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8-24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精选8篇)

篇1: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姓名:宋冬冬

作者单位:登封市唐庄乡初级中学 电话:*** 时间:2012年5月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进行课外延伸,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关键词:电子备课

教学形式(兴趣、情境)

课外延伸

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动化的学习已经步入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苏教版第四册语文《雨后》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六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插图, 学文用投影, 朗读用录音,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借助课件, 让学生体会雨中孩子的欢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

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组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

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银河吗?银河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银河就像一条大河,有的说银河像黄河…...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银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播放课文录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银河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

《2008,北京》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申奥成功时天安门广场的一片欢腾。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人们听到申奥成功那一刻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动画、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了申奥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潮水一般”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可见,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这部影片,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被影片中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为掩护几千群众和八路军的后方机关,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行动而深深的感动了。当看到王二小被敌人挑起摔死在大石头上时,学生流泪了,握紧了拳头。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

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台湾的蝴蝶谷》一文的教学中:插图上的蝴蝶五彩缤纷,十分壮观,为什么说它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我们农村的孩子,对于蝴蝶,只见过黄的、白的,多彩的根本没见过。对于书中描写的情景,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蝴蝶谷的录相一放,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蝴蝶谷中的各种各样的蝴蝶五彩缤纷,上下翻飞 确实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这是不言自明。总之,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以其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许多优势而大有用武之地。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磁带录音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 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了。

5、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

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 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 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 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 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 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 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 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 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情境。以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为例,当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顿时,学生纷纷发言.“你们还想看看吗?”“想!”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

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鸟岛》一课时,为了理解作者对鸟岛独特的风光以及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鸟岛的信息,举行“鸟岛知识知多少”的宣传活动。

2.写一些保护鸟的标语。

3.画一幅展现鸟岛风采的图画。

4.创作或填写保护鸟的歌曲。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 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运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 并

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 这样, 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篇2: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 张光泉

更新时间:2013-1-13 21:32:32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使他们能愉快的探索知识的奥秘。“学之不如知之则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发了兴趣,也就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2、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生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鲸》一文时,为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幅画面,画面上鲸庞大的身躯与大象、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没见过鲸的学生们好奇而兴奋地睁大眼,发出一片惊叹,这时教师适时介绍:“这是海洋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最大的鲸有16万千克重,最小的也有4万多千克重,它是一种很特别、很可爱的哺乳动物,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有关它的知识呢?”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齐答“想!”整堂课,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讨论、探究有关鲸的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如教学《锄禾》一文。教学伊始,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在耕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在学生脑海中已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带点字锄、汗、粒等字意,并领会了诗意。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由于我们生活在内地,对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首先要引导学生观看彩色纪录片《美丽的西沙群岛》,通过观看,大家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海防前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走进了西沙群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富饶”二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来把握学生思路,引导其学习。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妙解疑。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间建立起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没法体验到。那么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心情更无法体验到。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播放当时大典的盛况,用毛主席那浓重的乡音和大典的热烈气氛感染学生,使学生置身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距离。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课文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课堂所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随时展现在课堂。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45分钟的上课时间便被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在教学《鲸》、《松鼠》等课文时,教师利用网络超文本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编辑整合了“资料库”,这给学生提了开拓视野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网上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之间交流,拓展知识面,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资料库将与鲸、松鼠有关的知识分类归纳整理为:生物、文学、摄影、军事、考古、航天、仿生、农业、集邮、科技、奇闻、数学十二个科目,每一科目,都提供了大量有关鲸和松鼠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新了解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这些科目中,所有的知识都与鲸和松鼠有关,但介绍的角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科目,角度也有区别。所以当我们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拓展课堂空间,增强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又如《观潮》一课,课文描述的是海宁盐官镇所见的“一线潮”,作者描述的是潮来之时像“一条白线”,像“一道白色的城墙”,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其实,钱塘江大潮远不止书中描绘的一种情景,还有交叉潮和回头潮。教师备课时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信息媒介丰富的信息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予以展示,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丰厚的底蕴,教学时才能厚积薄发。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文章,如《林海》、《五彩池》、《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还有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诗情画意是一大特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林海一碧千里的的壮观,五彩池奇异缤纷的美妙,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读书、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形成良好的语感创造条件,而且使学生、教师都在欣赏美、赞叹美,受到美的熏陶。

