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部门安全管理方向

2024-09-01

职能部门安全管理方向(共6篇)

篇1:职能部门安全管理方向

21世纪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在选人、用人、育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时代发展对于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最后指出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几个方向。

[关键词]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一、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观念滞后

1.效益观念不强。表现为政府部门领导者的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普遍淡薄,意识不到进行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用效益观念来衡量公务员的调配使用,导致公务人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益低下,人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法治观念淡薄。我国虽然已经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受传统封建专制和集权主义影响,“官本位”的思想依然严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容易形成裙带关系,造成一些优秀人才不能充分发挥才能,甚至还受到政治排挤与人身迫害。

(二)体制不完善

1.管理体制不科学。我国法定的公务员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但因为我国实行党政双轨制管理体制,党的领导权、干部领导权与政府人事管理难以完全划分清晰,党委、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也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部分管理职能,造成管理职能上相互交叉、重叠,分工协作关系也不够通畅。

2.法规体系不完备。虽然国家公务员法已出台并实施,较国家公务员条例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全面贯彻落实有一个过程,难免出现新问题需要解决,并且缺少相关配套法规的延伸、补充或解释。

3.职位分类不科学。分类是管理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公务员分类就没有科学的公务员管理。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管理体制,在实际运作中,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分类过于简单、笼统、范围太小,职位分析不严谨;二是一般行政类公务员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没有区分。

(三)机制不健全

1.选人机制缺乏民主。由于选拔任用机制缺乏民主和透明度,在公务员的录用、调配等工作中,存在着“内部输血”、“近亲繁殖”等不正常现象,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2.竞争激励机制乏力。作为职务升降制度的竞争上岗的完全落实还有一定难度。在薪酬管理方面,统一的工资管理体制和工资标准缺乏灵活性。很多时候,公务员的晋升、加薪完全由“一把手”说了算,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为对公务员的奖惩、任用、培训、晋级增资提供重要依据,对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优化公务员队伍、强化对公务员监督和提高政府工作绩效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标准,就很难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作出全面且公正的评价。

二、时代发展对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一)管理理念由“人”向“人力资源”转变。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将公务员视为一个个单独的人,他们只是作为一种成本或者说生产技术要素,领取工资、奖金、津贴,不断地消耗组织资源,按部就班地履行规章制度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政府人力资源理念则认为人本身就是一种潜力巨大、增值率极高的资源,是一种比其他物质资源更加优越的资源。只有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政府的改革和进步;只有实现公务员自身的价值,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意味着管理理念必须由“人”向“人力资源”转变。

(二)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冲破传统的单一模

式,在职位分类体系基础之上实行多元化的分类管理,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大大丰富了其内容。在宏观上,增加了政府人力资源的宏观预测和中长期规划,加强了对于整个国家以及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人口、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国际智力交流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在微观上,注重每个部门内部人员测评和人员甄选、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分析,使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政府本身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公务员管理体系中,引入价格机制和成本一收益分析机制,讲究交易成本观念,内部协调管理成本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真正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府。

(三)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中实行的是以上级意志为核心的“人治”式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越来越要求将法治精神融入到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公务员管理法规,摒除长官意志的随意性,形成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模式,确保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源进行依法管理。

(四)培训由单一的政治理论学习向全方位的培训转变。在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体制下,对于公务员的培训基本流于形式。通过党校的短期培训,除了拿到一纸文凭,在业务水平上并没有什么提高。而在这知识更新迅速、资源流动频繁的知识经济时代,政府部门的工作对公务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必须改进公务员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级别的公务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基层公务员培训设计突出工作运作手册、处理人际关系、档案管理、接电话技巧、电脑软件应用等课程;中层公务员课程设计则把重点放在组织管理、信息交流、员工考核、面谈技巧、冲突处理、演讲能力等课程;高层公务员则侧重于政策起草、发展计划制定、组织形象建立、创新思维、领导与激励等方面课程。抛弃以往只针对某项工作的需要、应用范围狭窄,甚至不提供培训的做法,着力培养和提高公务员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

1.构建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影响政府效能的诸多要素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要素,其本身就是作用于组织生产力的资本资源,是其他要素的掌握者和使用者。人力资源所具有的高增值性和效益递增性同样是其他要素无法比拟的。因此,政府部门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2.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不仅要综合运用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如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而且要积极推广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艺术。进行科学的职位分类管理,通过对政府部门当前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准确预测政府未来在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方面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3.创建科学的组织结构。构建科学化、弹性化的组织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对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回应性,以公民的满意为导向;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强调战略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级;倡导授权或分权,而非集权;重视组织成员的参与;网状沟通和联系;以团队精神而不是以命令和服从来达到整合与控制。这种组织结构能使民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服务,也能提高政府部门自身的竞争力。

(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1.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从公务员招考录用到公务员离职退休,政府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涵盖从岗位、绩效、薪酬,到培训方案、保险福利、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模块。

