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睡前温暖爱情故事

2024-05-13

情侣睡前温暖爱情故事(精选7篇)

篇1:情侣睡前温暖爱情故事

杰弗逊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因为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所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来往。他常常为杰弗逊推荐一些书,或者为杰弗逊做一些杰弗逊要他做的事,呼来唤去的,从来没有怨言。杰弗逊在他面前很随便,他说杰弗逊穿着大人的衣服,其实是个小孩。

有一年他搬了家,新年的时候他邀杰弗逊到他家看一看。杰弗逊答应了,可新年那天轮到杰弗逊在学校里值班,上午杰弗逊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他听说杰弗逊值班,就问杰弗逊还能不能去,杰弗逊说下午过去。

下午杰弗逊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有一同事来到学校,他见杰弗逊要走,就说:“您和我打一会儿网球吧!”杰弗逊说还有事,他说就玩一会儿,经他一说,杰弗逊有些手痒起来,就和他玩了起来。这一玩把时间给忘了,等杰弗逊从学校里出来,天都快黑了,他只好回家了。

后来杰弗逊总想找个机会对朋友解释一下,可不知怎么搞的,一拖就是很长时间。时间越长就越不想再提这件事了。心想反正也不是外人,何必那么多礼节呢,后来竟渐渐忘了。

杰弗逊再次想起朋友的时候,是有事要求于他。电话里他对杰弗逊很冷淡,杰弗逊问他怎么了,他说:“问你自己。”

杰弗逊试探着提起新年里的那件事,他说:“你已经无可救药了,有那样轻率待人的吗?”他很生气,说那一天他和妻子推掉了所有的安排,只是为了杰弗逊的到来,从早晨到晚上竖着耳朵听每一阵上楼的声音,可最终杰弗逊还是没有来,之后连一个电话都没有。

他说得杰弗逊脸上一阵阵发热,杰弗逊解释说他从来没有把他当过外人,因为杰弗逊以为他们距离很近,就在这件事上随便了。朋友说杰弗逊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为了让杰弗逊知道诺言这个很平常的词,他决定不再理杰弗逊。

因为失去了这个朋友,杰弗逊记住了什么是诺言。

篇2:情侣睡前温暖爱情故事

55年前,一封自中国辗转寄往日本的信件,使他们成为了一生的挚友。他们曾在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的年代里失去联系37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蔡风十分揪心,好不容易在16年前恢复联系的两个古稀老人,是否会因为地震,从此天人两隔?

佐藤喜子,你在哪里

3月11日下午,蔡风终于下决心要打一个电话。这是一个国际长途,电话那头是住在日本宫城县仙台市泉区的佐藤喜子。

蔡风不会日语,也没去过日本,佐藤喜子不会中文,也没来过中国。两人不但没见过面,连电话都没有通过。他们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是几封跨越55年的书信。

这是蔡风打给佐藤喜子的第一个电话。“老朋友,您可千万别出事啊。”看着电视里日本正在经历的浩劫——9。0级的地震及其引发的破坏力惊人的海啸,蔡风有点儿坐不住了。

苦于自己不会讲日语,蔡风当天下午就找到了广州樱花日语学校校长马燕。马燕当即拨打了佐藤喜子家的电话,但电话无法接通。

没有人相信蔡风有一位好朋友在日本,而且两人通过书信交往超过了半个世纪。

“我保存着她寄给我的所有信件,信件中我们叙述彼此的人生,无话不谈,从年轻一直说到一头白发。”蔡风说。他打开一本很大的相册,里面夹着一沓发黄的信件。

最早一封信的落款日期是1956年11月25日,当时的佐藤喜子还是日本一所大学的二年级学生,正为能和蔡风结为笔友而心怀喜悦。

最近一封来信的落款日期是2011年1月11日,72岁的佐藤喜子已白发苍苍,抱上了孙子。

这些信件全部用日文书写,为了方便阅读,蔡风请人帮他翻译成中文。同样,佐藤喜子每次也要找人将蔡风用中文写的书信翻译成日文。

蔡风的相册里还保存着佐藤喜子50多年里寄来的数张照片和一些日本邮票。“她哥哥喜欢集邮,这些邮票都是她1957年寄给我的,现在非常珍贵。”看着这些邮票和照片,蔡风的情绪极其低落。房间的电视里还在不断更新日本地震的遇难者人数,仙台市的一些沿海小镇里大水压境,汽车成了海水中的一叶扁舟,被冲得翻了过去……

异域洞天

1956年,21岁的蔡风在广东北部山区的韶关气象站工作。山区生活单调,蔡风只有通过读报获取信息。1956年年中,他看到《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报道了日本女青年早濑笙子希望与中国青年互通书信的消息。

