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心理困扰问题

2024-08-21

高中生的心理困扰问题(精选8篇)

篇1:高中生的心理困扰问题

高中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在心理、生理更加成熟,在生活及学习中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解决与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与情绪。

一、厌恶学习

厌恶学习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常见的普遍问题,也非常令家长感到困惑,尤其是一些薄弱学校的学生,面对低的学校升学率,很多同学会觉得前途渺茫,厌学情绪日益加重,表现为对任何科目内容都没有兴趣,那么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

解答: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大学的类型有好几种,有研究型、工程型、技术型等等,考不上重点大学,可以上一般本科大学,也可以选择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退一步说,今年考不上还有明年,也可以参加自学考试,总之前途是光明的。其次必须要挖掘出目前自己的学习优势,针对薄弱学科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如数学解题薄弱,就要专门学习解题相关内容,不管解什么样的数学题目,都需要文字,式子,图形,运算四块框架内容,我们称之为四步解题。

二、成绩下降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经过几次考试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越来越多,甚至都不知道该学哪科了,本来语文和外语还算可以,现在也掉下来,而且到高三之后成绩一落千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解答:首先要对高中的三年学习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包括每天的作息时间,也包括跟随老师复习的进度等,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到。

三、学习是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受,上课经常走神,做作业时脑子不反应,大脑中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奇妙的想法,连自己有时候都无法控制。

解答:要消除杂念,首先我们要顺其自然,每次上课时,记下自己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做好关键词笔记,不能继续学习时,何妨小憩一会,放下手中的作业,去做做我们以前常做的一些事情。为所当为,做该做的事,注意每次不断延长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四、看不进书,一看书就烦

有一些同学心里面很想努力学习,但一拿起书本就烦,学不进去;不看书更烦,过后有感觉非常悔恨;

解答:小学初中经常有老师监督,可进入高中之后老师比以前少管了。很多同学是为了老师、家长甚至考试学习,所以一旦缺乏监督学习的动力没有了,所以要每天拟定阶梯式的短期目标:了解今天有什么任务需要完成;设定计划;决定实现目标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在该玩的时候玩,在该学的时候学。

五、学习盲目跟风

有一些同学在平时学习时缺乏自己的学习规划,看见别人学什么,自己就跟着学什么,其结果是时间也花了,可总是没有效果,眼见别人成绩越来越好,自己却一塌糊涂,不知道该怎么办。

解答:学习中一个阶段或每一天最好制定一些计划,当然计划也需要有灵活性,不能是死的,比如今天语文的课业重一点,可以适当加长一些时间,地理复习的内容比较少,就可以缩短一些时间;有一道数学题急需解决,那可以在这方面多花一点时间。

六、考试紧张、发挥失常

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很好,思路敏捷,每次小测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但一到大考,平时会做的题目不知怎么做,或者答题漏洞百出,经常看错题目,算错答案。有时一题做出来了,一直怀疑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老是想检查,结果把时间大部分用在前面的填空题和选择题上了,到了后面的大题却没有时间去做。这些同学常常感到十分着急,但是又找不到原因,为此极度苦恼。

解答:考试紧张发挥失常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对考试的结果具有强烈的期望值,一心希望自己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二是由于老师和父母的不恰当暗示,增加了考试中的紧张气氛,三是缺乏些应对重大考试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所以在考试时要树立一颗平常心,考试前积累一些考试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家长也要注意恰当的关注策略和适当的心理疏导。

七、经常失眠

有一部分同学成天迷迷糊糊的,上课的时候也是无精打采,做作业的时候想睡觉,可真正睡觉时却有睡不着,满脑袋里还是胡思乱想,好不容易入睡,睡觉也睡得不踏实,老是做梦,夜里也经常醒来。

解答:大多数时候失眠是由于学生过分关注自己的睡眠,拼命想摆脱失眠带来的不适,从而产生了继发性的焦虑,这样不仅不会消除症状反而会使症状恶化,睡不着时可看看书报,听听音乐,保持心情的宁静,同时,要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尤其对于高三学生要把自己的作息与高考时间相吻合,比如高考时下午的考试时间段要保持头脑清醒,所以在平时就不能养成这段时间睡觉的习惯。

篇2:高中生的心理困扰问题

造成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早期家庭环境的影响,如家庭气氛紧张不和谐,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粗暴,孩子缺少与他人交往的机会等等。性格孤僻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不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当发现有这样倾向的孩子的时候,要及时干预,最好是家园携手,一起做工作,效果会更好。

对不同类型不合群孩子应采取的措施

①如果是孩子长久独居,加上父母不善交际,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习惯与陌生人交往,形成孩子性格孤僻。那么,父母在孩子的穿着、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方面应设法与周围的孩子保持一致,减少孩子因为与众不同而产生不自在的感觉。可适当地鼓励孩子邀请一些小客人来家作客,家长要热情招待,为孩子作出榜样;早上到幼儿园时,可邀邻近的小伙伴同行;买了新玩具要与小伙伴一起玩,以使幼儿逐渐习惯并适应集体生活。

②如果孩子在家中较活跃,在集体中却不声不响。那多半是因孩子在家中经常听到父母的赞扬,到集体中感到自己不如同伴,因而丧失了自信心,遇事退缩。大人要与教师配合,发现和利用孩子某一长处,让他在集体中显示出来,当他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扬时,便会有信心,也能与同伴自在地相处了。

③如果孩子与同伴相处中因不肯吃亏而造成不合群。那末家长应对孩子严格要求,并为孩子创造与小同伴玩耍的条件。这样就有助于孩子与伙伴和睦相处,建立友情。

纠正孩子不合群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分步强化。当孩子由不理睬小朋友的邀请,到偶尔理睬,即使是拒绝参加的理睬,也应给予注意。当孩子表示了愿意参加的愿望,要及时鼓励。当孩子由被邀请变得能主动要求参加小朋友们的活动时,要给予强化。这样可以促使孩子一步一步地向理想的目标迈进。

2.强化“邀请人”的行为。就社会交往技能而言,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如果有适当的交往环境,社会交往就会发生。对于已经形成不合群行为的孩子更需要交往锻炼。因此,你要热情欢迎自动上门的孩子,给他们提供游戏场所和玩具,鼓励你的孩子和他们玩。

3.如果你的孩子一直由家里人照顾,那么你最好送他到幼儿园。这里是社会化的理想环境。除此之外,你应该多带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去,保证孩子有一定的交往机会。

4.根据你孩子的具体情况,教给他所欠缺的社会交往知识与技能。

对于孤僻不合群的孩子怎么办?

