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的认识

2024-04-14

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的认识(通用6篇)

篇1: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的认识

区编办对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的认识报告

红花岗区纪委实行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以来,实现了纪检监察机构组织的延伸,较好地发挥了监督检查作用。我办属于区第一纪工委监察分局监督,监督人员是熊明义同志,他负责受理对本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办事拖拉、作风粗暴、工作推诿扯皮及存在吃、拿、卡、要等行为的投诉。一年来,我办工作人员无任何违法违纪情况,而且各机关事业单位对我办的办事效率和办事态度都给予了很高评价。众所周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办领导班子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工作非常重视,下面就如何更好发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作用谈谈本单位的认识。

我们认为,要想进一步确保派驻机构有效履行职责,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和效果,促进驻在单位和部门各项工作落实,必须增强派驻意识,明确岗位职责,注重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一、增强派驻意识,明确工作目的。

纪委监察局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加强党内监督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对于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驻在部门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派驻机构首先要充分认识实行统一管理的重大意义,自觉增强派驻意识,既要着眼于解决驻在单位和部门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考虑长效管理和超前规范,增强预防腐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有效的监督方式,又要体现与时俱进、重点突出,积极探索监督的新制度、新方法,采取更加有力的监督措施,实现党内的有效监督,推动驻在单位和部门工作的发展。

二、明确岗位职责,找准工作任务。

派驻机构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找准角色定位,做到“协助不代替、到位不越位”,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协调上来。要牢固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观念,认真开展职责范围内的监督工作。

三、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关键在于落实。派驻机构开展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等靠观望上,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发挥派驻职能。一是处理好与驻在部门及授权管理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的关系。派驻机构与管辖单位及系统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派驻机构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列席所辖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有关会议。通过评析部门单位日常工作报告、开展专项督查、常驻部门单位督查等方式实施监督检查。二是处理好本职工作与驻在部门业务工作的关系。派驻机 构不参与管辖单位及系统的业务分工,但可适当参与个别有关业务工作检查,通过参与检查,了解掌握情况。

四、健全工作机制,把工作完成得更好。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派驻机构有效履行职能的重要保证。要积极探索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领导方式、工作制度、保障制度,认真落实派驻机构业务例会制度,及时掌握派驻机构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业务指导。认真落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工程建设项目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特别是对人事、财务、物品采购等关键岗位的监督等制度,明确具体参与监督的环节、方式,为派驻机构履行职责提供依据和保证,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权,有效履行职能。同时,要探索建立针对派驻机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等,强化内部管理,明确派驻机构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促进各项工作落实,真正发挥派驻作用。

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篇2: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的认识

今年以来,为强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根据哈尔滨市纪委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在全县乡镇和部分部门实行了“纪检”、“监察”双派驻制度。撤消了8个乡(镇)党委纪委,成立驻祥顺镇和富林乡2个纪工委、监察分局。撤销教育纪委、卫生纪委,成立驻教文卫纪工委、监察分局,同时负责包括文体局、广电局和计生局等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撤销农委纪委、水务纪委、畜牧纪委、林业纪委、农机纪委,成立驻农业纪工委、监察分局,同时负责包括水产总站和扶贫开发办等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切实加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确保改革收到实效,按照《中共通河县委关于对乡镇(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实行分片派驻统一管理的意见》,现提出工作意见如下。

一、正确认识派驻机构的定位

1、纪工委监察分局的性质。推进纪检监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 大举措,是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纪工委监察分局有效整合了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实现了业务工作责任主体与工作监督主体分离,实现了“分兵把守”到集中力量实施监督的转变,实现了由班子内部监督到部门班子外部监督的转变,更好的加强了对权利运行的监督。

2、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地位。成立纪工委监察分局,改革了过去乡镇(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双重领导”体制,改为县纪委监察局对纪工委监察分局实行垂直领导。纪工委监察分局接受县纪委监察局垂直领导,正常工作向县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纪工委书记、监察分局局长及纪工委委员向县纪委常委会述职述廉。辖区乡镇(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对本地(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纪工委监察分局按照规定职责予以协调、配合、指导和监督,有关情况及时与辖区乡镇(部门)党委、政府沟通。

3、纪工委监察分局的职责。(1)监督检查监察辖区乡镇(部门)及所属单位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党政“一把手”贯 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情况,执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2)监督检查监察辖区乡镇(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及乡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情况,执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情况。(3)经批准,初步核实辖区乡镇(部门)及所属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参与调查辖区乡镇(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调查辖区乡镇(部门)及所属单位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及其他重要案件。(4)协调指导辖区乡镇(部门)党委、政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5)按照管理权限受理对辖区乡镇(部门)党组织、党员的检举、控告。(6)开展调查研究,对所辖乡镇(部门)及所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倾向性或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7)每年对所辖乡镇(部门)及所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和有关专项评价。(8)承办县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有效履行派驻机构的责任

1、把握责任重点。要关注乡镇(部门)领导班子 及其成员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廉政勤政情况,乡镇部门管人、管钱、管物的关键部位,干部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要切实找准工作着力点,从协助辖区内乡镇(部门)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机制、加强预防腐败工作上着力,从推动驻在乡镇(部门)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上着力,从发挥派驻机构查办案件职能作用上着力。

2、明确责任划分。对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辖区党委负全责,纪工委监察分局负责检查指导;对于基层上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指导权限,涉及部门和干部作风方面的由派驻相应部门的纪工委监察局或党委纪委负责指导,涉及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实行属地管理,由部门所在地的纪工委监察分局负责案件查办。县纪委监察局的各室(办)负责联系和指导纪工委监察局开展好相应工作。

3、搞好责任分解。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辖区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辖区内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

三、派驻机构的工作方式

1、开展监督检查。纪工委监察分局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会议监督、审计监督、信访监督、开展专项检查和暗访暗察等形式开展监督工作。

