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地方税收工作

2024-08-29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地方税收工作(通用7篇)

篇1: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地方税收工作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地方税收工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进一步做好“十三五”时期地方税收工作,推进税收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道路方向。如何将这五大发展理念融汇贯穿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引领税务部门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趋势性变化,全面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着力增强税收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与民生发展,还需要我们XX地税在工作实践中持续深入思考、认真践行落实。

一、坚持改革创新,凝聚新的地税事业发展动力 创新,针对的是传统发展方式动力不足的问题。面对新时期新的环境,精准适应新常态,把握引领新常态,如何实现发展动力转型逐渐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唯有创新,能够带来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发展模式不断升级,推动发展方式切实转变。因而,各级地税部门必须摒弃固有,按照创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抓改革、求创新的意识,把改革创新作为解决税收工作深层次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在认识上创新。将创新摆在地税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成为全体税务干部职工的内在价值追求,就是要从思想

一是促进经济税收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税收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鼓励自主创新、能源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统筹城乡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税收政策, 落实促进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措施,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正确处理经济税源和收入任务的关系,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原则,优化收入结构,提高收入质量,使税收在规模、速度、结构上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匹配适应, 实现税收与经济良性互动。二是促进管理服务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公正执法是最佳服务的理念、纳税人正当需求应予满足的理念,既要坚持依法治税,又要完善纳税服务,不断改进税收管理手段和方式,做到依法、公正、文明执法和服务,拓展纳税服务渠道,丰富纳税服务内容,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促进纳税人自觉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税法遵从度。三是促进横向部门协调发展。在统筹税务系统外部各方涉税力量方面,坚持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总体战略规划和决策部署,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拓展跨部门税收合作,推进税收协同共治,构建完善的地方税收保障体系,提升税收工作站位,营造良好的税收社会环境。四是促进纵向区域协调发展。在统筹税务系统内部各项税收工作方面,坚持全局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努力促使各业务领域、各地方区域均衡发展,协调推进当前营改增试点、征管体制改革、金税三

态道德,在自身发展上崇尚绿色节约,推进节能型税务机关建设。大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全面构建以“大数据、大风险、大平台”为核心的现代税收征管模式,拓展囊括税务端数据、第三方数据、互联网数据、企业端数据“四位一体”的大数据源,促进跨界融合、实现部门协同治理,增强数据管税综合应用平台分析及业务功能,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应用移动办公系统,延伸税收工作空间,实施网上办税、自助办税、微信办税、移动办税、电话办税、邮政办税等多元化方式,推进智能办税,降低办税成本,提速办税服务,为纳税人提供Anytime、Anywhere、Anyway、Anything的4A办税体验。

四、坚持开放融合,拓展新的多维税收发展空间 开放,针对的是发展中自我封闭孤立的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形成深度发展的互利合作格局。我国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税务部门参与全球税收治理的天地也更加广阔。立足XX地税工作实际,我们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有为的担当,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在服务开放发展上不断解放思想、放宽限制,全方位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积极主动作为服务发展大局。一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着力落实支持实施“一带一路”的各项税收政策

务机关围绕“税收〃发展〃民生”这一主题,坚持不懈地开展税收宣传,普及税法知识,增进征纳交流,提高了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务部门还要持续发挥有效调节、科学监管的作用,服务共享发展,让社会各界共享税收发展成果。一是始终坚持组织收入中心工作,发挥税收筹集财政资金的职能,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历史新机遇,克服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确保完成各项收入任务,为实施民生建设工程、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强大财力支撑,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幸福指数。二是努力打造全面诚信税收监管体系,加强与国税、工商、银行、法院、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建共享,动态跟踪管理纳税人信用状况,健全税收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让守信纳税人从政策、管理、服务各方面真正得实惠、享便利,进而提升税收信用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三是持续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打击税收违法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治与市场环境;坚持实施依法治税,推进税收规范化建设,优化和改善纳税服务,形成良好的税收政务环境,让依法行政更多地惠及纳税人。四是积极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全面促进改善民生税收优惠政策落地。认真执行促进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鼓励就业创业税收扶持等政策,为大学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等提供更多便捷服务;进一步落实支

篇2: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地方税收工作

今年7月份以来,市委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重要部署,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以“解放思想与衡阳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8月份省委又在全省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这个主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乘这一强劲东风,全市接待系统的同志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对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新思路,打造新品牌,推进和谐接待谈点个人之浅见。

