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征文-忆苦思甜

2024-05-24

红色征文-忆苦思甜(精选15篇)

篇1:红色征文-忆苦思甜

忆苦思甜

九月份开学不久,老师要求我们写红色作文。我静静的坐在书桌前,回想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又看到了先烈们奋战疆场的情景: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力堵枪眼、刘胡兰英勇屠刀下„„。写什么呢?忽然想起曾经学过的一首诗-《长征》。在课堂上,老师范读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一句句诗把我们引入那个血腥风雨的年代。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历程中一个惊人的壮举,短短的《长征》让我体会到一个个英雄豪杰和那英勇无畏的精神。我找来了小学时的课本,“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我满怀激情地读着,想起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多少战士忍饥挨饿,多少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多少战士没能走出草地、翻越雪山,他们永远留在了那长征的路上,在那儿树立起永远的丰碑。红军将士用数以万计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生活在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美好生活中,要牢记长征精神,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才不愧对胸前的红领巾。革命的岁月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革命精神却永驻我们心间,它永远指引我们前进。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句直抒胸臆的话,是对长征最好的理解。追忆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我们还有必要为食堂的伙食诉苦吗?还有必要为早上6点钟起床喊累吗?

在长征途中,红军的粮食吃完了,就挖野餐吃,甚至吃皮带、马鞍。现在,我们吃的是白米饭、鱼肉海味,还嫌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吃,红军那时有我们现在这些东西吃吗?

不忘昨日苦,珍惜今日甜。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而又来之不易啊!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理由去肆意践踏革命的果实。

今天,我们没有资格也没理由不努力,让我们继承长征精神,把新时期的长征路走下去,让我们的步伐更坚定、更豪迈,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再努力,拼搏、再拼搏,争创更优秀的成绩!

篇2:红色征文-忆苦思甜

红色7月,忆苦思甜

看果V多,巨惠风暴

前言:

炎热的七月已经到来,愿意出来走动的人越来越少,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各商家相对清淡的季节之一,为保证销售业绩不下滑,保证我水果零食超市的销售业绩能够平稳上升,提高单店业绩,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活动目的:提高销售业绩,推广品牌

活动时间: 2011年7月6日—7月10日

活动地址:果V多合肥所有水果零食超市

活动主题:“红色7月,忆苦思甜看果V多,巨惠风暴”

活动内容:

挑出部分水果进行优惠酬宾活动,以购满赠送的形式进行操作。

融合供货厂家优惠赠送,或打折销售的形式进行让利促销。

现场安排:

店面播放音乐,和促销活动内容。

主题形象:

企划部

篇3:红色征文-忆苦思甜

一等奖10名

《那面鲜红的旗帜》

(赵波,信阳市新县职业高中高一种4班。指导教师:易文静)

《亘古不变的情》

(毋云彩,焦作四中高二6班。指导教师:韩艳梅)

《血与火的历史激励我前行》

(张雅心,濮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一11班。指导教师:李娟)

《坚强的中国女性》

(崔紫薇,济源市思礼镇初级中学七1班。指导教师:卢丰)

《不朽的丰碑》

(王法权,濮阳市南乐县实验中学七4班。指导教师:王玉飞)

《游延安,感民族之魂》

(李佳鑫,三门峡市实验中学七9班。指导教师:杨敏霞)

《唱支山歌给党听》

(韩雨薇,平顶山市新程街小学五4班。指导教师:王轲萌)

《历史的选择》

(石佳,信阳市潢川县实验小学五4班。指导教师:程楠)

《参观彭雪枫纪念馆有感》

(裴若茜,南阳市第十七小学六1班。指导教师:魏向辉)

《读红色书籍,树远大理想》

(葛颂,濮阳市南乐县第二实验小学五4班。指导教师:仇彩霞)

二等奖20名

《梦萦昨日那片红色》

(马延飞,济源市第一中学高一。指导教师:周建新)

《崛起,中华!》

(王丹丹,焦作四中高二6班。指导教师:韩艳梅)

《铭记历史,珍惜生活》

(于来凤,三门峡市卢氏职专2010农经2班。指导教师:尚志强)

《那是怎样血染的红》

(扶晓勇,信阳市新县职业高中高一种(6)班。指导教师:杨青云)

《独特的青春旋律》

(陈新,濮阳市台前县高二3班。指导教师:王红丹)

《红旗永飘扬》

(卢新艳,济源市思礼镇初级中学八1班。指导教师:苗利红)

《颂扬先烈精神,珍惜幸福生活》

(韩紫玥,焦作八中八1班。指导教师:张小榴)

《历史的记忆》

(李萌萌,平顶山市卫东区光华学校八2班。指导教师:王刚岭)

《唱支山歌给党听》

(任康雨,信阳市潢川县付店镇中学七4班。指导教师:邹学军)

《游许世友将军故居有感》

(胡文秋,信阳市新县第三初级中学九14班。指导教师:曹波)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李梦瑶,濮阳油田第十七中学初三1班。指导教师:张小艳)