2、强化工作联系。采取有分有合工作方式,实行重点联系辖区乡镇(部门)制度,纪工委监察分局驻在中心乡镇(部门)办公,经常深入重点联系乡镇(部门)开展工作。书记、分局长及每名委员分别重点联系一个乡镇(部门),并定期交流轮换。

3、参加有关会议。纪工委监察分局派员参加辖区乡镇(部门)有关党委会议和其它重要会议。纪工委监察分局按要求参加县纪委监察局有关会议和组织活动。按要求参加全县重要会议和战线工作会议。召集有关会议,传达部署县纪委监察局要求开展的各项工作。

4、健全工作网络。采取各党委推荐,纪工委监察分局任命的方式,在辖区内聘请若干名党风廉政教育宣传员、党风廉政建设民主监督员、纪检监察信访信息员,由纪工委监察分局统一发放证书,并负责培训,构建有效的工作网络,夯实工作基础。

四、派驻机构的工作职权

1、检查权。纪工委监察分局有权查阅辖区内乡镇(部门)及所属单位的有关文件、会议记录、财务账目等资料。

2、问询权。纪工委监察分局有权以当面询问或发函方式要求辖区内乡镇(部门)及所属单位的工作人员就纪检监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说明。

3、制止权。纪工委监察分局有权以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建议辖区内乡镇(部门)停止涉嫌违反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的行为。

4、建议权。纪工委监察分局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向辖区内乡镇(部门)及所属单位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等等。

5、谈话权。纪工委监察分局有权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要求,对辖区内党政班子党政副职、基层站所长、村级班子成员进行工作谈话、警示教育谈话和诫勉谈话。受县纪委常委会委托对辖区内党政主要领导进行工作谈话和警示教育谈话。

6、考核权。按照《通河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细则》要求,强化工作检查,注意掌握情况,协助县纪委做好辖区内党政班子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制考核工作。

7、问责权。按照《通河县关于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对辖区内未达到责任制规定要求的各级党员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建议县纪委监察局和有关部门给与党纪政纪处分、进行组织处理、取消荣誉称号和评先评优资格。

8、督办权。督促辖区内党政班子及时办理县纪委监察局下达的各类整改通知书、监察建议书,协调督办县纪委监察局直接交办辖区内党政班子的各项工作。

五、派驻机构履行职责的保障措施

1、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召开党政班子会议研究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须提前通知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参加。拟提拔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须征求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意见。发生重大事故、突发性事件等情况须及时告知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

2、列席党委会议制度。纪工委监察分局可以派人列席辖区内党委会议、行政班子会议和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

3、文件抄送传阅制度。县纪委下达各党委的文件 要抄送纪工委,上级和县委下发的有关文件要送纪工委传阅。各乡镇、各部门印发的全部正式文件须及时抄送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

4、实行交叉巡视制度。县委成立派驻祥顺乡、富林乡、文教卫生和农业4个巡视组,巡视员由各辖区党委聘任,发放巡视员证书,并报县纪委备案。巡视活动的组织开展、人员培训由纪工委监察分局负责。巡视工作采取异地巡视的方式,巡视结果向纪工委监察分局报告。

5、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纪工委监察分局辖区内分别建立宣传教育、案件查办和监督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篇3: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的认识

关键词:高校纪检,派驻机构,派驻统管,单独派驻,综合派驻

我国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反腐和廉政工作。目前,随着高校涉及的权力方面的内容不断增多,加之相关制度正处于不断完善中,高校贪腐问题愈来愈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有的高校纪检监察制度对遏制高校贪腐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该制度尚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亟须予以制度创新,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一、我国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职能发挥存在的困境

我国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与我国的纪检监察体制变革和机构的调整有着协调性和同步性。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共经历包括探索、重建、增设和合署等阶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虽然在反腐败监督和执行纪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面对高校易发、多发的贪腐等问题,这一机构却时常面临窘境,其地位亦显尴尬。

(一)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受到体制制约。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43条和第44条的规定,党的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规定党委委员有违犯党纪行为的,可以先进行初步核实,如需要进行立案检查的,应当报告同级党委进行批准;涉及党委常委人员的,经报同级党委后再报上一级纪委批准。同时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规定,高校的纪委已经和其监察处(室)进行合署办公。上述规定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如下客观结果:原本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即受到高校同级党委的领导,需要对其负责;而合署中的监察处(室)本身即为行政序列,其从属于校长之下,受到校长的直接领导,在人事任免、工作经费、工资福利等方面均由学校行政机构决定。因此,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便完全处在被监督对象的领导之下,从而使其难以对同级党委行政进行有效的监督[1]。

此外,高校对于党的反腐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未进行较好的贯彻执行。部分高校的党委、个别主要领导存在全面干预纪检工作的行为,更有甚者,将纪检工作包揽在自己身上。具体而言,在责任追究中,存在主要依靠党委领导的观点和态度的现象,而非依凭党章党纪和违纪事实。纪检监察机构对于同级的领导干部缺乏独立的考察和调查权,处分权则更无从谈及。在实践中,也存在部分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独揽纪检监察机构的人事权和财政权,致使其对于同级的党委在主观上不想、不敢监督,在客观上不能、无法监督。

正因为受此体制制约,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职能发挥受阻,使其地位难以提升,同时削弱纪检监察的权威。高校的纪检监察工作也难以正常高效地开展,高校反腐和廉政也无从得到监督和保障。

(二)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干部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开设纪检监察专业仅为北京大学,反腐倡廉建设方面也缺乏更高层次系统的学术培养。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转行”进入这一工作岗位,而且缺乏足够的知识技能培训,难以满足现代纪检监察工作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另外,违纪违法行为日益呈现高智商、高科技等特征,如若从容应对,必须掌握相关的组织行为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证据学和财会学等[2],而相关的办案技巧和经验也需要系统的培训和长期的工作积累。

