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的五大误区

2024-05-28

销售的五大误区(精选10篇)

篇1:销售的五大误区

有许多的销售人员,资质不差,方法也有,但为什么业绩不是很好呢?我总结了以下五点,供大家参考。

一:行业术语的误区

有很多的新手刚刚做销售,进公司时都会遇到一个重要任务,熟悉产品。把公司的产品记得滚瓜烂熟。每个公司的每个产品,都会有个型号或者是代号。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产品的型号会铭记于心。这就会造成行业术语。什么意思呢?比如:我销售的摄像头,有些公司的产品用数字表示,在客户询盘时会说:“你需要1103还是6027,这些都是新款”。有些公司用方案,“需要318+7670,还是7725。”还比如股票里面的“空头”、“多头”、空翻多”、“多翻空”、“牛市”、“熊市”等等,这些都是行业术语。遇到对产品熟悉的客户,还能交流,但我相信没有价格、质量、售后保障的优势,谈成的机会非常渺小。如果遇到不懂得客户,会被你说的一头雾水,谈话不会超过3分钟将会结束。

二:单项式的误区

单项式,就是太过于倾向于产品,也就是说你对产品太熟悉了,在销售的过程中,你只介绍你的产品,重于产品而忽视客户心理沟通。冷冰冰的产品是给你带来不了订单的,人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没有交流哪来成交呢?这和恋爱一样,就算你得到人,却得不到心,迟早要失去。

三:朋友、熟人的误区

很多销售人员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想着,我要是有某某朋友做这个就好了,或者是开发客户的时候想着,能做朋友,兄弟姐妹那该多好啊!想法是不错,是朋友确实能带来订单,但你能给你的朋友什么样的优势或者条件呢?你又能承受的了吗?前车之鉴还少吗?有许许多多翻脸不认人,携款私逃,甚至大打出手,闹出人命的不都是些好朋友、亲兄弟么?也不是说和客户不能做朋友、做兄弟,但至少要有个度,没有几个人能逃避金钱的诱惑。用《蜗居》里面宋思明的一句话说——不是谁有坚强的意志不被腐蚀,而是腐蚀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四:理解的误区

很多人都不承认有这点,怎么理解也会有错。难道客户来询问时,我会理解错。可能你觉得你不会犯这样的错误,那我给你说个我遇到的一个销售人员的故事:我是做电脑摄像头的,发货经常需要纸箱,在我的同学群里刚好有一个做纸箱的,并且离我这里不远。都在深圳。因为在群里,我直接就问了:“纸箱,555*330*520的纸箱什么价格。”纸箱:“请问你是哪里?”我没有回答,我又问了一遍。纸箱:“你是需要什么材质的?”我说我不知道。“那你是需要多少厚

度的?我也不知道,我说我只知道规格。你就给我报个价吧?“请问你是哪里?需要多少数量?”我说你问这个干什么?当时我有点生气。她说:“你连纸箱的厚度,需要的材质,都不清楚,我怎么帮你做呢?我们的客户都有登记,你的地址,需要多少数量也不说,我怎么给你报价?”我反问了一句:“你是这样做销售的吗?”他说,“是的”。之后我在群里只说话,再也没有问及生意的事。

五:等待的误区

这个是最最重要的误区。我经常听人说,做销售,做一两年就会好了。这个是最最错误的话题。没有哪个销售不是一步一步艰辛的走过来的,也没有哪个成功的销售是没有洒下汗水,更没有哪个销售的客户是等来的,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寻找新的方法,开辟新的渠道,做好客户服务,甚至帮组客户达到双赢,这样你的客户才会源源不断。不要异想天开,更不要想不劳而获,等待是不会给你带来客户,带来业绩的。

还有更多的误区,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加以补充,交流,让许许多多走在销售路上的新朋友少走弯路,达到理想的业绩。

篇2:销售的五大误区

不幸的是,当销售经理固执己见地认为这5个愚蠢、陈腐的误区就是销售管理的一切的话,这项工作会变得更加困难。

误区之一:管理的首要职责是做假帐

为什么这是个误区:虽然数字很重要,但它们永远都是过去发生的历史。将数字看作重中之重会导致收入流的摇摆不定,将盈利分在不同的季度中,甚至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作假帐以使数字看上去漂亮。

为什么有人相信它:管理层对收益数字的压力直接来自担心和不称职的结合。因为销售经理不知道为了实现结果而如何去管理大家,所以他直接跳到试图控制结果上。

事情的真相:管理的首要责任是管理活动。虽然一名经理不能(诚实地)管理数字,但他总是可以管理导致这些数字的活动。如果你将重点放在销售团队所做的事情,以及衡量每项活动的成效上,每天的数字就变成几乎无需关注的必然结果。

误区之二:经理的工作是知道答案

为什么这是个误区:每当经理回答员工的问题时,他或她就变成一名小偷。经理剥夺了这个人思考和成长的机会。虽然经验具有价值,但当来之不易的智慧唾手可得时,人们不会从中学到什么,更不用说让他们被迫接受了。

为什么有人相信它:在许多公司,销售经理是将顶尖的销售员提拔进入管理岗位的。这些人自然假设,他们是因他们“知道如何去推销”受到提拔,而实际上这其实是针对他们的个性和推销风格。

