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2024-05-19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规划(精选8篇)

篇1: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竹溪县中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十堰市第四周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项目意义

通过市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专科,成为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第四周期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2015年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妇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50万元,共需资金25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

2016年计划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4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2018年计划申报中医肝胆病专科、神志病专科、肛肠科、麻醉科、儿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脑病专科、中医康复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2019年计划申报皮肤病专科、产科、普通外科、呼吸内科为市级甲类重点专科。计划每个科室投入60万元,共需资金24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市级甲类专科水平。同时申报中医骨伤病专科、中医肝胆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计划每个科室投入100万元,共需资金200万元。主要用于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三、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l、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30,专病≥10),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市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积极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4、不断加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使用率>90%,中医治疗率门诊>85%,病房>70%,专科门诊量>全院1/10,县域外患者比例>25%,出院患者≥20%。

5、积极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治疗。在3—4个相关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上有突出的疗效,注重治疗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展1—2项客观化诊断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诊断,积极引进新技术、新疗法(≥1项/年),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合作交流,合作及交流项目≥l项/年。

6、健全学术网络,为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推广相关技术。每年承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积极申办市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7、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科室的辐射面和影响面。

8、积极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强化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制定本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协定处方。

9、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不断提高以中医内容为主的医疗查房、教学查房、行政查房、护理查房质量,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10、加快院内中医制剂的研制和申报工作,力争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品种专科>3种,专病>2种,为新药的研制开发奠定基础。

11、加强科室实验室、研究室建设,为科室临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提高专科科研能力,加强临床科研,科研课题省级>l项/3 年,市地级>2项/3年;科研成果省级≥1项,市地级≥2项/年。全科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年。

12、力争本专科中医药理论的研究上有新进展,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和经验方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研究。

13、提高重点专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室图书信息室,科内配备微机,并开通外网,掌握最新专科发展动态,加快知识更新。

14、加强科室医德医风建设,“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杜绝收受红包、回扣现象。规范医疗行为,努力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平均住院日。

15、努力提高科室诊治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专科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省重点中医专科申报和建设小组。协调与各级领导的关系,争取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科室实际困难和问题。

2、科室认真学习《十堰市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标准与检查细则》,逐项落实,制定创建市重点中医专科的时间步骤。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情况,总结经验。

3、保证科室经费投入,优先安排科室人员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学科带头人可参加短期培训、参观学习、观摩等,不限地点,费用实行实报实销。学科需要添置及更新高、精、尖诊断治疗设备,医院在考察论证的基础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全力支持。

4、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在学科如兼职或指导工作。

5、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6、对开展临床科研,申报院内制剂,编写临床专著,撰写临床学术论文,医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重点中医专科后,针对重点专科完成的论文、著作、科研等,医院解决相关的费用。

7、对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给予重点推荐、宣传,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五、实施步骤

(一)2015年

目标:重点专科设施(房屋、设备、床位)基本到位,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按计划进行,专科技术成熟,专科效益初步显现。中医心病专科、中医针灸科、妇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按照计划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具体措施:

1、确定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和建设项目,与专科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

2、医院制定重点专科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充实专科技术力量,落实专科建设经费。

3、医院科室明确专科定位及发展方向,对目标、周期目标、建设进度进行细化,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并按照计划加快建设目标的实施。

4、对专科建设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考核、评估体系,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分析发展现状,查找与周期目标存在差距,指导制定整改措施。

5、年底完成专科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

(二)2016年

目标:中医脾胃病专科、骨伤科、消渴病、风湿病、放射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积极申报中医心病科、中医针灸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1、制定专科建设计划,按照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建设经费落实,设备全部到位。

2、学科带头人地位确立,专科人才引进和培养基本完成,人才梯队基本建立,技术实力接近目标技术水平。

3、周期技术攻关任务完成80%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加快转化、引进技术项目消化吸收,并根据国内、省内发展态势积极跟进,专科特色显现,科研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设显现成效。

4、加大专科建设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县区内相关专科患者外诊率明显下降,周边地区就医病人明显增加,专科效益显。

5、完成专科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兑现奖惩措施。(三)2017年

总体目标实现,专科品牌形成,专科带动战略显现,社会效益明显。目标:2017年计划申报中医脑病科、中医康复科、急诊医学科、影像科专科达到周期目标。中医心病科、针灸科专科接近周期目标,在我县区内的影响初步确立。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申报中医脾胃病专科、中医风湿病专科为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增添专科必备设备、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环境。确保人员、设备、环境设施设备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

具体措施:

l、制定计划,对于达到或接近周期目标的重点专科,对照专科建设目标充实提高;其他重点专科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按时达标。

2、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力争进入省级重点专科评审。

3、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来我院教学、查房、指导手术,提高我院专科技术水平,扩大医院知名度。

