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2024-09-04

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精选10篇)

篇1: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才全面素质相互竞争的时代,一方面,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所接受的必要的学校教育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到了今天,却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积累着和更新着,造成了受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与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变性之间的日趋尖锐的矛盾;另一方面,教学培养的目标,随着人们对教育作用和未来社会需要的认识深化,不断丰富着内涵,由过去的“知识型”、“智能型”向“个性全面发展型”方向发展,其水准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高质量的人才,是现代教学改革所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政治课堂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失衡现象违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自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方面现代教学要加速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而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身心健康受损、个性片面发展等副作用日趋势严重,所以构建情感课堂,将情感教育运用于课堂之上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情感课堂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

一、认真研究教材,展示教学中的显性情感因素

对于含有显性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这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这是体现教学艺术性的一个极为突出、显著而典型的方面。教师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必须把握好四个环节:

首先要深入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演员看剧本的过程。演员拿到剧本,开始准备角色的时候,需要根据剧本中的描述,去分析角色的行为表现,把握角色的思想脉络,体会角色的情绪感受。只有自己体验深刻,才能表演入微。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这可以说是情感教学中的备课与传统教学中的备课的不同之处。后者注重备认知因素方面的课,即注重备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内容的课,而前者既要备体验性、表情性内容的课。在备情感性因素方面的课中,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

其次要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这一环节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演员掌握角色言语的过程。不过在这过程中,演员的角色言语是由剧本提供的,而教师的讲课言语,则必须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自己组织。一般的教学要求比较强调教学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以便在讲授学科内容时做到准确、明晰。而在情商教学中,还要强调教学言语不仅能传知,也能传情,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做到:第一、教师本身要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基础上不断提高言语修养水平,真正做到遣词造句传情达

意。第二、教师言语表达的情感要真挚感人,而不是无病呻吟,故作多性。

再次要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即老师必须具备激情,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演员在舞台上运用表情的过程。在舞台表演中,表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演员对角色情感、角色言语、角色行为的把握,最终都必须凭借其对表情的娴熟、精湛、高超的运用,而获得在观众面前淋漓尽致,丝丝入扣的展示,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后要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演员表演需要用各种面景、灯光、音响、道具来创设一定的场景,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为配合教学内容,也可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这其实也就是情境教学有目的地自觉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情境气氛的感染,从而帮助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表情来引发学生相应的情绪反应,是在运用以情生情的机制,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促进学生生产相应的情绪反应,则是在运用心境生情的机制。因此,教师若能“双管齐下”,则能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具体方法。

例如:《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这一课本身就蕴涵深刻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联系与之有关联的事件,而“海空卫士”王伟的英雄事迹正好与本课相吻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王伟作为一条主线,利用朗诵、图片、音乐等教学,鼓励同学们向“海空卫士”王伟学习,整堂课都可以沉浸在一种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感之中,师生情感均十分饱满,寓教于乐,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二、深刻分析教材,挖掘教学中的非情感因素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并不含情感因素,对这些教学内容怎么处理呢?从情商教学的角度看,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将学生的有关情感迁移到这类教学内容上。在初二政治课上,教师教授的有关方面的内容和大量法律概念,不伴以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收效很差。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课,教师用“可怜的童工”作为新课的导入语,激起学生对童工的一片怜惜,并将这种情感很自然地迁移到该课的知识上,使学生面前出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和数学,而是牵系着学生情感的描述,令他们激动和愤怒。于是,学习这些文字和概念,也就变得格外有劲,有意思,课后的检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学生不仅仅是接受了有关知识,还使他们学会了怎样保护自己。

其次将教学内容中的物拟人化。看过中央电视台《动物界》专题节目的人,一定会对该节目主持人赵忠祥的娓娓动听的解说留下深刻印象吧。这是因为他在解说动物习性、特点和活动时,往往采用拟人化的口吻,似乎在他主持的节目里,动物也和人一样,有情有感,有嬉戏玩耍的乐趣,有哺育后代的欢心,恋爱求偶的真情,有献身护幼的精神,有拼死搏斗的勇气……使这在收视这一节目时,获得声、情、图并茂的感受。

