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2024-06-06

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精选6篇)

篇1: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本文化建设作为影响优质幼儿园发展的关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为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园本文化建设得好,就会像一根纽带,把教职工和幼儿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向社会大众展示出幼儿园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师德风貌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塑造出优良的园所形象,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那么,什么是园本文化呢?从字面上看,是指幼儿园自身具备的一种文化。而“文化”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单纯的一个点,所以我们说的园本文化,是指幼儿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学园文化。园本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而精神文化是园本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是园所发展的关键,更是幼儿园的灵魂所在。以下结合我园在园本文化建设中的做法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建设健康向上的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指幼儿园工作人员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理想信仰、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观念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最难以捕捉的一个部分。观念文化是看不见的、无形的,却会像空气一样弥漫于幼儿园教师心中。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对教职工进行培训和引领,共同建设健康向上的观念文化。

1.营造良好园风。首先要让教师知道幼儿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了让教师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我们开展了知荣明耻系列教育活动,首先请老师们进行讨论,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制定了《第二幼儿园教师八荣八耻》;然后开展“八荣八耻大家谈”征文活动;继而组织“学八荣八耻,铸高尚师魂”的演讲活动,大力颂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先进教师及其事迹,使教师们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其次要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心态,园领导和教师共读美国凯普所著的《自驱力——工作态度决定一切》一书,使教师懂得做好一件事态度最重要,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要把个人的生活赋予意义,把自己的生命赋予光彩。我们倡导教师要做两种人,一是教师要做兴趣人,喜欢、热爱幼教工作。二是教师要做智慧人,用心、用头脑去工作。并用“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句话勉励教师多些静气、少些浮躁。我们还经常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使教师们得到正面的心理暗示。如,《向和尚推销梳子》的故事启发教职工:在困难面前应主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变不可能为可能,永远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盖房子》的故事告诉教师,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盖房子一样,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别人有益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走向完美。经常化的思想引领激发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进取意识,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积极向上、共同向前的良好园风正在形成。

2.宣讲办园思想。

园长的办园思想是幼儿园的灵魂,明确的办园宗旨和清晰的发展目标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每学期我们都要给教职工宣讲“以幼儿健康成长为本,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园宗旨,宣讲幼儿园办园目标、幼儿培养目标、我们的教育理想和四个一教育理念。通过宣讲使全体教职工知晓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关键,尽可能让每位教师都顺着同一个方向,朝着幼儿园的共同愿景奋进。

另外,我们还注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教师学会感恩:不仅要感恩关爱、支持、帮助你的人,也要感恩那些伤害、绊倒甚至是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强化了你的能力。引导教师学会宽容,“我的脚不小心踩到了郁金香,它却把香味留在了我的脚上”这就是宽容,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能够宽容的一切,我们的心灵就会变得轻松宁静。

二、建设融洽和谐的心理文化

教职工的愿望、需求、情绪和动机等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组成了幼儿园的心理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求。

1.让教师有愉悦感和归属感。

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低层次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有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因此,心理文化建设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安全、被信任和尊重、有愉悦感和归属感,能从工作中享受到幸福。我们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用娱乐活动、谈心聊天等方式减缓教师的压力,帮助教师保持良好心态。对生病及家中有事的老师主动问寒问暖,对过生日的老师送上一个小礼物和几句祝福的话语。幼儿园教师来源较广,我们把所有老师都当成家人一样对待,主动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工作,让教师没有陌生感,在情感上有所归属。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对于做错的老师我们用宽广的胸襟接纳他,用挚热的真情感化他,使教师的内心悄悄地发生变化,在感受领导的关爱之时也反省到了自己的不足。

2.让教师有胜任感和成就感。

我们利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为她们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借每年一次的园级骨干教师评定,使教师在参与评定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加强教研组建设,使教师学会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利用“手拉手”幼儿园的优质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丰富教师的教育经验及感悟。为青年教师聘请骨干教师当师傅,师徒结对共同成长。开展各类教师基本功比赛,提高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科学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多种业务培训使教师们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自信心不断增强,自身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增强了对工作的胜任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三、建设富有内涵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包括了幼儿园园址的选择与幼儿园整体规划、建筑设计、设备的配置使用等,幼儿园物质文化可以对幼儿园成员的价值观念、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园原为小学校舍,在许多方面不符合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不能突出以幼儿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设计特点,缺乏儿童情趣。我们对现有格局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所以我们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重新进行设计,在室内空间和墙面上进行局部改造,用图文方式进行立体宣传,使其赋予深刻内涵,让人一走进幼儿园就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

1.让环境蕴藏文化价值。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不仅要实现美化,更要突出文化,一张图画、一段文字、一个装饰都应该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将文化蕴藏其中。我们设计了“根的教育”主题壁画,并请著名画家朱德友老师携其弟子进行绘制。画面内容是一个形象俊美可爱、正在篷勃生长的树根,预示着学前教育是根的教育,老师们要用爱和尊重、鼓励和支持给幼儿提供阳光、空气和水,为根的生长创设适宜的环境,让树根长得粗壮浓密,深深地扎在泥土中,为孩子将来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打好坚实的基础。

园内还有一面照片墙,名称为“用我们的爱托起明天的太阳”,最下面是园长,依次向上扩展为扇形,里面包含了全园教职工,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后勤职员;无论是正式教师还是合同工,都在墙上展示出来。寓意为幼儿园全体员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团队,每个人都很重要是缺一不可的;园长是这个团队的引领者,是教师成长的服务者,对所有员工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全体员工是促进幼儿园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园长引领导下,全园上下同心同德、精诚合作,用爱心共同培育幼儿,使他们成为明天耀眼的太阳。