目前,部分高校将纪检监察员作为解决单位干部职级待遇的一种方式,其纪检监察干部大多数为五十多岁。这导致纪检监察干部一方面自身没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因为“半路出家”导致其缺乏在工作岗位上的实践锻炼,使其无从获取相应的办案技巧和经验,造成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职能难以正常发挥。

(三)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尚缺乏足够的办案经费和相关制度保障。

纪检监察机构的主要工作是查办案件,但有些高校却以办公经费紧张为由,扣减办案费用,同时对于机构办案所需的交通、通信和其他设备等也不予以保证,高校纪检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另外,部分高校不依从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性,使相关工作人员流动性过于频繁或停滞不前,使其工作和生活待遇难以正常地落实,从而大大制约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这一工作的职能和作用也无从发挥。

(四)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仍不能较为集中精力地突出主业。

我国部分高校纪委监察机关过多地承担与其主业无关的工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也交由纪检监察机构牵头或参与,使得其难以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部分高校纪检监察员未能明确党章赋予其的“三项主要任务”、“五项经常性工作”以及《行政监察法》所规定的法定职责,反而承担起部分科研管理、人才引进、基础建设和后勤保障等应由其他职能部门负责的无关工作,从而导致其“干了他人的工作、荒了自家的田地”。相关的工会工作、组织工作、日常教学和考务等事宜,纪检监察人员完全应当从中抽离,集中自身精力,突出自己的主业,搞好高校党政权力的内控建设,认真履行自身的执行纪律和监督问责的工作。

二、我国高校纪检巡视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巡视制度是我国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通过建立专门的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的制度。高校巡视是按照中央要求,以党章和党内巡视制度为依据,以高校为专门的巡视对象开展巡视工作[3]。高校纪检巡视制度是为了解决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职能的体制制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所受到的高校党政领导的影响的问题在高校纪检巡视中几乎不会出现。事实证明,高校纪检巡视制度的作用显著,能够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和推进高校科学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巡视制度依然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时间的局限性和外部性两个方面。

(一)高校巡视时间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中央巡视组和省级巡视组对于下级党组进行巡视的时间一般为1-2个月,高校巡视的时间一般也维持在前述时间,从而使得高校巡视存在时间的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巡视组探查、调查了解所巡视高校的反腐廉政情况的时间较短;二是让问题暴露的时间太短。

前者主要体现在巡视组对于所巡视的高校的内部事务之前并无了解,试图利用短短的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间即对高校的反腐廉政情况进行了解和熟知,同时能够确证问题之所在,实非易事。因为高校的贪腐既可能涉及其本人,也可能涉及其亲属朋友;既可能涉及工作方面,也可能涉及生活方面;既可能涉及基建、采购、后勤等行政事务,也可能涉及课题招标、学术学位等学术事务,牵扯面较广。后者则主要体现在贪腐问题的发生并非在一朝一夕,在实践中,贪腐人员都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增加自己的罪错,而且这些贪腐行为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仅仅通过巡视组短期的巡视,很难使高校的贪腐问题暴露和显示。

(二)高校巡视的“外在监督”性质。

就巡视的方式而言,巡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党的监督。这种方式从不同的主体视角会产生不同的监督性质。一是对于中央、国家部委或有关省一级单位而言,高校巡视制度属于体内的监督,毫无疑问,其具有内部性。二是从高校视角而言,则正好相反,其体现为外在的监督,始终是一种具有外部性质的监督方式。高校党委在处理或者面对巡视组时,往往会在表面上予以积极配合,但在内心则充斥着一定的排斥心理。三是对于高校领导而言,最好的结果是不被发现问题,而当被发现问题时,高校领导则希望不被上报。上述现象均是因为涉及高校的利益:一旦发现问题,轻则损失已获之利益,重则将受到党纪国法的追责,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所以,高校与巡视组之间始终存在博弈关系。

高校巡视组的“外在监督”的性质,又使得高校占据绝对的“主场”优势,高校党政领导只需对巡视组有所保留地交代问题,便会为巡视组的巡视工作增添困难。因为高校的不配合,使得巡视组探查和发现问题的方法变得愈加有限。对于外来的巡视组而言,其对所巡视的高校单位的一般情况或许可以有所了解,但是涉及高校党政干部的违纪违规甚或贪腐行为则因其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巡视组对此则较难获知。

而如前所述,因为巡视时间过短这一局限性的存在,使得常规地通过参加日常的党组和行政领导会议、对党组成员的用车住房、出国、兼职、配偶子女从业收受礼品等情况的了解等都无从做到;加之其本身纪检手段和方式有限,二者因素的叠加更使高校巡视制度问题突显,亟待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三)高校巡视制度的其他局限性。

除了上述两点最严重的问题,高校巡视制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包括高校巡视制度不健全,目前的巡视主体主要是中央和省一级针对地方党委和党政机关部门,尚无专门针对高校巡视的基础性制度。教育部方面的制度也仅针对其直属高校,对于这一范围之外的高校巡视如何进行则留下诸多的空白点,也使高校巡视工作难以从整体上正常推动;另外,一些省一级地区虽然进行高校巡视,但在制度建设方面仅仅是对于前述两级的照搬,这一行为阻碍巡视制度在高校正常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巡视对象和内容不够突出,在高校巡视工作中,可以看到巡视的对象主要侧重于领导班子集体,而未对个人特别是班子一把手形成直接的压力。此外,还包括诸如巡视的内容太过宽泛、缺乏对问题的针对性等。巡视队伍的素质相对于高校巡视工作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巡视工作组的人事结构不够优化,具体体现为熟知专门业务的少、年轻同志不足,而且文化结构与专业结构有待优化;二是欠缺足够的责任意识。

