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子公司审计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2024-08-21

东方电子公司审计案例基本情况分析(共6篇)

篇1:东方电子公司审计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江西财大继教会计与审计案例分析作业(二)

一、东方电子公司审计案例基本情况

东方电子一度被誉为经典蓝筹股、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是中国配电自动化的龙头企业,当地纳税大户,拥有员工2000多名。然而这种号称“东方不败神话”的实际情况是东方电子高管们以虚构的“主营收入”使得东方电子的2000年会计报表上“利润”高达4.73亿元,增长了6.7倍,并依托“好”业绩,与大庄家联手制造“题材”恶意操纵上市公司自身的股价,攫取巨额利益。2001年7月证监会调查证实了东方电子的会计造假大案,是由东方电子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董事会秘书、财务主管以及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各路“业界精英”联手参与。2003年1月17日,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董事长隋元柏、董事会秘书高峰有期徒刑两年和一年,并分别处以罚金5万元和2.5万元,总会计师方跃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万元。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此案涉及的大庄家及会计师事务所则未受到牵连。

东方电子公司全称为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其证券简称为东方电子(000682)。1996年12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03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发行价7.88元。公司股票于1997年1月21日在深交所首次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为06820(后改为000682),初次流通1720万股(含内部职工股690万股),内部职工股上市比例为20%,其余2760万股内部职工股按国家有关规定自新股发行之日起满三年后,可在二级市场上上市流通。自上市以来一直是电力行业的明星企业,在股本高速扩张的基础上,东方电子会计报表显示连续三年实现业绩翻番,一度被全国各家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4年累计飙升60倍以上。

然而2001年7月,东方电子接受中国证监会调查,调查组发现1997年至2001年期间,东方电子的高管人员,在二级市场利用东方电子的资金,通过69个居民身份证对东方电子股票进行炒作,然后通过其在华夏银行开设的过桥账户“东方电子技术服务公司”,将大部分股市收益分散成多笔分别进人到东方电子账户,共计虚增主营业务收人17.0475亿元。经过“重大会计差错”的追溯调整,扣税后的10.39亿元被暂挂在其他应付款帐下,致使每股净资产为0.595元,不足1元面值,深交所发布通知,从4月30日起,被ST特别处理,股票简称ST东方。2002年12月29日,震惊全国的东方电子三高管即原董事长、总经理隋元柏,原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高峰,原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方跃涉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被山东省烟台市检察院提起公诉,至此,东方电子重大会计造假案件彻底被曝光。耐人寻味的是负责审计东方电子公司财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其自东方电子上市时起一直担任公司审计机构,但在东方电子长达五年的造假过程中,该所一直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直到现在还称其审计工作是尽职尽责的。

(一)东方不败神话

东方电子一度被誉为经典蓝筹股、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是中国配电自动化的龙头企业,当地纳税大户,拥有员工2000多名。按照东方电子公告的数字,1997年1月上市以来,在股本大幅扩张的同时,每股收益一直保持在0.5元以上,每年利润率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0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奇迹般地定格在43%左右。主营业务收入也成倍上涨:1996年为1.37亿元,1997年即上升到2.36亿元,1998年为4.5亿元,1999年为8.55亿元,2000年上升到13.75亿元。东方电子1998年—2000年三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就达27亿元,而整个农网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市场的份额才50亿元,占到60%。

(二)市场对优良业绩的质疑

1主业的配角地位

东方电子对外称公司涉足电力、通讯、计算机行业,实际上真正给公司带来丰厚收益的是电

力自动化,其中电网调度自动化是东方电子起家之本。要加快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增装机容量,增加发电量;二是尽快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管理水平,后者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深层次延伸产品——电网调度自动化设备分不开,这为东方电子公司的拳头产品——“无人值守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推广施展了空间。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东方电子究竟居于什么状态呢?调度自动化,涉及的市场范围很广,从上到下可以有五级宝塔状划分,包括国调(国家范围内调度)、网调(几个省之间的调度)、省调(一个省之内的调度)、地调(一个地区的调度)、县调(一个县的调度)。其中,省调以上的市场份额比较容易统计,其数量少、技术要求高、利润也高。东方电子多数参与的是县调和地调,也就是说,其产品服务于宝塔下方领域。在调度自动化行业中,有清华大学、电科院、南瑞、东方电子等几十家企业从事此项业务。高级软件开发上,清华大学占龙头地位:硬件系统开发上,南瑞和电科院居首;东方电子在行业中只是充当配角。在调度自动化中,东方电子究竟占领多大的份额?虽然统计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东方电子根本不可能占有半壁江山。2不现实的利润率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得出过如下结论:“单从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企业的角度来说,百分之三十几的利润还是显得有点过高。一般来说,利润率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几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在1998年之后,即使利润率较高的高压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利润率也不过10%到30%;在利润率较低的农村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这个数字还不到10%。3.低价接单和高人力成本

在产品报价中,东方电子的报价往往比正常报价低许多,如一项400万元的标的,东方电子的报价就会低50万元左右。北京四方和东方电子在地市级电力调度市场有限的几次交锋中,东方电子几乎都以北京四方报价60%左右的价格拿走了订单。北京四方在地市级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的投标报价一般只能维持10%左右的利润率,而东方电子比四方的报价还低40%,高利润从何而来?东方电子的另一个特征是人力成本奇高。东方电子在人力资源上舍得下工夫,高薪聘请,最早采取期权期股制度,拥有3000名左右的员工,1800多名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而四方公司只有员工300名左右,不及东方电子的一个部门的人员多。4惊人的存款数额

东方电子从1999年配股完成开始,存款数额一直很惊人,1999年为6亿多元,2000年为8亿多元,到2001年上半年,存款余额还有5.5亿元,而贷款和融资需求却又特别的旺盛。如果真是正当的投资和资金缺口,东方电子完全可以用企业的自有现金,没有必要贷款和为此支付财务费用。这种反常现象暗示着可能存在一种逻辑:如果上市公司的资金被挪做他用,而这种投资又不便于披露,那么它的报表势必很难平衡,除非银行给它出具原本不存在的存款证明,但此路基本不通。但是,如果是企业到银行贷款,就很容易找到合理的理由,至于怎么用,银行在这方面的监管非常有限。正如企业到股市圈钱,招股书中的项目多半是假的,只要钱到了手,可以立刻改变资金的用途,甚至去委托理财!以存款抵押为条件贷款,就能得到资金,不仅企业可大胆投资,同时真金白银的存款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出现在报表中。根据公开披露的情况来看,东方电子正是形成了一个在董事长指挥下的由证券部、财务部和经营销售部门分工合作组成的“造假小组”,取得高达10.35亿元的变卖内部职工股和炒股收益,然后注入主营业务,包装成主营业务收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正式的财务报表当中。

(三)事实真相

1主营收入恶性会计造假

2001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东方电子展开调查。9月7日,东方电子披露正在接受证监会调查,令公司违规炒股、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大案曝光。东方电子会计造假案件的真相是东方电子高管们以虚构的“主营收入”为道具使得东方电子的2000年会计报表上“利润”高达4.73

亿元,增长了6.7倍,并依托“好”业绩,进行4次高比例的送配扩张,使得2000年总股本扩张了13.4倍,股本流通增长了35倍。与此同时,他们与庄家联手,制造“题材”恶炒股价。自1997年至2000年,在东方电子高管隋柏元、高峰直接指挥下,东方电子累计投入6.8亿元资金,利用私自开设的近百个账户,累计购入股票8500万股,抛出1.57亿股,内幕交易额高达51亿元。4年之内,复权后股价累计飙升了六十多倍,而内部职工股更是增长了二百多倍!东方电子高管们推高股价,是为了“引君入瓮”,引诱蒙在鼓里的股民高位接盘。在实现其期望的两亿股职工股以不可思议的高市价成功“上市套现”后,又与坐庄东方电子的庄家们联手,使股价又增长了150%以上!早期染指东方电子的大小庄家和个人发了大财,而在“击鼓传花”游戏中接最后一棒的投资者,赔得倾家荡产。东方电子会计造假案东窗事发后,东方电子股价便从2001年5月的19.64元一路下跌到2003年1月3日的3.5元最低点。2001年11月8日,东方电子发布因重大会计差错可能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预警公告。2002年4月30日,东方电子公告将最近几年出售股票收入10.39亿元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将全部收入扣除税金以外的部分暂挂其他应付款科目,待证监会的处理决定下达后,再进行调整。东方电子也因10.39亿元列为其他应付款,使得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被打入ST。经查验证实,并经司法判定、司法审计、会计鉴定,东方电子自1997年至2001年,共计虚增主营收入17.0475亿元。扣除股票收入所得之后,公司往年的收入和利润等指标与2001年相差悬殊,1999年甚至是亏损的。以2000年和2001年的指标对比,主营业务利润减少了5.14亿元,营业利润减少5.4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减少了5.74亿元,利润总额减少了4.789亿元,净利润减少了4.07亿元,每股收益由连续三年平均0.5元多降到了0.068元,营业利润出现了亏损。2违规操纵股票内幕交易