再次揭示教学内容背后隐存着的人物轶事。这一点十分重要。出现在教学内容中的科学知识,大多冠以概念、原则、法则等名称和类似的形式,给人以“庄严”、“神圣”甚至“神秘”的感觉。似乎它们一开始就是以这种完美无缺的样子,被供奉在教学的殿堂里,不断接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其实不然,在我们教科书中出现的科学知识,也都是人类在长期征服科学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反复琢磨、探索后所取得的,甚至经历数代人的努力才逐渐趋于完善的。内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真理、对科学执着追求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热忱和献身精神。在这些科学知识背后往往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将这些科学知识与人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无疑会赋予这些内容以情感色彩,使学生对这些科学知识产生亲切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揭示:第一,通过介绍我国科学有的有关轶事,以弘扬民族精神,配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取得成果后不为个人名利的轶事,以发扬他们的高风亮节,配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三,通过介绍科学家锲而不舍、刻苦钻研、不怕挫折、坚定执着的轶事,以宣扬他们的个性品质,配合进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第四,通过介绍科学家在探索科学征程,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的思路和灵感方面的轶事,传扬他们的科研方法,配合进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等等。

例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课本身蕴涵的情感因素可能不十分明显,但我们可以深刻分析教材中的隐含因素,从触犯法律受到处罚这一点入手,引用邓小平的一句话:“你要说话不走火,宪法多熟悉一下,那你的话就不容易走火。”如果走了火,那么就要失去自由,而从诗词“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中我们引出自由与法律的关系,通过情感教育,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分析,让学生明白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重要性,要说话不走火,要自由,那么你就好好学习宪法,老老实实遵守宪法吧

1三、注重情感交流,形成师生和谐友爱关系。

能否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师生之间和谐友爱关系的形成,必须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

首先教师应注意角色的变换。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其次教师应用晚辈式的“尊爱”去感化学生。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主动的向学生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过失;虚心地听取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等方法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内化心灵的作用。每上完一节政治课,我都会听一听学生的意见,有那些不足,下一节课中去弥补,这既有利于教学相长,又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那么,如何转变和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呢?记得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请蹲下来和他交谈。只有蹲下来,你才会看到和他们所看到的一样的天空;只有蹲下来,你们的心与心才会贴得更近。只有建立起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把自己当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喜同悲,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得平等、主动、参与。

再次教师应充满爱心。爱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师爱可有多种形式。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教师不以教育者或长辈自居,而以友爱之情施于他们,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消除对立情绪及情感障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的维护班级的荣誉。举个例子,我刚刚大学毕业给学生上课时,有的学生看我年轻,故意捣乱,我训斥了他们几次,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改变了训斥学生的做法,课后经常和一些调皮的学生谈心,赢得了这些学生的信任,和他们建立了朋友式的关系。从此,学生们上课纪律特别好,如果有学生不遵守纪律,他们还自觉帮助我维持纪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总之,情商因素在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这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延伸到其它学科,结果应该也是一样的。所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学生情商因素的培养是必由之路,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在这一方面有了耕耘,那么,秋天的收获将会更加硕果累累。

篇2: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文 刘晓梅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促使学生的自主水平、素质水平及能力水平等都获得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所谓的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将“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转变成“以生为本”的课堂,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为高效英语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课前导入工作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在教学《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时,在导入环节,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平时上学需要用到的工具,之后,我问其中的一个学生: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生回答:By bike、连续提问了几个学生之后,我开始将学生引入到正文的学习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课堂活动当中,而且,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新的教学方法已经渗透到了英语教学当中。例如,在教学《what’s the matter?》时,我采取的生活情境创设法,首先,我让学生一个扮演医生,一个扮演病人,让两人用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进行对话,如:A:Good morning,doctor.

B:Good morning.What’s the matter?

A:I don’t feel vey well.I coughed last night and my nose is running.

B:Have you taken your temperature?

