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演讲稿)

2024-08-20

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演讲稿)(共9篇)

篇1: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演讲稿)

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

江朝伦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关于我党、我国文化建设的会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是在当前国内国际文化竞争十分激烈,十分复杂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会议。全会指出中国要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一是理论教育有待加强;二是思想道德滑坡;三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方法和体制有待改进。以美国为例,虽然建国才短短200年,但其十分重视商业文化的建设,他们的文化能够支持一个强大的国家。反观我国,如果我们把传统的东西丢了,而去学别人的东西,可又学不了,就会整成一锅夹生饭,要想强大是不可能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小偷抢钱没人敢去制止,幼童被车碾压没人敢去救助,叫花子要饭没人肯施舍,这些道德沦丧的表现与我们的传统文明是背道而驰的,同时也与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大国形象极不相 1

称。

纵观中国历史,我国在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其孔孟之道延续了几千年,也崇拜了几千年,其中也不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我国封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之所以几千年能够稳步发展,是与统治阶级善于搞好文化建设分不开的。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了一个道理,经济越繁荣,文化就越繁荣;经济一衰退,文化就凋敝。盛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十分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化的发展也达到了中国鼎盛。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唐诗三百首就是这个时候的产物。但是国家一走向衰败,到处烽烟四起,赤地千里,百姓过着饥寒交迫日子后,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这些时期留给我们的东西也很少。所以说,我们国家强大了,文化也应该强大起来。

再观世界历史,历史上的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等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以外其他三个都消失了,留给后人的就仅仅是博物馆,是科考遗址。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优秀文化之列,其原因就是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支撑,得益于强劲的民族文化建设。中国文化是以优秀的汉文化为主的文化,中国政治也是以优秀的汉民族主导的政治,尽管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少数民族执政和少数民族政权,但都一一被汉民族和汉文化同化了,足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足见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又观当今世界,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

运动处于历史的低潮期。全世界仅存中国、越南、朝鲜、古巴等四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中国这面社会主义大旗不但不动摇,反而相继淘汰了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强国,实现一路飙升,一直冲刺到世界经济第二的位置,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楷模。而效仿中国改革的的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也逐渐走上了富国强民的道路,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折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稳定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也证明了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必然要求其同时拥有强大的核心价值体系,籍以支撑其发展壮大。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儒家文化的民族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就是文化自信的建立和文化自觉的重塑。在当前我国的文化领域里,大江南北韩流涌动,好莱坞大片铺天盖地,外来文化发展强劲,本国文化表现乏力。如果任其自然发展,我们下一代子女就会把传统的东西忘记,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到忧心忡忡,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现代战争,其焦点不外乎有两个,一是资源掠夺,二是文化冲突,也就是文化渗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重来帝国主义就亡我之心不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文化渗透,已成功将世界第一强国苏联肢解。现在中国经济位居世界第二,其眼光必定转向中国。一直对中国进行着经济上的制裁、政治上的打压、军事上的围堵、文化上的渗透。但我们国家建国这么多年来之所以能够独善其身,并成功化解重重困难,得益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得益与我们独特的战略策略,得益于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得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说到底就是理想信念的建立。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信念,这个民族就是一盘散沙;一个政党没有一个信念,这个政党就是乌合之众;一个共产党人没有信念,他在政治上就是一俱行尸走肉。理想信念的建设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是文化建设。文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毛主席在总结革命胜利经验时说过,“革命成功,一是靠枪杆子,二是靠笔杆子”。中国共产党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充分认识到笔杆子的力量,认识到笔杆子就是文化。在延安时期,很多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方向上存在迷糊不清的问题,存在着与根据地建设不相符的思潮,于是毛主席组织了很多作家举办了文艺座谈,之后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作品,有力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引领了中国文化的先进方向,延安文艺座谈会也一直是我党重视文化建设的典范。

文化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文可以化物、文可以化人、文可以化事、文可以强国。剑河的山水本来是死的,但把文化一装进去,它就活了;我们这座县城本来是死的,把文化一装进去,它就活了;我们的温泉本来是死的,把文化一装进去,它就活了。又如一个水杯,整个外表就是白色的,不行,若画一幅画在上面,这个水杯就有内容了,于是文化就出现了,所以说,文可以化物。当前,我们落后的地方之所以落后,就在于观念、文化落后,其他地方教育发达,已经