在幼儿园里,我们发现有的孩子表现得较孤僻,不愿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常一个人独自呆在角落里,不让别人接近他。这种孩子还伴有小心眼、遇事不开朗、爱钻牛角尖的现象。他们不轻易招惹别人。但是,一旦内心郁积的不满爆发时,则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常会使人意想不到地为之惊讶。

孤僻、不合群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一定障碍,难以使他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和家长对此应引起重视,并给以及时矫正。针对导致幼儿孤僻、不合群的一些原因,这里介绍几种具体方法。(1)用爱来温暖孩子的孤寂的心。从小缺乏母爱(或父爱),对爱的渴求没得到满足,是造成幼儿孤僻不合群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当给孩子更多的爱,尤其是当孩子感到别人都不理解他时,如果父母、教师能够体贴关心他,站在他的立场倾听他的心声,孩子很快就会跟你亲近起来,并且改变态度。在温和、亲密的环境里,孩子孤僻、不合群的心理会逐渐消除。

(2)让孩子与伙伴共同游戏。从小在成人的环境中长大,缺乏与同伴游戏的机会,这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不合群的性格。因此,孩子3岁以后,有条件的话,家长应把他送幼儿园,让他过一段集体生活,这对于防止孩子产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是很有益的。没条件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也应为他创造与同伴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幼儿园里,对那些不合群的孩子,教师应吸引他们参加集体和小组游戏,在游戏中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同伙的信赖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有利于孩子克服不合群的心理障碍。

(3)提高孩子的能力,教给他们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有的孩子能力较差,不会与人交往。在游戏中不能与同伴很好地配合,常被同伴拒绝,甚至开除出游戏小组。这种交往中的失败,也是造成幼儿不合群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在教育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好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个别幼儿的能力,使他们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家长也应注意,有目的地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要消除各种不利因素。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孤僻、不合群。除了以上几方面外,教师和家长还应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例如:有的孩子个人卫生较差,身上又脏又臭,因而小朋友都不喜欢他。对这样的孩子,成人要帮助他搞好个人卫生,把他打扮得干净利索,使小朋友对他转变看法。有的孩子在一次与同伴交往中受了委屈,玩具被抢走了,甚至还挨了打。因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再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对这样的孩子,可以暂时让他独自玩一段时间,然后再帮他选择性情温和,懂得谦让的伙伴一起游戏,使他重新产生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同时还要教育他能原谅别人的过错。

总之,形成幼儿孤僻、不合群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教师和家长应当用满腔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对孩子施以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活泼地成长。

如何改变孩子的孤僻性情

据一些学者推算,我国目前约有30-50万儿童患有孤独症,或孤僻性情。父母应学会观察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及早采取措施,纠正孩子的性格缺陷。

有孤僻性情的孩子常有以下表现:

1.言语及认识方面异常。表现为2岁以后不爱讲话,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对别人的呼喊没有反应,也不跟人打招呼。针对这种表现,家长应引导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学习和玩耍,培养孩子与集体相处的能力。

2.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对亲友无亲近感,缺乏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和反应,不爱与伙伴一起玩耍。为纠正这一行为,父母平时要经常在适当场合,培养孩子多发言,让孩子为客人唱唱儿歌,跳跳舞等节目,为孩子广泛地接触各种人创造条件。

3.不关心别人。心理学家认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体验人和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克服孤僻性情。

篇3: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及其矫正

一、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具体表现

在开学报到的兴奋之后, 从备受父母呵护到走向独立, 从披星戴月的紧张忙碌到时间多得无法打发, 从考上大学的单一目标到多条道路的艰难选择, 从伏案学习到四处观望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都在不同层面上困扰着大学新生, 引发心理困扰。

(一) 期望过高引发失落心理。

经历了十年寒窗的艰辛, 终于如愿以偿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 兴奋、紧张的同时是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充满对未来美好人生的希望。甚至天真地认为大学少了几分家长的监督, 多了一些自由的天地, 是多情人书信中的甜言蜜语, 黄昏时的花前月下, 是一种纯粹的追求自由, 崇尚个性的人文精神。然而,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让毫无心理准备的大学新生们措手不及。原本以为的高楼林立或许只是红砖旧瓦, 原本以为的自由无羁也许只是有限的时空变化, 原本以为的纯洁无暇象牙塔也许会充斥尔虞我诈, 原本以为的神圣学府也许是学姐学长的调侃八卦。在还没有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 理解大学的真谛的时候顿感失落。由于缺乏对大学的真正了解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期望过高引发失落心理。

(二) 环境生疏导致焦虑心理。

中学时代, 三点一线流水线式的生活被规划化, 学生无需思考, 也无法改变, 过惯了按部就班起早贪黑, 周而复始的生活。熟悉的环境, 顺其自然地度时过日, 衣食住行甚至都是父母的规整安排, 无需担心, 也无需操心, 每天面对的是熟悉的面孔, 熟悉的环境。而进入入大大学学, , 嘈嘈杂杂的的宿宿舍舍, , 拥拥挤挤的的食食堂堂成成了了每每天天生活的“必修课”。面对夹着各地方言的五六个室友和来自天南海北的全班同学, 顿感生活空间的狭小。习惯了长辈的宠爱、父母的疼爱和老师的关爱的大学新生滋生的是更多的依赖。面对大学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观念, 他们无所适从。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反差明显, 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依然是对过往生活方式的迷恋。于是乎,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情绪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怀旧情感悠然而生。无所适从、紧张、苦闷、焦虑的心理随即而生。

