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2024-09-10

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分析(通用6篇)

篇1: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新医改对医药流通的影响

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主要有物流配送、纯销和零售三种基本业态(合并其中两种甚至三种业务的混合模式不计在内),须分别做分析。

大物流配送企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大型医药物流配送企业主要服务下级批发商和民营医院、个体诊所、零售药店以及乡镇卫生院,一般以普药为主要品种,以快批和快配为主要特点,毛利较低,资金周转率高。医改新政提出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最近3年新增的8500亿元,资金流向明显倾向基层,实际上都是围绕基本药物的使用在做文章,因此,以基本药物为主的普药市场扩容空间最大。

为保证基本药价相对合理,新政对流通环节控制很严,流通企业要想占有这一大块市场,除了以普药为主要品种外,还必须有强大的市场覆盖力,这种能力具体表现为庞大而又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强大的现代物流设备和技术。因此,经营规范、资金实力雄厚、具备全国性至少是省级区域营销网络、依靠现代物流设备和技术支撑的的大现代流通企业,很有可能强者恒强,大者愈大,并因此进一步挤压中小批发企业,抢占市场。

纯销企业:尚有生存空间

药品纯销企业主要服务医院客户,特别是县级以上的二三级医院,经营品种以处方药为主。尽管8500亿元着眼于基层,尽管纯销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要成为新政“规范和整顿”的对象,但由于公立医院改革处于“推进试点”阶段,特别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中只是提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至于财政补助从哪来,还没有交代。因此,在近一段时间内,即使取消15%的明扣,但是暗中与医生或直接与医院的交易可能一时无法杜绝。而由于纯销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运行机制在一段时期内还存在,所以其业务在某些特定时期可能会受到一点影响,但前景还是有的,甚至还有可能因为有非常好的医院业务基础而在基本药物进入基层的配送业务中分得一杯羹。当然,前提是必须有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现代物流做支撑。

零售终端:或面临艰难转型

在去年底出台的新医改征求意见稿中,表示要“探索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等医药分开的有效途径”。这一消息曾让零售业兴奋不已,但正式公布的方案中却有所调整。尽管医改新政有“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等表述,但还没有具有实质意义的鼓励措施。由于零售药店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药房同处于直接面对病患者的终端,后者可在政府的补贴下“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患者在药房拿药和报销都更便捷,而前者不但得不到政府的补贴,还要缴纳税收、房屋租金及其他成本,原有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所以,基层医疗机构的处方外流到零售药店的可能性或许还不大。

至于公立大医院的处方外流到零售药店更有待观察,因为在以药养医的机制未被废除的背景下,医生使用廉价的基本药物的意愿没有被调动起来。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制订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和管理办法。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调整和更新。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七)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并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参与投标的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招标采购药品和选择配送企业,要坚持全国统一市场,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药品购销双方要根据招标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并严格履约。用量较少的基本药物,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定点生产。完善基本药物国家储备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药品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各地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

(八)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分析:

(一)基本药物制度是一整套政策体系,包括目录制定、生产、定价、流通、使用、报销等环节。新医改争议最多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发生在基本药物制度上,也是关系到整个改革成败的关键,基本药物制度,改变的是药品生产、流通的整个产业链条,改变的是一大批经济体的利益。争议主要发生在两大部门之间——卫生部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为:药价高,根源在于医疗医药体制存在制度性弊端,即在当前医药定价机制和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对高价药品存在“偏爱”。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医保机构作为药品的主要付费者,发挥其“团购”力量,与药品供方谈判出一个合理的基本药物价格。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也重申了卫生部的思路,即基本药物行政部门定点生产、直接配送,统一定价,并“强制”医疗机构使用。

抛开各自部门利益我们认为人保部发挥与供方的利益对立的关系与药品供方价格谈判,这样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而卫生部的思路显然有点回到计划经济的味道。可行性值得思考。

(二)是创新之举。新医改方案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可以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挤掉药价中的水分,切断医生、医院与药品销售商之间的利益链条,降低老百姓的药费负担,广大百姓对此寄以厚望。

但是新医改能否真正降低药价呢?基本药物制度设计,医院能否落在实处?