我们在楼道中制作了名人名句、教育格言及《纲要》重点内容的宣传版,实现环境对教师及家长教育观念及行为的引领作用。如特级教师沈心燕的教育格言“孩子喜欢你,是因为你给了孩子一张笑脸”,提示教师在孩子们面前要始终保持笑容,给孩子以安全感和亲切感。大厅玻璃门上印有幼儿园的园徽,园徽含义为教师的爱如清泉般源源不断,如大海般宽广无边,幼儿像小苗一样汲取爱的营养,健康快乐成长。

2.让环境体现教育理念。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优美、温馨、丰富的、可感知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园大环境和各班级小环境都体出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创设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参与,过道的门洞上、睡眠室的矮墙上、电源箱上、大厅的围栏上处处可见形式多样的幼儿美术作品,色彩绚丽、手法夸张,充满天真童趣,彰显幼儿特点,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

我们利用宽敞明亮的室内大厅,分割出各类幼儿游戏空间,如建构游戏区、益智操作区、美术区,宝宝书屋等,在扩大幼儿活动空间的同时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种类,也使幼儿园更富有儿童特点。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和创作的空间,我们将大厅的一角改建成了美术工作室。工作室门口是两个精雕细刻的大红剪纸图案,围栏上边是用废旧纸箱组合的吊饰,上面粘贴着幼儿稚嫩的剪纸作品。工作室中间是一组教师制作的剪纸灯笼,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美术工作室从上到下、从内而外都体现出幼儿园的剪纸特色,给人以美的视觉和心理享受。步入大厅,美术工作室映入眼帘之时,就会感到一股浓郁的艺术之风扑面而来。幼儿在此环境中会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洗涤。

四、建设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

幼儿园在规范保教工作的实践中建立起的各种准则的总和即为幼儿园制度文化。规章制度是幼儿园的法,是幼儿园各项工作有章、有序、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建设制度文化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有意手段,因此必须以人为本。

1.坚持民主化原则。

科学发展观强调我们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因此,我们充分相信教师,尊重教师的参与权,依靠全园教职工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都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突出教师的主体意识,做到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使幼儿园制度得到大家的认可并能主动遵守。

2.坚持动态化原则。

幼儿园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时间、人员、任务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补充、完善,做到与时俱进,使制度真正发挥规范教职工行为的作用。如幼儿园每年9月份都要进行人事重组,为了使全园教职工都能够在其位、行其事、尽其责,我们将原有的岗位职责进行调整和完善,做到定岗定责,内容全面。让教师人人知晓自己在什么岗位、承担什么任务、履行哪些职责。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

五、建设以爱为源的行为文化 幼儿园行为文化是指在保教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习惯性定势和行为模式,是前四种文化的综合体现。在建设幼儿园行为文化的过程中强调一个“爱”字,即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全体幼儿,用真心和诚心对待家长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1.领导以身作则。

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行为文化建设中领导的表现最为关键。因此,园领导首先要做到敬业奉献,淡泊名利,用自身的行为带动和影响教师。每天我们最早到园、最晚离园,经常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参加教研活动,带头参加园内的各种劳动,工作需要时主动留下加班,全身心投入工作。任何一项工作都说在前、干在前,做到言传身教。

2.放大优秀行为。

在工作中,我们及时发现教师做的好的方面,并进行鼓励和表扬,使优秀行为得以扩大。如,大三班一名新入园的幼儿因不会做操对上幼儿园产生了抵触心理,每天都为上幼儿园犯难,家长很是苦恼。教师得知后和家长共同协商,由教师将操的全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家长在家辅导孩子进行练习。孩子学会了做操便再也不愁上幼儿园了,家长高兴地向老师道谢。教师的这一行为源自对孩子的真心热爱,也使为家长服务落在了实处。我们把这一事例在教师会上进行宣扬,让教师们懂得爱孩子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实实在在地去做,要在点点滴滴的行为中体现。

总之,幼儿园文化建设不只是为了树立形象,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幼儿园的文化影响力,提升幼儿园的竞争力。我们要将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认真贯彻到教育工作中来,营造“文化育人”的气氛,使幼儿和教师由行为的规范和调整,发展到意识中来,通过意识的改变来达到实质上的改变。慢慢的养成习惯,并逐渐转化为无意识的自觉与自然的一种行为,最终凝聚成一种文化的力量,促进幼儿、教师以及整个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篇2: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谈及要加强幼儿园教师文化建设,很多人就认为要增加教师的日常教研活动、加强假期的培训工作,但殊不知这些活动除了增加教师的证书数量、疲劳感及抱怨外,并没有给教师及时反思、探究教育活动的时间,对教师文化建设也没有实质性的推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该如何正确理解教师文化建设?自己文化又欠缺些什么成分?在政府所提《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若干意见》这一大背景下建设什么样的教师文化?又该如何建设,才能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总结。

一、教师文化建设的实质

教师文化就是教师参与、共同营造、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园中绝大多数教师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认同的教育理念、秉持的职业操守等,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职业环境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作基础,建设积极健康的教师文化对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作用,对促进幼儿园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具重要意义;反之,就会出现一些恶性事件,例如之前所发生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