2.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简称PE-HR)的建立。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在政府部门内部网的基础上,可以选取市级政府这样有代表性的部门为基点,采用国家标准人事信息指标代码体系,规范数据形式,便于统一管理及与将来其他公共部门接轨。系统框架包括两个部分,数据交换中心和模块工作平台,这两个部分共同连接各个应用系统,完成业务数据交换和业务整合。数据交换中心是系统中的中枢环节,通过中心,实现应用工作模块之间业务和数据的存储、交换、发布、订阅等功能,实现无缝连接。数据中心根据公务员管理的需要下设公务员信息数据库、公务员招考库、绩效考核相关数据库、薪资福利数据库、职务升降任免数据库等一系列支持数据库。工作平台提供业务处理、流程定义、个性化服务,设置了基本功能模块、业务处理模块、领导辅助决策模块,它们是数据交换中心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3.拓展基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网络化。电子人事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可以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以及其中的信息安全设施、数据采集与交换管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资源。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使公务员和行政领导能打破时间、空间的分割,随时随地相互连接到一起,管理者可以做到向全体公务员发布即时信息、实施在线培

训和交流,使政府人事政务处理更加集约、快捷。

(三)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本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原理是很多年来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精华,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以人为核心,将公务员贯穿于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全过程,在观念上、政策上、制度上、组织文化上、教育上、工作条件上等各项建设中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务员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

(四)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上引入市场机制,以改进竞争。在管理的方式上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工具(如成本核算、控制技术等)。把价格机制和成本一收益机制融入到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之中,使之无论在数量、规模的控制上,还是在质量的提升上,都具有成本意识和投资意识,都进行成本核算,内部协调管理和开发的成本核算不过于远离市场交易的成本,实现行政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五)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是指政府在人事行政管理过程中,以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调整与公务员的工作关系,按照法律规定的人事行政管理权限,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并约束公务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法制化的目的是规范政府部门人事行政管理行为,保证人事行政的良好秩序,开辟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渠道。随着《国家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将逐步走向法治化的道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法是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张“大牌”,是实行“依法治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是实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法律基石。它详细规定了公务员管理的总则、权利、义务,反映了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权限划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法律地位等,是制定其他配套法规的指导和依据。

2.研究制定各种单项配套法律法规。现行的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备,实现对公务员管理的现代化仍需要对现有单项法规的具体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现有单项法规便于具体操作,尽快制定与出台有关公务员纪律、行为规范、竞争上岗、调任等单项法规,从而构建完整的公务员法规体系,大力推进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

3.严格依法进行人事行政管理活动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的核心。依法管理要求确定法律、法规在人事行政管理过程的权威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为,不得超越法律。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通过一定渠道,对人事行政管理权的行使进行监督,防止政府人事行政管理权力的滥用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管理行为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篇2:职能部门安全管理方向

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后,现行的乡镇政权“路往哪里走、事该怎样干”,已成为乡镇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乡镇转变职能是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也势在必行。

当前,对乡镇职能的定位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但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毫无疑问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乡镇职能转变既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种转变贯穿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也必将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必须按照探索、完善、巩固、提高的原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尝试,并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

合理界定职能 明确工作定位

乡镇职能界定不清,财权、事权与职权的不平衡,是制约乡镇职能转变和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要切实转变乡镇职能,首先要对乡镇职能进行科学划定和合理界定,要根据宪法和法律对乡镇赋予的职责,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适当调整乡镇在经济管理上的职能,明确乡镇“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通过职能的明确达到责任的清晰,实现职能的转变。其次要根据乡镇职能的调整和界定,按照市对区、区对乡适当下放权力,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以保障地方的自主权和工作的积极性,解决上下关系不顺和有责无权的问题,实现乡镇责、权、利的协调统一。三要尽快转移乡镇工作重心,按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抓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治安,努力提高乡镇的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水平,把工作重心尽快转到加强行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来,加强管理和协调工作,强化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功能,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工作重点上,致力于落实政策,组织协调,科技示范,行政执法,市场服务和管理社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深化机构改革 理顺管理关系

目前,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配套改革以及撤并乡镇村组工作的完成,乡镇内部机构设置和乡镇、村组的数量日趋合理。但根据乡镇职能转变的要求和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仍需对部分乡镇机构进行合理改革和调整。

一是要加快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重点是对行使行政职能和财政拨款的乡镇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撤消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减少财政供养范围和比例。对经营性事业单位采取逐步减少经费的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与行政机构彻底脱钩。对非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压缩人员编制,在现有在职人员的基础上再精减一定比例,并妥善分流安置。

二是要对现有职能交叉,业务相近机构进行合并。如将计生服务所与乡镇卫生院进行合并,使之形成一个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出生人口监测、计划生育措施落实的综合性卫生服务机构,这样既可以形成资源整合,解决计生服务所有设备,无人员,卫生院有人员,无设备的现状,又可以通过出生婴儿监测,有效防止计外人口出生,提高计划生育水平。