……

这样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不仅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做好课堂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实现英语课堂的高效。

参考文献:

刘静兰。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J]。新课程:下,(01)。

篇3: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一、认真备课, 做好课前准备

备课是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前提和基础。然而, 长期以来, 许多体育教师都忽略了备课, 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安排学生做一些运动, 根本不需要备课, 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尤其是现在新课改已全面实施, 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加大了、内容丰富了、方法多样了, 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做好课前认真、深入地做好备课工作。具体来说, 备课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备教材。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内容更丰富了, 趣味性也有所提高。要想在课堂上顺利进行体育教学, 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对新教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了解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所占的地位, 其教学重、难点, 清楚这节课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应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内容等, 从而全面掌握教材, 合理预设教学情况。

2. 备学生。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其基础水平、学习兴趣、技能的掌握速度都不相同。课前,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掌握了学生的这些情况, 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实现高效教学。

3. 备场地、器材。

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 其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 且需要一些特殊场地和器材, 课前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数量等情况, 选择合理的场地, 提前准备好教学器材, 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二、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 使其重视体育课程

长期以来, 学生都一直错误地认为“体育课作为副科, 上与不上无所谓, 不影响升学……”因而借故缺席、逃课现象严重, 而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 这种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虽然体育已经作为高考的必考察项目, 但因其性质, 学生普遍认为, 只要在考前突击即可, 不必将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此学科。实践证明,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并不是所有的项目在考前突击就能取得好成绩的, 且体育教学的重点也并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体育技能, 更多是教给学生方法, 使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为此, 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以培养其积极锻炼的意识。如讲解体育与健康、生活、学习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增强他们学习体育的强烈动机。此外, 教师也应对学生上课时的表现要有一个详细记录, 及时惩罚无故旷课和表现不好的学生, 必要时找极个别体育后进生谈话、交心, 了解学生的思想, 以及时制定方针改进、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主宰着课堂上的一切, 而学生却处于从属地位, 始终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 没有学习热情, 不能体现个性, 更不要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了。而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要成为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在课堂上要进行大量的问答、表演、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学习态度。二是强调学生参与, 增进师生互动。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各种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中, 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和知识。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正所谓“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否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我们只有灵活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如自学法、尝试法、分解教学法、实际操作、合作探究等, 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实现有效教学。如教学背越式跳高时, 此知识点较难, 学生不易掌握, 教师就可采用分解教学法, 先向学生讲解示范, 使其建立正确的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概念, 然后进行分解练习:一是学习和掌握起跳技术。 (1) 原地蹬摆练习; (2) 上步蹬摆动作起跳练习; (3) 弧线助跑起跳练习.二是学习和掌握过杆落地技术。 (1) 地倒肩挺髋练习; (2) 立定背越式跳高练习; (3) 弧线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练习。三是学习和掌握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 (1) 全程助跑和丈量方法; (2) 全程助跑的练习方法。这样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掌握动作, 学生既不感到枯燥又增强了学习锻炼的信心, 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实现了高效教学。

五、优化评价, 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 体育教学中, 教师一直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 这种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 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 对学生的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 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和体育能力等实施评价。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情感, 还能启迪学生心智, 拓展学生思维,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 新课程理念下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 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 我们只有不断探索、研究,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才能实现高效教学, 开创体育教学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丁卫平.实践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体育课堂[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11) .

[2]佘东军.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浅议[J].江苏教育研究, 2013 (11) .

[3]周涛.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S2) .

[4]赵云龙.新课程标准下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探究[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3 (03) .

篇4: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兴趣课堂;构建措施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所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看待开放的发展的世界。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一、加强研究新教材力度,转变教学观念

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跟上课改的潮流?我们该如何及时地抓住实施新教材的机遇?这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不妨先从观念入手。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干一件事情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实施新教材需要我们明确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那便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政治教学,老师只是采用教书、背书、理书、讲书的方式给学生生硬地灌输知识,这种以单一传授知识为终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主体个性的培养,学生离开老师独立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就无法及时适应新教材。我们需要反复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参透它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终身发展受益的政治;学习生活中的政治;改变传统学习模式;构建结合时政热点的政治课程;构建开放式的政治教学等等。因此,实施新教材,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对政治课堂的兴趣,我们也就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有效注意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把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高中生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自我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对事物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表面,教学环境是否对感官有较强的刺激性对高中生的有效注意的强弱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构建高中政治兴趣课堂,教师必须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取向和教学需要出发,适时创设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教材的文字描述渲染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片段,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极少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长期忽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缺少自己的新思想和新见解。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就是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进去,因此让学积极参与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外在的课本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讨论、演讲、竞赛等活动,如科学发展观的讨论等。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体验到课本知识的诸多用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理论联系社会实际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放性试题目逐渐增多,试卷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去解释、分析当下一些热点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教师要善于把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拿到教学中来,比如,把国内外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适当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五、引导自主合作探究,促进课堂互动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诠释。高中政治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把“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作为构建兴趣课堂的切入点。通过艺术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潜心引导学生就具体政治问题展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学生在我们授课的过程中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关键,我们应该更多的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他们,这样他们能够更好的从自身的视角出发进行问题的考虑,通过互动的形式提高整体能力,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来自于多方位的,对于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

