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的写作要求

2024-09-03

小小说的写作要求(共9篇)

篇1:小小说的写作要求

小小说的写作指导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体裁来表现,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常见的有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寓言等。

小小说又名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它是介于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学体裁。

小小说的基本特点:

1、标题新颖。

小小说的标题新颖,能唤起读者的好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若能做到一语双关,则能让读者看到题目之后联想到小说主题,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索,效果将会更好。

2、篇幅短小。

小小说的篇幅一般不超过1500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凝练,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一篇《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的小小说,仅仅只有一句话“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他坐在房里,此时,屋外响起了敲门声……”篇幅虽短,却充满悬念。

3、立意巧妙。

因为篇幅短小,所以小小说特别强调一个‘巧’字,要通过巧妙的立意来吸引读者,同时给读者以启迪。

4、结构严谨。

小小说在结构上,要力求时间、场所和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5、结局新奇。

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若能引人深思则更妙。

几种常见的小小说:

1、镜头场景型小小说。

攫取生活中的.某一个或某一组镜头进行描写刻画,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看法浓缩在这组镜头里。

2、人物漫画型小小说。

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对人物进行漫画式的勾勒,通过人物的典型动作、语言等描写,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或看法。

3、故事新编型小小说。

这其实是一种选取古代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和立意来描绘的编故事型的写作模式。它取材多在文学名著、史书记载,立意多在讽今喻今,多是有感于现实社会中某种现象,对此现象,人们多已熟悉,并都有同感,根据人们的这种认识,让古代名人来表演、借古人之口来评说,从而取得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2:小小说的写作要求

星期天下午,林剑从县公安局值班回来。一踏进家门,妻就喜滋滋地指着摆在桌上的几条又肥又大的鱼说:

“瞧瞧,这几条鱼怎么样?”

林剑不觉眼睛一亮,聪慧的妻已敏捷地察觉到这一点,不无得意地说:“这鱼是李明送的。”

“哪个李明?”

“就是李副县长的儿子呗!”妻冲他嫣然一笑。

他明白了,李明曾是他学生时代的同窗好友。不过高中毕业后他们就没有来往了。李明此举,不能不让他吃惊。想到这里,他不由又问妻子:

“他有没有对你说些什么?” “李明说,他过去就是你的好朋友。今天找你有事求你关照,他说他有个表弟被坏朋友拉下水了,抢了人家的摩托车,现在正在你们局里受审„„”说到这儿,妻故意停顿一下,尔后凑上前悄声说:“他说事成之后一定重酬!”

他完全听懂妻的话,吃惊地睁大两只眼睛。

她装着没看见,继续说:“我看他跟你有这种关系,他爸又是咱们的副县长,所以我就收下鱼,并代你答应帮忙。” 他又看了妻一眼,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长气:“好吧,这事以后再谈。好久没有看钓鱼了,今天水库那边有人钓鱼,咱们去水库边看钓鱼。”

他俩喜欢吃鱼,也喜欢看钓鱼。“那李明的事呢?”妻追问一句。

他摆摆手,搪塞着:“急什么,现在看钓鱼!”

两人走出院子,默默朝不远处的水库走去。

水库不大,钓鱼者不多。一位钓鱼老者手段极高。不到一支烟的功夫,就有几条大鱼咬饵被钓出水面。被钓的鱼不安地在水桶里挣扎着,似乎在后悔一时贪饵被人钓了。望着一条条又肥又大的活鱼,妻不由两眼闪闪发亮,在一旁悄悄地数着数着。他笑了,灵机一动,上前拍拍妻的肩:“世上许多事常常败在一个‘馋’字上,你看这些贪饵的鱼,就是如此。”

妻愣了一下,也许她听出了丈夫的话外音,脸儿不禁刷地红了起来。她急忙一转身,逃也似地跑回家去。小小说的拟题法 时间式:《最后一天》《一切明天再说》《今晚》 《秋天的故事》《黄昏》《漆黑的时刻》 地点式:《歧路》《丁字街》《病房》《政教处》 事件式:《出门》《还乡》《刘德华下礼拜要来》 《天鹅之死》《又见红叶》《电视**》 《身陷绝境》《自首》 物件式:《白玉盘》《草莓》《时间》 《远去的粉蝴蝶》《初雪》《黑色玫瑰》《梨花雨》 悬念式:《山上飘下红衬衫》《客从上海来》 《意外归来》《少了一元钱》 人物式:《同桌》 《书痴》 《阿兰德龙》 《大头儿子小头爸》 《师兄师弟》 《旗人》 文采式:《你的微笑是唱给我的歌》 《天边飘来故乡的云》 小路拐弯处 深秋.小路拐弯处.与春天没有两样,依旧是曲折,依旧是坎坷.只是路边那不耐寒的野花凋谢了,几棵冬青树,虽不能明显看出,但却一定长高了,它在风中摇曳着,不知是摇头还是点头。他们又来了,依旧是肩并肩,依旧是不慌不忙地漫步.只是男青年的面容有些瘦,女青年的衣着更加艳丽.他们似乎还在继续着春天的谈话,女高音脆生生地响着:“给你打了件毛衣„„” 他接过毛衣平静地说,“我更希望你捧在我眼前的,是你的读书成果.”

她,口气不无骄傲:“毛衣的花样.我学了七种,这种最美.”