二、如何有效建设教师文化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增强职业意识及信念

现今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有所偏差,认为主要行使保姆的职能,只要孩子在园不出事,那就顺利。但殊不知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接受教育的开端,幼儿教师是他们最早接触的启蒙老师,这恰恰说明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首先要明白自身的职业价值,要有一种荣誉感。为此,应加强社会宣传,通过组织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幼儿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多方面的进行幼儿教育宣传,让社会了解幼教这个职业的神圣和重要性,这能够让教师体验到教师生涯的尊严和意义,给教师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心理氛围,促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热爱和不断探究。

(二)教学活动及方法

1不怕失误、求真务实、有效交流

现在,很多的教育教学观摩都是一种预先排练好的表演,实质上这种表演并不利于教师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向成熟,也不能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这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组织者、执教者的虚荣心作祟,害怕在公共场合展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二是,荣誉的诱惑和上级部门的压力,执教者需要在每年组织的公开课上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才能够得到赏识和荣誉。针对这样一个事实,需要重新对教研观摩进行重新定位,强调它的目的和意义,鼓励教师既要有信心展示自己的成功经验,又要有勇气将问题展现出来,将犯错当做教育研究中的宝贵资源,大家一起来讨论研究,这才能使教育科研开花结果,利于今后的教学。

2努力探索、研究创新,因材施教

课题研究方法追求规范、严谨,过程繁杂,方式方法的选择不适宜教师的实际经验和能力,也是造成教师对教育研究敬畏有余、亲近不足的原因之一。教师应当在了解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基础上,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灵活运用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叙事研究、微格研究容易掌握的方式方法,使研究变难为易,让自己建立教育研究的自信。进而结合本园的幼儿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科研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教育模式,固定程序,这样反而使课堂没有活力。

3以“老”带“新”,多交流学习

“老教师”一般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观察与分析能力。而对刚参加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往往就是缺乏经验,这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可以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形成一对一的师徒关系,使新教师更好的进入角色。同时,“老教师”也可以通过与新老师的接触了解外面的新事物和讯息,使自己更加专业。此外,借鉴外界信息是教师们提高自身教育技能的方法之一,分析别人的教案、教育案例是一种很好的提升途径。面对优秀的教案或案例,能通过其感受优秀教师的教育境界,对其教育思想进行探索研究,然后在借鉴中反思、加工、创新,因此,我们提倡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重构和扩展自己的教育经验,再不断地充实完善师资。

4多反思,教学相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般来讲,幼儿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经常性阅读量较少,都被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所耽搁,这使得不少幼儿教师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浅窄,这一点需要引导教师在教育教研中弥补、在反思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当然,对教育活动有效性反思应多关注活动任务、要求与幼儿实际发展水平之间是否有适当的梯度、对幼儿是否有发展价值;在材料的提供、活动的要求、活动的方式上有无层次差异,是否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是否充分挖掘了活动情境中的多元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形成多种学习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等。幼儿也不简单是自然人,他们在园中表现的一些言行也是一个很好、很现实的研究课题,教师不能只对这些搞笑的行为一笑而过,需要认真思考他们的言行,从而了解幼儿所想,教师需要在教育实践中才能进步成长,在园中与幼儿一起的日子,不仅仅是幼儿的成长,也是教师的成长。

(三)及时学习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质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已远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但由于幼教工作的特殊性,专门用来看书的时间比较少、比较碎,但学习的方式有多种,这需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比如在看电视时可以看一些幼儿教育方面的题材、在与同行交流时可以学习到好的方法,这样才能不断跟上社会的改革。同时,学校需为教师的各种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为教育教学工作到来正能量。

2倡导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幼儿教师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群体,因此,可以根据教师自身专长和喜好组织她们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和扩大社会交往。如:参与文艺汇演、组织健美操比赛活动或参加各级音、舞、美等,用多元文化、现代文明来充实教师的精神生活、点燃她们内心的激情,使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表情动作都更具有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用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

(四)凝聚团队力量,构建和谐团体 1在园内营造温馨和谐的人文氛围

人文关怀和信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尽管少数教师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但这并不代表幼儿教师的整体状况,园长需要学会体谅,但针对常犯的错误,园长可以在私下与教师交流。要能够善于在各种工作安排和总结中让大家看到集体意识、集体荣誉对个人及集体发展的重要作用,让老师们认识到相互间的信任、支持和合作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利的,也是个人和集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需要对园中一些“老教师”多一些关怀,比如可在生日当天,发放蛋糕,让他们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温暖,这样 “老教师”定会更加努力为幼儿园的建设作贡献。

2建立公正民主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幼儿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俗语云:“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是对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职责的表现形式。幼儿园公正民主的管理能使教师从心理上认同组织,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并更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公开公正的分配制度和合理的奖惩方法会过滤教师某些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员工的团结;明确的工作职责能让教职工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多向、经常性的信息交流机制能增进园领导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大家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减少背后的流言蜚语。因此,我们要注意将团队精神的具体内涵反映到制度建设上来,不断创新、完善幼儿园的管理,从而为我们的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3利用学习咨讯分享栏,关注教学中的细节交流

在教师办公室内设立资讯分享栏,不仅方便教师及时获得教育相关的信息,还可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方便一些共性问题的解决。同时,幼儿园可积极改造办公室的基础建设,让教师们积极参加、合作完成,熏陶形成共同的教育蓝图,推动教师文化的形成。

篇3:对幼儿园师幼依恋的一些思考

依恋 (attachment) 是指某一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长期持续的情感联结。在发展心理学中, J.Bow lby提出依恋特指儿童与为之提供安全照顾以满足其各种需要的特定养育者 (通常是指母亲) 之间的最初的社会连接, 依恋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一般在婴儿出生6个月后出现, 2岁左右形成。