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写作文常常是令学生感到头疼的事。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篇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教学资源分散

目前在各种实验室教学平台的建设中, 形成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这样就使用户无法高效地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综合检索, 各个子系统也难以进行信息资源共享, 从而增加了信息冗余和系统维护成本。

(2) 师生负担繁重, 访问入口繁多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 经管实验中心构建的各应用系统信息标准不一, 访问相互独立, 使得教师、学生和实验人员为了获取服务需记忆大量的信息, 频繁登录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 苦不堪言。

(3) 策略管理不明

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它需要一个常有效的策略管理。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是不根据长期的发展来启用各种系统, 导致各种的系统独立运行, 在维护、更新、管理众多的系统上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2,3,4,5]。

一、在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 一个个为了解决当前需要而建立的信息化平台应运而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信息化管理平台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以及各系、部门之间以及校际难以实现信息交换、共享等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制约了高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 如何高效的管理这些信息资源, 将各种独立的“信息孤岛”进行有效整合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以广东财经大学的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例。广东财经大学的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 在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方面一直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满足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上, 前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分别建设了课程管理系统、机房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机房预约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办公室OA系统、FTP管理系统、Blog交流平台系统等等。在面临如何把这些独立的“信息孤岛”进行有效整合成为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难题。从实际出发, 参考了各种的综合信息平台系统技术, 遵循JSR-168标准提出了一种适合经管类实验室教学信息化特点的, 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Porta框架方案;选择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及中间件, 实现Portal框架的信息整合技术的平台系统[6]。

二、基于现代信息整合技术的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分析和功能

1. 系统分析

1.1系统范围

综合信息平台系统是一个覆盖全校经管类实验室的、统一的、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要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同时也为各类用户提供信息处理、资源访问控制、统一身份认证和应用系统集成的基础服务。门户系统可以根据需求为用户提供多种信息资源使用和管理的方法, 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通过统一账号与组织管理、统一认证、统一界面展现、个性化定制、内容管理、协作工具以及应用集成业务功能, 搭建综合信息平台统一界面展现以及个性化信息集成平台[7]。系统范围模型如图1-1所示:

1.2应用集成原则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作为统一的界面展现以及个性化信息集成平台, 集成内部其它系统 (主要包括OA、MSS等) 的方式原则上分为紧耦合与松耦合两种模式, 如表1-1。

2. 系统功能

2.1统一账户与组织管理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提供统一的帐号与组织管理, 为综合信息平台内部系统 (主要是OA、MSS等) 提供统一服务。主要功能包括:

(1) 人员信息的集成

由于访问入口的集成, 而且要实现门户系统的单次登录功能, 因此学校内的各种应用系统, 包括学校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和学生管理系统以及现有OA系统, 还需要和第三方门户平台产品实现人员信息的集成。

(2) 策略管理的集成

由于采用了LDAP服务来对整个经管类实验室进行统一的策略管理, 所以很自然地, 第三方门户平台产品和各种应用系统之间就形成了策略管理的集成。

(3) 访问入口的集成

经管类实验室的各种应用系统, 包括实验室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以及现有OA系统, 都要由第三方门户平台产品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用户登录了门户系统以后, 由于有门户系统的单次登录功能, 就可以方便地访问各种应用系统。如下图2统一身份管理认证。

用户访问综合信息平台提供统一的认证管理及资源获取管理信息, 逐步集成对于能够访问的信息资源, 实现统一集中的展现界面、统一的访问入口, 统一认证管理, 实现通过单一用户/口令 (或最少的用户/口令) 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了信息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和管理。

2.2认证授权管理

综合信息平台系统门户系统提供统一的认证与授权功能, 为管理内部系统 (主要是OA、MSS等) 提供统一服务。主要功能包括:

(1) 统一认证平台系统对外提供统一认证服务。紧耦合模式系统采用一次认证, 松耦合模式采用单点登录, 实现统一认证。

(2) 权限控制

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用户认证与以角色为核心的权限分配模型, 控制不同人员对门户资源的不同访问。

2.3内容管理

内容管理包括信息发布、文档管理与信息搜索功能。

(1) 信息发布:使用者可以随时申请发布信息, 信息并经过审核后, 即可发布。

(2) 文档管理:对电子文档 (如:技术、管理类等) 进行分类管理, 并且根据授权提供给账号人员使用, 方便实验课程的信息共享。

(3) 信息搜索:信息搜索使用者可以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字, 在“内容管理系统”的管理内, 对信息进行查询。

2.4个性化需求管理

提供一个单一的访问机构各种信息资源的入口, 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实验室人员等, 都可以通过统一门户获得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现在的门户平台已经能够提供综合、分类、搜索、发布、流程管理、信息处理、信息协作和个性化等关键功能, 是实验教学综合信息平台下一代的桌面系统。图3显示了统一应用资源访问界面的工作模式。

(1) 提供统一界面展现

通过Portal帮助用户在同一界面下, 直接查看实验教学管理应用系统的所有信息。

(2) 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由于工作属性、岗位职责不同, 每个用户关心和需要处理的信息不尽相同, 通过门户, 我们可以将用户最关心的内容直接展现出来, 门户中的内容可以根据用户配置表自动生成, 也可以由用户自己进一步定制。

(3) 实用性和美观性

界面的规划应力求实用性, 使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应用充分满足用户对内部资源的访问需求。在保证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同时, 应力求界面美观、大方。

2.5联合搜索功能

用户需要的信息往往存储在不同系统中, 为了查到他所需要的内容, 用户经常需要在多个系统分别检索, 这些不同的信息源经门户系统整合之后, 可以通过其强大的联合搜索功能, 进行统一检索。联合搜索服务支持通过一个统一的搜索界面, 搜索门户内管理的所有资源。如下传的文档、Web资源、其它内容源 (Louts Notes、Documentum) 、门户对象 (Portlet、用户、页面) ;提供对于Office文档、pdf等常见的文档格式的支持。

2.6集中式后台管理

主要作用是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个集中的管理平台, 包括人员管理、各个系统中的账号管理、后台各种资源的安全策略管理等。

在管理平台上, 人员和各个系统中账号的管理主要目的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 来管理所有的人员信息和分配在各个系统中的账号信息, 其中应该包括:邮件系统、各种教学管理系统、其他各种应用系统等。

管理平台上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要统一管理后台系统上资源的权限控制。通过这个平台, 管理人员可以定义每个人 (或者组、角色) 在后台资源上的访问权限等。为了提供强大和全面的权限控制功能, 访问控制应该可以达到一定细致的粒度, 例如:根据账号、访问时间、访问地、以及账号的一些特殊属性等来对用户的访问进行控制, 从而达到理想的控制度。

主要是提供一个集中的、集成的安全事件管理平台和监控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来管理和监控发生在所有环境中的安全事件, 包括来自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漏洞扫描、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产生的安全事件信息。

三、结束语

从技术角度看, 本文中提出的的信息整合技术的方向可以作为Web应用运行在IE浏览器中, 也可以作为Portlet运行在一个遵循JSR-168规范的门户平台中, 实现了门户组件所具有的可拔插性[8]。

经管类实验教学综合信息平台已经成为经管类高校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教学改革、教学组织中必须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未来的信息整合技术发展来看, 越来越多的技术整合将走向成熟, 经管类实验室都在利用现代信息整合技术研发中做出尝试。而对于高等教育改革来说, 正在进行的现代信息整合技术中不断的积累着对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经验, 而且也热切的期待着日臻完善的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由于软件平台系统的多元化发展, 经管类实验教学内部中充斥着各种异构的应用服务, 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孤立使得资源的共享和复用受到很大的制约。作者结合广东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应用系统的实际情况, 提出现代信息整合技术的综合信息能力在经管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整合,经管类实验,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常立志.企业信息化建设之系统整合;浙江冶金, 2006, (03) :16~17

[2]车颖.企业信息门户与办公自动化的集成应用.广东科技, 2007, (ll) :59~61

[3]李新, 周彩兰.基于Portal技术的数字化校园门户的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7.9:65~67

[4]李智勇.经管类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探析[J].福建电脑, 2009, 25 (4) :73.