(三) 目标失落导致困惑心理。

高中时代, 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最直接、最现实、最单一的目标。因为有了这个目标, 或者理想, 也就有了动力, 因为有奋斗的方向, 学习虽然艰辛却相对充实。初入大学, 许多新生沉浸在自由宽松的大学生活中而不能自拔。对高校的各种社团、集体活动充满兴趣, 高中时被压抑的情感过分暴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门类各异的社团招新专场, 接二连三的体育赛事, 让人眼花缭乱, 许多新生很快迷失在活动的海洋中。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 甚至认为只有在社会团里混开了才是上大学的真谛所在。许多大学新生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 而且参带有“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的观念, 仿佛一夜之间自己就会成为社团领袖、活动精英, 为了在老社员前体现自己的能力, 往往将专业知识的学习抛置脑后。每年新生入学后各种社团招新的火爆场面就是一个佐证, 而社团招新后旷课学生增多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体现。而另一部分学生面对一下子增加的时间却不知如何打发, “空虚呀”、“郁闷呀”是这部分新生的口头禅, 也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还有一部分确实想学习却无从着手。没有了目标, 失去了方向, 丧失了动力逐渐迷失在大学里, 不知道上大学的目的, 不知道大学怎么读。看不到人生的前途, 从而导致困惑心理。

(四) 地位变化产生自卑心理。

一是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实现心中的梦想, 很多高中生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一切为了升学, 所以高中生也就成为家庭的中心, 无形之中让一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缺乏理解, 过高地理解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二是高中重视升学率的客观现实使得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加成为老师和家长宠爱的对象。进入大学后, 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高中时的分层培养变成了面向全体, 部分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不再积万千宠爱与一身, 巨大的反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 许多学生在高中时成绩名列前茅, 而到大学后发现,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强中更有强中手。由于没有正确的心态, 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五) 怀旧依恋带来孤独心理。

对过往生活的怀念是人的一种本性。但对于习惯了旧生活的大学新生来说, 由于先前缺乏必要的锻炼和思想准备, 在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 而且远离家乡亲人, 往往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在还没有适应大学新生活的时候, 这种孤独感分外明显。除了想家, 人际交往也会让大学新生一下子适应不了, 在几经挫折后, 他们便开始退缩、逃避, 害怕与他人交往, 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 更加增添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沉迷网络也增添孤独心理, 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用他们特定的语言进行交流, 把自己与现实生活隔绝起来, 久而久之, 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 情感和心理定位, 与人交往也陷入尴尬的境地, 从而产生空虚无聊的孤独感。

(六) 盲目乐观造成挫折心理。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 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 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 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三大喜事之一, 孰不知, 考上大学与古代的金榜题名相去甚远。许多高中生认为, 考上大学人生便走上了康庄大道, 前途一片光明。进入大学后, 才知道大学只是新的起点, 需要更加努力和不断充实。在洗尽亲朋好友的祝贺的铅华后, 回到现实, 才发现大学并非人间天堂。恰恰相反, 需要更多的独立, 更多的适应, 更多的努力。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下, 盲目的乐观往往造成心理的准备不足, 更加容易处处碰壁、事事失败, 挫折心理自然产生。

二、解除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策略

高中生升入大学, 梦想与磨砺并存, 挑战与机遇同在, 希望与绝望相伴, 快乐与痛苦共生。在大学新生最为苦闷、彷徨之际, 学校、老师应积极应对, 主动出击, 重视入学教育, 注重正面引导, 加强心理辅导, 构建温馨集体, 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应调整心理落差, 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理想信念, 明确奋斗方向, 充实自身生活。师生共同努力化被动为主动, 解除心理困扰。

(一) 家校互动积极排忧解难。

家是心灵的港湾, 特别是对于初次远离父母家乡的大学新生来说, 家是他们永远的心灵慰藉。大学新生在校园里将面临学习、生活、交际的各种不适应。此时, 学校应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 通过家校之间的互动, 了解学生心里动态, 掌握新生实际需求, 弄清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通过家校之间的沟通, 增进了解, 融洽关系, 共同为大学新生打造一个信息互通渠道。辅导员, 班主任应深入宿舍课堂, 主动谈心谈话, 积极组织班级集体活动, 融洽师生关系, 增进同学友谊。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让大学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老师的关怀, 让丰富多彩、生动充实的活动将他们从思念家乡中脱离出来, 把他们从孤独、彷徨、苦闷中解脱出来。同时, 辅导员通过嘘寒问暖, 促膝谈心, 排忧解难, 以最快的速度让大学新生通过“断奶期”。

(二) 情理交融主动释疑解惑。

大学新生入学后, 在经过了开学初期的兴奋与好奇之后, 各种问题将接踵而至。“为什么学校与我理想中的学校相去甚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的前途在哪里?”、“专业不是我喜欢的我该怎么办?”、“寝室同学关系怎样处理?”不一而足。这些问题既有角色转换的不适应, 也有对大学本质和真谛的不理解, 还有对未来前途的不自信。针对大学新生的上述情况, 学校、辅导员应主动摆事实、讲道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生活上关心关怀, 在学习上指教引导, 在情感上体贴慰藉。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 让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摆正心态;转变大学学习方式, 培养优良学风;尽早做好职业规划, 制定学习计划;正确认识自我, 积极人际交往。

(三) 内外结合调整心理落差。

由于高中的片面引导和大学新生缺乏对大学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普遍心理落差较大。新生要接受自己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 大家其实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从现实中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树立信心, 丰富大学生活, 重新认识和接纳自我。打破学生心目中大学校园象牙塔的形象, 大学校园只是精神的象牙塔, 现实环境未必是。结合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特征进行分类教育, 通过典型事例让大学新生自己去分析体会, 在分析体会中达到自省、自觉、自立。大学生自我调适,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 少抱怨, 多努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每一次新的开始作为新的挑战, 想着梦想追风前行。

(四) 宽严相济树立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一个人的追求越高, 其动力就越强, 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时刻, 大学新生更需要引导教育, 既要如慈母般给以温馨的关怀, 排除孤独、失落感, 又要像严父般予以激励与鞭策, 让他们树立理想信念。大学新生彷徨苦闷、孤独失落之时, 在焦虑困惑、自卑失意之际, 学校特别是老师的关怀与体贴, 鼓励与支持是他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因此, 学校要给大学新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让他们在体验成功中树立理想, 更要给他们严明的制度, 让他们在严守纪律中坚定信念。

三、结语

人生虽然漫长, 但最紧要处却只有几步。大学是人生的关键时期, 是个人成才成长的重要阶段。面对全新的环境, 全新的人际关系, 大学新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扰在所难免。学校应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 教育与引导相结合。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解除心理困扰, 尽早适应大学新生活, 全面健康发展, 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

