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2024-05-15

《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篇1:《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据国家课改实验要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情境交融、乐中学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下面以一年级《生活中的趣事》一课为例,谈谈这一模式的实践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钻研教材,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特点三方面构思和优选途径,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设计要针对学生,启发学生,只有设计的情境具有勉力,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甚至是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就会乐学、好学,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经过上一次的教学反思后,我重新修整了教学设计,效果比起上一次要好多了。

一、创设导入情境,引起兴趣

“创设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为教学过程创设了最佳的开端和背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将学生带人情境之中。例如上课伊始我利用教材的趣味性:设计让学生欣赏动画《搞笑熊》。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快乐轻松的环境中。

二、借助媒体,增加直观印象

上好一堂课有必要借助媒体来辅助教学,选择媒体创设情境,应从实际出发,要视课型、教学内容、学生水准而定。利用电脑、电视、幻灯、实物投影等展示,如亲临其境,增加直观印象,丰富视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自带生活中有趣的照片,通过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并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照片。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既有意义又有趣的图片。教师问: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呢?学生积极回答。

三、运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用一种直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在美术教学设计中自觉地运用音乐,会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和运用音乐的。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播放乐曲,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绘画。

四、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调动学习欲望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潜力可开发,他们善于模仿,喜欢说话。在学生画完后,让学生自己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都纷纷举手。语言简短,但基本上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通过对《生活中的趣事》一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以后还应该注意以下问几点。由于紧张,有些话语质量不高,应该多加斟酌。教学中,多媒体和实物投影的切换不顺利。主要的.,还应该仔细得讲一讲怎样画生活中的趣事。最后,由于时间原因,课后拓展这一方面没有展现出来。

篇2:《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美术学习应该是情感参与的真情投入的过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将学生带人情境之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上课之初我讲了一个自己童年的趣事,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快乐轻松的环境中,也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趣事的回忆。

二、多感官参与,丰富情感表达

在讲述自己童年趣事的基础上,我像孩子们表示我想将这件有趣的事情画下来,请大家帮我回忆,我小时候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表情,我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周围会有什么样的环境?孩子边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边画出主要人物,最后请孩子上黑板补充周围的事物。师生共同讨论后的完整画面,增加孩子的直观印象,丰富视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让学生,另外,通过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现孩子自带的生活中有趣的照片给大家看,并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照片。接下来,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既有意义又有趣的图片及同龄孩子绘画的趣事作品。

另外,音乐用一种直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所以我尝试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播放乐曲,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绘画。

三、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调动学习欲望

篇3:“生活中的比”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 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这位小朋友现在没来, 但是老师带来了她的相片, 大家想不想看? (出示图A)

二、[情境体会]

1.情境一:哪几张照片更像?

师: (投影示淘气的相片A) 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智慧老爷爷帮他制作了一些相片。 (出示B、C、D、E) 仔细观察图片, 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

学生观察图。思考, 回答。

[教学意图:在学生直观观察的基础上, 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教材将五张图片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发现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对比形成深刻的体验。同时, 借助图形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当把图形A, B, D分成一类时, 不仅是考虑它们的长或宽, 而是考虑了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它们的长都是宽的1.5倍, 宽是长的, 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

2.情境二:谁的速度快?

师:生活中, 我们还会遇到像这样的问题:

投影出示情境:

师:从图中, 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翻开书本第49页, 填在表格里, 并口答出结果。

组织交流。

[教学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 实际是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商, 看哪个结果大。]

3.情境三: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

师: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

出示情境, 说一说所获得的数学信息, 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填在表 (2) 上。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比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 实际上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商, 看哪个结果小。]

联系情境2与情境3。

师:你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速度、单价的认识吗?

三、[找生活中的比]

1.寻找生活中的比, 交流找到的比。

2.练习说两个量的比。

[设计意图:通过找比、交流比、练习说比,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为以后学习比的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一、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 创设有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情境:“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 有的不像, 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A、B、D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 体会同类量的比;再设计了“速度”“单价”问题, 让学生体验不同类量的比, 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人体上有趣的比”, 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 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 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第一,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教学本课时, 我主要从生活中的像片入手, 巧设悬念:“为什么图片有的像, 有的不像, 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运用直观操作, 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 我注意从实际出发, 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演示, 注意数形结合, 通过一系列的情境, 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

三、关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要有方向, 而如何把握这个方向, 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的引导适时、到位, 学生就能控制自己, 随着学习内容步步深入学习。

篇4:《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基本形式。

2.体验民主对话的情景和氛围。

3.具备初步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民主对话

1.交流:同学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吧?还记得票价是多少吗?

2.走进听证会:重庆的公交车票价从2001年起,已有8年没调整过了。2009年4月初,市物价局提出了“调整公交票价”的方案。报告中提到重庆公交企业近几年累计亏损已高达12.42亿元。可是市政府并没有马上做出调价的决策,而是想听听群众的意见,召开了一次“听证会”。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大屏幕,走进这次听证会。

(课件播放“重庆市改革城市公交票价听证会”)

3.交流:召开听证会以后,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暂缓调整公交票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小结(课件出示):这种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就叫民主对话。(板书:民主对话)

5.阅读:“民主对话”有哪些方式呢,请看课本第42页的介绍。(板书:民意调查、听证会、新闻发布会)

6.补充介绍:在我们这个民主的社会中,民主对话的方式远不止同学们了解的这些,还有(课件出示)——民意测验、座谈会、职工茶话会、团代会、论证会、职代会……

7.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方式多种多样。(板书:……)