实现普“十二”了,而我们的高中入学率才四十几,我们的文化建设落后了。但我们可以加强文化教育,通过加强城乡文化建设,加大教育培训,让大部分文盲或半文盲,让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渐渐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建设。在这方面,我们的老一辈教育家们做得很好,他们设堂建馆,教化山民,就是运用了文可以化人的道理。再如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就是再不讲道理的人,你跟他讲点道理,他就讲道理了;再有怨气的人,你跟他讲点道理,他的怨气就被化解了。用这样的办法去处理矛盾纠纷,都将会得以很好的处理,社会的和谐也就成为了可能,这就是文可以化事的效果。当然,最高的就是文可以强国。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就是对文可以强国的最好诠释。因此,对于文化的作用,我们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然为民担责,就要拜民为师,强民素质,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即将到来之际,作为一个资源匮乏,但交通和区位优势又逐步凸显,而且有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天时地利条件的县,剑河将大有可为。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搞好我县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政府要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企业要搞好文化产业发展。抓紧申报文化公益事业、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大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不断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的建设,多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唯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于人民的期盼,不愧于历史的责任,不愧于时代的重托。

篇2: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与文化的自强”的理解。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国,我们在行走”!在我看来,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三者的关系就如同:养料、土壤与种子的关系。自觉是养料,自信是土壤,自强是种子。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请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自强是自立图强的意思。文化的自强是指以个人、国家和民族为载体对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创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是个人的自强;“神五”的破空腾飞是国家的自强;八年抗战中华夏子女的浴血奋战是民族的自强。

自强是炎黄子孙丰富华夏文化的动力。因为有了自强,才有了五千年历史的灿烂、四大发明的惊艳、水陆两丝绸之路的繁华,万里长城的雄伟、北京故宫的堂皇和敦煌莫高窟的辉煌!

自强是一粒种子,有了种子,才可能会有后面的满园芬芳。自信是文化发展的土壤。土地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立足之本,文化的自信亦是文化自强的根基所在。没有对自身文化足够的信心,就不会有辉煌的文化。文化自信源于历史深处。泱泱大汉、悠悠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因为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思想价值的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大力繁荣发展独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优秀文化。

自信也就是信自,相信自己。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明国,我们不相信它,那还能相信谁呢?

文化的自觉是文化进步的养料,自觉会帮助其茁壮成长。

自觉源于自我意识与自我觉醒。光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行,还得有去捡馅饼的意识。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对于现在的我们,就无异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然而,网络小说的漫天飞舞取代了四大名著的古色古香;影视界的崇洋媚外之风带走了民风的厚实朴素;满口的粗言脏语掩埋了礼仪之邦的美誉。传统手工艺的失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预示着华夏文明正在消亡。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有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传承并发扬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已成为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文化的绝对不是固步自封,盲目复古。文化的进程在历史变换了无数条轨道。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已成趋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收并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自觉与自信去对待我们的文化,相信华夏自强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成为独领风骚、傲视全球的参天大树。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1492年,当哥伦布为了寻找财富,带着他三艘只有百来吨排水量的船只来到美洲,被后人歌颂发现新大陆,而早在哥伦布87年前,中国明朝的郑和率领着200多艘1000多吨位的舰队来到南非,只为做和善大使;1625年荷兰工程师安托尼斯在他的著作中发表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并称之为安托尼斯率,殊不知早在他一千年前的中国,一位叫祖冲之的数学家,早已经得到这个数据了。

篇3: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演讲稿)

一、必须以端正思想态度为前提

首先, 要端正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态度。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 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 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罗素推崇的中国伦理品质是什么?就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现在国内涌现的国学热、国际涌现的孔子热, 都是以探讨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为基调的。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首要任务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延续下去。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构成全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家园;作为炎黄子孙, 我们理所当然要主动学习吸纳。读大学时, 我们班插入一名来自台湾的同学。他用的都是繁体字, 说话很考究, 每逢论及国语我们都讲不过他, 感到很难堪。这件事表明:台湾学生的国学功底比大陆学生深厚扎实得多;因为台湾开设的国语课不仅门类宽泛, 而且从未间断过。

其次, 要端正对外来文化的思想态度。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都有长处, 我们要发展创新, 就必须汲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融多元为一体的文化,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始终构成它的主流。汉代与唐代、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被吸纳。宋代和明代, 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又大量传入。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因而我们应当进一步端正对外部文化的思想态度。怎样做才算是正确的呢?一是摒弃排外意识, 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 使之为我所用;二是摒弃照搬意识, 既要剔除其反面因素, 又要改造其适用成分。这两点, 也是我们自觉自信的重要标志。

再者, 要端正对现行文化的思想态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富有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构成今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根本标志, 它的四大部分都属于继承与创新的科学结晶, 非但不能等闲视之, 尤其不能漠然置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都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因子, 都是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的鲜花。朵朵鲜花无不渗透着一脉相承的精髓, 由此充分显示了民族的特色;朵朵鲜花无不吸取着多边转化的营养, 由此充分激发了时代的气息。