东方电子的神话是在证券市场中造就的,而这神话的源头与其内部职工股密不可分。东方电子是由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于1993年3月采用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东方电子于1994年1月正式创立,总股本5800万元,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60元。其中国家股2200万股,社会法人股150万股,1月8日至10日三天向内部职工定向募集内部职工股3450万股。

检察机关查明,在1994年初向内部职工定向募集期间,1月9日,即定向募集第二天,时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隋元柏与当时负责股票发行的董秘高峰等人商议,由公司自己购买部分内部职工股,减小公司分红压力。东方电子当时发行股票时承诺,内部职工股发行后,公司每年将进行不低于30%的现金分红。于是,隋元柏就让当时的财务处负责人以烟台振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名义购买公司内部职工股1000万股,每股价格为1.6元。

隋元柏当庭承认,烟台振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是专门为购买内部职工股成立的一家空壳公司,注册资本52万元,主要管理人员均为东方电子职工。公司名称系“振兴东方”之意。该公司在购买股票时尚未成立,购买股票所需资金是以东方电子的名义在银行借贷的1600万元。

振东公司也只是过眼烟云。隋元柏交待,1996年东方电子报送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材料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需要对公司当时存在的“二化”现象(法人股个人化、内部职工股社会化)进行规范。隋元柏、高峰找到原担任股票主承销商的烟台某证券公司老总商量对策,决定将1000万股内部职工股过户至个人账户。隋元柏从老家山东文登收集了40个身份证,在原山东证券公司北马路营业部开立了40个自然人账户,将振东公司持有的1000万股内部职工股分别过户至这40个自然人账户中。

隋元柏还交待,为了奖励部分优秀职工,东方电子在1996年前从一级半市场上另行购买了44万股内部职工股。为处理好这部分股票,由高峰回老家龙口,收集了4个身份证,在山

东证券公司北马路营业部开立账户,将44万股内部职工股过户至这些人个人名下,此后分散在44个个人账户中的1044万股内部职工股,交由公司证券部掌管,此事在公司内部只有隋元柏、高峰等极少数人知情。

1996年12月1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1030万股,发行价7.88元,总股本变为6830万股,其中国家股2200万股,社会法人股150万股,社会公众股1720万股(包括原内部职工股690万股),内部职工股2760万股。1997年1月21日,公司1720万股社会公众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其余的内部职工股2760万股,三年后上市交易。检察机关查明,从1997年至2001年长达五年的时间,在主要高管人员精心策划下,东方电子编造虚假经营业绩达17亿元之巨,来换取绩优高成长的形象。其时间跨度之长,造假手段之隐蔽,涉及金额之大,堪称中国证券市场之最。

公司上市伊始就开始了业绩造假。1997年东方电子上市前夕,隋元柏、高峰等就认为它盘子小,流动性强,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公司自己也应该买一点。于是在1997年1月20日,公司股票挂牌交易的前一天,隋元柏指使财务人员将公司自有资金5000多万元打进了公司掌控的上述44个账户中。1月24日,亦即公司股票上市流通的第2个交易日,买入了200多万股,耗资近5000万元。该批股票于当年11月底抛出,获利5000多万元,全部计入了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为当年大比例分红送股打下基础。

首次试水成功,公司主要负责人开始策划如何利用证券市场完成公司的原始积累。隋元柏、高峰当庭供述,公司上市后,他们就商议,为提高公司业绩和企业形象,利用公司掌控的大量内部职工股,将内部职工股出售,再将出售后的收入装进主营业务利润,利润上升和股本的扩张会刺激股价的上涨和股票数量的增加,又为公司业绩的增长提供了基础,形成所谓的“良性循环”。

东方电子上市后,每年初都制定了一个年增长速度在50%以上的发展计划和利润目标,而按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在每年年中和年底,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目标的差异,由抛售股票收入来弥补。为此,公司形成了一个在隋元柏指挥下的由证券部、财务部和经营销售部门分工合作组成的“造假小组”。首先,东方电子的证券部负责抛售股票提供资金。高峰当庭供述,公司从1998年开始抛售持有的内部职工股,一直到2001年8月份,每年抛售的时间大约都集中在中期报告和报告披露前,每次抛售的数量由公司业绩的需要而定。隋元柏每次告诉高峰需要多少资金,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和指定的价位范围内卖出,高峰再给证券部的两名工作人员下指令,在证券公司抛售股票,并将所得收入转入公司在银行的账户。其次,公司经营销售部门负责伪造合同与发票。隋元柏指使销售部门人员采取修改客户合同、私刻客户印章,向客户索要空白合同、粘贴复印伪造合同等四种手段,从1997年开始,先后伪造销售合同1242份,合同金额17.2968亿元,虚开销售发票2079张,金额17.0823亿元。同时为了应付审计,销售部门还伪造客户的函证。最后,东方电子财务部负责拆分资金和做假账。为掩盖资金的真实来源,方跃等通过在烟台某银行南大街分理处设立的东方电子户头、账户,在该行工作人员配合下,中转、拆分由证券公司所得的收入,并根据伪造的客户合同、发票,伪造了1509份银行进账单,以及相应的对账单,金额共计17.0475亿元。为了把假象做得更真实,隋元柏还指使销售部门人员与个别客户串通,通过向客户汇款,再由客户汇回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不仅如此,自1997年股票上市至2001年8月间,公司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中期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以及成立北京东方网络管理公司等内幕消息,进行大量内幕交易。他们利用在某证券公司烟台分公司开立的44个个人账户,某证券公司烟台分公司提供的10个个人账户,某证券公司烟台分公司提供的15个个人账户,累计投入公司自有资金及卖出原始股所套现资金共计6.8亿元,买卖本公司股票及其它公司股票,其中1997年初投入约5000万元,1999年5月份投入约2亿元,2000年初投入约2亿元,2000年12月份投入约

3亿元。其收益也用同样的手法做进公司利润。在此基础上,公司财务部门根据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收入等数据制作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虚假财务报表,由证券办据此编制虚拟的公司中报、年报,提供给股东和社会公众。

检察机关在公诉书中指控,经查证核实,并经司法、会计审计,东方电子自1997年至2001年上半年,共计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7.0499亿元,占历年销售收入总额的47%,也就是说,东方电子一半的主营收入是虚假的。

伴随着一系列巨额虚假业绩,东方电子在证券市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资料显示,自1997年1月21日上市以来,东方电子股本连年高速扩张,1996每10股送4股转增6股,1997每10股配1.667股,1998年中期每10股送8股,1999年中期和年终连续推出每10股送6股转增4股和每10股送2.5股转增3.5股。而在股本大比例扩张的基础上,公司业绩与股本扩张保持了同步增长,1997年至2001年中期,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51元、0.56元、0.53元、0.52元、0.26元,成为证券市场上极为罕见的“东方电子现象”。东方电子历经三次大比例送股,待内部职工股上市时,原来的1股变成了8.4股,1万股的原始股到上市时市值达200多万元,东方电子一夜之间造就了数百个百万富翁。隋元柏个人持股达73.9万股,至今仍名列东方电子前十大股东,其所持股票市值最高时达1780多万元。与此同时,东方电子二级市场股价也连年翻番,最高时复权价高达330.6元,其市值在深市中仅次于深发展,名列第二,在市场上树立了绩优高成长的蓝筹股形象。