8.过渡:如果政府要把重庆市改革城市公交票价的情况向社会通报,你们猜一猜会采用哪种民主对话的方式?(新闻发布会 )

活动二体验民主对话

(一)模拟新闻发布会

1.引入话题:同学们在电视中看到过新闻发布会吗?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现场模拟一次通报“重庆市调整公交票价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亲身体验一下社会中的民主生活。

2.分配模拟体验角色: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人员主要有(课件出示): A.政府新闻发言人: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市物价局局长、市物价局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主任;B.各大媒体记者:重庆卫视记者、重庆交通广播电台记者、《重庆晚报》记者、《重庆时报》记者、《重庆晨报》记者……新闻发言人要代表政府发布有关新闻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谁愿意来扮演发言人的角色?(分配角色,请表演者上台就坐)剩下的同学就扮演各大媒体记者吧。

3.模拟新闻发布会。

⑴活动准备(课件出示内容):

A.扮演新闻发言人的同学:讨论分工,准备发言内容。

B.扮演各大媒体记者的同学:①和同桌一起确定扮演什么媒体的记者;②讨论并针对“重庆市调整公交票价”的话题提出问题。

⑵模拟新闻发布会:

A.新闻发言人发言。

B.媒体记者提问,新闻发言人回答。

4.交流:刚才同学们体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你觉得这样的民主对话方式有什么好处?

5.小结:通过新闻发布会,人们了解了政府的决策,老百姓拥有了知情权,体现了我们社会的民主。

6.拓展:通过这次“调整公交票价事件”,你觉得在社会生活中,当政府想了解人民的意愿时,当人民想向政府提出自己的意见时,可以采取什么方式?

7.总结:当人民想向政府和上级领导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时,当政府和上级领导想了解人民的心声时,可以采用民主对话的方式,大家可以真诚地相互沟通和对话。

(二)听证会模拟

1.交流:正如这次政府在决定是否调整公交票价之前,想听取人民的意见,想使决策更加合理,就召开了听证会,与群众沟通。你知道我们政府和有关部门召开过哪些听证会?

(课件随机出示图片:国家计委举行旅客列车票价听证会;《重庆市养犬管理办法》立法听证会;上海市居民用电价格听证会;重庆公交车票价调整听证会……)

2.观看视频:除了有成人的听证会,还有小学生参与的听证会。

(播放课件:全国首次小学生听证会)

3.引出活动话题: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现场模拟召开一次听证会,进行一次民主对话。今天的听证会的主题是:“五一”节长假是否应该恢复?

4.模拟听证会角色分配(课件出示): A.参加本次听证会的听证方领导有:市人大主任、市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主任、市文化局局长;B.本次听证会需要邀请的社会各方代表有:旅游业服务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学生代表、交通运输业代表、企业公司代表、经济学专家代表、农民工代表、社会学专家以及旁听市民、媒体记者……想扮演听证方领导的同学请举手(请扮演者上台就坐),本次听证会代表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参加。现在就开始请你任选以上一种角色报名参加本次听证会。名额有限,请抓紧时间报名。

5.模拟听证会准备活动(课件出示):

⑴挂代表证。

⑵ 和同桌讨论“听证会”发言内容。注意:要围绕自己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发言,发言要符合代表身份。

6.模拟听证会召开:

⑴介绍领导和来宾。

⑵宣布听证会主题。(课件出示)

⑶听证会代表陈述自己的意见。

⑷听证领导总结发言。

⑸听证会结束。

7.交流:同学们刚才模拟了“听证会”,体验了民主对话,你们有什么感受?

8.小结:通过“民主对话”,政府能听到人民的心声,人民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9.讨论:如果你是参与听证会的群众代表,你认为自己应当怎样做才能够代表群众的心声?才能达到与政府的有效对话?(板书:民主意识民主能力)

10.小结:同学们,我们不但要从小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民主参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履行自己的民主责任。

活动三参与民主对话

1.引出活动话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参与一次我们学校的民主对话活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是否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能力。

2.出示调查表:现在你们手上就有一张“学校服务工作满意率调查表”。你们可以通过填写调查表与学校管理部门对话。

3.填写调查表:请同学们在填写调查表时,要实事求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填,要认真地提出对学校工作有促进的、有价值的意见。开始填写吧!

4.反馈意见:你对学校的物业餐饮服务工作总体评价选择“很满意”的请举手,“满意”的请举手,“不满意”的请举手。你有什么意见?

5.总结:同学们参与刚才的“学校民意调查活动”,也就是参与了学校的民主生活。参与学校的民主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责任。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向高度民主的社会迈进,需要我们每个国民都具有民主意识,并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共建民主社会、和谐社会。老师希望你们从小在自己心中播下民主的种子,培养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国家公民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缩小课程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经历了教学目标由多到少、教学设计由繁到简、教学实施由忙累到轻松的过程,最后确定本课分三课时教学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民主选举”,第二课时完成“民主对话”,第三课时完成“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本课是第二课时“民主对话”的教学内容。我从最初的一节课讲三个话题,到现在确定一节课讲一个话题,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只有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和体验的时间,让教学更轻松,让学习更愉快、更有效。

2.力图构建体验型的品德教学课堂

体验是学生认知提升的途径。所谓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为了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社会民主生活,我有目的地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在亲历中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对话形式。体验既是活动的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所以每次活动后都要组织学生围绕目标交流活动中的感受,提供一个信息分享和交换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学生对这样的社会生活情景再现既陌生又好奇,在模拟体验中获得了快乐,提升了认知水平。

