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2024-08-2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精选10篇)

篇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本学段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课外活动。特将进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如举行了“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诵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就形式来说,组织FLASH故事会,即边动画,边讲故事,把语言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主要是以“环保”为话题);如开展“每日论坛”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限,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训练活动。举行了“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69班手抄报《语文小报》开辟字谜、文章病院、古诗欣赏、格言警句、优秀作文、读书方法等栏目。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分析、欣赏能力。

三、语文讲座活动。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举例。

四、语文游艺活动。举行了“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等活动。通过游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存在的问题: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今后将尽可能多给大部分学生提供机会。采用的形式有时候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要尽可能的降低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大胆参与。

总之,以上活动的开展,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将继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高雅情趣的陶冶。

篇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有序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学生人生品味

开学初,我们初一级部便安排学生充分利用阅读课和课余时间进行四大名著的阅读活动。我们的组织方法是:

1、各班学生自愿报名挑选小说,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我们初一级部的阅读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他们对四大名著的爱好,具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活动。阅读能力强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弱者阅读《水浒传》,次之《西游记》。这样保证了学生阅读的全员参与,他们的兴趣很高。

2、学生阅读研究,制作阅读材料锦囊。学生刚一接触这些历史名著,其阅读的难度相当大。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深入研究。一般的步骤是:先利用名著导读对小说进行大致了解,然后走进图书馆开始对小说进行仔细深入的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料,这些资料学生收集到一个小本子中,我们把这个小本子叫:资料锦囊,学生把资料进行共同研究,在讨论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进行名著观点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名著的主题观点都是多元的,学生对名著的观点不可能是相同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有效地组织他们对名著的主题观点进行大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证明着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成就感,这样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这种提高对学生的阅读来讲是最可宝贵的。

二、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表现自己对名著的理解

学生对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初一级部就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名著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表达学生的综合文学素质和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以下四种:

1、自编书。四大名著自编书是我们初一级部的一大特色,学生们在自编书上设计自己对名著人物的理解,并摘抄了一部分的名著的精彩片断写出自己对这一片断的赏析,这其中的优秀作品令我们刮目相看。

2、各班级内进行生动的四大名著故事比赛。我们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讲名著中的精彩故事,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品味四大名著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回味四大名著中的情节,这样一来,他们对四大名著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3、个别班级还举行了别有情趣的四大名著新编故事赛。初一年级三、四班进行的“新三国,新演义”故事大赛。

三、积极参与学校语文组组织的四大名著有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味名著、品味人生。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充分重视学校教研组布置的关于四大名著的故事大赛,动员学生全员参加,在他们之中挑选优胜者参加学校的比赛。另外,我们还积极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我心中的英雄”演讲比赛,初一级部的于翔宇同学对《三国演义》的理解相当透彻,他在讲故事比赛和演讲比赛中勇夺冠军,成为初一级部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楷模。

篇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

一、制定合理目标, 体现知识、能力、情感的有机结合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目的是使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各方面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地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的内涵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的审美、情感、行为、积极乐观的人文情怀纳入目标管理系统, 实现学生生动、活泼、有趣、健康、和谐地发展。如《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 目标可这样确定,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 分成不同的小组, 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文文字的情况, 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筛选、梳理、编成小册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学习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扎实起来。

二、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与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是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广阔背景, 这间大“教室”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同学们可以在这样的空间里搜集、整理、加工、吸收营养, 提高能力。同时, 教师要开发生活教育资源,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 走上街头管交通, 走进商店学营业等, 使他们真正成为世界的主人, 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在生活中丰富体验, 促进全员参与实践

实践教学应尽可能地创造有机条件, 提供合适机会, 让学生去真情体验。语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 全体同学都必须参与。中学课本中有许多优秀抒情诗和散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济南的冬天》《荷塘月色》等, 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 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 从而感受作者的万丈豪情和壮丽情怀。春天来了, 和同学们一起去踏青;秋天到了, 和同学们去田地里收获庄稼;下雨了, 和学生们去雨中观景;下雪了, 和学生们去赏雪游戏……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 学生领略了祖国的山川河流、湖光山色。这样, 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品尝了语文的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

