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是什么

2024-09-03

三生教育是什么(通用11篇)

篇1:三生教育是什么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结局是什么

据了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结局还是很圆满的,剧中各个人物角色都收获了圆满的结局,反派角色们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结局夜华和白浅在一起了,他们生的儿子阿离也十分乖巧懂事。

白凤九也终于成功追到了东华帝君,两人也有了一个儿子,名为白滚滚。

玄女被白浅收回了容貌,素锦德行败漏,被天君惩罚贬为凡人,要历经百世情劫。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白浅为什么叫素素和司音?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素素就是白浅。是白浅在由上仙修为上神时历劫时,被封印了全身法力和所有记忆,成为了东荒的俊疾山上的一个凡人。

素素这个名字是九重天上的太子夜华取的。后来素锦陷害她把自己推下了诛仙台,素锦失明,夜华只好剜下她一双眼睛给了素锦,她绝望了,生下了阿离后便跳下了诛仙台,反而恢复了神女白浅的身份。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司音是白浅的学艺时的名字,年少时,白浅女扮男装化名为司音,拜天族战神墨渊为师。当时墨渊同白浅之间产生微妙情愫,鬼族皇子离镜也对白浅心生爱慕,而年少懵懂的白浅对情感一窍不通。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白浅恢复了记忆。白浅是在由上仙修为上神时需历劫,道是天雷,不料却是情劫。她被封印了全身仙力,到东荒的俊疾山上做个凡人。

遇上夜华,便是劫数的开始。她被封印了所有记忆,连自己名字都不知,后来她跳下了诛仙台,神仙跳下诛仙台是损修为,凡人跳下便是灰飞湮灭。可她终究不是个凡人。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白浅有一段时间眼睛是用白布蒙住的,那白浅的眼睛到底怎么了?在白浅还是素素的时候,天君赐给夜华的妃子素锦。

因得不到夜华的爱,便想方设法陷害素素,让别人认为素素推她下株仙台,夜华不相信,但众人都向他施压,为了保护素素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他亲手剜下素素的双眼。

在白浅还是素素身份时为夜华生下孩子后跳下了诛仙台,之后她吞食丹药,永远忘记这一段尘缘。

三百年后,东海龙宫中,她与他不期而遇,再生再世,可白浅却不知道他是谁了。瀛洲取草,借结魄灯,经四哥提点,白浅终于明白她早已爱上夜华。

然而,这时夜华替白浅力战鬼君擎苍,用自己的元神祭了东皇钟。白浅本以为夜华已经魂飞魄散,不知夜华乃是父神之子,杀四大凶兽后继承了父神的所有神力,因此保得一命。

三年后,夜华醒来,站在白浅替他立的衣冠冢前,轻轻伸手道:“浅浅,过来。”

在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白浅最后的结局是找到了夜华,与夜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并没有死。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结局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结局是什么]

篇2:三生教育是什么

夜华:五万岁,九重天上的天孙,青丘之国九尾白狐族白浅的未婚夫,糯米团子阿离的父君,父神嫡子墨渊的同胞弟弟,一身玄衣,天赋异禀。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夜华是父神次子,父神嫡子墨渊的同胞弟弟,九重天上的天君长孙太子。如画的眉眼,漆黑的发,临风玉树,笑起来仿佛三千世界齐放光彩,喜欢穿玄色的衣服。和白浅生下了一个儿子白辰,小名阿离,昵称糯米团子。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夜华的侧妃叫素锦,先烈之后,封昭仁公主,天君的义妹。在她很小的时候,亲人、族人就全部战死了。自小陪伴在夜华身边,非常喜欢夜华,但夜华对其不曾动心。先前嫁给天君,后又被天君赐给夜华做妃子。多次加害白浅,最后被打入轮回道,历经百世情劫。

素素遭到夜华的妃子素锦陷害,天君误会素素推素锦天妃下了诛仙台,导致眼睛被灼伤,所以要惩罚素素。当时夜华也误会素素,以为素锦的眼睛是因为素素才废的,因果轮回如果素素不赔一双眼睛给素锦的话,一定会遭到严惩,所以夜华为了保全素素,将她的双眼挖去。

