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有效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2024-09-03

精读课有效教学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1篇)

篇1:精读课有效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精读课有效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武瑞珍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实施已近两轮了,大家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能说上一二三,各级各类公开教学中课改的味道也很浓,但是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比较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式多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出,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也异彩纷呈,单教学改革的宗旨不会改变,就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减少教育教学中的无效劳动,使教学过程和方法更趋于合理和完善,促进教学向有消化高速发展的道路迈进。课改的目的是:力争使教学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内高效完成,使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统一起来。而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育目标是否实现。人才培养是否成功,大部分都要看我们在课堂上是怎样实践教育教学的。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同仁的密切关注。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夸美纽斯从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角度考虑有效教学,提出“班级教学规模”,实现一个教师可以同

时教很多学生的目的。杜威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由此开发出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纠正了传统教育中流行的教学方式,这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显示出它的魅力。但是它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教育。当前有效教学实验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高慎英和刘良华在《有效教学论》中对有效教学的进行了理性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对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进行了阐述。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有效教学的实践经验,如“自学辅导教学”、“八字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等。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很强,但缺少实践的针对性。而我国学者现在比较关注新课程观念下有效教学策略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同样缺乏针对性,未能形成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且集中在中学层面,小学层面的研究还刚刚开始。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联系:本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同行一样,其目的都是总结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区别:本课题对精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宗旨,广泛收集整理有效教学方法,在重新审视教学现状,反思教学行为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科学借鉴、实践比较、注重创新、形成适应精读课教学实际,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套较为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策略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在合理分析每个学生的语言、逻辑、运觉、节奏、交际、自省等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形成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其次应在以创新为目标,以问题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基调,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事实上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多元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教学。

3、科学主义的代表人物加涅认为:有效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加涅把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方面,认知结果又包括三个方面: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大智慧”基本学习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奠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享受人生的真谛”,与学生一起成长。

四、课题的核心概念和界定

课题名称是“精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策略是指对手段、方法的计谋性思考,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在内容构成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又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具有三个特征:(1)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2)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掌握和设想;(3)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最终达成精读课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五、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建构有效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精读课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六、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以“教师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

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首先应该关注的,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其次,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

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作业设计等。二是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三是反思策略,主要是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我们遵循“教研组”即“课题组”的研究方式,按学科分为8个子课题。其中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为重点子课题,切实开展研究,出研究成果。

七、研究步骤

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设计、实践、反思、重建”。

1、准备阶段:

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C、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D、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E、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F、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G、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教学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把课题进一步分解,让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课题加以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实效。

2、实施阶段:

A、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B、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的策略。C、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D、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E、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F、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G、撰写中期报告,并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3、总结阶段:

e、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B、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C、编撰《精读课有效教学策略论》。

D、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E、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八、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九、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要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而且,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同时又反对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而是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据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及教学评价策略等。

总之,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丰富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理论,努力铸造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十、组织机构、人员分工

篇2:精读课有效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2.练习一边读一边根据题目、插图、情节、生活经验等方法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合理预测猜读,激发阅读兴趣。

3.尝试有理有据地续编故事的结局,并在读主题图书中故事的原文时验证预测的结局,及时修正预测,加强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重点 练习一边读一边根据题目、插图、情节、生活经验等方法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合理预测猜读,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尝试有理有据地续编故事的结局,并在读主题图书中故事的原文时验证预测的结局,及时修正预测,加强对故事的理解。

双主题 内容 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内容。

语用 尝试编故事 课前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一)观察课文插图导入新课 1.看插图,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会是一位怎样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这个故事的题目就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作者是王一梅。出示课题,读准轻声bo、sheng、de、zi。

2.看了这幅漂亮的插图,你能来猜猜会写些什么吗?生交流。

(二)一边读一边练习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1.出示第一、二自然段,将“萝、卜、愁、沾”字标红,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先练读,后检测一位同学朗读。

2.回顾方法。我们读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习了哪些预测的方法? 3.自读课文中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说说自己的猜想与故事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交流。

(三)练习预测,续编童话 1.本课最后以省略号结束,说明故事没有结尾,继续预测:胡萝卜先生遇到鸟太太以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为什么这样想?你能看到下图的提示,有理有据地续编吗? 教学过程 复 备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 很远的街口 男孩正在放风筝 “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鸟太太家的树底下 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2.学生展示,预测故事示例:

续写故事片段一:

乌鸦爸爸给他的孩子买了一个气球,吹起来好大。可是,总不能一直用手捏着,恰巧胡萝卜先生走过去,看到风中飘着的长胡子,赶紧拽下来一段系住了气球。

续写故事片段二:

当鸭子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说:“这下我总算找到捆书的绳子了。”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把书捆成两包,然后,拎着书一摇一摆地走了。

……(四)验证预测,修正预测 请同学们打开《解密故事世界》第102页,让我们来读读王一梅的原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关键情节上停下来,让学生验证预测、修正预测(详见课件)。

(五)整体回味,感悟主题 1.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学生交流。

师: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2.交流平台话预测。

(1)出示课后交流平台对话,引导学生提炼话题。

第一个话题:要边读边预测;

第二个话题: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和生活常识预测;

第三个话题:预测要有依据;

第四个话题:预测内容和故事不同时,要及时修正预测,继续预测。

(2)我们也来聊一聊。根据这4个话题,说说自己的预测体验。

表达示例:我想的和故事不一样。我预测的是:

作者想的是:

我修正了自己的预测,继续听故事,预测故事。听完故事,我知道了作者想告诉我们:。

(六)读题预测,验证预测 1.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

出示:《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帽子的秘密》《柔软的阳光》《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

读到题目《夏洛的网》,我想可能写:。

提示: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预测。同一题目,允许学生有多种预测,只要有一定的依据就可以。

2.验证预测,激发阅读兴趣。

出示以上文章或书籍的故事梗概、目录或故事片段。学生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准确。如果不一样,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说说自己的阅读期待。

3.鼓励学生去阅读书籍,一边读一边预测,体验阅读的乐趣。

篇3:五年高职精读课教学探究

一、五年高职学生分析

五年高职生源是初中毕业生,绝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考上国家普通高中而选择读五年高职。五年高职的学生年龄小,15岁左右,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掌握一门技能。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足。五年高职学生中不乏一些英语学习的佼佼者,但大部分学生入学成绩低,在初中阶段没打好坚实的基础,集中表现在语音知识欠缺、听说能力差、语法概念不清晰、词汇量小等问题上。因此要提高五年高职学生英语水平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努力、狠抓学生英语基础。五年高职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力量。它由学生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各种非智力因素以及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或情境等构成(韩玉芬、费斯威,2005:3)。有学习动机的学生能够把学习变为自己的兴趣和内在需要并且能够使自己保持在“我要学”的状态中;在课堂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在听、说、读、写方面都有较出色的成绩。有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认为学习无用,将来个人的生活好坏主要靠父母、靠关系,因而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不愿学习,逃避学习。

二、教学对策

1. 尊重个体差异,激励学生成长。

学习者学会某项技能所需的技能,有被定义为学习者学会该项技能所需花费的时间。时间越短,这方面的相关学能就越高。对于学习一门外语这样复杂而困难的技能而言,个体的差异主要并不表现在他们能否学会一门技能,而在于他们学会该项技能或达到某种熟练程度所需的时间长度的不同(顾伟勤,2008:6)。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1)尊重每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有些学生虽然表面上什么都不在乎,但内心却比较敏感。所以,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2)激励学生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由陌生到了解进而上升为热爱。这样,目标越高,干劲越大。较高目标才能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借鉴新东方的激励教学法。

2. 应用ESA英语教学法,做好课堂导入。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杰里米·哈默(2000)首次提出ESA教学法。ESA具体是指课堂语言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投入(engage)、学习(study)、运用(activate)。投入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和方法,如音乐、游戏、讨论等引起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的兴趣,促使他们参与。比如,一次在讲“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这一课时,我应用音乐导入、会话展开课本内容的方式。在导入的阶段,我让学生听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并让会唱的同学给大家表演。通过音乐热身,学生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和兴趣。然后我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课文内容:“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movie?Where did the‘Titanic’set out from?What sort of ship was she?Why was the ship named‘Titanic’?Did it collide with the iceberg?”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进行了语言输出,发展了语言能力。通过有效的课堂投入,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3. 通过激活原有知识,讲解新单词。

英语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受图式理论影响。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运用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通过“激活”学生头脑中既存的知识结构,传授新知识,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丰富头脑中的图式内容。这条理论可以应用到精读教学中。比如,在讲单词时,我先从和该单词相关的简单有趣的内容入手。一次,在讲单词fantasy时,我用周杰伦的一个专辑引出。我问学生:“大家一定听过周杰伦有个专辑‘范特西’,它的英文名字就叫fantasy,我们来看一下范特西=饭特稀=粥=‘周’杰伦。”学生一听都笑了,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我接着问:“通过fantasy的中文意思‘幻想’,大家能想到什么?”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们积极回答,我引出更多的内容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pie in the sky;bubble;daydream等。通过这样一个头脑风暴,学生很快知道了fantasy的中文意思及其相关的短语并且记忆深刻。

4. 采用口诀法帮助记忆语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曹筱萍、陈旋,2006:5)。语法是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比较难的部分。如何让学生记住复杂的语法规则是令许多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口诀帮助记忆语法是一个好方法。一次,在讲有些动词后用动名词作宾语有些用不定式作宾语时,我用了这一方法。那时刘德华结婚的消息被媒体炒得很热,我借助这个新闻编了个顺口溜:冒险坚持想念她,避免拖延承认她,否认思考不喜欢她。对应的英语单词分别是:risk insist (on) miss avoid postpone/delay/put off admit deny consider dislike/detest。学生们对这个顺口溜很感兴趣,通过这个顺口溜,学生较容易地记住了这几个常接动名词作宾语的动词。讲有些动词接不定式作宾语时,我借助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爸爸妈妈。与这些词对应的字母是WHWDEPPMMA,这些字母对应的英文单词是want, hope, wish, decide, expect, promise, pretend, mean, manage, agree。这样,学生也很快记住了几个常接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

四、结语

总之,就五年高职学生情况而言,教师备课时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英语热情和积极性。这样不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而且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会得到拓展。

摘要:五年高职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文先分析了五年高职学生现状, 从教学的角度探讨几种精读课教学对策。策略的主要内容是尊重个体差异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五年高职学生,精读英语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韩玉芬, 费斯威.高职学生学习动力问题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3) .

[2]顾伟勤.重谈语言学能——外语学习中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构成[J].中国外语, 2008, (6) .

[3]曹筱萍, 陈旋.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06, (5) .

[4]傅瑞屏.智能多元、学习风格和学能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福建论坛.