三是要加强对派出所、地税所、工商所、国土所等区管站所的管理。对站所负责人的任免应参考乡镇党委的意见;乡镇党委对其定期进行考察,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评议,考评结果上报其主管部门;对不称职的基层站所领导可提出建议调离的意见,主管部门应予考虑采纳;对基层站所及其领导的评优、评先应征得当地党委的同意。四是要根据各乡镇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不同现状,增设符合各自产业发展特点的相应机构。例如,要针对各乡镇农民出外务工人员快速增长的形势,成立劳务输出办公室;要针对城郊乡镇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的现状,成立小城镇开发办公室;要针对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增设农业产业开发办公室,等等。

创新工作模式 拓展服务领域

在新的乡镇机构设置基础上,应尽快改革现行“领导抓片、干部包村”的陈旧工作模式,建立“版块运行”的工作机制。应把乡镇工作大体划分为两大块,即行政管理和经济服务。实行统一领导,内部分工协作,主要由党政综合办公室、计生服务中心和财政所根据各自职能全权负责。经济服务,主要由农业综合服务站、林水综合服务站等事业单位承担,围绕各乡镇的主导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组建产业服务组,实行专业化分工,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只承担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工作。产业服务组通过竞争上岗、优化组合,配备相对稳定和专业的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劳务服务队伍,上联区直各部门,下挂各农民协会和涉农服务单位,外联销售客商和技术专家,设立农业服务热线电话,随时提供便利服务,切实解决好农民产前、产中、产后和劳务输出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改革考核办法 激活干部队伍

对乡镇及干部考核要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备的量化考核机制,以适应乡镇发展的需要 一是科学考核干部。对乡镇考核,应

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考核乡镇工作的主要依据,重点考核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发 展、项目争取及实施、小城镇建设和依法行政、综合实力位次等指标,做到既充分体现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又便于实际操作。对乡镇工作除中央特别规定的外,不宜轻易推行重点管理和一票否决。对乡镇干部的考核,应实行分类考核制度,依据职务岗位不同,把乡镇干部分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副职和一般干部五类,通过细化不同类型干部考核指标,量化不同类型干部的考核内容,增强干部考核的针对性。同时,对不同类型干部的考核指标应分为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分,公共部分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三部分,非公共部分包括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两部分,增强干部考核的实效性。考核结果应与职务晋升、提拔任用、评优树模直接挂钩,实行重奖重罚。

二是强化干部的学习培训。根据干部岗位和发展需要,及时制定乡村干部培训计划,坚持在职学习与离职培训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逐步提高乡村干部整体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改变以往行政指令式的工作作风,转变为服务引导式的工作作风,以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缓解干群关系,增进相互理解,彻底解决乡镇政府“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杜绝乡镇干部工作不求上进,敷衍了事、作风漂浮的工作作风,努力培养干部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发展农村。通过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推动乡镇职能的尽快转变。

加大财政投入 减轻乡镇包袱

篇3:浅析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方向

一、高校内部审计职能概述

(一)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便衡量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合法、合规。

实践中,高校对有关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运作情况进行审查,都需要通过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维修审计等审计活动来反映,这些审计的全过程都充分体现了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如目前普遍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的审计监督形式,是以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本部门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做的审查工作。

(二)评价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并不局限于通过监督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高校内审机构作为高校行政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高校的一切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以及预算决策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也可以对高校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循既定目标和决策进行评价,还可以对内部各单位的内控制度、管理水平、目标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使高校的一切经济活动有证可查、有法可依,这种评价职能是其他部门不能代替的。

二、高校内部审计对象的现状

(一)高校经费来源多样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大幅度增长,并呈多元化。一方面,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另一方面,教育经费资金来源渠道增加。目前,高校基本以财政拨款为主,银行贷款、学生学费、校办产业创收和后勤社会化等几个方面为辅的多元化资金来源,预算外收入不断增长,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财政吃饭的局面。

(二)资金投资量大

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校作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有自主办学权的法人实体,竞争越来越激烈,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如基本建设方面,这是一项投资大、受益时间长的工作,对高校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处于加速发展期,国家和高校对基本建设的投资都大幅增加,有些高校一年的基建投资资金就能达到上亿元,并且年年都有新项目、大项目开工建设。

(三)腐败呈现新特点

新时期,高校腐败高发蔓延,作案手段趋于多样,涉案金额飞速增长;集体化腐败和主要负责人腐败日益突出;卷入腐败活动的人员规模趋于增加等。高校出现的违规违纪和腐败现象,对高校的声誉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三、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方向

新形势下,高校对内部审计产生了比以往更多的需求,内部审计职能应在基本职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从“监督主导”逐步向“服务主导”转变。内部审计机构不应以监督者自居,而应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

(一)监督和评价的基本职能不变

提出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并不否认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的基本职能,监督和评价作为基本职能,仍然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保持不变。

(二)管理控制职能

高校内审人员不仅应精通审计专业知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财经管理办法,更要熟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擅长高效率地控制和平衡风险。内审部门的主要作用不仅限于审计功能,更重要的是管理职能。