《党啊,我亲爱的母亲》

(杨佩文,安阳林州市合涧镇辛安学校四2班。指导教师:王素平)

《〈一个苹果〉观后感》

(沈鑫奇,平顶山市新华区建设街小学。指导教师:谷娟娟)

《党是阳光,我是花儿》

(段燕妮,济源市梨林大许学校六年级。指导教师:张伟锋)

《看〈小兵张嘎〉有感》

(李靖怡,平顶山汝州市望嵩小学。指导教师:梁媛媛)

《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

(孙冉,焦作八中五1班。指导教师:孙振香)

《党的光辉照我心》

(周怡然,信阳市潢川县实验小学四2班。指导教师:张玉)

《纪念碑前的遐想》

(李砚耕,南阳市第十七小学五1班。指导教师:李亚玲)

《党是我心中一颗最亮的星》

(王静,周口市淮阳县二小。指导教师:王双华)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张雯钰,濮阳油田第四小学三6班。指导教师:周慧美)

三等奖50名

【济 源】 张 湾 崔亚丽 梅雨诗 宋巧芳 李俊杰 茹欣欣

王朋波 周小伟 聂新凤 陈丹妮 姚晚芳

【焦 作】 连珊珊 孟泽宇 张 珍 张雨晨 史俊萱 杜 鹃

张子慧 沈唯一 王文英 韩 笑 刘欣玥

【平顶山】 王斌鹏 陈丽娜 万慧敏 刘宛宾 闫卓远 杨雨衡

陶思雨 向梓瑜 刘禧贝佳 李浩然 王子皓

庄 严 黑琳琳

【信 阳】 李雨华 罗清然 王 茜 马宇轩 代 阳 李依芸

【濮 阳】 武昕琪 成泽恒 马艺宸 王冬烨 牛佳文

【周 口】 时弋斐 张欣茹

【安 阳】 秦云慧

【南 阳】 张嘉倪

优秀奖100名

【平顶山】 于浩森 邵一哲 李富羽 张博文 郭师成 兰 天

陈田佳 刘星宇 买浩浩 牛文会 王嘉旭 苏煜暄

杜佳澐 张皓淼 李稚帆 李 奥 孙 悦 任梦笑

李文静 卢奕汝 李心怡

【信 阳】 李君临 李 娜 董惠文 刘 萍 刘 畅 冯静薇

张咪咪 魏文玉 祝基程 徐颖颖 马 杰 张 羽

张珮璇 江亚枫 方 欣 韩桂中 肖 颖 吴威威

苏 梵 谢丹丹

【济 源】 杨泽尧 李玲蔚 王 鹏 李鸿淼 张嘉琳 周新达

郭 佳 卢凯凯 卢朦凡 王 欢 李君萍 黄乾坤

任洪磊 任雨珠 崔艳晓 崔明辉 郭超凡 薛 洁

王 煜

【焦 作】 常 虹 刘瑞瑞 梁晨丽 千瑞瑞 张 琰 韩娇月

许泽华 张 昱 王雪琴 买琳婷 靳云帆 许 佳

侯淑敏 陈妍妍 买一帆 张 雪

【濮 阳】 贾 茹 谷思晗 屈卓凡 闫冬儿 刘瑞奥 刘欣雨

胡钰涵 齐思颖 谭永慧 宋晓琳 汪慧静 林运浩

张佳悦 王永鑫

【周 口】 谢文清 王任飞 卢治亮 陆映月 李博峰

【南 阳】 裴晏晨 牛沛雯 杨蕙菁

【安 阳】 杨雨菲 李 好

优秀组织奖7名

信阳市妇联 濮阳市妇联 济源市妇联 焦作市妇联

篇4:红色魅力征文

施特劳斯说:“音乐是人生的艺术。”尼采说:“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这些红色经典歌曲,伴随我们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我们在音乐中领悟了爱憎,找到了信念,获得了鼓舞,得到了完美的享受。

为什么叫红歌?因为在这些歌里,有时代铿锵的脚步,有激情燃烧的岁月,有革命理想的向往,有艰难困苦的足迹……唱着红歌,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唱着红歌,我们激情似火,信心倍增。我们被红歌感染,被红歌陶冶,被红歌激励。在红歌的旋律里,我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每当我们唱起“延安颂”,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中华儿女奔向抗日前线的激情画面,那雄健奔放的旋律,曾鼓舞了千千万万的青年把一腔热血献给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每当我们高唱《保卫黄河》,浑身热血沸腾,脑海中是不屈不挠的中国人,高举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每当我们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顿时觉得国魂激荡,每一个壮志都站立起来,每一面旗帜都在冒着炮火奋勇前进。重唱红歌,重温那段魂牵梦系的红色记忆,我们仿佛回到光荣的往昔,如同饮了老窖醇酒,于是,我们便激发出昂扬的斗志、壮阔的情怀,于是,我们便有了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