4、专科人才管理到位,人才梯队建设完成。

5、专科技术成熟,工作流程规范,进一巩固提高医疗技术和能力建设。

6、大力宣传专科建设成果,提高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扩大重点专科在省内、市内的影响力,服务半径进一步延伸。

7、年底,医院周期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六、项目管理

医院成立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朱海政 副组长:郑传华 雷兆明 孙 波 黄盛香 梁宏文 成 员:严文军 李代勇 马秀华

黎 宇

敖 杰

王兴文 胡志全 雷 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郑传华同志兼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加强对重点专科建设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本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制订实施建设规划,组织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

竹溪县中医院

二〇一五年八月十七日

篇2: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一、医院基本情况

武胜县中医医院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创建于1974年8月,前身为中医进修学校,1979年7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武胜县中医进修校更名为武胜县中医院”为全民所有制,隶属县卫生局领导。1998年5月达到国家二级乙等医院标准,2002年11月达到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是我县社会保险医疗、人寿保险医疗、交通事故抢救医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三十年来,经历届校长、院长及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艰苦耕耘,特别是在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支持下,修建了住院大楼、门诊综合大楼、洁净手术室,使医院面貌换然一新,诊疗环境得到了改善。目前占地22亩,建筑面积21675m2,业务用房13500m2,固定资产2500万元,在岗职工200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7名,主治医师52名,四川省名中医1名,广安市名中医2名,县名医名中医14人。

医院设有内、外、妇、儿、急诊、骨伤、针灸、理疗等15多个临床、医技科室。

医院先后发表论文论文170余篇,其中国家级50余篇,省级100余篇。先后取得了市、县科研成果十多项,《骨碎补汤治疗小儿生长性骨关节疼痛》获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肾综丸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OPA-K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分 1

别获二等奖,《再障生血汤合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秘通汤治疗老年性便秘》分别获三等奖。

医院先后投入巨资,购进了日本岛津全身螺旋CT、500毫安遥控摇篮X光机、CR数字摄片机、C形臂X机、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乙肝DNA检测仪、红外乳腺诊断仪、三维电脑腰椎牵引床、麻醉机、呼吸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电视腹腔镜、等离子前列腺电切镜、膀胱镜、监护仪、综合抢救床、自动洗胃机、微量输液泵、电脑肛肠治疗仪、婴儿暧箱、蓝光治疗仪、中药煎药机等100多台件大中型诊断、治疗设备,使医院综合实力、竞争能力、诊疗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承担了全县80万人口及周边县市群众的医疗、保健、急救任务。

二、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三、重点专科发展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市或县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市或县中医药的发展。

四、重点专科建设措施

(一)健全专科建设组织领导,纳入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为重点专科建设提供组织、制度、物质保障。

医院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建设,明确针灸、推拿、骨伤、肛肠为中医特色重点专科,2008年6月成立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职责与措

施,下设办公室(医务科兼)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制定专科建设3年规划,分步实施,同时将专科建设纳入“十二五”医院发展规范,稳步、持续推进专科建设。

(二)科研方面:

要求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明确,每个重点专科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在建重点专科建设期间内完成县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一项。

(三)科室建设:

重点专科骨科,病床建设达20-50张,骨科执业医师达9-10人,每年引进本科生1人,同时计划引进研究生1人。护士达10人,每年引进护士1人,每年派医生和护士各1人外出进修学习,每年不定期派人外出学术交流5-10次,科室内进行学术讲座达每年4次以上,同时不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配备设备和病房,符合科室业务发展需要,病房设有专业治疗组,有门诊专科诊室和辅助检查室。

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病床建设达20-50张,骨科执业医师达10-12人,每年引进本科生1人,同时计划引进研究生1人。护士达15人,每年引进护士1-2人,每年派医生和护士各1人外出进修学习,每年不定期派人外出学术交流5-10次,科室内进行学术讲座达每年4次以上,同时不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配备设备和病房,符合科室业务发展需要,病房设有专业治疗组,有门诊专科诊室和辅助检查室。

(四)质量标准:

科室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专科医生收治病人数、为医院创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它医生。具体要求如下:

1、门诊针灸推拿科病人由现在的2万人次按每年的3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门诊骨科病人由现在的1万人次按每年的3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医院重点专科肛肠科病人由现在的8000人次按每年的3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

2、住院中医治疗率>80%。

3、疾病诊断准确率>96%。

4、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96%。

5、甲级病历率达90%。

6、处方合格率>98%。

7、收治急、重、疑难病所占比例>30%。

8、住院病人每年以30%递增。

(五)医疗质量:

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按时按质完成病历书写,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等相关制度。全面实现医疗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带来服务。

