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教学月反思

2024-08-23

英语教学教学月反思(通用12篇)

篇1:英语教学教学月反思

英语教学教学月反思(3月份)

本学期我主要是负责2016级学前教育(1-4)班和2014级护理(6)、(11)班英语教学工作。开学之初,我就结合各班班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了相应的教学任务,经过一个月的教学,每一个班所反馈的效果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每个班都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现在总结如下:

第一、教学参与率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有更多的同学喜欢学习英语。她们不再像上学期那样主观上“拒绝”英语。她们的“拒绝”有几个不叫理由的理由:一是认为英语像天书,太难。二是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英语的料。另外,有人还把不学英语当成是“爱国”的表现。这一切在这个学期有了改变,多数同学参与到学习英语当中来了,尽管还有一部分是“被动”的,但是学习氛围还是逐步起来了。

第二、作业质量有所改观。在每一个班的第一节课,我都附加给她们提了两个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她们进一步规范书写,正所谓“字如其人”,把字写工整漂亮一点自然是好事。在教学中,不论是课堂问答还是习题解疑我都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找到答案的“证据”,这样就会逼着同学们去看书,去学习,去准备。另外,更加注重例题讲解,会有意抽查学生对“类似题”的掌握情况。从第一个月各班的几次作业情况来看,效果有一定的改善。

第三、粗心大意的习惯仍是未改。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还不是很端正,作业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急于早点完成任务,而不求详解,在做上面提到的“类似题”时错误仍然很多。

针对以上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重要知识点要细心讲,重点强调,最好是越简单化越好,尽量不要让学生觉得英语“高不可攀”。除此之外,要求学生要尽量细心一点,任何一个任务必须细心查对,应该正确的就要避免错误。从细节和基础着手,争取更多进步。

篇2:英语教学教学月反思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无疑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但设计不好的游戏不但起不到预先设计的效果,还会引起反面效果,如引起课堂秩序混乱等。

在我的课堂里,我也经常喜欢设计一些游戏来巩固新授内容。刚开始由于估计不足,经验不够,有的游戏活动没有能起到效果。

在最近教学Book 3 Unit 10学习单词body、mouth、eye、ear、nose等关于身体的单词逐一呈现后,设计了一个游戏。请两位学生上讲台,一人发指令:Touch your head/mouth/nose/eyes/ears。另一个根据指令做动作。当台上两位学生练习时其它学生并没有像我预先设想地那样,积极地参加到游戏中去,他们觉得台上的人与他们无关,有的讲话,有的看书。经过课后反思总结,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把原来的游戏改变成以淘汰赛的方式出现。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1~2名学生代表上讲台。我发指令,台上学生做动作(Touch your head/eyes/ears/mouth/nose)看谁既快又准,获胜组加分奖励。做完一轮后。请学生扮演老师发指令,游戏的效果孑然不同,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不仅巩固了单词,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所以我认为游戏活动要体现全面性。

篇3:英语教学教学月反思

教学片断1:直接揭题, 了解起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

生:时、分、秒。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时间单位 (年月日) 板书课题。

师: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一年有365天。

生3:一个月有30天。 (另外有学生马上就反驳:一个月有31天、28天、29天)

生4:半年有6个月。

(师板书, 并打上问号)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年月日的知识, 除此之外, 年月日还有哪些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它必须以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 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实施知识的填灌, 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作为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片断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学习时分秒的知识我们借助了时钟, 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我们要借助什么呢?

生:日历或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年历, 小组合作。 (1997-2008)

(四人一小组, 共12小组, 一个小组观察一年的日历, 刚好12年)

并完成表格:

(学生四人一小组观察研究)

师:把你们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生1:我们组发现了1998年的 (1)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 (2) 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3) 二月很特殊, 是28天。

生2:我们组前2个发现和他们组一样。第三个发现不同, 我们组的二月也很特殊是29天。 (2000年的)

师:其他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那么说从1997——2008年每一年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 每一组都一样;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每一组也一样。只有二月很特殊, 有28天, 也有29天。

师:从这12年的发现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每年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二月有28天, 也有29天。 (师板书)