红歌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经典的魅力在于它深蕴着时代精神、人文精神。传唱红歌,就是传承一段光辉岁月,传唱红歌,就是光大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如此,当我们唱起《我爱你,中国》,便感到黄河蜿蜒,长江奔流,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浩气升腾,对祖国的的拳拳之心、款款深情和浓浓眷恋,跃然心中;当我们高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心中的楷模闪闪发光,时代的召唤催人奋进……经典的本质在于不朽,红歌让我们在太阳下朝着自己的理想奔驰,就像一匹太阳之马,在威风凛凛的地平线上扬起红鬃。

红歌的二度演绎再现了全民参与的时代特征。红歌富有时代内涵的歌词、高亢激昂的旋律、演唱形态丰富的特点,不仅使众多两鬓斑白的红歌迷重展雄风,而且也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参与。红歌从未过时,红歌蓬勃生发的生命力,永远鼓舞着华夏儿女。我们从红歌中走来,今天再次传唱红歌,就是要追溯革命历史,重温红色情怀,更加珍惜现在。当我们唱起《团结就是力量》,便认识到力量来自团结,团结坚如钢铁,任何困难一旦碰上团结就会粉身碎骨。唱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便认识到革命人要永葆青春,就要像高大的松树那样不怕风吹雨打。唱起《春天的故事》,我们便想到改革开放的画卷,看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唱起《十五的月亮》我们便感到万家团圆,军功章闪闪发光……这就是红歌的亲和力,这就是红歌的感召力。红歌映时代,红歌传精神,我们因红歌而引吭,因红歌而昂扬。

红歌的艺术魅力感染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红歌铿锵有力,在战争年代犹如战鼓雷鸣,军号嘹亮,和平时期犹如春雷震天,细雨飘飘,它烘托出炎黄子孙的壮丽胸怀,体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正义追求和民族复兴的强烈渴望。红歌是时代前进的足迹,是精神文化的载体,重庆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红歌的精气神,需要红歌的冲天劲。重唱红色经典歌曲,彰显主流文化魅力,对踏上新征途的重庆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感铺垫和精神重塑的作用。

篇5:红色经典征文活动

生”读书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弘扬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丰功伟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加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为促使广大中小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推动中小学阅读指导课的有效开设,进一步将“书香校园工程”引向纵深发展,决定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读书征文和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课例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读书征文活动

(一)参加对象

读书征文活动参加对象为全区小学三年级及以上中小学生(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

(二)征文时间

上报征文截止时间为2011年9月10日。

(三)活动要求

1、本次征文活动以“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为主题。要求征文内容围绕主题,表达自己在阅读小说、诗歌等各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收获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成长。

2、征文体裁不限,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健康,结构合理,表达准确;小学生征文控制在600字左右,中学生征文控制在1000~1500字左右。

3、征文第一部分为标题、作者姓名、学校名称及指导老师姓名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正文,最后部分是指导老师对本文的点评。点评分三项内容:本文的亮点、积极意义和今后努力方向。点评字数150字左右。

(四)活动流程

1、各校负责初评工作, 在初评的基础上学校择优推荐优秀征文,学校在网络平台上每校限报5—10篇。

2、征文评比采取网络形式进行,要求参赛者登陆书香浙江网

(http://sxxy.zjer.cn/),在首页点击“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读书征文专栏,注册真实信息并将作品通过网络上传。

我局将组织专家对各校推荐的优秀征文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评审,经网络公示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并择优推荐优秀征文参加市里评选。

篇6: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就拿董存瑞作个比方吧: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炸掉了敌人的9个碉堡,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突然,敌人的子弹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下面,起不来。这是隆化中学一座桥上的6架机枪。敌人修了一个暗堡。指挥部要求把暗堡炸掉。连长派出几名爆破手去炸掉它,冲出不远,就被枪弹打中,1人壮烈牺牲,2人重伤。连长又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拿着炸药包,冲了出去。他匍匐前进,又借着手榴弹的烟雾跑了过去。桥型暗堡里,机枪越打越紧,在要冲进开阔地时,有人扔了一阵手榴弹把铁丝网炸飞了。

董存瑞看了看桥顶,左手托起了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喝道:“卧倒!”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就是这样,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

刚进大门,就有一组具大的雕像出现在我们面前,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我们瞻仰了一会儿后,便走到另一边去看埋葬在这里的烈士姓名。哇!这里的烈士墓埋葬着好多烈士呀!烈士的名字整整写了一个墙!!!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三个展厅,上面有写革命烈士的故事,还展示一些烈士们的遗物。令我最憎恨的是:有两三个日本鬼子把一个大妈用麻绳困在一棵大树下,让她招供八路军的行踪和去处,她就是不招,鬼子便向树上泼洒汽油,并把干草围着树铺了一圈,他们还威逼着她说:“如果你再不招供的话,我们就放火烧死你!”大妈并没有屈服,鬼子只好放火烧树,大妈没有吭一声,就这样壮烈牺牲了。

篇7:红军套餐 忆苦思甜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在京九线上一辆往来于首都北京和革命圣地井冈山的列车上,不时传出阵阵的红色歌谣。这辆被人们誉为“流动党史纪念馆”的北京西至井冈山Z133/4次列车,也被称为“井冈山号”列车,是中国铁路干线上少有的红色文化专列。通车以来,“井冈山号”列车已输送旅客超过500万人次,列车上的红色文化让旅客们近距离地感受了中国革命传统的教育和红色文化的熏陶。