篇3: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1 专科建设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有学者认为, 目标定位是确定专科发展方向、专科结构布局及基本建设规划的行为过程, 通过定位, 找到专科的个性、灵魂和核心价值的过程。专科定位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战略性即要求从未来发展趋势把握学科及相关专业的方向和走向;综合性则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与专科发展有关的各影响因素, 从总体上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因素;动态性则要求遵循专科发展的规律或总体趋向, 注重专科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发展战略是一定时期内对专科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点、发展能力的重大选择、规划或策略。战略目标作为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 是专科使命和功能的具体化。一般而言, 目标取决于战略的不同。不同的发展战略是以专科发展的战略性问题为中心, 不仅为学科建设提供发展的思路、策略、框架和行动指南, 更是专科总体规划编制的指导。一个科学合理、实际操作性强的发展战略, 是在医院发展目标的指导下, 综合对专科外部环境 (机遇与风险) 和专科内部情况 (优势与劣势) 进行全面分析, 进而得出如何实现专科的策略和方法。

1.1 战略的理论与形成过程

本研究认为, 专科发展战略理论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 体现六要素的组合, 因此综合分析得出:战略指导思想是灵魂, 战略环境分析是基础, 战略目标是目的, 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是措施。六个要素中的各个特征互相依存, 形成完整的战略。战略形成过程分为二个阶段———六个环节 (表1) 。在我国, 医院专科战略研究刚起步。在实战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发展战略类同、发展目标模糊、缺乏可持续性、研究方法与建设构建框架不完善, 缺乏整体、全面、长远和动态的系统分析。针对医院“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 有必要转变“医疗行业由传统粗放式规模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优质高效发展模式”, 要积极谋划通过转变自身发展战略来加以实施。

1.2 制订专科发展战略, 需要系统理论作指导

专科发展战略既与战略管理理论相关, 也与学科建设理论密切相关, 包含诸多要素。如专科建设的目标、战略方法、专科建设的动力源、影响专科建设的各种因素分析、战略的各种分析工具等。战略解决的是医院内部思想一致、步调一致的问题。思想一致才能有目标的一致, 才能减少内耗, 减少成本。战略的制订过程需严谨、细致, 不应当因个人情感因素而受影响, 而要制订能够促进其学科发展的战略就需要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具有其基于问题的特定的工作内容和步骤:即系统研究、系统设计、系统量化、系统评价和协调, 问题状况是系统目标确定的前提, 是系统分析工作的动因[1]。运用系统理论, 审时度势, 对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 从总体上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因素, 围绕专科建设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研究、强调突出专科个性化发展、突出专科特色。同时, 注重专科发展的历史演进规律和总体趋向;注重专科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做到协调发展。

当前, 国家提出“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医疗改革目标是医院及专科发展的风向标, 外部政策与市场特点对医院的经营方式及行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医疗服务市场化发展轨迹与新医改政策制度设计取向的不一致, 中医专科自身的基础条件、服务设施、外部环境不一致, 致使医院外生性资源出现低效率使用现象, 而内生性资源则相对不足。中医专科发展资金不足, 是制约专科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医院对专科建设现状不加区分, 在战略发展模式上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采用相同的政策和发展策略, 按相同的比例分配资源则有悖资源有限和高效使用的原则, 不利于医院快速发展。“十八大”提出“五大发展理念”, 李克强总理也强调“十三五”规划要突出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把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推动经济增长从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转变, 这也是专科建设的工作方针和指导思想。

系统理论、系统分析、SWOT分析是建设重点专科、发展重点专科的重要法宝, 只有运用系统理论、深入具体专科内容才能准确找出制约专科发展的瓶颈问题;将专科的具体问题与管理学中的理论方法、系统方法相结合, 才能真正找到专科发展的对策与管理方针。

2 基于系统分析, SWOT分析的重点专科建设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逻辑框架

根据系统分析理论、SWOT分析的基本内涵, 结合学科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 本文将学科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系统构成内容搭接起来, 构成逻辑框架, 规范研究流程 (表2) 。

3 系统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在重点专科发展战略中的应用初探

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系统思想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包括:系统要素分析、系统环境分析及系统管理分析, 准确地诊断问题, 深刻地提示问题的起因, 有效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SWOT分析是战略管理的重要技术, 在国外商业领域和卫生服务政策开发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该方法就是对系统或结构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 然后寻求最佳的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和策略, 以充分利用发展机会[2]。

影响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要素是多方面的, 专科发展战略与该学科在环境中的地位有关。了解环境对专科建设的影响, 对于战略决策来说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战略发展规划, 必须以对现状的全面了解和对未来的正确估计为前提。课题组采用的研究框架为研究内容与方法中的技术路线图, 在研究方法确定后, 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调查, 分析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有重要影响的外部及内部环境。运用系统分析、SWOT分析法重点解决专科研究方向、关键核心问题、一体化的学术团队及支撑平台建设等影响因素的研究, 为专科发展战略决策服务。