事情的真相:经理的工作是提出正确的问题。有效管理的窍门是能够在员工自己的头脑中,激发会使员工成功的思考过程和想法。伟大的经理知道有助于员工发现他们哪些方面需要加以改善和如何改善,以及哪些能够必然的得到提高和改善。

误区之三:配额是一种员工管理工具

为什么这是个误区:配额定义了组织中的最低绩效标准以及该组织中个人的最低绩效。当把它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使用时,经理是在将最高的重视放在最低的绩效上。其结果是完全可以预测的:整个销售团队将目标放在最低标准上,而且很少超过它。

为什么有人相信它:人类是复杂和难懂的,具有各种产生动机的手段。相比之下,配额很容易理解,当谈到设定用以激励团队去推销的目标时,这使之成为一条方便的捷径。

篇3:酒店节能的五大误区

酒店蓬勃发展的同时, 节能问题也一并浮出水面。作为建筑能耗大户, 酒店的建筑能耗费用是其每年营业支出的重头, 所占比例从8%到20% (空调设备系统能耗占其中的50%) 不等。对于酒店的管理者而言, 建筑总能源费用不仅是工程管理、财务运营的重要技术性指标, 而且是决定酒店利润的重要参数。

由于酒店的建筑能耗明显高于同地区公共建筑的平均水平, 节能环保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因此酒店节能建设逐渐引起管理者甚至政府的广泛关注, 酒店建设方对设计机构的绿色机电咨询能力也越来越重视。

由于绿色设计咨询工作在中国刚刚起步, 市场还不成熟, 技术的信息不完善、不对称常造成运营方和建设方在酒店节能建设认识和理解上的巨大偏颇。有时决策者根据错误的信息所得出的结论, 甚至与低碳、环保的理念南辕北辙!针对这些乱象, 下文概括了酒店设计咨询工作中常见的五大问题。

误区一:评估方法单一化

很多酒店管理公司单纯将总能源费/建筑面积、总能源费/房间数、总能源/总营业收入这三项指标作为主要业务考核指标, 却没有考虑酒店规模、客区使用率、单位售价、设备系统及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差异。

建筑面积相同的酒店, 入客率不同, 建筑能耗自然也不相同, 将上述三项指标简单进行横向比较, 显然是不科学不准确的方式。同样, 因市场因素使总营业收入大幅提高, 从而导致总能源费/总营业收入的降低, 也不能说明建筑能耗的掌控更合理。评估方式的单一化和评估结果的不准确必然导致后续措施的偏差。所以, 酒店需要更为准确的评估方法, 精确、完整地反映酒店项目管理、设计和施工的能源控制技术水平。

误区二:缺乏对空调节能系统的全面考虑

有经验的大型酒店管理集团往往注重空调主机选型设计, 而忽视空调末端的使用控制。其实, 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分布, 主机只占40%, 末端控制、新风系统等占60%, 不全面研究, 其节能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同时, 在空调系统主机设计选型时, 管理者会将酒店类型、客房入住率等数据报告提供给设计咨询机构, 作为设计参数, 但未考虑酒店每天运营客流量的变化情况。比如, 酒店大堂早上入住客流大、中午退房人流大, 而夜间人流少, 缺乏对这些技术细节的考虑将导致不同时间段酒店内部冷热不均, 造成能源浪费。

误区三:高品质带来高能耗

很多高级酒店喜欢通过高能耗的方式 (无人期间空调照常运转) 保持空气品质和改善室内环境, 因为很多高级酒店管理者认为:高能耗的制冷和制热可以保证高级酒店的层次, 并延长家具及室内装修的寿命。一般情况下, 酒店在控制能耗的时候, 考虑无人房间能耗是有人房间的三分之一, 因此, 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对建筑能耗影响很大。同时, 各层次酒店的空气质量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酒店建筑能耗的使用水平。

误区四:被厂家宣传所误导

目前, 在酒店设计领域, 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得到很多厂家的大幅推广, 甚至政府也给予奖励重点扶持。但是市场上的新能源技术质量参差不齐, 管理者又多经济管理出身, 对技术缺少专业认识, 非常容易被厂家误导。比如:有的酒店临海而设, 于是就有厂家宣传海水源热泵的好处。殊不知, 此类热泵对环境、水质、地理位置有诸多要求, 如果真的采用此方案, 将对环境生态造成巨大影响。因此, 高级酒店的运营方和建设方急需引进高水平的第三方咨询机构, 帮助其去伪存真, 选择真正适合项目的技术方案。

误区五:追求形式大于内容

很多高级酒店项目引入了美国LEED认证、中国绿标或者日本CASBEE体系。在设计建设中, 另请顾问专家进行咨询、指导设计、施工工作。建设者的初衷很好, 但在实际操作中, 变成了经济上不顾效益地使用高档材料, 技术上不顾现实情况地拼凑设计数据。很多项目把评奖变成了面子工程和市场运作, 其结果是使建造费用大大增加, 而运营的建筑能耗费用并没有大幅降低。就是在美国也出现了获得铂金奖项的建筑, 其实际能耗水平高于没有参评的项目的案例。这就违背了各国绿色建筑委员会设置绿色建筑奖项的初衷。

