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物流发展趋势

2024-08-20

郑州物流发展趋势(精选8篇)

篇1:郑州物流发展趋势

郑州交通 现代郑州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是中国重要的集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信息港、为一体的综合型交通通讯枢纽,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作用。

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至西安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已通车,交汇于郑州的北京至武汉、至徐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加紧建设。

郑州是全国7个公路主枢纽之一,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国道107线、310线等在此交汇。

4E级的新郑国际机场通达全国各大城市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开辟有至中东、北非、欧洲的国际货运航班,新郑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空出口货运量位居全国前列。

篇2:郑州物流发展趋势

中国的社区服务很是具有“中国特色”,肩负着福利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双重任务,发挥着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双重功能,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在向社会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的同时,也把兴办社区便民服务项目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任务。因此,社区在提供公共服务时需要做到:建立新公民意识,加强居民在社区的义务参与,建立社区中互助互爱的关系;建立政府与社区的伙伴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互补长短;帮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使服务接受者参与表达他们的愿望,并能够承担倡议者的角色;建立理想和关怀的社区,在社区内形成有效的支持网络,将社区内松散的资源连接起来,通过居民的参与,发展自我潜能和对社会的影响力。

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不仅要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还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区在做好赎回保障体系工作时,需要做到:把扩面征收作为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全面完成五大保险的扩面增收;在准确核实的基础上,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00%按时足额发放;按照政府要求,及时按政策提高保障标准;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险试点改革,加强社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工作;从资金的拨用、监管等环节排查,堵塞漏洞,建立健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严把“收、管、用”三道关,确保老百姓的“保命钱”不缩水。

篇3:郑州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1.1 郑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地理位置优势

郑州位于全国中原经济区, 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 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作用。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拥有3个铁路特等站,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 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也是全国7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 国际4E级新郑机场于1997年8月正式通航, 目前有固定航线46条, 通达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及港澳地区。这都为郑州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2 郑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优势

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在大力发展物流业方面, 制定了《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 郑州市委、市政府已将现代化物流划为郑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郑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郑州市现代物流业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郑州物流业今后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 基本建成市内半小时、城际1小时、省内3小时、国内8小时的快捷高效物流圈, 把郑州建设成中原的物流中心城市, 第三方物流总量的比重达l5%, 把郑州建设成重要的国际物流结点城市, 物流业发展成为郑州重要的支柱产业。政府方面的迫切愿望有力地推动了郑州物流业的发展。

2 郑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2.1 郑州市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郑州拥有各类物流企业6000多家, 占全省的1/3, 其中符合国家物流企业分类评估标注A级及其以上的企业270多家, 运输型物流企业占39%, 仓储型物流企业占26%, 综合型物流企业占35%;国有物流企业占39.6%, 非国有物流企业占60.4%, 从业人员5万多人。全市实现物流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本土企业河南公路港集团、河南长通物流、中储物资流通中心等迅速实现做强做大, 同时, 外来企业纷纷落户, 如宅急送、华宇快运、西蒙地产等也纷纷入住郑州, 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2 郑州市物流园区建设现状

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表示, 郑州的物流骨干网络初步形成, 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圃田物流园区依托107国道、310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陇海铁路、环城快速路、集公铁航联运于一体, 成为具有商品集散、商品中转、商品配送、货运代理、保税加工、信息服务、物流咨询、商品展示、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的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建设也卓有成效。郑州目前在十里铺、龙湖镇、火车站等地区, 利用现有的仓储和商品交易设施, 建设了商业物流中心, 在二里岗地区和南阳寨地区利用现有的仓储设施建设工业物流中心, 在白沙、陈寨、毛庄建设农业物流中心等。澳柯玛、香江集团、现代物流中心、长通物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入驻圃园物流园区, 总投资超过百亿元。