昔日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是个不通公路、没有工商业、人口稀少的小山村,而如今,“井冈山号”列车不仅给当地带来了经济上的发展,也改变了当地的精神面貌。随着红色旅游的迅速发展,井冈山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相关产业被带动了起来。

在采访“井冈山号”列车时,红色餐饮让人眼前一亮,走进列车餐车,一道道红色餐饮让旅客仿佛回到了艰苦岁月,同时又品尝到红军年代朴实的菜肴。“井冈山号”列车推陈出新,创造性地将饮食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推出了“红军套餐”:红米饭、红军菜、将军茄子、赣南小炒肉、井冈云海等。在列车上既能吃上‘红军套餐’,又能听到精彩的红色解说,很有特色,让人回味无穷。如何打造“井冈山号”列车品牌?南昌客运段在全段范围开展大讨论。进入“井冈山号”的每节车厢,在醒目位置都可以看到井冈山“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红色诗词”、“红色景点”等印制精美的橱窗画,集中介绍井冈山红色文化。在列车上吃“红军套餐”,听餐车主任的解说,许多旅客赞不绝口。

红色饮食文化是建立在地域饮食文化基础之上的,只有深刻理解了当地的地缘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诠释和开发“唯我独有”的井冈山红色饮食。因此,在餐车上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利用品牌形象识别理论,为井冈山红色饮食品牌设计出易于被公众认可和接受的形象,这无疑是使井冈山红色餐饮走向市场,推出红色饮食著名特色品牌的有力保证。具体来说,井冈山红色饮食形象设计内容涉及到:红色饮食宣传品平面设计;有形物品设计;空间设计;服务设计(包括服务人员的表情姿态、上菜方式、礼仪程序等);情节设计(包括红军主题故事的编制、菜肴历史典故、多种现场互动参与项目的设置等等)以及用餐方式和过程的设计等等。通过这些有形要素的综合表现,让游客们可以真正领略到井冈山红色餐饮文化所带来的巨大魅力。

一路欢歌一路情,飞奔在红色的路上点点滴滴都关情,在“井冈山号”列车上旅客感受到的是铁路人的热情和真诚。

您可以吃到:

将军茄子

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主要原料由豆腐构成,其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称之为八字箴言。

节节高升

爽脆可口的笋尖,暗喻节节高升的彩头,是一道不错的开胃凉菜。中医认为笋味甘、微寒,无毒,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等功效

五指酸菜鱼

篇8:红色征文

十年,百年,哪怕千年,历史的耻辱仍刻骨铭心。抗日战争时期,中华人民,曾饱受欺凌,也曾奋不顾身殊死拼搏。他们用血肉的身躯,用永不泯灭的信仰,在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地与敌军决一死战,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奉献给祖国,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光荣殉职的抗日战士有数万名,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生命,血淋淋的代价啊!

时光荏苒,悠悠几十年载光阴。当主席向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向历史,向未来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慷慨激昂的致辞,振奋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播撒在十几亿中国人血液里的革命精神逐渐萌发,生长出以奋勇杀敌的革命战士为荣,向他们看齐,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独立自主,万众一心,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斗志。

时至今日,中国强大了,中国人民强大了。如今我们的理想信念,正如党的十九大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持着这样的崇高信念,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令世人惊叹的“中国故事”。

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定当不能辜负先烈们用鲜血筑起的.新中国。我们要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要“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独立自主,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成为四有青年,继承中国人民优良传统;用我们中国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祖国振兴而伟大,我们要用瘦弱的肩膀,汇集一股强大的力量,撑起祖国的未来!

篇9:红色征文

301班

余锦炜

如今,已经到了21世纪,中国的石油产量越来越多,再也没有什么“中国贫油论”了。细读《历史的选择》,我知道在以前,我们中国因为没有石油,不得不低声下气得向外国借洋油使用,更可恶的是,外国人还嘲笑我们中国真是落后,竟然连石油都没有。外国石油专家还说:“中国根本不会有石油。”终于,中国人愤怒了!李四光、王进喜等爱国人士带领着不怕吃苦的工人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给了藐视中国的外国石油专家一个有力的反击。

读完《历史的选择》,我最佩服的就是王进喜了,我一闭上眼睛,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王进喜和工人们努力奋斗的情景。有一件事使我深受感触。在打第二口井时,王进喜的脚严重受伤,他知道自己不能亲自上阵,于是便在旁边指挥,突然发生了井喷事故,王进喜赶紧用水泥压制住井喷事故,但要彻底压住井喷,只有把泥浆搅拌开来,而当时没有大型搅拌机,所以王进喜以身作则,带头跳进泥浆里,这让工人们大受感动,也纷纷跳进泥浆里,“兄弟齐心,其力断金”,他们用汗水和鲜血在荒原上筑起了一座辉煌的石油城。