一、传统的接待模式正在向文化型接待转变

随着形势的快速发展,接待工作现已跨入了一个新时期,传统性的接待模式正在向文化型接待转变。这种转变,就是传统接待逐步在向现代接待转变,从事务性接待向综合性接待转变,从被动接待向主动接待转变,从经验型接待向制度管理型接待转变。文化接待是一种形态、一种品位、一种感受,人们追求和崇尚文化是在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更新更高的境界。因此,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宾在享受物资的基础上对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地方特色等有了更新的渴望。近些年来,我们在推行文化接待上迈进了一大步,全市接待系统在文化型接待上做出了有效探索。一是在陪同考察中“传”文化。衡阳是一座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胜地较多,如: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伟大的发明家蔡伦、伟大的思想家王船山、在衡阳组建湘军的曾国藩、开国元帅罗荣桓,这些都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以南岳为首的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如:岣嵝峰、岐山森林公园、天堂湖、西江漂流、江口鸟岛等,尤其是南岳衡山享有“五岳独秀”、“文明奥区”的美誉,其源远流长的寿文化博大精深。围绕这些文化主题接待,向客人宣传讲解衡阳的历史文化,让客人更加了解衡阳沧桑历史,领略名山风情,品味秀美、博大、和谐的城市魅力。二是在餐饮接待中“做”文化。现在的宴请很多时候吃的不仅是菜肴,更多的时候吃的是文化、吃的是氛围、吃的是感受、吃的是尊重。如宴请客人的台面设计,我们会因接待对象不同而设计不同的主题,有一次宴请一批到衡阳投资的要员,我们设计一个山川秀美的衡阳大地台型,以百花盛开为衬托,寓意着美好的衡阳欢迎您;另一次是上级领导来衡阳视察,我们用生姜作原料设计一组山川形状,寓意着衡阳人民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江山”如此多娇;还有一次是宴请抗冰救灾的官兵,我们设计了广大指战员奋战在冰天雪地的一个场景,寓意着众志成城、共渡难关。这些台型的设计都很有特色,寓意深远,文味十足,更重要的是深受来宾的赞誉和欣赏。在菜肴的安排方面做到古为今用、土洋结合,注重推出本土特色菜品,注重特、奇、新、味、型,让来宾吃出韵味、品出文化。上菜时,身着特色服饰的服务人员会有条不紊、微笑自如地为客人斟茶、斟酒,并解释每一道菜的名称、来历、营养成分等;用餐中,很多重要接待还推行文艺助兴,安排演奏小团队,二胡、古筝独奏,或本地歌手献唱几曲,有时不少来宾也积极参与互动,这既活跃了餐饮气氛,同时也传递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三是在客房布置中“秀”文化。根据不同的来宾和不同的季节,布置好各式住房,有春秋房、冬暖房、夏凉房,房间摆设很有创意的鲜花和来宾爱吃的水果,摆设有客人日常需用的用品,爱好书画的有文房四宝,有电脑方便客人上网,有服务指南、近段天气情况和欢迎牌,某些接待还特别摆放了来宾的生活或工作近照,使客人感到很惊讶,让来宾感觉像回到家一样。客房的布置是一切为了客人的需之需、为了客人的想之想,处处给客人一种尊重感、方便感、舒适感、特色感和文化感。总之,文化型接待做到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蕴藏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言行之中,一切接待安排都透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文化韵味。

二、改变观念创新方式做好新时期的接待工作

新形势对我们接待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接待系统的同志务必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超前的服务理念引领新时期的接待工作。

(一)要学习新知识、拓展新视野。首先是要加强理论学习。要学习领会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各项大政方针,学习实践好省委、市委解放思想的有关要求。通过学习,使自己能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掌握

经济发展规律,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激发工作热情;通过学习,要改变陈旧的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加强业务学习。要熟知本地的自然状况、历史沿革、行政区划、风景名胜等情况,要学习好礼节、礼仪知识,还要掌握好摄影、计算机操作等技能。要通过多读业务书籍,广泛吸收新知识,准确把握接待新形势。三是要加强培训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各层次的方法对接待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培训出素质、培训出能力,不断提高整体接待水平。四是要“走出去”学习。学习外省市接待工作的先进经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已之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不能照搬照抄、克隆别人,要创造性去学习,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工作亮点、独特之处、奉献精神。要学以致用,自定提高目标,自加压力,争取每一次学习都能有一定的新的改进和提高。五是要加强素质培养。素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涵养的外部表现。接待人员要培养出大气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文雅的语言、端庄的仪态、谦逊谨慎的态度,做到外表有形、语言有度、行为有善。接待人员以这样高素质的形象投入到工作中,一定能给服务对象留下良好印象,更能有效沟通和友好合作,出色地完成任务。

(二)要创新接待方式,突出地方特色。“特色”是上档次接待的重点,可给来宾留下深刻印象,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要在接待安排上发挥地方优势。要做好“住、食、行、看”四字文章,例如“住”要选择其有地方特色、环境优雅、空气新鲜的接待宾馆,房间布置和物品准备要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食”就是就餐和宴会要安排具有地方风味的菜肴,菜不在贵重,在于特色,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特别是菜肴要经常更新、经常创特;“行”就是道路和交通安全,确保畅通、准时到达;“看”就是项目和景点,要推介体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和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让来宾能更直观地了解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令人印象深刻,终身难忘。二要在编制接待方案时力求大气。要体现一个地方的气度,我们在搞接待安排时,要力求大气,做到大方而不铺张,精致而不俗气,要学习算大帐,该花的钱决不小气,花小钱也能办好事,要做到外松内紧,对客人大方、对自己小气,养成一种良好的勤俭作风和高尚品格。三要在接待过程中注重细节服务。小节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在工作中很多细节尤其重要,接待是要做好每一个细小环节、每一件细小琐事,接待是“一丑遮百好”、风险性很大的工作,大事做好了就是小事,小事没做好就是大事。因此,我们要特别留意工作中的小事,哪怕是一双碗筷、一张桌布颜色、一盘水果的摆放,一个房间的朝向都不能忽视,都要用心安排,方方面面考虑周到。有时一个细节可能会出现奇迹,一句不当话会造成不良影响,这都要加以重视。对一些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前做好预案,有所准备,要用心服务,在接待工作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掌握客人的需求,及时主动做好细节服务。

(三)要改善接待环境,提升接待档次。一方面,要改善硬件环境。接待宾馆是来宾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地方的窗口门面,它的精神面貌和硬件设施不仅直接影响接待水平,也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情况。因此,我们要注重接待场所的建设,营造优良的接待环境,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专门的接待基地,形成配套的接待服务设施,培养出优秀的专业接待队伍。已有接待宾馆的县市区,要定期对宾馆进行装修改造,不能年年都是老调重弹,“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哪怕是局部进行改造装修或在场景布置上进行创新都行,总要给客人有新的感觉,这样我们的接待工作才能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要改善软件环境,建立专门接待机构,整合接待资源、规范接待工作。专业性的接待队伍是提高本地接待水平的重要保证。目前从全国来看,外省市县区,包括本省其他地市都有专门的接待机构,它为当地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发挥了接待也是生产力的效果;从我市来看,还有些县区没有专门的接待机构,这不仅影响对外的接待工作,更不利于当地的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接待工作本身来看,有专门的机构进行接待服务,既便于统一安排、统一行动,又规范了接待服务,既可节约经费开支,更展示了优质高效的和谐服务。因此,尚未成立专门接待机构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力求尽快成立接待单位,进一步推动我市接待工作的整体水平上台阶。