这些问题都是酒店建筑节能工作中常见的困惑。很多人认为酒店建设的高品质与建筑节能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实只要事先预想周到, 这对矛盾并非没有解决的方法。

建议一:绿色设计咨询系统化

对于经营风险大、运营成本高的酒店业主来说, 设计院综合咨询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败。业主往往把项目控制寄托在酒店管理集团等管理能力上。但在实际工作中, 管理公司一般只有以往的经验和想法, 真正把技术落实到图纸上的还是设计咨询公司。

多数酒店设计公司的重心放在艺术造型、功能布置方面。对酒店能源运营的考虑很少, 当业主考虑绿色咨询和绿色服务之时, 项目的基本前提条件已经确定, 在此基础上的绿色设计, 已经没有很多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因此, 有前瞻性的系统化设计咨询是未来酒店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经过精心周到的全方位设计、因地制宜的研究、系统性的设计咨询服务, 高级酒店的品质提高与运营能耗降低才能合二为一。

建议二:智力支持精细化

在酒店设计咨询的过程中, 很多设计师为赶工期、求效益, 大幅压缩设计过程, 设计质量难以保证, 建筑节能设计也多是应付审查。但是, 负责项目创建与质量的设计师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根据以往的技术经验、产品信息、用后评价等技术数据, 审时度势, 为建设方提供系统完整、成熟可靠、经济实用、精细严谨的绿色技术支持。在全方位的绿色技术方案支持中, 精细化设计决定了绿色技术最终的落实效果, 它包含建筑、暖通、给排水、电气、结构等所有专业。

空调方面:根据酒店入住率的季节性, 进行空调设备调节和选型;经过深入的负荷计算, 减少空调设计的能耗冗余;根据项目的自身条件, 选择合适的冷热源;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等等。

建筑方面:根据项目特点, 提供经济适用的绿标咨询服务 (绿标或者LEED) ;通过国外先进的能耗软件进行节能设计分析, 进行被动式节能设计;多种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价格比选等等。

电气方面:智能电梯综合性能比选;应急照明选用;智能能耗检测诊断运营数据等等。

给排水方面:雨中水回收利用;太阳能热水利用;叠压供水设计等等。

建议三:能耗预算合理化

建筑能耗在酒店的实际运营中, 比重很大, 同时不可控因素很多, 所以合理的建筑能耗预算对酒店的前期规划非常重要。有经验的酒店设计咨询专家, 在设计策划阶段, 可以对建筑能耗的财务进行精确的分析, 这将有助于各专业设计方案优劣的判断、布置酒店的空调、电气形式等, 也有助于未来运营的持续评估与调整。

比如, 通常酒店淡季入住率在50%�70%左右, 则可以根据入口情况设置空调选型和楼层控制方式, 局部客房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关闭空调, 以减少能耗。房间的比例也可以按照淡季配置。

结语:

在21世纪的今天, 能耗对酒店建筑设计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不断增加的高星级酒店不仅代表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也提升了我们对环境污染的担忧。

在酒店建设的新浪潮中, 作为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和运营方, 我们应摒弃传统的酒店建设模式, 在酒店的策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中, 将绿色咨询、绿色机电全面引入建设体系中, 对设计、施工和运营实现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从而实现“低碳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相信:真正节能、环保的酒店, 一定是环境友好型、资源再生型的建筑。一定是项目的全部涉及方共同努力、精心雕琢的结果!

篇4:“食疗”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药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慢性病

食物、保健品和药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效力”不一样。

食物性质平和,其中含药性成分少,这样才可以作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种食品吃几天就让人感觉血脂、血压明显变化,这种东西能成年累月吃吗?敢随便多吃吗?事实上,越是“效用”明显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对待,不能过量,不能吃错了体质。而米、面、青菜、苹果这样的食品人人都能吃,正是因为它们性质平和,没有那么强的“生理调节”作用。所谓饮食养生改善体质,通常都是长期食用才会明显见效,而很少是三天两天就有明显效果。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和药性成分的浓缩产品,它改变人体功能的“效力”就会强一些,而且不能受到其他食物成分的制约。用对了固然有利于健康,一旦用错,就可能“跑偏”而带来副作用。比如豆腐含大豆异黄酮,它男女老少皆宜,但大豆异黄酮胶囊就不一样了,孩子和男人绝对不能随便吃,即便中老年妇女也不是人人适合。

药品则效用更强,改变人体代谢的能力更强,而且它们的意义就在于短期见效。吃一周两周都不见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吃错药、吃错剂量都是件可怕的事。

经常有人问我:我吃中药西药都治不好,你说说吃什么食品能治好?这种期待,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普通食物没有那么强的效用,除非长期调养。这里不是否定食物调整能改善很多疾病,而是想说,饮食养生是长期的功夫,可是浮躁的现代人恐怕已经等不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要说终生的养生了。

误区二:只要是食疗就安全无毒

很多人热衷于“食疗”的原因,就是因为觉得食物安全,心理上好接受。其实,那些所谓“药食两用”的食物之所以有治疗效果,正是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药效成分。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只要药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劑量决定毒性。

