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心得体会免费

2024-06-05

教育扶贫心得体会免费(精选7篇)

篇1:教育扶贫心得体会免费

思想汇报

抓好党的建设尤其是廉政建设,是保持我们党先进性、纯洁性的关健。党要求我们应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进熟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深进展开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动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深刻的理解到保持党员纯洁的重要性。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是有重大的意义的,党章是保持党员纯洁性的根本保证。在全党展开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基础工程,对全面进步党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根结柢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往组织、往推广、往落实、往实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展开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进一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是努力把全体党员锻炼成“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使我们党始终布满生机和活力,永保党的先进性。

第二、它是新阶段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来体现。从整体上说,我们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争力的。但是也要看到,党员队伍在新的情势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题目,有些题目还比较突出,固然这些题目发生在少数党员身上,但严重侵害了党的形象,党的威看。前段时间沈飞干部中出现的一系列题目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三、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党的历史任务,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展开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广大我*党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有了更加坚定的组织保证。

但是要能够真正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还必须要坚持“四个必须”。

1、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党的章程,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党的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员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是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的条件,也是党员保持纯洁性的先决条件。

2、必须加强党性锻炼,努力成为中国工人阶级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就是要求党牢固建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牢固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成为“先锋战士”就是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共产主义觉悟充分体现到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3、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党的政治本质。

我们党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深厚沃土,才能取得充分的营养,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功,根本缘由就是在于我们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上风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员保持纯洁性,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始终牢记自己永久是劳动人民普通一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4、必须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

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权利,是对党员基本条件的具体化。党章规定党员权利义务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义务是权利的前提,权利是义务的保证,只讲义务不讲权利或者只讲权利不讲义务都有失偏颇。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正确理解党员义务和权利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切实做到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只有这样,才能算合格党员,才能算是具有纯洁性。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担负着实现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一定会团结拼搏、志在进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永保共产党员的纯洁性。

汇报人:杨建光 时间:2013年1月4日

篇2:教育扶贫心得体会免费

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在3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伍尔夫读书随笔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高中话题作文范文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高中英语范文背诵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读书心得范文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高中随笔范文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篇3:教育扶贫心得体会免费

一、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一) 实施背景

我县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缘于王下乡。

该乡地处我县东北角, 属偏僻的少数民族山区。其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 是我县最边远、最贫困和教育发展最落后的少数民族乡镇, 也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贫困乡镇之一。历年来省领导和县领导都非常重视王下乡的扶贫工作, 可是虽然年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王下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 县委、县政府最终意识到, 文化素质偏低是制约王下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 单纯的“送钱”和“送物”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 “治穷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 扶智先扶教育”。昌江教育扶贫移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 具体做法及成果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五点:一是从我县的实际出发, 制定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 不断推进。2007年把全县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纳入职业教育范围, 并实行“四免一补”;2008年将王下乡5个教学点全部小学生搬迁到王下中心校实施“教育移民”;2009年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正式招生;2010年“教育扶贫移民”范围扩大到全县各乡镇中学和中心校。

2006年秋季, 我县率先将王下乡271名初中生整体搬迁到县民族中学免费寄宿就读, 由政府出资“包吃、包住、包学费”。从此“教育扶贫移民”的扶贫模式在我县推行。

2007年春, 省委书记卫留成在我县调研时发现了我县“教育扶贫移民”这一典型, 并给予充分肯定。随后,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10个市县推广“昌江经验”, 确立了“海南教育扶贫移民”的科学发展新模式。

为扩大我县教育移民工程覆盖面, 进一步巩固教育移民的成果, 我县加大了实施教育移民的力度, 大力实施“一个推行、两级建设、三段移民”的教育移民工程。即在全县逐步推行教育移民;推进城乡两级教育移民工程建设;实施小学———初中———高中 (职校) 三段式教育移民扶贫工程。