篇3: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地方税收工作

被省政府寄语建设“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与试验区”的肇庆新区地处鼎湖区腹地, 并于2012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肇庆新区结合肇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顺应时代发展, 把建成“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肇庆市行政文化中心”作为发展目标。肇庆新区以优化肇庆城市空间结构, 引领珠三角城市发展为己任, 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争取早日建成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

1 坚持解放思想, 务实创新, 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

没有创新, 就没有发展。创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推动力, 能保障其它发展更具动力。真正实现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追赶型发展, 切实完成与全省同步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 肇庆须坚持创新发展。作为肇庆创新发展中重要一极的肇庆新区承担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使命。

1.1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建设枢纽门户城市

肇庆新区以创新发展的理念谋划其发展定位。2011年5月,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肇庆市进行专题调研并指出, 肇庆要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经过“解放思想, 务实创新, 努力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城市”大调研大讨论活动, “两区引领两化”发展战略 (以肇庆高新区引领新型工业化, 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 在2011年11月召开肇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落地生根。

枢纽门户发展定位彰显肇庆新区发展优势。2013年初,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肇庆调研时指出, 肇庆要利用各种交通大动脉交汇的优势, 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至2015年12月, 肇庆市先后出台《关于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实施纲要 (2014—2020) 》、《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行动计划 (2016—2020) 》, 这样, 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布局初具, 建设与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作为枢纽门户城市建设主战场与主阵地的肇庆新区责无旁贷。自2016年起, 肇庆新区进入以大项目引进与开发为特点的“八年见新城”发展快车道。

1.2 坚持创新发展, 牢记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使命

以创新的思维来推动肇庆新区建设与发展, 坚持以市场开发为主导, 秉持创新发展理念, 通过创新发展格局、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开发模式等推动新区建设与发展。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审批“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实行“专业领导+专业人才”建设开发模式。积极开展政府—私人—合作 (PPP) 、建设—经营—移交 (BOT) 、建设—移交 (BT) 、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的项目融资。积极探索“两级土地股份化”综合改革, 维护农民长远利益。

肇庆新区牢记发展使命, 积极承担发展任务。发挥肇庆生态优势集成者的优势, 以建设“北回归线上璀璨的明珠和钻石”为己任。以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与试验区为目标, 勇当广东新型城市化的实践者。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 肇庆新区成为肇庆“一主两翼”战略中的“一主”, 即全市城市扩容提质的主战场。

1.3坚持创新发展, 以创新的理念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传统城市规划理念重建设轻保护, 忽视城市历史文化传承, 容易产生“千城一面”、“特色危机”等问题出现。肇庆新区坚持“先定规划, 基础先行, 加快建设”的发展策略, 强化城市规划顶层设计。2012年10月, 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30年) 》。为确保总体规划顺利实施, 广东省发改委、肇庆市人民政府先后制定通过肇庆新区低碳发展、能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 并制定严格的考核指标与考核体系, 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以创新的理念与思维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支持, 创新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的融资模式推进新区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设立城镇化建设基金、探索PPP等投融资模式。通过积极争取省金融支持, 肇庆新区成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的首批试点。

2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 打造美丽生态家园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绿色, 就意味着环境被破坏。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 是其它发展的基础, 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为实现经济与环境互为包容追赶型发展模式, 切实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 肇庆须坚持绿色发展。

2.1 坚持绿色发展, 构建“一轴两带三区”的总体空间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肇庆新区秉持绿色、人本、智慧、包容的发展理念, 在115平方公里肇庆新区规划区域内构建“一轴两带三区”的总体空间格局, 推进宜居宜业城市建设, 打造生态美丽家园, 促进产业区高效集约, 生活区舒适宜居, 生态区绿水青山, 以山为屏, 以湖为核, 以绿为廊, 以江为带, 发挥山水生态资源优势, 以建设现代山水田园城市为目标, 秉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确保人、城市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

2.2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是肇庆新区的一大特色, 彰显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典范。2013年9月, 位于肇庆新区的中央绿轴生态城成为继深圳光明新区第二个摘得该国家级牌子的新区, 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被确定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肇庆新区采用生态优先的原则, 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 利用鼎湖山、西江等名山大川自然生态资源, 改变传统东西发展轴线混杂产业、城市、旅游等诸多功能的格局, 集中打造南北长12公里的中央绿轴, 由北至南组织和布局行政、文化、会展、体育、商务等重要城市生产生活功能区, 与砚阳湖、长利湖等5A级标准的生态水系相融合, 跨岛过江直至西江南岸, 全面呈现山水生态格局、岭南文化风貌和现代城市景观。

2.3 坚持绿色发展, 推进洁能、环保工程建设

建设绿色宜居环境成为时代发展主流, 肇庆新区以“低碳绿色”为主题, 积极发挥科技的推动力, 建设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 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新模式, 勇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者。

建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 提高能源使用率。肇庆新区率先在全国大范围使用分布式能源, 建立起由23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组成的被称为新区“能源心脏”泛能微网, 集中供应冷、热、电, 家家无需装空调、热水器、锅炉, 可减少九成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到80%以上, 现2号能源站已投入使用。

建设绿色建筑, 推进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肇庆新区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提供健康适用、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新区所有新建的公共建筑100%为绿色建筑。北京师范大学肇庆附属学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项目先后于2014年、2015年获得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二星A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倡导绿色出行。肇庆新区将依托现有城际轨道走廊建设快速公交干线, 市民步行5分钟可达公交站点, 绿色出行比例可达65%;休闲绿道通山达水, 慢行系统延伸至每个社区, 500米范围内“见绿”。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在新区快速路、主干道和部分交通功能重要次干道建设中推行综合管廊应用。按照5A级景区标准设计规划肇庆新区内的四大水系, 为市民提供一个风景优美、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3 坚持开放共赢的理念, 建设“入珠连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