他,口气不无吃惊:“你有多少业余时间?我寄给你的那些书,读了多少?” 回答的声音极其平静,“前些日子整理房间,我用它糊墙了.还省下两块多买旧报纸的钱呢”。“什么?糊墙?!”男低音突然变成男高音. “谁还骗你?那两本破书.”她平静得像一湾死水. 突然,他把毛衣猛扔在她怀里,几乎是吼叫: “你,你还我书来!那是我两年积攒„„” 她惊呆了,似乎不认识他,瞪大恐惧的眼睛„„ 片刻,她猛转过身,往回走去.他腮帮一鼓一鼓地目送着她。

他没像春天那样转回身追上她,却毅然迈开大步,朝前走去. 小路拐弯处,依旧是曲折,依旧是坎坷.冬青在风中摇曳着,不知是摇头还是点头. 这篇小小说犹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歌.在深秋,“小路拐弯处”这样一个特定环境里,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发生了矛盾和冲突。谁对谁错?作品中没有直接说,但是作者的爱憎已隐含在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中了.他们今后的发展如何?由读者去推断.但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告诉读者“依旧是曲折,依旧是坎坷”。加上题目,曾三次重复“小路拐弯处”.我想.他们两人的爱情发展在此“拐弯”,不会重圆.作品中“小路拐弯处”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作者好恶情感的流露,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令读者回味无穷。慰问 教师节,镇政府例行搞慰问,镇里的学校顿时热闹起来了。

镇长满面春风带领慰问团逐个学校进行慰问,热情地同教师们逐一握手祝贺。

小汽车来到镇中心小学。镇长走下车兴致勃勃 地握住黄老师的手,热情又亲切地说: “陈老师,教师节过得愉快哇!”

镇文教助理小林在一旁忙悄声更正说:“是黄老师,不姓陈。黄老师是县里先进教师。”

“哦,原来是黄老师,不是陈老师,张冠李戴了,抱歉!”镇长又一次握住了黄老师的双手使劲地摇了起来,“教师光荣,像你这样的老先进教师,全镇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呀!”

黄老师听了这话,心里感到甜滋滋的,热泪也不禁为之夺眶而流。

第二年教师节,镇政府又例行搞慰问。镇长依然带领慰问团逐个学校进行慰问。

来到镇中心小学,镇长依然兴致勃勃地握住黄老师的手说:“龙老师,教师节愉快吧!”

镇文教助理小林又在一旁悄声更正说:“是黄老师,炎黄子孙的黄,不是龙。”

“噢,对,是黄老师。”镇长又一次紧紧地握住黄老师的手摇了起来,“黄老师节日过得愉快吧?”

“嗯,愉快„„”黄老师这时感到双手有些酸痛了。

年复一年,又一个教师节到来了。

镇政府照例搞慰问。镇长照例带领慰问团逐个学校进行慰问。

镇长刚从小汽车里钻出来,黄老师见了,心里竟然打起鼓来,忙抢上前去,握住镇长的手,强装笑脸说:“张镇长,你好!我姓黄,炎黄子孙的黄„„”

“嗯„„”镇长的脸先是一沉,但很快又堆起笑来,“好!大家都好!”

在回归的路上,镇长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问文教助理小林:“小林,那个黄老师今天是不是有点不大正常?”

“这„„”小林笑了笑,“也许是吧!” * * * * * * * * * * * * * *近年来,话题作文成为高考主旋律,为尽可能挖掘考生的写作潜能,大多“形式不限”“文体自选”,这为小小说的施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涌现出《赤兔之死》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小小说,形成了高考舞台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不仅倍受阅卷老师的亲睐,也为考生敲开了高考的成功之门。小小说,多取材于生活的一个瞬间、一个插曲、一个场景、一个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迅速地将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加以描绘,勾勒出人物精神面貌,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意义。它篇幅短、容量小、故事单纯、情节简单、人物集中,易于成文.基于此,训练小小说的写作就更显其价值。小小说的写作 小小说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小小说,又称为微型小说、超短篇小说、一

分钟小说、千字小说、一袋烟小说。小小说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并列为小说的“四大家族”。

二、小小说的特点 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想新

鲜的思。

――王蒙 “小小说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 “ 可借一神斑略知

全。

豹,以

――鲁迅 小小说的特点

一、立意奇特;

二、情节曲折、完整;

三、结局出人意料。――罗伯特??奥佛法斯特(美)微型小说写作追求四个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立意上以小见大。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 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目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

三、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 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四、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开头】要使人“一见钟情”。方式有三种: ? ▲造成悬念,引起兴趣。如《信任》,开头就写 美丽的演员妻子外出演出前对丈夫说:“桌左抽屉的锁丢了,我有一样东西放在里头,你无论如何也不要打开”。? ▲开门见山,进入情节。往往开头就是人物对话。? ▲含蓄蕴藉,曲径通幽。往往描写景物,烘托铺垫并有照应和伏笔。【中间】结构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曲折生致式。?①单线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写一农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中,因穷困而自杀的过程:弄回毒鱼,却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怕见惨象而出外,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吃后等死,却因鱼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一人两事,或两人一事;可以是两条明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如《小星的暑 假日记》,父亲编造假材料,儿子编写假日记。父亲打骂儿子后,再要写材料时只好苦笑。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如《奇妙的循环不等式》,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售票员不让老太太坐,却让“首长”坐。司机上车后赶开“首长”请经理坐,经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如《变化》写一个业余作者先后发表两篇稿件后,单位领导不同的态度。⑤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者,“扬”是主体,却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后者相反。这样,产生了情节发展的意外性,加强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重旨复意式。微型小说应以小暗示大,达到意义的升华;要讲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引起读者想象。主要采用:①象征。②双关。③比喻。④省略。这是一种具象化的空白。? ①象征。用具体物象寓示概念或另一形象,但只起结构作用,不是象在诗歌中着力描写的中心形象那样。如《枪口》,写一官复原职的领导用别人送的枪打下猎物时,得知走后门的“枪口”也对准了他。②双关。如《向不通》,写大学生向不通十年勤恳工作反不如工作差的升得上去,因而“想不通”。③比喻。如《“炮”炸宴席》,写小孙子在酒宴上放炮仗捣乱,又在爷爷不满新经理才四十来岁年纪轻时放“炮”:“你不是十八岁就当县长!爸爸三十出头就当厂长了!” ④省略。这是一种具象化的空白。如《落果》,老门卫退休后门口枣树上果子不熟就被打光,他写信给厂长:“连几十张馋嘴都管不住,还管厂。”接着省略了厂长感奋、整顿厂风的情节,而写第二年老师傅收到一包红枣。

篇3:谈谈小说评论的写作

答:谢谢你的关注!其实,早在2013 年,我就为一部小说集写过评论。

问:您能具体谈谈吗?