蔡风瞒着身边所有人,悄悄给早濑笙子写了一封信,寄往《中国青年报》,该信随即被转到了日本。

由于中国青年寄给早濑笙子的信太多,在发动家人回信仍无法应付的情况下,早濑笙子把蔡风的信转给了在福岛县川俣高等学校读大二的女学生铃木喜子。

1956年11月25日,铃木喜子在日本的冬天里,给蔡风写下了第一封信。

收到信后,蔡风看不懂日文,只好将信寄给《中国青年报》请求翻译。很快他就收到了译在中国电影出版社稿纸上的信件。

在这封译成中文后仍有1000多字的长信里,铃木喜子说:“今后我很希望作为您的一个通信笔友一直和您通信,请您做我的朋友吧。”她还在信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环境。

铃木喜子说,她每天早上7点半坐13分钟的火车去上学,说日本就要下雪了,冬天就是围着火炉看看书,或是打打羽毛球,有时也踢毽子。她说自己所在的福岛县饭野町是个小镇,家就在火车站旁边,“到村庄的任何地方去,都用不了10分钟。”

她说饭野町唯一有风景看的是一个堤坝,“春天好多人来这里看樱花和梅花,夏天有很多人来游泳,我也是其中一个。枫叶变红的季节,这里是很美丽的,过了这个季节就和普通的村庄一样了。”

铃木喜子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服装,尤其是对刺绣的喜爱。她对中国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甚至问蔡风每天穿什么衣服工作。她说自己工作时会在上衣和裤子外边套上围裙。

“请保重身体,以后天气会冷下去的。”铃木喜子这样跟蔡风说。

在信中,铃木喜子附上了一张夏天里自己在福岛县苗代湖边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17岁姑娘身穿长裙,低眉浅笑。

隔海相望

1957年2月20日,铃木喜子给蔡风写来了第二封信。

此时的铃木喜子即将毕业,在东京游玩。她在信中倾诉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已经不胜渴望还乡,每天都有思乡的病。”

铃木喜子在信中表达了对就业和未来的担忧。她说日本土地狭窄,而且人口众多,就业是件艰难的事。铃木喜子动容地对蔡风说:“你能为着我,而在别国的天地间守望着我吗?请求你。”

1957年,蔡风到北京出差的时候,拿到了铃木喜子托人带到北京的49张邮票。这些跨越中国清朝、伪满洲国、军阀混战等历史时期的珍贵邮票,至今被蔡风收藏着。

从这封文末署名为“从别国的友人寄给隔海的彼岸友人”的信之后,蔡风和铃木喜子就失去了联系,隔海相望,一晃就是37年。

1958年,蔡风被派往西沙群岛进行气象勘测,一去就是3年。期间中国发生了“大跃进”,蔡风回到广东后,又赶上了3年自然灾害,再往后是长达10年的““””。中日关系在其中沉沉浮浮。

失去联系的37年里,蔡风与喜子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一步步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头发斑白的老人。

1963年,在3年自然灾害的尾巴上,蔡风经战友介绍,认识了广州一家染织厂附属幼儿园的一位女老师,两人随即结婚。对于蔡风与铃木喜子互通书信的事,蔡风的妻子刚结婚时就知道了。回到广州后,蔡风进入广东省气象局工作,直到退休。

1962年,在隔海相望的另一端,23岁的铃木喜子先于蔡风一步,与日本国铁公司的员工佐藤兴源结婚,自此随夫姓,改名佐藤喜子。

心念故人

1994年,与喜子中断联系37年后,当年风华正茂的蔡风已经59岁。一次他在翻检旧物时,看到喜子在1957年托人带给他的邮票。蔡风用心地将邮票寄往昆明,找了一个熟悉邮票的朋友鉴定,得知邮票经过数十年收藏,价值不菲。他再度想起异国的这个笔友,试着按照喜子当年的通信地址,又写了一封寄往日本的信。

“写这封信的时候,真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到达你的手中。因为离开我们曾经互相通信的时间——1957年11月,已经将近40年了,真是岁月如梭啊。当年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现在则差不多是老人了……但是你寄来的信、照片和礼物,我一直珍藏到现在。不知你是不是还记得远在中国这个曾经的通信笔友呢?”蔡风不知道老朋友已经更名为佐藤喜子,他依然按原来的称呼给铃木喜子写信。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喜子一家已经从福岛县饭野町搬到了宫城县仙台市,但是这封信还是通过喜子的妹妹,转到了她手上。

1995年5月31日,佐藤喜子给蔡风写了回信。信中说,对于接到一个失去联系近40年的老朋友的来信,她感到很吃惊。此时的佐藤喜子刚刚退休,但是身体不好,每天要去医院做理疗。退休后的她,最大的兴趣是园艺,在自己家小小的庭院里种着蔷薇和四季开放的花儿。

“时间过得真快,再提笔已过了40年,年少的时光像走马灯一样浮现在眼前。”佐藤喜子在信中感慨道。最后,佐藤喜子还与蔡风互勉:以后大家都要注意身体,幸福地生活。

自从1994年重新建立联系后,此后每年,蔡风都会与佐藤喜子互通书信。每年春节前后,两位老人还会互寄贺卡,祝愿对方全家健康。

他们也互相留下了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但两人依旧像当初一样,只是保持书信联系。语言的障碍在两人中始终存在。“主要是我们都不懂对方的语言,打电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蔡风说。