开放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外在支撑, 着力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 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肇庆要实现自身与外部良性互动的追赶型发展, 须坚持开放发展。肇庆市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体会审议通过的《加快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行动计划 (2016-2020) 》全面部署肇庆开放发展的战略布局。作为城区扩容提质的主战场的肇庆新区以开放发展的理念积极部署“西联东进”发展布局, 早日建成肇庆“入珠连西南”的门户核心。

3.1 坚持开放发展, 发挥区位与交通优势

肇庆新区东临近广佛都市圈, 位于广佛与肇庆东南板块的几何中心。就肇庆市而言, 新区是连接各功能区的主要枢纽, 就珠三角而言, 新区是粤港澳城市群和广佛肇一体化的重要区域, 就省外空间而言, 新区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通往东盟经济区和大西南地区的咽喉要地。未来肇庆新区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连接东盟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的重要门户, 必将拉近肇庆城市服务中心与产业中心距离, 将城市的行政、文化、体育、会展等核心功能向新区集聚, 拉大城市发展框架,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绿色、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是一个城市坚持开放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肇庆新区涵盖了整个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呈现了便捷的市民出行、物流集散优势。高速公路网密集, 广贺、广昆、珠三角环线、广佛肇高速公路均将相继建成通车, 规划建设连接珠中江通道和港珠澳大桥的快速通道, 新区将进一步成为对接珠江西岸经济走廊的交汇节点。高速铁路横穿全区, 南广、贵广高速铁路在新区交汇设站, 新区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高铁经济俱乐部”。广佛肇城际轻轨建成与规划建设的肇顺南城轨, 进一步推动肇庆新区快速融入广佛肇经济圈。拥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内河航运, 新区内肇庆新港可实现5000吨轮船通江达海。

肇庆新区发挥区位与交通优势, 积极部署落实“东进西连”发展战略, 向东融入珠三角, 向西连接大西南, 彰显枢纽门户特色, 积极推动广佛肇一体化发展, 主动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及联合国“一路一带”联盟城市建设。

3.2 坚持开放发展, 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发展体系

近年来, 肇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比较, 存在较大差距, 具体表现为在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不足, 环境压力大等方面。肇庆新区遵循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摒弃零和博弈游戏, 积极部署城市与产业发展, 建立枢纽门户就是要让产业发展起来, 城市规模大起来, 增强城市整体实力。

肇庆新区产业布局与高新区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 构建分工清晰、互补耦合的“3+3”幸福导向型产业体系。打造节能环保、休闲养生和文化创意三个核心功能型产业, 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科教服务等三个支撑功能型产业, 积极部署“大招商”促“大发展”模式, 引进“五大百亿投资产业组团”, 肇庆新区发挥具有较强的产业集聚与辐射能力且具有“低碳、绿色、健康”等特色的产业优势, 带动医院、学校、文化与商务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推动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更好地服务珠三角, 辐射大西南, 影响东盟经济区。

4 坚持协调发展, 推动城市与农村永续发展

“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没有协调, 发展就是畸形的。协调发展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内在支撑, 促进其它发展更具有创新性、竞争性和共享性。为实现东南部与山区两大板块相互促进的追赶型发展, 破解东南三区一市 (县级市) 板块与山区县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肇庆市须坚持协调发展。

4.1 坚持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既是发展理念又是发展举措, 它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一半属于珠三角而另一半山区的地理方位与地形特点及两类地区发展不平衡一直困扰着肇庆的发展。通过新区建设, 促进肇庆中心区合作发展, 带动肇庆山区县统筹发展。同时, 依托市场机制, 发挥肇庆新区东拓南连的区位优势, 整合东南板块的优势资源, 加强产业融合, 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产业链分工和大项目建设, 带动山区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 推动全市东南板块与山区板块的一体化发展。

总体而言, 通过构建粤桂经济合作区、广佛肇经济合作区与肇庆新区, 共同构筑了“一主两翼”的发展格局, 发挥新区作为构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和全市“一主两翼”城市扩容提质主战场的重大平台优势, 努力早日建设成为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和试验区, 进一步协调东南三区一市板块与山区县之间发展不平衡难题。

4.2 坚持协调发展, 推动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发展不能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或者这一部分像欧洲、那一部分像非洲。”协调发展就是补齐短板, 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通过在鼎湖区腹地创建肇庆新区, 推动两区共建共融共享, 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

据资料显示, 肇庆市区总面积全省倒数第四, 城市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 建设用地总量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74%, 是珠三角中唯一低于10%的城市。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现代化水平, 狭小中心城区严重限制肇庆经济社会进一步扩张, 同时, 存在城市服务中心与产业中心偏离的现象。通过肇庆新区的建设, 城市的行政、文化、体育、会展等核心功能向新区集聚, 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 促进城市发展。肇庆新区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并轨运行, 通过村级土地合作社和肇庆新区土地股份总公司“两级土地股份化”改革, 使村集体能够以股权形式享有土地开发增值收益, 通过建立城镇化社会保障机制, 促进村民向市民转化。另外, 肇庆新区通过规划“一轴两带三区”发展, 使生产区、生态区、产业区和谐共生,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推动经济社会协调永续发展。

5 坚持共享发展, 突出“人的城镇化”

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能够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实现全体居民参与和分享的追赶型发展、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 肇庆须坚持共享发展。