2007年秋季, 我县将职教中心整体迁入太坡中学, 招收新生1200名, 实行“四免一补”“一包”“一联”“一帮”等优惠政策。

2008年8月1日昌江思源实验学校建设项目奠基开工, 2009年9月1日投入使用。该校是一所以招收特困学生、孤儿为主的“教育移民”九年一贯制县级示范学校。目前在校生达1903名。二是对“教育移民”实行“三包” (包吃、包住、包入学) 。三是完善管理机制, 确保学生安心就读并建立行政领导联系学校和定期检查制度。我县分管教育的王文平副县长和教育局林伟局长直接联系县民族中学;成立“王下乡寄宿生管理办公室”;县教科局组织人员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家庭情况;建立王下乡寄宿生医疗费报销制度, 对移民学生的医疗费实报实销, 保障了学生在县城安心就读。四是与职业教育衔接, 解决好学生的出路问题。为防止教育与就业脱节, 我县确定了“贫困偏僻农村学生易地搬迁读书———职业教育———城镇就业”的思路, 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移民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 加快县职教中心的建设, 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实行“四免一补”政策 (免除学杂费、住宿费、信息费、课本费、补助学生生活费) 和联合办学等措施, 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五是争取每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孩子能进入职业技术学校接受培训教育, 然后由政府帮扶就业, 通过一人就业带动一户脱贫, 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三) 实施教育移民的几点启示

第一, 优质资源整合, 调整学校布局, 是少数民族山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实践表明,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是办学条件落后, 教师素质不高, 教育资源浪费。因此, 必须通过整合资源,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王下学校学生的“教育移民”不仅促进该地区教育的发展, 也带动了其他地区教育的发展。第二, 扶贫先扶智, 是创新扶贫模式促进民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 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程度不高, 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低下, 缺少创业精神是最根本的原因。通过对这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良好教育, 开启智力, 培育精神, 实现一人受教育, 带动全村良好学风的养成;实现一人就业, 带动全家脱贫的目标, 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不到位, 扶贫成果表面化, 脱贫又返贫的现象。第三, 关注弱势群体, 共享公平优质教育资源,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实现“和谐教育”过程中, 教育公平就是百姓们首要关注的“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我县率先在王下乡实行“教育扶贫移民”政策, 并推动全省性教育移民工程的实施, 是对长期以来处在教育边缘, 经济长期贫困落后的弱势群体, 特别是青少年受教育权利的一种补偿,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四, 加快经济发展,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是各级政府始终不渝的施政理念。“改革是手段, 发展是目的, 惠民是根本”, 这是我们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坚持的施政指导思想, 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是我县党政领导工作的重点。王下“教育移民”充分体现了让改革发展成果直接惠及人民群众的施政理念。第五, 教育移民的直接受益者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精神面貌由无精打采向神采奕奕转变;二是学习态度由消极被动向自觉主动转变;三是学生视野由知识面狭窄向宽阔转变;四是学习成绩由差向中等、良好转变。

二、学前免费教育工程

(一) 我县学前教育现状

一是园数少, 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求。目前, 我县共有幼儿园21所。其中, 公办幼儿园仅有5所, 占全县幼儿园总数的23.3%;民办幼儿园16所, 占76.7%;在乡镇开办的幼儿园仅4所, 占19%;县城开办的幼儿园17所, 占81%。按“十一五”教育规划中幼儿教育入园率要达到85%的目标测算, 全县约9000名适龄儿童, 入园人数应为7650人左右, 而目前全县入园幼儿仅有6060人;全县办园数量至少应有25所128个班, 但目前全县仅有21所97个。从以上情况上看, 我县各项办园实际还不能满足全县幼儿的入园需求。而且城乡办园布局结构严重失衡, 县城密集, 乡镇稀疏, 城乡在园儿童人数比例为15∶2, 城乡幼儿教育发展差距巨大, 农村幼儿“无园入”问题十分突出。

二是在园幼儿人数少, 大部分农村儿童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目前, 全县有适龄儿童 (3至5周岁) 约9000人, 在园儿童6060人, 入园率约67.3%与全省发展目标85%相比低17.7个百分点。其中学前一年儿童 (5周岁) 1850人, 在园儿童1379人, 入园率为74.5%, 与全省发展目标85%仍低10.5个百分点。造成入园率不达标的学龄前儿童主要集中在乡镇农村, 大量农村学龄前儿童接受不到应有的幼儿教育。

三是幼儿教师数量少, 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县共有幼儿教师226人, 其中公办园教师65人, 民办园161人。按教育部颁布的1:3的幼儿教育每班配备教师标准来测算, 我县有6060名在园儿童, 应设170个班, 应配幼师为510名, 全县幼师缺口达到284人之多。由于幼儿教师配备数量不足, 人少事多, 教学工作任务重, 造成幼儿教师流动性大, 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 推进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措施