四、细化活动过程, 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

明确每一项活动目标、细化每一项活动, 使各环节细致、严密、前后连贯。如《探索月球奥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就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l) 诱发情感。用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 使学生对这颗神秘的星球产生美好丰富的想象。月球的奥秘非常多, 如起源、构造、月貌、人类登月、开发月球等。然后, 开一个专题交流会, 学生推选代表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详细地阐述。如有不同意见, 可以展开辩论, 不求意见完全统一, 但必须有所收获。 (2) 寻找时机, 组织学生观察月亮运行情况, 向专业人员了解人类观测天体的知识。同时了解天文现象, 并观看月球的录像资料。 (3) 搜集各种资料。班上开一个交流会, 讨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人们为什么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秘传说、民风、民俗? (4) 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 成立组委会评比等, 让学生体验快乐, 升华情感。 (5) 活动延伸。各小组出手抄报, 全面展示活动成果。综上所述, 通过这些活动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 能使学生听、话、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从而培养学生全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篇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初探

关键词:学生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68-02

修订后的语文新大纲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力图改变多年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教学模式。我们在执行新大纲的过程中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语文实践活动概括为以下几个内容: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如参观访问、兴趣小组活动;多数活动可以在课外开展,课上适当联系,如办手抄报;有些可以直接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如课外阅读指导与交流,开故事会,演课本剧。不论采取那种形式,都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其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的愿望作为我努力的方向:"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我在教学中经常作这样的尝试:

一、根据学生兴趣,设计实践活动

1、抓住年级特点,明确培养目标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我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选定不同的活动内容。考虑到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刚进入高年级。所以我首先明确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稳定性,以技能演练为主的目标。

2、抓住年级特点,选择具体活动

培养目標确定后,要根据目标及所教班级学生特点,选择具体的活动进行指导。我教的三、四班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力,且乐于画画。于是我在众多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选定了办手抄报这种这种新颖的形式。手抄报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表现方法多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在轻松活泼的参与过程中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实践活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尽管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但是“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我尽量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中编排了三首写景的古诗《小池》、《绝句》、《早发白帝城》。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初夏小荷花池的秀美,充满生机;成都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及从白帝城到江陵途中的绮丽景色。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我决定抓住这次极好地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制作一期"古诗专刊"。

1、学习古诗,打好基础

要想出好"古诗专刊",首先要学好古诗,学好古诗是完成"古诗专刊"的基础。只有理解了诗歌的意思,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根据诗情想象出画意,最终完成古诗专刊 。

首先,了解诗意、启发想象:在学生了解了诗句的意思,反复朗读、品味了古诗语言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在脑海中展现出那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象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画下来,使他们充分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诗美、画美,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正是引导学生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好时机,还可以引导孩子将原诗改写成一篇写景记叙文,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极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2、学以致用,制作手抄报

(1)充分鼓励、具体指导。

由于受知识能力的限制,三年级的学生头一次接触手抄报信心不足,更达不到自己独立完成的水平,所以在制作这期手抄报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在网上下载了许多优秀手抄报范例供他们参考。我要求手抄报形式不限,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每份作品必须都包括:抄一抄,画一画,写一写这三个小板块。这样的要求对于刚接触手抄报的学生来说既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安排不会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充分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联系。

(2)分工合作,充分实践。

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本着全体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我采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充分鼓励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综合潜力,实现自己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如写字好的同学负责"抄一抄"这个小板块。画画好的同学负责"画一画"。写作好的同学负责"写一写"。其他同学还可以查找一些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资料、文献,作为补充。出好小样后小组再集体讨论进行修改,达成一致后定稿。