食物在正常量的时候是安全的,但吃得足够多,其中的药效成分达到一定水平,就变成了药物。比如说,每天喝2两绿豆煮的汤属于正常食物;但喝3斤绿豆煮的水,就变成了药物,因为是正常浓度的15倍。又比如说,烟酸和烟酰胺本来是一种B族维生素,正常每天吃十几毫克,但如果作为控制血脂的治疗药物,就是论几克来吃的,数量是膳食正常量的几十倍,这时候它就有明显的副作用了。即便是水,喝得足够多也会导致死亡。

所以,“只要是食疗就安全无毒”的说法并不成立。

误区三:什么人都可以用同样的食疗方子

很多自封的专家都喜欢冒充中医,大谈传统养生和食疗。其实,真正的中医都是要辨别体质之后才下药的,而且药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细地调匀寒热,而绝不可能像“大师”们那样给所有的人都开一类方子。仅就这一点,已经足以判断他们不是有资质的中医。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也是要辨别不同人的生理状况和营养状况,按照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来安排食谱。有些人应少吃红肉,有些人则适宜多吃红肉。有些人适宜多吃燕麦,有些人则不适宜多吃。如果一个营养师给什么人都推荐同样的食谱,那只能说,他不是个合格的营养师。

误区四:营养学就是食疗的学问

由于国民对营养学了解甚少,很多人以为营养学就是食疗的学问。

食疗是我国传统疗法之一,形式为饮食,但并不拒绝加入各种药材。从食疗的书籍来看,很多都是添加中药材的,至少也要用药食两用的食材。至于鸡汤或大米之类,主要是作为载体来使用的。国内外开的食疗餐厅,也都要加入各种中药材来起作用。不吃任何药材,完全靠长期日常饮食来改善疾病的做法,虽然在国内外都很提倡,但见效时间通常会长一些,已经不是人们所期待的那种快速见效的食疗了。

营养属于预防医学,它主要关心的是如何通过平衡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来维持健康,并减少患各种疾病的风险。营养学也关心如何通过饮食和生活调整来控制慢性疾病,比如控制血糖、血脂等,如果做得好,长期来说有可能逆转疾病指标,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药。但这种饮食调整都不是依赖一两种食品的,和偏方治病完全不是一回事。

误区五:慢性病可以用偏方治愈

按西医的说法,慢性病都是多因素疾病,而且终生无法治愈。这话显得很客观,但听起来不太爽,远远不如一个偏方就能搞定的说法那么让人心情愉快。所以,一旦听说什么药能根治糖尿病,有人永远会追捧,赶着去上当受骗,尽管内行一听就知道是骗子的话。

饮食也一样。糖尿病也好,高血脂也好,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吃出来的,也的确可以用饮食的方法令其明显改善,不过这和偏方治病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些吃出来的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等,毫无例外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长期营养失调的结果,怎么可能指望用一种食物十天八天就治好呢?要想解决问题,当然是要全面改变饮食习惯,平衡营养,增加运动,调整起居,消除病因。只要能坚持健康生活,这些吃出来的病自然会逐步改善。

问题是,如今人们的心态都很浮躁。不愿意坚持服药,也不肯调整饮食、坚持运动,更不想坚持健身,总是梦想一种食物把什么都搞定。“大师”说了,只要吃了生茄子,天天吃几个猪蹄子也没问题。这话多顺耳、多令人兴奋啊!相比之下,营养专家说,要控制油脂,控制肉类,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豆类——这些话显然听起来缺乏吸引力。也难怪营养咨询业在我国至今没有任何地位,靠营养咨询也很难谋生。看看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减肥产品,只要说“不需要节食也不需要运动”,肯定会大受欢迎。但是,不管住嘴,也不迈开腿,减肥的成果能坚持吗?一辈子吃减肥药可能吗?这些用脚后跟思考都能明白的道理,在商家富有诱惑力的忽悠之下,就被消费者完全忽略了。

如果国民能多一些“健商”,少一些浮躁,切实改善自己的日常三餐,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就会容易得多,吃出来的病就能真正地吃回去,而不是吃出新的病来。

篇5:夏季养生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赤膊凉快啤酒解暑

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另外,夏天喝啤酒能解暑不可否认,但是,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毕竟也含有酒精,喝得过多,不仅达不到解暑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误区二:夏季晨练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最不易扩散,此时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树林、花丛等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晨练,而日出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多少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对人体健康显然是不利的。所以夏季晨练的时间不宜早于6点。

误区三:空调应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

通过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急剧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症。因此,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到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调节以1~2℃为宜)。

误区四: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

如果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容易受到损伤,不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专家建议,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是:镜片应能穿过15%~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这样,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误区五:夏季“冲凉”最舒服

篇6:教宝宝语言的五大误区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或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托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因此,不管孩子怎样说话,父母都应该用正确的语言来回每件事,并用标准的话语来纠正孩子的话,这样就可以通过父母的正确语言示范,宝宝能较早学会说完整的句子。

4.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

资料

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林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就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逐渐正确。