3 郑州市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3.1 物流业与其他重点行业联动发展

河南矿产资源丰富, 为实现物流与重点行业的联动发展找到了立足点。现有钢铁企业31家。其中, 钢铁联合企业12家、独立炼铁厂8家、独立轧钢厂11家。2009年, 生产生铁、粗钢和钢材1716万吨、2188万吨和2571万吨, 粗钢产量居国内第6位。同样, 河南省也是煤炭能源的大省, 全省煤炭资源总储量约1130亿吨, 保有储量273亿吨, 煤炭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因此, 我们应当推动重点产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引导重点行业物流整合、分离、外包, 释放物流需求, 同时提升物流业服务能力, 营造联动发展的外部环境。河南省被评为“2010中国物流企业50强”的国龙物流就是一成功案例, 以资源行业入手, 选择了煤炭、钢材、木材、油品等大宗原材料, 并与国内知名企业和大型煤炭基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并在山西、陕西、内蒙、新疆、贵州等地打造了煤炭供应基地, 构建了稳定高效、质优价廉的煤炭、钢材供应链, 充分实现了与重点行业的联动发展。

3.2 重点发展河南省的粮食一体化物流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 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亿亩左右, 总产连续两年突破5000万吨, 占了很大份额的物流需求市场。目前, 河南省粮食年流通量为2700万吨左右, 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200万吨, 占全国粮食总流量的11.4%。按照河南省粮食流量、流向的情况, 依托主要铁路和公路干线, 形成了河南-华南、河南-华东、河南-华北和河南-西南4条跨省粮食物流通道, 围绕跨省通道, 构建联接省内产销、加工区的粮食物流通道网络体系。发展粮食加工的冷链物流, 提供物流业附加值。将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 以保证食品质量, 减少食品损耗。诸如河南的双汇、三全、思念等, 成功实现了冷链物流。

4 郑州市现代物流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4.1 加强物流企业的诚信建设

近几年, “永强物流”等近20家物流企业陆续“蒸发”, “万向物流”“卷走”货款3000元, “兵港物流公司”暂停营业等事件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让处在高速发展的郑州物流行业屡屡遭遇“信任危机”。因此, 应重点加强物流企业的诚信建设, 本文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行业准入门槛上适当提高, 增加客户资产的保障力度, 加大物流企业的违约成本;其次行业协会要加强监管, 每年都要评选诚信企业, 并借助媒体扬优惩劣;再次定期举办以“倡导物流诚信、推动安全物流”为主题的物流企业家会, 加强其自身的道德约束。

4.2 严防量大质劣难成品牌的现象, 加强市场监管

2001年, 郑州市有了第一家物流企业。到目前, 据调查6000多家物流企业里面只有500多家是被郑州市物流协会认可的。究其原因, 首先, 由于物流行业进入的门槛太低, 导致该行业发展的盲目和无序。一些企业, 买几辆货车, 雇几位司机, 便挂出“物流”的牌子, 严重影响了郑州市物流行业的发展。其次, 郑州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竞争能力不强。据统计, 2010年上半年, 营业收入超百万元的仅有11家, 只占物流企业总数的4%。出现了严重的量大质劣难成品牌的现象。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成立一个专门机构, 全面负责各项物流企业的规划工作, 另外, 大力培育A级物流企业, 树立行业标兵, 引导企业升级上档。

4.3 信息化成为发展“瓶颈”

现代物流企业有三个标志: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物流信息化。郑州物流企业远远没有达到相应水平, 62%的物流企业的经营区域都在本省以内, 而没有形成跨区域的竞争优势, 这都与信息化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郑州市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 郑州市仅有河南豫鑫物流等几家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和配送网络, 大部分企业还未能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管理。

4.4 打破行政障碍、条块分割, 构建郑州畅通物流体系

首先, 必须明确郑州区域经济中心定位, 建设层次分明, 格局清晰, 联系畅通的现代物流空间体系。其次, 寻求制度创新, 推动地方财税体制改革, 企业税收的属地原则是制约物流跨区发展和整合的根本原因, 可以借鉴跨区企业“税收分成”等财税体制创新思想, 打破跨区域物流发展的壁垒。再次, 打破局部垄断, 构建跨越行政边界的区域物流大市场, 通过局部取消郑州与洛阳、开封、新乡等周边地区的货物流通关卡, 降低行政收费标准, 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最后, 建立区域性物流发展和协调组织, 建立郑州保税区, 这样有利于打破传统“部门经济”切割现代物流的体制惯性, 有利于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及区域物流隔离, 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 促进以郑州为中心的经济圈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柳伟亮.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关于这郑州现代物流发展的思考[J].2006, (5) .