答:2012年岁末,朋友晓苏的小说新作 《暗恋者》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他在第一时间签名赠给我一本。我如获至宝,利用2013年春节走亲访友的间隙,一篇一篇地读完,觉得他这部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小说集 “ 有意思”,“心有戚戚焉”,于是重点研读了其中的10篇,选择了“写作技法”这个“点”,用一周工夫打磨出了一篇长达5400字的评论 《〈暗恋者〉中的写作技巧》。该文发表在当年7月号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 上。

问:您一出手就写出大篇的小说评论,并且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真不简单!

答:谢谢你夸奖!写小说评论,首先要选到“有意思”的小说文本。我前面提及的晓苏,他是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国家一级作家,被湖北名家刘益善誉为“当代颇有实力的短篇小说大家”,他一直推崇 “ 有意思的作文”。 所谓“有意思”,即作品在主题、人物、故事情节、表现技法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有非常独特的地方,能叫人“拿得起、放不下、读得有味、回味无穷” (晓苏语),令人如饮甘饴、如沐春风。这几个看似寻常的“点”,在高明的小说作家手中,便可熠熠生辉、华彩绽放。这其中一、二个有亮色的“点”,即可为多情的读者所捕捉、所获取,咀嚼一番,成为小说评论的突破口。

问:选好文本后,接着是在“读”上下功夫,对吧?

答:是的。比如我为本土作家艾立新、钟新华和80后女作家宋小词写的三个中篇小说评论,读任何一个中篇,都得花一天时间,先通读,再精读,后研读。通读即整合故事梗概,精读即在情节的推进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嬗变,研读即落实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品味小说的环境描写及细节刻画。如艾立新小说 《门前是非》。通读一遍后,我即用简明的文字写出小说的故事梗概:秋菊老公因车祸丧身,她还没能走出丧夫之痛,突然面对挺着大肚子的小三;善良的秋菊好心收留了未婚先孕的文燕,不料又遇见文燕的前男友;成全了文燕一家的幸福后,她发现自己有孕在身,苦于身体状况而被迫做了人流手术;投身公益事业的秋菊获取了心灵的慰藉,不幸肾病染身;秋菊在省城治疗期间,文燕、钱老大以及社区、镇里干部看望、陪护,情急之下,文燕悄悄为秋菊捐肾……在精读时,即圈点勾画小说中秋菊与文燕、秋菊与钱老大、秋菊与众乡邻这几对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相关描写,细心琢磨,品味妙处;研读,即把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情感碰撞放出的人性之光置于一个有纷繁世象、能引人思索的小镇社会背景下,然后去透视。于是,我的小说评论标题“纷繁世象背后的人性之光”也就呼之欲出了。

问:读小说文本,如果它亮点丰富,是否要一一展示呢?

答:读小说文本,就是与作者“对话”。“对话”的过程,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你要善于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选取一、二个亮点加以评论。“评”即评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特点,“论”即渗透中、西方文艺理论的元素,使你写的评论有一定深度。

问:您能举例谈一谈么?

答:好的。在此我想谈谈“摇摆”与“延迟”。在为艾立新小说《门前是非》 所写的评论中,我用到了外国小说创作中的 “摇摆”。“摇摆”是西方文艺理论的一个术语。在一篇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终点的,而是要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所以,“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豫不定的状态。 《门前是非》 正是如此。行文中有意识地安排了多次“摇摆”。一是小红楼来了个不速之客———文燕的表哥。细心的秋菊从对方“惆怅和垂眷”的眼神里,从文燕端茶时慌乱的举动中,发现了端倪。秋菊于是撮合这对有情人成为眷属。这处“摇摆”既凸显了秋菊的仁慈善良,又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设伏笔。二是秋菊的意外怀孕与被迫做人流。这处“摇摆”,既与前面秋菊与吴良最后一次同房相照应,使情节合情合理,又点染出小镇“闲人”爱搬弄是非的世象,同时她因肾病被迫做人流的情节,将这个时乖命蹇的女人对幸福的憧憬、期盼之火无情地掐灭!三是浙江商人寻求与秋菊生意上的合作,而吃了闭门羹。秋菊并不热衷于做生意,她“不差钱”;她热爱公益事业,不惜一掷千金,乐此不疲!对比之下,这个善良却不愚直的女人该是多么可敬!而浙江商人包养小情人这一情节,也是小镇纷繁世象中的一斑一点。四是秋菊动过再婚的念头,然而几次相亲受挫。这处“摇摆”,既表现了秋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也为故事情节起了舒缓和推动的作用。五是正值秋菊肾移植手术进入倒计时,文燕却突然生病。其实,这处“摇摆”只是一种隐瞒秋菊的障眼法。秋菊不明就里,她挂念文燕的病情,想推迟手术。文燕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设计一个患病的借口,目的是让秋菊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顺利接受手术。真是煞费苦心啊!“摇摆”之间,这种血浓于水的姐妹亲情,足以撼天动地;它所释放出的人性之光,足以刺破纷繁世象的阴霾,照彻大地。

问: 那么, 什么叫 “ 延迟”呢?