5.语言环境复杂

篇7:走出绩效管理的五大误区

日常绩效管理中常遇到的困扰和阻力主要表现在:

1.年度绩效考核计划做得很好,可实施过程中却“雷声大,雨点小”,各部门考核者乐于充当好好先生,应付了事,大大有悖于绩效考核的初衷;

2. 公司员工在考核过程中缺少参与的积极性,抵触情绪很强,甚至不少员工质疑:绩效考核是否就是通过反复地填表、交表来挑员工的毛病;

3.HR与相关部门通常认为考核的过程较繁琐,耽误正常的工作时间,推行过程中往往又因为得不到高层的足够支持而阻力重重;

4.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难以保证,大多数员工对于考核的结果都心怀不满,怨声四起,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往往因考核而变得紧张,不利于公司的日常工作开展。

原因何在:

误区1: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管理环节,是对绩效管理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并非绩效管理的全部,仅仅盯住绩效考核,而不顾及绩效管理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绩效管理是对员工的行为和产出的管理,是在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框架下,在强化人本思想和可操作性基础上,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的行为与产出做出客观、公正、综合的评价。

科学的绩效管理应该把“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文化作为推行绩效考核的前提,结合公司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员工的个人发展意愿确定考核的内容和目标,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在与员工双向互动沟通的过程中推行绩效考评计划,客观看待考评结果,淡化绩效考核的加薪晋级导向,更多地把它当作激励员工的手段和引导员工自我发展的依据。

误区2:注重绩效考核,忽略绩效沟通

绩效管理是一个员工与管理者双向沟通的动态过程。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含设定绩效目标、实施计划,过程的跟踪与辅导、绩效的反馈与面谈、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等内容。简而言之就是:计划、执行、考核、反馈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随意割裂开来。

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是贯穿始终的。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持续不断的双向沟通是一个企业绩效考核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企业科学绩效管理的灵魂所在。再完美的考核制度也必须有赖于沟通顺畅的团队,更何况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本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绩效管理制度。适当的沟通能够及时排除管理过程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整体绩效。同时也能提高被考核者的参与积极性,减少考核过程中的阻力,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进行。在执行过程中随时保持沟通和反馈,让被考核者了解考核的目标、执行状况、考核结果等,被考核者也乐于提供资源支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信心和斗志,也使各被考核者的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相一致、企业内各个部门长短期目标协调平衡发展,

如此一来,绩效考核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增强共识、凝聚人心、促进沟通和能力提高的多赢过程。

误区3:绩效管理中各个层级角色错位

企业内多数人甚至包括一些高层管理者都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由人力资源部来做是天经地义的。高层管理者只对绩效管理作原则性的指示,剩下的工作全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做得好与不好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了。这实际是对绩效管理中角色分配上的认识误区。人力资源部门对于绩效管理的实施负有无可替代的责任,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人力资源部门来做。

首先,公司高层是所有绩效管理活动得以顺利推行的前提条件,没有他们的倡导、支持和努力,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

其次,企业内所有员工对之的参与程度也对绩效考核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员工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和上级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定自己下一步学习、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没有被考核者的这种全身心地参与,绩效考核很有可能蜕变成一场“上级与下级的博弈”过程,科学的绩效管理根本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有效实施与执行了。

误区4: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奖惩、发奖金、加工资手段

在很多管理者心中都有意无意地把绩效考核与奖惩直接划上等号,认为绩效考核就是淘汰、惩罚不合格的员工,升迁、奖励优秀的员工。这样想也不无道理,毕竟对员工进行好、中、差的评定结果应该有物质形式上的体现,但绩效考核体系不应该单纯为了奖惩员工而设立和存在,绩效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武断地把绩效考核等同于一种奖惩、发奖金、加工资手段,那就会让绩效管理的起步并入认识上、理念上的一个管理误区。

在实践中,绩效考核应该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转向每个人的个人自我发展诊断,变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的对立关系为互助合作伙伴关系,考核的目的应该更多地定位为企业与员工多方受益、共同发展。对于企业而言,绩效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提升整体业绩,对于员工来说,绩效管理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修正,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与更大的发展空间。

误区5:公平的考核者可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

大多数的管理者认为只要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合理,执行过程不徇私舞弊,就能保证绩效考核的合理、公正,其实这是对绩效考核制度的一种过度依赖,也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认识误区。

实践中,绩效考核的过程与结果都会或多或少带有考核者的主观色彩。在绩效考评中,考核者是考评结果可靠性、真实性的重要决定因素,而考核者自身并不能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完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被考核者,他们的评定行为往往受到若干主观心理因素的干扰。比较常见的心理干扰因素有:晕轮效应、感情误差、近因效应、趋中效应、对比效应、偏见误差以及主观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误差等等,这些心理干扰因素都使考核的结果难免失之偏颇。针对这些情况,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对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准则进行不定期的跟踪修正、监督,在考核体系当中尽可能采取一些相对客观或者可以量化的指标。同时也要加强与被考核者的沟通,以减少考核过程中的各种误差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总结:

1、绩效管理的前提是理念,而非技术;

2、绩效管理需将有形和无形相结合;

3、绩效管理的认知和理解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培训和改变,更需要来点格式化进行颠覆;