摘要: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 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 也是从成长到成熟的重要适应期, 同时是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高发期。高校辅导员要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结合大学新生的个性特点, 采取家校互动的模式, 情理相容的方式, 内外结合, 宽严相济, 帮助大学新生走出心理阴影, 排除心理困扰,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困扰,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魏学飞.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其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2

[2]李晓玲, 唐海波.大学新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9

篇4:高中生的心理困扰问题

【关键词】音乐治疗;大学生;心理。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压力,心理危机的发生几率大幅上升,严重影响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敏感期的青少年,即使遇到心理困扰,也极少选择求助,因为他们害怕带上“有问题”的帽子。音乐治疗,此时成为最合适的方式,给心理困扰的学生搭起一座通往健康的桥梁,学生们在音乐的引导下,积极体验,改善情绪、人格。音乐治疗最早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野战医院,20世纪40年代,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卡萨斯大学等一批大学先后开设音乐治疗专业,1981年音乐治疗传入中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音乐治疗学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成熟完整的学科,涵盖心理学、音乐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服务于全世界人民。

一、当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分析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为八个阶段,其中高校大学生们正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成年早起阶段,“这一阶段他们开始为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等问题苦恼……对面临的各种选择不知所措,爱情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等等。”【1】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成熟期波动期的大学生们,受到学业、家庭、情感、就业等压力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相关调查显示,16.0%-25.4%的大学生有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或障碍,表现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等。【2】

采取何种方式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如何面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大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他们,防止危机升级,是每一位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音乐治疗方法分析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3】音乐治疗的方法众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和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

接受式音乐治疗中,治疗对象通过欣赏音乐,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达到治疗目的。这里的音乐不是指所有的音乐,治疗师需要选取与治疗对象心境接近的音乐,在得到肯定的基础上改变音乐方向,调整音乐情绪,引导治疗对象朝积极正向发展。

再创造式音乐治疗要求治疗对象不再是单纯的聆听,更重要的是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去。该方法不要求治疗对象掌握任何音乐技能,当然,如果治疗对象具备一些音乐技能,会给音乐表演增添色彩。

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在欧美地区盛行。治疗的乐器多采用简单的打击类乐器,治疗对象对乐器的选择直接反应他的人格特点。即兴演奏可以是有标题的,也可以是无标题的。

三、音乐治疗如何作用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性的社会交往形式,没有现实原型,完全由人的心灵支配,最体现人的灵魂,与人最近距离。它作为沟通手段可以实现很多语言沟通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大学生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情绪困扰,通过音乐释放压力,舒缓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干预目的。

(一)主动式音乐治疗

在主动式音乐治疗中,治疗对象不再是单纯接受的角色,他开始参与治疗过程,通过乐器演奏或歌曲演唱来接受治疗。

在集体治疗中,当音乐活动的目的是非音乐时,治疗的中心在于整个活动过程。治疗对象通过活动逐渐融入集体,学习与他人合作、互动。当音乐活动是以音乐为目的时,治疗的中心在于音乐行为的结果。治疗对象在活动中战胜自我,增强自信,提高自我评价。因为努力学习音乐技能,音乐技术上获得成功。

在个体治疗中,治疗对象按照自己内心的感受创作“音乐”,治疗师给予支持、关注、共情、指引,每次创作之后展开讨论,明确音乐中表现出的情感,经治疗师分析指导,达到治疗目的。

(二)被动式治疗

歌曲讨论、音乐回忆、音乐引导想象(GIM)等,都属于被动式治疗。其中,歌曲讨论一般用于集体治疗中。小组成员围绕选定的曲目展开讨论,引发言语和情感交流,矫正不正常的思维和行为。治疗师通过治疗对象对某种风格作品的喜好,经过探讨和深入分析,了解、发现治疗对象的深层心理需求。在音乐回忆的集体治疗中,作品往往能勾起治疗对象们对往事的回忆,宣泄情感,互相安慰支持。个体治疗中,治疗对象把人生每个阶段的音乐串联起来,形成“个人音乐史”,治疗师可以通过这些音乐快速了解、分析出治疗对象的成长史和深层心理需求。音乐引导想象是在非指导性音乐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音乐治疗中最复杂最强有力的方法。由于该方法涉及很深的心理层次,因此需要专门学习并取得相应资格证才可以使用,即使是音乐治疗师也不例外。因为使用不当,很容易对治疗对象造成极大心理伤害。

音乐无缝沟通心灵,以音乐为治疗手段的以上两种治疗形式都适用于大学校园。笔者建议,大学生是年轻的群体,在作品的选择上需要结合他们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与音乐产生共鸣,通过欣赏音乐给自己的精神“放假”,让流动的旋律逐渐转变不良情绪,在讨论中,逐渐矫正认知,达到振奋精神,提升人格,重塑自我的目的。尤其是集体治疗,对于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强抵御危机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正是由于音乐自身具备的特殊效应,音乐治疗逐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昭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六月,14.

[2]张海涛,聂芳,大学生心理危机音乐治疗干预策略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年6月第27卷第6期(总第330期).

篇5:高中生的心理困扰问题

高考备战:“心理困扰”是成功的源动力

高考近了,近得似乎让人伸手就能触摸,正在为梦想拼搏奋斗的莘莘学子,正奋斗在即使荆棘满地却依旧芳香四溢的追梦途中。他们正披荆斩棘用努力成就自己的美丽人生!