3.尊重儿童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本课是一节社会性较强的课。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联系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开课时联系儿童身边的新闻,将“重庆市调整公交车票价”的情景再现课堂。通过这一事件,引出“民主对话”这一基本概念,再结合具体事例体验民主对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既贴近真实生活,又让学生容易理解“民主对话”的含义。接下来让学生情景再现,模拟“通报‘重庆市调整公交车票价相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和“‘五一’长假是否恢复听证会”。学生在两次体验活动中了解到社会生活中民主对话的形式,体验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氛围。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感染力。经过前面的铺垫,我再将学生引入校园生活,亲身参与一次“民主对话”——开展学校服务工作满意率的“民意调查”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民主能力,树立民主意识。这三个体验式的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了儿童认知的逻辑,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小学重庆400013)

篇5:《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每个有经验的老师在备课时,都会很重视新课导入的精心设计和构思,争取一上讲台便能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从于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悟出导语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从总体上引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兴趣。

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这课,我这样设计导语:“你了解太空上的生活吗?在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呢?”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悬念,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为学习下文打好铺垫。

二、方法多样,激发兴趣

二年级语文识字量较大,教师若每个生字都牵着学生学,辛苦自己也累了学生,教学效果可能事倍功半。教师若能边教边帮助学生归纳、概括规律和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每个字的读音、结构、笔顺规则,并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学,将所归纳的规律和方法加以巩固和运用,教师在难点处再加以点拔。这样,教学扶放结合,便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用方法去记字,如:可通过变一变(加减笔画、换部首),拼一拼(加偏旁、部首),比一比(比字音、比字形、比字义)等多种识字方法,所以在这一课,我放手让学生同桌互相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然后在检查的过程中,把识字、练习寓于竞赛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

(1)开火车比赛读字卡,看看哪辆火车开得快又响。

(2)男生女生比赛认读词语,看谁认得快又准。

(3)谁来做“小老师”,领着同学去闯关。

(4)分组赛一赛,比比哪组最厉害。

(5)识字能手在哪里,快速认读就是你。

篇6: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巧设导语,引起兴趣。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悬念,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为学习下文打好铺垫。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他们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层层深入,循序渐进,重视学生在读中的独特体验,读得轻松愉快,读得扎实牢固。

3、教学中,以各种各样读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在汇报读时,每谈到一件趣事,会组织班上同学以喜欢的同学起立读、集体读、男女生合作比赛读、挑战读等不同方式来朗读课文。

二、成功之处

1、边教边帮助学生归纳、概括规律和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每个字的读音、结构、笔顺规则,并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学,将所归纳的规律和方法加以巩固和运用,在难点处加以点拨。

2、营造了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中学生自己找出课文有趣的事情是:睡觉、走路、喝水、洗澡。整个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读”,采取自读、选读、有感情读、齐读等方式,形成良好的主动交流。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我发现虽然是以航天精神为契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通过学习顺利闯关的信心,但是学生对航天事业并不了解,他们只是觉得很有趣,可以上天看一看。在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使课堂教学前松后紧,在朗读时,我原本是想让学生读出有趣、新奇的感觉,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很好地进行指导朗读,而是匆匆而过。

四、改进措施

篇7: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开始,我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

其次,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由于本课要求学生认读的生字较多,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复现生字,才能保证识字效果得以巩固,完成识字任务。

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上不足的地方。首先,我觉得自己处理不好的地方是在读课文的时候,学生读的不够。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词语,感受每件趣事的乐趣所在。其次,在对于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的评价语言不过贴切,不够及时。使得不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第三,在课堂上的随机处理课堂上的发现问题不够机智,处理的太过简单。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

篇8:《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师: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我们,在这个世界出生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生存,第二次是为了生活。”海伦·凯勒的生存遭遇是不幸的,才19个月时,因一次重病,成为一个聋、哑、盲的残疾人。但,她生活得极有意义:通过自己顽强的拼搏努力,取得了正常人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那么,她靠什么由不幸迈向成功的大门呢?答案显而易见,靠享受生活的坚定信念。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捕捉有效信息,搜检一下“我”享受了哪些多彩多姿的生活呢?这些生活对于一个重度残疾人来说真的是一种享受吗?结合课文内容和语言叙述谈谈自己的体会。

(3分钟之后)

生:作者享受的生活有:田野漫步、户外活动、编织、玩纸牌、做游戏、浏览博物馆和艺术馆、欣赏歌剧等等。

师:(点头称赞)你一下子捕捉了这么多的信息,又快又准确。你是如何找到的呢?

生:我凭我的阅读感受,用心阅读,读完后就说出来了。

生:我觉得浏览课文,就要训练一目十行的本领,跳读各段开头的句子,捕捉中心句。

师:搜索中心句是一个比较便捷的阅读方法。但是,这些生活对于一个聋哑盲的孩子来说是痛苦还是享受呢?再请大家细读文本,谈谈你们对“享受”的理解。

生:比如作者喜欢划独木舟,表现了她乐于亲近自然的美好心灵。

师:“亲近自然”,你体会得很有个性。但我认为划船对盲孩子来说很容易发生翻船、撞船等危险事情,这是一项危险的挑战运动,何来享受呢?你能具体阐述一下吗?比如结合关键词“月夜泛舟”、“闪光”、“亲吻”等。

生:“月夜泛舟”给人以浪漫、悠闲、恬静的美好感受。

生:“亲吻”写出我的手指被睡莲触摸到时既甜蜜又爽心的感觉。

生:还表现了我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彼此亲近,享受自然的乐趣。

师:“亲吻”一词还写出了睡莲什么特点?