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对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结果的重视,还要重视学生对其学习过程的关注,要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性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讨论式教学被政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遇到与当前的时政热点相关的话题教师就可以灵活的运用起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例如,对于亚行投资的组织里包含了很多国家,越多的国家参与就证明我国的经济实力越发的强大,对此亚投行组织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开动脑筋,思维发散性讨论,不仅局限于亚投行本身,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具有价值的信息。经过自助式讨论,形成各式各样的观点,使得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总之,新课改对政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性资格,将课堂教学还原于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文化知识。思想政治课要源于学生的当前的主要问题,深入其根本,探索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仁福.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4(A4).

[2] 吕正果.培养高中生政治学习兴趣的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

[3] 谢智慧.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3(97).

篇5: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第五中学 丁淑媛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 键 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 方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时事简评新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在对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选修课”调查中发现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事点评”这门课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时政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我结合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很快攻占巴格达,不久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被捉,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震惊。于是我便要求大家关注事态的发展,并要求同学们做好准备对伊拉克战争进行简评。

上课了,几位同学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轮流上台发言。使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能用国际关系的理论来阐述伊拉克战争的必然性,而不是简单的情况通报或情绪发泄,也有同学试着从国家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美伊冲突的原因,甚至有同学指出了这场战争对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借鉴意义。他们的发言都不长,分析也算不上精辟,但看得出事先都经过了精心准备,这个准备过程必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然会随着这样的思考而不断得到提高。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发言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感,这种精神和情感又岂是仅凭教师的单纯灌输就能培养得起来的呢?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正符合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发展性”原则吗?

3、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

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4、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合理组织,及时引导,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篇6: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作者:李月奎

永善县第一中学

[摘要]:新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及时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阐述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反思 课堂教学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主体、注重教学改进方法,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学法,达到优化教和学的互动。本文将通过对课堂教学,重点在阐述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

一、创设合理性的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身边事例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政治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政治。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消费问题、旅游问题、就业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回将学生引进学习之门

二、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关注以调动其主体积极性

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尽管我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只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些学生对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当然也激发一部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教师和学生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的老师们应该一如既往的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新教育理念贯彻不能立竿见影的,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当前新课改条件下应该更多的给予孩子们思考发挥的空间,教法学法都不是唯一的也没有最好的,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

三、教师在课堂中改进教学方法以体现新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改进。因此,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与书本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 理解。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于生活和学习中善于探讨的问题,并让大家一起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过去,我们对教学的理解往往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提问、学生答。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平等。”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双向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同发展进步,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四、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当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教学中,我们也会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作、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效果不好学生往往不能进行实质的讨论。这些说明,教学要重视实效,而不能只顾形式。比如说,新课程把“教学方式的转变”视为新课改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而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但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进行长期的实践。如在讨论课堂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结果,“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这样的课,学生高兴是高兴了,快乐是快乐了,是没有太大实效的,在课后还得用更多的时间来补课,因为学生在课上并没有掌握什么白花了时间!新课程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但不是只要“放”就是好课、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太难也不会有实效性的讨论,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走形式,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五、优化教和学的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引导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今天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需要学生主动地广泛地参与。它使学生完全的解放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它要求学生去观察,去聆听,去阐述,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从而解放学生的思想,升华他们的情感,获得深刻的认识:“实践决定认识”,创设问题情境,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中去表演,去思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合作与交流。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并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而是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真正充当着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从而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改善行为,实现知行的转换,真正体验到克服挫折,取得成功的快乐,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育人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新 的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在变、内容在变,我们必须激起学生兴趣,关注学生主体、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引导学法、优化教和学的互动。师生角色作出调整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提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7