然而,这一光辉形象自2001年7月份开始的股价下跌而终结。从2001年7月16日至8月6日,短短十五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从17.5元最低跌至10.28元,跌幅达41%。股价异动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2001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东方电子进行调查。正是在公司发布公告的前后,公司经营部门一位知悉公司造假情况的人员向监管部门进行了举报,证监会的调查很快切入正题,直指公司财务报表造假。随着对东方电子调查的不断深入,虚增巨额销售收入的违法事实浮出水面。2002年5月13日,隋元柏被烟台市公安局在烟台刑事拘留,6月20日经烟台市检察院批准逮捕,高峰、方跃也相继在上海和深圳落入法网。2002年10月,烟台市检察院在对烟台市公安局的侦查审查后认为,东方电子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并提供给社会公众,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隋元柏、高峰、方跃身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对此负有重大责任,其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的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应当以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追究刑事责任。在随后的法庭审理中隋元柏、高峰、方跃在对公诉人当庭出具的三人蓄意造假的大量材料、银行对账单、虚假财务报表、虚假合同以及证人证言等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董事长隋元柏在法庭承认,由于自己对法律法规学习不够,认为将巨额股票收益做成主营业务收入,收益是实实在在的,并没有虚增,是不违法的。这样做既提高了公司形象,为公司发展做原始积累,又给广大股东分配了优厚的红利,而且分文没有装入自己腰包,自己本人和亲属并没有炒作股票而获利,没有为自己谋任何私利。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结果。同时,隋元柏在庭审中陈述,长达五年的造假过程中,虽然知情人不多,但前后也有近十人知道,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例如公司的年报、中报每次都要由董事会、监事会讨论通过,部分董、监事虽然不知道详情,但对公司业绩的不真实是知道的,只是心照不宣,从没人表示抵制。同时庭审中的一些事实表明,从开始给公司出主意将内部职工股过户到个人名下,到为公司提供25个股东账号,再到帮助公司划转资金,几家证券公司在造假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银行方面,从起初购买原始股时为公司贷款,到帮助公司中转、拆分资金、伪造对账单、进账单,几家银行也处处提供方便。东方电子另一名高管高峰在庭审中也承认,在2000年东方电子投资1亿元成立北京东方网络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当时的中经开老总先是亲赴烟台,质询公司为什么对网络热无动于衷,随后又邀请公司有关人员在北京召开了网络

研讨会,许多机构和基金的头面人物均到场捧场,声势颇为浩大,帮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兴风作浪。在公布成立网络公司的前一天,即2000年3月6日,东方电子自己先买入了840万股,其他机构当然也不无收获。

2002年11月29日,东方电子虚假财务报告案由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昌邑市异地开庭公开审理。东方电子原董事长、总经理隋元柏,原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高峰,原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方跃等涉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受到审判。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东方电子编制并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了广大股东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正常秩序。隋元柏、高峰、方跃作为东方电子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均应对东方电子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承担刑事责任,其行为均已构成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隋元柏被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高峰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5万元;方跃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在法定的10天上诉期限内,3人均未上诉,故该刑事判决于2003年1月28日起生效。

2003年1月10日,曹小妹等七名投资者向青岛中院提起的针对东方电子的民事诉讼,7位投资人将6个法人或自然人列为被告,分别是:东方电子、隋元柏、高峰、方跃、中经开、山东乾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依据的是200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证券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其中对于投资者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前置条件,除证监会的处罚决定外,又增加了“虚假陈述行为人未受行政处罚,但已被人民法院认定有罪的,做出刑事判决之日生效”,东方电子的民事诉讼案这也是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月9日公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后认定的第一起案件。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东方电子案的开庭和审理,对后续的系列案件审理将带来示范影响。

2003年12月21日,已经被ST掉的东方电子(简称ST东方)收到集团公司通知,以及转送的烟台市审计局关于集团公司2001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决定。烟台审计局进行审计处理所依据的是《审计法》第43、44条:“被审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转移、隐匿违法取得的资产的,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有权予以制止,或者申请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处理。”烟台市审计局调查认定,当初被用来炒作股票的烟台振动高新技术发展公司是空壳公司,属于集团公司的全资公司。《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所以,在1997年其被解散后相应的债权债务,都应该归其母公司集团公司所有,这笔10亿多元的巨款应该划到集团公司名下,而并非为上市公司所有。

2004年2月20日,ST东方发布公告称,经烟台审计局(主管部门是省级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审计,认定原在公司反映的出售股票收入扣除税收以外的10.39亿元,应归集团公司(指ST东方控股股东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所有,并要求集团公司和公司据此调账。调账后,形成公司对集团公司的债务为10.39亿元。公告还称,集团公司董事会决议,同意豁免公司因出售股票收入形成的对集团公司的债务10.031亿元。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该收入将记入公司资本公积金。这就是说,10多亿元的巨款划归ST东方,一笔10亿元非法所得的处置权,由监管部门下放给省政府,省政府又下放市政府,最后经过地方审计局的审计,最终判还给上市公司。历时两年之久的东方电子案终于以这样一种形式展现:公司高管一干人等被判处徒刑和罚金若干,而上市公司却突获10亿元 ——如果隋元柏们不犯罪,就不可能得到飞来之财。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将由0.239元增至1.33元,至此东方电子摘除了戴了两年的“ST”帽子。3会计师事务所推卸责任

东方电子这起由高管人员精心编造的骗局,令众多的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如检察机关所指控,从2001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东方电子展开调查开始,到东方电子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事发,其股票价格连续下跌,市值缩水逾百亿元,给股东带来重大损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许多东方电子的投资者纷纷质疑负责审计东方电子公司财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何长达几年都未发现东方电子管理层的会计造假行为,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这家自东方电子上市时起一直担任公司审计机构,但在东方电子长达五年的造假过程中,该所一直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直到现在还称其审计工作是尽职尽责的,实在令人费解。

山东乾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是烟台市唯一一家有资格给上市公司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东方电子出具的审计报告历年都是无保留意见。然而据报道东方电子造假案的记者调查发现,1996年8月山东乾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刚刚拿到从业资格,就一头扎进东方电子的怀抱,连续5年“审计”其财务年报,负责对该公司产品销售、银行回款、财务报表等情况的真实性“把关”。大众日报记者万晋在《齐鲁晚报》发表文章《谁导演了东方电子神话》指出,在一次次的审计过程中,面对一堆堆盖满假印章的假合同和一份份破绽百出的财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并未认真复核,便一次次以单位的名义签发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由东方电子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布,并为此从东方电子获取获得240万元审计费用。然而,山东乾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在负责审计东方电子财务报告时存在诸多瑕疵嫌疑。首先在函证审计程序方面,按惯例,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应要求东方电子向其提供所有牵涉当期完成合同的原件,并进行核对,方法之一就是函证: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当期的原始凭证抽样,并函寄给相关单位,进行确认。如果回函情况不好,会计师事务所要么采取其他方式进一步确认,否则就必须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然而山东乾聚声称,它们曾选择一些客户进行函证(接近200封),发函比例在70%以上,但回函情况不是很理想(大概100封左右)。然而据大众日报报道,该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违规放权嫌疑,使得东方电子演出了一幕幕“自己造假,自己调查”的闹剧:按照审计注册会计师有关职责规定,审计人员应亲自向银行和第三方发询证函,以验证被审计企业财会状况的真实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该所负责审计的有关人员却把应亲自进行的调查、询证等工作交由东方电子公司自己去做,对部分回函印章不规范和多是复印件、传真件等不正常情况,不认真审查便大笔一挥,草草放行。其次,东方电子的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应保持高度职业谨慎去审计调查东方电子财务业绩情况。从公开资料看,东方电子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和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同是一个人,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在同一个楼里办公,与上市公司保持密切业务关系的集团公司子公司烟台东方玉麟电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高峰,同时又是上市公司东方电子的总经理助理、董事、董事会秘书、证券办主任。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为何过度轻信东方电子高管签发的财务报告呢?最后,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合理怀疑态度似乎在东方电子身上消失了,因为就东方电子这样的收入,这样的利润,只要稍加走访就会发现。它的同行对此普遍表示难以置信,难道会计师事务所竟对此毫无感觉吗?对此,山东乾聚将自东方电子上市后一直担任年报审计工作,一直没有发现东方电子靠炒股收入来垫高主营收益的原因归之于《独立审计准则》的缺陷:对合同签署完毕,并且款项已经收回的合同,并没有要求落实合同的真伪情况,而该公司以往提供的有关供货合同、银行资金到账情况等都是没有任何疑义的。按照正常的审计程序,很难发现公司体外运行的真实情况。

2002年3月,对于记者们提出的种种疑问,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一直并没有给出清楚的解释,不过就东方电子案爆发后的2001年东方电子公司年报审计看,负责审计的仍是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似乎暗示着监管层认定这家会计师事务所不需要为东方电子业绩作假负责。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从年报中可以实实在在看到的是:主要产品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毛利率从东方电子原来所声称的35%~50%,回归到行业水平15%左右。山东乾聚同时出具