[2]史振厚.郑州发展物流业的理性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

篇4:郑州市物流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关键词:郑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现存问题;策略

多元化消费形式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物流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此过程中,原有的物流产业体系涌现出大量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了国家和社會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郑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现存的问题

郑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现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现代物流观念落后。相较于先进的沿海城市,郑州市物流企业现代物流观念落后,简单的将现代物流定义为货物运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物流产业未来的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二是,政府指导性功能不强。物流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隐隐成为支柱产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高,宏观调控力度有待加强,缺乏政策上的指导和保障。;三是,物流专业全能型人才匮乏。专业人才是支撑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郑州市物流企业大多采用单项管理模式,即对物流所涉及的运输、储藏、装卸包装等环节进行分割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工作人员的物流技术较为单一,继而制约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二、促进郑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

作者鉴于对上述郑州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为促进郑州市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一)树立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

树立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完善对物流功能的认知,增设包装、加工、配货等方面的服务功能,打造郑州市物流完整的供应链条。多种形式的消费使得人们对物流的需要也变得多样化,充分认识现代物流所涵盖的内容,依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增设物流服务业务网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物流相关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要注重时时把控好现代物流的整体发展趋势、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以郑州市发展规划为导向,制定与现实需求相吻合的郑州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先进现代物流理念的引导下,开展物流产业发展相关工作,打造郑州市内的现代物流企业,继而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制定相关保障政策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性功能,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制度,加强对物流产业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构建物流产业市场管理体系,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首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提升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视度,结合郑州市的现实经济发展状况及城市建设规划,适当增加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所占的比重,如交通设施建设、物流园区建设等;其次,引进投资方面。要大力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整合、优化郑州市的物流资源,确立物流产业市场主体,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作,从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通过相关政策的实施,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企业到郑州市入驻,与本地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强强联合的态势,降低物流产业资源的浪费,强化现代物流的服务性功能,从而提升郑州市内的物流竞争力。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市场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提升物流企业的信誉度,保证郑州市物流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自“科教兴国”战略在我国推行和实施以来,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生源数量的不断增长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资源条件。所以,物流企业可以与高职院校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切实从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打造教育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的同时提升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实效性,是一种共赢的局面,我们应该予以推广和实行。除此之外,在职员工的培训也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物流企业应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需要,请下属员工积极参与现代物流有关培训活动,完善自身的物流专业技术和服务意识体系,打造全能型物流专业员工;请物流专业人士到场开展讲座活动或指导,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培养出符合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打造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产业

产业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不竭动力,相关企业应该加以应用并推广。打造网络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与郑州市周边区域建立一种合作机制,扩充社会物流可利用资源并进行优化配置,降低物流企业的服务成本,为用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优质服务。在此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自身的宏观调控力度,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标准化物流产业,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产业链条,继而促进区域内的物流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物流产业的发展牵动了经济发展,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先进理念推动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支持物流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保障物流产业发展、科学技术辅助物流产业发展,三者协同作用,郑州市物流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必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王伟,陈伟成,黄莉,封学军.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度量研究[J].中国市场,2010(15)

篇5:物流运作发展未来趋势

在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的支持下,物流运作体现了物流高级化的发展要求.并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服务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倾向于选排第三方物流来提供物流服务.企业将非核心的物流服务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陀置资源实现企业所需的物泥服务。(2)物流运作专业化。根据专业化协作的要求.物流集成是在物流功能专业化荃础上实现的。一些企业投入了专门的人力、物力、射力来进行物流运作和悴理活动.并根据自身和市场情况.组建I专门的物流部门或物流分公司,或与社会物流企业合作使其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因此,物流功能运作史趋向于专业化.(3)物流活动信息化。服务于客户的各项物流活动.如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振运、流通加毛、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娜利用信息技术、纳入综合信息竹理系统,使排物流活动通过信息化提升效率。

(4)物流过程一体化。有效的物流运作不再只关注每一个物流环节的低成本、高效率运作,而是强调从原材料供应到产成品销钾筷个过程的衔接和有效运作,一体化物流运作过程不仅涉及物品及相关信息流程衔接,而且涉及上下游企业间的供应链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同。