5.1 坚持共建共享, 两级土地股份化维护农民长远利益

坚持共享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肇庆新区通过创新土地开发模式, 实施农村与新区两级土地股份化, 即通过村级土地资产管理公司和肇庆新区土地股份总公司“两级土地股份化”改革, 建立“集体入股国有”的混合所有制形态, 农村土地与城市土地并轨运行, 使村集体能够以股权形式享有土地开发增值收益, 真正实现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 增加农民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 维护农民长远利益。肇庆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突出“人的城镇化”, 建立城镇化社会保障机制, 促进村民向市民转化。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居住条件, 让人民群众共享新区发展成果。

在实施新型城市化综合配套改革中, 为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肇庆新区通过农业经济城市化、农村资产市场化、农民福利市民化、集体经济合作化、村民组织民主化的“五化”措施, 充分考虑农民长远利益, 在共建共享中保证农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破解城乡统筹、征地拆迁等关键性问题。

5.2 坚持共享发展, 确保新型城市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导思想的核心要义。肇庆新区秉持五大发展理念, 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 自觉用新的发展理念规划、引领、推动发展, 创新、绿色、协调、开放等发展为共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加突出“人”的城镇化, 建设健康美丽宜居和谐新城镇。肇庆新区打破以往大城市以高楼大厦为中轴线的传统做法, 在山林溪谷的怀抱中建新区, 北起鼎湖山脉、跨岛过江至西江南岸烂柯山, 山系的生态系统得以完整保留。新区中轴线构筑于自然山水肌理中, 围绕南北中央绿轴组织“两带三区” (沿山生态防护带、沿江旅游休闲带、核心功能区、健康宜居区、临港物流区) 城市主体框架。

肇庆新区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 突出“人”的城镇化, 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实现从“土地城市化”向“人的城市化”转变, 让人民享受新型城市化成果。肇庆新区倡导的“引领新型城市化”不是机械而简单地再造几条街道或钢筋混凝土丛林, 而是着眼于人如何更舒适地生活。肇庆新区不仅意味着丰裕的财富, 更意味着亲近自然, 拥有更多放松空间。肇庆新区秉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依托自然山水脉络和地方历史文化传统, 建设富于岭南地方特色的和谐宜居城镇, 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摘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的核心。作为我国现代化重要内容和主要驱动力量的新型城镇化应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自觉用新的发展理念规划、引领、推动发展, 突出“人”的城镇化, 建设健康美丽宜居和谐新城镇。肇庆新区秉持五大发展理念, 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 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桥头堡。

关键词:肇庆新区,五大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肇庆:高铁时代开启枢纽门户新篇章[EB/OL].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1228/c1004-26286679.html, 2014-12-28.

[2]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711/c1003-25271026.html.

[3]高虎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N].人民日报, 2015-12-10.

[4]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 2015-11-04.

[5]习近平.发展不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EB/OL].新浪网, http://www.mszz.cn/2016/0225/200652.html, 2016-02-25.

[6]陈洁.肇庆新区领导班子首次直面媒体吐心声谈理想未来[N].肇庆都市报, 2012-05-16.

篇4: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地方税收工作

一、强化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涉房服务效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各方面改革。

首先,要立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房产综合执法、房地产测绘以及经费供给体制等各项改革,尽快把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理顺各种关系,更好地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简政放权。在做好“两区两城”有关行政审批权力下放的同时,加强对基层业务指导,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现无缝对接,确保下放权限能够“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其次,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落实好国家和省、市调控政策的基础上,适时出台各类促进住房消费政策。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契机,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把握市场脉搏,针对住宅改善性需求、农民工进城落户需求、留学归国人员和新就业大学生需求等不同层面不同档次的需求,引导开发商调整和改进商品住宅设计建造的思路,扩大80-110平方米各类套型住房的市场供应,减少大型和特大型住房建造,优化供给体系,让大众消费群体有更多的购房选择,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同时,尽量优化项目的水电、交通、购物、教育、医卫和环境等配套设施,积极营造绿色宜居宜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口落户市区、县城以及中心镇,拉动住房消费,加快去库存,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再次,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再造服务流程。对于尚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创新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理时限,一律在窗口直接办理,改多头、分散管理为“一个窗口受理、一体化服务”。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减少群众办证办事收件数量,促进“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结”效能再提升,着力打造全省“时间最短、流程最简、收费最低、服务最优”的房产服务品牌。

二、坚持协调发展,努力补齐服务民生安居方面的短板

盐城建市时间较短,经济上也属于后发地区,历史形成的城市建设和民生安居工作方面的欠账比较多。必须科学谋划,推进协调发展,积极补齐短板。

首先,要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工程,补齐“住有宜居”短板。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寄托着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期盼,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和社会工程。要顺应群众期盼,在推进宜居宜业城市建设中把这一“短板”补齐。要进一步加大棚改工作的推进力度,提升改造整治标准,制定时间表,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每年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整治任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区脏乱差、下水道疏通、路灯亮化等突出问题,要加大力度尽快解决,对已经改造整治完成的小区要健全完善长效管理和社区服务造血机制,让人民群众住得舒心、看得干净、行得方便,进一步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次,要向下延伸服务触角,补齐对中心镇及小城镇房地产市场管理指导的短板。过去,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服务仅限于市区和县级市及县城,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老的工作思路已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必须尽快研究调整,加强制度设计,积极服从和服务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承担起对中心镇、小城镇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服务指导工作,建好道路、清理垃圾、加强绿化、优化环境。因地制宜,有计划、有节奏地做好房地产开发工作,引导更多品牌企业在小城镇建设高品质小区,让更多农民就近入住中小城镇;向中小城镇延伸物业管理服务,积极提升中小城镇绿色宜居的品质。

