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024-06-05

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精选8篇)

篇1: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切实做好生态保护,在农庄及其邻近范围内,禁止毁林毁草、乱采滥挖野生植物、开山取石、挖土采沙、改变自然水系等破坏生态的行为。

2、在农庄及其邻近范围内,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环境有害的项目;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枯枝落叶、生活垃圾等;控制使用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规模;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减少废弃物与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3、因地制宜地建设消烟除尘、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分类、清理、处置设施,增强污染物处理和达标排放的能力,所有能源及物质不应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污染。

4、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轻型、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与设备;建筑物以方便简洁为主,形式不影响视觉景观,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农业生产设施等建设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5、使用绿色能源,如利用太阳能、沼气、风力、生物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和能耗。

6、合理减少用品洗涤次数,减少洗涤剂和水的使用量;对污水进行生态化处理,中水回收利用;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采用喷灌、滴灌、管渗等先进灌溉技术解决绿化用水。

7、道路应采用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建设,高标准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和排水设施,农庄内要使用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提倡徒步、自行车以及畜力等无排放的交通方式。

8、农庄绿化与农业种养要以当地物种为主,防止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对景观水体采用微生物、水生植物、岸生植物、鱼类等构成生态水体,达到水体自我净化。

9、鼓励将当地的工业品、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作为旅游购物商品;杜绝经营、销售野生动物活体、器官、皮毛或标本;推广绿色食品,提倡餐饮适度消费,提供“打包”服务。

10、合理划定功能分区,确定合理的环境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游览区域和线路,并通过游客服务中心、科普知识讲解标牌、乡土文化读物等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壹贰叁农业规划服务有限公司张好记

篇2: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在休闲农业旅游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休闲农业环境管理体制,从法律法规、监管体制、政策扶持、规划协调等方面引导休闲农业旅游往可持续方向发展。其一,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则应尽快制定旅游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权利、义务,制定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的奖惩措施,健全休闲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4]。其二,完善休闲农业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休闲农业项目审批、环评等问题的监管,将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的休闲农业项目遏制在摇篮中。其三,给予休闲农业经营组织一定的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其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良好氛围。其四,制定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之前要开展深入的旅游资源及客源市场调查,在对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品牌特色、环境容量、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本土化与特色化的规划开发。

3.2实行绿色生态经营,注重原生态环境保护

在休闲农业经营过程中应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注重原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已产生环境污染的休闲农业园区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对于未产生环境污染的休闲农业园区也应以绿色经营方式防范于未然。如合理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及畜禽的养殖规模,严格控制休闲农业园区周边的工业项目建设;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提高废弃物的再生价值;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电子门票,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绿色旅游印刷品[6];严格禁止开山取石、损毁林地等生态破坏行为,杜绝销售野生动植物制品;坚持本土化开发,多引进本土特色物种,销售本土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具有本土气息的民俗文化;保护原有乡村建筑的聚落形态,所建的配套设施应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并与村落的整体风格相互协调、相互辉映。

3.3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升环境保护意识要更好地维持与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就必须不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针对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可采取不同的环境教育方式以提升其环境保护意识。诸如,对于政府而言,政府必须转变唯GDP而上的思想观念,树立休闲农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为休闲农业经营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休闲农业经营组织要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积极迎合游客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市场需求,自觉维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对于社区居民的环境教育,可由当地政府部门指派相关专家进行宣传教育,一方面要让他们意识到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对于他们的好处和可能得到的收益,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尽可能地减小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游客的教育,可在休闲农业旅游地通过设置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增加具有环境保护意义的交通工具等手段,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也可通过环保宣传牌、宣传册、导游讲解等环境解说系统加强宣传教育。

3.4注重环境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环境管理的`技术水平

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中,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循环经济,更有效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当地政府部门及休闲农业经营组织可根据现实情况加强休闲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的资金投入,可以是引入现有较为成熟的环境技术,也可以是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研发新型的环境保护技术。例如,利用“3S”技术可加强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完善休闲农业环境信息网络,建立休闲农业生态环境预警机制,科学调节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容量,以免游客过多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7];使用绿色能源与绿色材料并依托清洁生产技术逐步建立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休闲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油烟净化技术、汽车尾气净化控制技术等的研发与推广运用,加强绿色能源与环保节能交通工具的使用,优化休闲农业旅游地的大气环境质量。