(3)汇报展览,自主评议。

语文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自主地位,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所以当每个小组的手抄报都出好后,在全班进行展览、评比时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他们自己布置,自己评比。这样一来每个小组既是参赛选手又是评委,评选的结果就会更民主。评比按版面设计、文字书写、插图绘制、短文编写四个方面进行,评委要对除自己作品外的每件作品给以简短的书面评价,全班交流后投票选出优胜作品。评比的时候,小评委们个个认真仔细,在评比的过程中他们既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语文实践活动还包括很多种形式,我只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尝试了其中一种并有所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探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的道路,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成功的机会,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篇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则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其主要途径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反面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另一方面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九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面临升学压力,受制于时间的限制,因此,本人从课本出发,抓住社会热点,从书信这一历史悠久的通信方式出发,来探究书信的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

一、探究书信的构想和背景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应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把世界作为学生的教科书,特别重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世界、自然世界、社会世界。所涉及的不仅是文本内容,更强调非文本内容的习得与感悟。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很多:电话、手机、QQ、微博、微信等通讯技术也是如此,那么书信呢?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电话、手机、QQ、微博、微信等通讯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于人们远距离的通讯和联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但是,书信,这种历史悠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的通讯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淡出了。有识之士发出设立“中国手书日”之呼吁,号召人们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放弃手机、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用手书方式写一封家信,记一篇日记,抄几首古诗词。无疑是一种有意义的倡导。那么,作为教师,真正让学生知晓书信的价值和文化内涵,自觉的收集和整理有关于书信的相关内容,学写书信,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及社会相关方面进行书信交流,不是更有意义吗?

二、书信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实现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直接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对活动倾注全部的热情,活动的实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九年级语文教材中书信就有很多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生不敢当面交流,往往就通过书信的方式,因此对书信相关知识的了解,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由此“关于书信知识及写作”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也就诞生了。

三、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语文学科得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有机的统一。

紧扣“书信知识及写作”综合实践这一主题,教师利用生活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挖掘素材,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围绕“书信的起源知识”展开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习“书信的格式要求”,使学生以知,书信交流有礼貌,有胆气。收集“书信的故事”,提供学生丰富的素材,感受书信的无穷魅力;掌握“书信的古诗文、书信的格言,”,增长学生的文气,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及其知识的掌握,既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融入了社会,增长能力。

篇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阶段总结

曙光小学王小平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以来,在我直接组织、参与、指导下,中高段语文教师及学生们进行了各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研究小组的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无论是教师的点拨、引领能力还是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积极参与意识,都有了较大提高。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实践活动的时候,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发言、大胆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另一面,也让我们走进了孩子的心里,这是我们以前在教学工作中体会不到的乐趣。下面我就对本课题的实施研究做一简单总结。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活动的开始,我们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活动中,我们关注了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地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去调查,按自己的想法去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 1

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有的小组不但与组内同学合作,成果展示时还请来了外援;有的小组在活动中意见不统一,这时学生想到了“为了小组的团结,我只有听他的了”,看似无耐,却也是一种睿智的表现。至少,在大力弘扬个性的今天,孩子们学会了权衡利弊、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与人愉快地合作,这也正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所在。

二、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选题阶段,我们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然后引导学生谈对这个选题的了解,由于学生产生了一种从多方面了解的愿望,于是活动主题就确立了,主题确立后,我们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意见,确立了研究的子课题,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说都是不着痕迹的,是尊重孩子意愿、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

各年级的孩子对每个选题的了解都是片面的,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提出的问题也许是没有深度的,也许是没有价值的,然而我们却接受了他们的选择,因为我们始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参与者是孩子们,他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他们研究的应该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而不是教师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只能起一个“支架”的作用,只能帮助,引导学生研究、思考、设计,只能帮助学生在自我的探索中构建新的认知。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过程性指导

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强调教师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有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