生死惦念

这次地震,第一次打破了两人50多年来的交流方式。蔡风几乎是第一时间看到了日本大地震的消息,他很担心佐藤喜子一家的安危,于是拿起电话,想知道另一头的日本老朋友是否安全。

3月16日,久等之下还没有佐藤喜子的消息,蔡风想到了求助媒体。在广州一家都市报的帮助下,记者将寻找佐藤喜子的消息转达给了读卖新闻社、朝日新闻社和国际红十字会等媒体及机构。但是仙台已成地震重灾区,各组织均表示找人难度很大。蔡风寻找失散笔友的消息经报纸披露后,一些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以及日本网友也加入到寻找佐藤喜子的队伍中。

大灾之下,蔡风对相交55年,仅凭书信交往的佐藤喜子的担忧和寻找,令所有人动容。

76岁的蔡风还用起了电脑,查看日本的电子地图。当发现佐藤喜子家所在的仙台市泉区,位于仙台市西北方向,地势较高后,他坚信佐藤喜子一家会平安无恙。

3月18日晚6时10分许,振奋人心的消息从日本传来。几经辗转,佐藤喜子与记者通上了电话,她说:“我没事,全家人都很好,感谢中国朋友的关心。”

电话里,佐藤喜子表示,这次地震和海啸对宫城造成了巨大破坏,但是幸好她家所在的仙台市泉区不在海边,因此没有受到海啸的影响。她的丈夫佐藤兴源地震时正好在印度尼西亚,家里其他人地震后一直待在家中。

谈起灾后生活,佐藤喜子说已经可以去商店里买一些食物了。经过连续抢修,目前她家所在区域供水供电已经恢复,可以洗澡了,不过煤气还没有恢复。

得知蔡风在四处求助打听她的消息时,佐藤喜子深受感动,她再三请记者帮忙转达,要蔡先生不要担心,过段时间她就会写信给蔡风。

佐藤喜子称赞蔡风,说:“他真是一个心地很善良、很好的人,一直很关心我和家人的生活。请代我转达:我现在安好,谢谢他对我的关心!特别是地震后那么关心我和家人的安危,真是非常感激!”

得知佐藤喜子一家平安,蔡风连声说:“非常高兴,太高兴了。也希望佐藤喜子他们从灾难中走出来,重新安排生活。”

篇3:情侣睡前温暖爱情故事

二氧化硅纳米保温材料为何如此神奇?是因为它含有“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气凝胶。在它背后, 有一个花甲老人演绎了12年的创新创业故事。

美国科学家求职中国民企这是为什么?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66岁的鲍勃·斯托克成为第一个为房屋加上气凝胶保温层的英国人。他说:房屋的保温效果好多了, 暖气都调低了5摄氏度。这太有效了。

气凝胶密度只有玻璃的千分之一, 几乎能在空气中漂浮, 被称为“世界上最轻的固体”。18毫米厚的气凝胶衬里能帮助宇航员抵御零下130摄氏度的低温, 被用来制作太空服的隔热保温衬里, 为2018年人类登上火星大陆做准备。因此, 科学家把气凝胶称为“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

为了捕捉彗星的微粒, 美国“星尘”项目设计者华裔副首席科学家邹哲博士, 潜心25年, 终于用气凝胶组成的尘埃采集器达到目的。所以, 当邹博士收到来自绍兴市纳诺高科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纳诺公司) 的邀请, 请他前往考察该公司生产的气凝胶时, 他付之一笑, 认为中国企业绝对生产不出气凝胶。不久, 固执的纳诺公司又越洋寄来气凝胶样品, 二请诸葛, 盛情难却, 邹博士带着疑惑来到了该厂。于是, 他见到了本文的主人公——董事长周水林。

周水林, 身材高大, 眼神炯炯, 当兵5年, 一身正气, 时为2006年, 他61岁。

内行看门道。通过考察, 邵博士最终认定纳诺的气凝胶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拿出一块烧饼大的气凝胶产品, 敬佩地送给周水林作为礼物。这块“烧饼”在美国价值几万美元, 可纳诺公司一立方米的的气凝胶保温材料, 成本不到2万元人民币。这让邹哲大为吃惊。机场临别, 邹哲考虑再三, 提出希望留在科诺公司工作, 却被周水林婉言谢绝。

“灯火阑珊处”发现一个“试管婴儿”, 养, 还是不养?

这么牛的周水林是谁?他当时还是浙江中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领导下, 公司成为一家具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大型集团企业, 涉及建筑、房产、文化等多个产业领域, 市场覆盖全国, 雄踞全国民营500强企业、中国建筑业500强企业、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进沪施工30强企业行列。

在许多人看来, 周水林功成名就, 年近花甲, 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但周水林却想得更多。

2004年, 周水林59岁。一次与朋友聚会, 他终于透露心声:我们建筑企业一定要转型升级, 要么不转, 要转一定要向高科技企业转;要做, 一定要做国内没有、世界领先的产品!当时有多少人相信呢?