我想:王进喜真令人佩服,连自己的脚深受重伤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还是身先士卒,对祖国忠心耿耿。对工作兢兢业业。而有些人自私自利,做什么事都先想自己能捞到什么好处,根本不会舍己为人。还有一些人更坏,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出卖国家利益,甘当卖国贼。我觉得这些人都应该向王进喜一样具有舍己为人、热爱祖国的精神。

篇10:红色足迹征文

刘牧英老人的家住在临沂市沂南县张庄镇,而张庄镇在抗日战争年代处于敌我争夺的一个要塞地带,所以刘牧英老人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激流,敌人的残暴,和我八路军战士的英勇奋战。

战争年代,刘牧英老人和其他村民一起积极投身我八路军根据地的后勤工作,为前线队伍源源不断的提供各种物资,尽管条件十分艰苦,还要面临敌人的多次扫荡,但村民们以民族大义为重,不畏艰险,顽强斗争,为我八路军的前线战斗提供了有效的后备支援。

当时,我八路军某部战后医院因敌人扫荡,不得已面临被迫转移的境地。医院里有位医生刚刚产下一名女孩,在如此紧张的形式之下,为不拖累自己,影响了工作,这位医生决定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托付给当地的村民。可是,由于敌人的多次未交扫荡,村名手中的粮食就连自己的家人都养活不起,更何况再添加一人,谁来照顾这名战火中出生的婴儿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就在此时,刘牧英老人站了出来,毅然担负起照顾革命后代的艰难任务。老人一家的生活和其他家庭一样,都非常艰苦,后来老人的大儿子又出生了,一下子照顾两个本该身处襁褓之中的儿女,让老人的生活更加艰辛。但是,老人并没有抱怨什么,为了赢取党和祖国的伟大胜利,再大的牺牲,老人也义无反顾。敌人来了,老人一手领着年龄稍大的女儿,身上还背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还得时刻注意着敌人的攻击,伤了哪一个,老人也不愿意。就这样,老人在战火燃烧的岁月里坚持了下来,后来,女儿差不多六岁的时候,被她的亲生父母接走,虽然离开了刘牧英老人的红色家庭,但她的根却深深扎在了沂蒙山区的每一寸红色土地。

时至今日,老人当初抚养的女儿每年都会来到沂蒙老区看望老人,说到这里老人特别欣慰,直夸现在生活的好,感谢党和祖国为人民所做的一切。岁月的苦涩没有让老人倒下,相信等待刘牧英老人的一定会是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浓浓恩情造就红色沂蒙魂在与我们的交谈中,刘牧英老人讲到了许多那么多八路军先辈们的地方,我们真想每一个地方都去看看,去感受一下八路军先辈们往日抗战的艰苦与战争的激烈,以及感受一下他们在那枪林弹雨中的生活。那时的战争环境非常紧张,敌人更是相当的残暴,每次进村扫荡都会把老百姓的粮食掏空,祸害村民。据老人讲,有一次老人在家正忙着,听见外面传来熙熙攘攘的嘈杂声,等到她趴到墙头一看,外面来了一群鬼子,把老人可吓坏了,幸好及时发现,老人带着孩子急忙从后墙逃走,躲开了鬼子。这算是老人经历的最为惊险的一次了,直到今天说起这件事,老人还是特别后怕。

刘牧英老人与她的家人在和我们的交谈中,一边点头一边称赞八路军好。不管老少,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八路军在那个古老的山村一代被一代人的传颂了下去,人们爱戴八路军,听老人讲,八路军战士在那里中转休息,睡的是军民的屋门外,不管刮风下雨,吃的是军队的干粮,不拿走居民的一分一毫,铁一样的纪律,铁一样的组织,成就了抗战的胜利,造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老人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在战火中出生的,后来入了伍,也亲身经历了战争你年代的艰苦和残酷,并向我们讲述了很多发生在当地的革命故事。再后来,另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当了兵。老人希望家里的红色精神能代代相传。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长谈,我们刘牧英老人那里听到了很多发生的抗战时期的革命故事,也了解到了很多发生在沂蒙老区人民身上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经历,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与刘牧英老人拍照留念,结束了我们的拜访。

看着这脚下的土地,仿佛看见了革命先辈们以前走过的风风雨雨,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个故事,对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经验,一次教训,一种刻苦铭心的记忆。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是我们会用我们的热情去感悟,去聆听革命先辈们留下每一寸足迹。看着眼前的山山水水,我们感受到了那些革命先辈们的奉献和牺牲的激情岁月,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了那些先辈们正将燃烧着的革命火焰交给我们。星火相传,我们一定会从革命先辈们那里担负起新的更具挑战性的历史使命。

我们的党在一步步壮大,一步步发展,每一次的实践,每一次的改变,每一次的回顾都是在汲取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中国在发展,经过了那最艰难的岁月,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迈得更稳,迈得更快,不管前面是荆棘还是悬崖,我们在那些革命先辈们的洗礼下,必将更加的勇敢,更加的坚强。

篇11:忆苦思甜说粮票

1960年开始,全国闹饥馑。那时,我正在天津读高中,适值半大小子身体发育的旺季。因常吃不饱,腿部浮肿,用手一按就出现一个小坑儿。当时,年轻伙伴的消化系统都异常发达,整天跟饿痨一般。好在本人有点儿文学天赋,辄发挥艺术联想,一脑门子琢磨美食,进行精神会餐,来与饿魔抗争,颇与卖火柴女孩相类。每天用午膳,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总是意犹未尽,刚吃完午饭辄问母亲:“晚上吃嘛?”