1. 办园模式与政策。

推进我县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为了缩小我县城乡幼教差距, 满足广大农村儿童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必须从我县实际出发, 坚持公办与民办“两条腿走路”的办学体制, 加大公办园投入力度, 加强民办帮扶力度, 共同加快我县幼儿教育发展。争取1年~3年实现城乡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3年~5年实现城乡幼儿免费教育。

第一是加大公办学前教育投入, 实行学前班教育免费政策。按照“以乡镇中心校为主, 分类推进, 统一标准, 加快普及, 全面提高”的原则制定普及学前教育规划。在县城, 根据人口分布情况, 以街道为依托统一规划幼儿园;在农村, 把乡镇幼儿园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起来, 将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学校布点通盘考虑, 根据人口、地理, 交通等条件, 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 设点办园, 争取在方圆3公里之内, 服务人口5000人的范围内设立学前班。实行扶弱的免费政策, 先扶持农村再到城区。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 逐步推进我县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第二是加强民办学前教育帮扶, 实行学前教育“民办公助”政策。长期以来,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我们在“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政策落实上并没任何实质性的扶持举措。当前我县经济社会正处快速发展时期, 地方财政有所增强, 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增多, 师资数量相对充足, 为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引导鼓励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采用“民办公助”的模式, 即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 政府与办园单位签订办园协议, 办园单位承担办园责任, 负责投资开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入园学生政府财政补助学费和工作经费, 减轻社会力量办园风险, 保证幼儿园的基本效益, 正确引导鼓励民办幼儿园办园方式向农村转移, 加快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标准化管理。

第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加强幼儿教师培训的同时, 鼓励优秀毕业生从事幼教工作, 逐步增加公办幼师比例, 充实幼儿教育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第二是建设一批专用的学前教育的设施和设备。一是利用近几年来学校布局结构调整, 整合出来的多余场地、校舍, 兴办乡镇和村级幼儿园;二是利用收归地方管理的学校多余场地, 校舍办园;三是政府根据需要, 投资办园。第三是完善一套科学的学前教育管理模式。一是实行幼儿园办园准入和等级制度;二是规范学前教育的办学行为;三是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四是建立学前教育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五是建立学前教育督导检查制度。

(三) 学前免费教育前景

我县实行农村学前班免费教育以来, 全面落实改革发展学前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 坚持“一年试点铺路、二年初具规模、三年完善提高”的发展思路, 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村完小幼儿园建设。

2008年秋季, 我县免费学前教育仅在部分乡镇实施。当时仅有10所乡镇完小以上学校开设学前班, 共13个班级393人, 2009年春季又扩展为22所乡镇完小以上学校开设学前班, 共26个班级1107人, 到了2010年秋季已达2279人。较好地解决了乡镇幼儿无园入的问题。

篇4:13年免费教育的意义在扶贫

由公共财政埋单学前一年和高中三年的教育成本,这一方向显然符合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基本要求。为什么是内蒙古、陕西这样的西部省份,率先实施免费高中教育?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所在。然而,只要列出广东省教育厅在2015年给出的数据,即广东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5%,就可以知道,在经济发达如广东这样的沿海省份,通过家庭供给,高中的入学率已经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准,无需国家力量的介入。相反,在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高中毛入学率还在85%左右,有些省份甚至更低。所以,选择在西部省份进行免费高中教育普及,主要目的还在于扶贫。事实上,人口稀少的青海省也提出了在全省推进困难家庭15年免费教育的计划。青海省教育工作会议就在近日提出,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青海省内五个藏族自治州、一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所有学生,以及西宁市、海东市的贫困家庭学生将享受15年免费教育,“十三五”末前将覆盖全省。

从地区差异来看,西部省份普及高中免费教育,最大的意义在于扶贫,这是毫无疑问的。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扶贫政策的实施足以形成深远影响。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人口红利消失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形势。一定程度上,产业升级的客观原因就在于人口红利消失,反过来,产业结构升级要想真正落地,人口素质的提升是最关键的。“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国将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上述政策建立在中国不断加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之下,可以说,“中国制造2015”这样的制造业大升级任务要完成,优质的职业人才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以世界顶尖的德国制造业为例,之所以德国在8000万人口的规模下,发展出以制造业为主的2300个名牌,使“德国制造”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关键原因恰恰是从19世纪末开始,德国政府就不断加强对应用技术学校的投入。

