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办法(暂行)

2024-04-12

xx市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办法(暂行)(精选6篇)

篇1:xx市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根据财政部颁发的《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和《xx省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具体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和合同履行等行为的管理与监督。

第三条本办法由市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监督小组负责监督。

第二章政府采购监督

第四条监督检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政府采购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政府采购的采购标准、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

(四)政府采购合同的履行情况;

(五)对应纳入政府采购而未纳入的情况;

(六)其他应当监督检查的内容。

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材料。

第五条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发现正在进行的政府采购严重违反规定,可能给国家和当事人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导致采购无效的,应当责令采购中心停止采购,并及时作出处理。

第六条采购合同当事人应当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需要变更合同实质性条款或订立补充合同的,应当报送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七条采购人应当对采购合同的标的组织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在验收结算书上签署意见并报送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八条采购中心根据采购合同对验收结算书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办理采购资金的拨款手续。

第九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新增国有资产的管理,及时办理新增资产的登记。

第十条设立政府采购监督小组,由监察、检察、财政、审计等机关组成,设在市监察局。负责受理单位和个人对政府采购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申诉和检举,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由监察局及有关部门审查后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政府采购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政府采购监督小组提出书面投诉,政府采购监督小组应当在收到投诉书后及时作出处理。

第十二条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投标人对评标专家的公正性有异议,可以向政府采购监督小组提出申诉,监督小组应及时调查并作出决定。

第十三条桐乡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聘请政府采购监督员对市政府采购中心的采购工作实行经常性监督。监督员的聘请和具体联系工作由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第三章违规处罚

第十四条采购中心(采购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购无效,由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令改正,并可给予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给供应商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应当采用招标采购方式而未采用的;

(二)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三)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承办采购事务的;

(四)与社会中介机构或者供应商违规串通的;

(五)中标通知书发出后,无正当理由不与中标人签订采购合同的;

(六)拒绝财政部门或有关执法部门的检查或者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材料的;

(七)其他违反政府采购的情形。

第十五条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购无效,并视情节轻重分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取消一个年度参加投标资格;给采购中心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的;

(二)提供虚假投标材料的;

(三)采用不正当手段抵毁、排挤其他供应商的或供应商之间互相串通的;

(四)与采购中心或者社会中介机构违规串通的;

(五)开标后与采购单位进行协商谈判抬高价格的;

(六)中标后,无正当理由不与采购中心签订采购合同的;

(七)向采购主管机构、采购机关、社会中介机构等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八)拒绝财政局或有关执法部门检查或者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材料的;

(九)售后服务不履行服务承诺书的;

(十)其他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

第十六条社会中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购无效,由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按有关规定处以罚款:给采购中心、供应商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

(二)超出代理权限进行采购业务的;

(三)与供应商违规串通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

(四)拒绝财政部门或有关执法部门检查或者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材料的;

(五)其他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情形。

第十七条采购主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本办法的规定,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有关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对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的处理或者处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市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xx市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政府采购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采购资金及时足额支付,根据《政府采购法》、《XX省政府采购工作基本程序》和《XX省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采购资金是指采购单位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时支付的资金,包括财政性资金(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和与财政性资金相配套的单位自筹资金。

第三条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和采购单位支付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坚持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专款专用原则。对于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及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财政部门另有规定除外),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办法。

第四条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是指财政部门按照合同约定,将县级政府采购资金通过银行直接支付给中标或成交供应商的付款方式。

采购单位自行支付是指采购单位得到财政部门的授权,根据合同约定,通过其零余额账户或国库支付中心的财政零余额账户自行支付政府采购资金的方式。

第五条财政部门按规定开设用于支付政府采购资金 “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用于办理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及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资金的管理和拨付。

第六条实行政府采购,采购资金的核算不改变采购单位的会计核算职责。

第二章政府采购资金拨付及管理

第七条政府采购资金拨付对于不同支付形式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按照先集中后支付的原则,采购单位在实行政府采购前,要先办理政府采购资金向“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的缴拨手续,在政府采购资金缴拨到账后,方可进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结束后,财政部门通过“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向政府采购中标或成交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

采购资金采购单位自行支付。指采购单位经常性的零星采购项目,1

其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随正常经费指标下达采购单位,由采购单位自行采购报账或支付资金。

第八条 县级政府采购资金原则上都要进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特殊情况下,报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行其他形式支付。

第九条财政直接拨付采购资金的拨付管理程序。

一、政府采购项目资金向“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的缴拨。

(一)采购项目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采购计划指标,经审批后直接由财政部门拨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二)采购项目使用采购单位自筹资金的, 在采购活动开始前3个工作日由采购单位按采购计划批复的金额,缴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三)采购过程中,因特殊情况导致采购资金增加时,由采购单位报县政府研究决定。对于履约时间较长或采购资金量较大的项目,由采购单位制定资金分期划拨计划,经财政部门批准后,其自筹资金部分可按计划分期汇缴“政府采购资金专户”。

二、财政“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向项目供应商拨付项目采购资金。

(一)采购单位申请:采购工作结束后,采购单位对中标或成交供应商提供的采购项目验收合格后,即可向财政部门提出资金拨付申请,填报《XX县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拨付申请表》并提供以下资料:

1、《XX县政府采购采购项目计划申请审核表》;

2、《中标(成交)通知书》;

3、采购合同副本;

4、项目验收报告或质量检测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5、供应商开出的正式销售发票及复印件;

6、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资料。

(二)财政部门审核、支付资金。财政部门对采购单位提交的以上资料以及采购过程中采购单位或采购代理机构已向财政部门备案的“招标文件”、“采购合同样本”、“采购合同副本”、“中标通知书”等资料进行审查、核对;审核无误后,财政部门将已汇缴到“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的政府采购资金直接向项目供应商划拨政府采购资金。

(三)采购项目按照政府采购合同规定属于一次供货、分期付款的,第一期款项的拨付分别按照以上规定办理。以后各期政府采购资金的划拨,采购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拨付价款申请即可。采购项目