对环境变化要有正确判断和认识, 培植专科动态能力、战略能力, 应对变化的环境是专科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也是制定战略目标, 形成学科优势的关键。动态能力是组织通过扫描环境、发现机会并据此整合, 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资源, 以修正运营操作能力[3], 从而适应动态复杂快速变化的环境。制约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短板”是内生动力不足、核心技术较少、人才梯队建设簿弱。在制定专科发展战略时,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医院必须不断取得、整合、再确认自身内外部的技术、资源、组织和功能性能力[4]。需要应用系统分析法分析, SWOT分析方法可对需要解决的客观问题及专科提供服务, 力求在需要和可能两者之间作出平衡, 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战略方案。其分析过程大体如下。

以专科本底条件为基础, 结合比较优势, 发展趋势及 (综合) 定位, 以确定适合的发展战略, 突出专科个性发展特征, 收集和研究各方面的数据资料, 分析影响发展战略中的各种因素及原因。探索持续制胜之道, 找出实施方法及途径, 建立有效机制, 采取有效的对策去管理变化环境, 实施与目标相一致的渐进型战略, 全面提升专科发展能力;应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比较各种方案成本水平, 从而选择质量成本方案。系统分析法、SWOT分析法可遵循如下步骤。 (1) 运用系统分析法、SWOT分析法, 分析及确立专科发展战略, 解决的问题是中医专科发展战略定位, 目标是什么? (2) 运用关键成功因素法, 找到本专科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关键因素的识别, 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 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如前进发展方向, 结构布局, 关键核心技术等。 (3) 建立本专科经营管理的价值链,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哪些价值活动来提升机会识别能力, 整合重构能力, 技术组织及柔性能力, 协调与重构实现实现营运能力的提升所需的价值。 (4) 列出拟培育的中医专科“战略能力”清单。 (5) 用战略能力的关键特征作为筛选根据, 最终确定专科所需培育的战略能力, 包括整合、再确认自身内外部的技术, 资源, 组织和功能性能力。

综上所述, 本文对如何运用系统分析法、SWOT分析法来分析、解决中医专科发展战略定位及战略方法与步骤, 今后将在此研究基础上应用上述成果, 以钦州市级重点专科脑病科为例, 基于管理视角, 开展系统分析法、SWOT分析法在中医重点专科定位与发展战略的应用与实证研究与分析, 以提供决策方案。

参考文献

[1]郭汉丁, 郑丕谔.系统分析方法在建设工程管理决策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2, 24 (6) :72-75.

[2]HOBERT W.Promoting community ownership of local health issues common health[J].Fall, 1999 (2) :13-18.

[3]焦豪.双元型组织竞争优势的构建路径: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11 (11) :76-91.

篇4: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关键词】中医重点专科;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0-01

1 基本情况

2011年该院外科(中西医结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同年,瘰疬诊疗方案入选为国家“十一五”主攻病种首批在临床验证。淋巴结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病)是肺外结核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颈部。因其肿块累累如贯珠状,中医称之为“瘰疬”。目前重点专科拥有副高以上专家5名,床位70张,年门诊量达1.3万以上,出院病人1000余人。

方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1]。

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风险,优势,劣势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2]。通过对医院领导的访淡,医院职工的问卷调查,用SWOT分析法对现阶段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2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的SWOT分析

2.1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优势分析

2.1.1 技术特色显著,疗效确切

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外科(中西医结合类型)主要治疗肺外结核,急慢性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特色拔管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特色换药治疗各种难治性窦道、瘘管。是全国公立医院中唯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瘰疬(淋巴结核)等中医外科疑难疾病为特色优势的专科。

2.1.2 医院重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

医院“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完成国家级重点专科?——外科(中西医结合类型)的建设与验收,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外结核病”重点病种的临床验证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肺外结核病的医教研水平,打造全国的肺外结核病诊疗中心,使其学术水平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

2.1.3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医院全面推行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医院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系统管理。中医重点专科也同步纳入质量体系管理。

2.2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机会分析

2.2.1国家对中医重点专科越来越重视,经费投入增加

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在规划、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中医药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从2005年的41.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9.7亿元,增长了165%。

2.2.2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

到2012年,江苏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醫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台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将达到90%以上,被压抑的医疗需求将得到释放。

2.3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劣势分析

2.3.1 发病率较低,病种相对单一 肺外结核患者常常由于被忽视而造成病情的延误,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病人一般散发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或偏远地区。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病种一般局限于肺外结核(主要是淋巴结核)。

2.3.2人才梯队建设缓慢 全国治疗该疾病医师很少,很难通过人才引进达到充实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再者全国医学院校中并不培养该专业人才,自身培养人才周期长,见效慢。