师:我们把天数是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天数是30天的月份叫小月;把特殊的二月叫平月。 (板书大月、小月、平月)

师小结:一年有7个大月, 4个小月, 再加上一个特殊的二月, 所以一年就有12个月。 (板书一年有12个月)

师:小朋友通过观察日历、记录数据、认真思考、交流所得, 收获还真不少。知道了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

生1:我发现了7月以前的大月是单数, 7月以后的大月是双数。

生2:我这样记, 小月只有四个月, 4、6、9、11月, 二月不用记, 记住了这四个小月, 其余就是大月。

生3:我会用拳头法来记, 是妈妈教我的。 (请这个学生介绍拳头法)

(大月、小月的知识是年月日中重要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形式, 让学生先从自己这一小组中发现规律, 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便于学生从不同的年份中发现规律。基本的知识点尽量由学生归纳发现, 这就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构建知识体系, 得到提升。)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 你能计算一下一年的天数吗?

(全体学生练习、后进行交流)

生1:我算出全年有365天或366天。我的方法是:

7×31=217天

4×30=120天

217+120+28=365天

217+120+29=366天

生2:我的结果和他一样, 但我的方法不一样。30×11+5=365天。

反思:

一、了解起点, 在原有基础上自主探索。

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 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说, 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 它必须以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年月日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不是一张白纸, 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这些知识, 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说说你已经了解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紧接着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时间单位?然后通过引导提问:学习时分秒的知识我们是借助了时钟, 学习年月日的知识要借助什么呢?把时分秒和年月日放在同一个知识框架中。一则使学生明白它们都是表示时间的单位名称。二则渗透学习方法的迁移。

二、鼓励发现, 在自主探索中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 借助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资料, 通过一一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年、月、日作为较大的时间单位, 它的学习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年月日”知识的特点和它所具有的数学文化,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我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 从而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教法的选择不再只是呈现现成的知识, 而是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我为学生准备了1997-2008这12年的日历, 让学生4人一小组通过观察日历填出每一年的天数, 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交流中积极表现, 大胆发表自己的观察所得, 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得出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的规律, 分享着知识交流的乐趣。

三、交流合作, 在反思探索中得到发展。

篇4:教《年月日》的一点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少了,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什么好的都让给孩子。殊不知久而久之反而养成了孩子自私、霸道、不懂得感恩的恶习。下面就有两个事例足以证明:

我们这个地方是城乡结合部,不少没有正式工作或农村户口家庭总想生2个孩子。前几年,一次放学后,我和班上学生邓诺楠同路。路上我顺便问了句:“邓诺楠,你妈妈又要生了,生下后你会帮着带吗?”“会,如果生个妹妹就好了。”“为什么?”我感到有些不解。“如果生个弟弟就会跟我争家产。”“啊!”我张大嘴,半天没合拢。这只是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啊,怎么会有如此的想法。

还有一次,我发现班上曾志毅同学上课注意力老是不集中,情绪有些不稳定,找来谈心。“曾志毅,这段时间你怎么了?这样下去,你的父母会失望的。”“失望就失望吧,反正他们不喜欢我,只喜欢妹妹,老是让我带,烦起来我就打妹妹。”曾志毅生气地说。我听了大吃一惊。“妹妹几岁了?”“一岁半。”“世界上没有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孩子的。父母忙,也许让你空闲时帮忙带一下妹妹。妹妹小,父母对她的要求肯定要比你低得多。你说对吗?”我这样开导他。“对。”曾志毅渐渐没那么生气了。

是啊,前几年没有弟弟、妹妹,集父母宠爱于一身,现在多了个弟弟或妹妹,不少孩子认为是他们抢走了父母的爱,无形中就养成了敌视情绪。根本就不念手足之情。

“汶川”大地震使八零后成熟了,九零后长大了。我想现在的孩子应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得到历练。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感恩。

篇5:12月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导学案的设计进行改进之后,既体现了共性,又能体现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对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自然,学习目标的达成率较高。