篇4:精读课有效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读写 精读 教学 实施

1977年,Rumelhart发表了一篇名为Towards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论阅读的相作用模式》)的论文,文章指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精读课反映在教学的内容上是要求学生接收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精华,包括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等等内容,而在阅读策略上需要学生能做到精雕细琢,甚至包括材料中的语音和语气。

一、精读课的理论基础

阅读活动是一种多种因素,多向交流与反应的复杂解码过程。精读课较之于其他课型来说最能融合所有的阅读活动,因为它最具备综合性。读是有别于听、写、说的一种语言技能。随着学习者在精读课堂上的学习和积累,他们的语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这样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口语交际和写作水平的其他技能的提高。

二、精读课的教学要点

1.词汇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在各个级别掌握的词汇大部分都在精读材料中出现,这些词汇的解析和辨析也都在精读课堂一并进行。因此精读课堂中的词汇教学对学生提高整体外语水平至关重要。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定义法、关联法、对比法几个方法。所谓定义指用以揭示或描绘新词汇所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因此而获得概念意义的表达。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用定义来阐释新词是最普通的方法,一般分为英英互译和英汉互译。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教师更多愿意采用英英互译的方法,即用英语解释新遇到的词汇。另一种是关联法,即将新词汇置于相应联系的事物中,通过归纳、概括,从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认知方法。它可以通过上下语境的关联,新旧词语或语素的关联来对新词进行解析。对比法是词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即将两个或以上形近或义近的词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将这样的词语放在一起比较可以凸显新词汇的本质属性,又能补充学生的词汇面,可谓一举两得,另外也可以将具有相反意义的词汇纳入比较行列,通过加深语言信息刺激的方式突出新授词汇。

2.语法教学。用词造句的规则即为语法。在精读材料中的语法多以分析句子结构的方式进行。原汁原味的精读材料出现长难句的频率较高,单凭词汇来了解句意大多不可行,这种也会让阅读能力受限。所以教师需要把精读材料中的典型句子抽离出来,以图示和演绎的方法将其时态,成份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是最直观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对于涉及到的语法点,教师可以将跟这个规则有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充分利用“知识同化”这个认知活动和心理过程。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将汉语的句法和英语的句法进行比较分析,当然语料的选择要注意把握两种语法规则之间同异参半或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原则。对于已授语法内容要注重与相关联新授语法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整个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3.篇章教学。精读材料都是以课文形式呈现的,因此离开篇章教学而去孤立地教授生词和语法是不可取的。在精读课上,教师应当对课文的情节、人物的特点和心理描绘、写作的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目的是要让学习者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充实他们头脑中的语言知识结构。阅读和理解训练是篇章教学的重点。篇章蕴含着词汇和语法,所以对篇章的学习也是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在理解篇章结构过程中,可以先从理解训练开始,理解句子、句群、段落和全文,当然这个顺序也可以依照不同的课文有所改动。辅助学习理解全文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判断和逻辑推理关系的过程。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大意和主旨,然后用自已组织的语言进行表达,针对有启迪意义的课题再进行全班讨论都是篇章教学惯用的教学方法。

三、精读课的操作方法

教无定法,精读课教学也是如此。一般的精读课教学分为以下几种操作方法:先进行语言点的学习,再进入主课文的学习;另一种是先学习主课文,然后再将课文中出现的生疏语法点进行整体教授; 还有一种是在理解新课文的同时一并解决遇到学习障碍。无论采用哪种操作方法都要求将读、写、听、说和译的能力培养灌输其中。学习接触一篇新的材料,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默读,可以带着预设的问题读,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问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获得了阅读的大致信息。当然做为精读课,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遇到中心明确,好词好句的段落请学习进行朗读甚至背诵都是可行的。读与说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技能,但是两者相辅并不矛盾。在精读课上,教师不断地对课文内容发问,就要求学习能够说得出答案。一种答案可以基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另一种答案则要求学生能够自已归纳总结,一问一答,即培养了听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写和译是训练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方式。写主要是写作文,可以根据所学材料写读后感,也可以拓展内容进行新的作文写作,译主要是对本次教学中涌现出的新句法规则进行翻译的巩固性练习。

精读课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的读写课堂上应当把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当做教学的重点,在解析课文时更应当强调不同话语结构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文体材料。

参考文献:

[1]黄理平.国外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篇5:精读课课堂教学模式

六学年组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每一组元的第一课,可以利用组元导语导入。

2、可以回顾单元专题和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来导入。

3、理解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提问一人一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生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条内的生字词,提醒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出示本课的多音字,会组词,提醒在本课中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或者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大意或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抓住课后的大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再交流。

2、在学生朗读、交流的同时解决课文泡泡中的问题。

3、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升华主题:

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句,升华情感:谈感受,想说点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出示生字词:(生字条内的词语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先认读或者听写,然后扩词,练习用词语说一句话。

2、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赏读:

1、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好,读给大家听听。

2、说说好在哪里,有什么体会、感悟。

三、积累背诵

把你认为好的句段背下来。

四、写字:

1、学生认读

2、观察、归类。

3、提醒难写的字需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练习写,师指导。

五、拓展延伸:

篇6:谈精读课的词汇教学

谈精读课的词汇教学

精读课是外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该课程完成的.词汇教学是精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的设计以建立学习者词汇系统为主要目标.在词汇教学的`实施中应遵循活学活用原则与语境教学原则,并处理好词汇教学与精读课上听说能力训练的关系、翻译能力训练的关系以及篇章教学的关系.