2.3.3医院等级不高,限制了专科发展 该院1987年被评为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二十多年来,医院的发展速度相比市属其他医院落后太多。

2.4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威胁分析

2.4.1 医疗市场竞争激烈 南京市胸科医院作为"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接触的结核患者来源更广,2010年开设肺外结核科,直接参与竞争。地铁的开通在方面患者进城的同时,带走了很大的病源去市中心的三甲综合医院就诊。

2.4.2 医疗市场增长放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对结核病防治投入的增长,肺外结核病的发病率成下降趋势。

3 医院重点专科发展的战略选择

3.1 SO战略即依靠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战略

医院可以凭借中医重点专科的技术壁垒,城市东扩工程的加快以及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扩大的有利时机。同时,改善、扩大重点专科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拓展重点专科品牌形象。

3.2 WO战略即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和克服内部劣势的战略

医院应抓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级医院评审机会,提高医院等级,创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对重点专科引进培养专科人才实施政策倾斜,开拓新的病种。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站等各种形式宣传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及其疗效。

3.3 ST战略即依靠自身优势,去规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打击

在全省建立学术网络,打造全省的肺外结核病诊疗中心,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重点专科医疗服务质量,利用自身的技术特色,规避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用技术和服务赢得患者的口碑。

3.4 WT战略即需要直接克服内部劣势和规避外部威胁的战略

制定定期的内部学习培训制度以及中医“师带徒”制度,加快培养专科人才。与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拓展专科病种。通过加强重点专科特色技术创建医院品牌。

4 结论

通过对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发展的SWOT分析,选择集中化战略,在宏观方面,提升医院等级,加强医院中医内涵建设,改善住院环境;在重点专科建设微观上要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培育科研能力,拓展重点专科的服务范围,在医学领域拓展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潘传德.医疗服务领域运用分析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7):489-491.

[2] 李红兵.我国医院战略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34):77-78.

篇5: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根据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桂卫中(2012)37号)以及《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考核指标合管理目标的通知》(桂卫忠(2010)45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对专科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中医骨伤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点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以中医理论具体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应用骨伤科技术,药物和必要的现代诊断技术及骨伤科手术技术开展骨伤科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合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健全合完善我院中医药服务功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

通过3年的建设,在专科基本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技术能力建设、环境形象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中医特色更加突出,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完善、质量优良的中医骨伤医疗保健

(一)基本条件建设

1、病区床位达到≥20张。

2、完善门诊,病房,手术室设置,各区域按标准标准配置设施及设备。

3、制定骨伤科专科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并逐年总结、分析、优化

(二)人员队伍建设。

1、中医师占医生比例≥70%,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2、每年派一至二名医护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骨伤专科或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骨伤科进修半年含(半年)以上

3、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中医基本知识。

4、落实中医诊疗技术应用及中药使用率绩效考核制度。

(三)服务技术建设

1、初步具备与专科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服务技术能力,较熟练开展和应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特色优势合中医药文化氛围逐步显现,增强专科服务能力。

2、制定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每年总结分析优化。

3、完善骨伤科病种特别是重点病种的的诊治和随访工作

4、进一步提炼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李贵文的中医正骨理论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整理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的经验,探索中医骨伤科诊治的新理论

5、争取3年内发表相关论文1至2篇

6、每月第一周下午组织一次病历讨论并围绕讨论病历学习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做好相关记录

7、建立专科数据库,建立专科人力资源信息库。

(四)环境形象建设

门诊走廊、候诊区及住院部走廊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知识宣传,介绍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方法和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五)设备配置建设

按重点专科配备标准配备医疗器械,维持高使用率,保证运转良好。

三.具体措施

1、学习动员部署。根基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对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有关工作要求进行部署,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作目标。

2、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3、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成立以院长、副院长、项目科室主任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基层中医民族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为医务科,由医务科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项目的统一领导,出台相关的政策,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完成项目任务提供保障。

领导下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绩效考核和评价细则,负责全过程的项目宏观指导、督查、考核和评价。

4、建设项目建设台账,收集整理档案材料。领导下组办公室、项目实施科室、财务科等要建立项目实施工作相应的记录本合台账、保存原始资料、建立项目数据档案。

5、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1)制定和完善中医药特色建设工作制度合奖励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2)落实责任,将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个人,责任到个人,确保各项工作内容的全面落实到位。

(3)领导小组办公室合项目科室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等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开展。

6、对照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要严格按照我院实施方案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学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考核指标和管理目标》有关要求,逐条逐项对落实工作内容、完成指标任务的情况,定期(每季度一次)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有效推进特色重点专科建设。