可巧的是, 这位朋友的亲戚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一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刚好研究出一种新材料, 那就是用二氧化硅制造气凝胶。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周水林马上邀请绍兴市副市长徐文成一道赶往清华大学。

“喏, 就是这东西。”清华大学教授黄涛举着一根实验用的小试管, 里面密封装着极细的白色粉末, 摆动试管, 细粉来回流动, 轻盈如水流。

看着这些仅仅是实验室产品的粉末, 陪同的朋友有点退缩了, 他给周水林泼冷水:“这只是个‘试管婴儿’啊, 养不养得大还不一定, 行吗?”该“产品”未经过中试, 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也就是说, 七成可能失败。而中试, 至少需要投入500万。

市里有关领导说:“东西是好, 风险很大, 效益惊人。”

都看着周水林。是退缩还是拼一拼?经过再三斟酌, 周水林毅然拍板:做!美国人能做出来, 中国人也能做出来!关键时刻, 彰显企业家的远见与风骨。周水林让笔者想起了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一段论述:企业家不是投机商, 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 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试管婴儿”走出试管, 个中艰辛催人泪下

饭桌上的一番豪言壮语, 立刻变成征用土地、建设厂房、购买设备的行动。2004年4月, 绍兴市纳诺高科有限公司成立。8年后, 该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经国家工商局批准, 该公司更名为国家级“纳诺科技有限公司”, 犹如“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尽管不可同日而语, 也看出各方面的重视和期盼。这是后话。

生产没人生产过的新产品, 必定会碰上想象不到的困难。

中试所需超临界的中试装置, 无处购买, 只有四川一家大型企业能够制作。当周水林风尘仆仆赶到时, 心凉了半截。厂方告诉他:这种非标准化的专用设备制作非常麻烦, 而且体量太小, 不愿承接。花甲之年、数亿身家的企业家, 低下头来再三地哀求, 再三说明产品对国家的意义, 终于感动了这位负责人, 厂方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了难题。

设备有了, 人才呢?茫茫中国, 懂气凝胶生产的人才在哪里?周水林寻问每一个可能知道的人, 到处收集有关资料和相关线索。那位美国休斯敦市约翰逊航天中心的邹哲博士, 就是周水林在看《参考消息》时, 发现上面刊登了一则介绍“星尘”项目取得成功的报道, 其中提到气凝胶和邹哲。他马上决定要请邹哲来指导。别人说:周总, 您异想天开吧?世界闻名的“星尘”项目的设计者, 您一个“包工头”也能请来?人家美国同意吗?令人大跌眼镜的是, 邹博士真来了。谁知道其中周水林费了多少周折?周水林就是用这种精神, 从全国诚邀人才, 组织了一支精干的科研团队。

气凝胶怎么生产?气凝胶是把有机硅里的水分抽去, 然后注入二氧化碳气体, 形成无数个纳米级的空洞, 如果把一立方厘米的气凝胶全部铺开, 它能覆盖一个足球场, 轻得被称为“冻结的烟雾”。自1931年由美国化学家发明以来, 气凝胶因成本高昂、性能脆弱, 一直被锁在实验室。十多年前, 美国的阿斯彭公司为这一材料赋予更多实际用途, 开始垄断全球气凝胶产品生产, 目前产能约为4万立方米。

如何抽去有机硅的水分?如何让气体进入固体?如何形成均匀的纳米级空洞?温度、压力是多少?一个个不眠之夜, 一次次试验, 一次次失败, 一次次流泪, 一次次从头开始。当失败的记录达到上千次的时候, 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这使我们想起了肯德基。他经历了1009次失败, 终于在66岁时成功, 以独特配方的炸鸡首创“特许经营模式”。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哈兰·山德士上校, 肯德基的创始人。

他们拥有一种共同的精神。

2006年1月6日, 艳阳高照。浙江省科技厅在绍兴组织气凝胶成果鉴定会。3位两院院士从全国赶来, 7位专家涉及的学科覆盖化学工程、核物理、航天动力、精细化工、无机化工等领域。最终专家组一致认定, 这种新材料和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其工艺技术处国际先进水平”。

正当大家喜气洋洋, 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之中时, 一场灭顶之灾突然袭来。由于绍兴市城市规划变更, 有关部门要求纳诺公司尽快搬迁。刚刚通过鉴定的气凝胶不能生产了, 望着新建的厂房、新安装的设备和刚刚整修好的厂区, 不少员工流下了眼泪。几次交涉没有成果, 有关人员甚至叫嚣要抓人!在有些人眼里, 气凝胶与他们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企业毅然拿起法律的武器, 几经周折, 企业获得了赔偿和新厂用地, 但时间和精力无谓地白白浪费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 时间就是市场, 时间就是企业和国家的效益啊。