[5]刘夏鸥, 张艳丽, 李汉珍.高校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9) :70~71.

[6]颜桂炀, 林深, 郑柳萍.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宁德师专学报, 2007, 19 (4) :337~310.

[7]陈志凌, 陈刚.基于Portlet的网格Portal的介绍与应用[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04.

篇4: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它已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学习资源,设置全新的课堂情境,构建新的师生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置全新的课堂情景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设置良好的课堂情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缩短了认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课文描写的是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北方孩子来说,从未见过、去过那里,很难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情景,这里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一同到“西双版纳”欣赏美丽的风光。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课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情景,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地方,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象。在这种情景下,学生认识事物就容易得多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中写道:“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认知材料,可以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在《古诗两首》这一节课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原本固定、刻板、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逼真、声音动听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调动听觉和视觉,越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障碍,体会到了诗中描述的情景,学生从接受到掌握到再运用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自发中进行的,他们不再感到新知识难以接受。相反,成功的喜悦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这使他们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有更持久的兴趣,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觉和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较好地表现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是比较困难的,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制作两组课件进行对比,一组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另一组则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出现了一片漆黑的画面,这样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课文中“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的意思,更进一步体会到“春天来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把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如在口语交际课《当有人敲门的时候》中,教者用录像分别创设了爸爸的同事来敲门、自己的同学来敲门、维修管道的工人来敲门和一个坏人来敲门的故事情景,引导学生:如果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会分别与他们怎样对话?与自己的同伴来表演一下如何与不同的来访者对话。这样的情景与现实生活非常接近,学生一下子就溶入对话情景之中,感到非常亲切、实在,从而体会与不同的对象对话时要注意好分寸,讲话要得体,要有礼有节。再如第十册基础训练3“听话、说话”,要求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教师课前先按参观顺序从介绍校园角度拍成一段录像,然后让学生对着录像配解说词,学生争着拿着话筒煞有其事地介绍,俨然真的小导游。以上语言实践活动,由于恰到好处地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师生交流平台

在现代教学中,师生交流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已不只是停留在制作多媒體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观看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环境。而通过网络这种形式的沟通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利用它可以构建新的师生交流平台,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近距离交流,可以使教师掌握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学生心理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改变这一切的有效手段就是实现时时沟通,网络为实现时时沟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点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学习《鸟岛》一课时,可以建立“青海湖鸟岛”、“鸟岛”两个主题学习网站,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满怀热情地展开学习。“青海湖鸟岛”主题网站是一个关于青海湖鸟岛的知识平台,学生通过这一情境,可以了解到鸟岛的各个方面知识,还可以通过留言板交流网站上没有的知识。“鸟岛”主题网站是一个课文内容的学习平台,这个网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通过这里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留言板交流信息。基于这两个网站,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就能够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课堂结构,丰富教学资源,构建新的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立项报告》(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1998年12月)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章剑卫等,2001年4月)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李文琪、解月光,《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月)

4.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2001,1.

篇5: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望江县沈冲中心学校 张富康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和写作能力,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农村小学自从班班通走进教师来到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平添了生机和活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荡起了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创设情境,展开兴趣翅膀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在课堂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将抽象、简约的文字符号转为图、文、声三位一体的生动可感的形象,使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呈现的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课堂情景。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感性材料,创造的情景深深的吸引学生,从而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透过文本,体会内涵,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解决学生在情感投入上的难点,我特意设计了一段大地震后的视频,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地震后残败的凄凉场景。这一环节既渲染了气氛,又对学生产生深度感染,学生很自然地便进入到课文,互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的思维已被老师牵引,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二、启发想象,让翅膀动起来