答:在为钟新华小说 《我想有个包》 所写的评论 《70后的人生追求与生活重负》 中,我用到了“延迟”。中国古典小说常采用层层推进的结构,这种小说线路较为清晰,并且有规律性的频率。即使是在规模较大的小说中,存在主线与复线、或者几条平行的线索,作家依然可以让节奏感一直有条不紊地保持到结尾。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的结构,作者常常有意“延迟”小说的进展。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度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环环相扣,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我想有个包》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当金花的“高中同学群”里发布张靖将从美国回来探亲、20年前的同学将组织一次隆重聚会的消息时,金花当晚便拉丈夫逛街,为同学聚会准备服饰。而后面写到的“同学聚会的具体日子还没定,但肯定不会太久”“群里今天发通知了,张靖10号回来,聚会可能在15号左右”,用舒缓的节奏,一次次地牵动女主人公的神经,促使她为同学聚会而紧锣密鼓地准备。当聚会日期越来越近时,群里突然发公告,说因张靖遭遇交通事故受伤而延期聚会。有意的“延迟”,于“水穷山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随着同学聚会日期的迫近,金花得到那款包的心情愈加急切,她当然更期待吴总发工资的日子。可由于自己心绪不宁误将咖啡洒在一个光头顾客的头上,引起纠纷,并引来了后面警察疑似店内有违法行为的搜查,还有吴总被请去配合调查,咖啡馆生意清淡,致使工资推迟发放。这些“延迟”的情节,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地推进。及至小说结尾,那个让金花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同学聚会始终没能启开大幕,倒是作者运用了欧·亨利式结尾法——正当金花还在为那个DIY皮包纠结不已时,路星儿带来了钱潇洒“身体不舒服”的消息。眼见他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嘴巴微微嚅动,金花禁不住潸然泪下!读者与金花为之期待的同学聚会的喜闹场景,居然化作了夫妇俩泪眼相对、默默感伤的画面。小说的“延迟”,牵出了意外之笔,却又在情理之中,产生了曲终情在、动人心弦的魅力。

问:哦!那是不是意味着每篇小说评论都要在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前提下,加入某一文学元素呢?

董:肯定不能雷同啊!小说评论也须“异彩纷呈”。比如 《洈水》杂志今年第二期上我为宋小词小说《锅底沟的流血事件》 所写的评论,结构与写法就与前两篇大相径庭。我拟题为“马德山悲凉人生的严峻拷问”,很显然,行文先要紧扣文本,把握“悲凉”二字来展示马德山这位草根的艰难人生。我用了2000多字的篇幅浓缩了马德山锅底沟摔伤———发誓修路———喋血新路的悲怆遭遇。写这一部分,是为后面引发“严峻的拷问”作铺垫。有了得当的铺垫,后面我顺势发问:1.我们的某些干部对民生问题怎么那样冷漠?2.为什么出生在锅底沟附近的人们贫富悬殊? 3. 曾经淳朴、实诚的民风都去哪儿了?4.国家林木的被盗伐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一连串的“拷问”,是由马德山历尽千辛万苦修路、而修路人不幸命殒于自己修建的新路这一血淋淋的悲剧结局引发出来的,它是严肃的、严峻的,有振聋发聘之效。这样写,是由小说的题材、主题所决定的。只有这样写,才能凸显出小说主题的深刻。

问:与您交谈,我对小说评论的写作,有了一点眉目。在今后的阅读生活中,我准备动笔练一练小说评论。

篇4:为了那个小小的要求

美丽的爱情、甜蜜的新生活曾让她幸福无边,可随着儿子的降生,她平静的生活又变了样,也许是遗传了自己的基因,儿子的眼睛也看不见。夫妻二人辛苦操劳,也曾让那个家充满了欢笑。可一家两个盲人,仅靠夫妻俩那点微薄的收入来支撑,丈夫最终还是支撑不住,与她离婚了。

而她的下岗无疑是雪上加霜,将她推到绝望的边缘。政府及时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居委会的大妈来告诉她,他们家被认定为特困户,可以每月领取三百元的生活费。

她牵着儿子的小手挤到前面的主席台上,接过那三百元钱,转身面向台下的人们弯腰致意。她不由得想起十几年前,也曾激动地从别人的手里接过三百元钱。不过,那个时候,她是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耳边是雄壮的国歌,那三百元钱是国家给她的奖励。

她拉着儿子的小手,示意他弯腰感谢。11岁的儿子用力挣脱了她的手,然后,她听到儿子在她的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声音不大,却似一声炸雷,瞬间击碎了她所有的喜悦。

和儿子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她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子:“从下个月开始,我们再也不会来这种地方了。”

是的,为了儿子,她决定重新开创一番新的事业。

当年,她只能凭自己的感觉,一遍又一遍在训练场上默默地抛洒汗水。别人休息,她却不休息,就是凭着那股倔强,她登上了奥运会的领奖台,夺得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块金牌。

于是,她决定学习按摩,开一家自己的按摩院,这对她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克服了种种困难后,她终于在2001年取得了盲人按摩从业资格证书。其间也曾遇到了种种麻烦,比如收到假钱,受人发难,但她总是咬牙坚持下来。

凭借当年运动场上的那股拼劲儿,她的生意越做越好,渐渐地在业界也小有名气。更让她开心的是,17岁的儿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开始在北京的盲人学校学习按摩。在儿子的心中,母亲是个了不起的人,是他学习的榜样。

也是到今天,她才肯向人透露,当年儿子在她耳边说的那句话。儿子只是怯怯地说:“妈妈,下次我能不能不陪你来这儿?我不喜欢。”在那一刻,她才明白,那种方式深深地伤害了儿子。

她就是在1984年第三届残奥会上,为中国夺得第一枚金牌的北京女子平亚丽。在那次残奥会上,她在跳远比赛中的奋力一跃,让她跳上了残奥会冠军的领奖台,也让她的人生一度辉煌。可此后风风雨雨二十几载,她褪去冠军的光环,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人到中年,又一次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地。只因为,她是位母亲,要让儿子有尊严地活着!