那时, 投入已近亿元, 企业停产, 前景渺茫。员工在眼巴巴地看着周水林, 好容易凝聚的人才开始流失。公司董事会一些同事婉转地劝说周水林放弃这个项目。周水林夜不成眠, 何去何从?最终, 军人的血性和企业家精神让他一跃而起, 中国不能没有气凝胶, 中国一定要有气凝胶!他对董事会的同事说:这样放弃, 对不起那些从开始就跟我们一起创业的科研人员, 对不起我们已经取得的15项专利, 对不起那些帮助过我们, 对我们充满期望的领导和朋友!我们不但要做气凝胶, 而且要比外国的成本更低、更环保!我来负责任!他的态度终于感动了董事会, 气凝胶项目终于继续进行下去。

现任综合管理部部长沈立青, 从创业开始就来到企业, 至今已12年。笔者问她为什么能坚守企业不动摇?她说:就在生产被迫停顿, 厂里最困难的时候, 周总推动董事会给我们长工资。这不但感动了我们, 也说明周总对企业有信心, 我们对周总有信心!科研中心主任博士毕业, 业绩突出。有人劝他跳槽, 他的回答是把爱人、儿子, 甚至老父亲都拉到厂里工作, “身家性命都交给企业了”。人心齐泰山移, 公司上下同心协力, 攻坚破难, 终于取得了突破。现在, 周水林又与董事会商议, 准备推行管理层持股, 与公司员工共享发展红利。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所谓领导者, 就是能够对自己的任务描绘出宏伟前景的人, 拥有千方百计去实现的信念, 就算是下刀子也要把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 有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的坚强意志。如果没有人格上的问题, 员工肯定会追随这样的领导者。”周水林就是这样的领导者。

惊险一跃, 气凝胶温暖中国, 走向世界

气凝胶终于可以工业化生产了!员工欢腾, 董事会兴奋。但周水林知道:近亿元投进去, 摆在他面前的仍然只是一堆粉末, 一堆一阵大风就会吹得无影无踪的粉末。气凝胶怎么变成商品?商品应用到哪个行业?到哪里找买家?这些像一座座大山, 等他继续攀登。正如马克思所说:从商品到货币, 是惊险地一跃, 如果这一跃不能成功, 摔碎的将是商品的所有者。

周水林开始了新的长征。他不是在飞机上, 就是在赶往飞机场的路上。他和他的团队拜访了众多科研院所、高等学府、机关企业, 办公室柜橱里, 摆满了他所有能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终于在上海同济大学玻尔固体物理研究院找到了希望。院长沈军来到绍兴, 考察过纳诺公司后, 建议用常压干燥装置和技术工业化, 生产气凝胶保温材料。在沈军的指导下, 周水林组织科研人员投入研发, 又是经过了上千次失败, 终于在2008年成功生产出二氧化硅纳米纳米孔绝热保温材料 (简称气凝胶保温毡) 。

周水林赶到辽河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 请他们进行气凝胶保温毡包裹输油管道的试验。在苦苦期盼中喜讯终于传来, 油田方面反馈的意见是:“使用气凝胶保温新材料, 不仅节能38%, 油田的出油率也大大提高, 而且环保无毒、防水抗裂、耐腐蚀、好施工, 能够延长管道包裹材料的使用年限。”油田于是成了他们第一批客户, 市场向他们露出了笑容。

纳诺公司成为中国中车集团的合格供应商, 产品应用在高铁列车上, 增强了保温效果, 节省了车厢空间。纳诺产品随着中国高铁奔驰在国内外。

当年, 外军参观我军舰艇, 嘲笑内部防火材料等级太低。2011年12月, 海军装备部在上海召开了由34家科研所、大专院校、各大船厂代表参加的鉴定会。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新、旧材料的对比, 最终确定气凝胶材料可以应用于船舶设备上。这为纳诺公司开拓了又一个市场。

在北京奥运工程、在国家大剧院、在国家档案馆、在中国美术馆、在上海金山石化、在天津力神锂电池项目、在宁波热电项目、在三亚房地产工程、在绍兴市立医院、在我军某新型护卫舰、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发电企业, 纳诺公司的二氧化硅纳米保温材料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方检验证明, 他们的产品, 能抵御300至800摄氏度的低高温, 几乎完全憎水, 实现了保温节能、防火、防水三合一的完美结合。原二炮院士康西生兴奋地说:这种材料对我们战略武器的保护非常有用!