天族太子夜华与一凡间女子素素相知相爱,素素怀孕后,夜华将其带往天庭。遭人算计的素素在生下孩子后跳下了诛仙台,反而恢复了神女白浅的身份。之后白浅吞食丹药,永远忘记这一段尘缘。三百年后,东海龙宫中,再次相遇,白浅说话时做的动作和语气很像素素,夜华认出了白浅就是素素,而白浅却早已不知道他是谁。

三百年前,命运中的一次偶然,他爱上了凡人素素,而这个素素是彼时渡厄历劫被封去仙力和记忆的青丘上神白浅,两人还是生下了爱情结晶。后来素素遭到陷害,跳下了诛仙台。三百年后,两人龙宫再遇,青丘共眠,凡世度劫,夜华对白浅的感情从来都没有变过。历经三生三世的爱恨纠缠,情深不渝枯等成灰。世人以为他魂飞魄散三年后,夜华苏醒和白浅幸福的在一起了。

篇3:三生教育是什么

关键词:三生教育,学校德育,思想品德,高校教育

0 引言

面对精神生活落后于经济生活这一状况,世界各界人士都意识到了:必须在发展经济、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水平的同时,塑造新世纪的人类精神文明,尤其是要提高各民族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展现人们新的道德风貌、精神境界。学校教育中,语文是学校重要的基础学科,研究表明,利用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教学来进行德育教育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本文笔者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

对于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界定。我们这里的生命教育选择的是学校生命教育。“学校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存教育、死亡教育、生命美育、人生观教育。”[1]综观以上几种观点,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生命的起源教育;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教育;死亡教育;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1)生命的起源教育,如《盘古开天辟地》课文说的是一个关于人类的老祖宗创造世界的过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2)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教育,如《吾家有女初长成》中的“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的。”给生命的成长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这是对生命的尊重。(3)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如《紫藤萝瀑布》通过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永恒,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这里用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来歌颂生命,来表现作者对生命意义的追求。(4)死亡教育。在《金盒子》练习二中,“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试给作者写一封信,表示慰问。”这一题目的设计,让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历程中不仅有必然的生老病死的正常死亡,而且有可能因各种变故造成不正常死亡,并没有什么不好。

2 语文教材中的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中提到的“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这点实际上可以等同于我们的另外一种说法,叫做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主要是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价值观、环境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2]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所反映的环境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反映人类对战胜自然充满信心与向往的,如《愚公移山》。(2)反映人类借助自然环境来抒发思想感情的,如《过故人庄》。(3)反映人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的,如《莺》、《爱莲说》。(4)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贡献的,如《种树‘种到’联合国》。(5)反映人类对自然成功改造的,如《苏州园林》。(6)反映人类对成功改造自然充满信心的,如《向沙漠进军》。(7)反映人类对自然的充分认识的,如《大自然的文字》、《看云识天气》、《食物从何处来》。(8)反映人类对自然充分赞赏的,《春》、《济南的冬天》、《心中的鹰》。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地认识自然、感受自然,逐步形成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3 语文教材中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到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这些内容,在语文教材中同样有所体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课程目标”部分,对“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两个部分的要求,就能很好地体现“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这是生活技能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要求。“能用普通话交谈。”这是最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综合以上三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三生教育”是我们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应该随时随地注意的问题,应该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同时,我们在充分肯定了通过语文教材、教学来渗透“三生教育”是完全可行的基础上,在我们的其他学科,如历史、数学、地理、生物等非专门性的德育课程中,也可以考虑根据学科的自身特点,来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大众传媒、节日庆典活动、生活环境等的利用,通过这些途径来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方式将“三生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王学风.中小学生命教育论纲.载教书育人,2003,(01).

篇4:“三生有幸”到底是哪三生?