但是随着教学的步伐,我也越发觉得第二课时导学案的使用不得心应手。与教研组的.同事们交流之后,大家有同感。以重点问题引导孩子们把握重难点、达成学习目标,思路是可行的,也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性、思维的发散性。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方法掌握得不多,能力还未形成,过于宽泛的问题往往使孩子们无处下手,加之没有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孩子们要么答非所问,要么不全面,课堂的效率较低。今后的导学案编写急需从问题设计和方法指导上进行改进。

篇6:10月教学反思

爱表演是幼儿的天性,同时也是让孩子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表演的目的是让孩子去听,去表现。《长大要当解放军》,在准备活动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这个活动肯定是孩子们喜欢的,神气、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更加适合幼儿表演,所以,将唱与表演相结合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我将此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主要让幼儿感受歌曲神气、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并且学唱;第二环节主要是学唱第二段,并且进一步感受歌曲神气、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快乐地学做解放军进行表演。

这首歌曲非常形象生动,很能激发幼儿的激情,然而这首歌是首弱拍起的歌曲,孩子们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尽管气势很足,但底气不足。总是跟不上我的拍子。在第一环节中,为了让幼儿能理解弱起拍的表现,我用示范的方法和孩子互动,在弱起的部分我用低头到抬头的动作提醒孩子什么时候应该唱在练习多遍之后孩子们便能整齐的跟着我唱了起来。接着让孩子们观看解放军练兵的录像,孩子们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踏步、敬礼、持枪、望远、吹号、打鼓、投弹,各做各的动作,都活象一个个“解放军”,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不少。在后来的第一次范唱中,我将动作与歌词相结合起来,这样让歌词在孩子们的眼中一下子活了起来,学起来也没那么死板了,而且有助于他们记忆歌词,另一方面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到了第二环节的时候,为了避免他们学唱歌曲的枯燥,我仍然采用了边学唱边表演的方式,只是这次表演的动作以幼儿为主,让他们自己创编,孩子们的主动性更强烈了,在一遍又一遍的演唱中,歌词也就自然而言地学会了,没有太多刻意的学习,在玩中唱、唱中演、演中跳。

因此,在组织歌唱活动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选择最适合教唱的方法,当然也不是每首歌曲都需要这么表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才是最重要的,让幼儿在学中体验生活的快乐。

大班语言《秋天的颜色》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秋天的颜色》,重点是学会朗诵诗歌,难点是尝试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用绘画以及讲述的方式仿编诗歌,并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因此,我设计了一套图文并茂的教具,并为这首诗歌配了优美的音乐。

活动开始我提问导入,我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小朋友说秋天到了。我又问,秋天到了,大自然穿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这个问题是发散小朋友的思维。等小朋友回答出了秋天各种景色和事物的颜色,我再把小朋友的回答编成了一首诗歌《秋天的颜色》。我请孩子们说说你听到诗歌里是怎么说的,当孩子们回答出诗歌中的话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边看图文并茂的教具朗诵诗歌,一会就学会了,掌握的很好,重点得到了突破。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仿编诗歌了,我提问:秋天除了红色、黄色„„还有什么颜色呢?请把它编到诗歌里去。可是小朋友的回答都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根本就不象诗歌,朗诵的时候也没有原来的诗歌优美。我想:可能这样空手仿编诗歌对大班上学期的小朋友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设计的方案,在最后的仿编诗歌处改成先操作再仿编,我决定先给每个幼儿一张操作卡,根据诗歌句式结构分成四格,要求幼儿在空的地方画上物体和颜色,然后再用四句好听的话说出来,这样就是一首完整的诗歌。结果效果很好,难点也随之突破了。

篇7:《日,月》教学反思

我设计本篇课文时,基于探索语文课堂的迁移和拓展的设计理念,我反复诵读课文,多方查询资料,深层理解课文内涵,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力求教学过程简洁,易学易懂,方便学生接受理解,既注重课堂积累,又强调课内迁移拓展,以及培养想象能力和仿句练习。

我将原定的一课时分解成两课时,将课堂内容临时增添了一些,不仅使一节课完整了,还使课堂的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同时,我也体会到,我们在备课时,不必太束缚于教参上建议的课时数,只是盲目地为解读文本而力求简洁,而忽略了课堂的实效性。所以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时,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学生情况灵活的改变教学预设,就会成就一堂更完美的课堂。