4、绩效管理不需面面俱到,只需掌控方向、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篇8:当前阅读教学的五大误区

当是阅读教学。按照课改后课标的要求, 在阅读教学中, 阅读、理解、体验、前阅读之感悟、根本思考。、但是探究, 、在平时发现、的课堂教创新都是

学中有不少不符合课标要求甚至是与阅之相背离的教学现象, 发人深省。读不问管题1哪激.教门发师学学提科生问的思多教考, 。学学, 并生都且主, 需动要问质教题疑师的少用设。教计要●果, 要既少又精能达到“牵, 一让学生跳起来发而动全身”能摘的效学蓓回答出来陆到桃子。的问题相反, 尽量少提那些学生, 最好不提不思考就能。的问题一大堆, 蓓可有些老师的似乎经过精心阅读教学课堂, 设计, 看起但来五零。细细如有位教揣摩下来, 师发现思考价值几教学《葡萄沟》第一乎为大吐鲁番的地理位置自然段的过程中, 在哪里设计了?那儿盛产如下问题:误五、哪些六月有水果?什么其中?三等、等四。细想月份有, 这样什么?区的学动问过性题程的有中需何其求, 价实没没值有有可顾理言?及会学阅这生读位阅对教读多师对样在主性教的渴望, 更忽略了各个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对于“阅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过程”这一原则则置之不理, 他所执行的只是“完成任务”式的串讲串问, 只是流于形式的阅读教学。这样的阅读课堂, 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更何来质疑的主动与机会?

2. 注重口头理解能力多, 动笔写作训练少。有些老

师注意到了问题的设计, 提出来的问题很有质量, 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很有帮助, 于是, 课上, 我们就总是听到学生在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品析, 积极踊跃, 各抒己见。但是, 阅读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用脑想, 用嘴说, 更要让他们动手写, 不要让写作能力训练成为纸上谈兵。比如有些课文, 教师要学会捕捉课文的留白处, 让学生肆意想象, 放手去写。不能只注重口头理解, 忽视让学生动笔把所想所感所悟写下来。这只会培养出夸夸其谈的人, 并不能真正全面提高, 这样的倾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3. 只听学生读书多, 真正朗读指导少。不管是平时

课文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教学, 多读, 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并广泛使用。但事实上, 有不少课堂中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按老师的要求读书, 只是一遍比一遍读得响亮而已。如此这般的朗读, 反反复复, 最终还是只在一个层次上徘徊, 学生的朗读水平并不见提高。原因何在?是朗读指导方法的生硬、机械、单调。最常听到的是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上一句:“请你有感情地读读这一部分”、“用XX的语气读好这段话”、“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小节”诸如此类。这种隔靴搔痒的引导语, 注定了这种课堂上的朗读不能融“读”、“悟”于一炉, 不能融理解、品味于一体。部分教师对于朗读的指导不得要领, 只重声音形式, 不重情感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 不重语气的内涵。忘记了朗读可以“表情达意”这一要义。此外, 读长句、排比句时该怎样停顿、怎样换气, 在许多的课例中, 几乎没有任何指导。学生们读得上气不接下气, 读人物对话时更是别扭、呆板, 只会刻意模仿老师或录音的声音, 不但腔调不伦不类, 还使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大大减弱, 甚至得到截然相反的效果, 比如学生们读着读着都情不自禁地被自己发出的怪声音逗笑。所以, 朗读指导应该先带领学生随文入情、随文入境, 让学生受到作品的感染, 再把这种情感体悟读出来, 才能使听者身临其境, 虽只闻其声, 却如见其人。

4. 强调词句认读多, 关注积累运用少。新课程提倡

阅读教学要注意积累, 然而, 低年级教师在课堂上只强化读重点词语, 中年级教师只注重理解优美的句子, 高年级教师只停留于让学生读懂好的文章。而让学生用词说话、写话, 抄写优美词句, 坚持做读书笔记, 开展个人读书交流这种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的成分占得极少。要知道, 学语文, 如果不积累, 就无法学到好语言;如果不运用, 就难以提高语文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 摘录好词、好句, 摘抄精彩语段, 并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 还要能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写作中。

5. 读物整体感知多, 细节品词析句少。读完一段文

字后, 我们通常听到的是:“你读懂了什么?”“你还不明白什么?”读完一篇课文后, 老师往往又会问同样或类似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同学们把重点部分再读一读, 然后小组内交流。”千篇一律。老师们很少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重点词句。这样的教学, 表面上看, 是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主动权, 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实际上却导致我们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只触及皮毛, 只能泛泛而谈。诚然, 整体感知是必须的, 但品读感悟也不可或缺, 只有抓住重点词句、精彩片断与学生共同品读, 才会培养出学生好的语感。品味之处可以选取文本中的精彩片断, 也可以是赏析写作手法上的别具一格, 体味句式上的表达变化, 学习修辞上的别出心裁, 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凝聚着作者心血的言语。品词析句的方法常用的有增删补换法、比较法。让学生们将增删补换后的文字和原文对比, 辨析优劣, 再结合体会出的情感去反复朗读, 达到“使其言皆出于我口, 使其意若出于我心”的效果。如此这般品词析句, 感悟文本中语言对象的形态、句式、语调、含义等, 自然就能够充分内化学生自