篇6:中医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及人才培养具体措施及资金投入 专科建设水平的高低, 医院人才实力的强弱, 是医院整体实力的 重要标志。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 下,加快专科建设与发展的步伐,加快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是我院 今后几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为此,特制定相关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

1、医院成立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专科建设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学科建设的监督、检查、评估;加强 对学科建设工作的指导。

2、加大学科建设办公室的建设,尤其是要配备工作人员,以加 强对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 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布置 的工作负责督促落实。

3、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与计划。要根据专科布局与发展 实际,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设规划、计划。医院要定期对重点学科 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 并将根据各重点学科建设的检查情况, 决定对 各重点学科的经费资助。

4、积极完善相关配备, 力争今年将中医肿瘤科、针灸科发展为 重点专科,第一批选派两人到北京学习为专科发展奠定人员基础。(二强化管理,优化运行机制

1、加强专科建设管理。加大重点学科建设投入,保证重点学科

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在科研立项申报、学术、学科带头人遴选等 方面给以大力支持。

2、进一步推进专科建设经费投入的滚动机制。对成绩显著的重 点专科予以表彰和奖励, 加大资助力度。对达不到专科建设规划和年 度执行要求的重点学科予以警示,限期整改。

(三推进 “ 中西医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 ,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建 设

学术队伍是专科建设的核心。我院学科建设 “ 中西医人才队伍建 设工程 ” 要按照 “ 重点培养、加大引进,强化考核 ” 的指导思想,坚持 立足自身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有重点、分层次的建设学术梯队。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1、研读中医经典理论。选定精读与泛读的古典医籍书目,制定 读书计划, 深入学习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文献精华, 做好读书笔记, 拓展知识面, 培育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努力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水平。

2、拜名师,博采众长。可采取多种形式拜名老中医为师,重点 学习,研究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精华,整理提高,继承与发展指导老师 中医药学术思想。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如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经常开展“三个代表”思想教育,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 使大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 心入脑入心。

(四强化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科学研究是专科建设与发展的载体。一流的学科必须具有一流的 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从规模、水平上建立和完善和搭建科学研究技 术平台,有效地整合、协调各种资源。鼓励中西医结合人员、专科建 设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成果奖, 力争获奖成果的级别和数量有新的突破。

(五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

经费安排上,保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经费的投入,给予各重点学 科相应的配套资助经费。

(六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

通过各种渠道,创造条件派出更多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 干部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科学研究、考察。

2012年 2月

哦哦哦中医医院 2011

中医重点专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措施及资金 投入工作总结

2012年, 进一步加强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坚持以中医 药为主,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兼顾中西医结合提高 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 使各专科、专病门诊得到很好的发展;现将开展的工作及资金投入总结如下:

1、中医专科建设方面:今年新成立了针灸专科及中医 肿瘤专科。

2、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选派针灸专科负责人到北京 东直门医院学习,选派中医肿瘤专科负责人到北京中医医院 进修学习。

篇7:中医药 重点专科 建设申请

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请

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XX区XX中心卫生院创建于1956年,近六十年来,在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本院突出中医特色,重视专科专病建设,狠抓人才培养,医院发展规模和诊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医院现有职工 287余人,其中副主任医师6人,中级职称20人,开设病床319张,开设内科、心脑血管科、妇产科、普外科、骨外科、康复学科、儿科、五官8个病区。2013年接诊门急诊病人194306万多人次,收住院病人9368例,业务收入38043934.96万元。为了进一步加大我院国医堂建设力度,特此申请本院国医堂为XXX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根据《关于申报XXX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病)建设项目的通知》,现将本院国医堂申报条件总结如下:

一、国医堂工作基础

我院国医堂是在原有中医科、理疗科的基础上,于2012年6月改建而成,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已形成了具有一定中医特色优势和诊疗体系的特色专科。

二、国医堂设施、设备

国医堂设施:中医诊室4个、针灸推拿大厅1个、理疗室1个、蜡疗室1个、中药熏蒸室2个,运动治疗室1个、作业治疗室1个、言语吞咽治疗室2个、三维正脊室1个、小针刀治疗室2个。病区设有病床34张。

国医堂设备:多功能三维正脊床2张、中药熏蒸床2张、蜡疗机1台、超短波3台、中药定向透药治疗机2台、中频脉冲电治疗仪2台、血脉通治疗仪1台、特定电磁波治疗仪15台、低频脉冲治疗仪15台、电脑牵引床1台、康复器械若干。

三、专科业务水平

1.医疗指标:门诊中医治疗率90%,住院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5%,入院三日确诊率98%,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治愈好转率88.5%,病床使用率82% ;甲级病历率96.8%。2.能运用中药、中医传统疗法治疗该专科范围的常见病、疑难病,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诊疗常规。其中利用顺天时穴位贴敷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本院国医堂中医药特色突出,自创建科室以来,无医疗事故发生,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誉。