篇8:英语教学教学月反思

【设计理念】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时间概念课, 它是在学习了较短时间单位“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较长时间单位。然而, 年、月、日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因而它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绝对已不是一张白纸了。他们已接触了生活中的时间, 但容易与数学意义上的时间混淆;他们已初步认识了年、月、日, 但不会主动去探究年、月、日之间的规律。因此, 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合理重组教材内容, 结合具体生活事例, 科学组织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大小月、平闰年的内容, 并学会掌握判断平、闰年的规律, 践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方法引导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观察年历, 初步感知

导入新课后, 让学生同桌合作, 观察年历。

师:课前老师给每两个小朋友准备了像这样一份不同年份的年历, 请你们仔细观察, 看看能从年历上发现什么?

(探究活动开始了, 很认真, 有的两个人在轻声地交流, 有的拿着笔在年历上圈圈点点, 有的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汇报交流的过程又是一个精彩的过程, 学生个个举起小手, 跃跃欲试。)

生:老师, 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

师:哦, 真好, 你一下子找到了年和月的关系。

生:我发现1月份有31天。

师:嗯, 31天。 (板书) 是31天的月份还有吗?

生:除了1月, 还有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师随即板书)

师:孩子们, 你们有没有发现他刚才报月份的时候是按一定顺序的, 像这样有序的观察就不容易遗漏了, 确实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种好方法。 (一句简单的话, 代表了一种学习方法。多么灵活的渗透, 可孩子们已牢记在心了)

生:老师, 我发现4月、6月、9月、11月, 它们都是30天。

师:真不错, 你能现学现用!

生:老师, 我还发现2月份有29天。

师:噢, 你观察的是哪一年的年历?

(就在这时, 下面有许多孩子开始嘀咕了, “不对, 应该是28天。”我顺势问道:“有不同的吗?”)

生:我观察的是1997年的年历, 2月有28天。……

师:看来, 2月真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它的天数还不一样呢! (板书:特殊)

本以为这个环节应该顺利结束了, 但又有学生发言了。

生:老师, 我还知道平年的2月是28天的。

(听到这个“发现”, 我猛地一愣, 这不是我预设之中的问题啊, 然而, 我还是定了定神, 从容地答道:“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连平年都知道了, 待会儿老师再请你回答好吗?”现在想来, 如果当时我能乘机让孩子认识平、闰年的初步知识, 这或许更是一种好方法。)

二、探究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生在认识了平、闰年之后, 也已经知道了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只要看2月份的天数就可以了。

师:老师整理了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 请你们合作探究, 完成学习单, 相信通过你们的探究, 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3分钟后, 课堂又呈现了精彩的一面)

师:谈谈你们的收获吧!

生:像1996年、2000年、2004年, 它们的2月有29天, 是闰年, 其余的都是平年了。 (课件随即出示)

生:我发现每隔3个平年会有1个闰年。

生:刚才这位同学的意思是每4年里有1个闰年。

生:我还知道奥运会都是在闰年召开的。

师:是啊,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就是在我国北京举行的, 这是一件多么值得中国人民骄傲和自豪的事呀! (因势利导, 渗透思想教育, 于平凡处见精彩)

生:我还发现这些年份和“4”可能会有关系。

师:哦, 那你能不能猜猜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我猜用闰年的年份除以4, 可能会没有余数。

生:我猜用平年的年份除以4, 可能会有余数。

生:我猜闰年的年份可能会是4的倍数, 平年的年份可能不是4的倍数。

师:同学们简直个个成了猜想家了, 那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咱们请计算机来验证一下吧!