按照政府采购合同规定属于分次供货、分期付款的,办法同上。

第十条政府采购项目资金结余的处理。

(一)采购项目使用财政性资金结余,一律收缴国库。

(二)采购项目使用采购单位自筹资金结余,退回采购单位统筹安排。

第十一条“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发生的利息收入,由财政部门按有关程序缴入同级国库。

第三章会计核算

第十二条 采购资金汇集的账务处理

(一)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的政府采购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入“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后,向采购单位出具“XX县本预算内(外)政府采购资金直接划拨入账通知单”,采购单位以“通知单”为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会计记:

借:暂付款-政府采购款

贷:拨入经费

2、事业单位会计记:

借:其他应收款-政府采购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

(二)采购单位自筹资金安排的政府采购资金,采购单位从其资金账户划拨到“政府采购资金专户”后,由财政部门在资金到帐后开具收款凭证,采购单位以此作为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会计记:

借:暂付款-政府采购款

贷:银行存款

2、事业单位

借:其他应收款-政府采购款

贷:银行存款

第十三条 采购资金支付的账务处理

“政府采购资金专户”采购资金支付结束后,由供应商向采购单位开据正式销售发票,正式销售发票原件由采购单位作为原始记账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会计记:

借:经费支出

贷:暂付款-政府采购款

2、事业单位会计记:

借:事业支出

专款支出

贷:其他应收款-政府采购款

以上采购项目属于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同时记: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3、对于部分政府采购项目,供应商只能对财政部门开具、无法对采购单位开具正式销售发票等原始票据的,由财政部门在收到供货商开具的原始票据后,向各采购单位出具单位“政府采购资金支出入账通知单”,采购单位以此为原始凭证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供货商开具的原始凭证由财政部门存档。

第十四条政府采购资金结余(单位自筹部分)退回采购单位资金账户后,采购单位根据“XX县政府采购资金结余退款通知单”进行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会计记:

借:银行存款、贷:暂付款-政府采购

2、事业单位会计记: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政府采购款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财政部门将加强对政府采购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资金专户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核算与资金拨付的管理。

第十六条凡属县级政府采购资金安排的政府采购项目,采购单位都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纳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并按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实行政府采购,未按规定自行采购的,财政部门依法拒绝拨付政府采购资金,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采购单位自行负责。

第十七条财政部门和采购单位主管部门要建立经常性的政府采购工作监督检查制度。除政府采购预算中的采购项目作为每年专项审计检查内容外,县财政局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将会同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其他采购活动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采购单位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审计、财政对政府采购资金进行的监督检查。凡转移、挪用、挤占政府采购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篇3:xx市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办法(暂行)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互联互通问题逐渐成为电信监管的重点, 网间通信质量引发了互联网用户的申诉, 也受到社会普遍关注。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 需要综合利用行政、技术、经济等多种监管手段, 重点解决互联网互联互通突出矛盾。因此, 《办法》的出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办法》共5章3 2条, 适用于互联网骨干网通过互联单位签署协议实现直联以及通过原信息产业部批准的互联网交换中心 (以下简称交换中心) 转接的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省区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大区直联链路扩容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扩容之外的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规范网间通信障碍处理, 保障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畅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互联网骨干网通过互联单位签署协议实现直联以及通过信息产业部批准的互联网交换中心 (以下简称交换中心) 转接的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第三条信息产业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大区直联链路扩容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扩容之外的网间通信质量监督管理。

第四条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应符合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对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的测试应按照信息产业部规定的方法及本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五条信息产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 (以下统称电信监管部门) 按照A类障碍和B类障碍的网间通信障碍分类对网间通信质量予以监督管理:

(一) A类障碍:

(1) 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数据包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 (即附件5中PB或PE区段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 下同) 连续3日忙时平均值均达到《网间通信障碍时延与丢包率对应表》 (附件4, 下同) 中的相应数值;

(2) 在互联双方指定节点间的测试 (测试次数不少于2次) 中, 跨网数据包在进入对方网络至离开对方网络, 产生的转发时延平均超过35ms, 或产生的转发丢失率平均超过0.5%;且与对方网内非跨网数据包从互联节点至目的测试点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 (即附件5中PC或PD区段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 下同) 相比, 时延或转发丢失率超过对方网内同类指标的25%以上;

从互联一方网内指定节点向互联对方网内指定节点发起数据包跨网转发测试的频次不小于2次/h, 每次发送测试数据包不小于1 000个;

数据包在对方网内产生转发时延、转发丢失率的具体计算方法见《跨网通信中对方网内障碍指标计算方法》 (附件5, 下同) ;

(3) 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 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正常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正常使用某一业务;

(4) 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网间通信障碍。

本办法所称A类障碍是指符合上述条件之一且不属于B类障碍的情况。

(二) B类障碍:

(1) 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数据包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连续3日忙时平均值均达到《网间通信障碍时延与丢包率对应表》中的相应数值;

(2) 在互联双方指定节点间的测试 (测试次数不少于2次) 中, 跨网数据包在进入对方网络至离开对方网络, 产生的转发时延平均超过50 ms, 或产生的转发丢失率平均超过2%;且与对方网内非跨网数据包从互联节点至目的测试点的双向转发时延、双向转发丢失率相比, 时延或转发丢失率超过对方网内同类指标的100%以上;

从互联一方网内指定节点向互联对方网内指定节点发起数据包跨网转发测试的频次不小于2次/h, 每次发送测试数据包不小于1 000个;

数据包在对方网内产生转发时延、转发丢失率的计算方法见《跨网通信中对方网内障碍指标计算方法》;

(3) 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 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使用某一业务 (互联双方事先商定的互不提供的某些访问点除外) ;

(4) 信息产业部规定的其他网间通信障碍。

本办法所称B类障碍是指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情况。

本办法所称忙时, 由电信监管部门指定。

本办法所称大区直联, 是指负责疏通全国范围或由多个省级行政区域组成的相应片区内网间互通流量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直联。