了有保留意见的2001审计报告,原因是:公司将近几年出售股票收入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将全部收入扣除税收以外的其他部分暂挂“其他应付款”科目,待证监会的处理决定下达后再行调整。东方电子于2001年9月开始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对上述收入的取得及其涉及的金额无法核实。另外,与上述收入有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返还,仍列示在公司利润表的相关项目中。2002年4月,ST东方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聘请2002公司财务审计机构的议案》称,因山东烟台乾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期满和工作任务已经完成,董事会决定不再继续聘请该所担任审计机构,改聘山东正源和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02财务审计机构,至此,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不再担任东方电子公司年报审计工作,东方电子审计案件到此画上一个句号。二 案例内容分析

东方电子的审计师为山东乾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它是当时烟台市唯一一家有资格给上市公司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东方电子出具的审计报告历年都是无保留意见。具体而言,负责东方电子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在此案例中存在如下过失嫌疑: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未达到审计目标 对独立审计来说,审计目标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就公司财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表审计意见 第二是揭露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重大欺诈舞弊行为和非法行为”。可见,若未出具一个正确的审计意见,未能揭露重大的错误、舞弊和非法行为,就是未达到审计目标。未达到审计目标是审计失败的结果,若不存在这个结果,就不能认为审计工作是失败的。

东方电子1997年至2000年的均由山东烟台乾聚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情况,而乾聚会计师事务所1997年至2000年也均出具了无保留意见(2001年年报仍由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出具了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未发现会计报表中有重大的错误及舞弊。事实上,自1997年上市以后,东方电子便开始疯狂炒作资本二级市场。5年间,东方电子先后利用卖出本公司一部分个人原始股所套现的资金和投入公司资金6.8亿元用来买卖本公司股票,总计违法交易金额高达51亿余元。同时,他们利用炒股收益来粉饰会计报表。5年内,先后将炒股收益中的15.95亿元(后证监会核查为10.39亿元税后收益)通过虚开销售发票、伪造销售合同等手段,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如此重大的会计舞弊和非法行为,乾聚会计师事务所竟丝毫未发现,还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就涉及的金额及性质,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应出具保留意见甚至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从审计结果看,对东方电子1997年至2000年的审计是不成功的。

(二)注册会计师未履行审计职责,应承担法律责任

审计责任包括审计的职业责任(简称审计职责)和法律责任两部分。

首先,审计职责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职责,审计的职业责任在于“运用恰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保质保量地实现审计目标”(徐政旦、谢荣,2002)。围绕审计目标,审计职责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审计人员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法规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二,审计人员必须揭露出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错报、漏报和舞弊行为。否则,有可能被认为审计是失败的。

其次,若被认定为审计失败,审计人员一般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于因缺少应有的合理的谨慎而给他人造成的损害,审计人员应承担普通过失或重大过失责任 对于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故意的错误行为,则要承担欺诈责任。从东方电子的财务报表审计来看,乾聚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们既没有对会计报表的反映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也没有揭露出重大的错报,可以认为他们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审计职责。鉴于涉及事项的影响十分重大,对东方电子实施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至少应承担过失责任。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方法不当或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在运用一定的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的基础上才能表示审计意见,审计失败往往跟采用不恰当的审计方法联系在一起。审计方法一般包括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几种。审计方法运用不当会给被审计单位的舞弊行为留下空间。对于一些科目的审计,有些审计程序是必须的,例如应收账款的函证、存货的监盘等。缺少这些必要的审计程序,一些重大的错报漏报、会计舞弊等行为就很难被发现。

东方电子主要是采用私刻客户印章、粘贴复印等方法伪造销售合同、虚开销售发票,以将炒股收益洗成主营业务收入。按惯例,审计人员应要求企业向其提供所有与当期有关的销售合同原件,然后抽取部分进行函证。对于重大事项,如果回函情况不好,会计师事务所要么采取其他方式进一步确认,要么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在一次接受采访时称,它们曾选择一些客户进行函证(接近200封),发函比例在70%以上,但回函情况不是很理想(大概100封左右)。而接下来注册会计师是否实行了替代审计程序我们无从所知道,但至少在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任何说明。事实上,乾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具体的函证程序也极不规范。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审计人员应亲自向银行和第三方发询证函,以验证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该所负责审计的有关人员却把应亲自进行的调查、询证等工作交由东方电子去完成,对部分回函印章不规范以及回函是复印件、传真件等不正常情况亦未认真审查。这使得函证这一重要的审计程序流于形式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最后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最重要原因。此外,未认真执行三级复核程序也是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次次的审计过程中,面对一堆堆盖满假印章的假合同和一份份破绽百出的会计报表,该事务所各审计签字注册会计师未认真复核,便一次次签发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注册会计师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3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在执业时应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放过任何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疑问。主营业务收入是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这一科目时却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东方电子历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如下: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主营业务收入 2.37亿元 4.5亿元 8.56亿元 13.75亿元 主营业务毛利率 47.30% 47.30% 52.90% 47.10% 从东方电子的主营业务收入看,其收入中电力自动化系统销售收入占了大头,2000年达到94.5%.而根据《2001年中国电力年鉴》,1998年以来我国农网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投资有50亿元左右,按照东方电子公告的数字,仅其一家3年(1998年至2000年)的主营收入(达27亿元)就占市场总额的近60%.目前我国农村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发展的企业已多达200多家,竞争十分激烈,东方电子有这样的市场占有率是决不可能的。此外,东方电子的高利润率在逻辑上也讲不通。从账面上看,“东方电子”主营业务利润率一直维持在47.1%~52.9%的水平,而1998年之后,即使利润率较高的高压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利润率也不过10%到30%,而在利润率较低的农村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这个数字还不到10%.况且,东方电子低价接单在业界几乎是众所周知。例如,北京四方和东方电子在争夺地市级电力调度市场的几次交锋中,东方电子几乎都以北京四方报价60%左右的价格拿走了定单。北京四方在地市级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的投标报价一般只能维持10%左右的利润率,而东方电子比北京四方的报价还低40%,高利润从何而来?面对种种疑问,乾聚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竟丝毫“没有”察觉,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极大地丧失,直接的后果便是出具错误的审计意见。

(五)注册会计师丧失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注册会计师与客户间若存在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或外界压力等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就很可能影响客观、公正的立场,难以完全按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工作。我国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失败的事务所几乎都与相关客户存在各种经济利益,这不能不说是判断审计失败要考虑的一条重要因素。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连续5年为东方电子提供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因此获得204万元的审计费用,二者密切的经济利益关系不能不让人对乾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立场提出置疑。三 问题(问题回答不得少于800字。)

1.结合本案例讨论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审计中如何保持独立性(30分)

2.结合本案例讨论注册会计师在制度审计计划及实施审计程序时如何有效贯彻审计职业谨慎原则,以发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30分)

3.结合本案例讨论会计师事务所应如何实施有效分析程序识别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40分)

1答: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注册会计师与客户间若存在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或外界压力等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就很可能影响客观、公正的立场,难以完全按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工作。我国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失败的事务所几乎都与相关客户存在各种经济利益,这不能不说是判断审计失败要考虑的一条重要因素。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连续5年为东方电子提供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并因此获得204万元的审计费用,二者密切的经济利益关系不能不让人对乾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立场提出置疑。

改革我国现有的审计制度 为了避免会计师事务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与维护审计独立性发生冲突而影响审计独立性,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行业监管部门来组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独立,也可以考虑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资源库,由相关的管理部门在被审计单位相适应的范围内随机抽取,委派审计,这样也可以保证 CPA 审计相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独立性。鼓励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非审计业务,加强监管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审计服务,此种服务结构不仅没有带来审计的高独立性,而且也不利于事务所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应鼓励和引导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咨询等非审计业务。同时,应加强对非审计服务的监管。有效发挥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审计委员会可由公司董事会中推选几位成员组成,负责帮助审计人员保持对管理当局的独立性。加强行业自律监管作用,研究细化 CPA 职业道德准则,加强对独立性的行业监管。充分发挥联合监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例如,有关部门在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披露上市公司审计服务收费标准外,还可适当考虑增加披露非审计服务收费以及要求委托人定期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推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与一般公司存在区别,通常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产不高,但是破产时,会给相关利益人带来巨大的损失。这种行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合

