3月开始计算,那么追诉期限应当截止于2011年3月,本案中张三是于2012年4月6日被抓获归案,也就是已经超过了追诉时效期限。但有观点认为本案中张三属于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情形,理由如下:首先,本案中公安机关已经于案发次日立案侦查,虽然没有明确犯罪嫌疑人系张三,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7条的规定,立案既包括对犯罪嫌疑人立案也包括对犯罪事实立案;其次,张三的行为已经符合逃避侦查的行为,客观上张三作案后即驾驶摩托车逃跑,没有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且在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期间继续与他人一起作案,主观上其明知自己的行为系违法行为,但在之后案件的侦查、审判过程中均未予以供认,对其遗漏罪行已经成立逃避侦查。笔者同意上述观点中关于立案的认定,但是对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行为的认定存在不同的观点。如果说案件发生后逃跑而没有投案自首就认定是逃避侦查,那么对于逃避侦查范围的认定是否过于宽泛,只要公安机关立案了,犯罪分子没有主动投案的,追诉时效都不受限制,而绝大多数案件都是如此,那么追诉时效制度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我国刑法中之所以设立自首制度,就是考虑到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所以自首的才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鉴于此笔者认为单纯是案发后逃跑的,不能就简单地认定为系逃避侦查。以上观点中还提到张三在日后仍然继续作案并在因后案被抓获后没有交代前案也是逃避侦查的行为,关于这一点笔者也不能认同。张三日后再作案,系表明其人身危险性和主观恶性大,在公安机关审讯过程中并没有提到张三的前案,张三没有主动交代也系人之本能,其并没有逃避公安机关对前案的侦查,是因为公安机关没有发现张三,而且其犯后罪的事实已经对其前罪的追诉时效认定产生了影响,按照我国《刑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也就是其犯后罪的行为已经经过了法律的评价,但是法条并没有规定该种情况属于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情况,故也不能違反法条本身的含义以及法条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法条作任意解释。笔者认为对于逃避侦查,应当从主客观两方面来认定。首先,从主观上来讲,犯罪分子应当明知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应该会或者很大可能会受到相关国家机关的追诉,当然并不要求其明知国家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或者受理案件,该要求过高,在实践中也难以证明,一般如果其没有到案,其也难以知道案件是否已经立案;其次,从客观上来讲,其要有实施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行为,该行为应该是积极的、明确的,比如像作案后远走他乡、改头换面、变更身份信息或者不间断地更换住所等等,意图防止相关国家机关发现其、找到其,而且以上事实需要相关证据证明。本案中张三作案后一直在本地区活动,没有证据能够证实其有改头换面等逃避侦查的行为,故即使在公安机关已经立案的情况下也不能认定张三未经审判的前罪属于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情形,故本案应当撤销案件,不再对张三的前罪进行追究。

参考文献:

[1]曲新久主编.《刑法学》[M]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1页.

作者简介:

篇4:延期审理申请书范例(刑事)

申请人:__________律师事务所王______律师。

通讯地址或联系方法电话:_____________(办):_____________(宅):____________

申请事项:延期审理。

申请理由:作为李______故意杀人一案被告人李______委托的辩护人,本人认为:被告人李______是于____年___月___日在______胡同_________号南屋将****其妻子张______的杨______用斧头劈死之后,并将其已经昏厥的妻子送到______医院急诊室之后到______公安分局投案自首的。现张______因受重大刺激,至今神志不清,而张______又是杀人现场唯一见证人,以致本案诸多情节无从调查,诸多重要环节事实仍不清楚。因此,本辩护人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之有关规定,特提请法庭延期审理。

此致

篇5:刑事诉讼中,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形

延期、中止审理申请书

申请人:

律师事务所

律师

申请事项:

申请理由:

作为

审理

案 人

委 托的

(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由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十四条、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二百条的规定,特提请法庭 审理。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

上一篇:难忘的笑容600字作文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