管理控制职能,不同于一般的监督评价活动,是一种深入地由表象到实质的分析过程。它的外延很广,可以包括计划、财务、合同、招投标、设备采购、科研管理等。同样,管理控制职能也存在于各项审计业务活动中。比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物资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等经济管理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揭示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水平及责任。又如,内部控制审计中,审计活动的切入点是管理制度和管理环节,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衡量和评价其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而揭示问题的本质,促进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再如,基建工程审计这一近年来高校审计业务的一大亮点,它的开展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和改善了基建项目的管理,促进了学校建设工程目标的实现。

内审的管理控制职能与其它控制形式相比,更加具有全面性、独立性、权威性,这些以管理控制为主要职能的审计业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地位和形象,使审计人员可以更加有所作为。

(三)咨询服务职能

高校内审人员对本校的情况最为熟悉,在对内提供咨询服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处所称的咨询服务,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内审通过向校领导及相关行政处室提供咨询服务达到对学校经营活动的直接改善。

咨询服务职能,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满足管理目标而履行的除监督评价之外的一系列服务职能,旨在增加价值和改进单位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程序,其活动范围包括顾问、建议、流程设计、协调和培训服务等,是内部审计的独立职能之一。

它的广泛性体现在咨询服务的客体内容上。可以说,“领导关心什么,就审什么”,咨询服务可以涵盖学校顶层发展规划、经济决策、资金运作、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人才引进、绩效考核、校园文化、道德观念、法律事务等等,几乎无所不包。

它的多样性体现在咨询活动的方式上。监督评价活动中,内部审计主要以检查、核实、分析、对比等方式开展工作,并有一套规范的审计程序以及相对固定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而咨询服务不必拘泥于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调查、协调、建议、顾问、研讨等多种形式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各个过程。

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在咨询服务的主体上。内审人员作为校领导的“眼睛”和“手臂”,是以参谋者的身份出现的,应积极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就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经营目标的确立、管理措施的实行等方面为领导层提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与其他职能一同为学校增加价值。

(四)风险预测职能

机遇与风险共存,近年来高校领导风险意识明显加强,但是,有时因为对风险因素认识不全面,缺乏经验,容易错失机遇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理论上看,大部分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要解决信息不一致问题,需要很多专业的技术手段,审计就是这样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手段。

审计可以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是以会计资料为切入点进行查错纠弊的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为基础所进行的审计,其程序设置切入点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它们考虑风险的因素都相对较少,审计结论普遍存在重大隐患。我国大多数高校正在进行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并且从客观上看,审计对象的日益复杂性也增加了内审的风险性。因而,目前应积极推行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促使审计人员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重视风险评估,建议风险等级评分制度。具体说就是,高校内审部门,应通过建立一套专门的风险评估方法,将各个院系、处室和经济活动的风险指数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来决定各单位和业务的审计时间表,高风险指数的单位和业务将被优先审计、重点审计。

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充分体现了风险预测的职能,能主动发现和控制风险,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

四、结束语

篇4:服务型职能是方向

《新理财》:如何完善乡镇财政的职能?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除了硬件水平的提升,还应包括哪些重要内涵?

赵福昌: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落实“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原则,乡镇财政所的建设逐步开始,随着上世纪90年代乡镇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分税制的实施,乡镇财政一度达到鼎盛时期。在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的职能被弱化或者划转,一些乡镇财政所甚至一度“空闲”。可是,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乡镇财政在资金管理和发放等各个方面的职能“短板”问题愈发突出,对其服务型职能要求也愈高。

从我们国家的行政层级来看,乡镇是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居民的窗口,是财政管理链条的终端。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我们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很多会直接落在乡镇层面。这些政策直接对着老百姓,每一步都要发放到位,乡镇财政管理在整个财政管理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乡镇财政标准化建设有两层含义:硬件的提升是基础条件和手段,目标是提供好公共服务。如何提供公共服务?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分配、运行和监管,提高资金的效益,达到科学化精细化。

《新理财》:乡镇财政未来如何进一步做好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

赵福昌:这跟我们国家整个政府的职能转型是同步的,服务型职能转变跟财政预算管理就结合起来了。按照我们公共财政管理的理念,首先要做好预算管理,并由此延伸到对乡村财务和资产的管理。预算要做好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细化、执行过程的程序化和强化以及预算监督的信息化和深化,并不断推进项目资金预算管理的标准化。在资金监管的问题上,做到监管到位。

《新理财》:全面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理想目标是什么?