1961年,父亲病逝,生活重担落在母亲身上。母亲是家庭妇女,靠给别人家当保姆,浆洗衣服来养活几个子女。记得母亲舀米做饭时,按全家一天的粮食定量严格掐量。吃饭时,都让我们姐弟先吃,她自己最后吃,也就吃个半饱。(写至此处,潸然泪下!)每月25日,可到粮店预支下月粮食,这叫“借粮”。每至小月(28天或30天)月底,粮食略有剩余,母亲很高兴,买来几个江米面豆馅炸糕,孩子们每人一个。我们欢欣鼓舞,那个滋味远远胜过今天的生猛海鲜大宴!

那时,国家粮食政策是“瓜菜代”,就是用瓜菜代替粮食。每至周日,我就和三两个伙伴,步行二三十里,到郊外摘野菜,以补贴口粮匮缺。有一次,背着一面口袋的野菜,我两眼冒金星,双腿发软,几乎饿晕在路上。因长期吃不饱,营养不良,我孱弱瘦削,到了20岁,体重却一直在96-99斤徘徊。其间,一次报名参军,一次义务献血,皆因体重不足百斤,而当场落选。

1960年开始,市民按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职业工种,确定粮食定量。例如十三四岁男生,每月20~24市斤;男性干部30~34市斤;家庭妇女26~30市斤;最多的是炼钢、装卸工人40~45市斤。其中三分之二是粗粮(即玉米面和粳米),三分之一白面,用“粮票”和“面票”区分。另外,食油、红白糖、肉、鸡蛋、麻酱等副食品;棉布、肥皂、火柴、日用品,也实行定量供应。

职工出差去外地,不仅要准备钱,还得准备粮票。因为全国各省粮票不同,也不能流通;所以临行前,须用本地粮票兑换“全国粮票”。这种“全国粮票”,须用本地粗粮票,搭上面票和油票,且需单位开证明才能兑换。

对于有城市户口的居民来说,所谓“粮食关系”与城镇户口同等重要。如调到另一城市工作,除需办理户口转移外,还必须办“粮油关系”转移。否则,就成了“黑户”,就无法吃饭了。

在那粮食奇缺的年代,粮票至为珍贵。城市居民可用粮票和郊县的农民换钱,换鸡蛋和香油,但却很难用钱买到粮票。买卖粮票是违法的,须在私下进行。当局对此似乎一眼睁一眼闭,并不真管,反正你每人每月就那么二三十斤,你怎么折腾也就那么回事了。当时在天津买卖粮票,也有隐语——“横的两毛,竖的两毛五,满天飞三毛。”所谓“横的”“竖的”“满天飞”,分别指本地粗粮票、本地细粮票和全国粮票。天津人将本单位内部制定、掌握的某项政策,或本单位评定的内部职称,喻为“地方粮票”。

到饭馆吃饭,去早点铺吃早点,在交款的同时还得交粮票。例如早点,一碗馄饨、两根油条、两个芝麻烧饼,共两毛多钱,4两粮票。我的同事是一对夫妻,家庭经济大合小分,即孝敬双方老人和房水电费等合伙统管外,伙食费个人自理,一日三餐各自在食堂吃。到了节假日,麻烦就来了。妻子正言询问:“中午吃炸酱面,哎,你吃不吃?”丈夫答曰:“吃啊——”妻子伸出右手曰:“交两毛钱,四两粮票,快点儿!”丈夫说:“晚饭吃完了,一块儿再算吧。”当时这个笑谈段子,在单位广为流传。

1963年以后,粮票紧缺状况缓解。我当时所在单位,有个烧锅炉的老王师傅,四十多岁,老实巴交的。老婆在家里糊火柴盒,五六个儿子都是半大小子,粮食不够吃的,生活困难。我每隔一两个月,就塞给他十几斤粮票,老王每回都噙着眼泪千恩万谢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光荏苒,粮票早已成为历史遗踪,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对此茫然无知了;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苦涩的回忆却难以忘怀!撰打油一首,权作结尾:

粮票下课日,改革雄起年。

回首当时事,惊心且泫然!