3.5培养专业人才,建立环境管理智囊团队

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智慧支持。首先,各地区可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建立由休闲农业经营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人员等组成的专家智囊团队,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为政府及休闲农业经营组织进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参谋。其次,对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的参与主体进行环境知识培训,既可聘请相关技术人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也可组织他们到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较好的企业进行调研并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经验,开拓管理视野;再次,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优厚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职业前景、凝聚的组织文化等吸引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

篇3: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休闲农业,环境损害,环境管理,生态规划,NGO制度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 我国休闲农业蓬勃兴起, 但其产业活跃发展的背后,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罔顾生态损害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近年来, 国家农业部、旅游局、财政厅等部门积极出台一系列促进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单靠政策性文件的指导远远不够, 还需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予以规范。目前, 休闲农业发展在环境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十分薄弱。由此, 笔者尝试提出休闲农业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 以期更好地保护休闲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 从而促进休闲农业良性持续发展。

1 休闲农业与生态环境

1.1 休闲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休闲农业是一种依靠自然环境的资源型产业。自然环境中的气、水、土、木等构成了休闲农业的资源要素, 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开发基础。同时, 着眼于可持续的休闲农业发展和良性的休闲农业经营, 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 源于旅游活动自身的局限性, 休闲农业普遍存在掠夺式开发、粗放式管理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 休闲农业开发势必造成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的流失。此时, 休闲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矛盾关系。

1.2 休闲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特点

一方面, 休闲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要求高。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要求时空上的可观赏性。一是时间上要求景观四季可供观赏, 即农业生产和植物生长依照时令培育, 体现四季生机, 任何时刻均有可供观赏的美景, 充分发挥资源价值。二是空间上要求美感, 景观建设因地制宜、错落有致, 林地型、水域型、近郊型休闲农业的环境建设应强调特色, 主题鲜明, 为游客提供不同的体验。

另一方面, 休闲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压力大。休闲农业不是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 亦不是单一的人类旅游经营活动, 其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互动。因此, 休闲农业的生态环境是农田、人工与旅游的复合系统[1]。人流、物流、能量流在系统中不断互换, 农田生产、水产养殖、村落交通在空间上相互交错, 较之传统农业生产和大众旅游活动, 其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更为显著。

2 休闲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2.1 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休闲农业开发历史较短, 对其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认识不清, 且全民的环境意识普遍不高。在休闲农业的开发实践中, 存在资源过度性开发和消耗性利用等诸多问题, 形成了一系列的生态损害和环境影响。

2.1.1 项目盲目开发。

休闲农业项目良性发展, 离不开有效规划和评估。当前, 休闲农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新“经济增长点”, 许多地方政府和经营者竞相开发休闲旅游项目, 急功近利, 对项目可行性缺乏深入调研, 对于一些不具备休闲农业开发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的项目, 在缺乏规划指导和市场潜力评估的基础上, 跟风开发, 违章搭盖, 粗放经营[2]。既浪费自然资源与人力物力资源, 无法给经营者带来长久利益, 又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1.2 土地非农化使用。

休闲农业开发对土地要求较高。当前开发建设用地大多为良好的可耕地, 农村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其中虽有部分耕地用于农业生产, 但仍有大片可耕地被用于道路、住房及娱乐设施建设[3]。国家土地政策明令规定保护耕地, 但休闲农业开发用地中, 开发者罔顾土地法规, 改变土地利用类型, 规避用地审批, 违规建设现象屡见不鲜。

2.1.3景点人工化建设。

休闲农业旅游的魅力之一在于原汁原味的农业自然景观。近年来,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在休闲农业区开发中, 忽视当地特色, 过分依赖人工技术, 道路铺水泥、农舍铺瓷砖、设施现代化, 致使自然景观遭受建设性的破坏, 不仅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而且降低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品位。

2.1.4 农村环境污染。

休闲农业发展以农村环境为背景, 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表现在诸多方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景区供水、供饭及游客露营、野炊活动产生大量烟尘、废气;超容量的游客活动及对景区花木的随便攀折;此起彼伏汽车鸣笛声、商贩叫卖声、游客喧哗声以及休闲农业生产经营而来的内源性垃圾和游客随身携带的各种食品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外来性污染, 环境问题堪忧。

2.2 休闲农业生态环境损害的特点

2.2.1 损害影响潜伏性。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 休闲农业开发初期的生态损害或许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其对人类的影响是潜伏的, 并逐渐累积, 加之人类发现的迟延, 环境损害一旦产生显著结果, 其损害程度往往相对严重。