篇9:防病保健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阿司匹林能抗癌? 近年,网上流传一种说法称阿司匹林能预防癌症,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专家指出,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长期过量服用有可能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如: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部分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等过敏反应;孕妇在怀孕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引起出血危险。

误区二:补钙越多越管用? 很多人不知道,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因年龄的不同而异。特别是儿童,如果补钙过量,可能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反而影响正常发育。专家指出,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误区三:维生素就是营养品? 很多人把维生素当成保健营养品,殊不知服用维生素也要因人而异。专家指出,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是有定量的,摄入过量的维生素会引起中毒。比如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可引起的中毒综合征,导致烦躁、头痛、呕吐、皮肤瘙痒、视物不清、肝脏肿大。除维生素A外,维生素D过量会造成多脏器点状钙化和多尿;维生素E过多会导致出血倾向。

误区四:三高就是老年病?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是老年多发病,与年轻人没有关系。实际上,高血压与年龄无关,而与几个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关,包括超重、肥胖、吸烟、饮酒以及家族遗传等。专家指出,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体力活动减少,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的行为比例降低,促进了高血压的低龄化。此外,生活快节奏、工作压力、环境压力等也与高血压有一定关系。

误区五:牙疼真的不是病? 可实际上,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疾病等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除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外,还会引起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有些微生物长期存在于口腔中,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

专家指出,为预防口腔疾病,人们首先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个家庭要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避免交互感染。要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篇10:大客户营销的五大误区

刘雄孝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优胜劣汰”现象更加明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势。大量的中小经销商被迫退出市场,规模庞大、势力雄厚的大客户也应运而生,并不断蚕食其他中小商家的地盘。企业的营销策略随之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大客户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渠道网络,并在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不少的企业“经营”大客户遭遇尴尬处境:投入颇大,回报却惨淡!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企业犯了错误,进入了大客户营销的误区!大客户营销肯定对企业有相当大的益处,但是,收益与风险总是同时存在的。企业必须尽量避免进入大客户营销的误区。大体来说,大客户营销有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企业给大客户的优惠政策愈多愈好

大客户规模大、实力雄厚、销量惊人,因此之故,大客户对企业的重要性要远超出一般的中小客户。要想有回报,必须先要有付出,所以,企业给予大客户的优惠政策应该比一般中小客户的政策优惠得多,这个道理企业和大客户都心知肚明。事实上,在大客户营销过程中,大客户会要求获得比一般中小客户更佳的营销政策,而企业也会提供这种更优惠的政策。企业非常清楚,厂商存在于市场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赢得继续生存和长远发展的空间;大客户也是商人,商人的本性就是“惟利是图”。所以,从这个前提出发,企业常犯这样一个错误:企业认为,只要自己承诺给予大客户的返利更高,给大客户提供的政策更优惠,那么,大客户就会“投桃报李”,会更尽心地帮助企业打开市场,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许多企业在对待大客户营销过程中,确实是抱着这种观念,而且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是,结果却大出人意料:企业付出的多,从大客户那里回收的却少,甚至还比不上少投入时的回报!

为什么呢?很简单。首先,大客户作为商人,不仅是“惟利是图”,而且是“贪得无厌”,“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企业给予大客户的支持越多,大客户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会越多;企业永远无法满足大客户的欲望。其次,企业支持大客户,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支持,但是,企业并没有对大客户提出相应的效益回报要求,大客户也没有以正式书面的合同、条款来限定自己必须完成多大的销售任务,因此,企业提供的支持只是企业单方面行为,幻想大客户会“将心比心”服务企业也只是企业的“一相情愿”。再次,大客户久经沙场,深谙“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关系,企业单方面提供如此大的政策支持,大客户内心会猜疑企业产品质量可能低劣、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障等隐患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客户也只会是多拿企业的所有市场支持费用,而不会用心去销售企业的产品。

大客户虽然追求利润,但是,它所追求的只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利润,而绝对不是那种稀里糊涂、隐患甚多的利润;企业在给予大客户营销政策和市场支持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并不是优惠政策愈多愈好,“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误区二:大客户营销获量 中小客户营销获利

大客户的实力和占有的市场份额要大于中小客户,因此,大客户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也远多于中小客户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大客户的“芳心”。正因如此,许多企业将自己的总体营销思路定为:重视大客户营销,但目的并不在于获得利润,而在于提高销量,扩大市场份额;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于中小客户。

乍一看,这个思路确实是没有错的。据悉,在许多领域,大客户(尤其是连锁大客户)

会对企业提出这样那样的无数的苛刻的条件,许多企业甚至根本进不了大客户的卖场,即便进入,也是很难获得现实的利润。但是,一旦企业进入这些大客户的卖场,那么,销量往往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进入,等死;进入,找死!企业经过综合考虑,往往最终会选择进入大客户的卖场,但是企业对利润是没有任何指望的。许多企业将自己的全部利润寄托在中小客户身上。

不过,随着市场的深入发展,笔者认为,企业不应该继续持以这种观点。事实上,现在大客户势力越来越强大,在大中城市,甚至在三四级城市,大客户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中小客户只能占据很小的一块市场份额。企业希望通过中小客户来获取利润的观念已经变得不切实际了。此外,(连锁)大客户发展日益规范化、现代化,企业只要进入大客户这个门槛,后面的营销费用不一定比经营中小客户的营销费用高,甚至还会略微低一些。加上越来越多的商家认识到,惟有厂商共赢,才是双方真正的出路,厂商之间的合作要远大于竞争。企业在大客户营销过程中,应该转变以往那种靠大客户获量、靠中小客户赢利的观念,毕竟时代不同了,社会在不断前进。企业转变不了这种观点,必定只剩死路一条!