伙制这种组织形式才是最佳选择。合伙制事务所需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人的个人利益与事务所业绩紧密相联,使其在承担风险和责任上更有压力,在增强质量和诚信意识上更有动力。因此,我国应推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变有限责任制为合伙制。这样可以使 CPA 真正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体,承担无限责任,从而迫使 CPA 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真正做到“独立执业”。加强 CPA 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培训 独立性是 CPA 保证和提高自身执业水平的基石,是 CPA 职业的核心价值所在,为了实现自己的审计工作能满足社会公众利益的要求,CPA 必须把独立性作为自己的一种职业素养,提高自身素质。优化 CPA 执业环境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CPA 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与审计质量背离的现象表明,要提高 CPA 审计的执业水平,单靠 CPA 行业自身进行改革是不够的,还必须培育和完善对高质量审计需求的支撑环境。因此,应优化CPA 执业环境,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为保证审计独立性,提供一个健康、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

2答:审计人员未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3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也就是说,审计人员在执业时应抱着怀疑的态度,不放过任何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疑问。主营业务收入是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山东乾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这一科目时却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东方电子历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如下:

┌──────────┬─────┬─────┬─────┬─────┐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2.37 │

4.50

│ 8.56

│ 13.7

5│

├──────────┼─────┼─────┼─────┼─────┤

│主营业务毛利率(%)

47.3│ 47.3

│ 52.9

│ 47.1│

└──────────┴─────┴─────┴─────┴─────┘

首先,东方电子的主营业务收入中,电力自动化系统销售占了大头,2000年达到94.5%。而根据《2001年中国电力年鉴》,1998年以来我国农网电力系统自动化改造的投资有50亿元左右,按照东方电子公告的数字,仅其一家3年(1998年至2000年)的主营收入(达27亿元)就占市场总额的近60%。目前我国农村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发展的企业已多达200多家,竞争十分激烈,东方电子有这样的市场占有率是决不可能的。

此外,东方电子的高利润率在逻辑上也讲不通。从账面上看,“东方电子”主营业务利润率一直维持在47.1%~52.9%的水平,而1998年之后,即使利润率较高的高压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利润率也不过10%到30%,而在利润率较低的农村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这个数字还不到10%。况且,东方电子低价接单在业界几乎是众所周知。例如,北京四方和东方电子在争夺地市级电力调度市场的几次交锋中,东方电子几乎都以北京四方报价60%左右的价格拿走了定单。北京四方在地市级电网自动化改造领域的投标报价一般只能维持10%左右的利润率,而东方电子比北京四方的报价还低40%,高利润从何而来?

面对种种疑问,乾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竟丝毫“没有”察觉,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极大地丧失,直接的后果便是出具错误的审计意见。

3答:对于一些科目的审计,有些审计程序是必须的,例如应收账款的函证、存货的监盘等。

缺少这些必要的审计程序,一些重大的错报漏报、会计舞弊等行为就很难被发现。

东方电子主要是采用私刻客户印章、粘贴复印等方法伪造销售合同、虚开销售发票,以将炒股收益洗成主营业务收入。按惯例,审计人员应要求企业向其提供所有与当期有关的销售合同原件,然后抽取部分进行函证。对于重大事项,如果回函情况不好,会计师事务所要么采取其他方式进一步确认,要么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在一次接受采访时称,它们曾选择一些客户进行函证(接近200封),发函比例在70%以上,但回函情况不是很理想(大概100封左右)。而接下来注册会计师是否实行了替代审计程序我们无从所知道,但至少在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任何说明。事实上,乾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具体的函证程序也极不规范。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审计人员应亲自向银行和第三方发询证函,以验证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该所负责审计的有关人员却把应亲自进行的调查、询证等工作交由东方电子去完成,对部分回函印章不规范以及回函是复印件、传真件等不正常情况亦未认真审查。这使得函证这一重要的审计程序流于形式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最后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最重要原因。

此外,未认真执行三级复核程序也是发表错误审计意见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次次的审计过程中,面对一堆堆盖满假印章的假合同和一份份破绽百出的会计报表,该事务所各审计签字注册会计师未认真复核,便一次次签发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加强分析程序运用对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就分析程序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实施分析程序,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现代风险导向理念的体现。审计人员应当采用询问、分析、观察和检查等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在此阶段,审计人员运用风险分析程序,可以有效识别、评估被审计单位异常的交易、事项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应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信息。在了解上述信息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运用风险分析性测试的技术和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评估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有用信息。例如,单纯几张财务报表不容易说明问题,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一系列财务比率计算,将财务报表中呆板的数据转变为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的财务比率,通过这些比率,审计人员就比较容易得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总体的概念。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比较,就可以从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或市场上的定位,利用非财务信息来印证财务数据的有效性或可靠性。如果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连续审计时,那么还可以通过与以前审计过的财务数据或比率进行比较,运用分析程序的技术和方法,概略地推断审计当年的情况,如果从被审计单位了解到的当年实际情况,与前期的或设想和推断情况有重大差异,审计人员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是否应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后,应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实施一次以风险评估为目的分析程序,寻找实际数与预期值有较大差异的项目,以判定这些项目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例如,经了解被审计单位当年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清理都只有很小的金额,而当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也和上年基本持平,这种情况下,对固定资产项目的审计,就可以初步确定为

非重点项目;如果经了解被审计单位当年销售收入增长不多,但销售成本增长迅速,被审计单位毛利率迅速下跌,而企业员工人数还有所增长,产品价格并没有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就可以得出销售收入是否存在漏列的风险,并评估其重要性,进而考虑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加以证实,以降低审计风险。因此,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分析程序适用作风险评估程序加以使用,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有效识别、评估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二、分析程序可以作为实质性程序加以运用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控制测试程序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一般不使用分析程序。实质性测试程序是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在实质性测试中,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比单独使用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尽管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但是审计理论认为,实质性分析程序是解决低估类问题的有效手段,一般认为,对于高估问题,如资产和收益的高估,审计人员可以在抽查的基础上,以账实核对、账证核对、函证、监盘和重新计算等方法,揭露高估的错误。但对于低估问题检查,如销售收入和费用的低估,审计人员很难找到一种科学和完整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检查有关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就成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例如对销售收入的低估往往是审计的难点,审计人员通常无法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销售记录、账簿和报表中发现低估的线索,只能通过收集以前的销售收入变化规律、生产、运输、包装、原材料消耗、员工奖励、合同执行等相关信息,利用实质性分析程序,检查销售收入的合理性,合理确定销售收入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另外,实质性分析程序还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的有效途径,因为对于一些比较有规律的项目,如利息支出、折旧费等项目,审计人员往往可以满足于单独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结果,通过计算和分析,来判断业务金额或账户余额的合理性,达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

三、分析程序在审计结束时的运用

在审计结束时,审计人员应当运用分析程序,主要是在已搜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首先,对审计调整后财务报表的总体合理性进行检查,一是检查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如审计调整后财务报表是否还存在难以解释的地方,是否还存在重大的会计、审计问题尚未解决,需进一步加以证实;二是通过对调整后的财务报表实施分析程序,实现财务报表的总体合理性目标,判断财务报表是否还存在未被发现的重大错报的可能,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其次,被审计单位最初提供的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可能存在多种错误,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凭借职业判断发现了一些疑点,也在控制测试及实质性测试中对这些疑点进行了证实。但总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往往被其他表面现象所掩盖,直到审计结束,审计人员在对审计调整后的财务报表实施分析时,才能暴露出来。在此阶段实施分析程序,应特别关注是否存在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产生影响的重大经营、财务风险。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满足对于审计中发现问题的归集和总结,却忽视了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导致签署无保留审计意见不久,就出现被审计单位宣布破产的尴尬局面。

四、实施分析程序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实施分析程序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分析程序。尽管分析程序可以运用于审计的全过程,但是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不同,分析程序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也就不同。因此,审计人员应当针对各阶段不同的审计目的,实施相应分析程序,达到审计目的的要求。

2、关注审计资料之间的联系与可比,合理实施分析程序。运用分析程序进行分析比较,其

前提是审计资料之间有重要关系及可比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会收集到被审计单位大量的财务资料和非财务资料,这些资料之间,有的存在必然联系,有的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将不存在必然联系的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必然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发生错误。

3、鉴别资料的可靠性和独立性。对于准确性较低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程序;如果分析程序使用的是内部控制生成的信息,而内部控制失效,审计人员不应过分信赖这些信息及分析程序的结果。

4、对特定的数据、比率或关系预期值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这是分析程序的一个关键,如果没有预期值,任何比较的结果都无法进行判断;如果预期值不合理,任何比较的结果都会带来误导。

篇2:东方电子公司审计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案例简介】

Y公司为了解决搬迁问题给员工带来的不便,2010年9月自筹资金新建住宅楼,该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82500平方米,工程项目主要包含土建、给排水、电气照明、消防设备、高低压设备、装修、应急照明系统、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等,竣工时间为2013年12月。本文选取Y公司员工住宅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并将项目分为投资立项、设计勘察、招投标、施工和竣工结算五个阶段,重点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成本管理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进行审计,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案例分析】