幸福在高三咫尺之间

也许只有当我们被自己的努力感动得汨流满面的时候,我们的人生才能绽放美丽。幸福会来的,只要您满怀希望。时间的确有限而短暂,但您我的潜力则是无限的。

成都树德中学贺妙昕

两会在万众瞩目中轰轰烈烈地落下帷幕,而幸福一跃成为了近几年来两会聚焦的热点。其实,幸福高贵而平易近人,于富有的人,幸福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仁慈之心;于潦倒的人,是顿顿饱食辛勤劳作的食粮。温总理说:幸福是让人有尊严的生活。那么,高三人的幸福和尊严呢?我想是回忆过去三年忙碌时光不觉愧疚,对于未来新校园满心期待,以及把握当下已为数不多的充实而过的每一天。

幸福会来敲门的,在您最焦急的时候。高三的我们常常忙碌、焦急而乱了阵脚。曾经有一位学习成绩优异的理科学长,却在高考中意外失利了。原因很简单,在他考试被难题困住时,为了不影响做题的速度,他小心留意了别桌的同学,发现对方早已超过了他的速度,而周围又传来不断翻向下一页考卷的声音。于是,这位平时训练有素的优等生竞临场乱了阵脚,内心十分焦虑,在忙乱中他打破了自己的速度,也失去了获得高分的机会。随着高考的临近,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接踵而至,难度各异的试题在不断打乱自己平时养成的做题习惯和速度。于是,对考试中翻卷子的声音格外敏感,怕掉了队,这样不自觉地焦虑起来,担忧为什么这道题明明很难,结果同桌的人已写得密密麻麻,早早开始下一道题的思考;担忧为什么在自己无从下手的时候而对方已洋洋洒洒挥笔成文。于是,在这样的焦虑中,分散了注意力,自己打败了自己。所以,高三的我们应当从考试中去学习,相信幸福会在焦虑时降临。正如迟子建说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凡事切勿心急。只有当您冷静下来,不要为了追赶而追赶,集中注意力,调整好心态,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试卷,那么您会自然而然地超越,期待幸福降临。

幸福会来敲门的,在您最失落的时候。一次模拟,成绩很好的朋友跌落到了名单的后端,她说:这是她上了高三以来最想放弃的时候,若只是以前的失败,让我感觉还有许多“翻身”的机会。姑且可以相信老师所说的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的道理,而现在计时牌撕得只剩下两位数,让人一次也输不起了,一次挫败好像都来不及了。我不知道怎样安慰这个一直都很优秀的朋友。可是,人生有许多事情进一步柳暗花明,退一步一无所有。是的,高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教学论文 )即使在斗志最昂扬时也最承受不起打击,何况还是正值冲刺的关键时刻。也许,退一步不会让我们一无所有,但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中回忆当下,也会愧疚懊悔不已吧l我一直都相信,莫泊桑说:每个人都生活在希望里,旧的希望实现或者泯灭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随之燃烧。幸福会来的,只要您满怀希望,时间的确有限而短暂,但您我的潜力则是无限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加快您的脚步,走稳您的步伐。眼睛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灵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加油吧,您会很快沐浴成功的。

幸福在高三一直地敲门,提醒焦虑的我们稳定心绪,踏实前行;唤起失落的我们打起精神,重拾信心。高三没有侥幸,它以铁一般的逻辑粉碎懒惰、绝望、放弃。像余敏洪鼓励高三人说:也许只有当你们被自己的努力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时候,你们的人生才能叫作美丽人生。

为了美丽人生努力吧,幸福在高三咫尺之间!

致梦想

我欣喜因为我离您更近了,可我也害怕,害怕最终只能与您擦肩而过。人们都说:在高三的浪潮里,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我却觉得是“进慢则退”。

成都树德中学李沁逊

您只在那里。

您若一座千年的堡垒,用您神秘的气息吸引着无数朝圣的心;您若一颗璀璨的星,以您满身的星辉滋润即将干涸的.灵魂。

在十年的跋涉之后,我感觉,我离您更近了。

您是我倦时的警钟。

高三的夜晚是无声的。夜静悄悄的,宛若一个熟睡的孩子。一轮残月高挂空中。台灯下,伏案的身影依然在奋笔疾书。时钟滴答敲响了十二下,无边无尽的睡意犹如洪水般向我袭来。床就在那里,我多想不顾一切地投向它的怀抱。可您却突然发出刺眼的光芒,像是在提醒着我:这点小苦都吃不下,你如何靠近我?是啊,“复习计划书”正躺在那儿等我去完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需努力啊!

窗外有月光作伴,不远处有您的召唤。我心满意足,这夜里的奋斗,是甜的。

您是我迷茫时的灯塔。高三的日子正一页页被撕下。我欣喜因为我离您更近了,可我也害怕,害怕最终只能与您擦肩而过。人们都说:在高三的浪潮里,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我却觉得是“进慢则退”。

这次的月考便是最好的证明。这个月我比以往更努力了,可却迎来“退步”的结果。我失望、沮丧,甚至有些许迷茫。可是您,却犹如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微笑着告诉我:“感谢这次打击吧!它告诉你,当你快走时别人已在飞奔了。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再多努力一点,你才能收获成功。”我顿然醒悟,努力是没有极限的。在篮球界称霸的科比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练球,“苹果之父”乔布斯每天亦是通过早起来促使自己上午十点以前完成所有工作,看似天才的人,不过都是无限勤奋的结晶。而在这几十天里,若我还不全力冲刺,那我所谓的潜力最终都成为不了能力。

您是我前行的动力。您看见了吗?我要成为第一个点亮教室灯的人,是您将我唤醒。您看见了吗?我要成为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人,是您将我挽留。您看见了吗?我要抛除一切思想的杂念,让自己沉淀,沉淀在学习这汪清泉之中,是您将我净化。您看见了吗?我要奔跑,奔跑在忙碌的高三里,奔跑在奋斗的青春中,奔跑在即使荆棘满地却依旧芳香四溢的追梦途中,是您将我激发。

您――我的梦想。您有听到来自我心底最深切的呼唤吗?

【专家建言】

“打包储存”困扰,身心轻松赢高考

成都树德中学张艳

“时光如梭看我少年学子六月追风去,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

我知道最后冲刺阶段的你一定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怀揣大学美梦迎接高考号角,彰显青春活力挥洒苦涩汗水”。

可是笔者在多年的高考心理辅导中发现:距离高考越近,我们的心灵越喜欢和我们开玩笑。最近的你是不是突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都在这个时候全暴露出来了:跟寝室同学、父母、老师的关系紧张,自己总害怕自己考不好,有时还失眠。更让人焦虑的是:其他同学的状态却很好,貌似没有出现任何状况。这些困扰对你的影响太大了,你真的想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想到这些你都没办法静下心来复习。当然你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你也知道,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己尝试了很多方法去解决,却没有效果,你同样知道剩下的这段时间,也解决不了所有的困扰,可还是很苦恼。

所有心理困扰的出现,都是我们自我内在的预警机制在提醒我们,我们自我的一部分出了一点问题,需要花时间去觉察并做出一些行为去进行自我调整。从这个方面来说“心理困扰”出现的目的是警示我们,让我们做出一些改变,使我们的人生更加成功快乐。从这点讲,“心理困扰”是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是我们人生成功快乐的源动力,在任何时候都是。