(5)运作管理集成化。在物流活动信息化的荃础上,物流运作骨理通过典成化可以监控物流运作全过程。最能体现其信息技术支撑作用的就是用k9络把各自独立运作的主体联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实时传愉.对物流运作过程实施有效管理.这就对企业内部各部t7和企业间的信息接口技术和数据库锌理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使硬件装备达到现代化水平,以使信息技术在物流运作许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篇6:郑州物流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星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1物流发展的背景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最初的物流术语在西方国家出现也不过50多年历史,它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系统,后引入工商业。英文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写为PD),即实物分配,包括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50年代引入日本等国,1956年,由于日本政府担心物流的发展缓慢可能拖累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遂由日本生产效益本部(现社会经济效益本部)向美国派遣了一个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考察团回国时带回了这一术语,直到1965年日本政府在所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时,对物流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加速“物的流通”现代化,1970年左右,日本开始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物的流通”,自此,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物流得到了迅猛发展。该术语由日本引进、传播后传入我国,我国则在80年代初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而在我国广泛运用物流概念并重视物流的作用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物流首先作为“第三利润源”而引起重视的,所谓第三利润源,是针对企业的利润来源而言的,企业第一利润源来自企业销售额的增加,第二利润源是生产成本(针对制造商而盲)或者进货成本(针对流通商而言)的降低,而由物流降低成本所得的利润则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在这里,物流被定义为对物资的流通配置,包括制造商、流通商的装卸、运输、仓储、搬运等一系列的过程,对物流的重视被提高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高度,成为物流定义的第一个转折。

随着经济的发展,将物流仅仅定义为装卸、运输、仓储等过程,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规模化、系统化的要求,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因此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系统的概念,物流一体化系统是指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结合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的纽带关系。其目标是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实物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要求企业不断适应市场要求,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的管理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整个系统包括了生产、采购和物流部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企业纷纷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开始共同合作的旅程,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实现了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管理。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对整个链的计划和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统一运作和管理,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了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了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典型的运作模式是物流外包或缔结战略联盟。自此物流一体化系统由企业内部走向了外部物流系统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将物流的运输、装卸、仓储和搬运功能移交出企业,而由专门的物流企业运作,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然而在实际的运作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设计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为克服这些不足,又出现了所谓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企业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的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企业主要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它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联系人”或者“交响乐团总指挥”的角色。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第四方物流正日益成为一种帮助企业实现降低和外包业务的真正的资产转移运作成本。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当然,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尚在形成与完善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现代物流是物流发展进步的结果

众所周知,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21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T--段。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物流发展领域的前列,欧洲的现代物流起步稍晚,但最近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重视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层面部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曾说:“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 000m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互联网不仅将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逐步将发展带到高速的道路上。然而,这只是互联网初试锋芒,在愈来愈多的人接触互联网之后,各个领域都慢慢地搭上这班通向未来财富城市的公共汽车,并融合产生许多新的行业,电子商务便是如此。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并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诸如身边的淘宝、阿里巴巴、现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都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典型代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3我国物流目前的发展状况

我国物流业最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以2003年为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统计分析,2003年中国物流业的各项经济指心标均高速增长。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9.543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按现价计算)。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②社会物流总成本为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6.9%的增长速度低13.3个百分点,说明由于物流运行条件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③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为7 880亿,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④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说明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

现代物流已被我国政府、企业所重视,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传统物流企业(运输、仓储等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新打造企业、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再发展的战略目标。

4我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物流作业一体化

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其系统整合的概念,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

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

4.2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活动不但活动范围广阔、涉及部门众多,而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EDI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则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水平,使商品在各种需求层面上的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成为物流创新的动力。

4.3物流资源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现代物流社会化趋势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物流规模经济效益、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结果。在大城市出现现代化综合性或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已成为普遍现象。

4.4物流体系综合化

现代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则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以组织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而运输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物流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4.5三流一体化

按照一般的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可以使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经过商流,物质资料就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物质资料从其生产地域向其消费地域的位移,无法变更物质资料的所有权;信息流解决的是流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不同的材料,产品或商品的转移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形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基本实现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此外,代理制的推行也使现代物流更趋科学合理,因为这种方式的流通体制更有助于实行三流合一。“三流合一”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之一。