也更有热情了。如三年级学生在调查其它同学爱吃的蔬菜水果时,他们采取了问卷的形式。我们发现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就问他们是否还有其它更快捷的办法。一个孩子提出来:拿一个小黑板到班级调查,说明情况后只需要举手、数数就可以了。教师对他的方法加以肯定,陪他们深入到班级采访,有老师的陪伴,他们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即使面对六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仍是那么自如,结果出色的完成了调查任务。

四、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些实践活动确实让孩子们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他们不但能从书本上、网上找到一些资料,还学会了从别人那打听消息,获得一些有用的资料。为了了解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他们去市场进行了采访;为了了解同学们压岁钱的使用情况,他们调查了100余人,并把数据制成了表格,用具体的数据说明问题。举行 “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诵比赛”等,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开展“每日论坛”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限,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举行的“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举行的“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

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善于思考,懂得了从多角度了解问题,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说明问题。

五、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一位实验教师说:“教语文时,我总想一节课让学生学会什么,很少关注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她这一番朴素的话语,道出了我们此项课题的意义所在。在研究成果交流时,我们把活动的最终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得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六、拓展延伸,寻找新问题

在每项活动结束后,我们引导学生谈谈:对于每一次活动,你还想做些什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说出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可以说是给学生留下了“思考题”,又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埋下了伏笔,也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连续性。

篇7: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总结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习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习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打开“http://www.jxol.net/yyzdwyn/index.htm”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四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网上搜索,《走进菊的世界》综

合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二)结合校本教材,展示多彩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册校本教材选取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让孩子在记忆的年龄段积累这些古诗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围绕校本教材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三字经》诵读比赛”;二年级“小小成语摘录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四年级“趣游古诗园”;五年级“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六年级“古诗新唱”等。在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写写,唱唱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从中积淀古文的形式,受到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回忆七彩童年的一段经历。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老师们刮目相看。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

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月,为了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母爱的伟大,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当一周“鸡妈妈”,写《护蛋日记》和《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当“护蛋英雄”,从护蛋体验中感受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从和母亲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四月,为了配合校大队部“看家乡新貌、寻家乡名人、做校园小名人”方案的实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1、参观家乡名企业——江苏省名企业苏青集团;

2、瞻仰家乡名址——张大烈纪念馆;

3、调查家乡名河——富贝河;

篇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

一、找准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切入点

1. 满足学生个性需要, 实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中学生们学了《四季》这课后, 就很想了解四季是什么样子, 那么, 现在秋天到了, 可以了解一下秋天。秋天是什么样的?秋天冷不冷?秋天的动物是什么样?植物是什么样?农民伯伯为什么喜欢秋天?农作物为什么大多在秋天收获?我们能为秋天做什么?面对个性化探索的需要, 只有综合实践活动才能给孩子们探索的天地。于是“秋天知多少”的主题活动诞生了。通过活动, 学生不但可以增加许多秋天的知识, 而且还可以有许多大胆设想去探究、研讨。

2. 打破语文课堂界限, 实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包罗万象, 翻开语文书, 你如同走进了生活的“万花筒”。有的题材面向社会, 有的题材面向自然, 有的题材面向历史, 有的题材面向未来。阅读语文, 你会发现语文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 激发你更大的求知欲望。有些方面单靠语文课堂是无法真正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恰好包括了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它的主题设计和实施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实践活动会带语文走出课堂, 走向历史, 走向社会, 走向自然, 走向未来。如果在教学中敢于把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 鼓励学生自主地研究探讨, 自由地交流总结, 那么学生的收获会远远超乎课堂所获, 远远超乎老师的想象。

二、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 从课题解读中开发研究主题。

从课题出发, 学生一般既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又有创造性的发现和个性化的理解。然而书本并不能满足学生更深更广的探究, 并不能从各方面给学生以满意的答案。如:从《蜜蜂引路》这一课题, 学生想知道“蜜蜂漂亮吗?”“蜜蜂为什么总是那么勤劳?”“蜜蜂为什么会蛰人?”“蜜蜂会引路吗?”“蜜蜂能活多久?”“蜜蜂什么要采蜜?”“蜂蜜是谁的朋友?”等等。此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以“蜜蜂的秘密”为主题, 从研读课文到走进自然, 自动搜集信息和资料, 进行分析和处理, 得出研究结果。