本办法中涉及的测试数据, 是指在指定互联方向以及指定链路上忙时进行的测试。

第二章 网间通信质量保障

第六条互联单位应设立互联工作机构负责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管理工作, 明确总部和省级机构的网间通信质量管理职责分工、联络人及责任人, 设立网间通信障碍24 h的联络方式 (如申告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箱等) , 保证每天24 h网间通信障碍沟通渠道的畅通。未设立省级机构或者相关管理职责不在省级机构的, 互联单位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网间通信质量管理职能, 由其总部代为行使。

本办法所称联络人是指负责总部或省级机构网间通信质量管理的一般管理人员, 主要职责是对本单位或下属机构反映, 或者其他互联单位申告的双方运行维护人员沟通、协调未果或沟通失败的网间通信障碍, 与对方联络人实时沟通、协调, 及时排除网间通信障碍。网间通信障碍未予以及时排除的, 向本单位责任人及时报告。

本办法所称责任人是指负责总部或省级机构网间通信质量管理的互联单位领导、互联工作机构领导, 主要职责是对本单位联络人反映, 或者其他互联单位申告的网间通信障碍, 予以沟通、协调、指挥、调度, 在网间通信障碍处理过程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第七条互联单位应相互书面通报本单位网间通信质量管理职责分工, 联络人、责任人的姓名、联络方式, 以及网间通信障碍24小时的联络方式 (如申告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箱等) , 并向电信监管部门备案。

若上述信息发生变化, 变更的信息应在24 h内以双方商定的方式向其他互联单位通报, 并在10日内向电信监管部门备案。如果双方就变更信息的通报方式事先未商定或不能达成一致, 互联单位应将变更的信息在24 h内以传真方式向对方通报。

第八条互联单位应按照事先告知对方的网间通信质量管理职责分工做好省级机构层面和总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需要省级机构层面沟通、协调的, 当省级机构层面的沟通、协调未果或沟通失败时, 应采用总部间的沟通方式予以沟通、协调。不需要省级机构层面沟通、协调的, 应直接采用总部间的沟通方式予以沟通、协调。

第九条当接到网间通信障碍用户申诉、互联单位申告, 或者经电信监管部门测试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时, 互联单位应按照先本网后他网的障碍排查顺序, 排查网间通信障碍的障碍段落是在本网还是在他网。

在确认非本网原因后, 互联单位应按照双方事先商定的申告方式向对方申告。

如果双方就申告方式事先未商定或不能达成一致, 可采用传真方式提交或当面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 (附件1, 下同) 的书面方式申告, 也可采用相互书面通报过的电话方式申告。

当采用传真方式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时, 应使用网间通信障碍24 h申告电话、联络人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传真;被申告方应在收到书面申告后1 h内传真回执签收的《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当面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时, 被申告方应在《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 (一式两份) 上签收。

当采用相互书面通报过的电话方式申告时, 应做好电话记录, 视本方工作需要做好电话录音, 并在1 h内向对方补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被申告方应在收到书面申告后1 h内传真回执签收的《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

第十条互联单位向对方申告后, 双方联络人、责任人应积极沟通, 紧密配合,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网间通信障碍, 尽快恢复网间通信。

网间通信障碍排除后, 被申告方应按照双方事先商定的告知方式告知对方。如果互联双方就告知方式不能达成一致, 被申告方应填写《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相关栏目传真告知对方, 并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传真;申告方应在收到传真后1 h内向对方传真回执确认障碍是否消除, 并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传真回执。

对由于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直联链路不足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不足的原因造成的A类障碍、B类障碍, 双方就扩容事宜协商解决不成的, 互联单位可以向电信监管部门申请协调, 由电信监管部门按照《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处理办法》予以协调、做出行政决定。

互联单位应按照以下原则并参照本网内同类障碍的处理时限, 共同制定网间通信障碍的处理时限:

(1) 对由于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直联链路不足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不足之外的原因造成的A类障碍,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72 h (互联双方对IP地址段等数据事先商定更新周期的, 按双方商定的周期更新数据, 下同) , 其中对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 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正常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正常使用某一业务,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 h;

(2) 对由于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直联链路不足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不足之外的原因造成的B类障碍,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 其中对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 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使用某一业务,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 h。

第十一条互联单位省级机构遇有网间通信障碍不能及时排除的, 应以本单位内部规定的沟通方式 (如书面方式、电话方式等) 及时与本方总部沟通, 由本方总部继续协调。与本方总部沟通的时限、程序及其他条件由互联单位自行确定。

第十二条互联单位在网间通信障碍的沟通、协调过程中, 应妥善保存以下相关证据, 以便电信监管部门确定责任方, 相关证据应真实、准确, 并至少保存1年: (1) 用户申诉记录或互联单位申告材料 (书面材料、电话记录及电话录音等) ; (2) 网间通信障碍的测试记录; (3) 与对方的沟通协调记录。

互联单位采用的网间通信障碍测试手段应能科学判别网间通信障碍的障碍段落是在本网还是在他网。

第十三条互联单位遇有由于互联另一方的原因, 互联一方的某一IP地址段的用户无法访问某一访问点或无法使用某一业务的B类障碍, 应立即与对方沟通, 互联双方相关机构责任人应参与指挥网间通信障碍排除。在排障遇到困难时, 应本着先抢通、后排障的原则立即恢复通信。

第十四条互联单位遇有由于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直联链路不足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不足之外的原因造成的A类障碍、B类障碍, 需要省级机构层面沟通、协调的, 沟通、协调后, 在本办法规定的时限内仍不能排除的, 互联单位相关机构可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及相关证据, 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申告。不需要省级机构层面沟通、协调的, 由互联单位总部沟通、协调后, 在本办法规定的时限内仍不能排除的, 互联单位总部可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及相关证据, 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申告。

互联单位相关机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后, 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消失或得到排除时, 应立即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报告。

互联单位相关机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提交的相关证据应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要求。

互联单位有义务配合电信监管部门对网间通信障碍调查取证。

第十五条互联单位相关机构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后, 在下列时限内网间通信障碍未得到排除, 且未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下达《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 (附件2, 下同) 的, 互联单位总部可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及相关证据, 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申告:

对于A类障碍, 从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或收到《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的最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日;

对于B类障碍, 从提交《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消除网间通信障碍或收到《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的最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日。

互联单位总部与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间沟通, 可以和互联单位总部间沟通交叉进行。

互联单位总部向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提交的相关证据应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要求。

第十六条互联单位应相互配合, 制定并实施网间通信保障的应急预案, 保证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异常流量突发情况及其他紧急状态下的网间通信畅通和通信安全。在实施应急预案遇到困难时, 可按照职责分工向电信监管部门申请协调。

第三章 网间通信质量监督

第十七条电信监管部门应监督互联单位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在制度上保证网间通信障碍在基层得以沟通、协调。

电信监管部门应主动听取互联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关注用户申诉, 发现问题或问题隐患后应及时疏导, 妥善处理, 避免突发事件和恶性事件的发生。

沟通的频次应随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问题涉及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八条电信监管部门应利用以下渠道, 分析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的主要矛盾, 突出监控重点:

(1) 定期分析省内用户申诉受理电话 (12300) 及其他用户申诉渠道涉及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问题的数据信息, 组织互联单位排查网间通信障碍;

(2) 要求互联单位对网间通信质量定期测试, 并提交能科学判别网间通信障碍的障碍段落是在本网还是在他网的测试记录。

分析及测试的频次应随本行政区域内网间通信质量问题涉及范围及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九条电信监管部门应不定期组织网间通信质量的监督抽查, 及时了解网间通信质量状况, 并视情况向互联单位通报监督抽查结果。

第二十条电信监管部门收到互联单位相关机构提交的《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及相关证据后, 应在下列时限内予以取证, 下达《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并及时告知申告方:

对于A类障碍,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下达《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的最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日;

对于B类障碍, 从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到下达《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的最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日。

电信监管部门可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 判定网间通信障碍的障碍段落是在申告方的网络还是在被申告方的网络。

电信监管部门在取证期间, 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消失或得到排除时, 应在上述时限内告知申告方, 不再下达《网间通信障碍责任判定书》。

第二十一条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收到互联单位总部提交的《网间通信障碍申告单》及相关证据后, 应填写《网间通信障碍申告转办单》 (附件3, 下同) , 转交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办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收到《网间通信障碍申告转办单》后, 应在转办单上规定的时限内办理完毕。

第二十二条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应每月发布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的情况通报, 对全国范围内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予以监督。通报内容包括:由于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问题对互联单位的处罚情况、网间通信障碍互联单位申告情况等。

第二十三条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应要求各互联单位定期报送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相关数据。

如互联双方报送数据不一致,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可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指定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试、判定, 要求相关互联单位限期改正。

第二十四条电信监管部门应要求互联单位制定并实施网间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当互联单位实施应急预案遇到困难时, 应予以协调, 保证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异常流量突发情况及其他紧急状态下的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畅通和通信安全。

第四章 网间通信质量检查与处理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 拒不执行信息产业部依法做出的行政决定的, 由信息产业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四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 未在规定时限内排除网间通信障碍的, 电信监管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对责任方进行处罚, 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 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电信监管部门应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 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的行政处分:

(1)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 未向对方通报本方联络人、责任人的姓名、联络方式, 网间通信障碍24 h的联络方式及变更的信息;

(2)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不受理对方书面申告或电话申告, 或者收到对方书面申告后未签收或未在规定时限内传真回执;

(3)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故意向电信监管部门提供虚假的网间通信障碍相关证据, 或者采用的网间通信障碍测试手段经电信监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会论证或由信息产业部指定的检测机构检测证明无法科学判别网间通信障碍的障碍段落是在本网还是在他网, 屡次利用此测试手段作为申告证据;

(4)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 拒绝配合电信监管部门对网间通信障碍调查取证;

(5)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报送数据有误, 不按照有关要求改正。

第二十七条同一互联方向上由于互联双方互联设备间直联链路不足和交换中心接入链路不足之外的原因造成的A类障碍、B类障碍的同类情况在3个月内共出现两次以上 (含两次) 申告或者在6个月内共出现三次以上 (含三次) 申告, 且责任方为同一互联单位的, 电信监管部门应视情况对责任方给予通报批评, 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擅自中断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互通, 关闭或限制原已互联互通的网间业务的, 电信监管部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条、《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以擅自降低互联网骨干网网间通信质量的方式限制电信用户选择其他互联单位依法开办的电信服务的, 信息产业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二条以及《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并可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发生网间通信中断或网间通信严重不畅时, 未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通信的, 电信监管部门应根据《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并可根据不同后果, 建议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相关互联单位的主要领导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分, 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由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

篇4:xx市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办法(暂行)

《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的前身是《拍卖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于2001年1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01号公布。

从《暂行办法》到《新办法》经历了12年的时间,“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以及拍卖业的快速发展,《暂行办法》中的部分条款需作进一步完善。根据2012年立法计划,为保护拍卖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拍卖企业和拍卖行为的监督管理,工商总局对《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负责人介绍说。

12年催生《新办法》

经历了近几年拍卖市场的急剧扩张,截至2012年4月12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拍卖企业5600家,其中文物拍卖企业323家,近年成交额虽然受到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但仍处于高位。伴随着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虚假宣传、知假拍假等市场乱象丛生,《新办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相对于12年前的《暂行办法》,修订过的新办法在某些方面做出了一些改动:重点对备案管理、现场监拍等制度进行了修改,简化了办案程序、完善了监管制度,新办法第5条增加了“拍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作为备案材料;根据《拍卖法》的规定,将备案内容中拍卖公告发布的“媒体”改为“报纸或者其他新闻媒介”;增加了“成交清单”和“拍卖现场完整视频资料或者经当事人签字确认的拍卖笔录”作为拍后备案内容,便于对拍卖会后发现的问题调查。