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知识储备不足,即使课文生动活泼,文字兼美,学生也难以直接进入稳重意境。教学时,根据不同体裁,结合课文,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弦,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处在和谐、积极的状态中,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激情。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课时,课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文字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俊俏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地处看,庐山的墨阳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于是,我利用信息技术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课件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月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去思考!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这两句概况而形象地写出移步换形,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古诗意境之美。产生在情绪饱满、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但发挥了想象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试听结合,让翅膀飞起来

信息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的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边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梅花魂》它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这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在了解梅花的高洁品格时,我适时播放,一朵朵梅花在风雪中竞相开放,是那么艳丽,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不由自主的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此时,再出示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突出了教学重点。

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诵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拓宽视野,提高飞翔效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结合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下笔,常有“无语可写”之感。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同样,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看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的,是日新月异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丰富的生活材料不易及时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出来,需要提供支持,信息技术就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形象,再说生活,激活学生内部语言,便于有效地转化为外部语言,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例如:我曾经要求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口头作文,在没有做任何指导之前,能大胆登台的学生寥寥无几,所说的内容也无非是自己加的电视机变化了,房子变宽了,生活变好了之类的话,但怎么也不能展开。于是,我运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以及新闻报道等,逐一播放给学生观看。这些直观、形象活生生的画面,深深的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增添了丰富的素材,唤醒了他沉睡的感知,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课堂气氛变得空前的活跃了,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上台来描绘家乡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动笔写这篇文章,那简直是水到渠成,文思如潮。

篇6: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枯燥、呆板的讲课很难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主人 自主学习学习兴趣 教学障碍、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然而对于对于那些刚离开幼儿园,背上书包踏进小学门坎的孩子们来说,迎接他们的不是比幼儿园更加快乐,更加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是一种紧张、有规则的学习生活。他们将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学习以语文、数学为主的各门功课。而如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摆在当前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然而他们学习语文的第一关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作为进行阅读的一个重要工具,它的地位勿容置疑。那么怎样让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学好拼音,并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特别是我们农村地区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们的知识面窄,很多家长都不能像城里的家长那样辅导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更是必须要向课堂要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质量。那这个“质量”从何而来?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孩子们学好拼音,为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着实花了一番心思,在众多的方法手段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帮了我的大忙,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拼音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成了我们问课堂要质量的关键。我在教学在教学第1课“ą o e ”时,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播放了一个动画视频,一天清早,一只大公鸡飞就来到河边,张开嘴巴就“喔喔喔”地叫了起来,小红听到勤劳的大公鸡的叫声,也来到河边欢快地“”。学生对这段动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全神贯注的看着屏幕,特别是看到公鸡叫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起来,他们感到a、a、a地唱起歌来,大白鹅听到了也赶到凑热闹就“e、e、e”地叫起来,孩子们觉得很新奇。这时我问:“刚才大公鸡在干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大声说大公鸡在叫,我问大公鸡怎么叫的呀?学生就说是喔喔喔地叫,这时我又问:“那小红呢?”她在唱歌,她唱什么呢?孩子们就张大嘴巴“a、a、a”地唱地来,大白鹅也不甘示弱呢!也跑来凑热闹了,它是怎么叫的呢?孩子们不甘示弱,嘴里吐出“e”这个字母,课堂气氛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整堂课,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毫无刚踏进课堂的紧张感。运用充满童趣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认知的快乐,促进他们学习深入、持久的进行。

二、应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受地方语言的影响,有些语音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这也为一年级孩子学习拼音造成很大的障碍,孩子们学习起来总是十分拗口,常常发音不准。如学习“z”与“zh”,一个是平舌音,一个是翘舌间,学生发音时总是分不清,有的甚至不会发音,怎么办?我充分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的组成部分,然后在学习“z”与“zh”时出它们发音部位的直观图,及动画发音效果。孩子们就能很清楚明白地看到发“z”发音时是舌尖伸平,顶住上门齿背憋住气流从窄缝中冲出,发zh的音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然后稍放松,让气流从缝中挤出。另外,在汉语拼音教学时,我让学生跟着课件中的音频来朗读,这样他们的发音也就很标准了,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应用多媒体,扫除拼音教学中的障碍