2.2.2 时间上的长期性。

休闲农业依托于农村环境发展, 而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缺乏环境管理机构, 当地农民亦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损害事件难以受到应有的重视, 环境问题必是很长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

2.2.3 空间上的广泛性。

环境损害影响往往不是单个区域的问题, 休闲农业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不仅损害当地环境, 还会由于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污染周边环境, 甚至影响更广泛的地区。

2.2.4 损害治理困难性。

休闲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复杂, 环境污染涵盖土壤、水文、动植物等多方面, 而农村财政不足, 缺乏环境治理资金, 农民亦很少因公共环境问题努力寻求途径加以治理, 环境损害治理难、恢复难。

3 休闲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 休闲农业生态损害现象频发, 这与我国环境管理发展滞后, 制度建设不健全密切相关。缺乏行业准入标准, 在一些农村地区, “几间房, 一片水”就开展休闲农业项目建设, 以短期盈利为目的盲目开发, 对农村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在规划制度上, 休闲农业环境建设欠缺相应的景观美学规划、自然生态规划, 用材、用地、景点建设缺乏规范化指导, 呈现无序发展的状态;缺乏环境信息沟通制度, 休闲农业开发包含对农地的改造、水源的利用、林木的使用, 对农村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却没有咨询农村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 排污治污信息亦缺乏公开[4];在环境治理资金制度上, 我国对城市环境的资金投入比例远远大于农村, 而农村生态脆弱、环境复杂, 往往需要更多的环境保护资金, 但农村环境投入却极为不足[5];在诉讼救济方面, 并没有赋予公民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以及对公共环境损害行为的追诉权利;缺乏环境问责力度, 对于休闲农业环境损害缺乏明确的责任条款, 即使有所规定, 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违法行为处罚较轻, 普遍仅处以罚款且处罚数额偏低, 不足以打击、制止违法行为。诸多环境管理制度的欠缺, 无法为休闲农业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提供规范的指导。

4 构建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管理制度

保护休闲农业发展的环境基础, 建立生态保护秩序是必然要求。建立健全的休闲农业环境管理制度, 有利于促进休闲农业规范持续发展。

4.1 建立行业准入制度

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对休闲农业的开发供给自然不是无穷无尽的。合理利用资源, 必须加强对休闲农业开发管理, 控制盲目开发行为, 建立休闲农业行业准入制度。针对休闲农业经营自然性、游憩性等多方面特征, 对休闲农业准入进行审核, 关键是要审查经营场地是否具备自然性特征、经营活动是否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因此, 首先要严格休闲农业景区的生态标准, 即规定休闲农业只能建立在生态环境达到一定标准的地区, 避免行业盲目、无标准扩大。其次, 严格休闲农业设施的建设标准, 即休闲农业服务设施必须按规定合理设置, 环境污染的配套处理设施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且必须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第三, 严格从业人员环保素质, 即休闲农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前必须参与环境教育培训, 取得相应的环境经营资格, 对相关服务人员必须进行环保素质审查, 持证上岗, 并审查经营者是否制定环保宣传计划。实施休闲农业准入的标章认证措施, 对准入项目设立休闲农业标章, 列入名册, 禁止不符合规定的休闲农业项目进入市场。这种方式既对休闲农业项目进行事先准入审查, 又有利于对各经营主体进行管理, 引导休闲农业发展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4.2 建立生态规划制度

进行环境保护最重要的途径不是事后治理, 而是事前预防。休闲农业环境系统的保护应当有一个良好的生态规划做统领, 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休闲农业生态规划制度, 制定科学的规划评估程序, 组织有关专家及专业人员对休闲农业区内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质量及承载力进行调查评估, 有利于休闲农业开发进行实时环境监测,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环境问题。因此, 在每个项目开发之前, 休闲农业开发者必须在生态规划制度的指导下, 确定资源特色和保护范围, 关注生态脆弱区状况;合理布局、严控服务设施的用材、数量、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评估景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景区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等。通过生态规划, 发挥保护环境的事前预防功能, 从源头上进行环境保护,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推动休闲农业环境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实现可持续发展。