二、依恋的特点及类型

(一) 主要特点

1. 代际传递性。

特殊照顾者有关依恋的心理状态可以预测婴儿与特殊照料者之间依恋关系的安全性。2.选择性。儿童倾向于依恋那些能满足自身需要的个体。如那些对婴儿需求满足反应敏感准确的母亲, 能更好地与婴儿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3.亲近性。婴幼儿更容易与那些经常和自己有亲密动作的人产生依恋关系, 如经常拥抱自己的母亲、父亲等。4.依恋双方都获得内心安全性的满足。如这种依恋被破坏则双方都感到很焦虑和痛苦。

(二) 依恋的类型

依恋根据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测验可以分成三类:1.安全依恋。这种孩子当母亲在身边的时候他们感觉很安全并且能够积极地探索和玩耍, 陌生人出现他会慢慢地适应;当母亲离开以后他会感到很苦恼和不安, 但当母亲回来的时候就会感到很高兴和安全, 要求得到母亲的安慰, 之后便能继续玩耍。这种孩子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预示他们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环境2.回避型的不安全依恋, 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对这类儿童要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慢慢适应。3.矛盾型的不安全依恋, 这类孩子对母亲的感觉具有矛盾性, 当母亲在身边他们很紧张, 一旦母亲离开后又变得异常苦恼和不安, 但母亲回来后他们又很矛盾, 既想得到母亲的安慰又有一些排斥。对这类儿童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关注, 要尽量满足他们的一些合理需求。4.1988年Crittenden提出另一不安全依恋类型 (insure-disorganized) 混乱型。Cooper等对不同依恋类型的青少年在问题行为上的差异进行考察时发现, 安全型依恋类型的青少年行为适应最好, 而矛盾型的青少年问题行为和危险行为最多, 但回避型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和危险行为与前两种类型的依恋没有显著差异。可见不安全依恋的青少年容易产生问题行为, 适应性不强。

三、关于幼儿园的师幼依恋

(一) 影响师幼依恋产生的因素

1. 亲子之间强烈的依恋关系。

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 在上幼儿园之前幼儿与父母朝夕相处, 产生了强烈的依恋关系, 这种关系使得孩子在幼儿园的新环境中感到很焦虑和恐慌。在入园初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极度焦虑, 他们很难和教师相处, 只想要妈妈。2.幼儿自身的个性。幼儿的个性也影响他和教师之间依恋的建立。有些孩子的个性开朗活泼、喜欢说话, 善于表达自己的感觉。在一个班里这些孩子更多地得到了教师的关注。相反一些幼儿自卑害怕、不喜欢说话, 很安静。这些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相对的就少些。这也不利于师幼关系的建立。3.幼师的素质水平。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把孩子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一些教师对孩子的需要反应敏感准确, 孩子逐渐就会喜欢和信任老师, 有利于师幼依恋的建立。但相反一些教师以自我为中心, 忽视和漠视孩子的需要, 有时甚至会向孩子发脾气, 这使得孩子缺乏对教师的信任而且害怕、躲避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师幼安全依恋的产生, 对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幼儿所处的环境。当幼儿第一次进入学校时, 校园环境就展示在孩子面前, 这个地方是否能极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让孩子融入其中很重要。之后孩子进入班级, 这个小环境也相当重要, 班级的布置和班级的氛围对孩子的安全依恋的建立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 如何建立科学安全的师幼依恋

1. 入园前家长多一些陪伴。

由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依恋是一种很难短期淡化的关系, 所以在入园之前, 家长可以带孩子熟悉一下环境, 让孩子和老师一起玩。或者园里可以组织一些简单易行的亲子游戏, 加深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认识, 之后慢慢地让家长淡出。2.教师多一些爱抚。对于入园焦虑程度较高的幼儿, 教师要给予更多地关爱, 适当增加与孩子的交往频率, 经常和幼儿进行身体接触, 如拥抱、抚摸。还可以通过情感安抚、语言交流进一步使幼儿在教师那儿体验到了安全感。3.师幼间多一些信任。教师和幼儿之间依恋关系的建立, 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孩子需求, 并做出敏感的反应。让孩子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并且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不要哄骗孩子, 要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感。这样才能稳定师生之间的依恋。4.让幼儿多一些伙伴。在孩子和教师建立安全依恋之后, 教师应更注重发展孩子与同伴的关系。让孩子积极的与同伴交往, 扩大孩子的交际圈, 为孩子今后进入小学做准备。

摘要:依恋是幼儿早期社会性的开始, 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想谈谈幼儿园的师幼依恋, 文章主要探讨了影响师幼依恋的类型, 以及如何使幼儿和教师之间更好地建立一种科学安全的依恋。

关键词:幼儿园,师幼依恋

参考文献

[1]侯静, 陈会昌.依恋研究方法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3 (1) :80-84.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篇4:对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更新理念;设计提问;激发兴趣

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最适合幼儿阅读。绘本教学是以绘本为载体,借助课堂,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共同欣赏、解读画面,让幼儿在大脑中建构一个完整的故事。绘本,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新鲜的阅读材料,而绘本教学对我园教师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们要通过有效开展绘本教学,让孩子欣赏、解读作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下面谈一谈对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更新教师理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绘本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教学前,教师要细读绘本,领悟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准确找到相关的教育元素。绘本教学不同于看图讲述故事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不应把绘本当作看图讲述故事教学的内容,而将重点放在幼儿对画面的观察讲述或者故事的理解表达上,因此忽略绘本的内涵价值及利用绘本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功能。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主阅读的能力差,需要教师适时、恰当的正确引领。教师应该以绘本为载体,在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时积极引导,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关注其中的细节,理解绘本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积极营造阅读氛围,创设自主阅读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绘本教学中的阅读方式可以是集体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逐页阅读、多页阅读、完整阅读相融合,逐渐学习自主阅读。