四、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是国医堂发展的关键环节,医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国医堂现有从医30余年的2位老中医坐诊。医护人员共18人,其中中医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初级职称人员14名。中医执业医师6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人。康复治疗师4人。

五、社会、经济效益

2013年国医堂门急诊病人29407人次、业务收入5089661.5、出院病人890人次、平均住院天数9.4天。以上各项数值均高于全市同级医疗机构、同类专科的平均水平,六、管理

此次申报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经院委会决定由XXX同志负责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制定了中医药重点专科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在政策支持、资金筹集、资源配置等方面向国医堂倾斜,能够落实各项配套经费;有专科医疗文件管理、考评制度,并对医护质量进行评估,实行质量监控;有专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有专科特色的学术推广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特此申请XXX中心卫生院为XXX市基层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望审批为盼!

篇8: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1 研究背景

1983年卫生部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的通知》[2]。近年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专科建设为切入点, 在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进行探索, 采取了激励措施, 制定了指导性文件和技术规范, 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 在全国形成了一批有影响有优势的专病专科。2006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意见》, 提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坚定不移地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坚持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 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促进中医药学术和技术的发展”[3]。随着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09) 22号) 的出台, 中医药建设继续被摆在突出地位。

认真梳理建设现况可以看出, 医疗机构对于重点专科的持续建设仍然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部分专科重点不重, 档次不高, 不能形成“拳头”;专科创新少, 疗效适用性差, 中医特色不足, 不能形成“龙头”;学术与技术网络建设力度不够, 辐射面不广, 不能形成“势头”;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 缺乏持续发展潜力;专药开发体系欠缺或缺如, 剂型落后, 疗效不佳;以及存在盲目扩张、人床比下降、专用设备使用率低、人员培训与科研成果之间差异明显的现象等[4]。医务管理部门应当综合考虑、客观评价专科优势特色, 鼓励新技术新项目、新成果新专利的申报, 引进和推广应用, 既要激发“古老”专科的活力, 也要保护“年轻”专科的建设积极性。另外, 目前的考评体系主要针对在建项目, 如何激励建设周期已经结束、按期完成任务的专科, 继续发挥优势特色, 扩大区域影响, 提升建设质量, 也是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

江苏省中医院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名医荟萃的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 经历了“八五”到“十二五”的建设, 目前拥有6个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8个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科、22个江苏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省级中医示范专科、2个全省中医诊疗中心, 并有16个科室、6个中医诊疗技术参加全国重点专科协作组, 其中3个为组长单位, 32个优势病种参加全国重点病种协作组, 其中11个为牵头单位。2014年底, 该院还囊括了江苏省全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共30项, 成为全国该项目中标最多的单位, 吸纳了近十分之一的建设资金。江苏省中医院在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 重点专科数量众多, 发展势头良好, 重点病种疗效明确, 优势病种治疗特色明显, 人才队伍素质较高, 在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梳理和验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圆满完成了多项建设任务。对于制定基于医院发展战略、科学实用的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绩效评价体系, 有丰富的经验积累。

2 研究内容

在层次结构分析理论、系统评价理论等指导下, 综合运用文献复习法、现况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及实证分析等, 结合现有评估体系和我院各级专科的实际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得到检验和反馈修正, 最终形成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 为建立科学完善的中医重点专科持续管理机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1 资料收集

通过两个月的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 复习了近十年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评估标准等相关资料, 整理相关文献数十篇。同时向几家综合医院的专科管理人员及临床权威专家发放调查问卷, 基本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以此作为本指标体系的第一手参考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提出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基本可分为科室管理、技术队伍、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科研教学五大部分。

2.2 资料分析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将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全面比较分析, 规划研究框架, 突出主要影响因素, 确定一级指标, 并依据指标的可用性、可得性进行筛选, 逐层逐项划分设置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形成评估草案。

2.3 评分标准建立

组织首轮专家咨询, 内容包括筛选指标、明确内涵和确定权重, 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初步确立一级指标权重, 明确二级和三级指标内涵, 细化绩效评价体系的评分标准。

2.4 标准实测

利用该绩效评价体系, 实测该院各级重点专科从2010年至2013年的建设情况, 得出分数并排序, 验证实用性、有效性。

2.5 评价体系建立

进行应用分析和专家复议, 修正和完善问题及缺陷, 通过意见反馈确立各级指标权重, 最终建立一套基于医院发展战略的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可持续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共1 000分, 包括科室管理100分、医疗技术团队165分、技术优势和中医医疗服务能力460分、医疗质量状况125分、科研与教学150分。这些一级指标又细分为二级指标, 包括专科规模、设备配备、科室管理、技术团队、诊治能力、特色技术、创新能力、病区质量、门诊质量、学术影响、研究成果、继续教育等27项。二级指标进一步由三级指标共80项组成, 每一项均附有检查内容与得分要点, 医务管理部门可以按照该体系, 围绕评分项全面科学地对重点专科做出绩效评价。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指标品质良好, 评价体系有效