2.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语文的“积累与运用”中, 我们引入了实践活动专栏———每周一作文。具体活动办法是:每周布置一个作文题目, 每个年级一个内容, 有时全校共用一个课题, 但研究的深度和层次不尽相同。如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秋天的田野”、“我爱我们的班级 (或学校) ”“十一假期中最有意义的一天”、“秋雨过后”、“我的文具盒”、“给XX画像”、“一次有趣的发现”等主题的研究。学生通过一周的观察、阅读、积累、构思、创作, 最后完成一篇自己的作品。下周一在全校会上朗读、交流、鉴赏,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学生在作文与交流的过程中, 锻炼了观、读、思、写、说、分析、比较、欣赏、评价各种能力。

在红领巾广播站活动中, 我们设立了校内、校外广播站, 校内广播站由学生投稿、阅稿、审稿、定稿、编辑、修改。校外广播站在各种行政村开设, 按村成立广播小组, 配合学校合作教育, 主要进行科普园地、家教新风、农民天地等方面的广播, 稿件由教师、学生共同审理。广播站的设立,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平台。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延伸

1. 拓展延伸语文教学。

当我们倡导“大语文观”时, 语文课程将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开放性。语文实践活动无疑给语文课程注入了更新鲜的血液。如在“蜜蜂的秘密”的活动中, 学生发现蜜蜂是不会迷路的, 这是它们的本能。学生发现蜜蜂蜇了人以后不久就会死去, 从而更好地理解了为什么蜇了人的蜜蜂不能实验了。学生发现采蜜、飞圆圈、飞八字都是人类无法解释的蜜蜂的本能。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愿意探索的秘密, 自己获取课文中没有的知识, 让学生走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让学生更快乐地接受知识。

2.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个性化的感受。而这些别具一格必然来自生活。学科实践活动给了学生从生活中找感受、到生活中去体验的平台。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出的习作题目, 就会使习作内容来源于生活, 习作语言流露于内心, 学生敢说实话, 敢露真情。例如:在我校“裁剪快快手”、“缝纫巧巧手”的特色活动过程中, 让学生以自己的劳动实践过程为主题, 写一篇说明文“如何缝织手套”, 再写一个活动感受。学生由于亲自参加了劳动实践, 习作情感流露真实大胆, 有对裁剪、缝纫困难克服的成功感想, 有对别人心灵手巧的赞叹, 有对劳动者辛勤劳作的赞扬;习作启示也很有深度, 有对新技术改革的建议, 有对自己肩负责任的认识。如果学生没有对裁剪、缝纫的了解, 就不会有多样的题材, 就不会有深厚的情感, 就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 奇异的自然现象, 映入学生的脑海, 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 激发学生的感情。”语文实践活动会为学生带来自由畅想的空间, 为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是学生倾吐真情的净土。

摘要:当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时, 它会告诉我们: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内容辐射于多门学科。

篇9: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整合

一、研究性学习方式与课文教材整合的常态化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采用全面渗透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研究化”和穿插设置“专题研究”课两种形式。教材是学科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是相关科学系统呈现的载体。而语文学科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如何通过研读教材获得能力的提升呢?研究性学习方式就发挥出它的作用了。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找寻自己的兴趣点与怀疑点,通过探讨就可形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同学们对朱自清写下这篇文章的背景很感兴趣,但背景教学会冲淡散文本身的美感,那这个兴趣与争论点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资料搜集和思考,学生获得了自己的认识,结果并不重要,而在过程中对资料的搜集、对比筛选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再如李白诗歌的教学,我们一贯强调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巅峰地位,那经过研读,“后世为什么没有再出现具有李白这样地位的诗人”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此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自身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独一无二性。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更应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长期坚持,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是一只只被“填”的鸭子,而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会解决问题的“活”人。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课本本身一些富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其它的领域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出新的问题和价值观。此举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锻炼了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活动体验方式与语文拓展研究题目整合的社会实践活动