(课堂成了孩子们交流思想、发表见解的阵地, 孩子们用自己的思想阐明了观点。在得出了“四年一闰”的结果后, 我们又开始向“百年不闰”进军了。)

师:孩子们, 你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判断平、闰年, 这回老师可要考考你了。

课件出示:罗老师是1978年出生的, 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通过孩子们的计算, 很快得出了1978年是平年。这时, 我趁热打铁, 再次追问:“孩子们, 你是哪一年出生的, 你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联系到自己, 孩子们个个兴趣很浓, 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随后课件再次出示) 冰心奶奶是1900年出生的, 这一年又是什么年呢?这不是太简单了吗, 许多孩子都举起了小手。

生:1900年是闰年, 因为1900÷4没有余数。

生:它是闰年, 因为1900是4的倍数。 (可当用计算机验证结果应该是平年的时候, 孩子们个个满脸疑问)

师: (双眉皱起)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计算机出了问题, 眼见为实, 咱们还是来看看1900年2月的月历吧!

(从罗老师、学生自己、冰心奶奶出生的年份出发, 判断平、闰年, 联系了生活, 巩固了知识, 然而也由冰心奶奶这个普通的出生年份引出矛盾, 激起探究欲, 得到进一步的规律, 这真是“一举两得”。)

【教学反思】

一次次试教, 一次次修改, 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课中摒弃了“唯教学而教学”的观念, 将知识与生活生动地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同时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探究, 去发现……

一、立足体验——夯实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石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 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教学中, 笔者从不同年份的年历入手, 让学生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 从而概括出一年有12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是不完全一样的……试想如果教师把这些年、月、日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而没有让他们亲自去经历、去体验其中知识的形成过程, 那么和用教师的“一桶水”去灌学生的“一杯水”又有何区别呢?

这样看来, 每一种新知的获得都来自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与学生本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体验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石, 只有这样, 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二、崇尚探究——满足学生学习的自身需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位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教学中, 学生观察年历卡和月历卡的过程, 就是一个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特别是当学生在了解了平、闰年的有关知识后, 探究平、闰年的判断方法则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学生从手中的1993~2004年2月份的月历出发, 通过填写学习单, 相互交流, 探究规律, 进而得到规律。这一探究过程, 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而是他们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 自然而然获得的, 因而学生在获得这一知识的同时, 由于经过了设想、探究、讨论, 思维发生了碰撞, 也养成了一种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当探究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求时, 他们的学习才是高效的、有益的。

三、指向生活——明确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

多年的现状让我们深思:为何我们的孩子可以在国际数学竞赛上胜人一筹, 而在具体的生活中却技不如人?究其原因, 不难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脱节是重要原因。所以, 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并萌发用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

本课中, 算算罗老师、学生自己、冰心奶奶出生的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 既把学到的“四年一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又引出了矛盾, 作用非同寻常。同时, 在讲到2008年时, 联系了奥运会这一生活中家喻户晓的事, 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生活服务。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华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月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当我们的孩子能自如地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时, 他们也已能自如地“舀水喝”了!

篇9:“年、月、日”的教学

关键词:探究;个性;自主;小班化

一、背景

前几天,我观看了一节有关三年级“年、月、日”的教学视频。观课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前面的1、3、5、7单数月是31天,而后面8、10、12双数月是31天?为什么把2月的天数变少?大月、小月的排列,看似有规律,又没有规律。直到这节课结束,没有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教师也没有提供这方面的资料。

带着这个疑惑,我翻开了《小学教学设计(数学)》中刘莉教师的《教师应以学生为镜》的文章。刘教师所写的访谈对话和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刘教师说:“要对数学有彻底的理解与领会,就必须深入其深层的思想之中;要探寻数学的目的和用处,知道人们创生它的动机;知道这些概念和结构的创生背景;不仅要给出砖石和灰浆,还要给出宏大的宙宇……”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以下方法教授了“年、月、日”一课。

二、案例描述

课初,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整理2012年、2014年的年历表,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示公历12个月份及其天数。我让学生观察表格,你从中发现12个月在天数上有什么排列规律?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生1:1、3、5、7单数月是大月31天, 8、10、12双数月是大月31天。

生2:如果把2月变成30天,从7月和8月的中间隔开,8月前面各个月的天数排列是有规律的,7月份后面的各个月的天数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继续观察表格,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3:为什么7月和8月相连的两个月都是大月,其他的大月却是分开的?

生4:为什么2月份的天数最少?