“同时也增设了一些新的规定,在备案材料增加营业执照复印件,有利于解决异地管辖问题;增加网上备案和提供视频等资料的内容”,明确了拍卖备案受理时限,拍卖企业只要在拍卖活动当日前到工商机关备案即可;增加了网上备案的新方式,同时工商机关对拍卖备案材料的保存期限有了明确规定,“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5年”;同时也明确了工商机关对拍卖备案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的职责。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舟在逐条比较了修订后的《新办法》和《暂行办法》后,认为“两者均为21条,其中无实质性修改的条款总计有15个。新增的两个条款(第2条和第6条)属于照搬《拍卖法》的条款。废除和新增的内容也都是因法律依据调整和社会发展不得不变的内容,如不再以《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为执法依据,增加网上备案等。”他认为这次修订值得肯定的内容有两方面:第一,不再将“不经拍卖竞价程序处分拍卖标的”作为禁止行为,这可能为拍卖企业开展“私洽”业务保留了余地;第二,明确了拍卖备案不属于行政许可。

影响有限 期待政府角色

虽然《新办法》在正式发布之前向社会进行了意见征集,但1月5日正式发布后还是在艺术圈引起了热议,特别是日后将会对拍卖企业和拍卖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表示“《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为了配合现在的市场发展状况,文物艺术品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在近些年快速發展的情况下,更加需要成熟法律法规的规范指导,而《新办法》就是其中之一,未来政府可能会有更多关于艺术市场的法律、法规出台。”。

《新办法》的对象是拍卖企业,相关从业者也有自己的看法,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向记者表示,《新办法》的出台体现了社会和监管部门对拍卖行业的关注,同时也反应了主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的意愿,就其中具体条款,拍卖企业最关心的是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的简化。新办法中增加了网络申报备案等方式,帮拍卖企业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同时甘学军也表示,文物艺术品拍卖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此次《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一方面能够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同时也能促使企业、消费者和主管部门形成相对一致的认知,共同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工商部门作为拍卖行业的主管部门之一,在以往日常的操作中也面临很多问题,“新办法细化了有关措施”,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拍卖企业的备案材料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五年”的规定。这明确了工商部门的职责,有利于拍卖活动后续问题的解决,任职于工商部门的刘先生表示。

虽然新办法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调整,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艺术市场的乱象,“总体上讲,除了对明显过时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外,并无实质性改变。同时对拍卖业普遍关心的恶意串通、非拍卖主体开展经营性拍卖活动问题、网络竞价泛滥等问题几乎没有涉及。它对未来《拍卖法》的修订没有太大借鉴意义,但这并不能否认新办法的意义。”刘双舟说。

这种看法也得到了拍卖市场专家王凤海和季涛的认可,王凤海说“新办法并无太多实质性变化,但其个别条文的修改,却体现出市场监管在向着合理、宽松、更具操作性方向发展。”

季涛同时也表示,从本质上说,拍卖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市场销售行为,与商场里卖货没什么根本差别。今后,法律、行政法规能否逐渐减少对于拍卖活动上的限制和干预,还有待于将来对于我国《拍卖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修改!

此次《新办法》的出台在业内引起了大讨论,其实我们讨论的可能并非《新办法》本身,而是因为《新办法》背后国家对于艺术市场监管的态度。二十年来艺术市场的发展,虽然有《拍卖法》和《暂行办法》等条款来监管,但其实对艺术市场的影响有限,“政府的角色在艺术发展初期的20年间是隐形的”,长期参与艺术拍卖的某位资深人士这样说。

近些年来艺术市场乱象的出现,政府的角色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查税门”、《新办法》的出台等事件都表明政府开始加大对艺术市场的监管力度,而如何监管、监管哪些,就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引起这次关注的真正原因。

篇5:xx市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办法(暂行)

【颁布部门】 吕梁市政府

【发文字号】 吕政发[20l0]16号

【颁布时间】 2010-03-02

【实施时间】 2010-03-02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吕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吕梁市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市直企、事业单位:现将《吕梁市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一O年三月二日

吕梁市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市工程建设领域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决策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和监管严格的工程建设领域监管体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保证工程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部委、省市出台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全部使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政府融资(含单位借贷资金)、使用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资金,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学校、医院、宾馆、商品住宅及捐资修建项目等)建设项目。具体包括

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以及上述工程的管道、线路、设备、安装、装饰装修、附属设施等。

第四条 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合同管理制、工程项目监理制、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制。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接受国务院关于行政监督职责分工部门依法对项目实施活动及其当事人的监督;同时要成立独立的项目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组长由行政主管部门或项目建设单位的纪检组长或监察室主任担任),负责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程监督。项目建设单位要与该工程建设项目有关单位及相关负责人签订工程项目廉政责任书。

第五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据本部门职责,负责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主要负责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立项报建、勘察设计、土地供应、工程发包、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工程预决算以及主要设备、材料采购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土地供应、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量变更、工程预决算及审计等情况,审批机关应当同时报送同级监察机关。

第二章 立项报建、工程发包

第七条 纳入本级政府年度预算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由同级人大审议,政府组织实施。

第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发展改革部门申请核准、备案。申请前,拟立项目须经市政府批准,同时应征得由国土、建设、财政部门对土地使用、建设规划、资金来源进行审核把关,并出具审核意见;申请后,应根据立项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行业规划等申请项目用地。

第九条 符合《山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国有投资建设项目,依据国办发[2002]21号文件规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在有形建筑市场内依法招标,其他项目也可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内依法招标发包。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和招标代理机构的选择、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也应当依法组织招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可以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的项目,须有关部门批准。重大建设项目由政府批准,其他项目由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如项目审批部门只审批立项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工程项目在招标前,各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工程预算和招标拦标价报财政部门核准。财政部门委托财政投资评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依据施工图纸、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标准规定规范和建筑材料市场价进行评审,最终评审结果作为最高拦标限价,同时作为财政部门安排项目资金预算和资金拨付的依据。

第三章 工程施工、竣工验收

第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开工审批手续,并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实施管理。

承发包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依法签订施工合同,同时报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第十一条 工程建设项目要推行监理制度,保证监理质量。