生:形象地写出了睡莲柔软、嫩滑、鲜美的特点。

师:(总结)同学们,划独木舟活动似乎让我们感受到月夜的宁静安详,月光的温柔动人,河水的清澈与活力,睡莲的多情与甜蜜,而这些带给作者的心灵触摸是多么温馨、甜美、自由,她敞开胸怀接纳自然,享受自然的无穷魅力,对自然充满了无限的温情。

自评:这一教学片段,笔者当时课上的感觉是非常不错的。主要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引导学生迅速捕捉有效信息概括文本主要内容,这是对文本的整体性进行了解阅读,并指点阅读方法。二是点拨引导学生体验作者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作者的那种切身体验,如果老师不深入地细挖其中的“享受”情趣,学生的感悟就会流于粗浅,流于结论。笔者引导学生由“面”到“点”再到“面”的赏析,通过琢磨语言,“嚼”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蕴。点拨过程没有斧凿之迹,一切显得自然、流畅,学生应该学有所悟。师生对话平等、自由,学生的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发出来,这些是笔者较为满意的地方。

反思:当我走出教室,静而思之,直觉告诉我出了隐性问题:学生主体性变相弱化。一是点拨时间超前,没有做到“适时”。在学生没有充分感悟、交流前就予以引导、提示,这是不足取的,这使学生个体意识、个性感悟缺位。二是由于笔者过多的主导课堂,不断地引导,将学生的视野越引越窄,思维抑制,没有做到“适度”。在笔者的提示下,学生的见解逐步趋同,个性化阅读被弱化,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变成了单一的感悟(关键词感悟),集中体现在对作者喜欢划独木舟这一段的品读处理上。笔者是这样点拨的:划独木舟体现了作者的“享受”情趣,你能结合具体句子谈谈吗?比如结合关键词“月夜泛舟”、“闪光”、“亲吻”等等。这一指向性启发,到底是开启学生思维,还是抑制学生思维?这一段有许多“美点”的享受被引导为一个“美点”探究,笔者不能不对此向学生道歉。

应该说,学生最初阅读的经验、感受、见解,问题甚至困惑等都是宝贵的课堂资源,教师据此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盲点,即通常所谓的“不愤不启”。不知“愤”而“启”,这种“启”就带有盲动性和霸权性,削弱了学生在文本、课堂中的话语权。教师应该适时让它们进入教学过程,否则学生就会被排斥在课堂之外,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将文本的宽泛性、个性化阅读引向一个规定的路线,求得一个“标准答案”,这既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主体定位,他们如何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丰富意义?

经过上述理性反思,笔者觉得应该这样为学生创设情境和问题:作者很喜欢划独木舟,她一定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一段,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不同的“美点”享受?

学生充分自主阅读,感悟到的可能是丰富多彩:

·作者享受到了划船的幽静、澄澈月夜的环境之美。

·作者享受了划船过程的自由、惬意、独特的愉悦之美。

·作者享受到了月光,鱼儿欢蹦,睡莲多情这充满活力的大自然之美。

·作者享受到了融合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灵性的想象力和亲近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心态。

·作者享受到了对生活的细节深情再现的高雅志趣。

……

当然还有第二种操作方法。在上述的课堂实录对话过程中,当某一小环节结束,教师可如此小结并发问:“刚才几位同学从一些关键词语的角度来品味作者的享受生活之趣,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也应该适时介入点拨,这样学生必将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阅读体悟,这样学生方能沉浸在文本中,排除干扰,尤其是来自老师过多提示和启发的干扰,自悟自得,享受与文本对话的真谛。

老师总是不知不觉地强占课堂,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二是在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多少这些方面,教师是主导。学什么,是老师安排的;如何学,是老师指导的;学到什么程度,老师“一刀切”。既然学生是主体,他们什么时候真正地获得自主权?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又是老师过多主宰学生的思维,过早的给予所谓点拨、启发、引导,就是对学生缺乏信任,“牵”着学生,使真正的主体在课堂、文本中缺位或弱化。教师应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深深进入课文,在体味、感悟、辨析、理解、交流中畅谈阅读感受,才能对文本用词的生动、句式的精美、辞格的丰富、情感的丰厚及意蕴的深刻进行深刻地品味与理解。如此课堂,才是学生享受主体地位的诗意的课堂。

(陈立青 江苏宝应县长沟中学 225805)

篇9: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读为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就了解了课文内容。围绕教学重点相机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读到在太空中睡觉这段时,我就设问:“既然说‘站着睡觉 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那宇航员能不能就这么站着睡?课文为什么又说‘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呢?”学生马上说:“如果宇航员不睡在睡袋里,就这么站着睡,他会在飞船里飘来飘去。”“宇航员飘啊飘,脑袋会撞在飞船上,砸个大包。” ……在读读、议议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这一太空生活知识要点 ,并懂得了“必须”一词的用法。

本节课学生对太空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进行说和写的训练。学完课文后,我们就进行拓展。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你能给大家说说你的太空之旅的吗?(飞上太空前做了哪些准备、碰到什么新奇的事、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等,可以结合搜索的资料来想象说话。)

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就像开了河的水哗哗的流淌,课题立刻活跃起来。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后,大家开始动笔把自己的交流成果写下了,学生的想象真的很神奇。

篇10:《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介绍太空生活的科普性文章,我在教学中采用丰富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说出所见的画面,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在学法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了解太空生活与地球生活的不同之处。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太空生活的新奇、有趣。整堂课的优点是:

1、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但是学习能力还不是很高,因此在教学中我边扶边放,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先导,以读为本,更多的让孩子们动起来,把学到的东西表演出来,注重学生的自悟和体验,使学生自主地学,快乐地学。这样才能很好地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还注重了学生的语言训练。

篇11:《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在参观数字展览区的情景中,幼儿获得按照数字内容归类的经验。

2、体验到生活中各种数字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到马路上寻找过数字,数字展区内是幼儿找到的数字照片,记录纸,以及其它的资料等,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参观数字展览区

1,回忆

1)在哪里看到这些数字宝宝?