改革三十载,成就颇无前。

痛定且思痛,忆苦方知甜。

篇12:红色经典征文

——不一样的红色,同样的我们

“嘎子哥”一个无比亲切又勇敢的形象,自从他从书中走来,便有了许多顶礼膜拜之人,许许多多的小男孩拿起再简陋不过的树叉叉当做战斗的武器,假想对方的伙伴是鬼子,高声喊叫着“杀杀杀”,便觉着自己就是个少午英椎,就是小兵张嘎,可这样“打杀”了一轮的结果是,谁都不愿当鬼子,因为觉得演鬼子是件耻辱的事情,另外在打杀的过程中“鬼子”们总显得底气不足.像胆小鬼。假设的“战斗”是我们儿时的最简便也最有趣的游戏,“嘎子哥”在我们小儿郎中深入人心。

“嘎子哥”身世悲惨,又生不逢时,年少的他亲眼目睹了鬼子对家乡的大扫荡,对亲人对乡亲们的野蛮屠杀,他快乐不起来了,抑郁和痛苦缠绕心头,他变得成熟起来,“杀鬼子报仇”成为他最原始的追求,也成了他的快乐。他的伸张正义,义愤填膺,使得身边的小伙伴们对他刮目相看,他们成日的紧跟在他后面,一声一个“嘎子哥”,小伙伴对他的崇敬使得嘎子越发的自信,也越发增强了他的革命热情。嘎子于是成了一个小兵,一个愈发自信、勇敢又成熟的小兵。原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里的“好孩子”得算嘎子一个,若没有伙伴们对他的夸赞,相信嘎子也就不会成为后来的少年英雄。

小说中嘎子对鬼子的恨,对家乡的爱,泾渭分明。哪里有压迫唧里就有反抗,鬼子的欺人太甚与其最初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的“美好”目标适得其反。鬼子自认为的“大智”导致其“大愚”,万万没想到对中国的用兵结果连一个小孩都征服不了,所以从嘎子身上鬼子也许早就略微察觉到他们侵华的结果:输得很惨。

嘎子对家乡无比的爱势必导致他对鬼字的无比的恨。因力我们常说 “受恨交加”。“家乡”是一个情切而又温暧的词,在小兵张嘎看来家乡养育了他,他有保卫家乡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他和英子不一样,英子是个女娃子,有时还需要他的保护,而自己是谁啊?是小小男子汉!他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有自己的理解的。他对家乡的无比的爱若再升华一下那就是一种大爱:民族之爱。因为中华民族就是由一个个家乡构建而成的呀,所以“嘎子哥”千万可别小看了他呀,他还有深深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怀呢,如若中国的青少年个个有嘎子一样的朴素的民族情怀的话,我想,中国必强!

自古英雄出少年。“嘎子哥”就是其中的一个少年英雄。他的成长之路也给我们许多的启示:只有经历磨难,拥有善良、坚强、勇敢、自我反省等诸多优秀品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英雄一般的人;一个人的成长永远处于前进状态,没有天生就十全十美的或天生就是英雄的人,而是在后天的教化和积极的、向上的前进中才有了因追求完美使自己更完美的人和趋向于英雄的人。所以,教化和觉解在个人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我也为嘎子哥心痛。在他那个年龄他抑或应像我一样的去上学,战争本应是大人的事,军队的事,不是吗?让一个孩子卷入到血雨腥风当中究竟是不好的吧?还好,在书中,他似乎是位大难不死的人,没从我们眼前消失,带给我们许多安慰和鼓励。还是个孩子的他,懂什么呢?但残酷毕竟让他懂得了一些东西,并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小兵,将来就是一位大兵了,那是当然的。但是凡事,有得必有失;他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不是吗?童真、快乐。而这两样东西一旦失去了很难再找回来呀!所以我们可以崇拜他,但不可盲目的成为他,我们也不喜欢所谓造英雄的乱世(战争),我们只想有书读,有学上,吃饱穿暖,快乐的生活

着,你敢说我们就不上进了吗?珍爱生命就是好好的活着,就是上进,不是吗?你敢说我们不爱国吗?一个梦里都梦见“嘎子哥”的人,他,她,我们,不爱国?

篇13:红色征文

弹指一挥间,悠悠90载。在绿色涌动的七月,在鲜花开放的七月,在这繁花似锦的七月,在彩旗飘飘的七月,我们伟大的中国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凝望鲜红的党旗,我们心中的热血沸腾,默念着曾经在党旗下的誓言,我们时时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至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921年7月1日的那一天,不会忘记浙江嘉兴的南湖上,还有南湖上那条小游船,因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就诞生在烟雨迷蒙的南湖红船上,诞生在那个让人充满希望的南湖红船上。度过了风风雨雨的90周年里,时间见证了她的成长,她的发展,她的光辉和坎坷。只因党在我心中,写下了这光辉而又坎坷的历史。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翻开中国近代史,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16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从此,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现实,是中国共产党让我们看到的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今天我们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伟大的抗日战争,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党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同时也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又是一个七月,一个声音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项民心工程,更让党的先进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中国共产党都能应对自如,展示大国风采。

流金的月,燃情的月,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党领导人民

经历了战争年代,产平三座大山,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八十三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又走进火红的七月。它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它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它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我热血沸腾,浮想联翩„„

篇14:红色征文

今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华诞,90年的风雨路上,是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伟大的党带领着我们走过迷茫困苦的日子,走过血雨腥风的年代,指引我们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让中国人民体尝到了如生身父母般党的无限关怀,孩提时代的我们,总会哼起那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中国.....”