赵福昌:乡镇财政所标准化也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预算管理标准化的一个要求。我们现在预算管理上要求各个部门实行定员定额的预算标准化,甚至延伸到包括资产配备都要达到相对公平的水平,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际上乡镇财政所的标准化也带有这个层面的含义,这方面就需要政府特别是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保障乡镇财政基本运行,下一步落实好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同时把预算管理及乡村财政管好,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使成果惠及到老百姓。这一目标与我们整个国家财政管理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

《新理财》:沙河市在推行乡镇机构改革的时候于2011年底将乡镇财政所由原来的垂直管理改为现在的人事权划归乡镇,您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赵福昌:这是我们近十几年来一直在探讨的体制问题。全国各个地方也不完全一样,我个人认为从财政的业务上来讲,有条件的地方垂直管理可能更合适些。标准化建设不只是人员配备这些条件上达到标准化,更多的是真正从财政的职能上来完成。要推进预算管理的标准化,单靠乡镇高标准的预算编制可能自己都很难完得成,所以预算编制标准化等工作,还是依托县级财政更好一些,具体执行可以放到乡镇一级落实。

《新理财》:这可能是很多基层财政人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这些基层财政人的上升渠道相对狭窄,其制度或体制原因是什么?

赵福昌:在我们国家这本身是个“金字塔形”,不单是乡镇财政所,其他的部门也是这样,基层的流动性相对小,晋升机会也就相应减少。如果说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可以通过公开招考到更高层级的单位或岗位,整体环境的改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比较难。

篇5:职能部门安全管理方向

1051班 10070802043 秦超

摘要:直线职能制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指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而组成专业化分工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结构因为继承职能式的职能分工,所以既有明确的专业化分工,又兼顾直线式统一集权的特点。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在我国被广泛采用,目前我国的政府部门、大多数的企业集团,甚至学校,医院都是运用这种组织结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直线职能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良好的进行变革以及改良使得其能够更好的运用于当下,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变革

一、简述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现实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个组织形态,它把直线制结构与职能制结构结合起来,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负责人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领导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直线职能制是直线制与职能制的结合。它是在组织内部既有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直线部门,也有按专业分工设置的职能部门;但职能部门在这里的作用是作为该级直线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它不能对下级部门发布命令。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吸取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的优点:一方面,各级行政负责人有相应的参谋机构作为助手,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每一级管理机构又保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但在实际工作中,直线职能制有过多强调直线指挥,而对参谋职权注意不够的倾向。

二、直线职能制的优点

直线职能制是直线制在融合职能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兼顾了直线式和职能制的优点,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两者的缺陷也在直线职能制上有所体现。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而职能制却是讲究专业化的分工,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生产和行政任务,分权而立,各自为战。

1.从直线制方面看直线职能制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高层管理者拥有最高的管理决策权,在遇到重大问题是处理比较有序;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横向的联系少团队的效率就会高很多,省去出现问题是各职能部门相互扯皮的现象发生;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上下的严格的等级链,工作的标准化都是生产、行政效率大大的提高,减少了行政的成本。

2.从职能制的方面来看直线职能制的优点则在于分工精细,专业性强,领导者能够各司其职,业务熟悉,因此工作效率较高,同时有利于培养精通各门业务的专家并提高领导者的专业化水平。

三、直线职能制的缺陷

1.部门横向之间协调和沟通不力

当政府的下属部门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运作效率会出现一个阀值,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力、横向沟通出现困难,各部门之间互相扯皮,对边缘地带的工作都采取不作为的工作态度。这个缺陷在采用这一形式的组织中屡见不鲜,这是由于直线职能制的内在原因所导致的。由于各职能部门按照专业分工来定位,往往容易形成本位主义,从局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使组织的整体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其实沟通障碍是产生部门之间协调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直线职能制在分权基础上过度追求专业化的分工,这使得有的生产部门基本上没有任何联系,这也就导致了沟通的障碍。

2、分权不足导致下属管理虚设效率低下

直线职能制的特点是集权管理,但是有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都扮演重要角色,有很多问题基本上要他们自己去解决,他们各自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这些职能部门来说是最好的,就全局而言,也许可能很差的,但是在这个讲究效率的年代,局部的利益很可能左右全局的发展。企业职能部门各自为阵,都在扮演决策者的角色,从而使职能部门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这才是现代政府和企业所需要的活力。然而现实却是,政府部门对下属的一些部门过多牵制而妨碍了他自身的发展。

权力过于集中也使得高层领导疲于应付程序化的琐碎事务, 难以集中精力在战略决策方面;还容易造成下属的思维惰性,过度依赖高层领导的指示,缺乏参与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

3、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应该区别企业的性质和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我们的企业以一种直线职能制的企业组织结构来应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变革。不仅是企业还是政府,面对外部的环境变化都是一样采取不作为的态度,这也是直线职能制逐渐僵化所产生的弊端。

四、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改革的对策建议

1.增加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

由于职能化的逐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渐疏离。为了重新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障碍,可以采取几种途径。

第一、设置联系的机会。比如在每过一段时间开几个部门联席例会

第二、构建联系的桥梁。可以加强企业和政府内部互联网,局域网的建设。使员工之间网络互通,各个部门之间也可以相互通过内部网络实时联系,相互协调。第三、建立大型的办公室环境。使得某些部门可以一起进行办公,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不紧密的问题,而且又可以加快行政效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加大分权力度,使组织结构扁平化