监理企业不得转让、转包监理业务,不得挂靠、借用资质承揽监理业务。第十二条 工程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批准规模、申请用途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除不可抗拒因素或涉及安全、质量问题外不得变更;确须变更的,应当依据分级审批,先审批后变更。

(一)工程量价款累计变更额小于工程总预算5%的,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审批。

(二)工程量价款累计变更额在工程总预算5%(包括5%)以上、少于1 O%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工程量价款累计变更额在工程总预算1 0%(包括1 0%)以上、少于20%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报发展改革、财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

(四)工程量价款累计变更额在工程总预算20%(包括20%)以上的,由项目建设单位报发展改革、财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审核后报同级政府,经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工程量价款变更被批准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同时抄送同级财政、发展改革部门。

第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报批工程变更时,应当填报工程变更报告,说明变更原因、内容及变更金额,并附送如下资料:

(一)由原勘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文件;

(二)经建设、设计和监理等单位签字或盖章认可的工程变更单;

(三)工程变更估价清单、工程量计算表;

(四)适用变更的合同条款,变更前、后的施工图;

(五)隐蔽工程的影像资料;

(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四条 工程建设项目新增内容不属于原招标合同范围的应报项目立项审批部门审批,其新增的工程量应当按照《山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执行;在建项目新增内容,未在招标文件和合同范围内载明的,但必须增加、且工期紧的,经建设、设计单位认可并出具设计意见和预算后,报政府批准、财政审核后,由同级政府的行业监管部门核准后执行。

第十五条 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应当在施工现场签认工程量变更,并注明时间,不允许事后补办,变更资料不得涂改。变更手续不全的,或者事后补办变更手续的,或者有涂改痕迹的,工程结算时一律不予认可。第十六条 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根据批准投资规模、设计要求、用途和施工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形成检查报告。

第十七条 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达到竣工标准的,施工单位应向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工程验收,项目建设单位应于15个工作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验收时邀请有关部门参加。同时将竣工验收情况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工程建设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 工程建设资金要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项核算,资金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规定程序拨付。

第十九条 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总投资控制。严格按照概(预)算定额,做好项目立项报建、勘察设计、发包、施工等各阶段的预、结(决)算投资控制。

第二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编制工程预算,提交本级财政部门评审。或按有关规定由财政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该预算进行审核。评审结果报本级政府批准执行。

政府批准工程预算前可以指定同级审计机关或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该预算进行审核、审计。

项目单位申请拨付资金时应当向财政部门提供政府批复、立项报告、招投标文件、规划和用地审批手续、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等有关资料,对资料不全的,财政部门不予拨付资金。

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结算工作。重点工程可以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6个月。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编制竣工财务结算,经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财政部门审查。竣工财务结算应当对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概况、甩项工程及造成工程调整的主要因素和原因做出说明。

项目建设单位按财政部门审查的结算编制竣工决算。

第二十二条 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或由财政部门通过公开招标选用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审核结果报同级政府批准后,作为工程竣工决算的依据。财政部门依据该审核结论批复竣工决算。未经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财政部门不得进行决算审核;未进行审核的项目,财政部门不得办理工程款的最终结算。

审计机关要对政府投资和政府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重大投资项目应经审计机关审计后,财政部门方可办理工程最终结算。第二十三条 由政府选定的中介机构服务费由本级财政承担。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建设单位须在竣工决算审计前,工程款按照施工合同确定的合同价(不含变更增加部分)70%以内支付。

项目评审后,以财政批复的评审结论作为工程款最终结算的依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在工程建设中发现中标单位有将工程建设项目私自转包、非法分包、挂靠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二十六条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中介机构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记录不良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二十七条 施工企业要认真执行国务院、山西省《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等相关规定,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如有拖欠行为,由劳动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建设单位要认真监督,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权益受到侵犯的,由同级监察机关按照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第二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指定的招投标代理机构组织的招投标活动,未接受有关行政监督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督的,招投标活动由不具备法定监督部门实施监督的,条件不具备擅自组织招标的,应当履行招投标而直接确定承包商的,应当入市交易而在场外擅自发包的,依据《招投标法》的规定追究建设单位、承包商、代理机构的责任;指定招投标代理机构由行业主管部门记录其不良行为,同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一年内不准其参加本市的任何招投标活动。第二十九条 在决算时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管理规定进行审核的,无特殊原因审定误差较大,疑点较多的项目,审计机关应当作为嫌疑案件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核查处理,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应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审核机构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条 项目建设单位无正当理由,故意拖延结算、验收和决算的,或未经验收违规交付使用的,或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或对不合格工程按合格工程验收的,财政部门不得进行最终结算,同时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追究责任。

第三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根据管理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行政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监督部门举报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相关单位接到举报后应当在15日内给予答复;不按有关规定答复的,按照《山西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发布时在建工程的未完工部分依照本办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6:xx市政府采购管理监督办法(暂行)

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豫建〔2006〕119号

省直各有关部门,各省辖市建委(局),各扩权县(市)建委(局):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维护公共安全和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我厅制定了《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反馈省厅建筑管理处。

附件: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二○○六年九月四日

附 件

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

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维护公共安全和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代建制)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及室内外装修工程。

本办法所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桥隧、公共交通(含地铁轻轨、载人索道)、供水、排水、燃气、热力、河道、广场、园林、环卫、污水排放及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管线、设备安装工程。

第三条 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全省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执法。

县(市)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执法。具体工作由招标投标管理机构负责。

其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按法定组织形式和招标方式招标;

(二)监督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按规定程序招标;

(三)监督招标文件按规定要求编制;

(四)监督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

(五)监督评标委员会评标、推荐或直接确定中标人;

(六)监督招标全过程按规定要求备案;

(七)监督合同签订和履行;

(八)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九)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依法必须招标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必须进入当地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交易。

第六条 有形建筑市场应当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提供信息、咨询、发布招标公告、接受投标报名、评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定标、公示等服务。

第二章 招 标

第七条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达到下列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招标,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招标,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征地费、市政配套费与拆迁补偿费)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

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本地区必须进行工程项目招标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但不得缩小本办法规定的必须进行招标的范围。