本研究从信度、效度与区分度三个方面评价指标品质。信度评价采用了克朗巴赫α系数法, 得出的指标体系信度系数较高, 说明可靠性较高。效度通过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进行评价。本研究中, 各项指标与其他指标的下级指标得分相关系数较小, 但与自身下级指标的得分相关系数很大, 说明本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确立过程佐证了其相对全面、准确、具体反映评价体系的内涵, 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则将本体系的评价结果和排序与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意见进行比较分析, 经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得出P<0.05, 说明评价结果与已有评价高度相关, 有效性良好。指标区分度可用变异系数表示, 经过分析, 所有的一级指标变异系数在20%以上, 二级指标中除了3项, 其他全部在20%以上, 三级指标中的5个变异系数小于20%, 整体看来总体区分度较好。

3.2 指标清晰具体, 评价体系明确

评价体系的意义之一, 就是导向作用。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决定重点专科的发展方向。例如从5个一级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来看, 技术优势和中医医疗服务能力这一指标的权重最大, 在1 000分中占了将近一半分值, 可见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要点是提高专科诊疗技术和综合服务能力。另外医疗技术队伍指标权重第二, 说明重点专科若取得长远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也至关重要。另外, 通过四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 尽管积累时间较长、资源相对丰富的脾胃病科、肾病科等老牌专科在“十二五”建设初期得分较高, 但经过几年的努力, 肿瘤科、妇科、呼吸科以及护理部等一批新兴重点专科发展迅速, 近年来得分名列前茅。通过对该评价体系的应用, 定量区分绩效水平, 有利于科学评价, 明确优劣得失, 提出整改意见, 这是评价体系重要的诊断功能和指导意义。

3.3 指标设置合理, 评价体系科学

本研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通过分析判断矩阵来表示同一层次中的各项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值, 由经过遴选的数位专家共同判定, 力求正规化。经过多轮专家咨询法 (德尔菲法) 和层次分析法, 补充、修改并完善评价细则, 最后确立了科学有效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实现精细化目标管理, 公正全面客观反映专科发展状况和管理水平, 为形成一批专业与地域覆盖面广、中医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创新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重点专科做出了积极科学的引导。

4 结语

本研究旨在建立医疗机构对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效的综合考核体系, 通过比对已有的建设标准和考核细则, 立足于医院发展战略, 全方位考虑如何凸显专科建设成效, 在原有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框架设计上有所突破, 对原有指标设置有所创新。由于本研究从医院管理层的绩效评价角度出发, 故而弱化了一些操作繁琐的指标体系, 减轻受检科室负担;调整了部分内涵界定不够清晰或者参照标准缺乏充分依据的指标;对原有权重分配不尽合理从而影响结果导向性的指标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例如专科协作组工作部分, 对日常会议、病种验证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成效均不做太过细化的要求;在病种建设部分, 对病种分析的难点和内涵要求不再过分具体;同时去掉“科室命名”这项指标, 对经费投入、床位数目的要求降低, 削弱了客观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制约和影响;但是提出了“专科配备设备必须在业务开展中充分发挥作用”“主攻方向所必需的专用基本设备齐全”“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能力”“患者满意度调查”“是否制定行业标准和国家指南”等体现专科建设内涵的新指标, 积极肯定科室的主观努力;提高可以考察专科创新能力、辐射能力、科研能力相关指标的分值权重并进一步细化考核项目等等。相对而言, 科学性更好、导向性更强、指标量化可比、评分简化易行。

专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可以更好地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 确保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重视中医药诊疗技术开发, 现代技术与传统优势相辅相成, 切实提高临床疗效。中医专科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引进先进设备和现代技术、提高诊治及抢救综合服务能力必不可少, 但更重要的是将科学的认识、理论、技术及手段方法与中医药特点有机结合。要以科学发展观衡量和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关键要看内涵建设, 研究方向不能变, 中医特色不能丢[5]。

摘要:研究并构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评价体系, 以实现中医医院对重点专科的持续内涵建设, 为规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提高中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医重点专科,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淑莲, 李君, 韩二英.加强专科建设, 促进中医院全面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 14 (10) :15-16.

[2]卫生部.关于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的通知[Z].1983-9-2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意见[Z].国中医药发 (2006) 67号, 2006-11-21.

[4]孙金海, 张鹭鹭, 孟威宏, 等.71所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 2010, 14 (3) :7-9.

上一篇:有关妹妹的作文:我是幸福的哥哥下一篇:新时代领导班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