投资立项阶段针对工程投资立项阶段进行审计,审查情况如下:截至2011年4月30日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额占总投资40.88%,为20324958.74元,按照投资进度,项目资本金应为4376876.75元,实际到位资金为3897000元,未到位479876.75元。2012年4月,Y公司开始进行二期扩建项目,因该工程未经过发改委审批同意,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故挪用了一期的流动资金,一期的贷款合同规定,乙方没有依照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甲方有权力不发放贷款或提早收回部分甚至全部借款。同时,罚息利息为乙方违约使用的那部分资金在合同约定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再加收100%。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开始启动,项目概预算于2010年12月完成,前期费用概算投资740万元,于2011年5月动工,截至2011年5月,实际列支的前期费用为3860万元,经核查,2011年6月,开工日到项目核准日前期管理性费用列支了500万元。该项目发生征地补偿费1200万元,财务人员将该笔费用计入前期费用。投资立项阶段该公司未按规定筹集资金、资本金未及时到位、随意拆借资金。国务院对于投资项目要求资本金必须一次缴清,按照批准的工程进程,每年按照比例到位。案例中,项目资金未及时到位,导致使用银行贷款,增加了贷款利息,使工程项目成本增加。二期工程挪用一期工程资金,导致加收罚息的风险,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应专款专用,对于挪用的资金利息进行资本化不合理,导致工程项目成本增加。对此审计人员应认真核查公司资金来源的各明细账户,采用账、表、证查对的方法,每笔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督促公司专款专用,确保投资计划得以实现。在前期费用的核算中,通常出现截止时点不合规,扩大前期费用的列支,并对每笔前期费用的录入没有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该项目动工后产生的费用计入了项目前期费用中,动工后产生的管理性费用500万元不应该列支在前期费用中,应该计入管理费用。该项目发生的1200万元征地补偿费不应计入前期费用,应计入征地费用。设计费属于概算投资中的勘察设计费,也不应计入前期费用。去除500万元管理费后,1200万元征地费,勘察设计费400万元勘察设计费后,前期费用发生了1760万元,比概算投资740万元还多1020万元,说明前期工作时间太长,办公费用和人员工资费用发生额过高。

对此审计人员应认真学习公司关于前期费用管理的有关制度、办法,收集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查看关于前期费用的财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费用支出的原始单据,要求公司对每笔资金的去向进行说明,对于入错会计科目项目应及时整改。

【温馨提示】

篇3:东方电子公司审计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5. 委托经营收益的补充说明

1998年8月,牡石化按1997年4月送股转增后的总股本23565.92万股为基数,按10:1.875的比例实施配股,配股价格为5.50元,公司总股本增至25968.92万股。配股资金到位后,11632万元收购牡丹江热电厂#2发电机组,与牡丹江热电厂办理了财产交接手续。牡丹江热电厂#2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1989年被列为改建现代化高温高压电厂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之一,1991年底投入发电。1998年实施配股期间,牡石化与牡丹江热电厂签订了为期五年的严格委托生产管理协议,拟定了详细的成本控制、设备维护、生产经营、奖惩条例等协议条款,并保证无论以任何形式保障#2发电机组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4.32%。

在从1999年至2002年长达4年的时间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上始终没有体现出经营二号机组的任何收益。然而,2003年的财务报告却突然出现1999年至2002年委托经营二号机组收益6800万元,2003年委托经营收益1528万元,2004年财务报告体现出委托经营二号机组收益2300万元。2005年10月31日,公司对2003年、2004年及2005年半年度财务报表进行更正,共计剔除10628万元委托收益。

2006年2月,由牡丹江市公安局对牡丹江热电厂二号发电机组被诈骗案件做出阶段性侦查结论:公司前身牡丹江石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喜生系利用伪造的市政府会议纪要骗取了牡丹江热电厂的二号发电机组。黑龙江省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审核确认二号发电机组评估价值确认为11632万元,账面价值约7000万元左右,被牡丹江市公安局发还受骗单位牡丹江热电厂,但公司8年前用来收购发电机组的11632万元配股募集资金去向不明。

2006年10月,牡丹江中院做出的刑事判决书认定,西安圣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人代表刘晓卫(北京圣方的第一大股东,北京圣方又是西安圣方第一大股东,由此成为圣方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构成合同诈骗罪(资产收购方刘晓卫为王喜生掩盖其盗取第三方资产的事实,而王喜生相应降低报价作为回报),非法所得公司28%的法人股股份(8725.56万股)依法予以拍卖,首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3000万元竞得相应股份后成为控股股东。诈骗案事发后接任的董事长李红旗曾组织财务及行政人员对公司档案进行整理,没有发现关于收购牡丹江热电厂二号发电机组配股项目的任何材料,关于配股项目的全部资料都在上市公司从北京迁往西安过程中遗失(圣方科技的办公地竟然五易其址:牡丹江三条路98号——北京国企大厦——北京德宝饭店——西安中航大厦——西安蓝溪大厦——西安盛唐国际大厦,北京是证券事务部所在地、西安是大股东所在地、牡丹江是注册地。如此规模的上市公司搬迁办公地点不是轻易的事情)。而根据《证券法》有关规定,临时股东大会记录都要保存10年以上,何况是高达1亿元的资产收购合同。

四、保壳重组和审计师行为(2005~2009年)

在配股、贷款融资上的节节败退,已使圣方科技到了退无可退,再退就要退市(终止上市)的境地。“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的惊天一问,如今对于圣方科技而言是再现实不过(2005~2009年)。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圣方科技巧妙利用监管规则,通过“净身”(空壳化)+“进补”(政府给予维持盈利所需的财政补贴)+“注血”(注入优质资产)三大举措绝处逢生。在保壳的关键时期,由于西安希格玛在2004年年报审计中相关注册会计师涉嫌受贿,审计师变更为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2008年度北京京都和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成立北京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伴随着保壳重组的柳暗花明,审计意见从严厉(无法表示意见)趋向缓和(无保留意见+强调事项)。而在公司“空壳化”的前后,审计收费先是攀上历史峰值(2006年的50万元),并转身创出历史新低(2007~2009年的15万元)。

1. 政府出面:起死回生

2006年3月,牡丹江中院裁定公司进入破产还债程序。公司2005年年报披露时间由原定的4月28日,变更为3月18日,每股收益-1.12元,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2006年4月,因连续三年亏损(实为2001~2005连续五年亏损),公司股票暂停上市。2006年6月,牡丹江中院裁定公司履行债务和解协议、中止破产还债程序,以出售全部资产所得,偿还全部破产债权本金的20%,剩余债务转由牡丹江森森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由森森林业清收。2006年9月,牡丹江中院裁定终结破产程序,牡丹江市政府将公司不良资产全部剥离,成为无生产经营性资产及生产经营业务的“净壳”。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公司股票被暂停上市后,若首个年度报告仍然显示出现亏损,将被终止股票上市。靠着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2006年0.0022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0.0786元),2007年0.0018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0.0158元),2008年0.0015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0.0049元),2009年0.0015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为-0.0129元),公司保留了重要的壳资源,避免了终止上市的厄运。

2. 重组接力:柳暗花明

2006年10月,牡丹江中院做出的刑事判决书认定,西安圣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刘晓卫构成合同诈骗罪,非法所得公司28%的法人股股份(8725.56万股)依法予以拍卖,首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3000万元竞得相应股份后成为控股股东。2007年4月,重组整体方案(首钢控股将其所持环宇钼业50%的股权注入圣方科技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安排,同时圣方科技向天裕投资发行1.33亿股股份收购环宇钼业剩余50%的股权)获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有条件审核通过,并公布年报微利。2007年5月,恢复上市申请被深交所受理。但随着重组信息披露存在严重遗漏被曝光,重组陷入僵局,新增股份收购资产的议案于2007年11月到期失效。环宇钼业的唯一资产是位于河南栾川的富川钼矿,而同在栾川的龙沟钼矿认为,富川钼矿矿区由富川钼矿、龙沟钼矿及龙沟钼矿参股的天罡矿业三家公司分别开采,首钢控股在重组资产评估中将这个矿区当成自己独有的,但又拿不出证监会要求提供的河南当地政府出具的“地方政府支持函”和“环保达标证明”。首钢控股干脆作起了“甩手掌柜”,现任公司董事长李红旗从2005年为公司服务至今,而其他多名高管也均为当年牡丹江方面的原任,包括重组进展的情况形成不了真实表述。