篇5:小小说写作指导

【技法点拨】字数3192

求实求真 立意高远

——小小说写作立意指导

河南丁彬

小小说是指通过细节、场景的描写,以小见大的表现人物性格及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篇幅短小、立意新颖独特、构思精奇巧妙,善于用小细节反映大问题的特点。近年来,小小说作为高考考场作文创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很受广大考生的欢迎,每年的高考考场上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小小说佳作。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篇优秀的小小说呢?笔者以为,文章立意是否恰当高远,是否贴近现实,是否具有启迪意义,是成败的关键。下面,我们就具体谈一谈小小说的立意问题:

小孩儿把奖品留给弟妹,第二天带着小小的包袱就跟着陌生的叔叔走下山坐火车到城市当学徒去了。临走没有人送行,爸爸、妈妈工作去了,爸爸六点多就进矿坑了,妈妈七点去洗煤场,家里剩下弟弟、妹妹,一个背一个,总共四个。小孩离家前跟弟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字典要找一张纸包起来,不然书皮很快就会破掉,知道吗?

字典是昨天刚拿到的奖品之一,另外是一支钢笔。钢笔他带着,就别在白上衣的口袋上。

此后几年,小孩用到钢笔的机会很少,前几年每天几乎都是起早睡晚,每天像陀螺一样,被老板、老板娘、老板的妈妈、老板的小孩,以及大大小小的师傅们叫来叫去、骂来骂去、打来打去....当然,还有必须要做的工作,以及,自己还要偷空学习如何操控工作机器。

三年多之后,他升了师傅。才十七岁,却已经是家里真正的家长,因为一家人的生活所需最大的部分靠的几乎就是他的收入。

十九岁那年,他恋爱了,爱上工厂隔壁一个念北二女的女生。第一次要写情书的时候,发现当年那支县长钢笔的墨水管早已干涸,而且黏在一起,根本无法吸水。他买了原子笔,用两个晚上打草稿,然后把信拿给女生。

女生竟然回信了,说愿意和他交朋友,并且赞美他的字好看,信也写得好。但也就是那一年,他的右手被冲床轧到,整个手掌只剩下一根大姆指。当天冲床撞击、以及剧痛的惨叫汇集而成的巨响,仿佛也成了他奋发飞扬的生命紧急煞车声,之后,仿佛一切都停顿了。

学了六年的技术,停了。从五十块开始一直升到一千五百块的薪水,停了。写了十七封的情书,停了。

出院之后,他回山上老家休养,每天重复看着女孩给他的信。

妹妹问说:“怎不再写信给人家呢?”

他说:“我会再写啊!但,总要等到我学会怎么用左手写字,而且,写得跟用右手一样好看的时候„„”

女孩也许等不到他的信,或是其它原因,有一天竟然坐火车,然后又走了将近两小时的山路来找他。女孩细致、美好的模样让村子里的妈妈们惊讶到几乎反而成了客人,除了傻笑之外,不知如何应对。厨房里,妈妈煮着冬粉鸭蛋汤要请女孩吃,孩子帮妈妈往灶里添煤,妈妈忽然一掩脸闷声哭了起来,断断续续地跟孩子说:“人家是好命的人,咱不要害人家。”

孩子说:“我知道!”

那天黄昏之前,孩子陪女孩下山去搭火车,从此,就没再回来了。曾经在山路上遇到他们的人说,两个人走得很慢,好象很舍不得把路一下就走完的样子。

女孩回家了。

男孩四天后才被人家找到,他在离山路稍远的杂木林里用树藤结束自己十九年的生命。

【评析】人性本善,不管经历再多的崎岖坎坷和生活磨练,都不能抹去人性深处的善良的光辉,“男孩”的一生便是如此。作者在立意上紧紧抓住一个“善”字,通过主人公对家人和心仪女子的行为,诠释了为他人着想的大善之美,立意深沉高远,同时通过“男孩”的经历告诉读者,不管面对怎样的困苦挫折,都不能丢弃善良的本性,极具现实启发意义。

【佳作展示】

运动会之后

河南内乡高中张艺萌

秋日的傍晚,如火如荼的运动会渐渐接近尾声,人声鼎沸的操场慢慢安静下来,白日里人山人海的运动场只剩下几个老师和同学在整理体育器材。夕阳的余晖轻轻落在绿茵场和塑胶跑道上,给整个操场罩上了一层淡淡的红晕。

小龙一个人静静的坐在跑道边的看台上,看着脚上破了的鞋子,默默的落下了眼泪。作为班里公认的长跑健将,他有着极强的爆发力和忍耐力,一直是运动场的宠儿和班级的骄傲,然而这一次,他却让老师和同学失望了。

今天下午的赛场上,发令枪一响,小龙便像离弦的利箭一样飞奔起来,然而正当他遥遥领先胜利在望时,脚上鞋子的鞋帮却一下子裂了口子,飞速前进的小龙瞬间滑倒在地。虽然他的脚只是扭了一下并无大碍,但穿着这样一双鞋子的他已经无法正常参赛了„„

想着白天的一幕幕,看着脚上的鞋子,小龙第一次对老爸有了怨气!“要不是他没什么本事,挣不到什么钱,自己也不用一双运动鞋穿两年多都没得换!今天也不会出这么大的丑!”这样想着,小龙就更加觉着委屈。