三生有幸,是中国老话儿。三生乃佛家术语,盖指前生、今生、来生,幸是幸运。

《景德传灯录》:"有一省郎,梦至碧严下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存香烟存而檀越已三生矣。第一生,明皇时剑南安抚退官。第二生,憲皇时西蜀书记。第三生,即今生也。"有幸,形容极大的幸运。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何期昨日不得相遇。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又如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二章:"你住在敝舍,就够我三生有幸了。"形容极难得的好运气。

宋人苏东坡有《僧圆泽传》,讲的是唐朝的故事。

圆泽是位得道的禅师,住持惠林寺,有俗家朋友姓李名源。二人知心知音,知交至深。一日二人相约去参拜青城山、峨眉山,却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圆泽希望走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却坚持从湖北沿江而上。或因早年李源捐家产改建惠林寺,二人有约定,意见一致,则惟圆泽是听,意见不一致,悉由李源定夺。所以最终决定买舟入川。圆泽自知后果,叹道:行止固不由人。

船到南浦。扁舟泊岸。河边有位身着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在取水。圆泽当时落泪,对李源说:那是我下一辈子的亲娘,她姓王。我得走了,给她做儿子去了。3天后你来王家看我,我会对你一笑作为证明。再过13年的中秋夜,请你到杭州天竺寺外,我一定来与你见面。

李源将信将疑。到了黄昏,圆泽圆寂,王家的婴儿也呱呱落地。3天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果然微笑。李源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小和尚说圆泽早已写好了遗嘱。13年后,李源如约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去赴圆泽的约会,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唱着: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虽然星移斗转,生死苍茫,李源也一世三生,参透典故,却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三生有幸"的佳话。现如今的有情人常说缘定三生,若明白其中原委,也该知道这诺言的分量。

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炎黄子孙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甚至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可能就有很深的文化渊源。只是随着人们对神的逐渐背离和道德的衰微,人们对成语内涵的体悟越来越浅白。

篇5:三生教育是什么

【商店】

在商店功能中,玩家可以用游戏金币,以及钻石道具进行道具的购买。如果在道具列表中没有自己所需要的道具,也可以通过刷新按钮进行列表刷新。每日晚间的21点系统自动的刷新道具列表。

点击物品图标便可以进入商城系统展开物品的详细,可选择自己需要的道具进行购买。

篇6:三生教育是什么

网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预计要播出了,大家都不要急。

现在是IP被疯狂翻拍的阶段,有粉丝基础的小说不光看见一部翻拍一部,甚至是一本小说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两个版本。

比如早就播完的《何以笙箫默》、正在播出的《微微一笑很倾城》。

但这些都不是事儿!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视剧和电影版还没播出、上映,网剧已经要开拍啦!

对此大家有些懵X。

国产剧同一个IP没完没了的拍,这是个病,得治!

咱们都知道《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无论电视剧还是电影,阵容都十分强大。

电影版刘亦菲、杨洋搭档。

神仙姐姐和肖奈大神,两个人都是不食人间烟火派的,演神仙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电影物料很少,但这俩人的颜值大家都懂的。

合体拍封面也是又美又仙,让人特别期待电影画面。

电视剧版选择了人气超高的杨幂和赵又廷。

杨幂的古装造型咱们已经很熟悉了,无论是郭襄还是晴雪都很有灵气。

除了两个主角,剧里还有可爱俏丽的迪丽热巴、《微微一笑很倾城》里跟美人师兄组cp的张彬彬、《太子妃升职记》里人气超高的于朦胧、《古剑奇谭》里的师尊张智尧。

在两个版本无论颜值和人气都超高的情况下,网剧得选谁?