三、我国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派驻的制度安排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目前的纪检监察制度存在诸多的问题,亟须通过制度创新予以解决。向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党在反腐倡廉实践中的重要探索和制度创新[4]。该种制度安排也可以运用于高校中。事实上,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一方面可以替代现有的高校纪检部门,在建立高校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同时,裁撤原有高校内部的纪检监察部门,如此即不会产生可能增加相应的编制和经费的问题;另一方面,派驻的纪检监察机构为上级纪检监察机构的人员,其自身的专业性和相关纪检监察经验相对于高校原有的纪检监察部门中的“转行”纪检监察员更甚,因此,其具有自身的优势,能够在强化责任与熟悉业务方面有所突破。

(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具有“派”的权威。

监督作为一种权力,其基本的要素是要解决监督权主体与对象,即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受制约和受控制的形式、方式与力度,其中心问题是要保证监督主体的权力大于被监督对象的权力[5]。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受到体制制约,受制于所在党委和行政机构,因此,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则不同,因其为上级纪委所指派,是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够代表上级纪委对所驻高校实施纪检与监察,所以具有先天的权威性。同时,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与所驻高校之间存在监督与被监督、指导与被指导、裁判与被裁判的关系,所以其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党政一把手在内的驻在高校领导等进行监督。

派驻纪检监察制度有利于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职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更为有效地对驻在单位的领导形成有力的监督,从而防止驻在单位的权力失控,避免驻在单位的决策失误等问题。

(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具有“驻”的优势。

虽然高校巡视组与派驻机构相同,也具有“派”的权威,但其则缺乏“驻”的优势。如上所述,高校巡视具有时间上的局限性和“外在监督”的性质,所以其难以发挥像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所具有的“驻”的优势。

向高校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能够极大地发挥其“驻”的优势。根据2006年《关于中共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履行监督职责的意见》的规定,派驻机构或派驻人员具有如下职责或权力:派驻纪检组组长能够参加所驻单位党组会议和相关的行政领导会议;派驻纪检组能够监督驻在单位的干部选拔等工作;能够知悉所驻单位党组成员及其亲属的相关情形;能够形成对于所驻单位的工作情况的监督;能够参加党组成员述职述廉会议;了解和监督党组民主生活会;办理相关信访举报;召开座谈会等。

除了上述“驻”的监督内容相对于高校巡视组具有极大优势,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在时间上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派驻机构能够长期地驻在所驻高校。一方面可以长时间地探查、调查了解所驻高校的反腐廉政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延长问题暴露的时间,将高校贪腐问题在萌芽之时即尽早地发现、上报和解决。

四、我国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构建模式

我国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制度目前尚存在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中,对于高校而言,尚未有该制度的存在。笔者认为,我国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模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一)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派驻统管”模式。

我国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管理体制有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过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21世纪,我国纪检监察派驻管理体制变化过程主要可以归结为由“双重领导”变为“双重领导,一个为主”,再演变为“派驻统管”。而现今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派驻统管”则是我党加强党内监督和反腐倡廉的一项重大举措。

建立高校纪检监察派驻制度应采取“派驻统管”模式,派驻至高校的纪检监察机构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统一的管理。如此便可实现对高校的从严治党、治政,强化监督特别是对于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并且可以使派驻的纪检干部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尽可能地少受或者不受驻在高校的限制。由于其本身是受到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指派,代表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所驻高校进行监督,故其应当成为高校的监督员、裁判员和指导员。

目前,中纪委和监察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举措来保障“派驻统管”的正常实施:派驻纪检组组长由中纪委会商中组部提名考察,同时任免亦通过中纪委,相应的考核情况也是经由中纪委会商中组部或向中组部备案;派驻机构其他干部录用和考察任免、奖励和交流等,亦由中纪委负责;省级及以下的纪检监察机关也采取前述方式。但必须注意的是,目前绝大部分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工资关系、党(团)组织关系、福利及社保等关系依然由其所驻部门具体管理,这便不可避免地使派驻机构受到所驻单位的影响。因此,高校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派驻统管”模式应当更加彻底,以摒弃上述缺陷与不足。具体而言,既不应当仅局限于将其领导和隶属关系归至上级纪委之下,也应当将其工资关系和其他福利关系等归至上级纪委而非所驻单位(而相关的后勤保障、职务和职称的评定、党团和退休等关系,因其特殊性,可仍由驻在高校负责)。

事实上,这一做法也已有实践,在2003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便尝试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施统管,三年后推广至全市。该改革具有一定的彻底性,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工资福利等关系归至上级纪委,而派驻干部除了工作方面的后勤保障、相关职称职务的评定和党团组织关系与退休关系尚由派驻部门负责之外,将不在派驻部门享受其他任何福利[4]。

(二)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单独派驻与综合派驻相结合的模式。

2016年6月15日,随着佛山市纪委派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组的入驻,佛山市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人员已全部到位。此次佛山市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采用单独派驻与综合派驻相结合。其中,对系统规模大、直属单位多、监督对象多、监督任务重的部门单独派驻纪检组;对业务相近、相关或系统规模小、监督对象少的部门综合派驻纪检组。佛山市纪委派驻模式反映我国当前纪检监察机构派驻的两种模式:单独派驻模式和综合派驻模式,或者称为点派驻和片派驻。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派驻模式可以借鉴上述两种派驻模式,形成单独派驻高校纪检监察模式和综合派驻高校纪检监察模式。至于如此构建派驻模式的原因亦与上述佛山地区的派驻具有相同性。教育部2016年最新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全国各类高校已达2852所。基数如此庞大的高校规模,其学校的系统规模、需受监督的人员对象、学校的监督任务、纪检监督任务的轻重等均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选择构建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派驻模式时,应当对不同的高校加以区分。具体而言,对于系统规模较大、具有较多的附属单位和部门、纪检监察部门需要监督的对象较多、纪检任务较重的高校而言,应当建立起单独派驻的纪检监察机构;而对于系统规模小、纪检监察部门所需监督的对象少、地理位置较为接近的高校而言,则应当考虑建立综合派驻的纪检监察模式。