4.3 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生态资源属全民所有, 休闲农业经营依托资源开发获取利益, 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价值损耗, 影响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因此, 国家作为社会全体利益的代表, 有责任对生态财产的分配使用进行干预和控制, 向生态资源受益者征收生态税, 用以对其他主体进行补偿。同时, 休闲农业经营者从生态资源中获利, 亦有义务为资源使用和环境排污付费, 用以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长期以来, 国家财政在农村环保事业上投入不足, 地方财政支出亦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十分有限[5]。通过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成立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的生态基金, 结合政府一定比例的财政支持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捐款, 共同形成相对稳定的环境保护资金来源。将其中一部分资金设为环境损害恢复基金, 并促进专款专用, 用于休闲农业产生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破坏恢复, 有利于解决休闲农业发展出现的环境损害增多而治理资金匮乏的问题。

4.4 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NGO制度

农村NGO即农村的非政府组织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环境的公益性质, 表明农村环境利益是全体农民乃至全民的利益。建立具备环境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农村环保NGO, 是整合农村各种环保力量, 提高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的环境地位, 增强农民表达意见的分量, 促进农村环境损害有效解决的重要方式之一。休闲农业开发对农村环境造成损害, 仅通过政府管理部门解决, 既低效又不现实。而个体农民势单力薄, 其诉求常得不到重视。农村NGO具备基层性、团队型优势, 在休闲农业环境保护中发挥不同于管理部门和个体农民的独特作用。一方面参与休闲农业环境保护, 减轻管理部门工作压力, 协调管理者、经营者和受污染地区农民的关系, 另一方面能凝聚农民力量, 成为农民利益代表, 不仅有利于组织农民对环境损害问题进行检举和申诉, 也增加农民与经营者在环境问题上谈判的话语权。

4.5 建立生态责任制度

首先, 建立促进各级管理部门对休闲农业环境负责的目标责任制, 将休闲农业环境质量列入管理部门的政绩考核指标之一, 加强对管理人员环境决策和执法行动的监督, 对环境决策失误、环境不作为或者环境执法不力、监督不察等不当行为制定可操作的问责条款, 依法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其次, 必须通过健全的休闲农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建立, 依法明确休闲农业经营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在实质上, 休闲农业环境违法行为是经营者牺牲环境利益谋取个人私利。但当前, 我国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强, 环境损害行为所需承担的赔偿责任亦远低于其获得的经济利益, “违法成本低”已成为在休闲农业环境问题处理上日益暴露的弊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必须提高违法成本, 并适当调整环境违法刑事责任的适用范围, 改变以往侧重运用行政警告和民事赔偿手段的处罚方式, 依法从重、从严处罚, 以儆效尤。通过明确休闲农业环境保护的目标主体, 落实各方责任, 依法打击环境破坏行为以更好地保护休闲农业环境资源。

5 结语

总之, 休闲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旅游景观资源如若不复以往, 休闲农业发展必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妥善解决当前开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则需要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给予指导和规范。通过建立细化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生态规划制度, 明确资源的合理使用, 落实生态责任, 发动公众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建设, 方能有效解决当前休闲农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从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裴红罗, 王运仓.休闲农业发展探析——基于生态环境的视角[J].中国农学报, 2011, 27 (1) :483-487.

[2]廖军华.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3) :7952-7953, 7956.

[3]吴剑豪.浅析生态旅游背景下的农家乐开发[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报, 2011, 10 (4) :39-41.

[4]李长健, 欧阳柳萌.旅游观光农业中的环境法律制度[J].社科纵横, 2011, 26 (2) :50-53.

篇4: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施用化肥;农业生态环境;不良影响;防治措施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关乎资源和能源安全、全方位影响“三农”问题和决定生态环境质量的特殊产业,其合理生产与科学消费,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化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化肥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所施用的化肥中,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重无机轻有机、重氮磷肥轻钾肥的现象普遍。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这样不但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作物产量,还影响农产品质量,直接削弱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施肥方法不科学

多数农民不了解土壤养分的变化,长期沿用习惯施肥模式,往往注重底肥的施入,很少进行追肥,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会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种肥不分、施肥深度过浅也是化肥利用率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农民在给作物追肥时仍采用撒施,极易造成化肥的挥发和淋失。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养分严重失衡、土壤板结、耕地产出能力和抗灾能力明显下降,过量施用化肥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使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水体营养化,造成化肥对地表水的非点源污染、造成地下水硝酸盐积累,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危及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微量元素肥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最小养分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1.4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低

化肥的效应随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耕作栽培、化肥品种和施用技术等因素而异,由于对科技推广投入的不足,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的力度不够,部分农民科技意识淡薄,导致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低。