接棒刘亦菲、杨幂的是曾宁馨,没听过?不要紧,人家还是个新人。

美则美矣,好像缺点仙气啊。

她在古装剧《思美人》中扮演楚怀王的宠妃田姬,所以不久后应该就能在电视上看到她了。

从她微博上来看,她貌似改名字叫“宁心”了。

篇7:快乐教育是什么

围绕快乐教育的争论主要有两点,第一,“快乐教育”是否等同于素质教育;第二,这种娱乐化的教学方式是否对学生吸收知识有促进作用。更多实施中的“快乐教育”只表现在老师课堂上用PPT教学,以及强调老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循循善诱而不是强制执行等,但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

在最早推行快乐教育的英国,快乐教育被称为“havefun”,教育者强调快乐不是教师示范出来的,而是学生心理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被愉悦的教学环境所“唤醒”。强调一种“享受学习”的过程。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史宾塞已经在他半自传半札记的《史宾塞快乐教育》中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某些具体手段和方法。他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家庭,而不是学校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们要先把孩子的情绪调到快乐、自信和专注,再开始学。”以下是他提出的八项具体方法:

一、家庭共同相聚的时间是神圣的。

二、家庭成员互相了解可以使孩子获得心灵的力量。问问自己,你有几次坐下来和家人谈你的理想、目标呢?你有几次向孩子询问:你担心什么?你害怕什么?

三、适当让孩子为家庭分忧。

四、珍视全家一起用晚餐的时间。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每个星期也应有至少一两个晚上和孩子轻松地用餐,这时不要数落孩子的不是。

五、定期和孩子完成一件事。例如,种植植物、把散乱的照片整理成家庭照相簿。

六、建立固定的家庭传统和仪式。生日聚会、春天去远足、秋天登高。

七、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八、在孩子睡觉前告诉他一些家里的往事。

什么是快乐教育法

快乐教育最早的倡导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快乐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的童年幸福、快乐,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

快乐教育就是教人们通过改善心态来 获取快乐、体会快乐、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快乐教育与成功教育

任何教育方法的终极目标都是使人获得成功,也只有成功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因此,帮助学生成功就是帮助学生获取快乐,帮助成功是开展快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快乐教育与赏识教育

赏识让人快乐、开心,赏识让人乐观、自信,赏识让人不断发展超越,快乐教育离不开赏识。在不断地赏识赞扬中,学生极容易获得成就感,心情愉快,从而能积极 主动的进行学习。

快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界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没有快乐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面临许多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就应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主动探究,在快乐中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就是快乐教育。

教育是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事情,因为它传承文明、塑造人类、缔造世界。无论是老师还是 学生,都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

快乐教育包含的内容

一、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

“引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

每一种兴趣对孩子的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世界上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方法不恰当的父母或老师。

利用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学习。

二、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健康的“好胜”和“竞争”的心理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优秀。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可以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孩子的好胜心及参与竞争的意识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所以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合理的竞争环境。

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需注意:

--好胜的对象应该超越自我(横比、纵比)

--好胜应该对事不对人

--敢于面对失败

三、好奇心让孩子自愿学习

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好奇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

真正的趣味学习在于制造悬念,由浅入深。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

四、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 会和权利。

--保持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和谐。

--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五、快乐教育的禁区

--粗暴尖刻的言语。

--过分 地批评孩子。

--冷漠和麻木(抚摸、拥抱,不忽视、不体罚和心罚)。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的心灵 世界是要靠自尊来支撑的)。

--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和等待;孩子只有在主动、积极、愉悦的心境下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六、参与孩子的活动

通过参与孩子的活动,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赞扬和鼓励孩子,以增强他的耐心和耐力。

把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把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降低难度,减缓坡度,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勇气。

给孩子做出榜样并予以鼓励。

七、与孩子共同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是儿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开端。

游戏,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怎么玩,玩的时候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彻底、真实而由衷的自由,这就是游戏。

玩游戏是孩子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之一。

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和发展。

孩子玩各种游戏时,需要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六种智力要素的积极参与。

八、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倾听孩子讲话是交流的基本要求。

聆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建立友谊。

学会倾听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

九、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如果孩子是积极的,他看到的就是乐观、进步、向上的一面,他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孩子是消极的,他看到的就是悲观、失望、灰暗的 一面,他的生活自然也就快乐不起来。

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

培养孩子积极心态的方法:

--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孩子;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寻找孩子身上最好的东西;

--让孩子明白事物的两面性(积极的、消极的);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的长处;

--对孩子的缺点,要积极看待,帮助他改 正,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帮助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十、激发