 不断有新药在上市,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看,多数并非临床需要,主要是因为利益驱动。每个新品种上市,因为不具有可比性,定价一般都会很高。即使是国家普遍降价,仍有利润空间。因此,政府改革药品定价机制,对新药和专利要实行上市前的经济性评价,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非常迫切。

 “新医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方向,“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必将降低患者的药费,因为国家招标生产配送的药品必然会带来廉价的药品,但同时,医院的收入也会减少,因为现在医院的药品加价率是15%,药价高,自然收入多,药价低,收入自然少。”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官员俞建拖认为,要想降低药价,根本问题还不在于基本药物制度本身。当然,基本药物制度本身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为社会、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但是,这里的不确定性就是医生处方。首先,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地位不对等。其次,客观上讲,人不是机器,医生对于某些病无法确诊,或者有并发症,或者前期和后期有不同症状,这都是有可能的。如果有些操作规定过于刚性,反倒可能造成医疗纠纷。因此,对于基本药物制度的考验就是,一方面,要能够使医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医术,以帮助病人康复;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医生滥用自己的处方权,诱导甚至强迫患者使用基本药物制度以外的药物和服务。

篇2: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 关于资本结构的界定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 国内学术界对资本结构的认识和研究也相对迟缓。资本结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国内外学者对此的意见也不一致。国内学者认为, 资本结构是所有负债类资金与权益类资金的比例, 所用的衡量指标一般为资产负债率;国外学者则认为, 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长期资本的比例, 这一观点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资本结构。与负债比率、杠杆比率相比, 资本结构通常严格地与公司经营所需的永久性或长期资本有关, 所以国外一般采用长期负债率这一指标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二) 关于盈利能力的研究

关于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 最早要追溯到美国。Michael (1950) 和Kesneer (1939) 提出了美国经理人的报酬和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 Jackson和Martindale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 包括组织结构、董事会业绩分析、公司财务政策、生产效率、销售组织等。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Franco Modigliani和Merton Miler在《美国经济评论》里发表了一篇名为《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的论文, 提出了“在完美的市场假设下, 企业价值只与企业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和企业的资本化率有关, 而与资本结构无关”, 这一命题就是著名的MM理论。

国内学者关于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的实证论文不多, 主要集中在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李树华、陈征宇 (1998) 对沪深两市745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 认为资产质量与净资产收益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宋献中、高志文 (2001) 研究了企业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结果证明资产质量与净资产收益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李宝仁、王振荣 (2003) 从分析方法的角度研究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 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存在负相关。

二、研究方法

(一) 样本数据的说明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涵盖的子行业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药流通等, 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业务领域涵盖了多个子行业。本文通过选取2012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医药上市公司20强中的17家在境内上市的医药公司 (另三家分别在美国和香港上市) 作为研究对象, 以2011年和2012年的财务报表作为数据来源, 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 分析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并就如何优化资本结构以提高盈利能力提出对策建议, 从而为公司决策者确定合理资产结构提供依据。

(二) 指标的选取说明

考虑到短期资金的需求量不固定, 笔者选取资产负债率来衡量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 即资产负债率=全部负债/全部资产。盈利能力方面, 笔者主要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两个指标来衡量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 这两个指标分别反映资本的利用效果和资产的利用效果, 即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三、实证分析

(一)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2011年我国医药行业17家上市公司中, 资产负债率在0~20%之间的有5家公司, 资产负债率在20%~40%之间的有6家公司, 而资产负债率在40%~60%之间的有7家, 均值为34.72%。与2011年相比, 2012年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的有7家, 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的有6家, 4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排名不变。这说明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低。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的偏好,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负债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 负债融资的发展慢于股票市场的发展, 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 这就出现了与优序融资理论相悖的情形。稳健型的资本结构有利于企业抵御行业竞争激烈的风险, 竞相降价是市场竞争的主要表现, 当产品出现价格战时, 由于这类企业的负债水平较低, 其财务杠杆也较低, 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产品利润占领更大的市场。

注:2011年17家上市公司按照资产负债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2012年各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排名有所调;所有数据均来自巨潮资讯网和各上市公司年报。

(二)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分析

考虑到2012年17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指标值变化不大, 笔者以2011年的资产负债率数据为依据, 分别描述我国医药行业17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的分布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1年17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10%, 净资产收益率超过20%的有6家, 均值达到19.47%。2011年我国医药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5.70%, 这说明样本公司的资本利用效果较好, 公司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经营效率较高。

从表4可以看出:2011年17家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分布不均匀, 总资产报酬率低于10%的有8家, 超过10%的有9家。其中, 双鹭药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最高, 为35.07%, 上海医药的总资产报酬率最低, 为5.25%。2011年, 我国医药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平均值为4.54%, 这说明样本公司的资产运用和资金运用效果较好。