二、必须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基

胡锦涛的“七一”讲话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谈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时, 都把提高民族素质放在基础的位置, 文化建设中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任务迫在眉睫。人民群众固然是历史的创造者, 可在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时代, 群众创造历史的能量也有大小之分。民族素质高创造力就强, 民族素质低创造力就弱。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就必须围绕民族素质的提升狠下功夫;如若不然, 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就现实情况而言, 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诚信道德抓起。近几年频频发生的问题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引起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几十年前没人讨论“一个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问题, 现在居然成了疑惑。凡此种种绝不能听之任之。诚信道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抓诚信道德建设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搞好“人无信不立”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加强道德监督, 还必须借助舆论力量鞭策人格修养。

就长远需求而言, 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学校教育抓起。目前学校教育中那种重才轻德、重分轻能、重西轻古偏向构成提升民族素质的严重障碍, 只有切实更新教育思路才行。教学内容中需剔除应付考试的东西, 加大传统文化课的分量。比如小学课纳入《三字经》, 中学增添古文和古诗词篇幅等。教学方法上需倡导孔子的“学思相应”观, 废除填鸭手段, 启迪学生思考运用。传统文化坚持以德为先, 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也有助于克服重才轻德之误。

就要害节点而言, 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家长形象抓起。幼儿启蒙由家庭始, 《三字经》中“养不教, 父之过”的那句话, 就是强调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现代家庭孩子极少, 长辈的珍爱心理不足为奇, 可对由此造成的伦理危机则不能熟视无睹。将孩子捧为小皇帝, 长者甘做他的奴仆, 实属颠倒天伦的蠢事。孩子上学后, 有些家长身教太差, 有意无意地领歪道, 等到“宝贝疙瘩”犯罪了他们才傻眼了。要改善家庭教育, 必须给家长补传统文化课。

三、必须以实现文化自强目的

一是要发动自强之机——改革文化体制。体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 只有深入改革文化体制, 才能解放文化生产力, 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国人均GDP现已超过4200美元, 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据此测算, 国内每年的文化消费水平应在4万亿元左右, 可是实际消费只有1万亿元。这说明我们的文化消费潜力广阔而深厚。这潜力注定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市场。随着巨大文化产业市场的开拓, 文化自强目标的实现就顺理成章。

二是要擎起自强之翼——发展文化科技。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 都会给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古代中国,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创造, 使人类思想文化的表现和传播摆脱了时空间局限, 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在当代世界, 全球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不仅为思想文化的表现和传播提供了全新载体, 而且催生了全新的文化业态。足见, 文化自强离不开科技支助。

三是要扎深自强之根——培养文化人才。文化自强离不开专门人才的拼搏与奉献。无论是文化元素的提炼升华, 文化潮流的引领带动, 还是文化艺术的再创造再发展, 都与人才息息相关。人才强则文化强, 人才辈出的时代必定是文化兴隆的时代, 我国春秋战国树起的文化高峰, 正是诸子百家交织争鸣的结果。我们要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夙愿, 便不能不造就一批世界拔尖、声望深远的统军人物, 便不能不培养一支承前启后、勇于并善于发明创造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求是论坛, 2010-9-8.

篇4: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演讲稿)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培养途径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都不是自发自流的产物,都必须通过主动积极培养的途径来实现。怎样做才能培养国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呢?我们借助多种启示感悟到三条对策:端正态度,提高素质,发愤自强。

一、必须以端正思想态度为前提

首先,要端正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态度。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罗素推崇的中国伦理品质是什么?就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现在国内涌现的国学热、国际涌现的孔子热,都是以探讨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为基调的。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首要任务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延续下去。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构成全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家园;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理所当然要主动学习吸纳。读大学时,我们班插入一名来自台湾的同学。他用的都是繁体字,说话很考究,每逢论及国语我们都讲不过他,感到很难堪。这件事表明:台湾学生的国学功底比大陆学生深厚扎实得多;因为台湾开设的国语课不仅门类宽泛,而且从未间断过。

其次,要端正对外来文化的思想态度。世界上的任何文化都有长处,我们要发展创新,就必须汲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融多元为一体的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始终构成它的主流。汉代与唐代、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被吸纳。宋代和明代,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又大量传入。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而我们应当进一步端正对外部文化的思想态度。怎样做才算是正确的呢?一是摒弃排外意识,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使之为我所用;二是摒弃照搬意识,既要剔除其反面因素,又要改造其适用成分。这两点,也是我们自觉自信的重要标志。

再者,要端正对现行文化的思想态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富有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今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根本标志,它的四大部分都属于继承与创新的科学结晶,非但不能等闲视之,尤其不能漠然置之。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因子,都是由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的鲜花。朵朵鲜花无不渗透着一脉相承的精髓,由此充分显示了民族的特色;朵朵鲜花无不吸取着多边转化的营养,由此充分激发了时代的气息。