孩子的自信心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鼓励是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一种信心:对我感兴趣的事我有能力做出贡献;我可能对周围的事物及我本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我可以对我感兴趣的事做出积极主动的 反应。

篇8:三生教育是什么

一、“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教育学生学会正确比较和选择生活,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中,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二、实施“三生教育”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实施“三生教育”合乎教育本质,顺乎教育规律,顺应人民需要。

1. 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某种角度而言,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所构成的。人的发展是生命发展、生存发展和生活发展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整体运动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人的主体素质,发展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终极目标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人追求幸福生活。教真,就是帮助学生求取真知、追求真理、做真人、行真事、长真才,真的精神实质是科学。育爱,就是使受教育者富有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的精神实质是人文。教真育爱是以人为本,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相统一的最高体现。

现代教育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对人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对自然的作用等三大领域。教育作用于社会的功能实现,作用于自然的功能实现,都需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中介、以人为载体来达成的。换句话说,人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教育的目的;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人既是教育的基础,又是教育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本真事业。教育目标就是使人体验、认知、感悟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生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建立适应当代社会、引领未来发展的现代教育价值。

总之,从人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决定着教育,教育决定着“三生教育”,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教育的角度看,“三生教育”作用于教育,教育作用于人的发展,它们之间是逐级回归关系。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2. 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实施“三生教育”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集中体现在帮助人的全面发展上,体现在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上。“三生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是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教育。

实施“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根本理念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内在发展、和谐成长,具有基础性、主动性、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实施“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现代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坚守教育公平,适应当代、引领未来的事业。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本质是促进人的现代化,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发展现代教育,事业发展是根本,制度创新是关键,价值建设是核心。这三者形成了发展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三个支点。实施“三生教育”的着眼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三生教育”从帮助个体成长出发,立足于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培养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人,是现代教育价值建设的原点。

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教育实践的价值追求。“三生教育”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问题,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从人生的起点上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见,实施“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应该把“三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和重要载体来抓。

三、实施“三生教育”的思考的建议

从功能层面而言,“三生教育”致力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统一,其中价值目标是核心、能力目标是关键、知识目标是基础。这里所说的价值目标,是指要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最终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政体的国家之间,在思想引领和价值取向方面是有区别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我国实施的“三生教育”,其思想引领和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也是我国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类似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因此,我们实施“三生教育”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教育系统的具体化和体现落实,就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之间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内核与表现的关系。

从工作层面而言,“三生教育”是理念、行为、效果的统一,要着力把理念转变成行为,使行为转化为效果。“三生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主体教育理念、快乐教育理念、和谐教育理念。“三生教育”行为和效果均表现为直接性和间接性结合、专一性和泛化性结合、可控性和易变性结合、长期性和复杂性结合的特点。因此,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坚持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规约性、开放性、整合性、创新性等基本原则,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实施“三生教育”要做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发展人的教育。实施“三生教育”要强化课堂教学,把专门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三生教育”结合起来;要突出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开展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特别是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关键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要注重文化育人,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以培育优良校风为目标,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主动引导、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三生教育”,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家庭和社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积极作用。

从心理和教育过程层面看,“三生教育”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心理过程,是明之以理、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有机统一的教育过程,是通过体验、认知、实践,促进感悟,使之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为习惯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因此,实施“三生教育”要大力倡导主体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差异教育、全面教育的基本方法,着力推进具体组织形式、具体教学方法和具体考核评价机制创新。