大家可以做以下练习,暂时将一些无法解决的困扰放下,来化解困扰对高考的影响。把自己的困扰写在纸上。首先让自己平静下来,使自己处于深度放松的状态,闭上眼睛。然后,想象自己面前有一块自己喜欢的颜色和质地的布,平铺在大腿上,把注意力放在一个困扰上,用自己的方式将它邀请到布上,让它很舒服地呆在布上,在心里感谢它的配合。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他的困扰都请到布上。在心里注视着它们,与它们交流:“我知道你们是我的一部分,你们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些东西,长久以来您用您的方式一直跟随着我,用您的方式提醒我需要做一些事情改变目前的处境,使得我的人生更加成功快乐。是的,您很辛苦地提醒我,我感受到了您的辛苦,因为我也很辛苦,谢谢您对我的付出。您也知道要彻底地处理这些问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可是还有一段时间我就要参加高考了,高考对于我来说很重要,为了全心全力地准备考试,我需要暂时将您放下,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我向您保证高考完后,一定会把您邀请出来与您好好交流,花时间好好处理这些问题,谢谢您的帮助。”说完后,在心里将这些东西用布打包,并用自己的方式将包压缩得很小……小到只有芝麻粒大小,放在手上,再轻轻地放在内心比较安全、舒适的位置。最后用力吸气来加强这份暂时放下一些东西的踏实、轻松的感觉,把它留在自己的身体里。可能备考的这段时日,它们的一部分,偶尔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调皮地出来和你打招呼,提醒你。你有困扰存在,没关系,你就用同样的方法将困扰请到心里安全舒适的地方。高考完后再把它们请出来,好好沟通,花时间寻求方法好好解决它。

“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亲爱的高三学子们,我坚信――高考,我们必胜!

篇6:高中生的心理困扰问题

青少年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希望,关注其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空间的隔断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在交际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便成为其成长的主要困扰。就目前的调查分析来看,青少年的人际困扰发生率非常高,而这种困扰又会造成青少年负面情绪的增长,所以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基于这样的认识,分析青少年人际困扰的产生因素,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这样可以针对性地解决青少年人际困扰的产生。

一、青少年人际困扰产生的原因

人际困扰指的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关系不和谐,交往不协调,并伴有焦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的体验过程。因为人际困扰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突出的影响,所以分析困扰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控制意义重大。

(一)情绪因素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青少年人际困扰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包括情绪因素。青少年在心智发育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成熟,所以在情绪控制方面做得不够好。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大部分青少年情绪外露十分严重,这种情绪的明显外露在人际交往中会引起部分人员的不满,所以在长久的`情绪外露中,青少年可能因情绪表达的不善而被别人冷落或者疏远。总而言之,就是情绪控制的不到位使得人际困扰的产生概率大大增加。

(二)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产生人际困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从人际交往的实践调查来看,大部分人员喜欢和自己处在同一认知层面上的人进行交流,而就青少年而言,有的人认知水平比较高,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被其他人孤立;有的人则是因为认知水平比较低,受到了其他人的嫌弃。再者,因为认知上的差异,青少年在交流方面困难程度加大,所以人际困扰也会产生。

(三)交往技能

交往技能也是人际困扰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青少年受自身性格的影響,其交往技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比如性格开朗活泼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能和别人打成一片;而那些比较腼腆、羞涩的青少年,因为羞于表达,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弱势。简言之,就是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技能水准影响了其人际交往的关系。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

(一)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设来看,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学校要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在学校,要设置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程的开展让青少年重视心理健康的作用,从而在自我暗示的情况下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二是在校园内,要建立具有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办公室。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办公室老师可以进行主动的约谈,这样,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其成长会更加健康。第三是在学校的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从而达到间接教育的目的。

(二)家长要实时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了解和指导

家长是青少年的陪伴者,也是其行为和心理的指导者,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实时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的了解和指导。简单来讲,青少年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情绪产生的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释放,其心理压力会不断增大,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基于这样的认知,家长要实时关注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和青少年进行交流,这样,青少年的情绪在交流中得到释放,而家长也可以在交流中了解青少年的具体心理。了解心理状况后再进行指导,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会更加健康。

(三)分析心理健康的构成因素,并进行因素强化

心理健康的建设需要对影响心理的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而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成长环境、基础认知以及个人的情绪。从这三个因素的具体分析来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最大,所以在心理健康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其成长环境进行调整和改善,使其处于对青少年有益的状态。另外,积极地进行教育强化,帮助青少年增强认知并提升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设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结束语

人际交往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困扰,如果这些困扰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受到重大影响。所以分析人际困扰的产生因素,并探讨心理健康建设的有效手段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锡改,刘亚慧.论青少年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8):35-38.

[2]李艺敏,李永鑫.青少年人际关系能力对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适应性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5(01):109-115.

[3]姚远,张顺.家庭地位、人际网络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J].青年研究,2016(05):29-37,95.

篇7: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对症书目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分委员会推荐

使用方法:

1、考虑到所收图书不少是名著或畅销书,有多种译本,曾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内容大同小异,选择何种版本不甚影响对其中营养或者说是“药性”的吸收,为避免替出版商做广告之嫌,也为了读者找书方便,本书目只列原著者,不列译者和出版社,广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版本。

2、为扩大读者选书余地,本书目的开列采取宜多不宜少的原则,每一类中的各书作用大体相当,具体使用时可根据精力、时间、条件自由挑选,不必全部读完。这些书籍的作用的确定,是根据图书馆员的自身体验和开展阅读疗法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所得,适用于大部分人,但不能保证不会给个别读者带来不适或副作用,因此无论是图书馆推荐给读者阅读,还是读者自选阅读,若发现对身心带来不良影响,均宜随时停止阅读或换书阅读。广大读者在读书时,如发现具有心理调节功能的书籍,亦欢迎推荐给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分委员会,电子信箱是:shujiandao@gmail.com。