如今, 纳诺公司已建起了4条生产线, 第5条正加紧建设;建成了国内第一台气凝胶高温涂层机, 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联合成立研发中心;成立了“同济大学-纳诺气凝胶联合研究所”, 各种研究正如火如荼;纳诺公司的产品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组织实施;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纳诺公司, 以他们内部生产标准规范为基础, 起草中国气凝胶保温毡国家标准;他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 公司正紧张准备在德国、美国设立代理处。院士袁维康回访纳诺公司时, 十分兴奋, 连连赞赏, 对纳诺公司信心满满。

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努力奔跑在世界的前列

可周水林依然不满足。他说:这些年来, 世界发达国家竞相研究气凝胶, 发展很快。而气凝胶的用途非常之广, 亟待我们去开发, 这也是一场市场竞争。这使我有一种迫切感, 恨不得一个早上中国就能推广这种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如果我们不加倍努力, 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扩大市场份额, 减低成本, 我们就会被人追上。

他呼吁:中国气凝胶事业需要国家和政府更多重视、宣传推广、扶持帮助。需要许多行业修订标准规范, 需要打破一个个利益链条。这一切, 都需要快、快、快, 让气凝胶更快地为实现中国梦出力。

他决定投资5亿元, 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二氧化硅纳米孔洞超级绝热材料研发与制造基地。他的梦想是用纳诺公司的保温材料, 温暖中国城乡千家万户, 还要走出国门, 温暖世界。

2016年, 周水林71岁, 但说起气凝胶就神采飞扬、充满希望。看得出气凝胶这个朝阳产业, 给周水林带来了青春和活力。当年, 他17岁背着行李到工地当石工学徒的时候, 他十分努力, 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当他参军来到部队, 同样怀着对未来的设想, 放弃一切业余时间狠补文化知识, 才有了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今天。转业回来, 他在建筑公司大显身手, 屡建优质工程, 获得了中国建设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如今, 他从59岁开始, 奔向新的梦想, 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 终于实现了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要做就做国内没有、世界领先的产品!”

回首气凝胶保温材料诞生的艰难过程, 是什么力量支撑周水林坚韧不拔, 攻关破难?周水林指着公司大厅悬挂的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说:我常在这里停一停、看一看, 觉得这就是总书记给我提的要求。

这十个大字是:“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2014年7月8日,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30位企业家回信, 希望广大企业家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的闯劲, 进一步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敢于担当, 勇于作为, 为国家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壮哉, 敢为天下先, 爱拼才会赢!这正是周水林精神的写照。万众创业, 大众创新, 需要这种精神;改革发展, 民族复兴, 永远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用气凝胶保温材料温暖我们的家园, 用这种精神, 鼓舞我们振兴中华的斗志!

篇4:情侣故事两则

20世纪50年代末,在上海一所大学校园,一对男女学生相爱了。那时校园里绝对禁止恋爱,校方对他们一再劝阻、警告,两个年轻人却始终如胶似漆。

校方只好使出最后一招,毕业时将男的“流放”到大西北,女的从宽处理留在上海,实际上是要将一对鸳鸯拆散。女的不肯独自留上海,死活要跟男的一道赴那天苍苍野茫茫的地方。

两个人在蒙古包里落下户,卿卿我我,苦日子却过得甜。然而3年自然灾害,一个饥饿的时代到来了。

这天是中秋节,社里给每户分1块月饼。男社员先收工,男的把月饼领回来,等着女的。

薄暮降临,女的还没回来。男的实在忍不住,把月饼对半切了,先吃了自己那份。不吃则已,一吃更馋。他想她要是在,肯定会省下她的那一半给他吃,那么,实际上这半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将是属于他的。他于是把半边月饼切开,把他认为肯定会省给他吃的那一半吃了。女的还没回来,剩下四分之一块月饼,男的看着看着,怎么也忍不住,他甚至想不起自己是怎样向它伸出“魔爪”,一下就把它吞噬掉的。

这时,女的回来了,她兴高采烈地说,听说分了1块月饼呀!男的愣愣地无言以对,片刻,支吾道:“我……太饿,我……吃掉了。”

女的半天没吭声,后来忽然怒吼道:“我想不到你这样,我牺牲一切跟你来到大西北。你呢?连半块月饼都不能给我剩下,我算看透你啦!”

女的一气之下就这样收拾了衣物,回了上海。

校规、警告、“流放”都不能拆散的一对情侣,1块月饼却轻而易举就做到了。可见再好的感情必须建立在基本的物质基础上,否则,再牢固的感情也是空中楼阁,早晚要塌。

放糖还是放辣椒

这一个故事,同样发生在上海那所大学校园,只是斗转星移至20世纪90年代。一对男女生顺顺当当恋爱成婚,男的是四川人,女的是上海人。四川丈夫爱吃辣,上海妻子爱吃甜,起先日子还过得和气,久了就摩擦不断。四川丈夫炒菜放辣椒,上海妻子炒菜放糖,每天吃饭总有1个人生怨气。四川丈夫说,假如你爱我,为什么不放辣;上海妻子说,假如你爱我,为什么不放糖;日复一日地积怨,他们最终离了婚。

我因此想起一位朋友知青时代的回忆。知青点四男四女,是一个同吃同住的集体户。劳动十分艰苦,每餐却只有一道缺油少盐的菜。男的都爱吃辣椒,女的都不能吃辣椒。大家轮流做饭,不知怎的,谁也没有约定,却自自然然就形成了惯例:每逢男的做饭从不放辣椒,而每逢女的做饭却放很多辣椒。粗茶淡饭,大家顿顿吃得很开心。