转眼间,我们已然长大,孩提时代的那首歌早已注入到我们的灵魂之中,与我们的血液融为一体,可能我们不会再像曾经那样,站在众人面前用最为纯净的嗓因歌颂对党的赞美,但我们会用行动去践行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

少年时代的我们,总会把第一批加入少先队当做一种荣耀,以为加入了少先队,戴上了红领巾,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了,把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当作了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殊不知,在这鲜艳的红领巾背后承载着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时间回溯90年,风雨飘摇,残美的精致中,最多的是伤痛。泥土的路上,哀戚的人们迈着毫无生气的脚步;泥土墙里,满是墙灰的烟囱里,已经许久没有冒出袅袅炊烟。熙攘的大上海,纸醉金迷的夜总会,用金钱银元堆砌的奢侈,用高跟红唇显示的浮华。1921年。一个看似普通但却正在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年。这一年撑着一木舟驶向了中国的彼岸,就这样,一个巨人诞生了,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人形容中国是一条盘踞在东方大陆的巨龙,也有人说他是一只沉睡中的雄狮,但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中国就是一座巨人的摇篮。巨

人的肩扛起了民族的荣辱,巨人的手托起了亿万国人的得失。流金的“七一”,燃情的“七一”,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银镰砸碎旧世界的机器,铲平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彻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

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都会为每时每刻发生在战士身上的故事感动着。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他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今的中国,可以说是靠着几代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无数仁人志士的献身精神,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从1921年建党,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1978年的改革开放,2000年加入WTO,2005年载人航天飞船的启航。以及申奥申博的成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这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才换来

了今天盛世的中国。

中国有句老话“创业容易,守业难’’中国共产党守业的历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可以说经历了太多,从2003的非典,到南方的冰冻灾害,再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它的一声震颤,震动了巴蜀之地,震碎了亿万国人的心,震惊了世界,但他没有 震垮中国的政府,从党中央立刻做出抗震救灾的指示,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亲临震中,说出的那句至今令人动容的话语,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党。汶川大地震等灾难降临到人民的头上的时候,党和我们共撑一片蓝天,在党的积极组织下,在党的热切关怀下,那些灾难地区的人民不再感到无助与孤单。在灾难的面前,我们感受到了党对人民百姓的关怀,感受到中国给人民带来的利益,灾难现场那些党员的身影不断涌现,党的关怀也让我们非灾难地区的普通人感受到中国的伟大之处。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们能够感受到党的关怀。“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一古训,中国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人们都说我们是90后,担当不起民族的重任,能做的只是会爱撒娇,被父母宠着爱着,过着一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根本就不懂得父母的心酸,更不用说担当民族的重担了。没有经历过挨饿的日子,没有住过简陋的茅屋,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认为我们有的只是自私自利,胆大妄为,有个性,但我要说的是,这些只是对90后的种种偏见而已,我们这一代虽有雄厚的物质支持,但我们也有着对党的无比崇敬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能够成为一名对党对

篇15:常和老公“忆苦思甜”

那天,我又跟老公说起:“等我有了五千的工资,我就知足了。”他笑着回我:“等你有了五千,你会向往六千、七千,永远也没有知足的时候。”确实,那时候刚从廣东打工回家,在一家小超市做收银,1200块钱还不包吃住,2000块,对我来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但物价飞涨,工资相应调高,我后来又换了一份不错的财务工作,工资一年一加,不知不觉就到了我原先订的目标。可我不满足,也不快乐,我希望再多拿一点。

看到我日日眉头紧锁,想着法儿在老板面前表现,以求加点工资。老公说:“你这样子,我心疼。知足一点好不好,你看我们那时,穷的剩一块钱,可我们是那么开心。”仔细回想结婚那年,我和老公外出打工,租住在一个破旧的仓库里,他比我先找到工作,为了抠住仅仅一点的余粮,每天,他从厂里端一大碗饭,穿街走巷拿回家。那时的日子,真是苦呀,但那时却觉得挺幸福。那时的日子和现在没法比,可心情却变了样。和他这么一“忆苦思甜”,我的心情陡然好转。

同学会上,有人开了大奔过来,回家后,我不无羡慕地对老公说:“咱什么时候能换个车开开,至少三十万以上的车,多好。”老公笑了,说:“你看你原来回娘家,要转三次车,每次都是大包小包,还带着两个孩子,搞得跟逃难似的,我们现在的车,虽然便宜,但很实惠呀,油耗低,保养便宜,帮了我们不少忙,你回娘家,再也不用大包小包地赶车了。”

想想可真是,那时候回娘家的舟车劳顿,是我最恐惧的事。记得有次回家,婆婆为我准备了五个小包,我带着大宝,肚子里怀着六个多月的小宝,连一同乘车的人都笑话我,说我包真多。这样的“忆苦思甜”,我突然很感谢我们现在的这辆便宜车,是它带给我生活的方便,对它的爱增加了十分。

自此后,我便常常和老公“忆苦思甜”,说说过去那些贫穷的时光,渐渐的,心中升腾起满足感,快乐也越来越多了。

上一篇:我能读懂岁月高三优秀作文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