二、必须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基

胡锦涛的“七一”讲话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谈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时,都把提高民族素质放在基础的位置,文化建设中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任务迫在眉睫。人民群众固然是历史的创造者,可在不同民族或同一民族的不同时代,群众创造历史的能量也有大小之分。民族素质高创造力就强,民族素质低创造力就弱。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围绕民族素质的提升狠下功夫;如若不然,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

就现实情况而言,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诚信道德抓起。近几年频频发生的问题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引起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几十年前没人讨论“一个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问题,现在居然成了疑惑。凡此种种绝不能听之任之。诚信道德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抓诚信道德建设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搞好“人无信不立”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加强道德监督,还必须借助舆论力量鞭策人格修养。

就长远需求而言,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学校教育抓起。目前学校教育中那种重才轻德、重分轻能、重西轻古偏向构成提升民族素质的严重障碍,只有切实更新教育思路才行。教学内容中需剔除应付考试的东西,加大传统文化课的分量。比如小学课纳入《三字经》,中学增添古文和古诗词篇幅等。教学方法上需倡导孔子的“学思相应”观,废除填鸭手段,启迪学生思考运用。传统文化坚持以德为先,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也有助于克服重才轻德之误。

就要害节点而言,民族素质的提升应从家长形象抓起。幼儿启蒙由家庭始,《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的那句话,就是强调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现代家庭孩子极少,长辈的珍爱心理不足为奇,可对由此造成的伦理危机则不能熟视无睹。将孩子捧为小皇帝,长者甘做他的奴仆,实属颠倒天伦的蠢事。孩子上学后,有些家长身教太差,有意无意地领歪道,等到“宝贝疙瘩”犯罪了他们才傻眼了。要改善家庭教育,必须给家长补传统文化课。

三、必须以实现文化自强目的

一是要发动自强之机——改革文化体制。体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只有深入改革文化体制,才能解放文化生产力,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国人均GDP现已超过4200美元,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据此测算,国内每年的文化消费水平应在4万亿元左右,可是实际消费只有1万亿元。这说明我们的文化消费潜力广阔而深厚。这潜力注定转化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市场。随着巨大文化产业市场的开拓,文化自强目标的实现就顺理成章。

二是要擎起自强之翼——发展文化科技。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古代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使人类思想文化的表现和传播摆脱了时空间局限,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在当代世界,全球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不仅为思想文化的表现和传播提供了全新载体,而且催生了全新的文化业态。足见,文化自强离不开科技支助。

三是要扎深自强之根——培养文化人才。文化自强离不开专门人才的拼搏与奉献。无论是文化元素的提炼升华,文化潮流的引领带动,还是文化艺术的再创造再发展,都与人才息息相关。人才强则文化强,人才辈出的时代必定是文化兴隆的时代,我国春秋战国树起的文化高峰,正是诸子百家交织争鸣的结果。我们要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夙愿,便不能不造就一批世界拔尖、声望深远的统军人物,便不能不培养一支承前启后、勇于并善于发明创造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求是论坛,2010—9—8.

篇5: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演讲稿)

文化强国

大纲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2.人民幸福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3.国家强盛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4.和谐社会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文化自觉是文化觉醒

2.文化自觉要求责任担当

3.文化自觉更要求头脑清醒

三、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文化产业分类

3.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1.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的改革

2.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3.推动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4.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5.文艺院团的改革

五、政府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1.主导和引导

2.规划和规范

3.推动和推广

正文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从现在到2020年,六大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一是社会主义

1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方向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二是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三是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四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五是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六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迫切需要。

1.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它的伟大意义和重要性,如果把它放到我国解放以来的发展进程中去考察,我们将会理解得更加明朗,更加清晰。

科学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发展,科学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确立文化发展极高的地位。换个角度说,文化发展也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就是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它承担着很重要的使命,没有它的发展就没有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人民幸福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高水平的小康就是指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直接关系到民生幸福,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是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讲公平、公正,文化应当是一个重要体现,讲幸福指数,文化应当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应当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3.国家强盛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现在世界上普遍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硬实力,而且也包括文化软实力所产生的综合力。文化软实力突出地表现在文化生产力、文化创造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文化竞争力等。要清醒地看到现在在文化生产和传播影响上,仍然是西强我弱。我们要奋起直追努力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4.和谐社会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目前我们社会整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有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体制机