在拼音教学中,一些字母字形上的相似及一些拼写规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利用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则有利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比如在教学“ j、q、x”与ü相拼时要去掉两点的规则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戴着小墨镜的小鱼和三个带着“ j、q、x”头饰的小动物交朋友,它们握手的时候,小鱼觉得戴着小墨镜很没礼貌,所以它把小墨镜摘了,从而引出U和“ j、q、x”交朋友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时,也要把“小墨镜”摘掉。让书本上静止的图画动起来,更加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牢固的掌握规则。在进行“b、d、p、q”辨析中,我又是这样设计的:两只猴子,一只拿一根小棒,另一只拿一个竖着的半圆,他们先拼出b,再问学生还可以拼出什么呢?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得出换个方向可以拼出d、p、q。以游戏加动画的形式,使学生能较好的辨析,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巩固拼音教学效果

教学完声母后,我安排了按声母表顺序连线的游戏。我在画面上设计了一只海豚,并以海豚为支点,在每个支点上各有一个声母,配画外音:“小朋友,你想和我成为好朋友吗?请你连一连,让我变成一只活泼可爱的海豚吧!”学生每连对一次都会听到“你真棒!接着做!”的表扬。如果连错了,就会有“别灰心,再想一想!”的鼓励。当整只海豚都顺利连完后,这只海豚就会仰着头,高兴地说:“你真了不起!我们是好朋友啦!”

再譬如: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即使学生把标调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到了给ui和 iu标调时却总搞错。有了多媒体的帮助,笔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从中渗透了德育,可以这样设计ɑi ei ui的教学,当学完复韵母ɑi ei ui的读音和字形后,在读带调复韵母之前先利用多媒体图片编了一个故事:

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头上,好热啊!瞧,拼音王国都被晒得变白了!江老师准备了三顶帽子,到底先给谁戴呢?请同学们先复习一下这首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儿歌:“单韵母,六兄弟,ɑ o e是老大,i uü是小弟。”同学们,帽子是老大先戴还是小弟先戴呢?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接着就利用多媒体把帽子戴在了ɑ跟o的头上。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小i的委屈:“为什么我跟大哥ɑ和e玩老是站在后面,帽子老是轮不到我戴呢?”接着多媒体展示u和i的对话:“我把帽子让给你戴吧,不过我们能不能约好,这次你站在后面,帽子给你戴,下次我站在后面,帽子就给我戴,好吗?”动画强调小i站在u的后面,帽子就从天而降戴在了小i的头上。就这样,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助,笔者不但突破了这节课给ɑi ei ui标调的难点,还为下节课学习ɑo ou iu给iu标调做好了铺垫。

拼音教学是一个基础内容,拼音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虽然其内容枯燥乏味,但只要教师善于寻找规律,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巨大功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拼音教学,从深层次上改变着课堂教学模式。抓住学龄儿童特征,把学习拼音与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欢乐轻松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保证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孩子们为以后学习各种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篇7: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农村教学已逐渐脱离一支粉笔、一根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农村小学教学中,就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能否适时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是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获取新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学习方式的改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农村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人观点如下:

一、运用信息技术,开创学习情境,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而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这是他们课上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对活动的东西,他们却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时就有必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让新鲜事物吸引他,让故事情节引领他……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传达了教学内容,改变了陈旧的你问我答、你讲我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伴随着自己的求知欲望,穿行于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模拟情景教学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特别有效,因为多媒体如同动画片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它可以变静为动,花复杂为简单,以具体代替抽象,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可以有效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老师难以讲清、无法表达的内容瞬间迎刃而解,既减轻了师生负担,又提高了课堂实效,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直观化,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力

农村小学生的接触面窄,知识面普遍不如城里孩子广阔,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集抽象、概括、推理于一体的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这恰恰有悖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多媒体的适时出现把抽象事物直观化,使学生易于观察,乐于探究,从而便捷的归纳、概括,有效地克服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达到了快乐学习。