一、综合性预防书目

书名 作者/编者

1.《菜根谭》 洪应明

2.《苏东坡传》 林语堂

3.《美好的人生》 [美] 戴尔·卡耐基

4.《快乐的人生》 [美]戴尔·卡耐基

5.《哲学的慰藉》 [英] 阿兰·德波顿

6.《最后的演讲》 [美]兰迪·鲍许;杰弗里·让斯罗

7.《相约星期二》 [美] 米奇·阿尔博姆

8.《幸福之路》 [英]伯特兰·罗素

9.《心灵鸡汤》 [美] 杰克·坎菲尔,马克·维克多·汉森

10.《一杯安慰》 [美] 考琳·塞尔

11.《生命的重建》 [美] 露易斯·海

12.《自己拯救自己》 [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13.《幸福的方法》 [美]泰勒·本-沙哈尔

14.《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美] 戴维·伯恩斯

15.《读书疗法——女性生活各阶[美]南希·派斯克,贝弗利·韦斯特

段的读书指南》

16.《芒果街上的小屋》 [美]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17.《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

18.《心灵密码》 毕淑敏

19.《阅读疗法》 王波

20.《地下铁》 几米 21.《大家都有病》 朱德庸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对症书目

[一]减轻求学焦虑的书

书名 作者/编者 1.《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2.《遇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 3.《奇妙的自我心理暗示》 [日]多湖辉 4.《拖延心理学 :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美]简·博克,莱诺拉·袁 作用

树立自信,开发潜能 了解自己,开发潜能 增强自信心 战胜拖延的毛病 宣战 》

5.《把信送给加西亚》 6.《47楼万岁》 7.《围城》 8.《长恨歌》

[二]超越困境、激励志向的书 书名

1.《汪洋中的一条船》 2.《极限人生》 3.《我与地坛》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约翰•克里斯多夫》 7.《人生不设限》 8.《士兵突击》 9.《阿甘正传》 10.《老人与海》 11.《鲁宾逊漂流记》 12.《花逝》

[三]克服交际困难的书 书名

1.《人性的弱点》 2.《人性的优点》 3.《自卑与超越》 4.《我把青春献给你》

[四]认识和享受孤独、寂寞的书书名

1.《让寂寞来,让寂寞走》 2.《孤独六讲》

3.《孤独者的心灵漫步》 4.《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做事主动,坚定信心 孔庆东 创造美好的大学生活

钱钟书 学习幽默,吸取教训 王安忆

吸取教训

作者/编者 作用

郑丰喜 激励残障同学 朱彦夫 激励残障同学 史铁生

激励残障同学 [苏] 奥斯特洛夫斯基 激励残障同学 [美] 海伦·凯勒 激励残障同学 [美]罗曼·罗兰

激励残障同学 [澳大利亚]力克·胡哲 激励残障同学

兰晓龙

激励资质一般的同学

[美] 温斯顿·葛鲁姆 激励资质一般的同学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激励身处逆境的同学

[英] 丹尼尔·笛福著 激励身处逆境的同学

[日]渡边淳一 激励女同学

作者/编者 作用 [美]戴尔·卡耐基 认识人性 [美]戴尔·卡耐基 认识人性 [奥地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超越自卑 冯小刚 学习交友之道

作者/编者 作用 吴九箴 认识寂寞 蒋勋 认识孤独 张艾君 摆脱孤独 于海英 走出失意

6.《星空》

[五]令人流泪减压、平静心态的书 1.《平凡的世界》 2.《活着》

3.《许三观卖血记》 4.《东京塔》

5.《现在很想见你》

几米

路遥 余华 余华

[日]利利·弗兰克 [日]市川拓司

在寂寞中认识自我 为生活感动 为命运感动 为命运感动 为母亲感动 为妻子感动

[六]减轻抑郁症的书 书名 作者/编者 1.《我的十年抑郁奋斗史》 冷馨儿2.《我的抑郁症》 [美]斯瓦多 3.《与快乐牵手——让抑郁的心阳光起秋薇 来》

4.《抗抑郁处方——当抑郁症遇上韦小许添盛,王季庆 宝》

5.《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美] 戴维·伯恩斯 [七]认识爱情、减轻恋爱苦恼的书 书名 作者 1.《爱的艺术》 [美] 艾·弗洛姆 2.《像邦妮一样爱你》 柏邦妮 3.《放下。爱》 素黑 4.《恋爱中的女人》 [英] D·H·劳伦斯 5.《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法]罗兰·巴特6.《你们我们他们》 几米 7.《傲慢与偏见》 [英]简·奥斯汀 [或《理智与情感》] 8.《水仙已乘鲤鱼去》 张悦然

作用

学习抗抑郁经验 学习抗抑郁经验 缓解抑郁症 从小说人物身上找良方

认识抑郁,自我疗治 作用

认识爱,学习爱 认识恋爱 认识恋爱 认识恋爱 感悟恋爱 感悟恋爱 端正恋爱态度

9.《简•爱》

10.《千江有水千江月》 1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2.《神雕侠侣》 13.《飘》

14.《了不起的盖茨比》 15.《霍乱时期的爱情》 16.《失恋33天》 17.《蝴蝶梦》 18.《荆棘鸟》

让无人恋者共鸣、释怀

[英]勃朗特 让无人恋者共鸣、鼓

萧丽红 让朦胧爱者共鸣、释

怀

[奥]茨威格 让单恋者共鸣、释怀 金庸 让苦恋者共鸣、释怀 米歇尔 让苦恋者共鸣、释怀 [美]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让苦恋者共鸣、释怀 [哥伦比亚] 加·马尔克斯 让苦恋者共鸣、释怀 鲍鲸鲸 让失恋者共鸣、释怀 [英] 达夫妮·杜穆里埃 爱情有风险,入戏须

谨慎

[澳大利亚] 考琳·麦卡洛 爱情有风险,入戏须

谨慎

20.《爱情故事》 21.《手札情缘》

[美]埃里奇•西格尔

[美]尼古拉斯·斯帕克斯 相信真爱 相信真爱

[八]克服求职恐惧、减轻就业压力、树立创业信心的书 书名 1.《人人都能成功》 2.《奋斗》 3.《杜拉拉升职记》 4.《沧浪之水》 5.《谁动了我的奶酪》 6.《创业圣经》 7.《女性创业》