误区之三:沿袭传统营销思路

大多数企业都是同时与大客户和中小客户打交道,相对来说,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大客户。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转变观念,跟上大客户的步伐,在与大客户打交道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的营销思路,把大客户当成传统的中小客户一般来看待。企业的这种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与大客户之间的良性、协作的发展局面。

企业的这种思路体现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企业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与大客户打交道。大客户的营销模式与传统中小客户的营销模式有很大差异,企业却没有看到这种差异,反而由原本负责中小客户的营销人员负责与大客户之间的联络、沟通。

企业营销人员按照“对付”中小客户的方式来“应付”大客户,比如,给大客户下发“指令性”的文件,“命令”大客户做这做那;对大客户正常经营指手画脚,横加干涉;一旦碰到遗留问题或者是难于解决的问题,推委拖延,拒不承认,要么就是敷衍了事„„

沿袭传统营销思路的企业在与大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会多次遭遇类似的问题。这样的境况使得双方的合作成为一句空话。遇到这种情况,企业应该积极主动进行调整,转变自己的营销思路。比如,从内心尊重大客户,而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当“太爷”;建立专职机构负责大客户营销;与大客户进行合理分工,各尽其职;碰到问题,双方协商友好解决,等等。

“态度决定一切”,企业在与大客户打交道过程中,必须注意调整好自己的营销思路,这是一个总体原则问题。

误区之四:为了大客户 舍弃传统客户

大客户营销代表了未来商业流通领域发展大势,但是,一个市场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总离不开少数势力强大的大客户和大量的中小客户。企业重视大客户无可厚非,而且非常值得;但是,“一切为了大客户”,抛弃所有中小客户,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欠缺思考的,也是不应该的。

问题是:现在有部分企业,与大客户搭上关系、签订全年订销合同之后,就将传统的中小客户置之脑后,甚至找各种借口“清退”各级中小客户。有的企业虽然也说重视中小客户,但那些只是一个口头上的承诺,大量的优惠政策和市场支持费用都偏向大客户,简直将大客户看成是自己的唯一靠山。

殊不知,企业的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彻底葬送企业的未来命运。大客户实力雄厚,有自己的全盘考虑和战略思维,而且大客户拥有众多的企业资源,它绝对不会为了某个企业而改变自己的整体策略,每个企业都只是大客户手中的一颗“棋子”。企业则不然,一旦企业认定大客户利益至上,抛弃了其他中小客户,那等于是将自身身家安全系于一仞间,所冒的风险

实在是太大了。

在大客户营销中,企业应该切记:厂商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害关系!大客户不会为了一个企业而舍弃其他企业,企业也绝不能为了大客户而舍弃自己多年来的合作伙伴。惟有充分发挥大客户和中小客户各自的优势,企业才能真正屹立于市场中!

误区五:有了大客户 万事不用管

某空调企业,以往只有一些区域性的中小客户,每年销量大概在60万套左右;前不久,该企业与国内一知名专业连锁企业签订全年经销合同,合同签订的销量为50万套,该企业领导人一下子就松懈下来了,觉得万事大吉,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但是,企业的这种心理在大客户营销中是极为错误的。有了大客户,并不等于说企业就可以放任不管、任意由大客户具体去操作了。

事实上,与大客户合作,需要企业付出的努力并不会小,甚至比以往和中小客户打交道付出的努力还要多。企业要想成功实现与大客户之间的合作,圆满完成预期目标,必须双方在后期的具体操作中精诚合作,密切联系,共谋发展。

从企业与大客户之间的分工来看,企业需要为大客户具体营销提供各种“后勤”支援。其中包括: 企业总部对整个行业、整个市场的研究分析,预测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对大客户营销提供宏观上的理论支持;

企业总部与大客户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就产品全面上市、产品卖点提炼和市场定位进行深入探讨;

企业为大客户提供畅销的产品,并保证及时运送到大客户卖场内;

企业总部对各地销售分部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并指示各地销售人员与当地大客户卖场进行全面的合作;

企业营销人员参与到大客户卖场内的实际促销活动;

企业在第一时间内为大客户提供财务发票及其他文件;

企业与大客户保持随时畅通的联系,为大客户市场需求提供力所能及、到位的其他各项服务;

其他提供的其他服务措施,等等。

企业在大客户营销过程中,必须谨记两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NO PAIN,NO GAIN!

上一篇:鼓励中学生好好学习的励志名言下一篇:就业指导课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