从2011年17家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排名情况看, 资产负债率低的公司, 其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均偏高。以双鹭药业为例, 2011年的资产负债率为2.92%, 排名第17位, 而同年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分别为37.46%和35.07%, 在17家样本公司中名列第一;2011年, 国药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56.84%, 而同年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分别为19.48%和7.81%, 在17家样本公司中的盈利能力较弱。

四、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对17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资产负债率越低的公司, 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越高, 盈利能力越强。总体来看,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 股权融资与负债融资相结合, 进行负债规模管理

一方面, 考虑到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公司应该适当增加负债融资的比例, 同时还需要进行负债的规模管理。另一方面, 按照优序融资理论, 内部融资是第一选择, 此外公司还应当利用资本市场优势, 通过增发配股以降低融资成本, 优化融资结构。

(二) 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相结合, 适度调整债务结构

正如前文提到的, 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普遍以自有资金为主, 负债资金所占比重较小, 在负债资金中以短期资金为主。过高的流动负债不仅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增加其经营压力和偿债压力, 还会把投资局限在短期项目上, 产生逆向效应。因此, 公司可以考虑在安排债务结构时, 适当地降低短期负债, 一定程度上提高长期负债的比率, 为公司经营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 社会需求与行业发展相结合, 加强医药行业自身建设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法律制度的保障。因此, 在面对医药这个特殊行业时, 应当充分考虑世界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抓住机遇, 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提升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健钊.中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销售毛利率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1) .

[2]袁春丽.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管理, 2012 (11) .

[3]罗爱芳.传统资本结构决策方法之改进[J].财会月刊, 2011 (21) .

篇3: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货币供应量M2;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净利润

一个企业的成长和盈利能力受很多因素影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以求能更好的揭示出企业发展与成长的规律。在中国,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和盈利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货币政策方面出发,探讨1996—2010年不同的货币政策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净利润产生的影响。

一、背景及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1999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调低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这都是货币政策放松的表现。之后,2003年9月21日至2008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一共上调了20次存款准备金,这表明,货币政策在这4年多的时间里,正逐步收缩。而到了2008年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虽然这次的下调只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但是这是等于是放出了一个信号,国家要再次引导金融机构适当扩大信贷总量。2010年初基于对通胀压力有上升趋势的判断,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月18日上调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开始,一直到2012年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一共上调了14次存款准备金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的是,中国对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是很依赖的。

(二)文献综述

外国学者Sims(1972)发现货币供给变化是名义产出GDP变化的显著的原因。王佳,张金水基于七部门DSGE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认为对制造业的经济刺激政策对各部门产出的带动作用最大,而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经济刺激政策对各部门产出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小。曾令华(2006)研究发现M2的增长对产出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刘晓东(2006)研究得出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打压过剩或不必要投资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推动作用。Ganley和Salmon(1997)通过研究得出不同产业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具有非对称性。Gertler和Gilchrist(1993)发现:与货币紧缩政策相关的经济衰退之后,大规模企业总的净债券发行将会增长,而依赖私人债券的小企业的债务发行则保持稳定。

本文基于1996年—2010年的货币政策如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货币供应量M2的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来探讨货币政策对于行业中大中小规模企业的影响。

二、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来探讨货币政策对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影响。灰色关联度的分析的意义是指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如果两个因素变化的态势是一致的,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可以认为两者关联较大;反之,则两者关联度较小。因此,灰色关联度的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适合动态的历程分析。另外,考虑到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本文还引用阿尔蒙估算法通过滞后变量来进一步说明不同的货币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

(二)数据的选取

本文采取的数据是1996年到2010年的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货币供应量以及从农林牧渔业,化工业,建筑建材,交通运输,钢铁业,商业百货业这六个行业中选取的18家企业的1996年到2010年的年度净利润(净利润数据来自18家企业各自的年报)。

三、实证分析

(一)灰色关联度

根据灰色关联度公式:

其中,X0(t)是不同年份的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货币供应量,Xs(t)是不同年份不同企业的净利润。ρ取1。

以下表格便是通过关联度分析做出的不同货币政策对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影响的排序。

四、实证结果的分析

(一)首先是对灰色关联度的结果分析

图(一)是通过灰色关联度的分析做出的,货币供应量M2,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对于不同行业大,中,小规模企业影响的排序。从横向看是同一规模的比较,从纵向看是不同规模的比较。

先从不同行业的同一规模企业的角度来说,以钢铁和交通运输为例:

可以看出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对各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基本一致。而货币供应量M2对于交通运输的影响最大。