2.过量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量施用化肥能够削弱庄稼生产能力,庄稼就和人一样,吃得太饱不仅不利于成长,反而会不利于健康。施肥过量对庄稼造成危害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另外,过量使用化肥还会加剧环境污染,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第三方面的危害就是浪费大量紧缺的资源,如果能够把浪费掉的化肥节省下来,就会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仅在2004年,我国化肥生产消耗了大约1亿吨标准煤,超过国家能源消耗比重的5%,此外,我国化肥生产每年消耗的高品位磷矿石超过了1亿吨,而磷矿石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2010年后紧缺资源之列;化肥生产还消耗了我国72%的硫资源。

3.防治措施

我国农业粮食的增产,主要是依靠肥料的大量投入。上个世纪80年代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50%,然而到了90年代和本世纪初,化肥用量持续快速增长,而粮食产量却徘徊不前,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化肥的增产效益下降;另一方面,化肥不合理施用引起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渐严重。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只重视用大量化肥等投入来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而忽视了化肥特别是化学氮肥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因此,如何根据长期肥料试验研究平台,阐明化学肥料对作物的产量贡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长期施用化肥的环境效应,同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和推广是我国农业走向高产优质、资源高效和环境健康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3.1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平衡施肥,是提高作物单产、改善作物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肥料污染、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科学施用方法的施肥技术。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防治其造成的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3.2加强政策引导

一方面加强对化肥产销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规范肥料市场秩序,为化肥经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按照政府为主导、科研为基础、推广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农民为对象的基本原则,通过各环节的有效配合与互动,推进我县农业施肥体系向着企业有效益、农民得实惠、土壤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的和谐发展目标迈进。

3.3加大农业的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农业主管部门要发挥其行政协调作用,加大农业的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把农业专家、农技三站、生产企业、流通环节等各方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并给予支持,建立一套长效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体系,并增加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职能作用,激励化肥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普及土壤肥料知识。 大力宣传使用化肥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要使广大农户牢固树立起农业环保意识,切实遵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制止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势头。并且,加强指导农户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根据不同作物特点合理分配化肥比例,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推广行之有效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地区土壤性质的不同、农作物的不同及其不同生育时期营养需求的不同,合理搭配化肥品种,施用不同配方肥料,尽可能减少肥料流失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并积极研制、开发有机肥,保证有机肥的施用比例,达到改良土壤目的。

4.结语

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着急剧增长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资源,要真正做到既能够提供足够的粮食,又能保证已经十分脆弱的环境,是农业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应该合理的使用化肥,生产和施用优质高效的化肥,并大力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人类的身体健康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应该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使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丽,陈勇.氮肥使用中的污染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热带农业科学,2003,23(1):67-73.

[2]付建荣.土壤中铅的积累及污染的农业防治,农业环境保护,2007,12(5):217-222.

篇5: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介绍了克东县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作 者:赵红梅 宫庆 ZHAO Hong-mei GONG Qing 作者单位:赵红梅,ZHAO Hong-mei(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环境监测站,黑龙江,齐齐哈尔,164800)

宫庆,GONG Qing(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环境监察大队,黑龙江,齐齐哈尔,164800)

篇6: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相对匮乏,这就为休闲生态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鹤浚大道的改建升级,钜桥镇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显著,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钜桥镇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钜桥镇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刘寨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生态高效农业;观赏苗木花卉基地等优势产业。芦笋、礼品西瓜等独具特色,催生了“益乾园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富贵养鸡合作社”、“喜洋洋合作社”、“饮马泉薯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目前的主要做法及思考: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

结合钜桥实际,我们聘请了河南农大设计院,高标准规划了涉及21个行政村,面积3.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划分为珍稀植物园、设施农业园、娱乐餐饮区、观光采摘园、花卉种苗生产园、园林苗木园共六个产业功能区。计划建成集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具备成果展示、科技孵化、辐射带动等功能的现代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努力把钜桥打造成为名、优、特、稀农产品集聚地、鹤壁都市花园、河南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立足实际、提升品位,拓宽发展空间

一是以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目前,该项目已落户市职教园区内,预计总投资8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超过30亿元的产业规模,安排高端就业人员5000人,社会效益超过200亿元,能够为我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撑。

二是在刘寨一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农机合作社,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搞好小麦、玉米等基本农作物的生产供应,继续保持粮食单产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已组建三个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52台套,流转土地1.1万亩,2013年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97.6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73.4公斤。