师:以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其中一个问题,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思考整理,达成共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搜集整理资料,解决了疑问。

组1:我们组选取了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从埃及太阳历逐渐修改演变而来的。这种历法将1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外加剩余的5天作为年终节日。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依据埃及太阳历制定了儒略历法。儒略·恺撒出生的日子是在7月份,为了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严,这个月必须是大月,所以天文学家便将单数月份定为大月。公元前9年,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修改了历法。奥古斯都出生在小月中的8月,元老院把儒略历的第八月改称奥古斯都月,8月就变成31天了。为了避免7、8、9月连续三个月都是大月,元老院就把9月改为30天,10月为31天,11月为30天,12月为31天。

组2:我们组选取了第二个问题。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相差的这一天放在二月份。在古罗马,2月份是处死犯人的月份,人们希望这个月能快一点过去,所以二月份比小月少了一天。儒略历法中,二月份在平年是29天,在闰年是30天。奥古斯都修改历法时,二月份在平年是28天,在闰年是29天。

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列表板书,通过列表对比法,使学生明确了历法的演变过程和异同点。

师:有同学对历法的演变过程作补充吗?

生5:儒略历法实施时,那些颁发历书的祭司们,却不了解改历的实质。结果当时罗马执掌颁布历书的祭司竟把原来历法上规定的“每隔三年置闰”误解为“每三年置一闰”。公元前9年,人们终于发现了这一个差错,所以奥古斯都修改了历法。

生6:我们现在使用的历法实际上叫“格里历”。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对“儒略历”又进行了修改,规定被4整除的年为闰年,但是整百年只有被400除尽才能是闰年。

三、案例分析

以大数学观的角度进行备课。我在备课时,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材上的知识,而是跳出教材,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探究知识的方法和经验。

篇10:《日,月》教学反思

巴金的《短文两篇》是自读课文,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两篇短文的教学,正符合“自读课”的课时要求。从“教课文”与“用课文教”的角度看,是真正地在课文教学中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熏陶学生情感。《日》中设计的品析活动与朗读活动,《月》中设计的欣赏活动与写作活动,都表现出品位雅致、训练能力的特点。从整合课文教学内容的角度看,熟练地运用了“选点品读”的方式,根据两篇文章意味意境的不同而着眼于选择课文的最好之处、最深之处与最美之处进行教学。

篇11:12月教学反思

1、查漏补缺

崔恒杰的拼音学得差,在认识生字时,我看见他常常指着注音的生字发愣,却拼读不出来。不知道他指着生字的时候,脑子里是在努力搜索着学过的拼音知识,还是被拼音怪兽困住了,丝毫没有挣扎的能力。课堂上有时候他听讲不用心,家长不尽力:他前学后忘,怎么办呢?给家长一点建议,家长却没有行动……不免心生倦怠:家长不管的孩子,教师再努力也是白费劲。乔子恩的书写“自”“白”“日”等字最后一笔的封口横总是把笔画横折钩的够延长代替。党润泽和赵誉森的“年”字,把第三、四笔画“横、竖”写成了“横折”。李一帆课文读得差,学生普遍存在的识字不牢固……

2、因材施教

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千差万别,当我发现孩子们的问题时,我知道他们是遇上了拦路虎,这时候,责难他们是没用的,于是,细心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耐心地看着他们纠正,直到他们在作业和练习中不再犯错,大部分情况还好,学生及时纠正,永不再犯,还有的是屡教不改,连连出错,也就和孩子一起继续纠正。

也有些知识点,学生极力想尝试,去挑战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跳一跳,摘桃子。可有时为了怕学生出错不好改正,我没有鼓励和激发学生的这种精神,总想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在教学独体字时,我特别强调笔顺,因为有很多合体字的书写是建立在正确书写独体字的基础上,所以,孩子们经常用到的“我、再、在、是”等字我抽时间教会了孩子书写。

3、克服倦怠

一年级上册的教材教学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有许多的独体字已经教过,除了偶尔看出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时候他们把自己埋得很深,学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时偶尔也有些洋洋自得,觉得不用那么严格了,孩子们会的已经不少了,这样年龄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放松点儿要求。心里不自觉地就懈怠下来了。

篇12:2月教学反思

时光如梭,我来到睿源已经有四个月时间了,在这里我成长了自己,一路走来,我的每一步都为我的成长写下了印记!