作 者:孟英丽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外语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2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26(9)分类号:H354.2关键词:精读课 词汇教学 学习者词汇系统

篇7:融英语写作于精读课教学探析

融英语写作于精读课教学探析

写作是大学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忽视写作训练是导致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本文针目前英语教学现状及学生在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结合精读课教学,抓好基本功,掌握写作技巧,通过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 者:冀玲惠 肖斌斌 JI Ling-hui XIAO Bin-bin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100011刊 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分类号:H319.3关键词:精读教学 写作教学 写作能力 输入 输出

篇8:立足精读文本 落实有效教学

一、关注文章焦点

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焦点一样的东西,即应该有那么一个集各种光线于一处,从而又发射各种光线的地方。”实际上这就是文章的焦点和纽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内涵极其丰富,犹如人之眉眼,乃最精彩、最醒目之处。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彰显文章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情感。运用“文眼”这一特殊的功能,可突出文本中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优化教学信息的编制、传递和反馈,缩短学生在阅读中自己认识、发现、理解和运用的过程,闻一知十,以少胜多。如《泊船瓜洲》一诗,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我们阅读时往往把着力点放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上,细致品文你会发现,“绿”字只是一字的运用之妙,却不能统领全诗,诗眼应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字。从“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归结出诗人靠家近,应该还;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想象出诗人离家久,更该还;从“明月何时照我还”,梳理出诗人思家切,不能还。为什么不能还呢?进一步查阅资料,辅助深入解读文本,发现王安石为革新变法而呕心沥血,“为大家而舍小家”。把“诗眼”定在“还”字上,这首诗的定位是抒情诗;诗眼定在“绿”字上,这首诗就成了写景诗了。诗眼抓准了,这首诗的基调、主题就把准了,教学就能像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深入浅出,立意深远。再如《草船借箭》一文题目中的“借”字,《水》一文第1自然段“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中的“最珍贵”,《黄河的主人》一课中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句子等“文眼”都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二、撞击情感触点

“情者文之径”(刘勰),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内核。语文教学的人文观究其实质是融入人的言语情感,言语体验和言语实践于一体的活动,强调言语的内化,追求学生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心”的参与、“情”的共鸣,让情感浸润课堂、滋养学生。引领学生精读文本,要找准并撞击学生与文本语言情感的触点,如品词析句入情、凸显形象动情、体验生活悟情、诵读课文抒情等等,因而“一石激起千层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共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教者之间产生巨大的“磁场”,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情感、融汇情感、释放情感、升华情感的动人场所。例如。《军神》一课的教学,围绕沃克医生饱含敬佩之情的赞叹:“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展开教学,通过抓住“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竟被抓破”等关键词语的品读来还原人物形象;然后,随机播放手术场景的片段来展现人物形象;最后,通过“你有过受伤的经历吗?”调动生活体验来感悟人物形象,“你见到了怎样的刘伯承?”激发想象来丰盈人物形象,真情诵读来赞美人物形象,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刘伯承忍受的疼痛是何等的剧烈,刘伯承的意志又是何等的刚强。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解读中获取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对语言情境的感受更加具体,对语言情感的感悟更加真切。学生感受到的已不只是语言文字,而是感人的生活场景、生活原型;学生读出的也不只是语言文字,而是获得深刻情感体验后,水到渠成地发自内心的情感倾泄。又如《番茄太阳》一课,可围绕题目探讨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及课文为什么用“番茄太阳”作课题,从中感受“我”的心情变化,体会到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的快乐、温暖和感动。再如《卖木雕的少年》一文,可以从“遗憾”切入,探讨为何“遗憾”,细品人物言行神态,触摸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提挈写作支点

作者在构思作品时总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什么人物先出场,什么人物后出场,哪些内容为主。哪些内容为辅等等。叶老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提炼思路是一种解读和教学的艺术,我们解读文本理应花大力气去提炼主线,去枝强干,以简驭繁。我们唯有遵循作者的思路,才能真正认识作者的意图,才能深层地把握文本,更能“挈领而顿,百毛皆顺”,科学地设计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解读主线,提炼主线是对文本纵向的整体把握,深层的整体把握,犹如穿珍珠,要抓住穿珍珠的线;穿糖葫芦,要抓住穿糖葫芦的签。常见文章的主线有:(1)结构线。要善于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结构特点;(2)主旨线。要准确地归纳出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呈现的层次;(3)情感线。要深刻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理清人物(事物)情感的变化。如《黄河的主人》一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为明线(结构线),一条为暗线(情感线),明线由三组镜头组成:远景,黄河滚滚,浊浪排空;中景,又轻又小的羊皮筏子鼓浪前进;近景,艄公沉着机智地驾筏,乘客从容不迫地观光。三幅画面由远而近,由糊变清,由次到主,展现出黄河、羊皮筏子、艄公三组不同的形象,思路清晰。形象鲜明。暗线是人物情感的变化:作者突然见到黄河滚滚的“胆战心惊”;作者初次见到在激流中鼓浪前进的羊皮筏子时的“提心吊胆”;作者看到艄公沉著冷静时的“敬仰”“赞颂”。两条线索理清了,文章的主旨鲜明了,教学的思路也就清晰了。明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并牵动暗线的发展变化,着力强化景(黄河)与物(羊皮筏子)、人(艄公)与景(黄河)、人(艄公)与物(羊皮筏子)、人(艄公)与人(乘客)之间的层层对比,深刻感悟到艄公靠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四、夯实训练重点