8.《创业者的赚钱系统》9.《一分钟管理人》 10.《创业管理》 11.《永不言败》 12.《基业长青》 13.《杰克·韦尔奇自传》14.《史蒂夫·乔布斯传》

作者/编者 作用

[美]拿破仑﹒希尔 树立信心,开发潜能 石康 感性地认识创业的艰辛

李可 感性地认识公司生

存法则

阎真 感性地认识仕途生

存法则

[美] 斯宾塞·约翰逊 学会适应变化 [日]大前研一 学习创业 [美] 坎迪达·布拉什 学习创业 [美] D.C.科多瓦, 卡罗尔·戴萨学习创业 特

[美]肯·布兰佳,斯宾塞·约学习管理 翰逊 李时椿 学习管理 俞敏洪 志在成功 [美]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志在成功 勒斯

篇8:高中生的心理困扰问题

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 ,又称心理压力,是个体觉知面临至关重要却困难应对的情境要求时所产生的心身紧张状态。 压力困扰( stressdistress) 是指个体在应激条件下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应激情境都可能让人感受到紧张性,要求个体再适应。 应激事件能否损害身心健康通常取决于应激强度、个体特征以及环境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许多的实证研究中,心理应激与身心困扰存在较低的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通常在0.12—0.40 之间。 由此可见,心理应激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还有其他因素在缓解或者减少心理应激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中发挥积极作用。探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焦点。

心理弹性( resilience) 是个体成功应对应激所需的积极心理品质。 研究发现,心理弹性与心理应激、心理困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应激性情境下高心理弹性个体比低心理弹性个体会感知到更少的心理困扰,表现出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2]。

目前有的研究发现心理弹性缓解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困扰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3],而有的研究显示,心理弹性对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4]。

综上所述,对于心理弹性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困扰之间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需要有更多的讨论与验证。 值得提出的是,目前国内多使用SCL- 90 测量健康人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鉴于SCL- 90 编制时的被试是精神病患者,并不十分适合反映健康人的压力反应状况。 本研究采用适用于中国本土健康人群体的《 压力困扰量表》 来测量大学新生的入学压力困扰状况,考察心理弹性在心理应激与压力困扰之间的作用机制如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 被试

选取黑龙江省某高校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被试,在新生入学开始学习生活一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数500 份,其中,男生330 人,女生170 人,平均年龄为18.80±0.80 岁。

( 二) 研究工具

《 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5]。 量表共85 个条目,包括学习、生活、社交、发展和家庭五个分量表。 每个条目采用0 分( 从不) 到4 分( 几乎总是) 五级计分。 总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6。

《 Connor- 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 中文版[6],量表共25 个项目,包含韧性、力量、乐观三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0 分( 从不) 到4 分( 几乎总是) 五级计分。 总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1。

《 压力困扰量表》[7],量表共59 个项目,包括抑郁、焦虑、敌对和躯体化四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1 分( 从无)到5 分( 严重) 五级计分。 总量表的Cronbachα 系数为0.97。

本研究采用Spss17.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 一) 相关分析

利用皮尔逊相关法对500 名被试的三个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注:*** p<0.001,** p<0.01。

表1 结果表明,心理应激与压力困扰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心理应激与心理弹性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 二) 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基础上,分别以心理应激与心理弹性为自变量,以压力困扰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考察心理应激与心理弹性对压力困扰的预测力。 结果如表2、表3 所示。

表2 和表3 结果表明,两个回归方程以及模型中的变量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说明心理应激和心理弹性对压力困扰都具有显著的预测力。

( 三) 中介效应检验

基于相关分析的结果, 心理应激与压力困扰之间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考虑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引入。 采用LISREL 8.70 统计软件,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设定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的两个竞争性模型:模型1 与模型2。 模型1 为完全中介模型;模型2 为部分中介模型。 两个模型的拟合程度如表4 所示。

表4 结果表明,模型1 和模型2 均可被识别。 对两个模型进行比较,模型2 的 χ2/df的数值与SRMR的数值偏高,模型1 的拟合指数均可被接受。 模型1 优于模型2,因此选择模型1。

路径分析显示, 结构模型中包括两条显著路径:一是心理应激→心理弹性→压力困扰;二是心理应激→压力困扰。 效果分析发现,心理弹性在心理应激与压力困扰之间具有小效果的部分中介作用, 直接效果为0.43,间接效果为0.07,总效果为0.50。

三、结论讨论

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应激与压力困扰存在显著的较强正相关关系,心理应激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的较低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存在显著的较强负相关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应激对压力困扰具有显著的预测力,这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8]。 说明在大学一年级新生群体中,所经受的心理应激的强度越大,则心理困扰越多;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应激强度越小,压力困扰越少。

研究结果还发现,心理弹性对压力困扰具有显著的预测力,这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相同[9,10]。 说明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学生压力困扰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低的学生压力困扰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本研究结果也验证了心理应激对个体心理健康存在消极影响,生活事件与日常琐事应激量可以直接预测压力困扰状况的研究结论[11]。

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心理弹性在心理应激与压力困扰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似[12]。说明在相同或相似的应激条件下,心理弹性能够直接影响应激性事件对学生的消极作用,心理弹性水平高的学生的压力困扰显著少于心理弹性水平低的学生。

综上所述,依据研究结果谨慎推论,心理弹性能够直接抵御应激性生活事件所导致的心理困扰,成为心理应激条件下心理健康的一种保护性资源。研究结论启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者,要重视和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这一积极心理品质来应对心理应激, 如将培养心理弹性与压力管理相结合的方式[13],逐渐使学生更灵活地运用应对策略,有效地利用内外资源应付应激性情境,减少心理困扰,更好地适应社会变迁的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心理应激、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以及压力困扰量表对5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心理应激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压力困扰(p<0.001);心理弹性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压力困扰(p<0.001);心理弹性对心理应激与压力困扰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在心理应激与入学压力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心理应激,心理弹性,压力困扰,大学新生

参考文献

[1][11]Winnie,W.S.et al.A psychosocial model of stress-distress relationship among Chinese americans[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05,(3).

[2][8][9]Friborg,O.,Hjemdal,O.,Jan,H.Rosenvinge.Resilience as a moderator of pain and stress[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6,(2).

[3][10]蔡颖,梁宝勇,周亚娟.中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2).

[4][12]黄洁,张慧勇,商士杰.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6).

[5]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2).

[6]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5,(5).

[7]梁宝勇,蔡颖,周亚娟等.压力困扰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点滴体会下一篇:南岳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