从内容逻辑层面看,遵循规律是“三生教育”的出发点,生理、心理、伦理、哲理、事理是“三生教育”的着力点,促进和谐是“三生教育”的归宿点。因此,实施“三生教育”要坚守教育本真,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守伦理、懂哲理、明事理,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真正把人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篇9: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06-07 14:03:21) 标签: 杂谈日前,小学校长就什么是教育称,教育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此话一出,一片哗然。笔者赞同这个观点,但又不完全赞同,因为教育包含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教师。该校长只提到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但是老师呢?如此以偏概全的错误实在犯得有点轻率。所以,教育要让学生睡好觉,教师先要有觉睡。教师一直给人的印象是一份单纯的职业:三尺讲台显风采,一支粉笔写春秋。笔者做过教师,课程不多,但工作节奏紧张,心理压力大。只因除了“传到授业解惑” 之外,教师还背负了太多与讲台无关的职责。学校教学成绩上不去,教师是基本责任人,社会、家庭的责任都忽略不计了;加重课业负担,教师是罪魁祸首,却不想到学校的政令繁复;学生辍学去打工,为降低辍学率教师疲于奔命;社会成员侵入学校影响教学,维护秩序教师首当其冲;创强创优,为完善面上的资料,教师挑灯夜战……教学值日,宿舍值班,上课教室,闪人饭堂,即是教书匠,也是校园警察。一天下来,就像电影里的.三毛,随时随地准备说“到”,躺下了都不安稳,身心疲惫。长此以往,初出茅庐时的激情和责任心都被慢慢地磨掉,身心健康水平大幅下降。试问一个自己身心都不健康的老师,又怎么能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呢?要让学生不跳楼,应该先让教师不想跳楼。教师非正常死亡事件也不少。除了睡不好觉,还有其他现实的因素困扰着教师。除却开宝马上班的教授之外,其他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的地位依然低下,工资福利微薄。君不见考公、下海的队伍里占了一大部分的教师,为何啊?地位低,收入低,安全感低啊。以前是铁饭碗,现在是泥饭碗,生源少了,学校合并了,末位淘汰制又来了。原本就撑不坏饿不坏的工资本就如鸡肋,现在有机会了,年轻的就铁了心拼一番。但是年长的就不得不继续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压力了。大家也知道,教师队伍庞大,一个地方的工资水平高低,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要提,难啊,所以都希望教师们不要做“药家鑫”,而乐意做“林黛玉”。一纸文件下来,可以发的不让发了,应该发的却没办法发了,只能看一小撮人群享受发展的成果。但是物价飞涨,你让教师那微薄的工资情何以堪啊?在心理和现实的双重压力之下,能不跳楼已是难能可贵了,怎么还能苛求他们教学生不跳楼呢。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以这样的耐力传输给学生,或许真的让学生能面对日后所有的挫折,但社会的发展就令人堪忧了。教师不是圣人,不能拔高来摆在神坛上忽悠。教师关心学生,天经地义,教师也乐意。但谁来关心我们的教师?哪天校长乃至更多人的口中说出,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睡好觉、不跳楼,或许教育离健康发展就不远了,至少真正趋于以人为本了。作者:谢广锋 教育是孝敬长辈、讲文明、懂礼貌、“不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要见利忘义”------ 有兴趣的朋友继续说下去。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奖)0顶阅读(6)┊ 评论 (1)┊ 收藏(0) ┊转载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中国青年报:警惕“沉没的声音”爆炸(转凤凰)后一篇:日核电站危机引连锁效应德国退出核能计划或提速(转中国新闻网)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商讯]新浪奢品7天无风险退货[发评论]善财童子2011-06-09 08:21:27[举报]一种独特方式,让您触摸生死真相;一句经典秘诀,让您快速修入禅定;善财童子真诚邀您回访!

篇10:什么是教育叙事

什 么 是 教 育 叙 事

表面上看,教育叙事研究不过是教学的研究,但任何有效的教学研究总会牵涉到学生或教师的生活。或者说,真实的教学研究往往是教学与生活的研究。由此,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又由于教学叙事与生活叙事总是叙事者叙述 “个人生活史”中的一系列片段,因此真实的教学叙事或生活叙事往往具有某种自传的性质,因此叙事研究也可以用自传叙事的方式,叙述自己受教育经历以及教育经历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者生活事件。

一、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借助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教师在课前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然后教师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也可以将这个过程解释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师讲教育故事实质是以公开发表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而公开发表又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发表文章。它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这里的发表,实质上是一种叙述,叙述之后形成的文章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教师写教育记叙文,或者说教师做叙事研究,并不排斥教师写教育论文,但教师最好在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故事之后,再去讲教育道理。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叙述教育故事时,有时又会出现写教育论文那样的感觉,感到无话可说。我们与教师一起讨论之后,发现叙说的关键,是叙说之前的行动。所以,我们提出一条补充的策略(观点):“教师写作的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这样说的反题是:“教师写作不只是为了公开发表。”