第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需要招标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但必须到所辖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它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第九条 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已经履行审批手续;

(二)工程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三)有满足施工招标需要的设计文件及其他技术资料;

(四)实行项目代建制的,项目管理人在符合本条一至三项要求的同时,还应当出具招标人的委托书和招标人与项目管理人签订的协议书;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按本办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公开招标:

(一)政府重点建设项目;

(二)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

(三)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一)因项目技术复杂或者有特殊要求的;

(二)对专有技术和专利权有特殊要求的;

(三)受自然资源或者环境限制等原因不宜公开招标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项目及条件。

第十一条 招标人不得以带资、垫资等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提出与招标工程实际不符的高资质等级要求和影响公平竞争的其他条件。投标人以带资、垫资为条件影响公平竞争的,应当取消其投标资格,已中标的取消其中标资格。

第十二条 按本办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招标和评标的能力。具体包括:

(一)具有项目法人资格或者法人资格;

(二)设有专门的招标组织机构;

(三)有从事同类项目招标的经验;

(四)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技术、概(预)算、财务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招标人应当具有4名(含4名)以上本单位的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经济人员,并且至少包括2名在本单位注册的造价工程师;

(五)熟悉和掌握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招标程序。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招标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

第十三条 招标人自行招标的,应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要求并提供下列书面材料:

(一)项目法人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明文件或者项目法人组建文件;

(二)与招标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隶属关系证明材料;

(三)内设的招标机构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的基本情况;

(四)以往编制的同类项目的招标文件和评标报告以及招标业绩的证明材料;

(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 招标代理机构应在国家核定的资质范围内开展业务,承担代理业务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持《河南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岗位资格证书》,评标专家应持《河南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资格证书》。

第十五条 招标代理机构应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代理服务费,不得以放弃代理服务费为条件承接招标代理业务。代理服务费原则上向招标人收取,不得重复计收。

第十六条 招标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出招标申请并办理进场交易登记;

(二)编制招标文件,提出资格预审;

(三)发布招标(预审)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四)对投标申请人进行资格预审或后审,并将审查结果通知各投标人;

(五)向投标人发放招标文件和有关资料;

(六)组织招标答疑和踏勘现场;

(七)接受投标人投标;

(八)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

(九)开标、评标、定标、公示;

(十)提交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

(十一)发出中标通知书;

(十二)签订合同(包括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

第十七条 拟发布招标(预审)公告文本的内容应当合法、真实和完整,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代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4个工作日前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工程,应当在国家或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媒体和当地有形建筑市场电子屏幕发布招标(预审)公告。

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

(二)招标工程的名称、内容、规模、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

(三)招标工程的建设地点、工期要求;

(四)对投标人资质等级的要求;

(五)获取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的地点和时间;

(六)按照规定收取招标文件的费用。

第十九条 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3个以上符合资质条件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

第二十条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招标中,除技术特别复杂或者具有特殊专业技术要求的,提倡实行资格后审。

实行资格后审的,招标文件应当设置专门的章节,明确合格投标人的条件、资格后审的评审标准和评审方法。

第二十一条 公开招标工程实行资格预审的,应制定合法的预审标准、淘汰程序。招标人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的,必须要求所有合格申请人参加投标,不得对投标人的数量进行限制。

招标人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的,当合格申请人数量过多时,一般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特殊情况也可以采用集体评议的方式,排出名次,选择资格预审文件或预审公告规定数量的合格申请人参加投标。

招标人应当向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发出资格预审合格通知书告知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并同时向资格预审不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告知资格预审结果。

第二十二条 招标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招标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项目的名称、地点和招标范围;

(三)资格审查的条件;

(四)项目的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

(五)项目的标段划分;

(六)项目工期、质量标准要求;

(七)项目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文件;

(八)投标函的格式及附录;

(九)投标文件编制、递交、修改、撤回的要求;

(十)投标报价要求;

(十一)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应当提供工程量清单;

(十二)评标标准和方法;

(十三)投标有效期限;

(十四)投标文件的正副本数量;

(十五)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十六)开标的时间和地点;

(十七)需要载明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招标文件对招标投标双方具有约束力。招标人在招标文件发出5日前,送当地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

第二十四条 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确需进行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向当地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并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送达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在确定中标人之前,招标人不得与潜在投标人或者拟邀请的投标人就项目的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洽谈。

第二十五条 招标人应采取招标答疑会或书面形式,解答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提出的疑问;需要踏勘现场的,招标人应当组织潜在投标人踏勘现场;招标答疑会记要或书面解答应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并及时送达所有投标人。

第二十六条 招标人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的,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2%,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勘察、设计、监理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投标保证金除现金外,可以是银行出具的保函、保兑支票、汇票或现金支票。

第二十七条 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工程项目,应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招标。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招标的,应设立投标报价的最高限价,最高限价应按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编制。招标人设立最高限价的应当在投标截止日3日前公布。

第三章 投 标

第二十八条 投标人是响应招标、参与投标竞争且须具备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资质的企业。

第二十九条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

招标文件应对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明确规定,凡不响应实质性要求和条件的作为废标处理。

招标文件允许投标人提供备选标的,投标人可以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替代方案,并提出相应报价作备选标。

第三十条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方式和金额,在提交投标文件之前将投标保证金送达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

第三十一条 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密封送达指定地点。投标文件递交后,投标人需更正、补充投标文件的,必须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提交。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更正、补充材料时,应先检查投标文件密封情况,若符合要求,应当向投标人出具标明签收人和签收时间的凭证且妥善保存。在开标前,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开启投标文件。

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投标文件或更正、补充材料无效,招标人应拒收。

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期满后,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3家的,招标人应当重新组织招标。

第三十二条 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联合体各方均应具备承担招标工程的相应资质(格)条件。相同专业的企业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低的企业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

联合体必须指定牵头人,授权其代表所有联合体成员负责投标和合同实施阶段的主办、协调工作,并应当向招标人提交由所有联合体成员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授权书。