再次,要扎实开展“物业治理深化年”活动,补齐物业管理短板。由于各种原因,当初的物业管理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少数物业管理企业资质不高,特别是一些物业从业人员思想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工作不实,居民满意度较差。要在推动物业管理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好“物业治理深化年”活动,采用多种措施,打好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组合拳。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市有关物业管理工作的法规和条例;加强对物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物业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服务能力;创新监管措施,规范物业标准化管理和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公示,出台盐城市物业管理专家库监督考核办法,强化以居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把广大业主满意度作为衡量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根本标准;认真开展好物业行业内的评先评优工作,褒奖先进,鞭策后进;有效治理薄弱环节,对群众满意度较低的物业管理企业发出“黄牌警告”,限期半年整改到位,整改期内不得申请资质升级、不得参加物业项目招投标、不得参与评先评优。以勇于担当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开创物业管理工作新局面。

三、聚焦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美丽家园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绿色化和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最显著特征,要抓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机遇,多措并举建设绿色美丽家园,全力服务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沿海现代城市和秀美乡村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产业低碳生态、城市宜居宜业、生活健康环保。

首先,要推动房地产业采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全面提升楼市绿色化建造水平。要着力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牢固树立绿色房地产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绿色环保新材料使用力度。要尽快完善机制,主动与建设、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好绿色房屋建设顶层设计,强化科研引领,坚持典型带动,落实相关举措,合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其次,要与相关部门联手,协同推进绿色生态城区、生态园林城市、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等相关建设。

再次,要协同有关部门引导居民充分利用太阳能,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做好节能节水工作。广泛开展“植绿、补绿、透绿”工程,大力提升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的绿化水平,让绿色成为盐城鲜明的城市底色,落实长效化管理机制,精心打造节能低碳环保生态、宜居宜业的绿色美丽家园。

四、注重开放发展,全面提升房地产行业水平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加快房地产业开放发展尤为重要。

首先,要更新观念,注重学习、借鉴国内外房地产行业开发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要加强对澳大利亚、新加坡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房地产开发管理方面的有关经验及教训的研究,联系盐城实际,借鉴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避免各种失误,推动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以新理念、新思路服务我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要引导鼓励优质诚信、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大胆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投入到有关国家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工作中去,通过房屋建筑工程承包、推广带动绿色建材使用等,服务相关国家房屋建造和城市发展,同时积极壮大企业自身。

再次,要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实现新常态下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最缺的就是“人才”。有了过硬的人才队伍,才能促进传统房地产业向现代房地产业转变。要立足长远,引进优秀国际化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对一线建筑施工人才的引进和教育培训。通过优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推动我市房地产行业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突出共享发展,迈向居者有其屋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要在“十二五”住房保障任务已完成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十三五”时期住房保障民生工程,实现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

首先,要构建新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要积极顺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目标,适当提高城镇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进一步降低住房保障对象准入门槛,有效扩大保障对象范围。同时将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经济适用房保障体系,让这一民生幸福工程惠及更多老百姓。

其次,要实施货币化补偿新政策。今后将不再新建经适房和公租房,在消化现有房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经适房货币补贴和公租房租赁补贴政策;对安置房源原则上不再新建,对征收(拆迁)户实行货币化安置,鼓励保障对象和被征收(拆迁)居民自主购买普通商品房,不仅大大缩短安置周期,同时也将扩大住房需求,有效推助房地产市场“去库存”。

再次,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保障房分配原则,严格把好五道审核程序关,阳光操作,充分接受社会各界全程监督,强化责任追究,切实把这一民生幸福工程办成廉洁工程、百姓点赞工程、市委市政府放心工程。

篇5: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地方税收工作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根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我国全新时期的发展思想、发展目标、基础理念、重大举措、核心任务等。依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动描绘了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为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提供具有指引意义的宏伟蓝图。本文通过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志丹县的经济学发展中,根据当地实情,提出具有指导性与指向性的建议,以供参考。

将全新的发展理念直接融入自身县域的规划与发展之中是不切实际的,也不可能很轻易的完成。需要真正领会并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志丹县的战略机遇与发展潜力,真正做到发展理念带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全新的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融入我县各项规划规划与发展之中,完成机制活、百姓富、环境美、产业优的新目标,为保障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目标打下结实有力的基础。

一、创新

将创新理念融入我县的经济发展与整体规划之中[1],工业创新要从革新技术、扩大产能,保护环境三方面出发,加快天然气等产业的创新,例如天然气向电转化,气电向陶瓷、新型建材等新型产业的转化。开展风电与光伏产业发展,以创建总容量超过100万千瓦以上的新能源项目为目标。农业发展与创新需以苹果产业作为发展基础,做好规模化、精细化、产业化的新型产业,将苹果种植面积保持在25万亩以上,确保产值超过10亿元,借此带动我县农业发展,也要加强棚栽业集中区的构建与规模化舍饲养殖。

同时,也是未来五年的创新发展新路线。我县能源产业与农业产业作为经济龙头,需要优先进行创新,利用羊群效应,达到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新目标。需要在发展与产业调整之间进行权衡,以保障缓解产能过剩与需求侧稳增长政策[2]。所以要针对我县能源产业进行转型与调整,防止产出过剩问题,根据最新数据表明,20原油产量已基本保持在500万吨左右,而新开发的天然气产业以实现零起步,高产量的基本目标,产量高达7亿多方。

二、协调

通过协调发展,达到深化经济发展新局面,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新局面。当前,我县协调重点包括4个重点镇与8个新型农村的建设工作,虽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缺乏可持续的问题存在,但通过接近5.5亿元的投资,大力推动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发展,以初步完成39个工作项目,并于20重点进行45个重点项目,未来发展项目超过70个,总投资预计超过100亿。共新建多个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站,改造358个自然村电网,确保用电保障。共搬迁农民1.2万户,人数达到4.55万人,全面上改善人民群众的工作与生活模式。城镇化率提高了11.7个百分点。通过上述协调工作完成科学化的扶贫工作,并持续关注与利用政策进行扶持,增强对口帮扶、园区共建等确实有效的发展措施,积极开展社会精准扶贫,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镇与农村的发展脚步,全面激活志丹县活力,以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反馈到我县的发展中,实现协调发展理念。