阅读教学三个学段的共性目标是读书、背诵、识字、写字,但不同学段还有不同的重点训练目标。就一篇课文而言,可讲可学的内容也涉及到方方面面,从传授字词句篇知识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从训练阅读理解到指导学习方法;从揣摩语言文字到获得情感品德的熏陶……我们认为,语文教师解读文本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为了更有效地获取;要学会选择,选择是为了更高效地占有。要尽可能地筛选出文本内容的重点,突出学段训练的目标,深入解读,精心设计,落实训练。只有瞄准课文内容的重点,凸显学段训练的目标,才能显现不同年段阅读课的特点,才能贴近不同年段

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语文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才能利用文本最具有价值的语言信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比如,《黄河的主人》属于第二学段的课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训练点,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地表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敏锐地抓住课文在表情达意方面起重要作用的优美语言,如表现黄河滚滚、羊皮筏子鼓浪前进、乘客谈笑风生、艄公勇敢又机智的句段,体悟人物形象及其精神。(3)细心地捕捉学生的疑问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解读文本。

五、品尝文体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课文的文体主要分成三类:一是叙事性作品;二是说明性文章;三是诗歌。不同文体的课文教学既有其共性的目标,也有其个性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三种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我们理应把这些文体阅读的要求与方法贯穿于相应的文体教学之中。例如,读小说,要注重人物形象的把握与故事情节的关联。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的《三打白骨精》一课,以小说写作特点为纲,采取“聊”(对话)的方式,分为五大板块组织教学:聊小说的要素。聊故事的环境,聊故事的情节,聊故事中的人物,聊故事的主题。巧妙地利用小说环境的描写,渗透《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借助小说情节的研读,探究《西游记》中的写作特点;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评价,导读《西游记》中的意义主题。这样,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等在师生不露痕迹的尽情对话中得以充分落实。再如,读诗歌,要注重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特级教师蒋俊兴执教《七律长征》,以诵读为本,努力唤醒语言文字所描绘的语言形象,带动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引领学生披文入境、诵读出情、品析得趣,从而,步入文学殿堂,仿佛“文若已出”。

六、彰顯表达亮点

言为心声,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常常会精心选择和采用恰当的表达形式。因此,教师解读文本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说什么)和形式(怎么说)。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必须注重凭借文本的内容体会作者语言表达技巧的艺术,获取语言规律,积累语言经验。也就是说要站在写作运用的角度上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在读中学习精准的字词、精美的语句、精巧的段式、精致的手法、精妙的构思、精彩的布局等等,体会语言亮点,学习语言表达。达到学以致用。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教师可抓住对比手法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彬彬有礼的林冲对照傲慢无礼的洪教头;谦逊忍让的林冲对照狂妄自大的洪教头;机智沉稳的林冲对照鲁莽急躁的洪教头;武艺高强的林冲对照花拳绣腿的洪教头。人物之间的对照,加之首尾之间的对照,凸显了文章对比的艺术手法,彰显了人物形象的本质。再如,《东方之珠》一文的第5自然段写“夜晚的香港”,作者连用了“成了”“像”“如同”三个比喻词表现了夜晚港城的美丽。三句话都是写灯(灯光),却采用了不同的喻体:夜香港——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五颜六色的焰火,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闪光的长河。如此简洁优美的语言,生动贴切的比喻,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也可以在了解主要内容、认识比喻句的基础上,调换喻体,巧作比较,引导学生从灯的数量、位置、色彩和变化等多角度品味语言。并借助学生的生活积累、文中插图和播放的录像,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凸显栩栩如生的形象,充分感悟夜香港的美丽和繁华,同时体会语言的精彩,这样,便把握了文本特定的意义,读出了文本独到的教学价值,读出了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

篇9: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学研究与探索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学研究与探索

对外汉语精读课是留学生吸取语言知识和掌握言语技能的`主要途径,在词汇、课文、语法等教学环节中,遵循针对性原则、交际性原则、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实施扩展式、启发式、角色表演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力争使留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快提高汉语水平.

作 者:马世才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刊 名:甘肃科技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925(20)分类号:H195关键词:对外汉语 精读课 原则 方法

篇10:毛概课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学院相关部门和思政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思政部政治教研室的全体教师积极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下面就本学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现行做法及整改措施和建议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的现行做法

1、教学内容方面:统一课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和课后作业,并由本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完成相关章节的课件制作任务。

2、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在第一章、第六章、第十一章加入十八大进课堂的专题讲座,共4学时,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3、教学方式方面: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探究法、讨论法、案例法及插入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与主动性。

4、成绩考核方面:

(1)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卷面100分*70%)。

(2)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①出勤情况、课堂纪律;②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③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报告、问卷等);④课后作业和课堂笔记。

5、课后作业及时批改并反馈,记入平时考核成绩。课堂笔记随时抽查。

二、整改措施和建议

1、讲授教材为主与学习经典原著相结合。教材是教学之本,讲清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但教材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理解、一种范式,并不能完全取代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把讲授教材与学习经典原著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原著中切身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以讲授为主,并与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积极采用读书、讲课、研讨和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力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创新,做到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本课程知识容量比较大,理论性强,课时有限,有些章节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总结主要知识点,然后上交读书笔记,评定成绩。

4、让学生也唱一次主角。可以在开学初布置学生自己选一节感兴趣的内容,并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然后与老师沟通,这堂课由学生来讲,老师总结评价,并给积极参与讲课的学生加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了自身的能力。

5、考核方案改革。

为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可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建议成绩构成:考试卷面60%+平时成绩40%(考勤及纪律10分、作业10分、课堂提问和参与讨论、辩论、演讲等10分、实践课调查报告及问卷调查10分)

篇11:精读课有效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程序。三者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精读课和略读课。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的课文中,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占总数的 25%;到了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

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精读课我们要讲好,略读也不容忽视,然而,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却常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精读和略读课文各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略读课文怎么教?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那么美的文章为什么要略读呢?略读课文可以处理成精读吗?这些困惑影响了老师们的教学,于是就出现了精、略不分等现象。那么精读课和略读课究竟该怎么上呢?如何上才能省时高效?