制也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继今年“七一”讲话以后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刘云山对文化自信阐述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文化自觉是文化觉醒,长期以来不少同志缺少文化自觉,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文化觉醒就是充分认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对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精采的论述,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凝结为五句话:第一句,文化是政治,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态度问题。第二句,文化是形象,是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的十分重要的指标。第三句,文化是环境,文化是工作生活的环境,是孩子的成长环境,是投资环境,是旅游环境,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建设文化就是塑造环境,营造环境。第四句,文化是生活,这个文化本来就是人的生活,一部人类生活发展的历史就是文化含量不断提高和不断增加,文化质量不断提高的历史。没有文化的生活是原始人的生活,是野蛮人的生活。在马克思的眼里,文化生活被当做共产主义高水平生活一个必然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第五句,文化是经济,一方面文化可以推动经济;另一方面,文化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2.文化自觉要求责任担当,就是把文化觉醒付诸行动,直接地承担起文化改革发展的重任。全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发展改革,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自觉地、主动地担当起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3.文化自觉更要求头脑清醒,第一,抓文化发展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和尊重客观规律;第二,文化发展要有自己的创意,经济上的重复建设,文化上的盲目跟风的这些教训我们要牢牢吸取;第三,文化发展要珍爱资源,文化遗产是我们发展文化的宝贵文化资源,要学会好好开发这些资源,首先是要珍爱资源,要立足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拒绝破坏文化和自然资源。第四,抓文化发展,要重视内容健康。我们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应当有益于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社会文明进步。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和作风建设,尤其是坚持二为方针,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发扬严谨博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

我们一定要充满文化自信心,我们有宝贵的文化传统,我们有越来越高的文化生产能力,我们对未来文化强国的建成充满胜利的信心。

三、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的文化指的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还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介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之间,也就是指宣传部门,现在管的这些领域。

1.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把文化分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是我国近期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文化事业我们现在认识到它是公益性的,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财政为支撑,事业单位为骨干,基层为重点。现在我们把文化事业划分为两大块,该政府管的是文化事业,靠企业经营性运作的是文化产业。

2.文化产业分类

2004年,国家统计局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按照文化活动的重要程度或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把文化产业分为三个层次,九个大类,八十个小类。这个分类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分类比较接近。各国的叫法也不一样,欧洲大陆叫文化产业,英国叫创意产业,美国叫信息产业或者叫版权产业。

3.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丰富群众生活,是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第一个落脚点。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所以,要以基层为重点,涉及群众利益的文化设施要优先建设,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比如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是农家书屋工程。

(2)第二个落脚点就是调整经济结构。文化是经济,国际经验证明,发展文化有利于调整产品的结构。现在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较低,至2010年底只占2.75%。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文化还比较落后,另外一方面说明文化发展的空间很大,而世界的经验就是说经济越发达,文化的贡献就越大,相反经济越落后,文化的比重就越低。所以我们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专门发布一个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看作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大举措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这次决定更看重文化的经济意义,提出再过九年,也就是到2020年,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3)文化发展的第三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文明水平。文化本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文化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因为,文化能够教育人,引导人,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之先,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兴国之魂,所以全社会都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质量,基本的道德规范。

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1.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的改革

在文化事业当中分出文化产业部门之后,剩下的文化事业部门还要继续改革,主要是打破铁饭碗,实行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把个人的收入跟岗位和贡献挂钩,让事业单位充满活力。

2.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正在进行的单位转企改制情况:一是新华书店系统已经完成转企改制,二是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出版社,基本完成改制。三是报刊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时政类的党政报刊,49家集团现在组建了报业集团,下一步主要深化发行体制改革,非时政类的报刊全部转变为企业。第四个是影视改革,国有经营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了转企改制,9家广播影视企业重组上市。

3.推动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一要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即新闻、出版、发行、会展行业,第二要大力发展新兴的文化业态,新兴的文化业态主要是借助数字和互联网技术,发明发展移动服务等等。第三就是组建大型的文化集团,要搞大企业、大集团,目前中央已经组建了一批文化集团。

4.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消费业决定生产,文化生产最终要消费。我国的文化市场不够通达,生产的东西找不到买家,想买东西的人找不到卖家,就连图书这种传统的产业都存在这种情况。所以,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规范文化市场。我们要扩大文化消费,建设文化市场,提高文化消费总量,这是发展文化的内升动力。

5.文艺院团的改革

这个改革的难度最大,现在推进的速度也很快,到2010年底,461家文艺院团已经改制,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2012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其中中央确定的也就新疆、西藏等等的除外,当然,改制不是甩包袱,财政的支持还要增加。

以上就是文化体制改革要抓的五项重要工作。

五、政府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对文化发展至关重要,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

1.主导和引导

主导,首先是指政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责任主体,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主导,其次是指政府要始终走在文化产业的前头,牢牢掌握和用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动权。当然,政府主导不是包打天下,需要动员和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即使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也要动员全社会,文化产业更要靠社会进行市场运作。

2.规划和规范

政府一项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也要规划,否则容易一哄而起,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规范包括三个内容:一个是规范政府行为,第二个是规范文化产品的质量,第三个是规范文化市场。规范政府行为首先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二是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三是从主要面向直属单位转向面向全社会。