我的教学成长录

第一阶段 初生牛犊不怕虎

如各位老师们所说,我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刚来就有课带。我先接了一个vip,带的是一个初一的小女孩,她是一个性格很稳的孩子,慢性脾气,没有聪慧的头脑,也没有自己的想法,简简单单,踏踏实实,总体上来说并没有让我费太多的劲就达到了家长想要的结果,我很欣慰!紧接着就是替各个数学老师代课,我可以随便拿起一节课就教的得心应手,我以为,我就是一个很棒的老师了,那个阶段我总结叫做膨胀。第二阶段 自惭形秽

第一次让我自惭形秽的应该属于那一次替金芳老师培优补差了,整整一节课下来,我解决不了孩子的几个问题,我被难住了,真的,我好难受,学生问的题我都不会,我顿时就像个泄了气的气球一样,没有一点信心,我记得我很失望得约了张扬,在奶茶店我很郁闷的告诉了她一切,我知道,我想要一个人鼓励我,而那个人一定就是她,她很轻松的告诉我,你要相信自己,你主要是接触咱们的题时间太短了,我相信你定成为名师,但是这个需要过程!

第三阶段 韬光养晦 过了年来,我接了自己的班,有了自己的学生,我还深深的记得一次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孙老师还能教我呀?”做为一个新老师,被学生问到这个问题时真的很尴尬,一定是我教的不好,或者是学生不适应我的教学方式,我顿时开始反思自己的各方面问题,是的,我太锋芒毕露了,把自己看得太高而忽略了自己只是一个新老师,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我放下自己的高姿态开始与孩子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需要。

第四阶段 我在成长

我在成长,痛并快乐着!记得几次我备课到深夜甚至黎明,有一次直接备课到七点去学校,很辛苦,眼睛经常疼到睁不开,可是我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很欣慰,肖校长又给了我去郑州学习的机会,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个新老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我知道我距离一个好老师的名字还差很远,可是,我却在不断接近,谢谢给予我支持的所有人,学校的所有老师,我的亲人以及朋友,请你们见证我的成长!篇二:2012年2月教学反思 2012年2月教学反思

二声部合唱音乐教学尝试

二声部合唱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难的教学。一般教师在歌曲学习中,不敢设计二声部的教学。这学期一开学,我就发现五年级下册的音乐课本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大部分歌曲都是属于二声部歌曲。我决定对二声部教学进行一个尝试,在我的8个班中,分别开展不同的二声部音乐教学。一个月下来,我选择了《小鸟小鸟》《迷人的火塘》这两首歌曲作为二声部的合唱教学试点。我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轻声教学在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我在四个班级中采用了轻声教学进行合唱的训练,另外四个班级由于学生音乐素质稍差,就没有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我发觉轻声教学的班级中,合唱效果、声音感觉都非常和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大声演唱的几个班级,声音不仅不和谐,而且学生之间还缺乏互相聆听,配合不好,始终不能达到统一。

二、音乐素质在合唱教学中的循序渐进 在二声部教学中,我深感音乐素质的重要。特别是小学低段和中段对学生音乐有的放矢的训练太重要了。如果低段,缺乏了音乐节奏、节拍等各方面的训练,是无法进行二声部合唱教学的。学生的音乐素质始终停留在教师教唱学生学唱的阶段。无法达到学生自我学习音乐的层次。

三、相互聆听在合唱教学中的地位

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唱,更多的是要善于去听,去感悟。特别是在合唱教学中,聆听就更重要了。懂得听另外一个声部的演唱,会听自己的一个声部的音高„„篇三:2月教学反思一 2 月教学反思 一

单位:大化坪小学 教师:王 俊 时间:2011年2月24日 应对学生的“假期综合症”

新学期伊始,可是我发现许多孩子的心却还在假日里。我很理解孩子们的心情,毕竟是喜欢玩的年纪。但是,看到孩子们上课总是哈欠连天,思想老是“开小差”,却又有点担心这种状态会持续。