2)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2,归类

1)我们在生活中找到这么多数字,它们哪些是一样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哪些是不一样的?

2)这么多的数字贴在一起,看也看不清楚,怎么办?

幼儿教师讨论

总结:按照电话号码,门牌号码这样的一样的内容放在一起就能看清楚了.3)幼儿操作: 把相同内容的资料粘贴在一起。

教学反思:

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都会被打乱或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本次《生活中的数字》就以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篇12:《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案例回放】

在一次品德教学观摩活动上,《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一课的教学打动了在场的观众。整节课在谈话导入之后,主要按以下环节展开:

(一)父母的辛劳我知道

1. 工作的繁重(约5分钟)

2. 家庭的辛劳:围绕课件“一个妈妈的一天”展开。(约5分钟)

3. 老师引导学生交流当父母心情烦闷、情绪低落时,该如何做。(约2分钟)

(二)父母的心思我知道

老师呈现三幅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讲述自己的理解。(7分钟)

(三)我和爸爸妈妈的故事

1. 讲述自己与爸爸妈妈的故事。(3分钟)

2. 老师讲述故事“一个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请学生说出感受。(讲故事6分钟,学生谈感受2分钟)

3.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深沉的父爱。(3分钟)

(四)行动起来让父母高兴

学生各自说说如何行动才能让父母高兴。(2分钟)

整堂课上,老师的情感饱满、语言流畅、教学环节丝丝相扣。课的最后,老师饱含深情地说,“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是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的生命,用爱温暖着我们。请珍惜这份爱,因为这种爱只有今生,没有来世。”[1]整节课被推向了高潮。可以说,这堂课上得很成功,尤其是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个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的故事时,在场听课的学生和老师们无不为故事中母亲的隐忍和无私而动容,甚至落泪。然而,当我们从“回归生活”理念的角度来审视这堂课时,却仍旧能够发现它有待改善和发展的空间。

一、捕捉生活的时代性

生活世界既是整体的,更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儿童所处的生活世界也是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在落实“回归生活”这一理念时,我们不能忽略这一点,否则就会导致虚伪道德观在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滋生,从而使德育的成效大打折扣,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

例如,以《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为例,教师们常常會不自觉地承袭这样两种传统看法:第一,世上没有父母是不爱自己孩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老师就会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反例,只一味地渲染家庭生活的幸福美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因为种种社会因素而导致父母重视物质利益胜过孩子的案例,生活中并不少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也告诉我们:“‘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天下无数谎言中的No.1。”[2]如果我们继续忽视甚至否定这种真实生活,它不仅会无意中伤害那些身处不幸中的弱小心灵,更会在无意中滋生出道德的虚伪性。第二,母亲永远是忍耐、牺牲和忘我的,而父亲则是严厉、沉默寡言的。在《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节课中,无论是案例“妈妈的一天”还是故事“一个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都是如此。然而,当今的事实是,既有工作至上而忽略孩子感受的母亲,也有家庭至上,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父亲;既有望子成龙,不惜牺牲周末、节假日休息时间陪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的父亲,也有对孩子不管不顾、放任自流的母亲;既有严格严厉的母亲,也会有温和宽厚的父亲……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亲远比传统观念中的形象要丰富而复杂得多。因此,我们需要及时捕捉生活的时代性,更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抛弃旧有的观念,从而建构起更加多彩与多元的课堂教学。例如,《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的教学,不仅需要呈现模范的父母形象,也不能回避那种不太合格的父母形象,从而指导学生学习包容和理解,进而明白做合格的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道理。

二、把握生活的个体性

生活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那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存在。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我们不能为了教育教学的方便而只看到生活的共性,却忽略那真正富有教育价值的个性化生活。

例如,在执教《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节课前,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基础做了如下分析:“由于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接受他人的爱,却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的爱,却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3]然而,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来看,多数孩子都懂得父母亲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因为在“父母的辛劳我知道”这个教学环节中,很多孩子都能用“劳累”“辛苦”“废寝忘食”等词来形容自己父母的辛劳程度。现实生活中,孩子对父母们一声声甜甜的呼叫、一个个灿烂的微笑、一次次热情的拥抱、一点点关心与问候……难道不是他们表达对父母爱的方式吗?或许,我们的孩子并不像老师们所预想的那样,只会接受父母的爱却不懂得爱父母。深入反思,我们便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各自表达对父母之爱的方式,我们的教师若能以此来正面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他们应该会做得更好。此外,由于孩子常常习惯于站在自己家庭的角度来看待父母,没有对比也就难以体会到父母亲对自己的那份深沉的爱。倘若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到那些缺少父母家人关爱的孩子,那些父母离异的孩子,留守的孩子,家庭遭受意外灾害的孩子;倘若我们课前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一份调查:调查在自己出生前后,父母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可以从休闲、娱乐时间的变化或者金钱的支出等方面做统计,或者观察、了解与父母同龄的丁克家庭夫妇的生活,看看有了自己以后,父母在时间、精力、金钱等方面,为自己投入与付出了多少……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比较,孩子们也许会对父母的爱体会更加深刻,感恩之情更加强烈。