5我国物流在发展中的不足

我国物流总体水平并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仍然以自营为主,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与信息支持。我国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水平、规模均不能令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乎没有,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这是制约我国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比重仍然居高不下,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991年为24%,到2002年下降到21.5%,2003年在21%左右,下降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由于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也使得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39%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只有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须相

关环境的支持。由于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等同题。同时,我国对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

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至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另外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与障碍。目前物流企业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大部分仍停留在一点式应用和某一部门的应用上,个别企业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同客户问实现部分或全部信息共享,计算机联网只是极少数的几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硬性的准入资格,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建立在与其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我国低端物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高端物流市场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存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低,也无法实施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自然只能在低端物流市场上拼杀。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仅占6.29%,商业系统仅占2.0%,我国商业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物流企业的人员素质,尤其是领导层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运营所要求。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物流企业在选择用人还是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时,往往选择用人来代替某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更为经济,因为这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人是无法替代现代信息技术给物流企业所带来的效率,目前国有物流企业的领导层人员结构大部分都是在计划经济末期参加工作,在本企业中逐步走到领导岗位的,管理和领导企业思路中的“近亲繁殖”因素不可能彻底避免,再加上未经过强化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其经营思路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开拓意识不足。这些都是我国物流有待解决的问题。

6结束语

篇7: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麻威 外运131 国际航运与业务管理

1.物流现况

1.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

2.我国不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3.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4.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5..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

6.由于各个部门规定不统一,不配套,从而使交接手续繁琐,不能保证物流的通畅运行。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物流企业成本的增加。7.物流的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起来。8.物流管理人才匮乏。9.我国物流成本较高。

解决方法:

1.提高对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要把物流业作为先导产、业和重要产业。

2.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并建立企业联盟。

3.建立统管物流业的政府机构和中国物流行业协会,规范物流业的运作。4.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

5.在高等院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抓紧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的高素质人才。6.利用外资,重点引进跨国物流公司,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7.尽快建立信用制度,开展商业诚信服务。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市场化趋势加速和中国加入WTO,面对日趋完善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由于中国物流业市场进入的扩大,必将使中国物流产业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跨国化、全球化和因特网经济化的潮流之中,加上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中国物流产业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及其中意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密切关乎人民生活水平和一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存和在生产起重要作用。研究物流产业化和当今物流的发展趋势是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所以,中国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综合来看,可以简略的得出9点当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移动改变物流,电子产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毛细血管属性、去中心化属性将颠覆传统的物流结构,自下而上的组织变革将催生新一代的巨无霸物流企业。

2.平台化将渗透到适合标准化规范化的所有物流环节,各具特色的平台将依托自身的核心资源开枝散叶,而生态圈将是不约而同的目标。

3.简单业务走向平台化,而复杂的、个性化的、需要定制的业务将进一步凸显供应链的价值,并率先在某些专业的垂直一体化的细分领域取得成功,资源整合、虚拟物流、依托方案顾问能力的第四方物流将走向前台。

4.在跨境电商的驱动下,国际物流将蓬勃发展,各种相关物流要素进一步完善、丰满和沉淀,多样化的模式将满足多样化的国际物流需求,2015是跨境物流业务的定型元年。

5.钱将继续流向各种平台概念股,轻资产的、资源整合的、移动概念的各式运营平台容易获得资本青睐,而他们拿到钱后会做2件事情,一是让自己身子变重,二是花钱砸客户。

6.互联网金融最关键的要素---信用将大部分落在物流身上,供应链金融会反向推动物流企业提升管理和服务,未来金融的趋势是虚拟的、线上的,而可视化的物流是唯一真实、可控和可信赖的。7.IT技术从辅助走向核心,成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发动机,IT2.0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刻改变企业的组织、流程、互联互通和服务方式,而大数据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将具备初步的应用价值。

8.各种形态的物流企业将殊途同归,从相对单一的功能性物流走向综合性物流,多元化是共同的选择,未来快递、配送、仓储、干线、多式联运、国际、电商、支付等要素会融合,大家长得越来越像了。

9.标准化才能规模化,而个性化更能体现出服务价值,用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个性化的客户,是传统物流企业不错的战术选择,不过,你会发现,竞争对手悄然变了,那些掠食者、创新者可能从你意想不到的角度切你的蛋糕,他们光着脚、跨着界、携着钱。