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总体来说,效果还不错,学生们都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了。

首先,根据上学期的学习情况,我给几个学生的家长打了电话,希望他们能够帮助检查一下寒假作业,并安排一定时间,回顾上个学期的知识要点,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第二,开班会,制订学习计划,候选语文干部。进入新学期,学生应该有新的计划和打算,可以在开学前好好计划一下。例如这学期自己想争取当上“早读班长”还是“语文组长”,或者“背书组长”,还有“四人小组长”,争取在成绩上超越谁,新学期要看哪些书等,计划的内容应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相应的,我在班上宣布了当干部的条件。我在“干部任用”问题上,是很公平公正的,这样,才让学生觉得努力了就能有收获。第一周和第二周,是干部候选的两周,我做了一张表格,每天都打分,按成绩来选用语文方面的班干部。结果程锁同学被公选为语文课代表。

第三,调动孩子积极的心态。

我常常与孩子一起讨论,回想上学期的收获,确立新学期的计划,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引导、暗示孩子:你大一岁了,更能干了!说这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能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

为了增强上学的幸福感,我把我儿子收集的“宝贝”,作为奖品送给学生。那天,有五个同学,率先得到了五颗星,我就让他们到“礼物袋子”里摸礼物。

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故意设计一个“猜猜是什么礼物”的环节。摸礼物的同学很光荣,猜礼物的同学很羡慕。抓住这样的心理,我适时做引导:这是沈冠华哥哥的闹钟,现在就是你的啦。希望你能珍惜时间。同学们,你们看,认真学习,既学到知识,又得到礼物,既受到老师的表扬,又得到同学的欣赏。多好。我相信,你们也能行的。总之,通过这些工作,我相信孩子们的“开学综合征”会很快结束。篇四:2012年2月份教学反思 2月份教学反思 2月份大班主要课程的教学计划分别是:数学的教学计划是学会25以内的加减,阅读的教学计划是《爸爸》《妈妈的爱》《游子吟》三篇课文,蒙氏数学的教学计划是《排图片》《比一比,练一练》《填一填》。数学由于两个班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进度也会有些不同,这个进度我计划是在40以内加减(3月份)的时候赶齐,阅读和蒙氏在完成计划的基础上都超前完成了一课,其他副课除了纸工没什么时间上,其他的也都按计划完成了,纸工落下的课程会在3月份补上。自己上了一个月的课,觉得自己的上课流程越来越娴熟,掌控学生的感觉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这个感觉是值得欣慰的。通过上课这个过程,让我更多地接触到了各个幼儿,也逐步逐步了解到每个幼儿的脾性,但要做到每个人应材施教还是有困难的,我记得刚开始上数学课的时候,猛然发现大一班邱宇轩、林川琦、叶子霞几个人连10以内的加减都不会,我心里十分着急,那时还抽了他们中午半个小时午休的时间帮他们补课,当时效果还挺好的,本想帮他们开小灶一直延续到他们赶上班里其他小朋友的,可是后来这个想法从时间上面来说还是行不通,所以删除了。还是通过上课来抓那些跟不上的小朋友吧,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例如当他们做对的时候一定要表扬他们如果能当着大家的面表扬那就更好了,这样受表扬的人会更自信并在以后会把这件事情持续做好,有了孩子的自觉,剩下的就是教师的引导了,有时觉得上课也很像指挥一场演唱会,演唱会精不精彩就要看指挥家怎么指挥了。有时我会觉得自己上数学课上到后面就变的单一了,没有什么快乐的方法让幼儿更快的学会,现在都还在琢磨这个事。

希望可以把快乐学习真正的落实到我们工作的实处,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快乐的学习,不断的进步。

杨丽篇五:2015年2月期 末 教 学 反 思

期 末 教 学 反 思

又是一学期结束了,每到学期末,我都会好好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是受益匪浅,写下心得对下阶段的教学进行指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有义务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为“信息化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在用途越来越广泛的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家庭的自动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烟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充电,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不断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下一篇:教育系统团委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