今天的中国,从内蒙古、陕西、青海普及高中免费教育开始,扫除教育贫困的同时,也会为中国制造的崛起提供强力支持。对此,尽管政策本身的普及需要做更多的公共讨论,但在总体上,教育扶贫的任务十分艰巨,关乎产业结构的转型,如何让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都能够各行其道,这是政策制定者以及参与讨論者都需要拥有的视野和考量。本刊整理自《南方都市报》

救助供养为特困人员撑起生活保护伞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共鸣。这一意见的出台,对推动相关方面继续做实做好相关工作,必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对广大特困人员解决生活难题、提供生活保障,是一个重要福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人员特别是特困人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薄弱环节。同时,特困人员不仅农村有,城镇也存在。紧紧盯住这些特殊困难群体,下大力气解决好他们的基本生活,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不仅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织牢民生安全网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共享发展的应有之义。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国为解决贫困群众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特别是要实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全覆盖、保基本、可持续,仍然需要继续努力。

实现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困难不少。当前,很多地方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就是资金缺口及救助供养的长效机制问题。此次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制度内容,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在资金保障上也明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级政府统筹安排资金,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努力让这些措施贯彻执行到位,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落实到位的关键。

特困人员的生活状况,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更映照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意见精神要求,千方百计引入社会力量,下大力气共同发力做好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工作,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温暖。

篇5:教育扶贫心得体会

这几天深入贫困山区走访,看到贫困户或乐观或担忧的神色,听到他们诉说家庭贫困的原因,我发现除了个别家庭因重大疾病造成贫困外,大部分家庭是因为自身文化素质低下,无一技之长致使家庭深陷贫困的泥沼。对此我感受颇深,现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农民的贫穷与现有的文化知识息息相关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过去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鼓励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山村、融入城市,事实上这种导向是成功的。其实读书并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去上大学这么简单,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让适龄孩子接受完整的、系统的、良好的教育,有条件、有基础的可以去上大学,更多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和知识的培养,拥有一技之长。这次走访我深刻感受的是贫困户农民文化知识欠缺,规划自己生活能力非常差,他们体现了农民的朴实,却忽略了“头脑创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站在教育的端口,我们要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去哺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穿上文化的新衣,让孩子们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先让贫困户在精神上脱贫

党和政府始终心系老百姓,特别是家庭贫困的群众。但是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比较让人担忧的问题:有的贫困家庭具有严重的依赖性,把脱贫希望完全寄托在国家的扶贫补助上,一心想的就是以后到底还能补多少钱。他们尚未意识到真正脱贫还得依靠自已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和自己的辛苦劳动,简单地认为国家的扶贫是“授之以鱼”。所以当讲到人穷不以志短,除了政府的扶持,更多的还是得靠自身的努力时,有些受访户就会以自身文化程度低,出门就业难的说辞推脱。所以我认为在物质帮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扶志,引导受助者寻找造成贫困的根源,鼓励他们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文化素养,让专业人员对他们悉心辅导,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

三、贫穷的农村面貌,让我更坚定自己的教育事业

篇6:教育扶贫心得体会

——雷村中心小学

井薇

自从2017年6月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以来,期间有太多的感悟想书写,可每次提笔总觉得特别沉重,无法下笔。随着理论学习,实际帮扶的深入,我对此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教育手段让更多的贫困家庭走向致富之路,这是“教育扶贫”的根本目标。做为一名教师对帮扶学生“扶志、扶智、扶生活”是我们教育扶贫的常态化工作。以前总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带好班级,上好课就可以了。当我与同事们一次次奔走在崎岖小路,走村入户宣讲教育扶贫政策时;当我们一次次到帮扶学生家里,进行家访时;当我们一次次走进那清贫的小院,进行打扫时。我的想法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深感在教育扶贫中自己能做、要做的太多太多。