相比之下,在上述两种模式中,单独派驻的纪检监察模式与综合派驻的纪检监察模式存在差异,具体体现在工资福利制度、信息获取方式和后勤保障制度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差异是工资福利方面:在第一种模式中,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干部的工资关系、党组关系等均受到所驻单位的管理,相关的工资性收入、住房、医疗等方面均需仰仗所驻单位。而第二种模式则相反,相关的工资福利均由派出的上级纪委负责。由此可见,现有的单独派驻的纪检监察模式贯彻“派驻统管”制度并不彻底。因此,在构建高校的派驻纪检监察制度时,必须考虑对“派驻统管”充分落实,即应当将单独派驻的纪检监督机构的工资福利等也纳入上级派出纪检监察机关,以防止出现派驻机构人员与驻在高校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从而大大折损派驻机构纪检监察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对我国高校当前的纪检监察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纪检监察制度的实践情况,提出建立高校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并论证其可行性,最后提出建立该种制度的模式构想。但是,由于我国尚未有在高校建立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实践先例,因此,这一制度的实际效果仍有待通过将来可能出现的实践情形来观察。

参考文献

[1]夏剑平.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J].理论前沿,2009(23).

[2]刘学群.综合性大学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5).

[3]曾起郁.高校巡视制度建设的进展“问题与构想”[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4][6]过勇.中国纪检监察派驻制度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2).

篇4: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的认识

××县纪委监察局

2012年8月22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自遵党办发„2012‟1号文件下发后,特别是4月28日省、市完善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视频会召开以来,围绕“统得住、管得了”的要求,我县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县纪委监察局在努力争取县委、政府重视的同时,着力强化组织协调,先后就统管工作问题,向县委常委会和党政主要领导专题报告5次,与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座谈协商7次,召开纪委常委会6次、书记办公会13次,到周边县份考察学习2次。通过吃透上情、摸准下情、学习左右,结合本地实际推进,统管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组织建设目标较好实现。一是争取建立健全机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报请县委、政府于5月25日出台了《关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务党办发„2012‟16号)。《方案》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关”的原则,新设置纪工委(监察分局)5个,分工负责52个县直单位和联系26个驻务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同时明确,-1-

县直属机关纪工委在履行原有工作职责对所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管理的基础上,负责15个县委工作部门和群众团体的纪检监察工作,由此实现对全部93个单位、部门的网格化全覆盖。《方案》明确,纪工委(监察分局)行政编制25人、工勤人员编制4人、实行单列管理,与统管前共有12个单位各设1名纪检组长的模式相比,统管后,副科级以上领导职数增加了5名,达到17名(其中正科级5名),行政编制增加了13名,实现了“机构不减、编制不减、职数不减”的要求。《方案》还详细界定了派出机构的职责、权限、工作关系和干部管理方式。二是配合县委组织部选好配强干部。于7月19日,完成将5个纪工委的书记、副书记、委员共13名班子成员选送到位(务委任免„2012‟30号),在9名书记、副书记中,45岁以下占89%,本科以上学历占78%。同时,协调加大了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提拔交流力度,原12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中,4名提拔(1名任纪工委书记,2名提拔到其它单位任正科级领导职务),3名留任副书记(分局副局长)或委员,1名转任县纪委常委,其余4名交流到系统外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实现了进一步盘活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目的。

(二)配套制度建设基本完成。我县高度重视配套制度建设工作,坚持早安排、早启动,在制定统管工作方案之初就开始了相关配套制度的调研、拟草工作,共建立起规范派出机构管理和工作的制度14个。在6月21日省纪委常委会专题会议纪要下发后,我们按照“四个重在”等要求,进一步开展了征求意见和集中研讨,经过数易其稿,确保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后勤保障工作切实加强。一是切实满足派出机构办公办案设施需要。协调在政务服务中心大楼内落实了办公室15间,每间办公室面积达40平米以上,按照一至四纪工委各3间、第五纪工委1间、会议室1间、后勤办公室1间分配,统一使用大楼中央空调,解决了办公场地问题。县人民政府按6万元的标准配置了纪工委会议室,按照每间办公室不低于18000元的标准,统一招标采购了办公桌椅、文柜、沙发等家具,共计投入纪工委办公硬件设备总价超过30万元。同时,另外划拨20万元给县纪委作为先期启动经费,已为各纪工委配备办公电脑、打印机人手1台并联网运行,电话机、饮水机每间办公室1台,传真机每个纪工委1部,有效解决了办公办案设备配置问题。二是在全市公车清理未解冻的情况下,为了使纪工委工作方便,从县纪委现有4辆中安排1辆为纪工委工作专用车。三是及时为派出机构开展工作铺平道路。县委书记在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暨授牌仪式上亲自强调改革后各部门必须相应抓好的若干工作,解决各单位部门的支持配合问题。县纪委及时出台文件,要求各部门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进一步强化改革后的纪检监察工作组织网络,并专门召集各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召开了一次纪检监察工作推进会明确工作配合责任,先后对纪工委干部开展了2次工作培训;县纪委办公室将各部门分管领导和联络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以及年初以来的重要文件和常用资料汇编成册,及时提供给各纪工委,各科室努力加强对相关工作的指导,落实了对派出机构“扶上马、送一程”的要求。