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

2.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3.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4.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物流行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跌,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整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不但造成物流产业自身发展的剧烈波动,而且对其他产业的物流服务供给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实施中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2.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3.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篇8:郑州商业圈与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

1 郑州商业圈与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从2000年开始, 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的投资额逐年增加。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市场对商品住宅的需求将逐渐下降, 而经济发展扩大了经济活动的范围, 从而增加对经济活动场所——商业地产的需求。从国外经验看, 我国已经进入商业地产快速发展的时期, 未来商业地产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指向商业住宅领域, 商业地产逆市利好, 投资资金流向商业地产领域。

1.1 郑州商业圈的现状

郑州商业地产于2005年开始, 大上海步行街、丹尼斯、沃尔玛、易初莲花、家乐福、家世界、世纪联华等纷纷跑马圈地, 进入2010年, 有了更多让人们可以遐想的东西。现在的郑州可分为5个商圈, 分别是二七商圈、火车站商圈、紫荆山商圈、碧沙岗商圈、龙湖商业圈。

二七商圈位于郑州市的心脏位置, 集中了大大小小的商业项目十多个, 包括金博大、北京华联、郑州百货大楼, 丹尼斯百货、德化步行街等等, 商业氛围浓厚。涵盖了传统百货、超市零售、商业步行街、批发等形态, 也是郑州商业业态最为丰富配套最为全面的区域。作为一个成熟的商圈, 二七所要做的就是在维持现状的同时使自己在本质上发生量变。

而作为新生代的龙湖商业圈, 所要做的还有很多。龙湖商业中心是三个市级商业中心之一, 是郑州建设商贸城重点建设的区域, 规模25万平方米的宝龙城市广场便是该商业中心的代表之一, 该项目是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写字楼、酒店式公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 突破了原有郑州老商业中心的商业经营模式以及提供的消费购物环境。未来的郑州龙湖商业圈将会以前瞻性的眼光, 统一、集中规划出高品质的、功能互补的商业物业集群, 形成真正匹配郑州未来新行政区、居住区的优良商圈。

1.2 商业地产存在不合理的状况

传统住宅开发转向商业地产开发, 整个游戏规则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变化, 开发商面对的客户不再是个体为主的自然人, 而是一家家商业机构, 商业地产是为下游的商业机构提供一个经营场所的, 开发商盖的房子要靠商家来买单, 商家对选址的要求, 要考虑地段、商圈、业态、建筑结构和功能、成本等多重因素, 当这些要求不被满足的时候, 商家是不会进驻的。开发商前期规划的时候不考虑下游商家的需求, 等盖完房再招商, 其结果自然就是商业物业的长期闲置。

很多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商业物业的闲置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 当开发商盖的大量商业物业处于闲置状态的时候, 很多商家也为找不到理想的经营场所而头疼, 供与求之间矛盾非常尖锐, 人们在感慨缺少有效需求的时候实际是缺乏有效供给, 大量商业地产的供给都是无效供给, 商业地产的供求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比如郑州市二七塔商业区, 单是营业面积超过1.5万m2的大型商场就有亚细亚商场、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 (北京华联已接手) 、华联商厦、商城大厦、天然商场、华侨友谊广场、郑州百货大楼、金博大城、正弘购物俱乐部等9家, 单一业态过度集中, 亚细亚集团已倒闭, 许多大商场都难以为继;其它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国内大部分开发商习惯于先把房子盖好, 然后再考虑招商的问题。

1.3 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中国开发商重视销售收入, 而美国开发商重视租金和运营。目前国内综合体普遍的筹款来源和方式:一是来源于定金和预付款, 占比25.6%, 也就是说销售依然是最主要的来源;二是自有资金、自筹资金;三是国内贷款。资金来源的短缺, 直接导致商业地产开发商往往选择卖商铺等资产回笼现金。著名商业开发商万达, 主要收入来自销售。对于商业项目的盈利模式采用销售还是自持的模式, 以现阶段来讲, 更多的开发商会选择销售或租售并举, 因为这对企业的资金承受压力相对较小, 而选择自持需要企业具有足够的抗资金压力的能力。