3.推动和推广

政府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的创新,采取多种手段如项目推动、市场推动、资源推动、政策推动等等。推广就是从试点到全面的展开,从个别的经验到普遍开花,推广也是宣传推介,招商引资,这都是政府的职责。

篇6: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演讲稿)

所属课《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程 主义文化强国》(下)倒计时 35:41

一、判断题(10 道)

1.从一个政党来说,有没有强烈的文化担当,反映着这个政党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

正确 错误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您的得分:95.0!恭喜,您通过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的考试

2.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建设。

正确 错误

3.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正确 错误

4.文化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正确 错误

5.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没有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 错误

6.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正确 错误

7.文化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正确 错误 8.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正确 错误

9.建国以后,发展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

正确 错误

10.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由()主持。

A.国务院 B.中央政治局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政协常委会

2.浪漫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任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而随意安排摆弄的东西,集中表现在()。

A.解放初期 B.改革开放初期 C.“大跃进”年代 D.“文化大革命”年代

3.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军事 4.农业“以粮为纲”和工业“以钢为纲”的思想是()的突出表现。

A.科学发展观 B.重点发展观 C.浪漫发展观 D.荒唐发展观

5.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规划》。

A.发展 B.振兴 C.促进 D.调整

6.大量事实证明,文化是以()为王。

A.形式 B.内容 C.效益 D.产量

7.文化建设的主导方应当是()。

A.政府 B.企业 C.市场 D.群众

8.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A.文化 B.科技 C.经济 D.教育

9.我国未来1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六大奋斗目标之一是“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A.全面化 B.基层化 C.均等化 D.平等化

1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A.基础设施 B.公共设施 C.公益设施 D.福利设施

11.()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A.科学发展观 B.改革开放政策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到()年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A.2012 B.2015 C.2020 D.2025 13.对于文化产业,各国的叫法有所不同,例如英国将其称为()。A.文化产业

B.创意产业 C.信息产业 D.版权产业

14.历史、传统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

A.基础资源 B.重要支点 C.主要构成 D.关键所在

15.2006年10月11日,党的()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十六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六中全会 C.十七届三中全会 D.十七届六中全会

16.文化与民生幸福的关系表现是()。

A.直接关系 B.间接关系 C.无关系 D.无法衡量

17.“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有。”——这种思想属于()。

A.浪漫发展观 B.荒唐发展观 C.重点发展观 D.片面发展观

1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科学 B.发展 C.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19.2010年,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为()亿元。

A.5000 B.10000 C.15000 D.20000 2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大发展 B.大繁荣 C.发展繁荣 D.大发展大繁荣

三、多选题(10 道)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发展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B.人民幸福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C.国家强盛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D.和谐社会需要建设文化强国

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事业范畴的是()。

A.美术馆 B.文化馆 C.科技馆 D.博物馆

3.抓文化发展,应当做到()。

A.从实际出发,研究和尊重客观规律 B.有自己的创意 C.珍爱资源 D.重视内容健康

4.文化软实力突出地表现为文化生产力和()。

A.文化创造力 B.文化传播能力 C.文化影响力 D.文化竞争力

5.文化产业比起其他产业来,具有()特性。

A.消耗能源少 B.使用自然资源少 C.环境污染少 D.不存在声、光污染

6.文化能使人们(),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A.提高素质 B.更新观念 C.开阔视野 D.振奋精神

7.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不重视文化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A.对文化的价值不认识 B.对文化工作不研究 C.对文化的落后不在乎 D.对文化理念不接受

8.科学发展观,是()提出来的。

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C.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9.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之一是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如()等。

A.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B.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 C.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 D.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1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公民”。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篇7: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及青海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

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我国文化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只有引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的关键时刻,作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对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

做到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做到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防止的一些倾向。

这就是说,我们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要抱正确的态度。如果对外来文化一律兼容并包、全盘西化,或抵制拒绝引入,对传统文化逆向解构、颠覆、拆缷、那就叫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放眼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既要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传统文化首要的是学习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去爱国、怎样去爱家乡、怎样去爱他人。其次是对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毛泽东同志说:“文学艺术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另外,要给文化创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深入骨髓。

篇8:试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途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一直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当今时代,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为此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再次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 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发展趋向。换言之, 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2]。

那我们要自觉自信的文化指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仅具有历史文献和文明遗产的价值, 还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并以包容性的特征彰显其全球性价值。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自信就是全面认识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进行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并充满信心。

二、提出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

(一) 这些年来, 西方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造成国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不自觉、不自信。