二、精心设计提问,理解故事的内容

绘本一般由封面、扉页、环衬、正文、封底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怎样让孩子能仔仔细细地去看图画,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设计要能引导幼儿去关注画面,通过仔细观察每一画面,让孩子理解绘本表达的故事内容,自己把故事看出来。第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是开放式的。如: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画面里的哪部分?你认为这幅画面讲的是什么?你从这幅画上看懂了什么?……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有针对性地进行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什么地看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每一细节,深入理解画面所要表达的思想。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形成阅读概念,引导其主动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第二,提问要讲究层次性。一是观察画面,进行描述;二是理解画面,发挥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间的联系;三是连贯详细描述,重视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问,既开阔幼儿的思路,又让幼儿形成完整的语言。第三,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如:以事物、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故事,可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和认识画面中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活现象为主、画面内容是平行性的故事,可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提问来拓展话题。

三、激發阅读兴趣,体会绘本的内涵

在绘本教学中,通过情境表演,再现绘本内容。教师设置游戏场景,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头饰、胸卡等物品,再配上语言、表情、动作,幼儿通过多种感官进入故事情境。在游戏中幼儿更深刻地理解故事,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

充分的阅读是孩子深入理解绘本、体会绘本内涵的条件之一。首先,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教学中要让幼儿自主阅读绘本,通过自由观察寻找自己喜欢的、或有疑问的画面,以此来获得相关信息。在幼儿自主阅读时教师要适时引导,使其能有效地观察和想象。其次,开展师幼共读。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能引导幼儿进一步加深对绘本的理解,提升幼儿对绘本的感受,体会其内涵。同时还可通过同伴间互相倾听、互相补充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教学,不仅仅让幼儿学会阅读,更让他们学会观察、想象、推理;不仅仅体现语言的价值,更是美术的欣赏;不仅仅是对画面的认知,更能激发幼儿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导读、指导看图、巧妙设疑,创设情景、迁移经验,使幼儿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做出种种推测,再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使幼儿体会和感悟绘本的内涵,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朱静怡.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初探.学前课程研究,2009(7).

[2]张明红.当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误区.上海托幼,2012(1).

篇5: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门理论科学在其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般总要经历积累材料、整理材料和掌握材料这样三个阶段。没有材料的积累固然不能成为一门科学,但若对材料只是作简单的收集而不予以整理,并进而为我们所掌握,也还是不能为建设我们的理论科学服务。“掌握”一词的德文原意是在精神上“占有”、“据为己有”,按照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在思维中“扬弃了与对象之间的对立”,而“把这一内容变为我的”。所以,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我们所积累起来的材料才能为我所有;否则,就很难吸收到我们的思想体系中来,并对建设我们的理论科学真正有所帮助、有所补益。

按照这一认识来审视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我们认为基本上还只能说是处于材料积累的阶段。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对于国外现代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的现状所知甚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引进了许多当代西方高等教育学理论,而且对传统的西方高等教育学理论,也有了更加全面而完整的介绍,这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理论资源,从各个视角和层面来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和特点,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使人感到不满足的是,这个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引进和介绍上,初步的分析、评价、梳理、鉴别的工作还做得不多。所以,若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迅速完成整理材料和掌握材料的工作,妻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理论,恐怕也就无从谈起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恩格斯在谈到近代欧洲自然科学发展和演变历史时的一段话,对我们是很有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的。他指出:“虽然十八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高过了希腊古代,但是它在理论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低于希腊古代。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混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在我们所考察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家看来,它却是某种僵化的东西、某种不变的东西,而在他们大多数人看来,则是一种一下子造成的东西。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它到处寻找,并且找到了一种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的外来的动力作为最后的原因。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一个哲学家。1755年出现了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东西。”他认为。“在康德的发现中包含着一切继续前进的起点”。后来一系列的“进一步的发现使得它最后获得了胜利”。从此,“一切僵硬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正是这个崭新的自然观。推动着19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段话对于我们的巨大的启发意义在于:它说明了正确的观点在整理和掌握材料、推动科学走向进步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我们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之所以处在材料积累的阶段而没有深入下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至今还没有形成和确立一个足以反映我们时代要求和高等教育精神、并有能力来整合和同化已经积累起来的一切有价值的理论资源的高等教育学观念。因此。尽管我们已积累了一定材料,却无法对其进行整理。更谈不到正确地予以掌握。