篇7: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程 政治课测试 测试目的 科学选题 测试效果

摘要:考试命题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导向作用。命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评价的各项功能能否发挥,而且测试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的方法之一。包括水平测试和创新能力测试两大部分,测试要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知识网络,重视对探究题的选择,同时通过讲评试卷来实施测试效果,完整的体现测试价值和意义。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那么,考试命题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环节,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向作用呢?测试,是一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命题,并运用教育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对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的教学考查模式。它是高中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评价方式。一次成功的测试,首先取决于一套好的试题。命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评价的各项功能能否发挥,评价目标能否达到。其次是对测试和讲评的方式,有效的试卷讲评能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次成功的测试,将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对整体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和检测一次成功的政治课的测试。

一、明确测试的目的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必须依赖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和创新。对学生进行测试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状态的途径,更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评价方式中创新评价的机制和方式,精心设计每一道试题,结合水平测试和创新能力测试两大板块,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试题的选择编排,从而实现测试的现实目标和发展目标。

二、科学的选择试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试题也由知识立意转向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相统一的立意。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所以在政治课的测试中要注重从多角度,多途径的创造性的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行检测,结合社会实践、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还有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来组织政治课的测试。特别是选修模块,最好采用开放式的开卷考试或表现式的测验,如要求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写一篇调查报告或小,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来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

为贯彻新课程理念和顺应高考试题的变化,对平时每次政治试卷中出现的探究题,都应充分重视,并加强学生对这类题的训练,使其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重视对探究题的选择,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高考必然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命题将越来越凸现和回归教育价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综合探究题的出现。探究题,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类题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突显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学习的体验、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走向,而且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认真实施测试效果,以发展性的评价来体现检测的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了从传统课堂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到发展智能,关注学生兴趣、情感与意志,更鲜明地突出过程和方法的突破。思维是目标,方法是核心,培养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是贯穿政治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对学生测试效果的检验应该也是具有发展性的,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性测试主要由课堂知识能力测试、成长记录、日常性的非正式测试等方式组成。测试的形式可以有政治小的写作、研究性学习、主题演讲、时事政策学习、学习讨论、辩论、社会调查、情景模拟、提出议案、角色扮演、社区义工服务等方面的评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擅长的某种方式参与教师的检测。研究性学习的测试和评价应结合每个模块的单元“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一个单元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但只要递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即可。学生知、情、行、意的发展目标才是测试的目的。另外,在学校的常规测试中,教师应该也应以发展性的讲评对测试进行创新,古语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试题的讲解,教师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明明白白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才能真正把握整个答案的来龙去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总结出这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经过测试和讲评之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得到发展。测试如果没有讲评这部分工作作为补充,就无法完整的体现其价值和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学生测验不仅要注意结果,更应注重过程。测验不仅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更应该是开展下一步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新课程的考试测验不仅要正确认识测验发展性的价值,更应该积极开展多样化测试,充分发掘传统题型的功能,加大对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力度,把主观题测试与客观题测试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在测试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凌飚。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业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邝丽湛,等。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教育部。 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Z]。

篇8: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任何高效课堂的构建都离不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语文学科也是如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民主、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时,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为了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感受春风、春雨、春色,笔者在教学伊始就充分运用多媒体CAI,将课文所涉及的图片和文章进行了有机整合,再配合诗朗诵营造学习氛围,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水平

初中语文教师也应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探究与拓展,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实现科学、自主、探究的行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从基本材料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有所发现,作出判断,提炼观点,或写出感想体会。如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的发现,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1):好些年前在西藏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已经成凤毛麟角了。材料(2):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我国的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在人迹罕见的地方。(《中学生知识画报》)材料(3):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藏羚羊、藏野驴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中国国防报》)

这三则材料分别说的是:______________

这三则材料分别说的是:(1)藏羚羊原来没有受保护,所剩不多了。(2)藏羚羊生活习性。(3)政府已开始加大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力度。归纳提升: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化习性也有了改变。