三是以喜洋洋生态农业园为中心,发展建设设施农业。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发展以温室大棚蔬菜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截至目前,一期流转土地640亩,投资30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33栋,果蔬拱棚4栋,日产蔬菜5吨,吸纳就业人数70人。二期计划流转土地1400亩,投资

1.2亿元,建设标准大棚60栋,蔬菜瓜果大棚30座,工厂化育苗室20栋,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各1个,建成后将解决1600人的就业问题。

四是依托岗坡饮马泉绿色生态园,发展精品农业,建设小杂粮生态基地,重点发展彩色脱毒红薯、芡粉、小米、绿豆等绿色有机小杂粮产品。打造特色农家乐体验区,力争创出品牌。目前拥有固定职工60人,种植面积430亩,固定资产320万元。

五是依托连洼绿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在沿岗连洼、枣林一带种植薄皮核桃、优质葡萄、柿树等优质水果,发展优质林果示范区、采摘基地。让游客在休闲观光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目前农民入股8家,发展社员120余户,流转土地526亩,合作社建设已初具规模。

3.招商引资、重点突破,发展农业产业项目

占地1800亩,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鹤岛香轩园生态农业项目准备建设。内容有占地1000亩的农业生态观光中心、占地200亩的儿童天地中心、占地100亩的青少年拓展教育中心、占地50亩的文化健身中心、占地300亩,含1000张床位的养老康复中心和占地150亩的接待中心。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三、存在问题:

钜桥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还是起步初期,能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都市型农业还不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

题,主要有:

一是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投入大、见效慢,钜桥镇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形式单一,仅限与反季节大棚为主要生产方式,缺乏科技含量,生态绿色特征不明显,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手段不完善,与科技含量高、高产出、工厂化生产、抗灾能力强等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二是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属农业范畴,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钜桥镇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还不够,导致一些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浪费,人文景观被破坏。

三是精品农业缺乏经营意识。大部分农产品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生产方式简单,产业链短,同时商品产出后,缺乏相关认证,没有包装,主要以散装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样就无法进入各大超市,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措施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标准,使我镇农业设施在模式上,档次上,标准上有进一步提高。要根据市场要求,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内部调整力度,合理安排品种布局,积极发展瓜果、菜类等品种,适应城市需求,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标准化水平,是设施农业向工厂化迈进。

二是注意对当地文化的整合和风土人情的梳理,加强农业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自然景观、深厚的民俗文化,加强乡村自然资源和原始人文景观的保护,提高其文化品味。同时,要注重项目的策划和创意,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

业项目的知名度,不断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提升企业效益。

篇7:南京市江宁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绽开

2012-01-浏览人数:277

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改造生态化„„四川省成都市的“五朵金花”观光休闲农业区闻名全国。如今,南京近郊即将绽放自己的“五朵金花”——江宁区正在该区的谷里、江宁、东山、汤山、横溪等地全力打造“世外(世凹)桃源”、“朱门人家”、“秦淮农家”、“汤山七坊”、“石塘人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五朵金花”,今年清明节前全面建成对外接待游客。

江南不能没有山水村落,江宁不能没有田园风光。三面环抱南京城的江宁不仅有先进的制造业、高科技研发和现代服务业,还有大片大片的灵山秀水、设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园以及环境优美的水村山郭。以“五朵金花”为示范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为城乡统筹奏响了淳美和谐的乐章,为都市人留下了魂牵梦萦的“诗画江南”。

“十二五”期间,江宁将发展“一村一品”的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农家乐)示范村20个。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周谦认为,江宁充分依托自然山水、村庄田园及历史人文底蕴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将农民的生活资料变成生产资料,助推了农民增收,保护了区域生态,满足了市民休闲,是落实南京“民生为先、统筹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发展方针的鲜活实践。

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都市农业规划先行

都市生态休闲农业是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新业态,近年来各地风起云涌。江宁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打响自己的品牌?

江宁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江宁毗邻南京,山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古村落古民居星罗棋布,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本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规范经营、打造精品”的原则,该区经过广泛细致的调研,遴选出5个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的村庄“先行先试”,在今年 9月集中授牌:东山街道中前社区机场村、横溪街道甘泉湖社区后石塘村、谷里街道周村社区世凹村、江宁街道朱门社区直山村、汤山街道孟墓社区郄坊村。