高等教育学观念是以感性的形式把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作为一个整体显示在人们面前的。这就决定了一切真正的高等教育学都必然具有以下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它是以高等教育实际为对象的,它总是从现实的高等教育中寻求题材,从现实的高等教育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而发展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向着科学化、民主化的境界迈进。其次。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存在物。它必然同时又属于一定的民族。所以。在它的身上必然积淀着一定民族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高等教育。那么。当高等教育学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高教研究者投入研究时也就必然会把这些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识反映到研究成果上来。从而使高等教育成了一定民族教育的“文化的肖像”。这样。民族性也就成了一切高等教育学论著与生俱来的一种属性。作为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对于高等教育的一种概括的反映形式的高等教育学观念。也就不能不打上这种民族的文化精神的印记。再次。高等教育学面对的是整个的高等教育,所以它能够以感性的形式对之作出反映。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学活动不只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与想象的过程;不只是属于反映的活动。同时还包括着传达的工作。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于高等教育学研究只有通过多学科、多层面、多视角。才能对它加以全面而完整的把握。以往的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虽然未能达到这一步。但也不能否认它们从某一层面、某一视角对高等教育学研究所作出的一定贡献。因此,这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高等教育学理论所要吸取的,高等教育学观念应该能对这些理论资源进行整合和同化;否则。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也将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这就是我们主张我们的高等教育学观念必须具有反映我们时代的高等教育的要求、反映本国高等教育精神、能够用以整合和同化已经积累起来的一切理论资源这样三个条件的主要原因。若是我们不能尽快形成和确立这样一种高等教育学观念。并按照这样的观念去整理和掌握我们的理论资源,那么。积累的资料再多,也只是一堆各自独立存在、互不相干的集合体。而不能达到通过对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发现和揭示而使之转化为一个有机体。这样,对这些材料的利用也就不能发生质变,产生飞跃,最终为建设和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学理论所用。所以。正确的高等教育学观念的形成和确立。也就成了今天把我们的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推向前进的一个关键环节。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几乎一开始就是与对研究方法的探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先后被引进的有系统论的方法、结构主义的方法等等,但几乎都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都没有在研究中达到过预期的效果。其原因,都是与把方法和观点分割开来,离开了正确的观念的建构,孤立地就方法来谈论方法是分不开的。因为方法作为认识的工具和手段。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是“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方面发生联系的中介”。因此,要使方法在研究中得到卓有成效的运用,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客体。而观念,就是反映在意识中人们对客体性质的一种认识。这样,就决定了方法与观念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性:它既是从一定的观念出发,按照一定观念来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思想途径。又通过这一思想途径。使这一观念所包含的内涵在意识中渐次获得全面而完整的展示,从而使人们达到全面认识这一事物的目的。正是由于以往我们不认识观念与方法之间的这种辩证的关系。所以在高等教育学研究中我们在运用“新方法”时难免有些生搬硬套。而不能使之与高等教育学自身的特点加以有机的结合。如系统论的方法。它是根据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要求把事物看作是由诸多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从多种关系和联系中来对事物进行考察和认识的一种充满辩证精神的思维方法。对于我们全面而完整地理解高等教育学的整体特性,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但由于现代系统论作为在生物学、控制论和通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在方法论意义上是属于一般科学的方法。所以,它对于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只具有借鉴意义。而很难简单地加以搬用。只有当它与我们所研究的具体对象高等教育(反映在意识中就是高等教育学观念)达到有机地结合之后,才能转化为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并对我们认识高等教育现象真正有所帮助。而高等教育学按照我们前面所说的就其性质来说既然是知识与价值的统一。那么不同的成分只有通过不同的方法才会对之作出有效的把握。高等教育学的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也只有从科学的与人文的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中去探寻。而这种结合也就带有对系统论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的性质。科学的方法与人文的方法作为在近代社会科学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两种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它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视角和途径,所以。即使同一事物,经过这两种不同方法的研究。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风貌。这两种方法的差别自然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谈。但在我看来,最主要的似乎有这样两点:

第一。科学的方法所探寻的是知识,是不以主体的存在状态为转移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目的是服务于人的认识。高等教育学理论是以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为基础的,从科学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学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在的反映,它与社会存在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对任何一部高等教育学论著的思想性质和思想倾向性都可以联系当时的高等教育现实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虽然高等教育学不可能像理性意识那样。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超越感性存在直接深入到社会关系的本质领域,而始终以感性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是它对高等教育所作的一种未经分解的整体性把握的特点。又使得被理性思维分解和排除了的生活现象唯有在高等教育学研究成果中才能获得丰富而生动的展现。再加上高等教育的历史是不会重复的。所以这些高等教育现象向人们所提供的认识价值也就永远不会因历史的发展而丧失。这就是一切优秀的高教研究论著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客观原因和文本的依据。这是需要凭借科学的方法才能掌握的。而人文的方法所把握的是价值。价值是一种主体性的事实,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以及主体的生存条件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作为价值形态之一的高等教育学,我们又不能像对待自然科学那样完全按科学认识的方法去进行研究,同时还必须借助“理解”和“解释”才能对它作出判断。“理解”和“解释”按照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意见就是“在过去中重新发现最好的东西”。它与认识的方法之不同就在于总是带有主体置人的特点。认为只有当对象与主体获得某种经验上的沟通。并“在主体语言中找到表达”之后,才有可能为主体所理解。所以就其性质来说是主客体之间所开展的一种“对话”,并通过这种对话。克服文本历史的疏远性。使得它变得仿佛是现实的、当下的。以致人们阅读这些论著时觉得都好像是特别为他而讲的。这决定了任何理解和解释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个人的思想印记。唯其这样,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论著才会生生不息、历久弥新这是优秀高等教育学论著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的主观原因和接受依据。而要说明这些,不通过人文的方法是难以完成的。