万达商业地产的核心产品是以“万达广场”命名的城市综合体, 是不同商业地产类型集聚, 形成独特商圈, 相互依托、共同经营的独特商业地产形式。在多年经营商业地产的基础上, 万达广场得到持续发展和逐步完善, 成为汇集大型商业中心、高级酒店、写字楼、公寓、住宅和公共空间等多种建筑功能与业态的大型综合性建筑群。它将不同的业态融为一体, 形成良好的互动作用, 为共同繁荣创造条件。

从建设及运营的角度来看, 万达广场围绕终端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功能分区实现综合体中不同业态的划分与互动, 并以全新理念打造商业室内步行街, 使商业中心内的各主力店和中小店铺之间形成有机联系, 引导来访者合理流动, 满足他们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消费”需求。在万达广场中, 消费者温饱层次之上的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得以完整满足, 并被激发出更高层次的个性追求;消费体验成为消费者与社会和城市的情感联系, 它帮助消费者找到自身定位, 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

“订单地产”是万达广场投资与建设的核心模式, 它包括四个方面:联合协议、共同参与、平均租金和先租后建。首先, 万达通过与著名商家签署联合发展协议, 约定共同的目标城市、经营的面积规模和租金条件。由于合作商家共同参与了目标城市的选定、具体选址、规划设计与技术三方面的研究与协调, 因此每个项目在正式开发前就获得了合作伙伴的认可。然后万达再与合作伙伴以城市等级确定平均租金, 简化合同洽谈步骤, 以加快业务发展的速度。万达在开工前与商家签署协议, 然后, 再正式投入建设。这种国内首创的开发理念, 为万达在激烈竞争中争取了市场空间, 成为近十年万达广场规模化快速扩张的法宝。

1.4 传统商业的定位问题

传统业态市场定位多元化与盲目比装修、比环境、比规模现象同时存在。我国零售业的传统业态——百货店已经改变了过去“购物不讲环境, 经营不求特色, 商品不分档次, 服务不要质量”的无市场细分、无市场定位的状况, 出现了市场定位多元化的现象。许多商店对市场进行了细分并加以明确的定位, 使得不同档次的商店根据自己的优势把握住了自己的目标市场, 拥有了相应的目标顾客群。通过这种手段, 商场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但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有些企业误认为商场越大越好, 认为豪华就等于现代化, 盲目比环境、比装修、比规模, 步入了企业发展的误区。

2 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

商业地产作为房地产行业最具发展空间的领域,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兴起, 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从而使传统商业模式正在发生着一次革命性的颠覆, 社区商业、电商、O2O等已成为2014年商业地产发展的核心关键词。

2.1 社区商业将成为未来商业地产市场的重心

社区商业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 以便民、利民, 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尚缺乏一套系统的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看, 未来社区商业必将成为商业地产市场发展的重心。许多有实力的开发商已经意识到这一趋势, 纷纷加大对社区商业的投入, 包括万科、金地、保利等。特别是近一年新兴的以抓住人们“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来打造社区服务体系的概念, 这个也应该属于社区商业发展的一个方面。

国外的社区商业起点高, 一开始就是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形式, 而我国许多城市的社区商业处于一种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并存的状态。要使社区商业健康发展, 必须立足于这个现实, 一方面要加快对传统模式的改造, 包括引进一些先进的零售业态, 对原有商业设施进行经营结构和商品结构的调整, 根据社区生活的多样性增设服务项目, 扩大服务领域等。另一方面, 要借鉴国外的经验, 鼓励发展现代化的社区购物中心, 以这种新的业态形式, 满足社区居民购物、服务、休闲、娱乐等综合性需求。

2.2 商业地产将从“重招商”向“重运营”转变

商业地产的运营主要是招商后, 根据不同商业项目的规模、业态和定位, 对商业项目进行全面、有效的经营管理。一个商业项目的成功除了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强有力的招商执行, 最后都要落实到商业运营。但目前我国商业地产运营商运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并且商业地产运营相对要求较高, 很多商业地产运营商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于做资源整合、对商业项目招商, 至于招商之后的运营, 很多企业并不愿意去碰, 原因是商业运营商需要与商业项目中的小商户同命运、共生存, 小商户发展得好, 整个商业项目才会发展得好, 对于企业来说, 收益需要随着商业项目的成长慢慢地体现。而招商相对运营来说, 收益更好, 见效更快。