都市农业,规划先行。规划根据各村文化、旅游、生态资源,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谷里街道周村社区世凹村主要依托牛首山景区,以春季桃花赏玩为吸引点,着力创建“世外桃源”高品质农家乐示范村;江宁街道直山村将农村特有的生活元素抽象化、艺术化,打造一个田园生态旅游度假之地;东山街道机场村紧挨绕城公路,彰显秦淮河湾、百亩樟林、江南民居特色;汤山街道郄坊村保留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建设“纯净七坊”农耕文化享乐村;横溪街道后石塘村依托自然山水,创建“石塘人家”山水田园村。

融入自然彰显特色“五朵金花风情万种”

江宁“五朵金花”目标是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区、街道、社区成立三级专门机构,规划、旅游、交通、建设、农林等部门通力协作,每个示范村给予500万元启动资金。区领导反复强调,示范村的整体风貌、民居风格应融入周边生态自然环境,彰显当地历史人文底蕴。规划部门上门指导规划衔接和交通道路布局,优化完善设计,把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

江宁都市休闲农业示范村纷纷“动”起来了。风景如画的牛首山西南麓,一片粉墙黛瓦建筑群坐落于山下,道路平坦、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游客流连忘返„„这就是谷里街道世凹村呈现的美丽画卷,村庄出新改造,免费培训“农家乐”经营户,半年内每月补贴农户2000元。汤山郄坊村根据历史典故,整合出郄坊七坊:油坊、酱坊、糕坊、面坊、豆腐坊、炒米坊、粉丝坊,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江宁街道直山村建成5公里进村道路、1500米景区上山行人步道,布置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四大农家乐项目。横溪街道后石塘村和前石塘村“山水相连”。东山机场村最靠近主城,豪言打造“南京一流,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的现代都市休闲农业示范村”。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江宁不缺资源,一旦下决心投入、整治和包装,一片片水村山郭有如擦亮的璞玉,闪闪发光!”江宁区规划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江宁对“农家乐”示范村实现“三清四改五通六化”,即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厕、灶、圈,通水、电、气、路、宽带网,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挖掘文化重点解决道路泥泞、排水不畅、垃圾乱扔、人畜混居等问题。村庄要有便捷的“黑色化”通道与高等级公路衔接。东山老鹅、谷里鱼圆、汤山插花羊肉等一批江宁美食摆上了农家乐菜谱。只待今年4月,莺飞草长、春暖花开之时,这绽开的“五朵金花”将盛装迎接四方游客。

城乡统筹绿色发展旅游农业趟出新路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五朵金花”,拉开了江宁发展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的大幕。“十二五”期间,江宁全区建成20个高标准生态休闲农业(农家乐)示范村,利用各个村落特有的资源禀赋,有机串联该区丰富的农业园区和历史文化景点,在大都市近郊探索出现代农业、城乡统筹、绿色发展、农民增收新路径。

江宁区规划局负责人介绍,规划中20个农家乐要以“一轴六带”为核心,整合优化全区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一轴”,汤铜路生态农业旅游轴心;“六带”,南郊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带—汤山森林、生态、温泉农业观光旅游带—宁杭公路农业旅游观光带—宁丹路林果花卉观光带—秦淮河民俗与农耕文化农业旅游观光带—沿江生态农业、新济洲湿地公园观光带,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空间结构体系。

篇8: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当今化肥已在农业中广泛应用, 成为农业中的主要肥源。据资料显示, 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 20世纪50年代, 我国1 kg化肥可生产粮食15 kg, 70年代为9 kg, 90年代为7 kg;近10 a来, 我国肥料的使用增加了90%, 而粮食产量增加不足6.5%。这与化肥的利用率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说, 各种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N为40%~50%, P为10%~20%, K为30%~40%;化肥的利用率低, 导致减产减收, 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 加重农民的负担。通常化肥施用量越大, 流失也越多, 因此如何提升化肥的利用率, 成为农业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影响

1.1 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1) 过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酸化、土壤地力下降、板结。近年来, 不断有农民反映耕种的土地出现板结、酸化现象, 影响作物的生长, 这正是长期施用化肥所种下的祸根;特别是长期种植蔬菜的土地, 土壤板结团粒化, 难以耕种, 地上作物生长缓慢甚至枯萎, 造成蔬菜减产甚至失收。同时, 土壤酸化可活化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 甚至导致有害物质的释放, 使有害物质的毒性加强或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在农田大量的施用单一化肥, 用田地而不养田地, 造成土壤肥力快速下降。据调查显示, 由于不合理地施用化肥, 过量施用化肥, 华北平原地区2012年土壤有机质已降到1%左右, 全氮含量不到0.1%;在东江平原, 多年重用轻养, 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10%~11.5%下降到3%~5%。这些表明土壤地力都不同程度下降了。