第二,由于科学的方法所探寻的是知识,知识是事物现象和规律的反映,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只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所以它具有普遍的有效性的品格。高等教育学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式,它与高等教育存在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自身特点等等,自然也就成了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问题对于一切国家的高等教育来说。都是普遍有效的;不论某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如何独特,都不过是这些共同规律的一种个别的、特殊的形态而已。而人文的方法由于面对的是价值。价值既然是一种主体性的事实。它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所以它也只有通过评价才能把握。因此,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在主体一定趣味标准支配下对于高等教育价值所作的估量和裁决的因素在内。完全不带有任何思想倾向和趣味标准的、价值中立的高等教育学理论是不存在的。趣味标准是因各民族的文化心理背景以及各人的社会教养、性格气质而异的。因此评价也就不可能完全不带有民族和个人的印记。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全球一体化”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事实上。不仅中西高等教育学理论有着巨大的差别,就是西方各国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之间,这种差异性也是同样存在的。如同是课程理论。在德国是思辨的、哲学的,而到了美国就变成了经验的、实用的。又如大学的办学观,在英国是保守主义、人文主义的。到了美国是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而到了德国则是科学主义的。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历史条件和教育文化心理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人文科学内容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对这种个别性和差异性的认可而获得的。

既然科学的与人文的作为两种相对独立的方法而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内容。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怎么能达到有机的统一和融合呢?这是因为科学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分。高等教育学就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它也只能归属于社会学科之列。社会不同于自然,它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所以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一样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人虽然由自然分化而来。但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社会的存在物。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任何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无不打上一定社会和文化的印记。因此要对人文现象最终作出科学而正确的说明。就必然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实际,借助社会科学研究的某些成果。

篇6: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渗透在其一切行为里的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及与之相应的物质文明的总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企业文化能起到凝聚人心,激励员工,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从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学文化等方面引导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形成群体的合力,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文明和谐的环境条件。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企业良好安全形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动力。借助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营造稳定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保障企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企业生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战略需要。近年来,在安全管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一阵,企业文化管人才能真正管住魂。这是因为企业行为控制中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操作规程等有形的带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只是一种硬性管理,职工只是一种被动的执行,而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功效则深化了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使广大职工群众在工作中的行为成为一种高度的自觉,从而确保了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操作规程等的有效执行。

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经济组织。企业的根本特性是盈利,讲求的是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作为工业化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其安全生产状况及其和谐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因此,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以企业文化为载体,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要的内容和基本职责来抓,以保证企业安全平稳的高效运行。

一、加强安全工作是党的宗旨的重要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企业党组织更有义务将这个宗旨落到实处,真正在企业的生产运行中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企业的安全生产事关人的生命健康,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事关企业发展和稳定大局。随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理论和党的宗旨的深入理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搞好企业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体现我们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表现。以思想政治工作来推动企业的安全工作,创建“平安企业”,是贯彻落实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我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在战争年代及和平时期为我党各项工作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平安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开展的,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本阶级的利益,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安全工作关键是要保证人在各项生产、生活活动中和社会活动中不受到伤害,不是财产受到损失,创造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保障职工幸福健康。所以做好人的工作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在齐抓共管的体制下才能真正达到安全无事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育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督促功能等在安全工作当中的摆位,这样企业的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达到真正目的和活力。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达到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动员、教育组织群众的工作,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政治工作在安全工作当中的作用是为实现和谐社会的任务、达到安全无事故的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动员、教育、组织全体职工干部一齐投身到贯彻落实企业安全工作当中,通过大家齐心协力达到安全无事故的目的,影响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按规操作、注意失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无隐患,只有加强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使各项安全措施得到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说理教育、情感教育、形象教育、表扬批评、身教率先、自我反思等手段来引导企业各方面的工作,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1)培育功能。主要表现为将正确认识成果灌输到广大职工的认识中去,使其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从而维护职工的健康成长,为企业提供政治上高素质的员工队伍。(2)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导向。通过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二是行为导向。针对企业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经营目标,对员工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把员工的行为引导到为实现企业确定的目标上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3)激励功能。通过多种激励手段的运用,不仅使员工在企业得到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且会满足员工在情感、心理等方面的精神要求,从而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努力工作。(4)监督功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思想认识,端正个人行为,营造良好的监督氛围,在企业中真正形成一种互相监督、自我规范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三、安全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安全工作中人是第一位的,人的行为贯穿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是控制其不安全行为很有效的途径。因此,企业的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核心,树立人本观念。必须强化群体的安全意识,必须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水平,要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企业安全工作的改善和提高。注重企业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突出生命价值这个核心,不断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建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重视安全,文明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的身心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在这些工作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强化安全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要把“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它回答了企业党组织的“摆位”问题,所以在新形式下,思想政治工作更应该围绕企业发展这一主线,特别是应该抓好安全工作这根主线,通过强化企业的安全意识,加强监督等职能的发挥促进安全工作实现突破。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了解情况,充分沟通,采用多种方式来解决安全工作中的思想波动,让员工切实了解自己的岗位,明白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从而保证公司生产和安全工作的协调发展。

五、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强化企业的安全工作,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的具体方法的探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企业安全的总体理念、工作目标与规划、岗位责任制制定、生产过程控制等各个方面贯通融合的结合体。在构建安全文化过程中,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在企业内营造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一支具有强烈安全意识、过硬业务本领、善于管理创新的职工队伍,实现日常安全管理向安全文化理性管理的持续推进。

(一)强化企业的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安全是企业工作的生命线,是企业形象的第一体现,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保障安全就成为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开展这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安全是一种软物质,它首先体现在“我要安全”的思想内心,取决于人的内因,因此,构筑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是主要方式。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让安全问题进课堂、进岗位、进人心,让我们广大的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切实保障他们的根本利益。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为主导原则,把文化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引导入安全工作之中,创造群体氛围,把安全思想、安全意识真正演绎成可以听得到、看得见、说得通、学得会的文化产品,从而形成新的安全生产支撑点。