三、绿色

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指的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新环境。全面的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的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五位一体”环境布局,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发展体系之中,防止GDP粗放型发展所引起的环境破坏。绿水青山是令每一位市民都为之自豪的景观所在,也是每一座城市发展最直观的体现与最大的资源。我志丹县也要做到树立标杆的作用,大胆探索,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与构建绿色城市提供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与经验。我县拥有多项能源产业,这是严重污染的重点之一,需要加快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构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新造园林达到45万亩,绿化公路901公里,构建水利重点工程9个,河堤20公里,治沟造地6000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600平方公里。创新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增强构建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农业种植土地保护制度,构建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体系,进一步深化改正我县具有针对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为实现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与长治久安提供基础。继续进行造林绿化工程,防止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针对流域进行整治,以真正完成绿色城市的建设工作,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体系,建立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真将百姓富与生态美相融合,真正做到绿化理念。

四、开放

提升开放水平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开放与发展,促使我县经济与我国经济相融合,以达到互利共赢的全新局面,最终,达到开放战略的目的所在。我县不仅要发展自身的经济,进行内部产业与发展规划的转变,更加与周边乃至全国经济相融合,避免闭门造车的局面发生,构建网络方面的合作与开放,与淘宝、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利用农村产品优势,使具备志丹特色的产品直接向全国进行销售。

也要大力推动发展与向全国开放旅游产业,坚持将旅游产业作为资深发展的动力来源之一,策划如延安—志丹—南梁—富县环线的红色旅游线路,提升志丹县整体红色旅游产业链。数据标准,在15年共新增市场主体5580个,大幅度提升非公经济在GDP中的比例,由过去的9.6%提升至17%。并从四方面进行开放体制的改革,包括能源产业、陶土资源、农产品产业链、光能与风能利用等。不是以资源的.提供者,而是以产品创造者的身份与全国经济进行对接。同时,也要加强政府职能分化与细化,加强县内的投资政策、产业创新与交易管理。以开放的理念全面提升我县各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五、共享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对于共享发展进行详细的讲解,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出发,制定与志丹县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与规划,以确实回应人们关注之处,并实现制度与规划的延续性、合理性与科学性。利用政策与制度完成医疗、扶贫、就业、教育等等社会保障领域的全面建设,贯彻落实就业与创业的支持力度。教育方面,利用宜川中学优秀的教学经验,推广到我县各类学校之中,开展新型应试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按照“放权、激励、严考”思路。

增加医院医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技能,增加分区医院建设工作,确保全县居民都可快速就医,增加医疗保险的报销费用。确保养老金的发生,针对贫困居民增强扶植力度,落实低保、养老、医保、高龄补贴、残疾人补贴等社会福利政策发放,并确实增设保障房超过300套,养老金发放达到6000万元,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将近200次。并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投人更多的资金用于增加农村学院与条件,解决农村上学困难的问题,做到真正的城乡共享理念。

总结:年,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重点阶段,同时,也作为转型之年更受世人的瞩目。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发展路途中,县域经济可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其全局性、指向性、根本性作为发展的基础所在。县域经济作为“十三五”全新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整体扶贫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篇6: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地方税收工作

摘要: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晰了未来五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本文结合五大发展理念,着眼于推动酒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依法依规,综合运用市场调节机制、经济调控手段和法治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因材施策,有效解决化解过剩产能进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建立健全市场调节产能的长效机制,增强酒钢发展动力,推动钢铁企业脱困发展,进而为构建生态的经济大环境做出贡献。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过剩产能;酒钢集团;化解;

引言: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投资带动、吸纳就业、产业关联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钢材市场需求回落,其中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钢铁企业面临的经营任务困难、产销错位等问题日趋凸显。今年2月份中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意见》的出台,对于身陷囹圄的酒钢可谓雪中送炭,对于整个钢铁行业今后的良性发展是一副良药,更是一副猛药。过剩的产能已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正向发展,从接踵而至的政策不难看出,中央对去产能的决心犹如猛药去疴般坚定,对改革的勇气犹如刮骨疗毒般坚强。当然,改革是伴生着痛苦的,也会出现种种问题,比如当地政府的不配合,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土地资源的闲置问题等。如何协调好以上问题,本文对此均有论述。《意见》是党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钢铁行业的发展并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而得出的理论性宝典。为今后钢铁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文件指导,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则将 “文件”付诸实践。酒钢集团作为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可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通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转移部分产能,实现互利共赢;忧的是,企业庞大,分支众多,设备人员分散复杂,政策实施难以为继。对出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下文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来分别阐述:

一、创新发展,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016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酒钢来说,创新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创新直接关系其生死存亡。在《意见》出台以来,酒钢集团乘势前进,一举突破了多个技术难题。碳钢新产品及差异化产品占比首次接近30%,不锈钢差异化产品达到32%,相关产品已进入汽车、家电、厨卫、电梯、装饰等领域,并形成了稳定的供货能力;汽车用冷轧带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核电用不锈钢等产品开发稳步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在风力发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主体部件制造上实现突破,产品市场拓展能力明显增强。另外,集团公司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鼓励引导下岗职工创新创业,点燃了下岗职工的创业热情,为酒钢集团去产能、调结构、职工安置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协调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钢铁企业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而今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摆在面前的就是地方政府对钢企的错误庇护,致使去产能政策形同虚设,严重影响钢企的健康发展。有的地方政府为保稳定,求政绩,促就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更有甚者暗自给“僵尸企业”注血,这对钢企去产能可以说是隔靴搔痒,也不利于整个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严重违背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本质问题,是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国务院出台《意见》,正是针对当前钢铁企业存在的此类弊病而开出的良方。地方政府唯有正确认识协调发展的本质,积极落实中央下发的政策,才能还群众以安乐,还企业以发展,还经济以上行。

三、绿色发展,是企业实现生态发展的必要条件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意见》指出,钢企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企业发展的全面不全面,生态质量是关键,企业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不可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于酒钢来说,只有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才能更加自觉地推动企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才能朝着绿色酒钢、百年酒钢的宏大远景大踏步前进!