由此可见,由于儿童的生活具有个性化,因而我们的教师需要在课前做更加全面的调查和了解,惟有如此,才能做到更加准确地回归儿童真正的生活世界。

三、发掘生活的可教性

“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意思是说,儿童的生活实际上是具有可教性的。换言之,源自儿童真实生活世界的素材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品德教学的宝贵资源。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受篇幅及其他条件所限,编写的教材往往只能是以点带面地涉及一些教育主题。例如,《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篇课文中,主要呈现了普通家庭生活中的两个常见情境:情景之一是孩子主动下厨做了饭菜,自己感觉没有妈妈做的可口,却赢得了父母的夸奖,因而内心疑惑;情境之二,爸爸恼怒地责备迟归的女儿。这样的内容仅仅是一个切入的话题或范例,它主要在于启发教师们能够寻找到与课堂中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来展开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教师以教材提供的两个情境为主要范例,花费了较多的时间(约7分钟)让学生讨论,而让同学们补充交流自己家庭故事的时间却太少,仅有三分钟。这样的时间分配,显然难以让那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问题与困惑呈现,更谈不上对这些问题与困惑进行积极引领与指导。如此一来,“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目标也就难以在这节课中得到落实。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跳出“教教材”的教学传统桎梏,积极深入儿童的生活世界,去尽力发掘那些具有可教性的生活事件或生活情境,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生活,实现有效的“回归生活”。

四、升华生活的价值性

生活的教育价值性毋庸置疑。然而,真正高效的品德教学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发掘一般的生活,还需努力通过进一步的反思、追问和引导来升华其价值。

例如,由于典型的生活故事能够让儿童通过感受他人的生活世界,进而反观自身和自省,由此逐渐理解人与人交往中的情境和责任,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因而在执教《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时,老师也选用了 “母亲一生中的八个谎言”这个故事,以体现生活的价值。如前所述,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这个故事时,在座师生无不被感动。然而,是否这样一种被感动就意味着在场学生都能理解到故事中这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呢?如果孩子们不能信服、不能理解、不能认同这位母亲的做法呢?如果孩子们仅仅只是课上感动了一下,却认为这位母亲的存在与自己的生活无关呢?那么,这样一种间接的生活其价值性则自然会流失不少,而且也难以达至引领和提升学生生活价值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够再深入地挖掘一下,这样的生活故事其价值性则会大大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动情讲完故事后,接着引导学生们围绕这个故事进一步讨论:这个故事,可能是真实的吗?如果是真实的,这位母亲的“八个谎言”,每一个都算得上是“谎言”吗?根据什么认定这位母亲的话一定就是谎言呢?在这个故事里,母亲为了孩子们所做的种种奉献与牺牲,大家能懂得的是哪些?在你的生活中,你的母亲有没有做过一些让你感动的事情?……通过这样的讨论,就会引领学生超越生活故事的本身,回归自己的生活世界,进一步深刻体会自己的父母家人对自己的爱,而生活的价值性也就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生活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它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内涵个体性。我们的品德教学就需要回归到这样的生活世界之中。实际上,生活世界本身就是品德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我们需要重视生活的可教性,通过创生出更多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当然,生活世界始终都面向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品德教学不能止步于回归一般的生活,还需要展开大胆的想象,努力去升华生活的价值,最终提升学生的生活。“路漫漫其修远兮”,践行“回归生活”理念的征途还有待我们去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3]魏红.2011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教学案例集[M].2011.272,270.

[2]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300-301.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综合文科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 100081)

篇13:《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理解数字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2.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正确认读0--9的数字。

2.环境准备:寻找、收集、记录生活中的各种数字;0--9的数字卡片一套;幼儿用书第26页《生活中的数字》。

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数字表示的不同意义,知道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

2.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寻找、收集、记录、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及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复习认读数字。

教师随意抽取数字卡片,幼儿认读数字。

2.说说生活中的数字:了解生活中的数字以及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字。幼儿介绍寻找到的数字并说说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2)认识特殊的数字“119”“110”“120”“114”,请幼儿说说上述数字所表示的特殊意义。

3.讨论活动:知道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问:如果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事?(引导幼儿理解数字与自己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例如:没有班级门牌号会有什么不便?

小结:数字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数字可以表示联系电话,可以表示时间,可以表示成绩,可以表示地址等,生活中不能没有数字。

4.设计名片:数字的应用。

(1)幼儿自选纸张设计名片,要求正确书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与好朋友相互赠送名片。

评价要素

1.能否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并知道其所表示的意思。

2.能否说出哪些数字对小朋友来说很重要,为什么?

活动建议

引导幼儿多方面发现、关注、了解生活中的数字。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课程要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并且《纲要》中科学领域这样的价值取向已清晰可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使儿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当前的社会已步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已随处可见,并正日益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而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孩子,也每天接触着出现在不同地方,发挥着不同作用的数字。

篇14:《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介绍太空生活的科普性文章,介绍了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怎样睡觉、喝水、走路和洗澡。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把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上,整体思路是先引领同学们学习第一小部分,即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睡觉。然后总结学习方法。然后一起学习第二部分,再要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最后同桌或者小组自助合作学习剩余的部分宇航员在宇宙飞船里怎样走路和洗澡。体现一个学习方法的指导 过程。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联系今年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多,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认读,帮助学生不断巩固。对于课文内容没有和学生讲得太多,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明白太空生活这么有趣的原因是失重就可以了。

一、内外的综合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动手收集有关太空知识的资料,从空间看,这是课内外的结合;从内容看,这是语文与语文之外学科的综合。通过课堂学习,我启发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性。这种内外的综合,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了语文学习的资源,借此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为课中理解太空生活为什么那么有趣的原因和进行表达训练打好基础,丰富了语文学习的手段,获得了综合效益。