(二)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力求落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堵塞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完善制约机制的基础上,要处理好制约机制与思想政治工作导向的关系。制约机制是企业保障安全、杜绝腐败、保证各项业务正常运行的有力武器。但是单方面的安全监督机制是不完全的,必须由思想政治工作加以引导,使大家形成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要让大家关心事企业的发展大局、关心自己的安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强化安全责任。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积极配合企业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践证明,凡是安全工作比较扎实、安全周期较长的企业,整个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都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企业内部只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责任制体系,严肃考核奖惩,才能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企业党组织要在增强安全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来构筑企业的安全防线。企业党组织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讲和谐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泰山”的意识,堵塞安全防范的漏洞,安全工作中人是第一位的,安全工作只有全员起全体职工一起努力,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才能不断的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更应该督促、监督各部门之间在安全问题上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构筑企业强大的安全防线。

(四)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意识。一是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企业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正确的安全意识。让企业领导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以人为本,把企业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实现“三个代表”的重要精神上来。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代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企业管理者,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切实把安全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点任务来完成。二是可以实行领导公开承诺机制。可以上企业主要领导以告示的形式,向职工和做出遵守安全生产的承诺,并报企业党组织和工会备案,自觉接受职工和党组织的监督。三是党政领导都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所以,各级领导必须注意做好安全工作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的坐标紧紧锁定在服务大局这个根本上,用鲜明的特色创新来为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五)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位党员都是公司的一面旗帜,是宣传安全常识、调动安全生产积极性的基层力量;同时,更是通过行动带领全体职工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程的带头人。要想在企业中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就要发挥党员同志的安全生产模范作用来带动广大员工不断增强安全信念;要引导广大同志党员带头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带头查隐患、堵漏洞,带头上质量、保安全,切实做到党员身边无违章、无隐患,以安全生产的实际效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六)充分发挥组织监督机制的作用。一是完善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党组织可以聘请一些员工担任义务安全督察员,定期组织他们开展检查活动,查看安全隐患,听取他们的意见,督促企业分管生产的领导积极改进;也可将安全生产的满意度调查作为群众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考核,推动企业的安全管理真正可以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加强组织监督机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严格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加大对企业重大隐患的整治监控,监督有关部门建立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在进行思想政治的过程中,及时洞悉员工思想上的动态,监督岗前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强化舆论监督,通过组织上的监督和考评,真正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体现,安全工作关键是要创造“和谐社会”、“和谐企业”,保障家家幸福安康。所以,人的因素是安全工作的关键。正因为如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工作中才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在齐抓共管的体制下才能真正达到安全无事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培育功能在安全工作当中的摆位,这样企业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发挥应有的活力。

四、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将职工的言行融入企业安全的整体氛围中

力神泵业公司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始终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群防群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安全的强大合力。并更要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形式:

一是开展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教育。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宣传教育及舆论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宣传栏、安全走廊、事故案例、安全信息、安全橱窗等多种教育形式,开展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建立适时安全教育体系。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安康杯”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月”、“反三违”宣传及“百日安全无事故”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职工自编安全警句规范行动。在公司安全环保部、工会主办的企业“安全文化月“活动中,有14个基层单位,1100名职工提交了1352条安全警句,强化了安全培训教育。同时,利用开展“文化广场”与职工签订“安全协意书”、向不安全行为告别等活动,积极营造了安全工作氛围。

三是基层单位建立业余帮教体系。为整顿劳动纪律,及时消灭“三违”现象,要从对“三违”的预防、查处、帮教三方面来下功夫。基层单位要制定“三违”现象鉴定标准与对“三违”人员的处罚办法。让职工清楚哪些现象是“三违”,能受到哪些处罚。同时,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从亲情、温情、感情三方面建立起对“三违”人员的帮教体系,促进对“三违”安全意识的提高。

四是建立安全警示系统。在工作现场、施工现场等悬挂各类安全标志牌和警示牌以及各种以安全为内容的警句、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企业取得的成绩等,建立安全警示台,逐步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警示体系。

五是完善干部作风考核体系。以狠抓干部作风转变为目标,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主线,坚持严字当头,以严治企。落实基层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好班组长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各级干部能够切实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干部作风好转。

六是把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管理目标环境保护指标量化细化。我们要将健康安全环保融入生产全过程及每个工作岗位,做到各单位的每个岗位有安全目标和环境保护指标,领导和职工都有安全义务和职责,形成自下而上一级对一级负责和自上而下一级对一级监督的管理模式,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并接受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定期检查,相互制约、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五、加强领导、严密组织,把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要在短期内使力神泵业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成效,首要的是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都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把安全文化工作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工作计划、措施安排落到实处。

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多部门的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职责清晰、加强合作,安全主管部门负起牵头和日常工作的综合协调职能,保证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协调发展。在短期内使力神泵业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有明显起色。公司安全环保部对安全文化建设项目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总体把关,并纳入年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总结评比工作中。

为推进全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力神泵业公司将在全公司范围内大力集中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宣传的形式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报导基层在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典型事迹、先进经验,把全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推向新高潮,在全公司形成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为力神泵业公司成为石油举升设备的国际品牌公司创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总之,从企业外拓市场方面看,安全工作的好坏也是企业形象的一种表现。当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上升到以文化为载体的高度时,安全文化就成了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开拓市场、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一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福州东部新城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榕政综下一篇:法医学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