受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制约,他们狭隘的社会实践决定小学生无法通过一些生硬的文字描述来理解那些枯燥的数学概念。这时由于多媒体的介入,自然就能有效地降低思维的难度,便于学生轻易的理解概念。比如在教学圆锥的高时,虽然 课本上也提供了圆锥的纸质模型,但在实际教学时,圆锥的高并不如圆柱的高那么容易描述。许多学生把圆锥的母线当作它的高,这样不仅歪曲了圆锥高的定义,而且还会误推出圆锥的高并不止一条。如果单纯用模型比划,因为圆锥的侧面不透明,而且圆锥的高并不易把握,所以演示效果就不能尽如人意。但运用多媒体,从直观图上用一条彩线自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徐徐连接,就能形象的演示出圆锥的高,并能简易的测量出它的高度。通过演示学生轻易地就在脑海中形成了圆锥高的概念,比老师枯燥、费力的讲解、比划提高了何止几倍的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使知识形成的过程动态化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态化,它能将呆板的、生硬的书本知识活性化,让其形神兼备、有声有色,多方面调动学生感官,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拓展学习范围,加强知识更新的进程。给学生在意识、思维能力上的创新提供动力,有力地促进创新灵感的产生,使学生有迸发独特观点和理念的欲望。

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如果单纯的口述,把大船改成小船,把蝴蝶假想成蜻蜓,学生只在脑海中想象理解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借助图形的变换,化静为动,让船体发生变化,人员加以变换;让蝴蝶的翅膀进行增添。动态的画面立即抓住学生的眼球,增添了课堂的活泼气氛,形象地把替换的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演示。不仅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能让他们举一反三,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边看边想,及时反馈,既愉悦了身心,又能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而又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什么学生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只会在试卷上解一些约定俗成的套题,而生活中存在着数学,他们为什么视而不见?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老师把数学这门学科神圣化了,完全把它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本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最终到了孩子们手中却不能回归于社会,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教者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把一些看似高深的、脱离生活的纯粹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见、可懂的实物,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才能引起他们探究数学,探究生活的兴趣。比如结冰时由水到冰体积的变化、赛场上单场淘汰制、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只要制成课件,平时看似束手无策的问题,由于多媒体的呈现,2 这些困难就会统统迎刃而解。

篇8: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信息技术应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 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 非常有利于他们对多媒体技术提供的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 让学生走进情境, 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 领会文章的内容, 体会文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学习的乐趣。

《白杨》是写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作品, 现在的小学生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 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笔者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的特点, 再播放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 直观地感受了白杨树的特点, 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然后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的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资料, 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 播放这段录像, 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

2 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提高了审美情趣, 帮助领悟课文深层内涵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 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 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 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 但学生的思想感情却为之窒息, 智力因而枯竭, 学习成为负担。而多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 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 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眼”, 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例如, 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 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 笔者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 那一幅幅花红柳绿, 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 很快就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

实践证明, 在古诗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 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境界, 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体验。

3 信息技术应用唤醒了教学者的艺术, 浓厚了课堂学习的氛围

马克思说过,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要想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教师必须对作品进行鉴赏, 在深入挖掘文章情感因素的基础上, 抓住语言训练重点设计教学, 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感受语言文字提供的情感信息。

例如, 教学《月光曲》一课时, 课文重点段内容含蓄, 笔者用精心制作的软件, 把宁静的大海, 皓洁的月光、轻纱似的微云, 狂风巨浪, 雪亮的浪花展现在学生面前。随即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 这时, 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随着逐步展示的直观画面和高昂激越的乐曲节奏变化, 学生眼前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 运用富有感染的语言进行讲解, 学生领悟到了贝多芬遇到知音时的激动和对盲姑娘兄妹俩的同情, 以及对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的愤恨。

这样按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适时利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 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 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总之, 信息技术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借助这一手段, 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 也能促使师生角色的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朱训玲.妙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01) .

[2]陆庆高.彰显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10 (01) .

[3]陈海桥.札札弄机杼为何不成章——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思考与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04) .

上一篇:水利工程实习体会下一篇:小班主班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