第一,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都是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放贷能力,区别是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率方面处于被动,而在再贴现率方面处于主动。货币供应量M2是属于直接投放。钢铁行业是一个生产过剩的行业,除非连续调动几次,否则对于钢铁行业影响不会明显。据悉,2011年上半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结果也只是对钢铁市场产生了很小的影响,再看国外,欧洲债务危机,政策累积影响,才使钢材市场发生大幅下降。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钢价的影响很有限。

第二,对于交通运输业,从交通运输业本身性质上来说,这些部门大多数属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受国家支持,所以当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变动的时候,交通运输业虽受影响,但是由于受国家支持的关系,变动较其他行业会小。从规模比较上来说,大规模企业一方面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另一方面,国家要做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时,大规模企业无论是行动能力或者是资金能力都比中小规模的交通运输企业要强,所以更加容易在国家招标中获胜从而进一步得到国家的支持。

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的直接投放,最先受益的就是民生工程如水、电、路、气、房。以及社会事业。所以货币供应量直接影响了交通运输业。

再从同一行业不同规模的比较:

不同于大规模交通运输业,这里中小规模的交通运输业却又比较大的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是边际效用方面,大规模的交通运输业本身行动力和资金量都很有优势,其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都很大,这个时候货币政策的变动使其得到的边际效用或者失去的边际效用就很小。反观中小规模的交通运输业,由于市场份额较少,如果货币政策向其有利的方向变动则会使其行动力和资金量增加。如果货币政策向其不利的方向变动则会使其行动力和资金量减少。另一个则是金融体系方面,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很不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时常受阻,所以经常达不到预期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注意到,小规模的钢铁行业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比较小,前文说了钢铁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贷款规模很大的行业,而货币政策又通过影响其资产负债率来影响其盈利能力。小规模的钢铁企业的固定投资,技术改进等主要依靠自筹资金。所以对于多数小规模钢铁企业,由于本身自有资金量,产出和市场份额的影响,其肯定会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比例,这时,如果货币政策变动反而使其受到较小的影响。

通过排序和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各行业内部企业产生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不同行业的净利润对货币政策分别做出不同的反应。

产生这种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三方面的:

首先在银行信贷的作用下,货币政策冲击通过改变各行业内企业的可贷资金从而改变其财务成本,最后对各行业内企业的净利润和产出水平产生影响。其次由于各行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和各企业的规模不一,所以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比如信息不对称。另外承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其融资成本也会提高。第三则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完善,这也是为什么我国频频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之一。

(二)对阿尔蒙模型结论的分析

以农、林、牧、渔业为例,通过阿尔蒙估算法得出:1.当期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上一年的存款准备金率负相关,与当期的存款准备金率正相关。2.当期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当期的货币供应量负相关,与上三年的货币供应量正相关。

这说明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即本年的产出与前几年的政策变动有关。

另外,由于对于再贴现率的检验其P值不通过,所以这里我们认为他做为货币政策的一个工具对各行业内部的不同规模企业产生的影响不显著。

五、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度的分析证明了货币政策的变动对于各个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产生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因此,政府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竭力改善操作方式,提高货币政策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具体政策包括:

通过投资多样性和政策的搭配实施减少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影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对于那些对货币政策反应敏感的行业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的多样性来减少这种非对称性的影响,比如当预期货币政策将要转变是,预先投资一些对于货币政策反应不敏感的行业,这样做可以减少非对称性带来的损失。

从政策实施者的角度来说,由于一些行业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不敏感,这个时候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可以额外配合一些其他政策来辅助货币政策的实施。比如一些行业企业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反应不敏感,但是对于M2的直接投放比较敏感,这个时候可以在不影响整个政策目的的情况下,辅以货币的直接投放政策来达到兼顾更多行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佳,张金水.外生冲击沿部门传导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七部门DSGE模型的数值模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3):127~139

[2]曾令华,李红光.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产出的相互关系分析[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5,2;10~15

[3]Ganley, Joe and Chris Salmon, 1997, The Industrial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Shocks: Some Styled Manufacturing Firms.[J], working paper, No 68,Bank of England

篇4: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本文以30家医药行业2008-2011年财务报表作为数据来源, 运用描述性统计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模型对营运资本结构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 分析营运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关系, 并就如何优化营运资本结构、提高盈利能力提出建议, 能为企业经营者确定合理资产结构提供决策依据。

一、分析模型的构建

(一) 描述性分析指标的选取。

1. 营运资本结构选取指标。

营运资本结构就是某一时点上各个流动资产占总流动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以及其他流动资产。因此本文选取流动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资产比例、应收账款/流动资产比例、存货/流动资产比例四大指标作为营运资本结构的指标。