“精读课”(亦称“导读课”)是指对教材中一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就是凭借这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言语积累。语文学习是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过程。导读课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具有打基础的作用。

精读课如何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由于课文类型、体裁、题材的不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不同,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们一般不对教学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办法,设计讲究实效的教学方法。但是,考虑到许多教师设计教学时把握不好,因此,还是提出了一些导读课和略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的程序仅供大家参考。

一、精读课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目的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意识的反应的学习方式。由其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协助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形成学习的动机,对新旧事物的牵引,把学生带到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深入讨论而得到的。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凡是能通过讨论解答的,就让学生互相交流共识。当学生不能解答时,老师在适当指导。这样做学生才能主动学习,自学能力才能发展,不断提高。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说,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缺乏创造能力的人。因为小学教育是基础阶段,所以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难点;

在教学安排上,突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诱导;

在教学程序上,体现简化实效。

二、低年级一篇课文精读教学程序

低年级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课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一般来说,学生只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古诗内容较深,学生只需能读会背,对内容的了解不作硬性要求。这样看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读,特别是朗诵。在反复、逐步深化的朗读中强化识字,积累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字,词和朗读有机结合)一篇低年级课文的教学顺序可以安排为:“初读──读正确;熟读──读流利;理解地读──读出感情”。

“初读”: 要求是读正确,即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读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顿读、不唱读。这一环节主要做好以下几项任务:第一,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兴趣,于永正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可以用生动的导语或创设情境等手段。第二,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上几遍,达到读正确。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第三,检查、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一般不要分析字形、讲解字义。第四,检查、指导读课文,让几名学生(最好选中下等的学生)读一读课文,看全班大部分学生能否都达到了读正确的要求。

“熟读”:要求是读流利,即读得通畅、流畅,比较熟练。这一环节,一般应做的几项工作是:第一,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读课文的兴趣经久不衰。第二,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课文,读的遍数越多越好。第三,通过各种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比如,指名读、句段填空、复述课文内容。

“理解地读”:就是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语调、语音、速度和停顿。这个环节,应把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词句、体会感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一般应做以下几项任务:第一,让学生提出自己反复阅读之后仍不懂的问题。对不需要结合深读课文就能理解的问题,大多数可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少数问题可由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个别问题可由教师作简明扼要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需求结合深读课文才能理解的问题,要放在指导深化读课文时解决。第二,指导学生个体试读感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第三,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可采取分段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对课文景美、情真的重点段重点处置。先通过读理解内容,抓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感情,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可以辅之以教师或学生的范读,可以通过评读探讨如何读好重点句段。以上三步,不要截然分开,而要穿插进行。第四,当大多数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之后,可以进行生字的字形剖析和写字指点。读一读字音,分析一下字形,不好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要认真示范书写,让学生用课后提供的范字描红,先描后写,把字写好。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

低年级“三读式”教学程序,表现了“以读为主,寓讲于读”的精神,符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经验。同时又加强了识字和朗读训练,利于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教学程序假如用两课时的话,第一课时就是“熟读、识字”,第二课时就是“理解地读、写字”。

三、中高年级一篇课文导读教学的程序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这种状况下,阅读教学应更愈加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放手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一篇课文的教学顺序大致可以安排为:“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汇报交流──深化、提升;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自读自悟”环节的要求是: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本上读懂课文,并能提出通过自己阅读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环节应约占一篇课文教学时间的一半。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第一,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有激发阅读本课兴趣味的导语,提出阅读要求,提示阅读步骤和方法。第二,指导学生读课文(中年级可以出声读,高年级可以先出声后默读),读的遍数可以从实际出发,但必需做到读得正确、流利,达到从全体上掌握课文内容的程度。初读课文时要注意认识、读准生字,扫除读文障碍。第三,让学生逐段细读,着重理解课文的词句、内容,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第 四,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自读自悟”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的特点。必需指出的是,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悟”,悟出的可能不全面不正确,这不要紧,关键是引导学生经历这个在读中自悟的过程。在开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时,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可以“小步前进”,即把自读自悟的环节分成几步,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读读悟悟,画画批批,以便使学生逐渐掌握自读自悟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干什么?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学生。其实这个环节,正是因材施教、帮助个别学生的良好时机。