转机出现在2009年8月,首钢控股将其持有的圣方科技股份(8726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8%)转让给新华联控股。2009年12月,已暂停上市三年的圣方科技公布了资产重组方案,计划向新华联置地定向增发12.86亿股,用以购买新华联置地100%股权(按净资产作价29.2亿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2.27元,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204.5%。根据圣方科技与非公开发行对象签订的《业绩补偿协议》,发行对象承诺新华联置地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经审计所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375.85万元、45213.45万元、55000万元;且在本次发行后股本规模不变的情形下,确保圣方科技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实现的每股收益分别不低于0.22元、0.28元、0.34元。通过本次补充完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公司有望获得相关监管部门对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恢复上市申请的批复,从而恢复持续经营能力,有效规避退市风险。

3. 年报审计:静观其变

2005年报审计解聘西安希格玛,首次聘任北京京都,2005年年报报酬为35万元。由于公司受公安立案侦查的影响,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和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等因素,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2006~2009年报审计,续聘北京京都,审计收费分别为50万元、15万元、15万元和15万元,均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强调事项。

与上市公司的生存状况相呼应,2006年报审计的强调事项为:2007年4月19日,圣方科技公司获悉其重组整体方案已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该重组整体方案的实施尚需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文件;圣方科技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实施尚需取得相关股东会的批准;2007年度的经营成果将取决于重组资产的注入,及注入资产的盈利情况。上述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或情况,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2007年报审计的强调事项为:2007年4月1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了圣方科技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有条件通过;2007年5月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受理圣方科技公司股票恢复上市的申请。上述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实施、恢复上市尚需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正式批复;圣方科技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实施尚需取得相关股东大会的批准。上述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或情况,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008年报审计的强调事项为:截止审计报告日,圣方科技公司已无生产经营性资产及生产经营业务,公司运转及盈利依赖政府补贴;圣方科技公司已在财务报表附注充分披露了拟采取的改善措施,但其持续经营能力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2009年报审计的措辞与2008年年报审计基本相同,只是对新出现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向新华联置地定向增发)的实施尚需取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加以特别强调。

从审计意见来看,2005年年报审计之所以为无法表示意见,主要是因为圣方科技受公安立案侦查的影响,不仅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而且公司前途未卜、暂停上市在即。至于2006~2009年度千篇一律的无保留意见+强调事项,则可以归结为圣方科技的前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趋于明朗化,如保“壳”不再有悬念,而重大资产重组变得可以预期(或迟或早而已),持续经营出现问题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此时,审计师只需要对重组进程静观其变,谨慎加以强调即可。再从审计收费来看,“空壳化”进程中的2006年度,由于是圣方科技站在悬崖边的保壳大决战,破产还债、债务和解、资产剥离、财政补贴、资产重组(期后事项)等活动让人眼花缭乱,相关事项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审计的工作量增大,审计师的责任、风险和压力也处于临界点的状态,审计收费攀上历史峰值当在情理之中。而“空壳化”完成后的2007~2009年度,圣方科技无生产经营性资产及生产经营业务,运转及盈利依赖政府补贴,审计工作量和难度是历年来最小的,审计收费创下新低,骤降到只有区区15万元同样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启示与反思

新人入主运作配股的1999~2001年度,寻求借款融资的2002~2004年度,补贴保壳求生的2005~2009年度,圣方科技迥然不同的“三段式”生存状态,对应着黑龙江兴业(中兴宇)、西安希格玛和北京京都三任审计师不同的行为特征。对圣方科技审计案例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刻反思,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务价值。

1. 审计收费特征的规律性

在圣方科技近十年的年报审计中,审计收费特征为:争取配股的年份(2001年)和退市临界点(2006年)最高,均为50万元;空壳化的年份(2005年)较高,为35万元;寻求借款融资(2002~2004年)较低,分别为20万元、25万元和28万元;空壳后的年份(2007~2009年)最低,均为15万元。综合来看,审计收费与上市公司利益、审计工作量是正相关的,如圣方科技年度利益最大的争取配股和避免直接退市年度收费最高,工作量最小的空壳后年度收费最低。如剔除发生突变、不可比的非正常年份(空壳后的2007~2009年)和不可观察的年份(未披露审计收费数据的1999~2000年),任期内总体收费水平有上涨趋势(2002~2004年度从20万元涨到28万元,2005~2006年度从35万元涨到50万元),内地事务所(西安希格玛)较北京等发达地区事务所(北京中兴宇和北京京都)的收费水平是偏低的(前者为30万元以下,后者为30万元以上)。

2. 审计意见特征的警示意义

迄今为止,除了收买来一次标准无保留意见并很快被推翻之外,审计师从来还没有给过圣方科技好脸色(出具的都是非标准无保留意见):要么进行提醒关注式的解释说明(1999~2000年度和2002~2003年度审计);要么对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进行强调(2006~2009年度审计),要么以审计范围受到严重限制和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为由发表严厉意见(2001年度审计、2004年度重新审计和2005年度审计),这也释放出明显的风险警示信号,是具有内在信息含量的。因此,对持续非标意见和形象负面的公司,投资者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再从审计策略来看,配股融资时紧盯的10%现象,司法检查期间不轻易表态,重组尘埃落定前反复强调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静观其变”也是审计师的理性选择。

3. 退市监管政策的模糊地带

篇4:东方电子公司审计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关键词:管理;舞弊审计

1.引言

如果说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第一道闸门,那么,独立审计就是防范重大会计差错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当高管人员故意提供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财务报表,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做到独立、公平、公允的审计,没能发现这些错报漏报,从而对财务报表的整体公允性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就会出现审计失败。重大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串通、缺乏公允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利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等。

2.某公司案例简介

某公司,主要从事农业高科技产品开发、培育、销售,水泥生产、销售。然而从某公司缴纳的资产负债表、税费情况、支付职工现金情况、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建工程情况及其分业的报告来看,公司主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却令人生疑。笔者通过报表分析,看出某公司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异常高的净资产收益率,独立董事不作为,沉重的债务负担等问题。

3.审计失败的原因

除了某公司自身管理上舞弊,通过分析可知,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某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审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定的程序审计,未对所依据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出具了含有虚假内容的审计报告。其具体行为如下:

3.1审计过程中忽略了对风险的再评估

会计师事务所对某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建立在某公司完成资产置换、实现重组的基础上。然而,在审计报告日前某公司并没有完成资产置换,重组并未完成,会计师事务所在明知业务环境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依然没有修改其审计策略,因此其审计过程中忽略了对风险的再评估。其行为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第十三条和第五十六条的规定。

3.2事务所违背了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

为防止某公司退市,会计师事务未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第十四条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六条的规定,在所在明知该公司未提资产减值准备和折旧摊销的情况下,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行为不符合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违背了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

3.3没有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按照审计流程,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第十三条的规定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成立相应项目组,对该公司情况进行讨论。在对某公司的2006年年度报告进行审计时,会计师事务所既没有制定对某公司的审计计划,没有安排项目组对该公司情况进行讨论,审计内部控制上存在有重大遗漏。

3.4以“避免公司退市”作为审计目的

会计师事务所以“避免某公司退市”作为审计目的,背离了财务报表追求公平、公正审计目标,不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 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四条和第六条的规定。

3.5未进行函证即确认

会计师事务所对关联方审计程序缺失严重。会计师事务所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第十三条的规定对某公司业务进行函证,也没有取得该项债务重组协议,没有确认关联方欠款是否真实,并未能与大股东核对资金占用金额的情况下,对2006年12月某公司调增资产冲抵大股东欠款的事项进行了确认。

3.6未能发现虚假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在某公司董事长介绍2006年度收入状况与居间合同业务取得的收入存在重大差异的情况下,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第六十四条的要求,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致使未能发现虚假佣金收入业务。

3.7少计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会计师事务所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审计措施,在计算出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后,仍未在其出具的审计差异汇总表及财务报告中予以调整,致使审计确认少计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22,274,855.74元。

3.8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要求,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出具了含有虚假内容的审计报告。

4.改进措施改善国内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执法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完善执法形式、加大处罚力度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其他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多方面的问题,如《注册会计师法》的尽快修订,对《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和遵守等。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4.1要加大对《会计法》的遵循和执法力度要改善和净化对国内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执法环境,执行好《会计法》是重要基础和前提,即首先必须加大对《会计法》的遵循度,同时还要加大对企业及企业负责人违反《会计法》的处罚力度,要真正体现企业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第一人的法律约束和法律内涵。另外,还要分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和企业的会计责任,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再分别追究企业、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只有分清责任,才能为逐步改善和净化国内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执法环境。

4.2尽快修订新《注册会计师法》 对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行为,这不仅需要依法行政,而且更需要依据与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形势相适应和配套的法律。但是,我国现行的《注册会计师法》还是1993年制定的,早已不能适应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修订早已不能适应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注册会计师法》,做到有法可依,通过法律手段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惩处,让违法违规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知道违法违规行为的代价究竟有多大,以对这些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起到警示和震慑。

4.3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

仅仅修订好《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有法必依。在我国,不管是企业会计人员、企业负责人还是注册会计师,在总体上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许多人都有抱有侥幸心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并不强。我国的企业负责人大多数都不懂《会计法》,并且相关职能部门对《会计法》的执法力度还很不够。因此这些法律会形同虚设,根本不能起到维护社会制度,净化审计行业的作用。所以,加大对《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增强全社会遵纪守法的意识也已是首当其冲。(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启亮,罗乐,张亚曼,陈汉文. 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 南开管理评论,2013 VOL.16(1):15-23.