2. 盈利能力选取指标。

杜邦分析法, 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指标间的内在联系, 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本文根据杜邦分析体系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作为盈利能力的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该体系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龙头, 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 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

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 就是从对资产的使用效率方面来衡量盈利能力。总资产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 也是决定公司是否应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实现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对比关系, 用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获取的能力。权益乘数又称股本乘数, 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 权益乘数越大, 企业负债程度越高。

(二) 回归分析变量的选取。

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根据杜邦分析体系,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均是用来反映净资产收益率的。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盈利能力的指标, 下文公式中的Y就是指净资产收益率。

2. 解释变量的选取。

营运资本结构即在某一时点上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更具体的分析营运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 本文将资产的各主要类别均引入回归模型, 因此本文选择如表1所示的四个指标作为资产结构代表变量。

(三) 分析模型构建。

在选择模型上, 本文主要研究营运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所以将代表营运资本结构的流动比率、应收账款/流动资产、货币资金/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资产与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分析营运资本结构的变量与盈利能力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υi (i=1, 2, 3, 4) 。其中:Y为净资产收益率;X1为流动比率;X2为货币资金/流动资产;X3为应收账款/流动资产;X4为存货流动资产;β0、β1……为参数;υi为随机误差。

二、实证检验分析

(一)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医药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 自身行业特点突出, 尽管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生产、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产销情况也处于较好的水平, 但是行业的整体毛利水平持续下降, 效率下滑;并且, 国外医药企业不断涌入, 使得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大。所以本文选取医药行业进行营运资本对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

由于上市公司需要进行信息披露, 因此比较容易获得其财务报表, 并且其收到证监会、投资者和独立中介机构多方面的监督, 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比较强, 可以作为研究的样本依据。本文中所有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都来自于最股网 (www.stockest.cn) 中的上市公司年报。样本选取范围是所有于2007年到2010年的上海证券所关于医药行业的所有上市公司, 总共30家。其中剔除了ST公司, 因为这类公司可能是出于财务状况的异常情况, 也可能是已经连续亏损两年以上, 这类公司的数据没有参考性。

(二) 描述性分析。

本文采用列表的方式, 如表2和表3所示, 计算并分析样本公司2007年到2010年度营运资本结构的指标和盈利能力的指标。

表2反映了所选取的医药行业2007年到2010年营运资本结构的变化趋势:流动比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货币资金/流动资产比例也是逐年上升的趋势;应收账款/流动资产比例是从2007年到2009年呈下降趋势, 2010年稍有回转;存货/流动资产比例是从2007年到2009年缓慢增长, 但是2010年却有明显的下降。

从表3可以看出, 医药行业2008年到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都有小幅度的增加, 而从2007年到2008年则是大幅度的增加;权益乘数2007年到2008年有大幅度的下降, 2008年到2009年比较平稳, 2009年到2010年有大幅度的增长。

(三) 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相应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 并进行检验是否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1. 实证检验。

由于2006年到2009年的样本数据量太大, 因此本文只选取2010年的数据为例, 如表4、表5和表6所示, 对医药行业营运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进行回归分析。其中:Predictors: (Constant) , 存货/流动资产, 应收/流动资产, 流动比率, 货币资金/流动资产;Dependent Variable:净资产收益率。

表4是反映模型拟合优度的, 变量与自变量相关系数R=0.133, 说明两者相关性不是很强。判定系数R2=0.365, 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还可以, 但不是很好。

表5中F值检验的是模型的整体显著性, F=0.999, t值=0.426大于5%, 没有通过检验, 说明模型整体的显著性也不明显。

表6是模型的显著性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 各个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119、0.225、0.344、0.932都大于5%, 说明流动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资产、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资产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

2. 相关性分析。

以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医药上市公司营运资本对盈利能力的相关性不是很大。笔者认为原因如下:首先, 绝大多数的医药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结构不合理, 急需优化———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之主要目的。其次, 医药上市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资本性投资, 其营运资本组成部分中除了短期投资、带息的应收票据等具有直接收益外, 大多数组成部分不能直接产生盈利能力。第三, 本营运资本研究的回归分析具有局限性, 因为营运资本包含的内容比较多, 并不只有本文中所研究的这四个指标, 实际上, 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因素很多, 不同的因素变化的结果组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

三、合理化建议

营运资本是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维系于营运资本的正常运转。只有营运资本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企业的目标才得以实现。但是, 营运资本的过多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了使企业的盈利水平达到最优, 必须优化营运资本的结构, 选择恰当的营运资本方案。为此, 笔者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 优化营运资本结构。