自汉唐盛世至康乾盛世的两千多年, 中国文化就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成为许多亚洲国家学习的楷模。但到了清末, 随着中国经济衰退,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影响力随之减弱。“文革”时期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否定, 造成当时国人缺少传统文化熏陶, 同时为了阻止西方文化的渗透, 中国再一次关上了国门, 封闭自己。这些年来, 西方文化蜂拥而入, 有些人开始推崇西方文化, 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了不自觉、不自信, 甚至出现文化自卑。一方面出现对传统文化的盲目批判。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出现了中国文字是落后的, 文字的未来是拼音, 要有前途必须向西方靠拢的做法:把小学课本上所有汉字全部用拼音代替, 理由是与国际接轨;对长城进行否定, 认为它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障碍等错误认识和做法。另一方面崇洋媚外, 形成西方月亮比中国圆的观念。如八十年代初年轻人穿牛仔喇叭裤、烫卷发、戴墨镜;T恤印上英文;歌曲也夹带几个英文单词;各种英语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外国影片在中国受到追捧……西方国家对此推波助澜, 加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文化渗透不像军事进攻和政治挑衅那么容易形成直接对抗, 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渐近的、长期的渗透, 会逐渐使人接受它倡导的价值观念。西方国企图家通过文化渗透否定中国文化。可见如果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 放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足以摧毁该民族的凝聚力, 被其他民族湮没。反之, 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有高度自觉自信, 既是该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 又能使该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 中国的文化发展水平与自身国际地位不相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 特别在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 但中国的文化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大量文化结晶, 数不胜数, 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理念、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琴棋书画的艺术才能, 四大发明更是令世界为之惊叹, 但中国却没有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强有力的文化竞争力, 没有把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向世界输出, 不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文化资源的国家, 中国必须重塑国家文化形象,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途径

(一) 对内多渠道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唤醒国人的文化觉悟。

文化自觉不是抽象的理论观念, 而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具体探索活动, 需要以实际行动促进观念的形成。国人并不是完全没有文化自觉, 而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与学习, 没有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最终造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要培养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觉醒, 必须多渠道推广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1. 中小学普遍开设国学课。

国学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儒学是中国文化之主脉, 是为国人, 不可不察。在现实生活中, 说着流利外语却看不懂简单文言文者屡见不鲜。青少年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学习国学成为迫切任务, 必须推进国学进中小学课堂。教育部门要通过试点的形式, 编制统一的国学教材, 使“国学”教育课本系统化、通俗化、基础化, 力求用“国学”吸引学生, 用“国学”感动学生, 用“国学”滋养学生, 让国学陪伴孩子成长。《三字经》、《千家文》、《论语》等国学名篇应进入学校, 不能只是诵读,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利用大型国际性会议和活动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性会议和活动在中国举办。大型国际性会议和活动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各国元首和媒体云集于此, 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推广和宣传的最好机会, 中国必须借助这些机会充分展示自己传统文化的魅力。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归纳和展示。它以“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为核心, 展开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 让看过的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充满文化自觉自信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苏绣、茶艺、捏泥人、制瓷等民俗一一呈现, 游客“饱餐”东道主奉献的中华文化盛宴, 这场“中华文化秀”不但令海外游客着迷, 同样吸引许多国人驻足。

3.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 提升国民素质。近两年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 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中国达人秀、出彩中国人……这些节目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收视率极高, 成为国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起到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近几年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大力宣传和普及, 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有利于培养国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 对外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 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1.开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 西方掀起了“汉学热”, 他们认识到要与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打交通, 必须了解它的文化, 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最好机会。为此在中国政府主导下世界各地设立了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 一些国内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开办了孔子课堂。截至2013年年底, 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 分布在120个国家 (地区)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2.举办和中国文化相关的各类活动和赛事。当前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不断增多, 他们说汉语、写汉字、练功夫、说相声、唱京剧……可以开办各种活动和赛事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 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 另一方面能吸引更多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如“汉语桥”中文比赛是中国国家汉办主办的一系列大型国际汉语赛事, 目前已经开展的比赛有“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三项赛事。“汉语桥”世界中文比赛已成为各国汉语学习者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

3.中文“渗透”进英语的情况出现。随着中文在全球影响力的日益提升, 西方国家接纳和使用的中文词汇越来越多, 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大约包含120个含有中文渊源的词汇, 如guanxi, gongfu等。甚至在口语方面也有, 如可以用“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 ”问候一位外国老朋友而不用担心听不懂。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 在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上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为此, 中国通过种种途径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是对内唤起和激发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觉醒和热爱, 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对外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增强其影响力, 使其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188.