“同学,你旁边的瓶子还要吗?”正在小龙默默流泪的时候,一个捡空瓶子的老人正好走到他的身边,看到他旁边的空瓶子便出声问道。

“不要了,你拿去吧!”小龙用泪眼朦胧的双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老人,他看起来差不多七十多岁的样子,衣衫破旧但却很干净,佝偻着背,脸上满是生活的风霜留下的印记。

“大爷,你这么大年纪,有子女供养,怎么还出来捡瓶子啊?”小龙把瓶子递给老人,随口问道。

“孩子们挣钱也不轻松,我自己能挣一点儿,他们负担就轻点儿,而且自己挣的钱花起来才顺心嘛!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还是靠自己的好!”老人乐呵呵的说着,背起自己的大编织袋慢慢的走开了。

“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还是靠自己的好!”老人虽然走了,但他不经意间的话语却深深的刻在小龙的脑海里。在夕阳的余晖里,小龙擦干了眼泪,一下子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

三个月后,小龙终于拥有了自己渴望已久的运动鞋。穿着这双崭新的鞋子,想着这三个月捡瓶子、周末打零工的经历,他的脸上禁不止露出了微笑„„

篇6:小说常用的写作手法

一、文字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作者借着语言文字把思想和感受传达给读者。

是以,一篇好的作品,往往需要看作者的文字运用是否简洁流畅,恰到好处。

二、散文是以作者本身为轴心,是用所谓万事万物皆到心里来。

即是对外界的各种感受,化成各种感觉向外投诉。

所以散文是用我心应天心,用天心去证我心的一种写法。

三、小说与散文有些差异,小说必须有几个元素:

(一) 首先是事件:(1)有形事件,即行为事件。

(2)无形事年,即精神事件。

亦即我们心理的各种发展状况,同外界一切行为所促成的事件。

(二) 背景:即这一事件所发生的时空。

再次是心理状况,即这个人物在此一事件中,所产生的精神与心理的反应。

四、小说的文字是生活语言做为重要基础而产生的,比较广博,生活性非常的强。

使用这种生活语言时,要看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状况来决定是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或是抽象概念性的语言。

五、小说文字运用时,首先考虑到的该是何种事件,怎样特定的时空,再依据这些条件决定语言基础。

六、文字运用技法:

(一) 勾勒法:即一个大场景,很多人物,我们不能像照相机一样,每个人都平均的去照他。

我们要像素描家一样,去这里勾一笔,那里勾一笔,把整个景致凸出来,把要点特性给勾勒出来,是属于蜻蜓点水的那种方法。

(二) 砌刻法:即一个粗犷的人物,我们要像木刻家的雕刀一般,把这个人物深深的雕在读着的心里,一刀一刀费力的去刻他,把人物的形像刻出来。

(三) 晕染法:我们写到杏花烟雨江南,柔美的空气,灵秀的山水,遥远的记忆和无限的思念时,就不能写得太清楚,必须用感情的水份去尽量晕染,使它出来之后,朦朦胧胧的像诗一样。

篇7:小小说阅读与写作

——小小说欣赏与写作

教学目标:

1、鉴赏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特点

2、学写小小说结尾

3、在记叙文写作中布局出人意料的结尾

教学重点:鉴赏小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写出人意料的作文结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莫泊桑的名篇《项链》,主要分析了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上的特色,除了“物线法”、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特色外,还有一个就是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在课后补充阅读的名作《警察和赞美诗》中也有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尾,而这正是小小说的特点之一,在课本单元作文训练中要求我们学写小小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小小说,了解一下它的创作手法,特别是学习写一些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二、小小说的特点以及常用的创作手法。

1、请学生阅读《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2、分组讨论这篇小小说的特点

教师总结:出人意料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德军剩下来的不只是劫后的城市,可怜的女人,战争摧毁了城市,也摧毁了灵魂。

“德军剩下的东西”,标题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德军走了,到底剩下了什么呢?是对城市的破坏,满目疮痍?还是对人心灵的摧残,灵魂的扭曲?

有一种莫名的难受,为那个士兵,也为那个女人。

原本一定是爱人吧,说不定已经订婚,只是因为战争而不得不分开。物力维艰,爱人又不在眼前,甚至可能已经阵亡,加上德军的四处骚扰,女人发现原来生活那么艰难。而在这种艰难中,她只得出卖自己的尊严和灵魂。

那个男人很快乐,不是吗?他一定没想到战后竟那么容易就与爱人团圆。但这只是开始。当第一阵狂喜过后,当他终于静下心来想想,他会奇怪为什么会在那看到自己的爱人?是的,在那个地点,那个时段!爱人脸上暧昧的神情是怎么回事?那挑逗的言语又算什么!

所以我觉得悲哀,悲哀那喜悦后接踵而来的——我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无巧不成书”,深挖细掘,领异标新。短短的篇幅表现出很大的社会容量。

明确:

小小说的特点:篇幅短小,结构严密,立意奇特,以小见大,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三、小小说常用的创作手法。

1、《寒冬里》:巧合法

巧合一:绅士欲给乞丐钱,但却没有带钱;

巧合二:绅士把帽子给乞丐,秃头乞丐发现绅士也是秃头。

这种巧合突出了绅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乐善好施,而是舍己助人。

2、枪:巧合法

3、《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留白法

4、《签字》:以小见大(夸张变形法)

应局长早已养成了不见“好处”不签字的习惯了!这一结尾真是写绝了。通过艺术夸张、变形,人木三分地为一个贪婪成性、中毒极深的贪官画了像。

5、《发票》:以小见大(夸张变形法)

6、《“书法家”》 :情节突转法

7、《用心良苦》:悬念法

四、轻松一刻:最经典的微型小说

最短的荒诞小说:有一个面包走在街上,它觉得自己很饿,就把自己吃了。世界最短武侠小说:高手被豆腐砸死了。

世界最短科幻小说: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敲门声。世界最短悬疑小说:生,死,生。

世界最短推理小说:他死了,一定曾经活过。

世界最短励志小说:那只瘸腿的狗终于当上美国总统了!