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某种教学理念的眼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个人化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行为将经由这种反思发生转化。可见,教师写教育故事实际上是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突破口,是变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写作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教师的叙述将发生困难。不少教师之所以感到无话可说,原因在于写作之前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能够叙说的与感到值得一叙的,不过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后产生的记录冲动与反思冲动。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所寻求的对教育实践的改进主要是对教学生活的改进,因此教师的叙事报告主要是教师亲自叙述课堂教学生活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可以将这种对教学事件的叙述称为教学叙事。教学叙事类似以往在人们所谈论的教学案例,但教学叙事不仅强调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情节是案例的一个核心要素),而且强调叙述者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另外,作为叙事的行动研究,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方式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不改变教学,教师将无话可说”。

二、生活叙事

除了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还大量时间居留于课堂教学之外。所以,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一起构成生活叙事。

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或称之为班级管理个案)。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

在我们与广州市番禺区几所中小学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讲述了一系列关于学校生活的故事。南阳里小学林竹君老师讲述了关于学校“扣分教育”的故事,星海中学的陈家燕校长讲述了“太阳”与“北风”的故事。我们曾与南阳里小学的蔡中华校长讨论有关学校教师生活和学校管理的问题,然后借用教学叙事中“用钢笔录象”的做法,将讨论的过程整理成《学校管理中的规范空间与自由空间》的对话录。沙头中学的佟雪梅老师甚至提出“这类生活叙事比教学叙事更具有可读性,因为这些生活叙事与教学相关,又没有学科的界限,适合于所有学科的老师阅读”。

三、自传叙事

以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信仰,至少在孔子那里已经成为一个习惯。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吾尝”二字,已接近自传叙事。荀子仿效孔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几乎为孔子话语的翻版。荀子不仅翻录了孔子“思不如学”的观点,也翻录了孔子“吾尝„„”的自传叙事的形式。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自传与胡适的努力相关。胡适曾热心倡导写自传,他自己也在不同时期写过自传,为后人留下《四十自述》《口述自传》等名篇。胡适在他《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在这十几年中,因为深深的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照他的说法,“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当教师讲述他们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这种谈论教育的方式有些像叙述自己的自传。我们把它叫做教育自传。有时我们便建议教师撰写简单的教育自传。

阅读了教师的教育自传之后,我们发现平时那些“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教师,在教育自传里挺善于说话了。

最初建议教师讲述教育自传时,我们只是想了解教师现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过去的教育经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实际上是将教师的自传当作理解教师的一种历史材料,这是社会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在教师提供的教育自传中,的确发现了某种相关性。但教育自传除了便于研究教师、理解教师之外,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价值。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让教师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从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何以教育自传能够引起教师的自我反思?其中的秘密就在于当教师撰写教育自传时,教师只需要回忆、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必再勉强自己谈论教育道理、教育理论。令人惊异的是,当教师在讨论会上要用教育概念来谈论教育理论时,教师显得几乎没有什么理论水平;当教师不直接谈论教育理论,只反思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时,教师的教育理论常常蕴涵其中,而且这些教育理论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它已经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念。

篇11: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一次国际教育会议上,留美博士黄全愈请教一位英国的教育家,却没有下文。可见,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关于教育的定义,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语录”,这里集粹如下: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外国对“教育”也有许多精彩、精辟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康德: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爱因斯坦:“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哈沃德・加德纳:什么叫教育?教育是让孩子体验发现世界是怎样一回事,教育者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种种释义,各有千秋,都从某一角度通向真理之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作为教育工作者,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对于认清教育的本质、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找准前进的方向是大有好处的。这并非什么咬文嚼字、钻牛角尖。因为没有理性的自觉,是不可能在实践中做个自觉而清醒的教育者的。

上一篇:统计学取样方法下一篇:奠基仪式书记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