二、内部的综合

在课堂导入时,我不仅借助媒体设置悬念,引发兴趣,而且巧妙地把积累词语交融其中,一箭双雕。教学中,我突出贯穿课文的“飘”,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实现朗读与品味的综合。当学生理解了太空生活那么有趣的原因后,趁热打铁,让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子,把课文介绍的几件趣事说出来,理解促进了表达,表达加深了理解,二者相得益彰。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制作字卡。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可以把字卡制作成飞船形状(凭学生的想象),正面写本课生字,背面写词语。可以让学生给字卡涂上颜色,但不要做统一要求,谁喜欢什么颜色就涂什么颜色。

(2)出示生字。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生字连同词语一起出现。可以设计成课件,先呈现带拼音的词语,然后将拼音去掉,再将不是生字的字去掉,留下生字,让学生认读。没有条件制作课件的,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复合投影片。

(3)朗读中认读。指导学生整体认读生字,通过复现巩固识字,是非常高效的识字教学途径。本课生字较多,最好不要孤立地进行认读。可以先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再由文到句、由句到词、由词到字,逐步进行认读。不必对每个字的偏旁、结构、笔画、笔顺都作细致的分析。学生制作了字卡,已经对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再领着学生在朗读课文中随课文识字,既是新授,又是复现。教学中,可以通过范读、练读、领读、自读等多种形式训练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生字不断复现,生字自然也就成了熟字。

(4)发挥想象,合作学习,自主记忆。课文读熟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这里,最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采用“爆炸式联想”的方法,针对字形赋予每个生字以形象的意义,让生字不再是单调的符号。

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象,然后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给学生以启发性的引导。

课后练习“读读说说”是词语扩展的练习,可在认读生字、理解字义时完成。

2.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六个(杯、件、住、须、能、飘),可以把指导重点放在左右结构的字上。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

指导写字,尽量不要拘泥于对每个字逐一细致的指导,应该多从整体规律上着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字的方法。比如,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字左窄右宽(杯、件、住、须),有些字是左右大致相等(能、飘)。

(2)精讲解,多示范;先描红,后临写。

讲解不可多,要抓住要点(如,“必”字只讲解“卧钩”的写法、注意笔顺),把重点放在示范书写上,尽量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让他们在观察老师书写的过程中感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运笔方法。示范时有两点务必注意:一是要求学生认真看,每个学生都必须全神贯注;二是老师书写时应注意速度和力度,不能太慢,也不能用力过大。

临写时,请注意三点:一看二写三对照。写前先看范字,看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字的结构特点及笔画的差异;临写时,要一气呵成,把整个字一气写完,不能写一笔看一笔;写完一个字后,再回头看看范字,对照一下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发现问题并找到原因,写下一个字的时候力求有所进步。

(二)朗读感悟

本课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

下面教学思路可供参考:

1.整体感知。

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到造成太空生活如此有趣的原因:失重。

5.交流续说。

把自己从网上、书上查阅到的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

6.认记生字。

(三)实践活动

查阅太空生活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折叠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自己读书,自读感悟

(一)自读课文

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先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这一环节可以放在预习中进行)

(二)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提问: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呢?为什么会这么有趣呢?

(三)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

(四)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这些有趣的太空生活,想不想把这些事介绍给别的小朋友听啊?要想介绍得好,就得把课文读好。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一点都不错。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内朗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好,选拔一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比赛要求是:一是要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要让人觉得惊奇。

2.全班比赛。

(六)整体感悟,了解“失重”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

篇15:《生活中的趣事》优秀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

3、录音机,有 “牛、羊、下雨、洗衣机、,!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蜜蜂、公鸡“的图片

活动过程:

3、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

2、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

3、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

4、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

5、唱一唱:《 模仿声音》的歌表演

6、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

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评析]小班幼儿对声音非常感兴趣,教师抓住幼儿特点,将生活中有声的现象集中在一起,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听、玩、说、看、唱、猜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愉快地参与了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加强游戏的趣味性,首先出示多种物品,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中主动地参与活动,学会倾听,听辨和模仿不同的声音,体会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

篇16:日本家庭的生活趣事

前不久,远嫁日本的同窗好友兰心带着刚满一岁的女儿回国度假,见面第一话就问我,我家能不能上网。见我点头,她又说:“太好了,你教我上网,我要找个网友。”我开玩笑说:“现在网恋很盛行,你不怕弄出个网上情人什么的?”

她的回答出乎我意料:“我就是要找个情人。”“为什么?他对你不好?”我问她。

兰心眼圈一红:“他睡过53个女人。”我大吃一惊:“怎么会?”

“真的,是他自己亲口说的,他喝醉酒说漏嘴了。他睡过那么多女人,我却只有他一个,一想到这个我就不舒服。所以这次回国我想找个情人,也许这样心理就平衡了。”

我看着兰心,身为女人,我心里很为她不平。虽然早就听说日本人在性方面比较开放,但是睡过53个女人,数目也太多了吧!难怪兰心愤愤不平,要在网上找情人报复他。她这样想可以理解,但是真要这样做却很危险。女人和男人不同,男人性和爱是可以分开的,女人却不能。如果真的动了感情,她怎么办?那样只会更增加痛苦。

我安慰她:"他睡过53个女人,说明他们只是性关系,根本不是恋爱关系。他才30多岁,就算他15岁恋爱,平均3个月恋爱一次,也不可能有那么多。而且,那是在他和你结婚以前,你就原谅他吧。"