第三十三条 投标人不得互相串通投标,不得与招标人或代理机构串通投标,不得以低于其企业成本报价竞标,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三十四条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在有形建筑市场公开进行。招标人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投标时间的,应提前3个工作日送当地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并通知有形建筑市场和所有投标人。

第三十五条 开标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主持,通知所有投标人参加。招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所有投标文件,开标时都应当众予以拆封、宣读。开标会议的程序如下:

(一)宣布到会人员和投标人;

(二)宣布唱标人、监标人、记标人名单;

(三)抽取或推荐投标人代表;

(四)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按招标文件要求查验投标人证件;

(五)按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的先后顺序逆向唱标。

招标人和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应对开标过程进行记录,并由招标人、监标人、记标人和参与审验的投标人代表签字存档。

第三十六条 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应持法人代表证明和有效身份证明参加开标会议。委托他人参加的,须持有效委托书原件和有效身份证明;拟定的项目经理应持项目经理证书和有效身份证明参加,否则视为放弃。

第三十七条 开标时,投标文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作为无效投标文件,不得进入评标:

(一)投标文件未按招标文件规定密封的;

(二)投标文件中的投标函未加盖投标人的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代理人印章的,或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代理人没有合法、有效的委托书原件的;

(三)投标文件的关键内容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的;

(四)投标人未按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供投标保函或者投标保证金的;

(五)组成联合体投标,投标文件未附联合体各方共同投标协议的;

(六)投标人递交两份或两份以上,内容不同又未在投标文件中声明哪一份有效的投标文件的;

(七)投标人未参加开标会议的;

(八)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

财政投资项目的评标,应当全部由政府组建的评标专家库中的专家担任;实行代理招标的,其评标委员会中的招标人代表可以从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组建的评标专家库中选择,但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评标委员会应设主任委员一名,由评标委员会推举产生或者由招标人确定。评标委员会负责人与评标委员会的其他成员有同等的表决权。

评标委员会的专家一般在开标前24小时内从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抽取工作必须在有形建筑市场内进行,参与抽取的所有人员应当在抽取清单上签字。评标专家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第三十九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

(一)投标人或者投标人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

(二)项目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督部门的人员;

(三)与投标人有经济利益关系,可能影响对投标公正评审的。

第四十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不得与任何投标人或者与招标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进行私下接触,不得收受投标人、中介人、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

第四十一条 招标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评标活动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评标委员会成员和与评标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

第四十二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进行评标。

第四十三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审查每一份投标文件是否对招标文件提出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

第四十四条 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用书面形式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出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

投标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澄清或者说明,其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第四十五条 招标文件规定允许投标人投备选标的,评标委员会可以对中标人所投的备选标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采纳备选标。未中标的投标人备选标不予考虑。

第四十六条 评标委员会根据规定否决不合格投标或界定为废标后,因有效标不足3家使得投标明显缺乏竞争的,评标委员会可以否决全部投标。

投标人少于3个或者所有投标被否决的,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

第四十七条 评标委员会应按招标文件制定的评标标准和办法对投标书进行综合评价,向招标人推荐1至3名中标候选人,并排序。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不得选择中标候选人以外的投标人中标。

第四十八条 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融资的项目,招标人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招标文件规定应当提交履约保证金而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提交的,招标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因前款规定的同样原因不能签订合同的,招标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三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规划设计、建筑、艺术造型设计方案中标候选人的确定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四十九条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交有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的书面评标报告。评标报告应如实记载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和数据表;

(二)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负责人姓名;

(三)开标记录;

(四)符合要求的投标一览表;

(五)废标情况说明;

(六)评标标准和方法或评标因素一览表;

(七)经评审的价格或者评分比较一览表;

(八)经评审的投标人排序;

(九)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名单与签订合同前要处理的事宜;

(十)澄清、说明、补正事项纪要。

第五十条 招标人应当在投标有效期截止时限30日前确定中标人。投标有效截止期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

第五十一条 招标人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5日内,向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提交符合要求的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招标方式和发布招标公告的媒介;

(二)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三)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和评标报告;

(四)中标结果;

(五)招标投标活动中其他应说明的重要事项。

已按本办法规定备过案的文件资料,不再重复提交。

第五十二条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收到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后,对内容完整、有效、符合要求的,指定招标人采用固定的格式在有形建筑市场和建设工程信息网将工程建设项目、拟中标人名称等予以公示,期限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在公示期内未被投诉或未发现其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招标人可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第五十三条 按本办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招标人未向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提交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的,或者提交的报告不符合要求未备案的,不予颁发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五十四条 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向中标人和未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

(一)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的;

(二)中标通知书发出之后,中标人无正当理由拒签合同的;

(三)招标文件规定的其它违规行为。

第五十五条 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担保的,中标人应当提交,招标人应同时向中标人提供同等额度的工程款支付担保。

第五十六条 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或以欺骗行为获取投标主体资格和投标项目经理资格,其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第五十七条 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发现招标投标活动有违法违规行为,可责令招标人暂停招标活动,依法纠正,接受处罚,招标日程相应顺延。

第五章 合同备案与管理

第五十八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应当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签订。不得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或订立违背一方意愿的协议。订立书面合同后7日内,中标人应当将合同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五十九条 合同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合同;

(二)中标通知书;

(三)发包人工程款支付担保及承包人履约担保;

(四)安全文明措施费的落实证明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十条 违反《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法改正,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改正后的合同重新报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六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

(二)借用或者挂靠他人资质的;

(三)依法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

(四)与备案合同内容不一致的;

(五)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

第六十二条 中标人应按照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发生违背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私下协议、随意变更项目经理(建造师)、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违法分包或其他违约行为的,履约金不予退还,其行为记入不良行为记录,并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处理。

因不可抗拒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的,不适用本规定。

第六十三条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应严格合同备案管理。对合同的履行应进行跟踪监督,并建立履约诚信档案,将招标人、中标人的违法、违规、违约行为记入不良行为记录档案,依法予以处理并公示。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四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上一篇:小虎队新年快乐歌词下一篇:秋词练习题及答案