篇5: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财务中的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各个业务、控制进行遵循方针、有效使用资源等方面的评价,下面的这篇文章是关于通用公司内部审计成功案例分析!

一、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内部审计

GE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产业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公司。该公司有12大类产品和服务项目,包括家用电器、广播设备、航空机械、科技新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等。

(一)GE内部审计目标与内容

GE为其公司审计署规定了即使在美国公司中也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工作目标:超越账本、深入业务。这一措施的运用使得他们在检查和改善下属单位的经营状况、保证投资效果符合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方面开创了极为成功的范例。

GE的内部审计包括两类:首先是下属企业财务部门自己的审计,重点审查其自身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总公司的规定;其次是总公司一级的审计。最能代表GE特色的是其公司审计署的审计。

(二)GE内部审计的特色

GE认为,要做好审计工作,有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必须解决,一个是共同接受的会计标准和原则,另一个是双重报告系统。

总公司财务部保存有一套国家出版的会计标准和原则,每级财务部门的职责就是坚持贯彻这些原则。公司的财务部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会计结构,各个企业围绕此结构运行。此结构有助于坚持共同的会计标准和原则,审计主要监督的就是各下属企业是否认真遵守了这些标准和原则。

处理审计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双重报告原则。每个产业集团的财务负责人既要向本企业的负责人报告,还直接向总公司的财务副总裁报告。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首先从查账入手,但决不止步于单纯查账,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可能有问题的业务,包括业务流程和有关策略、措施,意在从中发现经营效果、公司内部资源的开发利用、产品质量和服务等各个方面有无可以改进之处。他们对于风险大、一般利益也大的方面尤其注意。因为人们习惯于在风险面前明哲保身,往往出现低效率、浪费、不求进取等种种弊端。而这些领域又恰好是审计人员应当关注的重点。

(三)GE内部审计的人员结构

GE内部审计人员绝大多数是工作过几年的年轻人,其中大约80%的人是有财会方面的学历;15%的人有相关产业知识背景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5%的人是搞信息处理的。公司每年从几百个报名者中精心挑选几十名进入审计署,同时从审计署中输送同样数量的人去充实GE各业务集团的管理干部队伍。包括副总裁在内的各级管理干部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有审计工作经历,整个GE中级以上财会管理人员中有60~70%是由公司审计署输送的。每年离开审计署的人员中约有40%可以直接提升为中级以上管理人员。

(四)GE内部审计工作过程

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审计小组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和研究情况,倾听其他有经验成员的各种想法和建议,他们形象地把这种调查研究称之为对自己大脑的一次知识和概念的“轰炸”,在此之后才确定本次审计的目标。

在审计中,审计小组对整个审计工作负有全权,召开调查会、进行个别谈话、收集情况和资料等活动都由他们自主安排。在这之后是分析情况、理清头绪,衡量各种问题间的相互影响。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他们可以做他们认为需要做的任何工作,目的只有一个: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即便找到了解决办法,事情也远未结束。实施方案的具体建议一般由审计小组提出,而且他们总是要把新方案变成一种日常工作,具体落实后才肯罢手,以便在他们离开后能够坚持下去。在这一过程中,审计小组要与被审计部门的领导和业务人员打无数次交道。

总起来说,GE公司内部审计已远远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审计概念了(一般人可能认为审计往往带有事后性质,而且也只是财务性质的),它成了GE对下属企业进行强有力控制的最有效工具,也是GE对其下属企业所有权的具体体现和保证。

二、GE内部审计特点分析

1、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GE总公司的“第三把手”报告,增加了内部审计机构意见的分量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自己也觉得“说话的声音格外响”,审计工作也往往因此更能得到被审计部门领导的积极配合。

2、内部审计人员的选用严格、组成结构合理。GE 选用内部审计人员时,并不过多考虑审计人员原先所学的专业,而注重人的素质和才能。他们要求每个新人能给审计部门带来他人所没有的或无法做到的新贡献、新思想。进入审计署的人员有着各种各样的学历背景,而且见解往往与众不同。不同的经历和见解有助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有幸入选的审计人员大多能保持这一机构传统的献身精神。他们工作专注,有极高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知疲倦。

3、在审计工作安排上独具匠心。平均每三个月,审计人员便接受一项新使命,每次都是不同的审计对象,不同的组成人员,不同类型的业务问题。审计人员互相吸收营养,往往在对比中就能发现问题。在设计解决方案时,自然又会将其他审计对象的好经验融入方案,无形中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了内部审计价值的实现。

GE的这些做法表面上看起来很奇怪,但内部审计的内容被他们创造性地加以发挥并由此获益。GE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再大也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既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精神,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强化内部审计职能,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就是不错的一个选择。

三、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借鉴GE内部审计的经验,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内部审计的职能,促进内部审计价值实现:

1、加强独立性。领导者要在组织上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更要创造条件引进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为内部审计发挥管理和控制风险职能打好组织基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吸收国际先进的内部审计理论,注重提高专业素质,探索风险管理审计,强化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职能。

2、严格实行审计回避制度。内部审计人员不直接参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与被审计单位有亲属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的,要主动地回避。

3、有预防性。现代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严密的、完善的控制系统,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畅通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着重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严密性、完善性,管理规章制度科学性、完整性,方法措施适应性、有效性。通过检查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漏洞,及早提醒经营管理者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起到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4、注重效益性。内部审计要以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为重点,一方面开展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估、经营风险预测审计和生产技术工艺审计,为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开展成本费用和内控制度审计,为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减少损失贡献力量。

5、定位于“服务”。内部审计由过去查错防弊到现在主要从事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由检查营私舞弊风险到评估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由过去的“警察”形象转变为“顾问”,重点是为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服务。其目的是协助管理者顺利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实现经营目标。

6、不断更新观念,研究新方法、采用新技术。内审工作在企业经营环境和生存发展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也要在不断变化中发展。在观念上,把审计对象看作是服务对象;在方法上,比较广泛应用复杂风险评估技术,提高审计效率效果;在环节上,主要精力放在计划和决策阶段,及早确认风险;在目标上,更注重寻求避免或减少风险的方法和途径;在技术上,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化工具,如计算机审计;在素质上,既要求具有高等教育专业水平和具有一定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又要求取得审计专业任职资格,如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

篇6:东方锅炉审计案例(本站推荐)

1999年初,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东方锅炉”受到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原因是会计报表作假,该公司采用“包装上市”的办法,连续多年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虚增净利润1.23亿元,上市后又将应列作1996的销售收入1.76亿元,销售利润3800万元,转列到1997,而将应列作1997的销售收入2.26亿元,销售利润4700万元转列到1998年,创造连续三年稳定盈利,净资产利润率增长平衡的假象。这起会计报表作假的案例,“东方锅炉”的管理层应承担会计责任,作为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应承担审计责任,将销售收入与利润进行调节是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东方锅炉”管理层之所以如此调节利润,其根源在于轻视应有的会计责任,按照他们的想法:只要销售收入是确实存在的,尽管在时间上有所出入,也不能算违法行为。从审计责任来看,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采用抽样、检查、函证、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于“主营业务收入”这一项目截期上重大失误完全可以揭示出来,而注册会计师未能完全履行程序,没有能够查出,应负担审计责任。当前社会上对会计报表作假深恶痛绝,谁对会计报表真实性负责呢,编制会计报表的单位和负责审计会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都有责任,分别为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也就是说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应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会计责任是指编制会计报表的单位也就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所负的责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会计责任。

上一篇:思维定势论文下一篇: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