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对于每一个语文学习中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应重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时期,又因其个人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的不同,所以其在个体能力与价值取向上也存在个性化的差异。生本教学策略的实施,更加注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作用,同时也应珍视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个性与感受,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建立科学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例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韩麦尔先生进行分析,尊重学生对不同人物事件的解读,比如:有的学生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有勇气、爱国的人;有的学生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但却有些可怜的人……无论什么样的观点,教师都应该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有效实现整合,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其踊跃发言,但最终要将目标形成一致。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切身地体会自身以外的情感,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理解、宽容的优秀品质。

四、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语文教材充盈着想象 , 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开来,读进去。

例如《孔乙己》一文,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结,其意义空白给人留下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在讲课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设计拍摄《孔乙己》的结尾镜头?这一点拨式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被这一有创意的设计吸引过来,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的说要让潦倒的孔乙己的背影逐渐模糊,模糊,最终消失;有的说要把他此时的手做一特写镜头推出,因为孔乙己的手或蘸酒写字,或偷窃东西,或书写服辩,或代脚“走路”,有着特殊的用途,那双本应具有谋生本领的手,最终却成为他爬向死亡的手……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体会到作品丰富的言外之意,充实了作品的“意义空白”。

篇9: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课程改革 理念 策略 实效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优化的地方。本文结合自己的一节金华市高中政治优质课——《新时代的劳动者》,就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建构有效的政治课堂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是否关注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目标方面,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特别是“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对于弥补目前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識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学习中重构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自我探索及学习能力。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中,自己设置背景材料时,注重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使学生认识到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增强诚实劳动、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意识。

二、是否合理运用了教材组织教学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摆脱对教材死板的运用,在教学中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联系生活实践,合理整合教材内容,做到突出重点和难点,适当补充相关内容,辅助或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中,我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合理选用网络上丰富的图像和视频,如颁奖晚会、歌曲《劳动最光荣》的材料等,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否改革了教学方式、方法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中,我给学生设置了三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即将大学毕业、积极寻找工作、走上工作岗位三个阶段,让学生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中去体验、解决劳动和就业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

四、是否有效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中,我就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设置了合作探究,让学生从罗福欢的就业经历中探讨出劳动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但在具体的探究中,学生的探究有待深入,自己的引导在许多细节之处还要加强。

五、是否关注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题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放开说,并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同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合作与交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将带着耐心和恒心,从反思中吸取前进的力量,让教学反思进一步激发自己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让教学反思激活自己的教学智慧,促使自己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参考文献:

1.郭子杰.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文教资料.2006.(23)

2.杨晓伟.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念的转变[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21)

3.陈祖国.新课程新思维新方法——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初探[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6)

篇10: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情感课堂的构建

丰都县暨龙镇回龙完全小学校王忠华

(电话:***邮编:408227)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可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教师是关键。如何能让一节小学数学课高效,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尝试,有如下体会:

一、创设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比的认识》时,我拿出一盒同学们常喝的早餐奶问学生:“这种早餐奶的标签写道奶与纯净水的比是7: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7:3’说明了什么?”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趁机创设情境“工厂要配制这样的早餐奶1000升,需要奶和纯净水各多少升呢?”学生们的情绪更高涨了。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对学生的诸多解题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我指出今天学习的新的解题方法——按比例分配,顺利进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个个参与,带着主动求知的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确保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益处。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点燃课堂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用flash动画课件,演绎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的角,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角1的边长一些,角2的边短一些),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的说角1大,有的说一样大。然后,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挖掘生活因素重视实际应用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生活因素,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材料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可以从生活中的“付整找零”问题展开:买一双鞋要97元,你该怎样付钱?文具店里的数学本每捆50本,王老师要买397本,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样拿货?学生会很快就回答:买运动鞋时,付1张100元的人民币,找回3元;拿作业本时,先拿8捆(400本),再抽回3本。在这时,教师再出示例题:“176+97和966-397,怎样算简便?”根据刚才“付整找零”问题学生自捂出“176+97=

176+100-3=273、966-397=966-400+3=569”的简便算法。

上一篇:乡镇近三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