解决分权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当矛盾的问题。如果分权过浅,各个部门不能实际落实组织权力,对于上级部门和管理者无疑决策压力会很大,对上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要求。如果分权过深,又会减少上层对下层的约束,权力过度分散也会使组织涣散,决策的效率可能反而会降低。所以分权有一个度,对于分权,我们既不能分权过度,也不能过度集权。要在上层决策者力所能及的范

围下,设置适当的下属部门采取专业化分工。

3、改变职能经营,建立全新分析思路,面对多变的环境

在职能经营管理条件下,对未来的认识和发展变化的分析,一般多采用历史资料趋势外推的方法,似乎未来必定会以一种趋势延续下去的。在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外推的思路也许很有用。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经济变革在加快,影响未来发展变化的因素更多表现为突变性变化,或者说从趋势形成到发生逆转的时间在缩短,因而依靠传统趋势分析来进行经营决策常常不能奏效。必须建立全新的分析思路,研究突变的环境变化,并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

4、改革技术手段,加快经营硬件建设

现代企业所面对的环境是变化无常的,快速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反应,是企业成功的条件之一,这些有赖于技术手段的变革。企业经营信息化是21世纪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条件,我国的企业对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与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信息系统工程相匹配,才能分享建设的成果,这也是我国企业缩短与发达国家企业在经营方面差距的最好途径和机会。采取直线职能制,不能被其僵硬的结构所束缚住,还要不断加强各职能上技术上的改革,这样才能避免结构所带来的弊端。

五、结语

不管怎么说,当今直线职能制是我国政府和企业主要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不管怎样发展变化,直线职能制将继续适用。在无法提出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似乎只能不断对其改良,是指在渐进的变化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1.朱新艳《浅谈直线职能制结构的功能缺陷及改良》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

2.《企业直线职能制》

篇6:职能部门安全管理方向

1、及 时传达、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坚持生产与安全 “ 五同时 ”。

2、贯 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综合管理日常生产安全工作。

3、汇 总和审查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执行。

4、制 定、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对这些制度的贯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组 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经常深入现场指导生产中的安全防护工作,遇到 特别紧急的不安全情况时,有权指令停止生产,并立即组织研究处理。

6、总 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协助相关部门搞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 专业培训。

7、参 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大修工程的设计和工程验收扩运转工作。

8、贯 彻执行工艺操作纪律和操作规程,杜绝或减少非计划停工和跑冒串事故, 实现安、稳、长、满、优生产。

9、负 责落实检修、临时抢修时的安全措施, 制定安全施工方案, 安排监护人员。

10、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

11、负责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工作。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负责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提出防止事故的措施,并督促 按期整治完成。

12、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组织有关部门研究 制定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并监督执行。

13、承担企业的安全生产的计划、布置、检查、评比和总结工作。拟定定期(季 度、月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抓好贯彻和实施。

14、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和器材、设施的管理工 作,保持器材、设施性能良好。

15、对上级的指示和基层的安全情况上传下达,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二、企业法人安全生产职责

法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的责任, 既要支持分管安 全工作的副职开展工作,又要督促分管其他工作的副职作好分管范围的安全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 章和制度, 组织落实公司安全生产控制目标, 自觉接受国家监察, 行业管理和群众监督。对 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业卫生负全面领导责任。

2、坚持管理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布置安全生产工作并落实 人员和责任,主持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重大问题。

3、建立健全与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员,明确和 落实责任。

4、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费,在制定本公司发展规划和技术改造时应同时制定劳动安全卫 生的技术措施,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5、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劳动纪律,开展职 工培训, 搞好设备的正常运行,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贯彻安全技术措施和事故措施以及合理 的奖励方法,保证安全生产。主持建立和健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技术、操作规定并督促贯彻执行。总经理应亲自组织实施或委托生产部经理组织实施。

7、领导并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包括企业法人本身参加安全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 训, 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再教育特种工种的安全培训等各种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并在 资金上给予支持。总结推广长期保持安全生产的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并给予宣传、表彰和 奖励。

8、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和贯彻规章制度,要支持安全专管人员的工作,使他们勇于坚持 原则,秉公行事。在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的改造同时,确保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 业卫生的设施设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投产,并组织作好安全培训工作。

9、亲自组织重大事故的调查。企业内发生各类事故,应按四不放过原则组织有关人员进行 事故分析, 采取防范措施,及时、如实向有关主管部门和上级报告,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严肃 处理,并在员工中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分析,防止类似的事故发生,确保员工安全健康。

10、领导并组织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进行一至两次演练。

三、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总经理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把安全工作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 议事日程, 亲自主持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批阅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 签发有关安 全工作的重大决定;

2、负责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检查同级副职和所属单位行政正职抓好安全生产工 作;

3、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充实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定期听取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汇 报,及时研究解决或审批有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4、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的法规、规章、标准和政策,加强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 接受安全审核;

5、组织审定并批准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和重大的安全技术措施,解决安措费 用;