四、开放发展,是企业共同富裕的最佳选择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随着企业内部活力的逐步释放,酒钢集团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依托技术、人才、地域等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向西拓展中亚、非洲等海外市场,极大地盘活企业经济,有效地拉动了部分企业经济,推动了企业员工转业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共享发展,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发展就是要解决企业公平正义问题,追求以民富带动企业发展。《意见》下发以来,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协商薪酬、轮流顶岗、培训转岗等方式,缓解职工分流压力,以公平正义来应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难题,让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若职工都有持危扶困之心,那么企业方能安于磐石,定将成就千秋大业。

结论:本文以“五大发展理念”解决酒钢集团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为主要内容。把创新摆在酒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能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科学的问题,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就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形成永续发展新结构。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为企业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空间问题,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实现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企业公平正义问题,让每位职工享受发展的成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面对当前经济形势,酒钢集团唯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任务的决策部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化解自身过剩产能,积极推动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加生态的经济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1 【2】龙明洁.“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解放军日报,2015-11-12(10).

篇7: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时期地方税收工作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审计工作的创造力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干部队伍,既要靠纪律约束、制度规范,还需要文化凝聚、理念引领。按照安康市审计局倡导的“强素质、喹实活、创争出”审计价值观,汉阴县审计局提出了“忠诚为要、独立为魂、责任为重、以法为度、服务为本、创新为源、自律为基”的审计“七为”工作理念,以此作为加强审计干部作风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机关文化建设的总纲,让全体审计干部脑中有旗、心中有畏、脚下有度,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审计队伍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创新制度机制,努力补齐审计“全覆盖”的短板。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提出“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全覆盖”,但村级财务由于受制度设计不完善、审计力量不足等因素影响,还未纳入审计全覆盖的范围。同时,由于村民自治的民主性、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的多样性,加上会计账务不完整、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村务公开不透明、镇所监督不到位,导致村级“三资”管理漏洞多、风险高。2015年1月起,按照安康市审计局的统一部署和汉阴县委县政府的具体安排,县审计局选定双河口镇作为试点镇、其他各镇选取1-5个村作为试点村,按照“点面结合、全面开花,试点示范、形成模式”的思路和“县为主导、镇负主责、镇财政审计所为主力”的原则,采取“双带”(县局带镇所、专业带新手)、“双审”(既审村财、又延伸抽审镇站办所账务,既审村财收支、又审领导经责)、“双承诺”(村组承诺账务真实性、完整性,审计组承诺廉洁性、公正性)等举措,严把收支审计重点关、财产清查关、审计程序关、建章立制关、整改监督落实关等重点环节,村级财务审计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仅双河口镇11个村,清缴账外资金68.17万元,给群众清退乱收费23.8万元、补贴资金20.7万元,挤掉村集体债务水分78.9万元,向县、镇纪委、检察院共移送违纪违法案件线索7起达到了深化村务公开、防范廉政风险、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多赢目标。

三是聚焦大数据,创新审计方法技术。依托“金审工程”计算机审计系统,建立各相关部门向审计机关报送电子数据制度,打通数据链接关卡,推进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网络互联、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信息共享。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数字化审计方式,归集和分析数据、查找疑点、综合提炼,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用审计信息化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同时,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提高研判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感知经济社会运行风险、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能力。

二、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努力提升审计工作的均衡性

针对审计工作领域诸多薄弱环节,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努力补短板、提效能、出经验。

一是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着力解决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手弱一手强、一时紧一时松或“两张皮”的问题,实现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是要处理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在实施好上级审计机关确定的公共审计项目的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确定全县审计工作重点,使审计工作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保证上级政策落地生根,又体现县域特点,为增创优势、错位发展助力加油。

三是要处理好提升常规审计工作与加强新兴审计业务的关系。在高效率、高质量做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责审计、建设项目投资决算审计的基础上,要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和人才引进,进一步加强环境资源资产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村级财务审计、区域金融风险审计等新兴审计业务,实现常规审计出精品、出经验,新兴审计业务有突破、有亮点。

四是处理好保持审计连续性和突出阶段性的关系。既要对稳增长调结构、保障房、脱贫攻坚、养老医疗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政策进行连续跟踪审计、全程监督,又要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如公车制度改革、PPP项目、政府负债等工作进行审计,实现常态化审计与“点穴式”审计的有机结合。

五是处理好政策落实的“督察员”和政策执行的“评估员”的关系。审计机关既要把促进上级政策落地生根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保证政令畅通,又要通过审计着力关注体制机制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需要的问题,及时揭示和反映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制度规定,积极提出审计建议,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

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裁判员”

要实现安康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秦巴明珠,促进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目标,审计机关要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方向,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出台的《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办法,通过审计客观评判部门和领导干部环境资源保护职责履行情况,当好自然生态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守护员。

四、牢固侧立开放发展理念,提升审计工作的公信力

一是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审计结果公示制度,打造“阳光审计”。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充分倾听民声民意,在实施审计时自觉接受监督,努力实现“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忠诚、对政府负责确保监督执纪到位、接受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有机统一。

二是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建设“法治审计”。坚持公平正义、坚守公正廉洁,尚法求真、严谨认真、勇于担当、敢于碰硬,履行审计“揭露问题、防范风险,服务改革、助推发展,制衡公权、反腐倡廉”的重要职能,以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取信于民。

三是开放借智搞审计,建设“效能审计”。针对审计任务越来越繁重,工程决算审计、自然资源审计等专业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招标采购,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审计,加强审计过程监督和结果审核,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高效率的审计服务。

五、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强审计保障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上一篇:中国银行面试资料下一篇:企业工资支付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