(四)派出机构工作运行正常。自7月中旬运行以来,各纪工委认真执行相关制度,正确处理与县纪委监察局和负责部门的关系,迅速熟悉所负责和联系部门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特点,扎实开展工作。一是以开展转作风、清积案、优环境、促安全“四项整治”活动督查为主要抓手,深入开展了2轮监督检查,认真督导了各部门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干部“帮一带一”活动、治理干部职工违规办酒等方面工作情况,共计监督“三重一大”情况11次,受理信访3件、办结2件,提醒科级干部“帮一带一”活动未到位13人次,督促落实到位13人次。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15条。二是落实务纪通„2012‟10号文件“关于建立县纪委委员及纪工委领导联系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制度的通知”,承担了与13家重点非公有制企业的联系工作。有力推动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落实,为下步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部门强化反腐倡廉“三道防线”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一)编制、人员还没全部到位。根据务党办发„2012‟16号“关于印发《关于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应到位行政编制25个、工勤编制4个,目前实际到位行政编制15个,人员13人。县委的意见明确尚差10个行政编制逐步调剂到位,4个工勤编制需待车辆购置到位后调剂解决。为了快速推进纪工委工作,县纪委正与县编办协调,拟通过增加非公经济投诉中心参公事业编制10名的方式,先行解决尚差编制问题,拟通过公开招考方式为纪工委配齐综合办主任或副主任,力争在8月底前实现80%以上人员到位,年底前全部编制人员到位。

(二)改革后的一些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一是派出纪工委与所负责和联系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特别是加强平时工作配合问题和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后的责任落实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明确。二是纪委对纪工委人、财、物的管理问题上,如何实现既管理到位,又不因管得太细而挫伤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探索。下步,纪委将从几方面加强,一是以会议和文件的方式,更进一步明确双方职责及权限,使各部门做好接受监督和配合的问题;二是充分当好纪工委的坚强后盾,对不接受监督或配合不力的部门,纳入县纪委重点监察对象,实施重点监察;三是科学制定后勤保障制度,达到管得住、有激情、秩序好、合法纪的目标。

(三)对派出机构的培训和指导不够。部分新选拔调进纪工委的同志,虽有纪检工作经历,但已有一段时间没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加之改革后的纪检监察派住统管工作本身是全新的课题,在缺乏现成蓝本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派出机构的培训、指导将是重点值得探索的问题。下步,我县将从三个方面加强培训指导。一是以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培训为主要切入点,提升执法、监督、办案水平;二是采取带出去和请进来培训的方式,培训纪工委干部的宏观调控能力;三是加强国内反腐倡廉形势方面的教育培训,激发纪工委干部反腐倡廉激情,提升反腐倡廉水平。

篇5: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的认识

作组管理的通知

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进一步做好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转发的县纪委等六部门《关于对县纪委县监察局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办发

[2009]9号),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对县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工作协作组管理有关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不断推进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工作,切实发挥县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工作协作组的作用,促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二、协作组设置

篇6:派驻纪检机构

由纪检监察机关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党中央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04年以来,纪检监察机关派驻统管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派驻机构与巡视“全覆盖”这一提法重申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具体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除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外,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已经由权力反腐败转向制度反腐败,一系列新的可行的制度应用于实践。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纪委对派驻纪检组实行统一管理。派驻纪检组按照有关规定对驻在部门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

党的地方和部门纪委、党组纪检组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

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责任:

(一)对所在委员会及其派驻机构、派出的巡视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

(二)对所在委员会常委、委员和派驻机构、派出的巡视机构的负责人进行监督;

(三)党的地方各级纪委委员和基层纪委委员,对本条第(一)、(二)项所列纪检机关(机构)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问题和意见,署真实姓名以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纪委常委会、同级党委提出或反映,对所在委员会委员、常委的意见还可以向上一级党委和纪委反映;

(四)中央纪委委员对中央纪委常委的意见,署真实姓名以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向中央纪委常委会或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反映。

对委员署真实姓名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应当及时转达,不得扣压;有关党组织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并以适当方式答复。

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出)机构工作有关规定,完善纪检监察干部任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联系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提高监督实效。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是监督各部门反腐倡廉的主力军。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也就是实现派驻的“全覆盖”。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过勇表示,派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反腐败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从中央对派驻纪检机构的要求看,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寻找更准确的职能定位、更优化的工作机制应当是改革的重点。

“当前,派驻机构普遍存在干部使用权限不明、办案力量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派驻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一位中央纪委驻国务院某部门纪检组长说。

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意在解决派驻机构的后顾之忧,包括纪检组长在党组中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派驻机构工作经费在驻在部门预算中单列等。

过去一年,10个中央巡视组分两轮对20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开展巡视,其中第一轮巡视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比过去增加5倍,多名高官因此落马。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指出,“改革后的巡视制度呈现出全新面貌,监督非常认真,不是走过场,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透明度比较高,所有巡视的地点、对象、巡视组组长以及最后的巡视结果,都向社会公开,因此能够更全面地发现问题,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

“此次报告提出,巡视工作要扩大范围、加强力量、加快节奏,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所有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要适用巡视制度,目的就是让这项好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马怀德说。

对于报告中提出的“探索专项巡视”,浙江省纪委副书记杨晓光提出了看法。他认为,巡视工作面广量大,必须突出重点,不能“撒胡椒面”,要根据党风廉政工作日常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问题集中、情况复杂的地方和单位开展重点巡视或专项巡视,这样才能做到以小见大、由点及面。

高波则表示,专项巡视既可以针对某个地方或单位,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案件或具体工作,比如可以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落实情况等开展专项巡视。

三、我区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由于我区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有待于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目前,各派驻纪检组长的行政编制在区纪委监察局,实施监督和查办案件工作直接受区纪委监察局领导,承担纪委交给的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但其又是驻在部门的党组织成员,受驻在部门党组织领导,协助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少派驻干部还承担了驻在部门的党群工作、老干部工作、信访工作等等,容易使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遇到情况向驻在部门汇报多,主动向上级纪检组织汇报少,造成其与驻在单位的关系实质发生变化,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二是职能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清晰。因为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处在双重领导体制之下,一些派驻干部对准确把握职能定位认识不足,出现了新的矛盾。在工作中,一些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不同程度地承担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体的责任,扮演了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主持制订有关制度等牵头者而不是监督检查者的角色,造成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自己说给自己听、自己做给自己看的现象。同时,派驻机构如果主动不参与驻在单位的中心工作,就会游离于驻在单位之外,很难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如果过多地参与驻在单位的业务工作,又会出现“运动员”和“裁判员”一人兼任的现象。