通过上述30家医药行业营运资本结构指标的统计分析, 可以得出企业营运资本中各项比例的平均值, 其中包括:流动比率、货币资金/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资产、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如表7所示, 这些比例可以作为上市公司确定自身营运资本结构的参考。

(二) 提高营运资本周转效率。

营运资本周转效率高, 就加速了资产利用程度, 企业就能够更容易地偿还其债务和购买更多的材料, 生产更多的可供销售的商品,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同时, 对外界资金的依赖性就越小。营运资本的周转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的收回、存货的周转和应付账款的支付三大方面。比如应收账款的收回过于松散, 会使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 从而导致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降低, 带来坏账的风险, 但是可以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相反, 过于严厉的收回应收账款, 可以使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效率升高, 但是会对企业的销售产生不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Juan Colina.working capital optimization, Pulp&paper, 2002.

[2].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 1995, (1) .

[3].李建平.基于上市公司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 2008, (7) .

[4].张涛.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内容与途径[J].黑龙江财会, 2002, (3) .

篇5: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医院财务管理是整个医院内部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这就对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这就要求医院明确新医改政策对其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 进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医院服务成本, 走低耗、高效和优质的发展道路, 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的失真

众所周知, 医院的主要职责就是挽救病人的生病, 所以医院本身往往会忽视其它方面, 就算是关注于其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也往往落实的不那么严格, 对财务活动没有实际地导向性。同时因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水平层次不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医改政策的实施, 许多医院的财务人员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 不能对现实情况做出良好的分析, 进行必要财务分析并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 观念的淡薄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正常运行以及保障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方法途径, 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医院的管理者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 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对财务部门的职责也不够明确, 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只是形式上的摆设, 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 控制系统缺乏科学性

我国的大部分国有医院都有一些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 但是这些国有医院往往在做一些业务, 不依靠这些制度, 或者仅仅把这些规章制度当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样就造成了医院内部运行的不合理性和混乱性。对于私人营利性医院, 医院内部往往忽视了对业务运行过程环环相扣的动态机制进行监督, 使医院工作人员的成本效益观念比较淡薄, 造成医院的财务工作不科学, 财务信息不准确。

三、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并在许多方面对其产生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预算管理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下, 医院总预算要统领各个部门预算, 改变医院预算流于形式的现状, 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发挥对其约束作用。同时, 运用科学的预算管理, 便于医院实现预算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

(二) 筹资渠道的影响

在新医改政策中规定要逐步取消药品差价, 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所以医院要想生存发展, 筹集充足的资金是关键。新医改政策提倡多元化办医, 给医院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医院可以在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政策的基础上, 采取合理的筹资措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如获取政府低息贷款、医院合并等方式。

(三) 收费结构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规定:我国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 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减轻居民个人医疗卫生费用负担, 从而改变了医院收费结构。收费作为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部分, 新医改政策对收费结构的影响, 进而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

(四) 资产管理的影响

新医改下, 医院要生存和发展, 医院财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对医院资产的管理, 设置资产的备查账, 及时对资产的业务活动做出相应处理。新医改政策的实施, 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如医院支出、医院成本核算和医院投资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四、应对新医改政策的财务管理措施

(一) 加强内部管理

要想让医院正常的运行发挥自己的职能, 就要不断完善医院的内部管理, 就必须做好医院的会计工作, 树立先进规范的理念。医院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 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使账务人员熟练掌握新医改所要求的财务工作, 从而达到新医改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除此之外, 国有医院也可以尝试适当的公开医院业务信息, 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医院的形象提高, 也有利于促进稳健的医院管理。

(二) 加强医院内部监督力度

单纯从监督方面来看, 医院的内部监督是最方便的监督手段, 因为医院本身就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和评价,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这样就能保障会计内部控制的正常实施。其次, 健全与完善监督制衡机制。医院应该明晰内部各部门与人员的权力与职责, 对资金与票据展开有效地监督与制约, 保障财务安全。

(三) 增加筹资渠道

医院应当采取多元化办院的格局, 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 来为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医院应当在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中, 控制投资额度, 评估财务风险, 加强理财观念。医院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 尽量争取当地银行和政府的支持, 尽量获得扶贫资金和低息、贴息的发展资金。医疗设备的更新越来越快, 医院可以采用租赁或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减少医院资金的占用, 减少医院大额资金的支出。

新医改政策的逐步推进, 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适应新医改的要求, 医院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预算, 控制成本和费用支出,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 节能减耗, 为节约型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同时, 加强对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效率, 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6: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分析