6、检查并考核同级副职以及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7、按规定和事故处理的“三不放过”原则,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8、加强对各项安全活动的领导,决定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奖惩。

9、按照上述安全职责, 确定公司年度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部门安全管理的目标、任务。

四、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在企业法人(总经理领导下对本企业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1、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审定、颁发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 出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2、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事故预防工作;对重要的经济技术决策,负责确定保证员工安全、健康的 措施。

3、审定本单位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划和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及时解决重大隐患。对本单 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应按规定权限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

4、在安排和审批生产建设计划时, 将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纳入计划、按规定提取和使 用劳动保护措施费用;审定新的建设项目(包括挖潜、革新、改造项目时,遵守和执行安 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验收投产的 “ 三同时 ” 规定。

5、组织对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按 “ 四不放过 ” 原则严肃处理, 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 放过, 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没有制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 有受到严肃不放过;并对所发生的伤亡事故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的正确性、及时性负责。

6、组织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坚持新工人入厂后的厂、车间、班 组三级安全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作业。

7、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评比活动, 对安全生产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或奖励。

8、接到隐患整改指令后,应在限期内妥善解决问题。

9、有权拒绝和停止执行上级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指令, 并及时提出不能执行的理由 和意见。

10、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 定期向从业人员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认真听取意 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

11、搞好女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工作,抓好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管理。

五、生产技术处安全生产职责

在企业法人和生产副总的领导下负责安全生产日常指导工作及对本 企业设备安全运行负有指导和检查作用

1、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家、政府部门及公司关于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规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制订的反事故措施, 负 责组织有关部门制订全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反事故措施计划, 并经 常检查执行情况。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做好安全管理和监督 工作,负责生产过程安全控制。

2、定期组织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纪律的检查监督和宣传教育工作, 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状况, 并提出建议意见, 负责抓好安全监察机构的 建立和健全工作,加强对安全网的指导。

3、每年亲自主持一次对车间、科室的中层级干部的安全学习考试, 负责处理生产中不符合要求的安全设施。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有权责令暂停生产,迅速报告上级领导处理。

4、主持本厂事故调查分析会, 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监察人员的作用, 保证安全活动时间。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对待事故,对事故 责任者提出教育和处理意见,不大包大揽、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拖不欠,不强调客观,推卸责任。

5、每月组织指导全厂开展安全检查不少于二次, 并结合季节性特点 开展防火、防汛、防台风、防雷、防寒、防暑大检查,协助车间消除 安全隐患。

6、制定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 监督检查,参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审批,提出具体建议并监督实 施。

7、负责对新进厂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考试, 提出合格报告。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8、负责本企业各种机械、起重、压力容器、锅炉、电气和动力等设 备的管理,加强设备检查和定期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状态。

9、制定有关设备维修、保养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并负 责贯彻实施。

10、执行上级部门有关自制、改造设备的规定,对自制和改造设备的 安全性能负责。

11、确保机器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灵敏、有效, 凡安装、改装、修理、搬迁机器设备时,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完整有效, 方可移交运行。

12、负责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所需设备的制造和安装, 列入固定资产的 设备,应按固定设备进行管理。

13、参与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作出因设备缺陷或故障而造成 事故的鉴定意见。

六、生产部安全生产职责

1、及时传达、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指标,坚持生产与安全的 “ 五同时 ”;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指挥生产, 发现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 应及时制止,严禁违章指挥;

3、在生产中出现不安全因素、险情及事故时,要果断正确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并通知有关主管部门共同处理,认真做好记录;

4、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

七、行政人事处安全生产职责

1、在企业总(副经理领导下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2、定期研究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认真组织落实安全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

3、把安全技术作为对职工考核的内容之一,列入职工上岗、转正、定级、评奖、晋升的考 核条件。在工资和奖金分配方案中,包含安全生产方面的要求。

4、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选拔及人员调动工作。

5、参与重大伤亡事故调查,参加因工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的医务鉴定工作。

6、关心职工身体健康,注意劳逸结合,严格审批加班加点。

7、组织新录用职工进行体格检查;通知安全技术部门教育新职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后, 方可分配上岗。

8、保证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总公司规章制度在本部门贯彻执行,监督检查分管部门对安全 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失职和违章行为。

9、对本部门贯彻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起保证监督作用, 并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 支持上级领导关于安全工作的奖惩;搞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制度等的宣传教育,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10、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在评选先进时,要把安全工作业绩作为重要内容。

11、支持群众性的劳动保护监督和安全生产竞赛活动。

12、深人生产一线,掌握了解安全生产状态,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问题,做到防患于 未然。

13、参加公司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劳动保护条例的制定。

14、关心职工劳动条件的改善,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

15、参加安全检查和对新建、改扩建工程的“三同时”监督,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做好伤亡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八、供销处安全生产职责

1、在企业总(副经理领导下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3、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供应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4、组织制定修订和审批供应部门安全管理制度, 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5、组织并参加供应部门的安全检查,落实事故隐患的整改。