就拿我的扶贫对象岩岩同学来说吧,由于父母离异,陪伴缺失,一开始接触时他很反感提及自己的父母,家庭。我总喜欢送他一些笔,摘记本之类的东西。可后来发现他并不在意这些,一两个月过去了,摘记本上依然空空如也。于是我尝试先跟他共读一些小短文,当我把自己制作的数字故事《巨人和春天》带给他看时,他喜欢极了,直拍手叫好。此时,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我们不仅仅要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要带给他崭新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熏陶。有了更多的见识和渴望,或许更能让他们憧憬未来人生的幸福与向往以后道路的美好。让他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和知识的美好,就能给他延续一个梦想和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这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就是我们在逐渐消灭贫困的过程。尽管我们知道这样的过程会很漫长,而且会很艰辛,但是因为有了希望,我们才有了和贫困不断对抗的动力和支撑。

篇7:个人教育扶贫心得体会

沙河营初中 向彦明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天职,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按照县教体局责任到人的工作部署,我们沙河营中学高度重视,细致安排,精心组织,对我镇贫困户精准摸底,凡是贫困户在我校有学生的家庭,都做了建档立卡,制定了帮扶措施。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杨华强主任、王曙光同志三人一组,帮扶梁家庵村三组的李璐琪同学。

6月13日中午,我们一行3人到梁家庵村去,深入农户了解家庭情况。李璐琪的爷爷奶奶和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看到我们的到来,既高兴又显得有点拘束紧张。通过深入交谈,我们了解到,梁家庵村位于沙河营镇南边,汉江河北岸,被文川河分成东西两部分,主要靠农业生产过日子。过去由于汉江河和文川河经常闹洪灾,道路不便,所以这个村相对比较贫困。李璐琪在我校上九年级,一家6口人,分别是该生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妹妹。李璐琪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只能勉强做一点农活。母亲患先天性眼疾,现在已经几乎失明,当然也就失去劳动能力,妹妹上小学三年级,父亲属于上门女婿,一人在外打工挣钱维持全家吃喝穿用。面对爷爷奶奶的年事已高,面对母亲的双眼失明,面对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特别是李璐琪秋天就要上高中了,所以父亲肩上的担子比较重。因为父亲在外打工,我们没见到,但是可以想象李璐琪的父亲一定是个很负责任的男人。因为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李璐琪性格上的缺陷,该生腼腆胆小,自卑,不善言谈,学习动力不足。因为家庭的原因造成的贫困我们作为老师是无能为力的,这一方面还有政府精准扶贫的措施。针对李璐琪的具体情况,作为教育扶贫的我们三人制订的帮扶思路主要是:宣传教育扶贫的政策;帮助她树立远大理想,强化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帮助她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对她进行学业指导,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1)宣传教育扶贫的政策。

我们走村入户,对李璐琪家人宣传教育扶贫的政策有两免一补,即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并加快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实施步伐,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村困难群体的亲切关怀。认真落实好这项政策,对于促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还顺便宣传高中阶段教育扶贫政策,即从2010年起国家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面约为20%。通过政策宣传,她们一家人表示对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就没有什么顾虑了,一心一意供两个孩子上好学。

(2)帮助她树立远大理想,强化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希望,一种向往。人有了理想,就有了希望。有位哲学家说过:人是为理想而生活的,没有理想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没有欢乐:失去理想的青年,恰是失去了舵的船,只能在生活的大海上漂泊,永远达不到光辉的彼岸。理想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理想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理想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所以我们三人就分别从现实出发,从身边鲜活的事例出发,给她讲人生存在的价值、知识如何能改变命运,找她谈心,通过我们不懈努力,李璐琪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希望。(3)之前李璐琪因为自己家庭的特殊原因,对前途感到茫然,担心上学会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担心考上高中或大学也许家庭没有能力供她上学,因此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严重下滑,面对中考在即她也不急。为了鼓励她好好上学,打消一些消极的念头,我们3个人协商,跟学校汇报,把她进城参加中考的食宿费用减免了,她交了185元的食宿费,我们去家访的时候给她家退了200元,她们一家子接到钱时都非常激动和感谢。同时我们三人协商,找时间给她再补补课,我负责数学,王老师负责化学,同时我们还号召其他科任老师对她加强辅导。大家都很热心,利用早下班,早读或是饭后找李璐琪谈心,补课,讲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付出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终于在2017年中考中顺利考取了二中。

上一篇:2011年商混团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劳动保障工作调研报告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