旅游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旅游上市公司,旅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就是旅游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和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论,当CPI>3%时称为通货膨胀;当CPI>5%时为严重的通货膨胀[1]。国内关于CPI与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多,而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正是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有以下几种现象:①自1979年来关于CPI的研究有1023篇,而自2006年来的文章就多达900余篇,说明近年来CPI的变动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②研究CPI对旅游业影响的文章仅两篇,对旅游上市公司方面尚无。③笔者检索到的文章一般是影响CPI的因素变量,而关于CPI对其他变量的影响或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少。笔者研究了CPI对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以此补充CPI与旅游上市公司相关关系研究的不足,以期对国家和旅游企业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文献回顾

2.1 近年来国内外对CPI的研究进展

李新祯利用1998年1月—2010年10月的月度CPI数据和粮食批发价格指数对粮食价格与CPI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关系。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每上涨1%会使CPI上涨0.336%;从短期来看,粮价对CPI有滞后1期的影响,CPI对粮价有滞后3期的影响[2]。李丽莎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与CPI增长率的比例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与三次产业生产总值都与CPI增长率成正比例,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与CPI增长率的相关性最强[3]。殷淑颍以2010年CPI变动的数据为依据,利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对CPI的变动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尤鹏程研究了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关系,文章侧重于从实证角度出发,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工具来解析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的关系[4]。梅梅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两组2003年1月至2008年11月间我国月度CPI和PPI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数据中CPI和PPI在常态下为非稳定的时间序列,并且两者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Janusz Mikiewicz运用扩散相关距离法,探讨了欧元的引进对CPI的影响效果[5]。

从以前学者对CPI方面的研究来看,由于CPI属经济学概念,研究的学者大多是经济与金融方向的,在研究内容上多侧重于CPI与一些变量关系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而CPI对旅游,尤其是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目前尚未涉及。

2.2 近年来国内外对盈利能力的研究进展

任玲选取2010年沪深两市47家电力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借助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中的线性回归法,考察了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6]。刘凌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分析了河南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资本结构的负相关关系,给出了优化资本结构的措施[7]。陈宏提出盈利能力除了可通过一般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进行分析外,还可运用差额计算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的一些特殊指标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与企业股票价格或市场价值相关的一些指标进行了分析[8]。王元芳、肖迪从行业角度出发,采用实证研究法对2003—2005年我国各行业的盈利能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定量研究,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特征有着显著的关系[9]。程建伟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和流通股比例3个变量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时具有稳定性[10]。Bharat A Jain、Narayanan Jayaraman、Omesh Kini通过对互联网盈利能力的路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随投资者需求、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所有权的变更而增加[11]。通过比较发现,在进行盈利能力研究的内容方面,较多的是企业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而关于CPI对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尚属空白。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分类标准,由证券交易所根据上市公司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合并报表数据对上市公司进行分类。从经营范围来看,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旅游景点资源为经营主体的景点类旅游公司,第二类是以酒店经营为主的酒店类旅游公司,第三类为综合类旅游公司。我们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制定下列样本选择步骤:①截止2010年9月15日,锐思(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显示,在深沪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A股旅游上市公司共有24家。②2005年12月31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旅游上市公司共有18家;③剔除连续亏损的3家(ST东海A、ST罗顿、ST张家界),最终选取15家旅游上市公司,见表1。本研究所选样本数据包括CPI每个月份的数据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实证研究采用了EXCEL和SPSS统计软件。

3.2 评价指标和研究思路

评价指标:目前学者们对盈利能力研究选取的指标多是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更多的被作为主要指标来衡量盈利能力,所以笔者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作为指标,采用数据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我们所选的数据为2001—2010年每月的数据,共有120个量。为了研究需要,笔者采取每年CPI数据和净资产收益率,净收益的平均值。

研究思路:从单一指标来讲,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要研究CPI的变化对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笔者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法来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的系数关系,然后通过假设检验来检测其显著性。由于旅游上市公司可分为3类,即以旅游景点资源为经营主体的景点类旅游公司;以酒店经营为主的酒店类旅游公司;以旅游类业务为主,还涉及到物流运输业、房地产业、广告运营业等为综合类旅游公司,为了区分CPI对这三类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大小,我们分别提出假设进行研究。

4 实证研究

4.1 最小二乘检验

我们运用最小二乘检验试图寻求CPI与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之间的关系。CPI与旅游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的数据都是采用年平均值来衡量。如表2所示,我们设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为:Y1=B1X1+A1,Y2=B2X2+A2。式中,Y1、Y2表示净资产收益率和净收益,X1、X2表示CPI,根据回归公式得出B1的值为-0.003,B2的值为-7E+06。说明CPI每变化一个单位,所有旅游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会减少0.3%,净利润会减少7E+06元,说明CPI的变化对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回归结果见表3。