6、负责供应部门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

7、定期召开供应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安全 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8、组织供应部门参加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总结先进经验。

9、负责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过程中安全措施的监督和落实工作;按各项计划做好 物资采购、供应工作。

10、贯彻“五同时”的原则,保证供应的原材料、设备产品、配件质量符合国家 标准,应质量问题造成事故,负责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九、财务处安全生产职责

1、在企业总(副经理领导下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3、按照规定在企业内部收取和向上一级安全管理部门缴纳安全保证金,并足额 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安全范围。

4、在编制基本建设和工程费用计划的同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计划,确保 资金到位,监督安全生产资金专款专用。

5、保证事故隐患治理费用、安全教育费用的资金到位。

6、负责审核各类事故处理费用支出,并将纳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内容。

7、保证劳动保护用品、保健食品和防暑降温饮料的开支费用。

十、化验室安全职责:

1、在企业总(副经理领导下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2、定期研究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认真组织落实安全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

3、组织编写企业产品、半成品、原料分析化验的安全技术规程;

4、负责动火分析和设备容器内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并向用火单位提出分析 报告;

5、协助质量事故的调查工作。

6、负责化学品出库后的使用、存放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措施,加强日常的 检查和监督。配合供应部做好化学品物资的采购、供应工作。

7、加强化学化验设备、器材的使用管理工作,落实保养维护制度,确保设备器 材的使用安全可靠性。

8、定期召开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安全生 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专(兼职安全员安全职责

1、贯彻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并检查执行情况;参与拟订、修订车 间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协助车间主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实施。负责进行二、三 级安全教育, 协助车间科室领导组织好每周的安全检查活动;协助车间主任搞好 职工安全思想、安全技术教育和考核工作。

3、参加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深入现场进 行安全检查,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不听劝阻者,有权停止其工作,并报 请领导处理。

4、编写二级安全教育大纲,经常对本单位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建立安全 技术档案;

5、经常深入各岗位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遇到重大险 情果断采取措施并报告领导,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力量限期整改;

6、参加本单位扩建、改建工程设计的审查,验收工作;负责车间安全装置、防 护器具、消防器材的管理工作。

7、负责管理本单位安全、防火设施、检查监督本单位人员劳保用品的合理使用,8、协助车间领导审批二级用火,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使动火作业安全顺利 进行;

9、定期向安全部门汇报工作,按时参加安全部门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

10、参加本单位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 负责统计上报协助车间主任落实各项安全 措施。

十二、车间主任安全职责

车间主任是车间的安全负责人, 对车间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 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负全责。

1、组织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规定,搞好安全生产,对本部门人员经 常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并抓好安全技术培训, 拟订、修订车间安全技术规程和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车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建立部门安全网,开展系统安全日活动,并保证学习时间,支持班长、安全 员工作, 根据本部门安全情况, 提出改进措施。经常分析设备技术状况和不安全 现象,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并对查出的设备缺陷,制订计划,按期消除。

3、认真实施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对重要设备的检修,认真督促编制施 工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竞赛等安全活动, 总结交流安全 生产经验。

4、组织落实车间级安全教育,并督促检查班组级安全教育。组织职工进行安全 思想和安全技术教育,定期进行考核。签发新上岗独立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证。

5、组织车间级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处于完 好状态。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 车间无力整改的要采取临时安全措施, 及时向 厂部局面报告。

6、负责完善安全防护措施, 使本部门生产场所迅速达到安全规程要求, 定期检 查安全工器具的试验, 对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并提出处理意见。每日进行生产现 场巡视, 分析设备和主辅设备的运行情况, 督促检查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程制度。7.组织或参加车间各类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十三、班组(工段长安全生产职责

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模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本班全体成员的 安全行为负责,是企业基层组织的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

2、坚持召开班前班后会,在布置生产任务时,具体布置安全措施;保证自己不 违章指挥。

3、组织开展安全活动,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4、负责对新调人、变换工种、复工人员(包括实习、代培、临时用工进行岗 位安全教育。

5、负责每班现场巡回安全检查,督促工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操作规 程和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纠正违章作业和不安全行为, 负责监督危险作业的 实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6、发生工伤事故负责保护好现场,并及时上报,参与事故调查、原因分析,提 出预防措施及事故处理意见。

7、搞好生产设备、安全装备、消防设施和爆破物品等检查维护工作,使其经常 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

8、有权拒绝上级不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指令和意见。

十四、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 :

1、认真为国家及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结合条例及各项规定并认真 贯彻执行。

2、认真参考企业部门班组内的安全活动,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生产安 全。

3、遵章守纪,严格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定工作,不违章,不 冒险作业,看到他人违章作业,应及时劝阻,劝阻不听着,应立即向各级领导和 有关部门报告。

4、作好设备工具等维修保养工作,保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做好各种防护设 施的保管维修。

上一篇:《梅花魂》重点段赏析及教学建议下一篇:先进班集体评选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