我于是就想,假如那对四川丈夫和上海妻子能换个吃法,四川丈夫炒菜时放些上海妻子爱吃的糖,上海妻子炒菜时放些四川丈夫爱吃的辣椒,那么,同样一桌饭,就不会越吃越生怨气,而是越吃越甜蜜了。

篇5:情侣睡前故事甜甜的

在一个寻常的秋天,他不经意间来到她身边,她也慢慢地走进他的心里。

一天,他轻轻地拉着她的手,她用头紧紧地靠着他的肩适合情侣的睡前故事。

她低着头,轻声地说:“分手后你会不会忘记我?”他望着远方,慢慢地说:“我想将你永远放在我的肩上。”

她抬头看他,深情地说:“你需要一个离婚的理由。”

这时,他只能仰望一下初秋那蓝蓝的天,再慢慢地扭过头,看到她的红丝巾在胸前结成的蝴蝶结,多像一颗火热的心。他的心也跳得更加的厉害。

她微笑着说:“我不会和别人抢你。你,我不可能常期拥有,但这几天,你属于我。”

他无耐地说:“可我想常期拥有,但找不到离婚的理由。”

她紧走两步,走在了他的前方,而后回过头来,微笑着说:“那就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又在不知不觉中分手。

他淡淡地一笑,又紧锁眉头。

……

不知过了多少次风霜雨雪,又在一个蓝蓝的秋。年老的他推着轮椅,慢悠悠,而轮椅上只剩下那条红红的丝巾。他走呀走,走到了墓地的尽头。他擦一擦那块碑,再绕着碑走一走……

篇6:情侣睡前故事简短版

那日上班,同事灵的桌上多了一束红艳欲滴的玫瑰花,她得意地告诉我,是她老公送她的生日礼物。在眼热羡慕之余,我决定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春风化雨。“不就是送束花吗?这太简单了。”老公觉悟如此之快,让我喜出望外,孺子可教,可见我以往教育方法不当。

“今天我要给你一个惊喜。”生日那天一大早,老公就对我说。他竟没忘我的生日,一大进步啊!下班后我急急赶回家,想象桌上那芳香四溢的玫瑰,心里竟有微微的醉意。打开门四下一扫,没有使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只有菜香味扑鼻而来。“来来来,我给你烧了你最爱吃的椒盐基围虾,这可比玫瑰好多了。”呜呼,我的“润物细无声”在榆木疙瘩面前彻底失败,气得我无话可说。

“发生了什么事?”客厅里的父亲见我面沉似水,关切地问。待他得知原因后竟大笑起来说:“夫妻之间的爱是盛在碗里的,椒盐基围虾,很好!”见我不以为意,父亲说:“我和你 妈50年的共同生活,没有浪漫,有的是每日三餐。无论是物资匮乏的年代,还是我落难时期,回到家,碗中总是盛着暖心的爱,支撑我走过那些坎坷的岁月,那是最真实最动人的爱啊!”

父亲告诉我,60年代母亲生我妹妹,好不容易买到20个鸡蛋,身体虚弱的母亲自己舍不得吃,又怕几个孩子眼馋,把糖心蛋埋在饭菜里给他吃,父亲动情地说:“那时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辈子对你 妈好!”

听完父亲的一席话,我陷入了沉思。与老公结婚以来,我一直享受着他盛在碗里的爱情,可就像一生都在母亲呵护之下的儿女,对幸福未必真能诚心领会一样,我一直没有感觉到老公每日不厌其烦地变着花样给我做饭做菜,其实那就是最本真、朴实、绵长的爱呀!送玫瑰是爱,那是色彩厚重抢人眼目的西洋画;烧椒盐基围虾也是爱,那是可以让心灵得到休息的恬淡而雅致的中国画。

林语堂先生有句名言:“欲爱一个人,从他肚子起。”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在《一个女人的爱情观》一文中说:“爱一个人,就是不断地想,晚餐该吃牛舌还是猪舌,该买大白菜还是小白菜?”把爱盛在碗里,实实在在,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是爱的另一种境界。寻常人家,粗菜淡饭,慢慢滋润着寻常的岁月,含蓄而温馨,天长而地久。

直到这时,我才忽然发现,其实,自己渴望的,也不过是这样平常的生活和平常的情感。

情侣睡前故事简短版【6】好逸恶劳的小猴子的故事

小猴子和小刺猬是好朋友。这一天,它们一起去山上摘果子。

小猴子只顾着玩儿,再看小刺猬,一颗接着一颗的,不一会篮子里就装满了。

太阳下山了,小刺猬拎着满满一篮子果子对小猴子说:“你瞧,我今天摘了很多果子,我们一起吃吧!”小猴子高兴极了。

第二天,小猴子和小刺猬还是一样去摘果子,小刺猬专心的摘果子。

小猴子呢?干脆躺在草地上晒起了太阳,它想:“反正小刺猬会把摘到的果子分给我,我还是安心睡大觉吧。”小刺猬看了很生气。

这次小刺猬依然摘到了很多果子,可它没有分给小猴子,自己全部拿回了家。小猴子生气的说:“你应该把果子分给我一点啊!”