三是监督手段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承担着教育、保护、监督、惩处等多项职能,其主要职能是监督,但有的派驻干部监督意识不强,相对更加重视教育,而忽视了监督和惩处;有的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情况分析不够,对应当凭什么标准、以什么形式、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措施加强监督制约的研究不够;有的驻在部门制度不够健全,涵盖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和全过程的监督监制尚未完全建立,信息不公开、不对称的问题依然存在,使派驻机构难以实行真正有效地监督。

四、进一步深化派驻纪检监察统一管理工作的对策

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行、三年全面覆盖”的整体思路,根据区内体制机制改革的实际,不断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派驻机构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规律,促进反腐倡廉工作,逐步形成具有余杭特色的派驻工作经验。

(一)进一步拓宽派驻工作领域。

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参照市纪委办法、充分借鉴外地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拓宽派驻工作领域,积极、稳妥、全面地推行派驻工作。一是全面覆盖区级机关各部门。我区现有设纪检组织的区级机关部门48个(不含10个垂直管理部门),另有不设纪检组织的各类部门20个(不含合署办公的机构以及临时性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三年全面覆盖”的要求,在区级机关部门推进派驻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按照稳步推进的思路,继续扩大试点范围,选取经济开发区、财政局、教育局等6至8个重要监督监管部门开展试点工作;也可按照全面覆盖的思路,将派驻纪检组与派驻纪工委相结合,对一些下属单位、人员编制较多的部门派驻纪检组、监察室,对其余部门按照工作职能的特点进行整合,设立派驻纪工委,统一管理各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二是积极推进组团派驻工作。余杭组团承担着编制规划、统筹经济发展、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共项目的建设协调等职能,需要相应的纪检监察机构加强监督。可建立派驻余杭组团纪工委、监察室,设正处级纪工委书记1人,副处级监察室主任1人,负责组织协调日常纪检监察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派驻余杭组团纪检机构同时联系西溪湿地管委会。其余组团可结合体制改革的契机,逐步建立派驻机构。三是继续加强国有企业派驻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延续试点阶段向城建集团等国有企业派驻纪检组的做法,利用国有企业重组、改革的契机,继续向新成立的交通集团和旅游集团派驻纪检组织,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管。目前,派驻交通集团纪检组已配备到位。四是探索开展重大项目临时派驻制度。针对近年来我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较多的实际情况,探索设立派驻纪检组或派出纪检监察专员,对一些周期长、资金大的工程项目加强监督,确保实现干部优秀、工程优质的目标。

(二)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

针对试点阶段发现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区纪委监察局之间的关系,明确派驻机构的职能定位。对驻在部门党组织的反腐倡廉建设责任主体地位进行再明确。驻在部门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班子依然是本部门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把反腐倡廉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做到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对派驻纪检监察组织的“角色意识”进行再强化。推广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后,各派驻机构要牢固树立统一管理的观念,增强“派驻意识”。在履行监督职责、开展案件查办等工作上,直接接受区纪委监察局的领导,重要情况、重要问题直接向区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要协助、配合驻在部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大胆参与、全面监督,而不是包办代替、大包大揽。对组团派驻机构与镇乡(街道)党组织、纪检监察组织的关系进行再确认。推行组团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省内、甚至全国也没有相应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要把握稳妥、有序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组团派驻机构与镇乡(街道)纪检监察组织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组团派驻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在信访调查、案件查办方面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镇乡(街道)纪检监察组织依然受本地党(工)委领导,在业务方面接受组团派驻机构的指导。

(三)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

推广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后,要进一步强化派驻纪检机构的监督主体地位,要突出监督重点,针对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农村“三资”管理等方面,创新监督形式,加大监督力度,有效解决以往“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要明确监督作为首要职责。派驻机构有多项工作职责,要在统筹兼顾各项职责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将监督作为首要职责,派驻机构要始终围绕加强监督检查、增强监督实效来开展各项工作,区纪委监察局和驻在部门要为派驻机构履行监督职责创造条件。要调动一切监督资源。派驻机构要充分调动一切可用的监督资源,尤其要调动驻在部门内部的监督资源。要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加强与驻在部门内设的财政、审计和督察等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建立监督报告直报制度。各派驻机构除重大、紧急情况随时汇报外,每半年还要将监督检查情况写出专题报告,直接报送区纪委监察局。对报告中形成案件线索的重要问题,区纪委监察局将直接立案查办。

(四)进一步加强派驻机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派驻机构队伍是提高履职能力的基础,要针对统一管理后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派驻机构管理办法,为加强派驻机构干部管理提供依据。一是加强派驻机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各级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按同级副职配备,并排在同资历的副职前面”的要求,为派驻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保证。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用公开选拔、面向基层选调等多种方式把政治强、素质好、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要加大交流轮岗力度, 积极向外推荐在派驻机构工作时间长、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同志,积极推动内部交流、轮岗。二是加强派驻干部能力建设。要以考核评价为导向,突出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职责情况的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要通过培训、以案代训、上挂下派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派驻机构干部的业务培训,使其既熟悉纪检监察工作,又掌握驻在部门工作特点和流程,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三是加强派驻干部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对派驻机构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派驻干部的日常管理。要完善诫勉谈话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办案回避、公务回避等制度,规范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对不适合在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干部,坚决予以调离;对严重违纪违法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保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纯洁。

二、加强统一管理工作的对策

1、健全工作机制,增强管理的规范性。一是建立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联系机制。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和管理,明确一位专职副书记负责联系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协调、帮助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强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组织建设,明确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职责、内容、程序及方式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统一管理工作。二是建立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协作机制。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情况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形成整体工作合力,集中解决事关反腐败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努力解决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经验不足的状况。三是建立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例会制度和交流机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促进系统意识。四是建立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考核机制。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对派驻纪检组长进行述职考核,重点考核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完成所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向纪委及时报告请示重要事项、定期报告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2、明确工作职责,增强监督的权威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第一职责是监督。实行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要明确自己的主要职责,突出监督重点,把驻在单位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大对“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监督力度,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凡属驻在单位重大决策,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必须以书面形式及时向县纪委监察局报告。要督促驻在单位把反腐倡廉的要求与其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派驻机构在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积极作