因此商业地产运营商需要有综合服务商的概念引入, 也就是为商户提供一切有利于其发展的服务, 包括金融服务、营销服务等, 具备某种孵化功能等。

2.3 互联网思维下, 商业地产运营商不断探索O2O模式

中国移动互联网民已经领跑传统PC网民。2014年1月的CNNIC报告显示, 截至2013年12月, 中国手机上网人群规模达5亿, 占全部网民的81%, 达到近40%的绝对普及率。

移动互联网时代, 消费者购物行为发生了四个方面的显著变化:购物空间立体化 (全渠道购物) 、购物时间碎片化、购物方式移动化、信息传播社交化。这四大方面的购物行为的变化, 直接颠覆了原先在某一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进行商业消费的购物习惯, 商业地产直接面临这种购物方式的冲击。许多传统百货公司, 如王府井、天虹商场、银泰百货等, 通过上线网购平台、推出APP软件、与微信合作等方式来应对电商冲击。同时商业地产企业也在拥抱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 万达要求电商覆盖所有万达广场, 电商会员达到3000万, 力争3年内万达电商会员过亿。万达电商定位于两个方面——大会员、大数据, 真正做到线上线下结合。

2.4 云电商基金创新商业地产发展模式

从图书、3C产品到时尚类奢侈品再到房子、车子, 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着和电子商务的融合。没有精确的数据来估量这种融合对传统物业服务冲击力道的强弱, 但不断电商化的传统行业却对办公环境、终端店铺、物流仓储等商业配套设施提出了越来越多更新、更高的要求。于是, 如火如荼的商业地产开发商怎样升级为电商地产运营商成为难题。国内关注电子商务生态发展的云电商基金正推动电商和地产两个业态融合共生、相互促进发展。

2014年5月28日, 在广东省梅县区智慧产业合作恳谈会上, 云电商基金与梅县区举行签约仪式, 双方就在梅州区打造云电商生态城事宜达成共识, 云电商生态城是云电商基金倾力打造的“自由90”电商产业园的新尝试。此前, “自由90”杭州淘宝电商生态村和“自由90”南通淘宝电商生态村”已相继落成。据悉, “云电商生态城”是梅县区政府将腾空的5000平方米办公面积用做生态城, 并期望通过生态城对电子商务产业的带动, 来促进梅县的产业转型。

电子商务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电商地产前景广阔。电商和地产两个业态的融合共生、相互促进是商业地产未来的方向。电商对于商业地产的影响, 在业界已经成为无法绕开的话题。百货公司开始努力实现转型, 部分商业地产企业也开始主动探索利用电商, 商业地产与电商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 要找准商业地产的电商定位, 还需从商业地产的本质出发。商业地产物业是为了满足商家的使用需求, 并且通过租金或其他配套服务的形式获得投资收益。简单地说, 商业地产的本质是为商品交易和服务提供的场所, 它一头连着消费者, 一头连着商家。

电子商务的发展, 对于商业地产有很大的影响, 会促进加速商业地产模式的升级换代。在商业地产与电商相结合打造下一代物业服务载体的过程中, 商业地产企业将会逐渐积累起海量的消费者和商家信息。据介绍, 云电商基金的管理团队来自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百度、腾讯、阿里巴巴, 他们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团队专注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O2O领域进行天使及早期投资, 并为被投企业提供有效的投后服务, 帮助他们成为行业领先的高科技企业。“自由90”是云电商基金在商业地产和电子商务业态的跨界之作。云电商基金的初衷和使命是解决电子商务生态链企业的成长瓶颈, 通过资本的手段帮助电商群体成长。

在新的形势下, 商业地产企业需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 尽早地、主动地寻求转型, 对传统的商业积极地进行业态等一系列的调整, 对新建的商业提前做好定位和规划, 从而适应新一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宇翔.商业地产黄金时代的来临[J].城市住宅, 2011 (Z1) .

[2]蔡宇翔.商业地产:房地产投资的“价值洼地”[J].城市住宅, 2011 (05) .

[3]吴春义, 黄平.试论我国商业地产运作模式和发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11 (23) .

上一篇:论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策略研究下一篇:民主测评及民主推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