“汇报交流”环节的要求是:交流读书心得,打破重点、难点,进行语感训练。这一环节对教师来说,正是顺学而导、完成教学预设和生成的重要时机。主要做以下几件事:第一,引导学生交流自读自悟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交流可先小组再全班)。第二,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引导、点拨。引导,要兼顾内容理解、情感体会和表达形式,要抓住重点和难点。点拨,要对好的见地恰如其分地肯定和鼓励,对感悟不深或错误之处,要策略地指出并指导纠正。(这正体现着教师的对学生的评价语,给出正确的答案。)第三,指导品读重点段,深化理解和体验,提升人文精神,加强语感训练。学生汇报不出反映文章宗旨的重点句、段,教师应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展开重点、难点教学。第四,教师要擅于在讨论基本到达预期目的时,巧妙地把教学引导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经验证明,“汇报交流”这一环节进行的好坏,关键在学生能否能充分地“自读自悟”。不充分地读书,或只读不思考,就让学生讨论交流,很可能离开课文乱说一通,谈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读背说写”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学习,积累运用。主要任务有:第一,拓展阅读,从课文的相关内容拓展开去,一篇带多篇。第二,指导语言积累,背诵全文或典型段落。第三,说写训练,结合课文内容情节或表达特点,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或生活实际,进行说话或小练笔。第四,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五,让学生听写、抄写或默写自己喜欢的,或指定的段落、语句。第六,指导分析字形和写字等。这些工作除了识字、写字、抄写词句,每篇导读课文必需安排外,其他各项可根据课文内容、形式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一两项即可,不必每篇导读课文面面俱到。

上述中、高年级导读课教学三大环节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较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进程的话,那么,“自读自悟”便是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搜集信息和感悟信息;“汇报交流”则是生与师、生与生以文本为认识对象的广泛多向的对话交流,进行信息处理;而“读背说写”就是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把学习内容进行扩展、强化、积累和运用。同时,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突出了语文实践,在“汇报交流”阶段又完全可以提升人文精神。我市小语整体改革多年的理论实践,这一教学程序,既提出了一篇课文整体教学的思路,又给各类题材和体裁的课文的教学设计留出了灵活和创造的空间。各类课文教学完全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根据内容特点,灵活地安排具体教学步骤,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

我们看略读课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最后总结就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在一是在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地处理略与不略的关系。略逐词逐句分析,不略重点,难点。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略老师的难舍处,不略学生的兴趣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可见略读课文在单元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运用在本单元学到的学习方法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是学法的应用和巩固。是学生品悟写法,读写结合有效的训练点。

策略一:紧抓提示,凸显重点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系统,形成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从哪里抓?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二、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二次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教育文摘《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与略读课的教学程序》

策略二:注重预习,培养自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略读课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多地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当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许多学生往往很高兴,他们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文读一读,词语认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预习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找骆驼》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学生经过这样的自学环节,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探究老人是怎样指导商人找到骆驼的打下了基础;四年级的预习则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等,但不要求过多。如四年级下册年级的《小英雄雨来》篇幅较长,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展开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这对于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样的自学基础上,然后再进行交流,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到了五六年级,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如六年级的《山雨》一课,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前即可布置自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按如下顺序来自学: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明确写作顺序)──再读课文,品味赏析(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背诵积累,拓展延伸(选择积累优美片段,鼓励运用,阅读其他美文等)。除了这些在给大家看一个预习方案。

像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就水到渠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增强,就会大大缩减课堂读文时间,对于略读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良策。

策略三:巧妙组织,简化教学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可组织学生自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又可分几个步骤:1.个体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组织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4.提出疑难,全班解决。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策略四:略中显精,领悟方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略读只是一种与精读和浏览并列的阅读方法。而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一种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它只是个例子,一个提供教师教与学生学习略读的载体。略读课文中并不排斥精读,因此我认为略读课文中可以略中显精,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课文的方法。

一、比较法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运用比较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略读课文。四年级上册《母鸡》一课,我通过文中第一次对比提问:“母鸡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再现了一只浅薄媚裕的母鸡,而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第二次“作者感情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经过这两次对比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也达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质疑法

质疑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师生通过质疑、思疑、辨疑的方法,拓展思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略读课中也值得一用。例如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一文,教师可以先出示课题,然后让学生对这个课题提出疑问,学生们对机器人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心理,看到课题马上就会产生质疑:果园机器人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果园机器人能干什么?这恰是本文的重点,而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自主地展开阅读,相信这节课能很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轻松。

三、交流法

阅读的过程,就是鉴赏评价的过程,教师在略读教学中设计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畅谈感受,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唤起他们的心理体验,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例如,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我让学生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针对“乌塔这样做好不好?”这个话题,再次展开阅读,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要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四、迁移法

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伸部分,其教法与精读课文有相通之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精读课文的一些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教学中去。例如四年级下册年级《花的勇气》一文,是“热爱生命”这一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前面学过的三篇课文中,学生已通过读书感受了生命的美好,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因此,本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可以迁移前面几篇课文的学法,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学生来说说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引出最后一句话:“我们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师接着提问: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各生活经验来谈感受,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作者语言的优美,并能逐渐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达成课文的教学目标。

策略五:内外结合,拓展积累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是一种教材,一项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一、拓展阅读

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学完了三年级下册年级的“神话故事”单元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学完了五年级上册年级“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学完了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可以又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味。

二、积累语言

大部分的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果学生能积累起来,用于写作是极好的。如冯骥才的《珍珠鸟》这课的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另外,从二年级起,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采蜜本”,组织学生不定期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并经常检查、督促学生,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让略读课上练就的本领能够持久地帮助学生吸收多方面的营养。

三、指导实践

学完了课文,积累了语言后,根据学生特点,教师还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学完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可以让学生们学着就某个问题去采访周围的同学,并以采访稿的形式记录下来;学了《难忘的一课》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难忘的一课,把人物的活动和内心都细细描述下来,促进读与写的有效迁移。另外,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彩色的非洲》则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介绍,当一回小导游;学了《用心灵去倾听》后,则组织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了的真情故事。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了略读课带来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省时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各校研究的热点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呢?这是以单元教材解读为基础,以读和写的训练为核心,以落实三维目标为根本,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为宗旨的高效教学研究,简称为“一个基础,二个核心,三个目标”。