(2) 化肥的使用会使化肥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壤。化肥中的有害元素主要存在于磷肥、硼肥和锌肥肥。锌肥、硼肥在农业中的用量是比较少的, 因此留留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相对更少, 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影响很少。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以磷肥为主。

(3) 化肥的施用会造成土壤硝酸盐污染和土壤次生生盐渍化。大量施用化肥, 容易使保护地NO3-大量剩剩余与迅速累积, 加速了土壤盐积和次生盐渍化。此此外, 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 对N、P、K及及微量元素肥料使用缺乏科学知识。只注重施用见效效快的氮肥, 导致养分供应失衡, 影响作物正常吸收收利用, 势致使土壤盐分的过剩而累积。设施栽培条条件下, 次生盐渍化通常是造成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素之一, 盐分的过分积累会造成作物生理性干旱, 甚甚至生理毒性物质的形成。

1.2对水环境的影响

(1) 施用化肥对地面水源的污染。据统计, 全国农农药施用总量由1991年的76.5万t增加至2000年的1128万t, 增幅近70%, 农药平均施用量由20世纪80年年代的约5 kg/hm2, 增加至2000年的13.4 kg/hm2, 增增幅达到近1.7倍。目前, 我国每年农药总施用量达1140多万t (成药) , 平均每hm2施用14 kg以上, 高出出发达国家一倍, 其中大多数是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药和剧毒农药, 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2) 施用肥对地下水源的污染。以氮素淋溶污染的地地下水源为主, 农业生产活动中, 长期施用化肥, 进而而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化肥施施入土壤中后, 可溶性物质给作物吸收一部分后, 另一一部分将给土壤吸附, 还有一部分渗到地下层, 随浇灌灌水流走, 下渗流进地下水, 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造造成地下水污染最多的是氮素化肥中硝酸态氮, 因为硝硝酸态氮最容易随水流失。氮肥在土壤中经过硝化作作用产生NO3ˉ, 一部分的NO3ˉ被农作物吸收利用之后后, 剩余部分进入地下水, 造成污染。硝酸态氮本身没没有毒性, 只是它在缺氧的土层中, 会还原成亚硝酸盐盐, 同时, 它还是形成亚硝酸铵的原料之一, 亚硝酸是一种致癌物质, 会使人体发生癌症。有研究表明, 农业方面的污染已成为资源的污染大户, 同时, 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施肥上限的2倍, 是造成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1.3 对食物链和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近年来, 质量检测机构不断对超市的蔬菜进行检测显示, 有质量问题现象经常发生, 而频频出现超市里的蔬菜硝酸盐或农药含量超标的报道, 可见化肥对蔬菜质量的影响较为普遍。化肥对食物链的影响:土壤——植物——动物——人类, 盲目地施用单一化肥, 造成土壤中其余营养元素的缺乏, 营养原色的缺乏, 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 并通过食物链来影响人类健康。盲目过量施肥, 不但没有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好处, 反而让农作物减产、低产, 农作物品质下降, 经济收入下降。

2 防治措施

化肥对人类生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是不可否认它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在未来农业中, 化肥仍将是主导地位。因此,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真正做到科学施肥, 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有效做到合理施肥, 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1 因地制宜, 确定不同的土地最适施肥量

不同地区, 不同土壤, 相同的土壤, 不同的地块, 它们的水分、光照、气温、农业机械化程度及农耕农艺措施等水平不同。施肥时, 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性, 结合土壤养分含量, 有计划地施肥, 确定施用的化肥最适配合量。

2.2 在农业生产上, 采用无机化肥和有机化肥结合施用

化肥的特点是养分含量高, 肥效快而持续时间短, 养分较单一;农家有机肥大多是完全肥料, 供养分含量低、肥效慢而持续时间长。因此, 将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可取长补短。在生产上化肥作为速效肥、追肥进行施用, 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提高作物的生产力, 提高作物的产量。

2.3 合理调配中微量元素

农业生产上由于长期施用化肥, N、P、K以外的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逐步减少, 土壤中微量元素不平衡, 引起作物产量、品质下降。应合理补充中微量元素, 选择含中位线元素合理的复合肥施用。

2.4 应用新技术

如化肥插管渗施肥、液肥滴灌施肥等。

保证质量

上一篇:抗日战争胜利的第70周年作文下一篇:工艺品的宣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