小刺猬说:“这是我自己辛苦摘到的果子,为什么要分给你,有付出才会有收获,你不劳动只想着收获怎么能行呢?”

小猴子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情侣睡前故事简短版【7】笨笨熊卖糖的故事

笨笨熊开了一家小卖铺,森林居民都来光顾。

这天,小花蛇来到小卖铺,对笨笨熊说:“笨笨熊,我要买一袋糖。”

笨笨熊拿出一袋“糖”递给小花蛇,小花蛇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可是第二天,小花蛇却怒气冲冲的跑来对笨笨熊说:“笨笨熊,瞧你干的好事!我要一袋糖,你偏偏给我一袋盐,结果我的.菜齁的要命!”

笨笨熊听了,知道一定是自己拿错了,它不好意思的对小花蛇说:“对不起,小花蛇,是我的错,我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另外,我再免费送你一袋糖吧!”

篇7:情侣的睡前小故事

往回行走途中,一个啤酒瓶砸向我的头的后面,啤酒瓶碎了,我的头向外流血。那一刻,我的心情是懵的,更为骇人的是,在我转过头来想看是谁用啤酒瓶砸我的时候,又一个啤酒瓶砸到我的头的侧面,啤酒瓶碎了,我的头往外流着血。我用手掌捂着头,惊恐的样子仿佛天旋地转。我深情的问着眼前这个女生道:“你为什么用啤酒瓶砸我的头,并且不是一次,而是两次。”女生喝醉了,醉醺醺的站也站不稳,她的脸上有泪水泛滥的形象,她痛苦的说:“为什么要跟我分手。”

我知道这是一个失恋了的并喝醉了酒的女生,她用力的拉扯着我的衣服,并用她柔弱的粉拳捶打着我的心口。路人看到这一怪像,都过来围拢围观,我的头上在流血,心口又被这陌生的女生捶打着,不久,我昏倒了过去。

当我再次醒来的时候,已是深更半夜,那个醉酒的女生倒在我的怀里睡觉,我以为我在医院,并没有,我还是在那街上。头上的血,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凝结的,我摸了摸手机打开看一下,时间到了凌晨两点半钟,冰冷的天气让我瑟瑟发抖,难怪这个醉酒的女生把头埋进我的怀里。

此刻,回去,宿舍的大门已早是关上,不回去,待在这里,让人无法忍受。我打了一个电话给舍友小贾,十分钟后,小贾从宿舍的墙头翻过来一路跑到我这里来。我在电话里跟他说我的头被啤酒瓶砸了,但看到实际的情况,他还是吓傻了。镇定了一会之后,小贾才反应过来,正要跟我说话的时候,那个女生也从我的怀里醒来了。她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挠了散乱的秀发,就在这时,她尖叫道:“鬼啊,鬼啊。”边尖叫边用粉拳锤打我的心口。

“够了。”我气愤的对女生说道。

“你说的鬼啊鬼啊拜谁所赐?是谁用啤酒瓶砸我的头的,把我头砸出血来的,还睡在我的怀里取暖,告诉我,是谁。”

女生又开始哭了,边哭边说:“凶我干什么,你们男生都一样,就知道欺负女生。”

第二天早上,我头上缠着绷带去班级,走在去往班级的校园路上的时候,人们带着一种异样的眼光看我,仿佛我很与众不同似的。那个女生也是跟着我和小贾一起去的医院,也是早上五点的时候跟着我们一起坐出租回的学校。通过昨晚那件事,我得知女生叫苏菲菲,是我们学校文化与艺术学院的学生,也跟我一样是大一。她跟她的男朋友在闹矛盾,原因似乎只是因为,她的男朋友受不了她而在气头上说了一句分手的话。这也难怪嘛,气头上说的话能当真嘛,可那女生却偏偏当真了,还喝的醉醺醺的,并用啤酒瓶砸我,伤及无辜。因此,在爱情这方面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因为对方的一句气话而耿耿于怀。要尝试着理解、沟通、与协商,这好过无理取闹的胡作非为。不止一次的景山小爷听到过情侣之间或夫妻之间因对方的一句气话而任性的作贱自己。到头来气消以后后悔莫及。景山小爷犹记得这样的一则新闻,说深夜时分一对情侣在大马路上吵架,结果女生任性的往道路大马路中央一趟,任男生怎样拽都拽不起来,结果男生蹲在女生的旁边哄女生起来但女生就是赌气不起来。后来在两人都没注意的时候,一辆汽车飞快驶来,将两人撞到,女生当场死亡,男生被撞成重伤。

上一篇: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食品安全质量承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