一、关于小学语文单元教材高效教学的认识

1.教材解读,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的基础。

依照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的新一轮课程有了重大改革,现行的课本,每一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主题,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序列。因此解读教材首先必须从单元教材整体入手,准确把握编者选编教材的意图,抓出本单元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综合训练等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的主线(主题内容、读写训练重点),从而确定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它们都是围绕“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无比,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这一主题来写的。读写训练的重点是学习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然后研读各部分内容,准确地把握各部分内容在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教法。如:精读课文,是单元主题内容、读写训练关键的一课,是本单元教学的主体。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要教给让学生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精读课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略读课文,是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读书方法自主学习、阅读,是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拓展阅读的桥梁。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要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语言特色等。在此基础上,各部分内容围绕单元主线,可以进行整合、重组,形成合力。

2.读写训练,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的核心。

学生言语积累是在学生自身积极的参与言语活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读书——领悟——积累——运用”,根据人教版教材单元编排双主题(内容主题和读写训练主题)的特点,在单元教学中突显读写训练,这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的核心。

第一个核心是读:读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精读课文的高效阅读,我们传承以读为本的理念,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积累,实现言语的有效输入。在这一过程中要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二是略读和拓展阅读,把课外的阅读引进课内。或围绕内容主题,或围绕读写训练主题,开发适当适量的阅读材料,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形成整体,有效地加大输入量。为达此目的学校可以在4-6年级每周专门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强化读书方法的运用,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二个核心是写。写主要也是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中,学习、记录、勾画精妙词语、句段,积累语言素材,学习表达方法,领悟写作特点。二是结合单元阅读课文内容进行主题小练笔。在实施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研究中,学校可以要求在学习每单元课文时,至少有两次小练笔训练,学生把阅读感悟,语言积累,写作方法,经过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实现有效输出。

3.落实三维目标,语文高效教学的充分体现。

(1)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听说读写能力构筑起语文素养的四个主要支架,单元高效教学强调以读写训练为核心的同时,并不忽视听说训练。我们应该以读写为核心,把听说有机结合到每一个单元教学的每一节课里面,采用集中与分散训练相结合的形式落实听说训练。集中,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里的口语交际教学。分散就是在单元各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有机重组教学内容,把听说贯穿于阅读教学中。

(2)突显过程与方法。

小学语文单元高效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亲历语言实践。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在语言实践过程领悟学习方法,掌握学习规律,形成自学能力。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语言实践——领悟方法——运用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

(3)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单元高效教学,虽然以读写为核心,但并没有因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由于单元高效教学是以教材解读为基础,教师有了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准确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人文因素和语言实践因素,因此教学时,人文教育会寓于研读感悟中,寓于阅读拓展中,寓于练笔运用中,春风化雨,不着痕迹,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关于小学语文单元高效教学的做法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高效做法是以单元主题为明线,以方法领悟——形成能力为暗线,引领学生亲历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自身积极参与语言实践过程中,主动建构语言、丰富语言。具体模式如下:

1、单元导读,明确主题,整体感知

单元教学伊始,引导学生细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内容和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简单了解学习方法。然后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浏览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栏目,粗知单元学习的方向。单元导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性认识学习内容,并初步产生理性学习的意识。

2、开篇精读,构建新知,发现方法

开篇课文是精读课文,是单元主题内容,读写训练的关键一课。应紧扣单元读写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构建新知,夯实基础;品味语言,发现学法和写法。积累语言,进行练笔。

精读课文要做到以下四个字:精、实、法、用。精:全面、精细、深入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写作方法。实:基础知识(字、词、句、段)要夯的扎扎实实;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要训练到位。法:精读课文要在学生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中体会读书的方法和写作手法。如在细读课文处,采用的方法是围绕中心问题,读---画---思---悟,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为略读课文打好基础。用:在分析写法的基础上,有机的进行拓展练笔,进一步深化、理解语言的精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3、略读自学,运用巩固,能力初成

略读课文,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围绕单元读写训练重点,运用精读课文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教师从中引导、点拨,巩固学习方法,学生在“读思议悟”中初步形成一定的读写能力。

略读教学也要做到四个字:简、放、拓、用。简:就是教师讲的要简。不要逐句逐段的分析。应抓重点,提纲挈领把握基本内容,主题思想。放: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步形成阅读能力。拓:略读课文的作用是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一个单元的学习,仅就课内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内容,适量的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用:要进行单元高效教学,单元教材中的每一部分都离不开把积累的语言、学法、写法加以运用,略读课文也是如此。张丹的这节课,预设要完成一篇略读课文,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还要进行小练笔,力求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4、口语习作,迁移运用,形成能力

实践运用是言语学习的目的。在口语交际和写作中,应借助单元中有关课文的范例作用,引导学生把课文学习过程中对特色语言的品味、对表达方法的领悟迁移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学习运用语言,表情达意,从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

5、回顾拓展,交流感悟,升华主题

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整体回顾,围绕单元主题,课文学习、口语交际、练笔习作等方面交流学习体会,梳理学习方法,联结旧知,拓展能力,进一步感悟单元主题,丰富主题内涵,升华主题教学。在这部分内容概括为四个词:回顾、拓展、运用、升华。一般情况下“回顾拓展”“日积月累”是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之后进行的,会用两个课时。一课时进行交流平台的内容,一课时是进行日积月累和其他内容。

上一篇: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报告下一篇:幼儿园小班音乐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