篇9:培养文化自信重塑文化自觉(演讲稿)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东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否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关乎"中国梦"能否实现的一件大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抗拒西方文化冲击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39-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为大学生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对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提出现实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栋梁之才,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决心,拥有共产主义理想并付诸实践。然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中出现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倾向一旦为西方分裂势力、反华势力所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只有正确把握中国文化内涵,深挖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并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先进性,才能实现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一、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对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术界未给出具体定义,学界采用的是费孝通先生的阐释,即:“‘文化自觉就是要对本民族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文化自信”就是在文化自觉基础上形成的肯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也可以把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概括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其特色和发展方向的掌握,了解其内涵,产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豪感,进而热爱自己的国家,愿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文化自觉”是基础,“文化自信”是发展,基础决定发展,发展巩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有了文化自觉,对自身及自身所处的文化氛围有了正确认识,就形成了文化自信,更加坚信自己的国家会富强,文化更先进。同样,文化自信必然让人们更珍惜这种文化,发现这种文化的独到与优秀之处,产生更坚定的文化自觉,从而更加珍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

(一)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举世瞩目,可是,近代以来中国却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同时,西方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更加剧了旧中国的衰落。时至今日,虽然我国已经崛起,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显著变化,但是距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进程也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对西方文化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看不到问题的本质,认为中国所以落后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落后,中华民族不如西方民族、中华文化不如西方文化、社会主义不如西方资本主义,甚至产生对社会主义的不自信或否定。一些迷信西方文化的“香蕉人”,盲目追随西方发展模式,崇洋媚外,成为西方文化的代理人。

(二)思想意识淡漠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的距离已无法阻碍外界不良信息进入,使西方资本主义普世思想流入高校,这给涉世尚浅、辨别力弱的大学生造成世界同一的假象,模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本质区别,放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警惕。受此影响甚至是操控,出现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倾向,由此,西方文化中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开来,言必称欧美,行必效西方。一些思想不坚定的大学生,认不清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本质,阶级意识淡漠,甚至走上歧途。

(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市场经济的弊端逐渐显现,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开始侵蚀大学生思想,特别是西方腐朽堕落文化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开始一切向“钱”看,以高考专业选择为例,考生不是以兴趣、专长和为社会贡献为导向,而是以能赚多少钱为标准选择专业。入校后大学生学习松懈、散漫,出现花钱雇人上课、代写作业、期末考试作弊等不良倾向。过于看重自己的利益,表现得很自私,与寝室同学相处不融洽,打架斗殴事件也屡见不鲜;大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动机不纯,未做事先问回报,还要和老师、学校讨价还价,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互相攀比吃穿,用高档手机、电脑、化妆品,甚至进出高档娱乐场所,在QQ空间、朋友圈发图大晒,而对于学习却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理。面对师长的劝诫却大谈人生短暂、行乐需及时的谬论,对自己扭曲的人生态度毫无悔改之意。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者,但是大学生存在上述种种不良倾向,归根结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熟悉、不了解,传统文化底蕴不深厚,无法形成文化自觉,进而导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自信,无法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精神上缺少强有力的正能量。没有强大的文化助推就不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更谈不上爱国主义、那么如何帮助大学生挺起民族脊梁呢?就是要采取种种措施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树立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伟大的中国。

三、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途径

(一)加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学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5000年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绵延至今的中华文明曾经数度领先世界,儒家思想、老子哲学、孙子兵法等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地理学、航海学等都曾领先于世界。这些都足以让我们骄傲。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领会这种文化的无穷魅力。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各种媒体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快餐文化、自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催生出他们浮躁的心理。大学生处于青春易动的年龄,对需要多读书、多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他们被被网络文化深深吸引,没有时间、没有耐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要课程设置上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倾斜,加大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时,加上相应的考试和考核制度,能够为大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增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大学生生活中,使大学生身处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接受熏陶,习惯于这种文化。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才能对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了解,懂得国家创建的艰辛,珍惜国家发展给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带来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年龄上为90后,其父辈也多为70后,没有经历过建立国家的艰辛,所以当代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少,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不扎实。进入大学后,又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时间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因此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树立为建设国家而学好专业知识、为强大国家而贡献力量的理想。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经过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真理。可以说,能够学习并掌握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是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认清资本主义本质的,使大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的。对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制度的认可,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而这种理性只有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才能给予。

(四)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全面发展意识

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让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事态下,从事专业知识学习就成为大学生唯一目标,人文素养培养被忽略。而事实上,“就业竞争实际上是综合素质的竞争”,用人单位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教师的培养观点很容影响大学生,使他们认为只有专业技能才是王道,忽视包括合作、组织、协调能力在内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参加工作后发现专业技能只是基本的工作要求,更多的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而这正是大学生缺失的。所以,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全面发展意识,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注 释:

费孝通.我为什么主张文化自觉[J].冶金政工研究,2003,(06):34-35.

樊晓东.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2013,(08):181-182.

许旷宇.医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与对策探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03):309-312.

上一篇:男生瘦脸的有效方法下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中生个人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