1、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形式适合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单元的专题研究。我认为开放性即体现为操作的灵活性、知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讲授可难可易、可多可少)。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人教版必修的五册书中的“梳理探究”模块。在参与此模块的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感到模块教学内容活动性强,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十分契合。这种开放性单元的教学设计,运用主题探究的方式,使课内课外知识得到整合再合适不过了。模块中的内容更适合运用调查、采访、搜集资料等方法,这正符合综合实践活动重体验、重探究、重实践的理念。例如:文言文虚词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对联文化研究、谚语的收集与归类分析等。

2、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拓展性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其中阅读与写作更是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万中唯一的阅读答案,这种抹杀创造性的方式扼杀了学生的热情。我想通过教师的鼓励,针对阅读与写作,可以尝试综合实践活动。例如,你最喜欢的书籍大征集、你心中的“大家”等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要求学生这样读、那样写,而是让学生自主研究思考为什么这样写,到底该怎么读,读出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活动中的体验对于学生是珍贵的、唯一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有了自身的体验和感受,阅读和写作才有了生命和意义。

语文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语文学科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它的教学内容繁多灵活。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延伸学科知识,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语文教师决不能成为一位教教材的匠人,而应该成为一名更关注学生生命本体的人文关怀者。我们应该看到综合实践活动对人体验过程的极大关注,真正利用好这门课程把语文特色和魅力展现出来。

篇10: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宁津县时集中学——刘海宁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课文的教学,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语文积累贫乏,综合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一、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

语文课本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置内容丰富,如“戏曲大舞台”、“黄河,母亲河”、“探索月球的奥秘”、“漫话探险”、“莲文化的魅力”等,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提高其兴趣,应不时的变换活动的方式,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从而刺激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如《探索月球奥秘》活动,课堂上主要采用,看视频、纪录片,讲故事、背诗词方式进行;《黄河,母亲河》活动,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诵,黄河文化手抄报比赛等等。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制订,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必须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中,他们亲身体验到共同讨论的快乐,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资源,创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环境,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讲故事、演讲,辩论、答辩、口头评讲作文、词语接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演课本剧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三、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语文学习活动走进生活。

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是非观”、“荣辱观”,因此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在碧水蓝天、百鸟争鸣的音韵里,他们发现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着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去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而这时初中学生最爱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及科普科幻读物又与自然达成了默契,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去郊游。让孩子们当小导游介绍旅游点的地理位置、风光名胜以及那里的风土人情、经济状态、风味小吃等;让学生到菜市场去,了解市场里各种商品的名称、形态、种类、价格、吃法用法;让孩子们走访居民、单位、社区,了解用水情况,总结节水小窍门,书写节水方案和倡议书及节水标语,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活动中学生们观赏着自己拍摄的相片、录像,欣赏着自己撰写的作品,诵读着自己编写的童谣,互相交流着难忘的采访经历,一种收获的喜悦之情感油然而生,使每位小组成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构建网络学习模式,拓宽语文学习资源。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借助网络,构建网上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因特网、校园局域网、从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通过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建立专题网站、制作个人网页、编辑作文专集,搜集资料,自主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学习的学习情景,建立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的平台。

五、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生参加校园、社区活动,观察自然、社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在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如在“黄河,母亲河”活动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黄河的历史与未来,对“母看到面临断流的母亲河,他们强烈地意识到拯救母亲河不是一句空话,而要从自己做起。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中,他们就热点问题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朝鲜核问题等发表看法,发出呼吁:“世界需要和平!”他们意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他们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学会了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了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他们在逐渐的形成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房地产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下一篇:电信诈骗侦办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