兰心没再说什么。她在国内呆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她的日本丈夫接走了。他们去香港、澳门游玩,然后返回日本。回日本后,她给我打过几次电话。她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痛苦了,但是依然无法完全从痛苦中走出来。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开始了解日本男人了。但是,了解不等于接受。"

在日本,像兰心丈夫这样"睡过很多女人"的男人,虽不能说普遍,但也不算什么新闻。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男性主流社会,女人结婚后就不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主要落在男人身上,因此,日本男人的心理压力特别大,下班后很少直接回家,而是找一个地方发泄,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喝酒和找女人。日本的色情服务堪称世界之最,但是价格也是相当高。一位在日本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位日本同仁带了相当于4万元人民币的钞票到东南亚某国度假,其中一半以上的钱消费在"小姐"身上,还自我感觉不错,说明年再去。

男人花钱找女人,古今中外皆有,并不是日本的专利,但是一般的男人都会瞒着自己的妻子。只有日本男人例外,不仅不隐瞒,还主动告诉妻子。日本女人也真"有容乃大",都能平静接受,有的还鼓励支持。朋友的那位日本同仁是带了妻子一起去的,他和妻子一到目的地就分开了,妻子去游览名胜,走时还嘱咐他:"好好放松放松,注意卫生。"

呜呼,遇到这样的妻子,男人不偷着乐才怪!难怪有人说,娶日本女人乃人生一大幸事。这么好的日本女性,让花心的日本男人娶回家,真有点可惜了。不过,作为回报,日本男人不管在外怎么"花",对家庭绝对尽职尽责,赡养老人,抚育儿女,可谓不遗余力。

所以,日本的离婚率在经济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

"婆媳学校"

在日本读书时我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叫佐藤由美子,大学毕业后没多久就准备与男友结婚。一天在路上碰见她,她喜滋滋地告诉我她正在进行"花嫁学业",即为准备出嫁而去上各种花道、茶道之类的家政培训班,包括上"婆媳学校"。我觉得新鲜,就满怀好奇地与她一道去"婆媳学校"看个究竟。

"婆媳学校"设在一个社区活动中心里,每位准新娘都可以免费参加,但必须与准婆婆同来。上课为期一个月,共上四节课。负责讲课的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女性心理咨询专家,大约50多岁,风度颇佳,大家都叫她"小岛老师"。两个小时的讲座听下来,我简直对小岛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她从女性心理娓娓道来,分析婆媳产生矛盾的根源,并强调这是全世界普遍性的问题,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达到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境界。她让准新娘们一遍遍地练习着叫"妈妈",让准婆婆们练习着摆出对儿女才会有的笑脸,并且要摒弃"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狭隘思想,宽厚地想"怎能让媳妇再受我当年那样的委屈"。她叮嘱所有的人都得学会"换位思考",要常常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千万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最后她还布置了作业---准婆婆把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带来,准新娘带好自己的照片。

第二节课,她让准新娘体会一下婆婆含辛茹苦把儿子带大的不易,让准婆婆体会到人家父母把女儿培养成长的艰辛,从而都对对方心存感激。因为只有常怀一颗感激之心,才能使关系融洽。

第三节课是让婆媳之间彼此了解,包括各自饮食起居方面的习惯、穿着打扮方面的喜好、家庭成员情况(包括信仰、职业、兴趣爱好等)。第四节课是让婆媳试着一块儿做家务,解决实际操作中产生的问题。

后三堂课我没能参加,但据由美子说,四堂课上下来,她还真的对婆婆产生了亲近感,对处理婚后的婆媳关系有了信心。她在实际婚姻生活中时常想起小岛老师的教诲,每次都能"化干戈为玉帛",实在是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小岛老师年轻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性,拥有心理学硕士学位,婚后却因无法与丈夫一家融洽相处而导致离婚。离婚后的她才悟出了许多道理,可惜为时已晚,于是开始了现在这份工作。听说现在准备邀请她讲课的单位不计其数,要提前一年预约才行呢。

离婚典礼比结婚时更精彩

一次,我应邀参加日本朋友雅子的离婚典礼。后来才知道在日本这是很时髦的。就在参加过雅子的离婚典礼一个月后,我又收到一份请帖,是我在上海时就结识的森下先生发出的。请帖是森下先生和妻子背对背的微笑照片,那上面还写着"我们离婚了"。

现在日本年轻人甚至连著名偶像的结婚典礼都十分简朴,而在举行结婚典礼时,往往是双方家人数人,有时可能仅有两人。离婚典礼反而比较铺张,请的人比较多,当然使用的场所不是一般结婚用的大饭店,而是和好友们常常聚餐的餐厅等地方。也有人搞得更特别,干脆回到大学的餐厅去,一次邀宴上百人,办得像是学生时代的集会,自然也就更热闹。而且,更奇怪的是,在离婚典礼中致词的亲朋好友往往对离婚双方表示艳羡之意,羡慕离婚的人获得了自由之身。

在离婚典礼的餐会后,大家往往会唱如《分手后也依然喜爱的人》《分手的一棵杉》等这种以分手为主题的歌。

离婚典礼当然也有许多的原则。原则之一就是不能在典礼上说对方的坏话,说到底,举行离婚典礼是为了离婚后也能维持朋友般的友好关系。最后,还会像日本的结婚典礼般,离婚者给双方的父母献花,说"爸爸妈妈,很对不起,我们离婚了,但是绝非不幸"之类的话。

森下的离婚典礼最后是双方把当初结婚典礼上戴上去的戒指再重新拿下来,然后就是闭幕。只是在这时,我感觉到典礼现场有点凄凉的味道。

上一篇:关于中学生午睡情况问卷调查表下一篇:主题绘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