用。

3、注重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在职能履行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好相关的工作界限和处置分寸,妥善处理好服务与监督、分工与履职、职责与职能三大关系。一方面,要积极为驻在单位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当好参谋助手,围绕本单位一个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及时拿出建设性意见,进入驻在单位党组的决策;另一方面,强化监督检查,协调推动反腐倡廉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推动和促进驻在单位抓好反腐倡廉工作。要不断探索履行职责的方式方法,尽快适应从“双重管理”到“统一管理”的转换。一是通过参与驻在单位内的重要工作、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开展调查研究等多种方式,履行对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检查的职责。二是根据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开展党内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及时与党组进行沟通。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议。三是派驻机构要加强主动监督意识,积极主动地向纪委汇报工作,加强和驻在单位党组的联系协调,取得驻在单位党组的支持。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内部工作制度,依法、依纪开展工作,规范工作程序,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都着重对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要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各省(区、市)在随后召开的地方纪委全会上,对三中全会和三次全会关于加强派驻机构改革,实现派驻全覆盖要求给予了明确和强调,积极探索加强不同层级派驻机构建设的有效途径。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完善的必然要求,也是符合纪检监察工作规律的重大举措,但在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和切实贯彻落实方面却需要头脑清醒、谨慎务实,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落实中央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指导思想,围绕改革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机制的中心任务,以加强派驻机构管理、提高派驻机构履职能力和有利于纪检监察整体工作推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辩证准确理解把握中央和中央纪委的精神实质

包括全面落实向党政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现派驻全覆盖在内的一系列反腐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求和举措,其精神实质是对现有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改革当然包涵变化之意,但不是简单的否定和另起炉灶,而是在保留原有正确内容基础上的完善与创新;也不是全盘照搬照抄,而是立足于我国党情国情民情,立足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现状和需要。基于以上认识,对派驻机构及其工作的改革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利于中心工作和纪检监察工作整体推进的政治方向,围绕有利于改革派驻机构体制机制、提高派驻机构履职能力的根本任务,以派驻能力全覆盖为原则,以取得实效为唯一检验标准,既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允许和鼓励地方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派驻机构管理之路。

二、积极能动贯彻落实中央和中央纪委的精神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是建立在对社会改革发展规律和三十多年改革经验的认识和总结基础上,是建立在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掌握和运用基础上,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也必须要立足于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和掌握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既坚持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的政治方向和根本目标,又要允许各地各部门立足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部制宜,充分发挥主观积极性,能动地对派驻全覆盖战略部署进行落实执行。在中央控制总量、盘活存量的人事编制管理大环境下,机械地落实向党政机关派驻机构全覆盖,既有违辩证唯物主义,也不符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在派驻机构职责定位、机构设置和工作保障等顶层设计和实施细则没有健全完善之前,简单地向党政机关推行派驻机构全覆盖,对于切实解决提高派驻机关履职能力、延伸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问责的触角,并不会有实质性裨益,充其量是一种披着贯彻中央精神的形式主义执行行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政绩观。

中央纪委和中央部委办局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工作保障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各省市县基于机构、人员编制控制严格,经费保障紧张等实情,要想与中央同步全面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是非常困难和不现实的,尤其是市县一级党委和政府更是困难重重。各地要正确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和中央纪委的精神实质,在精神和部署指引下,充分立足本地实情,合理确定贯彻落实的过渡期,不适合全覆盖的,或时机尚不成熟的,可因地制宜地采取监督能力全覆盖的措施,探索实践不派驻、少派驻情况下监督触角的延伸和监督效力的覆盖,如部分省市县近几年探索实施的将派驻机构人员编制收回、另行成立完全隶属纪委监察机关的纪委监察分局的方法;以及充分发挥省市县直机关纪工委作用,和未派驻单位机关党委或机关纪委作用的思路,都在困难面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待时机、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多派驻,直至全派驻。第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要深刻领会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要求,围绕落实“两种责任”、“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结合起来,求真务实、探索实践、循序渐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承担监督责任。要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党组)要定期向上级纪委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办法,加大问责工作力度。要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推进派驻机构在党政机关的全覆盖,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改进巡视制度,扩大范围、加强力量、加快节奏,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突出发现问题、强化震慑作用。

第二,强化纪律建设,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要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和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要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巩固和扩大成果,结合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开展整治长期租用宾馆饭店办公问题、清理“小金库”、治理各种名义“乱收费”、整治服务态度问题“四个专项整治工作”。坚持整治与立制相结合,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加大执纪检查力度,坚决防止已纠正“四风”问题反弹。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及时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第三,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各级纪委要严格审查和处置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的行为,加大初核力度,提高案件自办率,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买官卖官、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要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要严明审查纪律,加强办案安全工作,依纪依法安全办案。

第四,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大问责力度。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抽查核实。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进一步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要用法规制度规范党员干部行为,进一步落实民主集中制、巡视制度、审计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各项公开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党的法规制度心存敬畏,模范遵守,坚守底线,提高制度执行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加强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第五,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深化提升“八个板块”反腐倡廉建设。要根据中央《工作规划》要求,制定天津市实施办法,明确任务目标、方法步骤及具体措施,把惩防体系建设与“八个板块”反腐倡廉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各部门的责任,围绕工作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各级纪委要加强监督检查推动,促进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第六,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坚守责任担当,推进组织制度创新。要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明确职责定位,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要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对纪检监察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建设上加强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自觉接受党组织、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队伍。

上一篇:逛新华书店下一篇:卡文迪许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