4.2 研究假设

为了进一步研究CPI对旅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具有负向和显著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假设检验。先提出假设1:即H1:CPI对旅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影响是正向和显著的。通过计算检验的统计量t,确定显著性水平α,并做出决策若|t|>t2/α,拒绝原假设;若|t|t0.025(8)=2.306,t2=4.383>t0.025(8)=2.306,所以拒绝原假设,即CPI的变化对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反向影响。

由于酒店类、景区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资本结构、股权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可能导致CPI的变化对其盈利能力不同。景区类是固定的,门票价格并没有太大变化,所以只要游客人数增多,盈利能力就相应增加。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业务范围广,CPI对其的影响较复杂,整体业绩居中。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因内外部都受通货膨胀的影响,CPI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最低。我们提出如下假设即H2:CPI对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要高于景区类和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H3:CPI对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要高于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通过分别对三类旅游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得出3种类型的R2值见表4。表4显示,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的R2值最大,说明CPI与其相关性比较大,即对其影响大。同理,景区类就次之,酒店类最差。

4.3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2001—2010年的CPI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之间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并通过假设检验,得出近十年来CPI的变化对旅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显著和反向影响,且对3类旅游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不同:景区类高于综合类和酒店类,综合类又高于酒店类。原因:①CPI高涨,人民币国外升值、国内贬值。由于CPI高涨,各大城市的物价高居不下,食、住费用大幅增加,旅游景点的门票有所提高,使旅游者望而却步。②随着CPI的增加,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贬值,人们为了节省花费,个人旅游比例增加。年轻人出游比例日益提高,他们喜欢选择自由行的旅游方式,更多的旅游者选择成为“驴友”,背包深入大自然欣赏未被开发的自然景观,经济、实惠,这样旅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便会相应下降。③对目前人民币国外升值、国内贬值的情况,出境游产品较以前更经济实惠,但因报价比国内游高,距普通老百姓的接受能力有一定距离。加上燃油费增加,人们更多选择国内短途旅游,减少了国内旅游上市公司的利润。④人们出游首选的就是旅游目的地。因为在交通、旅行社的成本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游,或像“驴友”这种方式的旅游,虽然门票价格相对增加幅度不大,但在户外用品装备或其他综合类的花费就高。而对于酒店类,虽然物价上涨,就餐住宿等费用相应提高,但内部成本上涨。总体来说,CPI对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强,景区类次之,酒店类最弱。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选取旅游上市公司作为对象来研究CPI的变化对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以丰富研究内容。通过对2001—2010年CPI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之间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和假设检验,得出近十年来CPI的变化对旅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显著和反向影响对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的影响高于综合类和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对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的影响又高于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

在研究CPI对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时,我们选择了相对较长时间跨度(2001—2010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CPI对盈利能力有显著和反向的作用,该结论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也增加了CPI对旅游企业影响方面的内容。从2001—2010年的数据而论,CPI的变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是反向的,但并非CPI的变化对盈利能力一直是反向的作用,其影响度如何量化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ttp://www.baike.baidu.com/view/352674.htm[EB/OL].

[2]李新祯.我国粮食价格与CPI关系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经济理论和商业研究,2011,(1)∶27-32.

[3]李丽莎.从三次产业研究经济增长与CPI的相互关系经济研究导刊[J].经济理论和商业研究,2011,(10)∶176-178.

[4]殷淑颍.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CPI变动成因分析——以中国2010年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1,(1)∶222-223.

[5]Janusz M.Entropy Correlation Distance Method.The Euro Iintroduction Effecton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J].Physica A,2010,(387)∶1677-1687.

[6]任玲.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研究——基于电力行业上市公司[J].商业会计,2011,(5)∶46-47.

[7]刘凌.河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实证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5)∶29-30.

[8]陈宏.利用差额计算分析法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商业会计,2009,(23)∶26-27.

[9]王元芳;肖迪.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行业差异的实证研究[J].财会研究,2008,(20)∶47-49.

[10]程建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5)∶44-4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医改政策对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分析】相关文章:

新医改政策07-21

新医改政策解读05-18

医改政策分析07-18

新医改十年政策汇编05-03

新医改对基层医院带来的影响09-12

医改政策07-04

最新医改政策08-05

医改政策下医院成本会计论文04-29

对深化新医改的认识08-07

新医改对中医助理医师04-17

上一篇:阿长与山海经试题下一篇:闪光的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