世界最短恐怖小说:惊醒,身边躺着自己的尸体。

世界最短童话:癞蛤蟆娶到天鹅喽!

五、突破重点:出人意料,情理之中(小小说结尾的艺术)

注意事项:结尾的写作技巧是为了体现小说的主旨。

1、结局的逆转要有利于表现主题。好的逆转往往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令人耳目一新;而为逆转而逆转的结局是哗众取宠,只会惹人生厌。(无聊)

2、结局的逆转是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有细节的铺垫,结局要与之呼应,如《项链》中的那样。(无理)

训练一:续写《送行》结局

分析:“他„„他们是来送我的我们。”(结局)在和主人公一起大笑之余,会想到这样一个道理: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干什么的。

训练二:为《奇特的作文》写个结局。

分析:如果这篇文章的结尾是写小李老师如何挨批评、受处分,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充其量不过是篇笑话而已。但小李老师挨批评或受处分又似乎是情理之中的事,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

没想到校长连连说:“真想不到,真想不到!”局长感慨地点点头:“是啊,农村的变化太大了,连孩子们都比我们了解得多啊!”报社总编立刻表态:“对、对,这篇作文要马上发表,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看到农村的巨大变化!”一听这话,电视台记者急忙把镜头对准满脸通红的小李老师:“太好了,请您对广大观众谈谈教学经验好吗?”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文章具有了极大的讽刺效果和社会意义。

训练三:为《袋鼠与笼子 》写个结局。

训练四:续写《提意见 》。

总结:分析作者是如何结尾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教师总结:⑴精心布局

巧设悬念,暗布疑阵

草蛇灰线,前伏后应

运用蓄势,着力突转

⑵突破常理(找到生活中的方西瓜、逆向思维)

创新无非是在合乎情理的范围内将切入的角度稍稍偏开人们思维习惯的方向而已。当一个故事在接近收场的时候,再写出几笔绝的,使得从头道来的故事临近尾声却又兀然的山回路转,预示出别一番情景,仿佛还有新的故事可讲述、可想象、可回味,但又确确实实地结束了,“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

六、作业

请以下面一段话为开头续写一篇小小说,字数不限,要求写出波澜。可以用学过的方法,也可以自创新的方法。

1、漆黑的夜,乡村小道上走来一个行色匆匆的人„„

篇8:高中生小小说写作“四步曲”

一、巧设悬念引期待

小小说写作的第一步是恰当设置悬念。悬念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小小说因为篇幅短小, 所以大都将悬念设置在文章开头。如《醒悟》这篇小小说开头是这样设置悬念的:

阳春三月, 江南草长, 杂树生花, 美不胜收, 却只成了曾经。记忆中那茂密高大的后山, 是否也因时间的流逝, 岁月的打磨而成了现在的“瘦骨嶙峋”?非也。

这一段中“美不胜收, 却只成了曾经”, “茂密高大的后山”“成了现在的‘瘦骨嶙峋’”, 这两处很明显引发了读者的疑问, 为什么美变成了曾经?为什么茂密的高山变得瘦骨嶙峋?这些都需要后文情节的解密, 这就吸引了读者阅读的目光。接着在具体情节中, 作者继续设置悬念:

凌晨三点, 他便被父亲从温暖的被窝中拉起, 看着被军大衣裹得严实的父亲, 他不禁叹了口气。一连三天, 同样的时间, 同样的人物, 又要去做同样的事情, 去后山“借”几棵树。

“凌晨三点”本应是睡觉的时间, 却被“从温暖的被窝拉起”来, 而且“一连三天”“同样的时间, 同样的人物”, “做同样的事情”, 作者似乎有故作惊人之语的嫌疑, 最后说了一句———借树。看似回答了悬念, 却更让读者云山雾罩, 禁不住往下看。

二、闲笔不闲作铺垫

小小说中设置悬念有很多, 但是主悬念往往只有一个。所谓主悬念, 就是小小说中和故事主要情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最能反映主旨的情节。写小小说切忌在提出悬念之后, 紧接着就去解开悬念, 这一方面使得悬念的意味不够明显, 另一方面也因为悬念没有足够的情节铺垫显得不够自然。因此在小小说写作中, 要善于铺叙, 将情节蓄势, 通过所谓的闲笔, 看似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 看似与解开悬念关系不大, 却为最终揭开悬念做好情节的支撑。如文中作者是这样铺叙的:

沿着曲折的路径, 高低不平的山路却总有一股熟悉之气, 不禁想起曾经的他在这里与伙伴捉迷藏, 不禁想起曾经的他在这里高声朗读过一首诗, 甚至不禁想起曾经的他在这里跌了个跟头……记忆中的欢声笑语, 伴随他到达目的地。

这一段回忆看似没有作用, 却足以反映记忆中后山的美, 这和下文现在的后山构成鲜明的对比:

虽然这几天天天看到这种景象, 可每次都还是会深深受到震撼, 眼前的景象:一个个矮小的木桩, 有小的如碗口大, 有大的却如脸盆, 清晰的年轮昭示着它的年轻, 模糊的年轮暗示着悠久的历史;走几步, 偶尔看到一颗明显立于树桩丛中的高树。

对后山的景物描写绝非多余, 描写越细致越反映出主人公内心的震撼和激荡。这段描写明为写景, 实为心理描写, 为下文出人意料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三、细节描摹融情感

小小说中必然写到人物, 对人物情感的描摹、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是小小说的主要写作目的之一。小小说文字少, 不可能大篇幅地书写情节, 因此主要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描摹人物的情感特征, 借此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如文中就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绘人物、摹情感的:

他转过身注视着正在与一棵仅有自己一般高的树作斗争的父亲, 父亲略微弯腰, 然后突然挺直腰板, 举起手中的斧头, 额顶的青筋泄露了主人的奋力, 后急速落下, 砸上了树底部, 锋利的斧刃深深地嵌入, 他估计父亲再这么重复两下, 树便会倒下了。深深的树口连带着他昨天无意中被划破的小伤口隐隐作痛, 双脚像生了根无法动弹, 眼光如利刃透过父亲的军大衣, 引起了父亲的注意, 被他盯着不自然的父亲在砍倒树的后一秒转过身说:“怎么了, 快砍, 待会又有人上来了。”

这段中的细节主要写的是“父亲”, 但“父亲”所有的动作都落在了“我”的眼中, 所以写“父亲”的细节, 其实是写“我”的情感, “父亲”砍树的细节是那么刺眼, 看得那么心疼, 虽无一句描摹情感, 却字字传情, 进一步为下文“我”的举动提供情节依据。

四、画龙点睛揭主旨

小小说的点睛之笔就是揭开悬念, 提出主旨。这往往是在小小说的后文或结尾, 这篇小小说也不例外, 请看作者是如何揭开悬念的:

他下意识地盯着这个新鲜的树桩, 几米开外, 也能看清几圈年轮, 再看看其他的旧树桩, 这便是父亲及全村的叔兄们的成果, 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份“贡献”。

原来所谓的“借树”, 其实是偷砍偷伐树木, 前面的深夜不睡觉、曾经的美丽等悬念一下子都解开了, 但是读者不会感觉有什么突然, 就在于前面的成功铺叙。然而小小说的精彩之处就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尾, 作者是如此设计的:

他严肃地抬起头对父亲说:“爸, 我们回去吧, 回去我努力工作, 给你挣大钱。”父亲疑惑地看着他, 想起今早喊儿子时, 儿子床上放着的一摞资料, 不认识字, 却记得那些触目惊心的画, 被泥石掩盖的村子。想到这, 父亲不禁一颤。儿子那声“再这样下去, 就没了你和我。”一种意识牵动着他的步伐下山去。现在挽救这一切, 还可能吗?春天到了, 一棵棵细细的小树苗被栽上, 带着大家的愧疚努力成长, 葱茏一定会再有的。

儿子的严肃、儿子的诺言、儿子查找资料, 这些情节虽然出人意料, 却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前面儿子的回忆、心痛与之一脉相承, 父亲的动心却出人意料, 但是这也给小小说最终留下一个可探讨的悬念, 就是究竟这对父子下山没有, 是不是放弃了砍伐树木, 进而劝告村民不再砍伐, 不得而知, 但很明显这个结尾是带有一定劝谕意味和期望的。文末带有象征性的语句表现了作者的态度, 也是小小说的主旨, 就是亡羊补牢尚且不晚。

篇9:为了那个小小的要求

美丽的爱情、甜蜜的新生活曾让她幸福无边,可随着儿子的降生,她平静的生活又变了样,也许是遗传了自己的基因,儿子的眼睛也看不见。夫妻二人辛苦操劳,也曾让那个家充满了欢笑。可一家两个盲人,仅靠夫妻两个那点微薄的收入来支撑,丈夫最终还是支撑不住,撂下那个家和儿子,与她离婚了。而她的下岗无疑是雪上加霜,将她推到绝望的边缘。是政府及时向她伸出援助之手,让她再次看到生活的希望。

那天天气很好,她的心情也像外面的天空,瓦蓝明净,早早起床收拾利落,她准备带着儿子一同外出。前一天街道居委会的大妈告诉她,他们家被认定为特困户,可以每月领取三百元的生活费。

她牵着儿子的小手挤到前面的主席台上,接过三百元钱,转身面向台下弯腰致谢。主席台周围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记者们正对准他们拍个不停。她隐约看到那些闪烁的灯光,不由得想起十几年前,也曾听过这熟悉的声音,也曾激动地从别人的手里接过三百元钱。不过,那时候,她只是个年轻的姑娘,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耳边是雄壮的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她心中冉冉升起,那三百元钱是国家给她的奖励。那时候,围绕她的是鲜花和掌声,而现在,围绕她的却是一片同情的欷歔。那一瞬,有泪在她的眼里慢慢涌动,她急忙再次拉儿子的小手,示意他弯腰感谢。11岁的儿子用力挣脱了她的手,然后,听到儿子在她的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句,声音不大,却似一声炸雷,瞬间击碎了她所有的喜悦。

和儿子牵手走在回家的路上,她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子:从下个月开始,他们再也不会来这种地方了。

为了儿子,她决定学习按摩,开一家自己的按摩院。她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2001年取得了盲人按摩从业资格证书。残联为她送来了按摩床和几件白大褂,就这样,她的按摩院开张了。

凭借当年运动场上的那股拼劲儿,她的生意越做越好。现在,已开办了第二家按摩院,手下有了自己的按摩师,在业界也小有名气。更让她开心的是,17岁的儿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开始在北京的盲人学校学习按摩。在儿子的心中,母亲是个了不起的人,是他学习的榜样。

到今天,她才肯透露,是几年前儿子那句话,影响了她此后的生活。当时,儿子怯怯地说:“妈妈,下次我能不能不陪你来这儿?我不喜欢。”那一刻,她才明白,那种方式深深地伤害了儿子,儿子需要的是尊严,她也需要。

她就是在1984年第三届残奥会上,为中国夺得第一枚金牌的北京女子平亚丽。此后风风雨雨二十几载,她褪去冠军的光环,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人到中年,又一次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地。只因为,她是位母亲,要让儿子有尊严地活着!

上一篇:政法系统先进事迹范文下一篇:餐饮部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